《小学生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课堂教学研究-》中期报告

《小学生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课堂教学研究-》中期报告
《小学生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课堂教学研究-》中期报告

《小学生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课堂教学研究-》中期报告

《小学生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课堂教学研究》

中期报告

一、课题简介

课题由来: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国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从课程目标上对数学活动经验提出了要求,把“基本数学知识”、“数学基本技能”、“数学基本思想”以及“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称作“四基”。课程目标的变化,引起了我们数学教育工作者对数学活动经验相关问题的思索和探究。反思课堂教学,相对忽视了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本身的重视,忽略促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和发展的长效性目标。学生学习的经验主要被解题的经验所替代,数学活动经验单一和不足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课程目标的变化,课堂教学的现状,引起了数学教育工作者对数学活动经验相关问题的思索和探究,为此,我们提出了“小学生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课堂教学研究”的研究课题,旨在实践、探索一条“低耗高效”的现代小学数学教学新路,以使学生在主动学习、积极实践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真正提高数学素养。

课题界定:基本数学活动经验意指在数学目标的指引下,通过对具体事物进行实际的操作、考察和思考,从感性向理性飞跃所积淀下来的认识,它是一种过程性知识,包括感性知识、情绪体验、应用意识三种成分。本课题指在课堂教学中,遵循小学生的年龄认知特点,设计、组织好每一个数学活动,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探寻促进小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而采用的一系列具体的问题解决行为方式。

研究目标:1.从问题分析,教学预设,课堂实施,评价总结,反思改进等方面入手,构建合理的实验过程,努力探寻该课题研究在学科教学方面的价值。

2.整理出一套较完整的小学数学四大领域基于学生基本活动经验教学设计建议

3.挖掘、整理出一批适合小学数学新课程的有效积累基本数学活动经验教学的典型案例。

4.分析当前小学课堂教学现状,积极尝试“开展有效教学活动积累经验”

的实践,调整日常教学视角、方法、策略,探索有利于学生积累基本数学活动

经验的途径、方法,形成一套可操作能推广的教学方式。

研究的内容:

1.小学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内涵及特征的研究。

2.数学活动经验的具体化解构,小学数学四大领域基于学生基本活动经验

的教材解读;促进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教学实践的研究。

3.促进学生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教学策略研究

4.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活动经验的评价手段与方式的研究。

课题的研究方法

本课题在研究过程中采用了文献研究法、调查分析法、行动研究法和案例研究法等研究方法,利用图书馆、因特网等手段查阅、收集国内外有关数学活动经验的相关资料,通过问卷和个别走访等形式,调查了解学校课堂教学现状,分析研究存在的问题,以便有针对性地在各年级,从各个知识领域对“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课堂教学”进行实践研究。

预设成果:本课题的研究不仅有助于充实“数学活动经验”的基本理论,而且让教学第一线的教师深刻理解“课程目标”中的新成员,让课堂教学成为落实新目标的主要载体。同时将会强化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使教师更加明确教学的目的,更加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的设计。本课题研究有助于寻求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有效途经和方法、找到评估活动经验水平有效的测量方法,促使我们的教学活动,尤其是关乎学生“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实施进行有意识地优化,真正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

二、研究情况

1.进一步学习有关“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教育教学理论。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了南开大学数学科学学院顾沛的文章《数学基础教育中的“双基”如何发展为“四基”》、东北师大史宁中教授的《数学课程标准》的若干思考,张奠宙教授的《数学活动经验的界定和分类》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主任王林的《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研究与实践》等论文、论著,通过不间断的学习与每周的理论摘抄,多方面吸取营养,一方面不断改变组员的教育观念,逐步提高自身的研

究能力,并对原有课题方案进行进一步的修改和完善,另一方面也扩展了组员研究视野,为他们提供思考的新角度,从而帮助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

2.自2011年8月份以来,每学期每位课题组成员都要开放课题研究课。在集体研讨之前,上研究课教师先借助备课组资源,在备课组内就研究课的内容、研讨的主题以及教学的设计等进行先期研讨,并将研讨课的内容及研讨的主题告知参加集体研讨的教师们,使听课和参与研讨的教师也有一个思考研究的时间。研讨课后,上课老师先进行教学活动的反思,自己找问题、自己找亮点。然后是集体诊断,或在听取专家点评之后进行的反思,它包括对专家点评的新思想、新观点的吸纳,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对自己教育教学实践的新认识,与第一次反思相比,起点更高,内容更深,作用更大。

3.每学期初,根据学校教科室要求,制定课题研究“三个一”计划,并按照制定的计划进行研究。参加课题研究的人员,每月需认真撰写与研究内容相关的案例、教学反思,定期做好总结、交流。每人每一学期上交一篇教学设计和论文,突出在教学中是如果帮助学生积累活动经验的。

4.定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开展问卷、笔试、展示性评价等多种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估,着重在学生主动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方面进行分析、评价,并在课题组内交流,以便于调整下一次的活动计划和方案。

5.评选“数学之星”。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江苏省小学生数学报杯”读报活动,多名学生获江苏省数学竞赛二、三等奖。

6.学生数学小论文比赛。开题以来,每学期组织一次数学小论文比赛,要求学生把自己在解题中的新发现、在探索中的新想法、在生活中的新思考记录下来,同学之间交流心得。

三、取得的阶段成果

1.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1)教师的教学理念得到提升,对数学活动经验的内涵和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意义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

(2)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获得提升,通过对现行苏教版教材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合理利用,在课堂教学中既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也关注学生先前学习经验的迁移,从而真正促进学生活动经验积累的显现呈现和自觉意识。同时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开始转变,课堂教学面貌正以崭新的姿态出现。

(3)教师的教研能力得到提升。这一阶段的研究,锻炼了我校数学教师队

伍,课题组成员的课题意识,课改意识得到加强,科研水平得到显著提高,课题主持人缪素萍被评为第二批“盐城市名教师”,课题组成员陈刚在江苏省优质课竞赛中获一等奖,课题组成员徐华被评为“东台市优秀班主任”。两年来,缪素萍、武虹、王燕等八位老师先后执教了东台市送教下乡课、课题研究课,将研究经验在区域内分享。缪素萍老师先后两次开设了“新课程下的灵动课堂”和“有效课堂的几个关注”讲座,并送讲座到结对的乡镇薄弱学校--范公小学。全组成员在研究过程中能不断总结经验,形成研究论文。其中,缪素萍、武虹、曹峰鹏发表四篇研究论文,课题组成员共有十多篇研究论文、案例、教学设计获奖。

2.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1)数学学习由“双基”向”四基“发展,课堂上关注学生的“三重”,即重经历、重体验、重反思,极大的提高了学生课堂学习的有效性,有效促进了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的和数学素养的发展。

(2)在学校开展“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教学模式”探索的背景下,课题组以“数学综合实践与应用活动”为载体,组织、引导学生参与综合实践应用活动,积累活动经验和解决问题的经验。学生的学习方式、形式得到转变,生活经验、数学学习经验的积累有较为明显的显现呈现,并逐渐成为学生自觉意识。

(3)学生的学业水平成效有显著的提高。多个实验班级学期期末检测和实验抽测,及格率达100%,优秀率(按85分计算)达90%以上,一部分学生不再畏惧数学,对数学学习有了兴趣,更加爱学数学了。

3.促进了学校数学组教科研氛围的发展,科研实效的提升

本课题开展研究以来,我校数学组的业务学习、集体备课、教后反思等都紧密结合“积累学生基本数学活动经验”这一角度进行重点观照;同题异构公开课的教学与评议、撰写论文、外出听课学习等更是着重围绕“积累学生基本数学活动经验”这个主题进行思考和研讨。这种“主题教研”不仅使我校数学教研组的校本教研有声有色,教科研氛围愈加浓郁,更把本课题的研究扎根于学校常态教研,使得课题研究不再虚浮、空泛,具有了持续发展生命力。

四、疑难困惑

1.教师的课堂实践研究能力与理论概括提升不同步。本课题课题组成员在平时

的实践中,有了一些好的建议、想法、感受,但没有及时总结、提炼,并上升到理论层面,也就是理论概括的积极性不够。

2.本课题注重积累学生数学活动经验的策略、方法研究,并把这种研究与具体的课例相结合,但如何评价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积累的程度、效果的研究还有欠缺。

3.研究过程中关注教师的过多,对学习活动中部分学生的主体参与性,有效性研究尚不够全面,深入。

五、后段设想

1.加强理论学习,课题组理论学习继续以积累学生数学活动经验核心学习方向,并紧密关注同行与本课题相关研究动向,鼓励课题组成员积极外出进行交流学习。

2.重点在中高年段,从数学课程的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运用四大领域中选择较为典型的课例进行课例研究。主要是对课例中的探究活动进行重构,寻找出更切合学生实际的活动设计,在活动的设计中提炼出一定的教学策略,重点关注学生活动经验的积累。并做好资料收集整理工作,预计在研究的第三阶段整理出课题研究的核心课例集。

3.及时总结研究过程中的经验,形成研究论文,案例分析等研究成果,课题组每位成员必须有两篇与课题相关的论文获奖或者发表。及时将研究成果推广到学校低年段,并在总课题组带动下,将研究成果向区域内学校辐射。

附:课题研究阶段性成果分类统计

(一)、课题组成员各项竞赛获奖、公开教学情况

1.陈刚江苏省优质课竞赛一等奖 2011年11月

2.缪素萍东台市送教下乡展示课 2012年12月

3.武虹、王雪芹、徐华、黄芳东台市第一小学集团课题示范课 2011年至2012年

4.蔡海滨、王雪芹、夏明霞、徐华、缪素萍等多名课题组成员在 2012年、2013年东台市小学数学教师解题能力大赛中获一、二等奖

5.课题组所有成员在课题组内执教课题研究课。

(二)、课题组成员研究论文发表、获奖

1.武虹 2012年8月,《探析数感有效培养》发表于《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

2012年12月《只在深水中航行》获盐城市教育学会一等奖。

2012年4月,《浅谈小学数学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发表于《中学生导报》。

2013年,《借助图形算面积》发表于江苏省《小学生数学报》名师大讲坛。。

2.缪素萍 2012年《剪辑四个一寻求学生思维的发展》发表于上海教育报刊社发行的杂志《小学数学教师》,《小学数学教育》

2013年,《丰盈教学过程渗透模型思想》发表于江西省发行的杂志《小学教学研究》

3.蔡海滨、刘迎春、崔萍有多篇论文在江苏省师陶杯论文比赛、江苏省教育学会论文比赛、盐城市论文比赛中多次获二等奖、三等奖。

4.曹峰鹏 2011年《在经历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表于《新课程》,有多篇论文在江苏省师陶杯论文比赛、江苏省教育学会论文比赛、盐城市论文比赛中多次获二等奖、三等奖。

(三)、课题组成员案例、课时设计获奖

1.2012年,缪素萍的教学设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整理和复习》,在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开展的优秀教学设计评选活动中,荣获一等奖。

2.2012年,武虹的教学设计《倍数和因数》在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开展的优秀教学设计评选活动中,荣获三等奖。

(四)、与课题相关其他成果

1.2011年12月缪素萍到东台市第一小学教育集团结对学校范公小学开设讲座《有效课堂教学的几个关注》

2.2012年 5月缪素萍为东台市第一小学教育集团全体数学教师开设讲座《新课程下的灵动课堂》

3.2011年,课题组成员对全市开放六年级数学集体备课公开活动。

4.多名学生在“江苏省小数报杯”数学竞赛活动中获江苏省二、三等奖。

缪素萍、王雪琴、黄芳等老师获江苏省数学报杯竞赛活动中获优秀辅导奖。

5.缪素萍老师命题“2012年东台市小学毕业水平测试卷”。

6.多名课题组成员获学校教科研成果奖。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