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计算发展白皮书(2019年)

量子计算发展白皮书(2019年)
量子计算发展白皮书(2019年)

量子计算发展白皮书(2019年)

赛迪智库电子信息研究所

2019年9月

前言

量子信息技术可以突破现有信息技术的物理极限,在信息处理速度、信息容量、信息安全性、信息检测精度等方面均能够发挥极大作用,进而显著提升人类获取、传输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为未来信息社会的演进和发展提供强劲动力。当前,人类对量子信息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主要包括量子计算、量子通信和量子测量等。其中,量子计算是一种基于量子力学的、颠覆式的计算模式,具有远超经典计算的强大计算能力,将在化学反应计算、材料设计、药物合成、密码破译、大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军事气象等领域产生颠覆性影响。

近年来,一些国家以及企业纷纷加码布局量子计算,在相关领域的技术研究和应用不断提速。在此形势下,赛迪智库电子信息研究所编写了《量子计算发展白皮书(2019年)》,阐述了量子计算的基本内涵,系统梳理量子计算的技术路线及发展路线图,介绍了国内外发展态势,并提出了我国量子计算发展面临的挑战及相关对策建议。

如有商榷之处,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目录

一、量子计算发展综述 (1)

(一)量子计算的内涵 (1)

(二)量子计算的发展背景与历程 (5)

(三)量子计算的应用展望 (7)

二、量子计算技术与发展路线图 (9)

(一)量子计算关键技术 (9)

(二)量子计算的发展路线图 (16)

三、国际量子计算发展现状 (19)

(一)主要国家的战略规划 (19)

(二)量子计算的技术与产业进展 (22)

四、我国量子计算发展现状 (29)

(一)我国的量子计算国家战略 (29)

(二)我国量子计算的进展 (29)

五、我国量子计算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31)

(一)关键技术研发仍属起步阶段,与国际水平存在差距 (31)

(二)市场尚在培育阶段,技术和应用场景不成熟 (31)

(三)国内企业参与度较低,缺乏全面战略布局 (32)

(四)人才体系单一、集中,尚未形成全面培养体系 (32)

六、对策建议 (34)

(一)加强前沿科技领域产业化布局 (34)

(二)加大对关键核心领域的研发支持 (34)

(三)完善对专业人才梯队建设的全面布局 (34)

(四)积极构建量子计算应用生态体系 (35)

一、量子计算发展综述

(一)量子计算的内涵

1、量子信息科学的基本概述

量子信息科学是量子物理与信息科学交叉的新生学科,其物理基础是量子力学。量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元,是不可分割的微观粒子

传输

图1 量子比特的概念示意图

数据来源:Visure Science,2019年7月在量子信息技术中,包含量子比特、量子叠加和量子纠缠等几个基本概念:一是量子比特。比特是计算机技术中信息量的基本度量单位,量子比特则是量子计算中的最小信息单位。一个量子比特可以表

示0、1或0和1的叠加,因此其搭载的信息量远超智能表示0或1的经典比特。二是量子叠加。指一个量子系统可以处在不同量子态的叠加态上。在量子系统中,量子态是指微观粒子所处的一系列不连续的恒稳运动状态。在无外界观测干扰时,量子系统可处于一系列量子态叠加态上,也即是著名的“薛定谔的猫”。三是量子纠缠。指微观粒子在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粒子组成系统中相互影响影响的现象。在量子系统中,存在量子关联的多个粒子即使在空间上被分隔开,也能够相互影响运动状态,这是量子通信等的技术基础。

当前,量子信息技术主要包括量子计算、量子通信和量子测量等三个技术领域。量子计算是基于量子态受控演化的一类计算技术。量子计算具有经典计算无法比拟的巨大信息携带和超强并行处理能力,有望成为未来几乎所有科技领域加速发展的“新引擎”。量子通信利用微观粒子的量子叠加态或量子纠缠效应等进行信息或密钥传输,主要包括量子隐形传态和量子密钥分发两类。量子通信可大幅提升通信的安全性,将对信息安全和通信网络等领域产生重大变革和影响。量子测量可基于微观粒子系统及其量子态的精密测量,完成被测系统物理量的执行变换和信息输出。量子测量主要包括时间基准、惯性测量、重力测量、磁场测量和目标识别等方向,其在测量精度、灵敏度和稳定性等方面比传统测量技术有明显优势。

2、量子计算的基本原理与特征

量子计算以量子比特为基本单元,通过量子态的受控演化实现数据的存储计算。量子计算机就是遵循量子力学规律,基于上述原理进行信息处理的一类物理装置。当前,量子计算机可大致分为三类:量子退火、嘈杂中型量子(NISQ)计算、容错型通用量子计算。

图2 新一轮量子信息科学变革的主要突破领域

数据来源:《走进新量子革命》,陆朝阳,2019图3 量子计算机工作原理流程图

数据来源:《量子信息技术发展概况》,郭光灿,2019年7月

与经典计算相比,量子计算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并行计算能力更强。一般地,描述n个量子比特的量子计算机需要2n个系数数字,当n增大时所有状态所需数字很大。但由于量子叠加效应,量子计算过程中的幺正变换可以对处于叠加态的所有分量同时进行操作(也即量子并行性)。因此,量子计算机可以同时进行多路并行运算,这也是量子计算机超强信息处理能力的源泉。

图4 量子计算的并行计算示意图

数据来源:Visure Science,2019

的不可逆操作。直观而言,传统芯片的特征尺寸很小(数纳米)时,量子隧穿效应开始显著,电子受到的束缚减小,使得芯片功能降低、能耗提高,这即是传统摩尔定律面临失效的原因。因此,必须将不可逆操作改造为可逆操作,才能大大提高芯片的集成度。相较之下,量子计算中的幺正变换属于可逆操作,因而信息处理过程中的能耗较低,这有利于大幅提升芯片的集成度,进而提升量子计算机算力。

(二)量子计算的发展背景与历程

1、传统计算技术供给不足成为量子计算重要驱动因素

当前,传统计算技术迭代提升面临瓶颈,而各领域算力需求则快速攀升。一方面,集成电路技术在材料和制程工艺方面越来越逼近物理极限,摩尔定律日渐趋缓,传统计算技术的发展面临体系性困局。冯·诺依曼架构数据读写瓶颈日益凸显,程序执行时处理器在程序计数器的指引下顺序读取指令和数据,带来高延迟、低带宽等问题。此外随着数据量的日益增加,传统云计算面临网络带宽压力、服务响应缓慢、安全与隐私隐患、资源利用率低等诸多挑战。另一方面,随着信息化社会的飞速发展,人类对信息处理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低延时、低能耗、高性能的计算需求应运而生。多种学科的融合创新发展与复杂的人类活动催生了诸多新兴计算场景,亟待利用新的计算技术与模式进行分析与评估。例如,人工智能技术的导入,带来海量、非结构化数据存储与处理需求,同时对计算技术的解释性、推理能力以及举一反三能力等方面均具有较高需求。因此,传统计算领域供给不足与需求攀升之间的矛盾愈发突出,这成为了驱动量子计算技术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2、量子计算技术突破随着科技巨头介入而提速

基于量子力学的量子信息科学是上世纪最为重要的科学发现之一,自问世以来先后孕育出原子弹、激光、核磁共振等新技术。近年来,随着人类对微观粒子系统观测和调控能力的提升,利用量子力学中的叠加态和纠缠态等独特物理特性进行信息的采集、处理和传输已经成为可能。人类对微观粒子系统的探索从“探测时代”向“调控时代”迈进,量子信息科学因此迎来新一轮快速发展。在这一轮发展浪潮中,量子信息技术的突破点集中在量子计算、量子通信和量子测量等领域。其中,量子通信的技术难度相对较小,产业化进程也最快,

目前人类已在积极探索基于卫星或光纤网络的长距离传输和广域组网应用。相比之下,量子计算尚未取得关键技术突破。然而,伴随着近年来国内外科技巨头的大力布局,量子计算的技术突破大大加速。例如,近十年内,在IBM、谷歌等的推动下,量子比特数量的增加速度明显加快。尤其在近五年内,由9位迅速提升至72位,实现了8倍提升。此外,围绕量子计算的产业生态也初具雏形,形成了科研机构、科技巨头、初创企业协力研发,各垂直领域企业纷纷布局的发展态势。

3、量子计算正处于技术验证和原理样机研制阶段

迄今为止,量子计算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20世纪90年代以前的理论探索时期。量子计算理论萌生于上世纪70年代,80年代处于基础理论探索阶段。1982年,Benioff提出量子计算机概念,Feynman也提出利用量子系统进行信息处理的设想。1985年,Deutsch 算法首次验证了量子计算并行性。二是20世纪90年代的编码算法研究时期。1994和1996年,Shor算法和Grover算法分别提出。前者是一种针对整数分解问题的量子算法,后者是一种数据库搜索算法。这两种量子算法在特定问题上展现出优于经典算法的巨大优势,引起了科学界对量子计算的真正重视。三是21世纪以来,随着科技企业积极布局,量子计算进入了技术验证和原理样机研制的阶段。2000年,DiVincenzo提出建造量子计算机的判据。此后,加拿大D-Wave公司率先推动量子计算机商业化,IBM、谷歌、微软等科技巨头也陆续开始布局量子计算。2018年,谷歌发布了72量子位超导量子计算处理器芯片。2019年,IBM发布最新IBM Q System One量子计算机,提出衡量量子计算进展的专用性能指标——量子体积,并据此提出了“量子摩尔定律”,即量子计算机的量子体积每年增加一倍。若该规律成立,则人类有望在10年内实现量子霸权。

高中化学学习方法..

高中化学学习方法 大家好,我是王伟川,14级北大化学学院 今天与大家分享化学部分的经验 这部分比较长 因为化学,其实高中不同的三个部分,其应对战略并不完全相同 家长可以先了解,然后后续让孩子看 为什么家长也要看? 因为家长如果对于孩子所学,一无所知,很难和孩子沟通交流,并不需要家长具体了解内容,而是框架性就足够 这样,家长催促孩子复习,就不是快去复习! 而是,你那个元素化学看得如何了? 也方便和老师的沟通 关于高考化学的学习方法,大部分我们所看到的建议与参考,或大同小异,或笼统概括,或蜻蜓点水地说出“归纳很重要、做题也重要”这样的言语却不加细释 乍看之下言简意赅,然而实际上当学生想要学习它的做法时又显得无从下手,不知所措。 我决定从一个高考亲历者的角度出发,还原出当年我自己学习化学过程中的真实心得与经验,将所有的方法与建议都以最详细的方式呈现出来 力求“手把手”地教会学生学习化学的方法。当然,方法因人而异,供各位学弟学妹参考。

很多同学想要学好化学,于是急着去做题、去看书 但是首先我们需要弄清楚的是,高中的化学分为好几个类别 总的来说高中化学通过【图表总结,类比学习的方式梳理知识点】最为有效 然而对每一个类别都有不同的方法来学习,都有自己的知识图表,如果连自己究竟是哪一块最薄弱尚未清楚,所做的努力可能就是事倍功半了。 从知识点上分,高中化学,分为元素化学、有机化学、化学反应原理三个大部分,各种具体的化学实验贯穿其中 基本上,高一上,最多高一下一点点,解决初高中衔接和元素化学高一下进行化学反应原理,这个基本上要一直到高二上 剩下是有机化学 这里我们举一些例子 元素化学是整个高中阶段知识最琐碎的一块内容 所以在这种背景下,显而易见的一个特点就是:元素化学要记的细节特别多,而对于一种元素又要掌握它的多种相关物质,知识点显得杂而碎。 所以我们必须有针对性的给出一些可操作性强的方法: 1.自行绘制物质转化框图——一定要自己书写。 注意,这种总结,框图,你必须自己写,不能是模糊地我记得的!给一张白纸,你自己写下来,梳理出来 比如说,我通过一周的学习,老师把碱金属这一块差不多讲完了

云计算白皮书

天云科技云计算白皮书 目录 1 概述3 1.1云计算的概念3 1.2云计算的特点4 1.3云计算的分类5 1.4云计算实现机制6 1.5云计算发展现状8 2 云计算应用方向与实例10 2.1基础设施租用10 2.2海量数据管理12 2.3在线软件服务12 2.4云安全应用14 3 云计算优势分析17 3.1性价比优势17 3.2应用优势20 3.3可靠性优势20 3.4安全性优势21 4 云计算发展趋势22 4.1云计算的历史定位22 4.2云计算与3G和物联网25 4.3云计算与网格融合发展25 5 云计算演进策略28 5.1云计算带来的变革28 5.1.1 机遇28 5.1.2 挑战29 5.2政府部门的演进策略31 5.3运营商的演进策略33 5.4典型行业的演进策略34 5.4.1 能源行业35 5.4.2 服务行业35

5.4.3 教育行业36 5.4.4 医疗行业37 6 天云科技与云计算38 6.1 我们的使命39 6.2 我们的团队39 6.3 服务和产品39 6.4 推动形成云产业链40

1 概述 “云计算”这个词汇是Google CEO埃里克·施密特于2006年8月9日在搜索引擎战略会议上的演讲中首次提到。2007年第3季度,这个词汇开始引起广泛关注,随后公众对这个词的搜索量呈爆炸式增长。一时间,众说纷芸,有人称之为炒作,有人猛烈抨击,有人迅速转型,有人大声叫好。经过短短的几年发展,云计算已经形成了雷霆万钧的势能和横扫千军的动能。Google、Amazon、IBM与微软等互联网与IT巨头纷纷把云计算作为自己未来的核心战略。更重要的是在硅谷近百家新型云计算创新企业正在兴起,业务范围涉及从硬件、软件到应用的各个领域;这些企业创新的势头及其目标定位颇像三十年前个人计算机及十五年前互联网刚刚出现的时候,具有创新精神的小公司迅速而大量涌现,这些公司在刚成立时便立志从技术、服务、商业模式等方面挑战与颠覆现有的IT产业格局。 1.1 云计算的概念 然而,对于到底什么是云计算,至少可以找到100种解释,目前还没有公认的定义。本白皮书给出一种参考定义: 云计算是一种商业计算模型,它将计算任务分布在大量计算机构成的资源池上,使用户能够按需获取计算力、存储空间和信息服务。 这种资源池称为“云”。“云”是一些可以自我维护和管理的虚拟计算资源,通常是一些大型服务器集群,包括计算服务器、存储服务器和宽带资源等。云计算将计算资源集中起来,并通过专门软件实现自动管理,无需人为参与。用户可以动态申请部分资源,支持各种应用程序的运转,无需为烦琐的细节而烦恼,能够更加专注于自己的业务,有利于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和技术创新。云计算的核心理念是资源池,这与早在2002年刘鹏教授提出的网格计算池(Computing Pool)的概念非常相似。网格计算池将计算和存储资源虚拟成为一个可以任意组合分配的集合,池的规模可以动态扩展,分配给用户的处理能力可以动态回收重用。这种模式能够大大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提升平台的服务质量。 之所以称为“云”,是因为它在某些方面具有现实中云的特征:云一般都较大;云的规模可以动态伸缩,它的边界是模糊的;云在空中飘忽不定,无法也无需确定它的具体位置,但它确实存在于某处。之所以称为“云”,还因为云计算的鼻祖之一亚马逊公司将大家曾经称为网格计算的东西,取了一个新名称“弹性计算云”(Elastic Computing Cloud),并取得了商业上的成功。 云计算是并行计算(Parallel Computing)、分布式计算(Distributed Computing)和网格计算(Grid Computing)的发展,或者说是这些计算科学概念的商业实现。云计算是虚拟化(Virtualization)、效用计算(Utility Computing)、将基础设施作为服务IaaS (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将平台作为服务PaaS(Platform as a Service)和将软件作为服务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等概念混合演进并跃升的结果。

量子化学计算方法试验

量子化学计算方法试验 1. 应用量子化学计算方法进行计算的意义 化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化学已经发展为实验和理论并重的科学。理论化学和实验化学的主要区别在于,实验化学要求把各种具体的化学物质放在一起做试验,看会产生什么新的物质,而理论化学则是通过物理学的规律来预测、计算它可能产生的结果,这种计算和预测主要借助计算机的模拟。也就是说,理论化学可以更深刻地揭示实验结果的本质并阐述规律,还可以对物质的结构和性能预测从而促进科学的发展。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分子电子结构、动力学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计算机的飞速发展,理论与计算化学已经发展成为化学、生物化学及相关领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方向。目前,已有多种成熟的计算化学程序和商业软件可以方便地用于定量研究分子的各种物理化学性质,是对化学实验的重要的补充,不仅如此,理论计算与模拟还是药物、功能材料研发环境科学的领域的重要实用工具。 理论化学运用非实验的推算来解释或预测化合物的各种现象。理论化学主要包括量子化学,(quantum chemistry)是应用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研究化学问题的一门基础科学。研究范围包括稳定和不稳定分子的结构、性能及其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分子与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分子与分子之间的相互碰撞和相互反应等问题。量子化学可分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两大类,基础研究主要是寻求量子化学中的自身规律,建立量子化学的多体方法和计算方法等,多体方法包括化学键理论、密度矩阵理论和传播子理论,以及多级微扰理论、群论和图论在量子化学中的应用等。理论与计算化学的巨大进展,正使化学学科经历着革命性的变化。今天的理论与计算化学几乎渗透到现代一切科技领域,与材料、生物、能源、信息和环保尤为密切,理论化学的应用范围将越来越广。理论与计算化学逐步发展成为一门实用、高效、富有创造性的基础科学,在化学、生物学等领域的影响越来越显著,且与日剧增。 2. 应用量子化学计算方法进行计算的目的 (1)了解量子化学计算的用途。 (2)了解量子化学计算的原理、方法和步骤。 (3)通过一两个计算实例进行量子化学计算的上机操作试验。 (4)学会简单的分析和应用计算结果。 3. 量子化学计算试验的原理

高中化学计算方法总结:差量法

差量法 差量法是依据化学反应前后的某些变化找出所谓的理论差量(固体质量差、液体质量差、气体体积差、气体物质的量之差等),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变化量成正比而建立的一种解题方法。此法将“差量”看作化学方程式右端的一项,将已知差量(实际差量)与化学方程式中的对应差量(理论差量)列成比例,其他解题步骤与按化学方程式列比例解题完全一样。在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中,有时题目给的条件不是某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而是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的差值,解决此类问题用差量法十分简便。此法的关键是根据化学方程式分析反应前后形成差量的原因(即影响质量变化的因素),找出差量与已知量、未知量间的关系,然后再列比例式求解。 一.固体差量 1.将19 g Na2CO3和NaHCO3的混合物加热至质量不再减少为止,称得剩余固体质量为15.9 g,则原混合物中NaHCO3的质量分数是_____%。44.2%。 二.液体差量 2.用含杂质(杂质不与酸作用,也不溶于水)的铁10 g与50 g稀硫酸完全反应,滤去杂质,所得液体质量为55.4 g,则该铁的纯度是_____%。56%。 三.气体差量 3.将12 g CO和CO2的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后,得到气体的总质量为18 g,则原混合气体中CO的质量分数是_____%。87.5%。 四.增减差量 4.在天平左右两边的托盘天平上,各放一个盛有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足量稀硫酸的烧杯,待天平平衡后,向两烧杯中分别加入铁和镁,若要使天平仍保持平衡,则所加铁和镁的质量比是_____。77/81。 五.体积差量 5.在一个6 L的密闭容器中,放入3 L X和2 L Y,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下列反应:4X(g)+ 3Y(g) 2Q(g)+nR(g),达到平衡后,容器内温度不变,混合气体的压强比原来增加5%,X的浓度减小1/3,则该反应的n值是 A.4 B.5 C.6 D.7 6.同温同压下,40 mL CO、CO2和O2的混合气体点燃后,恢复到原来的状况,剩余气体36 mL,则原混合气体中O2不少于 A.4 mL B.8 mL C.10 mL D.12 mL 六.压强差量 7.标准状况下,一容积不变的的密闭容器里充满3 L H2和O2的混合气体,点燃完全反应后,恢复至原状态,压强变为原来的1/2,则原混合气体中H2和O2的体积分别是 __________。2.5,0.5;1,2。 七.巧练 8.有KCl、KBr和KI混合物3.87 g,溶于水配成溶液,向溶液中加入足量的AgNO3溶液,得到的沉淀干燥后是6.63 g,则原混合物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A.51% B.40.3% C.32% D.24% 9.将足量的铁粉投入到CuCl2和FeCl3组成的混合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并干燥

云计算发展白皮书

云计算发展白皮书

前言 在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中,“新基建”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新基建”不仅有助于扩内需、促消费、稳增长,还将为产业发展注入数字动力,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新动能。随着“新基建”的推进,云计算必将加快应用落地进程,在各个行业实现快速发展。 本白皮书聚焦过去一年多来云计算产业的发展变化,梳理当前发展热点,展望未来发展趋势。白皮书首先介绍了云计算产业发展概况,然后重点围绕云原生、SaaS、分布式云、原生云安全、数字化转型、新基建等云计算领域热点话题进行探讨,最后对云计算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一、云计算产业发展概况 (1) (一)全球云计算市场稳定增长,我国公有云规模首超私有云 (1) (二)我国IaaS 发展成熟,PaaS 增长高速,SaaS 潜力巨大 (3) (三)云技术不断推陈出新,云原生采纳率持续攀升 (5) (四)云计算使用率持续提升,分布式云初露头角 (5) (五)安全能力备受关注,原生云安全理念兴起 (7) (六)降本增效显著,云计算成数字化转型关键要素 (7) (七)利好政策不断加码,云计算成新基建重要组成 (8) 二、云原生技术体系日臻成熟,构建数字中台底座 (9) (一)云原生重塑中间件产品 (10) (二)云原生如何更好的服务上层应用成焦点 (11) (三)云原生助力数字中台建设 (12) 三、SaaS 市场开始加速,将成企业上云重要抓手 (14) (一)国外SaaS 市场模式成熟,国内SaaS 蓄势待发 (14) (二)疫情推动SaaS 服务迎来发展新机遇 (16) (三)SaaS 直击企业痛点,加速中小企业应用上云 (18) (四)深耕行业,SaaS 服务向平台化、智能化发展 (19) 四、分布式云成云计算新形态,助力行业转型升级 (21) (一)云计算从中心向边缘延伸 (21) (二)云边协同成为分布式云的核心 (22) (三)云边协同助力行业应用转型升级 (25) 五、原生云安全理念兴起,推动安全与云深度融合 (30) (一)云原生重塑IT 架构,端到端安全风险引关注 (30) (二)原生云安全推动安全与云深度融合 (33) 六、数字化转型旨在提高生产力,云化能力是关键 (40) (一)数字化转型核心是提高生产力,传统信息基础设施亟待升级 (40) (二)云计算加速数字化转型,显著提升企业生产力 (43) (三)IT 云化管理平台作用凸显,技术服务助力企业转型升级 (45) 七、云定位从基础资源向基建操作系统扩展,提升算力与网络水平 (48) (一)新基建概念明确,云计算既是基础资源也是操作系统 (48) (二)云计算加速网络变革,推动通信网络基础设施优化升级 (53) (三)云计算加强多种算力统一调度,提高算力基础设施资源利用率 .. 56 八、云计算发展展望 (58)

高中有机化学计算题方法总结(修正版)

方程式通式 CXHY +(x+ 4y )O2 →xCO2+ 2y H2O CXHYOz +(x+24z y -) O2 →xCO2+2 y H2O 注意 1、有机物的状态:一般地,常温C 1—C 4气态; C 5—C 8液态(新戊烷C 5常温气态, 标况液态); C 9以上固态(不严格) 1、有机物完全燃烧时的耗氧量 【引例】完全燃烧等物质的量的下列有机物,在相同条件下,需要O 2最多的是( B ) A. 乙酸乙酯 CH 3COOC 2H 5 B. 异丁烷 CH(CH 3)3 C. 乙醇 C 2H 5OH D. 葡萄糖 C 6H 12O 6 ①等物质的量的烃C X H Y 完全燃烧时,耗氧量决定于的x+ 4 y 值,此值越大,耗氧量越多; ②等物质的量的烃的含氧衍生物C X H Y O Z 完全燃烧耗氧量决定于的x+24z y -值,此值越大,耗氧量越多; 【注】C X H Y 和C X H Y O Z 混搭比较——把衍生物C X H Y O Z 分子式写成残基·不耗氧的 CO 2 · H 2O 后,剩余残基再跟烃C X H Y 比较。如比较乙烯C 2H 4和乳酸C 3H 6O 3,后者就可写成 C 2H 4?1CO 2?1H 2O ,故等物质的量的二者耗氧量相同。 【练习】燃烧等物质的量的下列各组物质,耗氧量不相同的是( B ) A .乙烷CH 3CH 3与丙酸C 2H 5COOH B .乙烯CH 2=CH 2与乙二醇CH 2OH CH 2OH C .乙炔HC ≡CH 与乙醛CH 3CHO D .乙炔HC ≡CH 与乙二醇CH 2OH CH 2OH 【引例】等质量的下列烃完全燃烧生成CO 2和H 2O 时,耗氧量最多的是( A ) A .C 2H 6 B . C 3H 8 C .C 4H 10 D .C 5H 12 ③等质量的烃CxHy 完全燃烧时,耗氧量决定于x y 的值,此值越大,耗氧量越多; ④等质量的烃的含氧衍生物CxHyOz 完全燃烧时,先化成 Cx Hy ?mCO2?nH2O 的形式,耗 氧量决定于 ' 'x y 的值,此值越大,耗氧量越多;

云计算(1)

云计算20200225鄂州 云 计 算

目录 概述 (3) 产生背景 (4) 发展历程 (5) 特点 (7) 1、虚拟化技术。 (7) 2、动态可扩展。 (7) 3、按需部署。 (8) 4、灵活性高。 (8) 5、可靠性高。 (8) 6、性价比高。 (8) 7、可扩展性。 (9) 服务类型 (9) 1、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 (9) 2、平台即服务(PaaS) (9) 3、软件即服务(SaaS) (10) 实现关键技术 (10) 一、体系结构 (10) 二、资源监控 (11) 三、自动化部署 (11) 实现形式 (12) 安全威胁 (13) 1、云计算安全中隐私被窃取 (13) 2、云计算中资源被冒用 (14) 3、云计算中容易出现黑客的攻击 (14) 4、云计算中容易出现病毒 (15) 应用 (15) 1、存储云 (16) 2、医疗云 (16) 3、金融云 (16) 4、教育云 (17) 发展问题 (17) 1、访问的权限问题 (17) 2、技术保密性问题 (18) 3、数据完整性问题 (18) 4、法律法规不完善 (18) 完善措施 (19) 1、合理设置访问权限,保障用户信息安全 (19) 2、强化数据信息完整性,推进存储技术发展 (19) 3、建立健全法律法规,提高用户安全意识 (20)

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是分布式计算的一种,指的是通过网络“云”将巨大的数据计算处理程序分解成无数个小程序,然后,通过多部服务器组成的系统进行处理和分析这些小程序得到结果并返 回给用户。云计算早期,简单地说,就是简单的分布式计算,解决任务分发,并进行计算结果的合并。因而,云计算又称为网格计算。通过这项技术,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几秒种)完成对数以万计的数据的处理,从而达到强大的网络服务。 现阶段所说的云服务已经不单单是一种分布式计算,而是分布式计算、效用计算、负载均衡、并行计算、网络存储、热备份冗杂和虚拟化等计算机技术混合演进并跃升的结果。 概述 “云”实质上就是一个网络,狭义上讲,云计算就是一种提供资源的网络,使用者可以随时获取“云”上的资源,按需求量使用,并且可以看成是无限扩展的,只要按使用量付费就可以,“云”就像自来水厂一样,我们可以随时接水,并且不限量,按照自己家的用水量,付费给自来水厂就可以。 从广义上说,云计算是与信息技术、软件、互联网相关的一种服务,这种计算资源共享池叫做“云”,云计算把许多计算资源集合起来,通过软件实现自动化管理,只需要很少的人参与,就能让资源被快速提供。也就是说,计算能力作为一种商品,可以在互联网上流通,就像水、电、煤气一样,可以方便地取用,且价格较为低廉。

高中有机化学计算题方法总结

方程式通式 CXHY +(x+ 4y )O2 →xCO2+ 2y H2O CXHYOz +(x+2 4z y ) O2 →xCO2+2y H2O 注意 1、有机物的状态:一般地,常温C 1—C 4气态; C 5—C 8液态(新戊烷C 5常温气态, 标况液态); C 9以上固态(不严格) 1、有机物完全燃烧时的耗氧量 【引例】完全燃烧等物质的量的下列有机物,在相同条件下,需要O 2最多的是( B ) A. 乙酸乙酯 CH 3COOC 2H 5 B. 异丁烷 CH(CH 3)3 C. 乙醇 C 2H 5OH D. 葡萄糖 C 6H 12O 6 ①等物质的量的烃C X H Y 完全燃烧时,耗氧

量决定于的x+ 4y 值,此值越大,耗氧量 越多; ②等物质的量的烃的含氧衍生物C X H Y O Z 完全燃烧耗氧量决定于的x+2 4z y 值,此值越大,耗氧量越多; 【注】C X H Y 和C X H Y O Z 混搭比较——把衍生物C X H Y O Z 分子式写成残基·不耗氧的 CO 2 · H 2O 后,剩余残基再跟烃C X H Y 比较。如比较乙烯C 2H 4和乳酸C 3H 6O 3,后者就可写成 C 2H 41CO 21H 2O ,故等物质的量的二者耗氧量相同。 【练习】燃烧等物质的量的下列各组物质,耗氧量不相同的是( B ) A .乙烷CH 3CH 3与丙酸C 2H 5COOH B .乙烯CH 2=CH 2与乙二醇CH 2OH CH 2OH C .乙炔HC ≡CH 与乙醛CH 3CHO D .乙炔HC ≡CH 与乙二醇CH 2OH CH 2OH

2012云计算白皮书

云计算白皮书 (2012年)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 2012年4月

版权声明 本白皮书版权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并受法律保护。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白皮书文字或者观点的,应注明“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违反上述声明者,本院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发表《云计算白皮书》,旨在与业界分享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近年来在云计算领域的研究成果。 当前,云计算已经成为全球ICT产业界公认的发展重点。各国政府积极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投入等方式加快本国云计算的战略布局和产业发展;国际ICT产业巨头加快技术研发、企业转型和联盟合作以抢占云计算发展的主导权和新兴市场空间。我国在云计算领域已具备了一定的技术和产业基础,并拥有巨大的潜在市场空间,存在抓住机遇实现局部突破的机会,但当前发展过程中的产业技术差距、规划布局和制度环境等问题也日益显现。 本白皮书从产业体系、技术架构、数据中心、安全和政府作用等方面深入分析了国内外云计算发展形势,同时也分析了我国云计算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机遇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未来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一、云计算概念 (1) 1. 云计算概念 (1) 2. 云计算的影响 (2) 二、云计算产业 (5) 1. 云计算产业体系 (5) 2. 全球云计算产业发展现状 (7) 3. 我国云计算产业发展现状 (9) 三、云计算技术 (12) 1. 云计算的技术架构 (12) 2. 云计算“基础设施”关键技术 (13) 3. 云计算“操作系统”关键技术 (18) 4. 我国云计算技术发展 (20) 5. 云计算标准化进展 (22) 四、云计算数据中心 (24) 1. 全球云计算数据中心发展趋势 (24) 2. 我国数据中心的发展状况 (25) 3. 我国云计算数据中心布局的策略 (26) 五、云计算安全 (28) 1. 云计算安全概述 (28) 2. 云计算的法律环境 (29) 六、政府在云计算发展中的作用 (31) 1. 外国政府的云计算行动 (31) 2. 我国政府的云计算行动 (33) 七、我国发展云计算面临的机遇和存在的问题 (36) 1. 我国云计算发展面临的机遇 (36) 2. 我国在云计算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6) 3. 我国云计算未来发展思考 (38)

高中化学计算题总结+高考真题

高中化学计算题的解法归纳【知识网络】

【典型例题评析】 例1某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盛有适量的A和B的混合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 A+3B2C。若维持温度和压强不变,当达到平衡时,容器体积为VL,其中C气体的体积占10%,下列推断正确的是(全国高考题) ①原混合气体的体积为1.2VL ②原混合气体的体积为1.1VL ③反应达平衡时气体A消耗掉0.05VL ④反应达平衡时气体B消耗掉0.05VL A.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①④ 体积差: 例3将硫酸钾、硫酸铝、硫酸铝钾三种盐混合溶于硫酸酸化的水中,测得c(SO42-)=0.105mol/L、c(Al3+)=0.055mol/L,溶液的pH=2.0(假设溶液中H2SO4完全电离为H+和SO42-),则c(K+)为 (上海高考题) A.0.045mol/L B.0.035mol/L C.0.055mol/L D.0.040mol/L 电荷守恒: )x的水溶液,当阴极上增重a g时,在阳极上同时产生bL氧气(标准状况),例4用惰性电极电解M(NO 3 从而可知M的原子量为 电子守恒: 铜和镁的合金4.6g完全溶于浓硝酸,若反应中硝酸被还原只产生4480mL的NO2气体和336mL的N2O4气体(都已折算到标准状况),在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生成沉淀的质量为(上海高考题)A.9.02g B.8.51g C.8.26g D.7.04g

例5将1.92g铜粉与一定量浓硝酸反应,当铜粉完全作用时收集到1.12L(标准状况)。则所消耗硝酸的物质的量是(上海高考题) A.0.12mol B.0.11mol C.0.09mol D.0.08mol 原子守恒|: 例8在一定条件下,将m体积NO和n体积O2同时通入倒立于水中且盛满水的容器内,充分反应后,容器内残留m/2体积的气体,该气体与空气接触后变为红棕色,则m与n的比值为(上海高考题) 方程式叠加 例9 由CO 2、H 2 和CO组成的混合气在同温同压下与氮气的密度相同。则该混合气体中CO 2 、H 2 和CO的体积 比为 (上海高考题) 十字交叉法 例10由锌、铁、铝、镁四种金属中的两种组成的混合物10g,与足量的盐酸反应产生的氢气在标准状况下为11.2L,则混合物中一定含有的金属是(全国高考题) A.锌 B.铁 C.铝 D.镁 例13第ⅡA族元素R的单质及其相应氧化物的混合物12g,加足量水经完全反应后蒸干,得固体16g,试推测该元素可能为(上海高考题) A.Mg B.Ca C.Sr D.Ba 极值法 R---->ROH 2.8/M1=( 3.58-2.8)/17 M1=61 R2O---->2ROH 2.8/(2M2+16)=( 3.58-2. 8)/18 例15在一个密闭容器中,用等物质的量的A和B发生反应:A(g)+2B(g) 。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如果混合气体中A和B的物质的量之和与C的物质的量相等,则此时A的转化率为(全国高考题) A.40% B.50% C.60% D.70% 估算法

高中化学计算题基本计算方法与推断题总结

高中化学计算题基本计算方法与推动总结 推断题解题技巧:看其颜色,观其状态,察其变化。 1. 常见物质的颜色:多数气体为无色,多数固体化合物为白色,多数溶液为无色。 2. 一些特殊物质的颜色: 黑色:MnO2、CuO、Fe3O4、C、FeS(硫化亚铁) 蓝色:CuSO4?5H2O、Cu(OH)2、含Cu2+ 溶液、液态固态O2(淡蓝色) 红色:Cu(亮红色)、Fe2O3(红棕色)、红磷(暗红色) 黄色:硫磺(单质S)、含Fe3+的溶液(棕黄色) 绿色:FeSO4?7H2O、含Fe2+的溶液(浅绿色)、碱式碳酸铜[Cu2(OH)2CO3] 紫黑色:KMnO4 无色气体:N2、CO2、CO、O2、H2、CH4 有色气体:Cl2(黄绿色)、NO2(红棕色) 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NH3(此气体可使湿润pH试纸变蓝色)、SO2、HCl 有臭鸡蛋气味:H2S 产生酸雾:HCl、HNO3 3. 常见一些变化的判断: ①白色沉淀且不溶于稀硝酸或酸的物质有:BaSO4、AgCl(就这两种物质) ②蓝色沉淀:Cu(OH)2、CuCO3 ③红褐色沉淀:Fe(OH)3 Fe(OH)2为白色絮状沉淀,在空气中很快变成灰绿色沉淀,再变成Fe(OH)3红褐色沉淀 ④沉淀能溶于酸并且有气体(CO2)放出的:不溶的碳酸盐 ⑤沉淀能溶于酸但没气体放出的:不溶的碱 4. 燃烧时的主要现象 ①在氧气中:硫——蓝紫色火焰;铁——火星四射;木炭——发白光。 ②在空气中:镁带——耀眼的白光;红磷——“白烟”; 硫、氢气——淡蓝色火焰;CO、CH4——蓝色火焰 5、酸和对应的酸性氧化物的联系: ①酸性氧化物和酸都可跟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高中化学计算方法总结

高中化学计算方法总结 高中化学计算方法总结 高中化学教师,在开展计算教学时,应该引导学生掌握常见的解题方法与解题技巧,以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下面为大家总结了高中化学几种计算方法,希望帮助到大家! 一、关系式法 所谓关系式法,就是根据化学概念、物质组成、化学反应方程式中有关物质的有关数量之间的关系,建立起已知和未知之间的关系式,然后根据关系式进行计算。利用关系式的解题,可使运算过程大为简化。 其中包括守恒法。所谓“守恒”就是以化学反应过程中存在的某些守恒关系如质量守恒、元素守恒、得失电子守恒,电荷守恒等。运用守恒法解题可避免在纷纭复杂的解题背景中寻找关系式,提高解题的准确度。 例1、有一在空气中放置了一段时间的KOH固体,经分析测知其含水2.8%、含K2CO337.3% 取1g该样品投入25mL2mol /L的盐酸中后,多余的盐酸用1.0mol/LKOH溶液30.8mL恰好完全中和,蒸发中和后的溶液可得到固体的质量为多少?

【解析】本题化学反应复杂,数字处理烦琐,所发生的化学反应:KOH+HCl=KCl+H2O K2CO3+2HCl=2KCl+H2O+ CO2↑ 若根据反应通过所给出的量计算非常繁琐。 但若根据Cl—守恒,便可以看出:蒸发溶液所得KCl固体中的Cl—,全部来自盐酸中的Cl-, 即:生成的n(KCl)=n(HCl)=0.025L×2mol/L m(KCl)=0.025L×2mol/L×74.5g/mol=3.725g 例2、将纯铁丝5.21g溶于过量稀盐酸中,在加热条件下,用2.53gKNO3去氧化溶液中Fe2+,待反应后剩余的Fe2+离子尚需12mL0.3mol/LKMnO4溶液才能完全氧化,则KNO3被还原后的产物为() A、N2 B、NO C、NO2 D、NH4NO3 【解析】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的总数相等,Fe2+变为Fe3+ 失去电子的总数等于NO3-和MnO4- 得电子的总数 设n为KNO3的还原产物中N的化合价,则

量子化学计算

物理化学专业博士研究生课程 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量子化学计算(Computational Quantum Chemistry) 课程编号:B07030411 学分:3 总学时数:72 开课学期:第2学期 考核方式:学习论文 课程说明:(课程性质、地位及要求的描述)。 《量子化学计算》是在学习了《结构化学》、《量子化学》之后,为物理化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开设的一门方向课,在每学年第二学期讲授。 如果说《结构化学》、《量子化学》还有更多的抽象,那么《量子化学计算》则直接对各研究体系进行可与实验对比的计算机模拟。近二十年来,随着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水平的迅速发展,计算化学已成为理论化学的重要分支,主要通过量子化学方法、分子力学方法以及分子动力学模拟来解决与化学相关的问题。目前,计算化学已广泛应用于化学及相关交叉学科的各个领域,迅速成为定量预测分子的结构、性质以及反应性能的有力工具。 本课程计划安排72个学时。采用授课与上机演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掌握当今国际流行的常用计算软件的原理、使用方法及技巧,着重培养同学们解决化学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同学们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对计算化学的原理和方法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并能够在化学合成、反应机理、生物、材料等各个领域中得到应用。 教学内容、要求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绪论 内容: 1.1量子力学历史背景 1.221世纪的理论化学计算机模拟

要求:了解量子化学的背景知识、国际国内发展现状及其未来方向学时:4 第二章从头计算法的基本原理和概念 内容: 2.1量子力学基本假设2.2定态近似 2.3从头计算法的“头” 2.4自洽场方法2.5变分法和LCAO-MO近似 2.6量子化学中的一些基本原理和 概念 2.7量子化学中的基本近似 要求:了解从头计算法的基础知识、计算化学中的一些基本原理、概念和近似。 学时:12 第三章布居分析和基组专题 内容: 3.1布居分析 3.2基组专题 要求:理解基组概念及选择的原则,掌握布居分析的计算方法和基组的计数,了解Mulliken布居分析的优缺点及改进的思路。 学时:6 第四章计算方法简介 内容: 4.1半经验方法 4.2HF方法 4.3Post-HF方法 4.4DFT方法 4.5SCF-X 方法 4.6精确模型化学理论方法——Gn 和CBS 4.7赝势价轨道从头计算法 4.8激发态的计算——CIS和CAS 4.9溶剂效应 4.10分子力学和分子动力学基础 要求:了解一些常用计算方法的基本原理及优缺点,重点掌握AM1、INDO、MNDO/PM3、HF、MP、CI、CC、DFT、CAS、溶剂效应等方法的原理,掌握选择计算方法的思路和原则。

中国云计算产业发展白皮书摘录

中国云计算产业发展白皮书摘录出处:中国计算机报作者:■ 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日期:2011-01-24 继个人计算机、互联网变革之后,2010年,云计算作为第三次IT浪潮的代表正在向我们走来。它将带来人类生活、生产方式和商业模式的根本性改变,成为当前全社会关注的热点。 作为中国IT产业的观察者和研究者,赛迪顾问充分运用自身的强大资源优势,长期追踪包括云计算在内的中国IT产业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以标准化、专业化、国际化的定义和方法,结合自身对中国IT产业的深刻理解,最终形成了《中国云计算产业发展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 本《白皮书》研究过程中所用到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三种: 面访/电访:赛迪顾问历时3个月,走访了近50位云计算产业的重要影响者,包括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及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中央部委、地方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软件园区等领导,两院院士、高校教授、著名媒体主编、知名博主、大型跨国云计算解决方案提供商、中国本土云计算解决方案和服务提供商以及政府、企业和个人用户,获得了大量的一手资料和众多真知灼见,对《白皮书》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实证研究:采用了企业访谈和对标比较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Microsoft、IBM、Google、VMware、Oracle(Sun)、HP共6家主流云计算解决方案提供商进 行深入剖析,对访谈数据和对标比较研究结果进行综合评估。 案头调研:对赛迪顾问的历史数据库、业务类型库和案例库进行筛选,调阅相关的年度研究报告、统计年鉴、政府项目库和政策法规库,并结合互联网公开信息,搜集了大量的云计算技术趋势、解决方案、市场和政策等全面的文本资料,为本《白皮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众说纷纭"云计算" 云计算的出现并非偶然,早在上世纪60年代,麦卡锡就提出了把计算能力作为一种像水和电一样的公用事业提供给用户的理念,这成为云计算思想的起源。

2019年云计算发展白皮书

云计算发展白皮书 (2019年)

当前,云计算处在快速发展阶段,技术产业创新不断涌现。产业方面,企业上云成为趋势,云管理服务、智能云、边缘云等市场开始兴起;技术方面,云原生概念不断普及,云边、云网技术体系逐渐完善;开源方面,开源项目发展迅猛,云服务商借助开源打造全栈能力;安全方面,云安全产品生态形成,智能安全成为新方向;行业方面,政务云为数字城市提供关键基础设施,电信云助力运营商网络升级转型。 本白皮书是继《云计算白皮书(2012年)》之后,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第5次发布云计算白皮书。本白皮书在前几版的基础上,重点介绍当前云计算发展现状与趋势。白皮书首先梳理了国内外云计算产业的发展状况及热点,总结了当前云计算技术发展特点,然后从开源和安全两个角度分别对云计算的发展进行了分析,同时阐述了云计算在典型行业的应用情况,最后结合当前现状给出了我国云计算发展建议。

一、云计算产业发展状况及分析 (1) (一)全球及我国云计算市场规模及发展趋势 (1) (二)全球及我国云计算政策情况 (5) (三)我国云计算发展热点分析 (9) 二、云计算技术发展特点 (15) (一)云原生技术快速发展,将重构IT运维和开发模式 (15) (二)智能云技术体系架构初步建立,从资源到机器学习使能平台 (17) (三)DevOps进入实践阶段,行业开始探索智能化运维 (20) (四)云边协同技术架构体系不断完善,协同管理是关键 (23) (五)云网融合服务能力体系逐渐形成,并向行业应用延伸 (24) 三、云计算开源发展现状 (26) (一)开源技术成为云计算领域主流,国内企业初露头角 (27) (二)国际云计算巨头通过收购强化开源布局 (29) (三)云计算与开源互相影响,推动商业模式变革 (31) 四、云计算安全发展分析 (32) (一)厂商积极布局,不断发展云安全产品生态 (32) (二)智能安全为保障云计算平台安全提供新方向 (34) 五、我国云计算行业应用情况 (36) (一)政务云:为“数字城市”转型提供关键基础设施保障 (36) (二)金融云:传统金融企业与云计算厂商共同发力金融云市场 (37) (三)交通云:交通行业各领域上云全面开花 (39) (四)能源云:能源领域信息系统较复杂,上云进度慢 (40) (五)电信云:助力通信运营商网络升级转型 (42) 六、我国云计算发展建议 (44) (一)持续创造良好的云计算发展环境 (44) (二)着力发展云原生技术能力及应用实践 (44) (三)稳步构建开源风险管理和治理体系 (45) (四)不断加强云计算产业链上下游合作 (46) (五)持续增强传统行业供需双方信任度 (47)

(完整word版)高一化学必修一计算题归纳总结

高一化学必修一计算题练习 1. 将6g镁和9g铝溶于50mL M mol/L的盐酸(过量),再往上述溶液中加入100mL的NaOH溶液,溶液中的沉淀量达到最大值,则加入NaOH溶液的浓度为 A.M mol/L B.2M mol/L C.M/2 mol/L D.无法确定 2. 已知氮的氧化物和烧碱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 3NO2+2NaOH→2NaNO3+NO↑+H2O NO+NO2+2NaOH→2NaNO2+H2O 现有Mmol二氧化氮和Nmol一氧化氮组成的混合气体,用浓度为VL的NaOH溶液完全吸收,则该NaOH溶液的浓度最小为(mol/L) A.M/V B.2M/3V C.2(M+N)/3V D.(M+N)/V 3. 三种正盐的混合溶液中含有0.2molNa+、0.25molMg2+、0.4molCl-,则SO42-为…() A.0.1mol B.0.3mol C.0.5mol D.0.15mol 4.硫酸铝、硫酸钾、明矾三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中,当SO2-4的浓度为0.4 mol/L时,加入等体积的0.4 mol/L的KOH溶液(混合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使生成的白色沉淀恰好溶解,那么反应后溶液中K+的浓度为() A.0.20 mol/L B.0.25 mol/L C.0.225 mol/L D.0.45 mol/L 5. 在一定条件下,PbO2与Cr3+反应,产物是Cr2O72-和Pb2+,则与1molCr3+ 反应所需PbO2的物质的量为() A. 3.0mol B. 1.5mol C. 1.0mol D. 0.75mol 6.某温度下,将Cl2通入NaOH溶液中,反应得到NaCl、NaClO、NaClO3的混合溶液,经测定ClO-与ClO3-的浓度之比为1∶3,则此反应中被还原的氯元素与被氧化的氯元素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21∶5B.11∶3 C.3∶1D.4∶1 7. 含8.0 g NaOH的溶液中通入一定量H2S后,将得到的溶液小心蒸干,称得无水物7.9 g,则该无水物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 A.Na2S B.NaHS C.Na2S 和NaHS D.NaOH和NaHS 8. 将盛满NO2、O2的试管倒扣在水槽中,让其充分反应,结果剩余1/10体积气体。原混合气体中NO2和O2的体积比可能是() A.18 : 7 B.3 : 2 C.9 : 1 D.43 : 7 9. 向一定量的Fe、FeO、Fe2O3的混合物中加入100mL 1mol/L的盐酸,恰好使混合物完全溶解,放出224mL(标准状况)的气体.所得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无学红色出现,那么若用足量的CO在高温下还原相同质量的此混合物,能得到铁() A、11.2g B、5.6g C、2.8g D、无法确定 10. 将一定质量的Mg和Al混合物投入500mL 稀硫酸中,固体全部溶解并产生气体.待反应完全后,向所得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与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Mg和Al的总质量为8g B. 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5mol?L-1 C. 生成的H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11.2 L D. 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5mol?L-1 11. 有硫酸和硝酸的混合溶液20毫升,其中含有硫酸的浓度为2mol还硝酸的浓度为1mol/L, 现向其中加入0.96g铜粉,充分反应后(假设只生成NO),最多可收集到标准状态下气体的体积是 A.89.6ml B.112ml C.168ml D.224ml 12. 将5.6LCO2气体缓慢通过一定量的Na2O2固体后,得到3.36L气体(气体体积均在标准状况下测定),所得气体的质量为() A. 3.8g B. 4.8g C. 5.4g D. 6.6g

量子化学-重要概念

(1)开壳层,闭壳层 指电子的自旋状态,对于闭壳层,采用限制性计算方法,在方法关键词前面加R 对于开壳层,采用非限制性计算方法,在方法关键词前面加U.比如开壳层的HF就是UHF.对于不加的,程序默认为是闭壳层. 一般采用开壳层的可能性是 1. 存在奇数个电子,如自由基,一些离子 2. 激发态 3. 有多个单电子的体系 4. 描述键的分裂过程 (2) 核磁是单点能计算中另外一个可以提供的数据,在计算的工作设置部分,就是以#开头的一行里,加入NMR关键词就可以了,如 #T RHF/6-31G(d) NMR Test 在输出文件中,寻找如下信息 GIAO Magnetic shielding tensor (ppm) 1 C Isotropic = Anisotropy = 这是采用上面的设置计算的甲烷的核磁结果,所采用的甲烷构形是用B3LYP密度泛函方法优化得到的. 一般的,核磁数据是以TMS为零点的,下面是用同样的方法计算的TMS(四甲基硅烷)的结果1 C Isotropic = Anisotropy = 这样,计算所得的甲烷的核磁共振数据就是,与实验值相比,还是很接近的. (3) 标准几何坐标. 找到输出文件中Standard Orientation一行,下面的坐标值就是输入分子的标准几何坐标. (4) stable 本例中采用SCF方法分析分子的稳定性.对于未知的体系,SCF稳定性是必须要做的.当分子本身不稳定的时候,所得到的SCF结果以及波函数等信息就没有

化学意义. (5)势能面 分子几何构型的变化对能量有很大的影响.由于分子几何构型而产生的能量的变化,被称为势能面.势能面是连接几何构型和能量的数学关系.对于双原子分子,能量的变化与两原子间的距离相关,这样得到势能曲线,对于大的体系,势能面是多维的,其维数取决与分子的自由度. (6)opt Opt=ReadFC 从频率分析(往往是采用低等级的计算得到的)所得到的heckpoint文件中读取初始力矩阵,这一选项需要在设置行之前加入%Chk= filename 一句,说明文件的名称. Opt=CalCFC 采用优化方法同样的基组来计算力矩阵的初始值. Opt=CalcAll 在优化的每一步都计算力矩阵.这是非常昂贵的计算方法,只在非常极端的条件下使用. 有时候,优化往往只需要更多的次数就可以达到好的结果,这可以通过设置MaxCycle来实现.如果在优化中保存了Checkpoint文件,那么使用Opt=Restart可以继续所进行的优化.当优化没有达到效果的时候,不要盲目的加大优化次数.这是注意观察每一步优化的区别,寻找没有得到优化结果的原因,判断体系是否收敛,如果体系能量有越来越小的趋势,那么增加优化次数是可能得到结果的,如果体系能量变化没有什么规律,或者,离最小点越来越远,那么就要改变优化的方法. (7) 频率分析的计算要采用能量对原子位置的二阶导数.HF方法,密度泛函方法(如B3LYP),二阶Moller-Plesset方法(MP2)和CASSCF方法(CASSCF)都可以提供解析二阶导数.对于其他方法,可以提供数值二阶导数. 一般的,对于HF方法,采用计算的频率乘以矫正因子, 方法频率矫正因子零点能矫正因子 HF/3-21G HF/6-31G(d) MP2(Full)/6-31G(d) MP2(FC)/6-31G(d) SVWN/6-31G(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