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饮用水放射性污染风险评估

城市饮用水放射性污染风险评估
城市饮用水放射性污染风险评估

收稿日期:2010 05 18

文章编号:1006 0081(2010)08 0009 05

城市饮用水放射性污染风险评估

[韩] 郑孝俊等

摘要:针对铯-137,详细讨论了水质模型与健康风险评估问题,旨在评价受到放射性核素污染的饮用水对韩国首尔市民健康的潜在和实际影响。研究区选为首尔市区的唯一水源八堂(P a l dang)湖,污染源项假定为向该湖排入了50TBq(放射活度单位)的铯-137。运用环境流体动力学程序模型来计算模型域的水动力和水质条件,以饮用受污染自来水造成的死亡风险和患病风险系数来评估铯-137对人体的健康风险。铯-137在八堂水系的迁移主要受流场和支流稀释作用的影响。由饮用受铯-137污染的水导致的死亡风险与患病风险系数分别为4.77 10-7和6.92 10-7。因此,在受到放射性污染的水源区及时采取适当措施,以预防放射性核素造成的风险极为重要。

关键词:饮用水;城市饮用水;放射性污染;风险评估中图法分类号:X 591 文献标志码:A

放射性物质可能是人为或偶然地进入水源。在商用核电站和核废料处理站已发生过多次意外泄漏事故,如三里岛(Three M ile Island)和切尔诺贝利(Cher noby l)事件是典型的核电站放射性物质意外泄漏事故(波特(Bot),2004年;菲森科(Fesenko)等,2007年)。有毒化学品或放射性核素向环境的蓄意排放被称为 恐怖袭击!。全世界有很多位置存在放射性物质,因此,放射性核素蓄意泄漏事件可能会在任何地方发生。诸如放射性分散装置(RDD )等造成的放射性物质蓄意泄漏,首先会给人

们带来一定的放射曝露,进一步还会对与其投放点毗邻地区造成更为严重的环境污染(琼斯(Jones)等,2003年)。公众受到不利的环境影响,将会出现癌症等健康问题。

放射性物质被排入环境之后,放射性核素可通过吸入、食入等途径进入人体,进而导致内照射,饮用水是其被食入的媒介。放射性核素向人体组织直接释放大量能量,损伤DNA 和细胞,造成致癌风险。本文在假定一种放射性污染物被蓄意泄漏的情景下,主要讨论了放射性核素造成的饮用水污染和健康风险评估问题。有关人为加强的天然放射性物质(如氡和铀)对水质影响的研究,已有大量报道。还

有几项研究调查了意外泄漏的放射性物质在水体中的迁移转化。但是,据我们所知,对蓄意泄漏造成的饮用水放射性污染的风险评估至今还没有人开展专

门的研究。

八堂湖是首尔市区的唯一水源,两千多万人的饮水供应均依赖于此。因此,为了评估受核素污染的水源对人体健康造成的放射性风险,对水系中放射性污染特征做进一步深入研究极为必要。在假定50TBq 的铯-137被蓄意排入水源区的情景下,计算其瞬时浓度和致癌风险。在本次研究中,为了计算铯-137在水体中的迁移转化,我们引入了完全混合和偏微分两个概念。

1 材料和方法

1.1 污染情景

1987年9月,巴西中部戈亚斯(Go ias)州首府哥亚尼亚(Go i a n ia)市一家废弃的医院曾遗失一个旧辐射源(克鲁斯(C r uz)等,2008年)。该辐射源包含50TBq 的铯-137以氯化铯的形式存在,它被封装在2个相互嵌套的不锈钢容器中。随后,这一辐射源被数人接触,产生了严重的放射性污染,并造

?

9?

成多人死亡。索耶(Sohier)和哈德曼(H arde m an, 2006年)、蒂森(Th i e ssen)等学者(2009年)都曾以此作为蓄意排放情景的源项。本次研究也将此假定情景引入,将辐射源假定为50TBq的铯-137,并设想将其排入八堂湖即首尔市一重要水源中。

八堂湖是韩江水系的一部分,位于韩国中部,是首尔市区的主要水源。八堂湖湖面面积29km2,容积2600万m3。共有3条河流注入该湖泊,即韩江北支、韩江南支及庆南(Kyounan)溪。两千多万市民的饮水均依赖于此。因此,蓄意排放放射性污染一旦发生,危害将非常大。由于庆南溪水量很小,湖泊水质主要受韩江南、北两支流的影响。本次研究的污染情景假定为向韩江北支引入50TBq的铯-137核素。

1.2 水动力学和水质模型

用于计算放射性污染物水质浓度的数学模型通常是建立在物理、化学和生物学原理基础上,可利用这些原理来描述浓度的时空分布差异。虽已有多个水动力学和水质模型可用于供水系统的评估问题,但环境流体动力学程序(EFDC)模型在湖泊、海岸和海洋系统中的应用更为广泛。

EFDC模型由弗吉尼亚海洋科学研究所研制开发,近来被广泛用于环境学水质模拟研究:污染物迁移转化模拟、发电厂冷却水排放模拟、沉积和疏浚效应模拟以及湖泊和海洋系统中有毒污染物输移模拟。

该模型利用弹性 纵坐标、笛卡尔曲线和水平正交坐标系,能够解决具有以下特征的问题:三维、垂向静力、自由表面、密度可变流体的均匀紊流运动方程。可以利用动量、质量和能量的守恒来描述湖泊水体,并通过布辛涅斯克(Boussinesq)近似、流体静力学近似和准三维近似来简化湖泊系统。水动力是毒物和沉积物的输移动力,它通过环境对污染物的迁移产生影响,水动力因素在水平曲线坐标和垂向 坐标系中以如下形式存在于模型中:

t(m x m y H u)+ x(m y H uu)+ y(m x H vu)+ z(m x m y w u)-f e m x m y H v=-m y H x(p+p atm+ )+

m y( y z b*+z x H) z p+ z(m x m y A v

H

z u)+

x(m x

m y

H A H x u)+ y(

m x

m y

HA H y u)-m x m y c p D p(u2+

v2)1/2u(1) t(m x m y H v)+ x(m y H uu)+ y(m x H vu)+ z(m x m y w v)+f e m x m y H v=-m x H y(p+p atm+ )+ m x( y z b*+z y H) z p+ z(m x m y

A v

H

z v)+ x(

m y

m x

HA H x v)+ y(

m x

m y

HA H y v)-m x m y c p D p(u2+ v2)1/2v(2)式中u和v分别为水平正交曲线坐标x和y方向的速度分量;水平坐标系的比例系数分别为m x和m y;垂向坐标z方向的竖向速度为w;自由表面和湖底的实际纵坐标分别为z s*、z b*;总水深度为H; 表示自由表面电势,等于gz s*;f e为科里奥利(Coriolis)加速参数;垂向紊流粘度A v将剪应力与水平速度分量的垂直剪应力联系起来;运动大气压依据水体密度而定,表示为p a t m。

湖泊水体中放射性物质的水质演变与湖泊的流动条件密切相关。当某种放射性物质被排入湖泊或其他水域,其迁移转化过程决定着放射性核素浓度分布,主要影响因素是水力输移过程和化学反应,包括衰减机理。水平对流、扩散和垂向混合是水力输移过程最主要的决定因素。由于地形复杂,放射性物质输移过程通常发生在三维流场中,因此,水平和垂直方向的迁移过程都需要考虑。溶解态或悬浮态物质,以及本文中已知单位体积浓度质量的放射性物质C的普通迁移方程可表示如下:

t(m s m y HC)+ x(m y H uC)+ y(m x H vC)+ z(m x m y w C)- z(m x m y w sc C)= x(

m y

m x

HK H x C)+

y(m s

m y

HK H y v)+ z(m x m y

K v

H

z C)+Q(3)式中K v和K H分别为垂直和水平方向的紊流扩散系数;C代表某种悬浮物;Q c表示外部和外部源与汇;w sc为正的沉降速度。

在水平曲线坐标和垂向 坐标系中,通常采用

有限差分格式来求解模型方程。因此,环境流体动力学程序模型也采用有限差分法。该方法选取3个时间段,通过内外模式划分过程来实现内部切变模与外部自由表面重力波模的分离。为保守评估风险,假定所有的铯-137都以溶解态形式存在于水体中。

1.3 风险评估方法

饮用水一旦受到放射性核素污染,会对公众健

康带来较大风险。通过对鱼、粮食等食物的摄入,放

射性核素能够在机体内累积,从而达到危害人体健

?10?

康的程度。同时,放射性核素或有毒物质经过累积也会干扰生态系统自身的功能。美国环境保护署(EP A)给出了评估放射性核素对健康影响的风险系数!。虽然还有一些其他的直接接触和吸入途径,但饮用水是水污染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的重要途径。因此,本文就此开展研究。风险系数适用于一般人群,因此在某种意义上,风险评估是建立在某一假定的固定封闭群体年龄和性别平均的基础上。本文选择饮用受污染自来水导致的死亡风险系数和患病风险系数来评估铯-137对人体带来的健康风险。

2 结果与讨论

2.1 韩江北支汇入支流中铯-137浓度

在八堂湖的北支有一座叫重平(Choung-Py oung)的水坝,该坝主要用以维持八堂湖稳定的水量,并兼具发电功能。假设在重平坝排入50TBq的铯-137,并在此达到完全混合状态。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受铯-137污染的河水会注入八堂湖。

放射性核素在水系中的反应与有机化学物质类似。向重平坝排入铯-137之后,假设污染物与河水实现完全混合,水体中放射性核素质量平衡方程如下:

V d C

d t

QC in-QC-kVC(4)式中t表示时间;C为铯-137浓度;V表示水量;Q 表示入流量;C in为铯-137入流浓度;k是铯-137衰减系数。利用龙格-库塔(Runge-Ku tta)法,在MATLAB程序环境下,可求出上述一阶常微分方程的数值解(马斯沃尔克斯(M athw or ks),2002年)。

水系中铯-137的主要去除过程是上游支流汇入产生的稀释作用。图1表示了在八堂湖北支的重平水坝排入放射性核素铯-137之后的浓度分布。由图1可知,铯-137最大浓度为1480Bq/L,但是在受到上游清洁来水稀释作用的影响后,铯-137浓度急剧下降。

2.2 水动力学和水质模型

模型域栅格由网格单元构成,覆盖了EFDC数值模型的空间范围。栅格将水域空间范围划分为三维结构,从而形成EFDC模型计算的基础。为了准确模拟铯-137的水动力和水质状况,栅格图形必需真实可靠。最佳的解决途径便是利用可视化正交网格生成(VOGG)技术建立八堂湖的笛卡尔空间网格结构。模型域中湖岸线边界条件建立在一个G I S 格式的shape文件基础上,该shape文件可通过一个CAD文件格式的数字地图得到。网格与湖岸线如图2所示。栅格共包括1341个水平网格单元, 图层即垂向图层的数量是可变的,以便于精确表示水动力条件和迁移过程。本次研究确定的垂向 图层的最终数量为3层。因此,水平和垂直方向图层的总网格单元数即为4023个。利用图3中的等深点数据均值,

对模型域中的等深数据进行插补。

图1 在重平水坝排入污染源后水流量与

铯-137

浓度关系曲线

图2 水动力水质模型网格

?

11

?

[韩] 郑孝俊等 城市饮用水放射性污染风险评估

图3 八堂湖区测深结果

沿岸注入水量主要包括北支、南支和庆温安(Kyoungan)溪。入流量数据参见韩国水文年度报告(国土、交通与海事部,2008年)。北支的入流水

量见图1,南支与庆温安溪的入流水量如图4所示。这些入流水量和铯-137浓度值可作为EFDC 模型应用的边界条件。建模时间选为一个月,从2007年4月1日到30日。受上游强降雨影响,4月1日的入流水量比其他任何1d 都要大。南支的入流水量占到八堂湖总水量的65%左右,而庆温安溪的流量则很小,仅占2%

左右。

图4 南支和庆温安溪的水流量数据

表1给出了EFDC 模型的建模条件。有了这些计算条件及受铯-137污染的入流水量数据,就可

以运用水动力学和水质模型了。图5给出了EFDC 模型执行后模型域的流场分布。南支汇入点处水流速度最大,为0.7m /s ,北支为0.4m /s ,而湖泊中部的水流速度非常缓慢,仅为0.03m /s 。

表1 EFDC 模型运行的计算条件

输入条件

数 值计算时间步长二维外膜:0.5s ;

三维内膜:5s

总计算时间/d 30风况/(m ?s -1)

2(西南风)

水平运动粘度/105(c m 2?s -1)2水平扩散系数/105(c m 2?s -1)2垂直运动粘度/102(c m 2?s -1)5垂直扩散系数/102(c m 2?s -1)

5

北支中铯-137的边界浓度根据图1来设定。按照时间推移,根据水动力模型结果来实现水质模型模拟。北支汇流点处铯-137浓度峰值时间为排入后的第1.38d 。图6显示出蓄意污染发生后第1.38d 的铯-137浓度分布情况。由图形可知,铯

-137在八堂湖水系中的迁移过程,主要受流线和

支流汇入产生的稀释作用的影响。

图5 八堂湖的流场分布

2.3 饮用水风险评估

铯-137由湖水进入人体最简捷的途径就是摄入饮用水。利用放射性核素环境曝露风险系数来评估饮用水中铯-137的致癌风险,该系数由美国环保署提供,包含两种:死亡风险系数和患病风险系数。死亡风险系数是对由于摄入放射性核素而死于

癌症的人口平均数的估计;患病风险系数是对辐射

?

12? 2010年8月 水利水电快报 E W RH I 第31卷第8期

图6 八堂湖中铯-137

浓度分布

图7 取水口处铯-137浓度变化曲线

致癌总数均值的相对估计,不论癌症是否致命。通过饮用水摄入铯-137的死亡风险系数和患病风险系数分别为5.66 10-10

和8.22 10-10

图7表示了取水口处铯-137瞬时浓度的变化情况,由该处取水后向水处理厂供水。由图7可知,蓄意污染发生后第1.38d 时的铯-137浓度值最大,达到357Bq/L,然后受支流汇入稀释作用的影响,浓度值急剧下降。美国环保署现行的饮用水标准中铯-137的浓度限制为200pC i/L(7.4Bq /L)(EP A,1976年)。为达到这一标准,在放射性蓄意污染事故发生后的6.2d 内,湖水不得用作饮用水源。尽管在饮用之前会对湖水水源进行处理,但为保守起见,假设公众饮用水中放射性物质浓度与未处理的湖水相同,并据此开展风险评估。因此,本文为了保守评估健康风险,不考虑水处理过程对铯-137的去除效率。综合图7中的曲线,可得总放射

剂量。计算健康风险时,假定每天饮用自来水量为1.1L,则由此摄入铯-137总剂量为842Bq ,死亡

风险系数和患病风险系数分别为4.77 10-7

和6.92 10-7

。这就意味着,由于饮用了受铯-137污染的水,在1千万人当中将有5人死亡,7人患病。

3 结 语

本文针对韩国首尔市区一受放射性蓄意污染的饮用水源,详细讨论了有关铯-137的水质模型建立与健康风险评估问题,以评价其对人体健康产生的潜在和实际影响。在这种辐射突发事件下,预测环境中放射性物质的浓度,对实施公众健康保护措施非常重要。针对含有放射性物质的水质建模,是

公众健康风险评估的第一步。为了计算铯-137在水体中的迁移转化,本文引入完全混合和偏微分的概念。对所选模型域八堂湖,利用EFDC 模型来计算水动力条件和水质状况,选用饮用自来水导致的死亡风险系数和患病风险系数来评估铯-137排放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铯-137在八堂湖水系中的迁移主要受水体流动和支流汇入稀释效应的影响。受铯-137污染的饮用水可能导致的死亡风险系数和患病风险系数分别为4.77 10-7

和6.92 10-7

。人为造成的放射性污染可能通过多种途径到达人体,例如直接接触、吸入、食入等。放射性核素带来的健康风险取决于事故发生时的水文条件。因此,特定场域的水文状况

决定着其死亡风险与患病风险的大小。本文是关于蓄意排泄放射性核素导致饮用水污染的实例研究。因此,尽管其风险不高,但是为了维护公众健康,对蓄意排泄造成饮用水放射性污染的预防和健康评估仍需重视。此外,当水域区发生蓄意排泄事故时,一些固体物质可能会沉积到河床或湖底,而这些物质中就可能含有一些从湖水中带来的人工放射污染物。这些沉积物将在鱼类体内累积。尽管本次研究并没有考虑诸如鱼类等的二次污染物的影响,但是我们认为,对由此带来的健康风险进行评估也是必要的。

梁静静 译自美刊#核能年鉴?2009年第36卷岳 兵 校

(编辑:赵秋云)

?

13?[韩] 郑孝俊等 城市饮用水放射性污染风险评估

企业公司风险评估分析与实践

【经典资料,WORD文档,可编辑修改】【经典考试资料,答案附后,看后必过,WORD文档,可修改】风险评估分析与实践 [摘要] 风险评估的极端重要性已经越来越被用户认同。在四年多的风险评估实践中,在从覆盖政府,以及电信、金融等众多行业的逾百个大小用户的风险评估实践中,我们可以清晰地感受到用户安全意识的提高,以及安全需求的不断明确。 一、前言 风险评估的极端重要性已经越来越被用户认同。在四年多的风险评估实践中,在从覆盖政府,以及电信、金融等众多行业的逾百个大小用户的风险评估实践中,我们可以清晰地感受到用户安全意识的提高,以及安全需求的不断明确。在2000-2001年,大多数用户的安全评估需求主要集中于系统脆弱性评估和渗透性测试;在2001-2002年,多数用户的安全评估需求已经侧重于整个管理体系的评估和对特定应用系统的评估;从2002年开始,许多行业用户对全面风险评估和等级化评估提出了要求。 二、标准与理论 我们在风险评估实践中,主要参考了BS 7799(ISO/IEC 17799)、ISO/IEC 15408-1999(等同GB/T 18336-2001)、ISO/IEC 13335、SSE-CMM等标准。另

三、风险评估模型 资产由于自身的脆弱性,使得威胁的发生成为可能,从而造成了不同的影响,形成了风险。换句话说,风险分析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对影响、威胁和脆弱性进行分析的过程,而且都紧紧围绕着资产。在风险评估中,资产的价值、资产被破坏后造成的影响、威胁的严重程度、威胁发生的可能性、资产的脆弱程度都是风险评估的关键因素。 在ISO/IEC 13335中描述了非正式风险评估、基线风险评估、详细风险评估、综合风险评估等四种方法。国内目前推行的《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评估指南》接近于基线评估方法。 基线风险评估是指通过对信息系统实施一些标准的安全防范措施使其达到一个最基本的安全级别。这种评估方法不考虑系统所面对的具体风险有多大,而是对安全风险模型中系统资产所面临的威胁、脆弱性及其受破坏后造成的影响直接进行问题分析,为客户信息系统建立系统安全基线或更高一级的安全要求。采用基线风险评估方法,因为涉及到安全基线或某一级别安全要求的建立,实施时通常需要参照相关标准、规范和政策。基线风险评估的优点是不需花费太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尤其是在安全需求相同时比较有效。基线风险评估的主要缺点是通用安全标准针对性不强。

风险评估方法简介及分析模板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格雷厄姆——金尼法) 1 评价方法简介 作业条件的危险性评价法(格雷厄姆——金尼法)是作业人员在具有潜在危险性环境中进行作业时的一种危险性半定量评价方法。它是美国格雷厄姆(K.J.Graham)和金尼(G.F.Kinney)提出的,他们认为影响作业条件危险性的因素是L(事故发生的可能性)、E (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和C(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用这三个因素分值的乘积D=L×E×C来评价作业条件的危险性。D值越大,表明作业条件的危险性越大。 2 评分步骤 1. 以类比作业条件比较为基础,由熟悉类比作业条件的人员组成专家组。 2. 由专家组成员按规定标准给L、E、C分别打分,取三组分值集的平均值作为L、E、C的计算分值,用计算的危险性分值(D)来评价作业条件的危险性等级。 3 赋分标准 1.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定性表达了事故发生概率。必然发生的事故的概率为1,规定对应的分值为10;绝对不发生的事故的概率为0,而生产作业中不存在绝对不发生的事故的情况,故规定实际上不可能发生事故的情况对应的分值为0.1;以此为基础规定其他情况相对应的分值,见附表2-3。 表2-3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分值L 2. 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 人员暴露在危险环境中的时间越多,受到伤害的可能性越大,相应的危险性也越大。规定人员连续出现在危险环境的分值为10,最小的分值为0.5,分值0表示人员根本不暴露危险环境中的情况没有实际意义。具体打分的标准见附表2-4。

附表2-4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分值E 3. 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C) 由于事故造成人员的伤害程度的范围很大,规定把需要治疗的轻伤对应分值为1,许多人同时死亡对应的分值为100,并可依据事故后果严重程度应用插分法取值、赋分见附表2-5。 附表2-5 事故造成的后果分值C 4. 危险性等级划分标准 根据经验,规定危险性分值在20以下为低危险性,比日常骑车上班的危险性略低;在70~160之间,有显著的危险性,需要采取措施整改;在160~320之间,有高度危险性,必须立即整改;大于320时,有异常危险性,应立即停止作业,彻底整改。按危险性分值划分危险性等级的标准见附表2-6。 附表2-6 危险性等级划分标准D值

信息安全管理制度附件: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管理程序

本程序,作为《WX-WI-IT-001 信息安全管理流程A0版》的附件,随制度发行,并同步生效。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管理程序 1.0目的 在ISMS 覆盖范围内对信息安全现行状况进行系统风险评估,形成评估报告,描述风险等级,识别和评价供处理风险的可选措施,选择控制目标和控制措施处理风险。 2.0适用范围 在ISMS 覆盖范围内主要信息资产 3.0定义(无) 4.0职责 4.1各部门负责部门内部资产的识别,确定资产价值。 4.2IT部负责风险评估和制订控制措施。 4.3财务中心副部负责信息系统运行的批准。 5.0流程图 同信息安全管理程序的流程 6.0内容 6.1资产的识别 6.1.1各部门每年按照管理者代表的要求负责部门内部资产的识别,确定资产价值。 6.1.2资产分类 根据资产的表现形式,可将资产分为数据、软件、硬件、文档、服务、人员 等类。 6.1.3资产(A)赋值 资产赋值就是对资产在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上的达成程度进行分析,选 择对资产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最为重要(分值最高)的一个属性的赋值 等级作为资产的最终赋值结果。资产等级划分为五级,分别代表资产重要性

的高低。等级数值越大,资产价值越高。 1)机密性赋值 根据资产在机密性上的不同要求,将其分为五个不同的等级,分别对应资产 2)完整性赋值 根据资产在完整性上的不同要求,将其分为五个不同的等级,分别对应资产 3)可用性赋值 根据资产在可用性上的不同要求,将其分为五个不同的等级,分别对应资产在可用性上的达成的不同程度。

3分以上为重要资产,重要信息资产由IT 部确立清单 6.2威胁识别 6.2.1威胁分类 对重要资产应由ISMS 小组识别其面临的威胁。针对威胁来源,根据其表现形式将威胁分为软硬件故障、物理环境威胁、无作为或操作失误、管理不到位、恶意代码和病毒、越权或滥用、黑客攻击技术、物理攻击、泄密、篡改和抵赖等。 6.2.2威胁(T)赋值 评估者应根据经验和(或)有关的统计数据来判断威胁出现的频率。 威胁频率等级划分为五级,分别代表威胁出现的频率的高低。等级数值越大,威胁出现

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报告

Word版本下载可编辑

前言 某某市是我国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长江上游经济中心、国家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西南地区综合交通枢纽。在某某三峡库移民、成立直辖市的大好机遇下,工业、城市建设得到迅猛发展,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城市规模不断扩大,某某主城区内原有企业已严重影响城市发展。 根据某某市总体发展规划,主城区工业实行“退二进三”的发展战略要求,在“十五”期间已有许多企业通过关闭、破产、异地迁建等途径陆续迁出主城区。“十一五”期间在“十五”基础上搬迁某某主城区剩余数十家工业企业。根据城市发展规划,搬迁企业原址拟作为城市建设用地,按土地所在区位置,分别规划为居住区、商业区、城市公共建设区等 某某主城区原有企业建成时间早,因历史原因,各企业虽通过环境保护技术改造等,但“跑、冒、滴、漏”等造成生产场地土壤不同程度的污染。对企业搬迁后作为城市建设用地可能给人体健康造成危害,企业原有污染使土地的利用途径受到影响,做好搬迁企业原有场址是否受到污染,受污染后场址的修复显得极为重要。某某市环境保护局抽出专项目资金,拟对某某市搬迁企业原厂址进行风险评估,对搬迁企业场地的作用提出科学化的建议与意见,为政府有关部门对场地开发利用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某某某某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某某厂”)是机械部大型重点骨干企业,专业从事各类透平压缩机、离心制冷机和

各类风机生产的高新技术企业。为了振兴某某机械制造业,使之成为某某的支柱产业,也为了加速推进某某主城区城市建设发展,遵循“退二进三”和“退城进园”的指示精神,充分发挥高新技术产业化的优势,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某某厂决定整体搬迁至南岸区茶园新区。 由于某某厂在现厂址进行了四十多年的生产活动,产生的污废水、废气、固体废物可能对场地造成污染。而某某厂搬迁后场址将作为城市建设用地,为保障人群健康,作好场区污染环境风险评估工作十分必要。 我院受某某市环境保护局委托,在对某某厂历史发展状况、各个历史时期厂区布置、主要产品、原辅材料使用和存储情况、生产工艺、污染物排放及处理等情况调查基础上,识别和判断场地土壤污染的可能性,初步分析公司生产环节上可能存在的排污点、污染因子、污染途径、污染范围及程度,于2007年5月编制了《某某某某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场地污染环境风险评估大纲》,某某市环境保护局于2007年5月组织专家对评价大纲进行了评估。我院按照场地污染环境风险评估大纲及评审专家组意见,委托某某市环境监测站对场地土壤进行了现场监测。 根据《某某某某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场地污染环境风险评估大纲》,在对某某厂现有场地土壤监测,进一步对某某厂原有、现在生产情况、污染排放、治理情况调查基础上,完成了企业场地污染环境风险评估。

安全生产风险评估[方案]

安全生产风险评估[方案] 企业安全生产风险评估及风险控制程序 1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控制程序 1 目的风险评估是因那些物理、化学、微生物等对人或产品所带来的的威胁、存在的弱点、造成的影响,以及三者综合作用而带来风险的可能性而进行评估评估。作为风险管理的基础,风险评估是组织确定安全需求的一个重要途径,属于组织安全管理体系策划的过程。持续对全管理处范围内所有危险源进行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为消除事故隐患奠定基础。 2 适用范围适用于全管理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工作。 3 职责 3.1 管理者代表负责组织管理处危险源的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工作。 3.2 安全办公室是管理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工作的归口管理部门。 3.3 各科室和单位负责其管辖范围内的危险源辨识工作,参加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工作。 4 工作程序 4.1 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过程确定生产作业过程?识别危险源?安全风险评价?登记重大安全风险。 4.2 危险源的辩识 4.2.1 危险源的辩识应考虑以下方面:

4.2.1.1 所有活动中存在的危险源。包括管理处管理和工作过程中所有人员的活动、外来人员的活动;常规活动(如正常的工作活动等)、异常情况下的活动和紧急状况下的活动(如火灾等)。 4.2.1.2 管理处所有工作场所的设施设备(包括外部提供的)中存在危险源,如建筑物、车辆等。 4.2.1.3 管理处所有采购、使用、储存、报废的物资(包括管理处外部提供的)中存在 2014年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医学综合笔试 临床执业医师口腔执业医师中医执业医师 企业安全生产风险评估及风险控制程序 2 危险源,如食品、办公用品、生活物品等。 4.2.1.4 各种工作环境因素带来的影响,如高温、低温、照明等。 1) 六种 4.2.1.5 识别危险源时要考虑六种典型危害、三种时态和三种状态 典型危害 a 各种有毒有害化学品的挥发、泄漏所造成的人员伤害、火灾等; b 物理危害:造成人体辐射损伤、冻伤、烧伤、中毒等; c 机械危害:造成人体砸伤、压伤、倒塌压埋伤、割伤、刺伤、擦伤、扭伤、冲击伤、切断伤等; d 电器危害:设备设施安全装置缺乏或损坏造成的火灾、人员触电、设备损害等; e 人体工程危害:不适宜的作业方式、作息时间、作业环境等引起的人体过度疲劳危害; f 生物危害:病毒、有害细菌、真菌等造成的发病感染。 2) 三种时态 a 过去:作业活动或设备等过去的安全控制状态及发生过的人体伤害事故; b 现在:作业活动或设备等现在的安全控制状况; c 将来:作业活动发生变化、系统或设备等在发生改进、报废后将会产生的危险因素。 3) 三种状态 a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风险评估、风险及修复效果评估报告评审材料提交清单、专家个人意见表

附件4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风险评估、风险管控及修复效果评估报告评审材料提交清单 项目名称 申请单位法定代表人 联系人联系电话 A类文件土壤污染状况调查阶段材料 序号文件名收集情况是否上传系统备注1初步调查报告(含水文地质调查内容)*□有□无※□是□否 2初步调查报告公示信息□有□无※□是□否 3初步调查检测报告*□有□无※□是□否 4详细调查报告(含水文地质调查内容)*□有□无※□是□否 5详细调查报告公示信息□有□无※□是□否 6详细调查检测报告*□有□无※□是□否 7地块边界文件□有□无※□是□否 8地块边界图片□有□无※□是□否 9地块规划相关材料□有□无※□是□否 10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报告评审专家意见□有□无□是□否 B类文件土壤污染风险评估阶段材料 序号文件名收集情况是否上传系统备注 11风险评估报告*□有□无※□是□否 12风险评估报告公示信息□有□无※□是□否 13土壤污染状况风险评估报告评审专家意见□有□无□是□否

C类文件风险管控效果评估、修复效果评估阶段材料 序号文件名收集情况是否上传系统备注14风险管控方案*□有□无※□是□否 15风险管控设计方案□有□无□是□否 16风险管控施工方案□有□无□是□否 17风险管控竣工报告□有□无□是□否 18风险管控监理报告□有□无□是□否 19风险管控效果评估报告*□有□无※□是□否 20风险管控效果评估报告公示信息*□有□无※□是□否 21治理与修复工程方案*□有□无※□是□否 22治理与修复工程设计方案□有□无□是□否 23治理与修复工程施工方案□有□无□是□否 24治理与修复工程竣工报告□有□无□是□否 25治理与修复工程监理报告□有□无□是□否 26治理与修复效果评估报告*□有□无※□是□否 27治理与修复效果评估报告公示信息*□有□无※□是□否D类文件申报通用材料 28建设用地土壤污染调查、风险评估、风险管控及修 复治理效果评估评审申请表* □有□无□是□否 29申请人承诺书*□有□无□是□否 30报告出具单位承诺书*□有□无□是□否 注:1.标注有“*”号的必须提交纸质材料 2.标注有“※”号需上传“全国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系统” 3.走到后一阶段的地块需连同前一段阶段资料一并提交

(完整word版)手术部位感染风险评估表

XXX医院感染风险评估表使用说明 为识别、控制并降低医院感染风险,加强医院感染重点环节、重点人群与高危险因素的预防与控制,强化并完善医院感染风险管理,感染管理科设计了各临床医技科室医院感染风险管理相关表格,并获得感染管理委员会委员修订审核通过。现就如何使用各风险评估表及其附件说明如下: 1.科室成立医院感染风险评估小组,要求包括医院感染监控员在内的3人以上。 2. 评估小组成员根据科室自身实际情况,针对‘表一’内所列“待评估的高危因素”逐一打分。 3. 风险的可能性(P): 测定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分为3个等级:高、中、低,对应的风险系数为3,2,1。 4. 风险的严重性(S): 主要针对如果风险发生潜在的严重性,严重程度分为3个等级:高、中、低,对应的风险系数为3,2,1。 5. 风险的可测性(D): 分为3个等级:低、中、高,对应的风险系数为3,2,1。 6. 风险优先系数(RPN)的计算: 风险优先系数(RPN)=风险发生可能性(P)×风险发生的严重性(S)×风险的可测性(D)。 7. 风险水平:RPN≥18风险水平评定为高;9≤RPN<18风险水平评定为中;RPN<9风险水平评定为低。 8. 系数越大、风险水平越高,即成为需要优先解决的医院感染风险因素。科室需要根据评估结果,针对风险水 平高的因素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并填写表二。(措施可参考附件:常见医院感染高危因素干预措施) 9. 科室制定风险管理措施后需要对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自查,并填写表三。 10. 本评估表一式2份,一份交感染管理科,一份科室留存。 11. 本评估表在评估结束后立即上交感染管理科。

表一:XXX医院感染风险评估表(手术部位感染) 注:RPN≥18风险水平评定为高;9≤RPN<18风险水平评定为中;RPN<9风险水平评定为低 感染管理科制表

土壤风险评估技术

1,对比场地评估技术 污染场地风险评估分为人体健康风险评估和生态风险评估。污染场地健康风险评估是指 针对特定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场地条件,评价场地上一种或多种污染物质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 可能性的技术方法;污染场地生态风险评估是评价场地污染物对植物、动物和特定区域的生 态系统影响的可能性及影响大小。 污染场地健康风险评估考虑到多种污染物可能同时存在于场地不同的介质之中,如土壤、 空气、水、食物和尘埃等,通过分析与受体相关的多种暴露途径,实现对多介质的健康风险 评估;以可接受健康风险水平为出发点,提出保护人体健康的土壤修复目标值风险评估工作程序内容: “危害识别”、“暴露评估”、“毒性评估”、“风险表征”和“确定土壤修复目标值”五部分内容。 “暴露评估”就以下技术内容进行了规定: (1)典型用地方式下,土壤污染的暴露情景、主要暴露途径和敏感人群;(2)室内和室外空气中来自土壤(地下水)的污染物的浓度预测模型; (3)主要暴露途径的风险评估模型及模型参数的取值方法。 (4)人体暴露量的计算。 “毒性评估”部分规定了污染物的毒理性质参数取值、确定污染物理化性质参数取值和确定污染物的地下水环境标准值。 “风险表征”部分规定了污染物的致癌和非致癌风险计算方法、进行风险的空间表征、基于 致癌和非致癌风险的土壤修复限值的计算、不确定性分析等内容。 “确定土壤修复限值”部分则基于可接受的风险,计算关注污染物基于场地所有可能暴露途 径致癌风险的修复目标值和非致癌风险的修复目标值。 2, 从土壤污染现状与潜在风险的不同角度,采用土壤环境质量现状评估与生态风险评估相结合的方法对污染土壤进行评估,把传统的化学指标与生态毒理指标结合起来,更能够准确地衡量土壤的污染程度。 (1)土壤环境质量现状评估。土壤污染程度采用单项污染指数和内梅罗污染指数进行评价,根据《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中对土壤的等级划分,采用内梅罗污染指数划定污染等级。 (2)生态风险评估。目前,中国尚无测定土壤样品中重金属等污染物生态毒性的标准分析方法。 污染土壤的分级结合污染场地的再利用要求,提出将土壤的污染程度分为三个等级。 1级:土壤基本无污染或轻度污染,土壤不必处理可以利用(非农业用途) 。判别方法:急毒性与遗传毒性都在3级以下,同时污染物浓度达到轻度污染以下。 2级:土壤中度污染或轻度污染,需作适当处理或可选择性利用。判别方法:急毒性与遗传毒性都在2~3级之间,同时污染物浓度也在中度污染以下。 3级:土壤为重度污染,必须处理后方可利用。在未处理前,该污染场地应作为红线

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 风险是未来不确定性对企业实现目标的影响,包括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两个方面。风险发生的因素主要有:实质性因素(客观自然原因),心理性因素(主观方面),道德性因素。风险具有的特性是客观性、普遍性、损失性和可变性。风险主要有两大类:行业风险和经营风险。 如何进行风险识别?从华为识别风险关注的因素开始。 (华为的企业目标:“以客户为中心”,基于客户需求,逐步建立在电信网络、全球服务和终端三大业务领域的综合优势,为客户提供云、管、端产品和解决方案,帮助运营商改善收益、提升带宽竞争力和降低总拥有成本,实现商业成功。)这部分若是与前面有重复,可不赘述。 (风险识别的七种方法: 1. 风险清单法 2. 现场调查法 3. 问卷调查法 4. 组织图分析 人力资源因 素管理因素 自主创新因素 财务因素安全环保因 素 其他 内部风险 经济因素 法律因素 社会因素科学技术因素 自然环境因素 其他 外部风险

5.流程图分析法 6.财务报表分析法 7.事故树分析法) 而在华为案例中我们主要结合组织图分析、流程图分析法和事故树分析法进行综合分析。 (风险管理常用技术: 1.风险坐标图 2.蒙特卡罗方法 3.关键风险指标管理 4.压力测试) 对风险进行定型或定量评估后,采用风险坐标图对风险进行有效管理。 风险应对策略:(结合案例具体建议) 1.风险规避 2.风险降低 3.风险分担 4.风险接受 可采用的分析方法: ?组织图分析法——提示企业重要人物对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 ?分析质量管理部分 财务报表分析法——华为财务管理问题(华为财务报表和财务问题的分析,已有相关的研究成果,因此在本次案例中我们不再做详细解析,重点在于运用其他三种方法进行综合分析) ?事故树分析法 1.华为人才管理制度 随着竞争对手的没落,华为先后从摩托罗拉、北电、诺基亚等巨头挖过来很多前高管。甚至爱立信也不能得以幸免。曾经有一段时间,华为的各个管理层争先恐后地引入白人,但引入的人良莠不齐,甚至水土不服。 2.华为的质量管理(流程图分析法) 华为的质量管理由PQA(产品质量保证工程师),负责引导、监督IPD (集成产品开发)流程的实施。质量管理比较完善。 3.华为的绩效考核制度 华为的绩效考核,是以结果为导向,一定程度导致了短期效益,且考评周期短、压力大、不合理。 4.华为的组织机构、干部选拔与岗位轮换(组织图分析法)

安全风险评估程序

文件编号: CAFP019-007 第1 页,共14页发布/修订日期: 13-Jan-2016 技术评审委员会 1.0 目的 1.1本标准建立了通过辨识和评估安全、人机工程和工业卫生危害,防止伤害和疾病发生,并贯彻执行控制措施以保护员工免受伤害的程序。 1.2安全风险评估是为了了解作业(操作或维修)、识别其危害及评估与评价风险程度的程序。执行安全风险评估的目的在于: 1.2.1对于职业安全卫生相关危害,可提供给相关人员(包括员工、安全卫生人员、 制造经理、及工程师等)有效的风险咨询和讨论的信息。 1.2.2统一识别危害的方式,以减少或漏失掉重大危害的可能性。 1.2.3将评估现有/模拟的操作及维修作业风险程度的方法标准化。 1.2.4将表示各种职业安全危害的风险等级的程度标准化。 1.2.5使公司能有相同的、客观的风险分数,将安全接受程度予以标准化。 1.2.6必要时,使安全工程师能将风险评估转换为职业安全卫生成本效益分析。 1.2.7整理好所有评估结果,输入在安全风险评估数据库中或录入标准格式电子档中 ,安全风险评估总结报告书中对于危害有其改善的优先顺序,并追踪这些危害 或风险的改善进度。 1.2.8提供工作前任务分(PTA)工具作为更为详细和有效的风险识别和控制工具解 决非标作业的风险评估需求。 2. 适用范围 2.1适用范围:本标准使用于长安福特汽车有限公司所有工厂以及所有进入工厂的承包商、供应商。

文件编号: CAFP019-007 第2 页,共14页发布/修订日期: 13-Jan-2016 3.0 参考资料 3.1FAS08-036设备设计、安装、改造和调试的风险评估要求 3.2PTA Process Flow PTA程序 3.3安全生产法 3.4职业病防治法 3.5建设项目(工程)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管理办法 3.6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 3.7工业企业建设项目卫生预评价规范 3.8建设项目(工程)劳动安全卫生监察规定 3.9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 3.10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 3.11机械安全风险评价的原则 3.12重大危险源辨识 3.13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3.14机械安全减小由机械排放的危害性物质对健康的风险第2部... 3.15CFMAP19-006 - ESR(Engineering Safety Review)procedure 4.0 定义 4.1危险:任何有可能导致或引发伤害的隐患。可能是一个不安全状态或人的不安全行为。 4.2危害辨识 4.2.1危害辨识应至少包含安全、工业卫生和人机工程危害。 4.2.2安全危害 4.2.2.1能源相关:包括电力,化工,热/冷,辐射,噪音,空气,气体 ,蒸汽,水力,重力,易燃物,爆炸物等。 4.2.2.2被撞:包括移动或飞行物体,下落的物料等。 4.2.2.3撞倒:包括静止或运动物体,突出物,锐边或锯齿边等。 4.2.2.4卷夹:包括卷夹点,突出物,运动或禁止物之间等 4.2.2.5滑倒、绊倒、跌落:包括在同一平面或有落差的平面等。 4.3工业卫生危害 4.3.1化学品危害:包括FAS08-231化学品风险评估标准和FAS08-254受限空间进

风险评估程序

一、名词解释 风险评估(Risk Assessment)是指,在风险事件发生之前或之后(但还没有结束),该事件给人们的生活、生命、财产等各个方面造成的影响和损失的可能性进行量化评估的工作。即,风险评估就是量化测评某一事件或事物带来的影响或损失的可能程度。 二、SCRUBBER设备介绍 识别组织面临的各种风险 评估风险概率和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确定组织承受风险的能力 确定风险消减和控制的优先等级 推荐风险消减对策 四、风险评估过程注意事项 在风险评估过程中,有几个关键的问题需要考虑。 首先,要确定保护的对象(或者资产)是什么?它的直接和间接价值如何? 其次,资产面临哪些潜在威胁?导致威胁的问题所在?威胁发生的可能性有多大? 第三,资产中存在哪里弱点可能会被威胁所利用?利用的容易程度又如何? 第四,一旦威胁事件发生,组织会遭受怎样的损失或者面临怎样的负面影响? 最后,组织应该采取怎样的安全措施才能将风险带来的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 解决以上问题的过程,就是风险评估的过程。 进行风险评估时,有几个对应关系必须考虑: 每项资产可能面临多种威胁 威胁源(威胁代理)可能不止一个 每种威胁可能利用一个或多个弱点 编辑本段风险评估的三种可行途径 在风险管理的前期准备阶段,组织已经根据安全目标确定了自己的安全战略,其中就包括对风险评估战略的考虑。所谓风险评估战略,其实就是进行风险评估的途径,也就是规定风险评估应该延续的操作过程和方式。 风险评估的操作范围可以是整个组织,也可以是组织中的某一部门,或者独立的信息系统、特定系统组件和服务。影响风险评估进展的某些因素,包括评估时间、力度、展开幅度和深度,都应与组织的环境和安全要求相符合。组织应该针对不同的情况来选择恰当的风险评估途径。目前,实际工作中经常使用的风险评估途径包括基线评估、详细评估和组合评估三种。 基线评估 如果组织的商业运作不是很复杂,并且组织对信息处理和网络的依赖程度不是很高,或者组织信息系统多采用普遍且标准化的模式,基线风险评估(Baseline Risk Assessment)就可以直接而简单地实现基本的安全水平,并且满足组织及其商业环境的所有要求。 采用基线风险评估,组织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所在行业、业务环境与性质等),对信息系统进行安全基线检查(拿现有的安全措施与安全基线规定的措施进行比较,找出其中的差距),得出基本的安全需求,通过选择并实施标准的安全措施来消减和控制风险。所谓的安全基线,是在诸多标准规范中规定的一组安全控制措施或者惯例,这些措施和惯例适用于特定环境下的所有系统,可以满足基本的安全需求,能使系统达到一定的安全防护水平。组织可以根据以下资源来选择安全基线: 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例如BS 7799-1、ISO 13335-4; 行业标准或推荐,例如德国联邦安全局IT 基线保护手册;

《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和管制值

附件4 《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农用地 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和管制值(试行)(征求意见稿)》 编制说明 为落实《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下简称《土十条》)关于2017年底前发布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要求,环境保护部土壤环境管理司组织标准编制单位,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制定了《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和管制值(试行)(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农用地筛选值和管制值》)。现说明如下: 一、标准起草过程 2006年,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启动《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制订工作。2009年,环境保护部向社会公开征集《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修订意见,结合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成果和数据分析,编制单位于2015年完成了《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征求意见稿。2015年1月,环境保护部办公厅印发《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征求意见稿)》(环办函〔2015〕69号)第一次征求意见;8月,印发《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二次征求意见稿)》(环办函〔2015〕1320号)再次征求意见;10月,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组织召开了《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征求意见稿)》专家审议会,原则通过审

议;12月29日,环境保护部部长专题会审议了《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送审稿)》,要求第三次征求意见。2016年3月10日,环境保护部办公厅印发《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三次征求意见稿)》(环办科技函〔2016〕455号)第三次征求意见。 2016年5月28日,国务院发布《土十条》。环境保护部土壤环境管理司根据《土十条》的要求,进一步对《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征求意见稿)》进行了修订完善。经反复研究讨论,多次召开专家研讨会听取意见,形成《农用地筛选值和管制值》。 二、发达国家和地区农用地土壤标准概况 多数国家和地区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主要针对建设用地,少数国家和地区针对农用地。针对农用地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保护目标有的是人体健康,有的是生态环境(如土壤生物),有的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有的是作物生长(防止减产)。在制定方法上,以保护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为目标的,主要基于人体健康风险评估方法和生态风险评估方法制定(如加拿大);以农产品质量安全为保护目标的,主要基于有关土壤/作物数据,利用统计方法制定(如德国)。 三、标准的定位和保护目标 根据《土十条》要求,我国现阶段农用地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目标和任务是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实施农用地分类

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报告模板

重庆市汇凯钢结构建筑有限公司场地污染环境风险评估报告

目录

前言 重庆市是我国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长江上游经济中心、国家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西南地区综合交通枢纽。在重庆三峡库移民、成立直辖市的大好机遇下,工业、城市建设得到迅猛发展,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城市规模不断扩大,重庆主城区内原有企业已严重影响城市发展。 根据重庆市总体发展规划,主城区工业实行“退二进三”的发展战略要求,在“十五”期间已有许多企业通过关闭、破产、异地迁建等途径陆续迁出主城区。“十一五”期间在“十五”基础上搬迁重庆主城区剩余数十家工业企业。根据城市发展规划,搬迁企业原址拟作为城市建设用地,按土地所在区位置,分别规划为居住区、商业区、城市公共建设区等 重庆主城区原有企业建成时间早,因历史原因,各企业虽通过环境保护技术改造等,但“跑、冒、滴、漏”等造成生产场地土壤不同程度的污染。对企业搬迁后作为城市建设用地可能给人体健康造成危害,企业原有污染使土地的利用途径受到影响,做好搬迁企业原有场址是否受到污染,受污染后场址的修复显得极为重要。重庆市环境保护局抽出专项目资金,拟对重庆市搬迁企业原厂址进行风险评估,对搬迁企业场地的作用提出科学化的建议与意见,为政府有关部门对场地开发利用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重庆汇凯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汇凯厂”)是机械部大型重点骨干企业,专业从事各类透平压缩机、离心制冷机和

各类风机生产的高新技术企业。为了振兴重庆机械制造业,使之成为重庆的支柱产业,也为了加速推进重庆主城区城市建设发展,遵循“退二进三”和“退城进园”的指示精神,充分发挥高新技术产业化的优势,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汇凯厂决定整体搬迁至南岸区茶园新区。 由于汇凯厂在现厂址进行了四十多年的生产活动,产生的污废水、废气、固体废物可能对场地造成污染。而汇凯厂搬迁后场址将作为城市建设用地,为保障人群健康,作好场区污染环境风险评估工作十分必要。 我院受重庆市环境保护局委托,在对汇凯厂历史发展状况、各个历史时期厂区布置、主要产品、原辅材料使用和存储情况、生产工艺、污染物排放及处理等情况调查基础上,识别和判断场地土壤污染的可能性,初步分析公司生产环节上可能存在的排污点、污染因子、污染途径、污染范围及程度,于2007年5月编制了《重庆汇凯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场地污染环境风险评估大纲》,重庆市环境保护局于2007年5月组织专家对评价大纲进行了评估。我院按照场地污染环境风险评估大纲及评审专家组意见,委托重庆市环境监测站对场地土壤进行了现场监测。 根据《重庆汇凯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场地污染环境风险评估大纲》,在对汇凯厂现有场地土壤监测,进一步对汇凯厂原有、现在生产情况、污染排放、治理情况调查基础上,完成了企业场地污染环境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方法和标准

恒鑫集团风险评估管理规定 一、概述 恒鑫铜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风险评估就是对公司目标实现产生负面影响的因素进行判断的过程。风险评估主要包括风险识别和风险分析两个方面。 二、风险评估的范围 按照公司内控体系阶段性建设计划,公司风险评估现阶段的范围是:公司层面风险和业务层面风险,业务层面风险主要针对关键业务流程的风险进行评估。 三、风险评估的基本程序和方法 公司风险评估主要经过确立风险管理理念和风险接受程度、目标制定、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反应等五个基本程序来进行。 1、确立风险管理理念和风险接受程度 确立公司风险管理理念和风险接受程度是公司进行风险评估的基础。 (1)风险管理理念 公司风险管理理念是公司如何认知整个经营过程(从战略制定和实施到企业日常活动)中的风险为特征的公司共有的信念和态度。公司的风险管理理念反映出公司的价值,影响公司文化和经营风格,也会影响应用公司风险管理要素的方式,包括识别风险的方式、可接受的风险种类以及如何进行风险管理。 公司坚持“诚信、创新、业绩、和谐、安全”的核心经营管理理念,集中体现了公司经营管理决策和行为的价值取向,也反映出了公司实行稳健的风险管理理念。 (2)风险接受程度 风险接受程度是指公司在追求目标实现过程中愿意接受的风险程度。它反映了企业风险管理理念,反过来又影响企业文化和经营风格。在制定企业战略时要对风险接受程度加以考虑,同时,公司的风险接受程度选择也应与制定的公司战略相一致。一般来讲,风险接受程度分为三类:“高”、“中”或“低”。公司从定性角度考虑风险接受程度,整体上讲,公司把风险接受程度确定为“低”类,即公司在经营管理过程中,采取谨慎的风险管理态度,可以接受较低程度的风险发生。 2、目标制定 目标制定是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对策的前提。公司必须首先制定目标,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项目流程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项目流程 一、售前方案阶段 1.1、工作说明 技术部配合项目销售经理(以下简称销售)根据客户需求制定项目解决方案,客户认可后,销售与客户签订合同协议,同时向技术部派发项目工单(项目实施使用) 1.2、输出文档 《XXX项目XXX解决方案》 输出文档(电子版、纸质版)交付销售助理保管,电子版抄送技术部助理。 1.3、注意事项 ?销售需派发内部工单(售前技术支持) ?输出文档均一式三份(下同) 二、派发项目工单 2.1、工作说明 销售谈下项目后向技术部派发项目工单,技术部成立项目小组,

指定项目实施经理和实施人员。 三、项目启动会议 3.1、工作说明 ?销售和项目经理与甲方召开项目启动会议,确定各自接口负 责人。 ?要求甲方按合同范围提供《资产表》,确定扫描评估范围、人 工评估范围和渗透测试范围。 ?请甲方给所有资产赋值(双方确认资产赋值) ?请甲方指定安全评估调查(访谈)人员 3.2、输出文档 《XXX项目启动会议记要》 客户提交《信息资产表》、《网络拓扑图》,由项目小组暂时保管,以供项目实施使用 3.3、注意事项 ?资产数量正负不超过15%;给资产编排序号,以方便事后检 查。 ?给人工评估资产做标记,以方便事后检查。 ?资产值是评估报告的重要数据。

?销售跟客户沟通,为项目小组提供信息资产表及拓扑图,以 便项目小组分析制定项目计划使用。 四、项目前期准备 4.1、工作说明 ?准备项目实施PPT,人工评估原始文档(对象评估文档),扫 描工具、渗透测试工具、保密协议和授权书 ?项目小组与销售根据项目内容和范围制定项目实施计划。 4.2、输出文档 《XXX项目实施PPT》 《XXX项目人工访谈原始文档》 《XXX项目保密协议》 《XXX项目XXX授权书》 4.3、注意事项 ?如无资产表和拓扑图需到现场调查后再制定项目实施计划和 工作进度安排。 ?项目实施小组与客户约定进场时间。 ?保密协议和授权书均需双方负责人签字并加盖公章。 ?保密协议需项目双方参与人员签字

医院感染风险评估表

医院感染风险评估表

____________科2014年医院感染风险评估表 危害的识别 危险性评价 评 价 积 分 准备程度 = 准 备 积 分 总评 价积 分 (评 价积 分× 准备 积 分)可能性打分 × 结果严重度 = 需要准备 × 准备完毕 高中低无很高高中低无高中低难中易 3 2 1 0 4 3 2 1 0 3 2 1 1 2 3 医疗有关的感染 手术切口感染 心血管手术SSI 创伤骨科手术SSI 关节骨科手术SSI 开颅手术SSI 普外手术SSI 妇科手术SSI 产科手术SSI 门诊手术SSI 仪器使用相关感染 血管导管相关感染 导尿管相关感染 呼吸机相关肺炎 多重耐药菌(MDROs) 2

MRSA VRE 产ESBL革兰阴性菌 PDRPA PDRAB 呼吸系统相关的 TB 流感 水痘 环境有关的 侵入性霉菌感染 基建/装修 其它与院感有关的项目 手卫生依从性 隔离卫生的依从 医院感染的报告 暴发的预防与调查 医护人员乙肝疫苗注射率 血源性感染的防护 血源性感染的控制 突发事件的准备 所需要准备程度:分数(score)等级(Rating) ≤2 低 3-5 适中 ≥6 高 注意:所有需要准备应对的医疗机构感染危险度评估得分应至少达2分 3

4 _________科感染管理风险因素评估单 目标评估 存在风险 风险因素 重点环节 (感染源、感染途径及易感人群) 患者、医务人员、医疗器械、医院环境(空气、物表、地面、围帘、床间距)、药物、辅助检查、探视者、感染源不明 1. □医务人员着装及防护 2. □手卫生依从性和正确率 3. □入室探视者的依从性 4. □层流设备的维护、通风、温度、湿度控制 5. □有创操作管理、无菌技术操作、无菌物品及器械管理 6. □患者病情、住院时间、侵入性治疗及辅助检查等 接触传播、飞沫传播、空气传播、气溶胶的形成、医疗器械(侵入性操作)等 重点人群 (年龄、 疾病、治疗) 高龄>75岁、昏迷、长期卧床、手术、免疫功能低下、糖尿病、透析、免疫抑制剂、激素、化疗、放疗、癌症、血液病、营养不良、抗菌药物大量应用等 1. □输血、吸氧、气管切开、吸痰、呼吸机、 气管插管、留置尿管、深静脉置管、胃管、各种引流管等 2. □体位、气溶胶及管道冷凝水污染、声门下分泌物下流 3. □低血压、缺氧、酸中毒、活动不便 4. □自身菌群失调、机体抵抗力下降 5. □应激状态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初步、详细调查、修复(含风险管控)效果评估、风险评估报告编制大纲

1、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初步调查报告编制大纲 2、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细调查报告编制大纲 3、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评估报告编制大纲 4、建设用地土壤污染修复(含风险管控)效果评估报告编制大纲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初步调查报告编制大纲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初步调查报告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1项目概况 1.1项目背景和来由 1.2编制目的和原则 1.3调查范围 1.4编制依据 1.5调查方法 1.6技术路线 2地块概况 2.1地块地理位置 2.2区域环境概况 2.3周边敏感目标 2.4地块现状和历史 2.5相邻地块现状和历史 2.6地块利用规划 3污染识别 3.1调查区域内污染源分布及环境影响分析 3.2调查区域周边污染源分布及环境影响分析 3.3现场踏勘与人员访谈 3.4地块前期监测资料 3.5地块概念模型 3.6污染识别结论 4布点与采样 4.1采样点设置 4.2样品采集 4.3样品保存与流转 4.4样品分析方案 4.5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

5调查结果分析与评价 5.1筛选标准 5.2检测结果分析与评价 5.3土壤和地下水污染区域划定 6初步调查结论与建议 7附件(地块权属信息、现场踏勘照片、人员访谈记录表、现场记录照片、现场采样记录单、监测井建设记录、实验室检测报告(加盖CMA章)、质量控制结果、样品追踪监管记录等)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细调查报告编制大纲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细调查报告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1前言 2概述 2.1调查目的和原则 2.2调查范围 2.3调查依据 2.4调查方法 3地块概况 3.1区域环境状况 3.2敏感目标 3.3地块现状和历史 3.4相邻地块使用现状和历史 3.5土壤污染状况初步调查总结 4现场采样和实验室分析 4.1工作计划 4.2现场探测方法和程序 4.3采样方法和程序 4.4实验室分析 4.5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5结果和评价 5.1地块的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

场地环境调查、风险评估与土壤修复XX与工作流程

场地环境调查、风险评估与土壤修复XX与工作流程 一、工作内容简介 (1)场地环境调查 场地环境调查指采用系统的调查方法,确定场地是否被污染及污 染程度和范围的过程。 《 * 土壤污染防治法》第五十九条规定:对土壤污染状况普查、详查和监测、现场检查表明有土壤污染风险的建设用地地块,地方人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当要求土地使用权人按照规定进行土壤污染 状况调查。用途变更为住宅、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的,变更前应当按照规定进行土壤污染状况调查。 场地环境调查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以资料收集、现场踏勘和人员访谈为主的污染识别阶段,原则上不进行现场采样分析。若第一阶段调查确认场地内及周围区域当前和历史上均无可能的污染源,则认为场地的环境状况可接受,调查活动可结束。 第二阶段:是以采样和分析为主的污染证实阶段,若第一阶段场地环境调查表明场地内或周围区域存在可能的污染源,如化工厂、农药厂、冶炼厂、加油站、化学品储罐、固体废物处理等可能产生有毒有害物质的设施或活动; 以及由于资料缺失等原因造成无法排除场地 内外存在污染源时,作为潜在污染场地进行第二阶段场地环境调查, 确定污染物种类、浓度(程度)和空间分布。

根据初步采样分析结果,如果污染物浓度均未超过国家和地方等相关标准以及清洁对照点浓度(有土壤环境背景的无机物),并且经过不确定性分析确认不需要进一步调查后,第二阶段场地环境调查工作可以结束,否则认为可能存在环境风险,须进行详细调查。标准中没有涉及到的污染物,可根据专业知识和经验综合判断。详细采样分析是在初步采样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采样和分析,确定场地污染程度和范围。 第三阶段:若需要进行风险评估或污染修复时,则要进行第三阶段场地环境调查。第三阶段以补充采样和测试为主,获得满足风险评估及土壤和地下水修复所需的参数。本阶段的调查工作可单独进行,也可在第二阶段调查过程中同时开展。 (2)场地环境调查 在场地环境调查的基础上,分析污染场地土壤和地下水中污染物对人群的主要暴露途径,评估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致癌风险或危害水平。 如计算得到的场地风险结果未超过可接受水平,则结束风险评估工作,如场地风险结果超过可接受水平,则计算土壤、地下水中关注污染物的风险控制值。 风险控制值是指根据标准规定的用地方式、暴露情景和可接受风险水平,采用标准确定的风险评估方法和场地调查获得相关数据,计算获得的土壤中污染物的含量限制和地下水中污染物的浓度限值。 (3)土壤修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