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复习资料》

《企业管理复习资料》
《企业管理复习资料》

《企业管理概论》串讲资料(2015年6月)第一章对企业的基本认识

1.企业—是指适应市场需要,以获取盈利,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并承担民事责任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单位。

2. 企业三个要点:

A、企业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盈利为目的、从事商品生产和经营的经济组织;

B、企业是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的社会经济的基本单位;

C、企业是依法设立、依法经营的经济实体。

3.企业类型划分(生产资料所有制、行业、规模、组织形式、市场类型、运用主体)

4.按企业使用的主要经营资源划分:劳动密集型企业、资金密集型企业、技术密集型企业、知识密集型企业;

5.企业类型

(1)外商投资企业:包括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外商独资经营企业;

(2)私营独资企业和个体企业;

(3)高新技术企业;

(4)外向型企业和跨国公司

6.企业具有二重性

(1)企业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依靠协作劳动而向市场提供商品的生产经营单位,是生产力实际运动的场所,是生产力的组织形式,因而具有同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相联系的一般属性;

(2)任何企业都不能脱离一定的社会经济制度而孤立存在,总是在一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上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是一事实上生产关系的体现者,因而又必然具有同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与结构相联系的特殊属性。

社会主义企业与资本主义企业的异同:在于生产关系不同。生产力是相同的,都是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具有企业的一般属性。

7. 现代工业企业具有以下主要特征:

A、大规模采用机器或机器体系进行生产,系统地将科学技术应用于生产;

是同手工业生产的重要区别。在手工业生产条件下,劳动者使用的是手工工具,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主要取决于劳动者的体力、经验和技艺。现代工业企业中,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主要取决于技术装備与工艺的先进性以及劳动者能否有效地使用它。

B、劳动分工精细,协作关系复杂、严密;

C、生产过程具有高度的比例性和连续性;

(比例性:各种机器设备之间的、在生产能力上要相互协调,具有严格的比例性;)

D、生产社会化程度高,有广泛、密切的外部联系。

8.我国国有企业有主要经营方式主要有:A、股份经营方式;B、承包经营方式;C、租凭经营方式等。

9.企业组织形式——指企业财产及社会化大生产的组织状态,它表明了一个企业的财产构成、内部分工协作与外部的社会经济联系的方式。

10. 企业组织形式分类有

(1)按财产构成划分:

A、个人业主制企业

B、合伙制企业

C、公司制企业(又分为: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

11.公司制企业——是两个以上的出资者共同投资、依法组建,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是联合经营的企业组织形式。

12.企业集团——具有母子公司特征、组织程度较高的企业联合组织。是以少数几个或一个大企业为核心,以一批具有共同利益、受这个核心不同程度控制或影响的企业为外围,通过各种不同的联系方式而结成的比较稳定和紧密的经济联合体。

第二章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与一般方法

1.企业管理的二重性的含义

A、具有同社会化大生产和生产力相联系的自然属性,表现为对协作劳动进行指挥,执行着合理组织生产力的一般职能;

B、具有同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社会属性,执行着维护和巩固生

产关系的特殊职能。

2.企业管理的职能:计划、组织、用人、指挥、控制

3.企业管理的任务:

(1).把经济上取得成就放在首位

(2).使各项工作富有活力,使员工取得成就

(3).履行社会责任

4.企业管理的内容

A.不同层次的管理分工

(1)企业高层管理是管理体系中最重要组成部分,处于统帅地位。其核心内容是制定和组织实施企业经营战略,决策与计划,这是关系企业前途与命运的头等大事。

(2)企业中层管理的对象是企业的各项专业管理

(3)企业基层管理的对象是作业层

B.各项专业管理:技术开发、生产、物资供应、市场营销、财务、人力资源等。

第三章企业组织结构与设计

1. 公司制企业是由一个法人治理结构来经营管理的。

2. 法人治理结构--

根据企业经营管理的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彼此分开、制约又相互连接、协调的原则,在企业高层组织设置权利机构、决策机构、执行机构和监督机构,形成各自独立、权责分明、相互制衡、相互协调关系的一种领导制度。

3. 法人治理结构组成

(1)股东大会

(2)董事会

(3)高层领导班子

(4)监事会及相互关系

4. 企业组织设计的原则

A、任务目标原则——以企业的战略任务和经营目标为依据。

B专业分工与协作的原则

C指挥统一的原则——机构设置应当保证行政命令和生产经营指挥的集中统一。

D有效管理幅度的原则-有效管理幅度,是决定企业设置几个管理层次的一个基本因素。(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成反比)

E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

F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原则——指企业决策权的集中化与分散化。

G稳定性与适应性相结合的原则——保持稳定性的基础上,增强组织机构的适应性。

H执行机构与监督机构分开设置的原则;

I精简机构的原则

第四章企业文化建设

1.企业文化——指企业职工在从事商品生产与经营中所共同持有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是外显于厂风厂貌、内隐于人们心灵之中的、以价值观为核心的一种意识形态。企业文化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提出来的。

2.企业文化的内容的三个层次

1).深层企业文化

(1)企业最高目标

(2)企业精神

(3)经营管理风格

2).中层企业文化也叫企业文化的制度层或制度文化。包括:

(1)一般制度

(2)特殊制度

(3)企业风俗

3).表层的企业文化

(1)企业标志、标准色、标准字。

(2)厂容厂貌。

(3)产品的特点、造型、包装、品牌设计。

(4)厂服、厂歌、厂徽、厂旗。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