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原因及其影响

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原因及其影响
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原因及其影响

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原因及其影响?

导致国际收支双顺差主要原因

原因之一:我国经济中储蓄大于消费的结构性失衡

长期以来,我国国内经济的主要特点之一是低消费、高储蓄。我国最终消费率占GDP的比重已从上世纪80年代超过62%下降到2005年的52.1%,居民消费率也从1991年的48.8%下降到2005年的38.2%,均达历史最低水平。储蓄率则从2001年的38.9%上升到2005年的47.9%,5年间快速增长了9个百分点。消费不足带来储蓄过高,而高储蓄带来的是则高放贷和高投资。在国内消费不旺的状况下,高投资形成的过剩产能只能通过对外出口来释放,由此导致了不断扩大的贸易顺差。

原因之二:我国长期实施的出口导向政策

改革开放以来,为解决资金、外汇短缺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我国采取了一系列鼓励出口的优惠政策,发展沿海外向型经济,尤其是1994年人民币汇率的并轨改革更是有力地促进了出口。1998年以后,应对亚洲金融危机以后出口乏力、内需不振的形势,国家调整了出口退税率,同时采取一系列措施鼓励扩大出口和利用外资;2001年底,我国加入世贸组织;2005年初,纺织品配额被取消。这些有利于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的实施和体制环境的形成,都使得我国出口商品竞争优势得以进一步发挥,出口高速增长。

原因之三:国内长期实行的对外资的优惠政策

鼓励外资进入的各种优惠政策使得国外资金可以通过合资和直接投资的方式进入中国。外商直接投资的进入带来的外汇流入并不是以购买外国资本品的方式,即通过经常项目逆差的形式流出,而是这些外商将直接投资带来的外汇简单地卖给中国人民银行,然后用换来的人民币购买国内资本品,投资生产的产品进一步通过出口产生经常项目顺差,从而产生了“双顺差”的格局。

原因之四:国际间产业结构的转移

通过分析十多年来的海关统计数据,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在双边贸易中,我国顺差增加较大的市场主要是美国、欧盟和香港,而同一时期我国对亚洲地区却由顺差转变为逆差;第二,在商品结构上,我国顺差集中在工业制成品,尤其是轻纺和机电产品上,而同一时期初级产品进出口却由顺差变为逆差;第三,从经营主体看,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已经由逆差变为顺差;第四,从贸易方式看,加工贸易顺差远远大于一般贸易顺差。如果也对比一下同期我国一些主要贸易伙伴国的统计,就会发现,在我国对美、欧贸易顺差迅速增加同时,亚洲几个主要经济体对美、欧的顺差是逐渐缩小的。也就是说,原来设在亚洲其他几个经济体的加工出口产业,尤其是其末端加工工序,已经大量转移到我国,这样也就把他们对美、欧的贸易顺差转移了过来。所以,十多年来我国商品进出口的迅速增长和顺差的扩大,与国际间产业结构的调整、一部分加工出口产业以外商投资形式由其他亚洲经济体向我国转移有着直接的关系。这归根到底是我国在世界产业结构中的分工角色造成的。

原因之五:全球过剩流动性的输入

2001年以来,美联储开始实施了长达两年多的低利率政策,与其宽松的货币政策同步,我国资本项目顺差开始持续增长,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国际压力也日益高涨,这些事件均不是巧合。事实上,正是由于世界三大经济体长期的低利率政策,创造了全球过剩的流动性,推动石油价格和全球资产价格上涨,也强行推动着过剩的流动性流入我国资本市场和房地产市场,我国开始被动地被制造流动性过剩。

三、国际收支双顺差的影响

第一,国际收支双顺差引起的外汇储备激增,导致“对冲”过多流动性成为央行货币政策当

前及未来一段时期内的重要任务。由于外汇储备迅速增加,央行“对冲”操作的任务越来越重,难度越来越大,成本也越来越高。

国际收支双顺差导致外汇储备的过快增长,在现行结售汇制度下,外汇统一由央行购买。因此,为维持汇率稳定,央行被动的吃进了很多外汇,从而向市场投放了大量基础货币。从央行外汇占款存量与基础货币存量变动的趋势图可能看出,二者变化趋势非常一致(见图4),我们经过简单计算得出二者的相关系数高达0.98,这说明二者高度正相关。这也证明在近些年来,基于外汇占款的基础货币投放已经成为央行基础货币投放的主要渠道。2005年,基于外汇占款投放的基础货币大致占基础货币总量的90%左右。

由于基础货币投放会导致货币供应量的多倍扩张,因而央行为了有效控制货币供应量,缓解基础货币大量投放形成的通货膨胀压力,要采取经常性的“对冲”操作措施,从商业银行回笼资金以减少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即外汇占款增量大于基础货币增量的部分需要中央银行“对冲”掉。而近年来,由于外汇储备迅速增加,外汇占款增量和基础货币增量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见图4),导致央行“对冲”操作的任务越来越重,难度也越来越大,成本也越来越高。在国际收支双顺差仍将维持甚至可能更加严重的情况下,对冲过多的流动性是我国货币政策在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内的重要任务。

第二,削弱了央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货币政策调控的有效性。央行旨在弱化基础货币大量投放的负面影响的“对冲”操作带有很大的被动性,限制了央行货币政策调控的空间和主动程度,也影响了央行的政策调控效果。

面对巨额的基础货币投放,央行的“对冲”操作常常显得力不从心,而且也不可能通过“对冲”完全释放基础货币投放的压力。同时,“对冲”规模激增会导致市场利率上升,在人民币存在很强的升值预期下,外汇会大量流入,从而又抵消了“对冲”的政策效果。同样道理,外汇储备激增导致的人民币很强的升值预期,也限制了利率调控手段的作用空间。所以,“对冲”只能说在一定程度有效,但不应该作为日常政策工具而无限期、无休止地使用。目前,央行用于“对冲”操作发行的票据余额高达3万亿元之巨。如按一年期央行票据利率2%左右的水平计算,央行每年为“对冲”操作要支付一笔不菲的成本。

第三,导致经济增长的动力结构不均衡,不利于实现经济增长向内需主导型模式的转变。虽然出口导向是在内需不足情况下为促进经济增长的一种战略选择,但其实早在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各级政府就一直在价值观上,在实际利益的争取上,对出口是积极支持的,在资源配置上对出口企业给与了许多的优惠。而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对外向型企业在资源配置上的优惠就挤占了内向型企业的生存空间,从而对内需的扩大产生不利影响。

出口导向战略的实施和与之配套的优惠政策的过度推行导致我国目前的外贸依存度太高,进出口总额占GDP的比率从2002年的42.7%上升到2006年的近70%。经济增长对外部需求的依赖越大,经济的不确定性就会随之增加。例如我国目前的出口增长率与美国GDP增长率高度相关(见图6),这种现象表明我国出口在很大程度上会受美国国内经济的影响。

第四,国际收支双顺差给人民币汇率造成持续的升值压力。国际收支双顺差造成的巨额外汇储备使我国在相当程度上丧失了货币政策操作的主导权,并陷入人民币升值压力与货币供给增长的双重困境。要减轻外汇占款造成的过多基础货币发行对国内货币市场的影响,人民银行必须加大回笼现金力度或提高利率,这些都会加大人民币升值压力。

目前,人民币已经实现适度升值,但是,从现实情况来看,这并没有能够阻止国际收支双顺差和外汇储备的增长。如果为了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而增加货币供给或降低利率,那么原本很宽松的货币市场将变得过度宽松。这可能会刺激国内资产市场形成泡沫。

第五,国际收支双顺差成为导致流动性过剩的重要原因,在流动性充裕的背景下,银行资金使用效率值得关注。

巨额的国际收支双顺差通过结汇转换成人民币资金进入商业银行,外汇占款作为基础货币大

规模投放在货币乘数作用机制下引起货币供应量的多倍扩张,使市场流动性急剧膨胀。商业银行的存贷差规模日益扩大,货币市场流动性泛滥等问题也开始出现。在资金充裕的情况下,商业银行可能会产生贷款冲动,对资金的使用效率的关注可能远远低于对贷款规模的关注,最终可能导致银行贷款呆坏帐增加和盈利性的下降。

第六,加剧了我国与相关贸易伙伴国的贸易摩擦。国际收支失衡不可能长期持续,长期的国际收支双顺差面临来自内部和外部的调整压力。近期这一现象已经引起国际社会,尤其是我国主要贸易伙伴国家的重点关注。中国与这些国家之间的贸易摩擦也愈演愈烈,中国国际收支的长期顺差成为贸易保护主义攻击的重点目标,使我国对外经济贸易发展受到很大制约。第七,国际收支双顺差造成的流动性过剩还可能会导致投资过热、资产价格泡沫和通货膨胀等一系列消极后果。一旦这些问题出现,必然危及整个宏观经济和金融系统的稳定,给我国经济的健康运行造成不确定性。

四、治理国际收支双顺差的对策

经济学中讲究均衡,任何失衡,不管是顺差还是逆差,都不是理想的状态。因为失衡就表示资源的错配或扭曲,所以任何失衡的状态尽管可以维持一时,但从长期看都是不可持续的。如果一国不主动采取措施校正其经济中的结构性失衡问题,那么,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国际套利资本的自由流动就可能对其结构失衡进行“强制校正”,而这种“强制校正”往往是以国内经济的破坏性回归为代价的。日本泡沫经济及东南亚金融危机就是最好的例证。因此,改善我国国际收支状况,实现国际收支的基本平衡势在必行。

一是要加快步伐调整出口导向战略。虽然出口导向是在内需不足情况下为促进经济增长的一种战略选择,但其实早在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各级政府就一直在价值观上,在实际利益的争取上,对出口是积极支持的,在资源配置上对出口企业给与了许多的优惠。而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对外向型企业在资源配置上的优惠就挤占了内向型企业的生存空间,从而对内需的扩大产生不利影响。

目前已经到了从根本上改变以出口导向型战略主导经济发展的时候了。应当逐步降低高额贸易盈余,同时不断优化贸易结构。在出口方面,可以对一部分低附加值的简单加工品征收出口关税,并降低出口退税,从价格信号上影响出口商品结构;限制高污染、高能耗产品的出口,并为有自主创新能力产品的出口创造更多的优惠条件,从产业政策上引导出口产品结构的优化。在引进外商直接投资的策略上,有必要调整引资政策以提高外商直接投资的质量和效益。目前我国已经通过内外资企业的两税合一来实现内外资在税收上的国民待遇。今后,还应调整各地引进外资的政策,逐步取消对外资的超国民待遇,在控制外资流入数量的同时,提高外资流入的质量。

二是要扩大内需,化解国内储蓄与消费的结构性失衡。我国国际收支失衡的主要原因是内部消费不足,储蓄过度,所以化解的方法就是降低储蓄、促进内需。

首先,在增加居民收入的同时,改革现行收入分配制度。中国消费水平低的问题首先是因为收入水平低,它是一个收入问题,并不是消费的问题。所以,要刺激消费,首先是要增加农民和城市中中低收入人群的收入。另外,经济学基本理论认为,富人的消费倾向低,穷人的消费倾向高。而我国目前收入差距在逐年拉大,收入的增长部分,主要是由高收入阶层获得,但他们的边际消费倾向是比较低的。因此,要扩大消费的比例,就得改变现在的收入再分配制度,提高低收入人群的再分配份额,缩小收入差距,从而从整体上提高社会的消费倾向。其次,尽快实现公共财政的转型。目前,我国本币净储蓄的积累,是促成投资扩张和银行流动性过剩的根本原因。而本币储蓄率过高的源头正是我国财政政策在公共建设领域的长期缺位造成的。长期以来,我国财政在社会保障、教育、卫生医疗、水电交通、通讯等公共产品和服务上的投资远远不够,导致居民自身要为这些公共产品来买单,其未来消费支出的预期过高,只能通过控制当前消费、增加预防性储蓄来应对。只有加速国家财政向公共财政的转

型,加大财政在社会保障、教育、卫生医疗、水电交通、通讯等公共产品和服务上的投资,使社会抵抗风险的能力加大,每个人的储蓄率下降,才能缩减私人部门的净储蓄动机,持续有效地启动内需。

三是要加强国际间政策协调。我国的贸易失衡不仅源于自身结构性失衡,也部分地源于主要贸易伙伴的结构性问题。只有加强国际间的政策协调,才能有效地解决我国贸易失衡问题。特别是对于当今世界贸易赤字主要来源、也是我国贸易顺差主要来源的美国,在全球性失衡和中美贸易失衡的调整中,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在我国采取措施扩大私人消费、逐步放开对外投资、对人民币汇率制度进行重要调整的同时,美国也应该至少在以下方面采取调整措施:逐步减少财政赤字;压缩居民消费规模;放松对华出口管制等。因此,调节贸易平衡是贸易伙伴国之间的一个互动的过程,需要贸易伙伴国的积极配合。我国应加强谈判力度,提高国际间的政策协调能力,争取主要贸易伙伴国的积极配合。

中国国际收支的变化趋势及原因分析(完整版)资料

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2002-2011

中国国际收支的变化趋势及原因分析 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国际收支的经常账户(包括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等账户)和资本与金融账户持续多年“双顺差”,这种现象是极不正常的。中国的“双顺差”是由各种制度缺陷、价格扭曲、宏观经济不平衡造成的,导致我国外汇储备快速增长,给中国带来巨大的福利损失。本文通过对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现象的探讨,分析其存在的原因。 一、 进入2000年以后,经常项目各项差额都有所增长,顺差额急剧上升。虽然收益项目和经常转移项目差额也在不断增长,但我国经常项目差额的变动趋势主要还是与货物和服务项差额的变动趋势保持基本一致。 2002—20011年间中国的国际收支状况有如下特点。

(一)外汇储备增长迅速 2000 年以来外汇储备增长表现出加速趋势,外汇储备增量逐年递增,2003 年、2004 年我国外汇储备分别较上一年增长45.62%、81.8%。到2006 年年底我国外汇储备已经超过10 000 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其中全年新增外汇储备2 473 亿美元,也创下年度外汇储备增幅的历史新高。2008 年底,我国外汇储备规模达到19 460.3 亿美元,再次创下储备新高。 (二)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多年保持顺差,且顺差规模还在不断扩大中,2002—2008 年间国际收支中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均为顺差。在此期间,经常项目顺差一直保持了比较平稳的增长趋势,而资本项目变化幅度较大。 (三)货物贸易顺差是经常项目顺差的主要来源 中国的服务贸易常年保持逆差,而货物贸易常年顺差,并且顺差规模还在逐年扩大。中国对外贸易当中,货物贸易对经常项目的顺差起到了主要作用,是经常项目顺差的主要来源。(四)外商直接投资是资本项目顺差的主要来源,且仍在不断增长。这期间累计吸收外商直接投资达9 104.82 亿美元。由以上的分析,中国国际收支从2002—2008 年间保持了一个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双顺差的格局。实际上,到2010年第三季度,这个局面还在持续当中。2002 年以后,经常账户与资本账户盈余双双大幅增长。 国际收支顺差在2002年以后上升趋势更加明显。2002---2007年间,经常项目余额每年平均以40.74%的速度增长。从2002---2007年的数据中可以看出,货物与服务贸易差额是衡量我国国际收支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其中货物项目是经常项目的决定因素,在经常项目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他项目差额各年变化都不是很大,变动比较平稳。 我国的资本和金融项目包括两个主要项目,即资本项目、金融项目。资本项目包括资本转移,如债务减免、移民转移等。金融项目包括我国对外资产和负债所有权变动的所有交易,按投资方式分为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资本和金融项目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是一个与经常项目并重的大项目,是一国调节国际收支的重要项目。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扩大加深,资本项目金额越来越大,其对我国国际收支状况及国内经济发展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从2002—2011年资本项目差额的折线图中可以看出我国资本项目是逆差以外其它年份都保持了一定量的顺差。整个资本项目差额中所占比重最大的是以政府和银行间借贷款形式为主的其他投资,其次是直接投资,其一直都处于顺差状态,呈现出逐年上升趋势,所占的比重最小的是证券投资。 2002--2004年,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的波动幅度呈现出明显增大的趋势,它们之间的相互比例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2002年以后资本项目顺差开始有较大增长。从2002--2007年的数据中可以发现,影响资本和金融项目的主要因素是金融项目,自2002年到2003年,直接投资余额全部都表现为大额顺差,余额在370_-470亿美元之间平稳波动。其他投资和证券投资余额的均值都表现为平稳逆差,分别为-159.83亿美元和-43.54亿美元,在2002--2007年期间,只有少数年份是顺差,证券投资只有在2003、2004年是顺差,这两者的波动幅度都比较大可以说起伏不定。2002--2007年之间资本项目的顺差主要来源于直接投资收支,这期间由于直接投资每年连续保持大量顺差,并且顺差规模持续不断的扩大,所以就保持了资本项目在大多数年份出现了顺差。证券投资收支所占比重一直比较小,对整体的影响是微乎其微,但值得关注的是其他投资收支,在许多年份中其绝对值甚至超过直接投资收支,成为资本项目收支中的主要逆差因素。短期资本项目中绝大多数都集中在其他投资项目内,按照长、短期分类来看,其他投资收支逆差主要是由贸易信贷等短期资本项目的巨额逆差造成,其中包括了资本外逃等因素的影响。 2002年以来,我国的进出口总额一年一个台阶,其中货物项目差额始终为顺差,而且均值达到了1483亿美元。货物项目差额一般比经常项目差额小,2003年之后,经常项目差

国际收支出现顺差或逆差对经济的影响

国际收支出现顺差或逆差对经济的影响 国际收支无论出现顺差或逆差都是失衡的表现,国际收支的平衡是相对的,失衡是绝对的,也就是就是说国际收支失衡是正常的,但是如果一国国际收支长期大幅度的顺差或逆差,则会对该国经济,甚至世界经济产生不利的影响。事物都是有两面性的,而我们往往认为顺差就有利于经济发展,逆差就不利于,其实不然。以下我就对顺差和逆差进行利于弊的分析。 一.国际收支顺差 国际收支顺差即是指某一国在国际收支上入大于出,而国际收支一般是用美元结算,这种结算是在银行之间进行的,但是美元除在美国外其他国家不能直接流通,我国央行就将顺差多出来的美元储备起来,而发行3倍于储备左右(我国就是这样)的本国货币,以维持货币流通量的平衡。顺差越多外汇储备自然就会增长的越多。 利 1.国际收支顺差促进经济增长。 2.国际收支顺差增加了外汇储备,增强了综合国力,有利于维护国际信誉,提高对外融 资能力和引进外资能力。 3.国际收支顺差有利于经济总量平衡。 4.国际收支顺差加强了我国抗击经济全球化风险的能力,有助于国家经济安全。 5.国际收支顺差有利于人民币汇率稳定和实施较为宽松的宏观调控政策。 弊 虽然顺差给我们带来很多利处,但同样也有很多的不利。持续的、大量的国际收支顺差,首当其冲的影响就是使迫使本国货币汇率上升,本币过于坚挺,会引发大规模的套汇、套利和外汇投机活动。比如,在我国就是人民币升值,现在看来已经是大势所趋,最近也有说法加息与人民币升值一步到位,其实就是,在中国套汇的同时,再进行套利。 其次,导致通货膨胀,就拿我国来说,我国就属于输入性的通货膨胀,3月时共持有美国国债1.145万亿美元,顺差会增加外汇的供给和对本币的需求,货币当局不得不在外汇市场上购入大量外汇进行干预。两种情况都会迫使国内货币投放量扩大,物价上涨,从而引发通货膨胀。在我国通货膨胀的最好控制,就是保持一定的外汇收支平衡,在加大出口的同时也加大进口,而不是通过减少出口。 当然也会影响进出口,使其失衡,因而引发贸易摩擦,影响国际经济关系。 二.国际收支逆差 国际收支逆差也被称为国际收支赤字,是指某一国在国际收支上支出大于收入。 国际收支逆差会导致本国外汇市场上外汇供给减少,需求增加,从而使得外汇的汇率上涨,本币的汇率下跌。如果该国政府采取措施干预,即抛售外币,买进本币,政府的干预将直接引起本国货币供应量的减少,而货币供应量的减少又将引起国内利率水平的上升导致经济下滑,失业增加。 但是并不是出现国际收支逆差就一定不好。比方说美国国际收支连年逆差,就没影响到其强国的地位。其原因之一是出口减少,但进口却增加了。细讲就是许多国外公司纷纷投资美国的股票、债券和房地产,其国内投资需求的增加刺激了生产设备进口的上升。随着大笔资金流入美国,美国可以利用这些资金进口资本货物以及投资高科技领域,从而提高了生产力。 综上所述,不管是顺差还是逆差,都没有绝对的利与弊,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与稳定最重

我国国际收支顺差利弊分析

历年来我国国际收支顺差利弊分析 ——国际金融论文课程 经管学院会计专业 2 李傲由于出口导向型的贸易战略及政府的相关鼓励措施我国出口产业已经形成较强的竞争优势,导致我国的对外贸易中出现大量持续顺差。 据统计。除1998年外,我国的资本和金融项目都实现了顺差,2004年以前,除2000年有所下降外,我国的资本和金融项目不断增长。2004年,我国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达到1106.59亿美元,为历年来的新高。从2005年开始,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不断下降,2006年降至66.7亿美元,达到2001年来的最低点,2007年又恢复到较高水平,为735.09美元。从2001年开始2006年达到历史的低点,其在总顺差中的比例为3%。2007年,该比例有所上升,资本与金融项目顺差占总顺差的比例为17%。,2006年,经常项目顺差增长55%,连续五年大幅增长,使得经常项目顺差占总顺差的比重高达97%,创历年以来的新高。2007年,我国国际收支交易总规模为4.3万亿美元,较上年增长30%,经常项目顺差继续扩大,由上年的2533亿美元增加到3718亿美元,占总顺差的比例达到83%,继续实现了较快增长。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国际收支始终呈现“双顺差”

的状态。尤其是2005年以来,双顺差的规模仍然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我国持续16年的“双顺差”格局,在国际经济中是非常罕见的。由于长期的历史原因、政策原因、外部环境等内外因的共同作用下,我国的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格局不可能短时间消失,并且,长期的“双顺差”状态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弊大于利,因此,找出导致“双顺差”的原因对于改变这种状况是十分重要的。 我国长期持续出现高额顺差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 一.国际原因 1.随着世界各国经济的联系不断紧密,为了寻求更优化的资源配置,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产业和产品向国外的转移。而我国为了适应国际形势的发展,不断地加大对外开放的步伐,同时具有廉价的劳动力、日趋完善的基础设施和优惠的法律和政策,逐渐成为国际制造产业转移的一个主要目的地,连续数年位居世界前列 2.我国的国内金融市场并不完善,有待发展,大量的外国资本通过金融市场流入我国企业,从而增加了资本流入,而对外投资的扩大也是形成我国高额顺差的重要原因。 二.国内原因 1.我国的业结构,加工贸易仍将占主导地位,而顺差主要就是来自于我国密集的加工贸易企业。

国际收支平衡表分析报告

、/. — 前言 内容摘要 (2) 一、2010年中国国际收支主要状况 (3) (一).......................................... 国际收支运行环境 3 (二)国际收支主要状况3 二、差额形成的原因7 三、国际收支对中国经济的影响8 四、对于我国国际收支失衡现状的对策10 (一)政策性建议10 (二)贸易性建议11 五、国际收支形势展望和政策取向12 (一)形势展望12 (二)政策取向12 结束语13 参考文献13 小组分工13 近年来我国国际收支失衡的情况进一步加剧,长期以来的双顺差格局给我我国经济带来了发展的重大机遇。同时也给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实施带来了不良影响,还增加了我国宏观调控的难度,而且很容易使我国在对

外贸易中产生贸易摩擦,进而阻碍我国对外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阻碍国民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内容摘要 2010 年,全球经济总体呈现复苏态势,但在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影响下,国际金融市场出现较大波动。我国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经济平稳增长。 2010 年,我国涉外经济总体趋于活跃,国际收支交易呈现恢复性增长,总体规模创历史新高,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95%,较2009年上升13 个百分点,贸易、投资等主要项目交易量均较快增长。经常项目收支状况持续改善,顺差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5.2%,与2009 年的比例基本持平,仍明显低于2007 年和2008 年的历史高点。国际收支统计口径的货物贸易顺差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4.3%,较2009年下降0.7 个百分点。主要受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影响,我国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年内呈现一定波动。境内市场主体的负债外币化倾向依然较强,外债规模有所上升,外汇贷款继续增加。 2011 年,我国国际收支仍将保持顺差格局。全球经济持续复苏,国际贸易和投资活动稳步回升,我国将继续吸引外资流入,利差、汇差等因素可能增加我国资本净流入。主要发达国家消费有待进一步提振,我国经济结构调整有所加快,内需将逐渐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贸易平衡状况可能有所改善。此外,宏观经济金融中的不稳定因素依然较多,国际收支运行可能呈现一定波动。 “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国际收支趋向基本平衡是“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下一阶段外汇管理工作2 将按照国家统一部署,积极配合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快转变外汇管理理念和方式,深化外汇管理重点领域改革,积极防范跨境资金流动风险,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

第一讲国际收支习题

第一讲国际收支 一、单项选择题 1、国际收支是一个( )。 A 存量 B 流量 C 不一定 D 都不是 2、( )是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项目。 A 经常项目 B 资本项目 C 贸易收支 D 平衡项目 3、股息、红利等投资收益属于( )。 A 收益 B 贸易收支 C 转移收支 D 资本项目 4、根据国际收入平衡表的记账原则,属于贷方项目的是( )。 A 进口劳务 B 本国居民获得外国资产 C 官方储备增加 D 非居民偿还本国居民债务 5、采用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来调整( )的国际收支不平衡。 A 货币性 B 收入性 C 临时性 D 结构性 6、一般来说,由( )引起的国际收支不平衡是长期且持久的。 A 经济周期更迭 B 货币价值变动 C 国民收入增减 D 经济结构变化 7、一般来说,一国的国际收支顺差会使其( )。 A 货币坚挺 B 物价下跌 C 通货紧缩 D 货币疲软 8、国际收支平衡表的调节性交易包括( )。 A、非生产非金融资产购买与放弃; B、职工报酬收支; C、国际直接投资; D、官方储备资产变动 9、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平衡项目是指( )。 A、经常项目; B、资本项目; C、金融项目; D、错误与遗漏 10、国际收支记帐方法是( )。 A、收付法; B、增减法; C、借贷法; D、总计法 11、商品与服务进出口应计入国际收支平衡表的( )。 A、错误与遗漏项目; B、经常项目; C、资本项目; D、金融项目 12、投资收益的收支应计入国际收支平衡表的( )。 A、错误与遗漏项目; B、经常项目; C、资本项目; D、金融项目 13、政府提供或接受的国际经济和军事援助应计入国际收支平衡表的( )。 A、错误与遗漏项目; B、经常项目; C、资本项目; D、金融项目 14、一国商业银行通过股权并购方式参与他国金融体系运作,该笔经济交易应计入国际收支平衡表的( )。 A、资本转移项目; B、国际直接投资项目 C、国际证券投资项目; D、其他投资项目 15、一国企业通过绿地投资在他国设立分支机构,该笔经济交易应计入国际收支平衡表的( )。 A、本转移项目; B、国际直接投资项目; C、国际证券投资项目; D、其他投资项目 16、一国政府通过国际债券市场筹集资金,该笔经济交易应计入国际收支平衡表的( )。

2010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分析

2010年xx国际收支平衡表分析 一、2010年xx收支总体情况 xx国际收支交易规模及其与GDPxx 2010年,全球经济总体呈现复苏态势,我国涉外经济总体趋于活跃,国际收支交易呈现恢复性增长,总体规模创历史新高,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95%,较2009年上升13个百分点,贸易、投资等主要项目交易量均较快增长。经常项目收支状况持续改善,顺差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5.2%,与2009年的比例基本持平,仍明显低于2007年和2008年的历史高点。国际收支统计口径的货物贸易顺差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4.3%,较2009年下降0.7个百分点。主要受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影响,我国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年内呈现一定波动。境内市场主体的负债外币化倾向依然较强,外债规模有所上升,外汇贷款继续增加。 2010年,我国经常项目顺差3054亿美元,较上年增长17%,2009年为下降40%;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2260亿美元,较上年增长25%,2009年为增长8.5倍。各主要项目情况如下: 1.货物贸易顺差与2009年基本相当 2010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规模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但进口增速快于出口,货物贸易顺差未现大幅增长。按国际收支统计口径,2010年货物贸易出口15814亿美元,进口13272亿美元,分别较上年增长31%和39%。货物贸易顺差2542亿美元,较上年略增2%。 2.服务贸易逆差收窄 2010年,服务贸易收入1712亿美元,较上年增长32%;支出1933亿美元,较上年增长22%;逆差221亿美元,较上年下降25%。 3.收益项目顺差大幅增加 2010年,收益项目顺差304亿美元,较上年增长3.2倍。由于我国对外资产规模持续扩大,投资收益净流入182亿美元,2009年净流入1亿美元。同

国际金融习题1-10

第一章国际收支 一、填空 1、是指一国在一定日期对外债权债务的综合情况。 2、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定义,是在一定时期内,一个经济实体的居民同非居民之间所进行的全部经济交易的系统记录。 3、国际收支平衡表是按照的原理编制的。 4、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当收入大于支出时,我们称之为;反之当支出大于收入时,我们称之为。 5、是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项目。 6、国际收支平衡表按交易性质分为、、和三大类。 7、经常项目可细分为、和三个项目 8、资本项目可分为和两大类。 9、平衡或结算项目包括和两个项目。 10一国的官方储备主要包括四个组成部分,即、、和。 11、将所有国际经济交易划分成和,可作为判断国际 收支在性质上是否平衡。 12、考察国际收支在性质上是否平衡的四个口径:、、 和。 13、国际收支不平衡的主要原因、、 和。 14、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对策、、 和。 15、调节国际收支的政策措施从作用途径来看,可分为和 两大类。 二、选择 一)单选 1、是指一国在一定日期(如某年某月某日)对外债权债务的综合情况。 A、国际收支 B、国际借贷 C、贸易收支 D、资本收支 2、国际收支是一个。 A、存量 B、流量 C、不一定 D、都不是 3、是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项目。 A、经常项目 B、资本项目

C、贸易收支 D、平衡项目 4、股息、红利等投资收益属于。 A、劳务收支 B、贸易收支 C、转移收支 D、资本项目 5、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出国留学的奖学金应计入项目。 A、资本项目 B、贸易收支 C、转移收支 D、劳务收支 6、在经济繁荣时期,由于国内需求旺盛,进出口业务会发生相应的变动,则国际收支可能出现。 A、顺差 B、逆差 C、平衡 D、不确定 7、只有才能在总体上反映一国自主性交易的状况。 A、经常项目 B、资本项目 C、贸易收支 D、官方结算 8、通过减少国民收入,使用于进口的支出下降,这一对策是。 A、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作用 B、国际收支的调节手段 C、国际收支的融资手段 D、支出减少政策 9、支出减少政策的核心是。 A、减少政府支出 B、减少货币供应量 C、提高利率 D、国民收入 10、游资(Hot Money)应计入项目。 A、长期资本 B、短期资本 C、经常项目 D、资本项目 11、国际借贷所产生的利息,应计入项目。 A、直接投资 B、证券投资 C、短期资本 D、经常项目 12、西方国家最经常使用的调节国际收支政策是。 A、调整存款准备金 B、外汇管制 C、贴现政策 D、财政政策 13按IMF统计口径,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进出口贸易额是按进行统计的。 A、CIF B、C&F C、FOB D、进口额按CIF,出口额按FOB 14、造成国际收支长期失衡的是因素。 A、经济结构 B、货币价值 C、国民收入 D、经济周期

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原因和影响

导致国际收支双顺差主要原因 原因之一:我国经济中储蓄大于消费的结构性失衡 长期以来,我国国内经济的主要特点之一是低消费、高储蓄。消费不足带来储蓄过高,而高储蓄带来的是则高放贷和高投资。在国内消费不旺的状况下,高投资形成的过剩产能只能通过对外出口来释放,由此导致了不断扩大的贸易顺差。原因之二:我国长期实施的出口导向政策 改革开放以来,为解决资金、外汇短缺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我国采取了一系列鼓励出口的优惠政策,发展沿海外向型经济。这些有利于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的实施和体制环境的形成,都使得我国出口商品竞争优势得以进一步发挥,出口高速增长。 原因之三:国内长期实行的对外资的优惠政策 鼓励外资进入的各种优惠政策使得国外资金可以通过合资和直接投资的方式进入中国。外商直接投资的进入带来的外汇流入并不是以购买外国资本品的方式,即通过经常项目逆差的形式流出,而是这些外商将直接投资带来的外汇简单地卖给中国人民银行,然后用换来的人民币购买国内资本品,投资生产的产品进一步通过出口产生经常项目顺差,从而产生了“双顺差”的格局。 原因之四:国际间产业结构的转移 第一,在双边贸易中,我国顺差增加较大的市场主要是美国、欧盟和香港,而同一时期我国对亚洲地区却由顺差转变为逆差;第二,在商品结构上,我国顺差集中在工业制成品,尤其是轻纺和机电产品上,而同一时期初级产品进出口却由顺差变为逆差;第三,从经营主体看,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已经由逆差变为顺差;第四,从贸易方式看,加工贸易顺差远远大于一般贸易顺差。十多年来我国商品进出口的迅速增长和顺差的扩大,与国际间产业结构的调整、一部分加工出口产业以外商投资形式由其他亚洲经济体向我国转移有着直接的关系。这归根到底是我国在世界产业结构中的分工角色造成的。 原因之五:全球过剩流动性的输入 2001年以来,美联储开始实施了长达两年多的低利率政策,与其宽松的货币政策同步,我国资本项目顺差开始持续增长,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国际压力也日益高涨,这些事件均不是巧合。事实上,正是由于世界三大经济体长期的低利率政策,创造了全球过剩的流动性,推动石油价格和全球资产价格上涨,也强行推动着过剩的流动性流入我国资本市场和房地产市场,我国开始被动地被制造流动性过剩。 三、国际收支双顺差的影响 第一,国际收支双顺差引起的外汇储备激增,导致“对冲”过多流动性成为央行货币政策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内的重要任务。由于外汇储备迅速增加,央行“对冲”操作的任务越来越重,难度越来越大,成本也越来越高。 第二,削弱了央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货币政策调控的有效性。央行旨在弱化基础货币大量投放的负面影响的“对冲”操作带有很大的被动性,限制了央行货币政策调控的空间和主动程度,也影响了央行的政策调控效果。

国际金融第一章练习题及答案(2)

第一章练习题及答案 第一节国际收支的概念 判断题 ()1.国际收支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居民与非居民间进行的全部经济交易的系统的货币记录。 ()2.美国政府驻华机构是我国的非居民,不属于外汇管制对象范畴。()3.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规定,只有国与国之间的交易才是国际经济交易,才能记录到国际收支平衡表中。 选择题 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所制定的国际收支概念中,居民与非居民的划分依据是 ( A、国籍 B、法律 C、交易者的经济利益中心所在地 D、地理位置 2.下面自然人属本国非居民的是( A、本国驻外外交使节 B、本国在他国的留学生 C、本国在他国长期工作者 D、本国出国就医者 3.属于居民的机构是()。 A、在我国建立的外商独资企业 B、我国的国有企业 C、我国驻外使馆工作的外交人员 D、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驻华机构 4.以下关于国际收支概念的解释,正确的包括(。 A、国际收支是一个流量概念 B、国际收支反映的内容是经济交易 C、国际收支是一个事前概念 D、国际收支是在居民与非居民之间发生的

第二节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内容 判断题 ()1.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账户是经常账户。 ()2.在国内上市的人民币特种股票—B股的交易会涉及国际收支。 B股是人民币特种股票的简称。它是以人民币标明面值,以外币认购和买卖,在中国境内(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外资股。B股公司的注册地和上市地都在境内,2001年前投资者限制为境外人士,2001年之后,开放境内个人居民投资B股。(境内投资者购买B股不涉及国际收支,但若境外投资者购买则在国际收支中反映) 选择题 1.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人为项目是( A、经常项目 B、资本与金融账户 C、综合项目 D、错误与遗漏项目 2.下面交易应计入国际收支平衡表贷方的是( A、出口 B、进口 C、本国对外国的直接投资 D、本国对外援助 3.资本转移应包括在( A、经常项目 B、经常转移 C、资本项目 D、金融项目 4.经常项目包括() A、货物 B、服务 C、资本转移 D、收益 E、经常转移 5.一国的利息和股利收支属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 A、经常账户 B、投资收益 C、单方面转移收支 D、资本收支 E、金融账户

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现状及成因

货币与金融统计学论文 班级:统计08 姓名:韩杰 学号:200801050809

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现状、成因及对策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现象日益严重,本文主要对双顺差的形成原因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一、2000年以来我国的国际收支情况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近年来我国的国际收支始终保持在经常项目顺差,资本与金融项目顺差的“双顺差”格局,总顺差规模不断扩大。国际收支的平衡与否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均衡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国际收支持续顺差表明我国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目前我国的外汇储备已过万亿,持有如此巨额的储备固然是一国经济实力的体现,但由此产生的国际收支顺差过大也会对我国国民经济运行产生不利的影响。 二、国际收支“双顺差”的原因 1.长期以来我国存在的储蓄大于消费的结构性失衡 长期以来,我国经济的主要特点是低消费高储蓄,我国最终消费占GDP的比重已从2000年62.3%下降到2006年的49.9%,居民消费支出占GDP的比重也从2000年的46.6%下降到2006年的36.3%。储蓄率则从2001年的38.9%上升到2005年的47.9%,5年间快速增长了9个百分点。同时全社会总存款,居民消费存款的比重持续降低,从2000年的53.6%下降到2006年的50.7%。因此,全社会储蓄率的过高不是由于居民储蓄过高,而是由于初次分配不合理导致的企业存款和政府储蓄的巨幅增长与过高。消费率过低的结构性矛盾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假如消费率长期偏低,消费率和投资率之间就不能形成合理的比例,就会导致社会产品价值不能及时得到实现,大量生产能力得不到充分利用,带来高失业率,并且直接影响企业效益和偿还贷款能力。因此,只有减少企业留利和政府税收在GDP中的比重,才能从根本

浅谈国际收支顺差与人民币汇率上升的联系

浅谈国际收支顺差与人民币汇率上升的联系 摘要: 中国,随着实现改革开放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两大历史转变。在这30多年间,我国的进出口贸易有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在近十年内,我国要面临的全球经济环境风云变幻,我国国际收支也呈现出新特点:随着国内宏观调控措施的逐步到位,我国出口增长放缓,进口上升较快,货物贸易顺差由过去几年的快速增长转为有所下降顺差,但总体上确实在不断增长。也因为如此,面对良好的经济发展势头,国外对我国人民币的升值提出前所未有的压力,我国将该如何处理国际贸易顺差与人民币汇率变动,二者之间的关系,将成为我国进一步发展的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人民币汇率国际收支贸易顺差 正文: 汇率的变动主要取决于外汇市场上各国货币的供求变化,而影响外汇变动的直接原因是一国的国际收支状况。请看表1和图1: 表1 2004-2010年上半年国际收支顺差结构

图1 中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差额及其与GDP之比 由图1和表1可知,自2004年以来,中国国际收支顺差在不断扩大,从2004年到2008年5年间,收支顺差翻了一翻,虽然,总体上,2007至2009年国际收支总顺差持续超过4000亿美元,处于历史上的较高水平。而经历2008年世界金融风暴,我国国际收支顺差有所减少,但是2010年上半年,全球经济总体继续企稳复苏,我国涉外经济活动在上年同期较大幅度下滑的基础上,呈现恢复性增长的态势。由此可得,我国国际收支仍然保持“双顺差”格局,顺差总体上还保持增长的趋势,国际收支状况仍然继续改善。. 而理论上,对国外的支付形成对外汇的需求,从国外去的的收入形成对外汇的供给。如果一国出现收支逆差,意味着该国的外汇需求将大于外汇供给,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必然会导致外汇汇率的上升、本币汇率的下跌;反之,

国际金融第一章练习题及答案(2)

第一章练习题及答案 第一节国际收支得概念 判断题 ( )1.国际收支就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居民与非居民间进行得全部经济交易得系统得货币记录。 ( )2.美国政府驻华机构就是我国得非居民,不属于外汇管制对象范畴。 ( )3.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得规定,只有国与国之间得交易才就是国际经济交易,才能记录到国际收支平衡表中。 答案: 选择题 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所制定得国际收支概念中,居民与非居民得划分依据就是( ) A、国籍 B、法律 C、交易者得经济利益中心所在地 D、地理位置 2、下面自然人属本国非居民得就是( ) A、本国驻外外交使节 B、本国在她国得留学生 C、本国在她国长期工作者 D、本国出国就医者 3.属于居民得机构就是( )。 A、在我国建立得外商独资企业 B、我国得国有企业 C、我国驻外使馆工作得外交人员 D、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驻华机构 4.以下关于国际收支概念得解释,正确得包括。 A、国际收支就是一个流量概念 B、国际收支反映得内容就是经济交易 C、国际收支就是一个事前概念 D、国际收支就是在居民与非居民之间发生得

第二节国际收支平衡表得内容 判断题 ( )1.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最基本、最重要得账户就是经常账户。 ( )2.在国内上市得人民币特种股票—B股得交易会涉及国际收支。 B股就是人民币特种股票得简称。它就是以人民币标明面值,以外币认购与买卖,在中国境内(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得外资股。B股公司得注册地与上市地都在境内,2001年前投资者限制为境外人士,2001年之后,开放境内个人居民投资B股。(境内投资者购买B股不涉及国际收支,但若境外投资者购买则在国际收支中反映) 选择题 1.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得人为项目就是( ) A、经常项目 B、资本与金融账户 C、综合项目 D、错误与遗漏项目 2、下面交易应计入国际收支平衡表贷方得就是( ) A、出口 B、进口 C、本国对外国得直接投资 D、本国对外援助 3、资本转移应包括在( ) A、经常项目 B、经常转移 C、资本项目 D、金融项目 4、经常项目包括( ) A、货物 B、服务 C、资本转移 D、收益 E、经常转移 5、一国得利息与股利收支属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得 A、经常账户 B、投资收益 C、单方面转移收支 D、资本收支 E、金融账户 6、私人捐赠属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得 A、经常账户 B、经常转移 C、资本账户 D、投资捐赠 7、我国利用外资与对外投资得主要项目反映在( )

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

我国国际收支持续十几年"双顺差"原因?背景?分析利弊?影响?建议? 这个问题已经讨论很久了, 原因和背景:对于经常账户的顺差成因包括:①出口导向型政策,②过高储蓄率(而这又是由于我国社保体系不健全引起的) 对于资本金融账户顺差成因包括:①我国吸引外资的鼓励政策,②长期经济的稳定高速增长,③相对固定的汇率制产生人民币升值预期,引发热钱流入。 利弊与影响:那么"双顺差"对我国的影响可以看到确实是非常大的,从利方面来说,巨额顺差加大了我国在世界出口份额的比例(09年底,我国出口额占全世界大概10%,已经是世界第一大出口国),提升我国的经济实力与国际地位,(毕竟从老外那赚到了钱嘛)。 当然巨额顺差也给我国带来了许多问题,国际收支的不平衡会通过贸易收支,资本收支来影响国内经济。在我国的固定汇率制度下,央行为了维持汇率稳定,在外汇市场买入外汇,增加本币的投放,产生国内的通胀压力(这一点,在近几年已经有了很明显的表现),加上我国对于巨额外汇的投资利用率不高,这也造成了巨大的外汇的机会成本。 措施建议:措施自然是针对原因提出,①逐步减少对出口的导向政策,改变经济结构,加大国内消费,扩大农村市场。②完善并解决社会保障体系,教育,住房等问题(使老百姓不必未将来的生病上学而把钱存起来)。③放松汇率管制,放宽资本金融项目的限制,逐步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目前我国还不允许个人对外投资)。④加强对热钱的监管。 可能有些罗嗦,但这毕竟是个大问题,我尽可能详尽的说明这个问题,希望能帮到楼主。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原因与影响分析 摘要:中国的国际收支双顺差问题引起了各界的广泛关注。虽然国际收支保持较大顺差可以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抵御外部冲击的能力,但不容否认,长时期的国际收支双顺差会给我国经济带来负面的影响。根据国际收支的基本原理,分析了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现状,认为双顺差是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同时在重点分析双顺差的负面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应对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政策性建议。 关键词:国际收支双顺差;现状;原因;影响;政策性建议 1 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现状 国际收支是指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居民与非居民的所有经济交易的货币价值的系统记录,是一国宏观经济变量中反应对外经济关系的最主要指标。我国的国际收支自1994年以来(1998年除外),连续多年处在双顺差的状态,特别是从2001年至今,双顺差的增长趋势尤为显著,而且经常账户的增长速度要明显快于资本金融账户。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又处在经济起飞的重要时期,却出现双顺差持续增长的现象,使得经常账户和资本金融账户失去了互相融资的关系,进行相对独立运动,我国的这种国际收支双顺差与自身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是不相适应的。 2 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原因 全球经济失衡是全球生产力布局变化和国际金融体系变化的反映。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是国际国内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具体来说,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有以下几点:

国际收支顺差的利弊

)、国际收支顺差的利益 1.国际收支顺差促进经济增长。 2.国际收支顺差增加了外汇储备,增强了综合国力,有利于维护国际信誉,提高对外融资能力和引进外资能力。 3.国际收支顺差有利于经济总量平衡。 4.国际收支顺差加强了我国抗击经济全球化风险的能力,有助于国家经济安全。 5.国际收支顺差有利于人民币汇率稳定和实施较为宽松的宏观调控政策。(三)但是国际收支也有弊端。 1.国际收支顺差使得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加大,国际贸易摩擦增加。 国际收支顺差使得国内外汇市场上的外币供给大于外币需求,必然产生外币贬值的预期和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因此,国际收支顺差产生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国际收支顺差越大,人民币升值的压力越大;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又加大了外资流入和国际收支顺差的扩大,进一步增强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国际收支顺差加剧了国际贸易摩擦。我国贸易顺差增加,就意味着与我国进行贸易的国家有逆差,逆差国就会利用WTO的规则,限制我国产品进口,保护本国产业。在加入WTO后,由于中国与美国贸易逆差比较大,使用反倾销最多的是美国,我国是被反倾销最多的,居WTO成员方第一位,并且我国被反倾销案例的数量在逐年增长。 2.国际收支顺差弱化了货币政策效应,降低了社会资源利用效率。 外汇流入随着国际收支顺差的增加而增多,在固定汇率和外汇结售汇制度下,中央银行要以人民币购买外汇,货币的投放随着外汇流入的增多而递增。随着大量的人民币被动地投入到流通领域,中央银行的基础货币账户更加受制于外汇的流入,不但削弱了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效应,还导致物价水平上升。 国际收支顺差与国内居民储蓄相结合,导致社会资源利用效率低下。国际收支顺差引起的大量外汇储备高达4000多亿美元,同时,国内居民储蓄高达11万亿人民币,两者相加约有14多万亿人民币。这14多万亿人民币没有形成有效投资,是经济社会中的闲置资金,与这些闲置资金相对应的是生产资料和人力资源的闲置,社会资源利用效率低下。因而,我国出现了经济增长和失业增加并存的现象。 3.国际收支顺差提高了外汇储备成本,增加了资金流出。 在国际金融市场上进行外汇操作总是有风险的,最明显的是汇率风险。我国实行钉住美元的固定汇率,每当美元贬值和美国国内出现通货膨胀,我国外汇储备都随之贬值,造成外汇储备的损失。国际收支顺差越大,需要到国际金融市场上运营的外汇越多,国家外汇储备的成本越高。 国际收支顺差增加了资金流出。在结售汇制度下,由于流入的外国资金都要转换成外汇储备,外汇储备主要是储备美元、欧元的债券。国际收支顺差越多,外汇储备越多,外国债券越多,资金流出也越多。这两方面形成了内在的矛盾:国际收支顺差引导外资流入,出口越多和外国直接投资越多,资金流入越多;国际收支顺差导致外汇储备增加,外汇储备越多,资金流出越多。 4.国际收支顺差异致经济对外依存度过高,民族经济发展空间狭窄,出口结构难以调整。 出口和引进外资都是有代价的:一是出口使国内资源被国外利用,而且出口对国际市场依赖性强,出口的数量和结构随国际市场需求而变化;二是外资不论是间接融资还是直接融资,都是有代价的。间接融资,如外国贷款到期要用外汇来还,需要国内有更多的出口产品换取外汇。直接融资,如跨国公司在我国直接投资设立生产和销售企业,那更是直接地利用我国的各种资源,不但其利润要汇回母公司所在地,而且,其产品占领了我国的市场。三是国内经济受制于国际市场,一旦出口受挫,本国经济萧条,外国资本会乘虚而入,控制我国市场和关乎经济命脉的产业,经济发展受制于外国资本,导致经济发展缺乏自主性。 国际收支顺差挤压了民族经济发展的市场空间。首先,在国内市场上,大量的外资企业在中国直接投资设厂进行生产,其产品可以迅即进入中国市场,既可以绕开进口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又有利用我国廉价劳动力之利。外商直接投资的领域不仅是高新技术产业,而且越来越多地进入传统产业,与我国企业直接争夺国内市场。 其次,外商直接投资增加,挤压了民族企业出口产品的市场。国际收支顺差增大,特别是资本项目顺

我国国际收支的现状及现有政策的利弊

我国国际收支的现状及现有政策的利弊 一、近几年我国国际收支的现状 根据国家外汇局公布的数据显示,由于货物贸易顺差大幅度上升,2005年经常项目实现顺差1608.18亿美元,同比增长134.23%,占我国国际收支总体顺差的比例上升为72%,主要是因为货物贸易顺差大幅上升。根据国际收支统计口径,2005年我国货物贸易顺差1342亿美元,增长128%。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629.64亿美元,同比下降43.1%,原因主要是由于对外投资增长较快,“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由顺差转为逆差,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占2004年中国国际收支总体顺差的比例下降至28%。2005年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的逆差分别为49亿美元、40亿美元。在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双顺差的推动下,外汇储备增长2089.4亿美元,比2004年增长了22.6亿美元,特别提款权增加0.05亿美元,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减少19亿美元。2005年末我国外汇储备余额达到8189亿美元。“净误差与遗漏”出现在借方,为168亿美元,相当于国际收支口径下的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的1.21%,在国际公认5%的合理范围以内。2005年,我国的国际收支交易总规模2.42万亿美元,比2004年增长27%,占GDP比重进一步上升到109%。国家外汇局在《国际收支报告》中指出,这表明我国经济对外开放度进一步扩大,与世界经济的融合更加紧密,对外经济运行对国内经济的影响增强。 2005年,国家继续运用货币、财政等政策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进一步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金融体系改革取得进展,整体稳健性增强。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外汇管理局稳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积极发展外汇市场,放宽汇价管理。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改革以来,人民币汇率弹性逐步增强,外汇市场参与主体不断扩大。 2006年,我国经济平稳快速增长,对外开放迈上新的台阶,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稳步推进,汇率弹性提高。国际收支延续“双顺差”的格局,经常项目实现顺差2498.66亿美元,同比增长55.37%,其中出口11444.99亿美元,进口8946.33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6.66%和20.45%。我国进出口的高速增长得益于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国际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使得我国对外出口贸易形势大好。在进口方面,我国进一步加强宏观调控,进口需求稳步增长,使得我国进口持续快速发展。从整体数据来看,运输是导致经常项目中的服务项目出现逆差的主要因素。其中收入210.15亿美元,支出343.69亿美元,逆差133.54亿美元,与2005年运输逆差63.32亿美元相比,同比扩大70.22亿美元。 从2003年到2007年经济保持增长较快、效益较好、运行较稳的基本态势,国际收支继续保持“双顺差”的格局。国际收支顺差式不平衡的问题依然十分突出,在这几年里,“双顺差”似乎已经成为我国国际收支的“惯例”。经常项目顺差1629亿美元,同比增长78%,较上年同期增幅提高了42个百分点。调整、对部分产品加征出口关税等政策执行前抢先出口,货物贸易顺差进一步扩大。按国际收支统计口径,货物贸易出口5472亿美元,进口4115亿美元,分别较上年同期增长28%和18%;顺差1357亿美元,增长70%。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902亿美元,同比增长132%,较上年增长1.3倍,改变了2006年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下降的局面。2007年上半年,外国来华直接投资流入627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4%。随着国家“走出去”战略的逐步实施,对外直接投资较快增长,2007年上半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流出80亿美元,增长21%。证券投资逆差48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减少244亿美元。其中,我国对境外证券投资净流出151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减少297亿美元;我国从境外证券市场融资以及吸收境外合格机构投资者投资流入103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减少53亿美元。

论述国际收支顺差对一国经济影响_杜美瑾

一、前言 近年来,我国在不断扩大对外贸易时,也出现了收支顺差的现象,长期持续存在并且不断扩大的国际收支顺差对我国产生的正、负面影响也在日益显现出来,它不仅仅体现在短期之内对我国经济领域的各个方面的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发展环境等。因此,我们要加强对国际收支顺差的研究,积极采取措施恢复国际收支平衡,从而促进经济能够朝着可持续和健康的方向发展。 二、探究国际收支顺差中的积极影响状况 1.国际收支顺差能够促进经济增长 国际收支顺差主要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国际收入总额大于支出总额。首先,经常项目作为国际收支平衡中最主要的项目,它的顺差能够促进经济发展,一方面,经常项目顺差能够刺激国内需求,提高国民经济总额,保障经常项目顺差,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我国净出口总额的增加,这也充分说明了我国对外贸易发展良好。导致国内需求增加主要因素是由于我国净出口贸易的增强,所以,国内需求就会不断提高。 资本项目主要是一个国家为了某种经济目的在国际经济交易中发生的资本跨国界的收支项目,因此,资本项目顺差直接推动经济的增长。资本项目顺差直接增加总需求,拉动经济的增长,资本项目顺差主要是资本流入的增加,很大一部分都是外国商家对我国的直接投资,因此,资本净流入就会占国内总需求的主导地位,从而增加了投资需求,投资需求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增加直接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增长;外商直接投资的乘数效应扩大了经济增长规模,同净出口的乘数效应一样,在外商投资乘数的推动下,促进经济增长规模数同时增加。 2.国际收支顺差能够增加外汇储备 随着国际收支顺差的增加,其外汇储备也会逐渐增加,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我国综合实力、维护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以及引进外资的能力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我国由于受到亚洲金融危机冲击,使得我国的资本项目出现逆差,但是在其余时间之内我国经济呈现收支顺差。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国际收支顺差的增加也就大大增加了我国的外汇储备,特别是在2003年底,我国外汇储备就已经达到了4000多亿美元。外汇储备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我国具有较强的综合实力,也能够促使我国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环境下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因此若国家的外汇储备的实力强,则可展现出我国更具有国际偿债能力,尤其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还能够获取更加低成本的取贷款,从而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并且能够吸引更多外商来华投资,因为他们能够保证收回利润,所以,外商更愿意在我国进行投资,因此这符合当前积极引进外资,发展国家基础经济的战略目标。 3.国际收支顺差促进经济总量均衡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快速发展,对外经济逐渐进入开放期,经济总量要想达到平衡点,需要很多方面的努力才能够实现,比如:储蓄投资、外贸等,当财政赤字时,储蓄会进入投资市场,还要增加进口,进而来弥补财政赤字的不足,实现经济总量的供需稳定、均衡,然而,这种方式从某种角度上来说,能够为我国经济平衡带来积极作用,但是也能够出现财政赤字与外贸赤字的双赤字现象。所以,一旦发现财政赤字的现象,在公众储蓄没有全部转移时,就要积极通过减少进口等方法去弥补财政赤字,达到经济总量均衡。我国目前采取的措施就是在储蓄没有转化之前,就积极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财政赤字的增加导致国际收支顺差的增加,净出口所得的资金就补充了财政赤字,因此,用国际收支顺差弥补财政赤字,既能够避免双赤字现象的出现,也能够对我国国民经济总量达到平衡起到积极的作用。 4.国际收支顺差全球化促进了国家经济安全发展 我国在开始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时,始终保持国际收支顺差,但是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以及金融危机的影响,逐渐不再成为国际经济顺差。因为国际经济的顺差可以有效促进外汇发展,利于经济贸易实施,那么我国则成为当前国际上的债权国大国家之一。我国国际收支顺差促使我国不仅仅拥有足够的外汇资金去满足对外经济贸易的要求,在保障了对外支付的同时,也增加了我国对外国的清偿能力,特别是在面对国际金融风险的时候,可以有效的提升我国抵抗经济风险能力。 5.国际收支顺差可促进人民币汇率稳定以及宏观调控实施 国际收支顺差给我国带来了大量的外汇储备,因此,我国具有充足的外汇资金影响外汇市场,以此来稳定人民币汇率;同时,由于外汇资金占有国际市场总资金的份额相对较大,因此,能够调整正国际收支,并且确立我国出口贸易的主导地位;国际收支顺差也有利于我国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我国目前各个地区都在努力招商引资,发展经济,所以,我国资本流动相对较大,在这种情况下,国际收支顺差可以有效的推进我国积极财政政策实施,使得经济需求得到有效促进,更加迅速的推动国民经济发展,这对于我国放松货币政策等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三、探究国际收支顺差中的消极影响 1.国际收支顺差致使人民币升值压力和国际贸易摩擦增加 论述国际收支顺差对一国经济影响 ■杜美瑾渤海大学经法学院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全球经济失衡的问题也日益突出。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我国在加入WT O后,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关系越来越紧密,在全球经济的影响下,中国经济也存在内部与外部之间的不平衡,主要表现在“顺差”现象的出现,顺差在一段时期内体现了我国经济发展状况良好的态势,但是持续扩大的顺差也会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成本和代价。本文主要针对国际收支顺差的积极、消极影响进行分析,探讨其在国际收支顺差的策略。 关键词:国际收支;顺差;经济;影响 国际经贸 2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