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诗

白居易诗

白居易《杜陵叟》诗词赏析

白居易《杜陵叟》诗词赏析 杜陵叟 唐代:白居易 杜陵叟,杜陵居,岁种薄田一顷余。 三月无雨旱风起,麦苗不秀多黄死。 九月降霜秋早寒,禾穗未熟皆青乾。 长吏明知不申破,急敛暴征求考课。 典桑卖地纳官租,明年衣食将何如? 剥我身上帛,夺我口中粟。 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钩爪锯牙食人肉? 不知何人奏皇帝,帝心恻隐知人弊。 白麻纸上书德音,京畿尽放今年税。 昨日里胥方到门,手持敕牒榜乡村。 十家租税九家毕,虚受吾君蠲免恩。 译文 杜陵老头居住在杜陵,每年种了贫瘠的田地一顷多。 三月份没有雨刮着旱风,麦苗不开花不多枯黄死。 九月份降霜秋天寒冷早,禾穗没熟都已经干枯。 官吏明明知道但不报告*,急迫收租、凶暴征税以求通过考核得奖赏。

典当桑园、出卖田地来缴纳官府规定的租税,明年的衣食将怎么办? 剥去我们身上的衣服,夺掉我们口中的粮食。 虐害人伤害物的就是豺狼,何必爪牙象钩、牙齿象锯一样地吃人肉! 不知什么人报告了皇帝,皇帝心中怜悯、了解人们的困苦。 白麻纸上书写着施恩布德的诏令,京城附近全部免除今年的租税。 昨天里长才到门口来,手里拿着公文张贴在乡村中。 十家缴纳的租税九家已送完,白白地受了我们君王免除租税的恩惠。 注释 叟:年老的男人。 薄田:贫瘠的田地。 考课:古代指考查政绩。 帛:丝织品。 粟:小米,也泛指谷类。 恻隐:见人遭遇不幸而心有所不忍。即同情。 弊:衰落;疲惫。 京畿(jī):国都及其行政官署所辖地区。 里胥:古代指地方上的一里之长,负责管理事务。 方:才,刚刚。 牒(dié):文书。

蠲(juān):除去,免除。 赏析 “杜陵叟,杜陵居,岁种薄田一顷余。”杜陵,地名,即汉宣帝陵,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的少陵原上。白居易这首新乐府诗的主角 是一位家住在长安市郊的土生土长的农民,他世世代代以种地为业, 守着一顷多的薄田,过着衣食不继的日子。中国文人的诗歌中,少不 了风花雪月,也有的是闲情雅致,但是有意识地不但以农民作为作品 的主人公,而且真正站在劳苦大众的立场上,为他们鸣冤叫屈、打抱 不平的作品,还是不多见的。在这个点上,白居易能够说是做得非常 突出的一位了。他所以能够在诗歌中大声疾呼地为民请命,并不是想 在题材上猎奇出新,而是源于他对朝廷政治前景和国计民生的高度责 任感和使命感。作者一再把视角投向生活在最底层的群众,他们的生 活过得十分悲惨,而且向来是无人过问的。这位不知姓甚名谁的杜陵 叟处在水深火热的困境中而不能自拔。 “三月无雨旱风起,麦苗不秀多黄死。九月降霜秋早寒,禾穗未 熟皆青乾。”三月无雨,并不是指的农历三月整整一个月不下雨,而 是说从808年冬天到第二年春天连续三个月没有下雪和下雨。据史料 记载,这个年直到闰三月才下了一场像样的雨,为此,白居易还专门 写了一首《贺雨》诗表达他当时喜悦的心情。在靠天吃饭的日子里, 长安市郊的“杜陵叟”去年秋天辛辛苦苦播下的冬小麦,从下种到返 青就没有一滴雨水的滋润,结果还没有到秀穗的时候大多已经干黄枯 死了。夏粮既然没有收成,只有指望秋粮了,不过农民们万万没有想到,秋天九月一场早来的霜降,却使得“杜陵叟”可怜的愿望又一次 成为了泡影,地里的秋庄稼还没有成熟就都被冻死而干枯了。两季粮 食几乎颗粒无收,这就是白居易在序中所交待的“农夫之困”,也是“天灾之困”。 “长吏明知不申破,急敛暴征求考课。”长吏,泛指上级长官, 这里是指的杜陵所在地的地方官。考课,指古代考查官员政绩的好坏,以此作为升降的标准。原来这位地方官大人明知手下的“农夫”受了

2020年白居易的古诗大全

白居易的古诗大全 本文是关于白居易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白居易的古诗大全,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1、《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2、《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3、《观刈麦》 唐·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背傍。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田家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4、《忆江南·江南忆》 唐·白居易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5、《大林寺桃花》 唐·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6、《暮江吟》 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7、《忆江南·江南好》 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8、《采莲曲》 唐·白居易 菱叶萦波荷飐风, 荷花深处小舟通。 逢郎欲语低头笑, 碧玉搔头落水中。 9、《长相思·汴水流》 唐·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 流到瓜洲古渡头, 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 恨到归时方始休, 月明人倚楼。 10、《宫词》

2020年5白居易诗两首练习题及答案

5.《白居易诗两首》课时练 一、看拼音,写汉字。 fēng jǐ ng yísuìchuīfēng ()()() huíyìshēng lì rú guǒ ()()() 二、默写古诗。 1、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草》是______朝大诗人_______写的,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 。”句最为有名,它描写了草顽强的生命力。诗中还有一对反义词,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 3.判断题。(正确的在括号里打“√”,错误的打“×”) (1)“岁”是年的意思。() (2)“枯”的意思是干枯,“荣”的意思是光荣。() 4.读了这首诗,我知道小草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读古诗,回答问题。 忆江南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1.该诗的作者是唐朝的白居易,以下哪首诗也是白居易的? A.《赋得古原草送别》 B.《登鹳雀楼》 C.《静夜思》 2.江南美在哪?抄出两句. 3.“能不忆江南?”是()。 A.设问句 B.反问句 C.陈述句 4.从哪一句能看出诗人来过江南? A.日出江花红胜火 B.风景旧曾谙 C.江南好

参考答案 一、风景一岁吹风回忆胜利如果 二、1.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2.唐白居易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枯荣 3.(1)√(2)× 4.生命力很顽强。(意思对即可) 三、1.A 2.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3.B 4.B

关于白居易的诗句大全摘抄

关于白居易的诗句大全摘抄 1、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白居易《琵琶行》 2、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缓歌谩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白居易《长恨歌》 3、汉武帝,初丧李夫人。夫人病时不肯别,死后留得生前恩。君恩不尽念不已,甘泉殿里令写真。丹青画出竟何益?不言不笑愁杀人。又令方士合灵药,玉釜煎链金炉焚。九华帐深夜悄悄,反魂

香降夫人魂。夫人之魂在何许?香烟引到焚香处。既来何苦不须臾?缥缈悠扬还灭去。去何速兮来何迟?是耶非耶两不知。翠蛾仿佛平生貌,不似昭阳寝疾时。魂之不来君心苦,魂之来兮君亦悲。背灯隔帐不得语,安用暂来还见违。伤心不独汉武帝,自古及今皆若斯。君不见穆王三日哭,重璧台前伤盛姬。又不见泰陵一掬泪,马嵬坡下念贵妃。纵令妍姿艳质化为土,此恨长在无销期。生亦惑,死亦惑,尤物惑人忘不得。人非木石皆有情,不如不遇倾——白居易《李夫人》 4、同心一人去,坐觉长安空——白居易《别元九后咏所怀》 5、紫房日照胭脂拆,素艳风吹腻粉开。怪得独饶脂粉态,木兰曾作女郎来。——白居易《戏题木兰花》 6、浪淘沙年代:唐作者: 白居易青草湖中万里程,黄梅雨里一人行。愁见滩头夜泊处,风翻暗浪打船声。——白居易 7、心静即声淡,其间无古今。——白居易 8、生亦惑,死亦惑,人非草木孰无情,不如不遇倾城色——白居易《李夫人》 9、井底引银瓶,银瓶欲上丝绳绝。石上磨玉簪,玉簪欲成中央折。瓶沉簪折知奈何?似妾今朝与君别。忆昔在家为女时,人言

诗词鉴赏:【唐】白居易《夜雨》

诗词鉴赏: 《夜雨》 【唐】白居易 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 我有所感事,结在深深肠。 乡远去不得,无日不瞻望。 肠深解不得,无夕不思量。 况此残灯夜,独宿在空堂。 秋天殊未晓,风雨正苍苍。 不学头陀法,前心安可忘。 (注:“望”、“忘”,古读平声。) 白居易的《夜雨》是一首古风抒情诗,用语平白,相传是写给初恋情人湘灵的。 白居易出生在河南新郑,恰赶上藩镇割据时期,当时高丽族的李正己独占了河南十几个州地,与中央军相互开战,闹得中原民不聊生,白居易在十五岁时就随全家迁到了父亲的治所——徐州符离。在符离白居易认识了一个比自己小四岁的邻家女孩,名叫湘灵。湘灵伶俐可爱,还会弹琴,两人一见如故,成了青梅竹马的好玩伴。随着年龄的增长,二人互生情愫,开始了青春时期的纯洁爱情。但是湘灵出身贫贱,家境清寒,白居易的母亲很不喜欢她,并不允许他们二人的结合。 很快白居易就像当时所有的人一样,为了前程而忙碌,这段感情逐渐被搁置下来,但白居易心中始终没有忘记湘灵,为她写下了很多美丽的诗篇,包括《寄湘灵》《长相思》《寒闺夜》等等。29岁那年,白居易考上进士,趁着回符离的好日子,再次向母亲提出了要娶湘灵的想法。母亲听了非常生气,坚决不同意。这使白居易很失落,但他并没有放弃争取,他相信母亲总有一天会答应。四年后,白居易做了校书郎,又一次向母亲提出申请,母亲不仅没有答应,还为了斩断白居易的念头,举家迁离了徐州。这一次彻底寒了白居易的心,古人认为孝比天大,白居易并没有因此与母亲翻脸,但是失望绝望之时,再无娶妻成家的念头,为了湘灵,白居易直到37岁,一直没有结婚,在唐代,这是难以想象的。 元和三年,为了仕途和家族,白居易娶了同僚的妹妹,就是那个自认为能“压倒元白”的杨汝士的妹妹。但是白居易的内心深处对湘灵始终不能忘怀,还记得《长恨歌》里的“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吗?原句本出自他写给湘灵的《长相思》,“愿作远方兽,步步比肩行。愿作深山木,枝枝连理生”。白居易原是本着“欲惩尤物”的心思来写《长恨歌》的,但是当写到玄宗与玉环天上人间难相见时,内心对湘灵的情意再也难以抑制,不禁悲悯起来,写成了一曲对爱的永恒赞歌。 又过了七年,白居易因为上奏宰相武元衡被刺案,得罪了朝廷利益集团,被贬江州司马,内心受到了严重的打击。不想,去江州的途中竟然邂逅了湘灵父女,湘灵此时已经四十岁了,但是为了等白居易,仍然未嫁。白居易非常感动,两人抱头痛哭,白居易又喜又悲,悲恨交加之中写下了《逢旧》诗两首:

白居易的诗集锦

白居易的诗集锦 白居易的诗全集——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的诗词,语言优美、通俗、音调和谐,形象鲜明。 《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问刘十九》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后宫词》 泪湿罗巾梦不成,夜深前殿按歌声。 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薰笼坐到明。 《暮江吟》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 《琵琶行》 浔言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么。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水下滩。水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沈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原文、译文、赏析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原文、译文、赏析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②,一岁一枯荣③。 野火烧不尽④,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⑤,晴翠接荒城⑥。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⑦。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唐代大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其先太原(今属山西)人,后迁居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 白居易出身于仕宦之家,高祖、曾祖、祖父俱为官,父亲为朝奉大夫、襄州别驾、大理少卿,累赠刑部尚书右仆射。因其祖、父俱在河南作官,所以居家河南。白居易于唐代宗大历七年(公元772年)正月二十日生干河南新郑县东郭宅。武宗会昌六年(846年)八月卒于洛阳,享年75岁。 [注释] ①赋得:根据指定的题目写诗就叫做“赋得”。古原:古老、宽阔的原野。诗题的意思是:按照“在长满野草的古老原野上送别朋友”这一个题目写的诗。 ②离离:形容春草繁盛茂密。 ③一岁:一年。枯:枯萎,枯死。荣:生长,茂盛。 ④野火:荒山野地里的大火。 ⑤远芳:绵延向远方的芳香的野草。 ⑥晴翠:在阳光照耀下反射出一片翠绿色的野草。 ⑦萋萋(qī):草长得茂盛的样子。 [译文] 茂盛的野草长在古原上的野草多么茂盛,每年枯萎又每年新生。熊熊野火不能将它烧尽,春风吹过它又重新获生命。草香无边弥漫古老道路,一片绿色连接远处荒城。又要送别朋友去远游,春草茂盛好像满含深情。 [赏析] 此诗作于贞元三年(787),作者时年十六。诗是应考的习作。按科场考试规矩,凡指定、限定的诗题,题目前须加“赋得”二字,作法与咏物相类,须缴清题意,起承转合要分明,对仗要精工,全篇要空灵浑成,方称得体。束缚如此之严,故此体向少佳作。据载,作者这年始自江南入京,谒名士顾况时投献的诗文中即有此作。起初,顾况看着这年轻士子说:“米价方贵,居亦弗易。”虽是拿居易的名字打趣,却也有言外之意,说京城不好混饭吃。及读至“野火烧不尽”二句,不禁大为嗟赏,道:“道得个语,居亦易矣。”并广为延誉。(见唐张固《幽闲鼓吹》)可见此诗在当时就为人称道。 命题“古原草送别”颇有意思。草与别情,似从古代的骚人写出“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楚辞·招隐士》)的名句以来,就结了缘。但要写出“古原草”的特色而兼关送别之意,尤其是要写出新意,仍是不易的。

白居易诗精选

白居易诗精选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祖籍太原(今属山西),曾祖父白温迁居下□(今陕西渭南),遂为下□人。晚年官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祖父□、外祖陈润俱善诗。父季庚,做过彭城县令,徐州、襄州别贺。白居易生于郑州新郑(今属河南)。自幼聪慧,5、6岁学作诗,9岁熟悉声韵。11岁时,因两河藩镇战乱,由荥阳逃难到徐州符离(今安徽宿县北),不久又南下到越中,投奔在杭州作县尉的堂兄。15、16岁时,立志应进士举,刻苦读书,口 舌成疮,手肘成胝。后来,父死母病,靠长兄白幼文的微俸维持家用,奔波于鄱阳、洛阳之间,生活比较艰苦。贞元十六年,白居易29岁,进士及第。十八年(802) ,又与元稹同时考中“书判拔萃科”。两人订交,约始于此,后在诗坛上齐名,并称“元白”。元和元年(806),罢校书郎。元和二年,帖集贤院校理。十一月授翰林院学士。 次年授左拾遗。五年,改京兆府户曹参军,均依旧充翰林学士。草拟诏书,参预国家机密。元和六年,白居易因母丧居家,服满返京任太子左赞善大夫。元和十年,两河藩镇割据势力联合叛唐,派人刺杀主张讨伐藩镇割据的宰相武元衡。白居易率先上疏请急捕凶手,以雪国耻。但却被腐朽的官僚势力攻击为越职言事,并捏造“伤名教”的罪名,将他贬为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这对他是个沉重的打击。元和十三年,改任忠州刺史。十五年,召还京,拜尚书司门员外郎,迁主客郎中,知制诰,进中书舍人。因国事日非,朝中朋党倾轧,屡次上书言事不听,于长庆二年(822)请求外任,出为杭州刺史。后又做过短期的苏州刺史。在杭州时,曾修筑湖堤,蓄水灌田千余顷;并疏浚城中六口井,以利饮用。离苏州日,郡中士民涕泣相送。文宗大和元年(827),拜秘书监。次年转刑部侍郎。白居易从58岁开始,定居洛阳。先后担任太子宾客、河南尹、太子少傅等职。会昌二年(842),以刑部尚书致仕。他在洛阳过着饮酒、弹琴、赋诗、游山玩水和“栖心释氏”的生活。时常与名诗人刘禹锡唱和,时称“刘白”。他在舒适的晚年仍然时常想到人民。73岁时,还出资募人凿开龙门八节石滩,以利行船。两年后病终。葬于龙门香山琵琶峰(见彩图河南洛阳白居易墓)。诗人李商隐为撰墓志。今已辟为游览胜地。白居易一生不仅留下近3000篇诗作,还提出了一整套诗歌理论。他把诗歌比作果树,提出了“根情、苗言、华声、实义”(《与元九书》)的著名论点。白居易继承了中国古代一贯以《诗经》为主旨的比兴美刺的传统诗论,十分强调诗歌的现实内容和社会作用。他说:“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与元九书》)。白居易生前,曾对自己的诗文进行过几次编集,初名《白氏长庆集》,后改名《白氏文集》,共收诗文3800多篇,成75卷、抄写5部。分藏于庐山、苏州、洛阳及其侄子、外孙的家里,唐末动乱,抄本散乱,又经辗转刻写,已非原貌。现存最早的《白氏文集》,是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2)刻本,仅71卷,收诗文3600多篇(其中还羼入几十篇他人的作品),1955年文学古籍刊行社曾影印出版。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马元调重刻《白氏长庆集》71卷,与绍兴本基本相同。另有日本那波道园1618年的活字覆宋刻本(商务印书馆影印出版),分前、后集,内容也与绍兴本大体相同。清汪立名则刻有《白香山诗集》40卷,仅诗,无文,其中包括辑佚而成的《补遗》 2卷,并于原注外增加笺释。1979年中华书局出版顾学颉校点《白居易集》,以绍兴本为底本,参校各本,加以订补;又编《外集》2卷,搜集佚诗佚文,并附白氏传记、白集重要序跋和简要年

白居易的名诗

白居易的名诗 本文是关于白居易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白居易(772年~846年),汉族,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座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琵琶峰。1、《大林寺桃花》描写花 唐·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2、《暮江吟》 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3、《忆江南·江南好》描写春天 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1]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2]... 4、《赋得古原草送别》送别诗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 5、《琵琶行》唐诗三百首 唐·白居易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6、《钱塘湖春行》描写春天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7、《观刈麦》描写夏天 唐·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 8、《忆江南·江南忆》 唐·白居易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9、《采莲曲》爱情诗 唐·白居易 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舟通。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

白居易诗鉴赏

白居易诗鉴赏 明朝钟惺《唐诗 归》云:“看古人轻快诗,当另察其精神静深处。如微之‘秋依静处多’, 乐天‘清冷由木性’、‘恬淡随人心’、‘曲罢秋夜深’等句,元白本色几无寻 处矣。然此乃元白诗所由出,与其所以可传之本也。”——题记 白居易 是何许人也?白居易既是唐朝著名的三大诗人之一, 又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 义诗人。 有关白居易的具体生平事迹, 在 《旧唐书》 和 《新唐书》 中有详细记载。 后晋刘昫《旧唐书·元稹庞严附白居易弟行简敏中附》云:“白居易,字乐 天, 太原人。 ”北宋欧阳修与宋祁 《新唐书·武李贾白》 云: “白居易, 字乐天, 其先盖太原人。 ”我们由此可知白居易是今山西太原人, 然而到其曾祖父时迁居 陕西下邽,事实上是河南新郑生长人氏。 唐朝白居易生前官拜翰林学士和左赞善大夫, 并且素有“诗王”与“诗魔” 之称。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因而合称为“元白”;又因与诗 豪刘禹锡齐名,故而并称为“刘白”。因为“居易于文章精切,然最工诗”,所 以“初与元稹酬咏,故号‘元白’;稹卒又与刘禹锡齐名,号‘刘白’”。 唐代白居易在诗歌 创作上,不但题材广泛而形式多样,而且语言平易通俗便于传播。白居易代 表作有《长恨歌 》、《卖炭翁》和《琵琶行 》等诗歌,并且著有诗文集《白氏长庆集》传世。 清朝彭定求在其 《御定全唐诗》 中作者“小传”里所云: “白居易, 字乐天, 下邽人。贞元中,擢进士第,补校书郎。元和初,对制策入等,调盩厔尉、集贤 校理。 寻召为翰林学士、 左拾遗、 拜赞善大夫。 以言事贬江州司马, 徙忠州刺史。 穆宗初,征为主客郎中、知制诰。复乞外,历杭苏二州刺史。文宗立,以秘书监 召,迁刑部侍郎。俄移病,除太子宾客分司东都,拜河南尹。开成初,起为同州 刺史不拜, 改太子少傅。 会昌初, 以刑部尚书致仕。 卒赠尚书右仆射, 谥曰‘文’。 自号‘醉吟先生’,亦称‘香山居士’。与同年元稹酬咏,号‘元白’。与刘禹 锡酬咏,号‘刘白’。《长庆集》诗二十卷、《后集》诗十七卷、《别集补遗》

【课外阅读】白居易诗歌成就

【课外阅读】白居易的诗歌成就 白居易是中唐时期影响极大的大诗人,他的诗歌主张和诗歌创作,以其对通俗性、写实性的突出强调和全力表现,在中国诗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在《与元九书》中,他明确说:“仆志在兼济,行在独善。奉而始终之则为道,言而发明之则为诗。谓之讽谕诗,兼济之志也;谓之闲适诗,独善之义也。”由此可以看出,在白居易自己所分的讽喻、闲适、感伤、杂律四类诗中,前二类体现着他“奉而始终之”的兼济、独善之道,所以最受重视。而他的诗歌主张,也主要是就早期的讽谕诗的创作而发的。 早在元和初所作《策林》中,白居易就表现出重写实、尚通俗、强调讽喻的倾向:“今褒贬之文无核实,则惩劝之道缺矣;美刺之诗不稽政,则补察之义废矣。……俾辞赋合炯戒讽喻者,虽质虽野,采而奖之。”(六十八《议文章》)诗的功能是惩恶劝善,补察时政,诗的手段是美刺褒贬,炯戒讽喻,所以他主张:“立采诗之官,开讽刺之道,察其得失之政,通其上下之情。”(六十九《采诗》)他反对离开内容单纯地追求“宫律高”、“文字奇”,更反对齐梁以来“嘲风月、弄花草”的艳丽诗风。在《新乐府序》中,他明确指出作诗的标准是:“其辞质而径,欲见之者易谕也;其言直而切,欲闻之者深诫也;其事核而实,使采之者传信也;其体顺而肆,可以播于乐章歌曲也。”这里的“质而径”、“直而切”、“核而实”、“顺而肆”,分别强调了语言须质朴通俗,议论须直白显露,写事须绝假纯真,形式须流利畅达,具有歌谣色彩。也就是说,诗歌必须既写得真实可信,又浅

显易懂,还便于入乐歌唱,才算达到了极致。 白居易对诗歌提出的上述要求,全部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补察时政。所以他紧接着说:“总而言之,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也。”(《新乐府序》)在《与元九书》中,他回顾早年的创作情形说:“自登朝来,年齿渐长,阅事渐多,每与人言,多询时务;每读书史,多求理道,始知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为时为事而作,首要的还是“为君”而作。他也说:“但伤民病痛,不识时忌讳”(《伤唐衢二首》其二),并创作了大量反映民生疾苦的讽谕诗,但总体指向却是“唯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寄唐生》)。因为只有将民情上达天听,皇帝开壅蔽、达人情,政治才会趋向休明。 《琵琶行》与《长恨歌》是白居易写得最成功的作品,其艺术表现上的突出特点是抒情因素的强化。与此前的叙事诗相比,这两篇作品虽也用叙述、描写来表现事件,但却把事件简到不能再简,只用一个中心事件和两三个主要人物来结构全篇,诸如颇具戏剧性的马嵬事变,作者寥寥数笔即将之带过,而在最便于抒情的人物心理描写和环境气氛渲染上,则泼墨如雨,务求尽情,即使《琵琶行》这种在乐声摹写和人物遭遇叙述上着墨较多的作品,也是用情把声和事紧紧联结在一起,声随情起,情随事迁,使诗的进程始终伴随着动人的情感力量。除此之外,这两篇作品的抒情性还表现在以精选的意象来营造恰当的氛围、烘托诗歌的意境上。如《长恨歌》中“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琵琶行》中“枫叶荻花秋瑟瑟”“别时茫茫江浸

白居易诗两首教案

白居易诗二首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正确把握字词义,熟读成诵。 2、领会《放言五首(其三)》中诗人所表达的观点。 3、了解《卖炭翁》中反映的当时统治阶级掠夺人民的罪恶行径,体会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之情。学习对比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放言五首(其三)》所表达的哲理;感受作者对卖炭翁的同情及对“宫市”的憎恶。 难点:理解观点与事例之间的关系;体会《卖炭翁》中的人物描写与对比手法的作用。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背诵本诗;理解《放言五首(其三)》所表达的哲理。 一、导入新课,简介作者 前一课我们学习了唐代最著名的诗人之一——杜甫的三首诗,今天我们要学习另一位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诗歌。谁能为大家介绍一下白居易的生平事迹? 白居易(772~846),唐朝著名诗人,字乐天,晚居香山,自号香山居士。他是继李白、杜甫之后唐代又一位大诗人,世称李杜白为唐代三大诗人。他出生书香门弟,自幼又绝顶聪明,五六岁便学写诗,九岁便能辨别声韵,16岁时已经写出不少传世的好诗,其中最有名的是五言律诗《赋得古原草送别》。从白居易一生仕途看,虽多为官,但总不顺利,老是处于一种忧愤不安的状态中。作为一个诗人,却成就极大,可以说名动朝野,甚至妇孺皆知。在因得罪权贵,被贬江州司马时,关心民间疾苦,政绩斐然,最为人称道的是修筑杭州湖堤蓄水灌田。人们为了怀念他,名所筑之堤为“白堤”。(《钱塘湖春行》一诗中也有所反映)讽喻诗是白居易最为看重的一类诗歌,是为民而作的诗歌,体现了白居易“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现实主义创作精神。讽喻诗的特点是从不同角度揭露社会的黑暗,抨击官僚残害人民的罪行,同情被压迫的人民。 二、学习《放言五首》(其三) 1、看注释,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 这诗是白居易在被贬为江州司马赴任途中所作。白居易的好友元稹因得罪了权贵,被贬为江陵士曹参军。元稹在江陵期间写了五首《放言》诗表示自己的心情:“死是老闲生也得,拟将何事奈吾何”(其一),“两回左降须知命,数度登朝何处荣”(其五)。过了五年,白居易也被贬为江州司马。这时元稹已转官通州司马,闻讯后写下了充满深情的诗篇:《闻乐天授江州司马》。白居易在贬官途中,风吹浪激,感慨万千,也写下五首《放言》诗奉和。 2、朗读诗歌。 3、借助工具书,读懂文本

初中语文九年级(初三)白居易的诗有哪些-白居易的诗歌特点-白居易最经典诗

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白居易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白居易经典诗作 1、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释义:春天的草原一片葱茏,野草长长的叶子像随风飘舞的流苏。可是,等秋天到了,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将是一派草枯叶黄的凄凉景象。由于季节的转换,野草每年都要经历一次由枯萎到繁盛的过程。即使有野火把这里烧成一片焦土,那深埋于地下的根也是活着的,只要春风一吹,草便又长了出来。芳草在古老的道路上蔓延,将一片青翠带到有些荒凉的古镇,于是,古镇也年轻了。今天,我又送朋友远行,心中绵绵不断的离愁就像这绵绵不断的野草。 2、暮江吟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释义:黄昏时分,一道残阳像一条金色的缎带铺在水面上。波光粼粼的江面在夕阳下呈现出梦一般的色彩,一半碧绿,一半鲜红。九月初三的夜晚是非常可爱的,露水像珍珠一样挂在树梢,挂在小草的颈项;一弯新月像弓一样挂在苍穹。 3、问刘十九 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释义:新酒已经酿好,酒面浮着一层密密麻麻如蚁一样的绿色泡沫,每一个泡沫里都闪着微醉的烛光。烫酒用的红泥小火炉已经烧得通红,屋里暖洋洋的。暮色降临,大雪将至,朋友啊,可以请你喝一杯酒吗? 4、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释义:庐山脚下的小村庄的花到了四月就已经谢了,而山上大林寺里的桃花才刚刚盛开。总是慨叹春天离去了,便再也无处寻觅,没想到它转到了这深山的寺院里。刚刚在山下看到落红满地,刚刚慨叹春去不再回,现在却在山上的寺院里看到了满园春色,怎能不让人惊喜?原来春天竟躲藏在这里。正像我们留恋春天一样,春天也留恋这里。 5、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白居易诗三首赏析

白居易诗三首赏析 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字乐天,晚年自号香山居土。祖籍太原。至曾祖白温移居下邽(今陕西省渭南县东北)。祖父白鍠、父白季庚都是明经出身,宦游各地,做过县令、州别驾一类小官。白鍠长于五言诗,有诗集传世;白季庚为官清廉,多有政绩。白居易出生于新郑县(今属河南省)。母陈夫人粗通诗书,"亲执诗书,昼夜教导"。白居易和弟弟白行简、从祖弟白敏中都及进士第。 白居易的幼年是跟随父亲在中原一带度过的,正遇上叛军作乱,十一、二岁以后避居越中。十六岁北返长安,曾以诗文投谒当时名土顾况,很受赞扬。大约十七、八岁时,就写出《赋得古原草送别》那样的名篇。二十九岁在长安进士及第,三十岁应"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试,及第后授周至(今陕西)县尉。在那里写了《长恨歌》和《观刈麦》等名作。三十六岁入朝为翰林学士,拜左拾遗。这一时期,他意气风发,赋诗撰文,上书献策,积极参与朝廷的政治活动。《新乐府》五十首和十首《秦中吟》中的某些诗篇作于此时。他积极参与朝政,直言不讳,得罪了一些权贵。元和十年(815),他44岁时被贬为江州司马。次年秋写出了著名的《琵琶行》。以后又相继出任忠州(四川)、杭州刺史。长庆四年(824),他被授太子左庶子分司东都洛阳,这年冬天,自己编定了《白氏长庆集》五十卷,凡2191首作品(诗与文),并制序。敬宗宝历元年(825),54岁的白居易被任命为苏州刺史。此时他体弱多病,遂告假休官,56岁回到洛阳。此后虽一度入朝作秘书监(官职较高,但只管理国家图书),但他一因年老多病,二因当时牛、李党争激烈,他不愿介入,就请求退休,终于在大和三年(829)以太子宾客(闲官)分司东都,回到洛阳。七十一岁以刑部尚书致仕。七十五岁病逝于洛阳,追赠尚书左仆射。 白居易生前多次编集自己的诗文。会昌五年(845),即他逝世前一年,他作《白氏长庆集序》云:"白氏前集《长庆集》五十卷,元微之为序;后集二十卷,自为序;今又续后集五卷,自为记。前后七十五卷,诗笔大小凡三千八百四十首。集有五本:一本在庐山东林寺经藏院,一本在苏州南禅寺经藏内;一本在东都圣善寺钵塔院律库楼;一本付侄龟郎;一本付外孙谈阁童。"由于五本分藏,他的诗文基本得以保存。今存白诗二千八百多首,文八百多篇。南宋绍兴年间刻印的七十一卷本《白香山诗集》是现存最早的白集刻本。今人朱金城《白居易集笺校》是近年来较重要的笺校本。 白居易的思想是儒、道、释杂糅的。四十二岁贬江州前,以儒家为主导,积极入世,有"兼善天下"之志;此后道、释为主导,"知足",信"命定",求适意,"独善其身"成为生活信条。后半生做官信奉两条原则:不作京官(不介入朝廷党争);无为而治(半官半隐)。最终皈依佛门。 他前半生的文学主张很著名。《与元九书》云:"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寄唐生》诗云:"唯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但这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他也主张文学要吟咏性情,愉悦心意。他第一次编《白氏长庆集》时,把自己的作品分为四类:讽喻诗(如《新乐府》、《秦中吟》等)、闲适诗(如)、感伤诗(如《长恨歌》、《琵琶行》等)、杂律诗。前三类皆古体,近体皆入第四类。 《轻肥》 意气骄满路,鞍马光照尘借问何为者,人称是内臣 朱绂皆大夫,紫绶悉将军。夸赴军中宴,走马去如云。 樽罍溢九酝,水陆罗八珍。果擘洞庭橘,脍切天池鳞。 食饱心自若,酒酣气益振。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 诗题“轻肥”,取自《论语?雍也》中的“乘肥马,衣轻裘”,用以概括豪奢生活。 开头四句,先写后点,突兀跌宕,绘神绘色。意气之骄,竟可满路,鞍马之光,竟可照尘,这不能不使人惊异。正因为惊异,才发出“何为者”(干什么的)的疑问,从而引出了“是内臣”的回答。内臣者,宦官也。宦官不过是皇帝的家奴,凭什么骄横神气一至于此?原来,宦官这种脚色居然朱绂、紫绶,掌握了政权和军权,怎能不骄?怎能不奢?“夸赴军中宴,走马去如云”两句,与“意气骄满路,鞍马光照尘”前呼后应,互相补充。“走马去如云”,就具体写出了骄与夸。这几句中的“满”、“照”、“皆”、“悉”、“如云”等字,形象鲜明地表现出赴军中宴的内臣不是一两个,而是一大帮。

白居易诗歌赏析集

xx诗歌赏析集 本文是关于白居易诗歌赏析集,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xx诗歌赏 xx——《问xx十九》 绿蚁新醅酒, 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 能饮一杯无! 赏析: 饮酒叙旧,古今皆为乐事。在这大雪欲飘,暮色已降的夜晚,嫣经的炉火映着醅的绿酒,情趣盎然。围炉邀饮,酒未入喉,心已陶醉。诗人殷勤劝酒,情深意重。“能饮一杯无”清丽宛转,友人即使有诸般心事,经此一邀,想必也会慨然举杯,一饮而尽吧。“酒逢知己千杯少”。 酒意情意诗意,使人身心俱醉,xx悠然。 xx——《买花》 xx欲暮,喧喧车马度。 共道xx时,相随买花去。 贵贱无常价,酬直看花数: 灼灼百朵红,戋戋五束素。

上张幄幕庇,旁织笆篱护。 水洒复泥封,移来色如故。 1 / 5 家家习为俗,人人迷不悟。 有一xx,偶来买花处。 低头独长叹,此叹无人xx: 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 作者: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今陕西渭南人。早年热心济世,强 调诗歌的政治功能,并力求通俗,所作《新乐府》、《秦中吟》共六十首,确实做到了“唯歌生民病”、“句句必尽规”,与杜甫的“三吏”、“三别”同为著名的诗史。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瑟瑟行》则代表他艺术上的最高成就。中年在官场中受了挫折,“宦途自此心长别,世事从今口不开”,但仍写了许多好诗,为百姓做过许多好事,杭州西湖至今留着纪念他的白堤。晚年寄情山水,也写过一些小词。赠刘禹锡诗云:“古歌旧曲君休听,听取新词《杨柳枝》”,可见他曾自度一些新词。其中《花非花》一首,颇具朦胧之美,后世词人如欧阳修、张先、杨慎,都极为赞赏。 xx——《琵琶行并序》 元和十年,余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

精选五言诗99首

1、《静夜思》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咏鹅》唐·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3、《终南望余雪》唐·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证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4、《登鹳雀楼》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5、《江雪》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6、《寻隐者不遇》唐·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7、《江上渔者》宋·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8、《夏日绝句》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9、《所见》 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10、《春夜喜雨》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11、《八阵图》唐·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12、《绝句》唐·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13、《鹿柴》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14、《山中》唐·王维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15、《竹里馆》唐·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6、《鸟鸣涧》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17、《送别》唐·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 18、《相思》唐·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19、《杂诗》唐·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20、《宿建德江》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21、《春晓》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22、《问刘十九》唐·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23、《池上》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24、《草》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25、《登乐游原》唐·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26、《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唐·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27、《锄禾》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28、《悯农》唐·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29、《人日思归》隋·薛道衡 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30、《秋浦歌》唐·李白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31、《秋浦歌》唐·李白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2019一年级语文白居易诗两首练习题及答案

2019一年级语文白居易诗两首练习题及答案 一、看拼音,写汉字。 fēng jǐ ng yísuìchuīfēng ()()() huíyìshēng lì rú guǒ ()()() 二、默写古诗。 1、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草》是______朝大诗人_______写的,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 。”句最为有名,它描写了草顽强的生命力。诗中还有一对反义词,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 3.判断题。(正确的在括号里打“√”,错误的打“×”) (1)“岁”是年的意思。() (2)“枯”的意思是干枯,“荣”的意思是光荣。() 4.读了这首诗,我知道小草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读古诗,回答问题。 忆江南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1.该诗的作者是唐朝的白居易,以下哪首诗也是白居易的? A.《赋得古原草送别》 B.《登鹳雀楼》 C.《静夜思》 2.江南美在哪?抄出两句. 3.“能不忆江南?”是()。 A.设问句 B.反问句 C.陈述句 4.从哪一句能看出诗人来过江南? A.日出江花红胜火 B.风景旧曾谙 C.江南好

参考答案 一、风景一岁吹风回忆胜利如果 二、1.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2.唐白居易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枯荣 3.(1)√(2)× 4.生命力很顽强。(意思对即可) 三、1.A 2.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3.B 4.B

白居易的经典诗句

白居易的经典诗句 导读:本文是关于白居易的经典诗句,希望能帮助到您! 白居易的经典诗句 1、为我尽一杯,与君发三愿:一愿世清平,二愿身强健,三愿临老头,数与君相见。———白居易《赠梦得》 2、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白居易《长恨歌》 3、蜀桐木性实,楚丝音韵清。调慢弹且缓,夜深十数声。入耳澹无味,惬心潜有情。自弄还自罢,亦不要人听。———白居易《夜琴》 4、泪湿罗巾梦不成,夜深前殿按歌声。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薰笼坐到明。———白居易《后宫词》 5、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缓歌谩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翠华摇摇行

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白居易《长恨歌》 6、今仇古恨入丝竹,一曲凉州无限情———白居易 7、既无长绳系白日,又无大药驻朱颜———白居易 8、别有幽愁暗恨生,此处无声胜有声。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 9、井底引银瓶,银瓶欲上丝绳绝。石上磨玉簪,玉簪欲成中央折。———白居易《井底引银瓶》 10、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白居易《长恨歌》 11、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12、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白居易《长恨歌》 13、奢者狼藉俭者安,一凶一吉在眼前。———白居易 14、情多最恨花无语,愁破方知酒有权———白居易 15、用贤则理,用愚则乱———白居易 16、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白居易《长恨歌》 17、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白居易 18、老来多健忘,惟不忘相思.———白居易《偶作寄朗之》 19、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白居易《琵琶行》 20、又不知相遇是何年,相见是何地,溘然而至,则如之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