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站机房建设那点事,这应该是最全的了

基站机房建设那点事,这应该是最全的了
基站机房建设那点事,这应该是最全的了

一、机房典型建设方案

1.1. 机房建设主要内容及相关标准规范

基站的机房建设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1)土建装修工程;

2)电气、照明、外电引入工程;

3)空调工程;

4)防雷和接地工程;

5)消防、安保工程;

6)机房动力环境监控;

相关国家和行业标准规范(部分)

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

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2010);

国家标准《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范》(GB 50689-2011);行业标准《通信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YD 5054-2010);

行业标准《电信设备安装抗震设计规范》(YD 5059-2005);

行业标准《通信局(站)节能设计规范》(YD 5184-2009);

行业标准《电信机房铁架安装设计标准》(YD/T 5026-2005);

行业标准《中小型通信机房环境要求》(YD/T 1712-2007);

行业标准《租房改建通信机房安全技术要求》(YD/T 2198-2010)

1.2. 机房建设方案分类

1)挂墙安装

在没有机房的情况下,如有楼梯间等狭小空间,可考虑采用挂墙安装的方式进行设备安装。

2)抱杆安装

在没有机房的情况下,可考虑采用抱杆安装的方式进行设备安装。

3)一体化机柜

一体化机柜内可安装蓄电池、DC模块、BBU、RRU、传输设备等,占地面积小,扩容灵活。

4)铁笼/笼架

铁笼这种安装方式一般在农村使用较多,所以需要考虑防盗等因素。其典型配置如下:

5)租赁机房

租赁机房这种情况下,可根据租赁机房的面积、布局、承重情况进行设备的合理摆放,其典型配置如下所示:

6)土建机房

新建土建机房这种情况下,机房内的设备、布局等和租赁机房类似,但是在杆塔和外电引入上会存在较大的差异:

7)集成仓

集成仓也叫一体化机房,根据其材质、外观、结构等可细分为很多种,使用灵活。(1)集成仓在楼顶使用时基本同租赁机房;

(2)集成仓在地面使用时基本同土建机房。

1.3. 机房建设方案对比表

1.4. 不同场景下的机房建设类型(市区、郊区乡镇)

1.5. 不同场景下的机房建设类型(农村)

1.6. 机房可共建共享方式的场景

受约束条件的限制,设备安装需要考虑不同的方式。在以下场景中,可考虑进行共建共享:下面将主要针对能共建共享的机房进行讨论研究。

1.7. 机房与铁塔的位置关系(铁塔与机房一体)

1.8. 机房与铁塔的位置关系(铁塔与机房分离)

1.9. 运营商建设需求分析

三家运营商目前的系统制式比较多,从各自网络发展演进来看,后续移动、电信将减少3G 站点的投资,联通减少2G站点的投资,因此本次进行资源估算时暂不考虑这几套系统的需求。

通信设备数量估算(RRU上塔)

RRU上塔时,机房内容需要安装的机柜数量如下:

通信设备数量估算(RRU不上塔)

RRU不上塔时,机房内容需要安装的机柜数量如下:

1.10. 机房面积需求分析

共享模式一:三家运营商共机房(推荐模式)。该场景机房占地面积较小,共用电源,投资较小。但由于三家运营商的设备都在同一机房内,在设备管理和维护上可能与现有制度存在一定差异,需进一步协调,制定统一的管理办法;

共享模式二:三家运营商各自独立机房。该场景机房占地面积较大,一般各自建独立电源,投资较大;管理维护较方便;

注:上图机房面积估算主要解决基站设备摆放和接入问题,暂未考虑其他项目(如接入、汇聚机房的设备等)需求。

采用共享模式一的面积需求:

横向:5个设备位3米;一个挂墙位置1米;维护空间1米,共5米;

纵向:

三家运营商:

每家1行设备,需要1.5米;3家需要4.5米;一个挂墙位置1米;维护空间1米;

两家运营商:

每家1行设备,需要1.5米;2家需要3米;一个挂墙位置1米;维护空间1米;

一家运营商:

每家1行设备,需要1.5米;1家需要1.5米;一个挂墙位置1米;维护空间1米;

注:RRU不上塔时,可通过龙门架安装在机房内,但需占用机架位。

1.11. 铁塔建设需求分析

各运营商需要同时新建、且新建时三家都需要3个以上系统的站点比例不是很大,而且目前各运营商也有采用宽频天线、或多频天线将系统合路方式进行网络建设。因此,新建铁塔站主要场景为满足5~7个制式系统的建设需求;

考虑未来发展和社会其他行业的通信需求,铁塔设计应作一定资源预留,结合集约化、标准化的考虑,对于含平台的铁塔标准化设计,主要考虑两种情形:

四平台方案:满足8个制式系统独立天线需求。

三平台方案:满足6个制式系统独立天线需求。

对于景观塔、楼顶拉线桅杆、路灯杆塔等不含平台的塔桅,根据系统间垂直隔离距离要求进行塔桅的设计。考虑这些塔桅因高度、美化、及天线挂高要求等因素的限制,一般只可设置2~3层支架,满足2~3个制式系统。

注:每个制式系统按照3副天线/站(即定向3扇区站)考虑。

二、电源系统建设原则

2.1. 国家和行业相关标准规范

相关工程建设规范(部分)

《通信电源设备安装设计规范》(GB 50XXX-201X)(报批稿)

《通信高压直流电源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 50XXX-201X)(报批稿)

《通信电源设备安装工程设计规范》(YD/T 5040-2005)——目前通信电源设计的主要依据;

《通信电源设备安装工程验收规范》(YD 5079-2005)

《通信电源设备安装工程施工监理暂行规定》(YD 5126-2005)

相关产品技术规范(部分)

《通信基站用交流配电防雷箱》(YD/T 2060-2009)

《通信用高频开关整流器》(YD/T 731-2008)

《通信用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Y/DT 799-2010)

《通信系统用户外机柜一般要求》(YD/T 1537-2006)

《通信电源用阻燃耐火软电缆》(YD/T 1173-2010)……

2.2. 常见基站供电方式

2.3. 典型宏基站电源系统图

运行方式:

1)基站使用市电作为主用电源,移动油机作为备用电源。当市电正常时,由市电电源供基站用电;当市电检修或故障停电时,由移动油机供电。市电与移动油机的转换在各站内双电源转换箱上进行。油机未供电时,由蓄电池组放电供电。

2)直流配电系统应具有两级电压切断装置,第一级先切断基站负荷(优先保证传输设备用电),第二级为电池放电至终止电压时切断电池(保护电池)。

2.4. 基站电源设备配置原则

1)开关电源设备配置原则

(1)机架容量:满配容量应按远期考虑,由于多运营商共用机房,建议不小于600A 。

(2)模块配置:按本期负荷配置,整流模块数按n+1冗余方式配置,目前常用的模块规格为30A和50A,建议新建电源系统采用高效模块并具备模块自动休眠等节能功能。

(3)直流配电单元:直流配电回路应满足无线、传输、监控等设备需求;应具备二次下电功能,以保障传输等重要设备;同时直流熔丝或断路器端子应可灵活扩容和不停电更换。

2)蓄电池配置原则

(1)行业标准要求:

采用二类市电的基站,无线设备按1~3小时配置蓄电池;三类市电基站,无线设备按2~4小时配置蓄电池(基站供电类别一般为三类市电)

(2)部分省运营商要求:

移动:市区基站≥3h;城郊及乡镇基站≥5h;农村及山区基站≥7h 。还有些地区补充根据是否VIP基站、是否配有固定油机来进一步调整放电时间。

电信:核心城区3小时,其他城区5小时,郊区乡镇7小时,山区10小时,如果面积或承重不满足,可适当减少容量。

联通:根据基站位置、重要性等,后备时长要求3-7小时。

(3)基站常用电池配置:

宏基站:200、300、500Ah/48V。室外站:100、150Ah/48V。一般每站配2组电池,少部分地区配1组(不推荐)

3)交流设备配置原则

(1)各新建基站的交流供电系统建议就近引入较可靠的380V市电(距离较远时可采用10kV 市电引入,在基站附近新建变压器),每站一般配置1个380V/100A或380V/63A挂墙式交流配电箱(容量应满足基站远期需求),输出分路及容量应满足开关电源、空调、照明、插座等的需求。

(2)配置1个浪涌保护器SPD(可内置在配电箱内,Imax根据基站位置和行标要求确定)。

(3)配置1个油机/市电转换屏,亦可于交流配电箱内设置移动油机/市电转换开关。

2.5. 基站典型电源配置方案

通信基站机房用电能耗精细化管理方案

厦门建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通信基站机房用电能耗精细化管理方案 一、项目背景: 近年来,移动公司大力完善网络覆盖,公司的蜂窝网基站数量大,分布面广,安装位置分散且情况复杂。基站大多是租用民房,有些电表由电网公司安装,有些电表为业主安装,表的类型非常多,既有机械式电度表,也有电子式电度表,还有IC卡电表。由于点多面广,情况复杂,公司需要派专人或委托代维公司抄表、维护,以满足基站的电量核算、用电分析等能耗日常管理。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基站数量迅速增加,用电成本已经成为公司的主要成本,而且比例还在逐年增加。 由于缺乏具体的监测手段,基站用电较难管理,也无法对基站的用电量进行科学系统地监测管理。因此,研究并建设能适应大规模基站系统需要的能耗管理系统,对于节能减排的建设和用电的精细化管理具有积极的意义。 1、目前的基站能源监控情况 目前移动基站(机房)能源监控和管理中有如下几个问题特别突出: 1)、出现供电故障无法及时得知 基站内采用三相供电,有时会出现缺相、三相不平衡、电压偏差超标甚至停电等各种各样的供电故障。这些故障的出现会严重影响基站内设备的正常运行,如不能及时发现抢修就有可能使基站设备停机造成通讯故障甚至损坏设备,导致严重的损失。 靠人工监控根本就无法及时发现上述的故障。 2)、非电力供电基站电费失真 除电力供电基站外,有很大一部分基站都是采用出租房屋方提供的电源,因场地条件限制,许多电表安装无法规范,可人为私自改动电表或私接电源窃电的机会很多。由于没有先进的技术手段对此行为进行监督管理,光靠现有的管理手段,既使有人改电表或窃电,我们的工作人员也无法知道。 3)、人工发电时长统计管理混乱 过去,每个基站的常规用电数量、基站突发性断电人工发电时长及电费等数据都靠人工进行统计,其最大的弊病是方法落后、统计随意性大和数据不精确。随着基站代维方式的引进,代维单位到基站发电的次数、发电起始时间、人工发电总时长及该支付给代维单位的路费、人工发电费等数据无法核实,造成很大浪费。 4)、私接基站电源窃电

大型数据库课程设计报告——机房管理系统

大型数据库课程设计 设计报告 题目:机房管理系统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提交时间:

目录 第1章需求分析 (1) 1.1 需求调查 (1) 1.2 系统功能分析 (2) 1.3 面对用户需求分析 (3) 第2章面向对象分析和设计 (4) 第3章逻辑结构设计 (6) 3.1 类和对象向关系模式转换 (8) 3.2 关系模式优化 (9) 第4章数据库物理结构设计 (9) 4.1 存取方法设计 (9) 4.2 存储结构设计 (9) 4.3 物理设计 (10) 第5章数据库完整性设计 (12) 5.1 主键及唯一性索引 (12) 5.2 参照完整性设计 (12) 5.3 Check约束 (12) 5.4 Default约束 (12) 5.5 触发器设计 (13) 第6章数据库视图设计 (15) 第7章数据库存储过程设计 (16) 第8章权限设计 (17) 总结 (18) 参考文献: (18)

机房管理系统后台数据库 第1章需求分析 1.1 需求调查 针对一般高校机房管理系统的需求分析,通过对各个用户的调查,该机房管理系统有如下需求: 1)机房管理:实现机房管理员对机房信息、计算机信息以及教学班上机相关 信息的管理。机房管理员可以对包括机房名称、该机房拥有的计算机数目、计算机编号、计算机上机费率在内的相关机房信息、计算机信息进行管理,也可以为教学班的课程分配上机时间和地点。 2)基本信息管理:实现对课程信息和教学班的基本信息的管理,包括课程的 教师、上机时间和上机地点等基本信息,以及教学班学生、课程和成绩等基本信息的管理。学生可以对自己的个人基本信息进行管理,机房管理员可以对上机时间和地点等进行管理,任课教师可以对教学班学生课程成绩进行修改。 3)查询:实现对机房信息、学生信息、课程信息和教学班信息的相关查询。 机房管理员可以对机房各项相关信息进行查询,学生可以对包括学号、姓名、民族、性别、出生日期、班级、系别、专业和卡号在内的学生个人基本信息,课程的教师、上机时间、上机地点和成绩在内的课程信息,以及包括上机收费和余额在内的充值卡信息进行查询,任课老师可以对教学班学生信息、课程信息、上机时间、上机地点以及成绩等基本信息进行相关查询。 4)充值管理:实现充值人员对学生充值信息的管理,包括卡号、充值时间、 充值金额以及余额等基本信息。学生通过充值人员为自己的卡充值,也可以了解自己的充值卡余额。 5)上机管理:实现对学生上机信息和机房收费信息的管理。下机后,系统将 自动修改该学生的充值卡账户余额;通过机房收费信息可以统计各机房上机的费用。

基站合同模版

XXX基站场地租赁合同 出租方(以下简称甲方):(身份证号码:) 承租方(以下简称乙方):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河源分公司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及有关规定,为明确甲、乙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经 双方协商一致,签订本合同。 第一条甲乙双方有共同遵守国家有关房屋法律、政策、法令的义务. 第二条甲方出租房屋坐落于。甲方同意在该大楼的顶层天面设立通信基站,提供位置安装简易机房或一体化机柜、布放信号馈线等走线通道及满足天线安装使用场地 的要求;房屋的侧边引上光缆线、地网线、电源线路等,地面安装防雷地网。 第三条租赁期和租金及支付方式 3.1租赁期共年(即从年月日起至 年月日止)。 3.2租金及支付方式 甲乙双方议定租赁费每年定为人民币:元(含开发票税金);本合同期限内,乙方支付甲方租赁费总额合计:元整【大写(人民币):万仟佰拾元整】,该租赁费同时包含发票税金及其它 管理费,为此乙方无需再向甲方支付其他任何杂项费用。 费用支付方式:每年支付一次,乙方应于每个租赁年度的不限定时间以转账的方式支付 该年度的场地租赁费。在乙方支付费用时,甲方须提前一个月提供正式、有效的租赁发票, 否则乙方有权拒绝支付。场地出租所涉税金全部由甲方负责。 第四条为保证乙方在租赁场地能实现移动通信机房功能,甲方同意乙方对出租场地的 现有设施进行合理的装修或改动(如:更换门、窗、墙壁的修整加固、电源或照明的安装和 更换等),但涉及租赁场地主体结构改造的,应经甲方同意,且不能造成主体的损坏,如有 损坏由乙方负责修复或按损坏程度评估后进行赔偿。 第五条甲乙双方的责任和义务: 5.1甲方责任和义务 1)甲方须向乙方提供对本合同出租场地享有完全所有权的产权证明材料。甲方保证本 合同出租房产未有被司法机关、行政机关或第三方查封、抵押等形式限制了房地产权利的情

中国移动G皮站飞站小基站系统建设指导意见最终定稿编

中国移动4G一体化小基站系统建设指导意见 随着网络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业务负荷的不断增长,传统宏站和室内分布系统建设在物业协调、配套建设、深度和精确覆盖、扩容改造等方面的局限性日益凸显。以皮站和飞站为代表的小基站技术,采用低成本、小型化、低功率、低功耗的即插即用型接入设备,通过基于IP的有线宽带回传链路和小基站网关接入运营商核心网,能较好的解决上述问题,成为传统宏站和室内分布系统的有益补充。经过前期总部计划建设部、研究院和试点省公司的大力推进和规模试点,4G小基站已基本具备全网规模部署推广的条件。为指导各省公司开展4G 小基站建设工作,特制定4G小基站建设原则。 一、4G小基站总体定位 4G小基站是指单载波(20MHz带宽)功率在500mW以下,集成了BBU、RRU、天线的一体化基站,按照单载波功率大小又可细分为皮基站(100mW-500mW)和飞基站(100mW 以下)两类。4G小基站是一种低成本室内覆盖解决方案,可作为蜂窝网络的有效覆盖补充和容量扩充手段,主要用于网络覆盖或容量不足,建设难度相对较大且具备自有回传资源的场景。一方面可用于家庭、小型企业、营业厅、超市等室内补盲补热场景,解决室内深度覆盖不足、降低用户投诉,提升业务分流能力、改善用户体验。另一方面,还可以作为应对全业务竞争的家庭/企业无线应用综合平台,提供家庭/企业市场进驻载体,增强用户粘性,协同拓展宽带业务和数字化家庭/企业等增值业务,提升客户价值。 二、总体建设思路 4G小基站建设要按照“室内补盲补热、SOHO接入平台、协同大网规划、按需适度建设”的总体思路开展建设。 室内补盲补热就是要通过4G小基站建设,以低成本、快速灵活的覆盖手段补充宏网覆盖盲点和弱覆盖区域。 SOHO接入平台就是作为应对全业务竞争的家庭/企业应用综合平台,提供家庭/企业市场进驻载体,增强用户粘性,协同拓展宽带业务和数字化家庭/企业等增值业务,提升客户价值。 协同大网规划就是要在4G小基站建设的过程中,和现有宏网在覆盖区域、容量规划、频率规划、互操作策略、全网指标统计等方面协同考虑、统筹规划。 按需适度建设就是要根据业务发展实际需求组织实时建设,结合家庭/企业自有宽带资源和市场推广策略,满足市场竞争的需要。 三、4G小基站系统架构

移动通信基站机房建设指导意见

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陕西省分公司 2015年2月

目录 一、总则 (1) 二、规范引用文件 (2) 三、新增机房建设要求 (3) 1 新增机房总体要求 (3) 2 自建砖混机房 (4) 3 地面活动机房 (5) 4 屋面活动机房 (7) 5 租用机房 (8) 5.1租用机房总体要求 (8) 5.2租用机房装修要求 (9) 5.3租用机房的负荷分担 (10) 6 机房布置要求及布置模板 (11) 6.1新建标准机房摆放布置(5米×3米) (11) 6.2新建标准机房摆放布置(5米×4米) (11) 6.3紧凑型机房摆放布置(5.7米X2.2米) (12) 7 围墙及排水沟等其他土建部分 (13) 7.1围墙 (13) 7.2排水沟 ............................................................................................. 错误!未定义书签。 7.3堡坎 (13) 7.4其他 (14) 8 机房防雷接地系统 (14) 8.1新建机房防雷接地系统 (14) 8.2租用机房防雷接地系统 (16) 9 集装箱式机房 (16) 10 活动机柜...............................................................................................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现网机房改造 (20) 1 砖混机房或活动机房改造措施 (20) 2 活动机柜改造措施 (20)

一、总则 为规范网络工程建设,提高工程的实施质量,特制定本建设指导意见。 本指导意见分为新增机房和机房改造两部分内容,适用于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陕西省分公司业务范围内的移动通信网络无线基站配套机房工程建设。机房工程的设计、监理、施工、验收在遵从工程建设相关技术规范的同时必须遵从本指导意见。 在本指导意见与国家有关标准、规范不一致时,应执行其中相对较高的标准。

机房承包合同

篇一:机房建设工程承包合同模板 机房建设工程承包合同 20**年**月**日******办公楼 机房建设工程承包合同 工程名称:******办公大楼机房建设工程 建设单位:******(甲方) 施工单位:******有限公司(乙方) 施工地点:*** 签订时间:20**年月日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遵循平等、自愿、公平和诚信的原则,双方就本建设工程施工事项协商一致,订立本合同。 第一条工程项目 一、工程名称:******办公大楼机房建设工程 二、承包范围和内容:*******办公大楼二楼科技机房区域,具体内容包 括,乙方应按照甲方提出的相关技术功能要求完成合同所规定的系统的设计及工程施工工作,并负责系统的安装调试施工、测试校验、培训、质保服务。 三、工程实现目标:实现整体机房的建设,具体产品详见附件清单。 四、承包方式:包工包料。 五、工程造价:合同总价为:。大写人民币。 (设备材料的名称、型号规格、数量价格详见设备清单) 第二条施工准备及工作范围 六、甲方应协助乙方解决设备、辅材、工具等的存放场所,提供施工服务所需 的水、电、灯光和进入施工现场等。并依据我方提出的机房墙体和地面要求,提供环境。 七、乙方负责提供、执行并完成以下工程内容: 1) 机房建设系统施工所需的全部机具、简易测试工具,自行负责施工人员的交通、食宿和通讯; 3) 工程实施中的技术督导; 4) 机房建设系统的所有管线及桥架的预埋和安装,缆线的敷设;5) 机房建设系统的设备安装、接线、测试及协助调试、试运行; 6) 提供施工中必备的辅材及所需的施工工具; 7) 完成机房建设系统的电缆通断测试验收并提供隐蔽工程验收及竣工报告含电子文档; 8) 施工成品或半成品的保护和施工现场的清洁; 9) 免费完成工程验收后对甲方的12个月质量保修期。 八、乙方应对整个工程进行监控和检查,并负责工程施工、安装、测试和达到 机械竣工;完整的工程包括合同定义的全部的机械、施工设备、工具、辅材,以及设计图纸中为完成工程所需的全部工作。 第三条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九、施工规范 1)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t 50312-2000) 2) 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339-2003) 3) 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50348-2004) 4) 电子计算机机房施工及验收规范(sjt30003-93) 5)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32-92) 6)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8-92)

移动通信基站搬迁及拆除流程教程文件

基站搬迁及拆除流程 第一章目的 第一条为了规范基站搬迁及拆除流程,使基站按照有序、可控、及时的原则开展搬迁工作。有效督促相关部门履行各自职能,并结合XX公司实际情况,特制订本管理办法。 第二章范围 第二条本管理办法适用范围:网络部、计划建设部、网络维护中心、网络优化中心、传输电源维护中心、全业务支撑维护中心、区县公司建设维护部。未执行本办法导致的基站中断,或是基站安全、运行问题引起的损失由责任部门承担。 第三章职责 第三条各部门职责划分 1.网络部职责: 1)、网络部为基站搬迁的职能主管部门。 2)、负责再次核实所申请搬迁及拆除基站的信息。 3)、负责协调基站搬迁过程中,各部门之间可能出现的问题。 4)、负责搬迁基站材料及设备的监督管理。 2.计划建设部职责: 1)、计划建设部负责在基站搬迁过程所产生的建设费用(例

如:新建管道、光缆)的具体落实和工程费用列支。 2)、负责对搬迁基站涉及的新建工程的实施。 3.网络维护中心职责: 1)、搬迁(拆除)基站信息的收集、现场核实。 2)、启动搬迁(拆除)基站流程,走领导审批流程。 3)、按照拆除步骤,依次以工单通知各相关部门。 4)、拆除基站前与传输电源维护中心确认传输路由及下挂站是否已完成割接、与相应区县公司确认基站费用是否结清。 5)、负责搬迁(拆除)基站所下挂的室内分布站点、2G、TD、LTE光纤拉远站点的主设备改挂及开通的整体牵头部门。 6)、负责对第三方搬迁(拆除)公司的管理。 7)、负责安排第三方公司对基站主设备、配套设备、电源电池、传输设备的拆除工作的实施。 8)、核实搬迁(拆除)基站后设备拆除情况。 9)、负责已拆除后所维护设备的材料入库的管理。 10)、负责搬迁(拆除)后,基站表数据信息的更新(删除)。 11)、做好对搬迁申请材料、已发工单、设备入库表的纸质材料以及电子版材料的保存。 12)、提供完整的2G、TD、LTE基站表信息,须包含下挂站点、传输端口等信息。 4.传输电源维护中心职责

安徽移动标准化基站机房建设管理规范

安徽移动标准化基站机房建设管理规范 (V1.0)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安徽有限公司网络部 二○○六年十一月

目录 第一章总则 (3) 第二章移动通信基站基础施工规范 (3) 第一节一般规定 (3) 第二节防雷接地规定 (3) 第三节基础施工规定 (4) 第四节线缆引入规定 (4) 第三章移动通信基站机房、围墙施工规范 (5) 第一节机房结构 (5) 第二节室内部分 (5) 第三节室外部分 (6) 第四节围墙部分 (6) 第四章移动通信基站设备安装施工规范 (7) 第一节线缆布放规范 (7) 第二节设备安装规范 (7) 第五章移动通信基站施工管理规定 (8) 附录A:标准化机房图片 (9) 附录B:验收及竣工资料参考表格 (17) 附录C:参考规范 (18)

第一章总则 第1条为规范安徽移动基站机房建设标准,提高基站机房建设和管理水平,特制定本规范。 第2条本规范适用范围:安徽移动自建基站机房。 第3条本规范由省公司网络部负责解释和修订。 第二章移动通信基站基础施工规范 第一节一般规定 第4条基础施工时应同时考虑室内外接地体的引出位置、数量和引出高度,材料一般采用40mm×4mm热镀锌扁钢,室内接地端子两处,室外接地端子在两排馈线孔下方各一处交流电进线孔下方一处,且室内、外接地端子在接地体引接处为相对方向,距离大于5米,引出机房墙的高度不低于地坪 1.7米。如基站机房为塔边房,室内接地体引接处应为远离铁塔的一侧。 第5条基础施工时应同时考虑交流电及光缆引入埋设进机房,在机房室外交流进线孔或光缆进线孔下方地坪预留手孔,并预埋钢管(直径100)连通至机房围墙基础之外。交流引入终端杆至机房应预埋交流引入用钢管,在围墙外转弯处可设置一处手孔,有条件时预埋钢管时应同步预穿交流电缆。 第二节防雷接地规定 第6条移动通信基站应按均压、等电位的原理,将工作地、保护地和防雷地组成一个联合接地网。站内各类接地线应从接地网上分别引入。 第7条机房地网的组成:应沿机房建筑物散水点外设环形接地装置,同时还应利用机房建筑物基础(含地桩)内两根以上主钢筋作引下线与机房地网焊接连通。 第8条铁塔地网的组成:铁塔地网应采用40mm×4mm的热镀锌扁钢将铁塔地基四角塔脚内部金属构件焊接连通组成铁塔地网,并将铁塔地网延伸到塔基四脚外1.5m远的范围,其周边为封闭式;同时还要利用每个塔基地桩内的两根以上主钢筋作为铁塔地网的垂直接地体。 第9条机房接地引入线与雷电流引下线在联合地网引接点的距离,应不小于5m。铁塔地网与机房地网之间应每隔3-5米相互连通一次且至少有三处相互连通,地网接地电阻不大于5欧。 第10条当接地电阻值达不到要求时,可扩大地网的面积,即在地网外围增设1圈或2圈环形接地装置,或补加垂直接地体。环形接地装置之间应每隔3~5m相互焊接连通一次;也可在铁塔四角设置辐射式接地体,延伸接地体的长度宜限制在30m以内。环形接地装置的外形也可根据地形埋设。对于特殊地层上述措施仍达不到要求时可考虑使用降阻

C语言课程设计报告——机房管理系统

目录一.设计内容 二.设计要求 (1)题目要求 (2)输入/输出要求 三.整体设计思路 四.流程图 (1)层次模块图 (2)空机号查询N—S图五.主函数及功能菜单说明六.各模块简要说明 七.心得体会 附录 一.源程序代码 二.各模块运行结果截图

一:设计内容 题目:机房管理系统 设计机房管理系统,要求由菜单进行管理。 (1)上机前先检查是否有空机位,有则将其显示出,无则提示无空位。 (2)还有空位置时,运行进入,并记录下位置号以及序号,与上机时间。 (3)可对上机者上机信息进行查询,修改与删除。 (4)设计相关模块,显示上机者的上机费用。 (5)显示所有上机者的上机信息。 二:设计要求 题目要求: (1)为各项操作功能设计一个菜单。应用程序运行后,先显示这个菜单,然后用户通过菜单项选择希望进行的操作项目。 (2)要求以上功能分别用函数实现。 输入/输出要求: (1)应用程序运行后,先显示一个菜单,然后用户根据需要选择相应的操作项目。进入每个操作后,根据程序的提示输入相应的信息。 (2)要求用户输入数据时,要给出清晰、明确的提示信息,包括输入的数据内容、格式及结束方式等。 三:整体设计思路 在设计该程序时,要将系统的不同功能分成各个模块。每个模块由一个函数

定义,整个程序由函数调用来实现。每个模块是一个子函数,由一个主函数调用各个子函数。在定义子函数时,根据不同的功能选择不同的语句,如需要使用循环时可以用“do……while”来实现;需要使用选择时可以用“switch”或“if”语句来实现等。 设计以菜单方式工作的机房管理系统,主要包括六个模块,分别是上机者信息输入模块,上机者信息查询模块,上机者信息修改模块,上机者信息删除模块,上机者上机费用计算模块,所有上机者信息显示模块。每个模块由组员相应完成。另外考虑到机房的特殊要求,新增一个上课模式,此模式功能是将所有机子开启,统一赋上上机者相关信息,避免管理员一个一个的给机子输入信息。 本系统程序关键在于一个空机位的检索,亦是本程序核心之所在。本程序是通过给StudentList[time]赋值为0或1分别实现空机号的判断。0代表无人上机,及为空机号,反之1代表有人上机,及不为空机号。 本程序通过定义结构体,包括姓名[name],机号[seat],学号[stu_num],上机时间[time]四个成员。具体如下; Struct student_info{char name[10]; int seat; Long stu_num; int time;} 四:流程图 层次模块图

机房建设工程施工合同通用版

( 合同范本 ) 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精品合同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机房建设工程施工合同通用版 The contract concluded after the parties reached a consensus through equal consultations stipulates the mutual obligations and the rights they should enjoy.

机房建设工程施工合同通用版 合同号: 甲方: 详细地址: 邮政编码: 联系人: 联系电话: 住所: 乙方: 详细地址: 邮政编码: 法定代表人: 联系电话: 住所:

甲方经过招选,选定乙方作为移动电视基站机房建设工程施工单位,并委托乙方负责移动电视基站建设所涉及的相关事宜。为明确甲乙双方的权利与义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双方就委托建设工程施工有关事宜达成以下协议以共同遵守: 第一条工程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机房建设合同 (二)施工地址: (三)双方委派的工程代表: 甲方代表:联系电话: 乙方代表:联系电话: 第二条工程项目的运作方式: (一)甲乙双方协商确定,由甲方将机房建设工程发包给乙方,包括机房设计、施工与相关单位沟通协调等所有相关事宜均由乙方负责; (二)甲方制订机房材料和机房建设设计要求,乙方根据甲方

6、中国移动网络设备维护手册-TD基站-华为(2011-V1)

中国移动网络设备维护手册-TD基站-华为 (2011-V1)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网络部

目录 第1章例行维护概述 (4) 1.1 例行维护的目的 (4) 1.2 例行维护的方法 (4) 1.3 例行维护的注意事项 (4) 1.3.1 维护人员要求 (4) 1.3.2 设备操作要求 (4) 1.3.3 操作权限管理 (5) 1.3.4 维护常用工具仪表 (5) 1.3.5 数据维护要求 (5) 1.3.6 用户资料 (5) 1.3.7 故障上报 (6) 第2章例行维护项目操作说明 (7) 2.1 机柜电源检查 (7) 2.2 风扇检查 (8) 2.3 单板运行情况检查 (8) 2.4 射频线缆连接情况检查 (9) 2.5 接地线缆连接情况检查 (9) 2.6 设备清洁 (9) 第3章华为DNB6200上电下电要求 (11) 3.1 DBBP530上电和下电 (11) 3.1.1 DBBP530 上电 (11) 3.1.2 DBBP530 下电 (12) 3.2 RRU上电和下电 (12) 3.2.1 RRU 上电 (12)

3.2.2 RRU 下电 (13) 第4章常用板卡更换要求 (14) 第5章故障案例 (16) 第6章附录:华为DNB6200设备硬件结构 (25) 6.1 DBBP530功能 (25) 6.2 DBBP530 单板介绍 (26) 6.3 RRU硬件和功能介绍 (27) 6.3.1 RRU261 (27) 6.3.2 RRU291 (28) 6.3.3 RRU268 (30) 6.3.4 RRU3158 (30) 6.3.5 RRU3151 (32) 6.3.6 RRU3152 (34)

机房管理系统

课程设计说明书 课程名称:高级语言程序设计 设计题目:机房管理系统 院部: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 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班级:物联网工程 指导教师:周晏 2015年6月

课程设计任务书

目录 一前言 (1) 二需求分析 (1) 三概要设计 (2) 四详细设计 (3) 五改进或增加功能模块说明 (7) 六程序测试 (8) 七课程设计总结 (14) 八致谢 (15) 九参考文献 (15) 十源程序 (15)

机房管理系统 一前言 设计以菜单方式工作的机房管理系统,主要包括六个模块,分别是上机者信息输入模块,上机者信息查询模块,上机者信息修改模块,上机者信息删除模块,上机者上机费用计算模块,所有上机者信息显示模块。每个模块由组员相应完成。另外考虑到机房的特殊要求,新增一个上课模式,此模式功能是将所有机子开启,统一赋予上机者相关信息,避免管理员一个一个的给机子输入信息。 二需求分析 1 要求 (1)用C语言实现程序设计; (2)定义各个函数分别完成不同功能,如背景设计,判断等; (3)画出查询空机号模块的流程图; (4)系统的各个功能用函数调用的形式实现; (5)界面友好(良好的人机互交),程序要有注释。 2 任务 (1)定义各类头文件,变量及宏定义; (2)写出详细设计过程; (3)改进或增加模块; (4)各个模块运行情况; (5)编写代码; (6)程序分析与调试。 3 运行环境 (1)WINDOWS2000/XP系统

(2)TurboC2.0编译环境 (3)WINDOWS8/8.1系统 4 开发工具 C语言 三概要设计 1 模块组成图。 主要包括8个模块,分别是学生信息输入模块,空机号查询模块,查询上机情况模块,上机者信息修改模块,上机者信息删除模块,上机者上机费用计算模块,所有上机者信息显示模块,上课模式模块。如图3-1所示。 图3-1 功能模块图 2 空机号查询函数流程图。 空机号检索是本程序的核心,本程序的其它几个模块皆是通过先对空机号的判断然后进行下去的(及先对StudentList[time]的值进行0或1的判断)。例如“显示所有

机房建设工程施工协议(完整版)

合同编号:YT-FS-7851-31 机房建设工程施工协议 (完整版) Clarify Each Clause Under The Cooperation Framework, And Formulate It According To The Agreement Reached By The Parties Through Consensus, Which Is Legally Binding On The Parties. 互惠互利共同繁荣 Mutual Benefit And Common Prosperity

机房建设工程施工协议(完整版) 备注:该合同书文本主要阐明合作框架下每个条款,并根据当事人一致协商达成协议,同时也明确各方的权利和义务,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而制定。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合同号:____ 甲方:____ 详细地址:____ 邮政编码:____ 联系人:____ 联系电话:____ 住所:____ 乙方:_____ 详细地址:____ 邮政编码:____ 法定代表人:____ 联系电话:____ 住所:____ 甲方经过招选,选定乙方作为移动电视基站机房

建设工程施工单位,并委托乙方负责移动电视基站建设所涉及的相关事宜。为明确甲乙双方的权利与义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双方就委托建设工程施工有关事宜达成以下协议以共同遵守: 第一条工程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机房建设合同 (二)施工地址:____ (三)双方委派的工程代表: 甲方代表:____联系电话:____ 乙方代表:____联系电话:____ 第二条工程项目的运作方式 (一)甲乙双方协商确定,由甲方将机房建设工程发包给乙方,包括机房设计、施工与相关单位沟通协调等所有相关事宜均由乙方负责; (二)甲方制订机房材料和机房建设设计要求,乙方根据甲方制订的要求和细则进行材料采购、工程施工,其间乙方涉及到的与施工有关的各项事宜均由

中国移动基站铁塔标准化技术参数

中国移动基站铁塔标准化技术参数 (1)平台参数: 设计按三层平台受力考虑,第一平台距塔顶2m,各层平台间距5m,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安装平台数量。拉线塔仅设置支架,不设置平台。20m铁塔设置2层平台。三管塔、单管塔平台直径为3.0m,角钢塔为3.8m。平台栏杆高1.1m,平台采用小角钢密铺镂空处理。 (2)天线设置。: 由于TD天线所受风荷载要显著大于GSM天线,因此结构计算按第一平台为TD天线、第二和第三平台为GSM天线、每平台分别安移动通信塔的设计与施工,应密切配合通信工艺,满足其要求。在确定塔桅高度、平台数量、天线的规格、数量、方向,馈线的走向等的同时,应充分考虑扩容的可能性和便利。 (3)馈线。: G网、D网及WCDMA网每副天线2根7/8英寸馈线,每米重量为0.5kg。TD-SCDMA网(按结构计算最不利情况)每副天线9根1/2英寸馈线,每米重量为0.23kg,同时每副天线带1根GPS馈线,为1/2英寸馈线,每米重量为0.23kg。单管塔按内走线、内爬梯(20m铁塔为外爬梯)、内法兰考虑。 (4)避雷针。 根据防雷接地的要求,各种塔高的铁塔其顶部均应设置高度为5米的避雷针,材质采用圆钢管。 (5)爬梯。 爬梯自重按每米30kg考虑。爬梯挡风宽度按0.60m考虑,应考虑挡风系数的影响。钢塔上应设置面向机房的馈线走线架,并从机房至塔顶天线处,馈线架的横撑间距为800-1500mm。 2.2移动通信塔的建筑材料要求: 2.2.1钢材的合格保证书:

移动通信塔采用的钢材应具有抗拉强度、伸长率、屈服强度和硫、磷含量的合格保证,对焊接结构尚应具有碳含量的合格保证。焊接结构以及重要的非焊接承重结构采用的钢材还应具有冷弯试验的合格保证。 2.2.2各种塔型材料规格 特别说明:所有塔柱材料的壁厚负公差为0.0mm。 2.2.3连接材料应符合下列要求: (1)塔桅结构的焊接一般采用手工电弧焊,选用的焊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碳钢焊条》GB5117-1995或《低合金钢焊条》GB5118-1995的规定,焊条型号应与构件钢材的强度相适应,可按下列原则选用: 1)对于Q235钢,宜选用E43××型焊条; 2)对于Q345钢,宜选用E50××型焊条; 3)对于Q390钢,宜选用E55××型焊条; 4)对于不同强度钢材的连接焊缝,可采用与低强度钢材相适应的焊条。 (2)普通螺栓应分别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六角头螺栓-A级和B级》(GB5782)、《六角头螺栓-C级》(GB5780)的规定。 (3)钢管采用法兰连接采用承压型高强螺栓,高强度螺栓可采用45号钢、40Cr、40B、或20MnTiB钢制作并应符合《钢结构用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大六角螺母、垫圈技术条件》(GB/T1228~GB/T1231)的规定。 (4)地脚锚栓采用现行国家标准《碳素结构钢》(GB700)规定的Q235钢或《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GB/T1591)规定的Q345钢制作,有特殊要求时可采用《优质碳素结构钢技术条件》(GB699)规定的35号、45号优质碳素钢制作,但不得焊接。

通信基站施工组织设计

通信基站施工组织设计 第一章编制说明 本施工组织设计根据xxx有限责任公司xxx分公司提供的设计图纸:移动通信基站——基站机房、双平台钢管塔基础、铁塔基础工程设计图情况,建设单位对本工程要求和我公司综合实力进行编制。 一、编制依据 1、xxx有限责任公司xxx分公司提供的:移动通信基站——基站机房、双平台钢管塔基础、铁塔基础工程设计图(建施、结施、基础接地图) 2、《砼接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92 3、《砌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3—98 4、《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7—2002 5、《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02 6、《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2001 7、《建筑安全技术规程》 8、《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242 9、《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 10、《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11、《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00G101 12、《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

13、其它现行国家有关施工及验收规范。 13、我公司现有经济、技术综合实力情况。 第二章工程概况 工程名称:xxx通信基站工程 工程位置:xxx全地区设站地 建设单位:xxx责任有限公司xxx分公司 设计单位:xxx市明州建筑设计研究院 双平台钢管塔基础 本基础为45米双平台钢管塔基础。基础混凝土为C25,垫层C10。桩身为水下C25砼。单塔基础设4根灌注桩,桩径:800mm。单桩承载力设计值1433.2KN,单桩抗拔力1233.3KN。因为本工程分布地域广,桩长根据各站址地质情况及设计承载力要求确定桩长,桩伸入持力层1000mm,桩顶超灌长度1500mm。 铁塔现浇钢筋砼浅基础 本基础为现浇钢筋混凝土阶梯基础,混凝土标号C20。根据本工程各基站所处位置地质情况不同,基础埋深要根据站址情况和设计要求的地基承载力标准值:500KN/m2具体设置,回填土分层夯实,容重大于16KN/m3若地基过于软弱则要根据实际情况改设桩基础。 机房 结构类型:一层砖混结构;设防烈度:六度;抗震等级:三级;结构安全等级:二级;耐火等级:二级。

机房管理系统(数据库课程设计)

中北大学 数据库课程设计 说明书 学院、系:软件学院 专业:软件工程 学生姓名:*** 学号:********* 设计题目:软件学院机房管理系统 起迄日期: 2012年5月28日- 2012年6月22日指导教师:董晓丽 2012 年 6月 19 日

1.需求分析 一本系统信息要求: 在Windows平台下,使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C#),结合SQL Server进行开发一个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学院机房管理系统。实现软件学院机房上机管理自动化,简洁化。 该系统可以随时添加新用户,而且还可以对用户的信息进行查询,对上机情况进行查询。同时具有上机和下机管理功能。具体情况如下: 1.该系统要求具有上下机功能。 (1)实现无人值守,通过验证身份做到自动判断是否允许学生、管理员上机; (2)学生上即使可以对上机情况进行查询 (4)用户上下机时更新机器状态表信息 (3)学生下机时自动将该学生所用机器电源关掉。 2.该系统要方便管理。 (1)根据学生机、器信息的不同,记录每个学生、机器的信息 (2)能够对学生、机器信息进行操作 3.该系统要求根据学生信息 (1)对学生信息进行查询 (2)对上机情况进行查询 4.该系统要求系统界面友好。 二本系统开发设计思想: 1.该系统先对机房现状进行统计,收集机房机号、所处状态等信息,必要时对机房机器作增减操作。 2.对学生信息进行统计,了解学生库中有哪些学生,并对每个学生按照班级进行分组,以备学生上机时确定学生的班级号和学号。 3.学生可以通过该系统查询自己的上机时长。 4.在学生下机后,系统要求能够自动的关闭学生计算机电源。 6.系统还应为管理员提供汇总服务,管理员可以查询指定学生、机器信息,全体学生、机器信息。 三本系统功能处理: (1)用户上下机操作 (2)学生信息管理

机房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标准版)

合同号: 机房建设工程施工合同 甲方: 详细地址: 联系人: 联系电话: 住所: 乙方: 详细地址: 法定代表人: 联系电话: 住所: 甲方经过招选,选定乙方作为移动电视基站机房建设工程施工单位,并委托乙方负责移动电视基站建设所涉及的相关事宜。为明确甲乙双方的权利与义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双方就委托建设工程施工有关事宜达成以下协议以共同遵守: 第一条工程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机房建设合同 (二)施工地址: (三)双方委派的工程代表: 甲方代表:联系电话: 乙方代表:联系电话: 第二条工程项目的运作方式: (一)甲乙双方协商确定,由甲方将机房建设工程发包给乙方,包括机房设计、施工与相关单位沟通协调等所有相关事宜均由乙方负责;

(二)甲方制订机房材料和机房建设设计要求,乙方根据甲方制订的要求和细则进行材料采购、工程施工,其间乙方涉及到的与施工有关的各项事宜均由乙方自行解决,涉及乙方不能确定的技术的问题或特殊突发情况应和甲方协商解决。 第三条工程项目的具体内容 (一)按照甲方对机房基础和墙面板材的材料参数要求进行设计施工(要达到甲方要求及安全技术指标,见附件一)。 (二)机房的设计、选材、材料采购、机房装饰、地面防静电处理、材料搬运等。 (三)机房室内设备、空调、照明等电源布线(包括材料采购)。(见附件一)(四)配合甲方进行设备的调试、调测。 (五)机房的接地及防雷处理(按国家标准,见附件一)。 (六)其它与基站机房建设有关的事宜。 第四条工程价款与费用结算 (一)工程施工总价款人民币(小写):(人民币大写:);其中包含项目内容所涉及的各项费用及税金。 (二)付款方式: 1.乙方办理完毕所有站点的手续并经甲方认可后,甲方付给乙方总合同金额的30%作为工程启动资金。 2.机房建设完毕(包括机房建设装饰、电源引入、室内布线、设备接地线、避雷等)经甲方验收合格再付总合同金额的%。 3.剩余%工程合同款于工程全部完工个月后经甲方终验合格后全部支付完毕; 4、甲方将合同项下的应付合同款付至乙方以下指定帐户: 收款人 开户行: 帐户: 5.乙方在甲方支付合同款项时,应先按各期付款数额向甲方开具符合国家

移动通信工程基站建设工艺要求

一、基站选址要求 1.远离大功率电磁干扰或强脉冲干扰(雷达站、广播电台、电视台等) 2.与高压线的水平距离必须大于20米 3.必须远离存储易燃、易爆的仓库、企业和加油站,距离>20米 4.与高速公路国道线的隔离距离大于50 米 5.考虑站址及周围的防洪、塌方、滑坡、断层、开山等因素 6.尽可能避开幼儿院、医院 7.避开在沼泽、湖、塘和河沟等洼地,以避免造成巨额配套投资 8.话务量不高的区域(如人口稀疏地区和公路),尽量利用地形优势(如小山头、山坡等), 避开阻挡,尽量扩大覆盖面和覆盖路段 9.中等发达乡镇地区,考虑各扇区话务量的均衡,减少不必要的增设基站 10.避免选择在开阔水面和十字街口转角的建筑上;市区相邻基站的位置应避免形成正四边 形,以避免形成“乒乓效应” 11.尽量考虑市电和传输线路引入、施工进出道路的方便,以及维护移动油机车进出的便利 12.室外的信号的接收电平要求,城镇等密集城区的路面信号98%区域不小于-75dBm,乡 村、平原等区域的路面信号95%区域不小于-80 dBm 13.基站的征地面积控制在100平方米左右 14.市区基站的天线高度根据情况取30~45 m,市区G网站距要求大于400 m,市区C网 站距要求400~600 m。有条件时天线高度尽量靠上限(45m) 15.郊区基站高度根据覆盖需要取45~60 m。郊区基站站距也应严格控制,根据设计需要 确定,在保证覆盖、容量需要的前提下不实施小区分裂,尽可能减少建站的数量 16.租用机房时尽量选择位置、结构、高度符合设计规定的设站条件。租用房的面积宜在 15 平方米以上,层高大于2.8 米,承重不小于600Kg/m2或根据设备要求。对于宏基 站,自建机房的面积宜控制在12~30 m2;对于微基站,自建机房的面积宜控制在10~15m2或采用室外一体化机柜 17.各扇区天线主瓣宜对人口密集区,同一交换区内(主要指平原或覆盖连片的地区)基站 天线方位角尽量一致,天线正对50 m以内不能有高大建筑物阻挡(如选址困难必须使用有阻挡的机房,应尽量设法将天线延伸到能够绕开阻挡建筑的位置进行安装)。“孤岛式”基站的天线方位角应按实地情况合理确定 18.对于租用楼宇基站,尽量不建楼顶铁塔和框架高桅杆,而建拉线塔和短桅杆 19.自建机房设计必须满足今后扩容和增加新系统的需要,租用机房基站尽可能考虑到满足 室内、外部分安装位置增加新系统的需要。 20.自建铁塔须有预留平台。

机房管理系统设计方案

目录 1需求分析 (2) 2 概要分析 (2) 2.1 上机管理 (2) 2.2 排课管理 (2) 2.3 帐务管理 (3) 2.4 设备管理 (3) 2.5 系统功能 (4) 2.6 查询统计 (4) 2.7 远程监控 (5) 3 概要设计 (5) 3.1系统拓扑图 (5) 3.2 系统结构流程图 (7) 4 详细设计 (10) 4.1 数据库定义 (10)

1需求分析 机房管理系统是一套基于图形用户界面(GUI)、下拉菜单以及导航功能相结合模式下的友好操作界面,易学易用。系统采用服务器/客户机(C/S)方式,方便地实现多用户端、多机房统一管理。系统功能齐全,可基本实现机房管理规范化、自动化以及信息化。该系统主要包括:上机管理(教学任务外的业余上机)、排课管理(教学大纲任务、毕业设计、选修课)、帐务管理、设备管理、档案日志管理、查询统计、系统功能、远程监控等几大子系统,具有稳定、实用、操作简便等特点。 2 概要分析 2.1 上机管理 主要针对业余自由开放机房,提高机房资源利用,方便学生上机,减轻机房老师管理工作量。实现网络管理与控制,实时辨别及处理上机、下机情况,实时计费,实时处理各种异常情况。实现业余上机管理规范自动化、流程化。主要功能如下: 1、上机实时计费(上/下机实时辨别、计费) 2、上机情况监控(机器使用情况/登陆情况/最近登陆情况/网络监控等) 3、异常数据处理(处理非正常下机,断电等异常情况) 4、异常上课处理(处理非正常上/下课,断电等异常情况) 5、查询统计(查看及统计上机情况:流水帐/上机情况查询/登陆情况查询) 6、机房机器使用统计(已登陆机器、未登陆机器、正常通过机器、非正常通过机器) 7、监控日志(监控操作人员操作系统软件系统的日志) 2.2 排课管理 实现机房上机智能、动态排课及上课,满足正规机房教学任务,实现机房正规上课上机课时量化及细化管理。集中规划教学任务规定上机实习课时,动态安排上机课程、上机地点、上机时间以及上机实习内容,自动管理识别业余上机和正课上机。做到排课方便,机时管理细化,智能识别警告及处理异常情况:旷课、迟到、早退、病假,提示该上下课等等。主要功能如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