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航天发射基地分布

我国航天发射基地分布

我国航天发射基地分布

纬度越低的发射场,地球离心力越大,发射有效载荷的成本越低。

目前,国际上公认理想的发射场是设在南美洲圭亚那库鲁的发射场。其位于

北纬5度,由欧洲有关空间机构管理。美国肯尼迪航天中心位于北纬28.5度,是美国靠赤道较近的发射场。种子岛航天中心位于北纬30.4度,是日本靠赤道较近的发射场。俄罗斯地理纬度较高,位于北纬45.6度的拜科努尔是唯一可供俄罗斯发射载人飞船和地球同步卫星的发射场地。

?中国的四大卫星基地为1、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内蒙-额济纳旗塞汉桃来) 2、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四川凉山州冕宁县)3、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山西岢岚县)4、文昌卫星发射中心(海南文昌市)中国的四大卫星基地简介1、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内蒙-额济纳旗塞汉桃来)始建于1958年,位于酒泉市东北210公里处的巴丹吉林沙漠深处,是中国建设最早,规模最大的卫星发射中心,也

是各种型号运载火箭和探空气象火箭的综合发射场,拥有完整、可靠的发射

设施,能发射较大倾角的中、低轨道卫星。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地处甘肃西北

的戈壁滩中,这里地势平坦,视野开阔,常年干燥无雨,光照时间长,周围

人迹罕至。该地区属内陆及沙漠性气候,地势平坦,人烟稀少,全年少雨,

白天时间长,年平均气温8.5℃,相对湿度为35%-55%,每年约有300天可

进行发射试验,又可充分利用西起喀什、东至闽西,距离数千公里的陆上航

天测控网,加上基地已建成多年,生活设施基本齐全,技术保障、测控通信、铁路运输、发配电等配套设施完善,条件很适合卫星及载人航天飞行器发射。在世界的23个发射场中,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与前苏联拜科努尔发射场、美国的肯尼迪航天中心齐名,能够发射载人航天器。2、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四川凉山州冕宁县)始建于1970年,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境内,中

2020届高考地理复习航天发射基地回收场地的区位分析知识讲解与跟踪练

2020届高考地理复习航天发射基地回收场地的区位分析知识讲解与跟踪练一、知识讲解 1.发射基地选址的条件 2.

3.回收基地选址的条件 (1)地形平坦,视野开阔,便于搜救。 (2)人烟稀少,有利于疏散人群,保证安全。 (3)气候干旱,多晴朗天气,能见度高。 (4)地质条件好。 (5)无大河、湖泊,少森林的地区。我国的回收场地就选在了内蒙古自治区的中部地区。 二、跟踪训练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据新华社甘肃酒泉报道: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于2016年10月17日7时30分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这是中国人时隔3年多后再次出征太空。材料二2016年6月25日20时,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为发射货运飞船而全新研制的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在全新建设的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 材料三我国四大航天发射基地:西昌(约102°E,28°N)、酒泉(约99°E,40°N)、太原(约112°E,38°N)、海南文昌(约110°E,20°N)。 (1)试分析西昌航天发射场的优越条件。 (2)说明我国在海南省文昌市选址建设航天发射场的理由。 解析第(1)题,从地理位置、地理纬度、气候条件、水源、交通等方面分析即可。第(2)题,从地理纬度、地球自转线速度、卫星使用寿命、海陆位置、地形地势条件及经济状况等方面分析作答。

答案(1)纬度较低;海拔高;云雾少;无污染,空气透明度高;水源丰富,能满足发射中心的用水需求;交通便利。 (2)海南纬度低,地球自转线速度大,卫星容易发射升空,利于延长卫星使用寿命;濒临海洋,地势开阔,便于对卫星的跟踪监测;建航天发射场可促进海南经济的发展。

中国四大卫星发射中心及航天常识大全

四大发射中心 1、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中国西北部内蒙古额济纳旗与甘肃省酒泉市之间) 2、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四川凉山州冕宁县沙坝镇) 3、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山西岢岚县) 4、文昌卫星发射中心(海南文昌市,在建)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又称“东风航天城”简称(JSLC),是中国科学卫星、技术试验卫星和 运载火箭的发射试验基地之一,是中国创建最早、规模最大的综合型导弹、卫星发射中心,也是中国目前唯一的载人航天发射场。截至2005年10月,中国发射了约50颗人造卫星,其中37颗在酒泉发射。 基地除发射场外大部位于甘肃省酒泉市境内,发射场位于两省区交界阿拉善盟额济纳旗境内。该地区属内陆及沙漠性气候,地势平坦,人烟稀少,全年少雨,白天时间长,每年约有300天可以进行发射试验。 中心自1958年创建以来,曾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创造过骄人的十个第一:1960年11月5日,中国第一枚地对地导弹在这里成功地发射。1966年10月27日,中国第一次导弹核武器试验在这里试验成功。1970年4月24日,中国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在这里升起;1975年11月26日,第一颗返回式人造地球卫星在这里升空;1980年5月18日,第一枚远程弹道导弹在这里飞向太平洋预定领空;1981年9月20日,第一次用一枚火箭将三颗卫星送上太空;随后还有第一次为国外卫星提供发射搭载服务、第一艘载人飞船,都从这里顺利升空。 这里,成功发射了49颗卫星、9艘神舟飞船﹑1艘天宫空间实验室,相继将9位航天员安全顺利送往太空;这里,奇迹般走出了34位将军;这里,是世界三大航天发射场之一。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英文名称Xichang Satellite Launch Center,始建于1970年,于1982 年交付使用,1984年1月发射中国第一颗通信卫星。主要担负广播、通信和气象等地球同步轨道(GTO)卫星发射的组织指挥、测试发射、主动段测量、安全控制、数据处理、信息传递、气象保障、残骸回收、试验技术研究等任务。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是中国目前对外开放中规模最大、设备技术最先进、承揽卫星发射任务最多、具备发射多型号卫星能力的新型航天器发射场。在中国目前的四大卫星发射中心中,功能比较齐全,设备比较完善,既能发射采用低温推进剂的“长征三号”系列运载火箭,又能发射运载能力较大的捆绑火箭。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是中国对外开放最早、承担卫星发射最多、自动化程度较高、综合发射能力较强的航天发射场,近50颗国内外卫星从这里送入太空。 为我国航天史上写下了三个第一:第一,是在1984年6月8号成功发射我国第一颗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第二,是在1986年的2月1号,成功发射我国第一颗通信广播卫星,东方红二号,东方红二号的发射成功,结束了我国租用外国卫星看电视的历史,我们现在看的电视节目和天气预报都是我们自己的卫星传送的。第三,1990年成功发射我国承揽的商务卫星,亚洲一号,亚洲一号是美国休斯敦制造。2007年10月22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场,“嫦娥一号”卫星一切准备就绪。 截至2004年4月,中心拥有两个自成系统的发射工位,可以发射不同类型的长征运载火箭,既能将大吨位的卫星送入同步转移轨道,也能将小卫星送入太阳同步轨道。

(完整版)地理示意图的判读技巧

地理示意图的判读技巧 地理示意图是用简明而形象的图形来表示某种地理事物的概念和结构,或说明内容较复杂的地理事物的成因、原理、运动过程、分布规律和发展演变规律。一方面从整体的角度来建构地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另一方面反映地理学科的综合性和前瞻性特征。示意图具有将文字内容图形化、抽象内容具体化、复杂内容简单化、静态内容动态化等功能,同时还具有重点突出、高度概括、清晰易懂的特点。 地理示意图形形色色,是地理教材和试题中最常见的图形之一。地理示意图一般包括地理原理示意图、地理过程示意图、地理关联示意图、地理模式图等,另外各种地理景观图和地理漫画也可看成是示意图。当然各类示意图并没有明确的界线,如“生物循环示意图”既可看成是过程示意图,也可看成是原理示意图或模式图;再如“大气环流示意图”可看成是原理示意图,也可看成是模式图。 复习地理示意图要能够用地图语言 ....揭示地理原理和规律,并通过读图来提高获取新知的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解读地理示意图的一般步骤是: (1)了解图意,图文转换。读图名、图例、内容、功能等,从图中获取解题所需的信息。 (2)知识回顾,寻找依据。在读图基础上,结合题意,回顾与之相关的知识与技能要求。 (3)紧扣题意,准确答题。问题具体,答案简明,紧扣题意,专业作答。一.地理原理示意图 地理原理示意图是指反映地理事物的成因、原理和规律的图形。常见的如地球公转示意图、大气环流示意图、气旋与反气旋形成示意图、季风成因示意图、台风示意图、地震构造示意图、背斜和向斜示意图、城市工业布局示意图等。常

产业转移原理示意图 国际产业转移的主体是从相对发达的 国家和地区转移到次发达国家和地区, 再由次发达国家和地区转移到发展中 国家和地区,逐层推进 解读地理原理示意图的方法:①识别所表示的是何种因素的地理事物联系过程;②注意根据图中箭头方向、线段的纵横关系等提取信息;③弄清事物的形成或变化过程,判断各因素之间的因果联系。 【经典题例】(信息迁移题:06山东威海)2005年8月,一热带天气系统影响我国某地,如图1-23所示,回答以下两题: (1)正确表示某天气系统的图是 A.① B.②③ C.③ D.④ (2)该天气系统中心在图1-24中ABC三地时,受其影响,城市E的风向分别是A.偏北风、东北风、东南风 B.偏南风、偏东风、偏北风 C.偏东风、偏南风、偏北风 D.偏北风、偏南风、偏东风 【思路点拨】本题组主要考查气旋和反气旋的形成原理及分布规律。第(1)题只要掌握低压中心气流向内辐合,高压中心气流向外辐散的原理,并抓住是我国范围(北半球),根据图中各选项中箭头的方向便可做出判断,夏季影响我国东部沿海的热带天气系统多为热带气旋,其中心气压值较低,气流向中心辐合,但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在辐合过程中会向右偏,如①图所示。第(2)题在第一题的基础上,采用中心平移法(A→B→C)依次对E点的三次风向作判断即可。【答案提示】(1)A (2)A。 二.地理过程示意图 地理过程示意图是指反映地理事物的时间、空间变化过程及规律的图形。常见的如我国东部雨带推移示意图、锋面移动示意图、水循环示意图、河流径流变化示意图、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城市化过程示意图、商业活动的主要环节示意图、世界人口增长图、世界城市化发展图等。下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中显示了岩浆、各类岩石等物质的循环运动过程,揭示了三大类岩石相互转化的关系。 图1-24 图1-23

卫星航天发射基地的区位因素

卫星航天发射基地的区位因素和返回地的选择条件小专题 选址条件 1,纬度条件:纬度低,线速度大,航天器的初始速度大,节省燃料,降低发射成本 2.气候条件:气候干燥,降水少,多晴朗天气,空气能见度高 3.地形条件:开阔平坦,相对周围地区地势较高,地质结构稳定 4.交通条件:交通便利,便于仪器和设备的运输 5.安全条件:人口稀少,以保证安全 6、国防条件:建于山区、沙漠地区; 其中影响卫星和飞船发射的最关键和最直接的因素是——气象因素 (2)返回地点 ①人烟稀少的地区 ②地势开阔平坦的草原地区,水面少,便于发现目标和营救的地区或者在海洋上 ③距离发射场、控制中心位置适中,有利于监控、抢救等工作展开 共同得出结论 一、建立发射场,首先,要有可靠的安全保障。需要建在人烟稀少的地域,有建立禁区的可能,以便运载火箭各级分离后坠落不致危及生命财产的安全。如拜科努尔发射场位于哈萨克斯坦的半沙漠地带,东西长80千米,南北宽30千米,发射场区幅员辽阔,人烟稀少,是内陆发射的最佳场所。 二、其次,要有有利的地理位置。在地形上要求地势平坦开阔,地质结构稳定坚实,避开地层断裂带和地震区。在纬度位置上要求尽量选择在低纬度地区,最好选择在赤道附近。 三、再次,要有良好的气象及水文条件。发射场通常选择在雷雨少、湿度小、风速弱、温差变化低的地方。影响卫星发射和飞船发射的最直接、最关键因素是气象条件。还需要有良好的水质,主要用于发射台及相关设备的降温。 四、便利的交通。发射场常建在工业中心和铁路干线,便于大型火箭卫星的运输及回收。如果通过海洋运输可解决大直径火箭内陆铁路运输的难题,以利于我国未来发展火箭及大型航天器的要求。

中国四大航天发射基地.

中国四大航天发射基地 1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又称“东风航天城”简称(JSLC ),是中国科学卫星、技术试验卫星和运载火箭的发射试验基地之一,是中国创建最早、规模最大的综合型导弹、卫星发射中心,也是中国目前唯一的载人航天发射场。位于我国甘肃省酒泉以北的戈壁滩上,建于1958年,是利用长征系列火箭发射大倾角、中低轨道的各种试验卫星和应用卫星的主要基地2、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英文名称Xichang Satellite Launch Center" 始建于1970年,于1982 年交付使用,1984年1月发射z 中国第一颗通信卫星。中心由总部、发射场(技术区和两个发射工位)、通信总站、指挥控制中心和三个跟踪测量站,以及其它一些相关的生活保障(医院、宾馆等)单位组成。发射场的坐标位置为东经102度、北纬28.2度。主要担负广播、通信和气象等地球同步轨道(GTO )卫星发射的组织指挥、测试发射、主动段测量、安全控制、数据处理、信息传递、气象保障、残骸回收、试验技术研究等任务。 3、太原卫星发射中心 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简称(TSLC )位于山西省太原市西北的高原地区,地处温带,海拔1500米左右,与芦芽山风景区毗邻,是中国试验卫星、应用卫星和运载火箭发射试验基地之一。发射中心拥有火箭 和卫星测试厂房、设备处理间、发射操作设施、飞行跟踪及安全控制设施。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具备了多射向、多轨道、远射程和高精度测量的能力,担负太阳同步轨道气象、资源、通信等多种型号的中、低轨道卫星和运载火箭的发射任务。发射中心始建于1967年。这里冬长无夏,春秋相连,无霜期只有90天,全年平均气温5℃。4、文昌航天发射中心 文昌航天发射中心“英文名称:Wenchang Satellite Launch Center”(英文简称:WSLC 位于中国海南省文昌市附近约北纬19度19分0秒,东经109度48分0秒,是中国以前的一个发射亚轨道火箭(如弹道导弹)的测试基地。现在正在扩

中国航天事业

中国航天事业 中国航天事业自1956年创建以来,经历了艰苦创业、配套发展、改革振兴和走向世界等几个重要时期,迄今已达到了相当规模和水平:形成了完整配套的研究、设计、生产和试验体系;建立了能发射各类卫星和载人飞船的航天器发射中心和由国内各地面站、远程跟踪测量船组成的测控网;建立了多种卫星应用系统,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建立了具有一定水平的空间科学研究系统,取得了多项创新成果;培育了一支素质好、技术水平高的航天科技队伍。 中国航天事业是在基础工业比较薄弱、科技水平相对落后和特殊的国情、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发展起来的。中国独立自主地进行航天活动,以较少的投入,在较短的时间里,走出了一条适合本国国情和有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就。中国在卫星回收、一箭多星、低温燃料火箭技术、捆绑火箭技术以及静止轨道卫星发射与测控等许多重要技术领域已跻身世界先进行列;在遥感卫星研制及其应用、通信卫星研制及其应用、载人飞船试验以及空间微重力实验等方面均取得重大成果。 空间技术 1. 人造地球卫星。中国于1970年4月24日成功地研制并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世界上第五个独立自主研制和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截至2000年10月,中国共研制并发射了47颗不同类型的人造地球卫星,飞行成功率达90%以上。目前,中国已初步形成了四个卫星系列——返回式遥感卫星系列、“东方红”通信广播卫星系列、“风云”气象卫星系列和“实践”科学探测与技术试验卫星系列,“资源”地球资源卫星系列也即将形成。中国是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回收技术的国家,卫星回收成功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中国是世界上第五个独立研制和发射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星的国家。中国的气象卫星、地球资源卫星主要技术指标已达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的国际水平。近几年来,中国研制并发射的6颗通信、地球资源和气象卫星投入使用后,工作稳定,性能良好,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 运载火箭。中国独立自主地研制了12种不同型号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适用于发射近地轨道、地球静止轨道和太阳同步轨道卫星。“长征”系列运载火箭近地轨道最大运载能力达到9200千克,地球同步转移轨道最大运载能力达到5100千克,基本能够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自1985年中国政府正式宣布将“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投入国际商业发射市场以来,已将27颗外国制造的卫星成功地送入太空,在国际商业卫星发射服务市场中占有了

高考地理总复习练习(十一)世界洋流分布图的判读

高考热考图表系列(十一)世界洋流分 布图的判读 常见洋流分布图有洋流模式图、实际分布图及等温线与洋流分布的复合图。在高考试题中以局部海域洋流分布图出现较多,主要考查洋流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等。等温线与洋流分布的复合图,主要考查等温线弯曲与洋流流向之间的相关性,解题的关键是等温线弯曲方向与洋流流向一致。比较特殊的是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由于冬夏季节的洋流流向不同,命题者会根据季风洋流的流向,设置考查与时间(或季节)有关的地理问题。 (2015·江苏卷)2011年日本大地震导致的核泄漏已经影响到多个国家。据此回答(1)~(2)题。(双选) (1)核泄漏物质随洋流扩散,下列国家受其影响较大的可能是() A.加拿大B.马来西亚 C.墨西哥D.阿根廷 (2)上述国家受影响海域,夏季表层海水等温线与下列示意图相符的是() [图形解码]

答案:(1)AC(2)CD 判读技巧 1.判定洋流所处的半球 (1)依据等温线的数值变化规律,确定洋流所处的半球。等温线数值自南向北递减,则位于北半球(图1);反之则位于南半球。 (2)依据纬度和环流方向组合图,确定洋流所处的半球。如图2是以副极地(纬度60°)为中心的逆时针方向的大洋环流,则该大洋环流位于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图3是以副热带(纬度30°)为中心的顺时针方向的大洋环流,则该大洋环流位于北半球中低纬度海区;同理,图4大洋环流位于南半球中低纬度海区。 2.根据等温线判定洋流性质、流向及名称

(1)判读陆地轮廓,确定所在大洋。 图中E 点位于北美洲,其南面为墨西哥湾;F 点位于欧洲;D 点位于非洲,由此判断图示海域所属大洋为大西洋。 (2)判读纬度,确定海域位置。

中国航天

1956年10月8日,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钱学森任院长。 1964年7月19日,中国第一枚内载小白鼠的生物火箭在安徽广德发射成功,中国空间科学探测迈出了第一步。 1968年4月1日,中国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成立,开始选训宇航员和进行载人航天医学工程研究。 1970年4月24日,随着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在酒泉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 1975年11月26日,首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3天后顺利返回,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 1988年9月7日,长征4号运载火箭在太原成功发射了风云1号A气象卫星。1990年4月7日,“长征3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美国研制的“亚洲1号”卫星,中国在国际商业卫星发射服务市场中占有了一席之地。 1990年7月16日,“长征”2号捆绑式火箭首次在西昌发射成功,为发射载人航天器打下了基础。 1992年,中国载人飞船正式列入国家计划进行研制,这项工程后来被定名为“神舟”号飞船载人航天工程。 1999年11月20日,中国成功发射第一艘宇宙飞船--“神舟”试验飞船,飞船返回舱于次日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成功着陆。 2001年1月10日,中国成功发射“神舟”2号试验飞船,按照预定计划在太空完成空间科学和技术试验任务后,于1月16日在内蒙古中部地区准确返回。2002年3月25日,中国成功发射“神舟”3号试验飞船,环绕地球飞行了108圈后,于4月1日准确降落在内蒙古中部地区。 2002年12月30日,中国成功发射“神舟”4号飞船。 载人航天工程又称“921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1992年1月做出决策并开始实施的重大工程。1999年月11月成功发射了第一艘无人飞船,随后又成功发射了3艘无人飞船,2003年10月15日,航天英雄杨利伟乘坐神舟5号飞船胜利完成了我国首次载人飞行,实现了中华民族“飞天”的千年梦想。 2005年10月12~17日,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圆满完成神舟六号飞行任务,中国载人航天实现了2人5天、航天员直接参与空间科学实验活动的新跨越,中国成为继俄罗斯和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一,概述 中国航天事业自1956年创建以来,经历了艰苦创业、配套发展、改革振兴和走向世界等几个重要时期,迄今已达到了相当规模和水平:形成了完整配套的研究、设计、生产和试验体系;建立了能发射各类卫星和载人飞船的航天器发射中心和由国内各地面站、远程跟踪测量船组成的测控网;建立了多种卫星应用系统,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建立了具有一定水平的空间科学研究系统,取得了多项创新成果;培育了一支素质好、技术水平高的航天科技队伍。 中国航天事业是在基础工业比较薄弱、科技水平相对落后和特殊的国情、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发展起来的。中国独立自主地进行航天活动,以较少的投入,在较短的时间里,走出了一条适合本国国情和有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就。中国在卫星回收、一箭多星、低温燃料火箭技术、捆绑火箭技术以及静止轨道卫星发射与测控等许多重要技术领域已跻身世界先进行列;在遥感卫星研制及其应用、通信卫星研制及其应用、载人飞船试验以及空间微重力实验等方面均取得重大成果。 二,空间技术

高三地理复习专题讲解:世界洋流分布图的判读

2021届高三地理复习专题讲解:世界洋流分布图的判读 一、专题讲解 1.世界洋流分布图的判读 (1)确定南北半球 (2)确定海陆位置 ①确定大洋 a.依据四大洋周围的大洲。 b.依据特殊经线:如0°~20°W经线大致穿过大西洋,90°E经线大致穿过印度洋,160°E、180°经线大致穿过太平洋(图示海域为太平洋)。 ②确定大陆东西岸(或大洋东西岸) a.根据海陆分布来确定(图示海域位于大陆东岸)。 b.根据洋流性质来确定:如中低纬大洋环流中,暖流分布在大陆东岸(大洋西岸),寒流分布在大陆西岸(大洋东岸)。 (3)确定具体洋流流向与性质

图示海域甲处洋流自南向北流,为(日本)暖流;丁处洋流自北向南流,为(千岛)寒流。 (4)分析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图示海域甲洋流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的作用,丁洋流具有降温减湿的作用;甲、丁两洋流交汇处形成了世界著名的渔场(北海道渔场);P处的污染物,在甲、乙洋流的影响下,会被带至丙处。 2.表层海水等温线图的判读方法 (1)影响因素 在海洋中,把表层海水年平均温度相等的点连成线,即为海水等温线。如下图所示: 由图一、图二可归纳出海水等温线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①海水等温线较陆地平直——海洋性质均一。 ②海水等温线数值由低纬向高纬递减——太阳辐射。 ③海水等温线偏离纬线弯曲——洋流。 (2)判读方法 ①根据表层海水等温线的分布规律确定南、北半球。如果海水等温线的数值自北向南逐渐增大,则该海域在北半球(如图甲);如果海水等温线的数值自北向南逐渐变小,则该海域在南半球(如图乙)。 ②根据海水等温线凸向判断洋流流向。海水等温线凸出的方向就是洋流的流向,

航天发射中心的选址要求

航天发射中心的选址要求 文综知识点航天发射中心的选址要求1.海拔较高、纬度低物理知识告诉我们,卫星轨道倾角与发射场的纬度关系密切。纬度越低,离赤道越近,既可以充分利用地球自转的离心力,又可缩短从地面到卫星轨道的距离,从而节省火箭燃料,增加火箭的有效负荷。例如我国即将建成的文昌卫星发射中心火箭发射场,它距离赤道较近、纬度低,发射卫星时可以充分利用地球自转的离心力,因此文昌卫星发射中心能耗较低,使用同样燃料可以达到的速度也更快。据称,它比西昌发射火箭的运载能力可提高10%至15%,卫星寿命可延长2年以上。除此之外,还可避免一系列火箭研制上复杂的技术问题,简化制造过程,同时还能够满足将来发射大、小倾角卫星的要求,利于卫星和火箭部件的回收。2.地形隐蔽,地质结构坚实发射基地需要有利的地理位置。地形上要求地势平坦开阔,地质结构稳定坚实,避开地层断裂带和地震区。在南北纵向山谷中形成的一些山间小盆地,不但利于发射场的整体布局,对地面发射设施、技术设备与跟踪测量、通信的建网布署也十分有益,而且还能满足扩建的要求和今后的发展。3.气候适宜,水源充足稳定要有良好的气象及水文条件。气象条件是影响发射的最直接、最关键因素。发射场通常选择在雷雨少、湿度小、风速弱、温差变化小的地方。还需要有充足的水源。水主要用于发射台及相关设备的降温,满足发射场清洗废物和冷却用水的需要。西昌地区属于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温度为摄氏十六度,是中国年气温变化最小的地区之一,西昌地区雨旱两季分明,日照多达三百二十天,几乎没有雾日,全年风速都很低。每年只有六月至九月为雨季,多半是夜雨和午后阵雨,其余月份皆为旱季,多是晴天,

航天基地的条件

航天基地的条件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航天基地的区位条件 (1)航天发射基地选址区位条件 ①良好的气象条件,风速小,晴天较多,大气透明度好;②地势平坦开阔,地质结构稳定; ③人烟稀少,有建禁区的可能;④最好接近赤道地区,纬度低,惯性离心力大且地转偏向小,航天器自转线速度大,利于发射,节约燃料;⑤交通便利,符合国防安全的要求;⑥夜间发射,利于跟踪目标进行观察等⑦方向:向东发射,可获得较大的初始速度,充分利用地球自转的惯性,节省燃料; (2)返回地点选择条件 ①人烟稀少的地区;②地势开阔平坦的草原地区,水面少,便于发现目标和营救的地区或者在海洋上;③距离发射场、控制中心位置适中,有利于监控、抢救等工作展开 (3)世界主要的发射基地 肯尼迪航天中心°N,°W) ①位于佛罗里达州东海岸的梅里特岛-卡纳维拉尔角地区;②沿海地区,地形平坦;③交通便利,便于大型设备的运输;④纬度较低,发射时节约燃料。 西部航天和导弹试验中心°N,°W) 拜克努尔发射基地°N,°E) ①地理位置:哈萨克斯坦半沙漠地区,地广人稀,平坦开阔;②交通:以陆路交通为主,交通便利有铁路干线与中亚铁路相连;③科技:境内有着名院校哈萨克国立大学,哈萨克工学院,哈萨克农业大学,哈萨克国家管理学院提供科技支持。 库鲁发射场°N,°W) ①地形:发射场位于法属圭亚那中部的库鲁地区,在沿大西洋海岸的一片狭长草原上。纬度位置为北纬5°。地处赤道附近,地势平坦开阔,地质坚实,并且所在区域人烟稀少;②气候:法属圭亚那属热带雨林气候,平均气温27℃。因赤道低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以至全年高温多雨,年降水量为2000~3000毫米。所以当地温度高,湿度大,温差变化不大;③交通:发射场位于法属圭亚那中部的库鲁地区,与大西洋相邻,无铁路但有便捷的水运、海运运输,以便运载火箭各级分离后坠落不致危及生命财产的安全和方便能源供应。西昌(102°E、28°N) ①海拔高、纬度低。平均海拔1500米;②是地形隐蔽。西昌地处大凉山腹地,与其它几个候选之地相比,崇山峻岭是西昌的一 方方屏障,挡住了外界探索的目光和脚 步;③是气候。西昌素有小春城之称。 西昌的气候属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常 年平均气温17摄氏度,是中国年气温 变化最小的地区之一。雨旱两季分明,

(整理)中国航天火箭发射列表

隐藏▲中国航天火箭发射列表 1996年前:1960年代 · 1970年代 · 1980年代 · 1990年-1996年 1996年后:1997年-1999年 · 2000年代 · 2010年代 · 未来任务 序号 运载火箭名称 有效载荷名 称 发射起飞时间 (UTC+8/UTC+9) 预定星箭分离轨道 发射地点 1. 长征 一号 不明 1969年11月16日 17时45分 近地轨道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二号发射场区5020工位 41°18′32″N 100°18′59″E41.3088°N 100.3165°E 失败第级制统程配器中发故障飞6秒

地 2. 长征 一号 无载荷试飞 1970年1月30日 亚轨道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二号发射场区5020工位 41°18′32″N 100°18′59″E41.3088°N 100.3165°E 成 3. 长征一号 东方红一号 科学实验卫星 1970年4月24日 21时35分 近地轨道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二号发射场区5020工位 41°18′32″N 100°18′59″E41.3088°N 100.3165°E 成 4. 长征 一号 实践一号 科学实验卫星 1971年3月3日 20时15分 近地轨道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二号发射场区5020工位 41°18′32″N 100°18′59″E41.3088°N 100.3165°E 成 5. 风暴 一号 长空一号 (技术实验 卫星1) 1973年9月18日 20时12分 近地轨道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二号发射场区138工位 41°18′22″N 100°18′48″E41.3061°N 100.3132°E 失 6. 风暴 一号 长空一号 (技术实验卫星2) 1974年7月12日 21时25分 近地轨道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二号发射场区138工位 41°18′22″N 100°18′48″E41.3061°N 100.3132°E 失

地理分布图的判读方法与技巧

地理分布图的判读方法与技巧 纵观近几年的高考地理试题,读图分析类的题型在高考试题中所占分值比重很大。很多试题都是“以图入题”,几乎是“题题有图,无图不成题”。经常是在一道大题中,图表多达3—4幅的现象,可以说是将地理的图表功能、图文结合的特色演绎得淋漓尽致。地理新课程目标之一是“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如果一个高中毕业生对中国和世界的基本状况没有一个清晰的“图”的概念,在接触到地理事物时不注意先去判明其区位,对各类地理事物之间的关系不能作出判断,那当然不能算完全合格。地理图像是地理的第二语言,它能够提供比文字描述更为丰富的地理信息,由于从地理图像中可以进行多层次地获取与分析信息、归纳与评价信息,因而能够很好地考查学生的空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分析统计图表的能力,因此地理图表的判读技能是中学地理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历届高考文综地理试题的一个最大特色。 地理分布图在常考地理图表中所占比例大,以分布图为信息载体,侧重于考查学生对材料分析处理能力、地理空间位置判断能力和地理原理迁移应用能力。 一、应在复习中帮助学生梳理地理分布图的类型 地理分布图类型复杂多样,首先,做到心中有数。按照地理事物在图形中分布的范围和形状,将分布图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点状地理分布图 点状地理分布图表示的地理事物是标定在图上离散的点。①表示分布地点:如我国水电站的分布(只表示其空间位置)。②表示类别:用不同图例区分,如我国有色金属矿的分布。③表示数量:用定位符号的大小来区分(或同时在符号旁边注明绝对数量)。 2.线状地理分布图 线状地理分布图常用线状符号来表示交通线、河流、洋流、等值线等。读线状地理分布图要注意事物的起止点、事物的沿途变化和事物的走向。线状地理分布图注重同一空间不同地理知识之间的联系,认识不同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地理事物空间位置和相互影响的结构体系。 3.面状地理分布图 面状地理分布图表示地形区、气候区、农业地域、工业区等地理事物。①表示分布范围:在地图中用封闭的界线,或用一种图例把具有某种专题事物的分布范围画出来,表示呈面状分布的某种事物的分布。②表示类别:在某种地理事物的分布范围内,用不同的颜色或图例,在各个范围内用不同图形加以区分。③表示数量:常用散点法(点数多少)、等值线法。读面状地理分布图,要明确事物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地理示意图的判读

技能四地理示意图的判读 类型一地理原理示意图的判读 [典题示例] 【典例1】(2017·全国卷Ⅰ,6~8)下图示意我国西北某闭合流域的剖面,该流域气候较干,年均降水量仅为210毫米,但湖面年蒸发量可达2 000毫米,湖水浅,盐度饱和,水下已形成较厚盐层。据此完成(1)~(3)题。 (1)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表明该流域的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 A.远大于2 000毫米 B.约为2 000毫米 C.约为210毫米 D.远小于210毫米 (2)流域不同部位实际蒸发量差异显著,实际蒸发量最小的是() A.坡面 B.洪积扇 C.河谷 D.湖盆 (3)如果该流域大量种植耐旱植物,可能会导致() A.湖盆蒸发量增多 B.盐湖面积缩小 C.湖水富营养化加重 D.湖水盐度增大 【我的答案】(1)________(2)________(3)________

解析第(1)题,本题考查水循环。“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说明该盐湖多年平均入湖水量与出湖水量(蒸发量)相差不大,则该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与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相当;而材料中已知年均降水量仅为210毫米,故C正确。第(2)题,本题考查影响蒸发的因素。图中四处,唯有坡面海拔最高、坡度最大,降水后,绝大部分雨水快速转化为地表径流,流向其他地势较低处,而在坡面存储水量最少,故此处可供蒸发的水量最少,则实际蒸发量最小的是坡面,故A项正确。第(3)题,本题考查植被对水循环的影响。流域大量种植耐旱植物,会使流入湖泊的径流量减少,带入的营养物质也会减少,则C项错误;因入湖水量减少,则必然使盐湖面积缩小,故B项正确,A项错误,因为湖水盐度饱和,故盐度不会增加,D项错误。 答案(1)C(2)A(3)B [方法总结] 地理原理示意图的判读 地理原理示意图是反映地理事物的成因、原理和规律的图形。常见的有地球公转示意图、太阳光照示意图、大气环流示意图、气旋与反气旋形成示意图、季风成因示意图、台风示意图、地震构造示意图、背斜和向斜示意图、城市中工业布局示意图等。解读地理原理示意图的方法如下: [培优演练]

中国航天大事记

中国航天大事记 【摘要】1999年11月20日,中国第一艘载人航天实验飞船神舟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完成空间飞行试验之后,在内蒙古中部地区成功着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首次飞行实验成功。 新华社海南文昌2016年6月25日电长征七号运载火箭25日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首次发射成功。 历史进程如下: 从1956年我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制机构成立以来,中国航天不断取得新突破,朝着航天强国的目标迈进。 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拉开了中国人探索宇宙奥秘、和平利用太空、造福人类的序幕。 1975年11月26日,中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3天后按预定计划返回地面。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从轨道上回收卫星技术的国家。 1981年9月20日,中国第一次用一枚火箭成功发射一组三颗卫星。一箭三星的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的重大突破。 1988年9月7日,中国启用长征四号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地发射了一颗试验性气象卫星风云一号。这是中国自行研制和发射的第一颗极地轨道气象卫星。 1990年4月7日,中国用自行研制的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成功将美国制造的亚洲一号通信卫星送入太空。标志着中国正式进入国际航天发射市场。 1999年11月20日,中国第一艘载人航天实验飞船神舟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完成空间飞行试验之后,在内蒙古中部地区成功着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首次飞行实验成功。 2003年10月15日,航天员杨利伟乘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圆满完成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在太空飞行14圈,历时21小时23分。 2005年10月12日至17日,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乘神舟六号载人飞船,成功进行了我国第二次载人航天飞行,历时115小时33分,实现了多人多天飞行。 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发射成功;

常见洋流分布图的判读

表层洋流分布图的判读 常见洋流分布图有洋流模式图(图1)和实际分布图(图2)及等温线与洋流分布的复合图(图3)。在高考试题中以局部海域洋流分布图出现较多,主要考查洋流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等。等温线与洋流分布的复合图,主要考查等温线弯曲与洋流流向之间的相关性,解题的关键是无论是南北半球还是寒暖流,等温线弯曲方向都与洋流流向一致。比较特殊的是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图4),由于冬夏季节的流向不同,命题者会根据季风洋流的流向,设置考查与时间(或季节)有关的地理问题。 [常考图示] [判读技巧] 判断这类图首先是空间定位;其次确定海陆位置;再次结合大洋环流模式图或世界表层洋流分布图确定具体的洋流。图3还需要根据等温线弯曲方向确定洋流的流向,根据等温线确定南北半球。 第一步:确定南北半球 确定南北半球的依据很多,现简单列表如下:

(1)确定大洋: ①依据四大洋周围的大洲。 ②依据特殊经线:如0°~20°W经线大致穿过大西洋,90°E经线大致穿过印度洋,160°E、180°经线大致穿过太平洋(如图2中洋流为加那利寒流)。 (2)确定大陆东西岸(或大洋东西岸): ①根据海陆分布来确定(如图3中甲处洋流为大陆西岸的寒流)。 ②根据洋流性质来确定:如中低纬大洋环流中,暖流分布在大陆东岸(大洋西岸),寒流分布在大陆西岸(大洋东岸)。 第三步:确定洋流名称性质 根据大洋环流模式图和世界表层洋流分布图确定具体洋流性质及名称,分析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如图1中A处洋流为秘鲁寒流,附近有世界著名的秘鲁渔场,沿岸降水少,为热带沙漠气候)。 [应用体验] 1.(2013·江苏高考)图1是非洲马达加斯加岛示意图。图2是海洋表层海水温度与洋流关系示意图,图中a、b、c为等温线,a>b>c,箭头表示洋流流向。读图回答(1)~(2)题。 (1)图1中甲处的洋流与图2中①②③④所示的洋流相符合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甲处洋流的影响是( ) A.加快途经海轮航速 B.形成著名的渔场 C.使沿岸大气增温增湿 D.缩小海洋污染范围 [解析] 1.从图1图名中可知该岛位于南半球,东侧有自北向南流的马达加斯加暖流。从图2图名中可知图2中等温线的弯曲与洋流有关,即洋流流向就

高三地理复习专题讲解:我国四大航天发射基地的分析

2021届高三地理复习专题讲解:我国四大航天发射基地的分析 一、专题讲解 我国四大航天发射基地的分析 1.甘肃省的酒泉,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其有利的发射条件: (1)温带大陆性气候,晴天多,大气透明度好; (2)深入沙漠腹地,安全性好。 2.西昌发射基地,位于四川大凉山腹地,除考虑国防安全外,地势高,节约燃料,发射条件好。 3.四大航天发射基地中有太阳直射现象的是文昌,位于海南省,属于热带季风气候。 4.与其他三大发射基地相比,文昌发射基地的优势是: (1)从纬度看,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可增加有效荷载; (2)从交通条件看,濒临南海,有利于运输大型设备; (3)从安全性看,火箭残骸落入大海,造成危害的概率低。 5.发射基地选址的条件

6.航天器发射时间、方向的选择 (1)地形平坦,视野开阔,便于搜救。 (2)人烟稀少,有利于疏散人群,保证安全。 (3)气候干旱,多晴朗天气,能见度高。 (4)地质条件好。 (5)无大河、湖泊,少森林的地区。我国的回收场地就选在了内蒙古自治区的中部地区。 二、同步训练 1.2019年6月5日12时06分,中国在黄海海域使用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完成海上发射技术试验。据此完成(1)~(3)题。 (1)海上火箭发射遇到的最大困难可能是( ) A.海水的腐蚀性B.火箭的运输与组装 C.海水波浪起伏D.火箭的跟踪与监测 答案 C 解析海水腐蚀性并不影响海上火箭发射,只会缓慢腐蚀海上发射平台,因此这不是海上火箭发射遇到的最大困难,排除A项;海上火箭的运输比陆地更加方便,火箭组装可以在陆地上完成,排除B项;海水波浪起伏,导致海上火箭发射平台不稳,从而影响火箭发射,这是海上火箭发射遇到的最大困难,C项符合题意;火箭的跟踪与监测,海洋和陆上发射没有什么不同,排除D项。 (2)与我国陆上卫星发射基地相比,海上发射的主要优势是( ) A.初始速度大B.安全系数高 C.燃料消耗少D.空气质量好

中国航天历年大事

1956年10月8日,我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钱学森任院长。 1958年4月,开始兴建我国第一个运载火箭发射场。 1964年7月19日,我国第一枚内载小白鼠的生物火箭在安徽广德发射成功,我国的空间科学探测迈出了第一步。 1968年4月1日,我国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成立,开始选训航天员和进行载人航天医学工程研究。 1970年4月24日,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在酒泉发射成功,我国成为世界上第5个发射卫星的国家。 1975年11月26日,首颗返回式卫星发射,3天后顺利返回,我国成为世界上第3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 2005年是我国返回式卫星成功发射30周年,截至9月,我国已经成功发射22颗返回式卫星。利用返回式卫星开展 的科学试验成果,已在国民经济发展的很多领域广泛运用。 1979年,远望1号航天测量船建成并投入使用,我国成为世界上第4个拥有远洋航天测量船的国家。目前我国已 形成先进的陆海基航天测控网,由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西安卫星测控中心、陆地测控站、4艘远望号 远洋航天测量船以及连接它们的通信网组成,技术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1985年,我国正式宣布将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投入国际商业发射市场。 1990年4月7日,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美国研制的“亚洲一号”卫星,截至目前已将27颗国外制造的卫星 成功送入太空,我国在国际商业卫星发射服务市场中占有了一席之地。 1990年7月16日,长征2号捆绑式火箭首次在西昌发射成功,其低轨道运载能力达9.2吨,为发射载人航天器打下 了基础。 1990年10月,载着两只小白鼠和其他生物的卫星升上太空,开始了我国首次携带高等动物的空间轨道飞行试 验。试验的圆满成功,为我国载人航天器生命保障系统的设计以及长期载人太空飞行获得了许多宝贵的 数据。 1992年,我国载人飞船正式列入国家计划进行研制,这项工程后来被定名为神舟号飞船载人航天工程。神舟号 飞船载人航天工程由神舟号载人飞船系统、长征运载火箭系统、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飞船发射场系统、飞

世界洋流分布图的判读-高中地理图表提升练习

世界洋流分布图的判读 [知识点拨] 1.常见洋流分布图 常见洋流分布图有洋流模式图、洋流实际分布示意图(如图1)及等温线与洋流分布的复合图(如图2)。在高考试题中以局部海域洋流分布图出现较多,主要考查洋流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等。等温线与洋流分布的复合图,主要考查等温线弯曲与洋流流向之间的相关性,解题的关键是明确等温线弯曲方向与洋流流向一致。比较特殊的是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由于冬夏季节的洋流流向不同,命题者会根据季风洋流的流向,设置与时间(或季节)有关的地理问题。

2.洋流分布图的判读(以下图为例) (1)判读陆地轮廓,确定所在大洋。 图中E 点位于北美洲,其南面为墨西哥湾;F 点位于欧洲;D 点位于非洲,由此判断图示海域所属大洋为大西洋。 (2)判读纬度,确定海域位置。 图中虚线代表的纬线穿越墨西哥湾和非洲大陆北部,应是北回归线,由此确定图示海域为北大西洋中低纬海域。 (3)判读洋流流向,确定洋流名称。 图中A 洋流向东北方向流,应是北大西洋暖流;B 洋流向南流,应是加那利寒流;由C 出发向西流的洋流为北赤道暖流。 (4)分析洋流的影响。 图中E 处沿岸受暖流影响,气候暖湿;F 处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发育了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D 处沿岸受寒流影响,热带荒漠景观延伸到西部海岸地带。 2.根据海洋等温线判读洋流

(1)判断南北半球:根据图示方向(一般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越往北水温越低的为北半球,反之为南半球。如图,甲为北半球,乙为南半球。 (2)判断洋流流向:等温线弯曲方向即为洋流流向。如等温线向北弯曲,则洋流就在等温线弯曲处向北流。 (3)判断寒流、暖流:洋流由温度高的海区流向温度低的海区为暖流,如甲图;洋流由温度低的海区流向温度高的海区为寒流,如乙图。 [典题示例] (高考江苏卷)图1是非洲马达加斯加岛示意图。图2是海洋表层海水温度与洋流关系示意图,图中a、b、c为等温线,a>b>c,箭头表示洋流流向。读图回答(1)~(2)题。 (1)图1中甲处的洋流与图2中①、②、③、④所示的洋流相符合的是( ) A.①B.② C.③D.④ (2)甲处洋流的影响是( ) A.加快途经海轮航速B.形成著名的渔场 C.使沿岸大气增温增湿D.缩小海洋污染范围 [审答流程]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选址的主要原因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选址的主要原因: 1、纬度低(北纬28.2度),海拔高(1500米),发射倾角好,地空距离短,纬度越低,离赤道越近,这既可充分利用地球自转的离心力,又可缩短地面到卫星轨道的距离,从而增加火箭的有效负荷。 2、峡谷地形好,地质结构坚实,有利于发射场的总体布局,对地面发射设施、技术设备及跟踪测量,通讯的布网有利,能满足多个发射场的建设。 3、晴好天气,“发射窗口”好。西昌年平均气温18℃,是全国气候变化最小的地区之一,日照多达320天,几乎没有雾天,试验周期和允许发射的时间较多。 4、战备的目的,地处大山深处,便于隐藏。 原因 第一,也是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些地方一般有适合发射的条件,比如晴天多,降水少,这对于卫星发射都是极有利的条件。如果建在潮湿且多云的地方,则可能少有适合发射的天气。 第二,这些发射场一般都建设于特殊年代,保密和隐蔽是关键,因此都位于大后方。如果建设于在现在所谓的发达地区,则很有可能被敌人破坏。比如,赫赫有名的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就曾以“东风”为代号,已达到保密的目的,这也是“东风航天城”之名的来历。 第三,这些地区一般都是沙漠,属于无人区,对人类社会的印象较小。比如,万一发射失败,可能会造成重大事故。航天器残荷可能对当地造成影响。而这些地方影响就很小。 第四,就是出于经济的原因。这些发射场除了没有发射地球同步卫星的优势,在发生其他卫星,由于其纬度高,可以达到节省燃料和降低技术要求的目的,这也是一个很显著的优势。 甘肃酒泉 该地区属内陆及沙漠性气候,地势平坦,人烟稀少,全年少雨,白天时间长,年平均气温8.5摄氏度,相对湿度为35%-55%,每年约有300天可进行发射试验,又可充分利用西起喀什、东至闽西,距离数千公里的陆上航天测控网,加上基地已建成多年,生活设施基本齐全,技术保障、测控通信、铁路运输、发配电等配套设施完善,条件很适合卫星及载人航天飞行器发射。 选址西昌也是同样的道理。 (华师版)初一数学最全最经典习题册- https://www.360docs.net/doc/7018981361.html,豆丁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