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塑模具浇注系统设计

注塑模具浇注系统设计
注塑模具浇注系统设计

注塑模具浇注系统设计

注塑模的浇注系统,是指从主流道的始端到型腔之间的熔体流动通道。其作用是使塑料熔体平稳而有序地充填到型腔中,以获得组织致密、外形轮廓清晰的塑件。浇注系统一般分为普通浇注系统和热流道浇注系统两类。

1.浇注系统的组成:一般由主流道、分流道、浇口和冷料穴四部分组成,如下图所示:

2.主流道设计

主流道是连接注塑机喷嘴与分流道的一段通道,通常和注射机喷嘴在同一轴线上,横截面为圆形,带有一定的锥度,注射机的喷嘴与模具浇口套关系如下图所示:

(1)为了防止浇口套与注射机喷嘴对接处溢胶,主流道与喷嘴的对接处应设计成半球形凹坑,凹坑的深度为3~5mm,其球面半径SR应比注塑机喷嘴头球面半径SR0大1~2mm;主流道小端直径d比注塑机喷嘴d0大0.5~1mm,以防止主流道口部积存凝料而影响脱模。

(2)为了减小对塑料熔体的阻力及顺利脱出主流道凝料,浇口套内壁表面粗糙度应加工到R a0.8μm。

(3)主流道的圆锥角设计过小,会增加主流道凝料的脱出难度;设得过大,又会产生湍流或涡流,卷入空气,所以,通常取α=2°~4°,对流动性差的塑料可取3°~6°。

(4)主流道大端呈圆角,半径r=1~3mm,以减小料流转向过渡时的阻力。

(5)在模具结构允许的情况下,主流道长度尽可能短,一般取L≤60mm,

过长会增加压力损失,使塑料熔体的温度下降过多,从而影响熔体的顺利充型。另外,过长的流道还会浪费塑料材料、增加冷却时间。

(6)最常见的主流道的类型有以下几种形式,如下图所示。由于浇口套在

工作时经常与注塑机喷嘴反复接触、碰撞,所以浇口套常用优质合金钢制造,也可以选用T8、T10,并进行相应的热处理,保证足够的硬度,但其硬度应低于与注塑机喷嘴的硬度,以防止喷嘴被碰坏。

(7)对于小型模具,可将主流道浇口套与定位圈设计成整体式,不过大多数情况下,是将主流道浇口套和定位圈设计成两个零件,然后配合固定在模板上面。定位圈用于模具在注塑机上安装定位时使用。

(8)当浇口套的底部与塑料熔体接触面较小时,仅靠注射机喷嘴的推力就能使浇口套压紧,此时,可以不设固定装置。当浇口套的底部与塑料熔体接触面较大时,塑料熔体对浇口套产生的反作用力也较大,为防止浇口套被挤出,可以用螺钉固定。

3.冷料穴的设计

冷料穴也称冷料井,一般设在主流道和分流道的末端,其作用就是存放两次注塑间隔而产生的冷料和料流前锋的“冷料”,防止冷料进入型腔而形成各种缺陷。根据冷料穴所处位置不同,可分为主流道冷料穴和分流道冷料穴。

(1)主流道冷料穴

主流道冷料穴底部常做成曲折的钩形或下凹的凹槽或倒锥形,使冷料穴兼有开模时将主流道凝料从主流道中拉出来附在动模边的作用。根据冷料穴不同,其构成主流道冷料穴底部的零件也不同,常见的有拉料杆、推杆等。

(2)分流道冷料穴

分流道冷料穴一般采用两种形式:一种是将冷料穴开设在动模的深度方向,其设计方式与主流道冷料穴类似;另一种是将分流道在分型面上延伸成为冷料穴。

4.分流道设计

分流道是主流道与浇口之间的通道,一般开设在分型面上,起分流和转向的作用。多型腔模具必须设置分流道,单型腔大型塑件在使用多个点浇口时也要设置分流道。分流道是塑料熔体进入型腔前的通道,可通过优化设置分流道的横截面形状、尺寸大小及方向,使塑料熔体平稳充型,从而保证最佳的成型效果。

(1)影响分流道的设计因素

a.制品的几何形状、壁厚、尺寸大小及尺寸的稳定性、内在质量及外观质量要求。

b.塑料的种类。

c.注射机的压力、加热温度及注塑速度。

d.主流道及分流道的脱落方式。

e.型腔的布置、浇口位置及浇口形式的选择。

(2)分流道的设计原则

a.塑料流经分流道时的压力损失及温度损失要小。

b.分流道的固化时间应稍后于制品的固化时间,以利于压力的传递及保压。

c.保证塑料迅速而均匀地进入各个型腔。

d.分流道的长度应尽可能短,其容积要小。

e.要便于加工及刀具选择。

(3)分流道横截面形状的选择

通常分流道的横截面形状有圆形、矩形、梯形、U形和正六边形等。为了减少流道内的压力损失和传热损失,希望流道的横截面积大、表面积小,因此可用流道横截面积S与其周长的比值来表示流道的效率,各种横截面的尺寸与效率见下图表所示:

从上图中可以得出,圆形横截面的效率最高,即具有最小的压力降和热损失,故圆形横截面的分流道应用是最广泛的一种截面。正方形流道凝料脱模困难,效率低。U形横截面的流动效率低于圆形与正六边形横截面,但加工容易,又比圆形和正方形横截面流道容易脱模,所以U型横截面流道使用也较为广泛。虽然梯形横截面的流道与圆形相比有较大的热量损失,但是梯形横截面的流道便于选择加工刀具,同时加工也较容易,所以,梯形横截面的分流道使用也较为广泛,特别是对于双分型面模具。

(4)分流道横截面尺寸的确定方法

a.根据各种塑料的流动性来选用,结合每种材料的注塑情况,来粗略估计分

注塑速率及分流道的长度等因素来确定。对于常见2.0~3.0mm壁厚,采用的圆形截面分流道的直径一般在 3.5~7.0mm之间变动。对于流动性能好的塑料,比如PE、PA、PP等,当分流道很短时,可小到直径2.5mm。对于流动性能差的塑料,比如HPVC、PC、PMMA等,分流道较长时,直径可达10~13m m。试验证明,对于多数塑料,分流道直径在5~6mm以下时对流动影响最大。但在直径8mm以上时,在增大其直径,对改善流动的影响已经很小了。

另外,对于质量小于200g,壁厚在3mm以下的塑件,可用下列经验公式确定分流道的当量直径:

D=0.2654(m)1/2(L)1/4

公式中,D是流道的当量直径(mm);m是流经分流道的熔体的质量(g);L是分流道的长度(mm)。

b.在确定主流道的尺寸后,分流道尺寸可按φD’=(0.8~0.9)φD计算。φD 是主流道大端直径,φD’为一级分流道的当量直径。另外,如果在模具上还设有二级甚至三级分流道,则下级分流道的当量半径可取相邻的上级分流道当量半径的80%~90%。

(5)分流道内塑料熔体流动剪切速率的校核。生产实践表明,当注塑主流道和分流道的剪切效率γ=5×102~5×103s-1、浇口的剪切速率γ=104~105s-1时,所成型的塑件质量比较好。

校核分流道剪切速率的步骤如下图所示:

如果计算的结果在最佳的剪切速率范围内,则确定的分流道尺寸是合理的,否则还要作适当的调整。

(6)分流道的长度确定,分流道的长度与塑件的大小,型腔的布置、排列有关。具体的后面会进行详细讲解。

(7)分流道表面粗糙度,分流道的表面不必很光滑,表面粗糙度可设为Ra1.25~2.5μm。这是因为相对较粗糙的表面能增加外层塑料熔体的阻力,使与其表面相接触的塑料熔体凝固并形成一层绝热层,从而有利于内部的塑料熔体的保温。

(8)分流道与浇口的连接,分流道与浇口的连接处应加工成斜面,并用圆弧过渡,有利于塑料熔体的流动及填充。

5.分流道的布置

在多型腔的模具中,分流道的布局形式很多。研究分流道的布局,实质上就是研究型腔的布局问题。分流道的布局是围绕型腔的布局而设置的,即分流道的布局形式取决于型腔的布局,两者应统一协调,相互制约。

分流道和型腔的分布有平衡式和非平衡式两种:

(1)平衡式分布,从主流道到各个型腔的分流道,其长度、横截面尺寸及其形状都完全相同,以保证各个型腔同时均衡进料,同时充满。大体有如下一些排布形式。

a.辐射式。将型腔分布在以主流道为圆心沿圆周处均匀分布,分流道将均匀辐射至型腔处,如下图所示的几种排布形式:

上图中,a图分流道中未设置冷料穴,其冷料有可能会进入型腔。b图在分流道末端设置冷料穴,设计就比较合理。图c是最理想的布局,克服了前面两个图分流道分布过密不足,节省了凝料用量,制造起来也较为方便。辐射式分布的缺点,由于排列不够紧凑,在同等情况下使成型区域的面积较大,分流道较长,则必须在分流道上设顶料杆。同时,加工和划线时必须采用极坐标,给操作带来麻烦。

b.单排列式,常见的基本形式如下图所示,均在多型腔模具中采用:

当产品需要侧向抽芯的多型腔模中,如斜导柱或斜滑块的抽芯模中,为了简化模具结构和均衡进料,往往采用S形分流道的结构形式,如上图b所示,但必须把分流道设在定模一侧,便于流道凝料完整取出,和不妨碍侧分型的移动。

c.Y形。它是以3个型腔为一组按Y形布局排列,用于型腔数为3的倍数的模具,如下图所示:

d.X形,是以4个型腔为一组,分流道呈交叉的X状布局。

e.H形,这是最常用的一种,是以4个型腔为一组按H形布局排列,用于型腔数量为4的偶倍数的模具。特点是排列紧凑,对称平衡,且他们的尺寸都在模体的X/Y方向上变化,易于加工,在多型腔的模具中得到广泛应用。

f.综合型。多型腔的分流道有时采用Y/X/H形综合的形式。

分流道中的分布,主要还是要结合实际产品综合考虑,选用最合适的排布。

(2)非平衡式布置,主要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各个型腔的尺寸和形状相同,只是诸型腔距主流道的距离不同;另一种是各型腔大小与流道长度均不同。为了使各个型腔同时均衡进料,必须将各型腔的浇口做成不同大小的横截面,或者不同长度。

6.浇口设计

浇口是连接分流道与型腔之间的一端细短通道,其作用是使分流道流过来的塑料熔体以比较快的速度进入并充满型腔,型腔充满后,浇口部分的熔体能迅速地凝固而封闭浇口,防止型腔内的熔体倒流。浇口的形状、位置和尺寸对塑件的质量影响很大。注塑成型时,许多缺陷都是由于浇口设计不合理导致的,所以要特别重视浇口的设计。

(1)浇口的类型及特点

1)直接浇口,是熔融塑料从主流道直接注入型腔的最普通的浇口,又称为主流道浇口。位置一般在模具中心,只适用于单腔的深腔塑件和大型塑件。一般设在塑件的底部,为防止冷料注入塑件的底部,在不影响塑件使用的前提下,应该在浇口对侧设置一个深度为塑件厚度一半的冷料穴,而主流道长度应尽量的短,浇口的大直径D尽量的小,一般情况下不超过壁厚的2倍,以防止主流道冷却时间过长,影响注塑效率。

直接浇口的优点:浇口横截面积较大,流动阻力小,常用于成型深腔塑件、厚壁塑件,或高粘度、流动性差的壳类塑件;有利于排气及消除熔接痕;保压补缩作用强,易于完整成型;模具结构简单紧凑,流道短,便于加工。缺点:只适用于单腔模具,去除浇口凝料比较困难,塑件上有明显的浇口痕迹;容易产生内应力,引起塑件变形,或产生气泡、开裂、缩孔等缺陷;在浇口附近熔体冷却较慢,延长注塑成型周期,影响成型效率。

2)中心浇口,熔体从中心流向型腔。这种浇口的进料点对称,充型均匀,能消除拼缝线且模具排气顺利,浇口的余料去除方便。这类浇口一般用于单型腔注塑模,适用于圆筒形、圆环形或中心带孔的塑件成型。常见的主要有四种,盘形浇口,环形浇口,轮辐式浇口,爪型浇口。

3)点浇口,又称针点浇口,是比较常用的一种浇口形式,通常用于流动性较好的塑料制品,如PE、ABS、PA等。点浇口的主要形式如下图所示

其中图a是比较常见的点浇口。图b、c则适用于壁厚较薄的塑件,可在浇口与塑件的接触处设(0.5~1)×45°的斜角或做成r0.2~0.5mm的喇叭口。这样可以避免浇口凝料在拉断时损伤塑件表面,同时也可以减少型芯收到的冲击力及减小流动阻力,并有利于延缓浇口处熔体的固化,有利于向型腔补料。图d是一模多腔时点浇口的结构,为便于流动,在其拐角处均应设圆弧过渡。图e是对大塑件采用的多点进胶方式,以缩短流程,提高注射效率,降低流动阻力,减少塑件的翘曲变形。图f,是点浇口剖面图。

点浇口的尺寸依塑件的大小及塑料的性能而定,一般点浇口的直径d在0.8~1.6mm之间。

点浇口的优点:当熔体通过点浇口时,有很高的剪切速率和摩擦,产生热量,提高熔体的温度和降低熔体粘度,有利于熔体的流动,从而能获得外形清晰、表面光泽的塑料制品。塑料制品的浇口在开模的同时即被拉断,浇口痕迹呈圆点状,不明显,所以点浇口可开在塑件的表面及任何位置,并不影响制品的外观。点浇口一般开在塑件顶部,因其注射流程短,拐角小,排气条件又好,因此很容易成型。适用于外观要求较高的壳类,或盒类塑件的单腔模、多腔模等各种模具,使用比较广泛。

点浇口缺点:注射压力损失较大,多数情况下必须采用三板模结构,其模具结构相对比较复杂,成型周期较长,流道与制品的比例较大。

4)侧浇口,一般设在分型面上,从塑件的侧面进料。广泛应用于一模多腔的模具中,适用于成型各种形状的塑件。常见的侧浇口有矩形浇口、扇形侧浇口、薄片式侧浇口等。

a.矩形侧浇口。矩形侧浇口的横截面形状是矩形,有的是从塑件外侧进胶,有的是从塑件内侧进胶,为了使浇口脱模方便,往往把浇口两侧做成5°的斜面。

b.扇形侧浇口,是矩形侧浇口的变异形式,常用于成型宽度较大的薄片状塑件及流动性能较差的、透明塑件,比如PC、PMMA等。

扇形侧浇口的形状是沿进料方向逐渐变宽,而厚度逐渐减至最薄的形式渐渐展开的,所以熔融的塑料在流经浇口时在横向得到更为均匀的分配,减少了流纹和定向小英,降低塑件的内应力和避免了带入空气的可能性,从而防止塑件翘曲

变形和气泡的产生。

扇形浇口的缺点是:沿着塑件侧壁有一比较长的浇口痕迹,切除浇口的工作量大,且影响塑件的美观。为了便于清除浇口痕迹,浇口厚度尽量选得小些。常用尺寸深为(0.25-1.6)mm,宽度为8.0mm至浇口侧型腔宽度的1/4。浇口的横截面积不应大于分流道的横截面积。

c.薄片式侧浇口。薄片式侧浇口也是从矩形浇口演变而来,适用于薄板状或长条状制品。当塑料熔体流过薄片式浇口时,以较低的流速,呈平行状态,平稳均匀地注入型腔,降低了塑件的内应力,减少了因取向而产生的翘曲变形。

设计侧浇口时,应注意如下两个问题:第一,注塑压力损失较大,在注塑过程中应采取较大的注射压力,而缩短浇口长度也可以起到减小注射压力损失的作用;第二,侧浇口容易形成熔接痕、缩孔、气泡等缺陷,这应从选择浇口的位置和方向上以及排气措施上予以考虑解决。

5)潜伏式浇口,是点浇口的演变形式,其方式与点浇口大致相同。其结构形式大致可以分为推切式浇口、拉切式浇口。弯钩式浇口,如下图所示:

图a为推切式浇口,图b为拉切式浇口,其中L必须≥L1+L2,其中L1不能太短,应该有足够的距离让浇口发生变形而脱离型腔,一般情况下,L1至少有8mm。图c为弯钩式浇口,浇口进入型腔端直径d为0.8-1.2mm,长1.0-1.2mm;A值为2.5D左右;φ2.5mm是指从大端0.8D逐渐过渡到小端φ2.5mm。

由于潜伏式浇口凝料在脱模时必须有较大幅度的弹性变形,因此浇口应选用较小的尺寸,以增强浇口的柔软性,所以常用于ABS、HIPS材料,而不适用于POM、PBT等结晶材料,也适用于PC、PMMA以及PS等脆性大的材料,防止弧形流道被折断而堵塞浇口。

6)护耳形浇口,只适用于难于成型的塑料,如硬质PVC、丙烯酸酯等。这些塑料的成型温度范围狭窄且流动性差,这样在注射时,在浇口部位易造成变形、翘曲,形成脆弱区。护耳形浇口耳槽设在塑件的侧面,从分流道来的料流经过浇口,不是直接进入型腔,而是先进入耳槽,然后进入型腔。料流经过浇口时因摩擦而使其料温升高,有利于物料的流动。料流再经过与浇口垂直的耳槽冲击在耳槽对面的侧壁上,从而缓冲并降低了流速,改变了料流的流向,使料流平滑而均匀地流入型腔,因而可减小浇口附近的残余应力,并防止涡流的产生,防止污染痕迹,提高塑件的外观质量。

(2)浇口的尺寸

一般浇口尺寸取分流道横截面积的3%-9%,对于流动性差、壁厚较厚和尺寸较大的塑件,其浇口尺寸取较大值,反之取较小值。浇口的长度约1-1.5mm,表面粗糙度取Ra0.4μm以下。

(3)浇口的设计原则

1)避免引起熔体破裂现象。横截面尺寸较小的浇口正对着一个宽度和厚度

都较大的型腔,则高速料流流过浇口时,由于受到很高的切应力作用,将会产生喷射和蠕动等熔体破裂现象。

2)有利于塑料熔体补缩。当塑件的壁厚相差较大时,为了保证注射过程最终压力有效地传递到塑件较厚部位,以防止缩孔,在避免产生喷射的前提下,浇口的位置应开设在塑件横截面最厚处,以利于熔体填充及补缩。

3)有利于熔体流动。如果塑件上设有加强筋,浇口的位置应设在使熔体顺着加强筋开设的方向,以改变熔体流动的条件。

5)减少塑件熔接痕增加熔接强度。熔体在充型过程中都有料流间的熔接存在。浇口位置设计时应该考虑,增加熔接的强度,尽量减少产生熔接痕,以保证塑件的强度。

6)防止料流将型芯或嵌件挤压变形,对于筒形塑件来说,应避免偏心进料以防止型芯弯曲。

7)注意高分子取向对塑件性能的影响。注塑成型时,尽量减少高分子沿着流动方向上的定向作用,必须恰当设置浇口位置,尽量避免由于定向作用造成的不利影响,而利用定向作用产生的有利影响。

8)保证流动比在允许范围内。在确定大型塑件的浇口位置时,还应考虑塑料熔体所允许的最大流动距离比。最大流动比,是指熔体在型腔内流动的最大长度与相应的型腔厚度之比。常用塑料流动比的经验数据,如下图所示供设计浇注系统时参考。若计算得到的流动比大于此值时,就需要改变浇口位置,或增加产品的厚度,或者采用多浇口等方式来减小流动比。

北斗、Galileo、GLONASS、GPS定位导航系统对比

北斗、Galileo、GLONASS、GPS定位导航系统对比 世界有四大定位导航系统,分别是中国的北斗卫星定位系统、欧盟的Galieo、俄罗斯的GLONASS、美国人的GPS定位系统。 1.GPS 2.GLONAS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 GLONASS的起步晚于GPS9年。从前苏联 1982年10月12日发射第一颗GLONASS卫星开始,到1996年,13年时间内历经周折,虽然遭遇了苏联的解体,由俄罗斯接替部署,但始终没有终止或中断GLONASS卫星的发射。1995年初只有16颗GLONASS卫星在轨工作,1995年进行了三次成功发射,将9颗卫星送入轨道,完成了24颗工作卫星加1颗备用卫星的布局。经过数据加载、调整和检验,已于 1996年1月18日.整个系统正常运行。 1卫星星座 GLONASS卫星星座的轨道为三个等间隔椭圆轨道,轨道面间的夹角为120度,轨道倾角 64.8度,轨道的偏心率为o.01,每个轨道上等间隔地分布8颗卫星。卫星离地面高度19100km,绕地运行周期约11小时15分,地迹重复周期8天,轨道同步周期17困。 由于GLONASS卫星的轨道倾角大于GPS卫星的轨道倾角,所以在高纬度(50度以上)地区的可视性较好。 每颗GLONASS卫星上装有艳原子钟以产生卫星上高稳定时标,并向所有星载设备的处理提供同步信号。星载计算机将从地面控制站接收到的专用信息进行处理,生成导航电文向用户广播。导航电文包括:

①星历参数;②星钟相对于GLONASS时的偏移值;③时间标记; ④GLONA SS历书。 GLONASS卫星向空间发射两种载波信号。L1频率为 1.602— 1.616MHz.L2频率为 1.246— 1.256MHz为民用,L2供军用。 2.地面探制系统 地面控制站组包括一个系统控制中心,一个指令跟踪站,网络分布于俄罗斯境内。 CTS跟踪着GLoNAs5可视卫星,它遥测所有卫星,进行测距数据的采集和处理,并向各卫星发送控制指令和导航信息。 3用户设备 接收GUNASS卫星信号并测量其伪距和速度,同时从卫星信号中选出并处理导航电文。 接收机中的计算机对所有输入数据处理并算出位置坐标的三个分旦、速度矢量的三个分量和时间。利用两个独立的卫星定位系统进行导航和定位测量,可有效地削弱美俄两国对各自定位系统的可能控制,提高定位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4伐罗斯联邦政府对GLONA5S系统的使用政策 早在1991年俄罗斯首先宣称;GLoNAs5系统可供国防民间使用、不带任何限制,也不计划对用户收费.该系统将在完全布满星座后遵照已公布的性能运行至少15年。民用的标准精度通道(csA)精度数据为:

模具浇注系统设计

浇注系统设计 9.1 浇注系统设计原则 9.1.1 浇注系统的组成 模具的浇注系统是指模具中从注塑机 喷嘴开始到型腔入口为止的流动动通道, 它可分为普通流道浇注系统和无流道浇注 系统两大类型。普通流道浇注系统包括主 流道、分流道、冷料井和浇口组成。如图 9-1所示。 9.1.2 浇注系统设计时应遵循如下原则: 1 . 结合型腔的排位,应注意以下三点: a .尽可能采用平衡式布置,以便熔融塑料能平衡地充填各型腔; b .型腔的布置和浇口的开设部位尽可能使模具在注塑过程中受力均匀; c .型腔的排列尽可能紧凑,减小模具外形尺寸。 2 . 热量损失和压力损失要小 a .选择恰当的流道截面; b .确定合理的流道尺寸; 在一定围,适当采用较大尺寸的流道系统,有助于降低流动阻力。但流道系统 上的压力降较小的情况下,优先采用较小的尺寸,一方面可减小流道系统的用料, 另一方面缩短冷却时间。 c .尽量减少弯折,表面粗糙度要低。 3 . 浇注系统应能捕集温度较低的冷料,防止其进入型腔,影响塑件质量; 4 . 浇注系统应能顺利地引导熔融塑料充满型腔各个角落,使型腔气体能顺利排出; 5 . 防止制品出现缺陷; 避免出现充填不足、缩痕、飞边、熔接痕位置不理想、残余应力、翘曲变形、收 缩不匀等缺陷。 6 . 浇口的设置力求获得最好的制品外观质量 浇口的设置应避免在制品外观形成烘印、蛇纹、缩孔等缺陷。 7 . 浇口应设置在较隐蔽的位置,且方便去除,确保浇口位置不影响外观及与周围零件 发生干涉。 8 . 考虑在注塑时是否能自动操作 4 6 1 2 3 I I 局部放大 图9-1 浇注系统的组成 1 - 主流道 ; 2 - 一级分流道 ; 3 - 拉料槽兼冷料井 4 - 冷料井 ; 5 - 二级分流道 ; 6 – 浇口 5

塑料模具课程设计说明书

南昌航空大学 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 课程设计说明书 题目:肥皂盒底盖塑料模具设计 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 班级: 姓名:简洪伟 学号:---------------------------- 指导老师: 时间:2010年4月28日

引言 本说明书为塑料注射模具设计说明书,是根据塑料模具手册上的设计过程及相关工艺编写的。本说明书的内容包括:目录、课程设计指导书、课程设计说明书、参考文献等。 编写本说明书时,力求符合设计步骤,详细说明了塑料注射模具设计方法,以及各种参数的具体计算方法,如塑件的成型工艺、塑料脱模机构的设计。 本说明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江五贵老师和同学的大力支持和热情帮助,在此谨表谢意。 由于本人设计水平有限,在设计过程中难免有错误之处,敬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设计者:简洪伟 2010.4.28

课程设计指导书 一、题目: 塑料肥皂盒材料:PVC 二、明确设计任务,收集有关资料: 1、了解设计的任务、内容、要求和步骤,制定设计工作进度计划 2、将UG零件图转化为CAD平面图,并标好尺寸 3、查阅、收集有关的设计参考资料 4、了解所设计零件的用途、结构、性能,在整个产品中装配关系、技术要求、生产批量 5、塑胶厂车间的设备资料 6、模具制造技能和设备条件及可采用的模具标准情况 三、工艺性分析 分析塑胶件的工艺性包括技术和经济两方面,在技术方面,根据产品图纸,只要分析塑胶件的形状特点、尺寸大小、尺寸标注方法、精度要求、表面质量和材料性能等因素,是否符合模塑工艺要求;在经济方面,主要根据塑胶件的生产批量分析产品成本,阐明采用注射生产可取得的经济效益。 1、塑胶件的形状和尺寸: 塑胶件的形状和尺寸不同,对模塑工艺要求也不同。 2、塑胶件的尺寸精度和外观要求: 塑胶件的尺寸精度和外观要求与模塑工艺方法、模具结构型式及制造精度等有关。 3、生产批量 生产批量的大小,直接影响模具的结构型式,一般大批量生产时,可选用一模多腔来提高生产率;小批量生产时,可采用单型腔模具等进行生产来降低模具的制造费用。 4、其它方面 在对塑胶件进行工艺分析时,除了考虑上诉因素外,还应分析塑胶件的厚度、

电风扇前罩注塑模具设计

目录 1 前言 (1) 2 总体方案设计 (3) 2.1 总体方案论证 (3) 2.2热塑性塑料注塑成型工艺性分析 (3) 2.3设计要点 (3) 2.4 塑件的测绘 (4) 2.5 塑件的三维造型 (6) 2.6 塑件的工艺分析 (7) 2.6.1塑件的材料分析 (7) 2.6.2塑件尺寸精度的选择 (7) 2.6.3塑件的结构工艺性分析 (8) 2.7脱模斜度的确定 (8) 3总体结构设计说明 (9) 3.1注塑机的选择 (9) 3.2注塑机的校验 (9) 3.3型腔数目的确定 (10) 3.4塑件收缩率的计算 (10) 3.5模具型腔工作尺寸计算 (10) 3.6模具型芯工作尺寸计算 (11) 3.7螺纹型芯工作尺寸计算 (11) 3.8分型面的设计 (11) 3.9 浇注系统设计 (12) 3.10冷却系统设计 (14) 3.10.1冷却系统的设计原则 (14) 3.10.2模具的冷却水道直径计算 (15) 3.11脱模机构设计 (16) 3.12导向机构设计 (17) 3.13排气系统设计 (17) 3.14侧抽芯机构设计 (17) 3.15模具材料的选择 (19) 3.16模板尺寸的确定 (19) 3.17绘制模具总体装配图 (19) 4模具零件的工艺分析及制造 (21) 4.1零件的加工工艺分析 (21) 4.2凹模的加工仿真 (22) 5 结论 (25) 参考文献 (26) 致谢 (27) 附录 (28)

1 前言 模具是现代工业生产的重要工艺装备。在现代工业生产中,模具已广泛应用于电机电器产品、电子和计算机产品、仪表、家用电器、汽车、军械、通用机械等产品的生产中。用模具生产制造所表现出来的高精度、高复杂程度、高生产率和低消耗等特点是其他加工制造方法所不能比拟的。随着现代化工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工业产品的品种、数量、质量及款式的要求愈来愈高,模具的应用也就愈来愈广泛,其适应性也愈来愈强,已成为国家制造工艺水平的标志和独立的基础工业体系。 模具的类型很多,按照成形件的材料不同,可以分为冲压模具、塑料模具、锻造模具、压铸模具、橡胶模具、粉末冶金模具、玻璃模具和陶瓷模具等,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是冲压模具和塑料模具。其中塑料模具又可分为压塑成型模具,注塑成型模具,传递成型模具,挤塑成型模具,中空制品吹塑成型模具,热成型模具的几种类型的模具。 注塑模具是塑料模具中的一种类型,主要用于热塑性材料零件的成型。它是将塑料粉粒通过注塑机螺杆旋转漏入保持一定温度的料筒中,在90~100℃的温度下变成粘稠状态。在开动注塑机活塞,将溶融的塑料以高压,高速通过喷嘴注入,充满模具型腔,待保压顽固化,形成和模具型腔相仿的制品零件。 本次设计的课题为电风扇前罩注塑模具设计,该课题来源于江苏羽佳集团。本模具为适用于热塑性塑料的注塑模具,是用来生产电风扇前罩的专用模具。该模具适合于大批量多件生产,在实际生产中能够很好的满足注塑制件的加工要求,提高生产率和产品的精度,塑件表面无明显收缩、水纹等现象。模具一次试模成功,运行灵活、可靠,浇注系统、温控系统、脱模机构效果良好,在工作时运转平稳,工作可靠,装卸方便,便于维修和调整。 模具属于边缘科学,它涉及机械设计制造、塑性加工、铸造、金属材料及其热处理、高分子材料、金属物理、凝固理论、粉末冶金、塑料、橡胶、玻璃等诸多学科、领域和行业。从起步到现在,我国模具工业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已有了较大的提高,与国外的差距正在进一步缩小。纵观我国的模具工业,既有高速发展的良好势头,又存在精度低、结构欠合理、寿命短等一系列不足,无法满足整个工业迅速发展的迫切要求。当代模具要求的精度比传统模具高出一个数量级。多工位级进模、精冲模、精密塑料模的精度已达到0.003mm,甚至更高。多工位的级进模设计和制造技术已日趋成熟,然而,由于我国模具制造基础薄弱,各地发展极不平衡,因此总体来看,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和与国内外市场需求相比,差距还很大。这主要体现在工艺装备水平方面,我国塑料模制造企业设备数控化率和CAD/CAM应用覆盖面比国外低得多,且设备不配套、利用率低的现象十分严重。国产设备在精度、加工表面粗糙度、刚性、稳定性、可靠性及刀具和附件的配套性和精度保持性等方面与国外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本次的设计主要包括塑件的工艺性分析,注塑模具的总体结构设计以及模具三维

基于UG的注塑模浇注系统构建与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705669037.html, 基于UG的注塑模浇注系统构建与分析 作者:朱鹏超 来源:《数字化用户》2013年第17期 【摘要】现阶段,模具CAD技术已经快速发展,笔者在Windows Vista平台上,通过对UG NXS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专注于开发注塑模浇注系统三维设计建模系统模块,将注塑模的浇注系统的每个组成部分的设计进行逐一分析,又经历了一些列的二次开发方法。这项技术的完成对注塑模具的效率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注塑模浇注系统二次开发UG 浇注系统设计作为注射模设计的核心部分,它的设计目前还是在利用一些通用的CAD软件技术,这个软件设计还不够专业,为此,对于浇注系统进行的设计时,通常设计者们军事通过自己的经验和技术来确定浇筑尺寸尺寸和浇注系统的类型,这样的数据是不够精确的,而且影响到生产效率,所以现在运用UG这种大型的工程软件,利用三维实体造型,让设计变得更加的简单和快捷,另外,在充分的利用和二次开发UG软件来提升注塑模浇筑系统的设计效率和质量。从而大大的减少了浇筑模具的设计周期,从而有效缩短产品制造的周期和提升产品质量。 一、浇注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 在进行浇筑系统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如果浇注系统设计出现了问题和偏差将对注塑成型以及注塑制品质量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因此,确保有效规避因设计失误带来的偏差,在对浇注系统进行设计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几方面的原则: 第一,要确保设计能够适应塑料品种及其材料的特性需求; 第二,要基于塑料制品的形状、大小以及要考虑制品在浇筑过程中的防变形特征进行设计; 第三,要充分考虑要结合型腔布置进行设计,另外要尽可能的采用平衡式分流道布局设计,从而有效确保浇注系统的排气性能; 第四,要在设计时应对浇注系统中的浇口尺寸、位置以及数量选择做到精确无比; 第五,要充分考虑防止型芯变形和位移情况的发生,要确保进行设计时考虑到注塑机安装模板的大小以及进行后期整修的便捷性。 二、UG二次开发应用研究现状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常识简介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常识 简介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常识简介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现状 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eiDouNavigationSatelliteSystem,BDS)是中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是继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俄罗斯格洛纳斯卫星导航系统(GLONASS)之后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和美国GPS、俄罗斯GLONASS、欧盟GALILEO,是联合国卫星导航委员会已认定的供应商。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由空间段、地面段和用户段三部分组成,可在全球范围内全天候、全天时为各类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定位、导航、授时服务,并具短报文通信能力,已经初步具备区域导航、定位和授时能力,定位精度10米,测速精度0.2米/秒,授时精度10纳秒。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空间段由5颗静止轨道卫星(又称24小时轨道,指轨道平面与赤道平面重合,卫星的轨道周期等于地球在惯性空间中的自转周期,且方向亦与之一致,即卫星与地面的位置相对保持不变,故这种轨道又称为静止卫星轨道。一般用作通讯、气象等方面)和30颗非静止轨道卫星组成,2012年左右,“北斗”系统将覆盖亚太地区,2020年左右覆盖全球。中国正在实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截止2016年10月已成功发射16颗北斗导航卫星。 2000年,首先建成北斗导航试验系统,使我国成为继美、俄之后的世界上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北斗导航系统是覆盖中国本土的区域导航系统,覆盖范围东经约70°-140°,北纬5°-55°。北斗

全球四大卫星导航系统对比

简单对比全球四大卫星导航系统 2011年12月27日,对于中国的高精度测绘定位领域来说是一个不平凡的日子,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CNSS)正式向中国及周边地区提供连续的导航定位和授时服务,这是世界上第三个投入运行的卫星导航系统。 在此之前,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GPS)和俄罗斯的格洛纳斯卫星导航系统(GLONASS)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已经建成并投入运行。与此同时,欧盟也在打造自己的卫星导航系统——“伽利略”计划。 那么,这四大卫星导航系统之间到底有着怎么样的区别和联系呢?下面,就让我们来逐个分析一下,通过四大卫星导航系统的优劣分析,给大家一个较为明显的概念。 四大卫星导航系统各有优势,详情如下: GPS:成熟 GPS,作为大家最为熟悉的定位导航系统,她最大的特点就是技术方面最为成熟。 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是目前世界上应用最广泛、也是技术最成熟的导航定位系统。GPS空间部分目前共有30颗、4种型号的导航卫星。1994年3月,由24颗卫

星组成的导航“星座”部署完毕,标志着GPS正式建成。 中国北斗:互动开放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正在实施的自主发展、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系统建设目标是:建成独立自主、开放兼容、技术先进、稳定可靠的覆盖全球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由空间段、地面段和用户段三部分组成。目前市面上定位导航仪器公司如国外的天宝、拓普康,国内的华测导航等都已支持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 欧盟伽利略:精准 伽利略定位系统是欧盟一个正在建造中的卫星定位系统,有“欧洲版GPS”之称。伽利略定位系统总共发射30颗卫星,其中27颗卫星为工作卫星,3颗为候补卫星。该系统除了30颗中高度圆轨道卫星外,还有2个地面控制中心。 俄罗斯格洛纳斯:抗干扰能力强 早在美苏冷战时期,美国和苏联就各项技术特别是空间技术方面争锋相对,在美国GPS技术遍布全国的同时,苏联也没闲着,一直忙于研发自己的全球导航定位系统。俄罗斯的这套格洛纳斯系统便是其不断努力的结果。格洛纳斯由24颗卫星组成,也是由军方负责研制和控制的军民两用导航定

四大卫星导航系统伪距单点定位性能对比分解

四大卫星导航系统伪距单点定位性能对比摘要 引言 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成功产生,促进了卫星导航定位市场这一新兴产业的发展。全球卫星导航业务一直被美国的GPS即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所垄断。目前,GPS以其技术优势和廉价的使用成本,在全球得到广泛应用,涉及野外勘探、陆路运输、海上作业及航空航天等诸多行业,其相关产品和服务市场的年产值达80亿美元,成为当今国际公认的八大无线产业之一。 然而在海湾战争和阿富汗战争期间,欧洲使用的GPS系统曾经受到限制,而且定位精度也有所下降;尤其在科索沃战争中,美国还曾经单方面关闭过巴尔干地区的民用导航信号源。 GPS是美国从本世纪70年代开始研制,历时20年,耗资200亿美元,于1994年全面建成,具有在海、陆、空进行全方位实时三维导航与定位能力的新一代卫星导航与定位系统。在美国全面研制成功并运用到民事和军事领域后,全球各个大国发现了其潜在危机以及机遇。 随后,是俄罗斯的卫星系统“格洛纳斯GLONASS”,是俄语中“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的缩写。最早开发于苏联时期,后由俄罗斯继续该计划。俄罗斯1993年开始独

自建立本国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紧接其后是中国的北斗导航系统,他于1994年启动北斗卫星导航试验系统建设。在之后是欧洲的卫星导航系统。2002年3月26日,欧盟首脑会议批准Galileo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实施计划。这标志着在2008年欧洲将拥有自己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并结束美国的GPS 独霸天下的局面。 第一章伪距单点定位 根据观测值的不同,卫星导航系统单点定位可以分为伪距单点定位和相位单点定位。其中伪距单点定位因速度快、不存在整周模糊度、接收机价格低等优势,被广泛用于各种车辆、舰船的导航和监控、野外勘测等领域。 伪距单点定位原理 测码伪距是由卫星发射的码到测站的传播时间与光速的乘积所 得的量测距离。设观测历元i、接收机k、卫星j,在建立伪距观测值距离方程时,必须 顾及卫星钟差、接收机钟差及大气折射对流层延迟、电离层延迟讯,方程为: = 解算时将其线性化,略去接收机及观测历元的标号, 得到观测方程式:

套管塑料模具设计说明书

《套管塑料模具设计》 毕业设计说明书 设计题目:套管塑料模具设计 学生姓名:朱宏栋 学号: 2 系别:机电工程系 专业班级:机电模具2班 指导教师:吴光辉 起止时间:2015年12 月 21日——2015年12 月 28 日

目录 套管塑料模设计 (4) 1、塑件的工艺分析 (5) 1.1、塑件的原材料分析 (5) 1.2、塑件的尺寸精度分析 (5) 1.3、塑件表面质量分析 (6) 1.4、塑件的结构工艺分析 (6) 2、成型设备选择与塑件注射工艺参数确定 (6) 2.1、计算塑件的体积 (6) 2.2、注塑机的初步选择 (7) 2.3、塑件注射工艺参数的确定 (7) 3、注射模的结构设计 (8) 3.1、分型面的选择 (8) 3.2、型腔数目的确定及型腔的排列 (9) 3.3、浇注系统的设计 (9) 3.4、型芯、型腔结构的确定 (11) 3.5、推件方式的选择 (11) 3.6、侧抽芯机构设计 (12) 4模具设计有关尺寸计算(型芯型腔图如下) (12) 型芯 (13)

4.1型腔和型芯工作尺寸计算 (13) 4.2、抽芯机构零件设计与计算 (14) 4.3、模板尺寸设计 (16) 4.4、导向机构的设计 (16) 5、冷却系统的设计 (16) 6、注射机有关参数的校核 (17) 6.1、注射压力校核 (17) 6.2、安装尺寸校核 (17) 6.3、最大行程校核 (17) 6.4、推出装置校核 (17) 7、模具装配图 (17) 设计小结 (18) 参考文献 (18)

套管塑料模设计 摘要:本设计分析塑料的特性及其对注塑工艺的影响,介绍了套管塑料模具主要零部件的尺寸计算方法,注塑模结构及工作过程。根据套管零件的特点确定了塑料模结构,达到了塑件的尺寸精度。 针对塑件脱模过程中的难点,设计了一种非常规抽芯的塑料模结构,并对模具设计与制造中的一些关键问题加以详述。同时对浇注系统,顶出机构也作了简要说明。 关键词:注塑模;设计;套管;抽芯机构;侧向抽芯 前言: 随着中国当前的经济形势的高速发展,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口号的倡引下,中国的制造业也蓬勃发展;而模具技术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模具工业能促进工业产品生产的发展和质量提高,并能获得极大的经济效益,因而引起了各国的高度重视和赞赏。在日本,模具被誉为“进入富裕的原动力”,德国则冠之为“金属加工业的帝王”,在罗马尼亚则更为直接:“模具就是黄金”。可见模具工业在国民经济中重要地位。我国对模具工业的发展也十分重视,早在1989年3月颁布的《关于当前国家产业政策要点的决定》中,就把模具技术的发展作为机械行业的首要任务。 近年来,塑料模具的产量和水平发展十分迅速,高效率、自动化、大型、长寿命、精密模具在模具产量中所战比例越来越大。套管注射模具就是将塑料先加在注塑机的加热料筒内,塑料受热熔化后,在注塑机的螺杆或柱塞的推动下,经过喷嘴和模具的浇注系统进入模具型腔内,塑料在其中固化成型。 本次课程设计的主要任务是塑料模具的设计,也就是设计一副注塑模具来生产插套管塑料件产品,以实现自动化提高产量。针对套管塑料模的具体结构,通过此次设计,使我对模具的设计

浇注系统

《注塑模具理论》 浇注系统 中国模具设计网w w w .z g m j s j .c o m https://www.360docs.net/doc/705669037.html, 中国模具设计网https://www.360docs.net/doc/705669037.html,

前言  浇注系统是注塑模具里面特别重要的部分,它的主要作用是把注塑机里面可流动的塑料 引入到模具的型腔里面.就相当于人吃饭时的食管,灌水用的渠道. 中国模具设计网w w w .z g m j s j .c o m https://www.360docs.net/doc/705669037.html, 中国模具设计网https://www.360docs.net/doc/705669037.html,

中国模具设计网w w w .z g m j s j .c o m https://www.360docs.net/doc/705669037.html, 中国模具设计网https://www.360docs.net/doc/705669037.html,

第一节 浇注系统的构成 一、大水口浇注系统的构成:整个浇注系统又可以称为“废料”。1、主流道: 2、分流道:1)主分流道 2)次分流道3、胶口:4、冷料井: 中 国模具设计网w w w .z g m j s j .c o m https://www.360docs.net/doc/705669037.html, 中国模具设计网https://www.360docs.net/doc/705669037.html,

二、大水口浇注系统各部分的详解: 1、主流道:它的作用是把注塑机里面可流动的塑料引入到模具里面,是可流动的塑料经过模具的第一段通道,它一般在唧嘴里面成形。 注意:唧嘴是标准件,则主流道的大小尺寸由唧嘴来决定,为了减少“废料”,可以缩短唧嘴的长度,则保证上图当中的“M”不小于10即可.设计时,就算唧嘴选取错误了,也不要紧,可以直接更换. 中国模具设计网w w w .z g m j s j .c o m https://www.360docs.net/doc/705669037.html, 中国模具设计网https://www.360docs.net/doc/705669037.html,

全球四大导航系统

全球四大卫星定位系统 目前,世界上只有少数几个国家能够自主研制生产卫星导航系统。当前全球有四大卫星定位系统,分别是美国的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GPS、俄罗斯的格罗纳斯GLONASS系统、欧洲在建的"伽利略"系统、和中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一、美国GPS长期垄断 美国国防部从1973年开始实施的GPS系统,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垄断了全球军用和民用卫星导航市场。GPS全球定位系统计划自1973年至今,先后共发射了41颗卫星,总共耗资190亿美元。GPS原来是专门用于为洲际导弹导航的秘密军事系统,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首次得到实战应用。随后,在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中大显身手。从克林顿时代起,该系统开始应用在了民用方面。现运行的GPS系统由24颗工作卫星和4颗备用卫星组成。美国利用GPS获得了巨大的经济利益,多年来在出售信号接收设备方面赚取了巨额利润。以1986年为例,当时一台一般精度的GPS定位仪价格5万美元,高精度的则达到10万美元。现在价格虽然有所下降,但也可推算出20年来GPS"收获颇丰"。以GPS为代表的卫星导航定位应用产业,已成为八大无线产业之一。据美国国家公共管理研究院进行的调查评估表明,GPS的全球销售额将以每年38%的速度增长,2005年全球GPS市场已达到310亿美元。长期以来,美国对本国军方提供的是精确定位信号,对其他用户提供的则是加了干扰的低精度信号--也就是说,地球上任何一个目标的准确位置,只有美国人掌握,其他国家只知道个"大概"。在海湾战争时,美国还曾置欧盟各国利益不顾,一度关闭对欧洲GPS服务。 2003年3月20日,伊拉克战争爆发。大批轰炸机、战斗机猛扑向伊拉克首都巴格达,用炸弹准确地将一座建筑彻底摧毁,行动代号:"斩首行动";4月,一架B-1B"枪骑兵"轰炸机临时接到任务,用炸弹摧毁了另一座建筑。他们的目标都是一个人:萨达姆侯赛因,他们所使用的炸弹都是一种:联合攻击炸弹(JDAM),这些炸弹之所以都能够精确的打击目标,是因为他们都是通过卫星定位来实现定位,提供这种定位服务的正是由24颗美国卫星组成的全球定位系统--GPS。 由于GPS技术所具有的全天候、高精度和自动测量的特点,作为先进的测量手段和新的生产力,已经融入了国民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各个应用领域。 随着冷战结束和全球经济的蓬勃发展,美国政府宣布,在保证美国国家安全不受威胁的前提下,取消SA政策,GPS民用信号精度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改善,利用C/A码进行单点定位的精度由100米提高到10米,这将进一步推动GPS技术的应用,提高生产力、作业效率、科学水平以及人们的生活质量,刺激GPS市场的增长。 二、俄罗斯GLONASS(格洛纳斯)系统 "格洛纳斯GLONASS"是俄语中"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的缩写。作用类似于美国的GPS、欧洲的伽利略卫星定位系统。最早开发于苏联时期,后由俄罗斯继续该计划。俄罗斯1993年开始独自建立本国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1995年俄罗斯耗资30多亿美元,完成了GLONASS导航卫星星座的组网工作。它也由24颗卫星组成,原理和方案都与GPS类似,不过,其24颗卫星分布在3个轨道平面上,这3个轨道平面两两相隔120°,同平面内的卫星之间相隔45°。每颗卫星都在19100千米高、64.8°倾角的轨道上运行,轨道周期为11小时15分钟。地面控制部分全部都在俄罗斯领土境内。俄罗斯自称,多功能的GLONASS系统定位精度可达1米,速度误差仅为15厘米/秒。如果必要,该

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教学教材

复习题 1.什么是塑料? 2.在注射过程中有那些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 3.如何确定注射模的分型面?如何进行注射模的总体布局? 4.浇注系统有那些部分组成?设计时有那些要求? 5.简述塑料中的5种添加剂作用是什么? 6.什么是热塑性塑料?什么是热固性塑料?两者间的区别是什么? 7.设计塑料模具时,模具的长宽和厚度尺寸与注射机的参数间的关系应满足哪些要求? 8.注射模的浇口有那些典型类型?各有何用? 9.脱模机构分为那几种? 10.侧向分型与抽芯机构有那几类?各有何特点? 11.斜导柱分型抽芯机构的形式有几种?应用情况如何? 12.列出至少六种常见的浇口形式,并简述在选择浇口位置时应该考虑的因素。13.简述斜导柱侧向分型与抽芯机构设计中,侧型芯滑块压紧、定位及导滑机构的作用。 14.简述分型面的设计原则。 15.简述冷却回路的布置原则。 16、哪些情况下要考虑采用先行复位机构? 17、常见的排气方式有哪些? 18.塑料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19.注塑成型工艺三个基本参数是什么? 20.什么样塑件的注射模需要设置侧分型与抽芯机构? 21.点浇口和侧浇口分别适用于哪种典型的注射模具? 22.注射模具中复位杆的作用是什么? 23.注射模具的长和宽受到注射机什么部位的尺寸限制?厚度受到什么限制?24.浇口套零件上凹球面直径和小孔直径与注射机的什么部位的尺寸有关?25.注射机的主要技术指标有哪些? 26.模具在注射机上是怎样定位和固定的? 27.简述选择注射机时要校核哪些参数? 28.注射成型的工艺过程有哪些内容?简述各部分的作用? 29.分别简述热塑性塑料和热固性塑料在注射成型过程中的特点?两者间的区别是什么? 30.注射模具主要有哪几个部分组成?每个部分的作用是什么? 31.注射模推出机构的作用是什么?推杆推出机构有哪些零件组成?

(完整版)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常识简介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常识简介 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现状 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BDS)是中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是继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俄罗斯格洛纳斯卫星导航系统(GLONASS)之后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和美国GPS、俄罗斯GLONASS、欧盟GALILEO,是联合国卫星导航委员会已认定的供应商。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由空间段、地面段和用户段三部分组成,可在全球范围内全天候、全天时为各类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定位、导航、授时服务,并具短报文通信能力,已经初步具备区域导航、定位和授时能力,定位精度10米,测速精度0.2米/秒,授时精度10纳秒。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空间段由5颗静止轨道卫星(又称24小时轨道,指轨道平面与赤道平面重合,卫星的轨道周期等于地球在惯性空间中的自转周期,且方向亦与之一致,即卫星与地面的位置相对保持不变,故这种轨道又称为静止卫星轨道。一般用作通讯、气象等方面)和30颗非静止轨道卫星组成,2012年左右,“北斗”系统将覆盖亚太地区,2020年左右覆盖全球。中国正在实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截止2016年10月已成功发射16颗北斗导航卫星。 2000年,首先建成北斗导航试验系统,使我国成为继美、俄之后的世界上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北斗导航系统是覆

盖中国本土的区域导航系统,覆盖范围东经约70°-140°,北纬5°-55°。北斗卫星系统已经对东南亚实现全覆盖。该系统已成功应用于测绘、电信、水利、渔业、交通运输、森林防火、减灾救灾和公共安全等诸多领域,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特别是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汶川抗震救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北斗产业应用前景广阔,预计到2020年,仅北斗卫星导航市场将达到年产值4000亿元人民币,年复合增长率达到40%以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测量与遥感学家李德仁介绍说 二、卫星定位原理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35颗卫星在离地面2万多千米的高空上,以固定的周期环绕地球运行,使得在任意时刻,在地面上的任意一点都可以同时观测到4颗以上的卫星。 由于卫星的位置精确可知,在接收机对卫星观测中,我们可得到卫星到接收机的距离,利用三维坐标中的距离公式,利用3颗卫星,就可以组成3个方程式,解出观测点的位置(X,Y,Z)。考虑到卫星的时钟与接收机时钟之间的误差,实际上有4个未知数,X、Y、Z和钟差,因而需要引入第4颗卫星,形成4个方程式进行求解,从而得到观测点的经纬度和高程。事实上,接收机往往可以锁住4颗以上的卫星,这时,接收机可按卫星的星座分布分成若干组,每组4颗,然后通过算法挑选出误差最小的一组用作定位,从而提高精度。

注塑模具浇注系统设计

注塑模具浇注系统设计 注塑模的浇注系统,是指从主流道的始端到型腔之间的熔体流动通道。其作用是使塑料熔体平稳而有序地充填到型腔中,以获得组织致密、外形轮廓清晰的塑件。浇注系统一般分为普通浇注系统和热流道浇注系统两类。 1.浇注系统的组成:一般由主流道、分流道、浇口和冷料穴四部分组成,如下图所示: 2.主流道设计 主流道是连接注塑机喷嘴与分流道的一段通道,通常和注射机喷嘴在同一轴线上,横截面为圆形,带有一定的锥度,注射机的喷嘴与模具浇口套关系如下图所示: (1)为了防止浇口套与注射机喷嘴对接处溢胶,主流道与喷嘴的对接处应设计成半球形凹坑,凹坑的深度为3~5mm,其球面半径SR应比注塑机喷嘴头球面半径SR0大1~2mm;主流道小端直径d比注塑机喷嘴d0大0.5~1mm,以防止主流道口部积存凝料而影响脱模。 (2)为了减小对塑料熔体的阻力及顺利脱出主流道凝料,浇口套内壁表面粗糙度应加工到R a0.8μm。 (3)主流道的圆锥角设计过小,会增加主流道凝料的脱出难度;设得过大,又会产生湍流或涡流,卷入空气,所以,通常取α=2°~4°,对流动性差的塑料可取3°~6°。 (4)主流道大端呈圆角,半径r=1~3mm,以减小料流转向过渡时的阻力。 (5)在模具结构允许的情况下,主流道长度尽可能短,一般取L≤60mm,

过长会增加压力损失,使塑料熔体的温度下降过多,从而影响熔体的顺利充型。另外,过长的流道还会浪费塑料材料、增加冷却时间。 (6)最常见的主流道的类型有以下几种形式,如下图所示。由于浇口套在 工作时经常与注塑机喷嘴反复接触、碰撞,所以浇口套常用优质合金钢制造,也可以选用T8、T10,并进行相应的热处理,保证足够的硬度,但其硬度应低于与注塑机喷嘴的硬度,以防止喷嘴被碰坏。 (7)对于小型模具,可将主流道浇口套与定位圈设计成整体式,不过大多数情况下,是将主流道浇口套和定位圈设计成两个零件,然后配合固定在模板上面。定位圈用于模具在注塑机上安装定位时使用。 (8)当浇口套的底部与塑料熔体接触面较小时,仅靠注射机喷嘴的推力就能使浇口套压紧,此时,可以不设固定装置。当浇口套的底部与塑料熔体接触面较大时,塑料熔体对浇口套产生的反作用力也较大,为防止浇口套被挤出,可以用螺钉固定。 3.冷料穴的设计 冷料穴也称冷料井,一般设在主流道和分流道的末端,其作用就是存放两次注塑间隔而产生的冷料和料流前锋的“冷料”,防止冷料进入型腔而形成各种缺陷。根据冷料穴所处位置不同,可分为主流道冷料穴和分流道冷料穴。 (1)主流道冷料穴 主流道冷料穴底部常做成曲折的钩形或下凹的凹槽或倒锥形,使冷料穴兼有开模时将主流道凝料从主流道中拉出来附在动模边的作用。根据冷料穴不同,其构成主流道冷料穴底部的零件也不同,常见的有拉料杆、推杆等。 (2)分流道冷料穴 分流道冷料穴一般采用两种形式:一种是将冷料穴开设在动模的深度方向,其设计方式与主流道冷料穴类似;另一种是将分流道在分型面上延伸成为冷料穴。 4.分流道设计 分流道是主流道与浇口之间的通道,一般开设在分型面上,起分流和转向的作用。多型腔模具必须设置分流道,单型腔大型塑件在使用多个点浇口时也要设置分流道。分流道是塑料熔体进入型腔前的通道,可通过优化设置分流道的横截面形状、尺寸大小及方向,使塑料熔体平稳充型,从而保证最佳的成型效果。 (1)影响分流道的设计因素 a.制品的几何形状、壁厚、尺寸大小及尺寸的稳定性、内在质量及外观质量要求。 b.塑料的种类。 c.注射机的压力、加热温度及注塑速度。 d.主流道及分流道的脱落方式。 e.型腔的布置、浇口位置及浇口形式的选择。 (2)分流道的设计原则 a.塑料流经分流道时的压力损失及温度损失要小。 b.分流道的固化时间应稍后于制品的固化时间,以利于压力的传递及保压。

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__世界第三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于GPS对比)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世界第三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工程总投资:100亿元 工程期限:1994年——2020年 北京时间2007年2月3日凌晨零时28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将第四颗北斗导航试验卫星送入太空。

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是由中国自行研发的区域性有源三维卫星定位与通信系统(CNSS),是继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GPS)、俄罗斯的格洛纳斯(GLONASS)定位系统之后世界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 该系统分为“北斗一代”和“北斗二代”,分别由4颗(两颗工作卫星、两颗备用卫星)和35颗北斗定位卫星、地面控制中心为主的地面部份、北斗用户终端三部分组成。北斗定位系统可向用户提供全天候、二十四小时的即时定位服务,定位精度可达数十纳秒(ns)的同步精度,其精度与GPS相当。中国在2000年至2007年先后发射了四颗“北斗一号”卫星,这种区域性(中国境内)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正在为中国陆地交通、航海、森林防火等领域提供着良好服务。 北斗一号导航定位卫星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究制造,四颗导航定位卫星的发射时间分别为: 日期火箭卫星轨道 2000年10月31日长征三号甲北斗-1A 地球静止轨道140°E 2000年12月21日长征三号甲北斗-1B GEO 80°E 2003年05月25日长征三号甲北斗-1C GEO 110.5°E 第三颗是备用卫星 2007年02月03日长征三号甲北斗-1D GEO 86°E 第四颗是备用卫星 2007年04月14日长征三号甲北斗-2A 中地球轨道(21500KM) 北斗二代首颗卫星

军用新型北斗卫星导航手持机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历史 我国早在60年代末就开展了卫星导航系统的研制工作,但由于多种原因而夭折。在自行研制“子午仪”定位设备方面起步较晚,以致后来使用的大量设备中,基本上依赖进口。70年代后期以来,国内开展了探讨适合国情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体制研究。先后提出过单星、双星、三星和3-5星的区域性系统方案,以及多星的全球系统的设想,并考虑到导航定位与通信等综合运用问题,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这些方案和设想都没能够得到实现。 1983年,“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陈芳允院士和合作者提出利用两颗同步定点卫星进行定位导航的设想,经过分析和初步实地试验,证明效果良好,这一系统被称为“双星定位系统”。双星定位导航系统为我国“九五”列项,其工程代号取名为“北斗一号”。 双星定位导航系统是一种全天候、高精度、区域性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可实现快速导航定位、双向简短报文通信和定时授时3大功能,其中后两项功能是全球定位系统(GPS)所不能提供的,且其定位精度在我国地区与GPS定位精度相当。整个系统由两颗地球同步卫星(分别定点于东经80度和东经140度36000公里赤道上空)、中心控制系统、标校系统和用户机4大部分组成,各部分间由出站链路(即地面中心至卫星至用户链路)和入站链路(即用户机至卫星

模具浇注系统设计

浇注系统设计 9.1 浇注系统设计原则 9.1.1 浇注系统的组成 模具的浇注系统是指模具中从注塑机 喷嘴开始到型腔入口为止的流动动通道, 它可分为普通流道浇注系统和无流道浇注 系统两大类型。普通流道浇注系统包括主 流道、分流道、冷料井和浇口组成。如图 9-1所示。 9.1.2 浇注系统设计时应遵循如下原则: 1 . 结合型腔的排位,应注意以下三点: a .尽可能采用平衡式布置,以便熔融塑料能平衡地充填各型腔; b .型腔的布置和浇口的开设部位尽可能使模具在注塑过程中受力均匀; c .型腔的排列尽可能紧凑,减小模具外形尺寸。 2 . 热量损失和压力损失要小 a .选择恰当的流道截面; b .确定合理的流道尺寸; 在一定范围内,适当采用较大尺寸的流道系统,有助于降低流动阻力。但流道系统 上的压力降较小的情况下,优先采用较小的尺寸,一方面可减小流道系统的用料, 另一方面缩短冷却时间。 c .尽量减少弯折,表面粗糙度要低。 3 . 浇注系统应能捕集温度较低的冷料,防止其进入型腔,影响塑件质量; 4 . 浇注系统应能顺利地引导熔融塑料充满型腔各个角落,使型腔内气体能顺利排出; 5 . 防止制品出现缺陷; 避免出现充填不足、缩痕、飞边、熔接痕位置不理想、残余应力、翘曲变形、收 缩不匀等缺陷。 6 . 浇口的设置力求获得最好的制品外观质量 浇口的设置应避免在制品外观形成烘印、蛇纹、缩孔等缺陷。 7 . 浇口应设置在较隐蔽的位置,且方便去除,确保浇口位置不影响外观及与周围零件 发生干涉。 8 . 考虑在注塑时是否能自动操作 4 6 1 2 3 I I 局部放大 图9-1 浇注系统的组成 1 - 主流道 ; 2 - 一级分流道 ; 3 - 拉料槽兼冷料井 4 - 冷料井 ; 5 - 二级分流道 ; 6 – 浇口 5

注塑模具设计的十大步骤

注塑模具设计的十大步 骤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注塑模具设计的十大步骤 注塑模具的设计须按照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1、接受任务书成型塑料制件的任务书通常由制件设计者提出,其内容如下:1、经过审签的正规制制件图纸,并注明采用塑料的牌号、透明度等。 2、塑料制件说明书或技术要求。 3、生产产量。 4、塑料制件样品。 通常模具设计任务书由塑料制件工艺员根据成型塑料制件的任务书提出,模具设计人员以成型塑料制件任务书、模具设计任务书为依据来设计模具。 2 、收集、分析、消化原始资料 收集整理有关制件设计、成型工艺、成型设备、机械加工及特殊加工资料,以备设计模具时使用。 1、消化塑料制件图,了解制件的用途,分析塑料制件的工艺性,尺寸精度等技术要求。例如塑料制件在外表形状、颜色透明度、使用性能方面的要求是什么,塑件的几何结构、斜度、嵌件等情况是否合理,熔接痕、缩孔等成型缺陷的允许程度,有无涂装、电镀、胶接、钻孔等后加工。 选择塑料制件尺寸精度最高的尺寸进行分析,看看估计成型公差是否低于塑料制件的公差,能否成型出合乎要求的塑料制件来。此外,还要了解塑料的塑化及成型工艺参数。 2、消化工艺资料,分析工艺任务书所提出的成型方法、设备型号、材料规格、模具结构类型等要求是否恰当,能否落实。 成型材料应当满足塑料制件的强度要求,具有好的流动性、均匀性和各向同性、热稳定性。根据塑料制件的用途,成型材料应满足染色、镀金属的条件、装饰性能、必要的弹性和塑性、透明性或者相反的反射性能、胶接性或者焊接性等要求。 3、确定成型方法采用直压法、铸压法还是注射法。 3、塑件分析及注射机选用1、明确塑件设计要求? 仔细阅读塑件制品零件图,从制品的塑料品种,塑件形状,尺寸精度,表面粗糙度等各方面考虑注塑成型工艺的可行性和经济性,必要时,要与产品设计者探讨塑件的材料种类与结构修改的可能性。 2、明确塑件的生产批量小批量生产时,为降低成本,模具尽可能简单;在大批量生产时,应保证塑件质量前提条件下,尽量采用一模多腔或高速自动化生产,以缩短生产周期,提高生产率,因此对模具的推出机构,塑件和流道凝料的自动脱模机构提出严格要求。 3、计算塑件的体积和质量计算塑件的体积和质量是为了选用注塑机,提高设备利用率,确定模具型腔数。 4、注塑机选用根据塑件的体积或重量大致确定模具的结构,初步确定注塑机型号,了解所使用的注塑机与设计模具有关的技术参数,如:注塑机定位圈的直径,喷嘴前端孔径及球面半径,注塑机最大注塑量,锁模力,注塑压力,固定模板和移动模板面积大小及安装螺孔位置,注塑机拉杆的间距,闭合厚度,开模行程,顶出行程等。 4、模具设计的有关计算1.凹,凸模零件工作尺寸的计算;? 2.型腔壁厚,底板厚度的确定;3.模具加热,冷却系统的确定。 9. 5、模具结构设计1、型腔布置。 根据塑件的几何结构特点、尺寸精度要求、批量大小、模具制造难易、模具成本等确定型腔数量及其排列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