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心理学复习提纲

基础心理学复习提纲
基础心理学复习提纲

课程主要知识内容

1、名词解释:

心理发展关键期最近发展区学习准备个体心理结构示意图

注意各种注意类型(如有意后注意等)注意的品质观察

感觉知觉表象想象

记忆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遗忘前摄抑制倒摄抑制

聚合思维发散思维问题解决功能固着定式迁移

情绪情感心境激情应激情绪智力道德感、理智感、美感

性格气质能力创造能力个性个性心理结构个性心理特征自我意识品德动机强化成就动机耶克斯-多德森定律自我效能感

2、简述与论述

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中学生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小学生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心理发展的阶段性与连续性;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其中教育起主导性的因素

有代表性的心理发展理论有哪些?这些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的阶段特点;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理论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理论阶段特点)

注意的功能、品质与各种注意规律;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的区别;中小学生注意发展的特点,注意规律在中小学教学中的运用,如何培养中小学生的观察力感觉适应,感觉对比,感觉的相互作用;知觉的特征;想象的类型

记忆类型;记忆品质,记忆的过程;影响学生识记的因素;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如何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记忆力

思维的特征;发散性思维的特点;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中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小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如何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习惯。

情绪情感的功能,情绪和情感的的关系,区别与联系;中小学生情绪情感发展的一般特点

个性结构的子系统;气质类型的基本特征;各阶智商分数的意义;知识与能力、技能之间的关系;性格类型,性别角色的发展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归因风格类型;学习效率和动机水平之间的关系;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和成就动机理论;学习动机的归因理论和自我效能感理论

3、分析与运用

能结合所学专业,举例说明教师该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能联系个人实际说明,说明气质与性格的关系。

能根据注意的相关知识进行实际分析(如课堂如何利用注意的规律来组织教学活动?)

能根据思维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

能根据知觉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

能结合情绪有关理论知识进行分析(如针对中小学生的心理,提出具体教育措施)

发展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儿童发展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1120002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适用专业小学教育、学前教育专业 开设学期第二学期 考核方式闭卷考试 一、课程教学目的与任务 儿童发展心理学为小学教育专业和学前教育的专业必修课程,为同学们日后从事小学和幼儿园教学和管理工作提供系统的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的知识。通过本门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学生通过学习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生物性基础,掌握儿童感知、记忆、语言、思维、情绪、个性、性别角色形成、同伴关系等方面产生和发展的特点。 二、本课程与各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与其它课程有着紧密的联系。首先,普通心理学是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础,学习儿童发展心理学之前要先学好普通心理学;其次,儿童发展心理学是发展心理学的分支学科,也是发展心理学的重要部分;再次,儿童发展心理学与教育学和学前教育学的联系也非常紧密。 三、教学时数及分配 总学时 54节学时分配表

三、讲授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导论 一、教学的目的与要求 本章主要学习儿童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一是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性质;二是掌握制约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三是了解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历史。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概述 一、发展的概念 二、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内容 第二节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 一、关于遗传和环境的争论 二、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 三、儿童的主动性与被动性 四、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问题 第三节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历史 一、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和演变 1、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 2、儿童心理学的演变 二、从儿童发展到个体毕生发展的研究 1、霍尔将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年龄范围扩大到青春期 2、精神分析学派对个体一生全程的发展率先作了研究 3、发展心理学的问世及其研究 第四节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的方法 一、横向研究 二、纵向研究

2019临床心理学教学大纲李惠民

《临床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16186504 课程名称:临床心理学 英文名称:Clinical psychology 课程类别:必修课 学时:64学时 学分:4学分 适用对象: 应用心理学专业 考核方式:集中 先修课程: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心理咨询与治疗、健康 心理学、变态心理学二、课程简介 临床心理学是关于人们心理健康的维持和援助的心理学分支学科,它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和原理,帮助存在心理困扰的人纠正自己的精神和行为障碍,通过临床评估和临床干预指导和培养健全的人,以便有效地适应环境和更有创造力本课程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心理咨询能力为核心强调心理咨询的的实际操作技能的训练。 本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有初诊接待与资料的搜集整理,心理诊断与测量的技术;人格的理解与诊断;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技术,教学中需配合助理心理咨询师的考核要求情况安排教学内容。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该课程是应用心理学专业必修课程,该课程是对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全面综述。根据我校的情况在实际教学中应紧密配合心理咨询师考级内容展开教学。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临床心理基础理论的有关知识,能够对人格作出较好的理解与诊断,掌握心理诊断与测量的技术以及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基本技术手段,并且能够对临床心理学中的特殊专业有较好的认识,为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知识、技能和能力基础。

四、教学基本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心理诊断技能 (一)教学基本要求 诊断工作对咨询和治疗来说是充分和必要的先决条件,没有诊断咨询和治疗也就无从入手,误诊往往也是咨询和治疗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心理咨询师在进行心理诊断时必须掌握诊断程序和常用方法,同时还要学会将诊断工作的主要内容和结果按要求整理行文。 (1)掌握异常心理症状,能够区分病与非病 (2)掌握心理诊断的分类标准 (3)掌握神经症的诊断分类 (4)能够根据求助者实际情况选择心理测验 (5)能够对心理不健康状态进行分类诊断 (二)教学具体内容 (1)初诊接待与资料的搜集、整理 (1.1)如何进行初诊接待(掌握) (1.2)摄入性谈话(重点掌握) (1.3)正确使用心理测验(掌握) (1.4)一般临床资料的整理与评估(重点掌握) (1.5)了解求助者的既往史,寻找有价值的资料((熟悉) (2)初步诊断 (2.1)确定造成求助者心理与行为问题的关键点(掌握) (2.2)确定是否属于本职工作(重点掌握) (2.3)形成初步印象,分析一般心理健康水平(重点掌握) (2.4)一般心理问题的诊断(重点掌握) (2.5)严重心理问题的诊断(重点掌握) (2.6)提出心理评估报告((熟悉)

心理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与发展 一.心理学的含义:研究人的行为与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二.人的心理活动:分为个体心理和社会心理 三.心理学流派: 1.1879年,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冯特因此被称为心理学之父 2构造主义:构造主义的奠基人为冯特,著名的代表人物为冯特的学生铁钦纳。构造主义学派主张心理学应研究人们的意识,即人对直接经验的觉知。 3机能主义: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斯在20世纪初创立,认为心理学应该研究意识的功能和目的,而不是它的结构。 4格式塔心理学:主要代表人物有韦特海默、苛勒和考夫卡。认为人的知觉经验虽然起源与分离零散的外在刺激,但人所得到的知觉却是有组织的。 5认知心理学:1967年,美国心理学家奈瑟将当时各种研究成果加以总结,写出了《认知心理学》,标志着认知心理学的诞生 6.行为主义:1913年,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发表了一篇题为《一个行为主义者眼中的心理学》的论文,宣告了行为主义的诞生(详见书P11\12\14) 7.精神分析学派:由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创立。 8.人本主义心理学:由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和罗杰斯在20世纪50年代创立。 第三章 行为动力 一.需要的含义:需要是有机体感到某种缺乏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倾向,它是有机体自身和外部生活条件的要求在头脑中的反映。 二.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详见书P68) 三.动机的含义:推动个体从事某种活动的内在原因。具体说,动机是引起、维持个体活动并使活动朝某一目标进行的内在动力。 四.动机冲突的主要种类(详见书P78) 五.动机与行为效果(详见书P78) 六.归因理论主要内容(P83) 第四章 认知过程 一.注意的特征:稳定性(时间特征)、广度(注意范围)、分配(指向不同对象)、转移(根据新的任务转移注意) 二感觉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后像:当刺激作用于感受器停止以后,感觉并不立刻消失,而是逐渐减弱,这种感觉残留的现象叫做感觉的后像。 三.知觉特性:整体性、选择性、理解性、恒常性 四.记忆的过程:记忆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识记(前提、输入)、保持(中间环节)、再认或回忆(提取、恢复)是记忆的三个基本环节。 五.记忆的三级加工模型(详见书P126) 环境→感觉记忆(输入、暂时存储)→短时记忆 长时记忆 ↓ ↓ 信息丧失 信息丧失 复述 提取

发展心理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1.课程简介 发展心理学是心理学的重要学科分支,是高等院校心理学各专业方向的专业核心课程。该课程的教学旨在让学生掌握发展心理学基本理论,了解个体各年龄阶段心理发展的特点与规律,尤其掌握儿童阶段个体心理发展的规律,从而使学生树立起关于生命全程的辨证发展观,以便其更全面、深入地理解关于个体心理发展的规律和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等基本理论问题,掌握各种心理现象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为培养学生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打下基础。 该课程内容有两大部分组成:基本理论部分和年龄特征部分。基本理论部分侧重介绍国内外关于发展心理学的一些著名理论,主要是各个学派中较经典的发展心理学理论。年龄特征部分介绍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成长、衰老的整个生命历程中心理各方面发展的规律,其中以中小学阶段个体心理发展规律为重点部分。 2.教学目的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不仅应了解与掌握发展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与理论、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基本范式与具体方法、发展心理学在优化人的发展中的作用,还应能运用有关知识与理论分析自己及他人的发展历程以及发展过程中可能或已经出现的问题,为后继相关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本课程的具体教学目标包括: 1、学生应了解发展心理学这门学科的性质、发展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了解解释与描述个体发展的重要理论观点,以及心理发展的特点与影响因素等,具备相关的知识与科学的发展观,对发展心理学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2、学生应掌握生命周期内各个阶段中心理发展的重要“课题”,理解发展的原因及其复杂性,并运用相关的理论对发展中的心理年龄特征与关键问题、儿童教育现状、老年文化等现状进行描述、分析和解释,培养开放的、批判性的思维方式和将知识的运用与实践相联系的学习风格。 3、学生应掌握发展心理学研究中重要且独特的研究范式及方法,了解这些方法对于研究心理发展的重要性,并能运用于研究与实践活动的设计,培养学生基本的研究技能和探究态度,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学重点难点 课程教学的重点:本课程的重点在于对人生不同阶段心理发展特点的描述与解释,以及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范式与具体研究方法在心理发展的各个时期及主题中的应用。 课程教学的难点:理解关于个体心理发展的遗传与环境、普遍性与特殊性等

社会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doc

“社会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学时:30 学分:2 适用对象:各专业学生 考核要求:平时30%,期末考核70%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该门课程为全院各专业的公共选修课,通过该课程的开设,主要使学生理解社会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初步懂得社会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进一步的培养和激发其学习社会心理学的需要与兴趣;使其掌握为现实生活所必须的社会心理学知识,学会自觉应用所学的社会心理学理论与方法分析与解决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增强和提高适应社会生活的自觉性与能力。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社会心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 2.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社会心理学研究宏观社会结构并且如何通过微观社会结构对个体发生作用,从而使社会心理学有助于对人们社会行为进行理解,预测和控制。 3.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明确社会心理学在人的社会行为和社会问题中的作用系统的观念来看待社会心理学作用。 三、学时分配 四、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社会心理学是心理学中较为重要的一门核心课程,涵盖个体、群体与大众心理等不同层次的内容,涉及个人与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趣味性与专业性并重。因此要求学生

预先具备一定的心理学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教学过程中,首先必须讲授必要的社会心理理论与观点,并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参与式教学、讲座、讨论等,结合实际,培养学生利用社会心理原理与规律解释分析社会心理现象的能力,并能学以致用,提高生活质量。 五、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时蓉华:社会心理学.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2月. 2.十三所高校.社会心理学(第4版).南开大学出版社.1990年6月. 3.章志光等.社会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9月版. 4.周晓虹:现代社会心理学.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2月. 5.[美]戴维.迈尔斯著,张智勇等译.社会心理学(第 8版),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年1月版 六、教学内容 第一章总论 1、基本内容 (1)第一节社会心理学的基本概念 (2)第二节社会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3)第三节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理论 2、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社会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2)明确社会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3)了解社会心理学历史发展 (4)掌握心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和基本理论 3、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社会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 (2)难点:社会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4、教学建议 (1)全面、简要地介绍社会心理学的基本观点和理论,树立正确观点 (2)采用讨论、案例激发学生对本课程的兴趣 第二章社会化与自我意识 1、基本内容 (1)第一节社会化概述 (2)第二节社会角色 (3)第三节自我意识 2、教学基本要求 (1)使学生了解社会化的意义、任务、内容、因素、心理机制 (2)了解角色及社会的要求

学前心理学具体知识点整理

《学前心理学》具体知识点整理 1.1882年,德国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普莱尔的《儿童的心理》,标志着科学的儿童心理学的诞生。 2.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基本原则: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教育性原则。3.学前儿童心理研究的类型以研究实践为标准,可以分为纵向研究和横断研究;以研究范围为标准,可以分为整体研究和分析研究;以研究课题为标准,可以分为差异研究、相关研究和因果研究。双生子研究的目的在于研究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说明遗传和环境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如格塞尔的双生子爬梯试验。跨文化研究的目的在于研究不同社会文化背景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早期隔离或剥夺试验,是研究环境对心理发展作用的方法之一。 4.观察法是研究学前儿童的基本方法。日记发或传记法是一种长期而全面地观察。 5.实验室试验法在研究出生头几个月的婴儿时广泛运用,如吉布森为研婴儿的深度知觉设计的视崖实验。 6.作品分析法是通过分析儿童的作品(如手工、图画等)去了解儿童的心理。如“绘人测验”。 7.婴儿期是儿童心理开始发生和心理活动开始萌芽的阶段,也是儿童心理发展最为迅速,心理特征变化最大的时期。先学前期是真正形成人类心理特点的时期,是各种心理活动发展齐全的时期,是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的第一个转折期,又有人称作第一个反抗期或危机期。幼儿期是心理活动系统的奠基时期,是个性形成的最初阶段。 8.新生儿(0-1个月)的一切活动都是围绕着适应新生活而展开的,柔弱、娇嫩是新生儿解剖生理上的特点,他们依靠各种无条件反射来适应新生活。如:吮吸反射、觅食反射、怀抱反射、抓握反射(达尔文反射)、眨眼反射等等。9.条件反射的出现就是心理的发生。最早出现的自然条件反射,是对喂奶姿势的吮吸反射。 10.视觉和听觉的集中,是注意发生的标志。 11.4-5个月,手眼协调动作发生了,它是用手的动作区有目的的认识世界和摆弄物体的萌芽,是儿童的收成为认识器官和劳动器官的开端。眼手(视触)协调的出现的主要标志是伸手能够抓住东西。 12.5-6个月的孩子开始认生。6-12个月,五指分工出现。 13.母子之间的交往,是婴儿心理发展的首要条件。新生儿末期,明显的交往行为——“天真活跃反应”出现了。 14.人类特有的语言、想象和思维活动,是在2岁左右形成的。 15.4-5岁是坚持性行为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大约2岁左右,孩子出现自我意识的萌芽,其突出的表现在独立行动的愿望很强烈。 16.感知觉是人生最早出现的认识过程,2岁以前儿童依靠感知觉认识世界。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分析综合水平的提高和感知过程主动性的增强上。 17.学前儿童视觉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视觉敏度的发展和颜色视觉的发展。新生儿相当于具有20/150的视力,也就是说新生儿在20英尺处才能看到视

智慧树知到《心理学基础》2019章节测试答案

智慧树知到《心理学基础》2019章节测试答案 第一章 1、【单选题】 (20分) 科学心理学诞生于(1879年)。 2、【单选题】 (20分) 科学心理学的创始人是(冯特)。 3、【单选题】 (20分) 在心理学研究中,用可以测量的行为来推测看不到的(心理),是心理学研究的一条基本法则。 4、【多选题】 (20分) 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包括(全选) 5、【多选题】 (20分) 被称为心理学史上第一次革命的心理学流派是(行为主义;1913年产生的;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创立的) 第二章 1、【单选题】 (20分) (动机)是由目标或对象引导、激发和维持的个体活动的一种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系统。 2、【单选题】 (20分) (自我实现的需要)力求完成与自己能力相称的工作,最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潜在能力,成为所期望的人物,实现自己理想。 3、【单选题】 (20分) 动机和行为的关系表现在(同一行为可以由不同动机引起) 4、【多选题】 (20分) 根据期望理论,要使目标对人的激励作用大,所激发的动机强度高,就必须满足(效价高期望;值高)。

5、【多选题】 (20分) 人的社会心理需要包括(交往需要;成就需要;成功恐惧)。 第三章 1、【单选题】 (20分) 睡觉前喝了咖啡、茶或者可乐之类的饮料,常常导致兴奋,出现失眠现象。这种失眠属于(药物性失眠)。 2、【单选题】 (20分) 正常清醒时,能思考,能灵敏地解决问题,这种状态下的脑电波是(β波) 3、【单选题】 (20分) 有预定目的,但又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是(随意后注意)。 4、【单选题】 (20分) 我们在听课做笔记时,写字处于(自动化的)意识状态。 5、【多选题】 (20分) 注意的功能有(选择功能;维持功能;调节功能)。 第四章 1、【单选题】 (20分) 觉察出最小刺激量的能力称为(绝对感受性) 2、【单选题】 (20分) 同一感受器受不同刺激物的作用时,感受性会发生变化,这一现象称为(感觉对比) 3、【单选题】 (20分) 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改变时,知觉映象却保持相对稳定,这种特征是知觉的(恒常性) 4、【多选题】 (20分)

应用心理学串讲

应用心理学串讲

应用心理学串讲 第一章应用心理学引论 名词: 1.应用心理学:包括了心理学的诸多分支领域,它以实践应用为主要目的,研究如何将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应用到个人和社会的各个方面。 2.基础心理学:往往建立在严格的实验室研究基础之上,有时以动物为研究对象,着重于理论体系的建立。 问答题: 1.基础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的根本区别是什么?为什么说它们之间的区别是相对的?* 基础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的区分只是相对的,有一定的局限性: (1)很多研究课题既有基础理论价值,又有应用实践价值。如智力发展过程中遗传和环境的作用问题的争执,有助于澄清先天论、后天论以及相互作用论的分歧所在,属基础心理学。但同时又能直接指导和帮助我们进行决策,如制订社会政策,决定社会、学校、家庭和个人对子女教育发展的投入水平。 (2)心理学各个领域中都既有基础(理论)问题,又有应用(实践)问题。如认知心理学中有搞基础研究的认知心理学家,也有不少偏向应用的认知心理学家。 (3)很多心理学家既是基础心理学家,又是应用心理学家。如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说,其理论影响涉及整个人文和社会科学,其在精神病治疗方面的应用和效果也是极其显著的。 (4)一个时代或社会文化下的应用心理研究可以成为另一个时代或社会文化的基础理论研究,反之亦然。如二战后对服从问题的研究,很多受过良好教育的士兵不可思

议地参与了灭绝人性的屠杀活动。是具有鲜明的时代、社会文化特点,是应用心理学的研究,但现在看来已基本算是社会心理学的一个基本理论。 2.什么是应用心理学?它通常包括哪些分支领域?(理解) 答:(P4-6)工业/组织心理学,临床/咨询心理学(区别在于临床取向),医学/健康心理学,消费/商业心理学,环境/社区心理学,司法/犯罪心理学,教育心理学。 3.举例说明几位应用心理学先驱人物及其主要贡献。(理解,填选判) 答:(1)1879年冯物在德国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开创了“科学”心理学。 (2)美国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是由霍尔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建立的。 (3)第一个心理诊所是魏特默于1896年在宾夕尼亚大学建立,率先将心理学应用到了实际生活当中。 (4)英国人高尔顿开创了心理测量学这一应用心理学领域,而且他为了分析影响天才智力的诸多因素,还发明了分析变量之间关联性的相关研究法。 (5)法国比奈1889年建立了法国的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1905年编制成《比奈——西蒙量表》,并创造性地提出了“心理年龄”的概念。 (6)原籍英国的美国心理学家麦独孤对社会心理学、变态心理学都有一些独创性的研究和见解,后来又提出本能行为的基础。 (7)闵斯特伯格被称为工业心理学之父。 (8)斯科特撰写了两本有关广告心理的书籍,是第一位在美国大学中获得应用心理学教授头衔的教授。 (9)特曼推出了斯坦福——比奈智力量表。韦克斯勒制订了韦氏智力量表。

《普通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苏小七)

《普通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苏小七)

《普通心理学》教学大纲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课程编号418003、 418004 课程名称普通心理学 适用专业 应用心理学专业(本科) 先修课程本课程第一学期开设 总学时 102学时;其中理论92学时;实验 10 学时学分数 3 一、课程简介 “普通心理学”的教学对象是本科心理学专业一年级学生,是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历时一学年。课程主要包括课堂讲授、作业练习和实验室实验等三个部分。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是通过教学使学生对心理学这门学科的性质、现状和发展有所了解。掌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事实和基本理论,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了解并实践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手段;明确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思路和范式;培养学生对心理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二、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普通心理学》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实现如下目标:

(一)知识目标:(1)理解和掌握普通心理学领域的基本概念及知识要点;(2)了解普通心理学发展趋势。 (二)能力目标:(1)掌握普通心理学研究的一般步骤和主要的研究方法;(2)具备进行普通心理学研究的初步能力;(3)形成较强的研究意识以及勇于探索创新、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普通心理学”课程的许多内容涉及到心理现象的生理机制问题,因此,在学《普通心理学》之前,学生应具备一定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其次,要具备一定的数学知识和物理学知识,具有较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具有一定的英语阅读能力,具有与人合作和协调的能力等。 四、课程教学模块(或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分为课堂讲授和实验两部分。教学时间为一学年,总学时为102课时,平均每周2-4学时(第一学期每周2学时,第二学期每周4学时),其中课堂讲授共92课时,实验10课时。 (一)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1、教师讲授学时分配 章节内容讲授 学时实验 学时 备注 第一学期共30 实验课时

《社会心理学》教学大纲 - 运城学院专业建设网.doc

社会心理学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社会心理学 英文名称:Social Psychology 课程编码:14118D 课程类别:拓展提高课 总学时:32学时 总学分:2学分 适用专业:小学教育 先修课程:教育学心理学 开课系部:教育与心理科学系 二、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社会心理学是致力于了解和说明人在社会情境中的心理和行为及其本质和起因的一个科学领域。是一门紧密结合社会生活实际的应用心理学学科。通过学习社会心理学帮助学生系统用握社会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研究方法;通过对社会生活中尤其是对在学校教育教学情境中社会心理的探讨,使得学生能够从社会、文化和个人三个不同的层面解读人的行为,并对中国人的社会行为方式的特点有所把握。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第一章绪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社会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2、明确社会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第一节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一、社会心理学的定义 二、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 第二节社会心理学的主要派别与理论 一、行为主义的社会心理观 二、认识学派的社会心理观 三、精神分析学派的社会心理观 四、符号相互作用理论的社会心理观

第三节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二、社会心理学研究具体方法 第二章社会化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使学生了解社会化的意义、任务、内容、因素、心理机制; 2、了解角色及社会的要求; 3、联系社会的要求思考大学生社会化问题。 第一节社会化的含义 一、什么是社会化 二、社会化的内容 三、社会化的种类 第二节社会化的因素 一、社会文化对儿童社会化的影响 二、家庭对儿童社会化的影响 三、教师对儿童社会化的影响 四、同辈集体对儿童社会化的影响 五、大众传播工具对儿童社会化的影响 第三章自我意识 [目的与要求]:掌握自我意识的含义和内容:了解自我意识的形成过程第一节自我意识的一般内涵 一、日我意识的定义 二、自我意识的内容 第二节自我意识的发生与发展 一、生理与心理能力的发展与日我意识的发展 二、影响自我意识形成和发展的的社会因素 第三节自我过程 一、日我评价 二、自我美化 三、日我表现

心理学教学大纲

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编码: 二、课程名称:普通心理学 三、课程性质:本课程为本科音乐教育专业必修课 四、学时与学分: 周学时:2 总学时:24(一学期) 总学分:2 五、开课单位:音乐教育学院 六、内容简介: 普通心理学是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一门教育理论必修课,也是教育学科的理论基础。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初步体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学科意蕴,进而产生学科兴趣并形成对人心理与行为的探索态度。为将来从事教师职业打下好基础。 本课程共分九章,包括:现代心理学的研究与发展、脑与心理、需要与动机、认知过程、情绪、智力与创造力、人格、个体心理发展、学习心理。 七、教学形式: 本课程以讲授法为主,同时结合演示法、图式法、讨论法、阅读指导法、问题诱导法等方法和手段进行讲解。遵循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的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直观性原则、创造发展原则等进行教学。 八、课程教材: 《心理学基础》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年3月九、参考教材: 陈录生等主编《新编心理学》(修订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年8月 叶奕乾主编《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3年8月 彭聃龄主编《普通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年8月 张春兴著《现代心理学》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4年5月 十、考查与考试: 每学期末,结合课程教学内容采用闭卷考试。 十一、教学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现代心理学的研究与发展 (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二)心理学研究的任务和意义 (三)心理学研究的原则和方法 1、心理学研究的原则 2、心理学研究的方法 (四)心理学的过去和现在 1、心理学的主要流派 2、心理学研究的现状 第二章脑与心理 (一)神经系统 1、神经元 2、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 (二)反射和反射弧

社会心理学教学大纲

《社会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 social psychology)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码:09200410 课程总学时:(理论总学时/实践总学时)45(39/6) 周学时:(理论学时/实践学时)3(2.5/0.5) 学分:3 学分 开课学期:第二学期 1.课程性质: 社会心理学是心理学专业中重要的应用心理学分支之一,是综合运用心理学理论,并将其和社会生活紧密联系的重要学科。在课程类别中属于专业教育课;本课程的目的是了解个体在社会生活情境中的心理和行为。 2.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学生具备下列能力: (1)掌握个体社会心理、群体社会心理和应用社会心理的相关概念、基本事实和基本理论;并能将其运用于分析解释社会心理现象,把握个体心理发展及动态变化。 (2)掌握社会心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和研究范式,树立社会心理学的科学研究观。 (3)能够运用社会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和方法,解决科研、教学及其他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提出分析和评价意见,通过学科交叉和融合,制定解决方案。 (4)具有合作意识,能够通过团队合作高效地解决实际问题。

3.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4.适用专业与学时分配: 本课程适用于应用心理学专业。 教学内容与时间安排表 5.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对社会心理学这门学科的性质、现状和发展有所了解。掌握社会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事实和基本理论;了解并实践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手段;明确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思路和范式;培养学生对社会心理学的兴趣,以及分析社会心理现象,研究社会心理问题的能力。 6.本门课程与其它课程关系: 社会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重要课程,为管理心理学、咨询心理学等学科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和研究范式。

基础心理学知识点

基础心理学知识点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基础心理学知识点 心理学概述 心理学研究: 1)动物的心理现象; 2)儿童的心理现象; 3)正常成人的心理现象。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及活动规律的科学。 基础心理学是以正常成人的心理现象为研究对象,总结心理活动最普遍、最一般的规律。其总结出来的规律,来自于心理学的各个分支,又对心理学各分支的研究都具有指导的意义。 ● 心理是脑的机能 心理是脑的机能得到了:

1)人们生活经验的证明; 2)临床事实证明; 3)心理发生和发展过程的科学研究的证明; 4)脑解剖和生理过程的科学研究的证明。 动物心理的发展经历了感觉、知觉和思维萌芽三个阶段。 ●心理是: 1)脑的机能;

2)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 科学心理学的建立 1879年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科学心理学的创始人是冯特。 学派的纷争 ●(一)构造心理学:冯特和铁钦纳是构造心理学派的创始人。分析意识的内容,并找出意识的组成部分,以及它们如何连结成各种复杂心理过程的规律。 (二)机能主义心理学 ●(三)行为主义:研究刺激和反应之间的关系是行为主义学派的主要特点。典型的环境决定论 (四)格式塔心理学 (五)精神分析学派 人本主义心理学 ● 人本主义心理学被称为心理学的第三势力。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特点是:

1)人有自我实现的需要; 2)应重视人自身的价值; 3)要充分发挥人的潜能。 ■神经系统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两大部分组成。 神经元及其功能 ●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 神经元是由细胞体、树突和轴突组成的。 ■神经元的细胞体(包括细胞核和细胞质)和树突是灰色的,轴突外部有一层白色的薄膜包围着,这层膜叫髓鞘,起着绝缘的作用,使轴突之间的电位变化不致相互干扰。 树突接受外界刺激,将外界刺激的物理、化学等能量转化为神经冲动,或者接受前一个神经元传来的神经冲动,再将神经冲动传至细胞体,轴突再将神经冲动从细胞体传到其他神经元。 前一个神经元和后一个神经元彼此接触的部位叫突触。前一个神经元的神经冲动传到突触,会引起突触间隙化学物质,即神经递质的变化,神经递质的变化将神经冲动传至下一个神经元。 神经元可分为: 1)感觉神经元(传入神经元)、 2)运动神经元(传出神经元)

心理学4-8单元练习

第四章学习动机模拟自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所给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答错、不答或多答均不得分) 1、最重要和最良性的学习动力是()。 A.学习兴趣和教师的期待 B.学习兴趣和远大的理想 C.教师的期待和远大的理想 D.教师的期待和家长的期待 2、人们对自己能否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称为()。 A.自我期待感 B.自我归因感 C.自我预期感 D.自我效能感 4、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新的学习需要可以通过两条途径来形成。利用 ()主要应考虑的就是如何使学生原有学习需要得到满足。 A.直接发生突进 B.直接转化途径 C.间接发生途径 D.间接转化途径 5、个体的成就动机中含有两种成分:追求成功的倾向和()。 A.追求利益的倾向 B.避免失败的倾向 C.回避困难的倾向 D.追求刺激的倾向 6、根据学习动机的社会意义,可以把学习动机分为()。 A.社会动机与个人动机 B.工作动机与提高动机 C.高尚动机与低级动机 D.交往动机与荣誉动机 7、马斯洛将认知、审美的需要列入下面哪一种需要之中?() A.生理的需要 B.自我实现的需要 C.归属与爱的需要 D.安全的需要 8、()内驱力将学业成就看做是赢得地位和自尊的根源。 A.学习 B.认知 C.自我提高 D.附属 9、()是个体对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目标的主观估计。 A.学习需要 B.学习准备 C.学习目标 D.学习期待 10、()即学习者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来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监督,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 A.直接强化 B.外部强化 C.自我强化 D.替代性强化 11、“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样的学习动机属于()。 A.近景性内部动机 B.近景性外部动机 C.远景性内部动机 D.远景性外部动机 13、如果一个家长想用看电视作为强化物奖励儿童认真按时完成作业的行为,最合适的安排应该是()。 A.让儿童看完电视以后立即督促他完成作业 B.规定每周看电视的适当时间 C.惩罚孩子过分喜欢看的行为 D.只有按时完成家庭作业后才能看电视 14、最稳定、最重要的学习动机是()。 A.兴趣 B.认知内驱力 C.求知欲 D.成功感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各题所给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

福州自考教育学教育心理学串讲笔记8

福州自考教育学教育心理学串讲笔记8 101、简述概括原理说。 答:概括原理说是由(贾德)在1908年看出的一种迁移理论。按照贾德的观点,两个学习活动之间存在的共同万分只是迁移产生的必要前提,而迁移产生的关键是学习者对其经验的概括,只有通过概括,学习者才能获得一般原理。因此,贾德的概括原理说又称“经验类化说”或“概括化理论”。 102、简述关系转换说。 答:关系转换说又称“关系理论”,是格士塔心理学家提出的迁移理论。这种理论认为,对情境中关系的(顿悟)是产生迁移的决定因素。 103、简述共同要素说、概括原理说与关系转换说三种迁移理论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答:关系转换说与概括理论说具有相似之处。二者都强调学习者对事物的内在组织的理解是迁移的基础,即理解力越强,对学习情境的知觉越完善,概括化的可能也就越大。后来的一些心理学家认为,共同要素说、概括原理说、关系转换说三种迁移理论之间的差异只是表面的而不是实质的,每一种理论都只强调了迁移的一个侧面。共同要素说强调的是客观刺激间有无共同因素存在,认为学习的迁移取决于两种学习情境所具有的共同要素;概括原理说强调主体对已有知识经验的概括,认为学习的迁移取决于主体概括原理的能力或水平;关系转换说强调主体对关系的顿悟,认为主体越能觉察事物之间的关系,概括化的可能性就越大,因而可将其视为是对概括原理说的补充。 104、学习定势说:指学习方法一旦为学习者所掌握,便会形成一种方法的定势,迁移到以后的学习中去。 105、简述奥斯古德的三维迁移模式。 答:奥斯古德的三维迁移模式是在总结大量(对偶联想式学习迁移)的基础上提出的。是在桑代克的迁移理论的基础上,对刺激与反应的相似性对迁移影响的进一步说明。该模式不仅适用于对偶联想式学习迁移的解释,而且还适用于技能学习迁移的解释。 迁移理论的新发展: 106、奥苏贝尔认为,一切有意义学习都是在(原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产生的。

消费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消费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执笔人:编撰日期: 一、课程概述 课程性质:职业基础课 计划总时: 学分: 实践课时比例(%): 是否专业核心课程: 适用专业: 二、教学内容描述 消费者心理与行为是厦门城市职业学院为市场营销类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课。本课程主要学习消费者心理与行为的基本理论知识,同时对学生运用心理学有关理论,分析、评价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指导广告策划活动有一定实际能力方面的要求,是一门强调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理性同能力同步发展的课程。 开设消费者心理与行为的根本目的与任务,是引导学生了解心理与脑的唯物关系以及人脑对客观现实反映的能动性,进而培养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增强抵御机械唯物主义和各种各样的唯心主义对心理曲解的能力,了解有关消费者消费心理与行为领域的各种心理活动的表现形式、规律和特点,使学生了解、熟悉、掌握消费心理与行为的基本理论、原则、策略和方法。 三、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课程,应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公共关系学〉〉、〈〈市场营销学〉〉是该学科的基础课。

五、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和重点难点 消费者心理与行为教学大纲是本专业“消费者心理与行为”课程教学的指导性文件。经

过反复研究总结教学实践,并综合分析相关课程关系的基础上,制订本大纲。 本大纲将教学基本内容按照对学生要求的熟练程度依次分为三个层次:了解——理解——掌握。各章节具体内容、要求及教学重难点说明如下: 第一章消费心理学入门 第二章教学内容: (1)心理的表现形式及相互关系 (2)几个很重要概念 (3)消费者行为的基本模式 (4)消费者心理与行为的研究对象 (5)消费者心理与行为的形成与发展简史 (6)费者心理与行为的研究方法 基本要求: (1)了解:消费者、消费者心理、消费者行为等几个重要概念,人类心理活动产生的基本规律,消费者心理与行为的形成与发展简史 (2)理解:心理的表现形式及相互关系,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间的关系 (3)掌握:影响消费者心理与行为的因素,消费者心理与行为的研究方法,消费者心理与行为的研究对象 教学重点: (1)心理的表现形式 (2)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因素 (3)消费者心理与行为的研究对象 (4)消费者心理与行为的研究方法 教学难点: (1)心理现象的相互关系 (2)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的关系 第二章消费者信息获得 教学内容: (1)消费者的注意 (2)消费者的感觉 (3)消费者的知觉 (4)消费者的学习与记忆

基础心理学知识要点要点.

基础心理学知识要点 心理学一般可分为基础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 分类: 1)从心理学的发生、发展的维度上进行研究,形成了动物心理学和比较心理学。 2)从人类个体心理的发生和发展的维度上进行研究,形成了发展心理学和儿童发展心理学。 3)研究社会对心理发展的制约和影响,形成了社会心理学。 4)研究心理现象的神经机制,形成了生理心理学。 5)把心理学研究成果运用于解决人类实践活动中的问题,形成了应用心理学的众多分支。 第一单元基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 A.基础心理学是以正常成人的心理活动为研究对象,阐述心理活动最基本的规律。(总结心理活动最普遍、最一般规律的心理学的基础学科,对心理学各个分支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B.人的心理活动中,意识是心理发展的最高层次。 C.基础心理学的内容可分为四个方面:认知;情绪、情感和意志;需要、动机;能力、气质和性格。 D.基础心理学包括心理过程(认知;情绪、情感和意志;)和人格(需要、 动机;能力、气质和性格。)。需要、动机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动力,表现了人 格的倾向性;能力、气质和性格是人格的特征。 E.认知:人认识外界事物的过程,或者是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的外界事物进行信息加工的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表象、思维、言语和想象等心理现象。 F.需要是人体内部的不平衡状态,是对维持和发展其生命所必需的客观条件的反映;动机是推动人从事某种活动,并朝向一定目标前进的内部动力。当人意识到自己的需要时,这种需要就变成了人的活动动机。 G.情绪和情感是伴随认识和意志过程而产生的对外界事物的态度和内心的体验,是对客观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意志是人的思维决策见之于行动的心理过程。 H.能力是顺利、有效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具备的心理条件。 I.气质是心理活动动力特征的总和,即表现在心理活动心理活动的速度、强度和稳定性方面的人格特征。 J.性格是表现在对事物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上的人格特征。 K.人格,也称个性,指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在不同环境中一贯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影响人的外显和内隐行为模式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L.人格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通过心理过程表现出来的。 第二单元,人的心理本质 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正常发育的大脑为心理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是物质发展的最高产物。有反映外界事物产生心理的机能。 心理现象是在动物适应环境的活动过程中,随着神经系统的产生而出现,又是

智慧树知到《心理学基础》章节测试答案

对应章节第一章 1.【单选题】科学心理学诞生于()。 A.1864年 B.1879年 C.1903年 D.1920年 正确答案:1879年 2.【单选题】科学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A.冯特 B.韦伯 C.费希纳 D.艾宾浩斯 正确答案:冯特 3.【单选题】在心理学研究中,用可以测量的行为来推测看不到的(),是心理学研究的一条基本法则。 A.思维 B.脑电 C.心理 D.情绪 正确答案:心理 4.【多选题】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包括() A.需要、动机、意志 B.能力和人格

C.感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 D.情绪和情感 正确答案是: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包###能力和人格###感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情绪和情感 5.【多选题】被称为心理学史上第一次革命的心理学流派是() A.1913年产生的 B.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创立的 C.行为主义 D.积极心理学 正确答案是:1913年产生的###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创立的###行为主义 对应章节第二章 1.【单选题】()是由目标或对象引导、激发和维持的个体活动的一种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系统。 A.需要 B.动机 C.意志 D.情绪 正确答案:动机 2.【单选题】()力求完成与自己能力相称的工作,最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潜在能力,成为所期望的人物,实现自己理想。 A.安全的需要 B.爱与归属的需要 C.生理需要

D.自我实现的需要 正确答案:自我实现的需要 6.【单选题】动机和行为的关系表现在() A.同一行为可以由不同动机引起 B.同一行为必须由同一动机引起 C.同一行为必须由不同动机引起 D.不同行为必须由不同动机引起 正确答案:同一行为可以由不同动机引起 7.【多选题】根据期望理论,要使目标对人的激励作用大,所激发的动机强度高,就必须满足()。 A.效价高 B.效价低 C.期望值高 D.期望值低 正确答案:效价高###期望值高 8.【多选题】人的社会心理需要包括()。 A.安全需要 B.成就需要 C.成功恐惧 D.交往需要 正确答案:成就需要###成功恐惧###交往需要 对应章节第三章 3.【单选题】睡觉前喝了咖啡、茶或者可乐之类的饮料,常常导致兴奋,出现失眠现象。

《认知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概要

《认知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英文名称:《Cognitive Psychology》课程编号: 学时数及学分:学时:54。学分:3 教材名称及作者、出版社、出版时间:《认知心理学》,王甦、汪安胜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4月。 本大纲主笔人:林海亮 一、教学目的、要求和任务 认知心理学是心理学本科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 认知心理学是一门新兴学科。认知心理学起始于本世纪50年代中期,1967年美国心理学家Neisser《认知心理学》一书的出版,标志着认知心理学已成为一个独立的流派立足于心理学界了。认知心理学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认知心理学是指凡是研究人的认识过程的,都属于认知心理学,狭义的认知心理学,也就是所谓的信息加工心理学,它是指用信息加工的观点和术语,通过与计算机相类比,模拟、验证等方法来研究人的认知过程,认为人的认知过程就是信息的输入、编码,贮存、交换、操作、检索、提取和使用的过程,并将这一过程归纳为四种系统模式:即感知系统、记忆系统、控制系统和反应系统。强调人已有的知识和知识结构对他的行为和当前的认知活动起决定作用。其最重大的成果是在记忆和思维领域的突破性研究。 认知心理学既是一门专业课,也是一门方法论课程。它是在普通心理学的基础上开设的专业性很强的深化课程,主要探讨信息加工的机制和知识的表征方式。这就要求学生一方面要掌握包括模式识别、选择性注意、记忆、思维和言语等高级心理活动信息加工过程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也要求学习者通过认知心理学课程中提供的科学的实验设计,了解并掌握认知心理学科学的研究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掌握认知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特别是要学生掌握信息加工的内部机制和知识的表征方式;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认知心理学的基本研究范式,学会认知心理学的几种主要的实验设计。 二、大纲的基本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绪论(6课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