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房地产开发企业人力资源调研报告(摘要版)

中国房地产开发企业人力资源调研报告(摘要版)
中国房地产开发企业人力资源调研报告(摘要版)

“地产新十年关键竞争力考察”活动系列调研成果之

中国房地产开发企业

人力资源调研报告

(摘 要 版)

北京网略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二○○八年三月

前 言

我国的房地产行业是一个非常年轻的行业,其发展历史不过20年,而全面市场化则只有十年。城市化的加速和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加是构成房屋强劲需求的主要因素。蕴含着巨大需求的房地产市场成就了一大批房地产企业,也使房价的飙升远远偏离了市场可接受范围,对国民经济生活造成重大影响。自2004年开始,政府陆续出台了系列宏观调控政策,并开始布局住房保障体系建设。这一系列综合调控手段的累积效应逐渐显现,过热的中国楼市终于在07年岁末进入了一个“冷却”期。

2008年被认为是房价回归理性的一年,也是住房保障政策实施深化的一年。我们相信,对地产行业来说,这是一个变革的时期,未来的十年将会是全新的十年。甚至有业内人士放言:房地产企业已进入血腥洗牌的前夜。那么对现存的几万家房地产企业这意味着什么?十年市场化的洗礼,我们拥有了一支什么样的房地产员工队伍?产业变革时期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那些知名地产企业是如何成为业内翘楚的?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战略来应对产业升级之需?

为了对地产行业的人力资源现状有一个清晰的把握,建设部人力资源开发中心与北京网略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联合发起、主办了“地产新十年关键竞争力考察”活动。本活动历时半年,对遍布全国18个城市80家地产企业进行了现场访谈,并通过网络问卷调查了300余家企业。本报告的数据、案例都是从企业直接获取的一手资料。详尽真实的资料、科学严谨的分析,相信能够为我国房地产企业高效、可持续发展提供切实有效的发展建议与决策依据。报告同时整理出各区域优秀企业的典型案例,作为行业经验积淀,供广大企业分享。

此次调研得到了建设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各地行业主管部门的悉心帮助以及调研企业的积极配合,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所有的感谢最终凝聚为我们为房地产企业高质量成长贡献专业价值的动力,调研成果——《中国房地产开发企业人力资源调研报告》、《中国房地产开发企业组织文化研究报告》、《中国房地产开发企业知识管理研究报告》将陆续发布,追寻房地产企业的优秀之道,分享最佳管理实践,成就房企面向未来的卓越之旅!

“地产新十年关键竞争力考察”活动组委会

二〇〇八年三月二十五日

目 录

第一章 “地产新十年关键竞争力考察”活动概述 (1)

1.1 “地产新十年关键竞争力考察”活动背景 (1)

1.2 “地产新十年关键竞争力考察”活动介绍 (1)

第二章 中国房地产开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 (3)

2.1 中国房地产开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综述 (3)

2.1.1 房地产从业人员结构 (4)

2.1.2 人才招聘 (5)

2.1.3 人才培育 (8)

2.1.4 绩效考核 (11)

2.1.5 薪酬福利 (13)

2.1.6 人员稳定性及人才保有因素 (16)

2.1.7 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 (16)

2.2 环渤海、长三角、中西部、珠三角人力资源管理区域特征 (20)

第三章 产业升级中房地产开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策略研究 (21)

3.1 产业升级中房地产开发企业竞争环境分析 (21)

3.2 产业升级中房地产开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焦点问题 (21)

3.2.1 高管激励与约束:从理念到实践 (21)

3.2.2 跨区域发展:决胜专业人才市场 (21)

3.2.3 国企改制:人力资源管理和谐转型 (22)

3.3 面向未来的人力资源管理变革 (22)

3.3.1 人力资源管理战略升级 (22)

3.3.2 人力资源需求全面升级 (22)

3.3.3 多渠道保证人力资源供应 (23)

3.3.4 核心团队建设是房地产企业持续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 (23)

第四章 优秀房地产开发企业最佳管理实践 (24)

第一章 “地产新十年关键竞争力考察”活动概述

1.1 “地产新十年关键竞争力考察”活动背景

中国房地产行业经过十年市场化发展,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房地产行业的全面市场化改革已经基本实现。2007年,全国房地产市场整体继续保持强劲增长态势,部分一线城市出现暴涨,同时市场销售规模扩张停滞甚至出现负增长;新一轮住房制度改革继续深入,并成为全社会高度关注的热点话题。

房地产市场的投资过热、房价的持续快速上涨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2007年更是将“住有所居”与“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并列成为改善民生的首要政治任务。未来的中国房地产市场必将走向市场化和政府保障相结合的道路,逐渐形成两元结构、双轨运行的新布局。

政策环境、金融环境、市场环境的巨大变化带来行业集中度的日益提高、产业链的进一步细分,从而对房地产企业的经营素质以及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立志做强的企业只有改变观念、提升能力,才能在变化中赢得先机。

在这一产业变革的关键时期,为更好地了解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管理现状、探寻企业面向未来的关键竞争力、促进行业经验分享,建设部人力资源开发中心与北京网略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联合发起、主办“地产新十年关键竞争力考察”活动。

1.2 “地产新十年关键竞争力考察”活动介绍

“地产新十年关键竞争力考察”活动,聚焦“知识管理·人力资本·价值驱动”,采取“实地走访+网络问卷”的形式,多层面、多角度对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经营素质进行了深入调研,调研内容见图1-1。

本次考察活动自2007年8月启动,2008年1月圆满结束。考察活动历时6个月,调研小组行程上万公里,辗转环渤海、长三角、中西部、珠三角四大区域。共有310家企业参与调研,实地走访了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广州、深圳、南京、杭州、大连、青岛、烟台、武汉、长沙、郑州、福州、厦门、宁波、泉州等18个城市的80家位居行业百强的企业。本次调研涉及企业数量巨大,企业样本类型涵盖不同的企业性质、产业结构和发展规模,资料和数据均来自一线开发企业。图1-2为调研企业样本说明。

图1-1“地产新十年关键竞争力考察”活动调研内容

图1-2:调研企业样本构成

通过对这些企业发展愿景、经营模式、管理现状等的调研,在分析大量一手信息的基础上,活动组委会将对产业升级中房地产开发企业面临的焦点问题进行专题研究,为房企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基于行业特点、顺应发展趋势的管理框架和实用工具。

第二章 中国房地产开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

2. 1 中国房地产开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综述

经过十余年高速发展的房地产行业吸引、培养了一批多学科、跨行业背景、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人才。近年来,随着行业规模的加速扩张和竞争的加剧,众多一线房地产企业普遍采取跨区域和多项目的开发模式,使这些企业对人才需求更加迫切。许多企业的人才供给始终不能满足其高速发展的需要,人才缺口巨大,尤其是设计类专业人才、高水平营销策划人才及高级管理人才的匮乏已经成为制约许多房地产企业发展的瓶颈。有鉴于此,许多优秀的企业已经开始着手打造属于自己的全方位的人才培养体系。

为了真实有效地获取房地产开发企业人力资源现状的一手数据,建设部人力资源开发中心与北京网略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组成联合调研小组,在300余家具有良好成长性的企业中选取80家优秀企业进行实地走访,与被访企业的人力资源的负责人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同时在建设部相关部门支持下设立网络调研平台,向300余家企业的高管、人力资源负责人及普通员工发放网络问卷2480份,回收1493份,问卷回收率60.20%;回收的问卷中,有效问卷1214份,有效率81.31%。其中,环渤海区域回收276份有效问卷,长三角区域回收331份有效问卷,中西部区域回收198份有效问卷,珠三角区域回收409份有效问卷。

结合实地走访及调研得到的数据,参考人力资源能力与管理成熟度模型,网略将房地产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成熟度分为4个等级:初始级、基础级、战略级、优化级。其主要特征分别表现为:

初始级:人力资源管理缺乏足够的投入和系统的思考,事务性工作、被动、零散,人治化管理,对专业人员缺乏吸引力。

基础级:人力资源体系基本建立,但尚无前瞻性的人力资源规划,事务性工作仍占主导;对专业人才有一定吸引力,但尚无健全的激励制度,人力资源紧张,高素质的战略人才尤为匮乏。

战略级:人力资源的战略性得到普遍认同,重视人力资源开发和长效激励机制建立,企业自身人才造血机能逐步强化,人力资源部与业务部门的战略协同价值日益凸现。

优化级:以知识员工管理为核心的人力资源战略与企业经营战略融为一体,提供个性化薪酬福利方案和激励机制。

通过分析发现,中国房地产开发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大多处于基础级向战

略级过渡的阶段,这些企业已经普遍意识到:由于缺乏资金、人力等方面的投入导致企业人才的数量不足和质量不高,已经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并且已经着手加大投入,规范人力资源管理和广纳人才。而真正处于战略级的只有少数标杆企业,随着这些战略级企业规范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进一步运行和完善,未来数年有望出现人力资源管理优化级的房地产企业。

2.1.1 房地产从业人员结构

2.1.1.1 年轻化

调研结果显示,中国房地产开发企业人员构成较为年轻,大多数企业拥有一支年轻的核心团队。不同区域企业人员年龄构成比较见图2-1。

图2-1:不同区域企业人员年龄构成比较

2.1.1.2 高学历化

调研结果显示,中国房地产开发企业从业人员学历水平较高,大专及以

上学历员工已占员工总人数的91.5%,其中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员工占22.6%,大学本科学历占48.6%。调研企业员工学历分布见图2-2。

图2-2:调研企业员工学历分布

2.1.1.3 低经验值

调研结果显示,中国房地产开发企业人员从业年限普遍较短,63.7%的员工从业世间少于5年,从业10年以上的员工仅有6.7%,行业整体经验值较低。调研企业员工从业年限分布见图2-3。

图2-3:调研企业员工从业年限分布

2.1.2 人才招聘

2.1.2.1 招聘途径

调研结果显示,房地产企业高层招聘途径主要包括网络招聘、猎头公司、

平面媒体广告等;中层、基层招聘途径主要包括网络招聘、招聘会、平面媒体广告等。高层和中层/基层招聘途径分别见图2-4、图2-5。

62.9%

47.4%

37.6%

32.5%

图2-4:调研企业高层招聘途径

75.8%

66.0%

56.2%

41.8%

33.5%

17.3%

图2-5:调研企业中层/基层招聘途径

开展校园招聘的企业已达到70.6%,有18.6%的企业准备开展校园招聘。校园招聘开展情况见图2-6。

图2-6:调研企业校园招聘开展情况

2.1.2.2 招聘技术应用

在招聘工具的选择上,结构化面试(91.8%)、案例分析(62.4%)和在线测评(56.1%)成为企业的主要选择,情景模拟(44.4%)和小组讨论(31.4%)使用较少。调研企业招聘工具见图2-7。

31.4%44.4%

56.1%

62.4%

91.8%

图2-7:调研企业招聘工具

为了增强招聘的针对性和科学性,17.5%的企业在招聘时全面使用了人才测评体系,45.9%的企业在招聘部分职位时使用人才测评体系,36.6%的企业正在考虑使用人才测评体系。调研企业人才测评体系见图2-8。

图2-8:调研企业人才测评体系

2.1.3 人才培育

2.1.

3.1 培训体系

根据调研结果,网略咨询从培训机制、定位、设计、部署、实施及效果评估等角度,对受访企业的培训体系进行评价,发现14.5%的企业培训体系非常健全,31.8%的企业培训体系较为健全,42.1%的企业培训体系不太健全,11.6%的企业培训体系不健全。调研企业培训体系评价见图2-9。

图2-9:调研企业培训体系

2.1.

3.2 培训时间

在员工平均培训时间方面,环渤海企业员工每月培训时间平均为6.31小时,长三角员工每月培训时间平均为4.06小时,中西部企业员工每月培训时间平均为7.38小时,珠三角企业员工每月培训时间为6.04小时。不同区域企业员工平均培训时间见表2-2。

2.1.

3.3 培训形式

基本集中于岗位培训、内部讲堂、项目考察和拓展训练方面,轮岗和高校进修较少,对OA的应用以及建立知识传播和分享机制方面实践更少。调研企业培训形式分析见图2-10。

24.2%38.3%

45.8%

69.2%

85.8%

图2-10:调研企业培训形式分析

2.1.

3.4 培训内容

培训内容多集中在管理技能、技术知识和销售技能等方面,培训的实用性、针对性较强。调研企业培训内容分析见图2-11。

5.3%23.4%

35.3%

44.7%

58.5%

85.1%

90.4%

图2-11:调研企业培训内容分析

2.1.

3.5 管理人员培训方法

从调研结果来看,珠三角区域具备完善的培训方式,除采用老师授课、实践考察和案例讨论的形式外,还采用模拟训练、工作轮换等形式;长三角、环渤海和中西部多侧重于老师授课、实践考察和案例讨论等方式。调研企业管理人员培训方法见图2-12。

19.2%38.5%

57.7%

72.1%

86.5%

图2-12:调研企业管理人员培训方法

2.1.4 绩效考核

通过调研发现,各区域房地产开发企业均已开展绩效考核。

2.1.4.1 考核周期

调研结果显示,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考核周期集中在年度考核(形式多为签订年度目标责任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考核(针对计划中确定的经营和管理指标进行考核)。调研企业绩效考核周期见图2-13。

91.3%

72.9%

64.7%

48.4%

15.6%

5.3%

2.9%

图2-13:调研企业绩效考核周期分析

2.1.4.2 考核方法

调研结果显示,83.4%的企业实行量表考核,62.8%的企业实施目标考核,是调研企业较为普遍采用的考核方法;在考核指标的选取上,主要以定量考核为主、定性考核为辅。调研企业绩效考核方式见图2-14。

2.1.4.3 考核内容

调研结果显示,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考核内容主要包括工作绩效、工作能力、工作态度、管理能力或潜能方面。调研企业绩效考核内容见图2-15、图2-16。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KPI

图2-14:调研企业绩效考核方式分析

0%

20%

40%

60%

80%

100% 120%

客户反映

考勤记录 人际关系 管理能力 工作绩效

图2-15:调研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绩效考核内容

0%

20%

40%

60%

80%

100% 120%

人际关系

客户反映考勤记录工作态度工作绩效

图2-16:调研企业基层员工绩效考核内容

2.1.4.4 考核结果应用

绩效考核结果主要用于发放绩效奖金(93.3%),此外,用于绩效改善(77.2%)、员工职业生涯规划(65.8%)、调职(51.3%)也占有相当比例。调研企业绩效考核结果应用见图2-17。

93.3%

77.2%

65.8%

51.3%

44.5%

35.8%

32.6%

15.4%

11.7%

图2-17:调研企业绩效考核结果应用分析

2.1.5 薪酬福利

2.1.5.1 薪酬结构

中西部的基本工资占薪酬比例最高,环渤海的福利所占比较最高,珠三角的绩效奖金比例最高,长三角总体水平接近于珠三角,重视绩效奖金和中长期激励。不同区域企业薪酬结构见图2-18。

2.1.5.2 薪酬标准确定要素

同业的薪酬水平是各区域企业确定薪酬标准时考虑的最主要因素,此外,人才吸引和保留、企业财务状况、企业历史水平也是很多企业考虑的因素。调研企业薪酬标准确定要素见图2-19。

图2-18:调研企业薪酬结构

41.2%52.7%

62.4%

74.9%

图2-19:调研企业薪酬标准确定要素分析

2.1.5.3 员工收入决定因素

主要包括职位等级、工作业绩、技术能力、工作经验、工作态度等方面,但几个区域侧重有所不同。从调研数据来看,中西部更强调职位等级,而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更强调工作业绩。调研企业员工薪酬水平决定因素见图2-20。

90.8%

83.2%

66.9%

57.7%

32.3%

23.7%

图2-20:调研企业员工薪酬水平决定因素

2.1.5.4 薪酬管理存在的问题

建立科学的岗位评价机制、完善绩效管理体系、依行业薪酬水平调整整体薪酬水平是各区域开发企业所面临的紧迫问题;此外,重新设计薪酬结构、引进长效激励机制等也是薪酬体系中较为急迫的问题。调研企业薪酬管理急需解决的问题见图2-21。

69.4%

64.6%

60.8%

44.3%

35.1%

21.7%

图2-21:调研企业薪酬管理存在的问题

2.1.6人员稳定性及人才保有因素

2.1.6.1 稳定性

调研结果显示,中国房地产开发企业员工队伍平均离职率为14.9%,其中长三角企业员工平均离职率相对较高,环渤海企业员工平均离职率相对较低。分析发现,长三角的企业人才市场化程度较高,而环渤海的企业性质多为国有企业,人才市场化程度较低,是两地区形成这一差异的主要原因;国企的平均离职率普遍低于其他类型企业的平均离职率。不同区域企业员工离职率比较见表2-2。

表2-2:不同区域企业员工流动率比较

区域环渤海长三角

中西部

珠三角

平均值

人员离职率12.1% 17.2% 14.7% 15.6% 14.9% 2.1.6.2 人才保有因素

调研结果显示,职业发展和晋升机会、薪酬福利、工作内容与职位、公司

文化是人才保有的关键因素。调研企业人才保有关键因素见图2-22。

39.7%

41.2%

49.5%

55.2%

67.0%

79.4%

88.7%

0%20%40%60%80%100%良好的培养体系

稳定性与安全感

公正公平

公司文化

工作内容与职位

薪酬福利

职业发展与晋升机会

图2-22:调研企业人才保有关键因素

2.1.7 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

2.1.7.1 人力资源成为企业快速发展的瓶颈

通过调研发现,商业地产类、产品研发/规划设计、高级管理人才、项目策

划等人才在市场上供不应求,此外,国际化专业人才、投资管理人才等也是调

研企业短缺的人才类型。调研企业短缺人才类型见图2-23。

88.1%

80.4%

75.8%

73.2%

36.1%

32.5%

27.1%

图2-23:调研企业短缺人才类型

2.1.7.2 人力资源管理基础建制工作亟需加强

39.9%的调研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不太完善,非常完善的企业仅有18.6%。调研企业人力资源制度建设见图2-24。

26.8%的企业开展过工作分析,28.1%的企业正在开展工作分析,45.1%的企业尚未开展工作分析,其中10.8%的企业不准备开展工作分析。调研企业工作分析见图2-25。

图2-24:调研企业人力资源制度建设

(人力资源知识)2020年中国人力资源状况白皮书]

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调查报告 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发展报告(白皮书)课题组 课题发起组织: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 总顾问:陈清泰 特邀顾问:鲁志强谢伏瞻邵宁林用三徐颂陶 课题领导:陈小洪李兆熙张文魁 课题组长:林泽炎 问卷调查合作方: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 问卷设计:王继承林泽炎马淑萍李春苗王玉丛 数据处理:王继承林泽炎孔繁敏李超平郑晓露 资料编辑:李春苗马淑萍肖庆文王玉丛孟娜 本报告文字撰写:林泽炎 定稿:林泽炎肖庆文李春苗 [1][1] 本次调查共收回2100份问卷(一份问卷即为一个企业的情况),对明显无效的问卷进行了剔除,最后用于分析的有效问卷共1883份(实际分析中有些部分可能少于这个数字)。具体样本构成、数据处理方法及具体的调查结果见详细的《转型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1根据调查问卷数据编码约定,平均数越大,该类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建设及执行情况越差。 作者: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林泽炎

目录 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调查报告——薪酬管理现状 (4) 一、不同背景公司员工对薪酬的满意度:大部分满意 (4) 二、企业薪酬管理模式:大部分实行分类管理 (5) 三、技术人员的薪酬结构 (6) (一)主要形式:岗位工资、奖金、各种津贴、职务工资 (6) (二)工资收入构成:近半数企业技术人员固定工资占其收入60%以上 (7) 四、销售人员的薪酬结构 (8) (一)主要形式:岗位工资、奖金、佣金、各种津贴 (9) (二)工资收入构成:近半数企业销售人员固定工资占其收入40%以下 (10) 五、技术、销售以外人员薪酬结构 (10) (一)主要形式:岗位工资、奖金、各种津贴、职务工资 (10) (二)工资收入构成:多数企业技术、销售人员以外人员固定工资占其收入60%以上11 六、长期激励的主要形式:虚拟股票 (12) 七、工资水平:多数企业人均月收入在800~2500元之间 (13) 八、人工成本:多数企业人工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在30%以下 (14) 九、企业确定工资标准的主要依据 (15) 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调查报告——人员绩效考核现状 (17) 一、企业人员绩效管理现状较差,考核效果一般,人员绩效考核还没有普遍成为企业必须进 行的一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17) 二、中部参加调查的国有企业比重大,员工考核管理的统计结果高于其他地区企业 (18) 三、国有企业建立考核制度和实施人员绩效考核的面较广,但执行不力,考核实施效果一般; 私营企业实施考核效果好 (19) 四、金融业、水电煤气业、交通仓储邮政业建立有考核制度的比重高,执行情况令人不满意 (20) 五、上市促进企业提高人员绩效考核管理水平 (21) 六、企业规模越大,员工绩效考核的规章制度和实施管理相对较好;中小型企业人员绩效考 核效果差于小企业和大型企业 (22) 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调查报告——岗位管理现状 (24) 一、我国企业当前岗位管理的总体状况 (24) 二、不同地区企业岗位管理状况 (25) 三、不同性质企业岗位管理状况 (25) 四、上市与非上市企业岗位管理状况 (26) 五、不同规模企业岗位管理状况 (27) 六、不同行业企业岗位管理状况 (28) 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调查报告——制度建设现状 (30) 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调查报告——劳动用工招聘现状 (38) 一、我国企业劳动用工总体上已初步规范,逐渐市场化 (38) (一)招聘会是企业发布就业信息的最主要渠道 (38) (二)社会招聘已是中国企业录用员工的主要来源 (38) 在问卷调查的四个员工来源选项中,被调查企业录用员工的来源主要是“社会招聘人员” (82.9%)、“毕业生”(65.5%),远远高于“复转军人”(7.5%)和“劳务派遣”(4.5%),较为集中。开放式调查表明企业录用员工还有以下来源:解决内部职工子女就业难题、

人力资源现状调查报告

武汉华大餐饮有限公司 人力资源管理现状调查报告 为对公司人力资源工作情况和一线员工的思想动态情况进行掌握了解,进而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本人在2014年4月7日到4月30日通过到一线实习、人员座谈、抽样检查等方式,对公司目前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进行了一定的了解,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1、招聘方面。 1)主要反映在公司的招聘计划、招聘条件、招聘渠道和面试者沟通技巧,以及招聘的员工的稳定性方面,尤其对一线的服务工人(如服务员、洗碗工、清洁工等)需要吃苦耐劳,灵活应变,服务及服从意识较强,并有能具备良好稳定性的员工,对人力资源在这个问题上应该做的工作提出了很多的要求和希望。 2)各食堂经理在处理人员招聘问题时,缺乏有效的沟通和评定技巧。不清楚自己需要什么岗位的员工才能治本、什么样的人才适合自己、年龄的范围、性别的要求等等都是模糊不清,往往犯了“行与不行,先进再说”的错误,结果员工干不了多长时间便自离或者被辞退,给人力资源后续的管理和食堂安全卫生带来诸多问题。如:原格力食堂有名员工,因为考虑到自己要离职,但又不清楚领导是否会批

准,担心结不到工资,所以在岗位上屡次出现作风不良现象,最后被辞退。 2、新进员工环境培养方面。 主要反映在食堂管理者现今依然采用90年代粗放式的管理手段。对员工缺乏耐心,批评教育以高压方式为主,人性化管理不够。对员工的关心和尊重不够,“愿干就干,不干快走”的话在管理人员口中使用频繁,根本不去考虑这种行为对生产和管理成本控制的重要性,高压强压政策使员工慢慢的失去了对公司的信任和热情。新员工到职后,作为管理者没有从管理角度去考虑,往往是将其往工作岗位上一放,指定个师父后,任其自生自灭。做的好点的管理者,偶然还会在各岗位中巡视,做的官僚的管理人员甚至大部分时间呆在办公室,新工人入职一周后,仍然不能知道名字,更不用说和员工谈心和为员工解决新环境中的难点、难题了。 3、培训指导方面:食堂经理普遍认为干部或者是具有文化水平的员工才是接受培训的主要阶层,这个思想是片面的。尤其是一线的经营管理者,应该运用正确的管理方法和方式来管理,而非是传统的、机械的、生搬硬套式的教育。对人力资源组织的培训,以及新员工入职后的跟踪方面提出了质疑。自本人入职以来,组织和经历的培训共有2次,每次通知各单位参训人员时,员工的积极性不高,想尽各种理由推诿,一些不需要参训的管理者更是庆幸有加。大家浑然不知知识对于自身发展和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对于培训讲师所交代的课余作业更是置之不理。

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现状调查报告

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现状调查报告

浙江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现状调查报告 目录 第一部分调查报告 一、摘要 5 二、关键词 5 三、正文 (一)以性别为分类指标进行的数据图示分析 5(二)以不同的年龄层次为分类指标进行的数据图示分析8 (三)以不同的学历层次为分类指标进行的数据图示分析10 (四)中小企业人力资源方面存在的问题 12(五)根据调查报告反应的问题,提出了几条建议 13四、参考资料 15 第二部分调查方案 一、调查目的 16 二、调查时间和期限: 16 三、调查对象 16 四、调查地点: 16 五、调查项目: 16

六、调查方式和方法 16 七、资料整理和分析方法 16 八、报告提交方式 16 九、组织计划 16 十、调查费用 16 第三部分调查问卷 17 第四部分附件 18 一、调查问卷分析报告 18 二、个人总结 24 摘要:为了了解浙江中小企业中男女职工之间,各不同年龄层次之间、不同学历之间对自身现状的看法以及对自身未来发展状况观念上的差异以及她们之间存在的差异原因。我们分别以性别、年龄、学历三个不同的指标为分类标准,对中小企业职工进入公司的方式,选择公司的理由,住宿条件,对住宿条的满意程度,收入状况,对公司的职工制度较满意的地方,可能离开公司的理由以及选择新企业觉得最重要的地方、对公司奖励制度的看法,对自身和公司发展前景关系持有的观念和想法,工作时间的长短,休息情况工资的多少及分配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细致地调查。结合现今中小企业的发展状况,6月---7月,我们小组

为此调查浙江中小企业的职工状况。以杭州下沙地区的企业的职工为调查对象,我们在现场随机发放问卷120份,从中抽有效问卷100份。其中男职工问卷60份,女职工问卷40份,男女职工问卷数比例为3:2。在进行问卷数据统计和分析后,我们又针对其中显露出来的问题进行解释和剖析,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和建议,以供各中小企业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参考之用。 关键词:调查浙江中小企业职工 对中小企业的简单情况分析 一、以性别为分类指标进行的数据图示分析: 1、进入公司的方式: (注: 1、亲戚朋友介绍 2、经过人才/劳务市场 3自我推荐 4学校毕业分配推荐 5其它) 由以上图示能够看出大多数男职工都是以亲戚朋友介绍、经过人才/劳务市场、自我推荐为主,学校推荐、其它为少数,而女职工则以亲戚朋友介绍、经过人才/劳务市场为主自我推荐,学校推荐、其它为少数,由此可见女职工相较于男职工缺乏主动性,

关于人力资源调研报告

关于人力资源调研报告 世界进入知识时代以来,伴随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互联网的日益普及,人力资源的管理与开发显得犹为重要。实际上,它与物质资本、自然资本并驾齐驱,甚至在某些领域超过后者。目前从人力资源管理职能上大至可概括为4个方面:1、人力资源的配置,2、培训与开发,3、社会保险及工资福利,4、制度建设。就我们公司而言,人力资源管理在现有体制机制下,要注重解决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公司目前人力资源的现状 1、人员结构方面:公司现有在册员工2239人,在岗非生产性人员488人(不含生产处室87人)与生产性人员之比达21.8%;如果加上内退人员284人,将达到772人与生产性人员之比将达到34.48%。 2、年龄结构方面:35岁以下员工831余人,占总人数的37.12%。 3、技术结构方面:现有专业技术人员249人,其中高级职称18人、中级职称89人、初级职称142人,占员工总人数的11.13%。现有具备技师资格人员52人,其中高级技师5人、中级技师47人,占职工总数的2.3%。 4、录用选拔调配方面:采取考试考核相结合的办法。今年以来公司从中层管理人员的选拨,一般管理人员的调配,直至公司生产岗位的调整均采取面向全公司招聘的方式录用人员。招聘方式,采用理论及考试与各级管理部门综合考核相结合的办法。 5、员工培训引进方面:去年我们招收了专业对口的大学生5人,充实到生产一线。公司制定并下达了全年职工培训计划,职教中心全年将组织特殊

工种进行轮流理论培训,各分厂进行日常技术培训并进行考核,全年培训员工达2800课时。同时人力资源部门积极配合劳动部门并鼓励 员工参加社会劳动部门组织的技能等级资格考试。并对获证人员进行登记备案。 二、公司多年存在的问题 1、人员臃肿、人力成本增大。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700多人的非生产性人员相当于一个中型企业的员工人数,员工工资加上单位交纳的“四险一金”(单位部分人均年交约4500元),平均按20000元计算,全年下来公司要支出一千四百万元。其次是岗位人员的按排不尽合理,有的岗位人员编置过大,造成人浮于事。三是岗位设置存在科学性的问题。有些单位的部分岗位可以部分合并而未整合。 2、技术工人的结构性问题,公司现有具备技师资格的技术工人52人,占员工总数的2.3%,这个比例与公司生产自动化水平,技术 含量,员工文化素质要求高的特点是极其不相适应的。实际上在这些技师中尚有20名技师不在岗。这是公司目前技术工人结构上的矛盾。 3、专业技术人员的配置问题,公司现有技术人员249人,占员工总数的11.02%;实际上中级以上的工程技术人员只有65人,而且大部分进入领导岗位,真正从事技术、研发的人员很少。从而制约了公司在技改、生产技术、研发等方面能力。 4、激励机制的问题,严格地来说我们还没有一套完整的激励员工的管理体系。尽管公司多年来陆续出台了技师津贴、班组长补贴、中级以上技术人员津贴、主办科员待遇提高(上述均为公司已聘人员)。

04主题论坛一:中国人力资源管理未来10年—新使命与新价值

主题论坛一:中国人力资源管理未来10年—新使命与新价值 周禹:我们真是特别感谢彭教授、黄教授,也感谢来宾的提问,两位教授从人力资源整体视角和宏观经济整体分析视角出发给我们带来了两场非常精彩的主题演讲,让我们再次以掌声向两位教授致以诚挚的感谢! 其实的确如两位老师谈到的,中国的经济一直在转大弯、过大关,中国人一不小心,像黄老师所说的就回来了,成为经济总量第二,一不小心成为美国第一债主,当然了,债权在手上不知道怎么办,我们创造中国经济奇迹的同时其实我们也能感受到我们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我们说其实我们付出了三种巨大的代价,首先我们付出了很大的绿色代价,我们大家都深刻的认识到我们环境的破坏、资源的损耗;其次我们付出了不小的蓝色代价,我们的劳动力、我们的人力资本,不仅是蓝领、白领,甚至金领企业家压力过度,收入增长机制缓慢,付出了很大蓝色代价;同时我们还付出了很大红色代价,在经济转型、社会转型过程当中,主流信仰的缺失,价值观的迷盲,也给我们整体社会面、产业面和企业面都带来了从硬到软、从内到外的挑战,从宏观层面的讨论,两位大师给了我们探讨和洞见之后我们下面将沉淀到组织层面。我们即将请上我们的五位嘉宾进入今天上午第一个互动式主题论坛,下面先请五位嘉宾上台就坐。有请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的彭剑锋教授,来自李宁有限公司的人力资源总经理戴倩女士,来自北京五八信息技术有限公司(58同城)副总裁段冬先生;来自北京京东世纪贸易有限公司副总裁关有民先生,来自新奥集团组织与人力资源部总经理张晓春女士,第一个互动式论坛主要模式在于登台分享的嘉宾会各抒己见,更重要的是开始进入实体互动环节,登台嘉宾和在场观众会进行更多讨论和互动,刚才有位同学还要问问题,不好意思,这回你还有展现的机会,今天的互动论坛第一个主题结合前面两个宏观层面、总体层面的演讲,是关于对未来的展望和思考,其实前面两位教授的主题演讲从宏观到产业、从趋势到现实都向我们描述了一幅幅生动的图景,也让我们看到了复杂的现实和挑战,我们想请我们的教授、专家学者和企业界管理精英们结合各位的实际工作经验或者切实感受,未来十年以来,结合我们企业所面临的各种战略性发展要求或者面对的可能的挑战,对我们中国的人力资源管理或者对我们人力资源管理的从业者来说我们应该担当怎样的新使命和新定位、扮演怎样的新角色呢?请各位嘉宾分享一下你们的思考。 戴倩:谢谢大家!我叫戴倩,在李宁公司工作已经进入第15个年头了,有幸能够见证和跟随这个公司成长,我加入公司时候公司生意规模差不多6亿,到去年为止超过了93亿,在这个过程中,我自己也有些收获和体会,也经历了见证了企业不同的成长阶段。今天的话题是关于未来十年或者更长期的人力资源的

关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调查报告

------------------------ 时需Sr彳----------- ----- ---- --- 关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状况的调查报告 人力资源是一切资源中最重要、最宝贵的资源,而且是惟一的“动态的资产”,经济发展与人力资源的有效利用成正比。如何有效、充分地利用人力资源,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首要任务。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人力资源对中小企业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是组织健康快速发展的保障。目前我国中小企业还没有形成一套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无论是哪种类型的中小企业,其人力资源管理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为了解部门工作运程,发现并解决部门存在的问题。本人于2011年3月25日至4月30日来到******有限公司开展关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状况的调查,通过调查发现企业人力资源存在的几个问题,及其存在问题的原因,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普遍缺乏人力资源战略规划 多数中小企业未针对企业的发展战略制定与之互相联系和配套 的人力资源规划,在人才开发方面普遍缺乏前瞻性、预见性和计划性, 出现诸多短视行为。冗员庞大,结构不合理,人才流失严重。目前,我国企业冗员问题尚未完全解决,一方面企业人满为患,一方面又人才奇缺。在制定发展战略时,往往忽视人力资源规划,也不考虑本企业的人力资源状况及本企业的人力资源体系能否有效地支持企业发展的战略,人力资源与企业发展战略不匹配。这样不但使企业很难随着 ----------------------- 时磊5说--------- - ------ ---------

发展的需要及时发现和选拔优秀人才,而且,现有员工的工作能力、技术水平、思想道德素质等也得不到发展,难以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更难挖掘员工的潜能,从而严重阻碍了企业发展战略的实现。 (二)缺乏合理的、能充分发挥人力资源效用的用人机制 一般基本上是领导提议,然后人事部门考察,最后组织任命。本来没什么,但是由于国有企业的所有者是抽象的国家,经营者却是具体的个人,这就难以保证企业负责人不损公肥私,而旧的、不透明的选人机制正好为这些行为提供了运作空间,因此难以做到公平公正,择优录用。再就是权责不分明,职位缺乏具体职责说明、工作指标以及配套的权力和奖惩标准,因此任职人员要么患得患失,放不开手脚,要么得过且过,敷衍了事。 (三)管理方式落后,激励机制不完善 目前,大多数中小企业对员工的绩效评估主要是基于企业既定目标下,员工对工作的服从和完成任务的效率,因而以职务晋升、年终奖、销售提成等为基础的奖励手段就成为对员工的主要激励方式。由于绩效评估的单一、不完备,使企业难以依据科学的考核结果对员工进行全方位的激励,挫伤了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利于其在企业中发挥更大的潜能。而配套的约束机制尚未完善、健全,使企 业留不住人才,也造成了企业的人才损失。 (四)缺之完善的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培养体系 要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效用,不但要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要努力提高员工的素质和技能,这就需要对企业员工进行有计划、持

人力资源相关网站

人力资源管理相关链接人力资源管理相关链接 中国人力资源管理在线https://www.360docs.net/doc/707689660.html,/ 中企人力资源管理网https://www.360docs.net/doc/707689660.html, https://www.360docs.net/doc/707689660.html,/ 人力资源在线https://www.360docs.net/doc/707689660.html, 北京外企人力资源协会https://www.360docs.net/doc/707689660.html,/cn/index.asp 韬略咨询https://www.360docs.net/doc/707689660.html,/mc/index.htm 赛迪咨询网https://www.360docs.net/doc/707689660.html, https://www.360docs.net/doc/707689660.html,/ 华夏人力资源https://www.360docs.net/doc/707689660.html, 东方经理网https://www.360docs.net/doc/707689660.html,/omm/index.htm 东方经理人网https://www.360docs.net/doc/707689660.html,/ 组织人事网https://www.360docs.net/doc/707689660.html,/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人力资源管理99级https://www.360docs.net/doc/707689660.html,/ 南京必得人才资源顾问有限公司https://www.360docs.net/doc/707689660.html, 中华英才网https://www.360docs.net/doc/707689660.html, 中华人才信息网https://www.360docs.net/doc/707689660.html,/ 和悦人才https://www.360docs.net/doc/707689660.html,/main/index.asp 同济大学人力资源工作室https://www.360docs.net/doc/707689660.html,/ 佐佑人力资源顾问公司https://www.360docs.net/doc/707689660.html,/chinese/link.htm 北京福林京峰经济合作咨询中心https://www.360docs.net/doc/707689660.html,/navigator_c.htm 深圳市硕旺信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HR软件) https://www.360docs.net/doc/707689660.html,/ 深圳市新全息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https://www.360docs.net/doc/707689660.html,/index2.html 深圳市极通电脑软件有限公司https://www.360docs.net/doc/707689660.html,/ 万康国际管理顾问公司https://www.360docs.net/doc/707689660.html,/index.htm 佳扬管理咨询有限公司https://www.360docs.net/doc/707689660.html,/ 上海英桥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软件)https://www.360docs.net/doc/707689660.html,/ 南京利物浦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https://www.360docs.net/doc/707689660.html,/aus.htm 厦门摩西管理咨询有限公司https://www.360docs.net/doc/707689660.html,/ 广州狄安人力资源顾问有限公司https://www.360docs.net/doc/707689660.html,/ 北京三普利管理顾问有限公司https://www.360docs.net/doc/707689660.html,/ 捷聘网https://www.360docs.net/doc/707689660.html,/hr/hr_index.asp 普华四方商务策划工作室https://www.360docs.net/doc/707689660.html,/bbs/index.asp 中国人力资源网https://www.360docs.net/doc/707689660.html, 中国易聘网https://www.360docs.net/doc/707689660.html,/ 博惠思华人力资源管理软件网站job365——天天工作网https://www.360docs.net/doc/707689660.html, 致恒管理顾问工作室https://www.360docs.net/doc/707689660.html,/ 富锐咨询https://www.360docs.net/doc/707689660.html,/ 登龙门人力资源网络https://www.360docs.net/doc/707689660.html,/ 狄安https://www.360docs.net/doc/707689660.html, 中国海峡人才网https://www.360docs.net/doc/707689660.html,/new/rcyth/main.htm 中国人才热线https://www.360docs.net/doc/707689660.html,/company/ 西三角人力资源网https://www.360docs.net/doc/707689660.html,/ 中国经理人网https://www.360docs.net/doc/707689660.html,/ 北京仁达方略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https://www.360docs.net/doc/707689660.html, 金方策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https://www.360docs.net/doc/707689660.html,/

(完整版)人力资源管理状况的调查报告

人力资源管理状况的调查报 告 为了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状况,增加社会实践经验,近期我对泰峰房地产经纪有限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状况进行了调查,调查采取咨询、看资料与人交谈的方式进行。现调查结束,经梳理归纳,有关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调查对象与概况 本次调查对象为泰峰房地产经纪有限公司,该公司地处市静安区江宁路XXX号,主要经营房地产中介,有员工近XXX名,注册资金为1XXX万元人民币。泰峰房地产经纪有限公司自20XX年成立以来,始终坚持“诚信为本,承诺是金;规范服务,共创效益”的原则,为客户提供质优价平的房地产产品,使得经纪业务蓬勃发展,取得了较好的经营效益,在社会上具有良好声誉。 二、具体调查内容 本次主要是调查泰峰房地产经纪有限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状况,通过实地查看、交流座谈、看资料的方式,该公司在人力资源管理上有以下四方面特点: (一)加强用工管理 泰峰房地产经纪有限公司不大,员工不多,但十分重视用工管理,着重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把好员工入口关,在新员工招聘中,

把好学历关、技能关,通过考试、面试筛选应聘人员,做到择优录取。二是抓好新聘员工培训,凡是新聘员工都要进行岗前培训和入职培训,一个月培训满,经考核,政治思想和业务技能合格,才能正式上岗工作。三是按才使用,根据员工的基本技能、兴趣与特长安排不同的工作岗位,尽量发挥员工的特长,使员工能够做好工作,最大限度发挥人力资源优势。 (二)加强人工成本管理 泰峰房地产经纪有限公司加强人工成本管理,有效控制员工总量,做到不浪费人力资源。一是建立岗位目标成本责任制,员工承担什么工作,拿什么工资。管理、后勤岗位拿基本工资和奖金,营销岗位拿保底工资和提成,根据年初制定的效益指标,制定成本控制总额,自上而下层层分解各项具体指标,落实到每一个岗位。二是对人工成本实行目标管理,以企业人工总成本为目标,落实到所有的岗位,明确责任,使每个员工工资收入与实际工作成果挂钩。 (三)充分运用激励 泰峰房地产经纪有限公司为鼓励员工积极工作,取得良好经营业绩,充分运用激励。一是薪酬激励。该公司把员工的薪酬与绩效挂钩,以经济利益的形式来激励员工的积极性,让他们感到个人利益与企业整体利益息息相关,愿意为企业整体利益服务,比如营销员工多做业务多拿提成,管理、后勤员工努力工作,提高企业整体效益,多拿奖金。二是精神激励。泰峰房地产经纪有限公司对员工做到尊重、理解与支持,信任与宽容,关心与体贴,有效培育员工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调查报告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调查报告 为对公司人力资源工作情况和一线员工的思想动态情况进行掌握了解,进而为人力资源规划发展提供方向和实际解决一线生产中的人员流动问题,公司人力资源部门特在2010年3月7日到3月15日运用了一线实习走访、人员座谈、a、b问卷等方式,进行了详细的调查;通过调查发现,公司人力资源的管理现状大体是好的,但在人力资源规划管理方面,一线员工管理方面,员工培训学习方面,公司工资制定方面,公司制定方面仍有许多的不足,特总结如下:此次共发放人力资源工作问卷(a卷)共66份,按全体管理人员比例的77%进行调查;一线职工调查问卷表(b卷)共220份,涉及造纸1、3、5、7车间、机电、热电、水处理各车间220人,占公司一线生产类总生产人数的40%。对公司管理层的调查问卷主要以对人力资源工作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反馈评议为主,一线员工的调查问卷着重于现阶段员工思想状态的掌握和一线员工流动率的原因收集。(详细情况表附后) 1、招聘方面:主要反映在公司的招聘条件和人力资源招聘的员工的稳定性方面,尤其对生产一线的操作工人需要吃苦耐劳,并有能具备良好稳定性的员工,对人力资源在这个问题上应该做的工作提出了很多的要求和希望。 、培训方面:普遍认为公司的中层是应该接受培训的主

要阶层,尤其是一线的生产管理者,应该运用正确的管理方法和方式来管理,而非是传统的打骂和棍棒教育,对人力资源组织的培训和内培,以及新员工入厂后入职培训跟踪方面的工作提出了质疑?并对员工入职管理后定期培训的实施和监督提出了要求。 、入职管理方面:主要质疑存在于员工入厂没有明确的职业规划和职业状态管理,新员工在岗位上自生自灭,缺乏对新入职员工的后续管理和帮助其进入状态的入职帮助,成了单纯的招聘人事部门,并对公司的人才流失,有警觉,也毫无建树,新的人来后,因为没有人管理和没有明确的职业规划很快就会离开公司,很多管理层的普通管理员工在问卷中表达了一种失望的状态,表示没有自己明确的职业规划和职业发展方向。 、对公司人力资源工作的定位和作用产生了质疑,认为公司没有足够重视人力资源,同时人力资源也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不适应现在的市场竞争环境,必定会影响到公司的后续发展。 1、车间管理方法:主要反映在车间管理者管理粗放式,管理方法粗鲁对员工缺乏耐心,批评教育以高压方式为主,难以有人情味,对员工的自尊没有半点可顾忌,“愿干就干,不干快走”的话竟然能在管理中使用频繁,根本不去考虑熟练工人对生产的重要性,高压强压政策使员工慢慢的失去了

近十年中国人力资源现状

石河子大学 论文题目: 中国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分析 班级:物流一班 学号:20115173** 姓名:***

中国人力资源管理现状 摘要:我国人力资源目前现状,人力资源能够为企业人事带来诸多好处的同时,但是另一方面,也有一些企业对“人力资源外包”的某些优点提出了质疑。 我国人力资源的数量、质量和结构都存在很大的问题,还不能适应现代化发展的需要。我国家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事大体是35%,而发达国家人力资本对经济的贡献率大体是75%,差距高达40个百分点。这就提醒我们每一个研究和关注人力资源问题的专家和管理人员,要正视这个差距。一下就是我总结的自从2004年以来我国的人力资源现状。1、总量过剩而质量偏低。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21%人力资源极其丰富,但劳务出口仅占世界劳务出口贸易额的0.1%而且是以低技术含量的脏、累、险工种居多。低素质的劳动力供过于求,而高素质的劳动力又供不应求,这是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在人力资源层面上亟需解决的根本性问题。例如,许多人青睐的耐克鞋,在中国耐克的需求很大,而中国人只在其中争取可怜的一点加工费。 2、人力资源开发水平不高。从人力资源开发的现状来看,我国的总体上处于一个很低的水平,在我国从业人员中,各级各类专业技术人员严重不足技术工人素质普遍低下。据有关部门统计,在全国近7000万人技术工人中,中级技工占35%,高级技工仅占3.5%。而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高级技工一般占员工总数的40%以上。这些都说明我国人力资源开发水平不高,但潜力很大,国家必须加大开发力度,否则将会严重制约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健康发展。 3、人力资源的配置还没有完全达到市场化的要求。相对于经济领域的改革,我国人力资源配置市场化的改革还显得十分滞后。没有形成完善的人才市场体系,人才市场信息不能够全面、准确而及时地反映社会各个层面对于人才的需求,市场配置人力资源的作用难以真正发挥出来,这在很大程度上也限制了人才的自由流动。 4、我国的人力资源已呈现出老龄化及人口老龄化现状。随着我国经济地不断发展,所需劳动力越来越强劲之际,而我国执行的22年“独生子女”政策,逐步使劳动力缺乏;而推出劳动市场的老年人相应增多,加上人类寿命的延长使得社会老龄化趋势越来越快。因此,针对我国的老龄化有这样几个特点:第一,总量多。据悉,2009年12月30日,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8年底,中国60岁以上的人口已经达到1.6亿,约占总人口的12%,80岁以上的老年人达1805万。而全世界60岁以上的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只有我国。第二,进程快。我们统计,到本世纪中叶,大概到2045年左右,我国60岁以上人口将占到30%。反思一下,我国在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尽然从2005年的11%到30%;这样的快速老龄化,在国际上许多国家大约需一百年的时间。因此,我们的老龄化进程大大快于其他国家。第三,支撑老年资金有限。如今我国刚刚达到小康,人均GDP比许多西方国家低很多,用来支撑这方面事业可动用的财力也是有限的,即,我国是“先老后富”,而许多国家是“先富后老”。第四,历史欠帐较多。由于我们国家经历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当时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因没有养老基金的积累,这个包袱就留到了现在,这是其他国家所没有的。预计到2015年我国老年人总数将突破2亿人,2027年超过3亿人,2044年将达到4亿人。从2015年到2025年我国劳动人口预计将要减少2900万左右,据估计到2050年我国将减少18%-25%的劳动人口,届时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深,我国相当一部分岗位很可能面临着人员短缺的问题,并且现在这种劳动密集型产业将不在适应中国社会的发展。在未来的几十年内,中国的平均年龄将由现在的32岁增长到44岁,这使得中国可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进入老龄化的非发达国家。我国现在的劳动人口与老年人口的比率是6.4:1,到2040年将会减少到2.0:1,这意味着将来政府还必须承担更多老年人口基本生活保障的问题。

对xx公司人力资源管理情况的调查报告范文

对xx公司人力资源管理情况的调查报 告

南京广播电视大学 社会实践报告 题目:对xx公司人力资源管理情况的调查报告 姓名:X X X 学号: 年级:秋 专业:工商管理 学生类别:开放本科 指导教师:俞辉 教学单位:溧水电大 9月31日

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生社会实践情况表

对xx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的调查报告 当今社会,人力资源在企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不但要了解企业的经营、了解业务部门对人才的要求、了解员工的要求,还需要了解客户的需要。将人力资源策略与企业的经营策略结合起来,去支持企业实现经营目标,因此人力资源部门必须实现人力资源管理创新,最大限度地满足组织人力资源的需求;最大限度地开发与管理组织内外的人力资源;维护与激励组织内人力资源。用最少的人办最大的事,每个人都能发挥自己的潜力和长处,人力资本不断升值。为此对xx公司人力资源管理情况进行了调查。 一、公司的人力资源现状 xx公司是机械电子工业部重型机械零部件主要专业生产管接头企业。于1992年注册成立,公司现有员工分配如下: 公司人员结构基本符合公司市场、技术方面一定程度的科技含量,以及相管理需求对人才的基本要求。 (一)、管理人员是指包括公司总经理、副总经理、总经理

助理、部门经理、部门主管、车间班组长在内的63人。公司管理队伍的年龄结构较为合理,管理人员较有经验,平均年龄34岁,结构缺陷主要是学历主要以专科居多而且车间管理人员主要以中专为居多。管理人员的年龄、学历结构分别如下图: (二)、公司技术队伍年龄结构基本合理,平均年龄24岁,这种年龄结构的优势在于年青人拥有更多新知识、掌握更多新技术、新技能,如计算机辅助设计技能、三维制作。劣势是较为缺乏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绝大多数是大专毕业,。技术人员的年龄和学历结构分别如下图:

关于某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调研报告材料

关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状况的调查报告 人力资源是一切资源中最重要、最宝贵的资源,而且是惟一的“动态的资产”,经济发展与人力资源的有效利用成正比。如何有效、充分地利用人力资源,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首要任务。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人力资源对中小企业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是组织健康快速发展的保障。目前我国中小企业还没有形成一套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无论是哪种类型的中小企业,其人力资源管理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为了解部门工作运程,发现并解决部门存在的问题。本人于2011年3月25日至4月30日来到******有限公司开展关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状况的调查,通过调查发现企业人力资源存在的几个问题,及其存在问题的原因,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普遍缺乏人力资源战略规划 多数中小企业未针对企业的发展战略制定与之互相联系和配套的人力资源规划,在人才开发方面普遍缺乏前瞻性、预见性和计划性,出现诸多短视行为。冗员庞大,结构不合理,人才流失严重。目前,我国企业冗员问题尚未完全解决,一方面企业人满为患,一方面又人才奇缺。在制定发展战略时,往往忽视人力资源规划,也不考虑本企业的人力资源状况及本企业的人力资源体系能否有效地支持企业发展的战略,人力资源与企业发展战略不匹配。这样不但使企业很难随着

发展的需要及时发现和选拔优秀人才,而且,现有员工的工作能力、技术水平、思想道德素质等也得不到发展,难以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更难挖掘员工的潜能,从而严重阻碍了企业发展战略的实现。 (二)缺乏合理的、能充分发挥人力资源效用的用人机制 一般基本上是领导提议,然后人事部门考察,最后组织任命。本来没什么,但是由于国有企业的所有者是抽象的国家,经营者却是具体的个人,这就难以保证企业负责人不损公肥私,而旧的、不透明的选人机制正好为这些行为提供了运作空间,因此难以做到公平公正,择优录用。再就是权责不分明,职位缺乏具体职责说明、工作指标以及配套的权力和奖惩标准,因此任职人员要么患得患失,放不开手脚,要么得过且过,敷衍了事。 (三)管理方式落后,激励机制不完善 目前,大多数中小企业对员工的绩效评估主要是基于企业既定目标下,员工对工作的服从和完成任务的效率,因而以职务晋升、年终奖、销售提成等为基础的奖励手段就成为对员工的主要激励方式。由于绩效评估的单一、不完备,使企业难以依据科学的考核结果对员工进行全方位的激励,挫伤了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利于其在企业中发挥更大的潜能。而配套的约束机制尚未完善、健全,使企业留不住人才,也造成了企业的人才损失。 (四)缺乏完善的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培养体系 要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效用,不但要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要努力提高员工的素质和技能,这就需要对企业员工进行有计

中国人力资源咨询业分析

资料范本 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 中国人力资源咨询业分析 地点: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中国人力资源咨询业分析 人力资源管理咨询正逐步成为企业管理的一大热点,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咨询的公司也如雨后春笋般争相创立。本人曾先后任职于数家人力资源咨询顾问公司,对这一行业的发展比较有体会,因此不揣冒昧提点自己粗浅的看法,供业界同仁商榷探讨。 咨询机构类型分析 学院型:这类咨询机构主要由国内某所院校人力资源类专家教授牵头,从事独立咨询或成立一个咨询机构为企业提供服务。在一些大专院校,导师带着自己的研究生为企业设计管理方案是比较常见的现象。有些老师因咨询业务量比较大,创办一个咨询公司进行业务运作,具体咨询活动则由自己亲自出马。 实干型:这类咨询机构主要由国内某些在人力资源领域有多年实际操作和管理经验的从业人员创立。他们背后往往会有一些大学专家、教授的背影,但大都是借用他们的名气,以便于开拓市场或咨询活动的顺利开展。 寄生型:这类咨询机构的前身主要从事培训、管理体系认证等,由于看重人力资源领域的发展,或者说为了壮大自己的声势,于是也对外声称自己能为客户提供人力资源管理咨询。 整合型:这类咨询机构一般具有相当的实力,或者说核心人物是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和知名度的专家、学者、业界精英。他们将人力资源整合进企业管理体系,为企业提供战略规划、流程优化、人力资源、市场营销、资本运作、财务管理等全方位的管理咨询。 独立型:由于市场容量较大,目前还存在着很多游离于组织之外的独立咨询人士,他们借助个人的名气或社会关系,偶尔也能签订几个咨询项目。当项目正式运做起来后,再利用朋友或其他咨询机构的力量共同操作。部分学院型专家教授也采取这种方式,但为了区别清楚,还是将他们划归学院型。 咨询业存在问题分析 分析这几年中国人力资源咨询业的发展,我觉得主要存在几个方面的问题,试述如下:

人力资源调研报告

人力资源调研报告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人力资源调研报告世界进入知识时代以来,伴随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互联网的日益普及,人力资源的管理与开发显得犹为重要。实际上,它与物质资本、自然资本并驾齐驱,甚至在某些领域超过后者。目前从人力资源管理职能上大至可概括为4个方面:1、人力资源的配置,2、培训与开发,3、社会保险及工资福利,4、制度建设。就我们公司而言,人力资源管理在现有体制机制下,要注重解决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公司目前人力资源的现状 1、人员结构方面:公司现有在册员工2239人,在岗非生产性人员488人与生产性人员之比达%;如果加上内退人员284人,将达到772人与生产性人员之比将达到%。 2、年龄结构方面:35岁以下

员工831余人,占总人数的%。3、技术结构方面:现有专业技术人员249人,其中高级职称18人、中级职称89人、初级职称142人,占员工总人数的%。现有具备技师资格人员52人,其中高级技师5人、中级技师47人,占职工总数的%。4、录用选拔调配方面:采取考试考核相结合的办法。今年以来公司从中层管理人员的选拨,一般管理人员的调配,直至公司生产岗位的调整均采取面向全公司招聘的方式录用人员。招聘方式,采用理论及实践考试与各级管理部门综合考核相结合的办法。5、员工培训引进方面:去年我们招收了专业对口的大学生5人,充实到生产一线。公司制定并下达了全年职工培训计划,职教中心全年将组织特殊工种进行轮流理论培训,各分厂进行日常技术培训并进行考核,全年培训员工达2800课时。同时人力资源部门积极配合劳动部门并鼓励员工参加社会劳动部门组织的技能等级资格考试。并对获证人员进行登记备案。

关于人力资源市场的调研报告

人力资源市场调研报告 课程: 姓名: 班级: 学号:

关于人力资源市场的调研报告 —基于对武汉人力资源市场的调查 前言:人力资源(Human Resource ,简称HR)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中,处于劳动年龄、未到劳动年龄和超过劳动年龄但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之和。人力资源市场是指人力资源的供给方(劳动者)与需求方(企业等用人单位)通过市场机制进行交易,实现人力资源合理配置的总称。这种市场化配置活动区别于传统的计划配置方式,其内容主要指人力资源供求主体的活动及相互关系,其外延包括政府职能部门、相关服务机构和中介活动以及管理、服务中的相互关系等。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技术更新速度加快以及融资方式的多样化,使得企业间的竞争由产品经营竞争发展到资本经营的竞争,再逐渐发展到智力资本经营的竞争,人力资源的价值成为衡量企业整体竞争力的标志。 一、当前武汉人力资源市场状况 武汉城市圈还处在襁褓阶段,成长及发展空间巨大。以武汉为核心的100公里区域,占全省33%的土地和51.6%的人口。城市密集度较高,经济基础较好,环境及自然条件优越。2004年,武汉城市圈贡献了全省59.4%的GDP,65.3%的财政收入,吸纳63.4%的投资,承载62.5%

的社会商品零售总额,是湖北经济实力最强的核心区域。武汉市是武汉城市圈的中心城市,中部地区唯一的副省级城市,是中部地区的教育、科技、文化、交通中心。高等教育水平仅次北京、上海居全国第三,108万在校大学生全球第一。 然而,作为中部特大城市,武汉市人力资源服务市场体系,却呈明显的低端化。报告显示,眼下武汉共有人力资源服务机构428家,从业人员9800人左右。其中,仅22.38%从业者具有人力资源及相关专业教育背景,半路出家者占七成以上。同时,大专和大专以下从业者为53.4%,86%的职员擅长职业介绍、派遣等低端传统业务。且七成从业者工作不满5年。 二、人力资源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七成机构恶战招聘 目前,武汉市人力资源服务业已涵盖招聘、派遣、培训、测评、网络信息服务、高级人才寻访、人力资源服务外包等服务范围,去年营业额总额约66亿元。 数据显示,武汉73.6%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主营招聘,而以人才测评为主营业务的仅14.9%,低端、同质竞争严重。 这种低端同质竞争,导致只有2.56%的公司能在主营业务中挣到70%及以上的利润,主营业务利润率在10%—30%之间的机构占43.59%。

中国人力资源管理新趋势

2007中国人力资源管理新趋势 2006年12月14日,中国人民大学吴春波教授在“中国十大管理实践”会议上为2006年人力资源管理的重点和特点做了如下总结:2006年度的“十大管理实践”有四项来自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创新性实践入选,包括:雇主形象管理、关键人才管理、情商管理和组织变革。那么,2007年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在总体上预计将会呈现这样几大趋势: 首先,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进一步由传统人事部门向战略支持部门转变,则由支持性角色向咨询性角色转变。在企业中将更多地扮演顾问角色,支持企业的决策层和直线经理的工作。其次,人力资源管理将突破传统意义上的企业边界与地理边界,工作边界开始从清晰到模糊,从封闭走向开放,更多地考虑内外部人力资源的整合利用,这要求管理者和全体员工心理与行为的彻底思想革命、观念更新与理念提升。最后,人力资源管理的数字化和工具化趋势。随着企业的发展,人力资源管理必然会遭遇“瓶颈”。通过高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工具和数字化工具提升人力资源管理的效率也是未来的趋势之一。 具体来看,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在新的一年里将呈现以下几方面的发展趋势: 与企业发展战略相结合的人力资源规划 |博锐|43 人生需要规划,企业亦然。好的人力资源规划,是企业在激烈市场竞争中赢取优势的重要前提。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我国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调查报告《中国人力资源发展报告———转型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表明:多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主要关注技术和操作层面,缺乏与企业发展战略相结合的人力资源规划和员工职业生涯规划。人力资源规划是人力资源管理其他职能活动的基础,其战略性价值是使企业战略落地,为其他人力资源管理职能活动提供明确的发展方向。通过人力资源规划,实现人与职位的动态有效配置,避免人才浪费;形成人才梯队,为组织未来战略发展所需的人力资源做适当的储备,并对紧缺人力资源发出引进与培训预警。 人力资源管理的专业化分工趋势愈加明显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上的分工是整合基础上的有效分工。随着全球竞争的加剧和信息技术的应用,人力资源管理分工趋势明显,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内部分工;二是外部分工。分工有利于提高效率,但当其达到一定程度时,又需要整合。整合可以使人力资源工作更好地支持企业发展,从根本上提高管理效率,而同时又为分工提供了好的基础。内部分工,意味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化要求越来越高,与各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要求更高。外部分工,意味着用有限的能力支配更多的资源。在这个层面上,有很多创新的工作可以让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难以模仿,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如,把企业的创新设计分解,通过互联网发布让更多人参与到企业设计中;欧莱雅在高校中开展商业设计大赛,也是全球人力资源的整合利用,企业通过大赛获得很多有价值的商业思想和优秀人才。这些都是现代优秀人力资源管理者应该考虑和创新的地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