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虞美人(教学实录)

高一语文:虞美人(教学实录)
高一语文:虞美人(教学实录)

高中语文标准教材

高一语文:虞美人(教学实录)

People need to communicate and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and language is the

bridge of human communication and the link.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专业教学设计系列下载即可用 ---

高一语文:虞美人(教学实录)

教学目的:

1.掌握有关词的文体知识。

2.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审美情趣,培养鉴赏能力。

3.学会选择恰当的意象来写愁。

教学重点:

1.体悟词的意境和语言。

2.如何通过词眼来分析课文。

学习过程:

1.学法指导。

(1)确定反映主要内容的或情感基调的字或词。

(2)作品是如何渲染这个字或词的。

①写了哪些景物?(意象)

②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意境)

③用了什么样的手法?

修辞手法:比喻、借代、拟人、拟物、对偶、夸张、反复、对比、双关、反语、反问、互文、用典。

诗文中运用修辞手法,其作用大体和其它文体中的修辞作用一样。比喻为更形象生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拟人是把事物人格化(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反问为强调(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夸张是为了强调和突出(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对偶是为了增强诗词的音乐美,表意凝炼,抒情酣畅,增强诗歌外在形式美(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呼告是为了表达感情更直接等等。鉴赏诗词所要做的就是发现修辞,直接说明作用。

写作手法:

概念说明例句赏析

虚实

结合

是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一起表达同一样的情感。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柳永《雨霖铃》)上片除“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外,写的都是眼前实景实事实情,写词人和心爱的人不忍分别又不得不别的心情,是实写;下片写对别后生活的设想,是虚写,着意描绘词人孤独寂寞的心情。虚实结合,淋漓尽致写出了离别的依依不舍。

联想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造成一个典型。“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诗人由柳枝的纷披下垂、婀娜多姿联想到翠绿的丝带,运用巧妙的比喻,塑造出一个别具浪漫色彩的新颖形象,一改杨柳抒离情的象征义。

想象人们在已有材料和观念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观念的思维过程。“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

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的《望洞庭》)这首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通过极富想象力的描写,将洞庭的湖光山色别出心裁地再现于纸上。

衬托或

烘托

指的是以乙托甲,使甲的特点或特质更加突出。有正衬和反衬两种。

烘托是较大规模的衬托。“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杜甫《月夜》)这首词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周瑜,却从“千古风流人物”写起,由此引出赤壁之战时的“多少豪杰”,最后才集中为周瑜一人,突出了周瑜在作者心中的主要地位。

颔联、颈联写妻子的美丽,反衬诗人惆怅痛苦的心情。

渲染对环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加强艺

高二语文:《虞美人》学案(教学实录)

高中语文标准教材 高二语文:《虞美人》学案(教 学实录) People need to communicate and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and language is the bridge of human communication and the link.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专业教学设计系列下载即可用 --- 高二语文:《虞美人》学案(教学实录) 《虞美人》学案 一、介绍词的一般知识: 词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 词在形式上的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明代徐师曾《文章辨体序说》)。 词大多分段,一段就是一个乐段,叫“片”或“阕”,分两片的最为常见,本课的七首词都分两片。 词的篇幅比较短小,有人按字数将词分成小令、中调和长调三种,认为58字以内为小令,59—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见清代毛先舒《填词名解》) 虞美人,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因以为名。

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韵转两平韵。 词在唐宋的发展历程分为四个时期: ┌─────────┬────────┬──────────┐ │时期│主要风格│代表作家│ ├─────────┼────────┼──────────┤ │唐、五代、北宋初年│婉约艳丽│温庭筠、李煜、晏殊│├─────────┼────────┼──────────┤ │││苏轼、柳永、秦观、│ │北宋中叶到南渡│婉约、豪放并举││ │││李清照│ ├─────────┼────────┼──────────┤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选修《虞美人》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选修《虞美人》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作者的相关情况; 能力目标: 1、理解词的基本意义和词的思想内涵; 2、体会词的艺术特点,对李煜的词风有一定的了解。情感目标:体会诗歌深刻地表达了李煜的故国之思,亡国之痛。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二学生,班级为文科班,学生的语文学习基础普遍较好,喜欢讨论,愿意展示自己,并能够积极主动思考问题,适用于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给学生更多展示自己的机会。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如何分析诗词的意象及意境,从而把握诗人的感情;教学难点: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 第一学时 一、导入:创设情景 他是金阶华殿上吟风弄月的词人,他是晓风残月下黯然神伤的帝王,当词人与帝王的轨迹重合在一起,便是历史长河里的一段萎靡岁月,文学天空中的一片璀璨记忆。他被称为“词中之帝”,他就是李煜,今天我们就通过《虞美人》一起走近他,了解他的悲喜人生。 二、学生展示活动: 《后主访谈》 三、反复诵读,体会情感

1、老师范读 2、学生自由朗读。 3、评点诵读 4、学生范读 5、以评促读,再次诵读 6、齐读 四、合作探究 不朽的魅力体现在哪里,其中的原因是什么,每个人都对词有自己的理解,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小组讨论。 预设问题 ⑴、“春花秋月”本是美好的事物,作者为什么希望它结束呢? ⑵、“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具体指什么?换言之,李煜到底在怀念什么? ⑶、“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⑷为什么词中两次提到“月”这个意象? ⑸“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与“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两句好在哪里? 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⑺你认为全词的词眼是什么? 总结:

李煜《虞美人》教案教学设计

李煜《虞美人》教案教 学设计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 ——李煜词赏析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李煜的生平,做到知人论世; 2、把握《虞美人》的艺术技巧。 (二)能力目标 1、鉴赏李煜词深远的意境美,真挚的情感美,动人的音乐美; 2、通过对比搜集资料、对比阅读,提高诗词的鉴赏能力。 (三)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李煜的词所抒发的情感,探究其从个人情感中传达出的人生共同体验。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通过“知人论世”的方法探讨分析李煜诗词的特点及情感; 2、把握艺术技巧,提高诗词鉴赏能力。 (二)教学难点 通过搜集、整理相关资料进行对比阅读,体会李煜代表词作中传达出的共同情感。 三、教学方法 诵读法、探究法、讨论法、启发法。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播放音乐《几多愁》(邓丽君)。 音乐总有一种摄人心魂的力量,给人以感慨。我们刚刚听到的这首歌名字叫《几多愁》,所唱之词是南唐后主李煜的“绝命之词”《虞美人》。当古词与曲谱温柔邂逅,犹如黑夜中迸发出的光亮,绚丽夺目。古时候的诗词本来就是配乐演奏的。今天就让我们以这种特别的方式来走进李煜,让我们跟着音乐节奏唱出《虞美人》。(播放音乐) (二)整体感知 1、《虞美人》这首词传达出的情感是什么样的? 【明确】幽怨、悲伤、无奈、悔恨 2、从词中哪个字可以看出(找诗眼) 【明确】愁 (三)知人论世 想要理解李煜这种深刻又恼人的愁,我们就必须要做到“知人论世”。1、作者简介 李煜,字重光,史称南唐后主。生于七夕,亡于七夕。他25岁在金陵继承父亲的王位,成为南唐后主,却在当政期间沉湎声色,不思国事,逃避现实。39岁时蒙羞投降,成为阶下囚,在宋都度过了三年的囚居生活。

市级公开课虞美人教案

先动《虞美人》教案 【学习目标】 1、把握诗歌朗读的一般方法和技巧,能入情入境地诵读并体悟词的意境和情感。 2、赏析重点词句,能说出作者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提高词的鉴赏能力。 【重点难点】赏析重点词句,把握艺术技巧,提高词的鉴赏能力。 一、【导入新课】 上课前先播放《几多愁》令人荡气回肠,词作者---- 是一个失败的帝王,却有许许多多的人在怀念、在赞美。“落花流水春归去,一种销魂是李郎。”曾有“梦里不知身是客”的片刻欢悦,有“剪不断,理还乱”的离愁别恨,更有“流水落花春去也”、“小楼昨夜又东风”的故国感念。他跌宕起伏的薄命人生,蜕变而成一首首人间绝唱。后世称其为“做个才子真绝代,可怜薄命做君王”请问这个人是谁? 幻灯片 二、初读、整体感知 1、【初读诗歌】自主诵读三遍 诵读要求 ①音读字准字音,读出节奏,找出韵脚。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两韵一换: ②意读首先结合注释梳理内容和形式。绝命诗,表达的是对故国的深切怀念。借眼前之景,发忧思之情。 解释:①了②不堪③雕栏玉砌 ④朱颜⑤君⑥恰 ③情读字字含情,句句融情,达到共鸣共振。 2、【整体感知】这首词的感情基调是什么?文中的哪个词可以概括全文的感情? 【诵读提示】诵读时语调要低沉、慢速,要以一种长叹的语气表现出来。做到眼中有形象,心中有悲情。 3、全班齐读----学生范读、点评 【古诗今译】 一年一度的春花秋月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往事又知道有多少!小楼上昨天夜里又刮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 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朱红的颜色已经改变。若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 三、细读鉴赏重点词句,质疑释疑,合作探究 自己完成下面的内容后,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小组修正、完善,推荐在班级展示【探究点1】第一二句:春花秋月何时了?住事知多少。 原是代表美好的事物的“春花秋月”,作者为什么希望它早点结束呢?这是一种什么表现手法?“往事知多少”作者会想起哪些往事呢? 明确: 1、无心欣赏---- A春花最美,秋月最亮,春花秋月总是和最美好的事物联系在一起,眼前美景勾起了对昔日美好时光的回忆,自然伤感悲痛。 B这一年又一年如期开放的春花,一岁又一岁悬挂在碧空的明月,一年一度的春花秋月只是意味着这种屈辱生活的延续罢了,这样的日子何时才是尽头呢? 觉得厌烦-----李煜虽违命侯,名为王侯,实为亡国奴、阶下囚。在对生命已经绝望之时,“春花秋月”是对他的一种讽刺,让他厌烦。

《虞美人》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教案

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教案

李煜{937—978},字重光,史称南唐后主。他工书,善画,洞晓音律,具有多方面的文艺才能。宋太祖开宝八年,宋兵攻克金陵,李煜肉袒出降,被送到汴京,被囚禁在一座小楼里,被封为违命侯。过了二年多囚犯般的屈辱生活,相传后主于七月七日他的生日那天在寓所命歌伎唱《虞美人》词,声闻于外,宋太祖闻之大怒,命秦王赵廷美赐牵机药将他毒死。可以说此词是他的绝命词。前人吊李后主诗云:“作个才子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 (的确,作为一位“好声色,不恤政事”的亡国之君,李煜是失败的,但是作为一代词人,他无疑是位成功的词人,他在词坛上留下了不朽的篇章,被称为“千古词帝”) 李煜词前期:宫廷逸乐生活,风格绮丽,轻靡婉转。代表作有《浣溪沙》、《玉楼春》、《更漏子》、《菩萨蛮》等。 后期:追忆往事,伤怀故国,沉郁苍凉。 三、整体把握(诵读) 1、师:学习诗歌先从诵读开始,正所谓“因声求气,吟咏诗韵”,诗歌应通过诵读来领悟其韵律和情感。请两位同学(一男一女)朗诵此词,请别的同学认真感受,然后做出评价。 2、师:他们读得怎么样?(学生自由评价) 提示:入情入境的读,一定要把握整体的感情和局部的重音。 整体:低沉凄楚、曲折迂回 局部:何时、多少、又、不堪、应犹、只是、几多、一江 月——明——中—— 向——东——流—— 3、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要注意节奏和情感。 朗读此诗,要读出幽怨、悲伤、无奈、悔恨的味道。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虞美人》教学设计新部编版1.docx

精品教学教案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 教师学科教案[ 20–20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 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 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 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虞美人》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想 本课文是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诗歌之部”第三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自主赏析的篇目,重在通过有感情地诵读和把握意象、关键词句以及艺术手法来感受李 煜词深远的意境美、真挚的情感美和动人的音乐美。 李煜被誉为“词中之帝” ,其词开一代词风,他的作品深深地烙上个人生活情感的印记,因此有必要回顾旧知,做到以意逆志,知人论世。另外结合课后习题引入他的《浪淘沙》进 行拓展阅读。 充分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积极作用,播放配乐朗读和歌曲版《虞美人》,让学生在音乐中进一步感受词的意境美和音乐美。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李煜生平及作品风格,感受词作的艺术魅力及其艺术价值。 2、鉴赏李煜词深远的意境美,真挚的情感美,动人的音乐美。 3、诵读词作,赏析重点词句,把握艺术技巧,提高词的鉴赏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寻找意象,感悟意境,培养审美情趣,提 高鉴赏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把握作品中蕴含的亡国之痛与故国之思。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赏析重点词句,把握艺术技巧,提高词的鉴赏能力。 2、教学难点:鉴赏李煜词深远的意境美,真挚的情感美,动人的音乐美。 四、教学方法 诵读法、点拨法、合作探究交流法 五、教具: 多媒体 六、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实录东方雪上传的:《虞美人》课堂实录._0275文档

2020 教学实录东方雪上传的:《虞美人》课堂实录._0275文档 EDUCATION WORD

教学实录东方雪上传的:《虞美人》课堂实 录._0275文档 前言语料:温馨提醒,教育,就是实现上述社会功能的最重要的一个独立出来的过程。其目的,就是把之前无数个人有价值的观察、体验、思考中的精华,以浓缩、系统化、易于理解记忆掌握的方式,传递给当下的无数个人,让个人从中获益,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也支撑整个社会的运作和发展。 本文内容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 二、读师:学习课文先从诵读开始。先请两位同学来朗读这首词,其他同学在听读过程中,要注意比较,然后评析谁朗读得更好。一男生、一女生诵读。师:他们读得怎么样?生:赵楠读得声音洪亮,韵律清楚,好象感情太高亢了,这不大应该。陈露的感情处理好一些。师:应该什么样的感情?生:低沉、凄凉,在声调上有曲折。师:其他同学还有什么评价吗?生:我觉得他们读得都不好,重音上只处理好了最后一句,前面的读得不怎么样?师:依你说,应该怎么处理?生:我觉得这几词要读好:何时、多少、又、不堪、应、只是、几多。这些词特别能表现诗人的内心痛苦的世界。师:你再来试试读读。生:(读)师:大家说刘欣读得怎么样?生(齐):好。师:刚才刘欣在读的时候,一张一弛,一顿一挫,好象把我也带入到那个忧伤的世界了,这才是

入情入境、高质量的诵读。还有没有同学向他挑战?生:我想试一下。师:来,先为勇敢的挑战者鼓掌!生:(读)(学生再次鼓掌)师:怎么样?生(乱):比刘欣更好!棒!师:汪晓雨不愧是年级诗歌朗诵大赛的冠军,不过老师我今天也向向他挑战一回!生(齐):好!(鼓掌)师:我可是有备而来的,备好了音乐,我读完后大家再实事求是地评价,不要因为我是老师就给我面子,也不要因为我是老师就不给我面子。生:(笑)。师:(配乐朗诵)生:(掌声)师(见一学生举手):你说――生:老师读得很投入,不过普通话还不是很标准。师:恩?生:“玉砌”的“砌”老师读成了“切”。师:谢谢纠正。大家认为我比汪晓雨读得好的,举手!(只有6个人举手,全班42人)师:看来我是没希望超过她了,大家可要好好练练,争取超过她,有没有信心?生(乱):好!没问题!师:来,咱们一起背一遍,背诵的时候争取眼前能浮现出词中的景象。春花34――生:(齐背) 三、议师:要朗读得好,必定要把握全词的情感核心。请问,文中哪个词可以概括全文的感情?生(齐)愁投影呈现:放大“愁”字,字色由黄变黑师:大家说说李煜的愁有哪些。投影呈现问题:李煜的愁生:国家灭亡师在黑板上书写“国家灭亡”。生:还有离开君主宝座的失落。师在黑板上书写“离开君主宝座的失落”。生:没有了妻妾的幸福。师:恩?(众生笑)生:至少没有了家庭啊,家已经支离破碎了。师:这才象话。(在黑板上书写“家庭支离破碎”)生:对往事的怀念,或者说是那个岁月流逝,自己的命运越来越差。师在黑板上书写“感时伤怀”师:

李煜 《虞美人》 教案

李煜词《虞美人》(教案) 教学目标 1、抓关键词语,理清思路,熟读成诵。 2、理解本文将“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的艺术特色和跌宕起伏的笔法。 教学设想 这首词语言比较直白,感情比较激越,让学生根据课下的注释理解课文的内容的基础上,抓住隔句相承和三度对比的手法,在理清本文思路的基础上背诵本文。本文的艺术表现手法主要是将抽象的感情形象化和起伏跌宕的手法,我们要重点赏析。本文通篇采用问答,以问起,以答结,以高亢快速的调子,刻绘了词人悲愤相续的心理活动。我们要调动我们的情感积累去仔细领会。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课文。 学生听徐小凤的《虞美人》歌曲,以此引入。 二、关于李煜 李煜{937—978},字重光,史称南唐后主。他工书,善画,洞晓音律,具有多方面的文艺才能。宋太祖开宝八年,宋兵攻克金陵,李煜肉袒出降,被送到汴京,被囚禁在一座小楼里,被封为违命侯。过了二年多囚犯般的屈辱生活,相传后主于七月七日他的生日那天在寓所命歌伎唱《虞美人》词,声闻于外,宋太祖闻之大怒,命秦王赵廷美赐牵机药将他毒死。可以说此词是他的绝命词。前人吊李后主诗云:“作个才子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的确,作为一个“好声色,不恤国事”的亡国之君没什么好说的,可是作为一代词人,他给后代留下了许多惊天地,泣鬼神的血泪文字,千古传诵。这首《虞美人》就是其中最为人们所熟知的一篇。 三、理清思路,指导学生背诵。 隔句相承,三度对比的特点,进行诵读。 “何时了”“又东风”“应犹在”是一脉相承,专说宇宙永恒不变;“往事知多少”“不堪回首”“朱颜改”也是一脉相承,专说人生之短暂无常。 头二句以春花秋月之无休无尽和人世间多少“往事”之短暂无常对比;“小楼昨夜又东风”的永恒和“故国不堪回首”的变化无常相对比;“雕栏玉砌应犹在”和“朱颜改相对比。 问答对 何时了又东风应犹在(永恒有常) 知多少不堪回首朱颜改(短暂难测) 几多愁江水不言之言(永恒和短暂达到统一) 四、具体研习重要的文句 1、提问:“春花秋月”本是美好的事物,词人为什么希望它结束呢? 明确:它的确是美好的事物,然而随着词人身份地位的改变,这些美好的事物也将在词人的心里改变颜色。原来锦衣玉食,在如花宫女朝歌夜弦伴着的“春花秋月”般的生活只能徒增一个“阶下囚”的无限悲伤,这样美好的的事物不如结束才好。 2、“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指什么呢?

虞美人全国一等奖教案

虞美人全国一等奖教案 【篇一:虞美人全国一等奖教案】 《虞美人》 李煜 【教学目标】 1、吟咏诗韵,通过诵读体会诗人感情。 2、感受词中复杂的愁绪,体会诗人愁之深远。。 【教学重点】通过诵读体会诗人愁情。 【教学难点】品析诗人愁绪,感受愁之深远。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有这么一位昏庸无能的君王,年轻时沉迷酒色,面对形势紧迫的国 家却只会每天与臣下设宴酣饮,整日忧愁悲歌。他又是一位多愁善感、满腹愁情的词人,曾写下剪不断,理还乱的离愁,后人称他为 薄命君王、绝代词人。他就是南唐李后主李煜。我们曾于《相见欢》中感受到这位帝王充满哀怨的浅唱低吟,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这位 南唐末代帝王的内心世界,去感受这位亡国之君声声血泪写成的作 品《虞美人》。 二、走近作者 1、李煜(937—978),原名从嘉,字重光,五代时南唐的最后一个君主,世称李后主,著名词人。工书善画,洞晓音律,诗、词、文 皆通,以词的成就最为突出。 2、作品风格: (1)前期,作为南唐的国君,他生活豪华奢侈,词的题材狭窄,无 非是描写宫廷享乐及男欢女爱,词风绮丽。 (2)后期,亡国后的孤寂悲凉的处境,使他的词转向了写思乡之情、亡国之恨,格调衰婉凄楚。 3、写作背景: 宋太祖开宝八年(975),宋兵攻克金陵,李煜肉袒出降,被押送到 汴京,封“违命侯”,实际上如囚徒一般,过着“北中日夕,只以泪水 洗面”的日子。三年后,李煜四十二岁生日时,作《虞美人》词,并 令歌伎演唱,此曲触怒宋太宗,不久便赐酒将他毒死。这首《虞美人》也便成了李煜的绝笔之作。 三、咏诗韵

1、全班齐读。 2、听录音范读。 1 3、作诵读指导,学生自由朗读。 (1)划分节拍。 (2)找出诗眼:愁 (3)把握基调:无限愁情。(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首词的整体情感基调是无限悲哀伤感,词中有不堪回首的回忆, 有痛苦难耐的现实,诵读时语调要低沉,语速应缓慢,要以一种长 叹的语气表现出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整 首词情绪的高潮。“向东流”是指愁绪的绵长无尽,声音要延长,要 把这无尽的哀愁表现出来。 4、指名学生试读并点评。(配乐) 5、全班再次齐读,感受愁情。 四、品愁情 词人的愁是无穷无尽的,那他在愁什么呢?请同学们结合写作背景 和诗歌内容思考词人究竟在愁什么?从词中哪里可以看出来?明确:往事之叹、亡国之痛、离家之苦。(对往事逝去不复返的哀叹、对 于亡国的悲痛、对于离家千里之外的忧愁。) 1、“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1)从这句词中我们可看出词人在愁什么? 明确:对于往事的哀愁。 从背景中我们可知道,词人本是一国君王,过去的时光是多么美好,有笙歌欢笑、锦衣玉食、美酒美人、尊严和自由,而这一切美好的 时光都已经逝去了,如今自己却被囚禁于异国他乡,一切都回不到 过去了,因此词人想到这里发出了哀愁。 (2)“春花秋月”是美好的事物,作者为何希望它早点结束呢?明确:“春花”象征着“生命与希望”。可是此时此刻的李煜却被囚禁在异乡,失去了自由,那么,对于一个失去了自由,失去了尊严的亡国之君 来说,哪里还能看到希望呢?因此看到这美好的景色,词人不是惬 意反而更忧愁了。 “秋月”,月,总是那么敏感而多情,自古以来,多少离家的人,只 能借千里明月遥寄相思。此时此刻的李煜也一定在望月兴叹,想起 了远方的故乡吧。

李煜《虞美人》教案教学设计

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 ——李煜词赏析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李煜的生平,做到知人论世; 2、把握《虞美人》的艺术技巧。 (二)能力目标 1、鉴赏李煜词深远的意境美,真挚的情感美,动人的音乐美; 2、通过对比搜集资料、对比阅读,提高诗词的鉴赏能力。 (三)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李煜的词所抒发的情感,探究其从个人情感中传达出的人生共同体验。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通过“知人论世”的方法探讨分析李煜诗词的特点及情感; 2、把握艺术技巧,提高诗词鉴赏能力。 (二)教学难点 通过搜集、整理相关资料进行对比阅读,体会李煜代表词作中传达出的共同情感。三、教学方法 诵读法、探究法、讨论法、启发法。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播放音乐《几多愁》(邓丽君)。 音乐总有一种摄人心魂的力量,给人以感慨。我们刚刚听到的这首歌名字叫《几多愁》,所唱之词是南唐后主李煜的“绝命之词”《虞美人》。当古词与曲谱温柔邂逅,犹如黑夜中迸发出的光亮,绚丽夺目。古时候的诗词本来就是配乐演奏的。今天就让我们以这种特别的方式来走进李煜,让我们跟着音乐节奏唱出《虞美人》。(播放音乐) (二)整体感知 1、《虞美人》这首词传达出的情感是什么样的? 【明确】幽怨、悲伤、无奈、悔恨 2、从词中哪个字可以看出?(找诗眼) 【明确】愁 (三)知人论世 想要理解李煜这种深刻又恼人的愁,我们就必须要做到“知人论世”。 1、作者简介 李煜,字重光,史称南唐后主。生于七夕,亡于七夕。他25岁在金陵继承父亲的王位,成为南唐后主,却在当政期间沉湎声色,不思国事,逃避现实。39岁时蒙羞投降,成为阶下囚,在宋都度过了三年的囚居生活。 政治无能,却才华横溢,他工书善画,能诗擅词,妙解音律,是五代最有成就的词人,被称为“百代词宗”,“千古词帝”。后人评说他“国家不幸诗家幸”,“做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 李煜的词大体以南唐灭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词题材狭窄,大多写宫廷生活、男女恋情或离愁别恨。亡国后,孤寂悲凉的处境使他的词转向了思乡之情、亡国之恨,词的境

虞美人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煜词《虞美人》(教案) 教学目标 1、抓关键词语,理清思路,熟读成诵。 2、理解本文将“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的艺术特色和跌宕起伏的笔法。 教学设想 这首词语言比较直白,感情比较激越,让学生根据课下的注释理解课文的内容的基础上,抓住隔句相承和三度对比的手法,在理清本文思路的基础上背诵本文。 本文的艺术表现手法主要是将抽象的感情形象化和起伏跌宕的手法,我们要重点赏析。本文通篇采用问答,以问起,以答结,以高亢快速的调子,刻绘了词人悲愤相续的心理活动。我们要调动我们的情感积累去仔细领会。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课文。 学生听徐小凤的《虞美人》歌曲,以此引入。 二、关于李煜 李煜{937-978},字重光,史称南唐后主。他工书,善画,洞晓音律,具有多方面的文艺才能。宋太祖开宝八年,宋兵攻克金陵,李煜肉袒出降,被送到汴京,被囚禁在一座小楼里,被封为违命侯。过了二年多囚犯般的屈辱生活,相传后主于七月七日他的生日那天在寓所命歌伎唱《虞美人》词,声闻于外,宋太祖闻之大怒,命秦王赵廷美赐牵机药将他毒死。可以说此词是他的绝命词。前人吊李后主诗云:“作个才子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的确,作为一个“好声色,不恤国事”的亡国之君没什么好说的,可是作为一代词人,他给后代留下了许多惊天地,泣鬼神的血泪文字,千古传诵。这首《虞美人》就是其中最为人们所熟知的一篇。 三、理清思路,指导学生背诵。 隔句相承,三度对比的特点,进行诵读。 “何时了”“又东风”“应犹在”是一脉相承,专说宇宙永恒不变;“往事知多少”“不堪回首”“朱颜改”也是一脉相承,专说人生之短暂无常。

头二句以春花秋月之无休无尽和人世间多少“往事”之短暂无常对比;“小楼昨夜又东风”的永恒和“故国不堪回首”的变化无常相对比;“雕栏玉砌应犹在”和“朱颜改相对比。 问答对 何时了又东风应犹在(永恒有常) 知多少不堪回首朱颜改(短暂难测) 几多愁江水不言之言(永恒和短暂达到统一) 四、具体研习重要的文句 1、提问:“春花秋月”本是美好的事物,词人为什么希望它结束呢? 明确:它的确是美好的事物,然而随着词人身份地位的改变,这些美好的事物也将在词人的心里改变颜色。原来锦衣玉食,在如花宫女朝歌夜弦伴着的“春花秋月”般的生活只能徒增一个“阶下囚”的无限悲伤,这样美好的的事物不如结束才好。 2、“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指什么呢? 明确:“往事”的内容很丰富,可以泛指他做帝王时的一切活动。如后宫佳丽的簇拥,高坐庙堂、万首称臣的尊严以及为所欲为的自由感等等。 3、“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表现用法?请同学们几个这方面的事例。 明确:运用比喻将抽象的感情具体化]。显示出愁思就象那春水一样汪洋恣肆,奔放倾泻;又如春水之不舍昼夜,长流不断,无穷无尽。无怪王国维评价说:“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法国作家缪塞说:“最美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 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缘愁是个长。” 李煜的“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李煜的“自是人生长恨水东流。” 李白的“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早如青丝暮成雪。”等等。 五、发挥想象,试译这首诗,尽量把悲愤凄楚的感情表现出来。

虞美人优质课教案

《虞美人》学习案 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 -----缪塞 生命的绝响——虞美人 李煜 【学情分析】 本册书我们学习了近三个单元的课程,学生已经通过前两个单元掌握了“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诗歌鉴赏方法,具备了自主鉴赏的能力。本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入选的诗歌具有独特的韵律感和音乐美,通过朗读、吟咏可以感知优美的意境和内在的情感。基于以上学情考虑,特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 1、把握诗歌的真挚情感,反复吟诵,领悟诗的音乐美和情韵美。 2、学习作者“把抽象感情形象化”等艺术手法。 3、拓展延伸,列举并赏析古典诗词中写愁的名句。 【学习重点难点】 1、学习通过对比来酝酿并抒发感情的写法。 2、理解文学作品将抽象的感性形象化的艺术手法。 【学习策略与手段】 本课教学中运用的教学模式是启发式与师生互动式,教学策略上教师适时做简明扼要的揭示,点燃学生自主鉴赏的热情,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课前准备】 要求学生课前唱诵《虞美人》 利用网络搜索走进李煜的世界,联系李煜的作品,从选材、语言、结构、表现手法等方面入手,初步把握李煜诗歌的艺术特色。

【学习过程】 一、知人论世 1、百代词宗,千古一帝 李煜,史称李后主。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和文均有相当造诣,尤以词为甚。煜为词,善白描,攻意象,词境阔达。“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周介存置诸温、韦之下,可谓颠倒黑白矣”。——王国维《人间词话》 2、作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 ——郭磨《南唐杂咏》 3、无意天下,命途多舛 李煜,原名从嘉,字重光。以“日以煜之昼,月以煜之夜”改名煜。煜为李璟第六子。其兄自二至五皆夭亡。长兄弘冀“为人猜忌严刻”,时为安定公的李煜,不参与政事。自号“钟隐”、“钟峰隐者”、“莲峰居士”,其志自在山水,无意与兄争位。公元959年,李弘冀杀死其叔父景遂(王位的可能继承人)。不久后暴卒。弘冀死后,璟封煜吴王、尚书令、知政事,令住东宫。宋建隆二年,公元961年,璟迁都南昌,立煜太子监国,令留金陵。六月璟薨,煜于金陵即位。 4、风雨飘摇,江南国祚 五代十国,岁月峥嵘。志在山水的李煜如何看得清是谁自镇金陵遥控吴政,一朝为王?命运早已埋下伏笔,只是许多年后,我们才惊觉它的深沉。陈桥兵变,氏黄袍加身。李煜的江山,终于变成一叶飘摇的浮絮。他肉袒出降。无限江山,别时容易,又怎是他的过错。 5、命如玄机 一个弦月盈盈的夜晚,他没能踏碎一地清辉,却要饮下一杯名为“牵机”的毒酒。多少年里,听着浅薄的少女艳羡他生于七夕,亦亡于七夕的浪漫。然而,那不是自然灵秀巧合的机缘,那是人为暴力的安排!公元978年。以王礼葬煜于洛阳北邙山。追封吴王。自此,尘埃落定。 二、导入: 看到《虞美人》这三个字,你首先想到了什么?

虞美人课堂实录

《虞美人》课堂实录 教学目标 1、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2、把握词作内容,感悟作者情感。 3、通过比较了解李煜后期词作典型艺术特色。 教学思路:诵读——赏析——拓展——背诵 课时安排:一个课时 (幻灯片展示课题)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李煜的词作《虞美人》(幻灯片展示教学目标),学习诗词首先要通过读来初步感知,请大家齐读本词。 (学生齐读词作) 师:对于大家的朗读我用两个词评价,字正腔圆、慷慨激昂。朗诵好诗词除了要字正腔圆,还要读出节奏和重音,然后要注意诗词的情感。下面请大家自由诵读词作,用斜线划分节奏,并标出需重读之处。 (学生自由诵读标注) 师:哪位同学给我们展示一下你的成果? 生: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师:节奏划分的相当准确,重读处没体现出来,再请位同学为我们明确需要重读的地方? 生:“何时”“多少”“又”“不堪”“应”“只是”“几多”这些能体现作者情绪的词需要重读。 师:说得非常好,请你给我们朗读一遍,注意体现出节奏和重读。 (学生朗读后教室里响起了掌声) 师:读得非常好,如果能读准感情会更棒。这首词应该朗诵出什么样的感情? 生:愁。 师:那我们朗诵时应该怎样处理? (学生沉默) 师:语速应该…… 生:放缓。 师:语调应该…… 生:低沉。 师:好,那我们再一次一起朗诵这首词,注意把握节奏和重读,语速放缓,语调压低,读出词人满腔的愁情。 (学生有感情的朗诵) 师:大家喜欢这首词吗? 生:喜欢。 师:喜欢一首词光读好可不够,还应该对它有深层次的把握。下面我们就一起来鉴赏这首词。先请个同学给我们明确学案课前预习题的第一题。 生:“堪”是承受得住,忍受得住;“了”是了结,终止;“雕栏玉砌”指雕花的栏杆玉石砌的台阶,词中代指南唐的宫殿;“朱颜”即红颜,少女的代称,此处指南唐旧日的宫女。 师:刚才同学们说这首词表现的是“愁”,请大家根据词作内容,结合学案上的作者及背景介绍分析词人有何愁? 生:词人本是南唐国君,然而现在“故国不堪回首”,他这愁中包含了亡国之恨、往事之叹和故国之思。 师:结合词人写词时的处境想想,他还有何愁?

虞美人课堂教学实录-参考模板

《虞美人》课堂教学实录 嵊州爱德外国语学校丁伟东 师:同学们,知不知道在我国历史上有这样一位皇帝:在政治上,他颓唐无能,荒淫无度,碌碌无为,最终导致了国破家亡,自己也沦为了亡国奴;但是他在文艺上,在艺术上,却是一位百年难得一遇的奇才,他诗文经史样样精通,棋琴书画无不通晓,尤其精通音律,擅长填词,他以一首首泣尽以血的绝唱成为了千古词坛上的“南面王”,奠定了他在中国词坛上杰出的地位。同学们,知道我说的是谁了吗? 生(齐声):李煜。 师:对。一位失败的政治家,一位绝对的才子,他就是南唐后主李煜。人们称之为李后主。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他在后期所创作的代表作《虞美人》。 (投影呈现李煜头像)有关李煜,大家了解他多少呢?后人评价他“做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做君王”。(出示幻灯片,学生了解有关李煜的知识) 师:李煜现存词44首,以降宋被囚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词。。。。。。,后期则充满了亡国之恨那么一首泣尽以血的绝唱就产生于千古词坛上面。后人这样评价他: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语始工。接下来,我们先来听这首词的录音,来感受一下《虞美人》的魅力。 (学生看幻灯片,听录音) 师:听了录音后,我们要对这首词有一个初步的印象和自己独特的感受。中国是一个诗歌的王国,古人对诗歌的本质早已有过精辟的概括和总结:“诗言志,歌咏言”,这里所说的“志”,指的是诗歌的内容和诗人的思想情感,他内心的真实的感受。诗歌是思想的反映,诗歌更是情感的产物。刚才,我们听了人家的朗读,接下来,我们再用我们自己的语言来感受一下《虞美人》,在这首词里边,诗人到底言了什么“志”,抒发了什么“情” 呢?希望我们通过朗读以后,来把它感受出来。 (学生齐声朗读课文) 师:李煜的这首词之所以能够成为千古流传的名篇,肯定是有它独到的地方。我们刚才已经说了:诗要言“志”,那么,这首词作者言了什么“志”呢? (学生思考、讨论) 生1:我认为作者抒发了他的亡国之痛。 师:那么,具体在诗歌中是怎样体现的呢? 生1:比如最后一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他的愁郁积的像春水一样绵绵不尽地向东流去。 师:“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一句正是作者在这首词中的情感体现。生2: 作者通过词来表现对故国的深沉的怀念以及平日里不至于朝政而导致国破家亡的悔恨之情。 师:通过这首词来表现他国破家亡的悔恨之情和对故国的怀念。好的,请坐。那么,这种情感集中体现在诗歌中的哪一句话里呢? 生: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师:李煜这首词之所以能够千古流传,很大程度上就是取决于这结尾的这两句,引起了后世无数读者的共鸣。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理解一下,这两句话到底好在哪儿?请大家思考。生:我认为作者采用了一种化抽象为具象的手法,作者将绵绵无尽,浩荡无边的愁思比喻成具体的一江向东流的春水,将自己无穷无尽的情思形象恰切地表现了出来,意境十分的开阔,而且读者读了之后有一起为之动心的感觉。

虞美人公开课教案教学内容

虞美人公开课教案

《虞美人》公开课教学设计 课题:《虞美人》 授课时间: 2013年 5月 29日星期三第 4节 教学课时:1课时 课型:公开课 授课班级:高二88班 授课地点:88班教室 授课教师:罗瑢 教具准备:自制课件 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问题教学法、自主探究法。 教学目标:1.鉴赏李煜词深远的意境美和真挚的情感美。 2.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审美情趣,培养鉴赏能力。 3.感受李煜词中的亡国之恨,故国之思。 教学重点:1.体悟词的意境和语言。 2.感受李煜词中的亡国之恨,故国之思。 教学难点:品味李煜诗词所蕴含的真挚情感。 教学设想:1、多媒体教学,创设情景,增加课堂教学容量。 2、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 激发学习诗词的兴趣; 3、反复诵读,深入体会词情并当堂成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情境导入: 二、冰冷的月光,寂寞的梧桐深院,他慢慢转过身去远眺南南唐美丽的河山,凄清 的曲调在夜色中回响,那是怎样的无奈与忧伤。故国不在,江山不在,他再也无法整理这些年积累的愁绪,吟唱了一曲最为绝望的诗歌,用生命和眼泪浇灌了一朵最美的奇葩-------“虞美人”。一首词竟让南唐后主李煜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这到底是一首什么样的词呢,让我们来静静地聆听这首《虞美人》。 三、(播放歌曲《虞美人》,创设情境,酝酿氛围,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词的意 境,搭建学生与作者沟通交流的平台。) 四、听了这首歌,你有什么感受?它要表达什么感情?学生自由发言。那么,这到 底是一首怎样的歌词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南唐后主李煜的生活,一起学习他的绝笔佳作《虞美人》。 五、走近李煜(知人论世) 1、李煜(937——978),五代时南唐国主。他精书画,通音律,工诗 文,尤以词著名,世称李后主。其词大体以南唐灭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

虞美人三维目标教案

虞美人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李煜生平及其在词史上的地位。 2、学习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 2、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审美情趣,培养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味李煜在词中流露出来的亡国之痛,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和时代紧迫感。【教学重点】 1.体悟词的思想内容和意境,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的能力。 2.学习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的写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故事导入 一个细雨蒙蒙阴云低垂的早晨,一座金碧辉煌而又气氛肃杀的宫殿,一个泪眼朦胧面容苍白的君主。佛,他拜过了;契丹,他也求过了,眼见着亡国被俘的命运是逃不掉了。在这花园般美丽的古都金陵即将沉陷于敌国铁蹄之下的时候,这位“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的风流天子,缓缓地站起身来,脱去穿在身上15年之久的那件金光闪闪的龙袍,肉袒负荆,出城跪降。随后,在宋兵的辱骂声中,一路呜咽,北上东京。紧接着就是被囚禁,只能日夕以泪洗面。虽被封为“违命侯”,但最后的命运还是在他过完41岁生日的那天晚上,面对一弯残月,他慢慢转过身去,远眺南方他那无法看到的“三千里地山河”。失落的、冰凉的眼泪打在他的手臂上,他再也无法整理这多年积累的愁绪,吟唱了一曲最为绝望的诗歌,喝完宋太宗赐来的毒酒,倒地而亡。 他就是南唐后主李煜。李煜别名重光。籍贯徐州。生于937年七月初七卒于978年七月初七。仅活了41岁。李煜虽是薄命君王,但李煜的词在思想上、艺术上都超越了其他词人的,成为唐、五代词的颠峰。可以说是一位绝代词人。他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惊天地泣鬼神的血泪诗篇,今天我们学习他最著名的被誉为“词中之帝”的词《虞美人》。让我们一同来走进这位亡国之君的内心世界。 二、诵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分析前六句,体会“愁”的具体内容。 (1)春花秋月何时了——(这么美好的事物为什么作者希望它快完结呢?) 怕触景伤怀,想起往事。作者写乐景正是为了以乐景衬哀情。 (2)往事知多少——(作者会想起哪些往事呢?) A锦衣玉食、后宫佳丽、尊荣 B精神层面:欢乐、自由、尊严生存的安全感等往事之哀 (3)小楼昨夜又东风——(“又”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岁月如梭,光阴似箭,转眼又是一年,季节变化引起作者无限感慨:春有再来,循环无际,而生命短暂,复国无望。所以很自然发出哀叹…… (4)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不忍回忆过去,尤其想到南唐,强烈的今昔对比

《虞美人》课堂教学实录

《虞美人》课堂教学实录 一、故事导入,了解作者 老师:同学们,让我们穿越时空,回到975年,那是一个烟雨迷蒙的早上,在一座金碧辉煌而又阴云笼罩的宫殿里,伫立着一位愁容满面的君主。佛,他拜过了;契丹,他求过了。眼看着宋军的铁蹄就要践踏古老的金陵。他缓缓的转过身,脱下那件穿了十五年的龙袍,肉袒负荆,出城跪降。然后一路呜咽,被解汴京。被封为“违命侯”,由一国之君沦为了阶下之囚。度日如年,终于熬到了978年的七夕,这一天是他四十一岁的生日,心感归国无望,不禁悲从中来,写下了一首最绝望的诗歌《虞美人》。故伎的演唱传到了宋太祖耳中,一怒之下,宋太祖命人赐来了毒酒。在这个晚上,面对一弯残月,吟唱着这首悲情的心曲,喝下赐来的毒酒,倒地身亡。故事中的主人公是谁? 学生:李煜 老师:对,他就是南唐后主李煜。有关李煜,大家了解多少呢? 学生:李煜是南唐最后一个皇帝,历史上称他为南唐后主。 学生:李煜生于公元937年7月7日,死于978年7月7日。他39

岁的时候蒙羞投降,过了三年的囚徒生活,41岁被宋太祖毒死。 学生:李煜是位大词人,成就很高。 老师:同学们知道的真不少呀!我再补充一点。(多媒体显示)多媒体展示李煜的画像及个人档案。 姓名:李煜 别名:重光 生辰:937年七月初七 祭日:978年七月初七 籍贯:徐州 国家:南唐 职业:国主词人 信仰:佛教

老师:李煜作为一个“好声色,不恤政事”的国君李煜是失败的,但正是亡国成就了他千古词坛的地位,正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语始工。”前人吊李煜“作个才子真绝代,可怜薄命做君王”。我们不妨用八个字概括他的一生:薄命君王,绝代词人。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李煜的内心世界。 二、整体感知 老师: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可见诵读再学习中的作用。那么我们就通过吟咏词的音韵来体味其中蕴涵的情感。朗读的基本要求是:读准字音,注意韵脚,读对节奏;把握重音,注意语速,读出情感。请同学根据这一要求练习朗读。 老师:停,有没有那位同学踊跃为我们朗读的。 学生:分别有一名男生和一名女生朗读。 老师:两位同学朗读得怎么样? 学生:男生读的太平淡,“砌”字读错了,应读“qì”。女生读得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选修《虞美人》 (1)

试问闲愁都几许,诗风词韵细品愁 ——《虞美人》《一剪梅》比较阅读导学案 【教学内容】 1、了解李煜、李清照生平及作品风格,感受其词作的艺术魅力及其艺术价值。 2、诵读词作,赏析重点词句,把握艺术技巧,提高词的鉴赏能力。 3、鉴赏李煜、李清照该篇词作抒发愁情的异同。 4、学习诗词比较阅读的方法。 【学习目标】 1、鉴赏李煜、李清照该篇词作抒发愁情的异同。 2、学习诗词比较阅读的方法。 【学习方法】诵读法、点拨法、合作探究交流法 【学时安排】一课时 【知识链接】 一、回顾有关词的知识: 词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合乐而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 1、词在形式上的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2、词大多分段,一段就是一个乐段,叫“片”或“阙”,分两片的最为常见。 3、词按字数分成小令、中调和长调三种,58字以内为小令,59——90字为中调,91字以 上为长调。 二、词牌来源: 《虞美人》: 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取名于项羽身边的美人虞姬。因李煜填此词的名句,又名“一江春水”,此外又名“玉壶冰”等。 楚汉之战,项羽知道自己的灭亡已经无法避免,他的事业就要烟消云散,他没有留恋,没有悔恨,没有叹息。他惟一忧虑的是他所挚爱的、经常陪伴他东征西讨的虞姬的命运和前途。毫无疑问,在他死后,虞姬的命运将会十分悲惨,于是无限哀伤地唱出了“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的千古悲歌。 虞姬在旁听了,泣不成声,若断若续地吟道:“汉兵已略地,四面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那些未曾散去的亲信和侍臣,在旁见了,个个情不自禁,大放悲声。这时,营中更鼓敲了五下,项羽回头对虞美人说:“天将明了,我当冒死冲出重围,你将怎么样!”这时的项羽,竟然说不出让虞美人一起突围的话。虞姬虽然得到项羽宠爱,与项羽难舍难分,但她也是最理解项羽的。为了不使项羽为难,便对项羽说:“贱妾生随大王,死亦随大王,愿大王前途保重!”她一转身,突然从项羽腰间拔出佩剑,向自己项上一横,就这样香消玉殒。项羽抚尸大哭一场,命人就地掘坑掩埋了虞姬,跨上战马,准备杀出重围。但终究没有逃出汉兵的追击,到了乌江边无处可逃,自刎于江边,这年项羽才31岁。

李煜《虞美人》公开课教案

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语始工 ——李煜《虞美人》 【导入新课】 上课前先播放《问君能有几多愁》的片尾曲《虞美人》。 这是一个帝王的故事。一个失败的帝王,却有许许多多的人在怀念、在赞美。“落花流水春归去,一种销魂是李郎。”曾有“梦里不知身是客”的片刻欢悦,有“剪不断,理还乱”的 离愁别恨,更有“流水落花春去也”、“小楼昨夜又东风”的故国感念。他跌宕起伏的薄命人生,蜕变而成一首首人间绝唱。后世称其为“做个才子真绝代,可怜薄命做君王”请问这个 人是谁? 【展示学习目标】 1.知人论世,体味李煜以赤子之心写悲惨的国破家亡之痛。 2.诵读词作,体会这首词的音韵美。 【知人论世】 姓名:李煜 生辰: 937 年七月初七 祭日: 978 年七月初七 国家:南唐 职业:国主、词人 词作:前期作品大都描写宫廷享乐生活、男女恋情,风格绮丽柔靡。后期则描写了思乡之情,亡国之恨以及对昔日生活的怀念,风格凄凉悲壮,意境深远。 李煜被囚后,生日那天晚上于其所拘小楼宴饮奏乐,命歌伎演唱他的新作《虞美人》,声传于外。宋太宗知道后认为他怀有故国之思。就命秦王赵廷美赐他‘牵机药’,将他毒死。 【古诗今译】 一年一度的春花秋月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往事又知道有多少!小楼上昨天夜里又刮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 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朱红的颜色已经改变。若要问我心中有多 少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 【初读诗歌】听范读,一位同学范读,学生听配乐齐读 【整体感知】这首词的感情基调是什么? 无限悲哀伤感 【诵读提示】诵读时语调要低沉、慢速,要以一种长叹的语气表现出来。做到眼中有形象, 心中有悲情。 【合作探究】 1.“春花秋月”本是美景,作者为什么要追问它“何时了”? 春花最美,秋月最亮,春花秋月总是和最美好的事物联系在一起,然而这一年又一年如期开 放的春花,一岁又一岁悬挂在碧空的明月,在李煜那里却丝毫唤不起欣赏的兴趣。一个被囚 禁的亡国之君要忍受无尽的屈辱,一年一度的春花秋月只是意味着这种屈辱生活的延续罢 了,这样的日子何时才是尽头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