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自转公转 练习题

地球自转公转  练习题
地球自转公转  练习题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练习题

2011年9月29日21时16分(北京时间),中国首个空间实验室“天宫一号”由“长征二号FT1”运载火箭在中国西北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入轨后状态正常。随后,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常万全宣布“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发射圆满成功。图4为“太阳直射点周年变化示意图”,图5为“‘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示意图”,读图回答下1~6题。

1.当“天宫一号”发射时,太阳直射点( )

A. 位于①-②之间,并向北移动

B. 位于②-③之间,并向南移动

C. 位于③-④之间,并向南移动

D. 位于④-⑤之间,并向北移动

2.身在美国纽约(西五区)的王先生时刻心系祖国的航天事业,在“天宫一号”发射升时,他和家人一同观看现场直播的当地时间是:( )

A. 9月29日17时16分

B. 9月29日21时16分

C. 9月28日8时16分

D. 9月29日8时16分

3.当“天宫一号”升空时,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位置是: ( )

4.在图4中,无锡市白昼最长时位于:( )

A.①

B.②

C.③

D.④

5.当太阳直射点移动从②→③之间的位置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太阳直射点逐渐向北移动

B .南半球各地昼渐长夜渐短

C .北极圈内极昼范围逐渐增大

D .地球公转速度先变快,后变慢

6.当太阳直射点位于②时,下列说话正确的是:

A.无锡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

B.南极圈和南极圈以南的地方出现极昼现象

C.赤道上昼长大于夜长

D.此日,北京的昼长小于无锡的昼长

图4

图5

图6

7、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指出图中A、C两地的地理位置:

A、 C、

(2)在图中A、B、C三地中,位于南、北半球分界线

上的是地,位于东半球的是地,位于

西半球的是地。

(3) A地位于C地的方向。

(4)从低、中、高纬度看,B 在纬度;C在

纬度。

(5)从五带看,A 在;B在

8. 读《五带划分图》回答. (8分)

(1)写出图中字母所处的热量带名称:

A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

(2)写出图中数码的纬线度数及符号.

①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

(3)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_________ 有阳光直射现象的是______________。(用字母填写)

9.读“地球运动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当地球公转到______位置时,北半球获得太阳光热最多,这一天为北半球的___日,大约是__月__日。

(2)9月23日前后,地球公转到__位置,此时,

太阳直射在__度纬线上。

(3)当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由B位置转到C位置时,

北半球由__季过渡到__季,北半球大部分地区

昼夜长短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

10. 读6月22日某地的等太阳高度线(图中直线是经线,

虚线是纬线)回答:

①如果B是伦敦,则C的经度是( )

A、90oE

B、0o

C、180o

D、120oE

② D地的昼夜状况( )

A、昼夜平分

B、极昼现象

C、昼长夜短

D、昼短夜长

11. 读“下图”回答问题:

(1)a图(北、南)半球是夏季;

(2)b图北半球的节气是日。

(3)北半球的昼长的是图。

(4)在A、 B、 C、 D四地中,是白昼的地方

有、,有极夜的

是。

(5)由于地球的公转,地球上产生了的

变化。

12.读右图“地球上的五带图”按要求填空:

(1)字母代表的热量带:A

B C

(2)在A B C D E;中有阳光直射的是,

极昼极夜的是、。

(3)B与C分界线的名称是

线,纬度是;C与 D分界线的名称

是线,纬度是。

(4)字母代表热量带的气候特征: C 、D 、 E 。

地球自转的教学设计

《地球自转》的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部分内容初看起来比较简单,学生已经有了一些基础知识。但其中地球自转产生的昼夜交替及时差问题是学生理解的难点,高考试题中涉及此基础知识的比例也很大,这些问题都需要从这里得到解决,所以教学时要特别注意直观性,帮助学生彻底解决此基础问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利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自转,并从各个角度观察地球自转特点。 2.利用灯泡或手电当太阳,让学生观察并体会地球自转时各地昼夜有什么变化,从而理解各地时差,初步学会利用简易工具换算时间。 【课程标准要求】 ●用事实说明地球自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 【教学用具】 师:地球仪、三球仪、灯泡、简单的课件,时区分布表格(课前发给学生);生:彩色不干胶条、手电 【教学时间】1~2课时 【教学重点和难点】体会从不同角度看地球自转方向,理解时差产生的原因。 【教学方法】实验操作,观察总结,讨论合作 【教学过程】 一、合格地球人的考查 1.你观察到的太阳、月亮、星星从哪个方向升起,又从哪个方向落下? 2.小时侯你认为是天转还是地转?现在呢?

3.你知道地球是怎么转的吗? 4.你知道地球的自转对地球人有何影响吗? 这里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回答问题,并引入两个专题(怎么转和影响)的教学。 1.学生都能回答出来。 2.是天动还是地动,这还是个问题呢,可以激发学生讲科学家哥白尼“地心说”的故事,鼓励学生为追求真理而努力。 3.那么,地球是怎么转的呢? 活动一:演示地球自转运动 第一步:请3个学生到台前来演示,大家评判谁演示的正确!(注意选择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具有代表性,观察后就明朗了) 第二步:小组内每个同学演示一遍,组员负责指正,要求人人会演示。 第三步:在地球仪上贴一彩色不干胶条,从3个角度观察地球自转方向:赤道上空看;北极上空看,南极上空看,最后总结出结论。 总结:地球自转方向:从赤道上空看,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看,顺时针方向 屏幕给出三幅地图:A.面向赤道;B.面向北极;C.面向南极,要求学生标出地球自转方向(化演示为图示,增强实战能力)并告诉学生:记住极地地球自转方向将是以后解决以极地为中心的习题的关键! 地球自转一圈的时间(周期):一天,也是昼夜交替的周期。 活动二:利用手电或灯泡,观察地球自转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 第一步:地球不自转,面向太阳和背向太阳的一面如何? 第二步:拨动地球仪,看某地随着地球自转昼夜是怎样交替变化的。 第三步:在地球上选择几个城市,分别贴上不同颜色不干胶条:如北京、开罗、纽约等,看他们随着地球自转运动经历昼夜的先后顺序有什么规律。 说明:这里强调几个时间点:日出(晨)、中午、黄昏、子夜。 学生总结: 1.由于地球是个不透明体,在太阳的照射下,面向太阳的一面就是白天,即昼;背向太阳的一面是黑夜,即夜。 2.由于地球不断地自西向东转动,地球上某地依次经历了晨、午、昏、夜的昼夜交替

地球自转学案

第1课时地球的自转导学案 主备人:李秋菊审核人:李红英[学习目标] 1.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运动,掌握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以及角速度、线速度 的变化。2.结合实例,理解昼夜更替和时差产生的原因并说明地转偏向力对地表水平运动物体产生的影响。3.尝试从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培养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 一、地球的自转 1.自转概况 (1)概念和方向:地球围绕地轴自①____向②____旋转,称为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转方向从北极上空看呈③____时针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呈④____时针旋转。 (2)周期:地球自转一周所用的时间就是地球自转的周期。由于选取参照物不同自转周期不同,自转的真正周期是一个⑤________日,它是某地经线连续两次通过同一恒星与地心连线的时间间隔,地球自转了⑥______,所用时间为23小时56分4秒;⑦________日是某地经线连续两次与日地中心连续相交的时间间隔,地球自转了360°59′,所用时间为⑧____小时。 (3)速度:自转角速度除⑨____________外,其他各地○10________,都为?________/时;自转线速度则由于纬度的不同而有差异,从赤道向两极?________。 2.自转的地理意义 (1)导致?____________现象,其周期为24小时,使各地温度发生昼夜变化,生物形成昼夜节律。 (2)使地球上?____________运动的物体受到地球?____________力的作用产生偏向。该力只作用于?________运动的物体,始终?________于物体的水平运动方向,并随着物体水平运动速度的增加而加大。北半球?______ 偏,南半球?________偏,沿?________运动的物体,不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3)为我们度量时间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尺度。地球上不同经度的地方,有不同的当地时间。 二、地方时、区时、时区与日界线 1.地方时 以一个地方太阳升到最高时的时间为○21__________时,将连续两个12时之间等分为○22____小时,这样形成的时间系统,称为地方时;经度每相差15°,地方时相差1个小时,每相差1°,地方时相差4分钟。 2.时区划分与区时换算 (1)为了便于使用,国际上规定将全球划分为○23____个时区,每个时区占○24____________,以该时区的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整个时区的统一时间,叫做○25________,又称○26________。 (2)区时的换算:相邻时区的时间相差○27____个小时。在同一日期内,东○28____西○29____。 3.国际日期变更线 大体沿○30__________穿行的折线,也叫○31________,它是为了消除因为地球是球形而导致的日期换算中的不同结果而设定的;同时又为了保持○32________上同一行政归属的地方日期相同,故在这样的地方改用折线。

地理地球自转与公转的练习题

1.9月23日,当飞机飞到135°E 上空时,在舷窗边的乘客看到了海上日出。这时北 京时间可能是( ) A .接近7时 B .5时多 C .不到5时 D .7时多 2. 当太阳直射某地时:( ) A .该地此刻的区时为正午12点 B .该日是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 C .该日是全年气温最高的一天 D .该地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 3. 下面四幅地球自转位置示意图中,表示北京时间为上午10点整的是:( ) A .图① B .图② C .图③ D .图④ 4.天安门广场的五星红旗与旭日同升,那春分日的升旗时刻是:( ) A .北京时间6点 B .北京的地方时6点 C .此时伦敦时间为前一天的22点 D .此时东京时间为7点。 5.当北京时间为3月21日12点时,全世界还有 ( ) A .多一半地方是3月21日 B .恰好一半地方是3月20日 C .恰好一半地方是3月21日 D .少一半地方是3月21日 6.科幻小说《80天环游地球》一书中最后到达伦敦时比原来多出一天,这是因为 ( ) A .记载日期错了 B .前进路线与自转方向一致 C .东西方的日历不一样 D .前进路线与自转方向相反 7.当晨昏线与经线的夹角达最大时 ( ) A .地球公转到远日点附近 B .北京昼夜等长 C .华北平原正是小麦播种的季节 D .广州白昼或黑夜达最长 读右图,完成8 ~ 12题: 8.图中A 、C 、D 、E 、F 各点中,与B 点地球自转 线速度和角速度相同的有几个( ) A .4个 B .3个 C .2个 D .1个 9.二分日,图中A 、C 、D 、E 、F 各点中,与B 点 昼长相同且地方时不相同的有几个( ) A .4个 B .3个 C .2个 D .1个 10.某人测得B 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为90°,那么此 人测量的日期可能是 ( ) A .12月22日前后 B .6月22日前后 C .3月21日或9月23日前后 D .不存在这样的日期 11.若A 点的经度是160°E ,则E →D 附近的洋流名称应是( ) A .北太平洋暖流 B .北大西洋暖流 C .西风漂流 D .东澳大利亚暖流 12.若E 点经度为120°E ,那么A 点与B 点的自然带名称分别是( ) A .热带雨林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B .热带季雨林带、热带荒漠带 C .热带雨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D .热带草原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2021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部分第1章宇宙中的地球第4讲地球的自转及其地理意义学案中图版

第4讲地球的自转及其地理意义 考纲考点 知识细化能力要求 应用实践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地球自转与航 天基地选址 地球自转的方向 灵活判断自转方 向 实例分析自转速 度的影响因素及 其在航天基地选 址中的应用 周期与速度 理解自转速度的 变化规律、影响因 素 地球自转与运动 偏向 会判断运动物体 的偏转方向 时间计算与日 期变更 时差产生原因 地方时、区时的 计算 地方时 比较判断地方时 的早晚 时区与区时 掌握时间计算、日 期变更技巧 日期的变更 晨昏线的判读 与应用 昼夜交替的成因、 周期 通过晨线、昏线 的判断,解答实 际问题 晨昏线的特点判 断 判断晨线、昏线及 意义 (对应学生用书第24页) 一、地球的自转特点 1.地球自转方向 甲乙丙 甲图为侧视图,方向为自西向东;乙图为北极上空俯视图,呈逆时针方向;丙图为南极上空俯视图,呈顺时针方向。 2.周期 时间意义

恒星日 23时56分4秒 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 太阳日 24小时 昼夜交替的周期 3.速度 角速度 除极点外,任何地点都相等,约为15°/小时 线速度 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南北两极点为零 [特别提醒] 赤道的自转线速度最大,为1 670千米/小时;南北纬60°的线速度约为赤道的一半。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交替 (1)图中甲为夜半球,乙为昼半球,线AOB 为晨昏线。 (2)昼夜现象的成因:地球是一个既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 (3)昼夜交替的成因及周期 ①成因:地球自转。 ②周期:1个太阳日或24小时。 2.产生时差 (1)地方时 图中C 点和O 点因经度不同,地方时不同。C 点在O 点的东方,地方时比O 点早,且两地经度相差30°,地方时相差2小时。 (2)时区和区时 ①时区:全球共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跨经度15°。 ②区时:每个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即为该时区的标准时。 (3)日界线 ???? ?自然界线:地方时为24时(或0时)的经线。 人为界线:又称“国际日期变更线”(大致沿 180°经线)。 3.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为什么地球自转公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

为什么地球自转公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 地球存在绕自转轴自西向东的自转,平均角速度为每小时转动15度。在地球赤道上,自转的线速度是每秒465米。天空中各种天体东升西落的现象都是地球自转的反映。人们最早利用地球自转作为计量时间的基准。自20世纪以来由于天文观测技术的发展,人们发现地球自转是不均的。1967年国际上开始建立比地球自转更为精确和稳定的原子时。由于原子时的建立和采用,地球自转中的各种变化相继被发现。现在天文学家已经知道地球自转速度存在长期减慢、不规则变化和周期性变化。 通过对月球、太阳和行星的观测资料和对古代月食、日食资料的分析,以及通过对古珊瑚化石的研究,可以得到地质时期地球自转的情况。在6亿多年前,地球上一年大约有424天,表明那时地球自转速率比现在快得多。在4亿年前,一年有约400天,2.8亿年前为390天。研究表明,每经过一百年,地球自转长期减慢近2毫秒(1毫秒=千分之一秒),它主要是由潮汐摩擦引起的。此外,由于潮汐摩擦,使地球自转角动量变小,从而引起月球以每年3~4厘米的速度远离地球,使月球绕地球公转的周期变长。除潮汐摩擦原因外,地球半径的可能变化、地球内部地核和地幔的耦合、地球表面物质分布的改变等也会引起地球自转长期变化。 地球自转速度除上述长期减慢外,还存在着时快时慢的不规则变化,这种不规则变化同样可以在天文观测资料的分析中得到证实,其中从周期为近十年乃至数十年不等的所谓"十年尺度"的变化和周期为2~7年的所谓"年际变化",得到了较多的研究。十年尺度变化的幅度可以达到约±3毫秒,引起这种变化的真正机制目前尚不清楚,其中最有可能的原因是核幔间的耦合作用。年际变化的幅度为0.2~0.3毫秒,相当于十年尺度变化幅度的十分之一。这种年际变化与厄尔尼诺事件期间的赤道东太平洋海水温度的异常变化具有相当的一致性,这可能与全球性大气环流有关。然而引起这种一致性的真正原因目前正处于进一步的探索阶段。此外,地球自转的不规则变化还包括几天到数月周期的变化,这种变化的幅度约为±1毫秒。 地球自转的周期性变化主要包括周年周期的变化,月周期、半月周期变化以及近周日和半周日周期的变化。周年周期变化,也称为季节性变化,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发现的,它表现为春天地球自转变慢,秋天地球自转加快,其中还带有半年周期的变化。周年变化的振幅为20~25毫秒,主要由风的季节性变化引起。半年变化的振幅为8~9毫秒,主要由太阳潮汐作用引起的。此外,月周期和半月周期变化的振幅约为±1毫秒,是由月亮潮汐力引起的。地球自转具有周日和半周日变化是在最近的十年中才被发现并得到证实的,振幅只有约0.1毫秒,主要是由月亮的周日、半周日潮汐作用引起的。 地球公转 1543年著名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在《天体运行论》一书中首先完整地提出了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地球公转的轨道是椭圆的,公转轨道半长径为149597870公里,轨道的偏心率为0.0167,公转的平均轨道速度为每秒29.79公里;公转的轨道面(黄道面)与地球赤道面的交角为23°27',称为黄赤交角。地球自转产生了地球上的昼夜变化,地球公转及黄赤交角的存在造成了四季的交替。

地球的运动规律总结1

地球的运动规律总结 一.地球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变化规律 1.地球自转角速度变化规律:除南北两极为零外,处处相等,均为15o/h 2.地球自转线速度变化规律:从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为零,赤道处最大。 二.地球公转速度变化规律 1月初,地球位于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冬至日,地球不在近日点) 7月初,地球位于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夏至日,地球不在远日点) 三.太阳光照图上判断节气的方法 1.判断投影方位:极点俯视图、侧视图、方格图(圆柱投影) 2.找出太阳直射光线(即对准地心的那条太阳光线) 3.判断晨昏线的位置 ①北极圈极昼(南极圈极夜),则为夏至日; ②南极圈极昼(北极圈极夜),则为冬至日; ③全球昼夜平分(晨昏线和经线圈重合),则为二分日; 四.晨昏线性质小结 1.晨昏线是地球上的一个大圆,把地球等分为两个半球——昼半球和夜半球 2.晨昏线始终与太阳光线垂直,太阳高度为0 3.晨昏线只在二分日与经线圈重合,其他时间和经线圈斜交; 4.晨昏线始终和赤道相互平分 ①晨线和赤道的交点处,地方时为6点; ②昏线和赤道的交点处,地方时为18点; 五.时间计算 1.太阳直射的经线上任何地点,地方时为12点 2.平分昼半球的经线上,地方时为12点 3.平分夜半球的经线上,地方时为当天0点(或者前一天的24点) 七.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1.赤道地区全年昼夜平分 2.二分日,全球昼夜平分 3.太阳直射点在a(南或北)半球,则a半球昼长夜短,而且越往a方向昼长越长。 4.纬度越低,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小;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 5.日出时间=12-昼长的一半; 日落时间=12+昼长的一半; 八.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1.定义:在地方时12点时,该地的太阳高度达到一天中最大,称为“正午太阳高度”。 2.计算公式:H=90o-纬度差 ①纬度差必须为正; ②纬度差:所求地点的纬度和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之间的差值。 3.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①从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②距离太阳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 距离太阳直射点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越小 热带、南北寒带范围的大小变化与黄赤交角的大小变化一致 南北温带的范围的大小变化与黄赤交角的大小变化相反

地球的自转及其地理意义(学案)824

地球的自转及其地理意义(1) 班级:姓名: 1、地球的自转产生了: ( ) A、昼夜现象 B、昼夜交替现象 C、极昼极夜现象 D、昼夜长短现象 2、昼夜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①地球自转②地球公转③太阳照射④地球是个不透明、不发光的球体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3、关于昼夜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自转产生昼夜 B、昼夜交替的周期是23时56分4秒 C、昼夜交替是地球绕日旋转而产生的 D、如果地球不自转也会有昼夜现象 4、关于晨昏圈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是昼夜半球的分界线 B、晨昏线上的各地太阳高度均为0 C、昏线在任何时候都平分赤道 D、晨昏线在任何时候都与经线圈重合 5.下面所示四幅图的A、B、C、D 四点中,处于黄昏的是 ( ) A.甲—A B.乙—B C.丙—C D.丁—D 6.关于昼夜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地球自转产生昼夜 B.晨昏线是昼夜半球分界线 C.晨昏线的西边是昼半球,东边是夜半球 D.昼夜现象是地球自转.公转共同产生的 7.某飞机沿纬线方向每小时向东飞行15个经度,那么飞机上的乘客将看到 ( ) A.白昼和夜晚的时间都长了一倍 B.白昼和夜晚的时间都相等 C.白昼和夜晚的时间都减了一半 D.白昼和夜晚的时间不变 8. 在西行的轮船上,人们看到的昼夜更替周期 ( ) A、24小时 B、长于24小时 C、短于24小时 D、无昼夜更替 9.右图为西半球侧视图,若西半球和夜半球完全吻合,完成下列要求。 (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若此时太阳直射点向南移, 则北半球正处于________季。 (2)此时晨昏圈的位置是________,其中______是晨线,______是昏线。 (3)将题干所示时刻的昼夜现象在下图中绘出,用阴影表示夜半球,并 标注经度。 (4)写出B点的经度,并在新画的图上标出其位置。 (5)此时,图中A点的地方时是________时,C点的昼长是________小时, 北京时间是________。 10.读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完成下列问题。 (1)此时西半球处于黑夜的地区范围是从________经 线向西到________经线之间。 (2)此时地方时是0时的经线是________。 (3)图甲所表示的当天,北京日出的时间是________, 北极圈上日落的时间是________。 (4)在图乙中将图甲改画成以北极为中心的俯视图,画出晨昏线并用阴影表示黑夜。

第一讲--地球的运动规律

第一讲地球的运动规律 考点一地球自转和公转特征的比较 1.地球自转和公转特征比较 地球自转地球公转示 意 图 运动轴心及轨道绕地轴旋转,地轴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 近,并与公转轨道面成66°34′夹角 (1)轨道为黄道,是一近似圆的椭 圆轨道(2)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 点上,地球位置有近日点(1月初) 和远日点(7月初)之分 方向 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从南极 上空看呈顺时针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 周期(1)恒星日,自转360°,23时56分4秒, 是真正周期 (2)太阳日,自转360°59′,24小时,是 日常所用周期 (1)恒星年,公转360°,365天6 时9分10秒,是真正周期 (2)回归年,太阳直射点移动一个 周期,365天5时48分46秒,是日 常所用周期 速度(1)角速度,除极点为0外,其他各点均 为15°/小时 (2)线速度,自赤道向极点逐渐减小为0 (1)位于近日点(1月初)时速度快, 位于远日点(7月初)时速度慢 (2)平均角速度为每日约1°

(3)平均线速度为30千米/秒 2. 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例1】读中心点为地球某一极点的示意图,M为地球同步通信卫星,箭头表示卫星绕地球转动的方向。阴影部分为2008年2月28日。据此回答(1)-(2)题。 (1)下面关于图示中的判断正确的是() A.这是在北极上空看到的半球示意图 B.a点角速度大于b点 C.b点的线速度大约为a点的一半 D.a、b两点同位于东半球 (2)关于该通信卫星运动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M公转的线速度和角速度比a点大 B.M绕地球公转的周期为1个恒星日 C.M绕地球公转的周期为24小时 D.在b点观察到M的运动方向为自西向东运动

秋商务星球版地理七上第1章第三节《地球的自转》word学案

《地球的自转》学案 学习目标: 了解地球自转基本特征,理解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昼夜交替和时间的差异。 学习重点: 1.地球自转基本特征:旋转中心、方向、周期、转动特点。 2.理解地球自转意义:昼夜交替和时差。 学习难点: 理解地球自转意义:昼夜交替和时差。 导学问题: 1. 阅读教材P11并结合生活实际思考:什么是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转的旋转中心是什么?其方向、周期(旋转一周需要的时间长短)分别是什么?使用“学乐师生”APP录音,分享给全班同学。 2.地球上昼夜现象产生的原因: 观察静止的地球仪(乒乓、篮球等均可),任何时候你只能看到地球仪的一半,为什么只能看到一半?();假设你的眼睛就是太阳,地球仪就是地球,任何时候看到的那一半就是()(选填黑夜或白天),看不到的那一半就是()(选填黑夜或白天),于是地球上就有了()现象,其原因是地球是一个()球体。 3.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之一——昼夜更替 在地球仪上确定某一点(作上特殊记号,这一点视为地球上某点),你的眼睛依然是太阳,拨动地球仪,当那点出现在你的视野中时表明那点处于()(选填黑夜或白天),当那点消失在你的视野中时表明它处于()(选填黑夜或白天)。不断拨动地球仪,这个现象反复出现,于是就可以代表地球表面产生了()更替现象。 4.2012奥运会在伦敦举行,小王为了看某些赛事的现场直播不得不夜半三更起床,据此回答 (1)这是为什么? (2)什么叫地方时,地方时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5.时差计算 (1)演示地球自转后回答: 地球每小时自转多少度?(写出算式),经度相同的各点(同一经线上各点),时间()(选填相同或不同),经度不同的各点,时间()(选填相

2021年七年级科学下册 4. 地球的自转学案

2021年七年级科学下册 4.1 地球的自转学案 学习目标: 1.知道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及产生的地理现象 2. 理解地球上昼夜交替现象 3. 知道晨昏线(圈)的含义,能用地球仪科学地解释昼夜交替现象。 重点:理解地球上昼夜交替现象 难点:知道晨昏线(圈)的含义,能用地球仪科学地解释昼夜交替现象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 1.回忆: (1)地球是一个两极,赤道的球体。两极方向的半径比赤道半径,赤道周长约为千米。 (2)地球是太阳的一颗星(填“行星、卫星或恒星”),它是太阳系中迄今所知的惟一有行星。 2.哪些现象可以证明地球是在不停地绕地轴旋转?、 3.我们把地球绕地轴旋转运动叫做地球的。 4.地球是一个、也的球体。在同一时间里,太阳光只能照明地球表面的一半,这一半就是,而背着太阳的另一半则太阳光照不到,是,这就使地球上有了之分。 5.地球自转的方向是,所以你会感觉到太阳总是从边升起,边落下。 6.地球每自转一周,白天和黑夜色就更替一次,时间约为小时,由于地球的,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 7.昼半球与夜半球的分界线,叫做线,其中顺着地球自转方向,从白昼变为黑夜的界线是线,从黑夜变为白昼的界线是线。 8.下列现象由于地球自转而形成的是() ①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②地球上有昼、夜半球;③地球仪上有经纬线; ④白天和黑夜的更替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家长签名: 二、预习·疑问 星级评定 三、学习·研讨 1.活动 (1)假如你站在火柴位置处,当地球旋转到图中A位置时,太阳位于你的方向;B位置时,太阳位于你的方向;C位置时,太阳位于你的方向. (2)A、B 、C 三幅图中示意正午的是图,示意早晨的是图,示意黄昏的是图。 (3)太阳方位变化的原因是。 2. 宇宙的天体都有昼夜现象吗? 3.观看课件地球上昼夜交替现象边读课文图“昼半球和夜半球” [ 讨论 ]:你如何区分晨线与昏线吗? 4.[思考讨论]:昼夜交替的周期对地球上生命的形成和发展有什么好处?为什么? 星级评定 三、巩固·延伸 [课堂评价练习] 1.地球自转一周所需要的时间是( ) A.一年 B.一天 C.12小时 D.一个月 2.地球上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原因是( ) A.地球是一个不发光的球体 B.地球不停地绕太阳公转 C.地轴是倾斜的 D.地球绕地轴不停地自转 3.我们每天看到太阳和星星东升西落,是因为( ) A.太阳和星星绕着地球旋转 B.地球不停地绕太阳公转 C.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 D.地球处于宇宙的中心 4.关于地球自转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球自转方向是自东向西 B.地球自转使地球表面产生了昼夜长短的变化

七年级科学下册 4.2《地球的自转》学案(无答案) 浙教版

4.2 地球的自转 学习目标: 1. 通过实验了解地球自转球特征,知道地球自转方向 2.了解昼夜现象和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及原因 3.知道晨昏线(圈)的含义和昼夜交替周期 一、思考 1、当你坐在快速向前行驶的汽车里,看到路旁的树、房子等物体会怎样? 2、当你坐船时,看到船舱外的景物是静止的,这说明船是怎样的? 3、当看到船舱外的景物在向前移动,这说明船是怎样的? 4、当看到船舱外的景物在快速地向后移动,这说明船是怎样? 5.太阳的东升西落,这说明什么? 二、地球自转的现象 我们把地球绕地轴的旋转运动叫做地球自转 A 1、B星为北极星,根据A星的轨迹图可以看出,是不是A星绕着北极星在转动呢? 2、这幅星图可以说明什么?你能用生活中的例子来解释吗? 3、还有哪些现象可以证明地球是在不停地绕地轴旋转? 4、地球自西向东转动,从南极、北极来看,分别是怎么转动的?(顺时针 / 逆时针)

5读图P-133图4-12地球自转实验 1、假如你在A位置看到太阳在你的什么方向? 2、假如你在B位置看到太阳在你的什么方向? 3、假如你在C位置看到太阳在你的什么方向? 4、太阳位置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5、思考如果你站在大头针的位置上,早上太阳刚出来时,你的位置是在哪里?(A/B/C)中午的时候你的位置在哪里?傍晚太阳落山时你的位置在哪里? 三、昼夜交替 1、2014年的世界杯足球赛于6月13日在巴西开赛,他们在白天举行球赛,而我们却只能在半夜观看,这是为什么? 2、产生昼夜现象的原因是? 3、宇宙中的天体是不是都有昼夜现象? 4、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5、晨线和昏线的区别是什么? 6、晨线和昏线是否会变化?有什么是不变的? 7、昼夜交替现象不同的行星差异很大,这对生命的形成和发展有什么影响? 拓展提升: 1、地球上昼夜交替现象的演示边读书图“昼半球和夜半球”,你知道如何区分 晨线和昏线吗? 右图中,__________段是晨线(什么是晨线),__________是昏线(什么是昏

地球自转运动基础练(学案)

地理基础知识巩固练习 地球自转及其地理意义 编写人杨振华 一、考点知识梳理 1、地球自转的方向、速度和周期 (1)地球自转方向是,从北极上空看南极上空看。 侧视图北极上空俯视图南极上空俯视图 (2)地球自转周期 真正周期(自转360度)是一个日,为时分秒;昼夜交替的周期是一个日,为时。 (3)地球自转速度:(1)角速度约为°/小时,南北极角速度为,地表其他各地角速度;(2)线速度由向递减,南北极线速度为。 2、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产生昼夜交替 昼夜更替的成因:地球是不透明的球体,因此有昼半球和夜半球之分(见右图);由于地球持续不停地自转,导致晨昏线自向移动,因此昼半球、夜半球所处部分不停地变化,就产生了现象。昼夜交替的周期是一 个,即24小时。(注意:昼夜更替与昼夜现象的区别) 写出晨昏线的特点: (2)产生时差 地方时的成因: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不同的经线有不同的时刻,东边地点的时刻总是早(多)于西边(东边的地方比西边先看到日出),这就产生了地方时。同一条经线上的地方时相同,每相差15个经度,地方时相差一个小时。

地方时:因经度而不同的时刻,称为地方时。同一经线上,地方时。 规定:当太阳位于当地上中天时,当地地方时为点 地方时计算方法:钟点东加西减,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每隔1°,相差4分钟) 【应用】 读侧视图1:写出各点的地方时 读俯视图2或变式图:写出各点的地方时,此时北京时间是 图1 图2 判断方法: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或昼半球最中间经线)为地方时时。夜半球最中间经线的地方时为时。晨线与赤道的交点地方时为6时,昏线与赤道的交点地方时为18时。 标准时制度:地方时交流起来很不方便,国际采用划分时区,使用标准时制度。 时区:全球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东西跨个经度。划分方法如下图所示。按自西东的方向,从自西12区到东12区,每过一个时区,时间增加1个小时。东12区比西12区多24个小时,即1天。国际上规定,把东、西12区之间的1800经线作为,简称日界线,自西向东过日界线日期一天;自东向西过日界线日期一天。日界线并不与1800经线完全吻合,它是一条折线。(如下图),东、西十二区合为一个时区。 (中央经线的度数=时区号×150,如西五区的中央经线=5(W)×150,即为750W) 区时:各时区一般采用作为本区的区时。 北京时间:我国统一采用“时间”,即区的区时,东经°的地方时。(不是北京的地方时,北京经度为)世界标准时间是指。区时计算:东加西减,相差几个时区,就相差几个 日期变更问题:两条日期变更线,一条为(固定不变),另一条为(随时变化);其中,线的东侧多一天。西侧少一天。 线的东侧少一天,西侧多一天。 (3)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转

地球的自转与公转教案(详案)

第一节地球的自转与公转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基本规律及其意义; 2.基本技能目标;能够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能够读懂地球 自转和公转的各种示意图,会画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能利用自转和公转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应用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 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轨道, 近日点,远日点,黄赤交角,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自转公转的地理意义。 三、教学难点:地球自转和公转空间概念的建立。 四、课型:单一新授课。 五、教学方法;教授法,演示法。 六、安排课时: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导入:我们尊敬的为人毛泽东同志在他所作的《送瘟神》当中有一句是这样写道“坐地日行八万里”,我想请一个同学告诉我,这句诗是什么意思,揭示了一个什么地理现象? (学生回答,老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2分钟) 大家来看我手上这个地球仪,这中间有一个连接北极点和南极点的固定点,波动这个地球仪,看,是不是好像中间有个轴,而这个地球是不是在绕这个轴转动呢?是的,这种地球地球自身的转动就叫做地球的自转,这个轴呢,就叫做地轴,这是一根假想的轴线,现实中是不可能真的存在这么一根轴线对吧?不然那得是多大一个轴啊!还有大家要记住,地轴是永远指向北极星的。 知道了地球的自转,我们都知道任何物体的转动都是有方向的对不对?那么地球的自转方向是怎样的呢? 学生:“自西向东” 很好(用地球仪演示),现在我们知道地球围绕地轴作自西向东的自转运动,那么大家来看这个正在转动的地球仪,我们从北极点看去(这是将地球仪放低,拿下讲台给同学们看)她的转动方向是怎样的呢? 学生:“逆时针转动!”

沪教版地理六年级(五四制)第二学期:1.2 地球的自转 学案

地球的自转 【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地球的自转,自转的方向、时间。 2.明白昼夜交替现象是怎样形成的。 【学习重难点】 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由于地球是个________的球体,任何时候,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朝向太阳的一半为______,背对太阳的一半为______。这样地球上就有_______之分。 2.随着地球不停地_______,地球表面便产生了___________现象。 3.地球绕着______不停地旋转,叫做地球的自转。方向是自___向___。 4.我们看到的日月星辰的_________,就是地球自转的结果。 5.地球自转一周为_____小时,也就是_____。 6.北极为中心的自转方向___(逆、顺)时针方向,南极为中心的自转方_____(逆、顺)向时针方向 7.产生的现象_:当地球自转时同一地方产生_______,不同地方产生_______ 8.由于地球自转,我们看到太阳从______升起,自_____落下。所以,在同纬度地区,东边的时间比西边的时间早。 二、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A,B两点中,位于晨线上的是_____,位于昏线上的是______。

(2)6小时以后,A,B两点中处于黑夜的是____。 三、当堂检测 1.昼夜交替的周期是() A.12小时 B.24小时 C.1年 D.36小时 2.我们每天看到日月星辰东升西落现象是因为() A.太阳和星星都绕着地球转 B.地球绕太阳自西向东运动 C.地球自东向西自转 D.地球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 3.地球上,太阳之所以东升西落,是由于() A.地球自转运动所致 B.地球公转运动所致 C.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面相互垂直 D.地球形状不是一个正球体 4.下列现象中,由地球自转产生的是() A.昼夜现象 B.昼夜更替现象 C.昼夜长短变化 D.四季变化 5.在同纬度的地区,相对位置偏东的地点要比偏西的地点() A.先看到日出 B.后看到日出 C.时刻晚 D.时刻相同 6.地球自转的现象是() A.四季的变化 B.昼夜长短的变化 C.昼夜交替 D.五带的划分 7.随着地球的自转,在东西方向上由于经度的不同而形成的不同时间为()A.一天 B.区时 C.地方时 D.北京时间 8.“坐地日行八万里”中的“日”是指() A.15小时 B.20小时 C.24小时 D.36小时

高中地理必修一“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教学设计.doc

必1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三节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一)地位和作用:本节课内容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又为下面的内容---了解这些运动所产生的地理意义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①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及方向、周期、速度、轨道等方面的规律和特点 ②了解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理解黄赤交角的形成及其导致的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规律。 2.能力目标 ①实践能力:能正确运用地球仪来演示地球的自转 能正确绘制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示意图 ②读图分析能力:能运用图示来正确分析和解释黄赤交角的形成 能用相关的图准确解析太阳直射点的回归周期以及二分二至日太阳直射 点的位置。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树立辩证的唯物主义思想观,认识到宇宙的一切物质都处在运动状态,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志趣。 (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规律和特点 2.黄赤交角的形成 3.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规律 二、教学方法及手段 有位著名的教育家说过:施教之初,在于得法。所以要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教师应选择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由于本节难点多,而且较为抽象,如果应用传统教学,不太便利,所以运用了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 1.通过教具(地球仪)和多媒体动画演示,让学生根据课文来分析、归纳、比较地球自转与公转两种运动。 2.借助多媒体动画,结合课本插图来解释说明黄赤交角的形成 3.运用多媒体动画“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规律。 目的:使用多媒体动画,将教材静态信息加工成动态信息,化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多种感官,以生动直观的画面给学生留下了鲜明、深刻的印象。同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其强烈的求知欲,为攻破难点打下基础。 三、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身心发育趋于成熟,知识面广,具有较强的认知能力、推理能力和自学能力,故教学过程以启迪学生思维为核心,以学生主动参与为标志,在自主学习方式下,进行有效教学。 四、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引用毛泽东主席著名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提问学生这种情况能否发生。 讨论后给出明确结论:可以,因为地球在不停地运动,从而引入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两种运动——自转和公转。 (这样引入新课,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参与意识)2.介绍地球自转的基本规律

地球的自转 教学设计原创获奖

【课题】七年级地理(商务星球版)上册第一章地球 地球的自转(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的自转,并解释其基本的运动特征。 ⑵用简单工具正确演示昼与夜,以及昼夜更替。 ⑶用实例解释时差现象,并说明在现实生活中需要具备时差知识。 2、过程与方法 ⑴动手演示地球的自转,发展空间想象力。 ⑵在探究自然现象产生的原因过程中,学会观察,记录和探究 3.情感、态度和价值 ⑴树立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正确的人地关系观。 【教学重难点】 1、学会使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自转,感悟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和旋转中心,逐渐养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重点) 2、能够运用简单工具演示昼与夜和昼夜更替,感悟并描述昼夜产生的条件以及晨昏线的存在和时间差异。(难点) 【教学分析】 本节内容“地球的自转”现象与生活联系密切,亦是重要的基础性知识。对于后面学习地球公转,天气与气候有着重要的承接作用;不仅如此本节内容还是很多自然现象的源头。初一学生他们第一次接触地理这门课程,兴趣浓厚,再加上刚刚学习了地球的形状、且对于地球的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因此对与地球的运动、昼夜的交替、有强烈的好奇心。但该内容因其抽象、空间概念强,而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还比较差,学习本节知识还有一家的难度。教师需要联系实际生活,实验等各种方法,深入浅出的解释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方法】演示观察法、小组讨论法、教授法。 【教具准备】手电筒、地球仪、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展示问题,请学生思考结

认真观察老师的演示,并积极跟老师一起总结出地球自转的特征。并根据总结的特点把结论画在纸上。 北极上空看自转方向是逆时针,

七年级人教版地理上册教案:1.2地球的自转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第1课时地球的自转 【教学目标】 1.会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说出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 2.认识地球自转产生的昼夜更替与时间差异现象。 3?能够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其与地球自转的关系。 【教学重点】 体会从不同角度看地球自转方向。 【教学难点】 理解时差产生的原因。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从每天太阳的东升西落谈起,结合日全食现象及哥白尼“日心说”的故事,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自学互研生成能力 学习活动一认识地球自转特征 【自主探究】 1.学生观赏地球自转模拟演示动画。 2.归纳出地球自转特征:地球绕着地轴不停旋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一周的时间为时,也就是一 24小天。 【合作探究】 说一说:地球是怎样自转的? (1) 两人一组,一人拨动地球仪,另一人分别从三个不同的角度观察地球的自转:赤道上空、北极上空、南极上空。 (2) 归纳得出的结论: 自转方向:从赤道上空看,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 逆时针方向;从南极上空看, 顺时针方向 【拓展探究】 1.向学生呈现极地俯视经纬网图,要求学生标出地球自转方向。 2.强调在极地俯视经纬网图中,地球自转方向与中心极点的关系紧密。 学习活动二认识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自主探究】 1.学生动手:禾U用小手电、小地球仪观察地球不自转与自转时分别产生哪些地理现象?第一步:地球不自转,面向太 阳和背向太阳的一面如何? 第二步:拨动地球仪,看某地随着地球自转昼夜是怎样交替变化的。 第三步:在地球上选择几个城市,分别贴上不同颜色的不干胶条:如北京、开罗、纽约等,看他们随着地球自转运动经历昼夜的先后顺序有什么规律。 2.学生归纳并写出观察结论: (1) 由于地球不透明,面向太阳的半球是白昼,背向太阳的半球是黑夜。 第1页 (2) 地球不停自西向东自转,昼夜不断更替。 (3) 地球的自转过程中,不同地方昼夜更替的时间不一致,东边地点总是比西边地点要先看到日出。所以,地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第一节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教学目标: 1.地球自转、公转运动的基本特点及所产生的地理现象。 2.自转、公转的概念、运动方向、周期 3.理解自转的地理意义----昼夜更替 4. 用事实分别说明地球自转、公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5. 四季的产生和五带的划分 教学重点: 1.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定义、方向、周期和地理意义。 2.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 3.五带的划分及特征。 教学难点: 1.由于地球的自转所产生的地方时差。 2.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 3.四季的形成。 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媒体演示法、启发式教学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地球仪若干、手电筒若干 课时安排: 2课时。建议第一课时讲地球的自转及地理意义、公转的方向和周期;第二课时讲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教学过程: [导入]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寒来暑往的四季变化,是我们非常熟悉的自然现象。那么大家知道这些现象的形成原因吗?学习本节内容后,同学们就能找到答案了。 [板书]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的自转 [展示]课件:地球的自转 [教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并思考:地球是绕什么在不停地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怎样?(地轴。自西向东)(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加以归纳,并讲述自转的周期)[教师]这有一个地球仪,哪位同学能上来给大家演示地球的自转?(请2-3名学生上讲台演示) [提问]日出日落现象是怎样产生的?日月星辰为什么不西升东落?(由于地转的自转;因为自转是自西向东) [演示]教师用手电筒照射地球仪,演示昼夜的产生,并讲解产生的原因;然后再转动地球仪,演示昼夜更替,并讲解产生的原因。 [提问]地球自转一周,地球表面就完成一个昼夜交替,其经历的时间是多少?(大约是24小时) [活动]把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6人,每组一个地球仪,一个手电筒,完成: ①正确演示地球的自转,注意昼夜是怎样交替的。(培养学生的动手、观察能力) ②在图上找到中国北京、美国纽约、日本东京,并在地球仪上作好记号。 [讨论]①当北京是白天时,纽约、东京哪个是黑夜,哪个是白天?(纽约是黑夜,东京是白天)

【学习实践】高一地理地球的自转学案

高一地理地球的自转学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1.3地球的运动第1课时地球的自转学案(湘教版必修1) [学习目标] 1.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运动,掌握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以及角速度、线速度的变化。2.结合实例,理解昼夜更替和时差产生的原因并说明地转偏向力对地表水平运动物体产生的影响。3.尝试从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培养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 一、地球的自转 .自转概况 概念和方向:地球围绕地轴自①西向②东旋转,称为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转方向从北极上空看呈③逆时针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呈④顺时针旋转。 周期:地球自转一周所用的时间就是地球自转的周期。由于选取参照物不同自转周期不同,自转的真正周期是一个⑤恒星日,它是某地经线连续两次通过同一恒星与地心连线的时间间隔,地球自转了⑥360°,所用时间为23小时56分4秒;⑦太阳日是某地经线连续两次与日地中心连续相交的时间间隔,地球自转了360°59′,所用时间为⑧24小时。 速度:自转角速度除⑨南北两极点外,其他各地○10相等,都为⑪15°/时;自转线速度则由于纬度的不同而有差异,从赤道向两极⑫递减。

2.自转的地理意义 导致⑬昼夜交替现象,其周期为24小时,使各地温度发生昼夜变化,生物形成昼夜节律。 使地球上⑭水平运动的物体受到地球⑮自转偏向力的作用产生偏向。该力只作用于 ⑯水平运动的物体,始终⑰垂直于物体的水平运动方向,并随着物体水平运动速度的增加而加大。北半球⑱向右偏,南半球⑲向左偏,沿⑳赤道运动的物体,不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为我们度量时间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尺度。地球上不同经度的地方,有不同的当地时间。 二、地方时、区时、时区与日界线 .地方时 以一个地方太阳升到最高时的时间为○21正午12时,将连续两个12时之间等分为○2224小时,这样形成的时间系统,称为地方时;经度每相差15°,地方时相差1个小时,每相差1°,地方时相差4分钟。 2.时区划分与区时换算 为了便于使用,国际上规定将全球划分为○2324个时区,每个时区占○2415个经度,以该时区的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整个时区的统一时间,叫做○25区时,又称○26标准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