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乳状液 ppt课件
合集下载
乳状液(详细分析:乳状液)共7张PPT

F-O表示乳化剂膜和油的界面张力 §9 - 9 乳状液
• “大头”朝外形成两种类型的乳状
亲水基是“大头液”, O / W
憎水基是“大头”, W/O
如K, Na等碱金属皂类 00-8-1 一价的银肥皂例外.
如Ca, Mg, Zn等两价金属皂
类.
3
形成定向楔的界面
1.乳状液的稳定性
(1)降低界面张力
(2)形成定向楔的界面 (3)形成扩散双电层
若 F-O > F-W , 则形成O/W型乳化剂
一价碱金属皂类易溶于水难溶于油
若F-W > F-O , 则形成W/O型乳化剂
高价金属皂类易溶于油难溶于水 00-8-1
<
→
2 1.乳状液的稳定性
1.乳状液的稳定性
§9 - 9 乳状液
(1)降低界面张力
(2)形成定向楔的界面
乳化剂的亲水端和憎水端的截面积常大小不等. 当它吸附在乳状液内
§9 - 9 乳状液
乳化剂负离子定向吸附在油-水界面上, 带电的一端指向水, 反离 子则呈扩散状分布, 形成扩散双电层, 它一般具有较大的热力学电势 及较厚的双电层, 使乳状液处于较稳定的状态.
(4)界面膜的稳定作用
乳化过程也可以理解为分散相液滴表面的成膜过程, 界面膜的 厚度, 特别是膜的强度和韧性, 对乳状液的稳定性起着举足轻重的 作用.
的界面层时, 常呈现“大头”朝外, “小头”朝里的构型, 如同一个个楔子
密集地钉在圆球上. 这种构型使得分散相液滴的面积最小, 界面吉布斯函
(§数49)界- 最9面乳膜低状的液稳,定而作用且界面膜更牢固.
高价金属皂类易溶于油难溶于水 一种液体分散到另一种互不相溶的液体中, 产生大量新的液-液界面, 表面吉布斯函数增大. 固体颗粒在油-水界面上的三种润湿情况 当粒子易被油润湿时, 粒子大部分处于油中, W / O乳状液, 如炭黑, 石墨粉等. 加入某些能与乳化剂发生化学反应的物质, 消除乳化剂的保护作用. (左) >90 , 颗粒不能被水润湿而更多地进入油中; 如牛奶, 含水石油, 炼油厂的废水, 乳化农药等. (右) < 90 , 颗粒能被水润湿而更多地进入水中. §9 - 9 乳状液 破乳或去乳化作用: 使乳状液破坏的过程. (右) < 90 , 颗粒能被水润湿而更多地进入水中. 此外, 加热, 加入高价电解质, 加强搅拌, 离心分离, 以及电泳法等皆可加速分散相的聚结, 达到破乳的目的.
• “大头”朝外形成两种类型的乳状
亲水基是“大头液”, O / W
憎水基是“大头”, W/O
如K, Na等碱金属皂类 00-8-1 一价的银肥皂例外.
如Ca, Mg, Zn等两价金属皂
类.
3
形成定向楔的界面
1.乳状液的稳定性
(1)降低界面张力
(2)形成定向楔的界面 (3)形成扩散双电层
若 F-O > F-W , 则形成O/W型乳化剂
一价碱金属皂类易溶于水难溶于油
若F-W > F-O , 则形成W/O型乳化剂
高价金属皂类易溶于油难溶于水 00-8-1
<
→
2 1.乳状液的稳定性
1.乳状液的稳定性
§9 - 9 乳状液
(1)降低界面张力
(2)形成定向楔的界面
乳化剂的亲水端和憎水端的截面积常大小不等. 当它吸附在乳状液内
§9 - 9 乳状液
乳化剂负离子定向吸附在油-水界面上, 带电的一端指向水, 反离 子则呈扩散状分布, 形成扩散双电层, 它一般具有较大的热力学电势 及较厚的双电层, 使乳状液处于较稳定的状态.
(4)界面膜的稳定作用
乳化过程也可以理解为分散相液滴表面的成膜过程, 界面膜的 厚度, 特别是膜的强度和韧性, 对乳状液的稳定性起着举足轻重的 作用.
的界面层时, 常呈现“大头”朝外, “小头”朝里的构型, 如同一个个楔子
密集地钉在圆球上. 这种构型使得分散相液滴的面积最小, 界面吉布斯函
(§数49)界- 最9面乳膜低状的液稳,定而作用且界面膜更牢固.
高价金属皂类易溶于油难溶于水 一种液体分散到另一种互不相溶的液体中, 产生大量新的液-液界面, 表面吉布斯函数增大. 固体颗粒在油-水界面上的三种润湿情况 当粒子易被油润湿时, 粒子大部分处于油中, W / O乳状液, 如炭黑, 石墨粉等. 加入某些能与乳化剂发生化学反应的物质, 消除乳化剂的保护作用. (左) >90 , 颗粒不能被水润湿而更多地进入油中; 如牛奶, 含水石油, 炼油厂的废水, 乳化农药等. (右) < 90 , 颗粒能被水润湿而更多地进入水中. §9 - 9 乳状液 破乳或去乳化作用: 使乳状液破坏的过程. (右) < 90 , 颗粒能被水润湿而更多地进入水中. 此外, 加热, 加入高价电解质, 加强搅拌, 离心分离, 以及电泳法等皆可加速分散相的聚结, 达到破乳的目的.
乳状液类型的鉴别方法 ppt课件

乳状液类型的鉴别方法
(5)荧光法
有机物在紫外光照射下呈现荧光,如果全部呈现荧光 ,则属于W/O型乳状液。
除以上五种方法外,还有折射率法等。必须 指出,有时单独用一种方法尚不能得到肯定 答案,还要靠几种方法以便得到可靠结果。
乳状液的转型
乳状液的转型就是一种类型乳状液在特定的环境和条件下转 换成另一种类型乳状液的现象。转型的实质是分散相液滴聚 结而变成连续相,与此同时分散介质被分散成新的分散相。 (从O/W型变成W/O型,或者相反的过程)实际上一切影 响乳状液类型的因素如相体积、乳化剂分子的形态、温度和 电解质浓度等条件的变化均可能使乳状液转型。
乳状液类型的鉴别方法
乳状液类型的鉴别 乳状液的转型
乳状液类型的鉴别方法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一般滤纸能被水润湿而不为油润湿。因此润湿法将 O/W型乳状液滴在滤纸上会立即铺展开来,而在 中心留下一滴油;如果不能立即铺展开来,则为W /O型。对于易在滤纸上铺展的油(如苯、环己烷等) ,这样的液体为外相所形成的乳状液,不宜采用此 法鉴别。在难以辨明情况下,可将被润湿(wetting) 的滤纸用大头针尖轻轻地来回划,若易破,乳状液 为O/W型,否则为W/O型。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乳状液类型的鉴别方法
乳状液可分水包油和油包水两种类型
“油”分散在水中即形成水包油型乳状液 (oil in water emulsion),用油/水或O/W 表示,油是分散相,水是连续相。
《胶体和乳状液》课件

不同点
胶体的分散相粒子大小在1-100nm之间,而乳状液中的液滴 大小通常在微米级别;胶体的稳定性相对较低,容易发生聚 沉,而乳状液的稳定性较高,可以在一定条件下保持稳定。
02
胶体的制备和性质
胶体的制备方法
01
02
03
研磨法
将固体物质研磨成细小颗 粒,然后分散在液体介质 中,形成胶体。
溶解法
将物质溶解在适当的溶剂 中,然后通过控制溶液的 浓度和温度等条件,制备 出胶体。
超声波法
利用超声波的振动能量将液体 破碎成微小液滴,形成乳状液
。
蒸馏法
将两种不相溶的液体加热至沸 腾,通过蒸馏作用分离出纯液
体。
化学反应法
通过化学反应生成两种不溶性 物质,再经过搅拌或研磨形成
乳状液。
乳状液的性质
分散相和分散介质
乳状液由分散相和分散介质组 成,分散相是小的液滴,分散
介质是连续的液体。
胶体和乳状液的破乳方法
物理破乳法
通过加热、搅拌、离心、电场、超声 波等物理手段,使胶体或乳状液中的 水滴或油滴发生聚结,从而破坏其稳 定性。
化学破乳法
通过添加化学试剂,如电解质、聚合 物、表面活性剂等,改变胶体或乳状 液的界面性质,使其失去稳定性。
破乳剂的应用与选择
破乳剂的应用
破乳剂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制药、食品等领域,用于将油水分离,提高油品质量,回收油品等。
活性剂,可以增加分散相的稳定性。这些稳定剂可以提供电荷屏蔽、空
间位阻或增加界面张力等作用。
02
控制粒子或乳滴大小
通过控制制备过程中的条件,如搅拌速度、温度和时间,可以控制粒子
或乳滴的大小,从而影响其稳定性。较小的粒子或乳滴通常具有更高的
第六章乳状液

二、乳状液的类型 油包水型乳状液(W/O):内相是水,外相 为油的乳状液称之为油包水型乳状液。 水包油型乳状液(O/W):内相呈油,外相 是水的乳状液称之为水包油型乳状液。 乳状液一般外观呈乳白色,似牛奶状,因此 得名为乳状液。
三、乳状液的制备及形成机理 1 、乳状液的制备 (1)分散介质投入到分散相中 (2)分散相投入到大量分散介质中 (3)机械乳化法 用人工或机械搅拌或用胶体磨使分散质 分散到分散介质中形成乳状液。这种方法 最常见。例如:钻井液体系配制,乳液消 泡剂配制等。
3 、电导法 用电导率仪测定乳状液的电导率,电导率高 者为O/W型,电导率低者为W/O型。 4 、荧光法 发光者为W/O型,否则为O/W型。 5、 滤纸湿润法 此方法对用重油制成的乳状液的鉴别十分有 效。将一滴乳状液放在滤纸上,若液滴快 速向外铺开,在中心留下一小滴油,则为 O/W型,若铺展展不开则为W/O型。
2、 HLB值法和其它方法相结合 (1)考虑乳化剂的离子类型 如被乳化物与乳化剂带同种电荷,乳化剂就 不易吸附 在被乳化物上。 (2)用疏水基和被乳化物结构相似的乳化剂 例如:乳化石蜡时,选择乳化剂时,亲油 基一端碳链较长,且为直链,乳化效果会 更好些。即直链烷基磺酸盐或直链烷基硫 酸盐较支链的好
(4)乳状液分散介质的黏度 )
根据Stocks公式,液滴的运动速度v 根据Stocks公式,液滴的运动速度v可表示为 Stocks公式
2r ( ρ1 − ρ 2 ) v= 9η
2
可见分散介质黏度越大,液滴布朗运动的速度越慢, 可见分散介质黏度越大,液滴布朗运动的速度越慢,减 少了液滴之间相互碰撞的概率,有利于乳状液的稳定。 少了液滴之间相互碰撞的概率,有利于乳状液的稳定。
选择两种乳化剂:主乳化剂为失水山梨醇棕 榈酸脂聚氧乙烯醚tw-80,HLB=15.6; 辅乳化剂失水山梨醇硬脂酸酯sp-65, HLB=2.1。 设辅乳化剂用量为1份,主乳化剂用量为x份 混合乳化剂值=
乳状液

三、影响分散度的因素 1.分散方法 2.分散时间 均化器法较好 最佳时间要由实验确定
3.乳化剂浓度 最佳浓度要由实验确定
4.振荡方式 间歇比连续振荡效果好
四、乳状液的物理性质 1.液滴的大小和外观 有一定的粗略的联系。
• 2.光学性质 反射现象显著,也有部分散射 • 3.粘度 外向的粘度起主导作用(内向浓度不大 时) 水包油型,Ф增加,η/η0 增加 • 4.电导 导电性能决定于外相。鉴定依据
4 加热法
升温(2)可以 降低外相的粘度。
5.机械法
机械法破乳包括离心分离、泡沫分离、 蒸馏和过滤等。
能使原油破乳的物质具有以下特点:
(1)能将原来的乳化剂从液滴界面上顶替出 来,而自身又不能形成牢固的保护膜; (2)能使原来作为乳化剂的固体粉末(如沥青 质粒子或微晶石蜡)完全被原油或原油中的 水润湿,使固体粉末脱离界面进入润湿它的 那一相,从而破坏了保护层; (3)破乳的物质是一种O/W型乳化剂, 目前常用的是聚醚型表面活数剂——聚 氧乙烯—聚氧丙烯的嵌段共聚物,
水 水 水 水 油 油
油内相(不连续相) 水外相(连续相) (a)水包油型(O/W) 图10-16
水内相(不连续相) 油外相(连续相) (b) 油包水型(W / O)
乳状液类型示意图
乳状液必须有乳化剂存在才能稳定。
常作乳化剂的是: (i)表面活性剂; (ii)一些天然物质;阿拉伯胶等 (iii)粉末状固体。CaCO3,BaSO4等 乳化剂之所以能使乳状液稳定,主要是由于 (i)在分散相(内相)周围形成坚固的保护膜; (ii)降低界面张力; (iii)形成双电层。 3.乳状液的转型与破坏 W/O和O/W两种类型的乳状液,在一定外界条件下可相互 转化变型。 在生产中有时需把形成的乳状液破坏,即使其内外相分离 (分层),这叫破乳。
第6章 乳状液(液-液胶体体系)

在另一具塞锥形瓶中加入10mL2%的司盘的甲苯溶液,然后分次加入10mL的 水 每次约加1mL 水,每次约加 1 L,每次加水后剧烈摇动,直至看不见分层的水。得Ⅱ型乳状液。 每次加水后剧烈摇动 直至看不见分层的水 得Ⅱ型乳状液
12
界面复合生成法
轮流加液法
13
3.乳状液的物理性质
液滴大小和外观 由于制备方法不同,乳状液中液滴的大小也不尽相同。不同大小的液滴对入射光 的吸收、散射也不同,从而表现出不同的外观。
第六章 乳状液(液-液胶体体系)
本章主要内容
6 1 概述 6.1 6.2 乳状液的制备和性质 6.3 乳状液的类型和影响类型的因素 6.4 影响乳状液稳定的因素 状 稳 素 6.5 乳化剂的分类与选择 6 6 乳状液的分层、变型和破乳 6.6 乳状液的分层 变型和破乳 6.7 微乳状液 6.8 乳状液的应用
液滴大小 / μm
1 0.1 ~ 1
����������������������������������������������������������������������������������������������������������������������������������������������������������������������������������������������������������������������������������������������������������������������������������������������������������������������������������������������������������������������������������������������
第六章 乳的化学组成和性质ppt课件

编辑版pppt
20
第二节 乳的组成与性质
(二)乳脂肪(milk fat or butter fat)
脂肪球膜:乳脂肪球为圆球形或椭圆球形,表面被一层5~ 10 nm厚的脂肪球膜覆盖。
膜组成:蛋白质和磷脂构成,可以保护脂肪球免受乳中酶的 破坏。而且由于脂肪球含有磷脂与蛋白质形成的脂蛋白络合物, 使脂肪球能较稳定地分散于乳中。
乳 糖 无 机 盐
胶体悬浮液 酪 蛋 白
乳浊液 脂 肪
,
牛乳的复合胶体体系
各成分的分散状态
编辑版pppt
5
第一节 乳 的 概 念
三、乳的分类
1、常乳 产犊7天以后至停止泌乳前一周内所 产的乳,为乳制品常规加工的原料乳。 2、异常乳 凡不适宜作加工乳制品的原料乳均称 为异常乳。
编辑版pppt
6
异常乳
编辑版pppt
31
2、乳清蛋白
沉淀(酪蛋白)
乳蛋白
PH4. 6滤液(乳清蛋白)
煮沸,PH4.6
乳清蛋白沉淀(占乳清蛋白的81%)
溶解
PH7,饱和MgSO4盐 析
多肽 析出
乳白蛋白(占乳清蛋白的68%)
1.α-乳白蛋白 2.β-乳球蛋白 3.血清白蛋白
编辑版pppt
乳球蛋白(占乳清 蛋白的13%)
免疫球蛋白
乳白蛋白
乳球蛋白 多肽
α-乳白蛋白
血清白蛋白
β-乳球蛋白 免疫球蛋白
IgG1 IgG2 IgGM IgGA
脂肪球膜蛋白
编辑版pppt
25
第二节 乳的组成与性质
1、酪蛋白(casein)
(1)定义 PH4.6沉淀的蛋白质,占乳蛋白的83%。 纯净的酪蛋白为不溶于水的白色物质, 但可溶于酸碱液中形成可溶性盐。 (2)存在形式 与钙结合形成酪蛋白酸钙,再与胶体状的Ca3(PO4)2
胶体化学乳状液泡沫PPT课件

要有效地稳定一个乳液,胶态粒子的表面性质必须有“合适的”平衡 (a)假若粒子优先被连续相润湿,它们的吸附性差容易从界面解吸,因此稳定作 用差; (b)假若它们优先被分散相吸附,它们在界面的吸附性也差,同样稳定作用差; (c)最好的效力是粒子同时被两个相部分地润湿以确保它们在界面的定位
第5页/共79页
似液体;
固态乳化剂在水中分散和加热超过Krafft点温度以上时,转变为类似液体的状
态。这时,水渗入到乳化剂的亲水基团之间。形成介晶相。乳化剂/水体系的介
晶相特征见下表:
第13页/共79页
介晶相类型
结构
光学结构
层状 六角柱形Ⅰ
六角柱形Ⅱ
立方形
双分子类脂层于水交替
各向异性、纤维状结构
类脂分子的圆柱聚集体,极性基朝向 各向异性、片状结构
第19页/共79页
H3C H3C H3C H3C H3C
O
O CH2 O C
C H3
C O CH O
C H3
CH2 O P O CH2 CH2 N CH2
O
C H3
O
O CH2 O C
C H3
C O CH O
CH2 O P OH OH
O
O CH2 O C
C H3
C O CH O
CH2 O P O CH2 CH2 NH3 O
第10页/共79页
2.乳化方式
除乳化剂类型外,乳化方式和加料顺序也影响乳状液的类型和性能。 ⑴剂在水中法——乳化剂溶于水中,在激烈搅拌下将油相加入,可得O/W型乳 状液。 特点:乳状液颗粒胶粗,大小不均,需胶体磨或均浆器处理。继续加 油,直至变型,可得W/O型乳状液。 ⑵剂在油中法——乳化剂溶于油中,在加水,直接制得W/O型乳状液。继续加 水,直至变型,可得O/W型乳状液。得到的O/W型乳状液颗粒度小,稳定性高。 ⑶轮流加液法——将水和油交替加入乳化剂中,每次少量。食品乳状液可用此 法。 ⑷瞬间成皂法——脂肪酸溶于油相,碱溶于水相,在剧烈搅拌下将两相混合, 在界面上瞬间形成脂肪酸盐,从而得到稳定的乳状液。 ⑸界面复合物生成法——使用复合乳化剂时,将亲油性乳化剂溶于油相,亲水 性乳化剂溶于水相。两相混合时,界面上两种乳化剂形成复合物,从而使乳状液 稳定。 ⑹自发乳化法——不需机械搅拌,把油、水和乳化剂加在一起就自发地形成乳 状液。如十二烷基胺盐和不饱和胺盐的混合溶液就能自动乳化二甲苯。机理不清 ⑺多重乳液的制备——分一步法和二步法。如W/O/W型, 一步法:先在油相中加入少量水制成W/O型乳状液,然后继续加水使之相转变 得到W/O/W型多重乳液。转相时要强力搅拌。 二步法:一先用亲油性强的乳化剂制备W/O型乳状液;二将它加入含亲水性乳 化剂的水相中,得到W/O/W型多重乳液。此法最可靠。
微乳液PPT课件

• 表活剂用量= 0.4% 采出量为72.6ml(油)/g(表活剂), 成本太高 • 表活剂用量= 0.25% 采油量只占水驱残余油的37.4%,效果不好 • 表活剂用量= 0.4% 采出量为127ml/g,驱油效果好
• 胶囊和微胶囊技术
–
胶囊以延迟破胶剂在油田中应用,改善裂缝导流能力,提高 33
油气井产量。
3
乳状液的结构
• 简单乳状液 • 双重或多重乳状
液:相当于简单乳
液的分散相(内相) 中又包含了尺寸更 小的分散质点,通 称包胶相,常用作 活性组分的贮器。
4
乳状液的制备 —— 混合方式
• 机械搅拌:以4000~8000r/min速度,设备简单、 操作方便;但分散度低、不均匀,易溶入空气。
• 胶体磨:国产设备可制取10mm左右的液滴。 • 超声波乳化器: • 均化器(homogenizer):是机械加超声波的复
中相微乳状液的特点:
•同时增溶油和水,可达60%~70%
•存在两个界面且界面张力均很低,约<10-2 mN/m
•大部分表面活性剂存在于中相微乳状液相中
在石油工业中,中相微乳状液的驱油效率最高,可达90%。
通过测定相图和界面张力,来研究影响因素。
26
水-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三元系一般相图
各向异性 单相区
– 当盐量增加时,表活剂和油受到“盐析”,压缩 双电层,使O/W型微乳液的增溶量增加,油滴密 度下降而上浮,形成“新相”。
– 也可改变其它组分,来寻找匹配关系。
28
微乳状液的应用
• 石油工业:三次采油(?) • 能 源:提高辛烷值等 • 生化工程: • 日用工业:化妆品等
29
微乳状液的研究现状
乳状液类型的鉴别方法教学课件

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乳状液在食品工业中主要用于食品添 加剂和乳制品的生产。例如,冰淇淋、 奶酪和黄油等乳制品的生产过程中, 需要使用乳状液来稳定乳液,改善口 感和质地。同时,一些食品添加剂如 乳化剂也是以乳状液形式存在。
VS
乳状液类型的鉴别在食品工业中非常 重要,因为不同类型的乳状液具有不 同的稳定性、流变性和外观,直接影 响到产品的质量和口感。例如,在冰 淇淋生产中,如果乳状液不稳定,会 导致冰淇淋中出现水滴或冰晶,影响 口感和品质。
水和油在乳状液中各自形成连 续相,如某些乳化沥青产品。
复杂乳状液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简单乳状液 组合而成,如水包油型和油包
水型混合的乳状液。
外观观察法
通过观察乳状液的外观特征来判断其类型
观察乳状液的颜色、透明度、黏稠度等外观特征,可以初步判断其类型。例如, 黄色或棕色可能表明含有油溶性色素,而黏稠度较高可能表明是水包油型乳状液。
被分散的液体,通常为连 续相。
外相(分散介质)
包围着内相的液体,通常 为分散介质。
界面膜
由固体、液体或气体组成, 包围着内相颗粒,具有保 护和稳定乳状液的作用。
乳状液的类型
水包油型(O/W)
油分散在水中,如牛奶、巧克 力奶等。
油包水型(W/O)
水以小液滴形式分散在油中, 如油墨、某些化妆品等。
双连续型(B/W)
实验材料
不同种类的乳状液样本。
实验步骤
• 步骤一:制备乳状液样本,将植物油与水按一定比例混合,制备出不同
类型的乳状液样本,如油包水型和水包油型。
• 步骤二:观察乳状液样本,将制备好的乳状液样本分别滴入离心管中,用标签纸标记名称。在显微镜下观察乳状液的外 观和结构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接触角来衡量粉末的亲水和亲油性。
PPT课件
17
若粉末处于油水界面上,这时,固-油、固水、油-水三个界面张力在三相接触处达到平衡。
s o s w o w cos
当θ>90°,cosθ<0,则σs-w>σs-o,粉末大部分 在油相,其亲油性强,得到W/O型乳液。
当θ<90°,cosθ>0,则σs-w<σs-o,粉末大部分 在水相,其亲水性强,得到O/W型乳液。
二、特点
粗分散体系 热力学不稳定的多相分散体系
PPT课件
2
三、分类
1)O/W 分散相(内相)为油,分散介质(外相、连 续相)为水。
2)W/O 分散相(内相)为水,分散介质(外相、连 续相)为油。
3)多重乳液 有W/O/W、O/W/O两种类型。
为使乳液稳定而加入的表面活性剂,叫乳化剂。
PPT课件
3
第二节 乳液的制备和物理性质
PPT课件
19
第五节 乳化剂的选择与分类
一、乳化剂的分类
1、合成表面活性剂
2、高聚物乳化剂
降低表面张力的性能有限,但能吸附在油-水界面 上,改进膜的机械性能,增加分散相和分散介质的亲 和力,提高乳液的稳定性。
PPT课件
6
二、影响分散度的因素
1、分散方法
分散方法
螺旋桨 胶体磨 均化器
1%乳化剂 不乳化 6~9 1~3
2、分散时间
液滴大小/μm
5%乳化剂 10%乳化剂
3~8
2~5
4~7
3~5
1~3
1~3
液 滴 大 小
分散时P间PT课件
7
3、乳化剂浓度
液 滴 直 径
液滴大小与乳化剂浓度的关系
/μm
4、震荡频率
一、乳液的制备 按不同的标准有多类制备方法
1、按混合方式 ①机械搅拌 使用螺旋桨搅拌器 ②胶体磨
③超声波乳化器
④均化器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PPT课件
4
2、按乳化剂加入的方法
①转相乳化法 将乳化剂加入油中,然后加入水,形成W/O乳
液,继续加水,形成O/W乳液。
②瞬间成皂法 将脂肪酸加入油中,将碱加入水中,然后混合,
得到乳液(液滴小且稳定),只限于用皂作乳化剂 的体系。
二、影响因素 1、油-水界面膜的形成
加入表面活性剂后,在界面形成界面膜,膜有 一定强度,对分散相液滴起保护作用,使其在碰 撞后不易合并。
PPT课件
15
2、界面电荷
O/W型乳液,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使液滴带负电;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使液滴带正电。由于静电斥力, 使液滴分离。 3、乳液粘度
增加外相黏度,可减少液滴的扩散系数,导致碰
油酸钠浓度/mol/L
三、乳液的物理性质
1、液滴大 小和外观
液滴大小/μm
»1 >1 0.1~1 0.05~0.1 <0.05 PPT课件
外观
可以分辨两相
乳白色
蓝白色
灰色半透明
透明
8
2、光学性质 光线 乳
状 液
光的反射(液滴d»λ) 光的折射(液滴透明)
透过(液滴d«λ),乳液透明 光的散射(液滴d略<λ,外观半透明 蓝色,面对入射光方向观察呈淡红色
可见光λ在0.4~0.8μm,乳液d:0.1~10μm,反射现象 较显著。
3、黏度 主要由外相黏度决定。
对O/W乳液
PPT课件
9
0[1
1
(h )1/ 3
]
0 : 外相黏度;h:校正系数,体积因子,约1.3
4、电导
乳液的导电性能决定于外相,O/W型 的电导率»W/O型的。
PPT课件
10
第三节 乳液类型的鉴别和影响类型的因素
一、乳液类型的鉴别
1、稀释法 将数滴乳液滴入蒸馏水中,立即散开为O/W乳液,
反之为W/O乳液。
2、染色法 滴加数滴水溶性染料于乳液中,若染成均匀的颜
色,为O/W型,如内相被染色,则为W/O型。
3、导电法 O/W型导电性好,W/O型差。
PPT课件
11
检验水包油乳状液
加入水溶性染料 如亚甲基蓝,说 明水是连续相。
第六章 乳状液
·乳液的制备和性质
·乳液类型的鉴别
·影响乳液稳定性的因素
·乳化剂的分类和选择
·乳液的破坏
·微乳液
·多重乳液和液膜分离
PPT课件
1
第一节 概述
一、乳液定义
一种液体以极小的液滴形式分散在另一种与 其不相混溶的液体中构成的多相分散体系。
分散相粒子直径在0.1~10μm之间。 乳化:指油水混合生成乳液的过程。 破乳:将乳液破坏,使油水分离。
③自然乳化法
将乳化剂加入油中形成乳油溶液,使用时,将乳油
直接加入水中并搅拌,形成O/W型乳液。
PPT课件
5
④界面复合物生成法 在油相加入一种乳化剂,在水相加入另一种乳化剂,
当两相混合并剧烈搅拌时,两种乳化剂在界面上形成稳 定的复合物。
⑤轮流加液法 将水和油轮流加入乳化剂中,每次少量,形成O/W
或W/O型乳液。
当θ=90°,cosθ=0,则σs-w=σs-o,粉末在水相
和油相各占一半,得不到稳定的乳液。
PPT课件
18
被水润湿的粉末(SiO2、氢氧化铁、铜 锌铝等的碱式硫酸盐)易形成O/W乳液。
炭黑、煤烟、松香等易被油润湿的粉末 易形成W/O乳液。
粉末乳化剂的作用:粉末集结在油-水界 面上,形成坚固的界面膜,对液滴起保护作 用,使乳液稳定。
加入油溶性的 染料红色苏丹 Ⅲ,说明油是 不连续相。
PPT课件
12
二、决定和影响乳液类型的因素
1、相体积 由立体几何知识,对水-油体系,相体积
分数在0.26~0.74之间,W/O、O/W型乳液 都可形成。<0.26、>0.74只能得到一种乳 液。
2、几何因素 乳化剂在油水界面吸附并形成紧密排列
时,若其亲水基和疏水基体积相差很大,大 的一端亲和的液相将构成乳液的外相,形成 相应乳液。
撞频率和聚结速率降低,有利于乳液稳定。
4、液滴大小及其分布
液滴尺寸范围越窄越稳定,当粒子平均直径相
同时,单分散的乳液比多分散的乳液稳定。
PPT课件
16
5、粉末乳化剂的稳定作用
许多固体粉末是良好的乳化剂,只有当它 们处于O-W界面时才能起乳化剂的作用。
如果粉末被水润湿,就进入水相,完全被 油润湿,就进入油相,都不能起乳化剂的作用。 只有当粉末既能被水又能被油润湿,才能停留 在O-W界面上,起乳化剂的作用。
PPT课件
13
3、液滴聚结速度 与乳化剂亲水基或亲油基占优势一侧亲和的
液相将构成乳液的外相,形成相应乳液。HLB值 小的乳化剂,亲油性强,形成W/O型乳液。
4、乳化剂的溶解度 乳化剂溶解度大的一相构成乳液的外相,形成
相应乳液。
PPT课件
14
第四节 影响乳液稳定性的因素
一、乳液是热力学不稳定体系
加入表面活性剂,降低油-水界面张力,使稳定性 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