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到9岁儿童的心理特点

6到9岁儿童的心理特点
6到9岁儿童的心理特点

6到9岁儿童的心理特点

对于一、二年级的孩子学习成绩并不是衡量优劣的标准,因为这时期的课程都很简单,孩子们大都能得到90分以上的成绩,关键是在注意力、自制力、独立性和培养良好习惯等方面对他们有了更高的要求。有些家长看到自己孩子的学习成绩还能够,就忽略了孩子的学习水平上的问题:如注意力不集中、写作业拖拉或不爱写作业、粗心大意,以及性格上的问题:如胆小、爱哭、吃手、发脾气等等,而这些问题在8、9岁时就会更加突出地表现出来,如学习成绩突然下降,情绪不稳定等等。所以,家长和老师在孩子6岁左右就要注意孩子在非智力因素方面的问题,比如上课能否坐得住,上体育课成绩怎么样,会不会跳绳,协调性方面是否显得笨拙等等。

在智力因素方面,有些6、7岁的孩子智力测试结果在90分左右,推理水平测试结果中下或刚刚及格,虽然都在正常范围之内,但不能掉以轻心,因为这些结果不是恒定不变的,如不加以重视,将来就会下降到正常标准线以下。家长不要仅相信自己的感觉,应找心理医生给孩子做心理测试,即时实行训练,为以后的发展打好基础。

9岁孩子的任务就不再是适合学校生活,而是在学习水平上要求更高,在学习任务上难度明显增大。例如,在语言表达方面,对书面表达方式要求更多,对文字的理解和内在联系要求更深;在数学方面,应用题的题量增大,对抽象思维的要求更高,运算的复杂水准增大。好多家长和老师感觉到三年级对一些孩子来说,仿佛是个坎儿,他们会表现出这样那样的问题和障碍,如不即时矫正,就会影响到五、六年级的课程。在这个时期,应重点增强学习水平的培养和训练。

如何教育9岁的孩子

九岁的孩子有一定的思想了,不太好管理,给您一点建议。

一、理解和尊重孩子。

现在,中国的应试教育令孩子的压力非常大,家长要科学地管理孩子的学习,看中方法胜过一时的成绩。千万别进门就是学习,会让孩子产生很大的逆反心理,别怕让孩子知道,您其实很爱他,也觉得他很辛苦,但人生就是这样,谁也不能例外。多听孩子讲述些学校的事,少些批评,多些指导和共鸣。这样,孩子才肯听您的话。

二、不要凭自己的想法买书。

学校已经给孩子很多的参考书籍,严格来说,是不再需要额外购买了,如果孩子自己愿意多买多学,那自然是好,否则的话,您大可不必强求,结果只能是白花钱。有一天,我在图书大厦,目睹了这样一幕:一个女孩子,也就八九岁,和妈妈一起去买书。她看上了一本书,叫《我们班的小臭事》,她母亲不屑地说:你就会看这种书,有什么用?看你的作文,写得多差!买本作文选还差不多。我当时实在没有勇气去告诉她,其实孩子看中的那本书特别好,它教会孩子如何去发现身边的事,并把它提练成为素材。可妈妈就这样武断地给抹杀了。我想那本作文选,也未必能起到提升孩子作文水平的目的。

三、当孩子有了错误时,就事论事。

您能够告诉他,您对他这个错误有多么失望,多么生气,告诉他这个错误的后果是什么,严重性在哪里。这就充足了。到此为止,最后,别忘了告诉孩子,您爱他。千万别孩子犯了一个错误之后,便给他一种,他在您心目中一无是处的感觉。那就不好了。

四、别用自己孩子之短比人家之长。

连我们在内,谁也不是完美的,家长千万别说那种话:你看人家**如何如何!这是很失败的教育,孩子会觉得您根本看不到他身上的长处。在人前,更是不要批评孩子,只说他的优点就够了。

五、任何情况下,不要打孩子。

如果您无法从道理上说服他,只说明您的道理有不够完备之处,您在说不服他的情况下,用胜过他的武力来解决,结果只能是他在心中仍是不服,并损害了他对父母的崇拜。

家长的20个隐形坏习惯

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有“坏习惯”,坏习惯并不可怕。在孩子的成长中坏习惯可能就更多了。因为他们还不了解真正意义上的对或者错。这些要靠我们来告诉他们。但是单纯的只告诉他们说:“不对!不许这样!这样是错误的!”而你呢,还会说话不算话,自己没有去遵守。

父母们也许不知道,自己的这些坏习惯正在影响着孩子。因为宝宝们的眼睛时刻在看着你。

坏习惯一、工作繁忙压力大,回到家看到4岁的女儿不是时候地又吵又闹,你终于忍不住大吼起来:“怎么老是哭啊哭啊!别哭了,真是个烦人精!”

一个自尊并且尊重他人的孩子,一定是先得到过成人的尊重。如果我们不给予孩子这种尊重,对孩子很粗暴,孩子也会想当然地认为别人就应该按照我说的去做,难以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

坏习惯二、结婚多年,你和爱人经常为一些“今天是你做饭还是我扫地”之类鸡毛蒜皮的小事,当着孩子的面吵翻天,事后又言归于好。

我们的敌对、争吵,给孩子提供了一个攻击性行为的坏榜样。我们吵架时的神态、姿势、语气语调、用语都被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日后孩子在游戏时,就对着洋娃娃嫩声嫩气地骂,狠狠地打娃娃,或者对小朋友说粗话、脏话。

坏习惯三、你辛苦工作,勤俭持家,舍不得给自己买新衣服,不过对儿子却很大方,他要奥特曼、要超人都照给不误,也不叫他节省。你的想法是:独生子女社会,不就是为了一个孩子吗?

我们的这种“爱”,会使孩子只懂得到,不懂付出。孩子怎么能体会到挣钱的辛苦呢?

坏习惯四、每天你下班回到家里,总是习惯性地问孩子:“今天在幼儿园里过得怎么样?都学什么了?”一边问,一边就忙着做饭,整理房间,或者看报纸。

我们的行为好像在告诉孩子:我并不关心你的答案,我现在真正关心的是能不能赶紧准备好晚饭,或整理好房间、看完今天的报纸。”这种做法只能从孩子那里得到一个令人又惊又气的答案:“没什么”,“凑合”,或者“还行吧”。于是,孩子从我们身上学会敷衍别人。

坏习惯五、你儿子为争夺玩具而跟别的小朋友吵架,你罚孩子一星期不许玩玩具。几天后,你意识到自己对孩子的惩罚有些过重了,不过你想:“父母言行要前后一致”,于是说服自己,不想把自己的话收回。

我们犯了错误,拒不认错,孩子也跟着一错到底。

3至6岁幼儿的心理发展特征及教育要点

1 前言 1.1 心理发展的动荡期 1.1.1 第一个逆反期发生在3-5岁 1.1.2 第二个逆反期发生在13-15岁 1.1.3 第三个逆反期发生在21-23岁 1.1.4 第四个逆反期发生在成人的更年期 1.2 幼儿期间的基本特点 1.2.1 幼儿自出生后脑容量就已确定,可以改变的只是仓库的结构、内容 1.2.2 在该期间的教育基本原则是“先固本、不是先装内容”,学龄后才开始装内容 1.2.3 孩子在0-3岁期间接受的内容,从3岁开始搭架子,大脑开始整合,部分内容被放在货架上,达成基本结构,部分内容则被弃之一角。 1.2.4 孩子在搭架子、仓库整理期间,部分内容将被忽略。 2 步入人生的第一次逆反期(3-4岁) 2.1 产生鲜明的自我意识(有主意、不听话、爱占有、试图摆脱依赖、要求独立) n 三岁的孩子开始不听话了,开始建立自主意识。 2.2 家长对策: 2.2.1 让出部分主动权给孩子; n 例如:先给爷爷奶奶发筷子;让孩子决定所吃饭菜的顺序 2.2.2 引导孩子自己做事,提高自理能力(穿衣穿袜、搬椅子);

n 例如:扶助孩子穿衣服,一边帮忙,一边鼓励,树立孩子的自信心。总体原则是要一边抚育,一边教育。 2.2.3 要有足够的耐心,不要急于求成(执拗、任性、急躁) n 例如:不要急于纠正孩子洒在桌上的饭菜,5岁之前是正常的 n 在幼儿期,家长可能不经意的过程中确认孩子不吃某种食品,大人的错误引导导致孩子不吃某种菜。这完全不同于13-15岁的逆反期孩子宣布不吃某种菜,此时的孩子可能经常给自己弄个个性,例如不吃某种菜。 n 逛商场时,不要让孩子有选择商品的权利,买什么商品家长做主,商场只是孩子的博物馆。 n 自主意识要良性发展,不能给孩子大事情的选择权,只给小事情的选择权。小事孩子做主,大事不能做主。例如到幼儿园只带小玩具,这是他的精神伴侣,可以降低分离焦虑。 n 不能严厉批评孩子说的错话 3 3至6岁幼儿的心理发展特征 观察力笼统放散不稳定 n 不是神经病,是健康的表现,是正常的。 注意力随兴趣转移 n 不必过度培养注意力 n 孩子该阶段是放散性注意、思维。例如,孩子与父母一起去买菜,孩子路上看蚂蚁,买菜不重要,看蚂蚁最重要(介绍与蚂蚁相关的知识,家长此时应是蚂蚁知识的天使) n 原则:根据孩子随时兴趣而及时给孩子送相应知识大餐 记忆力形象具体 n 孩子不会记住社会规则。例如吃饭不能看电视 思维能力以形象为主

3~6岁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3~6岁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3-6岁:人生第一个动荡时期 中国有句民谚:"三岁看老,七岁看小。"意思是说,小孩子三岁时候的脾气禀性,可以预测他老年时的心理、行为表现;而他在七岁左右的行为特点,可以预测他在童年期(从7~8岁到11~12岁)时的行为特点。 这句民谚非常符合发展心理学的原理,是我国人民集几千年的经验总结出来的一条规律。迄今为止在心理学领域产生最大影响的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把儿童个性发展划分为5个阶段:(1)口唇期,0-1岁,吃奶和吸吮给儿童带来最大满足;(2)肛门期,2-3岁,排泄给儿童带来最大快乐;(3)性器期,3-6岁,这是一个激动不安的时期,性器是儿童快乐和满足的主要来源。男孩子出现恋母情结和阉割焦虑,因此极力模仿父亲,以父亲自居;女孩子出现恋父情结和阳具羡慕,想和"情人"分享阳具,开始吸引异性的注意力。(4)潜伏期,7-11岁,内部驱力投入到学校学习和大运动量游戏中去。(5)生殖期,12岁以后,主要活动是建立友谊,谋求职业,求爱和结婚。 弗洛伊德认为3~6岁这个阶段是一个动荡不安的时期,不是没有道理的。我们都知道,孩子到3岁时会突然发生很大变化,有些孩子变得非常不听话,固执,任性,有的孩子情绪突然变得很不稳定,在3~4岁的孩子中,男孩的恋母情结和女孩的恋父情结表现相当普遍。而在此之前,这些特征就不明显,在此之后,这些特征又慢慢消失了。所以在心理学界,人们把3岁左右称为一个关键时期。 为什么在3岁左右会出现这些明显的变化呢?这是因为,3岁儿童的大脑发育虽然还没有完全成熟,但是已经相当好,他们的语言已经接近成熟,生活经验也积累了很多,认识能力有了巨大的进步。特别是,3岁左右,小孩子可以完全脱离开大人的帮助自己走路,如果没有人干涉他,他可以走很远的路。所有这些发展都使得3岁左右的小孩产生了自我意识,他们开始意识到,"我"是和别人不一样的,"我"可以自己干事情,可以控制事物,可以独立地吃饭、拿取东西,也可以对事情作出基本的判断了。例如,他们知道,刚从火炉上端下来的锅是碰不得的,到晚上天黑的时候,只要一拉开关,灯就能亮,他们如果渴了,能够自己到冰箱里寻找喝的东西,饿了,会从家里放食品的地方找出自己爱吃的东西充饥;晚上躺在床上,他们会要求妈妈给自己讲个故事再睡觉,等等。 总而言之,3岁小孩的本事变得比过去大得多,他们会不断地向爸爸妈妈提出各种要求,如果这些要求得不到满足,他们就会大哭大闹,比如,在玩具商店里,如果他们想要买一个自己喜欢的玩具而妈妈不答应买,他们就会躺在地上打滚,而不顾妈妈丢面子。 3岁小孩也比过去更可爱,因为他们总是说出一些令大人喷饭的话,干出一些让大人惊奇的事情。一个小女孩,谁也没教她,她会自己静静地坐在妈妈的化妆台前,往嘴上涂口红;一个小男孩,会拿起爸爸的电动剔须刀,在脸上乱比划。当看见妈妈为什么事情伤心的时候,他们会紧紧抱住妈妈,想安慰她。 3岁小孩的身上,每天都在发生变化,每天都在进步,他们的知识经验,认识事物的能力、社会交往技能、语言、思维,一切都在向前进步。 3岁这个关键时期过去之后,孩子的心理发展并没有马上平静下来,您会发现,他们身上又接连出现了其他问题,比如,他们的语言发展很快,但是思维发展较慢;他们做事情,想问题,总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和8~9岁的孩子相比,他们还显得非常幼稚,幼稚得不讲道理;他们有时很任性,不听话,想自己做事,但有时又非常依赖大人;他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

儿童心理学知识点

儿童心理学知识点

儿童心理学考点知识 一、名词解释 1.超出预期策:是从情感维度处理教材、呈现教学内容的策略。它的内涵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地处理教学材料,使呈现的教学内容超出学生的预期,引发学生的兴趣情绪,以有效调节学生的学习心向,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 2.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要比原学习任务本身有更高的抽象、概括和包容水平,并且能清晰地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关联。 3.记忆策略:是指主体对自己记忆活动的有意识控制和由主体所使用的那些能增强记忆效果的方法或认知活动。 4.元记忆:是人们对自己记忆过程的理解和认识,主要包括元记忆知识和元记忆监控。 5.强化:是语言学习的必要条件,特别强调“强化依随”(即紧跟在言语行为之后的强化的刺激)在儿童言语行为形成过程中的决定作用。 6.纵向研究:也叫追踪研究,是在比较长的时间内,对儿童的心理发展进行有系统的定期的研究。 优点:系统地、详尽地了解心理发展的连续过程和量、质变的规律。 缺点:样本的减少反复测量时间较长 7.元认知:是关于认知的认知,是个体对自己的认知加工过程的自我察觉、自我反省、自我评价与自我调节,它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三个部分。 8.最近发展区:是指实际的发展水平与潜在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前者由儿童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定,后者则是指在成人的指导下或是与能力较强的同伴合作时,儿童能够解决问题的能力。 9.文化比较法:不同文化间比较,可以了解人类发展是否存在普遍性规律,防止将在一个文化背景下得出的结论过度类化;了解文化因素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10.儿童(小学生)心理学:小学生心理学是发展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小学生心理活动的特点和规律的科学。 二、填空 1.小学生心理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①遗传与环境的问题②发展的普遍性和个别差异问题 ③发展的连续性和可变性④发展的质变和量变 2.注意的品质包括哪些方面? ⑴注意的广度 —也称注意的范围,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所注意到对象的数量。 ?小学生注意的广度随年龄的增长、知识经验的丰富而逐渐发展。 ?女生注意广度高于男生。 ⑵注意的稳定性 —指把注意集中保持在某一对象(事物或操作活动)上时间的长短。 ?年龄—小学低年级学生可以连续集中注意20分钟左右,中年级学生可达25分钟左右,高年级可保持30分钟左右; ?与学生的知识经验、个性特点及刺激的性质,呈现方式有关; ?性别—女性注意的稳定性高于男生。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概述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概述 一、儿童期及发展阶段划分 根据教育工作的经验和心理学的研究材料,我们把儿童心理发展划分为如下的几个主要阶段:乳儿期(从出生到满一岁),婴儿期(从一岁到三岁),学龄前期(从三岁到六七岁),学龄初期(从六七岁到十一二岁),少年期或学龄中期(从十一二岁到十四五岁),青年初期或学龄晚期(从十四五岁到十七八岁)。 其他理论说法: 1、婴儿期(或称乳儿期) 0~1岁 其中可分为: 新生儿期 0~1月 婴儿早期:1~6月 婴儿晚期:6~12月 2、先学前期(或称幼儿早期) 1~3岁 3、学前期(或称幼儿期) 3~6岁 其中有可分为: 幼儿初期 3~4岁 幼儿中期 4~5岁 幼儿晚期 5~6、7岁 4、学龄期 6、7岁~18岁 其中又可分为: 学龄初期 6、7~11、12岁 学龄中期 11、12~14、15岁 学龄晚期或青年期 14、15~17、18岁 二、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一)定义 指在一定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儿童在每个不同的年龄阶段中表现出来的一般的、本质的、典型的特征。

注意定义包含了以下几个含义: 1.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在一定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2.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与儿童的生理发展有一定的关系。不同的儿童心理上虽然有差异,但同一年龄段的儿童也表现出大体相同的特征。 3.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从许多个别儿童心理发展的事实中总结概括出来的 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所代表的是各年龄儿童的本质的心理特点,而不代表每个具体儿童的个别差异。 4.强调的是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本章所谈及的年龄特征指的是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区别于生理发育的年龄特征。儿童的心理年龄和他的生活的实际年龄,常常会有所出入。 (二)儿童心理年龄特征的稳定性和可变性 1.稳定性 为什么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具有稳定性呢?主要在于它受下列因素所制约,而这些因素,从本质上没有改变。 ①儿童脑的结构和机能的发展是有一个大致稳定的顺序和阶段。 ②人类知识经验本身是有一定顺序性的,儿童掌握人类知识经验也必须遵循这一顺序,都有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从外表到本质的过程,都需要经历相应的时间。 ③儿童从掌握知识经验到心理机能发生变化,也要经过一个大体相同的不断量变质变的过程。 2.可变性

-6岁儿童心理与行为特征

6岁的孩子是最难应付的了。从4岁-5岁可以看出孩子有显著的进步;但是从5岁-6岁很多大人怀疑他们好像停止了成长似的。 孩子的成长过程宛如一座山,有小坡、也有大坡,而6岁的孩子就处在大坡的年龄,这对他们而言是个混乱期。一旦超越这种混乱期就会步入另一个转折点,在到7岁之前应该会变成一个较规矩的家庭教育优秀作文选写作指导">小学生。这是因为“小学”的新生活会发生很大的作用;但相反的,孩子与父母为了适应这个新的生活都会经历各种困难。 人们眼中的6岁儿通常是粗鲁而忙碌的。不论做什么事他们总是全力以赴,甚至有人阻挠他们玩游戏时,他们还会毫不客气地把对方赶走;因此有很多母亲会生气地说:“这个家就好像是小孩子个人的一样。” 6岁儿对别人的态度也显得傲慢无礼,5岁时的温柔似乎已经完全消失了。所以有些母亲不禁又摇头说:“这孩子真是越来越不像话了。”但是孩子高兴的时候还是很听话的,并非一直都难以应付。另外,他们与同伴之间的纠纷会急剧增加,也因此容易受到大孩子的排斥及比他年幼小孩子的畏惧。而且6岁儿的感觉很敏感,一点芝麻小事就耿耿于怀或产生不安的倾向。常会在白天因恐惧和不安而啼哭。因此很多小孩会因过于紧张和疲倦体重减轻很多,不论父母如何注意6岁儿,他还是有很多令人不解的地方。 善变的天使 6岁儿的心情常被称为“晴时多云偶阵雨”,前一刻还高高兴兴的,这会儿又马上因为一点芝麻小事而发脾气,尤其是被责备时情绪更为激动。 比如妹妹分到的蛋糕比他的大;正在专心堆积木时,被父亲的大衣不小心碰倒;或者叫妈妈时,妈妈未能即刻出现等,都是他发脾气的原因。 这时候大人可能会考虑以权威来纠正他们,但是这么做,对一个正在发脾气的小孩是不太有效的,因为他们根本听不进别人的话。要使孩子平静下来必须视儿童的个性而定,没有一定的方法。例如比较内向的孩子让他独处一会儿即能恢复平静;相反的,有些小孩一独处反而更闹得不要收拾,大人最好设法了解他们的个性与当时的心情。不过,不论是哪一类型的小孩,在他发脾气时恐怕没人可应付得了的。 重要的是,等他们的脾气平息下来以后,一定要让他们反省自己为何如此?如何才能防止?他发脾气时周遭的人有多难过……。大多数的6岁儿脾气一旦发过后,只要心平气和的告诉他,他都能承认并存有改过之心。 不过,尽管经常反省,6岁儿仍然有善变的情形而且产生极端的变化。比如,有时非常疼爱家中饲养的小狗,有时又把它扔在地上又踢又喊地说:“我要杀死你!”那是因为他们对自己的心情和行动缺乏控制能力,这上点和两岁儿的情形有点相似。

8岁孩子的心理特征

8岁孩子的心理特征 2009-09-26 11:51 七、八岁的男孩子正处于很淘气的年龄,所谓“七岁八岁讨狗嫌”,随着孩子的长大,会逐渐有所改变。您不必太着急,当然教育是必要的。 人们都喜欢听肯定和表扬的话,在这种心态下,容易激起改造自己的积极性。孩子同样是这样,而且比成年人更见成效。经常在被批评的状态中生活的人,心态肯定是消极和抗拒的。您的孩子听到的批评多于表扬,而且常被告状。老师可能对他的态度也不会很好,自然就会形成“破罐子破摔”的心态,而消极抗拒,所以就爱搞些小捣乱的行为,以便发泄自己的不良情绪,并得到大家的注意。 改造坏习惯,必须使孩子自身得到动力才行,靠家长和老师的批评或压制是不会长期见效的。一般应该找到突破口,这个突破口可以是孩子的某项技能或长处被大家认可而得到表扬,孩子从而建立了信心,有了改造自己的动力。或是改造坏习惯初见效,得到肯定和鼓励而建立信心,进而更加努力地去进步。 从您的描述中,知道孩子有两种毛病:爱打人,注意力不集中。 建议您先从改造注意力着手,当他上课的表现有所进步时,相应会得到老师的肯定和鼓励(当然也会得到家长的表扬),孩子便会增强自信和听课的兴趣。在这种前提下,再对孩子提出更高的要求:“你连上课听讲都能够有这么大的进步,就不信你改不了爱招惹人的毛病。”来激励他,在自律心理被激发出来后,孩子才容易改掉比较顽固的毛病。 孩子和您如果每天能有半小时左右时间的话,我介绍您一些方法,您不妨试试,会对他的注意力提高有所帮助。 孩子上课注意力能否集中,决定于他的听知觉和视知觉效果是否好。 听知觉包括:听见—听全—听懂—理解—记住。 视知觉包括:看见—看全—看懂—理解—记住。 开始时,先做“静心”的活动。方法如下: 您先给孩子用一个一次性杯子,在里面放2——3厘米厚的大米,之后,用宽胶带把杯口封住。 让孩子坐好,把杯子顶在头上。闭上眼睛,您开始记时。时间开始可用5分钟,逐日延长,最长10分钟够了。 此时,让孩子把呼吸逐渐减慢,慢慢吸气,再慢慢呼气,而且要数自己在这段时间内呼吸了

2.2.5 1-3岁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二)

第二章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概述 第二节 0-3岁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1-3岁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二)教学目标: 掌握1-3岁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出现最初的独立性 教学重点: 掌握1-3岁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出现最初的独立性 教学难点: 掌握1-3岁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出现最初的独立性 教学时数: 1 微课 作业: 简述1-3岁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出现最初的独立性 教学反思: 出现最初的独立性是1-3岁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中最重要的特征,通过丰富的生活实例,重点讲解这一年龄特征,同学们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教学效果较好,知道了1-3岁儿童出现独立性的表现、原因,以及如何正确对待孩子的独立性。但大多数同学对于1-3岁儿童缺乏感性认识,建议同学们在生活中多观察1-3岁儿童,增加感性认识。

教学设计 第5微学时 1-3儿岁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二) 一、导入 复习1-3岁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学会直立行走、使用工具、言语和思维的真正发生,引出今天的学习内容:1-3岁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出现最初的独立性。 二、重点讲解“出现最初的独立性” 1. 孩子出现独立性的表现 孩子进入第二个年头,就不像1岁前那么顺从了。特别是2~3岁时,他有了自己的主意,往往“不听话”了。 比如,1岁多的孩子,走路还摇摇晃晃,却要到处走,到处钻,见到东西就扯,见到小洞就抠。2岁左右,外出走到街上,他不愿总是让妈妈领着走,而要自己跑跑跳跳,时而蹲下捡块小石子当“手榴弹”,时而捡根小树枝当“枪”使。这是孩子出现独立性的表现。 2. 孩子“闹独立”的心理原因 思考讨论:“闹独立”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该怎么正确处理“独立性”? 2-3岁时出现了最初的独立性。独立性的出现是开始产生自我意识的明显表现。2岁左右能分清你我,有了自我意识。独立性的出现是儿童心理发展上非常重要的一步,也是人生头2-3年心理发展成就的集中表现。 3. 正确处理孩子的“独立性” 在这个时期,家长应该尽可能地尊重孩子的选择,尽量满足这一阶段孩子的需求,使孩子变得快乐和顺从。 案例: 买下软豆腐,治好硬茬头(尹建莉) 三、本课小结 独立性的出现是儿童心理发展上非常重要的一步,也是人生头2-3年心理发展成就的集中表现。希望同学们理解并正确对待1-3岁儿童的独立性,课后请观看《自我意识敏感期》。

5至8岁儿童心理理论各成分的发展及其关系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44卷,第4期,2008年7月 Acta Scientiarum Naturalium Universitatis Pekinensi s,Vol.44,No.4(July 200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770728),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7072036)资助项目 收稿日期:2007 08 24 5至8岁儿童心理理论各成分的发展及其关系 王彦1,2 苏彦捷 1, 1 北京大学心理学系,北京100871;2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上海200062; 通讯作者,E mail:yjsu@https://www.360docs.net/doc/7111373574.html, 摘要 使用故事 图片法,施测一级错误信念、二级错误信念、解释性心理理论和失言理解4类任务,考察5~8岁儿童多个层次的心理理论能力。结果表明,5岁儿童已经很好地理解一级错误信念。解释性心理理论和二级错误信念理解在类似的年龄发展起来,6~8岁是他们发展的关键时期。8岁儿童还不能很好的理解失言中所包含的认知和情感成分。相关和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一级错误信念理解可能是后来发展的解释性心理理论、二级错误信念理解和失言理解的基础。 关键词 错误信念理解;复制式心理理论;解释性心理理论;失言理解中图分类号 B844 The Development of 5 to 8 Year Olds Theory of Mind W ANG Yan 1,2,SU Yanjie 1, 1 Deparment of Psychology,Peking University,Beijing 100871;2Department of Psychology,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 ty,Shanghai 200062; Correspondin g Author,E mail:yjsu@https://www.360docs.net/doc/7111373574.html, Abstract T his study aimed to explore the developmen tal sequence of theory of mind after age 5,and to examine the relationship among different components of theory of mind.Picture story method was used and four theory of mind tasks,including firs t order false belief,second order false belief,interpretive theory of mind and faux pas understanding were carried out.The resul ts indicate that 5 year olds can wonderfully understand first order false belief.Interpretive theory of mind and second order false belief unders tanding develope at similar age,6 8year old is the critical developing period for both of them.6 year olds can detect faux pas,but even 8 year olds can not understand the cognitive and emotion components in faux pas.Drawn on the correlation and regression results,the first order false belief understanding seem to be the foundation of the later developed interpretive theory of mind,second order false belief understandi ng and faux pas understandi ng. Key words false belief understanding;copy theory of mind;interpretive theory of mind;faux pas understanding 近年来大量的发展研究关注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这一能力可以促进儿童对他人行为的理解和预测,以及自身社会能力的发展[1 5] 。尽管一些研究者坚持领域一般假说,否认心理理论是一种专门化的能力 [6,7] ;但更多研究者认为,心理理论是一种专门 的能力,具有领域特殊性[8 10] 。4岁左右开始发展的错误信念理解是心理理论的核心成分,也是衡量儿 童是否具备心理理论的标志性任务[11 13] 。然而多数研究者公认,心理理论并非一种单一的能力,而是包 含不同的成分,这些成分在不同的年龄相继发展出来 [1,14 16] 。Wellman 和Liu [15] 认为,常态发展儿童对 心理状态的理解以可预测的顺序发展,他们在对以往的不同类型心理状态理解研究进行元分析之后,设计了一套心理理论量表,用于测量学龄前儿童在发展上依次出现的概念理解。Wellman 等 [15 17] 利用 这套量表测量了美国、澳大利亚和中国儿童,结果发 现,尽管存在一些文化差异,但总体而言学前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顺序是一致和普遍的。在他们测量的 639

3岁儿童心理特点是什么

3岁儿童心理特点是什么 1、强烈的好奇心理 3岁儿童对新事物新问题有浓厚的兴趣,有“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特征,能以积极的态度对待成人教他做的事,并且有尝试独立做事的愿望。比如,问一些太阳为什么东升西落、雪为什么是白色的,苹果为什么是圆的等等简单新奇而又饱含深刻道理的问题;拿到一盒新的拼插玩具,儿童一面动手去拿去摆弄去拼插,同时也希望大人看着他插,有一种强烈的表现欲,这种表现欲隐含着期望大人的监护,好奇而脆弱,简单而执着,但这种好奇、简单、脆弱、执着中,隐含着不可思议的创造性。 2、突出的群聚心理 3岁儿童的社会性有了一定的发展,渴望融入各种人群,与他人友好地交往。3岁儿童的社会性交往关系已不限于母亲和亲人之间,而是扩展到和他人交往,特别是愿意和同伴交往。他们很乐意和小朋友在一起,和小朋友过家家、打卡片、拍手弯腰做游戏,在家里是孩子,在小朋友面前是大人,爱管别人的事,常把小朋友之间的事回来告诉妈妈,或其他大人。当今独生子女相当普遍,家中无兄弟姐妹当伙伴则显得孤独与寂寞,儿童需要进幼儿园,除家庭生活之外又过一定的群体生活。幼儿园的生活把儿童带入一个新的天地,扩大了他们的生活圈子。让儿童交结伙伴,学习交往与相处,增长认识,发展能力。因此,3岁幼儿如果能够同时在家庭和幼儿园的两个环境中接受良好的教育,这对他们来说是再好不过的了。 3、无意识模仿心理 3岁儿童模仿性的活动非常突出,他们模仿的多是一些具体的显性活动或动作。比如,在家里他们喜欢模仿大人的活动和动作,装模作样打电话,有板有眼翻看电话本,用成人的口吻接电话;学包饺子、

擀面皮;模仿看书看报、写字画画;男孩子模仿成人站着尿尿,全不管 裤子是否被尿湿等等。 4、严重的情绪支配心理 儿童的心理活动受情绪支配的作用很大,因为他们还不能用理智 支配行动,而且行为受情绪支配,更多是无意性的。比如一些儿童感 兴趣的事物或活动就会激发其积极的情绪,一些儿童不感兴趣的事物 或活动就会激发其消极的情绪。 1、抱着尊重和体谅的心情去对待孩子 尊重就是把孩子看作是一个独立的人,不是在成人之下,受成人支配的。 给予孩子足够的尊重,就要满足孩子这种对独立的需求。当孩子 做事情出差错或者不够完满的时候,成人能接纳他,体谅他。比如孩 子倒水倒不好,会打翻,或者动作很慢,这时我们要有足够的耐心,充 分地体谅孩子。如果我们不体谅孩子,一看孩子做得不好,不如意,就 上手替代,孩子就会觉得自己不行,渐渐失去信心。 2、常和孩子一起工作或游戏 家长每天要分配一些时间和孩子一起玩。在和孩子一起工作或玩耍时,要用正确的语言,文明礼貌的语言和孩子多交谈,使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用语习惯。通过与孩子一起玩耍、游戏,能了解到孩子的性格、脾气以及能力的成长。而孩子也能感受到父母对他的关注和爱。这对良好亲子关系的建立与孩子的快乐成长都是很重要的。 3、和孩子建立弹性的亲子关系 成人要追随孩子的发展成长。孩子逐渐走向独立,成人对孩子就 不必事事帮他。不要过于啰嗦,要看到孩子的能力和成长。 有时孩子不愿听到家长的念叨,觉得家长老一套,不愿跟家长多谈,就是因为家庭中的亲子关系缺乏弹性。 4、注重树立孩子的自信心

0-6岁孩子的特点

.0-3 岁婴幼儿 (一)0-3 岁婴幼儿身心发展特点 从出生到3 岁,是婴幼儿身心发育最为迅速的时期,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身体发育。到36 个月时,平均身高男孩为97.26 公分,女孩为96.28 公分;平均体重男孩为14.73 公斤,女孩为14.22 公斤。 (2)动作发展。动作发展自上而下、由躯体中心向外围、从粗大动作到精细动作的发展规律。由抬头、坐、爬、站,到走、跑、跳等,人类的基本动作都已掌握。 (3)语言发展。婴幼儿期是重要的关键期,如1-3 岁是学习语言发音的关键期,2-3 岁是掌握基本语法和句法的关键期,到3 岁时,基本掌握母语的语法规则系统。 (4)人际交往。表现出一定的交往倾向,有与人沟通交往的愿望,喜欢用自己的身体探索周围世界。0-1 岁主要是建立亲子关系。父母在照料婴幼儿的过程中,充分的体肤接触、感情表示、行为表现和语言刺激,会对婴幼儿的成长产生深远的影响;1 岁以后,随着动作能力、言语能力的发展及活动范围的扩大,开始表现出追求玩伴的愿望,于是出现一对一的玩伴关系。 (二)0-3 岁婴幼儿家庭教育指导重点 0-3 岁婴幼儿刚来到人世间,生理、心理机能刚刚开始发育,但又发展得非常迅速,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喜欢探究。因此,须指导家长在提供适宜刺激以满足孩子好奇、探究心理的同时,把婴幼儿的健康、安全及动作、语言发展放在首位,为孩子提供卫生、安全、舒适、充满亲情的日常护理环境和充足的活动空间,让婴幼儿在丰富、适宜的环境中形成良好的日常生活习惯。0-3 岁婴幼儿家庭教育指导的重点是科学养育、发展动作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培养婴幼儿的语言交往能力。 (三)0-3 岁婴幼儿家庭教育指导专题内容要点 专题1 母乳喂养更有助于婴幼儿的健康发展 母乳是婴儿最佳的天然食物,有利于婴儿身心健康与亲情培养。要加强宣传,提倡自然分娩;指导年轻母亲加强乳房保健;指导乳母科学饮食,增加母乳的营养;指导母亲在产后尽早给婴儿哺乳;指导母亲学会排空乳房促进乳汁分泌;指导母亲掌握正确的

3-5岁宝宝的心理发展特点

论3-5岁宝宝的心理发展特点 有人说:“3-5岁是人生的第一个反叛期!”对于3-5岁宝宝的心理发展,作为家长的应该及时关注。所谓“三岁定八十”,3-5岁这个阶段是塑造宝宝人格与性格的关键阶段。因此如何能在这个阶段好好的处理宝宝的心理问题,是各位父母都应当关心的问题。 (一)3-5岁幼儿在合作与助人心理表现 未来的社会是合作的社会,它需要人们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助人为乐的优秀品质。在幼儿阶段,幼儿与他人共同玩一玩具,给受伤的小朋友揉一揉都可作为合作或助人行为,这些行为被看作是个体友善的开端,“投之以桃,报之以李”,孩子未来的人生将因友善的种子已经播下而获得来自他人的善待,品尝到与人相处的真正快乐。因此,关于合作与助人行为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关研究了揭示3-5岁幼儿在实际游戏情境和假设故事情境中合作、助人行为的表现特征以及与幼儿自身归因方式、家庭环境因素(家庭背景变量、亲子日常活动状况、父母教养方式和亲子关系)间的关系。研究发现: 1、3-5岁幼儿亲社会行为还处在萌芽状态。合作游戏情境中更多表现为一种公平取向而不是合作取向,在助人游戏情境中,幼儿更多在成人提示下进行帮助,表现为一种对成人权威的顺从。不同年龄、性别幼儿在合作与助人情境中的行为表现不存在显著差异。

2、幼儿在合作与助人情境中的两类行为表现以及行为策略均具有较高一致性,但是幼儿在实际游戏情境中的行为表现与假设故事情境中的行为策略之间不存在一致性。 3、在合作故事情境中,幼儿的归因方式以客观条件性归因为主,其次为同伴关系归因;在助人故事情境中,以个体或活动性归因为主。3-5岁幼儿阶段,共同利益性归因已经出现,但在四个情境中所占比例均很小;规则权威性归因仍然存在。幼儿在合作与助人行为的归因特点上不存在年龄和性别的差异。 4、母亲鼓励成就、诱导取向与幼儿合作行为呈正相关并具有显著意义,母亲惩罚定向与幼儿合作与助人行为均呈负相关并具有显著。父亲教养方式中的拒绝性与鼓励成就与幼儿合作行为显著负相关。亲子依恋与幼儿亲社会行为间的相关不显著。 5、亲子日常活动中,父母对孩子讲故事频率、讲故事内容侧重点、亲子游戏侧重点、亲子活动中父母关注点以及父母与儿童一起自制玩具的频率均对幼儿在合作情境中的行为表现显著产生影响。 6、在合作故事情境中,客观条件性归因和同伴关系归因下幼儿的行为策略均存在显著差异。在助人故事情境中,个体或活动归囚下幼儿的行为策略存在显著差异且具有年龄差异。小班幼儿更多表现出间接帮助,中班幼儿直接帮助比例更高。 (二)理解3-5岁宝宝的叛逆心理

3-6岁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3-6岁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1. 3-6岁:人生第一个动荡时期 中国有句民谚:"三岁看老,七岁看小。"意思是说,小孩子三岁时候的脾气禀性,可以预测他老年时的心理、行为表现;而他在七岁左右的行为特点,可以预测他在童年期(从7~8岁到11~12岁)时的行为特点。这句民谚非常符合发展心理学的原理,是我国人民集几千年的经验总结出来的一条规律。迄今 为止在心理学领域产生最大影响的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把儿童个性发展划分为5个阶段:(1)口唇期,0-1岁,吃奶和吸吮给儿童带来最大满足;(2)肛门期,2-3岁,排泄给儿童带来最大快乐;(3)性器期,3-6岁,这是一个激动不安的时期,性器是儿童快乐和满足的主要来源。男孩子出现恋母情结和阉割焦虑,因此极力模仿父亲,以父亲自居;女孩子出现恋父情结和阳具羡慕,想和"情人"分享阳具,开始吸引异性的注意力。(4)潜伏期,7-11岁,内部驱力投入到学校学习和大运动量游戏中去。(5)生殖期,12岁以后,主要活动是建立友谊,谋求职业,求爱和结婚。 弗洛伊德认为3~6岁这个阶段是一个动荡不安的时期,不是没有道理的。我们都知道,孩子到3岁时会突然发生很大变化,有些孩子变得非常不听话,固执,任性,有的孩子情绪突然变得很不稳定,在3~4岁的孩子中,男孩的恋母情结和女孩的恋父情结表现相当普遍。而在此之前,这些特征就不明显,在此之后,这些特征又慢慢消失了。所以在心理学界,人们把3岁左右称为一个关键时期。 为什么在3岁左右会出现这些明显的变化呢?这是因为,3岁儿童的大脑发育虽然还没有完全成熟,但是已经相当好,他们的语言已经接近成熟,生活经验也积累了很多,认识能力有了巨大的进步。特别是,3岁左右,小孩子可以完全脱离开大人的

儿童心理特征

儿童心理特征 我们教小孩子必须先要了解小孩子的心理。若能依据小孩子的心理而 施行教育,那教育必有良好效果的。 普通的小孩子生来虽有种种不同之点,然大抵是相仿佛的。若家庭教育不好,小孩子本来不怕动物,大来会怕的,本来身体强健的,大来会瘦弱的。至于知识之丰富与否,思想之发展与否,良好习惯之养成与否,家庭教育实应负完全的责任。然家庭教育必须根据儿童的心理始能行之得当。若不明儿童的心理而妄施以教育,那教育必定没有成效可言的。所以我略略地把儿童心理述之如下,以资施行家庭教育者之参考。 一、小孩子好游戏的 小孩子可以说是生来好动的。二三个月的婴儿就能在床上不停地敲手踢脚,独自玩耍。到了五六个月的时候,看见东西就要来抓,抓住了就要放进嘴里去。到了再大一点,他就要这里推推,那里拉拉,不停的运动了,一等到会爬会走,那他的动作更加复杂了。忽而立,忽而坐;忽而这样,忽而那样;忽而爬到那里,忽而走到这里。假使我们成人象他那样活动两个钟头,那一定疲乏不堪了。到了三四岁的时候,他的游戏动作比从前还要繁多,而他的游戏方法也与从前不同了。从前他只能把椅子推来推去,现在他要把椅子抬来抬去,当花轿了;从前他只能把棒头敲敲作声以取乐,现在他要拿着棒当枪放了。到了八九岁的时候,他的身体比从前更加强健得多了,精神也非常充足了,知识也渐渐丰富了,因此他的游戏动作也就与从前不同了。此时他喜欢玩各种竞争游戏了;什么放风筝,踢毽子;什么斗蟋蟀,拍皮球;什么打棒头,捉迷藏他都能够玩了。

【教育策略】总起来说,小孩子是生来好动的,以游戏为生命的。要知多运动,多强健;多游戏,多快乐;多经验,多学识,多思想。所以做父母的不得不注意小孩子的动作和游戏。 第一,做父母的应准备良好的设备使小孩子得到充分的运动;第二,做父母的应寻找适宜的伴侣使小孩子得到优美的影响。有此二者,小孩子的身体就容易强健,心境就常常快乐,知识就容易增进,思想就容易启发。 二、小孩子好模仿的 小孩子未到一岁大的时候,就能模仿简单的声音和动作了。他一听见鸡啼羊叫,也要啼啼看叫叫看;一看见别人洗面刷牙,也要洗洗看刷刷看。到了二岁光景的时候,他能模仿复杂的动作了。倘若他看见他母亲扫地洗衣,他也扫扫洗洗看;倘若他看见他父亲吐痰吃烟,他也要吐吐吃吃看。到了三四岁的时候,他的模仿能力发展得更大了。什么娶亲,什么出殡,他都要模仿了。 【教育策略】总而言之,小孩子好模仿的,家中人之举动言语他大概要模仿的。若家中人之举动文雅,他的举动大概也会文雅的;若家中人之言语粗陋,他的言语大概也是粗陋的。所以做父母的不得不事事谨慎,务使己身堪有作则之价值。 三、小孩子好奇的 小孩子生来好动的,生来好模仿的,也是生来好奇的。五六个月大的婴儿一听见声音就要转头去寻,一看见东西就要伸手去拿。到了四五岁,他的好奇动作格外多了。看见路上的汽车马车来了,他总要停住脚看看;听见外面的锣声鼓声响了,他总要跑出去看看。有一个四岁的小孩子,一日同他的母亲去探望他的小朋友,看见他小朋友的家里有许多蜜蜂,他拿了一根棒头把蜂巢敲敲看,不料一敲蜜蜂出来刺他了。又有一个五岁的小孩子,天天把园里所种的红萝卜掘起来,看他怎

0-6岁婴幼儿生理心理特点

0—5岁婴幼儿生理心理特点 首先要明确的是从胎儿起,孩子就是拥有独立个性的,并随着长大逐渐显现。个性表现在睡眠习惯、吃奶习惯、食欲等方面。父母必须重视婴幼儿心理健康与个性成长,给予适合的良性引导教育。最好的教育是教孩子快乐享受人生。我们根据《英格兰早期基础阶段教育手册》和国内外流行的育儿观点对婴幼儿发展阶段进行划分并从六大发展要素进行说明。 阶段1(S1):0-11个月 年龄特点: 身体发展方面:视觉发展经历了由模糊感光到2个月能稍微看清楚的过程,5个月对事物有记忆并且不断增强,对脸部特征特别感兴趣。观察和探索手和脚,并逐渐对肢体获得很多的控制,由3个月时无目的性触摸到抓握并学习控制肌肉简单模仿,直至进入手敏感期,将运动和感官探索与所处的环境结合起来。 其他方面:开始建立自己的理解和认识,运动能力增强扩大了探索范围,喜欢被抱着看户外。适应照顾,对照顾者产生依赖感并感到舒适。情绪经历从认知到表达的过程,5个月能够清楚表达自己的情绪并日益鲜明,8个月能够明确表达自己的意愿。10个月专注力增强。语言能力在这一阶段末期开始发展。 阶段2(S2):12-20个月 年龄特点: 身体发展方面:当开始爬行、扶着站立、蹒跚、行走或攀爬的时候,关注与他们想要什么。运动能力更加精确,目的性更强,喜欢模仿他人的动作,喜好因站立和开始走路带来的自由和视角变化,对自己运动能力增强很兴奋,喜欢挑战自己的能力。 其他方面:逐渐理解自己周围人与人的关系,有了自我的感觉,渴望参加社交活动建立健康的关系获得安全感,喜欢和稍大孩子玩。有强烈的探索欲望,充满好奇地探索周围的世界,却不能保护自己,所以这一阶段的孩子恐惧心理最强,喜欢探求和控制自己的领地,从中提高自尊与自我价值感。对看到、听到、闻到、摸到以及感觉到的事物做出反应。能够听懂,并开始通过声音和词汇表达自己的需要,喜欢说简单的叠词,需要大量语言输入。 阶段3(S3):21-30个月 年龄特点:

3~6岁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3~6岁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1 3-6岁:人生第一个动荡时期 中国有句民谚:"三岁看老,七岁看小。"意思是说,小孩子三岁时候的脾气禀性,可以预测他老年时的心理、行为表现;而他在七岁左右的行为特点,可以预测他在童年期(从7~8岁到11~12岁)时的行为特点。 这句民谚非常符合发展心理学的原理,是我国人民集几千年的经验总结出来的一条规律。迄今为止在心理学领域产生最大影响的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把儿童个性发展划分为5个阶段: (1) 口唇期,0-1岁,吃奶和吸吮给儿童带来最大满足; (2) 肛门期,2-3岁,排泄给儿童带来最大快乐; (3) 性器期, 3-6岁,这是一个激动不安的时期,性器是儿童快乐和满足的主要来源。男孩子出现恋母情结和阉割焦虑,因此极力模仿父亲,以父亲自居;女孩子出现恋父情结和阳具羡慕,想和"情人"分享阳具,开始吸引异性的注意力。 (4) 潜伏期, 7-11岁,内部驱力投入到学校学习和大运动量游戏中去。 (5) 生殖期, 12岁以后, 主要活动是建立友谊,谋求职业,求爱和结婚。 弗洛伊德认为3~6岁这个阶段是一个动荡不安的时期,不是没有道理的。我们都知道,孩子到3岁时会突然发生很大变化,有些孩子变得非常不听话,固执,任性,有的孩子情绪突然变得很不稳定,在3~4岁的孩子中,男孩的恋母情结和女孩的恋父情结表现相当普遍。而在此之前,这些特征就不明显,在此之后,这些特征又慢慢消失了。所以在心理学界,人们把3岁左右称为一个关键时期。 为什么在3岁左右会出现这些明显的变化呢?这是因为,3岁儿童的大脑发育虽然还没有完全成熟,但是已经相当好,他们的语言已经接近成熟,生活经验也积累了很多,认识能力有了巨大的进步。特别是,3岁左右,小孩子可以完全脱离开大人的帮助自己走路,如果没有人干涉他,他可以走很远的路。所有这些发展都使得3岁左右的小孩产生了自我意识,他们开始意识到,"我"是和别人不一样的,"我"可以自己干事情,可以控制事物,可以独立地吃饭、拿取东西,也可以对事情作出基本的判断了。例如,他们知道,刚从火炉上端下来的锅是碰不得的,到晚上天黑的时候,只要一拉开关,灯就能亮,他们如果渴了,能够自己到冰箱里寻找喝的东西,饿了,会从家里放食品的地方找出自己爱吃的东西充饥;晚上躺在床上,他们会要求妈妈给自己讲个故事再睡觉,等等。 总而言之,3岁小孩的本事变得比过去大得多,他们会不断地向爸爸妈妈提出各种要求,如果这些要求得不到满足,他们就会大哭大闹,比如,在玩具商店里,如果他们想要买一个自己喜欢的玩具而妈妈不答应买,他们就会躺在地上打滚,而不顾妈妈丢面子。 3岁小孩也比过去更可爱,因为他们总是说出一些令大人喷饭的话,干出一些让大人惊奇的事情。一个小女孩,谁也没教她,她会自己静静地坐在妈妈的化妆台前,往嘴上涂口红;一个小男孩,会拿起爸爸的电动剔须刀,在脸上乱比划。当看见妈妈为什么事情伤心的时候,他们会紧紧抱住妈妈,想安慰她。 3岁小孩的身上,每天都在发生变化,每天都在进步,他们的知识经验,认识事物的能力、社会交往技能、语言、思维,一切都在向前进步。 3岁这个关键时期过去之后,孩子的心理发展并没有马上平静下来,您会发现,他们身上又接连出现了其他问题,比如,他们的语言发展很快,但是思维发展较慢;他们做事情,想问题,总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和8~9岁的孩子相比,他们还显得非常幼稚,幼稚得不讲道

第78章--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

第七章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 1、小学儿童的年龄范围是6.7—12.13岁,属于童年期,也叫前青春发育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 2、说明小学儿童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 小学儿童思维发展呈现出一些基本特点: (1)在整个童年期,儿童的思维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仍带有很大的具体形象性。 (2)童年期儿童的思维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存在着一个“关键年龄”。 (3)童年期儿童思维形式逐渐完整。 (4)童年期儿童的思维,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不平衡性。 3、小学儿童思维发展有一个关键年龄,这个关键年龄是小学的三四年级。 4、小学儿童概括能力的发展的基本特点是从对外部感性特点的概括转为对本质属性的概括,这种发展大体上要经历三个阶段直观形象水平、形象抽象水平、初步本质抽象水平。 5、小学儿童概念发展的特点有三,一是概念的逐步深刻化,二是概念的逐步丰富化,三是概念的逐步系统化。 6、说明小学儿童思维品质的发展特点 (1)思维敏捷性方面,儿童的运算速度不断提高,正确迅速能力水平的分化越来越明显。 (2)思维灵活性方面,表现为①一题多解的解题数量在增加。②灵活解题的精细性在增加。③儿童的组合分析水平在不断提高。 (3)思维深刻性方面,表现为:①儿童寻找标准量的水平不断提高,推理的间接性不断提高。②儿童不断掌握运算法则,认识事物数量变化的规律性。③儿童提出假设,独立地自编应用题的抽象逻辑性逐步发展。 (4)思维独创性方面,表现为:①从对具体形象性材料加工到对语词抽象材料的加工。②先模仿,经过半独立性的过渡,发展到独创性。 7、说明小学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趋势 童年期儿童自我意识是在幼儿期已有发展的基础上不断发展、不断深化的过程,其发展进程可分为如下三个阶段: 第一,从小学一年级到三年级处于上升期,小学一年级到二年级上升幅度最大,是上升期中的快速发展期。 1/ 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