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角色的转换

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角色的转换
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角色的转换

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角色的转换

摘要: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数学教师必须从传统的传授角色向教育过程的指导者、组织者、参与者的角色转变,教师不再是单纯的传递者,而有可能同时作为学生的同伴,活动的组织者,学生学习过程的支持者和帮助者等,教师的角色越来越向多元化发展。

关键词:数学教师;角色;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

数学课是小学的一门必修课,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课堂是教师教学的舞台,教学效果好坏,不仅在于教师的学识水平,而且还取决于教师在课堂上如何当好这个组织者及引导者的角色。

在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课堂教学中,评价标准也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过去的课堂教学评价重教师“教”的过程,现在重学生“学”的过程和体验,过去关注教师的行为,现在关注学生的“创造”,过去是有条不紊的程式化模式,现在是注重个体差异,突出学生个性的特点。这样,面对新课程,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美国课程专家多尔认为,在现代课程中,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作为“平等中的首席”,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在这些理论的指导下,我在课堂教学中做到以下几点:

一、教师既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

翻转课堂中的教师角色转换

翻转课堂中的教师角色转换 翻转课堂源自美国学者萨尔曼?可干的教学实践与理论思考。后经国内有关专家学者的引入,一时蔚然成风。我校自去年对此引起关注,今年暑假又选派部分骨干教师前往山东昌乐二中实地考察学习,收获想来不菲。我虽不敏,但也略知一二。下面选择其中的一 个方面谈谈看法,供大家参考。我想要阐发的是翻转课堂中教师角色的转换。 一、教师由课程的执行者向课程的开发者转变。 传统课堂中的教师对于教材是十分虔诚的,奉之若神灵,诚惶诚恐,不敢越雷池半步。相应的教参也被奉为圭臬,成为教学“圣经”,只能亦步亦趋。新课程早就看到这一弊端,提出教师要突破教材制约,变“教教材”为“用教材”,鼓励教师自主开发教材。就此而言,翻转课堂与新课程异曲同工,如出一辙。 不仅如此,翻转课堂尤其需要教师有处理教材、开发教材的能力。教师在对学生学习品质、学习能力充分了解的基础上,为学生量身定做“教案”,并利用电子学习平台制作“微课”,以便学生自主学习,反复学习,以弥补吃不饱,消化不良的不足,最大限度提高教学实效,服务每一个学生。同时,又满足各种不同层次、不同兴趣学生的需求,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二、教师由学习活动的掌控者向学习活动的策划者、指导者转变。 我在新课程改革初期就提出,教师要从教育的神坛上走下来,不要专制,不要暴虐,把课堂的话语权交还给学生。教师不再“唯我独尊”,你只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导游、导演、导师,你不是游客、演员,置学生于不顾,使其完全丧失学习的兴趣、快乐,以及由此带来了愉悦感、幸福感。 翻转课堂进一步明确了教师的身份,即学生学习活动的策划者、指导者。传统教学中,老师们习惯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布置作业,你写。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被动者,成为学习的接收器。翻转课堂中,教师不仅策划自己的教学活动,还要规划学生的学习活动。譬如课堂上对成果交流的组织,问题讨论的指导,学习成效的评估,都需要教师关注。课堂延伸的学习教师更要关注。譬如,学习进程,学习平台,学习方式,学习检测都需要教师贴身指导。 翻转课堂有两个关键性学习环节,教师早精心策划的。首先是充分了解学生,而且是每一个学生。譬如,学生家庭经济状况、家长综合素质(特别是作用现代学习技术的知识与能力)、学生基础知识水平、知识结构、思维特点、计算机网络学习能力等等。还包括课堂上学生呈现出困惑与不足。如果教师不是对此了然于胸,相反,眉毛胡子一把抓,翻转课堂必将流于形式,最终也只能是“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 其次是“后教”的组织,谋划。考察中就有教师指出翻转课堂会出现的几种可能: 1,教师甘当旁观者,放任学生自流。这种现象一度在新课程的课堂上出现过,表面上热热闹闹,实际上一无所获。 2,小组讨论或者集中交流时,不少学生“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成为被课堂遗忘的对象,结果事与愿违。不久前河北涿州市的“三疑三探”教改就存在这种弊病,以致家长感到不公平,群起而攻之,最后不欢而散。 3,议而不决,最终教师一槌定音。这样,教师仍然掌控课堂,掌控真理,不利于培养

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角色定位

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角色定位 阆中市金城乡中心学校侯洋行 新课程与旧课程的根本区别在于理念。只有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新课程所蕴涵的理念,我们才能认清新课程改革的方向,才能明确新课程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然而,从理念到实践还有一个艰难的转化历程,如果“课程标准是新的,教材是新的,而课堂教学依然是涛声依旧”,那么,我们的新课程改革就只能是纸上谈兵。为了使自己在这场变革中实现新的蜕变,新的跨越,我认真深入地研究了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定位,在鲜活的课堂教学中对新理念有了些许感悟。 随着社会信息化和知识经济的发展,对我们的教育提出强烈的变革要求,这就要求我们教师用新课程的理念对曾经视为经验的观点进行重新审视,必须从传统的局限课堂45分钟传授角色向教育过程的指导者、组织者、参与者的角色转变,教师要有更大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来面对自己的工作。社会发展到今天,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社会急剧变革,计算机及信息技术也广泛地应用到教学中来,师生之间已经不完全是单纯的传递和接受关系了,学生可以从其他渠道获取知识,有时甚至在某些方面比教师知道的还多,教师的权威地位受到了威胁,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不那么单一了,教师的角色也多元化了,在现代社会,教师作为文化传承的执行者的基本职能并没有变,但他却不再直接以权威的身份向学生传递经验,而是通过见接的方式实现文化传递,以各种方式调动和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在自己精心设计的环境中进行探索,教师不再是单纯的传递者,而有可能同时作为学生的同伴,活动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过程的支持者和帮助者等,教师的角色越来越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在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课堂教学中,评价标准也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过去的课堂教学评价重教师“教”的过程,现在重学生“学”的过程和体验,过去关注教师的行为,现在关注学生的“创造”,过去是有条不紊的程式化模式,现在是注重个体差异,突出学生个性的特点。这样,面对新课程,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美国课程专家多尔认为,在现代课程中,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作为“平等中的首席”,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在这些理论的指导下,我在课堂教学中做到以下几点: 一、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传统教学中注重知识的传授,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以人为本,在课堂上我们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协作的能力,发展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另外还要求每位学生都拥有健康的身心,优良的品质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和愿望,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教师和学生共同承担责任。 过去的数学教学在学生眼里,就是老师的事,课堂是教师的,学生只负责接受,充当知识的存储器。现在,教师就要将课堂的主阵地还给学生,让他们明白,他们才是课堂的主人。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有意识地让学生参与教学,比如,当我们上课需要实物模型时,我们就可以告诉学生,准备这些模型也是他们自己的事,老师会与他们合作一起准备,那样就可以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教师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学习资源”。 学生毕竟是个学习者,在教学中,教师要有“一切为了学生的”服务意识,要为学生提供课堂学习所需要的“资源”。比如,为学生提供实物材料和设备供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向

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角色的转变

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角色的转变 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深入,教师角色的转变已成为一种必然。教师角色的转变是为了让教师在新课程的实施中发挥应有的功能,这种转变是让教师改变原先拥有知识权威者的形象,侧重于对学习过程的组织、引导并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研究,以及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1教师作为学习的组织者 教师要转变其作为拥有知识的权威者的角色,而成为学习的组织者。传统的学校教育是“教师中心”的,教师作为知识的化身而进行单项度的灌输。新课程要求教师转变自身形象,成为学习的组织者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条件。关注学生主体,提升学生的主题性是这次课程改革努力的方向之一,而学生主题性的发挥需要教师的指导,因此,教师必须首先认识并认同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转变传统的“教师中心”的做法。 长期以来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仅仅把学生作为教育的客体,忽视了学生主体性的培养和发挥。教师从自己的教学经验出发,把书本上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只是接受知识的“容器”,完全处于被动的位置。这种“教师中心”的教学方式割裂了知识与学生经验的内在联系,不能很好地从学生经验出发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未来人。在新课程的实施中,教师再也不能固守原有的“教师中心”的做法,必须站在学生中间,从学生的经验出发而开展活动课程并指导学生的实践活动。教师作为组织者和引导者,要面向全体学生,了解和研究每一个学生的需要及发展的可能性,注重个别指导尽可能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 2、教师作为学习的引导者 本次课程改革的另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必然要求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由以讲授为主的教学转变为提倡自主探究和引导、发展的教学,在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转变过程中,教师的角色也必然发生转变,由单纯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生的学习需要引导,尤其是在学习新课程的过程中。因为有些课程就是要让学生去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探究,这种探究活动需要教师积极的引导。包括研究题目的选择、研究活动开展得计划、具体研究活动的进行、对研究结果的处理等。教师要清醒地意识到引导学生学习是自己的职责,教师的引导对学生发展极为重要。教师作为引导者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要做到能很好的引导学生学习,必须自己在知识面、理论水平、认识水平、洞察问题的能力等方面具备较高的修养,否则不能很好地引导学生的学习。 3、教师作为反思性实践者 “反思性实践”理论的提出者舍恩认为反思性实践既要“反思”又要“行动”,思考和研究不是理论独有的领地,实践也不是仅仅去“做”,也要进行思考,理论和实践都需要研究。实践者的活动固然是一种实践,“专家”的活动同样也是另一种形态的实践。在两类不同的实践中,既有思考也有行动。想和做代表了认知的两个途径——并导致了不同种类的认知。对实践的研究在于发展思考的途径,而实践则致力与理论研究不能顾及的领域。“专家”的传统角色日渐消亡,正在转化更加谦虚地顾问角色,与实践者一起进行反思与行动。“反思性实践”的概念和理论提出后,很多学者认为,教师应该作为反思性实践者。因为教师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而这种反躬自省对于教师发展自身不足、提高教学水平有积极的作用。在新课程的实施中,教师要积极反思,通过反思进一步理解新课程,提高

增强服务意识以促进教师角色转换

增强服务意识以促进教师角色转换

增强服务意识以促进教师教学 什么叫服务?服务意识是指工作人员在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中,为与自身工作有关的对象提供热情、周到、主动的服务的欲望和意识。即自觉主动做好服务工作的一种观念和愿望,它发自服务人员的内心。比如我们到派出所办事儿,就希望民警有热情的态度;我们到某个维修中心,就希望那里的售后服务能尽善尽美;我们到商场购物,就希望导购员体贴周到的服务……所有的一切都说明了服务意识很重要,而且是所有的单位:公共事业也好,私企也罢,都必须有服务意识,那么才能让自己投身于从事的工作,勇于负责,尽心尽力把事情办好! 教育是一项特殊的服务,它要为学习者服务。这是新的教育理念,也是教育的本质。这就需要教育者有高度的责任感,并以人性化的方式去把握、体现出教育服务的公平性。教师要树立新理念,并用新的理念指导教育实践,将其变成一种自觉的教学行为,并在实践中探索、完善,从而实现教师专业伦理的转化。有了服务意识,你就会真心实意地去看待每一个学生,为每一个

万万在自己岗位默默奉献的老师们。从他们身上,我们深切地体会到了老师的含义,体会到了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我们面对的是千人千面、生龙活虎的一群孩子,他们是一个个家庭全部的希望,是未来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惟有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才能让我们承载起家庭和社会的全部期望,甘守一生清平,甘守一方净土而忠诚于教育事业,爱岗敬业,尽职尽责;坚守高尚情操,廉洁从教,精于教书,勤于育人;发扬奉献精神,不断探索,勇于进取,为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贡献聪明才智。服务于学生,服务于家庭,服务于社会。 第二,用爱心服务提高教育效果。我们所工作的对象不是冷冰冰的通过流水作业生产出 来的标准化产品,而是有血有肉个性鲜明活泼可爱的孩子。爱是人的一种基本需要,更何况身心处在发展变化尚未成熟的中学生,他们不仅需要温暖、关怀、尊重、信任和理解,更迫切需要爱。教师只要真心付出爱,不仅可以使学生体会到温暖之情,而且很容易使学生感动,一旦学生这种心理需求得到满足,就可以启迪学生的心灵,唤

小组合作学习中师生角色的转变方案

《小组合作学习中师生角色的转变》研究方案 一、提出方案背景 1、在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中,通过反思传统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探索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小组合作对教师素质的新要求, 从而来研究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角色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中应怎样转化。 2、在新课程的理念下 , 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教学行为等都要发生很大的转变。所以教师也应当完成好角色的转换 . 二、研究意义 能过更好的为学校的总课题《小组合作学习在数学课堂中的实践与探索》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同时在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能在课堂上积极交往的机会, 对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及在交往中促进学生三种不同层次的学习心理状态是有极大帮助的。在多项交往的组织形式, 信息交流量大, 交流渠道多, 有利于形成积极的课堂气氛, 有利于课内信息的沟通, 有利于学生间互帮互学,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 三、理论依据 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或提高受教育者素质所进行的教育。素质教育的主体就是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自觉性、自主性和创造性。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 教师要认识到学生是一个有价值的人, 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要善于激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要教会学生学习, 要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素质教育理论明确指出教师是学习的引导者,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者, 这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四、研究目标 1、教师角色转变与教师素质优化的研究。

2、教师角色转变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研究。 3、教师角色转变与师生关系改善的研究。 五、研究方法 1、研讨发。针对实验过程中的实验问题进行研讨、分析、借以不断的完善操作方法,提高实验研究水平。 2、调查法。了解当前我校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3、行动研究法。针对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活动的开展,在行动研究中不断探索,不断修改、总结。 六、研究内容 1、分析学生综合素质现状,重点从课堂教学监管机制和教师学学行为有效性入手,探讨合理、有效的课堂教学监管机制和教学方式。 2、分析师生关系现状、成因,探讨改善师生关系的方式,在实践中不断优化、完善。 七、研究过程 1、准备阶段(2012年 11月 形成研究内容,制定研究计划,理清研究思路,明确研究目标、内容。 2、实施阶段(2012年 12月至 2013年 7月 (1搜集、查阅相关文献材料 (2 通过预定的课题要求和实施措施, 制定具体的全班分组方案, 明确小组分工,确立小组组长、组员。 3、总结阶段(2013年 9月至 2013年 11月

新时期教师角色的转变

新时期教师角色的转变 随着新课标的施行,教师角色也有了明显的转变。 首先,从师生关系的角度看教师角色的转变。师生关系是学校教育中的基本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保证。韩愈的《师说》曾对教师角色是这样阐述的“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传统意义下教师的角色,但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角色的定位,我想应该要一系列地转变。从“施教者”转变到“引导者”,从“独奏者”转变到“伴奏者”,从“执行者”转变到“决策者”。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参与者和引导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溶化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学过程不止是忠实地执行教案的过程,而且是师生共同开发,丰富课程的过程。课程变成一种动态的、发展的,师生个性化的创造过程,作为传统的知识的传授者的教师的角色会发生如下变化:1、教师由传授者向促进者转变。当前,学生的学习正在由传统的接受式学习下向探究式、研究性学习转变,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从传播知识的角色向教育促进者转变,教师即促进者是新课程下教师角色的根本变化,是教师角色变化的一个飞跃和突破。2.从独白到对话。由于教学过程将成为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交往过程,教师需要从过去的单

向的独白式表演者的角色中解放出来,进而成为课堂教学过程中与学生展开平等交流的对话者。传统的教师吧自己置于课堂的中心,以知识权威者的角色说话,从而使课堂教学成了教师的“个人秀”。在这种“独白”式的教学中,教师忠诚于学科知识,却背弃了学生;关注的是自己的扮演忽视的是学生的反映和参与;体现了独断和专制,忘却了民主和平等。在这样的课堂中,教师几乎垄断了课堂里所有的话语权,从而吧学生置于“失语”的境地。与此相反,新课程把教学视为师生交往的过程。为此,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把话语权交给学生,把课堂变成是语学生平等交往的场所。3.由权威转化为民主平等的关系。我国解放以后形成的师生关系,实际上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情境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创制者和教学成果的评判者,而且是绝对的权威。多年来,教师习惯于按照自己的设计思路来进行教学,他们总是千方百计的将学生不很规范,但很有见地的,甚至是创造性的想法,按自己的要求进行“模式化”。这种不平等的师生关系,限制了学生创造力的发展,同时教师的教学也受到了严重的制约。所以说这种传统的师生观必须得到改善。 其次,从教师的自身角度看教师角色转变。1、终身学习者。“知识爆炸”的年代里,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的变革孕育出了教师的学习者的角色。当今社会,知识随时间呈“几何级”

浅谈数学教师的角色转变

浅谈数学教师的角色转变 发表时间:2009-06-19T09:36:18.263Z 来源:《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2009年第1期供稿作者:杨绕林 [导读] 中学数学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在数学教师,关键在于教师的观念能否真正转变。 浅谈数学教师的角色转变 杨绕林 (姜堰市励才实验学校江苏姜堰 225500) 摘要:中学数学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在数学教师,关键在于教师的观念能否真正转变。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构建新课程的教学观,充分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学生作为主体,才能培育出全面发展、高素质的学生。 关键词:角色转变新课程数学观念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1-8437(2009)1-0015-01 随着社会的发展,新课标对数学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新课程改革的实施,顺应了时代的要求,汲取了诸如人本主义教育的理念,教育民主的理念,教育公平的理念,主体性教育的理念,个性发展理念等。但中学数学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在数学教师,关键在于教师的观念能否真正转变。只有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构建新课程的教学观,才能使中学数学课程改革顺利实施。下面笔者结合多年教学实践经验谈一点粗浅看法。 1 转换思想创建和谐环境 教学的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应树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念,建立完全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师的作用特别要体现在引导学生思考,寻找当前问题与已有知识经验的联系,营造一个激励探索和理解的气氛,为学生提供有启发性的讨论模式。教师要鼓励学生表达,并在加深理解的基础上对不同的答案展开讨论。要引导学生分享彼此的思想成果,并重新审视自己的想法。教师要以引导者、合作者、参与者、组织者的身份善于抓住学生的想法,不断引导学生关注问题的重要方面,及时揭示那些出现在学生中的新颖的、有意义的交流实例。 2 教师走下讲台,让学生过把教师瘾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努力为学生创造各种机会,大胆地让学生去尝试、去探索、去实践,尽可能地把机会让给每一位学生,使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与兴奋。学生如能很好的完成,教师完全不必包办代替;对于那些出现“卡壳”的同学,教师则应适时启发,巧妙点拨。“卡壳”之处也许正是教师组织教学的切入点和出发点。 例如:在一节应用题的复习课上,笔者挑选了一道应用题,让学生上讲台讲课。这时,班上一位“名不见经传”的王新建同学主动举了手,大家用掌声把他请到讲台前。他先请同学读题并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接下来由于紧张,忘记了下一步该干什么,站在上面用一种求助的目光望着老师,见此情景,笔者及时点拨:“想一想解题五步法(解设;布列等式;解方程;检验;答)中的第四步应该注意什么呢?”然后用手指在自己的脑旁比划了几圈。他明白了,便开始提问,继续讲题。最后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并搏得了掌声一片,尝到了教学的“甜头”,从而增强了自信心,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辅助学生完成教学过程,不仅可让学生尝到老师所赏的“甜头”,还能使整个教学过程更趋完善,教与学相得益彰,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3 能力转换提高自身素质 新课程中,增设了“数学建模,探究性问题,数学文化”这三个模块式的内容。这些内容的增设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要求教师要用全新的教学模式来教学。教学的目的不只是掌握现存的知识结论,其最重要的目的是将学得的知识迁移到新情境中,也就是要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例如:无论你掌握了多么丰富的游泳的明确知识,但从来没有在水中折腾过,那么你永远也学不会游泳,因为你脑中缺乏游泳的意会知识,游泳是在实践活动中学会的。这就要求数学教师放弃以前的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让学生获得一种与具体知识相对应的稳定的产生式,即一看到条件信息,相关的活动就会自动产生。所以新课程特别强调过程教学,让学生参与并体验。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就要充分揭示思维过程。首先,充分揭示概念的形成过程,使学生经历比较、抽象、概括、分设、验证和分化等一系列的概念形成过程,从中学到研究问题和提出概念的思想方法。其次,要充分揭示结论的发现过程,让学生经历曲折的实验、比较、归纳、猜想和检验等一系列探索过程,不仅使学生了解结论的由来,强化对定理的理解和记忆,而且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的科学发现奠定基础。再次,充分揭示问题解决的思路探索过程。从数学教育的角度来说,某人对某一数学问题的解决是否属于创造性的,不在乎这一解决曾有别人提出过,而关键在于这一问题的解决是否具有新颖性。教师要想使学生学会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就必须在平时的教学中将问题解决的思路探索过程充分暴露在学生面前,使学生从中学会问题解决的思路探索方法。 4 转换教学方式让课堂更精彩 新课程背景下,数学教学要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如:启发教学法、探究教学法、合作教学法、有效教学法、小组讨论教学法等,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灵活运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真正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价值。为了适应教学,中学数学教师首先应通过自学,参加继续教育学习或一些培训班的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理论水平。数学文化课的开设,综合课程的开设,要求中学数学教师要了解数学史,了解数学文化的教育价值,了解数学在其它相关学科的应用等。也就是说数学教师不仅精通自己的专业知识,还要扩大知识面,对跨学科的知识有所了解。 总之,新课程需要新型的教师,而新型的教师是充分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发挥主观能动性,始终把学生作为主体,只有这样,才能培育出全面发展、高素质的学生。

教师角色的转换

教师角色的转换 提到教师的角色,从古自今有过很多的经典的描述,既有“蜡烛、春蚕、园丁、人梯”等传统美誉,也有“导师、母亲、朋友、合作者”等崭新形象。最近,因为一些意外的事件,让我对教师的角色又有了新的思考。 一、教师要是一位出色的语言大师。前不久友新闻报道,就因为教师与家长沟通的不好,使得家长对教师的工作产生了误会,生发出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在平时课堂上,就因为有一些教师语言表述的不清楚、不贴切、不到位,使得教育教学工作质量不尽人意,带来了一些不应该有的缺憾;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就因为部分教师说话不把握尺度、不注意分寸,使得学生心灵受到很大的伤害,造成了很多无法挽回的悲剧等等一些事例,都表明了教师的语言表述能力是何等的重要。教师要完成职业使命,必须成为一位出色的语言大师! 二、教师要是一位优秀的心理医生。 现在的孩子心理问题越来越多,要想把学生培养成合格的有用之人,就必须正视孩子们的心理问题,因为心理问题不解决,根本就无法实施正常的教育。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有许多,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也相当地复杂,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教师,就要通过学习多掌握一些心理知识,对有心理问题的孩子进行必要的开解和辅导,使之走出不健康的心理阴影,健康快乐地学习、生活。所以说,新时期的教师要是一位优秀的心理医生! 三、教师要是一位细心的保健医师。

前日有报道,一名学生在课堂上突然抽搐倒地,老师吓得惊慌失措,找来的学校领导比较有经验,掐了孩子的人中,孩子慢慢恢复,原来孩子有癫痫的家史。由此联想随时可能发生的其他的一些意外,比如一个淘小子在课间不小心把脚崴了、一位同学突然出了鼻血等等,作为临场教师应该做哪些工作?随着季节的改变、天气的突变、传染病的来临等,教师又要给学生提醒些什么?这些都是每个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都要经常面对的一些问题,为了不让意外变成遗憾,做教师的还真要补上医疗保健这一课,要了解一些易发生的常见性的“意外”事故的防范知识和处理办法,要掌握一些突发疾病或伤害的应急常识。 二、教师要是一位优秀的心理医生。 现在的孩子心理问题越来越多,要想把学生培养成合格的有用之人,就必须正视孩子们的心理问题,因为心理问题不解决,根本就无法实施正常的教育。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有许多,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也相当地复杂,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教师,就要通过学习多掌握一些心理知识,对有心理问题的孩子进行必要的开解和辅导,使之走出不健康的心理阴影,健康快乐地学习、生活。所以说,新时期的教师要是一位优秀的心理医生! 三、教师要是一位细心的保健医师。 前日有报道,一名学生在课堂上突然抽搐倒地,老师吓得惊慌失措,找来的学校领导比较有经验,掐了孩子的人中,孩子慢慢恢复,原来孩子有癫痫的家史。由此联想随时可能发生的其他的一些意外,

教师角色的转换初探

教师角色的转换初探 传统的教育理念封闭和狭隘,比较习惯于以教师、书本、课堂为中心组织教学,教师是知识传授者的俨然形象,再加上陈旧的课程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缺乏人文关怀,忽视学生经验和发展需求,如何推进中学素质教育?老师要努力适应新课标要求,蜕旧更新,转变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重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职能可以说刻不容缓。 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由知识的“传授者”变成课堂活动的“参与者”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直都扮演着知识“传授者”的角色。传统中小学美术课教学过程一般是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学生作业、作业展评、课堂小结几个环节。在教学方法上,重视讲授法、谈话法,师生交流是单向的,缺乏师生互动交流过程。教学认真的教师,都设计了周密的教学步骤,围绕教材安排问题,引导学生的思维和注意力,滔滔不绝,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洗耳恭听。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机会少,在课堂上充当配角,教学效果是预设的,往往教师感觉良好,学生却没有兴趣。要彻底扭转这种被动状况,美术教师必须转变形象,由知识“传授者”变为课堂活动的“参与者”。 教师要成为课堂活动的“参与者”,要和学生一道打破课堂的宁静,经常走下讲台,走出教室,利用学生生活中的教学资源,与学生共同观察、讨论、感受和体验。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信息要及时交流,建立平等和谐的、互动共生的师生关系。变“传话”为“对话”,确立“平等中的首席”地位,能“蹲下身子与学生对话”,“同学生一起成长”。这样,学生的学习会更积极、更主动。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创设新的教学情境,营造适合学生学习的课堂氛围,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同时,教师积极参与交往互动的教学方式将不断促使教师更新自己的教学方法,成为新课程的开拓者和创造者,凸显美术教育教学的多样化和选择性,接近学生生活,使学生学习美术感觉

数学课堂中教师角色的转变

数学课堂中教师角色的转变 发表时间:2012-10-15T11:33:22.593Z 来源:《少年智力开发报》2012年第44期供稿作者:刘兆来[导读] 教学就是教给学生能借助于自己的知识去获取新知的能力,并使之成为一种思索活动。 黑龙江省同江市第三中学刘兆来教学就是教给学生能借助于自己的知识去获取新知的能力,并使之成为一种思索活动。因此,课堂教学要以教师创造性的教为主导,以学生探索性的学为主体,以发展为主线,在教学中要为学生提供观察、操作、实践和独立思考的环境。中学数学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教育学生、陶冶学生、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等方面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课堂教学需要民主、平等、和谐的合作者 心理学家指出:人在情绪低落的时候,想象力只有平时的二分之一甚至更少。因此只有在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能以宽容友好的心态对待每一位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师生之间应该建立亲和的对话平台,沟通对话渠道,让学生觉得老师不是课堂教学内容的垄断者,更不是课堂教学的主宰。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可以一锤定音,而是可以和学生面对面的交流,可以聆听学生的见解,并能适时的给以赞同表扬或指正他们的观点。在新课程的课堂上,师生之间的合作是极为重要的。没有合作的教学是难以实施新课程的,或者说是无法体现新课程理念的。《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靠单纯的模仿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很重要的学习方式。”这就要求教师要从讲台上走下来,成为学生的合作者。不仅是身体走下来,心灵也要走下来,全身心地融入到学生中间去。与学生一起交流、一起活动、一起共建有利于个性发展的课堂。也就是说,许多知识和技能都是在活动过程中获取的,而在活动的过程中,没有教师的合作与参与是不行的,或者说是难以生成新的知识。 曾有过一次深深地体会:在教七巧板一课时,为激发同学们的兴趣,我说请同学们利用自制七巧板拼一些实物图,给它起个好听的名字。很快学生做出许多作品,选出好的,贴在教室黑板上展览。绝大部分学生都在我预定的时间内完成了,有的学生把拼好的作品交给我后,又忙着去拼第二个。当时,我站在讲台上,忙于收缴学生的“作品”。直到快下课时,才发现有一个学生还不知如何下手。于是我从讲台上走下来,与这个学生一起合作,使全班同学都能拼出一个图来。如果我一直站在讲台上,其效果是不言而喻的,我们可以看到,教师与学生合作,是一种启发,一种帮助,也是一种人文关怀。这就要求教师真正转变教育观念,在课堂教学中做学生的合作者。在与学生的合作中参与,在参与中与学生交流。 二、课堂教学需要谦虚的探究者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既是一种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更是一种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对于为人师者而言,我们一直在勉励自己:“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不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常流水。” 即需要教师的知识应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再说,新课程重视了学科知识的交叉、综合和渗透,这对于向来认为“隔行如隔山”的学科型教师来说,的确是一个挑战。怎么办?教师只有转变观念,转变角色,从一个教人者转化为学习者,转化为和学生并肩的共同探究者,在共同探究中共同发展。 曾碰到这样一道数学题目:生物学指出:生态系统中,输入一个营养级的能量,大约只有10‰ 的能量能够流动到下一个营养级,在H1 →H 2→H3→H 4→H 5→H6这条生物链(Hn表示第n个营养级,n=1、2……6)要使H6获得10千焦的能量,那么需要H n提供的能量约为 ( )千焦。 这道题,从纯粹的数学角度来看,没有太大的疑问,可当时,就有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这道题,从数学角度来看,是对的;可从自然角度来看,却是错的。因为在食物链中上一个营养级能量不可能会有那么多能量传递给下一级。说完,还振振有词地举了个例:如兔吃草,狼吃兔,那么草中就不可能会有那么多的能量传递给狼。听他这么一说,很多学生都说:“对呀,数学怎么会与自然矛盾呢?”教室里就象砸开了窝,议论纷纷。我索性放下讲义,和学生一起探讨起这个问题来,最后,在师生的共同研究下,我们终于弄清了事情的真相。由此可见,教师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虚心地融入学生中间,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共同探究,不仅可以掌握数学本学科的知识,还可以拓展到生物的、经济的、环保的、社会的等多学科的知识。这些跨学科、泛学科的知识的确是教师不曾拥有的。事实上,教师比学生知道得多的时代已经过去了,那个神话早已被学生打碎了。如果教师再去维护所谓的“师道尊严”地位,只能被新课程无情地淘汰。 三、课堂教学需要真诚的赏识者 在现代教育中要重视赏识孩子,这是每个教师都明白的道理。可是,在新课程的课堂上,教师能不能真正做到赏识每一个孩子,还是有许多问题值得讨论的。在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看到某个孩子表现出色,老师就会大力表扬。这种赏识孩子的做法,在课堂上激发了孩子的进取心,强化了其优良行为。孩子们表现得主动积极,课堂上不断出现精彩的场面。所以,教师的一个重要角色,就是做孩子的赏识者。新课程注重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这也是新课程之所以新的一个标志。而善于赏识孩子,不失为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之一。可是,赏识孩子不能只凭自己的预先设计进行,也不能只对孩子的某一个方面的优良行为进行奖赏,而忽略了对孩子其他方面优良行为的奖赏。新的课程要求不仅要重视预成性课程,也要重视生成性课程。 “学校无小事,事事皆教育。” 这一句朴实的口号,不知启发了多少教师,造就了多少优秀教育工作者。今天,我们仍在实践着这句话的教育价值。而在实施新课程的课堂上,就更不应该忽略“小事”了。教师要成为每一个学生的赏识者,就要关注每一个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每一件“小事”。既要关注和赏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又要关注和赏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与运用方法的优良行为,还要关注和赏识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积极表现。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新课程的目的:促进学生个性的张扬。 综上所述,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中学教师极早认清未来教育中,社会对教师角色的期望,作好角色转变的准备。将有利于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有利于确保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有了第一流的教师,才会有第一流的教育,才会出第一流的人才。当代的中学数学教师的职责和使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重要,而对于教师角色的正确定位,在时代的浪潮中,正如镇舟之石,其意义是重大的。

教师角色的转换

网络时代教师角色的转换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因特网越来越广泛地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引起了整个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深刻变革。教育领域中,网络学习成了学习的主要方式之一,网络信息更成为教育的主要资源。无疑,作为教育活动中重要角色的教师决无法回避网络的巨大冲击,而冲击最大的莫过于对其旧有角色的挑战,网络时代呼唤着教师角色的转换。 一、网络时代教育的特征 人类的教育型式是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及人类知识获取方式的变化而逐渐变化的,大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知识型、智能型、创新型。知识型从诞生之日一直持续到20世纪40年代(在中国则持续到70年代),其特征是把传授知识作为推一和至高的目的。虽然知识型教育为人类文明进化做出了不可低估的贡献,但它那种以“知识就是力量”为价值取向的原始性和局限性,必然导致重复训练、死记硬背的应试教育,无法培养出适应网络时代发展的新人。智能型教育是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伴随着“知识爆炸”时期的到来而逐渐兴起的,教育的重心由知识的传授为主转移到以开发智力、培养能力为主,告别了知识累积式的消极被动的教育形态。教育发展到了今天,人们进入了加速更替的开放时代,凭借人类已有的文明之总和,再也无法从容应对未来之冲击,许许多多的人越来越感到无法适应新事物、新变化。因此,人类不但要与过去的时代告别,而且在网络时代还要扮演新的角色,即从消极接受的被奴役者变为独立自主的创造者,从适应未来、复制未来的智者变为驾驭未来的先导者,为此,教育应具有新的时代特征。 (一)教育观念现代化 网络时代,知识更新速度加快,网络把距离和时间缩小到零。信息可以便捷地获得和使用,社会发展也进入了空前的加速期。因此,对于教育,必须用现代化的教育理念替代传统的教育观念,把为未来社会培养人才作为重要的教育目标。 教育观念现代化是指教育应面向未来,为社会培养现代化人才,以带动社会求新求变。若忽视了这一点,培养出来的学生在信息日益增多、知识迅速更新的网络时代,将失去适应能力、创造能力。而加强教育对未来的导向功能,则将会使教育发挥更大的作用。 教育必须要现代化,具有未来意识,这是网络时代赋予教育的新的使命。网络社会飞速发展,不但不允许我们留恋“过去”,而且也不允许我们留恋“现在”,“现在”的东西马上就要变成“过去”,留恋“现在”,在一定程度上说就是面向“过去”。我们惟有选择“未来”,面向未来,才能培养未来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并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新课标下的教师角色转变

教学观念的转变,给课堂教学带来质的变化。教学模式、课堂结构等方面都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最显著的变化莫过于教师角色的转变。 传统教学模式偏重于讲练。教师口若悬河,学生正襟危坐。教师滔滔不绝,学生兴趣索然。这种现象司空见惯,虽然也强调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但是师生互动停留在比较肤浅的层面,达不到融会贯通的教学效果。通常是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要求特别高,教师以为自己付出了艰苦的劳动,讲得声情并茂,讲到口干舌燥,课堂的教学效果以讲者的自我感觉作为评判的标准。课堂上也设置了问题情境,也进行了启发诱导,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按道理学生应该能融会贯通、熟练掌握,如果学生还不会,教师不乐意,可能会说学生“基础不好”,或者怪学生“没有认真听讲”,甚至斥责学生“学习不努力”。然后就是一遍又一遍讲概念,讲方法,讲步骤,一直到学生听懂为止。被动学习模式下,教师讲得累,学生学的累。恨铁不成钢会演变成语言暴力,变相体罚这些事例曾经在我身上真实地发生过,由此带来的懊悔内疚,曾经让我的内心产生过迷茫和挣扎。新的教学理念,促进了教师角色的转变,激发了教师的智慧和潜能,新的教学实践中要求教师具备特别的爱心和耐心,我们没有理由拒绝学生渴望的眼神和柔弱的心灵。 新课标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用新理念呈现教学活动,实实在在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说到底是服务者,服务于课堂,服务于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引导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交流,学生问难质疑,教师着重点拨,学生分层练习,重视反馈检测,巩固学习效果。新型导学案给学生提供了更大的自主学习的平台,教师给于学生更多的信任,放手让学生去自学,相信学生能养成独立钻研的能力。 学生有了充分思考的自由,通过自主探究进行知识迁移,掌握新的概念,理清知识脉络,在小组合作交流中构建知识模型,在教师点拨下强化重点解决难点,化难为易,逐步学会归纳演绎推理,合理进行抽象概括总结。这样的学习模式,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对于学生的课堂评价也偏重于启发、鼓励、赏识。宽容积极的学习氛围,特别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高效实用的课堂形成过程,体现了教学观念的更新和教学常规的落实,教师角色的转变,不仅有利于促进优化课堂教学,也促进了教师自身的成长进步。

论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角色

论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角色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洪流中,我走进了新课程,了解了新课程。新课程与旧课程的 根本区别在于理念。只有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新课程所蕴涵的理念,我们才能认清新课程改革 的方向,才能明确新课程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了使自己在这场变革中实现新的蜕变, 新的跨越,我认真深入地研究了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在鲜活的课堂教学中对新理念 有了些许感悟。 21世纪随着社会信息化和知识经济的发展,对我们的教育提出强烈的变革要求,这就要求 我们教师用新课程的理念对曾经视为经验的观点进行重新审视,必须从传统的局限课堂45 分钟传授角色向教育过程的指导者、组织者、参与者的角色转变,教师要有更大的适应性和 灵活性来面对自己的工作。社会发展到今天,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社会急剧变革,计算机及 信息技术也广泛地应用到教学中来,师生之间已经不完全是单纯的传递和接受关系了,学生 可以从其他渠道获取知识,有时甚至在某些方面比教师知道的还多,教师的权威地位受到了 威胁,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不那么单一了,教师的角色也多元化了,在现代社会,教师作为文 化传承的执行者的基本职能并没有变,但他却不再直接以权威的身份向学生传递经验,而是 通过间接的方式实现文化传递,以各种方式调动和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在自己 精心设计的环境中进行探索,教师不再是单纯的传递者,而有可能同时作为学生的同伴,活 动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过程的支持者和帮助者等,教师的角色越来越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在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课堂教学中,评价标准也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过去的课堂教学评价 重教师“教”的过程,现在重学生“学”的过程和体验,过去关注教师的行为,现在关注学生的“创造”,过去是有条不紊的程式化模式,现在是注重个体差异,突出学生个性的特点。这样,面对新课程,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 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在这些理论的指导下,我在课堂教学中做到以下几点: 一、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传统教学中注重知识的传授,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以人为本,在课堂上我们突出培养学生的 创新和实践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 流协作的能力,发展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另外还要求每位学生都拥有健康的身心, 优良的品质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和愿望,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从而实现学生的全 面发展。 二、教师和学生共同承担责任 过去的数学教学在学生眼里,就是老师的事,课堂是教师的,学生只负责接受,充当知识的 存储器。现在,教师就要将课堂的主阵地还给学生,让他们明白,他们才是课堂的主人。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有意识地让学生参与教学,比如,当我们上课需要实物模型时,就告诉 学生,准备这些模型也是他们自己的事,老师会与他们合作一起准备,那样就可以让学生参 与到教学中来,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教师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学习资源” 学生毕竟是个学习者,在教学中,教师要有一切为了学生的服务意识,要为学生提供课堂学 习所需要的“资源”。比如,为学生提供实物材料和设备供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向学生介绍电 视中与数学相关的栏目,组织学生对某些内容进行交流;向学生提供数学课外书籍等等。 四、教师帮助学生选择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内容 课堂上每位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各不相同。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 师在切实了解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后帮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内容,那样就可以 让每个学生都学到有意义的数学,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获。课堂上,我总是用欣赏的眼光看

b8改数学教师角色转变的几点认识

本文为自本人珍藏版权所有仅供参考 对新课改数学教师角色转变的几点认识 【内容摘要】:新课程的重要任务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一个自主、合作、探究、交往的学习平台。学习方式地转变,教学模式地转变又开始于教师角色的转变。面对新课程,教师首先要改变自己的思想观念,改革自身的教学方法,也就是要改变教师的角色,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 【关键词】:思想教育观念角色理念素质合作 新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突出体现了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要求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一、转变教育观念 新课标下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不再是学习的好方法,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以成为现代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二、教师自身素质的转变 新课程还使教学内容中教师可支配的因素增多了,随着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弹性加大,教材给教师留有的余地加大,这些都有意味着课堂不仅仅是课程的实施场所,而且也是教育实验的实验室,教师既

是课程的实施者,同时也是课程的研究者。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的角色一旦确定,不少教师便画地为牢,把自己禁锢在学科壁垒中,不再涉猎其它学科的知识,这种单一的知识结构远远不能适应新的课程的需要,新课程需要教师拥有全面的知识,要有生活中的整合能力,学科间知识的整合能力。时代在发展,世界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新生事物不断涌现,我们的头脑必须不断的进行刷新,活到老学到老,从我做起从现做起,到任何时候都不算晚,现在的社会需要我们开放意识的增强,需要每个人有较强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对于为人师者而言,我们要不时的勉励自己:“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自己就必须要有一桶水。”确实,作为一个教师应该有丰富的知识,这样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我们培养的学生是综合能力型的学生,是面向社会的学生。因此,教师就得不断地更新知识,不仅掌握数学学科的知识,还要拓展到生物的、历史的、经济的、社会的等多学科的知识,再为我所用,为教学所用,广取其他学科亮点,综合于“我的课堂”,服务于“我的课堂”。教学中注意与生活的整合,与学生的整合,最终引导、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教育理念的转变。 教师应以培养社会所需的各行业劳动者为己任,以学生主动积极地发展为最高目标,并围绕这一目标孜孜不倦地工作。而不是把其看成一种职业,看成是一种谋生的手段,把这一职业当成满足物质需要的功利手段,应该把这一职业看成是给予和付出之后的心灵满足。 在这种理念下,教师才会把自己看成教育活动的反思者和研究者。这样,教师才会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活动中的每一部分进行评述与分析。这样,教师才不再满足于作为知识的传声筒或教材的扬声器,而是把自己当成一个理性的有思想、有见解、有独立判断和决策能力的人。某大学一名著名教授曾在网络上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