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rnational Safe Transit Association-Test Procedure 2A (国际包装运输协会测试规范)

International Safe Transit Association-Test Procedure 2A (国际包装运输协会测试规范)
International Safe Transit Association-Test Procedure 2A (国际包装运输协会测试规范)

材料力学课程设计--五种传动轴的静强度、变形及疲劳强度的计算

材料力学课程设计设计题目五种传动轴的静强度、变形及疲劳强度的计算

1.课程设计的目的 本课程设计的目的是在于系统学完材料力学之后,能结合工程中的实际问题,运用材料力学的基本理论和计算方法,独立地计算工程中的典型零部件,以达到综合运用材料力学的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之目的。同时,可以使我们将材料力学的理论和现代计算方法及手段融为一体。既从整体上掌握了基本理论和现代的计算方法,又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既把以前所学的知识综合运用,又为后继课程打下基础,并初步掌握工程中的设计思想和设计方法,对实际工作能力有所提高。 1.使所学的材料力学知识系统化、完整化。让我们在系统全面复习的基础上,运用材料力学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 2.综合运用了以前所学的各门课程的知识(高数、制图、理力、算法语言、计算机等)使相关学科的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 3.使我们初步了解和掌握工程实践中的设计思想和设计方法,为后继课程的教学打下基础。 2.课程设计的任务和要求 要求参加设计者,要系统地复习材料力学的全部基本理论和方法,独立分析、判断、设计题目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画出受力分析计算简图和内力图,列出理论依据和导出计算公式,独立编制计算程序,通过计算机给出计算结果,并完成设计计算说明书。 3.课程设计的题目 传动轴的强度、变形及疲劳强度计算 6-1 设计题目 传动轴的材料为优质碳素结构钢(牌号45),许用应力[σ]=80MPa,经高频淬火处理,其σb=650MPa,σ-1=300MPa,τ-1=155MPa,磨削轴的表面,键槽均为端铣加工,阶梯轴过渡圆弧r均为2,疲劳安全系数n=2,要求: 1)绘出传动轴的受力简图; 2)作扭矩图及弯矩图; 3)根据强度条件设计等直轴的直径; 4)计算齿轮处轴的挠度;(按直径Φ1的等直杆计算) 5)对阶梯传动轴进行疲劳强度计算;(若不满足,采取改进措施使其满足疲劳强度); 6)对所取数据的理论根据作必要的说明。 说明: a) 坐标的选取均按下图6—1所示; b) 齿轮上的力F与节圆相切; c) 数据表中P为直径D的皮带轮传递的功率, P为直径为D1的皮带轮传递的功率。 1

曲柄轴的强度设计、疲劳强度校核及刚度计算

材料力学课程设计 班级: 作者: 题目:曲柄轴的强度设计、疲劳强度校核及刚度计算 指导老师 2015.6.6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 材料力学课程设计的目的是在于系统学习材料力学后,能结合工程中的实际问题,运用材料力学的基本理论和计算方法,独立地计算工程中的典型零部件,以达到综合运用材料力学的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之目的。同时,可以使我们将材料力学的理论和现代计算方法及手段融为一体。既从整体上掌握了基本理论和现代的计算方法,又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既把以前所学的知识综合应用,又为后继课程打下基础,并初步掌握工程中的设计思想和设计方法,对实际工作能力有所提高。 1)使所学的材料力学知识系统化,完整化。让我们在系统全面复习的基础上,运用材料力学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 2)综合运用以前所学的各门课程的知识(高等数学、工程图学、理论力学、算法语言、计算机等),使相关学科的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 3)使我们初步了解和掌握工程实践中的设计思想和设计方法,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课程设计的任务和要求 要系统复习材料力学课程的全部基本理论和方法,独立分析、判断设计题目的已知所求问题,画出受力分析计算简图和内力图,列出理论依据并导出计算公式,独立编制计算程序,通过计算机给出计算结果,并完成设计计算说明书。三、设计题目 某柴油机曲轴材料为球墨铸铁(QT400-10),[σ]=120MPa,曲柄臂抽象为矩形(如图),h=1.2D,b/h=2/3(左、右臂尺寸相同),l=1.5e,l4=0.5l,已知数据如下表: F/kN W/kN l1/mm l2/mm l3/mm e/mm α(?) 20 5.4 380 230 120 120 12 1. 画出曲轴的内力图。 2. 按照强度条件设计主轴颈D和曲轴颈的直径d。 3. 校核曲柄臂的强度。

轴的强度校核方法汇总.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现代远程教育 毕业设计(论文) 轴的强度校核方法 姓名: 学号: 性别: 专业:批次:电子邮箱:联系方式:学习中心:指导教师: 2XXX年X月X日 轴的强度校核方法 摘要

轴是用来支承回转运动零件,如带轮、齿轮、蜗轮等,同时实现同一轴上不同零件间的回转运动和动力的传递的重要的零件。为实现机械产品的完整和可靠设计,轴的设计应考虑选材、结构、强度和刚度等要求。并应对轴的材料或设备的力学性能进行检测并调节,轴的强度校核应根据轴的具体受载及应力情况,采取相应的计算方法,并恰当地选取其许用应力。最后确定轴的设计能否达到使用要求,对轴的设计十分重要。 本文根据轴的受载及应力情况,介绍了几种典型的常用的对轴的强度校核计算的方法,并对如何精确计算轴的安全系数做了具体的介绍。当校核结果如不满足承载要求时,则必须修改原结构设计结果,再重新校核。 最后,本文对提高轴的疲劳强度和刚度提出相应改进方法,并对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轴;强度;弯矩;扭矩;

目录 第一章引言 (5) 1.1轴类零件的特点 (5) 1.2轴类零件的分类 (6) 1.3轴类零件的设计要求 (6) 1.3.1、轴的设计概要 (6) 132、轴的材料 (6) 1.3.3、轴的结构设计 (7) 1.4课题研究意义 (9) 第二章轴的强度校核方法 (11) 2.1强度校核的定义 (11) 2.2常用的轴的强度校核计算方法 (11) 2.2.1按扭转强度条件计算: (11) 2.2.2按弯曲强度条件计算: (13) 2.2.3按弯扭合成强度条件计算 (13) 2.2.4精确计算(安全系数校核计算) (20) 第三章提高轴的疲劳强度和刚度的措施 (25) 3.1合理的选择轴的材料 (25) 3.2合理安排轴的结构和工艺 (25) 3.3国内外同行业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现状 (26) 总结 (31) 参考文献 (32)

五种传动轴的静强度、变形及疲劳强度的计算

材料力学 课程设计说明书 设计题目五种传动轴的静强度、变形及疲劳强度的计算 学院 专业班 设计者 学号 指导教师 _年月日

目录 一设计目的 (3) 二设计任务和要求 (4) 三设计题目 (4) 四设计内容 (6) 五程序计算 (18) 六改进措施 (21) 七设计体会 (22) 八参考文献 (22)

一.材料力学课程设计的目的 本课程设计的目的是在于系统学完材料力学之后,能结合工程中的实际问题,运用材料力学的基本理论和计算方法,独立地计算工程中的典型零部件,以达到综合运用材料力学的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之目的。同时,可以使学生将材料力学的理论和现代计算方法及手段融为一体。既从整体上掌握了基本理论和现代的计算方法,又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既把以前所学的知识(高等数学、工程图学、理论力学、算法语言、计算机和材料力学等)综合运用,又为后继课程(机械设计、专业课等)打下基础,并初步掌握工程中的设计思想和设计方法,对实际工作能力有所提高。具体的有以下六项:1.使学生的材料力学知识系统化、完整化; 2.在系统全面复习的基础上,运用材料力学知识解决工程中的实际问题; 3.由于选题力求结合专业实际,因而课程设计可以把材料力学知识和专业需要结 合起来; 4.综合运用了以前所学的个门课程的知识(高数、制图、理力、算法语言、计算机等等)使相关学科的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 5.初步了解和掌握工程实践中的设计思想和设计方法; 6.为后继课程的教学打下基础。

二.材料力学课程设计的任务和要求 要求参加设计者,要系统地复习材料力学的全部基本理论和方法,独立分析、判断、设计题目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画出受力分析计算简图和内力图,列出理论依据和导出计算公式,独立编制计算程序,通过计算机给出计算结果,并完成设计计算说明书。 三.材料力学课程设计的题目 传动轴的强度、变形及疲劳强度计算 6-1 设计题目 传动轴的材料为优质碳素结构钢(牌号45),许用应力[σ]=80MPa,经高频淬火处理,其σb=650MPa,σ-1=300MPa,τ 磨削轴的表面,键槽均为端铣加工,阶梯轴过渡圆弧r均-1=155MPa, 为2mm,疲劳安全系数n=2,要求: 1)绘出传动轴的受力简图; 2)作扭矩图及弯矩图; 3)根据强度条件设计等直轴的直径; 4)计算齿轮处轴的挠度;(按直径Φ1的等直杆计算) 5)对阶梯传动轴进行疲劳强度计算;(若不满足,采取改进措施使其满足疲劳强度); 6)对所取数据的理论根据作必要的说明。

传动轴的强度、变形及疲劳强度计算7-6-1(d)拿A的课程设计哦.

材料力学课程设计 题目:传动轴的强度、变形及疲劳强度计算 数据:第26组 学号: 44100708 姓名:刘延庆 指导教师:李锋

目录 材料力学课程设计 (1) 设计说明 (2) 传动轴的受力简图 (5) 做弯矩图和扭矩图 (6) 等直传动轴直径的设计 (7) 计算轮处的挠度 (9) 传动轴的疲劳强度的计算 (10) 疲劳强度计算的C语言程序 (18) 本设计所用公式以及参数来自《材料力学》第二版.材料力学课程设计的目的: 本课程设计的目的是在于系统学完材料力学之后,能结合工程中的实际问题,运用材料力学的基本理论和计算方法,独立地计算工程中的典型零部件,以达到综合运用材料力学的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之目的。同时,可以使学生将材料力学的理论和现代计算方法及手段融为一体。既从整体上掌握了基本理论和现代的计算方法,又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既把以前所学的知识(高等数学、工程图学、理论力学、算法语言、计算机和材料力学等)综合运用,又为后继课程(机械设计、专业课等)打下基础,并初步掌握工程中的设计思想和设计方法,对实际工作能力有所提高。具体的有以下六项: 1.使学生的材料力学知识系统化、完整化;

2.在系统全面复习的基础上,运用材料力学知识解决工程中的实际问题; 3.由于选题力求结合专业实际,因而课程设计可以把材料力学知识和专业需要结 合起来; 4.综合运用了以前所学的个门课程的知识(高数、制图、理力、算法语言、计算机等等)使相关学科的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 5.初步了解和掌握工程实践中的设计思想和设计方法; 6.为后继课程的教学打下基础。 2.材料力学课程设计的任务和要求 要求参加设计者,要系统地复习材料力学的全部基本理论和方法,独立分析、判断、设计题目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画出受力分析计算简图和内力图,列出理论依据和导出计算公式,独立编制计算程序,通过计算机给出计算结果,并完成设计计算说明书。 3.材料力学课程设计的题目 传动轴的强度、变形及疲劳强度计算 7-6-1设计题目: 传动轴的材料为优质碳素结构钢(牌号45),许用应力[σ]=80MPa,经高频淬火处理,其σb=650MPa,σ-1=300MPa,τ-1=155MPa,磨削轴的表面,键槽均为端铣加工,阶梯轴过渡圆弧r均为2,疲劳安全系数n=2. 要求: 1)绘出传动轴的受力简图; 2)作扭矩图及弯矩图; 3)根据强度条件设计等直轴的直径; 4)计算齿轮处轴的挠度;(按直径Φ1的等直杆计算) 5)对阶梯传动轴进行疲劳强度计算;(若不满足,采取改进措施使其满足疲劳强度); 6)对所取数据的理论根据作必要的说明。 说明: a) 坐标的选取均按下图6—1所示; b) 齿轮上的力F与节圆相切; c) 数据表中P为直径D的皮带轮传递的功率, P为直径为D1的皮带轮传递的功率。 1 6—2传动轴的零件图 Φ1 为静强度条件所确定的轴径,尺寸最后一位数准确到mm,并取偶数。

机械设计作业(Chp03 机械零件的疲劳强度)

第3章机械零件的疲劳强度 1.在进行疲劳强度计算时,其极限应力应为材料的()。 A.屈服点 B.疲劳极限 C.强度极限 D.弹性极限 2.45钢的持久疲劳极限σ-1=270MPa,,设疲劳曲线方程的幂指数m=9,应力循环基数N0=5×106次,当实际应力循环次数N=104次时,有限寿命疲劳极限为()MPa。 A.539 B.135 C.175 D.417 3.有一根阶梯轴,用45钢制造,截面变化处过渡圆角的疲劳缺口系数Kσ=1.58,表面状态系数β=0.82,尺寸系数εσ=0.68,则其疲劳强度综合影响系数KσD=()。 A.0.35 B.0.88 C. 1.14 D. 2.83 -σa极限应力简图中, 4.在图示设计零件的σ (1)如工作应力点M所在的ON线与横轴间夹角θ=45o,则 该零件受的是()。 (2)如工作应力点M所在的ON线与横轴之间的夹角θ=90o 时,则该零件受的是()。 (3)如工作应力点M所在的ON线与横轴间夹角θ=50o,则 该零件受的是()。 A.不变号的不对称循环变应力 B.变号的不对称循环变应力选择题4图 C.脉动循环变应力 D.对称循环变应力 5.绘制设计零件的σm-σa极限应力简图时,所必须的已知数据是()。 A.σ-1,σ0,σs,Kσ B.σ-1,σ0,σs,KσD C.σ-1,σs,ψσ,Kσ D.σ-1,σ0,ψσ,Kσd 6.已知一零件的最大工作应力σmax=180MPa,最小工作应力σmin=-80MPa。则在图示的极限应力简图中,该应力点M与原点的连线OM与横轴间的夹角θ为()。 A.68o57'44'' B.21o2'15'' C.66o2'15'' D.74o28'33'' 7.在图示零件的极限应力简图上,M为零件的工作应力点 (1)若加载于零件的过程中保持最小应力σmin为常数。则该零件的极限应力点应为()。 (2)若在对零件的加载过程中保持应力比r为常数。则该零件的极限应力点应为()。 (3)若在对零件的加载过程中保持平均应力σm=常数。则该零件的极限应力点应为()。 A.M1 B.M2 C.M3 D.M4 选择题6图选择题7图 8.已知45钢调制后的力学性能为:σb=620MPa,σs=350MPa,σ-1=280MPa,σ0=450MPa。则ψσ为()。 A. 1.6 B. 2.2 C.0.24 D.0.26 9.一零件由40Cr制成,已知材料的σb=980MPa,σs=785MPa,σ-1=440MPa,ψσ=0.3。零件的最大工作应力σmax=240MPa,最小工作应力σmin=-80MPa,疲劳强度综合影响系数KσD=1.44。则当应力比r=常数时,该零件的疲劳强度工作安全系数S为()。 A. 3.27 B. 1.73 C. 1.83 D. 1.27

轴的强度校核方法

轴的强度校核方法 摘要 轴是机械中非常重要的零件,用来支承回转运动零件,如带轮、齿轮、蜗轮等,同时实现同一轴上不同零件间的回转运动和动力的传递。轴的设计时应考虑多方面因素和要求,其中主要问题是轴的选材、结构、强度和刚度。其中对于轴的强度校核尤为重要,通过校核来确定轴的设计是否能达到使用要求,最终实现产品的完整设计。 本文根据轴的受载及应力情况采取相应的计算方法,对于1、仅受扭矩的轴2、仅受弯矩的轴3、既承受弯矩又承受扭矩的轴三种受载情况的轴的强度校核进行了具体分析,并对如何精确计算轴的安全系数做了具体的简绍。 校核结果如不满足承载要求时,则必须修改原结构设计结果,再重新校核。 轴的强度校核方法可分为四种: 1)按扭矩估算 2)按弯矩估算 3)按弯扭合成力矩近视计算 4)精确计算(安全系数校核) 关键词:安全系数;弯矩;扭矩 目录 第一章引言--------------------------------------- 1 1.1轴的特点---------------------------------------------1 1.2轴的种类---------------------------------------------1 1.3轴的设计重点-----------------------------------------1 第二章轴的强度校核方法----------------------------4 2.1强度校核的定义-------------------------------------4 2.2轴的强度校核计算-----------------------------------4 2.3几种常用的计算方-----------------------------------5 2.4 提高轴的疲劳强度和刚度的措施---------------------12 第三章总结------------------------------------------13 第一章引言 1.1轴的特点: 轴是组成机械的主要零件之一。一切作回转运动的传动零件,都必须装在轴上才能进行运动及动力的传递,同时它又通过轴承和机架联接,由此形成一个以轴为

曲柄轴的强度设计、疲劳强度校核及刚度计算说明

曲柄轴的强度设计、疲劳强度校核及刚度计算说明

材料力学课程设计 设计计算说明书 设计题目:曲柄轴的强度设计、疲劳强度校核及刚度计算序号: 160 题号: 10 - 16 教学号: 专业: 土木工程(路桥) 姓名: 指导教师:

目录 一、材料力学课程设计的目的—————————2 二、材料力学课程设计的任务和要求——————3 三、设计计算说明书的要求——————————3 四、分析讨论及说明部分的要求————————4 五、程序计算部分的要求———————————4 六、设计题目————————————————5 七、设计内容————————————————6 (一)画出曲柄轴的内力图------------------ 7 (二)设计曲柄颈直径d,主轴颈直径D------- 9 (三)校核曲柄臂的强度--------------------10 (四)校核主轴颈的疲劳强度--------------- 14 (五)用能量法计算A截面的转角----------- 15 (六)计算机程序------------------------- 17 八、设计体会——————————————----21 九、参考文献——————————————----21 1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 材料力学课程设计的目的是在于系统学习材料力学后,能结合工程中的实际问题,运用材料力学的基本理论和计算方法,独立地计算工程中的典型零部件,以达到综合运用材料力学的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之目的。同时,可以使我们将材料力学的理论和现代计算方法及手段融为一体。既从整体上掌握了基本理论和现代的计算方法,又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既能对以前所学的知识(高等数学、工程图学、理论力学、算法语言、计算机和材料力学等)的综合应用,又为后继课程(机械设计、专业课等)得学习打下基础,并初步掌握工程中的设计思想和设计方法,对实际工作能力有所提高。 1、使所学的材料力学知识系统化,完整化。 2、在系统全面复习的基础上,运用材料力学知识解决工程实际 问题。 3、由于选课力求综合专业实际,因而课程设计可以把材料力学 知识与专业需要结合起来。 4、综合运用以前所学的各门课程的知识(高等数学、工程图学、 2

浅谈机械零件的疲劳强度

网络教育学院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浅谈机械零件的疲劳强度 学习中心: 层次:专科起点本科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年级:年季 学号: 学生: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年月日

内容摘要 本文以机械零件的疲劳强度计算方法为切入点,首先阐述零件在工作中变应力的分类和变应力的参数,然后推导出变应力计算公式,进而讨论影响疲劳强度的因素以及提高疲劳强度的解决措施,最后介绍了疲劳强度在各领域中的应用。 关键词:疲劳强度;变应力;复合应力;可靠性

目录 内容摘要................................................................................................................ I 引言 (1) 1 变应力的分类 (2) 2 变应力参数 (3) 3 疲劳曲线 (4) 4 影响疲劳强度的因素 (5) 4.1应力集中的影响 (5) 4.2尺寸与形状的影响 (9) 4.3表面质量的影响 (9) 4.4表面强化的影响 (9) 4.4其他因素的影响 (10) 5 提高疲劳强度的解决措施 (11) 5.1提高构件表面质量 (11) 5.2提高构件表面强度 (11) 5.3豪克能技术 (11) 6 疲劳强度在各领域的应用以及前景展望 (12) 6.1 疲劳强度在机械零件中的应用 (12) 6.2 疲劳强度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 (12) 6.3前景展望 (13) 结论 (15) 参考文献 (16)

引言 通用机械零件的强度分为静应力和变应力强度范畴。根据设计经验及材料的特性,通常认为在机械零件整个工作寿命期间应力变化次数小于103的通用零件,均可按静应力强度进行设计。本论文以下主要讨论零件在变应力下的疲劳、影响疲劳强度因素、疲劳强度计算等问题。 1954 年,世界上第一款商业客机de Havilland Comet 接连发生了两起坠毁事故,这使得“金属疲劳”一词出现在新闻头条中,引起公众持久的关注。这种飞机也是第一批使用增压舱的飞行器,采用的是方形窗口。增压效应和循环飞行载荷的联合作用导致窗角出现裂纹,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裂纹逐渐变宽,最后导致机舱解体。Comet 空难夺去了68 人的生命,这场悲剧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工程师创建安全、坚固的设计。 自此以后,人们发现疲劳是许多机械零部件(例如在高强度周期性循环载荷下运行的涡轮机和其他旋转设备)失效的罪魁祸首。 1867年,德国的A.沃勒展示了用旋转弯曲试验获得的车轴疲劳试验结果,把疲劳与应力联系起来,提出了疲劳极限的概念,为常规疲劳设计奠定了基础。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及战后,通过对当时发生的许多疲劳破坏事故的调查分析,逐渐形成了现代的常规疲劳强度设计。1945年,美国的M.A.迈因纳提出了线性损伤积累理论。1953年,美国的A.K.黑德提出了疲劳裂纹扩展理论。之后,计算带裂纹零件的剩余寿命的具体应用,形成了损伤容限设计。20世纪60年代,可靠性理论开始在疲劳强度设计中应用。 在常规疲劳强度设计中,有无限寿命设计(将工作应力限制在疲劳极限以下,即假设零件无初始裂纹,也不发生疲劳破坏,寿命是无限的)和有限寿命设计(采用超过疲劳极限的工作应力,以适应一些更新周期短或一次消耗性的产品达到零件重量轻的目的,也适用于宁愿以定期更换零件的办法让某些零件设计得寿命较短而重量较轻)。损伤容限设计是在材料实际上存在初始裂纹的条件下,以断裂力学为理论基础,以断裂韧性试验和无损检验技术为手段,估算有初始裂纹零件的剩余寿命,并规定剩余寿命应大于两个检修周期,以保证在发生疲劳破坏之前,至少有两次发现裂纹扩展到危险程度的机会。疲劳强度可靠性设计是在规定的寿命内和规定的使用条件下,保证疲劳破坏不发生的概率在给定值(可靠度)以上的设计,使零部件的重量减轻到恰到好处。

轴的疲劳强度计算

材料的疲劳 1 图示拉杆受交变载荷作用,最大拉力kN 10max =F ,最小拉力kN 7min =F ,拉杆的直径mm 8=d 。试求此杆的平均应力m σ、应力幅a σ和循环特征r 。 解: 横截面面积:22m m 27.504 == d A π 最大应力: M P a 93.198Pa 1027.50101063 max max =??==-A F σ 最小应力: M P a 25.139Pa 1027.501076 3 min min =??==-A F σ 平均应力: M P a 09.1692 min max m =+=σσσ 应力幅: MPa 84.292 min max a =-=σσσ 循环特征: 7.0m a x m i n ==σσr 2 图示火车轮轴。mm 500=a ,m m 1435=l ,轮轴中段直径mm 150=d 。若kN 50=F , 试求轮轴中段表面上任一点的最大应力max σ、最小应力min σ、循环特征r ,并作出t -σ曲 线。 解: 轮轴中段截面上的弯矩为 m kN 255.050?=?==Fa M

343 m 1031.332-?==d W z π M P a 53.75max ==z W M σ,MPa 53.75min -=- =z W M σ 循环特征:1max min -== σσr 22.1=d D 曲线(取初始位于中性层处的点) 3 图示阶梯形圆轴。材料为3CrNi 合金钢,抗拉强度MPa 820b =σ,疲劳极限MPa 3601=-σ,MPa 2101=-τ。轴的尺寸为m m 40 =d ,mm 50=D ,mm 5=r 。试求此轴在弯曲和扭转时的有效应力集中系数和尺寸系数。 解: 25.1=d D ,125.0=d r 弯曲:由弯曲有效集中系数图中查得:55.1=σk 由弯曲尺寸系数表查得:77.0=σε 扭转:由扭转有效集中系数图中查得:26.1=τk 由扭转尺寸系数表查得:81.0=τ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