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 操作系统复习资料2014版.

电大 操作系统复习资料2014版.
电大 操作系统复习资料2014版.

复习题资料

第一部分,单项选择题。

1、从用户的观点看,操作系统是______。

A.用户与计算机之间的接口

B.控制和管理计算机资源的软件

C.合理地组织计算机工作流程的软件

D.由若干层次的程序按一定的结构组成的有机体

2、提高单机资源利用率的关键技术是______。

A.脱机技术

B.虚拟技术

C.交换技术

D.多道程序设计技术

3、当CPU执行操作系统内核代码时,称处理器处于______。

A. 自由态

B.用户态

C.内核态

D.就绪态

4、一个进程是______。

A.由处理机执行的一个程序

B.一个独立的程序+数据集

C.PCB结构、程序和数据的组合

D.一个独立的程序

5、在多道程序设计环境下,操作系统分配资源以______为单位。

A. 程序

B.指令

C.进程

D. 作业

6、在操作系统中,临界区是______。

A. 一个缓冲区

B.一段共享数据区

C. 一段程序

D.一个互斥资源

7、当出现______情况下,系统可能出现死锁。

A.进程释放资源

B.一个进程进入死循环

C.多个进程竞争资源出现了循环等待

D.多个进程竞争共享型设备

8、操作系统中的三级调度是指______。

A. 处理机调度、资源调度和网络调度

B. CPU调度、设备调度和存储器调度

C. 作业调度、进程调度和资源调度

D.作业调度、进程调度和中级调度

9、当一进程运行时,系统可基于某种原则强行将其撤下,把处理机分配给其他进程,这种调度方式是______。

A.非剥夺方式

B.剥夺方式

C.中断方式

D.查找方式

10、从进程提交给系统开始到进程完成为止的时间间隔称为______。

A.进程周转时间

B.进程运行时间

C.进程响应时间

D. 进程等待时间

11、分时操作系统通常采用______策略为用户服务。

A.时间片轮转

B.先来先服务

C.短作业优先

D. 优先级

12、存储管理的目的是______。

A.方便用户

B.提高内存利用率

C.方便用户和提高内存利用率

D.增加内存实际容量

13、______是指将作业不需要或暂时不需要的部分移到外存,让出内存空间以调入其他所需数据。

A.覆盖技术

B.交换技术

C.虚拟技术

D. 物理扩充

14、虚拟内存的基础是______。

A.局部性理论

B.代码的顺序执行

C.变量的连续访问

D.指令局部性

15、若处理器有32位地址,则它的虚拟地址空间为______字节。

A.2GB

B.4GB

C.100KB

D.640KB

16、文件系统是指______。

A.文件的集合

B.文件的目录

C.实现文件管理的一组软件

D.文件、管理文件的软件及数据结构的总体

17、在有随机存取需求和文件长度动态增长的情况下,宜选择______方式。

A.索引分配

B.连续分配

C.链接分配

D.都不对

18、如果I/O设备与存储设备进行数据交换不经过CPU来完成,这种数据交换方式是______。( )

A.程序查询

B.中断方式

C.DMA方式

D.无条件存取方式

19、引入高速缓存的主要目的是______。

A.提高CPU的利用率

B.提高I/O设备的利用率

C.改善CPU与I/O设备速度不匹配的问题

D.节省内存

20、磁盘调度的目的是为了缩短______时间。

A.寻道

B.延迟

C.传送

D. 启动

21、在分时操作系统中,当用户数为50时,为了保证响应时间不超过1秒,选取的时间片

最大值为______。

A.10ms

B.20ms

C.50ms

D.100ms

22、在以下选项中,______不属于操作系统提供给用户的可使用资源。

A.中断机制

B.处理器

C.存储器

D.I/O设备

23、Linux操作系统的内核使用的是______。

A. 单一内核结构

B.层次结构

C.虚拟机结构

D.微内核结构

24、操作系统通过______对进程进行管理。

A.JCB

B.PCB

C.DCT

D.CHCT

25、以下进程状态转变中,______转变是不可能发生的。

A. 运行到就绪

B.运行到阻塞

C.阻塞到运行

D. 阻塞到就绪

26、在操作系统中,P、V操作是一种______。

A. 机器指令

B.时钟中断

C. 作业控制命令

D.低级进程通信原语

27、死锁的预防是根据______而采取措施实现的。

A.配置足够的系统资源

B.使进程的推进顺序合理

C.破坏死锁的四个必要条件之一

D.防止系统进入不安全状态

28、以下______算法与作业的运行时间有关。

A. 优先级调度

B.时间片轮转

C.短作业优先

D.先来先服务

29、在分时操作系统中,进程调度经常采用______算法。

A.先来先服务

B.最高优先权

C.时间片轮转

D.随机

30、______优先级是在创建进程时确定的,确定之后在整个进程运行期间不再改变。

A.先来先服务

B.静态

C.动态

D. 短作业

31、在进程调度算法中,对短进程不利的是______。

A.短进程优先调度算法

B.先来先服务算法

C.高响应比优先算法

D.多级反馈队列调度算法

32、以下存储管理方式中,______方式可以采用静态重定位。

A.固定分区

B.分页

C.分段

D.都不是

33、在固定分区分配中,每个分区的大小是______。

A.相同

B.随作业长度变化

C.可以不同但预先固定

D.可以不同但根据作业长度固定

34、最佳适应算法的空闲分区是______。

A.按大小递减顺序连在一起

B.按大小递增顺序连在一起

C.按地址由小到大排列

D.按地址由大到小排列

35、虚拟存储技术是______。

A.物理上扩充内存空间的技术

B.逻辑上扩充内存空间的技术

C.物理上扩充外存空间的技术

D.扩充输入输出缓冲区的技术

36、以时间换空间的技术是______。

A.分时技术

B.虚拟技术

C.并发技术

D.缓冲技术

37、通常情况下,用户程序经过编译之后得到的可执行文件属于______。

A.ASCII文件

B.普通文件

C.目录文件

D.特别文件

38、索引文件由逻辑文件和______组成。

A.符号表

B.索引表

C.交叉访问表

D.链接表

39、磁盘上的文件以______单位读写。

A.盘块

B.记录

C.柱面

D.磁道

40、DMA控制方式是在______之间建立一条直接数据通路。

A.I/O设备和主存

B.两个I/O设备

C.I/O设备和CPU

D.CPU和主存

41、在操作系统中,并发性是指若干事件______发生。

A.在同一时刻

B.一定在不同时刻

C.某一时间间隔内

D.依次在不同事件间隔内

42、在单CPU、多道程序环境下的各道程序在宏观上是并行,在微观上则是______。

A.并行

B.并发

C.串行

D.串发

43、有关虚拟机的叙述中错误的是______。

A.每个虚拟机都像是裸机硬件的一个拷贝

B.在计算机上安装了Java虚拟机便可以执行Java的字节代码

C.在虚拟机结构中,主机本身拥有一个独立的操作系统

D.在裸机上安装虚拟机便可以执行用户程序

44、某个运行中的进程要申请打印机,它将变为______。

A.就绪态

B.阻塞态

C.创建态

D.撤销态

45、进程状态由就绪态转换为运行态是由______引起的。

A. 中断事件

B.进程状态转换

C.进程调度

D. 为程序创建进程

46、以下______属于临界资源。

A. 磁盘存储介质

B.公用队列结构

C. 私用数据

D.可重写的程序代码

47、死锁产生的原因之一是______。

A.系统中没有采用SPOOLing技术

B.使用的P、V操作过多

C.有共享资源存在

D.资源分配不当

48、有3个作业J1、J2、J3,其运行时间分别是2、5、3小时,假定它们同时到达,并在同一台处理机上以单道方式运行,则平均周转时间最小的执行序列是______。

A. J1、J2、J3

B.J3、J2、J1

C.J2、J1、J3

D.J1、J3、J2

49、一种既有利于短作业又兼顾到长作业的作业调度算法是______。

A.先来先服务

B.时间片轮转

C.高响应比优先

D.短进程优先

50、______调度算法有利于CPU繁忙型的作业,而不利于I/O繁忙型的作业。

A.时间片轮转

B.先来先服务

C.短作业优先

D.优先级

51、进程调度算法采用固定时间片轮转法,时间片过大时,就会使时间片轮转法转化为______算法。

A.高响应比优先

B.先来先服务

C.短进程优先调度

D.都不对

52、对主存储器的访问,是______。

A.以块或段为单位

B.以字节或字为单位

C.随存储器的管理方案不同而异

D.以用户的逻辑记录为单位

53、首次适应算法的空闲分区是______。

A.按大小递减顺序连在一起

B.按大小递增顺序连在一起

C.按地址由小到大排列

D.按地址由大到小排列

54、在分页存储管理中,主存的分配是______。

A.以块为单位进行分配

B.以作业的大小分配

C.以物理段进行分配

D.以逻辑记录大小进行分配

55、实现虚拟内存最主要的技术是______。

A.整体覆盖

B.整体对换

C.部分对换

D.多道程序设计

56、虚拟内存的最大容量只受______的限制。

A.物理内存的大小

B.磁盘空间的大小

C.数据存放的实际地址

D.计算机地址位数

57、由字符序列组成,文件内的信息不再划分结构,这是指______。

A.流式文件

B.记录式文件

C.顺序文件

D.有序文件

58、文件系统可以采用两级目录结构,这样可以______。

A.缩短访问文件存储器的时间

B.实现文件共享

C.节省内存空间

D.解决不同用户之间的文件名冲突问题

59、文件的物理组织方式是由______确定的。

A.应用程序

B.内存容量

C.外存容量

D.操作系统

60、与设备相关的中断处理过程是由______完成的。

A.用户层I/O

B.设备无关的操作系统软件

C.中断处理

D.设备驱动程序

61、引入多道程序技术的前提条件之一是系统具有______。

A. 多个CPU

B. 多个终端

C. 中断功能

D. 分时功能

62、并发性是指若干事件在______发生。

A. 同一时刻

B. 同一时间间隔

C. 不同时刻

D. 不同时间间隔内

63、在分时系统中,时间片一定,______,响应时间越长。

A. 内存越多

B. 用户数越多

C. 后备队列越少

D. 用户数越少

64、在单处理机系统中实现并发技术后,______。

A. 各进程在某一个时刻并行运行,CPU与外设间并行工作

B. 各进程在某一个时间段内并行运行,CPU与外设间串行工作

C. 各进程在某一个时间段内并行运行,CPU与外设间并行工作

D. 各进程在某一个时刻并行运行,CPU与外设间串行工作

65、在操作系统中,只能在系统态下运行的指令是______。

A. 读时钟指令

B. 置时钟指令

C. 取数指令

D. 寄存器清零指令

66、发生了中断后,进入中断处理的程序属于______。

A. 用户程序

B. 可能是用户程序也可能是OS程序

C. OS程序

D. 单独的程序,即不是用户程序也不是OS程序

67、一个进程被唤醒意味着______。

A. 该进程重新占有了CPU

B. 进程状态变为就绪

C. 它的优先权变为最大

D. 其PCB移至就绪队列的队首

68、操作系统中有一组常称为特殊系统调用,它不能被系统中断,在操作系统中称为______。

A. 初始化程序

B. 原语

C. 子程序

D. 控制模块

69、下面对临界区的论述中,正确的是______。

A. 临界区是指进程中用于实现进程互斥的那段代码

B. 临界区是指进程中用于实现进程同步的那段代码

C. 临界区是指进程中用于实现进程通信的那段代码

D. 临界区是指进程中访问临界资源的那段代码

70、进程状态由就绪状态转化到运行状态时由______引起的。

A. 中断事件

B. 进程状态转换

C.进程调度

D. 程序被创建为进程

71、为了照顾紧迫性作业,应采用______。

A. 先来先服务调度算法

B. 短作业优先调度算法

C. 时间片轮转调度算法

D. 优先权调度算法

72、下面有关选择进程调度算法的准则错误的是______。

A. 尽量提高处理器利用率

B. 尽可能提高系统吞吐量

C. 适当增长进程在就绪队列中的等待时间

D. 尽快响应交互式用户的请求

73、下面关于检测死锁的叙述错误的是______。

A. 检测死锁方法对系统资源的分配不加限制,只要有则可以进行分配

B. 检测死锁中系统需要反复检测各进程资源申请和分配情况

C. 检测死锁是预防系统卷入了死锁

D. 检测死锁只能够发现死锁,而不能消除死锁

74、某系统中有3个并发过程都需要4个同类资源,该系统不会发生死锁的最少资源是______。

A.9

B.10

C.11

D.12

75、在存储管理中采用交换与覆盖技术,其目的是______。

A. 从物理上扩充内存

B. 实现主存共享

C. 节省存储空间

D. 提高内存利用率

76、目录文件所存放的信息是______。

A. 某一文件存放的数据信息

B. 某一文件的文件目录

C. 该目录中所有数据文件目录

D. 该目录中所有子目录文件和数据文件的目录

77、设置当前工作目录的主要目的是______。

A. 节省外存空间

B. 节省内存空间

C. 加快文件的检索速度

D. 加快文件的读写速度

78、下列算法中,用于磁盘调度的是______。

A. 时间片轮转法

B. LRU算法

C. 最短寻道时间优先算法

D. 优先级高者优先算法

79、CPU输出数据的速度远远高于打印机的打印速度,为解决这一矛盾,可采用______。

A. 并行技术

B. 缓冲技术

C. 虚存技术

D. 覆盖技术

80、在关于SPOOLing的叙述中,______描述是错误的。

A. SPOOLing系统中必须使用独占设备

B. SPOOLing系统加快了作业执行的速度

C. SPOOLing系统使独占设备变成共享设备

D. SP OOLing系统提高处理机与通道并行工作的能力

81、以下______功能不是操作系统具备的主要功能。

A. 内存管理

B. 中断处理

C. 文字编辑

D. CPU调度

82、在单处理机系统中,处于运行态的进程______。

A. 只有一个

B. 可以有多个

C. 不能被挂起

D. 必须在执行完后才能被撤下

83、进程和程序的本质区别是______。

A. 存储在内存和外存

B. 顺序和非顺序执行机器命令

C. 分时使用和独占使用计算机资源

D. 动态和静态特征

84、设两个进程共用一个临界资源的互斥信号量mutex,当mutex=-1时表示______。

A. 一个进程进入了临界区,另一个进程等待

B. 没有一个进程进入临界区

C. 两个进程都进入了临界区

D. 两个进程都在等待

85、并发进程之间______。

A. 彼此无关

B. 必须同步

C. 必须互斥

D. 可能需要同步或互斥

86、进程控制块是描述进程状态和特性的数据结构,一个进程______。

A. 可以有多个进程控制块

B. 可以和其他进程共用一个进程控制块

C. 可以没有进程控制块

D. 只能有唯一的进程控制块

87、死锁的预防是根据______而采取措施实现的。

A.配置足够的系统资源

B.使进程的推进顺序合理

C.破坏死锁的四个必要条件之一

D.防止系统进入不安全状态

88、为了使系统中各部分资源得到均衡使用,就必须选择对资源需求不同的作业进行合理搭配。这项工作是由______完成的。

A. 作业调度

B. 中级调度

C. 进程调度

D. 设备调度

89、现有3个同时到达的作业J1、J2和J3,他们的执行时间分别是T1、T2和T3,且 T1

A. T1+T2+T3

B. (T1+T2+T3)/3

C. (3T1+2T2+T3)/3

D. (T1+2T2+3T3)/3

90、下列调度算法中,______调度算法是绝对可以抢占的。

A. 先来先服务

B. 时间片轮转

C. 优先级

D. 短进程优先

91、在下列选项中,属于解除死锁的方法是______。

A. 剥夺资源法

B. 资源分配图简化法

C. 银行家算法

D. 资源静态分配法

92、对主存储器的访问,是______。

A. 以页(块)或段位单位

B. 以字节或字位单位

C. 随存储器的管理方案不同而异

D. 以用户的逻辑记录为单位

93、如果系统的资源分配图______,则系统处于死锁状态。

A. 出现了环路

B. 没有环路

C. 每种资源只有一个,并出现了环路

D. 每个进程节点至少有一条请求边

94、在固定分区分配中,每个分区的大小是______。

A. 随作业长度变化

B. 相同

C. 可以不同但预先固定

D. 可以不同但根据作业长度固定

95、段页式存储管理汲取了页式存储管理和段式存储管理的长处,其实现原理结合了页式和段式管理的基本思想,即______。

A. 用分段方法来分配和管理物理存储空间,用分页方法来管理用户地址空间

B. 用分段方法来分配和管理用户地址空间,用分页方法来管理物理存储空间

C. 用分段方法来分配和管理主存空间,用分页方法来管理辅存空间

D. 用分段方法来分配和管理辅存空间,用分页方法来管理主存空间

96、虚拟存储技术是______。

A. 扩充内存物理空间的技术

B. 扩充逻辑地址空间的技术

C. 扩充外存空间的技术

D. 扩充输入输出缓冲区的技术

97、操作系统处理缺页中断时,选择一种好的调度算法对主存和辅存中的信息进行高效调度尽可能地避免______。

A. 碎片

B. CPU空闲

C. 多重中断

D. 抖动

98、下列文件物理结构中,适合随机访问且易于文件扩展的是______。

A. 连续结构

B. 索引结构

C. 链式结构且磁盘块定长

D. 链式结构且磁盘块变长

99、I/O系统硬件结构分为4级:1.设备控制器;2.I/O设备;3.计算机;4.I/O通道。按级别由高到低的顺序是______。

A. 2-4-1-3

B. 3-1-4-2

C. 2-1-4-3

D. 3-4-1-2

100、程序员利用系统调用打开I/O设备时,通常使用的设备标识是______。

A. 逻辑设备名

B. 物理设备名

C. 主设备号

D. 从设备号

第二部分,填空题

1.允许多个用户以交互方式使用计算机的操作系统称为分时操作系统。

2.当一个进程处于等待输入一批数据的状态时,称为阻塞状态。

3.产生死锁的4个必要条件是:互斥、请求与保持、循环等待和不剥夺。

4.为了保证一个程序在主存中改变了存放位置之后仍能正确执行,则对主存空间应采用动态重定位技术。

5.虚拟存储器是可以容纳总和超过主存容量的多个作业同时运行的一个地址空间。

6.在请求分页系统中,分页是由操作系统实现的。

7.允许多个用户将多个作业提交给计算机集中处理的操作系统称为批处理操作系统。

8.当时间片到时,进程从执行状态转变为就绪状态。

9.如果进程对信号量S执行V操作,则信号量S的值将加1。

10.使用绝对路径名访问文件是从根目录开始按目录结构访问某个文件。

11.操作系统中对文件进行管理的部分叫做文件系统。

12.计算机系统能及时处理过程控制数据并做出响应的操作系统称为实时操作系统。

13.进程被创建后即进入就绪队列排队。

14.用P、V操作管理临界区时,信号量的初值应定义为1。

15.刚被调出的页面又立即被装入所形成的频繁装入/调出的现象是指抖动。

16.一个进程的基本状态可以从其他两种基本状态转变过来,这个基本状态一定是就绪状态。

17. 虚拟存储管理系统的基础是程序的局部性理论。

18. 若有4个进程共享同一程序段,而且每次最多允许3个进程进入该程序段,则信号量的变化范围是3、2、1、0、-1。

19. 设某文件系统中,文件控制块占64B,一个盘块大小为1KB,采用一级目录。假设文件

目录中有3200个目录项。问查找一个文件平均需要访问100次磁盘。

20. 通过软件的功能扩充,把原来独占的设备改造成若干个用户可共享的设备,这种设备称为虚拟设备。

21.系统中共有5个用户进程,且当前CPU在用户态下执行,则最多可有4个用户进程处于就绪状态。

22. 一个作业8:00到达系统,估计运行时间为1小时。若10:00开始执行该作业,其响应比是3。

23.在基本段式存储管理方式中,CPU每次从内存中读取一次指令或数据需要访问内存2次。

24.文件系统中,文件访问控制信息存储的合理位置是文件控制块。

25. 设磁盘I/O请求队列中的柱面号为19、376、205、134、18、56、193、396、29、3、19、40,磁头起始位置为100向号码减小方向移动。若采用SCAN算法,则磁头移动490个磁道。

第三部分,计算题

1.对于生产者-消费者问题,若缓冲区中缓冲区单元有n个,生产者和消费者各只有一人,如图所示。用P、V原语实现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同步操作。

缓冲区(n个单元)

注释:Semaphore X=A 表示初始化X的值为A

empty表示可用的缓冲区单元个数

full表示可消费的产品个数

mutex表示信号量

producer()表示生产者进程

consumer()表示消费者进程

请参考以上说明,写出该同步操作的代码。

解:

Semaphore empty=n; //初始时空的缓冲区单元个数

Semaphore full=0; //初始时慢的缓冲区单元个数

Semaphore mutex=1; //控制对临界区访问的互斥信号量

main()

{ cobegin

{ producer() //生产者进程

{ while(ture)

{ P(empty); //申请一个空缓冲区单元

P(mutex); //申请访问缓冲区

送一个产品到缓冲区;//

V(mutex); //允许访问缓冲区

V(full); //释放一个满缓冲区单元

}

}

consumer() //消费者进程

{ while(ture)

{ P(full); //申请一个满缓冲区单元 P(mutex); //申请访问缓冲区 从缓冲区取一个产品;//

V(mutex); //允许访问缓冲区

V(empty); //释放一个空缓冲区单元 } } } coend }

2.设内存中有两道程序A 、B ,它们按A 、B 的优先次序执行。它们的计算和I/O 操作时间如表所示(单位:ms )。

操作,即程序以串行方式使用设备,试画出单道运行和多道运行的时间关系图(调度程序的执行时间忽略不计)。在两种情况下,完成这两道程序各要花多少时间? 解:

在单道方式运行时,其程序运行的时间关系图如下所示:

时间(单位为ms )

活动列表

两道程序总运行时间为: 50+20+40+80+40+30=260ms

在多道方式运行时,其程序运行的时间关系图如下:

时间(单位为ms )

活动列表

两道程序总运行时间为: 50+20+40+60+40+30=240ms

3.一台计算机有8台磁带机。它们由N个进程竞争使用,每个进程可能需要3台磁带机。请问N为多少时,系统没有死锁危险,并说明原因。

解:

当N为1、2、3时,系统没有产生死锁的危险。

当系统中只有1个进程时,它最多需要3台磁带机,而系统有8台磁带机,其资源个数已足够系统内的1个进程使用,因此绝对不可能发生死锁;

当系统中有2个进程时,最多需要6台磁带机,而系统有8台磁带机,其资源个数也足够系统内的2个进程使用,因此也不可能发生死锁;

当系统中有3个进程时,无论系统如何分配资源,3个进程中必有进程可以获得3台磁带机,该进程已获得了它所需要的全部资源并将顺利运行完毕,从而可将它占有的3个资源归还给系统,这就保证了其余进程能顺利运行完毕。

当N>3时,若资源分配及释放顺序不当时,系统有可能死锁。例如4个进程,每个进程获得2个磁带机,此时所有进程都在等待第3个磁带机资源,从而形成循环等待,进入死锁。由此可知,当N为1、2、3时,该系统不会有死锁危险。

4.5个任务A、B、C、D、E,它们几乎同时到达,预计它们的运行时间为10、6、2、4、8min。其优先级分别为3、5、2、1和4。对于下列每一种调度算法,计算其平均进程周转时间(进程切换开销可以不考虑)。

1) 先来先服务算法(按A、B、C、D、E)。

2) 优先级调度算法。(数字越高优先级越高)

3) 时间片轮转算法(按2分钟作为系统时间片)(需画出时间关系图)

解:

1,采用先来先服务调度算法时,5个任务在系统中的执行顺序、完成时间如图所示:

T=(10+16+18+22+30)/5=19.2(min)

2,采用最高优先级调度算法时,5个任务在系统中的执行顺序、完成时间及周转时间如

他们的平均周转时间为:

T=(6+14+24+26+30)/5=20(min)

3,如果系统采用时间片轮转算法,时间片为2分钟,5个任务轮流执行的情况为:

第一轮:(A、B、C、D、E)

第二轮:(A、B、D、E)

第三轮:(A、B、E)

第四轮:(A、E)

第五轮:(A)

由于5个任务同时到达,所有任务到达时间都可以理解为0,因此,每个任务的周转时间为其最后一次获得时间片及之前系统所有时间片之和。显然,5个进程的周转时间为:T1=30min;T2=22min;T3=6min;T4=16min;T5=28min。它们的平均周转时间T为:

T=(30+22+6+16+28)/5=20.4(min)

5.考虑下述页面走向:

1、2、1、3、1、2、4、2、1、3、4

当内存块数量为2时,计算先进先出置换算法和最近最久未使用算法下的缺页次数以及缺页率。(需画出缺页情况表)

解:

采用先进先出置换算法的缺页情况如下表所示:

发生缺页的次数为9次。

缺页率为:9/11=81.8%

采用最近最久未使用算法的缺页情况如下表所示:

发生缺页的次数为8

缺页率为:8/11=72.7%

6.某软盘有40个磁道,磁头从一个磁道移动到另一个磁道需要6ms。文件在磁盘上非连续存放,逻辑上相邻的数据块的平均距离为13磁道,每块的旋转延迟时间及传输时间分别为100ms、25ms。问读取一个100块的文件需要多少时间?

如果系统对磁盘进行了整理,让同一个磁盘块尽可能靠拢,从而使逻辑上相邻的数据块的平均距离减少为2磁道,这时读取一个100块的文件需要多少时间?

解:

磁盘访问时间t a=寻道时间t s+旋转延迟时间t r+传输时间t t。

根据题目知道t r=100ms,t t=25ms。

1,文件在磁盘上非连续存放,寻道时间t s=13*6=78(ms),

磁盘访问时间t a=78+100+25=203(ms)。

读取100块的时间=100*203=20.3(s)。

2,整理文件后,文件仍然非连续存放,寻道时间t s=2*6=12(ms),磁盘访问时间t a=12+100+25=137(ms)。

读取100块的时间=100*137=13.7(s)。

现代操作系统(第三版)答案

MODERN OPERATING SYSTEMS SECOND EDITION PROBLEM SOLUTIONS ANDREW S.TANENBAUM Vrije Universiteit Amsterdam,The Netherlands PRENTICE HALL UPPER SADDLE RIVER,NJ 07458课后答案网 w w w .k h d a w .c o m

SOLUTIONS TO CHAPTER 1PROBLEMS 1.An operating system must provide the users with an extended (i.e.,virtual)machine,and it must manage the I/O devices and other system resources. 2.Multiprogramming is the rapid switching of the CPU between multiple processes in memory.It is commonly used to keep the CPU busy while one or more processes are doing I/O. 3.Input spooling is the technique of reading in jobs,for example,from cards,onto the disk,so that when the currently executing processes are ?nished,there will be work waiting for the CPU.Output spooling consists of ?rst copying printable ?les to disk before printing them,rather than printing directly as the output is generated.Input spooling on a personal computer is not very likely,but output spooling is. 4.The prime reason for multiprogramming is to give the CPU something to do while waiting for I/O to complete.If there is no DMA,the CPU is fully occu-pied doing I/O,so there is nothing to be gained (at least in terms of CPU utili-zation)by multiprogramming.No matter how much I/O a program does,the CPU will be 100percent busy.This of course assumes the major delay is the wait while data are copied.A CPU could do other work if the I/O were slow for other reasons (arriving on a serial line,for instance). 5.Second generation computers did not have the necessary hardware to protect the operating system from malicious user programs. 6.It is still alive.For example,Intel makes Pentium I,II,and III,and 4CPUs with a variety of different properties including speed and power consumption.All of these machines are architecturally compatible.They differ only in price and performance,which is the essence of the family idea. 7.A 25×80character monochrome text screen requires a 2000-byte buffer.The 1024×768pixel 24-bit color bitmap requires 2,359,296bytes.In 1980these two options would have cost $10and $11,520,respectively.For current prices,check on how much RAM currently costs,probably less than $1/MB. 8.Choices (a),(c),and (d)should be restricted to kernel mode. 9.Personal computer systems are always interactive,often with only a single user.Mainframe systems nearly always emphasize batch or timesharing with many users.Protection is much more of an issue on mainframe systems,as is ef?cient use of all resources. 10.Every nanosecond one instruction emerges from the pipeline.This means the machine is executing 1billion instructions per second.It does not matter at all how many stages the pipeline has.A 10-stage pipeline with 1nsec per 课后答案网 w w w .k h d a w .c o m

2014年电大建筑构造2345期末试题及答案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3-2014学年度建筑构造期末考试(开卷)2345 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高大空间有声、光等特殊要求的建筑物的工程等级是( A )。 A.特级 B.-级 C.二级 D.三级 2.建筑平面图中符号CM -般代表( A )。 A.窗连门 B.防火门 C.密闭门 D.普通门 3.下列关于桩基础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B )。 A.桩基础的类型很多,按照桩的受力方式可分为端承桩和摩擦桩 B.端承桩的桩顶荷载主要由由桩侧摩擦力和桩端阻力共同承担或主要由桩侧摩擦力承担 C.按照桩的施工特点分为打人桩、振人桩、压入桩和钻孔灌注桩等 D.按照所使用的材料可分为钢筋混凝土桩和钢管桩 4.KP1型多孔砖的尺寸为( A )。 A. 240mm×115 mm×90mm B.120mm×115 mm×90mm C. 180mm×115 mm×90mm D.240mm×115mm×60mm 5.将楼板现浇成一块平板,并直接支承在墙上,这种楼板称为( A )。 A.板式楼板 B.压型钢板组合楼板 C.井式楼板 D.无梁楼板 6.天然石板墙面采用栓挂法施工时,最后一步应( B )。 A.栓挂钢丝网 B.基层剁毛 C.灌注砂浆 D.水泥浆勾缝,清洗表面 7.以电梯为主要垂直交通工具的高层公共建筑,每栋楼设置电梯台数不应少于(B A.1台 B.2台 C.3台 D.4台 8.屋顶设计时最基本的功能要求是( A )。 A.防水要求 B.保温隔热要求 C.结构要求 D.建筑艺术要求 9.推拉门按轨道设置位置不同分为( A )。 A.上挂式和下滑式 B.上翻式和卷帘式 C.升降式和折叠式 D.下翻式和弹簧式 10.当厂房宽度较大,为解决横向变形,应( A )。 A.沿厂房宽度方向设置纵向伸缩缝 B.沿厂房长度方向设置纵向伸缩缝 C.沿厂房宽度方向设置横向伸缩缝 D.沿厂房长度方向设置横向伸缩缝 二、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正确画√,错误画×) 11.耐火极限指从受到火的作用起,到失去支持能力,或发生穿透性裂缝,或背火一面温 度升高到220℃时所延续的时间。(√ ) 12.层高是指楼地面到楼板或板下凸出物的底面的垂直距离。( × ) 13.片筏基础的整体性好,可以跨越基础下的局部软弱土。( √ ) 14.当l2/tl,不大于2时,楼板在两个方向都挠曲,即荷载沿两个方向传递,称为单向板。 ( × ) 15.碎拼石材饰面是利用石材的边角废料,不成规则的板材,颜色有多种,厚薄也不一致。 (√ ) 16.台阶顶部平台的宽度不应大于所连通的门洞口宽度。(× )

《操作系统原理》课程设计--银行家算法程序设计

信息与计算科学 操作系统原理 课程设计报告 题目:银行家算法程序设计 班级: 姓名: 专业:

银行家算法程序设计 目录 1.绪论 (2) 2.需求分析 (2) 2.1功能需求 (2) 2.2数据需求 (2) 3. 总体设计 (2) 3.1功能模块设 (2) 3.2系统设计方案 (3) 3.3开发工具 (4) 4. 详细设计 (4) 4.1银行家算法中的数据结构 (4) 4.2银行家算法 (5) 4.3安全性算法 (6) 5. 调试与测试 (8) 6. 结论 (8) 结束语 (8) 参考文献 (9) 附录1-用户手册 (10) 附录2-源程序清单 (11)

1.绪论 20世纪末,随着计算机科学的发展,C语言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很多程序都需要使用C语言来编写。C语言使用方便快捷,它已经成为计算机编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且它也被用于各个方面。例如:政府部门,银行,学校等等。 银行家算法是判断系统是否安全,并且允许其它进程来申请这里的资源,任何一个进程来申请资源时,必须先登记该进程对资源的申请要求然后由系统检查当前资源的状况,并用银行家算法和安全性算法来检查是否允许分配资源给进程。通过课程设计,加深我们对利用银行家算法避免死锁的理解。在设计中主要的难点是用语言编写银行家算法和安全性算法,使系统资源分配能安全进行,避免系统死锁。 2.需求分析 2.1 功能需求 1.添加进程的可用资源,最大资源,已分配资源; 2.判断系统是否安全; 3.申请资源; 4.申请资源后如何分配; 5.进行安全检查。 2.2 数据需求 主要数据包括:可用资源,最大资源,已分配资源,申请资源数。 3. 总体设计 3.1 功能模块设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报告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 操作系统综合实践课程设计 实习类别课程设计 学生姓名李旋 专业软件工程 学号130521105 指导教师崔广才、祝勇 学院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 二〇一六年一月

- 1 -

- 2 -

一、概述 一个目录文件是由目录项组成的。每个目录项包含16B,一个辅存磁盘块(512B)包含32个目录项。在目录项中,第1、2字节为相应文件的外存i节点号,是该文件的内部标识;后14B为文件名,是该文件的外部标识。所以,文件目录项记录了文件内、外部标识的对照关系。根据文件名可以找到辅存i节点号,由此便得到该文件的所有者、存取权、文件数据的地址健在等信息。UNIX 的存储介质以512B为单位划分为块,从0开始直到最大容量并顺序加以编号就成了一个文件卷,也叫文件系统。UNIX中的文件系统磁盘存储区分配图如下: 本次课程设计是要实现一个简单的模拟Linux文件系统。我们在内存中开辟一个虚拟磁盘空间(20MB)作为文件存储器,并将该虚拟文件系统保存到磁盘上(以一个文件的形式),以便下次可以再将它恢复到内存的虚拟磁盘空间中。文件存储空间的管理可采用位示图方法。 二、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1 设计任务 多用户、多级目录结构文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可以实现下列几条命令login 用户登录 logout 退出当前用户 dir 列文件目录 creat 创建文件 delete 删除文件 open 打开文件 close 关闭文件 - 3 -

read 读文件 write 写文件 mkdir 创建目录 ch 改变文件目录 rd 删除目录树 format 格式化文件系统 Exit 退出文件系统 2.2设计要求 1) 多用户:usr1,usr2,usr3,……,usr8 (1-8个用户) 2) 多级目录:可有多级子目录; 3) 具有login (用户登录)4) 系统初始化(建文件卷、提供登录模块) 5) 文件的创建:create (用命令行来实现)6) 文件的打开:open 7) 文件的读:read8) 文件的写:write 9) 文件关闭:close10) 删除文件:delete 11) 创建目录(建立子目录):mkdir12) 改变当前目录:cd 13) 列出文件目录:dir14) 退出:logout 新增加的功能: 15) 删除目录树:rd 16) 格式化文件系统:format 2.3算法的总体思想 - 4 -

嵌入式经典书籍100册

嵌入式工程师必读100本专业书籍 ——从小白到大牛你只差这100本书《大话数据结构》 《鸟哥的linux私房菜》 《疯狂android讲义》 《第一行代码》 《linux内核设计与实现》 《驱动设计开发》 《linux内核解密》 《unix环境高级编程》 《linux内核设计与实现》 《essential C++》 《嵌入式linux》 《linux设备驱动》 《c语言深度解剖》 《linux下的c编程》 《C Primer Plus(第五版)》 《ARM体系结构与编程(第二版)》 《lINUX设备驱动开发详解(第三版)》 《android开发艺术探讨》 《c++plus》 《Unix环境高级编程》 《与大数据同行——学习和教育的未来》 《用户体验的要素》 《编程与艺术》 《ARM嵌入式体系结构与接口技术》 《cortex-m0接口编程》 《C语言程序设计:现代方法》 《C++ Primer》

《数据结构》(严蔚敏) 《算法导论》 《Linux设备驱动开发》 《代码大全》 《深入理解计算机系统》 《UNIX环境高级编程》 《计算机安全原理》 《UNIX网络编程》 《HeadFirst设计模式》 《linux驱动》(宋保华) 《C++ primer4》 《qt5精彩实例》 《ldd3》 《C++高级编程》 《c语言教程》 《实战linux编程精髓》 《ARM教程》 《JAVA编程思想》 《HTML+CSS网页设计与布局从入门到精通》《C语言深度解剖》 《深度实践嵌入式Linux系统移植》 《unix高级编程》 《c嵌入式一站式教学》 《编译原理》 《深度实践嵌入式Linux系统移植》《UNIX环境高级编程》 《linux网络编程》 《C语言程序设计》 《unix环境高级编程》 《嵌入式linuxc语言程序设计基础教程》

2014年电大【中级财务会计(一)】形成性考核册答案(有题目)

【中级财务会计(一)】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中级财务会计(一)】作业一 习题一 一、目的 练习坏账准备的核算。 二、资料 M公司对应收账款采用账龄分析法估计坏账损失。2008年初“坏账准备”账户贷方余额3500元;当年3月确认坏账准备1500元;2008年12月31日应收账款余额、账龄及估计损失率如下表所示: 2009年3月4日,收回以前已作为坏账注销的应收账款4 000元。 三、要求 1、计算2008年末对应收账款估计的坏账损失金额,并填入上表中。 2、编制2008、2009年度相关业务的会计分录。 解答: 1、表中估计损失金额为: 2、相关会计分录: 2008年:

⑴确认坏账损失: 借:坏账准备 1 500 贷:应收账款 1 500 ⑵计提减值准备: 借:资产减值损失 2 800 贷:坏账准备 2 800 2009年:收回已经注销的坏账: 借:应收账款 4 000 贷:坏账准备 4 000 借:银行存款 4 000 贷:应收账款 4 000 习题二 一、目的:练习应收票据贴现的核算。 二、资料 M公司2009年6月5日收到甲公司当日签发的带息商业承兑汇票一张,用以抵付前欠货款。该票据面值800 000元,期限90天,年利率2%。2009年7月15日,M公司因急需资金,将该商业汇票向银行贴现,年贴现率为3%,贴现款已存入M公司的银行账户。 三、要求 1、计算M公司该项应收票据的到期值、贴现值、贴现利息和贴现净值。 2、编制M公司收到以及贴现上项票据的会计分录。 3、2009年7月末,M公司对所贴现的上项应收票据信息在财务报告中如何披露? 4、2009年8月末,M公司得知甲公司涉及一桩经济诉讼案件,银行存款已被冻结。此时,对上 项贴现的商业汇票,M公司应如何进行会计处理? 5、上项票据到期,甲公司未能付款。此时,M公司的会计处理又如何处理? 解答: 1、贴现期=90天-已持有的40天=50天 到期值=本息和=800 000+800 000×2%÷360×90=804000(元) 贴现利息=804 000×3%÷360×50=3350(元) 贴现净额=804000-3350=800650(元) 2、收到票据时 借:应收票据---甲公司 800 000

计算机操作系统原理课程设计

上海电力学院 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名称:操作系统原理 题目名称:采用可变分区存储管理,模拟主存空间的分配和回收 姓名: xxx 学号: xxx 班级: 2013054 同组姓名: xxx 课程设计时间: 2015.7.6~2015.7.10 评语: 成绩:

课程设计题目 一、设计内容及要求 可变分区存储管理模拟 设计内容:编写程序模拟实现可变分区存储管理。 具体要求: 编写程序模拟实现可变分区存储管理,实现存储管理的基本功能,包括内存的分配、内存的回收、地址变换等。 输入:1、输入新进程名称及使用内存的大小(可创建多个进程); 2、撤销某个指定的进程; 3、某个进程的逻辑地址; 输出:显示每次创建进程或者撤销进程后内存使用的状况,包括每一个进程占据的内存的位置和大小; 计算并输出给定逻辑地址对应的物理地址。 必须分别使用以下分配算法完成模拟: 1、首次适应算法; 2、最佳适应算法; 3、最差适应算法; 小组分工: 程序设计讨论: 程序主体设计: 程序调试及修改: 实验报告设计: 总结: (要求注明小组分工情况) 二、详细设计 1)原理概述 对于可变分区存储管理的内存分配与回收,主要为设计以下几个部分: 1、设计动态输入空闲分区表的程序 2、设计内存分配的程序 3、设计内存回收的程序 首次适应算法: FF算法要求空闲分区表或空闲分区链以地址递增的次序链接。在分配内时,从链首开始查找,直至找到一个大小能满足要求分区为止;然后再按照作业大小,从该分区中划一块内存空间分配给请求者,余下的空闲分区仍留在空闲链中。如从链首直至链尾都不能找到一个能满足要求的分区,则此次分配失败,返回 最佳适应算法: BF算法是指每次为作业分配内存,总是把满足要求、又是最小的空闲分区分配给作业,避免“大材小用”。为了加速寻找,该算法要求所有的空闲分区按其容量以从小到大的顺序形成一空闲分区链。这样,第一次找到能满足要求的空闲区,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

湖南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报告 ******** *** 目录 实验一 Windows 进程管理 实验二 Linux 进程管理 实验三 互斥与同步 实验四 银行家算法的模拟与实现 实验五 内存管理 指导老师: *** 完成时间: **** ** **

实验六磁盘调度 实验七进程间通信 实验一 Windows进程管理 一、实验目的 1 )学会使用VC编写基本的Win3 2 Consol Application (控制台应用程序)。 2)2)通过创建进程、观察正在运行的进程和终止进程的程序设计和调试操作,进一步熟 悉操作系统的进程概念,理解Windows进程的"一生”。 3)3)通过阅读和分析实验程序,学习创建进程、观察进程、终止进程以及父子进程同步 的基本程序设计方法。 二、实验内容和步骤 (1)编写基本的 Win32 Consol Application 步骤1:登录进入 Windows系统,启动VC++ 6.0。 步骤2:在“ FILE”菜单中单击“ NEW”子菜单,在“ projects ”选项卡中选择 “Win32 ConsolApplication ”,然后在“ Project name 处输入工程名,在“Location ”处输入工程目录。创建一个新的控制台应用程序工程。 步骤3:在“ FILE”菜单中单击“ NEW”子菜单,在“ Files ”选项卡中选择“ C++ Source File ” ,然后在“ File ”处输入C/C++源程序的文件名。 步骤4:将清单1-1所示的程序清单复制到新创建的C/C++源程序中。编译成可执行文件。 步骤5 :在“开始”菜单中单击“程序” -“附件”-“命令提示符”命令,进入Windows“命令提示符”窗口,然后进入工程目录中的 debug子目录,执行编译好的可执行程序,列出运行结果(如果运行不成功,则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如果运行不成功可能是路径有问题或者没有通过编译。

2014年电大《中外政治思想史》期末试题答案

《中外政治思想史》期末试题 总共50题共100分 一. 单选题(共20题,共40分) A.神学政治观 B.人文主义 C.权利政治观 D.自由主义 A.古埃及 B.古罗马 C.迈锡尼 D.马其顿 3. 17世纪初,在法国、西班牙、意大利、德国等传统国家的包围之下,()突破封锁,首先建立起 A.英国 B.尼德兰 C.意大利 D.希腊

4. 黑格尔的政治思想是德国政治思想最系统、最丰富的表现。在个人和国家的关系上,他明确认为国家是目的而不是手段,国家高于社会和个人。为了实现德国的统一,他主张建立一个统一的()国家。(2 A.君主立宪制 B.民主共和 C.民主制 D.君主制 5. 强调个人自由,限制政府权力是法国新兴工业资产阶级的政治主张,()正是这一主张的典型代 A.保守主义 B.民族主义 C.自由主义 D.国家主义 6. 荷兰政治思想家()较早地对自然法的理论进行全面的阐释,初步地提出了自然权利的主张。他 A.奥兰治 B.格老秀斯 C.斯宾诺莎 D.霍布斯

7. 王通主张的(),有利于思想文化的发展,也有利于儒学的改造、复兴,有一定的积极意义。(2 A.三教可一 B.三教合一 C.三教归儒 D.独崇儒术 A.改革土地制度 B.改革官员的选拔与管理制度 C.三教合流 D.强本节用 A.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墨家思想 D.法家思想 10. 资本主义形成时期的政治思想是以()为主要特征的。(2分)

A.自然政治观决定人们的政治意识 B.神学的形式表现出来 C.国家高于社会和个人 D.民族国家和个人精神 A.表象和实际 B.片段和部分 C.本质和规律 D.宏观和微观 12. 西汉末,儒学中的神秘成分增大,发展出()。东汉则给予其官方身份,使之成为东汉政治思 A.天人合一 B.谶纬之学 C.纲常名教 D.玄学政治 A.产生到繁荣 B.繁荣到衰落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

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 操作系统原理课程设计报告 题目:进程管理系统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年月日

《操作系统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课程设计题目(任选一个题目) 1.模拟进程管理 2.模拟处理机调度 3.模拟存储器管理 4.模拟文件系统 5.模拟磁盘调度 二、设计目的和要求 1.设计目的 《操作系统原理》课程设计是网络工程专业实践性环节之一,是学习完《操作系统原理》课程后进行的一次较全面的综合练习。其目的在于加深对操作系统的理论、方法和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操作系统结构、实现机理和各种典型算法,系统地了解操作系统的设计和实现思路,培养学生的系统设计能力,并了解操作系统的发展动向和趋势。 2.基本要求: (1)选择课程设计题目中的一个课题,独立完成。 (2)良好的沟通和合作能力 (3)充分运用前序课所学的软件工程、程序设计、数据结构等相关知识 (4)充分运用调试和排错技术 (5)简单测试驱动模块和桩模块的编写 (6)查阅相关资料,自学具体课题中涉及到的新知识。 (7)课题完成后必须按要求提交课程设计报告,格式规范,内容详实。 三、设计内容及步骤 1.根据设计题目的要求,充分地分析和理解问题,明确问题要求做什么。

2.根据实现的功能,划分出合理的模块,明确模块间的关系。 3.编程实现所设计的模块。 4.程序调试与测试。采用自底向上,分模块进行,即先调试低层函数。能够熟练掌握调试工具的各种功能,设计测试数据确定疑点,通过修改程序来证实它或绕过它。调试正确后,认真整理源程序及其注释,形成格式和风格良好的源程序清单和结果; 5.结果分析。程序运行结果包括正确的输入及其输出结果和含有错误的输入及其输出结果。 6.编写课程设计报告; 设计报告要求:A4纸,详细设计部分主要叙述本人的工作内容 设计报告的格式: (1)封面(题目、指导教师、专业、班级、姓名、学号) (2)设计任务书 (3)目录 (4)需求分析 (5)概要设计 (6)详细设计(含主要代码) (7)调试分析、测试结果 (8)用户使用说明 (9)附录或参考资料 四、进度安排 设计在学期的第15、16周进行,时间安排如下:

研究生操作系统与计算机网络

212博士研究生《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网络》 入学测试大纲 第一部分测试说明 一、测试性质 《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网络》入学测试是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和技术相关专业所设置的一个测试科目。它的评价标准是高等学校计算机学科优秀硕士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录取的博士生具有一定的计算机专业理论及软件开发能力,以利于计算机学科相关专业各导师择优选拔。 测试对象为参加博士生入学测试的硕士毕业生,以及具有同等学历的在职人员。 二、测试的学科范围 操作系统的外特性,包括:操作系统的定义、功能、特性、类型以及现代操作系统的 用户界面和操作系统的逻辑结构。 操作系统资源管理的策略、功能和实现技术,包括:处理机管理、存储管理、设备管 理和文件系统。了解操作系统的重要论题:死锁概念。 并发处理的概念及实现技术,包括:进程概念,进程状态及变迁、进程控制、进程同 步互斥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技术,了解进程通信的概念。 实例操作系统,如UNIX系统和Windows系统的类型、结构、用户界面,进程管理、 设备管理和文件管理的有关问题。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局域网、广域网、网络互连、网络使用及安全等。 三、评价目标 “现代操作系统”科目测试是要考核学生对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基本原理 及实现技术的掌握程度,考核学生融会贯通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本科目的测试要求学生能正确理解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实 现技术,能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四、测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1. 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2. 答题时间:180分钟 3. 考查内容及考查比例 操作系统测试内容占70%,计算机网络内容占30%。 考查内容分为较易、较难、难三个等级,每份试卷中不同难度试题的分配比例是3 : 4 :3 。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约占30%,需要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的试题约 占40%,需要综合几个知识点来解决问题的试题约占30%。 题目的形式可以有多样,如:名词解释、填空题、选择题、判断改错题、问答题、计 算题、图解题、分析论述题、编程题。题型不是关键,最关键的是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 和实现技术的真正理解,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因为,针对任一个知识点都可以产生多个 不同类型的试题。 五、参考书目 1.《操作系统原理》第三版庞丽萍编著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14年电大网络作业任务1-0005

005 5山东省出台《普通中小学考试管理规定(试行)》 答:此项政策针对的问题是:中小学生学业和心理负担都过重。中小学生负担过重原因 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片面追求升学率。多年来,社会对于学校优劣的评价,主要是看升学率、升入高一级重点学校的人数等考试指标。面对激烈的办学竞争压力,学校出于对“减负”会影响考试成绩的担心,不愿率先实质性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只是换换形式,变变花样,搞些点缀,应付检查。面对就业竞争日趋激烈和“考试定升学”的现实,广大家长对提高子女应试能力的愿望有增无减。同时,学生梦寐以求的是出类拔萃的成绩,这样年复一年,不仅使学生课业负担沉重,心理负担也同样沉重。 另一方面,教师素质不能适应提高教育质量的要求。由于种种原因,为数较多的中小学教师的素质有待提高,他们一时难以适应“学生轻负担,教学高质量”的需要。不少教师仍然是“课内损失课外补,办法不多靠辛苦”,依靠延长教学时间,增加作业量、练习量的办法提高考试成绩,这样老师和学生都背负着沉重的负担。 中小学生负担过重是由复杂原因形成的顽症,因此,要减负,首先从减少考试开始。 该项政策实施的意义有: 1、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是培养高素质的现代化人才的需要。我们要减轻学生过重的不必要的负担,首先要从减少学生的考试次数开始, 让学生从应付考试的牢笼中解脱出来,让学生有时间有精力去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逐步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 2、让大家逐步懂得:考试只应该具有甄别与选拔、诊断与反馈、激励与导向等功能。考试的作用决定了其具有正向与负向的双重功能。我们要最大限度地发挥考试的正向功能,减少其负向影响.关键在于考试的目标、实施,以及考试结果的正确使用等等。 3、让考试作为评价学生学业成绩的手段,与其他评价方式相结合,全面地考查学生发展的状况,最终成为“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最直接的评价方式,而不是成为学生的负担。根据新课标评价标准,中学考试在其试卷命题、考试方式等方面虽然有了很大的变化,但现实考试中还是存在着诸多的问题:考试“指挥棒”作用仍然存在,为提高升学率,忽视对学生考试能力和学习能力培养的学校依然存在,对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都会产生误导的作用,影响学生全面发展。 4.1为了促进公共政策制定的民主化和科学化,如何优化公共政策制定的系统机制 答:公共政策制定的民主化、科学化是提高公共政策质量的重要途径,是公共管理发展和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趋势,日益为各国政府所重视。良好的制度保障是公共政策制定民主化、科学化的基础,而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就是优化政策制定的系统机制,完善以决策中枢系统为核心,以咨询系统、信息系统、监督系统为辅助的协作有序、相互作用的组织体系。优化公共政策制定的系统机制有: 1、要理顺行政决策系统中各种政策制定主体的关系,明确各自的权限、职责和范围。 2、加强各级、各类行政决策制定咨询研究机构的建设,建立重大政策制定过程中的专家参与机制。 3、为保障政策制定的民主和科学,要提高政策制定者的素质,除了提升其思想觉悟和业务素质,还要注意重点培养其对于现代决策理论、方式、方法、技术手段的研究和应用能力。除此之外,还要根据政策制定人员的年龄、知识、能力对于群体结构进行优化。 4、加强政策制定过程中的互动,建立开放透明的机制,广泛地收集政策信息。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报告

上海电力学院 计算机操作系统原理 课程设计报告 题目名称:编写程序模拟虚拟存储器管理 姓名:杜志豪.学号: 班级: 2012053班 . 同组姓名:孙嘉轶 课程设计时间:—— 评语: 成绩: 目录 一、设计内容及要求 (4) 1. 1 设计题目 (4) 1.2 使用算法分析: (4)

1. FIFO算法(先进先出淘汰算法) (4) 1. LRU算法(最久未使用淘汰算法) (5) 1. OPT算法(最佳淘汰算法) (5) 分工情况 (5) 二、详细设计 (6) 原理概述 (6) 主要数据结构(主要代码) (6) 算法流程图 (9) 主流程图 (9) Optimal算法流程图 (10) FIFO算法流程图 (10) LRU算法流程图 (11) .1源程序文件名 (11) . 2执行文件名 (11)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 (11) Optimal页面置换算法结果与分析 (11) FIFO页面置换算法结果与分析 (16) LRU页面置换算法结果与分析 (20) 四、设计创新点 (24) 五、设计与总结 (27)

六、代码附录 (27) 课程设计题目 一、设计内容及要求 编写程序模拟虚拟存储器管理。假设以M页的进程分配了N

块内存(N

2014年电大监督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2014年电大监督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范本1 监督学形成性考核作业答案 监督学形成性考核册作业1答案 1.勤政监督与廉政监督有何不同?应怎样完善我国的勤政监督? 答:以下为小组讨论记录 老师:勤政监督与廉政监督是监督包含的两方面内容,我们先来讨论廉政监督。 同学1:何为廉政监督是指监督机关对国家机关及其公职人员是否廉洁从政所实施的全面监督以及责任追究的活动。何为廉政?廉政,顾名思义,是指清廉为官,廉洁从政。一般来讲,任何政党,甚至团体,尽管其信仰、组织路线,意识形态各有不同,但是他们对其组织内部官员廉洁从政的要求大体相同。亦即廉政是政党成员,政府官员忠于信仰,效力政府的道德底线,是德性、是品质、是从政为官的重要前提条件。廉政监督是指监督机关对国家机关及其公职人员是否廉洁从政所实施的全面监督以及责任追究的活动。 同学2:廉政监督需要为官者以史为鉴,效仿前贤。在我国历史上记载着许多清官廉吏,他们让百姓受惠,令世人敬仰,当然更应当是现今为官者的楷模。例如,张伯行檄文禁馈送:清代乾隆年间,张伯行出任江苏巡抚,上任时他便公布了一份特别的官箴《禁止馈送檄》:“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脂民膏。宽一分,民受之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谁云交际之常,廉耻实伤。倘非不义之财,此物何来?”他正是这样惠政励已、廉洁自律,始终不违誓言,在历史上享有“江南第一清官”之誉。 同学3:廉政监督需要文化。廉政需要摒弃古今中外文化之糟粕,汲取古今中外文化之精华。廉政需要廉政文化入耳、入眼、入心的陶冶和滋养。廉政文化建设需要和社会文化、校园文化相融相和,永远并肩前行。廉政需要为官者端正自身的名利观。为官者要自醒、自重,通过长期艰苦的思想历练,坚持做到淡泊名利、鄙视官本位思

《计算机操作系统(第3版)》教学大纲

操作系统 课程名称(英文):Operating System 适用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商务、信息安全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必修 学时:56学时,其中讲课:48学时,上机:8学时,实验:0学时 先修课程: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信息系统基础 一、本课程的地位、作用与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现代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及设计技术,了解操作系统的运行环境及实现方法,并运用操作系统的理论和方法分析现有的操作系统。使学生在操作系统应用领域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系统研究和软件开发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内容、学时及基本要求

三、说明 1.本大纲意在掌握了操作系统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加强对现代操作系统新技术和新方法的介绍,以使课程适应社会的需要。本课程课内实验8学时,并另开设操作系统课程设计1周。 2.课程的教学要求层次: 教学内容按熟练掌握、掌握、理解、了解几个层次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注重与本专业的其他学科知识的衔接与配合。加强对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3.本大纲的适用范围: 本大纲适用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商务、信息安全专业的课程。 4.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该课程教学中应注意吸收新知识、新观念,尤其要密切注意操作系统发展的新动向。 5.教学方法: 该课程的教学方法应以讲授法为主,案例教学、研究讨论教学为辅。 6.考核方式:期末采取闭卷考试方式,期末考试成绩占总评成绩70%、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20%、实验成绩占总评成绩10%。 7.上机学时分配:本实验Linux环境下进行,皆在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操作

操作系统原理课程设计实践报告

操作系统原理课程设计 实践报告 题目: 仿真多进程并发环境中死锁的预防、避免、检测与解除 姓名: 学院: 信息科技学院 专业: 计算机科学技术系 班级: 学号: 指导教师: 职称: 20010年4月8日 仿真多进程并发环境中死锁的预防、避免、检测与解除 摘要:在多道程序系统中,多个程序并发执行时可能造成死锁。所谓死锁是指多

个进程在运行过程中因争夺资源而造成的一种僵局。当进程处于这种僵局状态时若无外力作用,它们都将无法再向前推进,造成资源的浪费。该程序将模拟多进程并发时死锁现象的产生、避免、检测与解除。死锁避免用最著名的银行家算法,用银行家安全性算法类似的死锁检测算法来检测进程状况,又用资源剥夺法来实现死锁的解除。该程序实现操作简易,表示清晰并且形象描述多进程并发环境中死锁的预防、避免、检测与解除。 关键字:死锁;避免死锁;安全状态;银行家算法 引言:在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以及网络通信中,由于进程并发和资源共享,当系统中资源分配顺序或者进程推进顺序不当就会造成系统死锁[1]。处于死锁状态的系统中,进程之间互相等待资源而永远不能继续向前推进,严重地影响了系统的可靠性。因而有时需要合理的对资源进行分配必要的时候加以限制保证系统安全、高效、稳定的运行。 1理论分析 1.1 死锁的概念 如果一个进程集合中的每个进程都在等待只能由此集合中的其他进程才能引发的事件,而无限期陷入僵持的局面称为死锁[2]。 1.2 产生死锁的条件: 1、互斥使用(资源独占):一个资源每次只能给一个进程使用。 2、不可强占(不可剥夺):资源申请者不能强行的从资源占有者手中夺取资 源,资源只能由占有者自愿释放。 3、请求和保持(部分分配,占有申请):一个进程在申请新的资源的同时保 持对原有资源的占有(只有这样才是动态申请,动态分配)。 4、循环等待:存在一个进程等待队列{P1,P2,…,Pn},其中P1等待P2占 有的资源,P2等待P3占有的资源,…,Pn等待P1占有的资源,形成一个进程等待环路[3]。 1.3死锁的预防 在系统设计时确定资源分配算法,保证不发生死锁。具体的做法是破坏产生死锁的四个必要条件之一。 ①破坏“不可剥夺”条件 在允许进程动态申请资源前提下规定,一个进程在申请新的资源不能立即得到满足而变为等待状态之前,必须释放已占有的全部资源,若需要再重新申请。 ②破坏“请求和保持”条件 要求每个进程在运行前必须一次性申请它所要求的所有资源,且仅当该进程所要资源均可满足时才给予一次性分配。 ③破坏“循环等待”条件 采用资源有序分配法:把系统中所有资源编号,进程在申请资源时必须严格按资源编号的递增次序进行,否则操作系统不予分配。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 连续动态分区内存 管理模拟实现 学生姓名:韩慧 学生学号: 031140312 班级: 031140--3 0311401、02、03、04班制 二〇一三年十二月

目录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 (1) 引言 (3) 课程设计目的和内容 (3) 需求分析 (3) 概要设计 (3) 开发环境 (4) 系统分析设计..................................................................... 4 有关了解内存管理的相关理论 (4) 内存管理概念 (4) 内存管理的必要性 (4) 内存的物理组织 (4) 什么是虚拟内存 (5) 连续动态分区内存管理方式 (5) 单一连续分配(单个分区) (5) 固定分区存储管理 (5) 可变分区存储管理(动态分区) (5) 可重定位分区存储管理 (5) 问题描述和分析 (6) 程序流程图 (6) 数据结构体分析 (8) 主要程序代码分析 (9) 分析并实现四种内存分配算法 (11) 最先适应 算 (11) 下次适应分配算法 (13) 最优适应算法 (16) 最坏适应算法......................................................... (18) 回收内存算法 (20) 调试与操作说明 (22) 初始界 面 (22)

模拟内存分配 (23) 已分配分区说明表面 (24) 空闲区说明表界 面 (24) 回收内存界 面 (25) 重新申请内存界面..........................................................26.总结与体会. (28) 参考文献 (28) 引言 操作系统是最重要的系统软件,同时也是最活跃的学科之一。我们通过操作系统可以理解计算机系统的资源如何组织,操作系统如何有效地管理这些系统资源,用户如何通过操作系统与计算机系统打交道。 存储器是计算机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存储器容量虽然一直在不断扩大,但仍不能满足现代软件发展的需要,因此,存储器仍然是一种宝贵而又紧俏的资源。如何对它加以有效的管理,不仅直接影响到存储器的利用率,而且还对系统性能有重大影响。而动态分区分配属于连续分配的一种方式,它至今仍在内存分配方式中占有一席之地。 课程设计目的和内容: 理解内存管理的相关理论,掌握连续动态分区内存管理的理论;通过对实际问题的编程实现,获得实际应用和编程能力。 编写程序实现连续动态分区内存管理方式,该程序管理一块虚拟内存,实现内存分配和回收功能。分析并实现四种内存分配算法,即最先适应算法,下次最先适应算法,最优适应算法,最坏适应算法。内存分配算法和回收算法的实现。 需求分析 动态分区分配是根据进程的实际需要,动态地为之分配内存空间。在实现动态分区分配时,将涉及到分区分配中所用的数据结构、分区分配算法和分区的分配和回收操作这样三个问题。常用的数据结构有动态分区表和动态分区链。在对数据结构有一定掌握程度的情况下设计合理的数据结构来描述存储空间,实现分区存储管理的内存分配功能,应该选择最合适的适应算法(首次适应算法,最佳适应算法,最后适应算法,最坏适应算法),在动态分区存储管理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