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专家共识:中国中青年人群高血压的管理

2019 专家共识:中国中青年人群高血压的管理
2019 专家共识:中国中青年人群高血压的管理

2019专家共识:中国中青年人群高血压的管理

摘要

背景与目的:中青年人群高血压伴随肥胖、血脂异常和2型糖尿病愈发普遍,这已成为全球主要的公共健康问题。尽管国内外都对老年患者的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CVD)风险的管理给予了更多关注,但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对于年轻患者的高血压评估和治疗尚无共识。我们达成了共识,旨在为中青年人群的高血压管理提供一个综合性的策略。

方法:中国心脏病学会第十届委员会高血压小组的作者和专家回顾了有关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的病理生理学特征和抗高血压治疗的现有文献和证据,进行讨论并就相关建议达成了一致意见。

讨论和建议:青年和中年人高血压的病理生理和临床特征与老年人所观察到的有很大不同。特别是,该人群中交感神经系统(SNS)和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均被显着激活。应进行总体CVD风险评估,作为开始抗高血压治疗的决定因素。降血压治疗首先应达到把血压降至低于140/90mm Hg的目标,如果可以忍受,大多数患者的最终血压应低于130/80mm Hg。在高CVD风险的患者中,首选使用β受体阻滞剂或RAS抑制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滞剂)或与钙通道阻滞剂或利尿剂联合开始降低血压的疗法,以及积极改变生活方式。

结论:应在年轻和中年高血压人群中实施积极、全面的血压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管理策略。一.内容介绍

高血压定义为血压(BP)≥140/90mm Hg,是心血管疾病(CVD)最常见但可逆的

危险因素之一。2010年,全球有940万人死于高血压,占总死亡人数的17.8%;由高

血压引起的失能调整生命年(DALYs)为1.7亿人年,占全球DALYs总数的7.0%。来自

中国的数据显示,高血压占所有死亡人数的24.6%,占全部DALYs的12.0%,每年高血压的直接医疗费用已达366亿元人民币。

年轻人和中年(<65岁)人群的高血压大多是潜伏的或偶然发现。从历史上和目前

来看,人们更多地关注老人的血压和CVD风险管理。尽管由于预期寿命更长,尽管年轻

和中年高血压受试者的长期风险(>10岁)和终生风险比老年人高,但国内外只对老年人高血压有指导方案及专家共识。加强年轻患者的血压控制和系统性管理将有助

于减轻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负担。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谨代表中国心脏病学会第十届委员会高血压小组达成一致,为中、青年人的高血压治疗提供指导和建议。

二.方法

小组成员审查了现有证据并提出了建议。在三届全体会议上对内容进行了充分讨论,并且必须有三分之二以上的小组成员同意才能通过任何决议。

三.流行病学

研究表明,高血压前期(血压120-139/80-89mmHg)人群的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尤其是中青年人群。我国的队列研究发现,65%的血压为130-139/80-89mmHg的35-59岁的受试者,在之后的15年随访中血压会>140/90mmHg,且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3.01倍。为期31年的芝加哥心脏协会工业研究检测计划,在年轻受试者中同样观察到类似的心血管风险。

另外,我国中青年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均亟待改善。2009-2010年中国健康和营养调查数据显示,>60岁、45-59岁及18-44岁男性(女性)的高血压知晓率分别为52.1%(62.0%)、37.9%(51.3%)和20.8%(38.0%)。其中,44.2%(54.5%)、29.8%(43.2%)和12.0%(27.3%)的患者进行了降压治疗;11.7%(14.8%)、8.0%(9.9%)和4.3%(9.1%)的患者得到了控制。中青年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明显低于≥60岁的老年人群。

四.高血压的病理生理学特征

与老年高血压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容量超负荷及大动脉硬化的特点不同,中青年高血压患者的外周阻力增高,但多数患者动脉弹性未见明显异常。

●已知信息

?中青年人的高血压的病理生理学与老年受试者的病理生理学不同,并且往往与代谢紊乱有关。

?与老年人相比,中青年人的高血压通常较轻,没有典型症状。

?中青年高血压前期和高血压患者的CVD风险增加,但是他们对高血压的意识、治疗和控制率很低。

●新的信息

?对于中青年人群,共识建议使用包括动态血压监测(ABPM)、家庭血压监测(HBPM)在内的血压测量方法准确诊断高血压;在起始治疗前评估心血管疾病的长期风险;血压靶标<140/90mm Hg(如果可以耐受,或者有相关合并症的患者,靶标应为<130/80mmHg)。

?生活方式干预是关键,应及早开始。

?药物降压策略应个体化,并应考虑患者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的管理,如吸烟、超重/肥胖、血脂异常、糖尿病和代谢综合征。

?医生应鼓励患者自行监测血压,并与医生分享数据,以便进行药物调整,提高用药依从性。

交感神经系统(SNS)的活性增加是中青年高血压的重要机制。早期血压升高常伴有心率升高(SNS活化的生物标志)。在一项分析中,年龄<40岁的高血压患者中有64%表现出SNS过度活跃,而年龄≥40岁的患者中有23%表现出SNS过度活跃。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的激活对高血压的发生和发展至关重要,特别是在肥胖和代谢综合征患者中。在对158位中国高血压患者的研究中,发现血浆肾素活性和血管紧张素-II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这表明RAS活跃可能是中青年患者高血压发病的重要机制。

根据中青年高血压的这些病理生理学特征,β受体阻滞剂对SNS的抑制作用,以及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滞剂(ARB)对RAS的抑制作用,可能有助于中青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

五.高血压的临床特征

5.1无典型症状

除少数患者有恶心、头疼等轻微症状外,多数无明显症状;

5.2多数为轻度高血压

美国国家健康和营养调查(2011-2012年)的数据显示,轻度(1级)高血压占18-39岁高血压人群的52%,40-59岁年龄段为32%,年龄≥60岁的为36%。在2012-2015年中国高血压调查数据中也可以看到类似的趋势:轻度高血压占18-44岁高血压人群的74.3%,45-64岁高血压人群的56.7%,45-64岁高血压人群的56.7%,65岁以上的为49.0%。

5.3舒张压升高较为常见

中青年患者的高血压更有可能是单纯舒张期高血压(IDH),相反,老年患者主要表现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年轻人中相对正常的动脉弹性可以吸收由心脏搏动增加引起的额外压力,导致总体外周阻力增加和DBP升高。大动脉硬化缺乏也可能使SBP没有明显增加。

5.4超重/肥胖及合并代谢异常的患者比例高

在年轻的高血压患者中,超重/肥胖,血脂异常,糖耐量降低或糖尿病和高尿酸血症并存。西班牙一项对6815人的调查显示,55岁以下的高血压患者中有80.4%患有血脂异常,45.9%患有腹部肥胖,超过70%的患者具有两个以上的危险因素,近50%的患者患有代谢综合症,从而导致CVD风险增加。

5.5家庭血压监测比例低

进行家庭血压监测(HBPM)的年轻和中年高血压患者的比例很低。在对北京社区的一项调查显示,年龄在60岁以下的高血压患者中有38.8%的人每周进行一次自我血压测量,而年龄在60岁以上的高血压患者中有46.1%的人每周进行一次血压测量。

5.6治疗依从性差,血压控制率低

相对于老年患者,年轻的高血压患者不太可能接受处方药治疗,这可能是因为工作量大,压力大以及对药物相关毒性的担忧。总之,与老年患者相比,这导致他们较差的依从性和较低的血压控制率。北京社区的调查数据表明,衰老是高血压控制率提高的预测因素。

六.高血压的临床评估与诊断

大多数中青年高血压患者被归类为原发性高血压;据报道,继发性高血压的患病率为5%-15%。在诊断原发性高血压之前,必须排除继发性高血压的常见原因(肾脏疾病、肾动脉狭窄、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特别是在2级及以上高血压的年轻患者(<40岁)中。在初级治疗中,对所有高血压患者进行继发性高血压筛查是不可行的,也不具有成本效益。我们建议采取选择性而非全部患者筛查策略,例如怀疑患有严重高血压,自

发或利尿剂引起的低钾血症的PA患者,在开始使用降压药之前对醛固酮:肾素活性比(ARR)进行血液检查是合理的,因为ACEI/ARB,β受体阻滞剂或利尿剂可能会干扰ARR,使结果难以解释。如果发现怀疑患有继发性高血压的阳性结果,建议将患者转到高血压专家或医疗中心进行进一步评估或治疗。此外,由甘草,皮质类固醇,非甾体类抗炎药或避孕药引起的高血压需要引起更多关注,特别是女性中。最后,准确的血压测量和起始治疗前的心血管病风险评估对年轻、中年和老年患者同样重要。

6.1血压监测

准确的血压测量是诊断高血压的基础。除常规的诊室血压测量外,近年来诊室外血压测量(如ABPM和HBPM)受到指南的积极推荐。在我国ABPM尚未被广泛应用,城市地区HBPM的使用率有所增加,但是仍处于较低的水平。

目前,诊室血压测量仍是我国高血压诊断的“金标准”。然而,其不能准确诊断白大衣高血压和隐匿性高血压,两种高血压在中青年高血压患者中较常见。因此,对于新诊断的诊室血压值较高的患者,建议使用ABPM或HBPM进行确诊。此外,积极使用HBPM,并进行自我检测了解血压的动态变化,从而有助于消除惰性,改善血压控制。

6.2整体心血管风险评估

与老年人群相比,大多数中青年高血压患者的高血压持续时间短,早期高血压介导的器官损害(HMOD)和并发症较少,心血管疾病风险多为低-中度。然而,尽管中青年高血压患者的短期(5-10年)心血管风险不高,但长期(>10年)和终生心血管风险较高。

对美国>55岁无心血管疾病成人患者的调查(61585例)显示,高血压患者的终生心血管疾病风险为42%-69%,而血压维持或降低到正常范围内的患者仅为22%-41%。

瑞典大型队列研究(男性,平均18.4岁)中位随访24年显示,血压(尤其是舒张压)与心血管疾病及全因死亡率之间具有较强的相关性,近20%的死亡可归因于舒张压增加。

基于China-PAR项目而开发的ASCVD风险评估模型可用于中青年人群高血压和心血管风险的管理。

6.3其他检查

患者应常规进行尿分析、血糖、血脂、电解质、肝肾功能和心电图检查。基于指南,应考虑评估患者的减少高血压介导的器官损害(HMOD)风险,如左室肥厚和微量白蛋白尿。

七.抗高血压治疗

降压药物治疗应与生活方式干预措施同时进行,特别是在患有2级或3级高血压,已建立CVD或具有CVD高风险的患者中。对于简单的1级高血压,是否应开始进行降压药物治疗存在争议,因为先前的临床试验很少包括具有低至中度CVD风险的年轻高血压患者。但是,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在BP>130/80mm Hg的年轻成年人中,BP与CVD事件的长期风险

之间存在明确的关系。此外,早期治疗可以预防严重的高血压和HMOD的发展,因此,尽管缺乏能表明抗高血压治疗对患有单纯性1级高血压年轻患者之益处的随机对照试验数据,但仍可慎重考虑使用降压药物进行治疗。在这种情况下,建议患者与临床医生进行讨论以指导决策过程。

应考虑以下治疗高血压的原则:(a)早期干预(b)生活方式改变(c)药物治疗(d)治疗血压使之降至目标值以使CVD发病率和死亡率降至最低(e)全面管理其他可逆性CVD 风险因素,如肥胖,血脂异常和高血糖症。根据该人群高血压的病理生理和临床特征,中青年高血压患者的生活方式干预强度和最佳药物治疗强度可能与老年患者不同。图1总结了中青年高血压患者的治疗建议。

图1中青年高血压的治疗流程图

7.1降压目标

目前,关于最佳的降压目标值仍存在争议。美国指南将降压目标值从<140/90mmHg下调为<130/80mmHg。2018年欧洲高血压指南建议所有患者的降压目标为140/90mmHg,如能耐受则可降至<130/80mmHg。

因此,对于无并发症的中青年高血压患者,降压目标为<140/90mmHg;如能耐受,大多数患者可进一步降至<130/80mmHg。对于合并糖尿病或心衰的患者,降压目标为<130/80mmHg,或按照相关指南进行个体化管理。

7.2非药物治疗

非药物治疗主要是指生活方式干预,其对中青年高血压患者尤为重要。生活方式干预是降压治疗的基础,无论是否进行药物治疗,都要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尽早开始生活方式干预有助于减缓高血压进展,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生活方式干预包括:

?限盐(<6g/d),增加富含钾的食物(新鲜水果、蔬菜和豆类)的摄入,减少饱和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

?控制体重:体质指数(BMI)<24kg/m2,男性腰围<90cm,女性腰围<85cm;

?戒烟并避免二手烟;

?限制每日饮酒量:男性<25g/d,女性<15g/d;

?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骑自行车或游泳等,每日运动30min以上,每周5-7次;

?减轻精神/心理压力,必要时可咨询专业心理医生。

7.3药物治疗

对于患有轻度高血压(<160/100mmHg,1级高血压)的中青年患者,若进行数周的生活方式干预后仍未充分降低血压,则应起始药物降压治疗。

对于血压>160/100mmHg(2级或3级)或合并心血管疾病高危因素的患者,应立即进行药物治疗。每日一次的长效降压药物应作为首选。

在进行药物治疗时,常用的五类降压药物[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CCB)、ACEI、ARB]可作为中青年高血压患者的初始用药。β受体阻滞剂和ACEI/ARB可作为中青年高血压患者的首选;若心率>80次/分,可优选β受体阻滞剂;若心率≤80次/分可优选ACEI/ARB。

在进行联合用药时,2-3级高血压患者可首先进行两药联合,优选ACEI/ARB或β受体阻滞剂+CCB/噻嗪类利尿剂,或ACEI/ARB+β受体阻滞剂(优选复方制剂)。如果两药联合治疗后血压仍未达标,则可进行三药联合,如ACEI/ARB+CCB+噻嗪类利尿剂、ACEI/ARB+β受体阻滞剂+CCB,或ACEI/ARB+β受体阻滞剂+噻嗪类利尿剂。

Laragh建议将高血压患者分为“高肾素型”(R型,主要出现在年轻人中)和“低肾素型”(也称为高容量型或V型,主要出现在老年人中),49先前,英国高血压学会提出了“AB/CD”规则,根据不同年龄段的高血压的病理生理学选择初始降压药。对于年龄在55岁以下和55岁以上的高血压患者,使用降压药的初始治疗应分别使用肾素抑制剂(ACEIs/ARB或β受体阻滞剂)或容量抑制剂(CCB或利尿剂)。在英国和其他国家/地区的后续准则更新中保留了该建议。

英国NICE和美国高血压指南从一线降压药物中去除了β-受体阻滞剂,而ASCOT是一种基于阿替洛尔的策略,单独或与噻嗪合用不如氯沙坦或氨氯地平。高血压左室肥厚或高风险患者的脑卒中治疗和CVD预防。β-受体阻滞剂是一类具有异质性的血压降低剂,不应将阿替洛尔的结果推测为其他非阿替洛尔β阻滞剂,特别是那些具有更高的β1选择性,血管舒张性或抗氧化特性的阻滞剂,例如比索洛尔,美托洛尔,卡维地洛或奈比洛尔。新发布的中国和欧洲高血压指南坚持推荐使用β-受体阻滞剂以及其他四类降压药作为初始选择,这对于年轻的高血压人群,特别是那些有明显交感神经激活的人群来说,至关重要,如临床显示的那样,伴随心率增加>80次/分钟。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转型,年轻人不得不比以前面临更大的压力,这不可避免地增加了SNS的活跃度,尤其是在年轻的高血压患者中。在一项包括11万多名中国高血压患者的大型调查中,无并发症的38.2%高血压患者的静息心率≥80次/分钟。通常,年轻受试者或初次使用β-受体阻滞剂的患者的心率更快。

由于糖尿病患者对糖或脂代谢的潜在影响,在与利尿剂合用时应谨慎使用β-受体阻滞剂。但是,β受体阻滞剂可用于年轻的高血压患者,尤其是那些具有明显SNS激活的患者(例如,静息心率>80次/分钟),或在特殊情况下,例如并发冠心病或慢性心力衰竭。

RAS抑制剂具有降低血压的作用和对靶器官的保护作用。一项对20个高血压临床试验的荟萃分析显示,与安慰剂或其他降压药相比,ACEI降低了全因死亡率。此外,另一项荟萃分析发现,在控制RAS抑制剂与其他降压药之间的血压差异时,主要CVD没有差异。

NICE高血压指南建议,对于55岁以下的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应从ACEI开始(如果不能耐受ACEI,则应采用ARB),而美国社区指南建议将ACEIs或ARB作为无并发症的1级高血压的一线治疗,但仅在年龄小于60岁的非黑人患者中。发现RAS激活在肥胖、血脂异常、吸烟或其他CVD危险因素患者中更为显着[61-63],因此RAS抑制剂特别适合这些患者。

值得注意的是,RAS抑制剂(ACEI或ARB)具有致畸风险,计划怀孕或有生育潜力的青年女性应避免使用,此时可优选β受体阻滞剂,拉贝洛尔可作为首选。

在年轻和中年高血压患者中,血压控制并非最佳。在法国和中国的研究中,年龄小于59岁的患者中只有不到三分之一控制了血压,这为尽早开始合理的联合治疗提供了令人信服的论据,尤其是在血压控制不佳的高危患者中。药物组合应以RAS抑制剂或β受体阻滞剂为基础,并与二氢吡啶类CCB或噻嗪类/噻嗪类利尿剂联合使用(将利尿剂与β受体阻滞剂组合使用时可能引起代谢风险)。β-受体阻滞剂对交感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与其他疗法在降低中青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和预防心血管疾病方面一样有效。β-受体阻滞剂最初被认为在预防中风方面不如CCB和ARB,但最近一项荟萃分析未在65岁以下的患者中得到证实。

对于DBP升高(包括IDH)和静息心率(>80次/分钟)的患者,应考虑使用RAS抑制剂和β受体阻滞剂。单一药物组合有助于提高治疗依从性,应优先考虑。不建议将ACEI与ARB结合使用。

此外,对于合并糖尿病、慢性肾脏病、冠心病或心衰的高血压患者,应根据相关指南选择适当的抗高血压药物。

八.随访和双向转诊

应对患者进行监测,并根据需要调整用药方案。随访间隔应基于患者的CVD风险和BP 水平。通常,应每1-3个月对1级高血压或低至中度CVD风险的患者进行随访,对2或3级高血压或高CVD风险的患者应每2-4周进行一次随访。在达到稳定的血压控制后,可以适当延长随访间隔。务必参考高血压指南评估随访期间其他CVD危险因素和HMOD的控制。

有了确定的高血压诊断、稳定的临床状况和血压控制,可以将患者转诊至初级保健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以进行进一步随访。对于那些血压波动剧烈,对治疗有抵抗性,怀疑患有继发性高血压或临床状况恶化的患者,必须咨询高血压专科医生或转移到医疗中心。

随着智能血压测量设备的发展,可以同时记录和共享血压数据。与医生共享数据可有助于及时调整药物和改善血压。

九.心血管疾病相关危险因素的管理

对于中青年高血压患者,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综合评估和管理是一项重要的一级预防策略,其包括戒烟、控制体重、应用他汀类药物治疗高胆固醇血症(表1),以及糖尿病或代谢综合征控制。

小剂量阿司匹林在CVD的二级预防中的好处明显大于出血的风险,在这种情况下,一致推荐使用阿司匹林。然而,阿司匹林是否适用于心血管一级预防,以及适用于哪些患者尚存争议,直到最近有三项关于低剂量阿司匹林与安慰剂在风险增加但尚未明确CVD的人群中进行试验的报道。在针对低CVD风险人群的ARRIVE试验中,阿司匹林对主要心血管事件无影响,但增加了胃肠道出血。在对糖尿病且无血管疾病迹象患者的ASCEND试验中,阿司匹林对减少严重血管事件的益处完全被大出血风险的增加所抵消。由于阿司匹林对无残疾生存没有影响,但显着增加了大出血的风险,并出乎意料地增加了全因死亡率,因此,针对老年人的ASPREE试验被提前终止。根据最新证据,美国一级预防指南对阿司匹林用于一级预防提出了谨慎的建议。一般来说,阿司匹林(75-100mg/d)仅适用于有心血管疾病的高血压患者的二级预防,或40-70岁心血管疾病风险较高,但在一级预防中出血风险不增加的患者。

表1高血压患者的LDL-C水平和治疗目标

注:其他危险因素包括年龄(男性≥45岁,女性≥55岁),吸烟,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HDL-C <1.0mmol/L)。

ASCVD:动脉硬化性心血管疾病;

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十.推荐要点汇总

对于青年和中年人群的高血压管理包括以下建议:

第一,鼓励应用家庭血压监测、动态血压监测等“诊室外”血压测量手段,用于高血压的诊断。

第二,应积极筛查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并进行心血管综合风险的评估和分层。

第三,如果可以,将所有患者的血压降至低于140/90mm Hg,对于大多数患者,将血压降至低于130/80mm Hg。对于有合并症如糖尿病或心力衰竭的患者,应遵循相关指南进行个体化血压管理。

第四,提倡积极的生活方式干预作为高血压管理的有效手段。

第五,对于没有并发症的患者,可以将五种降压药中的任何一种用作初始治疗选择。由于交感神经系统和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过度活跃在中青年高血压患者中更为常见,因此,β受体阻滞剂和RAS抑制剂(ACEI/ARB)应作为首选,可有效降低这些患者的血压(尤其是舒张压)。其中β受体阻滞剂更适用于伴随有心率增高、冠心病、心衰的

患者,而ACEI/ARB更适用合并代谢紊乱或慢性肾脏病的患者。此外,ACEI/ARB也推荐用于冠心病或心衰患者(与β受体阻滞剂的优先级相同)。

第六,对2级或3级高血压患者,以及合并多种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高危患者,或单药治疗无效的患者,可启动联合治疗。推荐联合使用ACEI/ARB与二氢吡啶CCB或噻嗪类利尿剂,也可以联合使用β受体阻滞剂与CCB或利尿剂;对于舒张压和心率均升高的患者,可以选择β受体阻滞剂与ACEI/ARB联用。不推荐ACEI与ARB的组合。

第七,对于有高血压和合并症危险因素的患者,应采取积极、综合的预防和治疗策略。

高血压分级分类管理系统

高血压分类分级管理培训资料 高血压分级分类管理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们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的改变,高血压已逐步成为发病率最高的疾病之一。高血压是导致心脏病、脑血管病、肾脏病发生和死亡的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是全球人类最常见的慢性病。我国居民高血压患病率持续增长,估计现患高血压2亿人。心脑血管病死亡居我国居民死亡原因首位,已成为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重大疾病。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和死亡一半以上与高血压有关,控制高血压是防治心脑血管病的关键。 高血压是可以控制的,大多数患者需要长期治疗。当前,我国高血压防治的首要任务是提高人群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因此,高血压的检出、诊断评估、治疗和管理工作至关重要。 一、高血压的检出 高血压通常无自觉症状,俗称“无声杀手”。建议正常成年人至少每两年测量1次血压,利用各种机会将高血压检测出来。 (一)血压测量 1.血压测量的重要性血压值是高血压诊断和疗效评估及考核的主要指标,因此测量的血压值应当准确。

2.血压测量要点 (1)应使用合格的水银柱血压计或符合国际标准的上臂式电子血压计。 (2)规范血压测量操作程序,如实记录血压数值。 (3)测压前被测者至少安静休息5分钟,被测者取坐位,测压时安静、不讲话、肢体放松。 (4)袖带大小合适,紧缚上臂,袖带与心脏处同一水平。(5)听诊以柯氏音第一音为收缩压,以柯氏音第五音为舒张压。(6)两次血压测量间隔时间1~2分钟。 (7)使用水银柱血压计测量,测血压读数取偶数,读数精确到2mmHg , 避免尾数“0”偏好;使用上臂式电子血压计测量时,以显示的血压读数为准。 (8)提倡高血压患者在家庭自测血压,如血压达标且稳定,一般每周自测血压1次;血压未达标或不稳定,则增加自测血压次数。 二、有计划的测量成人血压 有计划的测量辖区内全部成年人的血压,建议正常成人至少每2年测量血压1次。 三、机会性筛查 a)在日常诊疗过程中检测发现血压异常升高者。 b)利用各种公共活动场所,如老年活动站、单位医务室、居 委会、血压测量站等测量血压。

高血压第三版服务规范

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服务规范 一、服务对象 辖区内 35 岁及以上常住居民中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二、服务内容 (一)筛查 1.对辖区内 35 岁及以上常住居民,每年为其免费测量一次血压(非同日三次测量)。 2.对第一次发现收缩压≥140mmHg 和(或)舒张压≥90mmHg 的居民在去除可能引起血压升高的因素后预约其复查,非同日 3 次测量血压均高于正常,可初步诊断为高血压。建议转诊到有条件的上级 医院确诊并取得治疗方案,2 周内随访转诊结果,对已确诊的原发 性高血压患者纳入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对可疑继发性高血压患者,及时转诊。 3. 如有以下六项指标中的任一项高危因素,建议每半年至少测量 1 次血压,并接受医务人员的生活方式指导: (1)血压高值(收缩压 130~139mmHg 和/或舒张压 85~89mmHg); (2)超重或肥胖,和(或)腹型肥胖: 超重:28 kg/m2 >BMI ≥ 24 kg/m 2 ; 肥胖:BMI ≥ 28 kg/m 2 腰围:男≥90cm(2.7 尺),女≥85cm(2.6 尺)为腹型肥胖 (3)高血压家族史(一、二级亲属); (4)长期膳食高盐;

(5)长期过量饮酒(每日饮白酒≥100ml); (6)年龄≥55 岁。 (二)随访评估 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每年要提供至少 4 次面对面的随访。 (1)测量血压并评估是否存在危急情况,如出现收缩压≥ 180mmHg 和(或)舒张压≥110mmHg;意识改变、剧烈头痛或头晕、恶心呕吐、视力模糊、眼痛、心悸、胸闷、喘憋不能平卧及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同时血压高于正常等危急情况之一,或存在不能处理的其他疾病时,须在处理后紧急转诊。对于紧急转诊者,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应在 2 周内主动随访转诊情况。 (2)若不需紧急转诊,询问上次随访到此次随访期间的症状。(3)测量体重、心率,计算体质指数(BMI)。 (4)询问患者疾病情况和生活方式,包括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吸烟、饮酒、运动、摄盐情况等。 (5)了解患者服药情况。 (三)分类干预 (1)对血压控制满意(一般高血压患者血压降至 140/90 mmHg 以下;≥65岁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降至 150/90 mmHg 以下,如果能耐受,可进一步降至140/90 mmHg 以下;一般糖尿病或慢性肾脏病患者的血压目标可以在 140/90 mmHg基础上再适当降低)、无药物不良反应、无新发并发症或原有并发症无加重的患者,预约下一次随访时间。

高血压患者管理服务规范

高血压患者管理服务规范 一、服务对象 辖区内18岁及以上高血压患者。 二、服务内容 1.高血压筛查 (1)对辖区内3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每年在其第一次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时为其测量血压。 (2)对第一次发现血压超过140/90mmHg的居民在去除可能引起血压升高的因素后预约其复查,若再次高于正常, 建议转诊到上级医院确诊。 (3)对第一次发现血压超过130/85mmHg的居民,要建议其至少每半年测量一次血压,并进行相应的健康教育。 (4)对已确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纳入高血压患者管理。 2.对确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每年要提供至少四次随访。 (1)测量血压并评估是否存在危急症状,如出现收缩压≥180mmHg和/或舒张压≥110mmHg或意识改变、剧烈头痛或头晕、恶心呕吐、视力模糊、眼痛、心悸胸闷、喘憋不能平卧及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同时血压高于正常等危险情况之一,或存在不能处理的其他疾病时,须在处理后紧急转诊。对于紧急转诊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在两周内主动随访其转 诊情况。 (2)若不需紧急转诊,询问上次就诊到此次就诊期间的症状。 (3)测量身高、体重、心率、脉搏、腰围,计算BMI。 (4)询问患者生活方式,包括吸烟、饮酒、体育锻炼、饮食等。 (5)了解患者服药情况。 (6)根据患者血压控制情况和症状体征,对患者进行评估和分类干预。 (7)对血压控制满意,无药物不良反应、无新发并发症或原有并发症无加重的患者,三个月后进行下一次随访管 理。 (8)对第一次出现血压控制不满意或药物不良反应的,结合其药物依从性,必要时增加现有药物剂量、更换或增 加不同类的降压药物,两周时随访。 (9)对连续2次出现血压控制不满意或药物不良反应难以控制以及出现新的并发症或原有并发症加重的,建议患 者转诊到上级医院,两周内主动随访其转诊情况。 (10)对所有的患者进行有针对性健康教育,与患者一起制定生活方式改进目标并在下一次随访时评估进展,告诉 患者出现哪些异常时应立即就诊。 3.高血压患者每年应至少进行1次健康检查,可与随访相结合。内容包括血压、体重、随机血糖(指血),一般体格检查和视力、听力、活动能力的一般检查,有条件的地区建议增加血常规、尿常规、血脂、眼底检查、心电图、大便潜血、B超、K(钾)、Na(钠)检查、认知功能和情感状态的初筛检查。 三、服务流程 1.高血压筛查流程图 2.高血压患者随访流程图 四、服务要求

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服务规范培训题

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服务规范培训试题 姓名:得分: 一、填空(每空2.5分) 1、对第一次发现收缩压和(或)舒张压的居民在去除可能引起血压升高的因素后预约其复查,经非同日(一般间隔1—2周)次测量,血压mmHg,可考虑确诊为高血压。对高血压患者规范化管理一年至少面对面随访次。 2、高危人群包括:、、、、 、等;高危人群至少测量血压,并接受医务人员的生活方式指导。 3、血压控制目标:普通高血压患者血压降至mmHg一下;老年人(≥65岁)高血压患者的血压降至mmHg一下;伴有肾脏疾病、糖尿病或病情稳定的冠心病高血压患者治疗更宜个体化,一般可以将血压降至 mmHg。 4、高血压非药物治疗(生活方式干预)包括、、 、、、。 5、高血压每次随访均要测量和,计算体质指数。 6、高血压患者未满65岁以上,(是否)每年进行较全面的健康体检,可与相结合。 7、2013年高血压管理目标:高血压患者管理率:;高血压患者规范管理率:;血压控制率:; 二、问答(总分30分) 生活中我们常见的几种慢性病高危人群有超重、中心肥胖者、正常高值血压、血脂异常者,空腹血糖受损等,请简述一下这几类高危人群的判断标准? 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服务规范培训试题答案

姓名:得分: 一、填空(每空2.5分) 1、对第一次发现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 的居民在去除可能引起血压升高的因素后预约其复查,经非同日(一般间隔1—2周) 3 次测量,血压≥140/90 mmHg,可考虑确诊为高血压。对高血压患者规范化管理一年至少面对面随访 4 次。 2、高危人群包括:超重加中心肥胖、长期高盐膳食、长期过量饮酒、高血压家族史、吸烟、正常高值血压等;高危人群每半年至少测量1次血压,并接受医务人员的生活方式指导。 3、血压控制目标:普通高血压患者血压降至140/90 mmHg一下;老年人(≥65岁)高血压患者的血压降至150/90 mmHg一下;伴有肾脏疾病、糖尿病或病情稳定的冠心病高血压患者治疗更宜个体化,一般可以将血压降至130/80 mmHg。 4、高血压非药物治疗(生活方式干预)包括戒烟、限酒、膳食低盐低脂饮食、适量运动、心理调整、控制体重。 5、高血压每次随访均要测量体重和心率,计算体质指数。 6、高血压患者未满65岁以上,否)每年进行1次较全面的健康体检,可与随访相结合。 7、2013年高血压管理目标:高血压患者管理率:≥50% ;高血压患者规范管理率:≥90% ;最近一次血压控制率:≥40% ; 二、问答(总分30分) 生活中我们常见的几种慢性病高危人群有超重加中心肥胖者、正常高值血压、血脂异常者,空腹血糖受损等,请简述一下这几类高危人群的判断标准? 答:超重≥24kg/m2,中心肥胖者:男性腰围≥90cm,女性腰围≥85cm, 正常高值血压:收缩压120-139mmHg和(或)舒张压80-89mmHg 血脂异常:高密度脂蛋白≤0.91 mmol/l,高甘油三酯≥2.75mmol/l 空腹血糖受损:7.1 mmol/l≥空腹血糖≥6.1 mmol/l

特殊人群高血压的治疗原则

特殊人群高血压的治疗原则 要点:1:2010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要点 1.我国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仍呈增长态势,每5 个成人中就有1 人患高血压;估计目前全国高血压患者至少2 亿;但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较低。 2.高血压是我国人群脑卒中及冠心病发病及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控制高血压可遏制心脑血管疾病发病及死亡的增加。 3.我国是脑卒中高发区。高血压的主要并发症是脑卒中,控制高血压是预防脑卒中的关键。 4.降压治疗要使血压达标,以期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病和死亡总危险。一般高血压患者降压目标为140/90mmHg 以下;高危患者血压目标更宜个体化,一般可为130/80mmHg 以下。 5. 钙拮抗剂、ACEI、ARB、噻嗪类利尿剂、?阻滞剂以及由这些药物所组成的低剂量固定复方制剂均可作为高血压初始或维持治疗的药物选择。 6. 高血压是一种“心血管综合征”。应根据心血管总体风险,决定治疗措施。应关注对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综合干预。 7.高血压是一种“生活方式病”,认真改变不良生活方式,限盐、限酒、控制体重,有利于预防和控制高血压。 8. 我国每年新发生高血压1000 万,对处于正常高值血压范围内的高血压易患

人群,应特别注意改善不良生活方式,预防高血压发生。 9.关注儿童与青少年高血压,预防关口前移;重视继发性高血压的筛查与诊治。 10. 加强高血压社区防治工作,定期测量血压、规范管理、合理用药,是改善我国人群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的根本。 我国人群高血压流行有两个比较显著的特点:从南方到北方,高血压患病率呈递增趋势,可能与北方年平均气温较低以及北方人群盐摄入量较高有关;不同民族之间高血压患病率也有一些差异,生活在北方或高原地区的藏族、蒙古族和朝鲜族等患病率较高,而生活在南方或非高原地区的壮族、苗族和彝族等患病率则较低,这种差异可能与地理环境、生活方式等有关 我国人群高血压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1、高钠、低钾膳食 2、超重和肥胖 3、饮酒:过量饮酒、长期少量饮酒 4、精神紧张 5、其它危险因素:缺乏体力活动,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还包括吸烟、血脂异常、糖尿病、肥胖等。 非药物治疗(生活方式干预) 减少钠盐摄入:钠盐可显著升高血压以及高血压的发病风险,而钾盐则可对抗钠盐升高血压的作用。所有高血压患者均应采取各种措施,尽可能减少钠盐的摄入

高血压患者如何进行血压管理

1.1 规范化测量血压:对于水银柱血压计测量血压的方法,诊断学基础就已经规定其规范,但实际临床实践中测量误差较大,这是因为从血压测量的时间、肢体的暴露、袖带的位置、听诊器的位置等都有许多不规范之处,需要强调改进,因为血压测量是血压管理的前提条件。 1.2 白大衣效应(白大衣高血压):医院门诊患者血压测量需要注意白大衣效应的影响,还要注意患者首次测量血压的警觉反应。 1.3 动态血压测量对患者休息的影响:一个患者整夜不能睡眠的血压是否能够真正反映实际的夜间血压,而夜间睡眠不好又会影响白天的血压,所以,在测定动态血压时如何保证患者睡眠是需要考虑的非常重要的问题。 1.4 血压计的选择和校正,近年来电子血压计应用越来越多,因此,选择准确的血压计非常重要。 1.5 晨起血压测量最好要排除膀胱充盈的影响:有些老年人晨起血压很高,下床小便后很快血压降至正常。 1.6 外周血压与中心动脉压:尽管部分临床试验发现外周血压与中心动脉压之间的差异和不同药物的不同影响,但在临床实践中缺少准确方便的中心动脉压测定方法,外周血压仍然是最重要的参考指标。 2. 高血压患者的血压管理 2.1 高血压的诊断 理论上,目前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比较明确,国际上公认的血压≥140/90mmHg者称之为高血压。但在临床实践中我们会经常遇到一些患者的血压虽然没到高血压诊断标准,他们却出现明显的头痛头晕表现,仔细追问患者病史发现患者既往的血压较低,其平时血压只有90/60mmHg,而现在的血压为130/85mmHg,通过调整血压治疗后患者的症状明显好转或消失。因此,对于高血压的诊断是否需要个体化,是否需要考虑基础血压等,目前还没有统一标准。但如果我们对患者进行“血压管理”,从中学时代开始就建立每个人的血压档案,那对于其以后的血压变化和临床意义会有很大的参考价值,同时也会很好的筛查出早期高血压患者。因此,高血压的管理工作应当从青少年抓起,这具有非常好的投入产出比,具有重要的实施价值,值得今后政府和卫生以及教育部门考虑。 2.2 继发性高血压的排除 因为高血压患者95%以上都是原发性高血压,且近年来青年人的原发性高血压发病率增加,人们忽略了对继发性高血压的筛查工作,尤其是常见的原发或继发性肾脏损害造成的高血压已成为青少年高血压急症的主要原因。因此,对年轻高血压患者一定要进行继发性高血压的筛查。同时,对高血压患者出现的部分线索要引起高度重视,如低钾患者要注意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筛查,对于老年高血压还要想到在原发性高血压基础上发生的肾动脉严重狭窄使血压变得难以控制。 2.3 高血压的治疗 2.2.1 降压目标:高血压的治疗目标即所谓治疗达标是近年来人们最关心的问题。国际上较早关注血压目标值的大型临床研究试验是HOT研究,目前国际上及欧美不同国家地区的高血压防治指南中都将高血压患者的达标标准定为小于140/90mmHg,最新发布的美国JNC8指南中对大于60岁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建议血压达标标准为小于150/90mmHg,对于糖尿病和肾脏疾病患者推荐血压小于140/90mmHg,究其原因,是JNC8认为目前还没有充足的和高质量的RCT研究证明将≥60岁高血压患者的血压降至140mm Hg以下能够带来明显的获益,而老年人血压达标标准为小于150/90mmHg即能获益的主要证据来源于两项日本的研究,一项是“老年高血压病人最佳收缩压评估”(JATOS),另一项是“缬沙坦治疗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VALISH)研究。有的指南对于糖尿病和肾脏疾病患者,认为

高血压健康管理服务规范

高血压患者管理 一、服务对象:辖区内35岁及以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二、服务内容 (一)筛查 1.对辖区内3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每年在其第一次到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就诊时为其测量血压。 2.对第一次发现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的居民在去除可能引起血压升高的因素后预约其复查,非同日3次血压高于正常,可初步诊断为高血压。如有必要,建议转诊到上级医院确诊,2周内随访转诊结果,对已确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纳入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对可疑继发性高血压患者,及时转诊。 3.建议高危人群每半年至少测量1次血压,并接受医务人员的生活方式指导。 (二)随访评估 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每年要提供至少4次面对面的随访。 (1)测量血压并评估是否存在危急情况,如出现收缩压≥180mmHg和(或)舒张压≥110mmHg;意识改变、剧烈头痛或头晕、恶心呕吐、视力模糊、眼痛、心悸、胸闷、喘憋不能平卧及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同时血压高于正常等危急情况之一,或存在不能处理的其他疾病时,须在处理后紧急转诊。对于紧急转诊者,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应在2周内主动随访转诊情况。 (2)若不需紧急转诊,询问上次随访到此次随访期间的症状。

(3)测量体重、心率,计算体质指数(BMI)。 (4)询问患者疾病情况和生活方式,包括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吸烟、饮酒、运动、摄盐情况等。 (5)了解患者服药情况。 (三)分类干预 (1)对血压控制满意(收缩压<140且舒张压<90mmHg)、无药物不良反应、无新发并发症或原有并发症无加重的患者,预约进行下一次随访时间。 (2)对第一次出现血压控制不满意,即收缩压≥140 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或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结合其服药依从性,必要时增加现用药物剂量、更换或增加不同类的降压药物,2周内随访。 (3)对连续两次出现血压控制不满意或药物不良反应难以控制以及出现新的并发症或原有并发症加重的患者,建议其转诊到上级医院,2周内主动随访转诊情况。 (4)对所有的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与患者一起制定生活方式改进目标并在下一次随访时评估进展。告诉患者出现哪些异常时应立即就诊。 (四)健康体检 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每年进行1次较全面的健康检查,可与随访相结合。 。

高血压患者管理制度

高血压管理工作制度 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版)》要求,为做好高血压病人健康管理服务项目,做到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并尽早通过规范管理和行为干预有效地预防和控制高血压,最大限度地减少或延缓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降低高血压的危害,现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1.发现途径(1)机会性筛查:在医生诊疗过程中,通过血压测量发现或确诊高血压患者。(2)重点人群筛查:35岁及以上居民通过第一次到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就诊时首诊测血压,以及高危人群筛查,如超重、肥胖等。(3)人群健康档案建立,在建立人群健康档案时通过测血压和询问,发现患者。(4)健康体检,在居民健康体检或单位组织的健康体检时查出的高血压患者。(5)通过健康教育或健康咨询,发现高血压患者。 2.高血压患者管理:建立高血压患者管理卡、年检表及随访表。对纳入管理的高血压患者进行系统的管理,包括饮食、运动等生活方式及符合患者病因和临床分型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以便有效地控制患者的血压。 4.高血压患者随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每年要提供至少四次面对面随访,每次随访要询问病情、进行血压、心率测量等检查和评估,做好随访记录;认真填写居民健康档案各类表单,如高血压患者随访服务登记表、双向转诊单等,不缺项漏项,

做好备案。建议高血压患者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可与随访相结合。 5.高血压患者的干预 (1)健康教育:广泛宣传高血压防治知识,提高社区人群自我保健意识,引导社会对高血压防治的关注; (2)饮食干预:控制钠盐、脂肪、烟草、酒精等摄入量,倡导使用健康小工具,如控油壶及限盐勺等; (3)体力活动:重视运动形式和运动量,适量运动;在社区内结合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 (4)精神因素:精神压力及紧张等,心理平衡。

公卫第三版 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10问

公卫第三版: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10问 王增武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阜外医院社区防治部主任 1.对同时患高血压和糖尿病的老年人分类干预时,治疗目标哪个更优先? 答:患者血压控制首先应达到150/90mmHg。如果患者能耐受就往下降,同时达到糖尿病要求的水平更合理。这个过程中,主要看患者能不能耐受。 2. 第二次血压控制不满意,建议转诊而未转诊,是不是一直要随访下去? 答:如果偶尔一次血压控制不满意,可以按要求随访,备注清楚。如果第二次随访仍未控制住,转诊又不去,应与患者做适当解释要转诊治疗,还是希望能把血压控制好;如血压恢复到合理水平,就可步入常规随访状态。如果短期一两次波动,可以在本机构处理,做必要调整;长期不达标,必须要转诊。 3.老年人收缩压160mmHg,且能耐受的情况下,算控制满意吗? 答:大于65岁的老年人,血压控制目标水平为<150/90mmHg。如收缩压降至160mmHg且能够耐受时,要求进一步降至150mmHg以下。只有这样才算控制满意。 4.通过生活方式改善,不服药也能够把血压控制好,需要继续开药吗? 答:高血压患者是要终身治疗,但并不是终身吃药。在血压达到目标水平后,可以尝试减药乃至逐步停药。如果停药后仍然不反弹,可以不再服药。但要监测血压水平,必要时根据血压水平再决定是否服药。

5. 如65岁及以上的老年高血压患者没有作辅助检查,算不算高血压患者规范管理? 答:《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第三版)》(以下简称《规范》),对高血压患者的年度健康体检内容作了明确的规定,辅助检查项目对高血压患者体检不属于免费检查项目,不是必须要做的。因此,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如进行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的体检评估,完成了《规范》对高血压患者的体检要求,就算合格。如果进行老年人健康管理体检评估,就应按老年人健康管理的要求完成。 6. 门诊筛查时,如患者血压水平略高于达标水平是否建议转诊? 答:如果门诊筛查,非同日3次测量血压,血压均略高于达标水平(如:收缩压142mmHg),即使只差2mmHg的情况,确实属于没有达到要求水平,应按《规范》严格执行,建议患者转诊。 7. 在高血压患者随访表中,摄盐情况是个人感觉咸淡,还是应有一个目标?如现在口味不那么重了,是否可以认为摄盐减少了? 答:表格中的咸淡是指患者的自我口味。按照要求,成人日摄盐量要低于6g,在执行时要逐步达到这一目标。如以前口味比较重,而现在不那么咸了,可以认为是摄盐减少了。重在通过动态观察,口味的改变也是摄盐量改变的指标。 8. 每年四次面对面随访,是每个季度一次吗?对冬季迁徙的患者该如何完成面对面随访? 答:每年四次面对面随访,即至少每个季度随访一次,而且最好为等时间距离的随访。短期随访不到,可等患者回到当地后再纳入慢病管理,进行面对面随访。如果是长期迁徙到外地居住>6个月以上,要标注说明,本地不再管理。 9. 经济条件差的患者往往依从性差,血压控制不好,怎么办?

高血压管理服务规范和流程

附件1 高血压管理服务规范和流程 一、服务对象 辖区内3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中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二、服务内容 (一)筛查。 1.对辖区内35 岁及以上常住居民,每年为其免费测量一次血压(非同日三次测量)。 2.对第一次发现收缩压≥140mmHg 和(或)舒张压≥90mmHg 的居民在去除可能引起血压升高的因素后预约其复查,非同日3 次测量血压均高于正常,可初步诊断为高血压。建议转诊到有条件的上级医院确诊并取得治疗方案,2 周内随访转诊结果,对已确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纳入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对可疑继发性高血压患者,及时转诊。 3.如有以下六项指标中的任一项高危因素,建议每半年至少测量1次血压,并接受医务人员的生活方式指导: (1)血压高值(收缩压130~139mmHg 和/或舒张压85~89mmHg)。 (2)超重或肥胖,和(或)腹型肥胖:超重:28 kg/m2>BMI ≥ 24 kg/m2 ;肥胖:BMI ≥ 28 kg/m2 腰围:男≥90cm(2.7 尺),女≥85cm (2.6 尺)为腹型肥胖高血压家族史(一、二级亲属)。 (3)长期膳食高盐。 (4)长期过量饮酒(每日饮白酒≥100ml)。

(5)年龄≥55 岁。 (二)随访评估。 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每年要提供至少4 次面对面的随访。 1.测量血压并评估是否存在危急情况,如出现收缩压≥ 180mmHg 和(或)舒张压≥110mmHg;意识改变、剧烈头痛或头晕、恶心呕吐、视力模糊、眼痛、心悸、胸闷、喘憋不能平卧及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同时血压高于正常等危急情况之一,或存在不能处理的其他疾病时,须在处理后紧急转诊。对于紧急转诊者,乡镇卫生院、村卫生站应在2周内主动随访转诊情况。 2.若不需紧急转诊,询问上次随访到此次随访期间的症状。 3.测量体重、心率,计算体质指数(BMI)。 4.询问患者疾病情况和生活方式,包括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吸烟、饮酒、运动、摄盐情况等。 5.了解患者服药情况。 (三)分类干预。 1.对血压控制满意(一般高血压患者血压降至140/90 mmHg 以下;≥65 岁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降至150/90 mmHg 以下,如果能耐受,可进一步降至140/90 mmHg 以下;一般糖尿病或慢性肾脏病患者的血压目标可以在140/90 mmHg 基础上再适当降低)、无药物不良反应、无新发并发症或原有并发症无加重的患者,预约下一次随访时间。 2.对第一次出现血压控制不满意,或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结合其服药依从性,必要时增加现用药物剂量、更换或增加不同类的降压药物,2周内随访。 3.对连续两次出现血压控制不满意或药物不良反应难以控制以

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服务规范培训试卷

2014年《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服务规范》 培训试卷 单位:姓名:得分: 一、填空(70分) 1、对第一次发现收缩压________ 和(或)舒张压_____________ 的居民在去除可能引起血压升高的因素后预约其复查,经非同日________ 次测量,血压___________ ,可考虑确诊为高血压。对高血压患者规 范化管理一年至少面对面随访_________ 次。 2、高危人群包括: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等;高危人群 _____________ 至少测量血压,并接受医务人员的生活方式指导。 3、血压控制目标:普通高血压患者血压降至__________ mmHg以下; 老年人(》65岁)高血压患者的血压降至___________ mmHg以下;伴 有肾脏疾病、糖尿病或病情稳定的冠心病高血压患者治疗更宜个体 化,一般可以将血压降至________ mmHg。 4、高血压非药物治疗(生活方式干预)包括___________ 、________ O 5、高血压每次随访均要测量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 ,计算体质指数。 6、高血压患者未满65岁以上,(是,否)每年进行 __________ 较全面的健康体检,可与________ 相结合。 二、问答(总分30分)

生活中我们常见的几种慢性病高危人群有超重、中心肥胖者、正常高值血压、血脂异常者,空腹血糖受损等,请简述一下这几类高危人群的判断标准?

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服务规范第三版

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服务规范一、服务对象 辖区内35 岁及以上常住居民中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二、服务内容 (一)筛查 1.对辖区内35 岁及以上常住居民,每年为其免费测量一次血压(非同日三次测量)。 2.对第一次发现收缩压≥140mmHg 和(或)舒张压≥90mmHg 的居民在去除可能引起血压升高的因素后预约其复查,非同日3 次测量血压均高于正常,可初步诊断为高血压。建议转诊到有条件的上级医院确诊并取得治疗方案,2 周内随访转诊结果,对已确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纳入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对可疑继发性高血压患者,及时转诊。 3. 如有以下六项指标中的任一项高危因素,建议每半年至少测量1 次血压,并接受医务人员的生活方式指导: (1)血压高值(收缩压130~139mmHg 和/或舒张压85~89mmHg); (2)超重或肥胖,和(或)腹型肥胖:超重:28 kg/m2 >BMI ≥24 kg/m2 ;肥胖:BMI ≥ 28 kg/m2 腰围:男≥90cm(2.7 尺),女≥85cm(2.6 尺)为腹型肥胖 (3)高血压家族史(一、二级亲属); (4)长期膳食高盐; (5)长期过量饮酒(每日饮白酒≥100ml); (6)年龄≥55 岁。 (二)随访评估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每年要提供至少4 次面对面的随访。(1)测量血压并评估是否存在危急情况,如出现收缩压≥180mmHg 和(或)舒张压≥110mmHg;意识改变、剧烈头痛或头晕、恶心呕吐、视力模糊、眼痛、心悸、胸闷、喘憋不能平卧及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同时血压高于正常等危急情况之一,或存在不能处理的其他疾病时,须在处理后紧急转诊。对于紧急转诊者,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应在2 周内主动随访转诊情况。 (2)若不需紧急转诊,询问上次随访到此次随访期间的症状。(3)测量体重、心率,计算体质指数(BMI)。 (4)询问患者疾病情况和生活方式,包括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吸烟、饮酒、运动、摄盐情况等。(5)了解患者服药情况。 (三)分类干预 岁老年高血压患以下;≥65 (1)对血压控制满意(一般高血压患者血压降至140/90 mmHg 以下;一般糖140/90 mmHg 者的血压降至150/90 mmHg 以下,如果能耐受,可进一步降至基础上再适当降低)、无药物不良反140/90 mmHg 尿病或慢性肾脏病患者的血压目标可以在应、无新发并发症或原有并发症无加重的患者,预约下一次随访时间。 服药依从性,必要(2)对第一次出现血压控制不满意,或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结合其)对时增加现用药物剂量、更换或增加不同类的降压药物,2 周内(3 随访。的并发症或原有并发症加重连续两次出现血压控制不满意或药物不良反应难以控制以及出现新)对所有患者进行有针2 的患者,建议其转诊到上级医院,周内主动随访转诊情况。(4目标并在下一次随访时评估进展。告诉患者出对性的健康教育,与患者一起制定生活方式改进

2019高血压指南解读

---------------------------------------------------------------最新资料推荐------------------------------------------------------ 2019高血压指南解读 2019中国高血压治疗指南解读西医内科教研室张泉 2019年中国高血压指南的特点与2005年比较的差别 1.政府更加重视高血压的防治及指南的修订 2.新指南强调了中国特点 3.强调我国高血压与心血管风险的关联性更强 4.诊断检查方面的新指标及修改点 5.高血压的治疗 6.高血压患者的降压治疗的血压目标 7.高血压相关危险因素的处理 8.危险分层、血压级别的调整问题 9.特殊人群高血压处理 10.强调高血压社区管理的重要性 11.新增加两个章节:少儿高血压、继发性高血压 2019年中国高血压指南的特点与2005年比较的差别 1.政府更加重视高血压的防治及指南的修订 2.新指南强调了中国特点 3.强调我国高血压与心血管风险的关联性更强 4.诊断检查方面的新指标及修改点 5.高血压的治疗 6.高血压患者的降压治疗的血压目标 7.高血压相关危险因素的处理 8.危险分层、血压级别的调整问题 9.特殊人群高血压处理 10.强调高血压社区管理的重要性 11.新增加两个章节: 少儿高血压、继发性高血压1.政府更加重视高血压的防治及指南的修订 2019年指南修订组织单位包括卫生部疾病控制局,中国高血压联盟,国家心血管病中心。 卫生部疾控局的加入,体现了政府对中国高血压指南修订的重视,表明了政府对高血压防治工作的重视。 我国高血压患病率持续增加,根据部分省市调查目前成人患病 1 / 6

慢病管理方案-高血压病

岑城镇卫生院慢病健康管理方案(一) 高血压病的健康管理 一、预防和行为干预 (一)合理膳食 1、限制过多钠盐摄入,首先减少烹调用盐,每人每天食盐量<6克为宜。 2、减少膳食脂肪,补充适量蛋白质。多食蔬菜和水果,摄入足量钾、镁、钙。 3、限制饮酒,乙醇(酒精)摄入量与血压水平及高血压患病率呈线相关,高血压患者应戒酒或严格限制饮酒。 (二)控制体重 体重的增加与高血压密切相关,高血压患者体重降低对改善胰岛素抵抗、糖尿病、高脂血症和左心室肥厚均有益。可通过降低每日热量及盐的摄入、加强体育运动等方法达到控制体重的目的。 (三)坚持运动锻炼 运动不仅可使收缩压和舒压下降(可能与扩血管有关),而且对减轻体重、增强体力、降低胰岛素抵抗有利。可根据年龄及身体状况选择慢跑、快步走、太极拳等不同方式。运动频度一般每周3~5次,每次持续20~40分钟。 (四)气功及其他生物行为方法 气功是我国传统的保健方法,通过意念的诱导和气息的调整,发挥自我调节作用。长期的气功锻炼可使血压控制较好、减少降压药用量,并可使脑卒中的发生率降低。 (五)其他 1、保持健康的心理、减少精神压力和抑郁、心胸开阔、精神乐观、劳逸结合、不吸烟,这些都对本病预防有着积极意义。 2、开展群众性的防病治病工作,进行定期健康检查,对有高血压病家族史而本人血压曾有过增高记录者,定期随访观察,则有利于对本病的早期发现和及早治疗。 3、提倡每个医师在诊病时都将测量血压列为常规检查,这有助

于发现无症状的早期高血压病人,为他们提供早期治疗的机会。 二、现代医学治疗原则 (一)高血压病的治疗原则 1、轻型高血压无靶器官损害者可先行非药物治疗3~6个月,无效则加用药物治疗。 2、中、重度高血压有靶器官损害者或合并糖尿病、冠心病者,均应采用药物治疗。 3、除某些高血压急诊之外,否则应使血压逐渐下降,避免血压下降过猛、过速所致的心脑缺血症状的发生。 4、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病,大多数需要终身服药。应以血压作为选用或调整服用药物品种和剂量的标准。维持血压在理想水平,是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5、与卧位血压差异明显则提示有直立性低血压,药物应减量或更换药物。 6、非药物治疗是治疗轻型高血压的首选方法,也是所有高血压治疗的基础方法。 (二)药物治疗 1、利尿剂:吲达帕胺无引起血糖、血脂及尿酸增高和低钾的不良反应。小剂量以降压为主,扩血管,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大剂量有利尿作用。用法2.5毫克早上服一次,最大剂量不超过5毫克/天,与其他降压药合用可增强疗效。 2、受体阻滞剂:常用的有美托洛尔,目前不单独作降压药应用,而与利尿药或其他降压药合用能增强降压作用,并可减慢心率及缓解心绞痛发作。用法50~100毫克顿服或分两次口服。 3、钙拮抗剂:是最安全有效、使用方便的抗高血压药。较常用的有:硝苯地平10~20毫克每天3~4次;氨氯地平5~10毫克每天晨服一次;非洛地平5毫克每天1~2次;硝苯地平缓释片30~60毫克每天1次。目前趋向应用长效制剂,服用方便,降压平稳。 4、血管紧素转换酶抑制剂:对各型高血压患者均有效,临床常用的有:卡托普利12.5毫克每天2~3次,逐渐增加,最大不超过45毫克/天。长效制剂有:贝那普利5~10毫克每天1次,最大不

高血压患者如何自我管理

(一份,尺寸高宽70*50) 高血压患者如何自我管理 自我管理第一步:定期测量血压,1-2周应至少测量一次。 自我管理第二步:治疗高血压应坚持“三心”,即信心、决心、恒心,只有这样做才能防止或推迟机体重要脏器受到损害。 自我管理第三步:定时服用降压药,自己不随意减量或停药,可在医生指导下及现病情加予调整,防止血压反跳。 自我管理第四步:条件允许,可自备血压计及学会自测血压。 自我管理第五步:随服用适当的药物外,还要注意劳逸结合、注意饮食、适当运动、保持情绪稳定、睡眠充足。 自我管理第六步:老年人降压不能操之过急,血压宜控制在140-159mmhg 为宜,减少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自我管理第七步:老年人及服用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阻断药的防止体位性低血压 特别注意:①事后不要立即进行房事②酒后应禁止性生活③若有头晕,胸闷等不适应停止性生活,并及时就医。 要想把血压有效的控制好,那么患者更应该重视发挥日常保健措施的积极作用。高血压病人在平时需要坚持低盐低脂的饮食原则,做到合理的饮食调养。同时高血压病人也要适当的进行一些体育锻炼,让自己的体质得到提高。此外,患者在平时要注意调养情志,让自己保持积极的心态,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来进行治疗,这样高血压的治疗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同时,患者在平时还要注重多休息,保持足够的休息时间才能避免血压的过度升高的危险。

糖尿病人如何进行自我管理首先,糖尿病治疗不仅需要药物更需要知识,更需要行为的改变。治疗糖尿病需要医生和病人两方面积极性。病人的积极性更为重要。作为糖尿病病人要从以下几方面学会自我管理。 第一,到正规的医院、正规的糖尿病的专科进行就诊。 第二,要学会与糖尿病医生交上朋友。 第三,要合理饮食。要避免肥胖,维持理想且合适的体重。三餐定时定量,每餐饮食按照计划份量进食,不可任意增减。少吃油煎、炸、油酥及猪皮、鸡皮、鸭皮等含油脂高的食物,少吃精制糖类及淀粉高的食物。烹调多采用清蒸、水煮、凉拌、涮、烤、烧、炖、卤等方式,宜用植物性油脂。经常选用含纤维质高的食物,如未加工的蔬果等。 第四、适量运动。运动对糖尿病患者来说是重中之重,需要有正确的应对方法。做为一名糖尿病病人要养成运动锻炼的良好习惯,运

高血压病管理方案

高血压病中医药健康管理方案 慢性病已成为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根据目前慢病发展趋势,慢病将发生在未老先病的工作人群。构建慢病健康管理服务平台,发挥中医中药在慢性病预防、保健、治疗方面的优势,对慢性病进行有效防控控势在必行。中医药技术具有“简、便、验、廉”的特点,深受群众欢迎。为深入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应用,充分发挥中医药在防治常见病、慢性病中的优势,切实降低医疗费用,进一步提高我社区高血压病患者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水平,促进我社区中医药工作的全面发展,结合我社区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服务对象 辖区内35岁以上具有高血压危险因素的高危人群和已确诊的高血压病患者 二、服务内容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要对辖区高血压病患者,按照规定的服务内容、服务程序和服务方法进行社区健康管理 1.高血压筛查。 (1)对辖区内3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每年在其第一次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站就诊时为其测量血压。 (2)对第一次发现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的居民在去除可能引起血压升高的因素后预约其复查,非同日3次血压高

于正常,可初步诊断为高血压。如有必要,建议转诊到上级医院确诊,2周内随访转诊结果,对已确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纳入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对可疑继发性高血压患者,及时转诊。 (3)建议高危人群每半年至少测量1次血压,并接受医务人员的生活方式与中医药保健预防指导。 2.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高血压分级分层进行管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站每年要提供至少4次面对面的随访。 (1)测量血压并评估是否存在危急症状,如出现收缩压≥180mmHg 和/或舒张压≥110mmHg;意识改变、剧烈头痛或头晕、恶心呕吐、视力模糊、眼痛、心悸胸闷、喘憋不能平卧及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同时血压高于正常等危险情况之一,或存在不能处理的其他疾病时,须在处理后紧急转诊。对于紧急转诊者,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应在2周内主动随访其转诊情况。 (2)若不需紧急转诊,询问上次就诊到此次就诊期间的症状。(3)测量体重、心率,计算体质指数(BMI)。 (4)询问患者症状和生活方式,包括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吸烟、饮酒、运动、摄盐情况等。 (5)了解患者服药情况。

2014ASH、ISH高血压管理指南

2013ASH/ISH高血压管理指南 ASH/ISH高血压管理指南旨在为高血压治疗提供一个方便快捷的管理流程。指南制定专家组指出,这项指南不仅是为初级护理医生和医学生提供指导,也是为所有一线专业人员制定。该指南提供了高血压管理流程图、不同高血压患者用药策略以及高血压常用药物推荐剂量。 高血压管理流程图:

图1,高血压管理流程图不同高血压患者用药策略: 患者类型起始用药目标血压若未 达到 <140/90mmHg, 应该加用的第 二种药物 目标血压若未达到 <140/90mmHg,应该加用的第二三种药物 A:患者为合并其他疾病或者高血压是主要疾病 黑人患者(非裔人群)CCB类(a)或 噻嗪类利尿 剂 ARB类(b)或 ACEI类药物(如 果没有此类药 物,可以加用初 始用药的另一 种药物) 联用CCB+ACEI/ARB类药 物+噻嗪类利尿剂 白人或其他非黑人患者:年龄小于60岁者ARB类(b)或 ACEI类药物 CCB类(a)或噻 嗪类利尿剂 联用CCB+ACEI/ARB类药 物+噻嗪类利尿剂 白人或其他非黑人患者:年龄≥60岁者CCB类(a)或 噻嗪类利尿 剂(尽管ACEI 类药物或ARB 类药物也常 有效,指南推 荐使用这两 类药物) ARB类(b)或 ACEI类药物(如 果ACEI类或 ARB类药物为初 始药物,可使用 CCB类或噻嗪类 利尿剂) 联用CCB+ACEI/ARB类药 物+噻嗪类利尿剂 B:高血压患者合并其他疾病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ARB类或ACEI 类药物(注: 黑人群体中, 建议初始用 药为CCB类药 物或噻嗪类 利尿剂) CCB类或噻嗪类 利尿剂(注:黑 人群体中,如果 初始用药为CCB 类或噻嗪类利 尿剂,此时应加 用ARB类或 ACEI类药物) 加用第二种药物(噻嗪 类利尿剂或CCB类药物)

特殊人群高血压的管理(完整版)

特殊人群高血压的管理(完整版) 摘要 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最为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降压治疗的最终目的是降低患者心血管事件风险。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特征不同,其心血管系统危险水平有所不同,因此血压控制目标与降压药物选择亦有所不同。 根据我国现行高血压防治指南,对于一般高血压患者,应将其血压控制在<140/90 mmHg(1 mmHg=0.133 kPa)。为使血压达标,首先应为患者做出改善生活方式的建议,必要时应用降压药物治疗。常用的一线降压药物如利尿剂、钙通道阻滞剂(CCB)、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与β-受体阻滞剂(BB)均可用于高血压的初始与维持治疗。然而,当患者合并临床型或亚临床型靶器官损害或同时合并其他疾患时,其血压控制目标与首先选择的药物种类则有所不同。遵循我国指南原则[1],为患者制定科学合理的药物治疗方案,有助于最大程度地降低高血压相关的不良结局风险。 一、老年高血压 对于≥60岁的老年高血压患者,积极的降压治疗可以显著降低卒中与心肌梗死等心血管事件风险。但与中青年患者相比,老年高血压患者接受降压治疗时应从小剂量降压药物开始,根据血压反应逐渐增加剂量或药物种类,缓慢而持久地将血压控制在目标值以下。老年患者的血压控制可分为

2个阶段:首先将收缩压控制在150 mmHg以下,若患者没有头晕、乏力、虚弱、心绞痛或脑缺血症状以及体位性低血压等不良反应,可进一步将血压降低至140 mmHg以下。对于≥80岁的高龄患者尤为如此。在降压药物选择方面,一般可首选小剂量利尿剂、CCB、ACEI或ARB治疗,必要时可联合应用上述不同种类的药物(不宜联合应用ACEI与ARB)。没有合并症的老年患者一般不建议将BB作为首选降压药物。由于老年高血压患者常表现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即收缩压增高,舒张压正常甚至偏低,在降压治疗时既要控制收缩压,又要避免舒张压过度降低(舒张压一般不宜低于60 mmHg)。一些患者收缩压显著升高,而舒张压低于60 mmHg,这种情况下需要更为谨慎地用药。 二、高血压合并糖尿病 高血压患者中糖代谢异常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非高血压患者,因此确诊高血压后需要常规检测患者的空腹血糖与餐后血糖,必要时进行正规的葡萄糖耐量试验。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时,患者发生心肌梗死或脑梗死等心血管事件的风险进一步增高,因此需要更为严格地控制血压,一般建议将其血压控制在<130/80 mmHg。此类患者首选ACEI或ARB治疗,血压不能达标时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CCB或/和利尿剂。若不合并冠心病或慢性心力衰竭,一般不将BB作为首选药物,以免对糖代谢产生不利影响。此外,长期大剂量应用利尿剂也可能加重糖代谢异常,因此推荐使用小剂量利尿剂(例如氢氯噻嗪12.5~25 mg/d或吲达帕胺1.25~1.5 mg/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