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开挖数值模拟

基坑开挖数值模拟
基坑开挖数值模拟

7数值模拟

7.1数值模拟方法简介

数值模拟技术作为一种研究手段,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于各行各业领域的研究中。目前,数值分析方法主要分为二大类:一类是以有限差分法为代表,其特点是直接求解基本方程和相应的定解条件的近似解;另一类数值分析方法是首先建立和原问题基本方程及相应定解条件等效的积分方法,然后据之建立近似解法。

LS-DYNA作为世界上最著名的通用显示动力分析程序,能够模拟真实世界的各种复杂问题,特别适合求解各种二维三维非线性结构的高速碰撞,爆炸和金属成型等非线性动力冲击问题,同时可以求解传热,流体及流固耦合问题,在工程应用如汽车安全设计,武器系统设计,金属成型,跌落仿真等领域被广泛应用。本次采用ANSYS/LS-DYNA,进行混凝土支撑梁结构爆破拆除数值模拟研究。在ANSYS/LS-DYNA环境下,数值模拟的实现总体上分为两个过程:在ANSYS中建立结构实体模型,完成有限元网格的划分,输出有限元模型信息即输出关键字文件;编辑关键字文件,在DYNA环境下完成对结构倒塌过程的数值模拟计算。

对结构有限元模型的建立过程,数值模拟中采用的钢筋和混凝土材料模型、接触方式等各种计算控制项进行了阐述。

LS-DYNA程序中主要提供如下几种计算方法:

(1)Lagrange算法

坐标固定在物质上或者说随物质一起运动和变形,处理自由面和物质界面非常直观,由于网格始终对应物质,因此能够精确的跟踪材料边界和描述物质之间的界面,这是Lagrange算法的主要优点。但是,由于网格随材料流动而变形,一旦网格变形严重,就会引起数值计算的不稳定,甚至使得计算无法继续进行(如发生负体积或复杂声速等问题)。因此,Lagrange算法在处理大变形大位移问题时,有其无法克服的弊端。

(2)Euler算法

网格被固定在空间,是不变形的。物质通过网格边界流进流出,物质的大变形不直接影响时间步长的计算。因此,欧拉算法在处理大变形问题方面具有优势。欧拉方法通过输运项计算体积、质量、动量和能量的流动。欧拉计算可以直接通过在离散化格式中包括迁移导数项进行,或通过二步操作完成。二步法操作的第一步主要是拉格朗日计算,第二步输运阶段是重分计算网格相当于回到它的原来状态。LS-DYNA程序采用后一种方法。欧拉算法的缺点是网格中物质边界不清晰,难以捕捉各物质界面。

(3)ALE方法

吸取了欧拉法和拉格朗日法两种方法的优点。ALE算法能够进行自动重分网格操作。它包括拉格朗日时间步,然后是一个输运步。输运步可以采用三种方法:1. 发生合理的网格变形时空间网格不再重分(拉格朗日);2. 发生严重的网格变形时重分成原始形状(欧拉);

3. 发生严重的网格变形时重分为合理的形状,因此允许网格拓扑(拉

格朗日和欧拉)。

混凝土是土木工程结构中应用极为广泛的材料,其最本质的特点是材料组成的不均匀性,并且存在初始微裂缝。从混凝土受单轴压力时的应力应变关系来看,混凝土卸载时有残余变形,不符合弹性关系;如果对其应用弹塑性本构关系,又很难精确定义屈服条件。此外,混凝土在到达应力顶峰后,其应力-应变关系曲线有一下降段,即存在应变软化现象,所有这些都给建立混凝土的本构关系带来困难。多年以来,众多学者进行了大量的试验和理论研究,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混凝土本构模型。

第一:混凝土本构模型可以分为下面几种:

(1)线弹性类本构模型。线弹性类本构模型是以弹性力学为基础的模型,当混凝土无裂缝时,将混凝土看成线弹性匀质材料而采用线弹性本构模型。虽然混凝土的变形特性是非线性的,但在一些特定的情况下(比如描述混凝土受拉时的工作性能),采用线弹性类本构模型进行分析还是有足够的精度的,其线弹性本构关系可用广义虎克定律来表示:

kl ijkl ij C εσ=(1)

式中,ijkl C 为材料弹性常数,为四阶张量,共有81个常数。按照

材料假设的不同,又可分为各向异性本构模型、正交各向异性本构模型、各向同性本构模型等,其中ijkl C 根据材料的不同而变换。

(2)塑性理论类本构模型:塑性理论类本构模型是以塑性流动理论为基础,代表性的模型主要有:Mises 条件的模型、理想弹塑性

脆性断裂模型、应变或工作硬化塑性理论模型等。模型中考虑了混凝土加载路径和混凝土的硬化,在混凝土的应力-应变全曲线中,有上升段和下降段。自从Drucke公设和Пyushin公设出现之后,经典塑性力学得到飞速发展,混凝土塑性力学模型也是基于这些公设建立的。以塑性理论为基础的混凝土本构模型,在对其加载面,包括初始屈服面,后续加载面和破坏包络面等特征面的研究中,这些特征面若以应力空间来表示时,当应力达到屈服后,材料发生应力松弛;若以应变空间表示时,当应变达到松弛面后,材料发生应变松弛。基于应力状态屈服面或破坏包络面的塑性理论类型的本构模型有弹性-全塑性模型、线弹性-硬化塑性-断裂模型等;基于松弛面的塑性理论类型的本构模型有塑性模型、塑性断裂模型、硬化断裂模型等。所有这些模型所做的假设与混凝土的实际性能还存在很大的差别,而且模型的表达式和计算均较复杂,目前还不便于应用。

(3)其他力学理论类本构模型,许多学者还以新型交叉的力学分支的理论为基础研究混凝土的本构模型。

内时理论模型:内时理论模型最初由Valanis于1971年提出,其基本概念为:塑性和粘塑性材料内任一点的现时应力状态是该点整个变形领域内和温度历史的泛函,而特别重要的是该历史是用一个取决于变形中的材料特性和变形程度的内时(Intrinsic Time)来量度的。这种模型采用了非弹性应变能逐渐积累的方法而不需考虑塑性理论中的屈服面和流动法则,所以该理论尤其适合没有屈服面的混凝土材料。由于内时理论能描述混凝土的复杂变形的历史,因而为各国学

者所重视。但由于表达式过多,确定参数又不容易,所以对其推广和应用仍有大量工作要做。

损伤理论模型:针对混凝土材料本身是一种具有固有缺陷-微裂纹的特点,很多学者将损伤力学引用到混凝土本构模型的建立中。损伤力学研究材料或构件从原生缺陷到形成客观微裂纹直至断裂的过程。也就是通常指的微裂纹的萌生、扩展或演变、宏观微裂纹的形成、裂纹的稳定扩展和失稳扩展全过程。损伤力学主要是在连续介质力学和热力学的基础上,用固体力学方法研究材料的宏观力学性能的演变直到破坏的全过程。20世纪70年代末期,损伤力学局限于研究材料在宏观裂纹出现以前的阶段,当宏观裂纹出现以后,则采用断裂力学的理论和方法进行研究,这是无耦合的分析方法。实际上,在宏观裂纹出现后,材料的损伤对裂纹尖端附近及其它区域的应力和应变均有影响。因此,合理的方法应该将损伤耦合到本构方程中进行分析和计算。这样由于本构方程中将有关的力学参数和损伤进行了耦合,所以分析和计算就变得更为复杂。

非线弹性类本构模型:为了克服线弹性模型的缺点,然后产生了以割线模型形式的非线性弹性类本构模型。这类模型中,具有代表性的是超弹性模型和亚弹性模型。

除了上述模型外,还有以许多种理论相结合到处的混凝土的本构模型。

第二:LS-DYNA程序中提供的混凝土材料模型:

在材料模型方面,LS-DYNA目前拥有近150余种金属和非金属材

料模型,涵盖了弹性、弹塑性、超弹、泡沫、玻璃、土壤、混凝土、流体、炸药等材料模型以及多种状态方程,可以考虑材料的失效、损伤、粘性、蠕变、与温度相关、与应变率相关等材料性质。此外,程序还支持用户自定义材料功能。

LS-DYNA程序中提供的混凝土材料模型主要有以下几种:塑性随动模型*MAT-PLASTIC-KINEMATIC、H_J_C模型、*MAT_DRUCKER_PRAGER 模型和*MAT_SOIL_AND_FOAM模型。

本论文有限元模型中的混凝土本构模型选用LS-DYNA中的塑性随动模型*MAT-PLASTIC-KINEMATIC。

塑性随动模型(*MAT_PLASTIC_KINEMATIC)。这是一种各向同性、随动硬化或各向同性和随动硬化混合模型,与应变率相关,可考虑实效,参数简单,较容易确定。

7.2 钢筋混凝土支撑梁结构爆破拆除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7.2.1爆破拆除数值模拟基本假设

考虑到建立整体钢筋混凝土支撑梁结构模型过程的复杂性,计算结果的可行性及准确性,数值模拟中对模型进行了简化,模型的简化出于以下基本假设:

(1)不考虑混凝土支撑梁内的炸药爆炸对整体结构的作用。如果模拟中按照实际情况建立模型,单元数目巨大,受到当前计算机能力的限制,无法实现数值计算。由于爆炸对钢筋梁的变形影响较小,所以在模拟中可以直接删除爆破药包附近的混凝土,并没有考虑钢筋

梁结构在炸药爆炸下的响应问题。

(2)钢筋混凝土梁在爆破后,剩余部分的表面是光滑的,由于上面假设是直接删除爆破部分,所以无法模拟混凝土爆破后的形状。

(3)钢筋混凝土的支柱地面没有相对位移,简化为完全固结,即不考虑钢筋梁的坍塌与支撑柱和地面之间的相互作用。

7.2.2钢筋混凝土有限元模型建立过程

采用ANSYS建立有限元模型时,采用的数值单位均为国际单位,即长度单位为m,时间单位为s,质量的为kg,压力的单位为Pa,速度单位为m/ s。

为了由实际情况对比实验模拟的准确情况,我们选用工程实例作为有限元模拟的对象。综合考虑有限元计算的精确性和时效性,来确定单元尺寸和单元数量。

7.2.3钢筋混凝土模型的选取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进行钢筋混凝土结构爆破拆除分析前,首先要就研究的具体问题选择好用于模拟钢筋混凝土材料的物理模型。当前,数值计算中,用于模拟混凝土钢筋材料的有限元模型主要有两类:第一种是把钢筋和混凝土单元各自划分为足够小的单元,分别考虑钢筋和混凝土的贡献,称为分离式模型。第二种也是把钢筋和混凝土单元包含在一个单元之中,统一考虑钢筋和混凝土的作用,称为整体式模型。

(1)整体式模型

在整体式模型中,将钢筋弥散于整个单元中,并把单元视为连续均匀的材料。钢筋对整个结构的贡献,可以通过调整单元的材料力学性能参数来体现,例如提高材料的屈服强度、材料的弹性模量等。其优点是建模方便,分析效率高,但是缺点是不适用于钢筋分布较不均匀的区域,且得到钢筋内力状态比较困难。主要用于有大量钢筋且钢筋分布较均匀的构件中。

(2)分离式模型,位移协调

利用空间梁单元beam161建立钢筋模型,和混凝土单元共用节点。其优点是建模方便,可以任意布置钢筋并可直观获得钢筋的内力。缺点是建模比整体式模型要复杂,需要考虑共用节点的位置,且容易出现应力集中问题。

(3)分离式模型,界面单元

前两种混凝土和钢筋组合方法假设钢筋和混凝土之间位移完全协调,没有考虑钢筋和混凝土之间的位移,而通过加入界面单元的方法,可以进一步提高分析的精度。同样利用空间梁单元beam161建立钢筋模型。不同的是混凝土单元和钢筋单元之间利用弹簧模型来建立连接。不过一般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和混凝土之间都有比较良好的锚固,钢筋和混凝土之间滑移带来的问题不是很严重,一般不必考虑。

本文,在爆破拆除建筑结构的数值模拟中,兼顾模型的真实性和建模的方便性,数值模拟中采用分离式钢筋混凝土模型,钢筋和混凝土之间共节点,不考虑它们之间的滑动。并对结构中钢筋的分布位置

及数量进行了简化。

7.2.4钢筋混凝土的单元类型

LS-DYNA具有丰富的单元库,具有二维、三维实体单元,薄、厚壳单元以及ALE、Eulirian和Lagrangian单元等,各类单元又有多种算法可供选择,具有大位移、大应变和大转动功能,单元积分采用沙漏粘性阻尼以克服零能模式。模拟中,混凝土单元选择SOLID164单元,钢筋单元选择BEAM161单元。

SOLID164单元,为8节点三维实体单元,每个节点具有9个自由度,即UX,UY,UZ,VX,VY,VZ,AX,AY,AZ,但是只有位移是实际意义上的自由度。该单元提供了单点积分算法和全积分单元算法,其默认为单点积分算法。该单元可采用Lagrange列式,也可采用ALE 列式,当采用ALE列式时,在关键字中需要定义单元算法关键字*SECTION_SOLID_ALE。单元支持大部分的LS-DYNA材料算法。

BEAM161单元,为二维梁单元,用三个节点定义,I和J确定梁的轴向,K确定横截面主轴方位。具有Hughes-Liu及B-S算法,其默认算法为Hughes-Liu算法。单元可以定义不同的积分算法,默认值为2×2Guass积分。对于Hughes-Liu算法选项,如果截面积分规则Int.rule-arbitry.section取默认值0,则程序会采用梁单元跨中的一组积分点来模拟矩形及圆形的截面。

7.2.5材料失效方式的控制

在有限元数值模拟中,由于程序本身是基于连续介质力学理论基础上形成的,因此,材料的失效是靠删除单元来实现的。单元达到屈服强度后,就被从模型中删除,不再参与计算,所以,对于材料失效强度的控制决定着数值模拟计算的准确性。

材料失效现象比较复杂,因此,出现了各种失效理论模型,目前,比较成熟的强度理论模型主要有以下四种:

第一强度理论模型,即最大拉应力理论模型;

[]σσ≤1 (3-1)

第二强度理论模型,即最大伸长线应变理论模型;

()[]σσσμσ≤--32 (3-2)

第三强度理论模型,即最大剪应力理论模型;

[]σσσ≤-31 (3-3)

第四强度理论模型,即形状改变比能理论模型(Von Mise 应力)。

(3-4)

四式中, []σ-许用应力,[]σ=屈服极限s σ/安全系数;

1σ,2σ,3σ-三个主应力。

对于铸铁、石料、混凝土和玻璃等脆性材料,通常以断裂形式失效,可采用第一和第二强度理论;对于碳钢、铜、铝等塑性材料,通()()()[][]σσσσσσσ≤-+-+-21323222121

基坑开挖工艺流程及施工方法

8.2.1地下一层基坑开挖工艺流程及施工方法 8.2.1.1开挖工艺流程 非付费区通道及1号线1号出入口和风亭为地下一层结构,基坑开挖在10m 内,具体施工流程如下: (1)待地下墙和围护桩达到设计要求后,且降水至一定标高后,挖土至压顶梁以下150mm,施工顶圈梁与第一道混凝土支撑,进行混凝土养护。 (2)当第一道支撑和围囹混凝土强度达到80%设计强度,且降水至一定标高后,竖向分层分段开挖至第二道钢支撑标高,架设第二道钢支撑。 (3)当第二道钢支撑架设完成,且降水至一定标高后,分层分段开挖至底板底面标高,进行拣底开挖,坑底以上30cm及地梁,承台,集水井等局部深处土方采用人工修整,并应随挖随铺垫层,严禁超挖。 8.2.1.2开挖方法 1号线出入口及风亭基坑纵向分2段竖向分3层开挖。坑内采用一台0.5方小型挖掘机水平倒土配合PC300长臂挖掘机垂直运输,长臂挖掘机停靠在基坑东侧。提高挖土的施工效率在开挖过程中做好场地规划,合理调配运输车辆,及时架设支撑。详见图8-2-1。

图8-2-1 地下一层土方开挖示意图 开挖时先挖中间土体,后挖两侧土体,预留两侧反压土体,有效控制围护结构侧向位移。竖向分层厚度与钢管支撑标高结合,每层土方开挖至支撑以下0.5m 后,及时施作钢管支撑体系并预加轴力。基坑挖到基底设计标高以上20~30cm 时,采用人工开挖,超挖处采用石砾、砂填至设计标高。 8.2.1.3基坑开挖控制参数 第一层表层土方开挖对施工无影响,可全部开挖并施工第一道混凝土撑并养护,待强度达到80%后,进行第二层土方开挖; 在第二道钢支撑的土层开挖中,每小段纵向开挖宽度为6m,土方在8小时内完成,随即在8小时内完成相应的支撑架设,并施加预应力; 在第三土层开挖中,开挖到底板底面后,及时施工垫层砼和底板砼。 基坑开挖纵坡不得陡于1:3,竖向分层厚度不得大于3.5m,纵向分段长度不宜长于20m。在基坑土方开挖中严格按开挖坡度施工,严禁在土方开挖中出现垂直土壁。 8.2.2地下三层基坑开挖工艺流程及施工方法

基坑开挖工艺流程及施工方法之欧阳光明创编

*欧阳光明*创编 2021.03.07 8.2.1地下一层基坑开挖工艺流程及施工方法 欧阳光明(2021.03.07) 8.2.1.1开挖工艺流程 非付费区通道及1号线1号出入口和风亭为地下一层结构,基坑开挖在10m内,具体施工流程如下: (1)待地下墙和围护桩达到设计要求后,且降水至一定标高后,挖土至压顶梁以下150mm,施工顶圈梁与第一道混凝土支撑,进行混凝土养护。 (2)当第一道支撑和围囹混凝土强度达到80%设计强度,且降水至一定标高后,竖向分层分段开挖至第二道钢支撑标高,架设第二道钢支撑。 (3)当第二道钢支撑架设完成,且降水至一定标高后,分层分段开挖至底板底面标高,进行拣底开挖,坑底以上30cm及地梁,承台,集水井等局部深处土方采用人工修整,并应随挖随铺垫层,严禁超挖。 8.2.1.2开挖方法 1号线出入口及风亭基坑纵向分2段竖向分3层开挖。坑内采用一台0.5方小型挖掘机水平倒土配合PC300长臂挖掘机垂直运输,长臂挖掘机停靠在基坑东侧。提高挖土的施工效率在开挖过程中做好场地规划,合理调配运输车辆,及时架设支撑。详见图8-2-1。 图8-2-1 地下一层土方开挖示意图

开挖时先挖中间土体,后挖两侧土体,预留两侧反压土体,有效控制围护结构侧向位移。竖向分层厚度与钢管支撑标高结合,每层土方开挖至支撑以下0.5m后,及时施作钢管支撑体系并预加轴力。基坑挖到基底设计标高以上20~30cm时,采用人工开挖,超挖处采用石砾、砂填至设计标高。 8.2.1.3基坑开挖控制参数 第一层表层土方开挖对施工无影响,可全部开挖并施工第一道混凝土撑并养护,待强度达到80%后,进行第二层土方开挖; 在第二道钢支撑的土层开挖中,每小段纵向开挖宽度为6m,土方在8小时内完成,随即在8小时内完成相应的支撑架设,并施加预应力; 在第三土层开挖中,开挖到底板底面后,及时施工垫层砼和底板砼。 基坑开挖纵坡不得陡于1:3,竖向分层厚度不得大于3.5m,纵向分段长度不宜长于20m。在基坑土方开挖中严格按开挖坡度施工,严禁在土方开挖中出现垂直土壁。 8.2.2地下三层基坑开挖工艺流程及施工方法 8.2.2.1开挖工艺流程 5号线主体车站为地下三层结构,标准段开挖深度23.82m,端头井开挖深度25.42m,具体施工流程如下: (1)待地下墙和围护桩达到设计要求后,且降水至一定标高后,挖土至冠梁以下150mm,施工顶圈梁与第一道混凝土支撑,进行混凝土养护。

基坑开挖工艺流程和施工方法

821地下一层基坑开挖工艺流程及施工方法 821.1开挖工艺流程 非付费区通道及1号线1号出入口和风亭为地下一层结构,基坑开挖在10m 内,具体施工流程如下: (1)待地下墙和围护桩达到设计要求后,且降水至一定标高后,挖土至压 顶梁以下150mm施工顶圈梁与第一道混凝土支撑,进行混凝土养护。 (2)当第一道支撑和围囹混凝土强度达到80%设计强度,且降水至一定标高后,竖向分层分段开挖至第二道钢支撑标高,架设第二道钢支撑。 (3)当第二道钢支撑架设完成,且降水至一定标高后,分层分段开挖至底板底面标高,进行拣底开挖,坑底以上30cm及地梁,承台,集水井等局部深处土方采用人工修整,并应随挖随铺垫层,严禁超挖。 8.2.1.2开挖方法 1号线出入口及风亭基坑纵向分2段竖向分3层开挖。坑内采用一台0.5方小型挖掘机水平倒土配合PC300长臂挖掘机垂直运输,长臂挖掘机停靠在基坑东侧。提高挖土的施工效率在开挖过程中做好场地规划,合理调配运输车辆,及时 架设支撑。详见图8-2-1 o 图8-2-1地下一层土方开挖示意图 开挖时先挖中间土体,后挖两侧土体,预留两侧反压土体,有效控制围护结构侧向

位移。竖向分层厚度与钢管支撑标高结合,每层土方开挖至支撑以下0.5m 后,及时施作钢管支撑体系并预加轴力。基坑挖到基底设计标高以上20?30cm 时,采用人工开挖,超挖处采用石砾、砂填至设计标高。 821.3基坑开挖控制参数 第一层表层土方开挖对施工无影响,可全部开挖并施工第一道混凝土撑并养 护,待强度达到80%后,进行第二层土方开挖; 在第二道钢支撑的土层开挖中,每小段纵向开挖宽度为6m 土方在8小时 内完成,随即在8小时内完成相应的支撑架设,并施加预应力; 在第三土层开挖中,开挖到底板底面后,及时施工垫层砼和底板砼。 基坑开挖纵坡不得陡于1:3,竖向分层厚度不得大于3.5m,纵向分段长度不宜长于20m在基坑土方开挖中严格按开挖坡度施工,严禁在土方开挖中出现垂直土壁。 8.2.2地下三层基坑开挖工艺流程及施工方法 8.2.2.1开挖工艺流程 5号线主体车站为地下三层结构,标准段开挖深度23.82m,端头井开挖深度 25.42m,具体施工流程如下: (1)待地下墙和围护桩达到设计要求后,且降水至一定标高后,挖土至冠梁以下150mm施工顶圈梁与第一道混凝土支撑,进行混凝土养护。 (2)当第一道支撑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80%且降水至一定标高后,竖向分二层分段开挖至第二道支撑标高,施工第二道砼支撑和围囹,进行混凝土养护。 (3)当第二道支撑和围囹混凝土强度达到80%设计强度,且降水至一定标高后,分层分段开挖至第三道支撑标高,架设第三道钢支撑。 (4)降水至一定标高后,分段向下开挖第五层土方,施工第四道混凝土支 撑,进行混凝土养护。 (5)当第四道混凝土强度达到80%设计强度,且降水至一定标高后,分层分段开挖第六层土方至底标高,架设第五道钢支撑。 (6)降水至一定标高后,分层分段开挖第七层土方架设第6道钢支撑。 (7)降水至一定标高后,北端头井二期及南端头井继续向下开挖第八层土 方,架设第7道钢支撑

土方开挖施工工艺

土方开挖施工工艺 1、工艺流程: 确定开挖的顺序和坡度→沿灰线切出槽边轮廓线→分层开挖→修整槽边→清底2、操作要点: 2.1基坑土方开挖按照先上后下、分区、分层开挖进行,形成施工流水段开挖的原则,基坑分区开挖到底,随即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2.2土方开挖时必须对基坑、周边的建筑物、道路、地下管线进行监测,出现异常、监测值超过设计允许值时,应立即停止施工,采取相应的措施后方可继续土方开挖。 2.3基坑四周应设排水沟、集水井,场地应有一定的坡度,以防雨水浸泡基坑和场地。 2.4测量放线:根据给定的国家永久坐标、水准点,按建筑物总平面和建筑红线要求,引测到现场。在建筑物周围,设置测量控制基线、轴线和水平基准点;做好轴线控制的测量和校核。如采取自然放坡方式进行开挖,可根据现场的土质情况按1:0.1~1:1的坡度进行自然放坡。 2.5分层开挖:选择合适的挖土机械,根据土方开挖方案规定的路线、顺序、范围、坡度进行开挖,控制好各层标高、边坡坡度、排水沟、集水井位置,避免超挖、乱挖。尽可能的使机械多挖,减少机械超挖和人工挖土。场地边坡开挖应自上而下,分层、分段依次进行,如有分级放坡则需分层开挖并控制好每一级坡度。

土壤类别放坡深度规定 (m) 高于宽之比 人工开挖 机械挖土 坑内作业坑上作业 一、二类土超过1.20 1:0.5 1:0.33 1:0.75 三类土超过1.50 1:0.33 1:0.25 1:0.67 四类土超过2.00 1:0.25 1:0.10 1:0.33 2.6降、排水:开挖前需将地下水位降至基坑(槽)最底标高以下,开挖过程中应保持连续降水,直至基坑(槽)回填完毕。开挖时采取排水措施,坡顶设排水沟或挡水堤;在地下水位以下挖土,在开挖标高坡脚设排水沟和集水井,使开挖面、排水沟和集水井的深度始终保持一定差值,使地下水位降低在开挖面以下不少于0.5m;开挖至坑底后及时同步挖好排水沟和集水井,确保坑底无积水。2.7边坡修整或支护:开挖过程中,应及时同步按要求修整边坡,并应对边坡采取支护措施,确保边坡稳定。 2.8基底整平:机械开挖至基底,应留200mm~300mm厚的土用人工清理找平,以避免超挖和基底土遭受扰动。 2.9钎探:基坑底清理平整后要组织基底的钎探,并做好钎探记录。 2.10验槽:土方开挖至基底,应分阶段会同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地质勘探单位、设计单位进行基坑验槽,如发现与勘探报告不符应及时采取措施。 3、质量要求: 3.1基坑、基槽的基土土质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并严禁扰动。 3.2土方开挖前检查定位放线、排水和降低地下水位系统,合理安排土方运输车

不看后悔深基坑内支撑施工流程

基坑开挖施工准备 ①建筑物位置的标准轴线桩、水平桩及灰线尺寸,已经过复核。②决定挖土方案,包括开挖方法、挖土顺序、堆土弃土位置、运土方法及路线等。③障碍物和地下管道已进行处理或迁移。④排水或降水的设施准备就绪。 2.1 工艺流程放线→挖土、挖基坑周边地面截(排)水沟→修边坡→维护坡面→挖土至坑底面设计标高→挖基底周边排水沟、基底找平。 2.2 施工注意事项①基坑开挖,在有水平标准严格控制基底的标高,标桩间的距离≤3m,以防基底超挖。②在地下水位以下挖土,必须有措施、有方案。③土方工程一般不宜在雨天进行。在雨季施工时,工作面不宜过大。应逐段、逐片地完成,并应切实制订雨季施工的安全技术措施。④为减少对地基土的扰动,机械挖土应在基底标高以上保留200~300mm左右,以后用人工挖平清底。所有预留厚度应在基础施工前用人工挖除。 深基坑开挖及降水开挖总体方案 ①考虑场区外周边施工环境因素,合理确定基坑开挖时间。②确定季节性变化对地下水位影响,为优化基坑土方开挖方案创造条件。施工期间场地的地下水位变化范围的准确测定,为进一步优化本工程深基坑开挖方案提供了可靠依据。③本工程深基坑开挖及降水开挖方案的优化原则。通过上述对本工程场内外条件及对施工期间场地内地下水位实际变化论证,从有利于连续作业、便于施工、技术可靠、经济合理等方面出发,在多方案比较的基础上,确定了地下水位以上基础土方采用正常大开挖方案;地下水位以下深基坑集群的土方采用轻型井点降水开挖方案。④通过轻型井点降水系统将地下水抽至专用水箱后,采用离心泵将专用水箱内的井水排至自然地坪以上。 3.1 基坑开挖施工采取分步开挖、分步支护的方法,按设计要求进行开挖。开挖完毕后,采用小型机具或铲等进行切削清坡,以保证坡面平整并达到设计坡度。 3.2 基坑降水①根据工程地质勘查资料,基坑开挖深度范围内各土层均属于含水率在32~49%之间的饱和淤泥质土。从渗透系数看,含水率较大的土层水平方向渗透系数要比铅直方向渗透系数大得多,若按常规施工方法即仅在井管末端设置滤管,则仅能抽取局部土层内水平向渗透水。因此根据这一特性,滤管由原来在井管末端部设置一段改成整根井管多段设置,本工程滤管从原来的一段增加为三段,分别长3m、2m、2m,以便最大限度地将各土层内渗透水抽吸出来。②滤管不包密目滤网,成孔洗井结束直接下井管,井管四周填以砾砂石,增加水透过能力。在井管露出地面端部先用胶带封死再用稀泥巴封堵死,仅露出真空管、抽水管和电源线。 深基坑支护的几种措施 ①悬臂式支护结构:挡土结构的使用是在现场不允许基坑维持其天然坡度的情况下用于保持基坑开挖稳定的构筑物,悬臂式挡土结构可能是地下连续墙、木桩、钢筋混凝土桩、钢板桩等。②锚杆挡墙支护结构:锚杆式挡土墙(anchored retaining wall by tie rods)指的是由钢筋混凝土板和锚杆组成,依靠锚固在岩土层内的锚杆的水平拉力以承受土体侧压力的挡土墙。为便于立柱和挡板安装,大多采用竖直墙面。立柱间距2.5~3.5m,每根立柱视其高布置2~3根锚杆,锚杆的位置应尽量使立柱受弯分布均匀。锚杆一般水平向下倾斜10°~45°,并使锚杆长度尽可能短。锚杆的有效锚固长度在岩层中一般不小于4m,在稳定土层内,应有9~10m。锚孔内灌以膨胀水泥砂浆;锚孔口与墙面间一段锚杆采用沥青包扎防锈。挡墙分级设置时,每级高度不大于6m,两级之间留有1~2m的平台,以利施工操作和安全。③混合支护结构:这是由挡墙和固定挡墙就位的组合挡土结构体系,挡墙可以是板桩(钢、混凝土、木),有挡板或无挡板的立柱(或桩),钢筋混凝土灌注桩和地下连续墙等。而固定

基坑支护结构施工工艺流程解析

基坑支护结构施工工艺流程解析 房屋建筑深基坑工程前期管理流程图 一、水泥搅拌桩施工工艺流程 水泥搅拌桩施工流程图 1.1 施工准备 1、施工图准备:熟悉并掌握设计施工图纸,充分了解设计意图,如有疑问,及时与设计单位沟通解决。 2、方案准备:编制相关施工方案,并报业主、监理单位审批同意后执行。 3、试验准备:按要求对原材料进行抽样送检,复试合格后投入使用。 4、交底准备:召开项目部全体人员会议,向施工人员及操作人员做好施工技术和安全技术交底,使职工了解设计意图,掌握施工要领和关键工序及安全操作规程,做到分工明确,职责分明。 5、现场准备、测量准备、试桩等。 1.2 桩位放样 桩位放样前,对规划测量单位移交的导线点,水准点进行复核,确认无误后使用。测量人员应按设计施工图,进行搅拌桩桩位、原地面标高、孔口标高等有关测量放样工作,并做好测量放样记录及布桩图等,施工前应报请甲方和监理工程师复核,并填写测量放样报验单,经甲方和监理工程师审查签认。 1.3 开挖沟槽 1、根据施工图,在现场测设出水泥搅拌桩的施工轮廓线,作为开挖沟槽的界线。 2、为了防止水泥搅拌桩施工时水泥土隆起影响施工,应根据现场的水泥土搅拌桩轮廓线开挖施工沟槽,沟槽的深度按桩的幅度数及桩长确定。开挖沟槽的过程中,要求施工单位有专人负责进行现场指导。 3、根据水泥土搅拌桩施工平面图,在沟槽边设桩的定位控制线。 4、在桩的定位控制线上,每隔5米设定桩位标志,确保桩间搭接符合规范、设计规定。 5、施工前必须排除沟槽内的积水,以免积水渗入影响水泥土搅拌桩的桩身强度。 1.4 桩机就位 由施工员、桩机班长统一指挥桩机就位,桩机下铺设钢板及路基板,移动前看清前后、左右各位置的情况,发现有障碍物应及时清除,移动结束后检查定位情况,如有偏差及时纠正,桩位偏差不大于50mm。桩机就位应平稳、平正,用经纬仪或线锤进行观测,确保钻机的垂直度,搅拌桩垂直度精度不低于1/200。桩机作业前现场监理、甲方检查搅拌桩机是否到达作业位置。 1.5 水泥搅拌的设计参数要求 1、水泥搅拌桩采用的水泥、主动区水泥掺量、被动区水泥掺量、水泥浆的水灰比、外加剂等要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2、水泥搅拌桩机械就位时偏差、机械的垂直度要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当搅拌头下沉到设计深度时,应再次检查并调整机械的垂直度。 3、水泥搅拌桩的施工搅拌次数、喷射时提升(或下沉)速度、泵送压力等要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4、水泥搅拌桩强度至少达到28d的龄期,方能进行基坑开挖,开挖前应采用钻芯法检测成桩质量,钻芯数量应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5、水泥搅拌桩28d龄期的单轴抗压强度应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案例:温州郭溪项目水泥搅拌桩的设计要求

各种基坑支护结构施工工艺流程全过程

房屋建筑深基坑工程前期管理流程图一、水泥搅拌桩施工工艺流程水泥搅拌桩施工流程图1.1 施工准备1、施工图准备:熟悉并掌握设计施工图纸,充分了解设计意图,如有疑问,及时与设计单位沟通解决。2、方案准备:编制相关施工方案,并报业主、监理单位审批同意后执行。 房屋建筑深基坑工程前期管理流程图 一、水泥搅拌桩施工工艺流程 水泥搅拌桩施工流程图

1.1 施工准备 1、施工图准备:熟悉并掌握设计施工图纸,充分了解设计意图,如有疑问,及时与设计单位沟通解决。 2、方案准备:编制相关施工方案,并报业主、监理单位审批同意后执行。 3、试验准备:按要求对原材料进行抽样送检,复试合格后投入使用。 4、交底准备:召开项目部全体人员会议,向施工人员及操作人员做好施工技术和安全技术交底,使职工了解设计意图,掌握施工要领和关键工序及安全操作规程,做到分工明确,职责分明。 5、现场准备、测量准备、试桩等。 1.2 桩位放样 桩位放样前,对规划测量单位移交的导线点,水准点进行复核,确认无误后使用。测量人员应按设计施工图,进行搅拌桩桩位、原地面标高、孔口标高等有关测量放样工作,并做好测量放样记录及布桩图等,施工前应报请甲方和监理工程师复核,并填写测量放样报验单,经甲方和监理工程师审查签认。

1.3 开挖沟槽 1、根据施工图,在现场测设出水泥搅拌桩的施工轮廓线,作为开挖沟槽的界线。 2、为了防止水泥搅拌桩施工时水泥土隆起影响施工,应根据现场的水泥土搅拌桩轮廓线开挖施工沟槽,沟槽的深度按桩的幅度数及桩长确定。开挖沟槽的过程中,要求施工单位有专人负责进行现场指导。 3、根据水泥土搅拌桩施工平面图,在沟槽边设桩的定位控制线。 4、在桩的定位控制线上,每隔5米设定桩位标志,确保桩间搭接符合规范、设计规定。 5、施工前必须排除沟槽内的积水,以免积水渗入影响水泥土搅拌桩的桩身强度。

高层住宅从基坑开挖到竣工流程附施工全过程文件清单【最新版】

高层住宅从基坑开挖到竣工流程附施工全过程文件清单 1、土地购买 开发商在看中一块地准备开始购买前就会要求设计师对土地进行初步设计,计算经济技术指标,估计投标价。 2、建筑方案招标——建筑师初步设计——方案深化——方案报规 3、施工图设计 土建工程造价师要求对施工图设计提出合理建议(主要确保可以施工) 4、工程管理策划书编写 确定主要时间节点,经济效益什么的,工程部牵头地产公司其他部门配合 5、施工总承包入场

6、三通一平和办理各种证件 7、土方单位入场——场地平整——基坑开挖(开挖前应该先降水,地下水到基地标高2m以下基坑开挖才可以开始) 8、基坑支护施工 9、抗浮锚杆与基底施工 10、防水施工 11、基础钢筋绑扎 12、基础浇筑砼(质监站对基础钢筋验收以后浇筑) 13、地下室挡土墙浇筑(挡土墙的砼配合比要求高,应该为防水混凝土,注意检查) 14、地下室顶板浇筑(注意模板满堂架搭设等安全问题,地下室顶板跨度大) 15、地产项目一般到地下室顶板浇筑完成就可以开始售卖了,这

个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 16、一层梁柱钢筋绑扎——关模板——浇筑(然后开始循环,没什么特别的,注意过程控制) 17、主体工程封顶以后,砌体工程、屋面花架、地下室顶板防水可以同时开始施工(此时施工电梯应该入场安装完成,这个很重要;降水可以停了) 18、内装工程开始 19、内装二模施工(就是构造柱浇筑) 20、内墙抹灰(施工工艺和材料控制都很重要) 21、外墙抹灰(一定是内墙完成再做外墙,方便处理接口位置) 22、外墙面砖施工(放样、垂直度、平整度等检查非常重要,且应该在外架拆除前) 23、地坪施工

基坑开挖工艺流程及施工方法

8、2、1地下一层基坑开挖工艺流程及施工方法 8、2、1、1开挖工艺流程 非付费区通道及1号线1号出入口与风亭为地下一层结构,基坑开挖在10m内,具体施工流程如下: (1)待地下墙与围护桩达到设计要求后,且降水至一定标高后,挖土至压顶梁以下150mm,施工顶圈梁与第一道混凝土支撑,进行混凝土养护. (2)当第一道支撑与围囹混凝土强度达到80%设计强度,且降水至一定标高后,竖向分层分段开挖至第二道钢支撑标高,架设第二道钢支撑。 (3)当第二道钢支撑架设完成,且降水至一定标高后,分层分段开挖至底板底面标高,进行拣底开挖,坑底以上30cm及地梁,承台,集水井等局部深处土方采用人工修整,并应随挖随铺垫层,严禁超挖。 8、2、1、2开挖方法 1号线出入口及风亭基坑纵向分2段竖向分3层开挖。坑内采用一台0、5方小型挖掘机水平倒土配合PC300长臂挖掘机垂直运输,长臂挖掘机停靠在基坑东侧。提高挖土得施工效率在开挖过程中做好场地规划,合理调配运输车辆,及时架设支撑.详见图8—2-1。 图8—2-1 地下一层土方开挖示意图 开挖时先挖中间土体,后挖两侧土体,预留两侧反压土体,有效控制围护结

构侧向位移。竖向分层厚度与钢管支撑标高结合,每层土方开挖至支撑以下0、5m后,及时施作钢管支撑体系并预加轴力。基坑挖到基底设计标高以上20~30cm时,采用人工开挖,超挖处采用石砾、砂填至设计标高. 8、2、1、3基坑开挖控制参数 第一层表层土方开挖对施工无影响,可全部开挖并施工第一道混凝土撑并养护,待强度达到80%后,进行第二层土方开挖; 在第二道钢支撑得土层开挖中,每小段纵向开挖宽度为6m,土方在8小时内完成,随即在8小时内完成相应得支撑架设,并施加预应力; 在第三土层开挖中,开挖到底板底面后,及时施工垫层砼与底板砼。 基坑开挖纵坡不得陡于1:3,竖向分层厚度不得大于3、5m,纵向分段长度不宜长于20m。在基坑土方开挖中严格按开挖坡度施工,严禁在土方开挖中出现垂直土壁。 8、2、2地下三层基坑开挖工艺流程及施工方法 8、2、2、1开挖工艺流程 5号线主体车站为地下三层结构,标准段开挖深度23、82m,端头井开挖深度25、42m,具体施工流程如下: (1)待地下墙与围护桩达到设计要求后,且降水至一定标高后,挖土至冠梁以下150mm,施工顶圈梁与第一道混凝土支撑,进行混凝土养护. (2)当第一道支撑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得80%且降水至一定标高后,竖向分二层分段开挖至第二道支撑标高,施工第二道砼支撑与围囹,进行混凝土养护。 (3)当第二道支撑与围囹混凝土强度达到80%设计强度,且降水至一定标高后,分层分段开挖至第三道支撑标高,架设第三道钢支撑. (4)降水至一定标高后,分段向下开挖第五层土方,施工第四道混凝土支撑,进行混凝土养护。 (5)当第四道混凝土强度达到80%设计强度,且降水至一定标高后,分层分段开挖第六层土方至底标高,架设第五道钢支撑。 (6)降水至一定标高后,分层分段开挖第七层土方架设第6道钢支撑。 (7)降水至一定标高后,北端头井二期及南端头井继续向下开挖第八层土方,架设第7道钢支撑.

全面讲解基坑支护结构施工工艺流程-不只是图!

全面讲解基坑支护结构施工工艺流程,不只是图! 2017-05-09 一代宗工一代宗工编辑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目录1 水泥搅拌桩施工工艺流程2 工法桩施工工艺流程3 灌注桩施工工艺流程4 土钉墙房屋建筑深基坑工程前期管理流程图一、水泥搅拌桩施工工艺流程水泥搅拌桩施工流程图1 施工准备1、施工图准备:熟悉并掌握设计施工图纸,充分了解设计意图,如有疑问,及时与设计单位沟通解决。2、方案准备:编制相关施工方案,并报业主、监理单位审批同意后执行。3、试验准备:按要求对原材料进行抽样送检,复试合格后投入使用。4、交底准备:召开项目部全体人员会议,向施工人员及操作人员做好施工技术和安全技术交底,使职工了解设计意图,掌握施工要领和关键工序及安全操作规程,做到分工明确,职责分明。 5、现场准备、测量准备、试桩等。2 桩位放样桩位放样前,对规划测量单位移交的导线点,水准点进行复核,确认无误后使用。测量人员应按设计施工图,进行搅拌桩桩位、原地面标高、孔口标高等有关测量放样工作,并做好测量放样记录及布桩图等,施工前应报请甲方和监理工程师复核,并填写测量放样报验单,经甲方和监理工程师审查签认。3 开挖沟槽1、根据施工图,在现场测设出水泥搅拌桩的施工轮廓线,作为开挖沟槽的界线。2、为了防止水

泥搅拌桩施工时水泥土隆起影响施工,应根据现场的水泥土搅拌桩轮廓线开挖施工沟槽,沟槽的深度按桩的幅度数及桩长确定。开挖沟槽的过程中,要求施工单位有专人负责进行现场指导。3、根据水泥土搅拌桩施工平面图,在沟槽边设桩的定位控制线。4、在桩的定位控制线上,每隔5米设定桩位标志,确保桩间搭接符合规范、设计规定。5、施工前必须排除沟槽内的积水,以免积水渗入影响水泥土搅拌桩的桩身强度。4 桩机就位由施工员、桩机班长统一指挥桩机就位,桩机下铺设钢板及路基板,移动前看清前后、左右各位置的情况,发现有障碍物应及时清除,移动结束后检查定位情况,如有偏差及时纠正,桩位偏差不大于50mm。桩机就位应平稳、平正,用经纬仪或线锤进行观测,确保钻机的垂直度,搅拌桩垂直度精度不低于1/200。桩机作业前现场监理、甲方检查搅拌桩机是否到达作业位置。5 水泥搅拌的设计参数要求1、水泥搅拌桩采用的水泥、主动区水泥掺量、被动区水泥掺量、水泥浆的水灰比、外加剂等要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2、水泥搅拌桩机械就位时偏差、机械的垂直度要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当搅拌头下沉到设计深度时,应再次检查并调整机械的垂直度。3、水泥搅拌桩的施工搅拌次数、喷射时提升(或下沉)速度、泵送压力等要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4、水泥搅拌桩强度至少达到28d的龄期,方能进行基坑开挖,开挖前应

基坑开挖工艺流程及施工方法

8.2.1 地下一层基坑开挖工艺流程及施工方法 8.2.1.1 开挖工艺流程 非付费区通道及 1 号线 1 号出入口和风亭为地下一层结构, 基坑开挖在 10m 内,具体施工流程如下: (1)待地下墙和围护桩达到设计要求后,且降水至一定标高后,挖土至压 顶梁以下 150mm,施工顶圈梁与第一道混凝土支撑,进行混凝土养护。 (2)当第一道支撑和围囹混凝土强度达到 80%设计强度,且降水至一定标 高后,竖向分层分段开挖至第二道钢支撑标高,架设第二道钢支撑。 (3)当第二道钢支撑架设完成,且降水至一定标高后,分层分段开挖至底 板底面标高,进行拣底开挖,坑底以上 30cm 及地梁,承台,集水井等局部深处 土方采用人工修整,并应随挖随铺垫层,严禁超挖。 8.2.1.2 开挖方法 1 号线出入口及风亭基坑纵向分 2 段竖向分 3 层开挖。坑内采用一台 0.5 方 小型挖掘机水平倒土配合 PC300 长臂挖掘机垂直运输,长臂挖掘机停靠在基坑 东侧。提高挖土的施工效率在开挖过程中做好场地规划,合理调配运输车辆,及 时架设支撑。详见图 8-2-1。
图 8-2-1 地下一层土方开挖示意图 开挖时先挖中间土体,后挖两侧土体,预留两侧反压土体,有效控制围护结

构侧向位移。 竖向分层厚度与钢管支撑标高结合, 每层土方开挖至支撑以下 0.5m 后,及时施作钢管支撑体系并预加轴力。基坑挖到基底设计标高以上 20~30cm 时,采用人工开挖,超挖处采用石砾、砂填至设计标高。 8.2.1.3 基坑开挖控制参数 第一层表层土方开挖对施工无影响, 可全部开挖并施工第一道混凝土撑并养 护,待强度达到 80%后,进行第二层土方开挖; 在第二道钢支撑的土层开挖中,每小段纵向开挖宽度为 6m,土方在 8 小时 内完成,随即在 8 小时内完成相应的支撑架设,并施加预应力; 在第三土层开挖中,开挖到底板底面后,及时施工垫层砼和底板砼。 基坑开挖纵坡不得陡于 1:3,竖向分层厚度不得大于 3.5m,纵向分段长度不 宜长于 20m。 在基坑土方开挖中严格按开挖坡度施工, 严禁在土方开挖中出现垂 直土壁。 8.2.2 地下三层基坑开挖工艺流程及施工方法 8.2.2.1 开挖工艺流程 5 号线主体车站为地下三层结构, 标准段开挖深度 23.82m, 端头井开挖深度 25.42m,具体施工流程如下: (1)待地下墙和围护桩达到设计要求后,且降水至一定标高后,挖土至冠 梁以下 150mm,施工顶圈梁与第一道混凝土支撑,进行混凝土养护。 (2)当第一道支撑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 80%且降水至一定标高后, 竖向分二层分段开挖至第二道支撑标高,施工第二道砼支撑和围囹,进行混凝土 养护。 (3)当第二道支撑和围囹混凝土强度达到 80%设计强度,且降水至一定标 高后,分层分段开挖至第三道支撑标高,架设第三道钢支撑。 (4)降水至一定标高后,分段向下开挖第五层土方,施工第四道混凝土支 撑,进行混凝土养护。 (5)当第四道混凝土强度达到 80%设计强度,且降水至一定标高后,分层 分段开挖第六层土方至底标高,架设第五道钢支撑。 (6)降水至一定标高后,分层分段开挖第七层土方架设第 6 道钢支撑。 (7)降水至一定标高后,北端头井二期及南端头井继续向下开挖第八层土

土方开挖施工工艺

土方开挖施工工艺 1.适用范围 本开挖工艺适用于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物、构筑物的基坑(槽)和管沟以及大面积平整场地等机械开挖土方工程。由于人工挖掘的劳动强度高、效率较低,只适用于工程量小、分散或缺乏挖掘机时械才采用,本手册不含人工挖掘。 2.主要机具设备 ⑴挖土机械:推土机、铲运机、挖掘机(包括正铲、反铲、拉铲、抓铲等)、装载机等。 ⑵辅助工具:测量仪器、铁锹、手推车、锤子、梯子、铁镐、撬棍、龙门 板、线、钢卷尺、坡度尺等。 3.作业条件 ⑴土方开挖前,应详细查明施工区域内的地下、地上障碍物。对位于基坑、管沟内的管线和相距较近的地上、地下障碍物应拆、改或加固处理完毕。 ⑵控制坐标和水准点已按设计要求引测到现场,并在工程施工区域设置测量控制网,包括控制基线、轴线和水平基准点。 ⑶为了夜间施工,应设有足够的照明设施;在危险地段应设置明显标志,并设计合理的开挖顺序,防止错挖或超挖。 ⑷施工机械进入现场所经过的道路、桥梁和卸车设施等,应事先经过检查,必要时要做好加固和加宽等准备工作。 ⑸在机械无法作业的部位施工,修整边坡坡度以及清理槽底等已配备人工进行。 ⑹当开挖深度范围内遇有地下水时,应根据当地工程地质资料采取措施降低地下水位。一般应降至开挖面以下0.5m,然后才能进行土方开挖。做好施工场地防洪排水工作,全面规划场地,平整各部分的标高,保证施工场地排水通畅、不积水,场地周围设置必要的截水沟、排水沟。 ⑺在施工现场内修筑供汽车行走的坡道,坡度应小于1:6。当坡道路面强度偏低时,路面土层应铺填筑适当厚度的碎石或渣土;挖土机械所占土层处于饱和状态时,应填筑适用厚度的碎石或渣土,以免陷机。 4.施工工艺 土方开挖施工工艺流程如下:测量放线→确定开挖顺序和坡度→分段、分层均匀开挖→排(降)水→修坡和清底→坡道收尾。 5.施工要点 (1)开挖坡度的确定:基坑开挖,应先测量定位,抄平放线,定出开挖宽度,按放线分块(段)分层挖土。根据土质和水文情况,采取四侧或两侧直立开挖或放坡,以保证施工操作安全。1)在天然湿度的土中开挖基槽和管沟时,当挖土深度不超过下列数值规定时,可不放坡,不加支撑。①密实、中密的砂土和碎石类土(填充物为砂土):1.0m。②硬塑、可塑的粉土及粉质粘土:1.25m。 ③硬塑、可塑的粘土和碎石类土(填充物为粘性土):1.5m。④坚硬的粘土:2.0m。2)当土质为天然湿度、构造均匀,水文地质条件良好(即不会发生坍塌、移动、松散或不均匀下沉)且无地下水时,开挖基坑亦可不放坡,采取直立开挖不加支护,但挖方深度应按表2-1规定,基坑宽应稍大于基础宽。如超过表2-1规定的深度,但不大于5m时,应根据土质和施工具体情况进行放坡,以保证不塌方,其最大容许坡度按表2-2采用。放坡后基坑上口宽度由基础底面宽度及边坡坡度确定,坑底宽度每边应比基础宽出30~50cm,以便于施工操作。

土钉墙挂网喷浆基坑支护施工工艺流程

土钉墙挂网喷浆基坑支护施工工艺流程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土钉墙+挂网喷浆基坑支护 施工工艺流程 本工程分两层开挖,第一层挖土深度自然地坪下挖3m,采用放坡(1:)+土钉墙的支护方法,坡顶设一排1m长摩擦锚杆,土钉墙共设3排土钉,长度分别为6m、、。土钉采用Φ25钢筋,梅花形布置,喷射砼设计强度C20,设计配比为水泥:砂:碎石=1:2:2(重量比),喷射厚度为:100mm,水灰比~网片采用Φ钢筋,间距(双向)150mm×150mm,加强筋采用Φ16钢筋,菱形布置在土钉端部。 1、工艺流程: ┌→─钉杆制作─┐ 修理边坡─┴→─造孔──┴→土钉杆安设─→注浆→挂网→钉头固定→喷射砼 2、土钉造孔要求 (1)必须对开挖出的边坡进行人工修整,确保边坡的平整度,待监理验收后方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 (2)本工程采用人工成孔,孔直径130mm,孔深宜大于设计孔深100mm,成孔倾角约15度。 3、土钉制作安装 (1)土钉采用φ25钢筋。 (2)土钉杆接头应采用焊接的搭接接头,焊接必须符合规范要求。 (3)土钉杆体应沿土钉轴线方向每隔米设置一个居中支架,居中支架采用φ HPB235钢筋制作,并将用作居中支架的钢筋弯成弧形与土钉杆焊接。 (4)土钉孔造好后应尽快放置土钉,土钉放入前应认真检查杆体质量。 4、注浆:水泥浆液采用级普通硅酸盐水泥,水灰比~,注浆压力~。注浆注意事项如下: (1)浆液应随搅随用,并在初凝前用完。注浆作业开始时,应先用水或稀水泥浆循环注浆系统1~2min,确保注浆时浆液畅通。 (2)注浆完毕,当浆液硬化后,若发现浆液没有充满土钉孔时,应进行补浆,浆体初凝前需补浆1~2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