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CP工作原理

ICCP工作原理
ICCP工作原理

外加电流阴极保护(ICCP)原理

外加电流阴极保护(ICCP)利用电化学腐蚀的原理,由连接外部直流电源的阳极直接向被保护的舰船施加阴极电流,不间断地提供电子,进而在金属表面富集电子,并通过控制舰船船体电位或电流密度,使船体发生阴极极化,达到降低甚至完全抑制船体水下部位金属腐蚀的目的。外加电流保护系统由辅助阳极、参比电极、智能控制的直流电源以及相关连接电缆组成,当电路接通后,电流将从阳极经海水至船壳构成闭合回路,这样使船壳免遭腐蚀。舰船外加电流阴极保护系统可以有效防止舰船浸水部分的电化学腐蚀。

外加电流特点

1)可随外界条件引起的变化自动调节电流,使被保护部分的电位控制在最佳保护电位范围内。

2)使用寿命长,保护周期长。

3)辅助阳极排流量和作用半径大,可以保护结构复杂、面积较大的设备及港口建筑物。

外加电流阴极保护系统组成

1)工作回路:由辅助阳极、阳极电缆、直流电源变压整流器、负极电缆、钢桩及海水组成。是整个外加电流阴极保护系统的工作主体,其是否工作正常为整个保护系统正常运行的关键。

2)测量回路:由参比电极、测量电缆、直流电源变压整流器、参比电极负极电缆、钢桩及海水组成,可通过测量回路评价工作回路是否正常。

最大的外加电流阴极保护(ICCP)系统在FPSO的应用

挪威Cathelco Jotun公司将为SBM 石油公司订购的FPSO (浮式采油储油卸油船)“D57”号装置配置迄今为止最大的外加电流阴极保护(ICCP)系统。

FPSO “D57”号装置是目前SBM石油公司最大的装置,可日产原油180 000桶且每天可接收压缩气体7 100万立方英尺。该装置已由新加坡船厂建造并于2010年交船。Cathelco Jotun公司提供的ICCP系统将为“D57”号装置的322m长船体的整个湿表面积进行防腐保护。该ICCP系统由400A艏部系统和1000A艉部系统组成,将成为目前为FPSO提供的最强有力的防腐保护系统。其中400A艏部系统有一个可控硅操纵台,可与2个固定到船体上的“潜水员可更换的”线性环形阳极和基准电池相连。而1000A艉部系统是由6个“潜水员可更换的”线性环形阳极和基准电池组成,这种组成形式非常适合用于FPSO,由于它们是从一个相对小的表面面积上发出一个强大的电流,因此只需几个阳极就能达到预期效果。此外,在整个船舶的寿命期内,潜水员可随时更换这些阳极,因此可大大简化维护保养程序。

ICCP系统在运行时,基准电极测量船体与海水接合处的电位,并发送一个信号到可控硅操纵台,该操纵台能自动升高或降低输出电流进入到阳极。然后由阳极发出的电流将抵消在船体表面上的腐蚀作用.确保船舶的整个寿命期内能达到防腐蚀的最佳水平。

一般船上用得比较多的是牺牲阳极保护,即在船体的某几个部位接几个锌块.锌的电位比船体钢铁更负,当受

到海水腐蚀的时候锌块会首先溶解,从而保护了船体钢板.它跟涂层结合起来会起到很好的保护效果.

外接保护电流从本质上讲和牺牲阳极是一样的.只不过它是通过外接电流,来提供钢板与海水溶液因电位差而发生的阴离子流失.这样钢板就无需释放阴离子,即不会被溶解.

辅助阳极是传递保护电流给被保护船体的装置.做个不是很合适的比喻,可以将它理解为涂装时将油漆喷到钢板上的喷枪.

而恒电位仪就时提供恒定外加保护电流的电源.

参比电极,这应该是另外一个概念.一般只会用在试验中.电位都很小.是用来是提供相对电位标准的电极.一些电化学试验常用标准氢电极作参比电极.

接地电池....据我所知好像没有这个概念. 接地后的电位可视为零.电池一般不会去给他接地

每一种金属,当浸入电解液中(如海水),会形成一种电势的差异;通过散发正离子于溶液中,留下负离子。这样金属显示为阴性,周围的海水成为阳性。这种电势的差别可以用毫伏单位来测量。所有的金属都拥有电势的差异。金属的负值越大,这种金属越容易倾向腐蚀。这些电势的差异可以编制在电气化学系列表;镁是其中一种非常阴性(阳性)的金属。

以下方法非常实用可以测量电压序列。

如果两块金属浸入电解液或潮湿的泥土中,直接接触电解质;电流通过电解液从比较阳性的一端流到另一端(阳性较弱)。最惰性的金属最不容易腐蚀,被称之为阴极。比较容易产生反应的金属是阳极,溶解并增加电流。这是金属电子和离子转移的过程—腐蚀。

腐蚀一般发生在阳极,决不在阴极。阴极最多只会减少。

阴极保护系统是把结构表层阴极化,并使用阳极来提供额外的电子来防止腐蚀。

来自阳极的电蚀电流必须足够才能对付表层的腐蚀电流,直到电流没有从阳极区域流出。然后,整个结构就处于阴极保护。

当测量一种金属的结构表层和电解液的电势差别时,可以知道结构的表层是否显示阴性或阳性。对于钢铁在非厌氧性的环境下,钢铁在电解液中的电势负于铜/硫酸铜0.85伏;与银/硫酸银相比,负0.80伏;与锌相比,正0.24伏。

一块金属可以通过联接到更加阳性的材料使其阴性化。最常用的阳极材料是铝,锌,镁的合金。如与其他材料联接,这些金属的阳极会先腐蚀。阳极不断地消耗来保护所需的材料,因此它们一般被称之为“牺牲阳极”。

另一种使金属阴性化的方法是把金属联接到另一金属组件。在同一电解液中,通过直接电流源来引导电流从金属的阳极流到阴极。

这种系统需要一种直接电流源,一般可以从转换电压得到。

外加电流阳极材料是传输电流到电解液中的最佳材料。在实际运用中,这种材料往往是现存材料和理想材料的折衷。

外加电流阳极材料一般由石墨,硅铁,钛,铅合金,混合氧化物涂层,和铌制成。正确的阳极材料的选择是阴极保护的关键。

阳极的主要功能是在海水中提供直接保护电流。ICCP系统是专门设计来运行此项功能的,并保持与海水的较低反应.

参考电极是专门设计给船体稳定的参考电势保护。电池的构造和阳极类似。一个典型的参考电池应能持续15年,不用任何维护和替换。

自动门的系统配置及自动门的工作原理

自动门的系统配置及自动门的工作原理 一、自动控制系统 1. 主控单元及BEDIS 主控制单元系32位微机控制单元,它与接口的BEDIS(双线通 讯控制器)一起保证自动弧形门灵巧而可靠地进行人--机对话,充 分展示出智能型自动弧形门的魅力。 2、开门信号 自动门的开门信号是触点信号,微波雷达和红外传感器是常用的两 种信号源:微波雷达是对物体的位移反应,因而反应速度快,适用 于行走速度正常的人员通过的场所,它的特点是一旦在门附近的人 员不想出门而静止不动后,雷达便不再反应,自动门就会关闭,对 门机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红外传感器对物体存在进行反应,不管人员移动与否,只要处于传 感器的扫描范围内,它都会反应即传出触点信号。缺点是红外传感 器的反应速度较慢,适用于有行动迟缓的人员出入的场所。 另外,如果自动门的系统配置接受触点信号时间过长,控制器会认 为信号输入系统出现障碍。而且自动平移门如果保持开启时间过长,也会对电气部件产生损害。由于微波雷达和红外传感器并不了解接 近自动门的人是否真要进门,所以有些场合更愿意使用按键开关。 按键开关可以是一个触点式的按钮,更方便的是所谓肘触开关。肘 触开关很耐用,特别是它可以用胳膊肘来操作。避免了手的接触。 还有脚踏开关,功能一样,但对防水的要求较高,而且脚踏的力量

很大,容易使脚踏开关失效。还有一种带触点开关的拉手,当拉手 被推(或在反方向拉)到位时,向门机提供触点信号。 现在的楼宇自控有时会提出特殊的要求,例如使用电话的某一分线 控制开门。要达到这个要求,只要保证信号是无源的触点信号即可。有些情况下,人们会提出天线遥控的要求。用一个无线接受器与自 动门进行触点式连接,再配一个无线发射器,就可以达到要求。不过,现在的无线电波源太多,容易导致偶然开门是一个麻烦的问题。定时器可以自动控制门的状态,其原理是将时钟与特定的开关电路 相连,可预设定时间将自动门处于自动开启或锁门状态 门禁系统与非公共区域的自动门 2. 驱动单元 弧形门主传动采用模块驱动电路控制的无刷直流电动机。注入高 科技的驱动单元具有优异的运行和控制特性,其功能指标非常高, 而且噪音低,运转平稳,免维护。 3. 传感器 移动检测传感器,如:雷达; 存在传感器,如:主动或被动式光电传感器; 4. 任选项--附加控制单元模块(可与主控单元直接接口) 电子锁控制 交流供电电源故障备用电源控制 5. 机械结构 主体结构 自动弧形门主体采用成型铝材的积木式拼装装配结构。成型铝材 的技术要求满足VDE0700T.238标准规定。严格的材料标准和施工规范确保自动平滑门结构上对强度和稳定性的要求,使之长期可靠 地运行。

STP原理及选举过程

实验1: STP 1、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读者可以掌握如下技能: (1)理解STP 的工作原理 (2)掌握STP的选举过程 2、实验原理 STP(STP,Spanning Tree Protocol)解决广播风暴、同一帧的多个拷贝、交换机CAM 表不稳定等问题,STP 基本思路是阻断一些交换机接口,构建一棵没有环路的转发树。STP 利用BPDU(Bridge Protocol Data Unit)和其他交换机进行通信,从而确定哪个交换机该阻断哪个接口。在BPDU 中有几个关键的字段,例如:根桥ID、路径代价、端口ID 等。 为了在网络中形成一个没有环路的拓扑,网络中的交换机要进行以下三个步骤:(1)选举根桥、(2)选举根端口、(3)选举指定端口。这些步骤中,哪个交换机能获胜将取决于以下因素(按顺序进行): (1)最低的根桥ID 由两部分组成:桥优先级(默认32768)和MAC地址 (2)最低的根路径代价

不是独立的协议标准,而是为标准做的一些必要性补充。 本实验中各种以太网类型的cost如下: 100M: 200000 10M: 100 2000000 (3)最低发送者桥ID 也就是发送者的桥ID,判断规则同(1)中的一样 (4)最低发送者端口ID 由两部分组成:端口优先级(默认32)和端口序列号(例:f0/3比f0/47优先级高) 每个交换机都具有一个唯一的桥ID,这个ID 由两部分组成:网桥优先级+MAC 地址(如果网桥优先级相同,才比较MAC地址)。网桥优先级是一个2个字节的数(0-61440),交换机的默认优先级为32768;MAC地址就是交换机的MAC地址。具有最低桥ID的交换机就是根桥。根桥上的接口都是指定口,会转发数据包。 选举了根桥后,其他的交换机就成为非根桥了。每台非根桥要选举一条到根桥的根路径。STP 使用路径Cost 来决定到达根桥的最佳路径(Cost 是累加的,带宽大的链路Cost 低),最低Cost 值的路径就是根路径,该接口就是根口;如果Cost 值一样,再根据最低发送者桥ID、最低发送者

整流桥工作原理

整流桥-桥式整流工作原理 整流桥-桥式整流工作原理(2009-10-12 13:24:27) 分类:电子元器件 整流桥-桥式整流工作原理 整流桥 有多种方法可以用整流二极管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包括半波整流、全波整流以及桥式整流等。整流桥,就是将桥式整流的四个二极管封装在一起,只引出四个引脚。四个引脚中,两个直流输出端标有+或-,两个交流输入端有~标记。 应用整流桥到电路中,主要考虑它的最大工作电流和最大反向电压。 图一整流桥(桥式整流)工作原理

图二各类整流桥 (有些整流桥上有一个孔,是加装散热器用的) 这款电源的整流桥部分采用了一体式的整流桥,整流桥的作用就是能够通过二极管的单向导通的特性将电平在零点上下浮动的交流电转换为单向的直流电,通常电源中采用的整流桥除了这种单颗集成式的还有采用四颗二极管实现的,它们的原理完全相同 作用就是整流,把交流电变为直流电。实质上就是把4个硅二极管接成桥式整流电路之后封装在一起用塑料包装起来,引出4个脚,其中2个脚接交流电源,用~~符号表示,2个脚是直流输出,用+ -表示。 特点是方便小巧。不占地方。 规格型号一般直接用参数表示:50伏1安,100伏5安等等。 如果你要使用整流桥,选择的时候留点余量,例如要做12伏2安培输出的整流电源,就可以选择25伏5安培的桥。 选择整流桥要考虑整流电路和工作电压. 整流桥堆 整流桥堆一般用在全波整流电路中,它又分为全桥与半桥。 全桥是由4只整流二极管按桥式全波整流电路的形式连接并封装为一体构成的,图是其外形。 全桥的正向电流有0.5A、1A、1.5A、2A、2.5A、3A、5A、10A、20A、35A、50A等多种规格,耐压值(最高反向电压)有25V、50V、100V、200V、300V、400V、500V、600V、800V、1000V等多 种规格。 常用的国产全桥有佑风YF系列,进口全桥有ST、IR等。 整流桥命名规则 一般整流桥命名中有3个数字,第一个数字代表额定电流,A;后两个数字 代表额电压(数字*100),V 如:KBL410 即4A,1000V RS507 即5A,700V 整流这一个术语,它是通过二极管的单向导通原理来完成工作的,通俗的来说二极管它是正向导通和反向截止,也就是说,二极管只允许它的正极进正电和负极进负电。二极管只允许电流单向通过,所以将其接入交流电路时它能使电路中的电流只按单向流动,即所谓“整流”,用两只管是半泼整流, 四只是全泼整流。

原电池中的盐桥的作用与反应本质

认识原电池中的“桥” 一、盐桥的构成与原理: 盐桥里的物质一般是强电解质而且不与两池中电解质反应,教材中常使用装有饱和KCl 琼脂溶胶的U形管,离子可以在其中自由移动,这样溶液是不致流出来的。 用作盐桥的溶液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阴阳离子的迁移速度相近;盐桥溶液的浓度要大;盐桥溶液不与溶液发生反应或不干扰测定。盐桥作用的基本原理是: 由于盐桥中电解质的浓度很高, 两个新界面上的扩散作用主要来自盐桥, 故两个新界面上产生的液接电位稳定。又由于盐桥中正负离子的迁移速度差不多相等, 故两个新界面上产生的液接电位方向相反、数值几乎相等, 从而使液接电位减至最小以至接近消除。 常用的盐桥溶液有:饱和氯化钾溶液、4.2mol/LKCl、0.1mol/LLiAc和0.1mol/LKNO3等。 二、盐桥的作用: 盐桥起到了使整个装置构成通路、保持电中性的作用,又不使两边溶液混合。盐桥是怎样构成原电池中的电池通路的呢? Zn棒失去电子成为Zn2+进入溶液中,使ZnSO4溶液中Zn2+过多,即正电荷增多,溶液带正电荷。Cu2+获得电子沉积为Cu,溶液中Cu2+过少,SO42-过多,即负电荷增多,溶液带负电荷。当溶液不能保持电中性,将阻止放电作用的继续进行。盐桥的存在,其中Cl-向ZnSO4溶液迁移,K+向CuSO4溶液迁移,分别中和过剩的电荷,使溶液保持电中性,反应可以继续进行。盐桥中离子的定向迁移构成了电流通路,盐桥既可沟通两方溶液,又能阻止反应物的直接接触。可使由它连接的两溶液保持电中性,否则锌盐溶液会由于锌溶解成为Zn2+而带上正电,铜盐溶液会由于铜的析出减少了Cu2+而带上了负电。盐桥保障了电子通过外电路从锌到铜的不断转移,使锌的溶解和铜的析出过程得以继续进行。导线的作用是传递电子,沟通外电路。而盐桥的作用则是沟通内电路,保持电中性就是化学原电池的盐桥起到电荷“桥梁”的作用,保持两边的电荷平衡以防止两边因为电荷不平衡(一边失去电子,一边得到电子造成的)而阻碍氧化还原反应的进行。 三、盐桥反应现象: 1、检流计指针偏转(或小灯泡发光),说明有电流通过。从检流计指针偏转的方向可以知道电流的方向是Cu极→Zn极。根据电流是从正极流向负极,因此,Zn极为负极,Cu

自动门的系统配置及自动门的工作原理

自动门的系统配置及自动门 的工作原理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自动门的系统配置及自动门的工作原理 集中控制 集中控制的概念,包括集中监视自动门运行状态和集中操作多个自动门两层含义,集中监视自动门开门关门状态可以通过位置信号输出电路来实现,可以采用接触式开关,当门到达一定位置(如开启位置)时,触动开关而给出触点信号。也可以采用感应式信号发生装置,当感应器探测到门处于某一位置时发出信号。在中控室设置相应的指示灯,就可以显示自动门的状态,而集中操作通常指同时将多个门打开或锁住,这取决于自动门控制器上有无相应的接线端子。自动门的系统配置是指根据使用要求而配备的,与自动门控制器相连的外围辅助控制装置,如开门信号源、门禁系统、安全装置、集中控制等。必须根据建筑物的使用特点。通过人员的组成,楼宇自控的系统要求等合理配备辅助控制装置。 当门扇要完成一次开门与关门,其工作流程如下:感应探测器探测到有人进入时,将脉冲信号传给主控器,主控器判断后通知马达运行,同时监控马达转数,以便通知马达在一定时候加力和进入慢行运行。马达得到一定运行电流后做正向运行,将动力传给同步带,再由同步带将动力传给吊具系统使门扇开启;门扇开启

后由控制器作出判断,如需关门,通知马达作反向运动,关闭门扇。 一、自动控制系统 1. 主控单元及BEDIS 主控制单元系32位微机控制单元,它与接口的BEDIS(双线通讯控制器)一起保证自动弧形门灵巧而可靠地进行人--机对话,充分展示出智能型自动弧形门的魅力。 2. 驱动单元 弧形门主传动采用模块驱动电路控制的无刷直流电动机。注入高科技的驱动单元具有优异的运行和控制特性,其功能指标非常高,而且噪音低,运转平稳,免维护。 3. 传感器 移动检测传感器,如:雷达; 存在传感器,如:主动或被动式光电传感器; 4. 任选项--附加控制单元模块(可与主控单元直接接口) 电子锁控制 交流供电电源故障备用电源控制 5. 机械结构 主体结构

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及工作原理

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及工作原理(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 讲课:教技12江旭美【教学设计学科名称】 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及工作原理是广西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 信息技术七年级教材第一册模块二<计算机的发展》第二节教学内容。 【学情分析】 初一新生刚入学,对信息技术硬件方面的知识知道可能不多,对硬件普遍 有一种神秘感,觉得计算机高深莫测,本节课就是要对电脑软硬件进行深入 “解剖”,并对工作原理做讲解,让学生了解电脑各组成部分,更好的使用 电脑。 【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是广西教育出版社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第一册模块 二《计算机的发展》第二节教学内容。本节主要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的组成, 理解计算机系统中信息的表示,了解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本节内容以感 性认识为主,增强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意识,通过大量举例及用眼睛看、用手摸、 用脑想,对计算机的基本组成、软硬件常识、发展有一定了解和比较清晰的认 识。通过学生亲手触摸计算机组件和教师运行自主制作的多媒体课件进行教 学,打破学生对计算机的“神秘感”,觉得计算机并不难学,而且非常实际,认 识到计算机只是普通技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计算机的组成,理解计算机系统中信息的表示,了解 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过程与方法:向学生展示拆卸的旧电脑部件及未装任何系统的电脑,通过 实际观察加教师讲授的方法完成本节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探索精 神。 【教学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计算机的组成,计算机系统中信息的表示。 教学难点: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图片图片 师:观察图片结合实物并思考:从外观上来看,计算机广.般由哪些部分组成? 生:讨论、思考、回答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的展示,同学们对计算机的硬件有了直观的印象, 初步的了解。 (二)自主学习,探究新知 1、先请同学们自己看书P17-P20内容,边看书边思考: ①完整的计算机系统由哪两部分组成?

原电池中的盐桥的作用与反应本质

原电池中的盐桥的作用 与反应本质

原电池中的盐桥的作用 与反应本质 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认识原电池中的“桥” 一、盐桥的构成与原理: 盐桥里的物质一般是强电解质而且不与两池中电解质反应,教材中常使用装有饱和KCl琼脂溶胶的U形管,离子可以在其中自由移动,这样溶液是不致流出来的。 用作盐桥的溶液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阴阳离子的迁移速度相近;盐桥溶液的浓度要大;盐桥溶液不与溶液发生反应或不干扰测定。盐桥作用的基本原理是: 由于盐桥中电解质的浓度很高,两个新界面上的扩散作用主要来自盐桥,故两个新界面上产生的液接电位稳定。又由于盐桥中正负离子的迁移速度差不多相等,故两个新界面上产生的液接电位方向相反、数值几乎相等,从而使液接电位减至最小以至接近消除。 常用的盐桥溶液有:饱和氯化钾溶液、4.2mol/LKCl、0.1mol/LLiAc和 0.1mol/LKNO3等。 二、盐桥的作用: 盐桥起到了使整个装置构成通路、保持电中性的作用,又不使两边溶液混合。盐桥是怎样构成原电池中的电池通路的呢? Zn棒失去电子成为Zn2+进入溶液中,使ZnSO4溶液中Zn2+过多,即正电荷增多,溶液带正电荷。Cu2+获得电子沉积为Cu,溶液中Cu2+过少,SO42-过多,即负电荷增多,溶液带负电荷。当溶液不能保持电中性,将阻止放电作用的继续进行。盐桥的存在,其中Cl-向ZnSO4溶液迁移,K+向CuSO4溶液迁移,分别中和过剩的电荷,

使溶液保持电中性,反应可以继续进行。盐桥中离子的定向迁移构成了电流通路,盐桥既可沟通两方溶液,又能阻止反应物的直接接触。可使由它连接的两溶液保持电中性,否则锌盐溶液会由于锌溶解成为Zn2+而带上正电,铜盐溶液会由于铜的析出减少了Cu2+而带上了负电。盐桥保障了电子通过外电路从锌到铜的不断转移,使锌的溶解和铜的析出过程得以继续进行。导线的作用是传递电子,沟通外电路。而盐桥的作用则是沟通内电路,保持电中性就是化学原电池的盐桥起到电荷“桥梁”的作用,保持两边的电荷平衡以防止两边因为电荷不平衡(一边失去电子,一边得到电子造成的)而阻碍氧化还原反应的进行。 三、盐桥反应现象: 1、检流计指针偏转(或小灯泡发光),说明有电流通过。从检流计指针偏转的方 向可以知道电流的方向是Cu极→Zn极。根据电流是从正极流向负极,因此,Zn极为负极,Cu极为正极。而电子流动的方向却相反,从Zn极→Cu极。电子流出的一极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电子流入的一极为原电池的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一般说来,由两种金属所构成的原电池中,较活泼的金属是负极,较不活泼的金属是正极。其原理正是置换反应,负极金属逐渐溶解为离子进入溶液。反应一段时间后,称重表明,Zn棒减轻,Cu棒增重。 Zn-2e=Zn2+(负极) Cu2++2e=Cu(正极) 原电池发生原理是要两极存在电位差,锌铜原电池实际发生的电池反应是锌与铜离子的反应,铜片只起到导电作用,并不参与反应。

自动门的系统配置及自动门的工作原理

自动门的系统配置及自动门的工作原理 集中控制 集中控制的概念,包括集中监视自动门运行状态和集中操作多个自 动门两层含义,集中监视自动门开门关门状态可以通过位置信号输 出电路来实现,可以采用接触式开关,当门到达一定位置(如开启位置)时,触动开关而给出触点信号。也可以采用感应式信号发生装置,当感应器探测到门处于某一位置时发出信号。在中控室设置相应的 指示灯,就可以显示自动门的状态,而集中操作通常指同时将多个 门打开或锁住,这取决于自动门控制器上有无相应的接线端子。自 动门的系统配置是指根据使用要求而配备的,与自动门控制器相连 的外围辅助控制装置,如开门信号源、门禁系统、安全装置、集中 控制等。必须根据建筑物的使用特点。通过人员的组成,楼宇自控 的系统要求等合理配备辅助控制装置。 当门扇要完成一次开门与关门,其工作流程如下:感应探测器探 测到有人进入时,将脉冲信号传给主控器,主控器判断后通知马 达运行,同时监控马达转数,以便通知马达在一定时候加力和进 入慢行运行。马达得到一定运行电流后做正向运行,将动力传给 同步带,再由同步带将动力传给吊具系统使门扇开启;门扇开启 后由控制器作出判断,如需关门,通知马达作反向运动,关闭门扇。 一、自动控制系统 1. 主控单元及BEDIS 主控制单元系32位微机控制单元,它与接口的BEDIS(双线通 讯控制器)一起保证自动弧形门灵巧而可靠地进行人--机对话,充 分展示出智能型自动弧形门的魅力。

2. 驱动单元 弧形门主传动采用模块驱动电路控制的无刷直流电动机。注入高科技的驱动单元具有优异的运行和控制特性,其功能指标非常高,而且噪音低,运转平稳,免维护。 3. 传感器 移动检测传感器,如:雷达; 存在传感器,如:主动或被动式光电传感器; 4. 任选项--附加控制单元模块(可与主控单元直接接口) 电子锁控制 交流供电电源故障备用电源控制 5. 机械结构 主体结构 自动弧形门主体采用成型铝材的积木式拼装装配结构。成型铝材的技术要求满足VDE0700T.238标准规定。严格的材料标准和施工规范确保自动平滑门结构上对强度和稳定性的要求,使之长期可靠地运行。 二、BEDIS控制器 BEDIS是与主控制器总线直接接口的双线数据通讯专用远程控制器,小巧精美、安装快捷、使用方便,可在50米范围内实现:功能转换 运行参数的整定 功能状态的选择 故障自诊断显示 1. 控制功能 自动门诸可供选者的通道状态已被主控制器程序化,可用BEDIS 极其方便地进行功能转换。下述功能用户可任意选定:手动--动门翼静止时,可以用手推动; 常开--动门翼打开,并保持在打开位置;

桥接、nat、Host-only的工作原理

VMware网络配置详解一:三种网络模式简介 安装好虚拟机以后,在网络连接里面可以看到多了两块网卡: 其中VMnet1是虚拟机Host-only模式的网络接口,VMnet8是NAT模式的网络接口,这些后面会详细介绍 选择虚拟机网络模式方法如下,单击Edit virtual machine settings,如图所示: 然后在Hardware选项卡中选择Ethernet,在左边Network connection框架中有如下四个单选项:

1. Bridged(桥接模式) 在桥接模式下,VMware虚拟出来的操作系统就像是局域网中的一独立的主机,它可以访问网内任何一台机器不过你需要多于一个的IP地址,并且需要手工为虚拟系统配置IP地址子网掩码,而且还要和宿主机器处于同一网段,这样虚拟系统才能和宿主机器进行通信 如果你想利用VMware在局域网内新建一个虚拟服务器,为局域网用户提供网络服务,就应该选择桥接模式 2. NAT(网络地址转换模式) 使用NAT模式,就是让虚拟系统借助NAT(网络地址转换)功能,通过宿主机器所在的网络来访问公网也就是说,使用NAT模式可以实现在虚拟系统里访问互联网NAT模式下的虚拟系统的TCP/IP配置信息是由VMnet8(NAT)虚拟网络的DHCP服务器提供的,无法进行手工修改,因此虚拟系统也就无法和本局域网中的其他真实主机进行通讯采用NAT模式最

大的优势是虚拟系统接入互联网非常简单,你不需要进行任何其他的配置,只需要宿主机器能访问互联网即可 如果你想利用VMware安装一个新的虚拟系统,在虚拟系统中不用进行任何手工配置就能直接访问互联网,建议你采用NAT模式 3. Host-only(主机模式) 在某些特殊的网络调试环境中,要求将真实环境和虚拟环境隔离开,这时你就可采用Host-only模式在Host-only模式中,所有的虚拟系统是可以相互通信的,但虚拟系统和真实的网络是被隔离开的可以利用Windows XP里面自带的Internet连接共享(实际上是一个简单的路由NAT)来让虚拟机通过主机真实的网卡进行外网的访问虚拟系统的TCP/IP配置信息(如IP地址网关地址DNS服务器等),都是由VMnet1(Host-only)虚拟网络的DHCP 服务器来动态分配的 如果你想利用VMware创建一个与网内其他机器相隔离的虚拟系统,进行某些特殊的网络调试工作,可以选择Host-only模式

KBPC5010W、ASEMI整流桥接法图正负极详解

编辑人:MM 摘要:KBPC5010W这款ASEMI整流桥工作原理是怎样的呢?一个好的整流桥应该具备怎样的芯片工艺??ASEMI12年专业工程师为你一一讲解。 整流桥工作原理 KBPC5010W这款ASEMI铝壳整流桥工作原理是怎样的呢?整流桥的工作原理是将4颗整流二极管芯片通过桥式连接的方式组合在一起,电路每半周各两只二极管轮流工作,使得负载电路都能获得稳定的电能可以长效工作。整流桥属于全波整流的一种但是比简单全波整流更稳定更方便,也能有效杜绝电路反接的情况,ASEMI桥堆12年行业领先的桥堆品牌商。

KBPC5010W整流桥工作原理如图:在u2的正半周,D1、D3导通,D2、D4截止,电流由TR次级上端经D1→RL→D3回到TR 次级下端,在负载RL上得到一半波整流电压在u2的负半周,D1、D3截止,D2、D4导通,电流由Tr次级的下端经D2→RL→D4回到Tr次级上端,在负载RL上得到另一半波整流电压。这样就在负载RL上得到一个与全波整流相同的电压波形,其电流的计算

与全波整流相同,即UL=0.9U2IL=0.9U2/RL流过每个二极管的平均电流为ID=IL/2=0.45U2/RL 整流桥震撼大芯片 ASEMI整流桥,正是这一领域的权威专家,所用GPP镀金工艺芯片,99.99纯度的无氧铜构建框架与引脚.只为最求更稳定的品质。产品特点:稳定性好、一致性好、抗浪涌好、生产安装方便,极高的性价比一经推出,就深受国内外用户的好评! 那么KBPC5010W这款ASEMI整流桥接法有多少种?ASEMI附带图片为你解答。 整流桥接法图片之正负极详解 如图9-24所示是能够输出正、负极性单向脉动直流电压的全波整流电路。电路中的T1是电源变压器。它的次级线圈有一个中心抽头,抽头接地。电路由两组全波整流电路构成,VD2和VD4构成一组正极性全波整流电路。VD1和VD3构成另一组负极性全波整流电路。两组全波整流电路共用次级线圈。

全过程讲解电梯监控无线网桥如何安装

全过程讲解电梯监控无线网桥如何安 装? 一、电梯视频监控 电梯作为楼宇的重要密闭型公共区域和上下出入关键通道,电梯视频监控对整个区域的安防工作具有重要作用,是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电梯视频监控可实时掌握电梯轿厢内的情况,保障乘客安全。 电梯监控视频传输可分为有线和无线两种。 有线传输:采用的是专业电梯随行电缆,一般的随行线缆使用时损耗严重,寿命在一到二年之间。高层电梯线缆对抗拉伸强度和电气参数有较高要求,防止线缆负载自重时拉伸变形导致阻抗不匹配,视频信号信噪比衰减产生干扰。再次更换新随行线缆施工困难,施工周期长,而且更换随行电缆的成本也较高。 无线传输:无线传输采用点对点的方式,轿厢上安装一个发射点、电梯井端部安装一个接收点,数据可在电梯轿厢运动时自由传输。无线传输设备安装简单且寿命至少在3年以上,带宽完全满足高清监控视频传输。

随行线缆 二、如何部署 电梯井监控视频无线传输有两种安装方式。顶置式和底置式,如下图:

顶置式部署适合于监控中心在楼宇顶部,一般情况下都是采用底置式部署方式。

值得注意的是,网桥都是有发射端与接收端。 三、网桥如何组网? 轿厢端的网桥需设置为客户端模式,这种模式下网桥就相当于一个网卡。把网络摄像头的视频数据从电信号转变为无线信号。

组网原理图:

电梯井端部的网桥设置为AP模式,这种模式下网桥与NVR直接通过网线连接,将接收到的无线信号直接转变为有线信号传输到NVR。 总结成一句话就是:靠近摄像头端的网桥设置为客户端模式,靠近NVR端的网桥设置为AP模式。 安装到电梯井之前需要事先将网桥配对好。

桥式整流电路的工作原理

桥式整流电路的工作原理 电子系统的正常运行离不开稳定的电源,除了在某些特定场合下采用太阳能电池或化学电池作电源外,多数电路的直流电是由电网的交流电转换来的。这种直流电源的组成以及各处的电压波形如图所示。直流电源的组成 图中各组成部分的功能如下838电子: ⑴电源变压器:将电网交流电压(220V或380V)变换成符合需要的交流电压,此交流电压经过整流后可获得电子设备所需的直流电压。因为大多数电子电路使用的电压都不高,这个变压器是降压变压器新艺图库。 ⑵整流电路:利用具有单向导电性能的整流元件,把方向和大小都变化的50Hz交流电变换为方向不变但大小仍有脉动的直流电。 ⑶滤波电路:利用储能元件电容器C两端的电压(或通过电感器L的电流)不能突变的性质,把电容C(或电感L)与整流电路的负载RL并联(或串联),就可以将整流电路输出中的交流成分大部分加以滤除,从而得到比较平滑的直流电。在小功率整流电路中,经常使用的是电容滤波。 ⑷稳压电路:当电网电压或负载电流发生变化时,滤波电路输出的直流电压的幅值也将随之变化,因此,稳压电路的作用是使整流滤波后的直流电压基本上不随交流电网电压和负载的变化而变化。 利用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组成整流电路,可将交流电压变为单向脉动电压。本章为便于分析整流电路,把整流二极管当作理想元件,即认为它的正向导通电阻为零,而反向电阻为无穷大。但在实际应用中,应考虑到二极管有内阻,整流后所得波形,其输出幅度会减少0.6~1V,当整流电路输入电压大时,这部分压降可以忽略。但输入电压小时,例如输入为3V,则输出只有2V 多,需要考虑二极管正向压降的影响。 在小功率直流电源中,常见的几种整流电路有单相半波、全波、桥式和三相整流电路等。 整流(和滤波)电路中既有交流量,又有直流量。对这些量经常采用不同的表述方法:输入(交流)——用有效值或最大值;输出(直流)——用平均值;二极管正向电流——用平均值;二极管反向电压——用最大值。838电子 单相全波桥式整流器电路的工作原理 由图可看出,电路中采用四个二极管,互相接成桥式结构。利用二极管的电流导向作用,在交流输入电压U2的正半周内,二极管D1、D3导通,D2、D4截止,在负载R L上得到上正下负的输出电压;在负半周内,正好相反,D1、D3截止,D2、D4导通,流过负载R L的电流方向与正半周一致。因此,利用变压器的一个副边绕组和四个二极管,使得在交流电源的正、负半周内,整流电路的负载上都有方向不变的脉动直流电压和电流。桥式整流的名称只是说明电路连接方法是桥式的接法,桥式整流二极管:大家常用的一般是由4只单个二极管封装在一起的元件,取名桥式整流二极管,整流桥或全桥二极管。

双液原电池的工作原理盐桥(选修4预习)

双液原电池的工作原理盐 桥(选修4预习)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原理与装置关系回顾简析 联系上述原电池的形成原理与装置,我们能否分析总结出原电池的工作原理与形成条件是什么? 形成条件 双液原电池的工作原理盐桥

1.氧化还原反应(如活性不同的电极,形成电势差) 2.电解质(如溶液中,离子导电) 3.闭合回路(持续稳定的电流) 锌铜原电池的缺陷 电池的极化作用 原因主要是由于在铜极上很快就聚集了许多氢气泡,把铜极跟稀硫酸逐渐隔开,这样就增加了电池的内阻,使电流不能畅通。这种作用称为极化作用。 由于是单液电池,因而不可能彻底将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分开。氢离子依然可以在锌片上得到电子

从盐桥使用重新认识氧化还原反应(化学反应) 盐桥的使用突破了氧化剂、还原剂只有直接接触、相互作用才能发生电子转移的思维定式能使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在不同的区域之间进行得以实现。为原电池持续、稳定地产生电流创造了必要的条件,也为原电池原理的实用性开发奠定了理论基础。

可逆原电池的电动势 1.电极与电解质溶液界面间电势差的产生 2.接触电势差 电子逸出功(φe)不同,逸出电子的数量不同 当两金属相间不再出现电子的净转移时,其间 建立了双电层,该双电层的电势差就是接触电势差,用φ接触表示。φ接触∝φe,1-φe,2 3.液体接界电势差 两液相间形成的电势差即为液体接界电势差,以φ扩表示。

普通氧化还原反应与原电池反应的联系与区别 【例1】 理论上不能设计为原电池的化学反应是( ) A.CH4(g)+2O2(g)==CO2(g)+2H2O(l) △H<0 B.HNO3(aq)+NaOH(aq)==NaNO3(aq)+H2O(l) △H<0 C.2H2(g)+O2(g)==2H2O(l) △H<0 D.2FeCl3(aq)+Fe(s)==3FeCl3(aq) △H<0 【例2】 下列哪几个装置能形成原电池

双路由器桥接图解、原理及实战

两个路由器桥接网络原理及常见问题解析以下方法是为了更好地解释双路由器桥接原理而采用了不同网段设置(主路由用192.168.1.X,从路由用192.168.0.X)。 一、路由器设置和计算机设置 1)路由器设置Ⅰ(主路由器),见下图。 2)路由器设置Ⅱ(从路由器),见下图: 更改WAN 口地址,更改LAN 口地址,更改DHCP 地址范围。

要点:路由器设置的WAN 口为动态IP 以便从第一个路由器那里获得IP 地址,更改它自己的IP 地址和DHCP 到另一个网段去使之与第一个路由器不在同一个网段。 如果从路由器LAN IP和主路由器在同一网段的话(如主路由192.168.1.1,从路由192.168.1.2),那从路由器必须关闭DHCP,因为从路由桥接只起到交换作用,局域网内的所有的终端包括交换部分都由第一台路由器管理,包括地址分配,否则,对同一个终端来说,到底是使用主路由分配的地址,还是用从路由分配的地址,就会产生冲突。

二、常见问题及设置注意点 1、如果从路由器经常死机,检查主路由器关闭WDS,从路由开启WDS。 2、如果更改从路由器ip后无法访问路由器进行设置,请用更改后的从路由器 ip192.168.0.1再访问。 3、从路由的DHCP关闭与否请看你的从路由器IP是否与主路由器在同一网段,关闭DHCP后从路由不会自动分配ip,网关和DNS,避免和主路由器冲突。 4、通过从路由器上网的机器如无法上网,请先检查该机器网卡的IP 地址是否与从路由器在同一个网段,以及网关地址是否正确(这里设从路由器的IP 地址为网关,如果主从路由器ip在同一网段,则这里的网关应设为主路由器ip),DNS 地址是否是主路由器的IP 地址,当然也可以是电信的IP 地址,比如61.177.7.1。 5、注意两个无线路由器AP的SSID必须相同/.两个无线路由器AP的无线网频道必须相同/相互注册对方AP的Wireless MAC address/两个AP的安全设置必须相同

整流桥

1.交流输入接桥上的“~”符号,无反正;输出端“+”符号是正极,“-”符号是负极,很简单的。回答人的补充2009-11-3017:37 你要三相的还是单向的还是其他特殊的? 回答人的补充2009-11-3017:45 给你个形象点的,常用单相的,这个问题有点简单,都不知道该怎么说了。 回答人的补充2009-11-3017:56 回答人的补充2009-12-0109:08 用电笔测带电很正常,这个问题。在你早先的提问中已经有人给你正确解答了。 2.全波整流桥图片及全波整流桥检测 整流桥作为一种功率元器件,非常广泛。应用于各种电源设备整流。 全波整流桥的工作原理电路如图1所示: 图1、全波整流桥的原理图 其内部主要是由四个二极管组成的桥路来实现把输入的交流电压转化为输出的直流电

压。 如上图所示,在整流桥的每个工作周期内,同一时间只有两个二极管进行工作,通过二极管的单向导通功能,把交流电转换成单向的直流脉动电压。 3. 最基本的整流电路。供你参考。 4.交流发电机发出的三相交流电是a→b,b→c,c→a交替产生的,而二极管又具有单向导电性。所以当a→b时,电流经a1→用电器→b2→b;当b→c时,电流经b1→用电器→c2→c;当c→a时,电流经c1→用电器→a2→a所以,用电器得到的始终是直流电。

5.有P极N极组成单项整流×0.45 是全桥整流×0.9 加上电容×1.41414 6.原理 整流桥就是将数个整流管封在一个壳内,构成一个完整的整流电路。当功率进一步增加或由于其他原因要求多相整流时三相整流电路就被提了出来。三相整流桥分为三相全波整流桥(全桥)和三相半波整流桥(半桥)两种。选择整流桥要考虑整流电路和工作电压。对输出电压要求高的整流电路需要装电容器,对输出电压要求不高的整流电路的电容器可装可不装。 编辑本段三相全波整流桥 全桥是将连接好的桥式整流电路的6个整流二极管(和一个电容器)封装在一起,组成一个桥式、全波整流电 一种三相全波整流桥 路。三相全波整流桥不需要输入电源的零线(中性线)。整流桥堆一般用在全

双液原电池的工作原理盐桥(选修4预习)

原理与装置关系回顾简析 联系上述原电池的形成原理与装置,我们能否分析总结出原电池的工作原理与形成条件是什么? 形成条件 1.氧化还原反应(如活性不同的电极,形成电势差) 2.电解质(如溶液中,离子导电) 3.闭合回路(持续稳定的电流) 双液原电池的工作原理盐桥

锌铜原电池的缺陷 电池的极化作用 原因主要是由于在铜极上很快就聚集了许多氢气泡,把铜极跟稀硫酸逐渐隔开,这样就增加了电池的阻,使电流不能畅通。这种作用称为极化作用。 由于是单液电池,因而不可能彻底将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分开。氢离子依然可以在锌片上得到电子 从盐桥使用重新认识氧化还原反应(化学反应) 盐桥的使用突破了氧化剂、还原剂只有直接接触、相互作用才能发生电子转移的思维定式 能使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在不同的区域之间进行得以实现。为原电池持续、稳定地产生电流创造了必要的条件,也为原电池原理的实用性开发奠定了理论基础。

可逆原电池的电动势 1.电极与电解质溶液界面间电势差的产生 2.接触电势差 电子逸出功(φe)不同,逸出电子的数量不同 当两金属相间不再出现电子的净转移时,其间 建立了双电层,该双电层的电势差就是接触电势差,用φ接触表示。φ接触∝φe,1-φe,2

3.液体接界电势差 两液相间形成的电势差即为液体接界电势差,以φ扩表示。 普通氧化还原反应与原电池反应的联系与区别

理论上不能设计为原电池的化学反应是( ) A.CH4(g)+2O2(g)==CO2(g)+2H2O(l) △H<0 B.HNO3(aq)+NaOH(aq)==NaNO3(aq)+H2O(l) △H<0 C.2H2(g)+O2(g)==2H2O(l) △H<0 D.2FeCl3(aq)+Fe(s)==3FeCl3(aq) △H<0 【例2】 下列哪几个装置能形成原电池 【例3】 原电池的电极名称不仅与电极的性质有关,也与电解质溶液有关,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有Al、Cu、稀H2SO4组成原电池,其负极反应式为:Al-3e-=Al3+ B.Mg、Al、NaOH溶液组成原电池,其负极反应式为:Al-3e-=Al3+ C.由Fe、Cu、FeCl3溶液组成原电池,其负极反应式为:Cu-2e-=Cu2+ D.由Al、Cu、浓硝酸组成原电池,其负极反应式为:Cu-2e-=Cu2+ 【例4】 一个电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Zn+Cu2+=Zn2++Cu,该反应的的原电池正确组合是( ) 【例5】 根据下图,可判断出下列离子方程式中错误的是 A.2Ag(s)+Cd2+(aq)=2Ag+(aq) +Cd(s) B.Co2+(aq)+Cd(s)=Co(s)+Cd2+(aq) C.2Ag+(aq)+Cd(s)=2Ag(s)+Cd2+(aq) D.2Ag+(aq)+Co(s)=2Ag(s)+Co2+(aq)

二层交换机、三层交换机和路由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二层交换机:二层交换技术是发展比较成熟,二层交换机属数据链路层设备,可以识别数据包中的地址信息,根据地址进行转发,并将这些地址与对应的端口记录在自己内部的一个地址表中. 具体如下: (1当交换机从某个端口收到一个数据包,它先读取包头中的源地址,这样它就知道源地址的机器是连在哪个端口上; (2再去读取包头中的目的地址,并在地址表中查找相应的端口 (3如表中有与这目的地址对应的端口,把数据包直接复制到这端口上 三层交换机: 三层交换技术就是将路由技术与交换技术合二为一的技术。在对第一个数据流进行路由后,它将会产生一个地址与地址的映射表,当同样的数据流再次通过时,将根据此表直接从二层通过而不是再次路由,从而消除了路由器进行路由选择而造成网络的延迟,提高了数据包转发的效率. 路由器:传统地,路由器工作于七层协议中的第三层,其主要任务是接收来自一个网络接口的数据包,根据其中所含的目的地址,决定转发到下一个目的地址。因此,路由器首先得在转发路由表中查找它的目的地址,若找到了目的地址,就在数据包的帧格前添加下一个地址,同时数据包头的( 域也开始减数,并重新计算校验和。当数据包被送到输出端口时,它需要按顺序等待,以便被传送到输出链路上。 路由器在工作时能够按照某种路由通信协议查找设备中的路由表。如果到某一特定节点有一条以上的路径,则基本预先确定的路由准则是选择最优(或最经济的传输路径。由于各种网络段和其相互连接情况可能会因环境变化而变化,因此路由情况的信息一般也按所使用的路由信息协议的规定而定时更新。 主要区别:二层交换机工作在数据链路层,三层交换机工作在网络层,路由器工作在网络层。 具体区别如下:

STP生成树的工作原理

STP生成树的工作原理 一、STP生成树的工作原理 STP的基本原理可以归纳为三步,选择根网桥RB、选择根端口RP、选择指定端口DP。然后把根端口、指定端口设为转发状态,其它接口设为阻塞状态,这样一个逻辑上无环路的网络拓扑就形成了。 1.选择根网桥 选择根网桥的依据是网桥ID,由优先级和MAC地址组成,先看优先级,优先级相同时再看MAC地址,值越小越优先选择。根网桥的选择过程与政治选举类似。 2.选择根端口 每一个非根网桥将从其接口选出一个到根网桥管理成本(ad ministrative cost)最低的接口作为根端口,选择的依据是 (1)自身到达根网桥的根路径成本最低的接口。 根路径成本的计算是,接口收到BPDU中所包含的成本与接口的成本的累加。 (2)直连网桥ID最小 (3)端口ID最小 3.选择指定端口

当一个网段中有多个网桥时,这些网桥会将他们到根网桥的管理成本都通告出去,其中具有最低管理成本的网桥将作为指定(designated)网桥。指定网桥中发送最低管理成本的BPDU的接口是该网段中的指定端口。在每段链路上,选择一个指定端口,选择的依据是: (1)发送最低根路径成本的BPDU的接口 (2)所在网桥ID最小 (3)端口ID最小 总结: 选举根端口,比较接收的BPDU 选举指定端口,比较发送的BPDU 二、STP拓扑稳定后,所以工作中的交换机接口都将处于转发或阻塞状态,生成树的工作过程如下: (1)根交换机创建成本为0的Hello BPDU,并向其所有接口转发出去

(2)邻接的非根网桥将接收的hello数据包中的成本加上接收端口的成本后,从指定端口转发出去。 (3)每经过一个hello时间周期根网桥重复步骤(1),非根网桥重复步骤(2),直到网络拓扑发生变化。 总结一下: STP拓扑稳定后,根网桥通过每2s的hello时间创建和发送helloBPDU,非根网桥通过根端口接收BPDU,并且从从指定端口转发改变后的BPDU。各交换机通过接收到得的BP DU 消息,来保持各端口状态的有效,直到拓扑发生变化。 三、网络对变化时生成树的状态

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1、冯诺依曼原理 “存储程序控制”原理是1946年由美籍匈牙利数学家冯诺依曼提出的,所以又称为“冯诺依曼原理”。该原理确立了现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的工作方式,直到现在,计算机的设计与制造依然沿着“冯诺依曼”体系结构。 2、“存储程序控制”原理的基本内容 ①采用二进制形式表示数据和指令。 ②将程序(数据和指令序列)预先存放在主存储器中(程序存储),使计算机在工作时能够自动高速地从存储器中取出指令,并加以执行(程序控制)。 ③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五大基本部件组成计算机硬件体系结构。 3、计算机工作过程 第一步:将程序和数据通过输入设备送入存储器。 第二步:启动运行后,计算机从存储器中取出程序指令送到控制器去识别,分析该指令要做什么事。 第三步:控制器根据指令的含义发出相应的命令(如加法、减法),将存储单元中存放的操作数据取出送往运算器进行运算,再把运算结果送回存储器指定的单元中。 第四步:当运算任务完成后,就可以根据指令将结果通过输出设备输出。 计算机的软件分类 计算机软件是指计算机运行、管理、应用和维护所需的各种程序、数据及其有关技术文档资料。只有硬件没有软件的计算机称为“裸机”,裸机只能运行由 0 和1 组成的机器语言程序,没有软件系统的计算机几乎是没有用的。通常人们使用的计算机是经过软件“包装”的计算机,计算机的功能不仅仅取决于硬件系统,更大程度上由所安装的软件系统来决定。 软件种类繁多,通常根据软件用途可将其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系统软件是用于管理、控制和维护计算机系统资源的软件,主要包括操作系统、语言处理程序、数据库管理系统和服务程序等。应用软件是针对某一应用而开发的软件,可分为通用应用软件和专用应用软件。 1.2.4 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 在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中,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之间是有一定的层次关系的,如图 1-3 所示。计算机硬件位于是最低层,是计算机系统的基础。操作系统位于硬件之上,而操作系统的上一层为其他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最高层是用户程序或文档。 用户程序或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