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商主义与重农主义

重商主义与重农主义
重商主义与重农主义

前古典经济学时期

重商主义基本思想:

1、社会财富观念,他们坚持一切经济活动的目的都是为了获取金银。金银就是财富,财富就是金银

2、财富源泉的观点,两个源泉:挖矿(金银矿藏的开采)流通领域(重视对外贸易多卖少买)。

3、只有对外贸易才是国家富裕的根本途径,保证贸易顺差。

4、国家干预经济,初步分析国家队要大力管理。

5、奖励增加人口,管理食物价格,人口越多越好,限制人口外流,同时鼓励外国人口、特别是有熟练手艺和有科学技术的人才移入本国。

6、民穷国富论,穷人越穷越好,国内人穷,消费就少多出来的商品就可以卖到国外,为国王他们带来财富,重金,重视贸易,强调国家干预是核心思想。

孟克列钦

1. 早期早起重商主义者,《献给国王和王太后的政治经济学》

2. 第一次提出了政治经济学的名称

3. 反对外国商人在法国经商,保护自然资源

4. 使家富足的不是黄金白银,而是生活必需品

托马斯.孟

1. 英国东印度公司董事

2. 商人占国家经济中重要地位

3. 反对禁止输出货币政策

4. 发展对外贸易,保证贸易顺差,掠夺殖民地

5. 发展本国手工业

柯尔培尔:

1、财富观:金银是一个国家的财富,从武力对外掠夺

2、发展工业:重商抑农

3、对外贸易:保证贸易顺差地位

4、国家干预:提出取消地方关税,统一全国税率

发展阶段:早期重商主义阶段(大约14、15世纪中叶)和晚期重商主义阶段(16实际下半叶到17世纪中叶),两个阶段重商主义的基本思想是一致的,都是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商业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都把货币看成是财富的唯一形态。[02:51.59]早期和晚起重商主义的差别:用什么方法来增加财富是区分早期和晚期重商主义的重要标志,早期:国家迫切需要增加货币,早期重商主义者提倡少买多卖,提出自由贸易,早期重商主义被称为货币差额论,又称重金主义或货币主义。晚期重商主义者虽然也认为货币是财富的唯一形态,但提出发展工场手工业,坚持对外贸易,保持贸易顺差,所以又把晚期重商主义称为重工主义。

一、古典经济学时期

(1)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威廉配第的一般经济理论:1价值理论2、分配理论3、货币

理论4、经济增长理论

威廉。配第的方法论:

第一次提出一种定量的客观的分析方法,其研究扩展到生产领域,提出“政治算法”,重视数学和统计学,是统计学之父

威廉配第的价值理论:他奠定了劳动价值论的基础,耗费的劳动构成了商品价值“土地是财富之母,劳动是财富之父”劳动者所耗费的劳动构成商品价值

威廉配第的分配理论:点出当时社会存在三种阶级之间的对立,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认为工资和利润相对立,农业工人的工资和地主的地租是一种对立关系,利息要受到地租的制约。

法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布阿吉尔贝尔

1. 农业繁荣论,认为赋税过重,导致土地收益减少,不正当的农业政策,要减轻赋税,刺激消费,重视农产品生产

2. 财富观:反对重商主义的财富观,货币实际上不是财富,提出废除货币。使用价值的东西就是财富,以农产品为主,农业是生产财富的源泉

3. 经济自由:保持经济自由发展,按自然法则来走,提出“比例价格的概念

纯产品学说(魁奈):

纯产品学说,实际上是重农学派的剩余价值理论,是重农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也是重农学派政策主张的基石。真正的财富是土地上产出的产品,具有使用价值,既农产品。纯产品实际就是生产出来的产品超过了当初耗费的作料所多出来的东西。除农场主和工人付出劳动以外,大自然也参与了劳动,纯产品即大自然送给土地所有者的赏赐,此“地租”存在是合理的。

其片面性:1、没有认识到劳动者的剩余劳动时间创造了剩余价值,2、错误的把农业生产看成唯一的生产部门。

社会阶级结构:分为三个阶级,生产者阶级、土地所有者阶级、不生产阶级,其中第一个阶级是唯一的生成者阶级,第二个阶级是占有纯产品的阶级,他是按照创造和占有纯产品来划分阶级的,最早提出了阶级的划分,但抹杀了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区别,实际上维护了资产阶级的利益。

经济表:对社会总资本简单再生产和流通做初步分析,研究三个问题:社会总产品和社会总资本在三个阶级间如何分配;三个阶级如何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整体;为什么农业是发展经济的基础。有六个前提:社会实行普遍的大规模租地农业经济;社会划分为三个主要阶级;社会资本进行的是简单再生产;各阶级间流通采取固定不变的价格;只考虑阶级间流通,不考虑阶级内部的流通;不考虑对外贸易

经济表的评价:

优点

1、运用抽象法

2、其出发点是每年从土地上生产出来的总产品,是以一年收获的终结为循环的开始

3、魁奈把资本的整个生产过程,看做再生产过程,把流通过程表现为仅仅是这个在生产过程的形式

4、把各界及收入的来源,资本和所得的交换,再生产的消费和个人消费以及农业与工业,看成是在生产过程的要素

缺点:

1、片面地把农业是为唯一的生产部门,把地租作为剩余价值的唯一形态

2、不能正确地分析剩余价值的来源

3、把社会生产分为两个部门而不是两大部类,最终不可能从理论上接军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过程问题

4、没有体现出剩余价值的生产,在流通结束时候,没有留下工业品满足本阶级饿生产消费和生活需要,这是错误的

重农学派的特点:

1、自然秩序(相对于人为秩序,重农学派认为是自然秩序是完美的秩序,是要不违反社会就会幸福稳定,倡导经济自由,提出口号“自由放任”)

2、重农思想(以反对重商主义,反对柯尔培尔主意来重农,认为农业是唯一可以提供剩余产品的部门,国民经济各部门

是相互联系的整体,但重心仍在农业,农业才是财富的源泉)(3)亚当斯密

价值理论

1、劳动价值论:区分价值和使用价值;劳动是衡量商品价值的真实尺度(对政治经济学的最大贡献);

2、收入构成价值论:价值由三种收入(地租、工资和利息)构成,市场价格围绕自然价值波动;

三个阶级:

只拥有土地:靠地租生存的阶级

只拥有资本,靠利润生存的阶级

只拥有劳动力,靠工资生存的阶级

斯密教条

劳动力—劳动—工资

资本家—资本—利润

地主—土地—地租

收入构成价值论,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发展,经济不再由劳动决定,而是由资本,工资和地租决定,既收入价值论,但是忽视了生产资料和物质资料下的付出,实际上先有价值再有分配,而斯密逻辑关系正好相反,是错误的观点

斯密的经济政策观点(经济自由主义和国际贸易理论,赋税原则)。

亚当。斯密的经济政策观点

经济自由和国贸理论:

1. 经济自由放任是最好的经济政策,国家职能只限于下面三个方面:a保卫本国不受侵犯b保卫社会成员人身财产安全c能够承担公共工程和公共福利,强调赋税还是要存在的

2. 认为国家应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绝对优势和相对优势)来发展经济

(4)李嘉图

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说在历史与现实上的意义:

1、比较优势院里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来论述国际买一,解释当时英国资本主义发展与国际经济交往的关系。

2、一般说来,按比较优势原理进行的国际贸易,对参加贸易的各国都是有利的

3、在自由资本主义时期,比较优势原理在国际贸易中能较充分的发挥作用,对促进资本主义发展起过良好的作用。

4、只看到国与国利益一致的一面,没看到竞争的一面

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

李嘉图坚持了劳动价值论,他认为:“效用对于交换价值来说虽是绝对不可缺少的,但却不能成为交换价值的尺度”。他始终坚持自己的理论出发点:商品的交换价值由劳动量来决定,而劳动量又由劳动时间来决定;只有直接劳动才创造新价值,而间接劳动只是把原有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中去;决定商品价值的是必要劳动,是指最劣等条件下生产商品所耗

费的劳动。他认为商品的交换价值有两大源泉,商品的稀少性和生产商品的必须劳动量;

然而,李嘉图体系存在两大难题:①资本和劳动的交换如何同价值规律相符合;②等量资本提供等量利润如何同价值规律相符合。

李嘉图的分配理论:以工资学说,利润学说,地租学说为核心

工资:工资多少取决于工人及其家庭多必须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劳动有市场价格和自然价格,认为市场价格围绕自然价格上下波动并最终趋向于自然价格,工资从长期来看是下降趋势

利润:资本家的收入,即剩余价值,其变化由工资决定,并成反比,利润与工资共同够成了商品的价值。

地租:主要分析级差地租,不认为地租是大自然的恩赐,(级差地租有两种形态,由土地肥力和位置不同产生的地租;由土地连续投资所得的不同产量而产生的地租)

(5)19世纪初期的西方经济学

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

1. 一个规律——土地肥力递减规律

2. 两个前提——a食欲b情欲

3. 两个级数——食物这些生活资料每25年事按算术倍数增加的,而人口数量则是以几何级数来增加的

4. 三个结论a制约原理,人口必定受生活资料的限制b增殖原理,生活资料增多,人增多c均衡原理,人口受各种因素限制,所以生活资料的增加和人口增加能保持一个均衡比例

5. 两种抑制——现实的手段和预防的手段a用战争手段,但并不鼓励b现实中人们出于养家糊口的担忧而资源减少人口是预防手段,他认为私有制存在很合理,贫困的原因是人口多

6. 反济贫法——认为济贫法养活了一些不该活的人并不反对对穷人一种有限控制措施a对贫困人口进行预防控制b建立济贫院,控制生育,要求其劳动,提供生活保障c重视农业生产,鼓励开垦更多土地

评价:大多数认为他的人口理论否认了人口的社会性,否认了社会生产方式对人口在某一方面影响了现代进化论,是现代人口论的奠基人

有效需求不足危机论

有效需求:人们既有购买的欲望,又可以买得起,不光要靠资本家和工人消费,重点鼓励以地主为代表的不生产阶级的消费

萨伊政治经济学“三分法”

萨伊把政治经济学划分为生产,分配和消费三部分

评价:

1. 他把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归结为财富,用抽象的谈论财

富生产、分配和消费,替代了以往常用的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所谓本质和历史的分析

2. 用三要素代替资本主义生产分析开辟了道路

3. 割裂了经济过程的内在联系,抹杀了生产在整个经济中的决定性地位,从而把生产分配和消费放在了同等重要的位置萨伊的效用价值论

1. 商品的价值取决于效用,劳动、资本和自然力是生产三要素,三要素创造了效用,物品的效用就是物品价值的基础,

2. 生产费用论:劳动对工资,资本对利息,土地对地租,

3. 供求论:价格是测量物品价值的尺度,所以价格决定价值,而价格由供求关系决定,所以价值由供求关系决定。

萨伊的分配论

生产三要素是价值的源泉,共同创造价值,马克思称之为“三位一体公式”认为利润的两部分,利息和高级工资,他具体分析时混淆了利息和利润,地租是地主节约和劳动的报酬

萨伊定律:

认为货币是一种交换媒介,持有货币的多少不会影响商品交换,认为商品交换应该是一一对应的关系,若双方生产数量不一样就会出现一部分商品生产过剩,有刺引起经济危机,而这时一个偶然因素,因此他认为经济危机不存在

四个结论:

1. 在一切社会,生产者越多,产品越多样化,产品就销的快,

越多和越广泛,而生产者得到的利润也越大,价格总是和需求一起增长

2. 每个人和全体共同繁荣利害相关

3. 输入外国货物不会损害国内的产业和生产

4. 鼓励消费无益于商业,刺激生产是英明的政策,鼓励消费则是拙劣的政策

(6)1 9世纪30~60年代的西方经济学

西尼尔的经济学说:

节欲论

劳动者使用自己的体力,指挥生产,做出了牺牲,资本是资本家节制消费欲望而投资生产。地租是自然的一种恩赐,故工资是劳动的报酬,利润是节制的报酬,主要针对资本家。最后一小时:

当时法律规定每天平均工作11半小时,纯利润来自最后一小时,如果劳动减少一个小时,则总利润就消失。工人劳动时间不能短于10小时。

约翰.穆勒的经济学说

理论体系特点:

A折中主义b诚实性c改良主义色彩明显

国际价值理论

在自由竞争下,一个国家的商品同另一个国家的商品相互交换的价值,是由为支付进口而出口商品的生产费用来决定,

既出口总额恰好等于支付进口总额所需的价值,商品价值自行调整,使需求等于供给,富国得到的利益少,穷国得到的利益多

信用周期危机论

商人认为物价会上涨就会储存商品,投机者会买商品,这是没有信用时候的情况,当信用存在,有效需求会扩大,价格上涨,出于对风险的规避性,商人会抛售商品,商品价格回落,投机者也开始抛售,价格下降,经济出现动荡,投机者有些钱是借贷来的,无力偿还就会破产,倒闭,出现经济危机(存在信用—信用破产—信用重建,信用这一周期变化就导致经济波动,经济危机)

改良主义经济政策(一种空想主义)

A限制人口,法律教育行政手段并用b征收土地税,使地租社会化c改变工资制度d限制遗产继承权e改变农业生产方式

凯里和巴师夏的阶级利益和谐论

否认社会经济中存在对立关系,认为总体上各阶级之间的利益关系是和谐的。

二、新古典经济学时期(19c70s~20c30s)

(1)德国历史学派和美国制度学派

历史学派

李斯特(德国第一个提出保护关税的人)

经济发展阶段论:

1. 原始未开化时期

2. 畜牧阶段

3. 农业阶段

4. 农工业阶段

5. 农工商业阶段

1—2,3过渡时,自由贸易4实行关税保护政策5自由贸易,认为英国当时处于5,而德国处于4

影响:影响了后来的历史学派,体现在三个方面,1.反对个人主义的研究方法2.否定普遍经济规律的存在3.强调国家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

]旧历史学派的方法论特征(历史方法):

国民经济学的目的在于描述和说明一切经济生活和过去的事实;国民经济学的研究应与法律史、政治史和文化史紧密联系;不一研究现在的经济现状和国民经济为满足;国民经济学只回答“是什么”,而不回答“应该是什么”

罗雪尔的经济发展阶段论

童言和青年被称为开花期——成年——成熟期、老年——衰老期,所有这些阶段都受自然,劳动,资本的影响

新历史学派

施穆勒:

提出了“中产阶级”的概念,除掉大资本家和工人,中间的

那部分,保护中产阶级,自上而下推行改良,反对工人运动,反对工会产生

美国制度学派:

理论特点

1. 认为资本主义存在缺陷,提出社会改良

2. 吸收了历史学派和方法论

3. 否认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历史性革命性的飞跃

4. 强调国家干预对经济发展作用

5. 用制度分析方法来判断分析,结构分析法,历史分析法以及社会文化分析法

凡勃伦的制度分析:

制度:实质上就是个人或社会对有关的某种关系或某些作用的一般思想习惯,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使人类的经济生活得到实现的各种驻地,经济制度就是人类利用天然环境满足自己生存需要而形成的社会习惯。由于人们都想盈利,所以企业经营压倒了追求技术进步的及其利用,使资本主义社会出现矛盾,出现经济危机

阶级分析:

A企业阶级b技术人员阶级,而企业家是主要阶级

密锲尔

货币经济中肯定会出现商业循环,商业循环出现的原因是与利润有关的因素法证变动引起的,它并不是定期出现,但是

是复出现的

(2)边际效用学派的经济学说

先驱者戈森的主要理论;

1、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人们对某种物品的需要,随着需要的不断被满足,所感觉到的享乐程度逐渐递减,直到最后达到饱和状态)

2、边际效用相等规律,一个结论是增享乐的途径

该学派分为三大分支:

奥地利学派(庞巴维克“时差利息论”);

社会的各种剥削收入是人在不同时间内对物品效用的主观评价的差异的结果,人对未来物品的边际效用的评价低于人对现在物品的边际效用的评价,两者之间的差额便形成时差利息。

数理学派(瓦尔拉斯“一般均衡论”):

考察市场上所有各种商品供给和需求同时达到均衡状态条件下价格的决定,即必须建立一般均衡价格理论体系。如果市场上各种商品的价格,恰好使得他们的需求量和供给量相等,这时的价格也就是均衡价格,亦即商品的价值,这时的均衡就是一般均衡。

“局部均衡论”:只孤立的研究一种商品的价格,如何有供给和需求两种相反力量的作用而得到均衡的“局部均衡”;美国学派(克拉克的边际生产力论)

商品价值是由同类商品中的最后一单位的效用决定的,结论:劳动的收入是工资,资本收入是利息,最后一单位的劳动生产力决定了工资。

(3)马歇尔的经济学说

马歇尔是新古典经济学的创始者和主要代表。

马歇尔经济学说的主要特点(折衷主义和综合性)

1. 以人的主观,心理的因素为基础的,人是支配经济活动的主体

2. 赞成渐进的社会改良主义,资本主义制度没有问题

3. 强调用“连续原理”分析社会经济现象

4. 强调运用边际增量分析方法

5. 强调均衡分析,据不均衡

6. 强调静态的观点和静态的分析方法

均衡价格理论

(一)金衡价格的分类

1、暂时的市场价格

2、短时期的正常价格

3、长时期的正常价格,短期内需求对价值其决定作用,但长期看生产成本其主要决定作用

(二)需求曲线(图349 17-3)

(三)供给曲线,认为需求和供给相互作用,最终形成均衡价格

(四)均衡价格的决定:效用和生产费用共同决定均衡价格

(五)垄断与均衡价格:垄断者的利益,显然不在于把供给和需求调节得使其商品的售价能够给他提供最大可能的纯收入总额

分配论

生产四要素,即劳动、土地、资本和企业组织,认为各生产要素的需求价格和供给价格实现均衡即形成其均衡价格—工资、利息、地租和利润,研究国民收入就是研究这四种要素的收入

三、凯恩斯的经济学说

1、研究方法(经济学研究的二分法微观和宏观)

研究个体/单个的厂商相关经济问题;研究整体产量和就业状况的变化。

2、基本理论

(1)有效需求

充分就业无法实现的最根本原因就是有效需求不足

3、三大基本心理定律

(1)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2)资本边际效用递减规律(3)货币灵活偏好

4、经济政策

(1)财政政策

扩大财政支出,鼓励赤字财政

(2)货币政策

尽可能地增加货币供应量,保持一种温和的通货膨胀;保持较低的市场利率以刺激经济的发展

20世纪以来有关重商主义或新重商主义的复

20世纪以来有关重商主义或新重商主义的复20世纪以来有关重商主义或新重商主义的复兴的各种文献中,新重商主义与策略性贸易理论已融合在一起,但重商主义货币理论的价值却并未真正被提及和发现。实际上,被古典经济学和后来的新古典经济学所抛弃的重商主义关于货币的性质、货币与资本关系的认识、信用货币的内生性和货币非中性的分析,正昭示着重商主义与现代货币理论争论的某种联系。正是这种联系,在某种意义上指引了从凯恩斯革命以来主流经济学所没有解决的货币分析的基础的方向。 首先,重商主义从商业资本主义的本能出发,首先提出了货币即资本的认识,并阐述了一个货币经济的交换模型。正是在这一模型的基础上,马克思(1867)使用商品和货币流通公式的变化来说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性质:即在一个竞争的市场经济中,采用重商主义的交换经济模型,商人在贱买贵卖中必须拥有货币(资本)签订契约保证交易的顺利进行,货币成为一种履行契约的方式和保证。因为竞争是与商人可利用的信息和知识联系在一起,或者说与失败或破产联系在一起;完善的法律制度只能保证商人破产后的清算,而不能保证签约者履行契约的能力。因此,市场经济的博弈规则决定了货币契约的性质,即货币是最简单和直接的信用关系。商人占有货币或信用关系的能力决定了获取利润的能力。引入生产后,即是一个马克思使用货币契约的生产模型:资本家使用货币契约,即预付货币资本,雇佣工人和购买生产资料,进行生产和出售产品获取利润。这是重商主义交换经济模型的一个延伸。这里作为信用关系的货币或货币资本依然是决定竞争能力或获取利润的关键。马克思(1867-1894)关于货币是一般等价物形式的发展或资本是一笔预付的货币的观点,是对重商主义的货币即资本的观点的进一步深化和发展。 其次,与货币的交换媒介、价值贮藏和计价单位(或价值标准)职能有关的另一个重要的问题是,货币是表示相对价格,还是表示总量(价格总水平),这实际上是

重商主义思想的演变及其对英国经济社会的影响

重商主义思想的演变及其对英国经济社会的影响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重商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及其基本思想,之后在此基础上阐析了英国国内当时采取的重商主义政策,接着分析了近代英国重商主义衰弱的主要原因,文章的第四部分着重讲述了重商主义对英国经济社会产生的深刻影响。说明了重商主义虽然有种种缺陷,但它是顺应时代而生的产物,对当时的西欧经济作出过一定的贡献。 关键词:重商主义;影响;英国 一、重商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及其基本思想 重商主义(Mercantilism)是指西欧封建制度解体和资木主义生产方式萌芽及形成时期,代表商业资产阶级利益的经济学说和政策体系。它产生于15世纪末,至17世纪下半叶开始瓦解。[1]重商主义以流通过程为研究中心,以商业资本的运动为研究对象,其研究方法是把社会经济现象和经验加以描述和总结,目的是为了实用,即使国家求强致富,其研究结果是提出一系列的经验性规律。它的核心思想是国家积极干预经济,以利于发展对外贸易,使货币尽量多地流入国内而不流向国外,达到贸易的出超。“重商主义”这一名称并不是由重商主义者命名的,而是由其后的亚当·斯密提出的。“重商”,不仅与封建社会轻视商业的观念和政策有别,而且也与以后的重农学派的思想相异。 1.重商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 重商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有其独特的历史条件。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 一是商业资本的兴起。10到11世纪,在社会生产力得到恢复和发展的基础上,西欧逐渐实现了手工业和农业、商业的分离,商业和手工业者构成了城市的基本居民。随着城市经济发展和东西方交流的扩大,商品货币关系不断侵蚀着以自然经济为基础的封建生产关系。逐渐地,一种以分工合作和以雇工剥削为基本剥削方式的新型生产关系在封建社会内部发展起来,这就是资本主义的最初萌芽。 从15世纪起,由于生产技术的进步,农业耕作的改良,社会分工的扩大,商品经济发展迅速。随着从事工商业活动的人数不断增加,商人的社会地位不断提升,商业资本也逐渐成为社会资本的支配形态。而发达的工商业必然需要广阔的市场,于是,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地理大发现和新航线的开辟使西欧的商人走上了对外贸易的道路,并将对外贸易与暴力掠夺、海盗行径、贩卖奴隶、征服殖民地等多种手段相结合,迅速地积累了大量的货币财富。而商业资本要想迅速发展,必然要求一种维护其新的经济思想的产生,于是,重商主义的市场经济思想应运而生。 二是民族国家的形成。民族国家的出现是重商主义成长和壮大的非常重要的因素。以往各国国内诸侯林立,封建领主可以任意规定货物的关税、法律、衡量制和货币,这种封建割据的局面妨碍了国内市场的统一,给商业发展带来重重困难。而当时新兴的资产阶级为了扫除封建割据对商品生产和交换的限制,要求建立一个强有力的中央集权国家来消除这些封建壁垒,开拓国内外市场。另一方面,封建国王为了削弱封建领主的力量来加强自己的权利,就要依靠财富支持战争。因此,封建国王和商业资本家在共同追求货币的基础上建立起联盟。在这个意义上来说,重商主义在当时适应了军事威力和国家统一的需要。 三是文艺复兴的影响。14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高扬人文主义的旗帜,强调个人的需要和个人的权利,用人的意志来考察一切事物。文艺复兴运动有力地推动了重商主义的成长。代表新兴资产阶级的重商主义者,开始研究现实生活中的经济问题,对观察到的经济现象寻找理论根据,力图建立适合于自己需要的经济学说。商人和金融家也借此可以更自由而肆无忌惮地追求个人的利益,进一步为重商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途。 2.重商主义的基本思想 重商主义与古代的经济思想不同。严格来说,重商主义不能成为一个学派,因为它既没有学派的代表人物,又没有传授衣钵的弟子。但总结起来,重商主义的基本观点主要有:第

新贸易保护主义的新发展与中国的战略性贸易政策选择

新贸易保护主义的新发展与中国的战略性贸易政策选择 一、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推进,国际分工深化与国际市场竞争程度的提高,产品与生产要素的跨国流动范围扩大、流动速度提高且流动量增加,企业跨国经营与产业跨国转移越来越便利和频繁,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的弱势产业在剧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都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为了能够免于市场竞争、维护并增进企业利润及其相关政治经济利益,与弱势产业相关的社会政治经济利益集团(Benefit Group)会通过游说、选票、利益诱导等方式向政府或者相关组织施加各种压力,要求政府或者相关组织通过关税与非关税方式对这些产业进行保护(Bergstrand Jeffrey, 1985)。另一方面,随着全球要素贸易的发展,为了保持一定的就业水平和维护社会稳定,防止由于弱势企业与弱势产业在国际市场竞争失败所导致的政府税收减少、财政支出与社会保障负担加重,甚至影响社会稳定和政权的合法性,政府及其相关组织也有对弱势企业与产业进行保护的内在激励(Debaere, Peter, 2003; Choi, Yong-Seok and Pravin Krishna, 2001)。政府对弱势产业与幼稚工业所实施的关税与非关税保护措施已经成为国际自由贸易的主要障碍。传统的关税保护政策容易导致其他国家的关税报复而损害本国利益,又受到双边和多边贸易协定的限制,实施的政策成本和风险相对较高(R. Feenstra, 1992)。通过非关税贸易壁垒(Non-tariff Trade Barriers, NTBS)对本国企业、产业和市场进行保护的新贸易保护主义(New Protectionism)便逐渐成为国际贸易保护的主要方式。 新贸易保护主义的产生有着深刻的国际背景。新贸易保护主义主要通过自动出口限制(Voluntary Export Restrains, VERs)、进口配额(Import Quota)、反倾销(Anti-dumping)措施、制定苛刻的技术标准和行政法规限制等非关税措施限制外国商品进口,保护本国产业和市场(Domincik Salvatore, 2004)。世界贸易组织(WTO)及其前身关贸总协定(GATT)成立的主要目的便是通过多边贸易谈判促进自由贸易,无论是关贸总协定的多边回合贸易谈判还是世贸组织的多边回合贸易谈判,关税削减始终是主要议题。成员国如果试图通过关税措施对本国产业和市场进行保护,必然受到相关贸易协定的约束。一些国家为了摆脱双边与多边关税协定的约束,便会采取非关税壁垒的新贸易保护主义措施,阻碍了国际间产业分工(Schott, Peter, 2003)。21世纪以来,特别是伴随着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大国经济的迅速崛起,发达国家为了保护本国传统产业和市场,采取了一系列限制商品进口的非关税壁垒新措施(例如把人权、劳工权益和环境保护作为限制进口的主要理由),新贸易保护主义有了新的发展。 中国作为崛起的国际贸易大国,随着进出口贸易量的快速增长,在与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之间贸易摩擦与争端增加的同时,与一些发展中国家例如墨西哥、韩国的贸易摩擦和冲突也时有发生。中国已经成为受新贸易保护主义贸易政策损害最深的国家之一。为了维护中国的国际贸易利益,推进世界自由贸

中国应深刻反思重商主义

中国应深刻反思重商主义 ----对调整我国发展战略的一点思考 北京大军经济观察研究中心主任仲大军 2003年1月6日 一、中国应通过提高环境成本来调整产业结构,摈弃短视的发展战略, 20多年来,我国传统的外向型重商主义发展模式和不计成本的创汇战略存在着重大问题。其主要表现是廉价地输出了国内宝贵的资源,并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 在这场进出口贸易交换过程中,中国的经济资本大量增加,但自然资本损失惨重。目前全国已形成几大块生态危区,南水北调便是一例,华北地区水资源的匮乏已成定局,我国不得不通过花费上千亿元的水利工程来调整资源配置。东北三省的黑土地是经过几亿年植被腐化形成的一层地表黑土,在世界上也只有乌克兰和美国的中部各有一块。但经过近几十年里毁灭性的开发,我国的黑土地水土流失严重。如果不加大这一地区的生态保护成本,一味追求廉价的粮食生产和出口,几十年后这片黑土地便将岩石裸露。我国的羊毛羊绒产品生产对西北地区的沙漠化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西北地区的生态恶化正在越来越严重。 至于说治理环境污染的成本更是巨大,每年一两千亿元的治理投入,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经济发展的成果。总起来看,将环境代价计入成本核算,中国的贸易成本是巨大的。从比较优势来讲,我国许多出口产品都是在一种比较劣势下生产的。为了更廉价地出口,不惜破坏和污染生态环境。 提高中国的环境成本已经迫在眉睫,国家要制定一系列的法律保护措施,例如,对于某些产品不实行出口退税,通过税收政策降低这些产品的出口竞争力,增加这一类产品的环境成本。目前,我国要认真检查一些出口行业的真实成本,譬如丝绸、皮革、农产品等,把漏掉的环境成本找回来。通过关税调节,来合理利用国际资源。通过比较优势来淘汰中国那些不具竞争力的产品,剔除那些赔本赚吆喝的出口产品,最后达到调整产业结构的的目的,这样做,从表面和时间上看,可能影响到一些地区和部门的利益,但符合中华民族的长久生存与发展。 总起来看,我国目前还未摆脱发展中国家的出口特征,即靠资源来换取技术和服务产品。这种贸易的特征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是一种移山添海式的出口,目前我国的大理石、水泥、生铁等出口已经位列世界前茅。这种贸易的另一种特点是:初级产品与工业产品之间存在着价格的不平等,初级产品国家要以更多的劳动和资源换回所需的产品。如果发展中国家不能及时扭转这种贸易结构,最后的结果

浅析英国重商主义的兴衰及其影响-西方经济学说史期末论文

浅析英国重商主义的兴衰及其影响 学院:商学院 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 学号:1102013046 姓名:张珂 时间:2013.06

摘要 本文主要概述重商主义的基本思想及其产生的历史条件;论述近代英国重商主义的兴盛与主要政策;分析近代英国重商主义的衰落及其原因;论述重商主义对英国的影响。本文的结论是:重商主义是时代的产物。它对当时英国社会经济的巨大发展产生了积极而深刻的影响。重商主义的某些正确观点亦不无借鉴意义。 关键词:英国;重商主义;影响

目录 一、引言 (4) 二、重商主义的基本思想及其产生的历史条件 (4) 三、近代英国重商主义的兴盛与主要政策 (4) (一)英国重商主义政策的背景 (4) (二)英国的重商主义政策 (5) 四、近代英国重商主义的衰落及其原因 (6) (一)重商主义的衰落 (6) (二)英国重商主义衰落的原因 (7) 五、重商主义对英国的影响 (7) 六、结语 (7)

一、引言 重商主义是西欧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过渡时期的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等领域所发生的一系列深刻变化的产物。它既是一种经济学说,更是一种政策体系。重商主义认为金银货币是唯一的财富,是衡量国家财富和经济发展的标准,也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唯一动力。 重商主义是16世纪中叶到17世纪中叶遍及西欧各国的主流思潮和基本国策,是西方市场经济理论的萌芽。但由于各国情况特别是资本主义发展程度的不同,重商主义在各国的表现和发展特色各异。最早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国家之一的英国,受其国内外一系列条件的影响,从近代初期始逐渐走到西欧各国的前列,重商主义不仅是其奉行的基本国策,更使英国成为重商主义理论和实践具有代表性的国度。由于英国的重商主义具有典型形态,因此,深入考察英国重商主义的发展轨迹及影响,对于准确理解和把握近代英国成功的秘密,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英国的经验对于我国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也不无借鉴意义。 二、重商主义的基本思想及其产生的历史条件 重商主义(Mercantilism)是指西欧封建制度解体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萌芽及形成时期,代表商业资产阶级利益的经济学说和政策体系。它产生于15世纪末,至17世纪下半叶开始瓦解。重商主义以流通过程为研究中心,以商业资本的运动为研究对象,其研究方法是把社会经济现象和经验加以描述和总结,目的是为了实用,即使国家求强致富,其研究结果是提出一系列的经验性规律。它的核心思想是国家积极干预经济,以利于发展对外贸易,使货币尽量多地流入国内而不流向国外,达到贸易的出超。“重商主义”这一名称并不是由重商主义者命名的,而是由其后的亚当·斯密提出的。他说:“不同时代不同国民的不同富裕程度,曾在政治经济学上引出两个不同的富民主义,其一,可以称为重商主义;其它可以称为重农主义。”“重商”,不但表示与封建社会轻视商业的观念和政策的区别,而且也反映了与以后的重农学派的不同。 三、近代英国重商主义的兴盛与主要政策 (一)英国重商主义政策的背景 西欧产生和发展重商主义的条件在英国成为重商主义兴盛的催化剂。英国在金雀花王朝国王理查二世(1377~1399)统治时,重商主义的思想虽己见端倪,但重商主义在英国的全面推行是在都铎王朝时期。都铎王朝时期,随着英国民族国家的不断成长,其金融和财政实力却始终没有达到相应的水平,国家的财政问题始终困扰着英国。当时英国政府的财政支出主要集中在王室生活费用和战争费用两方面。都铎王室的生活极为奢华。亨利八世时期,王室的开支迅速从一年25000英镑涨到45000英镑。到伊丽莎白当政时,这种奢华之风有增无减。在战争方面,

桑弘羊与西方 重商主义的异同

桑弘羊与西方重商主义的异同 重商主义或称重商制度产生于15世纪西欧封建制度解体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时期。适应这一时期商业资产阶级的经济利益,开始出现作为封建国家经济政策的重商主义,并逐渐发展为重商主义政策体系和经济学说。在我国,主张重商主义最早的是管仲,却是发展于桑弘羊。我国自孔子以降,未有不重农抑商的,在这个问题上,儒法两家的观点是一致的。然而,桑弘羊却依据《易经》的思想,提出了本末并重的思想,这在当时的情况下,着实难能可贵。桑弘羊说:“古之立国家者,开本末之途,通有无之用,市朝以一其求,致士民,聚万货,农商工师各得所欲,交易而退。易曰:…通其变,使民不倦。?故工不出,则农用乖;商不出,则宝货绝。农不出,则谷不殖;宝货绝,则财用匮。”这里他指出,自古立国、立家者,都要开启本与末两条渠道,以此做到互通有无,满足上上下下各个阶层的需求。如果无人从事手工业生产,农业生产就会受到影响;如果无人从事商业工作,货物流通就会断绝。农业生产受到影响则粮食就会减少,货物流通受到影响,国家财政就会发生危机。桑弘羊所说这段话是针对贤良文学们对官营盐铁与均输的指责而进行的答辩,文中虽没有涉及私人的工商业,但这句话仍是十分精彩的。因为在汉朝虽然仍然是以农立国,但工商业对国家和百姓而言也是不可或缺的事业。同西方的重商主义相比,桑弘羊的理论与之有很多的相似之处,但是在两个完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产生的学说,也注定拥有者本质的不同。以下,是两者的相同之处: 社会财富观 重商主义是特定历史时期商业资本的意识形态。它强调积累金银货币和对外贸易的重要性,把金银看作是财富的唯一形式,认为国家的繁荣依赖于资本(贵金属)的供应,贸易的全球规模是不可改变的,贵金属所代表的资本量可通过多出口少进口来增加,认为财富的真正源泉是对外贸易,要获取更多的金银财富只有通过出超,因此主张在国家的支持下发展对外贸易。在商品经济的发展下使金银的重要性显著提高。重商主义经历了两个阶段,早期将财富等同于货币,金银,认为一个国家拥有的越多就越富有。所以用积累金银的方法来增加国家的财富。 同西方类似,桑弘羊也将货币与财富等同起来。弘羊说:“自京师东西南北,历山川,经郡国,诸殷富大都,无非街衢五通,商贾之所凑,万物之所殖者。故圣人因天时,智者因地财,上士取诸人,中士劳其形。长沮、桀溺,无百金之积,之徒,无猗顿之富,宛、周、齐、鲁,商遍天下。故乃商贾之富,或累万金,追利乘羡之所致也。富国何必用本农,足民何必井田也?”这里桑弘羊强调,全国各地富裕的都市,虽然只有街道,没有耕地,但由于商贾云集,因而才涌现出人们所需要的各类物资。这就是不同阶层的人有不同的生财之道:圣贤依仗天时取得财富,有智能的人依靠地利取得财富,上等人借助人力取得财富,中等的人就只有靠自己的劳动获得财富。孔子周游列国时遇到的长沮、桀溺两位隐士,他们逃避社会而靠种田生活,却没有百金的积蓄,跖虽然平定了云南的各部落,但却没有因煮盐而致富的猗顿更富有。宛、周、齐、鲁等地商贾遍天下,这些商贾之所以能积累万金的财富,就是由于他们追逐剩余利润的结果。桑弘羊将货币的积累当做财富的标准有其历史渊源,并不是主观的臆造。 财富源泉观 重商主义认为,财富的源泉,除了开采金银矿藏之外,就是对外贸易。商人手中的货币,只有通过流通才能增加。因此,重商主义的着眼点只限于流通领域,

重商主义及其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重商主义及其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摘要]重商主义直接催化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诞生,构成了发展经济学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对外贸易迅猛增长, 外资大量流入,贸易顺差和外汇储备不断扩大,使我国对外贸易呈现出重商主义的种种局限性,这种局限性正越来越广泛地影响着我国整体经济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重商主义; 对外外贸; 影响 经济成长的不同阶段需要不同的经济学说,但即使经济发展处于更高的阶段时,过去的经济学说仍然有效,它会在被扬弃和吸纳综合的过程中成为一个新的环节。重商主义,既是一种理论思想,又是一种政策体系。本文拟对重商主义进行重新认识,分析重商主义的政策和措施,并从中引发一些对现阶段中国外贸发展的启示。 一、重商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重商主义产生于15世纪末,全盛于16、17世纪,瓦解于17世纪下半叶资产阶级阶段古典经济学兴盛时期。重商主义的名称,最初是由亚当·斯密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一书中提出来的。在许多经济学教科书中,重商主义被看作一种过时的、幼稚的、可笑的早期经济理论,亚当·斯密在其著作中就曾尖锐地抨击过它。重商主义虽未形成一个完整系统的理论体系,但它提出的一系列理论主张都是为国家制订宏观经济政策服务的。可以说重商主义是近代经济学的起点,是经济民族主义的理论代表,也是国家干涉主义的先导。欧洲

资本原始积累时期,随着新大陆和新航线的发现,欧洲商业活动范围空前扩大;加之西欧对美洲、非洲、亚洲的殖民掠夺,大量金银流入西欧各国,积累了巨额的货币财富,导致封建主义自然经济的迅速解体和国内外贸易的发展。货币财富成为各个阶级共同追逐的对象,成为社会经济生活的支配力量,社会财富的重心由土地转向金银货币。与此同时,欧洲建立了中央集权制的民族国家。民族国家的庞大开支,日益需要大量货币。为了进一步发展商品货币关系,商业资本家要求并采取了一系列的经济措施,商业资本要实现货币资本的积累,要求国家保护,而封建统治者要进行宫廷挥霍与战争也需要得到商业资本支持,因而两者结成联盟,通过强有力的中央国家来推行新的体现商业资本利益的政策,利用行政措施,尽量地把货币吸收到国内来,重商主义就是这些措施在理论上的表现。它反映了这个时期商业资本的利益和要求。 重商主义的发展经历了早期重商主义和晚期重商主义两个历史阶段。早期重商主义的代表人物是英国的Stanford和法国Montch- restien,他们认为货币即是财富,主张在对外贸易中的每笔交易都保持顺差,奉行绝对的“少买多卖”原则,以增加货币的流进,因此被称为“货币差额论”。早期重商主义的对外经济政策主要是直接管制汇率和贵金属交易的方法实现国内贵金属的存量增加。晚期重商主义的代表人物是法国的Thomas·Mun,他们主张保持全国的对外贸易顺差,不反对本国金银的流出,只求有顺差即可,因此被称为“贸易差额论”。晚期重商主义的对外经济政策则是以贸易管制政策为主要

重商主义之浅析

重商主义之浅析 ? ? 摘要:重商主义是15-17世纪在欧洲产生的一种经济理论,这里对这种理论的产生和发展、性质和特点以及对西欧的影响作一番浅析,以求得对重商主义的一个正确认识。 关键词:重商主义、民族国家、社会的转型 ? ? 15世纪初可以被认为是中世纪经济扩展时期的终结,直到这时为止,每一个领域都在不断的进步,工商业的发展晚却改变了社会的面貌乃至社会生活本身,当地中海与黑海,北方与波罗的海各为一方都成为商业舞台的时候,在它的沿海及其岛屿产生了许多港口和商埠,这时,欧洲大陆也遍布着城市。新兴的中产阶级就以城市为中心向各方面开展活动,这一时期,甚至是更早时期已开始发生的经济生活的变化,是把中世纪欧洲带向现代的必要条件。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如果没有经济生活的巨大变化,中世纪的根基就动摇不了,欧洲人便可能仍然生活在封建农业经济的条件之下。此种变化,乃是指从12世纪开始的商业领域的变化,或者叫“商业革命”和十六、十七世纪的“重商主义”。这里着重分析“重商主义”。 一、重商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作为资产阶级最初经济学说的重商主义,早在十四世纪末十五世纪初,其思想就已经出现了。例如,英国在查理一世统治时期,国王向伦敦造币所人员征询意见时提出这样的问题: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手段可以挽救英国走出财政困境?当时造币所人员查德回答说:英国没有金银矿藏,所有的金银都是从外国输入的,如果我们使英国向外国购买的商品,少于我们所出售的外国商品的数额,那么大量的货币就会从外国流向英国。很明显,这个回答的中心思想就是,应当竭力做到向外国人“少买多卖”。由此可见,他们的答复反映了了当时商业资本对货币的迫切需求,其中包含了后来的重商主义的基本思想。 事实上,重商主义的产生是有它的历史条件的。因此,不得不介绍与之关系密切的“商业革命”。地理大发现后的一两个世纪里,欧洲的贸易以及从地中海和大西洋两岸,延伸到东方的印度洋、太平洋地区,成为带有世界性的经济活动。而商业革命使欧洲大大富裕起来。相应地,贵金属的需求和供应空前增加,产生了早期的银行信贷业务;出现了经过政府批准的各种股份公司和商业机构;每个国家都建立起自己统一的货币,以适应贸易和工业的需要,商业革命的持续发展,与近代民族国家在欧洲成为普遍现实,基本上是同步的。所以,在商业革命后期,所有的民族国家都把商业抓在自己手里。一些大公司成为政府的特许公司,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货币制度,政府干涉和管理经济事务的制度以及从商业革命的自发自为转变成为国家、政府的中央集权的经济政策,重商主义的思想随之产生。 重商主义产生后,经历了两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是十五世纪的前期重商主义,亦称“货币主义”。第二个时期是十六、十七世纪的晚期重商主义,亦称重工主义。无论是早期还是晚期的重商主义者,都把货币看作是财富的唯一形态,都把货币看作是衡量国家富裕程度的标准。 但是,在如何增加货币上,早期重商主义这主张采取行政的手段,禁止货币输出以积累货币财富,在贸易上则主张多卖少买或者是不买。与其不同的是,晚期重商主义者认为,国家应该允许将货币输出国外,以便扩大对国外商品的购买。不过,他们在对外贸易中也谨守一个原则:购买外国商品的货币总额必须少于出售本国商品所取得的货币总额。显然,其目的仍然是要保证有更多的货币流向本国。 二、重商主义的性质和特点 在前文中已经提到,重商主义的产生与近代民族国家的兴起是密不可分的。因而,重视主

讨论中国出口导向经济导致的巨额外汇储备,分析中国新重商主义的利弊

讨论中国出口导向经济导致的巨额外汇储备,分析中国新重商主义的利弊 一、新老重商主义的比较: 1、重商主义是指中世纪末期西欧、南欧国家从封建制度转向资本主义过渡时期的资产阶级最初的经济学说。其基本内容是:财富就是货币,货币即财富;财富的直接源泉是流通领域;一个国家财富必不可少的是金银等贵金属,如果它没有贵金属,就必须通过贸易来取得,对外贸易必须保持顺差。具体来说,重商主义这一学派的理论要点包括以下几点:①认为国际贸易是国家财富的最重要的形成来源。②认为要在国际贸易中获利,必须以本国制造品出口到外国以换取黄金、白银(贵金属)。③国际贸易的原则是多卖,少买,从而使贵金属(外汇)多在国内积累,谋取贸易顺差。④为了要取得国际贸易的顺差,必须出口本国出产的制造品,进口外国的原料,利用制造品与原料的价格剪刀差获利。⑤必须将本国国内市场的主要份额保留给本国产业。这不仅是为了保护自身的工业生产能力,培植新兴产业(“幼稚工业”),也是为了给本国人民提供充足的就业机会。 2、新重商主义本来就是麦金农、克鲁格曼等人总结美国70年代以来的外贸保护主义政策发展起来的,因其所描述的政策很象15世纪的重商主义而得名。当然,他们之间有诸多不同。 首先,新重商主义沿袭了凯恩斯通论中的分析方法,认为贸易顺差和投资、消费等一样也会产生乘数效应。因此,政府为了实现内部利益极大,刻意制造顺

差。这和重商主义单纯的积累黄金的目的是不同的。 再者,新重商主义的保护措施繁多且具有攻击性,甚至发展成一系列排他性的贸易保护集团。 具体讲,美国人在贸易保护中最喜欢玩的是反倾销诉讼,比如对待中国的纺织产品;此外还有所谓的绿色壁垒和技术壁垒(就是以环保之名行保护之实)。 用一句话颇经典的话概括美国新重商主义的特征:有自由贸易的理想,但国家利益的思维模式或许才是最重要的。 二、我国重商主义的表现、特征: 1、出口扩大贸易顺差 出口导向是指以出口产品创汇来带动本国经济的发展,由于中国劳动力资源丰富且成本低廉,有利于产品和劳务输出,因而形成了较高的贸易顺差。2006年中国外汇储备突破1万亿美元大关;2009年,中国外汇储备总额首次突破2万亿美元大关,达到2.399万亿美元;2012年年末,中国外汇储备为3.31万亿美元,增长速度相当快,这得益于我国长期以来的出口导向战略。这种带有新重商主义性质的出口导向战略所创造出的贸易顺差为中国的发展积累了资本,高额外汇储备客观上表现出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也是中国“新重商主义”模式的主要特征之一。 2、经济民族主义 张志梅曾指出:“民族主义是在民族形成和发展的长期历史进程中逐渐形成的,是对本民族文化、传统、利益等的认同,是一种强烈的意识形态化的民族

重商主义对当今贸易的影响知识讲解

重商主义对当今贸易的影响 重商主义也称作“商业本位”是十八世纪在欧洲受欢迎的政治经济体制。它建立在这样的信念上:即一国的国力基于通过贸易的顺差--即出口额大于进口额--所能获得的财富。是封建主义解体之后的16~17世纪西欧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一种经济理论或经济体系,反映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商业资产阶级利益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体系。重商主义提出的一切理论体系都是为国家制订宏观经济政策服务的。。。。。。出口额大于进口额而导致国家富裕,就是指重商主义,典型的发展中国家,只考虑出口额,不考虑进口额,实质上这样会导致畸形的发展,出口等于进口才能使国家稳定发展。认为贵金属(货币)是衡量财富的唯一标准。一切经济活动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取金银。除了开采金银矿以外,对外贸易是货币财富的真正的来源。因此,要使国家变得富强,就应尽量使出口大于进口,因为贸易出超才会导致贵金属的净流入。一国拥有的贵金属越多,就会越富有、越强大。因此,政府应该竭力鼓励出口,不主张甚至限制商品(尤其是奢侈品)进口。由于不可能所有贸易参加国同时出超,而且任一时点上的金银总量是固定的,所以一国的获利总是基于其他国家的损失,即国际贸易是一种“零和博奕”。重商主义把货币与真实财富等同起来也是错误的。正是基于这样一个错误的认识,重商主义才轻率地把高水平的货币积累与供给等同于经济繁荣,并把贸易顺差与金银等贵金属的流入作为其唯一的政策目标。重商主义主张政府应该控制国家的经济,以便损害和削弱对手的实力,增强本国的实力。 在现代贸易体系中,国际间贸易所占比例和重要性越来越大,国家之间的贸易摩擦对整个国际贸易发展的影响性突出。国际贸易问题一直是经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自地理大发现后,就出现了现代意义上的国际贸易,在当时的贸易背景下,产生了与之相适应的重商主义思想。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和规模的扩大,其复杂性的日益增加,国际贸易理论也也发生了巨大的演变和发展。后来的人们开始倡导自由贸易,,并且逐渐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自由贸易思潮在国际掀起了狂风暴雨,对国际贸易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但是,纵观国际贸易发展史,我们不难看出,始终伴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的还有另一种思潮——贸易保护主义思潮。其成为与自由贸易主义相抗衡的一大势力,在国际贸易不同的发展阶段表现形式有所不同,起的作用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但毫无疑问,贸易保护主义都对国际贸易的发展和世界经济的增长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当今时代,国际间贸易越来越频繁,国际贸易研究成为经济学家钟爱的一个课题。但是,只要人们留心观察,便会发现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世界各国人民都受益于自由贸易带来的好处,享受着国际贸易规模的扩大带来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但于此同时,尤其是近些年来,频繁地发生贸易纠纷,当事国互相指责对方的产品损害了本国产业的发展和人民的利益,并采取保护本国产业、阻碍自由贸易发展的政策。经济学家称这种现象为贸易保护主义,是重商主义的回归。 当今世界人们都倡导自由贸易,然而,因为缓解经济压力,或者趋于某些政治目的,或者是为了保护自己国家的经济发展,有些国家违反了世界贸易组织的相关规定。悍然设置贸易壁垒,加大对国外产品的税收,或者直接限制国外的某些产品。这些措施与行动可以说是重商主义对当今贸易的影响,但是这与传统的重商主义又不尽相同。因为,以往早晚期重商主义的差别反映了商业资本不同历史阶段的不同要求。重商主义促进了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的发展,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成长与确立创造了必要的条件。重商主义的政策、理论在历史上曾促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推动了资本主义产生方式的建立与发展。也就是说在以前的重商主义完全是为了经济的发展。重商主义政策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弱小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聚集资本主义的发展的原始积累,在国家政治的保护下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而现代贸易保护主义的目的只是为了某一得势集团

我对重商主义的认识

我对重商主义的认识 重商主义是古典主义产生以前西方经济学史上一种重要的经济思潮。一提到重商主义,我们脑海中就会显现诸如货币是财富之类的想法,这说明我们对其认识停留在比较浅显的基础上。历史上欧洲的重商主义者,大都不是学者。重商主义最初的形态和宗旨,也不在于思想理论而重在政策建议。从重商主义的历史作用看,更是如此。重商主义的教学和研究存在的问题具有普遍性,是一个时期以来我国的学术界日益滋长的理论日益脱离实际的学风所致。 一、重商主义的基本思想和政策主张 重商主义没有一个完整的思想和政策体系,但是这并不影响其成为具有自身内在逻辑联系的体系。近代西欧民族国家兴起,首当其冲要办两件事:建立国家官僚机构和常备军,这都是要花大钱的。所以重商主义的首要政策目标是提高政府的财政税收能力,这就构成了货币差额和贸易差额理论与政策体系。重商主义的另外两个政策目标是保护国内工商业和对外扩张以增加财富,这就构成其整个内外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政策体系。 重商主义的基本思想和政策主张主要包括:(1)重商主义认为只有金银才是唯一的财富,它把金银和货币看作是一个东西。一个国家积累的金银货币越多,就越富。(2)财富的直接源泉在流通领域,在于贱买贵卖。即认为财富来源于不等价交换。这既是海外殖民掠夺的“理论依据”,也是当时西欧经济尚不发达的现实的理论反映。(3)不是所有的流通领域都是财富的源泉,只有对外贸易(国际流通)才能增加一国的货币数量,即少买多卖。因为国内贸易即使贱买贵卖,社会财富总量不变。(4)所以,早期重商主义追求对外贸易中少买多卖、最好不买的“货币差额”,把货币归结为积累手段。晚期重商主义放弃追求对每一国的贸易都采取少买多卖的原则,改为追求贸易总量的“顺差”即“贸易差额”。(5)实现贸易顺差的方法有二:一是大量出口本国产品和限制进口消费品,禁止进口奢侈品;二是发展转口贸易,允许货币输出。原则是:在某个国家贱买,到另一个国家贵卖。在这两种方法中,后一种方法是主要的。(6)为了尽量出口本国产品,要大力发展本国工业。(7)为此国家要积极干预经济活动。不仅要积极调节货币流通以保证金银财富多流入,少流出,还要实行外汇管制(国家规定汇率、管制外汇买卖。(8)重商主义将国际关系视为争夺财富和霸权的关系,所以一方面采取以邻为壑的政策;另一方面,国家大力发展海陆常备军和航海业,实行对外经济扩张和扩大殖民地,把对外战争作为“国营事业”。(9)为了保证实现外贸顺差和扩大国际市场,早期重商主义就提出实行保护关税政策。但只是到了晚期重商主义才真正成为一项重要政策。贸易保护主要是两方面:对进口商品课以高额关税,对出口商品实行奖励政策(奖出限入)。 二、重商主义的目的 重商主义政策的直接目的是繁荣国家经济,其最终目的则是通过国家的富强来增加王朝的收入,从而增加国王的力量和权力。应为国王本身是属于封建阶层的,不可能来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根本的目的也只是保持自己的封建统治。所以,政府一方面用种种办法促进国内的经济,一方面又常常不顾国内的经济得失而发动无意的战争。重商主义的提出人和代表,一般认为是法国路易十四时期的财政总监柯尔伯(Colbert)。他曾经说到,“商业是公众资金的源泉,而公众资金是战争的神经”。他认为商业是王国的基础,这种思维是对资本主义的发展有积极意义的。另一方面,他认为商业又是为战争服务的,换句话说,商业是为国王的权力服务的。如此从政治、军事角度考虑经济问题,正是当时封建国家的特点。

浅谈英国重商主义及其对英国的影响

浅谈英国重商主义及其对英国的影响 历史文化学院民族学院 2009级师范一班 徐正权 222009313011076

浅谈英国重商主义及其对英国的影响 摘要:重商主义是在封建主义生产方式“最早的变革时期”出现的一种经济思潮,它是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最早的理论探讨”是;时代的产物。在奉行重商主义国家中,英国之所以能率先成为工业化国家和海外殖民帝国,其重要原因在于英国的重商主义嬗变取得了成功。 关键词:英国重商主义影响 正文: 重商主义是16世纪中叶到18世纪中叶遍及欧洲各国的主流思潮和基本国策,是西方市场经济发展的舆论准备,是市场经济理论的萌芽。但由于各国情况特别是资本主义发展程度的不同,重商主义在各国的表现和发展特色各异。这种不同不仅反映在重商主义在各国的形成和达到鼎盛时期有先有后,而且各国重商主义理论表述的深浅、形式以及实践效果等方面不同。最早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国家之一的英国,受其国内外一系列条件的影响终于在16世纪末和17世纪上半叶逐渐走到西欧各国的前列,重商主义也随之成了它奉行的基本国策。于是英国成为重商主义理论和实践的策源地和具有代表性的国度。重商主义政策的胜利引进,决定了英国重商主义的发展带有典型的形态,并且有自己的鲜明特色。因此,深入研讨英国重商主义的发

展轨迹及影响,对于准确理解和把握近代英国成功的秘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重商主义的形成 1、重商主义的基本思想 严格说来,重商主义不能成为一个学派,因为它既没有学派的领导人物,又没有传道授业的门徒。但总结起来,重商主义的基本观点主要有:第一,认为财富就是金银、货币。货币是最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财富。封建主认为,财富是物质资料,是使用价值。重商主义者则认为,财富是金银,是货币,物质资料只有能够 实现为货币而且真正实现为货币时才是财富。他们把国家经济政策和一切活动归结为攫取金银。第一,认为财富的源泉在流通领域,货币是商品卖出去换来的,因此,财富来自商业和贸易。第三,除了开采金银矿,只有对外贸易才是财富的源泉。因为国内贸易换来换去,国内货币没有增加,只有通过对外贸易把本国的商品卖出去,换回货币,财富才会增加。为此,必须坚持出口大于进口,才能保证货币流入本国。第四,利润只是一种让渡收入。它也来自对外贸易,因为国内贸易彼此交换,一得一失,互相抵消。只有通过对外贸易,贱买贵卖,才能得到利润。商品生产只是贸易的先决条件,工业是为商业服务的。国内商业生产应服从与商品输出的需要,必须全力鼓励和发展在国外可以按高价畅销的商品工场手工业。第五,国家必须积极干顸经济生活,以法令的形式保护国内的工商业,保护对外贸易,以便在

重商主义历史沿革及其内涵

“重商主义”历史沿革及其新内涵 欢迎发表评论02012年08月10日19:35 来源:《楚商》作者:桓秀芳 “重商主义”一词有其悠久的历史渊源。无论古今或是在东西方,这一词代表着不同的历史时代,有着不同的内涵。 “重商主义”源于西方 重商主义(mercantilism,也称作“商业本位”),是16—17世纪封建主义解体之后,西欧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一种经济理论或经济体系,该名称最初由亚当·斯密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国富论》)一书中提出来。 它建立在这样的信念上:即一国的国力基于通过贸易的顺差而增长——出口额大于进口额所能获得的财富。 重商主义建议政府为达到这一目标,应该通过鼓励出口限止进口,扮演积极的、保护主义的角色,特别是使用关税保护小企业。 1440年英国有法令明确提出:外国商人装运货物到英国,必须将全部货款转换成英国货物;英国商人到海外经商,至少须将一部分售货所得用现金的形式带回本国。当然,英国在完整意义上推行“重商主义”政策是从都铎王朝开始的。 通过实施重商主义,为资本主义企业发展创造了国内外市场、巨额货币资本和劳动力。这些为资本主义企业投资、经营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机会,于是大批企业如鱼得水,应运而生。 法国的重商主义政策是从17世纪末开始的。路易十四的首席大臣柯尔帕提出一套经济政策,包括对外大力发展海外贸易,在国内政府颁布法令,取消各种税卡,消除商品流通障碍,并拨出大量经费改良公路、开凿运河,完善各种基本设施。 美国自18世纪末期始,联邦政府对本国工商业的发展采取了积极的保护和鼓励措施,制定一系列扶持计划。私人企业分别通过不同形式,得到政府的帮助,譬如赠予土地,减免特种税、经营某种事业的专利权,各项补助金、津贴等。不断完善交通运输体系和社会基本设施。 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发展早期,强有力的国家政权恰恰扮演了企业家“助产婆”的角色(引自张维迎、盛斌:《论企业家——经济增长的国王》,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年),企业家及其赖以生存的商品经济体系所需要的主要条件,都是通过集中的、有组织的社会暴力国家政权之手实现的。 欧美诸国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及其经济主体企业家的成长史证明,一个强有力的国家政权来保护和扶持产业和企业发展是必不可少的。企业家依靠强有力的国家政权为自己开辟着前进的道路。 传统中国:“重农抑商”塑造鄙商心理

浅谈对重商主义的认识知识分享

浅谈对重商主义的认识 重商主义曾被马克思称为是“对现代生产方式的最早的理论探讨。”,它是封建社会晚期国家用来促进资本积累的经济政策,也是反映商业资本利益和论证国家重商政策的经济学说。认识重商主义不仅能够让我们了解历史上欧洲各国积累财富的思想与方式,而且对于我们分析当今经济发展形势也有一定的意义。 重商主义的出现有其深远的历史背景。 首先,从国际贸易发展的角度看,公元15到17世纪,国际贸易蓬勃发展。由于社会分工及生产力的不断发展,西欧各国封建自然经济不断衰落,商品货币经济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为国际贸易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另一方面,地理大发现使西欧国家纷纷走上了向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扩张的道路,广大殖民地国家被卷入到国际贸易中,国际贸易的范围和规模空前扩大,这一切使得国际贸易获得显著发展。 其次,从资本主义发展阶段来看,15到17世纪,又是资本原始积累的时期。这一时期,文艺复兴使得人们的思想得到了空前的解放,西欧各国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过渡,废除封建制度,资本主义因素迅速发展,新兴商业资产阶级对于加速资本原始积累有着迫切的需求。新兴资产阶级新贵族对商品原料、商品市场和贵金属的需求日益膨胀,他们对内借助国家政权扫除封建割据统一国内市场,对外实行殖民扩张拓展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此时,对外贸易顺差也被新兴商业资产阶级视为货币资本积累的重要途径。他们认为要实现对外贸易顺差,必须推行国家干预对外贸易的做法,采取严厉的贸易保护措施。 再次,从政治和阶级的角度看,15到17世纪,也是西欧各国中央政权权力扩大的时期,这为贸易保护制度实施提供了政治基础。15世纪末16世纪初,封建制度瓦解,代表新兴政治力量的民族国家产生,君主统领一切政务。新兴资产阶级对市场和贵金属的强大需求,政府对财富积累的需要,促使中央集权国家开始运用国家力量推行贸易保护,支持商业资本的发展。 伴随着国际贸易的显著发展,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新兴民族国家聚敛财富的需要,崇尚财富的狂热心理主导了当时人们的思想,如何使国家变得更为富强成为了人们最为关系的话题,而当时衡量一国是否富有的标准即是金银的多寡,国内的贸易并不能增加一国的货币拥有量,只有进行对外贸易并保持顺差才是积累财富之道,于是早期的贸易保护制度应运而生,而与之相对应的理论基础就是重商主义。

重商主义和新双轨制对中国的危害

重商主义和新双轨制对中国的危害 ——当前我国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应对策略 一、中国的重商主义发展战略正中他国下怀 中国必须从重商主义向“借商主义”转变! “重商主义”一词是我借来一用的词语,它主要是指这样一种发展模式或发展现象:勤俭节约,省吃俭用,重储蓄,轻消费,吃苦耐劳,积极肯干,尽量压低自己产品的成本,扩大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量和出口量,赚取更多的外汇。其实重商主义与马克斯·韦伯所讲的资本主义精神一脉相承,它是当年西方国家在重金属时代的一种发展方式。这种做法对任何民族来说都是一种美德,但在今天全球化的世界经济中过分地使用重商主义发展模式,便会遭到瓦解性的反应,其辛辛苦苦积累的国民财富便可能被外人廉价利用,发展到最后往往是空忙一通,所得无多。它最大的问题是普通人民难以得到发展。这意境很象南宋诗人陆游的“遗民泪痕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当今的世界,各国都在拼命利用他国资源。在这样一场国际大交换的过程中,中国是利用他国得多,还是他国利用中国得多?这是我们选择发展战略的主要考虑。虽然贸易和交往意味着互惠,但也意味着一方的获利是建立在另一方的损失基础上。所以,交往和贸易并不意味着都有好处。 目前的情形是,发展中国家的人民流血流汗,为满足发达国家的消费主义做贡献。美国的储蓄率都低到零点了,中国人还在节俭过日子,拼命节省下钱,为美国国债服务,拼命出口,为发达国家提供廉价产品。美国今年的贸易逆差已达到6000亿美元了,美国人利用具有国际货币地位的美元,来换取他国的实物。中国通过重商主义发展战略,通过大量的贸易顺差,攒下几千亿美元的外汇积蓄,但只要美元贬贬值,这些辛辛苦苦积攒下的国民财富便会缩水或化为乌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