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学基础复习题(DOC)

地质学基础复习题(DOC)
地质学基础复习题(DOC)

绪论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地球科学、地质学。

回答:○1地球科学:是一门以地球为研究对象的自然科学。同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天文学一起构成近代自然科学六大基础学科。

○2地质学:以研究地球的本质特征为目的,是地球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地壳或岩石圈的物质组成、结构构造,以及地壳和岩石圈的形成和演变历史的科学。

二、填空题

1、地质学发展经历了古代地质思想的萌芽(18世纪以前)阶段、近代地质学的创立阶段(18—19世纪中叶)、近代地质学的发展阶段三个阶段。

2、地质学发展初期,学术界展开了水成论与火成论和灾变论与渐变论两场争论,对地质学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三、判断题

1、地质学与地球科学研究的内容实际上没有本质区别(错)。

2、地球的演变是以渐进的方式持续进行的(错)。

解析:

○1地质学不能涵盖地球科学的所有含义,它们之间是包容与被包容的关系,但由于地质学研究领域广博、分支学科较多且以研究地球的本质特征为目的,在地球科学中占有最重要的地位。

○2在地质历史中,某些突变现象也是常见的。正确的思维方法应当是在承认地球演变过程的缓慢性和渐进性的同时,也承认存在着阶段性的灾变过程。即地球和地壳的演变经历了渐变——灾变——渐变的反复发展的过程

第一章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重力异常、磁异常、地温梯度、岩石圈。

回答:○1重力异常:实测重力值多数与正常重力值不符的现象。原因:○1测点不一定位于平均海平面上○2地壳不同部分物质的密度不同(为消除高度和地形因素的影响,把重力值校正到相当于海平面高度是的重力值的工作称为重力校正。校正后的重力值与正常值(理论值)偏离,并达到一定程度,便形成重力异常。可反映地壳内部物质密度的变化。)

○2磁异常:地球浅部具有磁性的矿物和岩石所引起的局部磁场,它也叠加在基本磁场上。

○3低温梯度:在内热层(增温层)中,深度每增加100米所增高的温度。

○4岩石圈:软流圈之上的地球部分,包括地壳和上地幔的固体物质。

二、填空题

1、地球表面积是起伏不平的,可分为陆地和海洋两大部分。

2、大陆表面按起伏特征可分为山地、丘陵、平原、盆地、高原等五种地形地貌单元。

3、世界上的两大山系为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环太平洋山系。

4、海底地形分为大陆边缘、大洋中脊、大洋盆地三大单元。

5、大陆边缘分为大西洋型大陆边缘、太平洋型大陆边缘两种类型。

6、大陆边缘由大陆架、大陆坡、大陆基、岛弧、海沟五部分构成。

7、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三个圈层。

8、根据莫霍(洛维奇)面、古登堡面将地球划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部

分。

三、判断题(正确∨,错误×)

1、某地区重力异常,说明该地区重力值偏高(×)。

2、纵波传播速度快,能够在液体中传播,横波传播速度慢,不能在液体中传播(∨)。

3、A地1000米深度处的温度一定比B地800米深度处的温度高(×)。

4、地下的温度、压力,与地壳的密度成正比(×)。地下的温度主要同深度有关

5、古登堡面以上,重力值随深度增加而增加;古登堡面以下,重力值随深度增加而减小(∨)。P21在2885KM以上……P27 表格重力值一栏

6、地球的北极为地磁场的N极;地球的南极为地磁场的S极(×)。

四、选择题

1、岩石密度越( D),地震波的传播速度越慢;能在地球内部传播的是()。

A、高、面波

B、低、横波

C、低、体波

D、高、纵波

2、山地的海拔高度最低界限为( A );平原的最高海拔界限为()。

A、500米、200米

B、1000米、500米平原丘陵山地(高原)

C、500米、100米

D、1000米、200米200米 500米

3、按照高程和起伏特征,大陆地形可分为( C )种类型;根据海底地形的总特征,

海底地形可分为()个大的地形单元。

A、5、2

B、2、2

C、5、3

D、3、2

大陆边缘、大洋中脊、大洋盆地

4、大陆架的坡度();大陆坡的坡度( B )。

A、大、大

B、小、大

C、小、小

D、大、小

5、地震波能够在地球内部传播说明地球有( B );地壳中的岩石可发生强烈的弯曲说明地球具有()。P22

A、弹性、弹性

B、弹性、塑性

C、塑性、塑性

D、塑性、弹性

五、简述题

1、地球的内部圈层划分依据及划分结果。

答:划分依据:○1根据各圈层的密度和地震传播速度推测各圈层的物质组成○2通过高温高压模拟实验研究推测各圈层的压力和温度○3研究构造运动和火山喷发出的地下深处的物质,推断地壳深部的物质组成○4研究陨石的特征推断地球内部的物质组成

划分结果:依据莫霍面和古登堡面,将地球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部分。莫霍面以上的地球表层称为地壳。古登堡面到莫霍面之间的地球部分称为地幔;古登堡一下到地心之间的地球部分称为地核。

低俗带深度一般介于60~250Km,接近地幔顶部,低俗带内地震波速度比上部小5~10%,低速带没有明显的界面,呈渐变关系。低速带在地球中所构成的圈层称为软流层。软流层上部的地球部分为岩石圈。

根据密度和地震传播速度,将地壳划分为上地壳(硅铝质)和下地壳(硅镁质)

地幔可进一步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上地幔密度为3。51g/cm3,下什么为5.1g/cm3。

地核可进一步划分为外核(2885-4170)、过渡层(液-固体,4170-5155)和内核(5155至地心)。

2、地震波的传播特点。

答:○1不同介质传播速度不同,与介质密度有关,地震波有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将发生速度的变化。

地震波分为体波和面波。面波是沿地球表面传播的地震波;体波是在地球内部传播的地震波,体波分

为纵波和横波

○2纵波和横波在固体介质中都能传播,横波的震动方向同传播方向垂直,传播速度慢,不能通过液体;纵波的传播方向与震动方向一致,传播速度快,在液体介质中的速度减慢。

○3地震波在遇到不同速度的介质是会发生折射和反射。

第二章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克拉克值、岩石结构、岩石构造、解理、地壳均衡。

回答:○1克拉克值:某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含量称为该元素的克拉克值。

○2岩石结构:反映岩石中矿物颗粒本身的特点及颗粒之间的组构特点。

○3岩石构造:岩石中各种矿物颗粒的空间分和排列方式

○4解理:矿物晶体或晶粒受外力作用后,沿一定方向裂开成光滑平面的性质称为解理

○5地壳均衡:地壳为适应重力作用而不断调整达到平衡的现象。(重力异常越高,地壳越薄,莫霍面越浅,反之地壳越厚,莫霍面越深。这种现象反映了地表质量的过剩(地形隆起)由地壳深处质量亏损(莫霍面的下凹)所补偿)

二、填空题

1、固体矿物按内部结构可划分为晶质矿物和非晶质矿物两类。

2、按矿物的化学成分可将其分为自然元素(金刚石)、硫化物及其类似化合物(黄铁矿Fe2S)、氧化物(石英)、氢氧化物、卤化物(萤石)、含氧盐类矿物六大类。

3、晶体按其生长方式分为一向延长型、二向延长型、三向延长型三种。

4、矿物的光学性质包括颜色、条痕、透明度、光泽四类。

5、地壳中的岩石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三大类。

6、根据地壳的结构,可将地壳划分为大陆地壳、大洋地壳、过渡地壳三类。

三、判断题(正确∨,错误×)

1、地壳中的矿物都为固体状态(×)。例:天然汞

2、氧化物稳定性强,硫化物稳定性差,容易氧化(∨)。P35

3、硅酸盐类矿物是主要的造岩矿物(∨)。

4、地壳越薄,莫霍面越深;地壳越厚,莫霍面越浅(×)。

一般来说,重力异常越高,地壳越薄,莫霍面越浅,反之,地壳越厚,莫霍面越深

5、矿物的成分决定了它的颜色,即使含有少量杂质,其颜色也不会因此改变(×)。

6、如果矿物能均匀地吸收不同波长的光波,那么它可能呈现灰色;如果矿物有选择地吸收光波,则可能呈现红色或蓝色等彩色(∨)。

若对各种波长的可见光不同程度的均匀吸收,则显出黑、灰等颜色;

若选择性的吸收则显示各种不同的颜色

7、萤石的硬度(4)要大于方解石(3),刚玉的硬度要小于黄玉(8)(×)。(刚玉的摩氏硬度为9,是迄今为止自然界中所发现的、硬度仅次于钻石的第二号高硬度物质)

8、岩浆岩变质形成的变质岩称正变质岩,沉积岩变质形成的岩石称副变质岩(∨)。

四、选择题

1、大陆地壳密度( D ),大洋地壳重力为()异常。

A、大、正

B、小、负

C、大、负

D、小、正

2、岩浆侵入深度越浅,岩石的结晶程度越(A ),陆上沉积岩厚度()海洋中的厚度。

A、高、大于(?)

B、低、小于

C、高、小于

D、低、大于

3、卤化物在地壳中种类( B),沉积岩()转变为变质岩。

A、多、能

B、少、能

C、多、不能

D、少、不能

五、简述题

1、三大类岩石的区别,如何相互转化。

回答:

一是成因不同,沉积岩是由各种外力地质作用形成的沉积物在地表或近地表的条件下,经过固结成岩作用形成的岩石,为水成的岩石。岩浆岩是熔融状态的岩浆冷凝而成的样式,为火成的岩石。变质岩是地壳中已经形成的岩石在高温、高压及化学活动性流体的作用下,使原来的岩石成分、结构、构造风发生改变而形成的岩石。且约定由岩浆岩变质形成的变质岩称正变质岩,由沉积岩变质形成的变质岩称副变质岩。为压力、温度、热液等作用,改造原岩形成的。二是构造不同。沉积岩的典型特征为具有层理和层面构造。岩浆岩的构造特征为块状。变质岩的构造特征介于上述二者之间,如果是沉积岩变质形成,则可保留有层理和层面构造,也可能因变质程度深的缘故形成块状,而由岩浆岩变质形成的则成块状。

暴露在地标而又处于较高海拔位置的岩浆岩、变质岩,经过风化剥蚀、搬运和沉积作用,形成沉积岩;沉积的岩石因构造运动可能下沉到地壳深处而成为岩浆,或者因温度、压力或热液作用而发生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变质岩也可下沉到地球深处成为岩浆,岩浆上升后形成岩浆岩。

总之,三大岩石在不断的演化和转化

(○1岩浆岩是熔融状态的岩浆冷凝而成的岩石。

沉积岩是有由各种外力地质作用形成的沉积物,在地标或近地表条件下,经过固结成岩作用而形成的岩石。

变质岩是地壳中已经形成的岩石在高温、高压及化学活动性流体作用下,使原来岩石的成分、结构、构造发生改变所形成的岩石。○2由岩浆岩变质而成的变质岩称为正变质岩:由沉积岩变质而成的变质岩称为负变质岩)

2、大陆地壳与大洋地壳的区别。

○1结构与成分:大陆地壳具有双层结构。上部为硅铝层,也称花岗质层;下部为硅镁层,也称玄武质层。硅铝层和硅镁层之间的界面称为康拉德面。大洋地壳缺乏硅铝层,只有硅镁层。○2大陆地壳密度小。大洋地壳密度大。

○3大陆地壳厚度大,莫霍面深;大洋地壳厚度小,全球洋壳平均厚度为6~8Km,莫霍面浅。○4大陆地壳沉积物厚度大,0~10Km;大洋地壳沉积物厚度小,0~2Km。

○5大陆地壳重力异常以负异常为主;大洋地壳重力异常以正异常为主。

○6大陆地壳年龄老,最早形成与46亿年前;大洋地壳年轻,最老的洋壳形成于2亿年前,大部分形成于1亿年前。

○7大陆地壳地震波速度分为两部分,硅铝层的纵波速度为 5.6~6.0Km/s,硅镁层纵波速度为6.8Km/s;大洋地壳硅镁层纵波速度为6.8Km/s。

3、地壳均衡的基本原理。

答:

地壳为适应重力的作用而不断调整达到平衡的现象。一般来说,重力异常越高,地壳越薄,莫霍面越浅,反之,地壳越厚,莫霍面越深。这种现象反映了地表质量的过剩(地形隆起)由地壳深处质量亏损(莫霍面的下凹)所补偿。

通常来讲,在大陆地区内部,山脉的重力异常值低,反映山脉地区地壳厚,莫霍面下凹,仿佛存在着“山根”;而盆地或平原地区重力异常高,反映其地壳变薄,莫霍面变浅,形成“反山根”,因此,地形高程与莫霍面起伏形成一种类似镜像对称的关系。

早期地壳均衡有两中观点,即普拉特模式和艾里模式。随着今年来科学及时的发展,证

明地壳的均衡现象实际上是普拉特和艾里两种学说的结合,即地壳的密度不同,补偿深度不

是一个平面,而是起伏不平的,高原和山区上部的剩余的质量被深部质量的不足所抵消

第三章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古生物学、化石、标准化石、相对地质年代、绝对地质年代、地层层序律、化石层序律、地

层切割律、组。

回答:○1古生物学:研究地实时期生物界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其范围包括各个地史时期

地层中保存的一切与古生物有关的资料,包括生物遗体和遗迹,以及与生物活动有关的地质

记录。

○2化石:保存在地层中的生物的遗体和遗迹。特征:⑴必须具有生物特征,如形状、结构、纹饰和有机化学成分等;⑵或者反映生物生活活动遗留下来的痕迹。

○3标准化石:指那些演化速度快、地理分布广、数量丰富、特征明显、易于识别的化石。

利用标准化是不仅可以来鉴定地层年代,还可用于地层的年代对比。

○4相对地质年代:根据生物的发展和演化将地质时期划分为不同的历史阶段

○6绝对地质年代:又称同位素地质年代,利用岩石中某些放射性元素的蜕变规律计算岩石的

年龄

○7地层层序律:岩层在形成后,如果未受到强烈地壳运动影响而颠倒,那么先沉积的在下,后沉积的在上,并保持近乎水平状态的现象

○8化石层序律:不同时代的地层含有不同的化石,含有相同化石的地层其年代相同。古生物

化石或其组合形态越简单,地层时代就越老,反之越新。

○9地层切割律:指岩层和岩层之间,岩层与亲如题之间以及侵入体与侵入体之间的穿插和切

割关系。利用这些关系可以确定相互切割地质体的相对年代,基本原则是切割者新,被切割

着老。

○10组:岩石地层的基本单位,组的含义在于具有岩性、岩相和变质程度的一致性。……(见

课本)

二、填空题

1、成种作用的模式包括渐变模式、突变模式两种观点。

2、地质年代单位为宙(eon) 、代(era) 、纪(period) 、世(epoch) 、期(stage) 五个大的单位。

3、年代地层单位为宇(eonothem) 、界(erathem) 、系(system) 、统(series) 、阶(stage) 五个大的单位。

4、古生代分为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纪

六个时代单位。

三、判断题(正确∨,错误×)

1、变异促进了生物进化,遗传则限制了生物的多样性(×)。

2、鸟类起源于爬行动物,而爬行动物由两栖类动物演变而来(∨)。

3、细菌和蓝藻在冥古代出现,震旦纪带壳动物爆发()。P41

4、陆生维管植物于泥盆纪出现,恐龙盛行于中生代(∨)。P60

(*)5、古生物组合形态简单,地层可能老也可能新,而古生物形态组合与越复杂,则所代

表的地层一定较新(∨)。

6、因为古生物发展是由水生到陆生,所以当地层中含有陆生的生物化石,指示地层老;而

地层中的古生物化石为水生的生物时,指示地层新(×)。

7、如果地层未发生倒转,则上部地层新,下部地层老(∨)

8、当地质体发生穿插切割关系时,判断的基本原则是切割者新,被切割者老(∨)。

9、生物进化演化过程是均匀等速向前发展的,即每隔一定时间,生物就向前发展一步(×)。

10、受局部气候影响,即使同一时间段内,全球的古生物总貌也不可能一致(×)。(生物演化的同时期的一致性)

11、地质历史上由于不可知的灾难性事件,导致了一些生物灭绝,但随着地球环境条件的改变,这些灭绝的生物又重新发展起来(× )。

12、相对地质年代是利用古生物的演化规律来确定,但不能确定地层的准确和绝对年代(∨)。

13、古生界生物开始繁盛,白垩纪恐龙灭绝(∨)。

四、选择题

1、蕨类植物比菌藻类植物出现的(D ),裸子植物比被子植物出现的()。

A、早、早

B、晚、晚

C、早、晚

D、晚、早

2、侵入体比被侵入的地层( C),腔肠动物门比原生动物门出现的()。

A、新、早

B、老、早

C、新、晚

D、老、晚

3、印痕是( B)动物在围岩上留下的,印模是()动物在围岩上留下的。

A、软体、软体

B、软体、硬体

C、硬体、硬体

D、硬体、软体

4、二叠纪属于(),震旦纪属于( B)。

A、古生代、古生代

B、古生代、元古代

C、中生代、元古代

D、中生代、古生代

5、放射性同位素的半衰期越长,则若干年后蜕变产物(子元素)的含量越();地层时代越老,则所含有的生物越( B)。

A、低、简单

B、高、简单

C、低、复杂

D、高、复杂

三、简述题

1、岩石地层单位和年代地层单位的含义与区别?

回答:

岩石地层单位:以地层的岩石特性和岩石类别作为地层划分的地层单位

年代地层单位每一地质年代单位内形成的地层的总和。

岩石地层单位没有严格的时限,在其分布范围内的不同地点,其时间范围是不等同的,往往存在有规律的穿越现象

2、生物演化有哪些特点?

回答:①进步性:生物演化的总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

②阶段性:生物的演化过程不是均一和等速的,而是由缓慢的量变和急速的质变交替出现,在质变中生物大量绝灭和突发演化,从而形成了生物演化的阶段性。

③不可逆性:即以前出现并灭绝的种类在以后不会再重复出现。

④同时期的一致性:同一个地质历史时期生物界的总貌具有全球的一致性,这一特征使得全球地层对比成为可能。

第四章

一、名词解释

地质作用、地质营力、内力地质作用、外力地质作用。

回答:

○1地质作用:自然界引起地壳的物质成分、结构、构造及地标形态发生不断改变和发展的各种作用。

○2地质营力:引起地质作用的各种自然动力。

○3内力地质作用:由地球以外的能源引起的,如太阳能和宇宙空间能,其中太阳的辐射能起主要作用。

○4外力地质作用:由地球内部的能源引起的,主要的内能有地球的热能、重力能以及地球自转和转速变化的动能

二、填空题

1、按地质作用的介质条件将外力地质作用分为海洋的地质作用、大陆上的地质作用两类。

2、按地质作用方式将外力地质作用分为风化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剥蚀作用、成岩作用五类。

3、风化作用方式分为物理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生物风化作用三种形式。

4、外力地质作用的主导影响因素为气候、地形。P71(气候:潮湿和干旱地区的地质作用不同。地形:大陆已剥蚀作用为主,而海洋以沉积作用为主)

5、内力地质作用包括构造运动、变质作用、岩浆作用、地震作用四种作用方式。

三、判断题(正确∨,错误×)

1、干旱气候区风化作用比潮湿气候区强烈(×)。

风化作用有物理、化学、生物风化作用三种。潮湿地区的化学风化作用比较强,而干旱地区以物理风化为主,本题的风化作用十分笼统

五、简述题

1、外力地质作用与沉积岩形成的内在联系。

外力地质作用的方式分为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成岩作用。外力地质作用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沉积岩的形成过程,即岩石通过风化、剥蚀作用被破坏,通过搬运作用将破坏下来的物质带走,被带走的物质在适当的场合又重新沉积下来,最后通过成岩作用形成新的沉积岩。

2、内力地质作用与外力地质作用的关系。

回答:内力地质作用形成了地表的高低起伏,而外力地质作用破坏了由内力地质作用形成的这种地形和产物,地形高处受到剥蚀,地形地处受到沉积,重塑地表形态,总体为“削高填低”

第五章

一、名词解释

风化作用、物理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生物风化作用、风化壳、横向环流、河流的下蚀作用、侧蚀作用、向源侵蚀作用、侵蚀基准面、河流阶地、深切河谷、牛轭湖、夷平面。回答○1风化作用:在地表或接近地表的环境下,由于气温变化,大气、水和水溶液的作用,以及生物的生命活动等因素的影响,使岩石在原地遭受分解和破坏的过程

○2物理风化作用:主要是在气温变化等因素的影响下,岩石在原地发生的机械破坏作用。(包括温差作用、冰劈作用、盐类的结晶与潮解、层裂或卸载作用)

○3化学风化作用:主要是水溶液与地表附近的岩石进行化学反应,使岩石逐渐分解的过程。○4生物风化作用:生物生命活动过程中的新陈代谢及尸体腐烂分解的产物,与岩石中矿物的化学

元素之间进行化学反应,从而促使岩石分解破坏的作用。

○5风化壳:地壳表层岩石经机械、化学风化后形成的松散物保留在原地称残积物。

由残积物和土壤构成的覆盖在陆地表面的不连续的薄壳。

○6横向环流:水质点常在垂直其流动方向上呈螺旋状有规则的变化,这种螺旋状水流称为环流。当环流轴线同水流方向一致时(符合右手螺旋定则),称为横向环流。

○7下蚀作用:河水及其携带的碎屑物质对河床底部产生破坏,使河床降低、加深河谷的作用。○8侧蚀作用:河水及其携带的碎屑物质对河床两侧或河谷谷坡的破坏作用。

○9向源侵蚀作用:下蚀作用在加深河谷的同时,还有向源头方向发展的趋势,这种向源头使河流延伸的侵蚀作用称为……。

○10侵蚀基准面:指河流注入水体的水面,一般代表下蚀作用的极限。入海河流的侵蚀基准面为海平面;支流注入主流时,主流河面是支流的侵蚀基准面。

○11河流阶地:地壳上升后,原有的河漫滩相对被抬升,形成了分布在河谷上,洪水不能淹没,顶部较平坦的台阶状地形称为河流阶地。

○12深切河谷:已经形成的曲流河或蛇曲河,在地壳抬升后,下蚀作用增强,河谷加深;河谷在横剖面上呈“V”形谷,在平面仍保留极度弯曲的形态,这类河谷成为深切河谷。

○13牛轭湖:蛇曲状河流中,由于洪水期水量突然增加,侵蚀能力突然增强,水流会冲溃曲颈直接流入下一河湾,这种现象叫河流的截弯取直,被遗弃的弯曲河道成为牛轭湖

○14

二、填空

1、一个完整的风化壳从上到下分为土壤层、残积层、半风化层、基岩四层。

2、物理风化作用主要分为温差风化、冰劈风化、盐类的结晶和潮解、层裂或卸载方式。

3、化学风化作用主要分为溶解作用(溶洞)、水解作用、氧化作用、水化作用方式。

4、生物风化作用主要分为机械风化、化学风化方式。

三、判断题(正确∨,错误×)

1、山区河流以侧蚀作用为主(×)。

2、气候越潮湿,物理风化作用越强(×)。

3、生物风化作用往往伴随着化学作用(∨)。

4、土壤层实际上是风化的残积物,只不过其中有腐殖质的加入,适宜植物生长(∨)。P79

5、沉积岩比岩浆岩更容易风化,因为岩浆岩更坚硬()。

6、昼夜温差越大,岩石越容易风化(×)。

7、幼年期河流以侧蚀作用为主,壮年期河流以下蚀作用为主(∨)。

四、选择题

1、沉积岩成( C ),岩浆岩成()。

A、块状、层状

B、层状、层状

C、层状、块状

D、块状、块状

2、干旱气候区以()风化为主,潮湿气候区以(D)风化为主。

A、物理、物理

B、化学、化学

C、化学、物理

D、物理、化学

3、河流的河床高度弯曲称为(),河流的侵蚀作用方式以(C)作用为主。

A、蛇曲河、机械

B、曲流河、机械

C、蛇曲河、溶蚀

D、曲流河、溶蚀

4、黄铁矿氧化后形成(),硬石膏吸水后转变为(C)。(黄铁矿:FeS2 磁铁矿:Fe3O4 4FeS2+11O2=2Fe2O3+8SO2)

A、磁铁矿、石膏

B、磁铁矿、滑石(硬石膏为无水CaSO4)

C、褐铁矿、石膏

D、褐铁矿、滑石P 75

5、物理风化作用()岩石的成分,化学风化作用(D)岩石的成分。

A、改变、改变

B、不改变、不改变

C、改变、不改变

D、不改变、改变

6、古风化壳存在,说明岩石曾(),正长石水解后形成(B)。

A、暴露地表、绿泥石

B、暴露地表、高岭石

C、埋藏地下、高岭石

D、埋藏地下、绿泥石

五、简述题

1、物理风化作用及产物的特点。

答:物理风化作用是一种纯碎的机械破坏作用,其结果是使岩石崩解碎裂,形成大小不等、形状各异、棱角明显的岩石碎块,其成分与原岩一致,不产生新的物质。

2、古风化壳的研究意义。

答:○1恢复古地理、古气候。

○2恢复古构造运动历史

○3指导找有关的矿产。如铁矿

○4避免工程建筑地基不牢,浪费财力物力,甚至造成危害。

3、化学风化作用及产物的特点。

答:化学风化作用的特点是既破坏了原岩,降低了原岩的强度,又生成了新的矿物。化学风化作用的最终产物包括三部分:一是溶于水中的可迁移物质,易溶物质在水中常以真溶液形式迁移,如K+、Na+离子;二是难溶于水的可迁移物质,常以胶体形式迁移,如Al3+、Fe2+等离子;三是风化残余物,在原地堆积。

4、影响风化作用的因素。

答:风化作用的强弱主要取决于自然地理条件和组成岩石的矿物性质。包括气候条件、地形条件和岩性的影响。

气候因素主要受气温和降水量影响较大。温度高低影响化学风化速度;昼夜温差大小影响岩石物理风化作用。降水量大,出现潮湿气候,有利于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作用;降水量小,出现干旱气候,温差大,雨量小,物理风化作用显著。

地形高低的变化会造成气候垂直分布带;山坡的陡缓影响地下水位和植物的生长。朝阳面温差大,风化强,而背阳面则相反。地形影响气候,间接影线风化作用;地形又可直接影响风化作用的进行。

5、河曲是怎样形成的。

答:河谷并不总是笔直的,只要弯曲一出现,便是河流改变流向。但是由于惯性的作用,河水力图保持原来的流动方向,便直接冲向前方的凹岸,与凹岸碰撞后才改变流向,因此凹岸受到强烈的冲刷和磨蚀,产生了强烈的侧蚀作用。

河水流动过程中,因底部水流收到摩擦作用,流速低于表层水的流速,在惯性力、离心力、和摩擦力的共同作用下,表层河水不断涌向凹岸,使凹岸水位不断升高;与此同时,凸岸水位相对较低,因重力作用迫使凹岸底部的水流向凸岸,形成了水的横向环流。

横向环流使凹岸收到强烈的破坏,河水掏空凹岸的下部,其上部岩石因失去支撑而垮塌,于是凹岸不断向下游方向后退,在凹岸遭受侧蚀的同时,地层水流不断将凹岸破坏的物质搬运到凸岸,在凸岸的下游侧积起来。凹岸不断后退,凸岸不断前伸,是河道的弯曲程度不断

变大,从而形成曲流河。

河流的侧蚀作用使凹岸向下游后退,凸岸上有部位也受到侵蚀向下游后退。侧蚀作用不仅=使河流变得弯曲,同时也加宽了河道,是河谷变得越来越开阔,水流的速度因此下降,一旦河流的动能降低到物力侵蚀河岸时,侧蚀作用就宣告终止。

6、简述瀑布的形成过程。

见课本

8、画图说明河流的演化模式

7、简述河流的地质作用。

第六章

一、名词解释

三角港、岩溶作用。

二、填空题

1、河流的机械搬运方式分为跃移式(沙波)、推移式(砾石)、悬移式三种。

2、三角洲可划分为三层结构,自上而下为、、。

3、河流的化学搬运为、两种形式。

4、河流沉积物的三大场所为、、。

5、河道内沉积物为、、。

6、根据地下水运动状态,由表层到地壳内部可分为3层,为、、。

三、判断题(正确∨,错误×)

1、河流携带的泥砂量不足以海水的转移量时,可形成三角洲()。

2、心滩在剖面上具有二元结构()。

3、河漫滩在剖面上具有二元结构()。

4、砾石的长轴总是平行于水流方向()。

四、选择题

1、砂粒级颗粒一般呈()形式搬运,砾石一般以(C)形式搬运。

A、推移、跃移

B、推移、推移

C、跃移、推移

D、跃移、跃移

2、当河流的动能等条件改变时,()的碎屑先沉积,比重小的矿物(D)沉积。

A、粗、先

B、细、后

C、细、先

D、粗、后

3、决口扇属于()亚相,心滩属于(D)亚相。

A、河道、河道

B、堤岸、河道

C、堤岸、堤岸

D、河道、堤岸

4、岩石能够储存水说明具有()性,岩石允许地下水流动说明具有( D )性。

A、孔隙、孔隙

B、孔隙、渗透

C、渗透、渗透

D、渗透、孔隙

五、简述题

1、简述心滩的形成过程。

答:一是在洪水期,河内形成双向环流,表流由中央向两侧,底流由两侧向中央汇聚,由于底流的相互作用和碎屑的重力作用,使得碎屑物质在河心沉积——心滩;二是河流由窄河段进入宽河段因六色降低,水流携带的物质卸载形成心滩。心滩形成以后又因流水的冲刷作用又使沉积物向下游移动。

2、简述河流机械搬运方式。

3、简述河漫滩的形成过程及沉积物特点。

4、古岩溶的研究意义

第七章

一、名词解释

风的地质作用、冰川。

二、填空题

1、冰川分为、两种类型。

2、冰川刨蚀作用方式分为、两种形式。

3、冰碛地形包括、、、四种。

4、风蚀作用方式分为、两种方式。

5、荒漠分为、、、四种地形。

6、风成砂的层理通常具有的特点。

三、判断题(正确∨,错误×)

1、三个以上冰斗包围的地形,往往形成岩壁陡立的金字塔形山峰()。

2、在强烈单向风盛行的条件下,新月形沙丘进一步发展成为纵向沙丘()。

四、选择题

1、()常出现在荒漠的低洼地带,风成砂的分选性()。

A、盐漠、好

B、砾漠、好

C、沙漠、差

D、岩漠、差

五、简述题

1、冰碛物的类型及主要特点。

2、风成砂的特点。

第八章

一、名词解释

构造湖

沼泽

潮汐

滨海

二、填空题

1、湖泊的成因分为、两种方式。

2、按泄水方式可将湖泊分为、两类。

3、湖水的运动方式总体上可分为、两种。

4、褐铁矿和赤铁矿指示环境;菱铁矿指示环境;黄铁矿指示环境。

5、盐湖沉积分为、、、四个阶段。

6、沼泽形成的原因分为、两类。

7、根据海水深度,结合海底地形和生物群特征,可将海洋分为、、、等四个环境分区。

8、海水的运动方式具体可以划分为、、三种。

9、滨海可分为、两个亚环境,详细划分时,包括了浅海的部分地区,

从而分为、、、四个亚环境。

三、判断题(正确∨,错误×)

1、砂岩海岸经过海蚀作用后可形成波切台()。

2、磁铁矿指示氧化环境,黄铁矿指示还原环境()。

3、沼泽生成石油,湖泊生成煤炭()。

4、潮湿气候区可形成锰、铝沉积,碳酸钙仅沉积于干旱气候区的湖泊中()。

5、海岸砂岩的分选性比风成砂好()。

6、盐湖沉积后期,卤水物比硫酸盐类先沉积()。

四、选择题

1、潮湿气候区湖泊以()沉积为主,干旱气候区湖泊()沉积作用强。

A、机械、化学

B、化学、机械

C、机械、机械

D、化学、化学

2、近滨的界限位于()和()之间。

A、浪基面、低潮线

B、低潮线、高潮线

C、浪基面、高潮线

D、高潮线、特高潮线

3、后滨的界限位于()和()之间。

A、浪基面、低潮线

B、低潮线、高潮线

C、浪基面、高潮线

D、高潮线、特高潮线

4、大陆架部分包括()和()两个海洋环境分区。

A、前滨、浅海

B、滨海、浅海

C、后滨、浅海

D、浅海、半深海

5、深水波为()波,浅水波为()波。

A、对称、不对称

B、对称、对称

C、不对称、对称

D、不对称、不对称

五、简述题

1、成油和成煤过程。

2、潮湿与干旱气候区湖泊沉积物的特点。

一、名词解释

泻湖、风暴沉积、浊流、压实作用、胶结作用、重结晶作用、成岩作用、生物礁、沿岸堤、沙坝、沙嘴。

二、填空题

1、根据海水深度,结合海底地形和生物群特征,可将海洋分为、、、等四个环境分区。

2、滨海可分为、。

3、海岸按岩性可分为、、、四类。

4、潮坪沉积由岸至海分别为、、三类。

5、根据泻湖的盐度可将其分为、两类:

6、生物礁类型分为、、三种。

7、成岩作用分为、、三个阶段。

三、判断题(正确∨,错误×)

1、海岸砾石的长轴一般垂直于海岸方向()。

2、泻湖的盐度比海水高()。

四、选择题

1、沙滩多分布于()岸地区,泥滩分布于()岸地区。

A、开阔海、障壁海

B、障壁海、开阔海

C、开阔海、开阔海

D、障壁海、障壁海

2、沿岸堤分布在()附近,沙坝位于()。

A、高潮线、浅海区

B、高潮线、滨海区

C、低潮线、浅海区

D、低潮线、滨海区

五、简述题

1、潮坪沉积的环境及沉积物特点。

2、简述成岩作用的阶段及特点。

3、简要说明滨浅海地区沉积环境划分依据及沉积物类型。

一、名词解释

构造运动、岩层、岩层的产状、地质构造、岩相、整合接触、平行不整合、角度不整合。

二、填空题

1、地质构造分为两种基本类型,即和。

2、岩层的产状三要素为、、。

3、岩层产状可分为、、三种类型。

4、地层的接触关系可分为、。

5、不整合接触分为、两类。

三、判断题(正确∨,错误×)

1、巨大的褶皱山系是地壳垂直运动的结果()。

2、整合地层与假整合地层总是表现为地层产状的一致性()。

3、上下地层之间古生物化石不连续,说明一定缺失地层()。

四、选择题

1、平行不整合说明地壳可能发生过()运动,角度不整合一般说明地壳发生了()运动。

A、升降、升降

B、水平、水平

C、升降、水平

D、水平、升降

2、某一沉积环境下,沉积的地层厚度大于该环境的水体深度,说明地壳曾经(),相反沉积的地层厚度小于该环境的水体深度,则说明地壳曾经()。

A、抬升、抬升

B、沉降、沉降

C、抬升、沉降

D、沉降、抬升

五、简述题

1、倾斜岩层的地表出露宽度及变化特点。

2、如何识别不整合。

一、名词解释

岩浆作用、侵入岩、喷出岩、杏仁构造、变质作用、重组合作用、交代作用、混合岩化作用。

二、填空题

1、岩浆作用可分为、。

2、根据SiO2含量,岩浆可分为、、、四种基本类型。

3、按火山通道的形状,火山可分为、两种类型。

5、火山喷出物分为、、三种。

6、浅成侵入的深度为;深成侵入的深度为。

7、岩浆的分异作用可分为、、三种形式。

8、变质作用的因素主要包括、、。

9、变质作用的方式分为、、三种。

10、变质作用的基本类型包括、、、四种。

三、判断题(正确∨,错误×)

1、岩溶作用属于外动力地质作用,熔离分异作用为内动力地质作用()。

2、矿物的脱水反应属于交代作用,因为在这个过程中有物质的带出()。

3、气态分异作用是岩浆分异作用的一种,是岩浆早期的一种分异作用()。

4、岩浆的侵入作用为火山活动的一种形式()。

四、选择题

1、交代作用过程中,()为主要因素,重结晶作用中,()为主要因素。

A、温度、压力

B、热液、温度

C、压力、温度

D、热液、压力

2、火山弹属于()喷出物,火山角砾岩为()喷出物。

A、固态、液态

B、固态、固态

C、液态、液态

D、液态、固态

3、重结晶作用的结果,矿物的成分(),交代作用的结果,矿物的成分()。

A、不变、变化

B、变化、变化

C、不变、不变

D、变化、不变

五、简述题

1、简述岩浆演化特点。

2、简述变质作用的类型及特点。

3、简述变质作用的主要方式。

地质学基础试题和答案

《地质学基础》作业题及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30个) 1、地质学:以地球为研究对象的一门自然科学。当前,地质学主要是研究固体地球的表层——岩石圈,研究其物质组成,形成,分布及演化规律;研究地球的内部结构,地表形态及其发展演化的规律性。 2、将今论古:通过各种地质事件遗留下来的地质现象与结果,利用现今地质作用的规律,反推古代地质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及其特点。 3、岩石圈:软流圈其上的由固体岩石组成的上地幔的一部分和地壳合称为岩石圈。它是地球的一个刚性外壳,“浮”在具塑性状态的软流圈之上。 4、矿物:矿物是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单质或化合物。 5、地质作用:引起地壳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和表面形态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各种自然作用称为地质作用。 6、双变质带:大洋板块沿贝尼奥夫带在岛弧与大陆边缘下插引起的成双变质带,一个是分布于靠大洋一侧的高压低温变质带,另一个是与之平行的高温低压变质带。 7、风化壳:指残积物和经生物风化作用形成的土壤层等在陆地上形成的不连续薄壳(层)。 8、岩石孔隙度:指岩石内孔隙总体积与岩石体积之比。 9、地下水:是指埋藏于地下地的水,即地表以下的松散堆积物和岩石空隙中的水。 10、冰川:大陆上缓慢流动的巨大冰体。 11、晶体:内部质点在三维空间呈规则排列的固体称为晶体。 12、克拉克值:国际上把各种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含量百分比称为克拉克值。 13、类质同象:指在矿物晶体结构中,由性质相似的其它离子或原子占据了原来离子或原子的位置,而不引起化学键性和晶体结构类型发生质变的现象。但可引起化学成分及其它有关性质的改变。 14、沉积岩:又称为“水成岩”,它是在地表或近地表条件下,由早先形成的岩石(母岩)经风化、剥蚀等一系列外力地质作用形成的风化产物,再经搬运、沉积和固结而形成的一类岩石。 15、岩浆岩的产状:指岩浆岩体在空间上的形态、规模,与围岩的关系以及形成时所处的深度及地质构造环境等。 16、变质作用:由内力地质作用致使岩石的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发生变化的作用称变质作用。 17、机械沉积分异作用:在沉积的过程中,使原来粗、细、轻、重混杂在一起的物质,按一定顺序依次沉积下来,这种作用称机械沉积分异作用。 18、波痕:波痕是在流水(或风)作用下,砂质沉积物移动时所形成的沙纹或沙波。 19、火山碎屑岩:指火山作用形成的各种碎屑物质堆积而成的岩石。 20、沉积相:指沉积环境及在该环境中形成的沉积物(岩)特征的总和(包括岩石的、生物的、地化的特征)。 21、三角洲:带有泥砂的河流进入蓄水盆地,因流速减小,沉积物在河口地区大量堆积,并导致岸线向盆地方向不规则进积而进行的沉积体。 22、浊流:指沉积物颗粒靠涡流(湍流)支撑,呈悬浮状态在流体中搬运的重力流。 23、碳酸盐岩的清水沉积作用:就是指在没有或很少有陆源物质流入的陆表海环境中的碳酸盐沉积作用。 24、地层层序律:对于层状岩层而言,老地层先形成、在下面,新地层依次层层叠覆,越往上,地层越新。 25、标准化石:在一个地层单位中,选择少数特有的生物化石,具有生存时间短、地理分布

水文地质学基础习题和答案

绪论 (1)水文地质学的研究任务是什么? 本课程是煤及煤层气工程专业/岩土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主要任务是为后续的专业课奠定有关现代水文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正确理解水文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在此基础上能够初步掌握解决工程/煤田水文地质问题的分析方法与思路。 (2)地下水的主要功能包括哪些? >>宝贵的资源①理想的供水水源②重要的矿水资源③良好的景观资源 >>敏感的环境因子地下水是极其重要的环境因子。地下水的变化往往会打破原有的环境平衡状态,使环境发生变化。 (人类活动主要通过三种方式干扰地下水,造成一系列不良后果(图14-1): ①过量开发与排除地下水→地下水位下降→地表径流衰减、沼泽湿地消失、土地沙化、海(咸) 水入侵等; ②过量补充地下水→地下水位升高→土地的次生盐渍化、次生沼泽化; ③地下水位下降导致的粘土压密释水释放有害离子、化肥农药的不适当使用、废弃物的无序排 放──地下水恶化、污染; ④地下水位的变动会破坏其与周围岩土构成的统一的力学平衡,而产生某种效应──地面沉降 与地裂缝、岩溶塌陷、地下洞室垮塌或突水、滑坡、岩崩、水库诱发地震、渗透变形。) >>活跃的地质营力地下水的主要作用是传递应力、传输热量和化学组分、侵蚀(化学溶蚀、机械磨蚀和冲蚀)等。 >>重要的信息载体由于地下水是应力传递者,同时又是在流动,所以地下水水位,水量,水温,水化学等的变化或异常可以提供埋藏在地下的许多信息,如找矿、地震预报、地质演变。(3)试分析我国地下水分区的特点,并探讨分区的自然背景。 略。

第一章地球上的水及其循环 (1)试比较水文循环与地质循环。 水文循环与地质循环是很不相同的自然界水循环: >>水文循环通常发生于地球浅层圈中,是H2O分子态水的转换、更替较快;水文循环对地球的气候、水资源、生态环境等影响显着,与人类的生存环境有直接的密切联系;水文循环是水文学与水文地质学研究的重点。 >>水的地质循环发生于地球浅层圈与深层圈之间,常伴有水分子的分解和合成,转换速度缓慢。研究水的地质循环,对深入了解水的起源、水在各种地质作用过程乃至地球演化过程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水文循环特点──速度快、途径短、转化迅速。 内因──固、液、气三相可相互转化。 动力条件──太阳辐射和重力的共同作用。 形式──蒸发、径流、降水。) (2)试述我国水资源的特点,并分析其对水文地质工作需求的影响。 我国水资源具有以下特点: (1)降水偏少,年总降水量比全球平均降水量少22%; (2)人均水资源量偏低; (3)空间分布不均匀,东部丰富,西部贫乏; (4)季节及年际变化大,旱涝灾害频繁; (5)水质污染比较严重。 合理有效地利用及保护水资源,是中国具有战略意义的头等大事。 (3)地球上水的循环按其循环途径长短、循环速度的快慢以及涉及层圈的范围,可分为水文循

水文地质学基础练习(答案)

《水文地质学基础》能力拓展练习 班级: 学号: :

一、阅读以下材料,分别说明A、B两区的气候类型并比较两种气候类型对地下水的影响。 (1)A区处于黄土高原地带,气候变化显著,属温带大陆季风气候气候。年平均气温9.9℃,最高气温35℃,最低气温-19.8℃。年降水量分配极不均匀,多集中在六、七、八三个月,多年平均降水量为567.2mm,最大年降水量767.4mm(2003年),最小年降水量385.4mm(2004年)。最大年蒸发量2346.4mm,最大冻土深度61cm。全年风向夏季多东南风,冬季多西北风。 (2)B区为温带季风区海洋~大陆性气候气候,四季分明。据气象站1959年1月到1998年11月的观测资料: 年平均气温13.5℃,月平均最高气温34.3℃(1957年7月),日最高气温41.6℃(1960年6月21日),月平均最低气温-9.8℃(1963年1月),日最低气温-19.4℃(1964年2月18日),多年来最低平均气温月为1月,平均气温-2℃,平均最高气温月为7月,平均29℃。 年平均降雨量677.17mm,年最大降雨量为1186.0mm(1964年),年最小降雨量为347.90mm(1988年),日最大降雨量177.1mm(1965年7月9日),降雨多集中于每年的7、8月份。一般春季雨量少,时有春早。年平均蒸发量1728.27mm,年最大蒸发量2228.2mm(1960年),年最低蒸发量1493.0mm(1984年)。春夏两季多东及东南风,冬季多西北风,最大风力8级,平均风速为2.3m/s。历年最大积雪厚度0.15m,最大冻土深度0.3lm。 说明:本题通过实际材料向学生说明气候因素对地下水的影响。 本题主要从降水量、蒸发量等要素说B区比A区降水量丰富,蒸发量小,更有利于地下水形成。 本题中A区实际是山西省潞安矿区,B区实际是山东省济宁矿区。

地质学基础复习题

绪论一填空题 1 圈。 2 内部圈层。 3 4 5、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的速度发生急剧变化的面称为不连续面或界面或间断面 古登堡面、把地球的内部圈层分为地壳、地幔、内核和外核。 698.74%,称为造岩元素。 7 8、地球内部的密度、压力、温度随深度的增大而增高,但不均匀。 9 10、地球的年龄约为46 地质年代来表示地质事件的具体时间。 11 12、 先后关系。 13 14、地质学的研究方法,有野外观察、室内实验和综合分析等。 二、名词解释: 1、地质学 2、地壳 3、岩石圈 4、软流层 5、地质作用 6地质年代 7克拉克值 三、单选题

1、地质学研究的对象是 ( b) a、地壳b、岩石圈c、地幔d、地核 2、主要由8种元素组成,具有硅铝层和硅镁层双层结构的是 ( a) a、地壳b、岩石圈c、地幔 d、地核 3、地球最外部的圈层是 ( c) a、地壳b、岩石圈c、大气圈d、地球表层 4、直接构成地壳的主要成分是? a、元素b、矿物c、岩石d、矿石 5、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 b) a、硅b、氧c、铝d、铁 6、属于内力地质作用的是 (a) a、地震b、高山削平c、海底上升d、油田形成 四、双项选择 1把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的是 a、康拉德面 b、莫霍面 c、古登堡面 d、莱曼面 e、地表面 2、主要由8种元素组成,具有硅铝层和硅镁层双层结构的是 a、硅铝层 b、洋壳 c、陆壳 d、硅镁层 e、铁镁层 3、属于内力作用的是 a、构造作用 b、岩浆作用 c、风化作用 d、搬运作用 e、沉积作用 4、地球内部各个圈层之间的相互联系是 a、物质交流 b、内力作用 c、外力作用 d、能量传输 五、判断题 1、地球最外部的圈层是地壳(F) 2、矿物是尊称地壳的最基本单位(T) 3、地球是若干个相对状态而成分不同的物质是同心圈层所组成(F) 4、地表形态地貌始终处于不断的剧烈的运动变化中(F) 5、地球内部的密度、压力和温度随深度的增加而均匀的增加(F) 6、地质作用既有建设性又具有破坏性(T) 7、野外观察是直接观察自然界的地质现象(T) 8、绝对地质年代又称同位素地质年龄(T)

水文地质学基础考试题A2013

河北农业大学课程考试试卷 2013-—2014学年第材1学期学院专业卷别:A 考试科目: 水文地质学基础考核方式: 开卷 姓名: 学号:专业班级: (注: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本试卷共(4)页 一、选择题(包括单选题和多选题,其中单选题占5分,多选题占10分,共15分) 1、单选题(每题1分,共5分) ⑴ 二十一世纪,水文地质学着重向着( )应方向发展. A.环境水文地质学; B。水资源水文地质学; C.三维地理信息系统;D。遥感水文地质学 ⑵ 毛细饱和带与饱水带虽然都被水所饱和,但是由于毛细饱和带是在 表面张力的支持下才饱水的,所以也称( )。 A.饱水带; B.张力饱和带;C.包气带;D。支持毛细水带 ⑶ 舒卡列夫地下水分类的依据是地下水中六种主要离子(K+合并于N a+)及( )。 A.酸度; B.碱度; C。矿化度;D。固形物 ⑷在冲积平面上,要通过打井获取较丰富的地下水,通常在( )

地段布井。 A. 地势相对较高的; B.河间较低洼的; C. 平原区的上游;D。平原区的下游 ⑸地下水污染主要与()等人类活动有关。 A.工农业与生活; B.过量开采地下水; D。矿山开采排除地下水;C. 基坑开挖降水 2、多选题(每题2分,共10分,都选对者给分,否则不给分) ⑴ 下列属于地下水功能的描述是( )。 A.宝贵的资源; B。极其重要的生态因子; C.很活跃的地质营力; D。工农业用水; E.地球内部地质演变信息的载体 ⑵自然界的水循环分()两类。 A。地质循环; B.大循环; C.水文循环; D.小循环; E.全球水文循环 ⑶岩石的空隙有( )哪三大类? A。孔隙; B。裂隙; C.溶隙; D.洞隙 ⑷根据给水与透水能力,可将岩层划分为( )。 A.弱透水层; B.隔水层; C.含水层;D.绝对不透水层 ⑸绘制地下水流网时,首先应根据边界条件绘制容易确定的等水头线 或流线.边界包括( )三种类型.

地质学基础复习题汇编

绪论 一填空题 1、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的一门自然科学。目前,由于科学技术的限制,地质学主要研究地球的岩石圈。 2、地球是由若干不同状态和成分的物质呈同心圈层所组成的。以地表为界,可以分为外部圈层和内部圈层。 3、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4、我们主要把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速度的急剧变化作为划分地球的内部圈层的主要依据。 5、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的速度发生急剧变化的面称为不连续面或界面或间断面。其中莫霍面、古登堡面、把地球的内部圈层分为地壳、地幔、内核和外核。 、地壳元素中的氧、硅、铝、钙、钠、钾、镁等八种元素含量最高,占地壳总量的98.74%,称为造岩元素。 、地壳由一个不连续面康拉德面分为硅铝层或花岗岩质层和硅镁层或玄武岩质层上下两层。 8 9、地球内部的三个基本圈层是薄的,铝镁硅酸盐地壳,铁镁硅酸盐地幔和铁镍为主的地核。 10、地球的年龄约为46亿年,地质学上采用相对地质年代来表示地质事件的发生先后顺序,绝对地质年代来表示地质事件的具体时间。 11、根据地之作用的能量来源,地质作用分为内力地质作用(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两大类。 12、相对低质年代是根据地质时期中地层形成的先后顺序和古生物阶段来确定地质事件发生的相对先后关系。 13、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具有时间、地区之间的差异性和多解性等特点。 14、地质学的研究方法,有野外观察、室内实验和综合分析等。 二、名词解释: 1、地质学 2、地壳 3、岩石圈 4、软流层 5、地质作用 6地质年代 7克拉克值 三、单选题 1、地质学研究的对象是 ( b) a、地壳b、岩石圈c、地幔d、地核 2、主要由8种元素组成,具有硅铝层和硅镁层双层结构的是 ( a) a、地壳b、岩石圈c、地幔 d、地核 3、地球最外部的圈层是 ( c) a、地壳b、岩石圈c、大气圈d、地球表层 4、直接构成地壳的主要成分是? a、元素b、矿物c、岩石d、矿石 5、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 b) a、硅b、氧c、铝d、铁 6、属于内力地质作用的是 (a) a、地震b、高山削平c、海底上升d、油田形成 四、双项选择 1把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的是 a、康拉德面 b、莫霍面 c、古登堡面 d、莱曼面 e、地表面 2、主要由8种元素组成,具有硅铝层和硅镁层双层结构的是 a、硅铝层 b、洋壳 c、陆壳 d、硅镁层 e、铁镁层 3、属于内力作用的是 a、构造作用 b、岩浆作用 c、风化作用 d、搬运作用 e、沉积作用 4、地球内部各个圈层之间的相互联系是 a、物质交流 b、内力作用 c、外力作用 d、能量传输 五、判断题 1、地球最外部的圈层是地壳(F) 2、矿物是尊称地壳的最基本单位(T) 3、地球是若干个相对状态而成分不同的物质是同心圈层所组成(F)

水文地质学基础试题及答案

水文地质学基础试题(二) 一.填空题(30 分) 1.从成因角度分析,粘性土空隙主要组成有原生孔隙(结构孔隙)、次生孔隙、次生裂隙。(3 分) 2.上升泉按其出露原因可分为:侵蚀(上升)泉、断层泉和接触带泉(3 分) 3.地下水含水系统按岩石空隙特征可分为孔隙水、裂隙水和岩溶水。(3 分) 4.由地下水蒸发排泄作用,形成土壤盐碱化的条件是干旱、半干旱气候、水位埋深浅和土层岩性。(3 分) 5.上层滞水是指分布在包气带中,局部隔水层之上,含水岩层空隙之中的重力水。(4 分)6.导水断层具有独特的水文地质意义,它可以起到贮水空间、集水廊道与导水通道的作用。(3 分) 7.控制岩溶发育最活跃最关键的因素是水的流动性。(2 分) 8.水文循环按循环途径不同可分为大循环和小循环。(2 分) 9.地下含水系统的补给来源有:大气降水、地表水、凝结水、相邻含水层间和人工补给。(5 分) 10. 岩石中的空隙是地下水的储存场所和运动通道。(2 分) 二.是非判断题(每题3 分,共15 分) 1.地下水含水系统从外界获得盐分的过程也称补给。(是) 2.承压水头是指井中静止水位到承压含水层顶板的距离。(是) 3.当地下水位高于河水位时,地下水必然向河水排泄。(否) 4.通常情况下,在洪积扇顶部打井,井打的越深,井中水位埋深也越大。(是) 5.当地下水位埋深小于最大毛细上升高度时,水位埋深越大,给水度也越大。(是)三.选择题(每题3 分,共15 分) 1.达西定律对下列条件适用( C ) A.层流、稳定流;B.层流、非稳定流;C.层流、稳定流和非稳定流;D.层流、紊流2.砂砾类松散岩石的透水性主要取决于(C ) A.孔隙度大小;B.排列方式;C.颗粒直径大小;D.结构 3.地下水流网中流线与等势线(C ) A.正交;B.斜交;C.相交;D.平行 4. 渗入-径流型地下水循环的长期结果,使地下水向( A )方向发展。 A.溶滤淡化; B.水质不变; C.溶滤咸化;或B。 5.在天然条件下,控制一个地区地下水动态的主要轮廓的影响因素是(B )。 A 水文因素, B 气象因素, C 地质因素, D 人类活动 四.根据图4-1 条件,回答下列问题。(20 分) 4.1 在图中画出示意流网;(图中“”表示地下分水线)。(5 分) 4.2 在甲、乙处各打一口井,要求井的深度不同,且甲井水位比乙井水位高。试在图上表示出两口井如何打,并标出井水位。(5 分)

2008地质学基础期末考试试题(A卷)

安庆师范学院 2008 —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地质学基础 专业_____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_ 学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6大题 2、考生答题时必须准确填写院系、专业、班级、姓名、学号等 栏目,字迹要清楚工整 一、判断是非题(正确的填“ T”,错误的填“ F”每空1分, 共10分) ()1.野外调查是地球科学工作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环节,它能获 取所研究对象的第一手资料。 ()2.地壳运动按运动的方向可以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 ()3.第四纪以后发生的地壳运动一般被称为新构造运动。 ()4.我国76年唐山地震成因属于火山地震,今年的汶川大地 震属于构造地震。 ()5.超基性岩浆岩中,SiO2含量为65 %以上。 ()6.地层是一层层沉积而成的,因此,较新的地层在任何情况 下,总是位于较老的地层之上。 ()7.地壳总质量最多的是沉积岩,占地壳表面积最多的是火成 岩。 ()8.整个地球内部都是熔融的,到处都存在岩浆。 A 卷) 院系 姓名

)9.岩层的走向与倾向相差180 ° )10.背斜的核部都是新岩层,向两翼地层逐渐变老。 1 ?矿物:矿物是在各种地质作用下形成的具有相对固定化学成分和物理 性质的均质物体,是组成岩石的基本单位。 1 .岩石:岩石是在各种地质作用下,按一定方式结合而成的矿物集合体 2 ?岩浆:岩浆是地壳深处或上地幔天然形成的、富含挥发组分的高温粘 稠的硅酸盐熔浆流体 2 .岩浆岩:岩浆岩是地下深处的岩浆侵入地壳或喷出地表冷凝而成的岩 石'。 3. 断层:断裂两侧的岩块沿着断裂面有明显位移的断裂构造称为断层。 3. 节理:断裂两侧的岩块沿着破裂面没有发生或没有明显发生位移的断 裂构造。 4. 地堑;两条或两组大致平行的断层,其中间岩块为共同的下降盘,其 两侧为上升盘,这样的断层组合叫地堑。 ( )。 2. 矿物比较硬度计中,硬度为 5,7,9 的矿物分别是( )、 ( )和( )° 3. 变质作用的主要因素有( )、( )和( )° 4. 组成断层的基本要素有:( )、( )和( )° 5. 板块的边界类型包括( )、( )和( )° 6. 晚古生代是由( )、 ( )和( )三个纪 1.地球内部层圈从外到内可分为( )和 组成。 (每空1分,共20分) 7.地质学的研究方法有:( 八室内实验和模拟实验以及 三、名词解释: 分,共15分) (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

水文地质学基础考试题A(2013)

河北农业大学课程考试试卷 2013--2014学年第材1学期学院专业卷别:A 考试科目:水文地质学基础考核方式:开卷 姓名:学号:专业班级: (注: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本试卷共(4)页 一、选择题(包括单选题和多选题,其中单选题占5分,多选题占10分,共15分) 1、单选题(每题1分,共5分) ⑴二十一世纪,水文地质学着重向着()应方向发展。 A.环境水文地质学; B.水资源水文地质学; C.三维地理信息系统; D.遥感水文地质学 ⑵毛细饱和带与饱水带虽然都被水所饱和,但是由于毛细饱和带是在 表面张力的支持下才饱水的,所以也称()。 A.饱水带; B. 张力饱和带; C.包气带; D. 支持毛细水带 ⑶舒卡列夫地下水分类的依据是地下水中六种主要离子(K+合并于 Na+)及()。 A.酸度; B.碱度; C.矿化度; D.固形物 ⑷在冲积平面上,要通过打井获取较丰富的地下水,通常在()地 段布井。

A. 地势相对较高的; B.河间较低洼的; C. 平原区的上游; D.平原区的下游 ⑸地下水污染主要与()等人类活动有关。 A.工农业与生活; B. 过量开采地下水; D.矿山开采排除地下水;C. 基坑开挖降水 2、多选题(每题2分,共10分,都选对者给分,否则不给分) ⑴下列属于地下水功能的描述是()。 A.宝贵的资源; B.极其重要的生态因子; C.很活跃的地质营力; D.工农业用水; E.地球内部地质演变信息的载体 ⑵自然界的水循环分( )两类。 A.地质循环; B.大循环; C.水文循环; D.小循环; E.全球水文循环 ⑶岩石的空隙有( )哪三大类? A.孔隙; B.裂隙; C.溶隙; D.洞隙 ⑷根据给水与透水能力,可将岩层划分为( )。 A.弱透水层; B.隔水层; C.含水层; D.绝对不透水层 ⑸绘制地下水流网时,首先应根据边界条件绘制容易确定的等水头线 或流线。边界包括( )三种类型。 A.隔水边界; B.水头边界; C.地下水面边界; D.分流线

地质学基础复习题

《地质学基础》思考与习题集 绪论 重要术语 地质学、地质作用、内力地质作用、外力地质作用 复习思考题: 1.地质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重点何在? 2.地质学研究的内容有哪些主要方面? 3.试述地质学研究的意义? 4.你怎样理解地质学的特色? 5.地质学研究的方法怎样? 第一章:地球的一般特征 重要术语 大气圈、生物圈、水圈、大地热流、常温流、地热增温流、放射性热、增温率、增温级、地温梯度、地磁要素、纵波、横波、地壳、地幔、地核、软流圈、岩石圈、大洋地壳、大陆地壳、活动大陆边缘、稳定大陆边缘、科里奥利力、莫霍面、古登堡面复习思考题 1.外力作用的三大因素是什么?如何理解其作用和意义。 2.纵波、横波、表面波的特点怎样? 3.地球内部有哪几个主要层圈?其物质状态怎样? 4.洋壳与陆壳的差别何在? 5.解释:康拉德面、莫霍面、古登堡面。 6.海底地貌分为哪些单元?各单元的特征怎样?

7.大陆地形有哪些主要单元? 8.主动性大陆边缘和被动性大陆边缘有何不同? 9.由赤道至两极地磁三要素的变化规律是什么? 10.说明地温梯度、地温级、地温率的区别? 11.地表最高点、最低点如何? 第二章:矿物 重要术语 放射性同位素、克拉克值、矿物、晶体、非晶体、晶面、同质多像、类质同像、矿物集合体、透明度、光泽、颜色、条痕、硬度、摩氏硬度计、解理、断口、硅氧四面体、硅酸盐矿物 复习思考题 1.组成地壳的主要元素有哪些? 2.解释:晶质矿物、非晶质矿物 3.解释:稳定同位素、放射性同位素,举例。 4.解释:类质同像、同质异像、举例。 5.解释:显晶质、隐晶质。 6.解释:解理与断口。 7.什么叫矿物晶体及集合体?有哪些常见的矿物集合体? 8.矿物的主要物理性质有哪些? 9.最重要的造岩矿物有哪几种?其化学成分的特点怎样? 10.掌握实验中学过的常见矿物的鉴定特征。

月考试《水文地质学基础》考核 答案

东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水文地质学基础试卷(作业考核线上) B 卷学习中心:院校学号:姓名 (共页) 1.下面对孔隙大小描述正确的是:D A) 孔隙大小主要对地下水的储容影响很大。 B) 孔隙大小主要对地下水的流动影响大,它取决于孔隙通道最宽大的部分—孔腹。 C) 孔隙大小主要对地下水的流动影响大,它取决于孔隙通道最细小的部分—孔喉。 D) 孔隙大小的影响因素就是由颗粒大小决定的。 2.描述含水层、隔水层与弱透水层错误的是: A) 含水层、隔水层与弱透水层都含水。 B) 含水层、隔水层与弱透水层是根据透水能力来划分的。 C) 弱透水层是渗透性相当差的岩层。 D) 粘土层一定是隔水层。 3. 下面对水力梯度的描述错误的是: A) 水力梯度可以理解为水流通过单位长度渗透途径为克服摩擦阻力所耗失的机械能。 B) 水力梯度为沿渗透途径的水头损失值。 C) 水力梯度可以理解为驱动力,即克服摩擦阻力使水以一定速度流动的力量。 D)水力梯度就是地下水在渗透过程中,不断克服阻力而消耗的机械能。 4. 下面哪类物质不是地下水中C1-的来源: A) 沉积岩中所含岩盐或其它氯化物的溶解。 B) 大气降水。 C) 来自岩浆岩中含氯矿物。 D) 来自火山喷发物的溶滤。 5. 关于地下水补给入渗方式正确的描述是: A)在粘性土中都是捷径式下渗。 B) 地下水补给入渗方式要么是活塞式下渗,要么是捷径式下渗。

C)活塞式下渗是年龄较新的水推动其下的年龄较老的水,始终是“老”水先到达含水层;捷径式下渗时“新”水可以超前于“老”水到达含水层; D)对于捷径式下渗,入渗水必须先补充包气带水分亏缺,然后才可下渗补给含水层。 6. 关于地下水流动系统的正确表述是: A)地下水流动系统中都是平面二维流。 B)地下水流动系统中的径流方向基本一致。 C)地下水流动系统中可以发育多个层次不同的径流系统。 D)地下水流动系统中的水化学特征一般不随地下水流动系统的水力特征变化而变化。 7. 水文因素影响地下水动态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 A)地表水体补给地下水而引起的地下水位抬升是均匀的。 B)补给地下水而引起地下水位抬升与地表水体水位抬升基本同步。 C)潜水向河流排泄而引起的地下水位下降,接近河流,水位变幅大,远离河流的分水岭地段潜水位变幅最小。 D)河流对地下水动态的影响范围:一般数百米至数公里,此范围以外,主要受气候因素的影响。 8. 沉积物的粒度和分选控制: A)孔隙水的分布。 B)孔隙水与外界的联系程度。 C)赋存孔隙水的孔隙大小。 D)孔隙水的渗透性能。 9. 对裂隙水特点的描述错误的是: A)裂隙水多呈脉状含水系统,裂隙率要比松散岩层孔隙度大。 B)裂隙分布不均匀且具有方向性,导致裂隙水的分布多具方向性,表现为渗透的各向异性。 C)不同方向裂隙相互交切连通,可以构成连续分布的空间—裂隙网络,形成网络裂隙水。 D)有些裂隙水也可以构成具有统一水力联系的层状含水系统。 10. 关于各类碳酸盐岩中构造裂隙发育及岩溶透水性特点的描述错误的是: A)厚层质纯灰岩发育很不均匀的稀疏、宽而长的构造裂隙。 B)中薄层灰岩发育密集、短小而均匀的构造裂隙,岩溶发育均匀而强烈。 C)泥质灰岩形成的裂隙张开宽度比较小,延伸性也比较差,不利于岩溶的发育。 D)厚层质纯灰岩有利于形成大型岩溶洞穴,但岩溶发育极不均匀。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 地下水是赋存在地表以下岩石空隙中的水。 2. 水文循环是发生于大气水、地表水和地壳岩石空隙中的地下水之间的水循环。 3. 岩石空隙可分为三类,即:松散岩石中的孔隙,坚硬岩石中 的裂隙和可溶岩石中的溶隙。 4. 含水层是指能够透过并给出相当数量水的岩层。 5. 达西定律也叫线性渗透定律。 6.地下水中主要阴离子成分有C1-、SO42- 和HCO3-。 7. 入渗方式包括活塞式和捷径式。

水文地质学基础在线作业3答案

13春学期《水文地质学基础》在线作业3答案 一、单选题(共 5 道试题,共 25 分。) 1. 气象因素是影响地下水动态变化的天然因素之一,描述其影响的错误表述是:() A. 气象因素主要对潜水动态影响最为普遍。 B. 气象因素对潜水动态在时间上的变化影响表现为周期性地变化。 C. 任何气象要素引起的潜水水位变化都是真变化。 D. 降水补给使水量增加,水位抬升,水质变淡;蒸发排泄使水量减少,水位下降,水质变咸。 满分:5 分 2. 有关岩溶水的运动特征的正确描述是:() A. 岩溶水都呈紊流运动。 B. 岩溶水都不承压。 C. 岩溶水运动不同步及局部与整体运动方向不一致。 D. 岩溶水具有统一的区域地下水水位。 满分:5 分 3. 下面描述地壳岩石中存在的水的形式正确的是:() A. 地壳岩石中存在在岩石“骨架”中的水只有沸石水和结晶水。 B. 地壳岩石中的水都赋存在岩石空隙中。 C. 地壳岩石中除存在液态水外,还存在着固态水和气态水。 D. 结合水不属于岩石空隙水。 满分:5 分 4. 关于地下水流动系统的正确表述是:() A. 地下水流动系统中都是平面二维流。 B. 地下水流动系统中的径流方向基本一致。 C. 地下水流动系统中可以发育多个层次不同的径流系统。 D. 地下水流动系统中的水化学特征一般不随地下水流动系统的水力特征变化而变化。 满分:5 分

A. B. C. D. 满分: 二、判断题(共 15 道试题,共 75 分。) 1. 岩溶含水系统中地下水资源的可恢复性优于裂隙及孔隙含水系统。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5 分 2. 水中HCO3-的含量取决于与CO2 含量的平衡关系。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5 分 3. 潜水埋藏越浅,对降水入渗补给地下水越有利。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5 分 4. 给水度与地下水位下降速率无关。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5 分 5. 地下水系统是以含水层作为基本的功能单元。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5 分 6. 饱水带中的水都是重力水。

水文地质学基础 试题及答案

水文地质学基础试题(三) 一.填空题(共30分) 1.岩石的空隙可分为孔隙、裂隙和溶穴。(3分) 2.上升泉按其出露原因可分为:侵蚀(上升)泉、断层泉和接触带泉。(3分) 3.地下水中主要的阴离子有Cl-, SO42-, HCO3-、阳离子有Na+, K+, Ca2+, Mg2+。(6分) 4.岩石的空隙给地下水提供了储存场所和运动通道。(2分) 5.地下水用于供水水源有以下优点:普遍分布、时间调节性、水质较好。(3分) 6.岩石的水理性质包括容水度、给水度、持水度和透水性。(3分) 7.地下水动态是指在与环境相互作用下,含水层各要素(水位、水量、水化学成分、水温等)随时间的变化。(2分) 8.写出图1承压含水层中各代号的名称。(8分) ①含水层; ②隔水底板; ③承压高度; ④含水层埋深; ⑤承压水测压水位; ⑥补给区; ⑦承压区; ⑧自流区(自溢区)。 ②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2.1 弹性给水度:在承压含水层中,测压水位下降(或上升)一个单位深度,单位水平面积含水层释出(或储存)的水的体积。 2.2 溶滤作用:在水与岩土相互作用下,岩土中一部分物质转入地下水中。 2.3 降水入渗系数:降水量补给地下水的份额。 2.4 含水层:指能够透过并给出相当数量水的岩层。 2.5 地下水流动系统:指由源到汇的流面群构成,具有统一时空演变过程的地下水体。 三.是非判断题(每题3分,共15分) 1.地下水含水系统从外界获得盐分的过程也称补给。(是) 2.渗透流速总是小于实际流速。(是) 3.当河水位高于地下水位时,地下水必然获得河水的补给。(否) 4.潜水面的起伏变化及坡度大小与地形、水文网及含水层的透水性有关。(是) 5.地下水可以从水力坡度小的地方流向水力坡度大的地方。(是)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 1.分析比较砾石、砂、粘土三者孔隙度、给水度和透水性的大小。

02145地质学基础试题及答案(共8套)(DOC)

02145地质学 第一套《地质学基础》试题 姓名 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 _ 一、名词解释(4′×8共计32分) 1.新构造运动 2.风化壳 3.莫霍面 4.标准化石 5.岩石圈 6。矿物 7. 向斜 8. 转换断层 二、填空(1′×20共计20分)。 1、古登堡面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分界面。 2、火山喷发类型有_________和_________两类。 3、火成岩可以分为超基性、基性、中性、酸性、脉岩等类别,请按此顺序分别列举一 类岩石名称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 4、中生代从早到晚有,它们的代号分别为. 5、变质作用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三类。 6、火山碎屑岩按照碎屑粒径大小可以划分为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__三类。 7、岩石变形发展的三个阶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选择题(20×1共计20分) 1、人和真象,真马等出现于哪一个纪___________. A、J B、K C、T D、Q 2、印支运动发生于______纪。 A、石炭纪 B、二叠纪C、三叠纪 D、白垩纪

3、矽卡岩型矿床是下列哪一种变质作用形成的_____. A、接触交代型变质作用B、区域变质作用C、埋藏变质作用D、动力变质 作用 4、加里东运动发生于________. A、中生代B、晚古生代C、早古生代 D、新生代 5、下列哪一种褶皱构造一定发生了地层倒转________。 A、倾伏褶皱 B、直立褶皱 C、倾斜褶皱 D、翻卷褶皱 6、在推覆构造中,由于强烈侵蚀作用,如果较年轻岩块出露于较老岩块之中,这种构造 称为________。 A、飞来峰B、构造窗C、逆掩断层 D、冲断层 7、片理构造是区域变质岩中的常见构造,下列哪一种片理构造变质作用最强______. A、板状构造 B、千枚状构造 C、片状构造 D、片麻状构造 8、根据同位素年龄测定,经历时间最长的地质时期是__________。 A.元古代B.古生代 C.中生代D.新生代 9、如果在地层中找到了三叶虫,那么这个地层时代为________。 A、早奥陶世 B、第三纪 C、白垩纪 D、早寒武世 10、哪一种沉积建造反映了由海相到陆相的转换________。 A、复理石沉积B、浊流沉积 C、磨拉石沉积 D、火山碎屑沉积 11、古登堡面与莫霍面之间属于地球的哪一部分_________. A、上地壳 B、下地壳 C、地幔 D、地核 12、中生代裸子植物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下列哪一种植物化石不属于裸子植物_____. A、大羽羊齿 B、苏铁C、松柏D、银杏 13、界、系、统、阶是__________. A.岩石地层单位 B.时间单位 C.生物分类单位 D.年代地层单位 14、石英在摩氏硬度计中属于哪一级别_________。 A、5 B、6 C、7 D、8 15、下列哪一类岩石属于动力变质岩________。

水文地质学基础习题库及答案

《水文地质学基础》习题库 [第1章] (1)一个地区的年降水量,是用什么表示的,包括哪些组成部分? 答:以 雨量计降雨量,以某一地区某一时期的降水总量平铺于地面得到的水层高度mm 数表示。 (2)某山区的地表水系如下图所示,由分水岭圈闭的流域面积为24 km 2, 在8月份观测到出山口A 点的平均流量为8.0?104 m 3/d ,而8月份这个地区的总降水量是700 mm 。试求出该流域8月份的径流深度和径流系数,并思考以下问题:为什么径流系数小于1.0;A 点的平均流量中是否包括地下径流。 解:Q= 8.0?104m3/d , F=24km2, X=700mm (3)空气湿度和风速如何影响蒸发量? 答:水面蒸发的速度和量取决于气温、气压、湿度、风速等因素。主要决定于气温和饱和差(饱和差=饱和水汽的含量-绝对湿度)饱和差愈大,蒸发速度也愈大。风速是影响水面蒸发的另一重要因素。 (4)地球上水的循环包括水文循环和地质循环,它们有哪些区别?水循环的大气过程属于其中哪一种? 答:水文循环与地质循环是很不相同的自然界水循环。水文循环通常发生于地球浅层圈中,是H2O 分子态水的转换,通常更替较快。水文循环对地球的气候、水资源、生态环境等影响显著,与人类的生存环境有直接的密切联系。水的地质循环常发生于地球深部层圈水与表层圈水之间,常伴有水分子的分解和合成,转换速度缓慢。 (4)地下径流与地表径流的特征有哪些不同点? 答:径流可分为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两者具有密切联系,并经常相互转化。 降落到地表的水通过下渗环节,对降水进行地表与地下径流的分配。 (5)沙漠地区降雨量很少,但是也能发现大量的地下水或者泉水,为什么?(P14) 答:它们或者是从周围高山冰雪融水获得补充,实际仍是固他体降水的转化补给;或者是在长期地质历史时期积聚起来的,是多年水文循环的积累。 [第2章] (1) 对比以下概念: 空隙和孔隙;孔隙度和孔隙比;孔隙和裂隙; (2) 在一个孔隙度为30%的砾石堆积体中,充填了孔隙度为60%的粉质粘土,试估算该堆积体的实际孔隙度。 (3) 请对以下陈述作出辨析: A. 地层介质的固体颗粒越粗大,孔隙度就越大; A 分 水 岭 mm 103.3102431108.010F QT Y 3-43-=???=?=15.0700 3.103≈==X Y a

水文地质学基础复习题七及答案

水文地质学基础复习题七 第七章地下水的补给与排泄 一、名词解释 1.地下水补给:含水层或含水系统从外界获得水量的过程。 2.地下水排泄:含水层或含水系统失去水量的过程。 3.泉:地下水的天然露头。 4.地下水的泄流:当河流切割含水层时,地下水沿河呈带状排泄,称作地下水泄流。二、填空 1.地下水补给的研究包括补给来源、补给条件与补给量。 2.地下水的天然补给来源有大气降水、地表水、凝结水、其它含水层或含水系统的水。3.与人类活动有关的地下水主要补给源有灌溉回归水、水库渗漏水、以及专门性的人工补给。 4.落到地面的降水,归根结底的三个去向是转化为地表径流、腾发返回大气圈和下渗补给含水层。 5.影响大气降水补给地下水的因素主要有年降水总量、降水特征、包气带岩性和厚度、地形和植物。 6.研究含水层的排泄包括排泄去路、排泄条件与排泄量等。 7.地下水的天然排泄方式有泉、向河流泄流、蒸发、蒸腾、向另一含水层的排泄。8.根据补给泉的含水层性质,可将泉分为上升泉及下降泉两大类。 9.根据泉的成因,下降泉可分为侵蚀(下降)泉、接触泉与溢流泉。 10.上升泉按其成因可分为侵蚀(上升)泉、断层泉与接触带泉。 11.影响潜水蒸发的因素是气候、潜水埋深、包气带岩性及地下水流动系统的规模。12.将补给、排泄结合起来,我们可以将地下水循环划分为渗入-径流型和渗入-蒸发型两大类。 三、判断题 1.补给、排泄与径流决定着地下水水量水质在空间与时间上的分布。(√) 2.活塞式下渗始终是"老"水先到含水层。(√) 3.捷径式下渗始终是"老"水先到含水层。(×)

4.降水补给地下水的量与降水强度没有关系,只与降水量的大小有关。(×) 5.河水补给地下水时,补给量的大小与透水河床的长度与浸水周界的乘积、河床透水性成正比。(√) 6.当河水与地下水有水力联系时,河水补给地下水的量与河水位与地下水位的高差呈反比。(×) 7.利用天然潜水位变幅确定入渗系数,一般要求研究区地下水水平径流及垂向越流与蒸发都很微弱、不受开采影响。(√) 8.相邻含水层之间水头差愈大、弱透水层厚度愈小、垂向透水性愈好,则单位面积越流量便愈大。(√) 9.昼夜温差越大,产生的凝结水量越大。(√) 10.判断泉是上升泉还是下降泉,只根据泉口的水是否冒涌来判断即可,不必考虑含水层是潜水含水层还是承压含水层。(×) 11.气候俞干燥,相对湿度越小,潜水蒸发便愈强烈。(√) 12.砂最大毛细上升高度太小,而亚粘土与粘土的毛细上升速度又太低,均不利于潜水蒸发。粉质亚砂土组成的包气带,最有利于潜水蒸发。(√) 13.地下水的泄流是地下水沿河流呈带状排泄。(√) 14.地下水以径流排泄为主时,其含盐量较低,以蒸发排泄为主时,其含盐量较高。(√)15.越流系统包括主含水层、弱透水层以及相邻含水层或水体。(√) 16.在越流系统中,当弱透水层中的水流进入抽水层时,同样符合水流折射定律。(√)四、简答题 1.地下水补给的研究内容有哪些? 地下水的补给来源有哪些? 研究内容:补给来源、补给条件、补给量。 补给来源有:大气降水、地表水、凝结水、其它含水层或含水系统和人工补给。 2.松散沉积物中存在哪两种降水入渗形式? 二者有什么不同? 两种形式为:捷径式和活塞式。 两者不同点: (1) 活塞式下渗是年龄较新的水推动其下的年龄较老的水,始终是老水先到达含水层;捷径式下渗时新水可以超前于老水到达含水层; (2) 对于捷径式下渗,入渗水不必全部补充包气带水分亏缺,即可下渗补给含水层。

地质学基础试题与答案

《地质学基础》试题及答案(八) 一、名词解释(4′×8共计32分) 1.克拉克值 2.风化壳 3.莫霍面 4.标准化石 5.岩石圈 6. 矿物 7. 向斜 8. 片麻构造 二、选择题(18×1共计18分) 1、人和真象,真马等出现于哪一个纪___________。 A、J B、K C、T D、Q 2、印支运动发生于______纪。 A、石炭纪 B、二叠纪 C、三叠纪 D、白垩纪 3、矽卡岩型矿床是下列哪一种变质作用形成的_____。 A、接触交代型变质作用 B、区域变质作用 C、埋藏变质作用 D、动力变质作用 4、加里东运动发生于________。 A、中生代 B、晚古生代 C、早古生代 D、新生代 5、下列哪一种褶皱构造一定发生了地层倒转________。 A、倾伏褶皱 B、直立褶皱 C、倾斜褶皱 D、翻卷褶皱 6、在推覆构造中,由于强烈侵蚀作用,如果较年轻岩块出露于较老岩块之中,这种构 造称为________。 A、飞来峰 B、构造窗 C、逆掩断层 D、冲断层 7、片理构造是区域变质岩中的常见构造,下列哪一种片理构造变质作用最强______。 A、板状构造 B、千枚状构造 C、片状构造 D、片麻状构造 8、根据同位素年龄测定,经历时间最长的地质时期是__________。 A.元古代 B.古生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 9、如果在地层中找到了三叶虫,那么这个地层时代为________。 A、早奥世 B、第三纪 C、白垩纪 D、早寒武世 10、哪一种沉积建造反映了由海相到陆相的转换________。 A、复理石沉积 B、浊流沉积 C、磨拉石沉积 D、火山碎屑沉积 11、古登堡面与莫霍面之间属于地球的哪一部分_________。 A、上地壳 B、下地壳 C、地幔 D、地核 12、中生代裸子植物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下列哪一种植物化石不属于裸子植物_____。 A、大羽羊齿 B、铁 C、松柏 D、银杏 13、界、系、统、阶是__________。 A.岩石地层单位 B.时间单位 C.生物分类单位 D.年代地层单位 14、石英在摩氏硬度计中属于哪一级别_________。 A、5 B、6 C、7 D、8 15、下列哪一类岩石属于动力变质岩________。 A、片岩 B、片麻岩 C、糜棱岩 D、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