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基础及应用

电子技术基础及应用
电子技术基础及应用

电子技术基础及应用

学习目的: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使我们大家在日常工作中,在电路图上遇到这种元器件,我们应该知道什么是二极管和三极管。

内容:

各位战友们大家好今天由我给大家一起学习半导体二极管和三极管的相关基础知识,今天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介绍。

知识重点

一、什么是半导体?半导体的基本特性有哪些?

二、二极管和三极管的分类、特点与电路符号。

三、二极管和三极管的简易测试。

第一节半导体基础与二极管

半导体器件

近代电子学是在半导体器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由于半导体器件具有体积小、重量轻、使用寿命长、功率转换效率高等特点,因而在电子技术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一、半导体基础知识

(一)半导体的特性

自然界物质按其导电能力不同可以分为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导体的导电能力很强,而绝缘体几乎不能导电。半导体是导电能力介于导体与绝缘体之间的一类物质,常见的半导体材料有硅、锗等。半导体具有一些独特的性质:(1)在半导体材料中加入少量其它元素

(称“杂质”),导电能力显著增强;(2)给半导体材料加温或用光照射时,导电能力也会显著增强,表现出“热敏”和“光敏”特性。

为什么半导体会具有上述特性呢?我们可以从半导体材料的内部结构来说明这个问题。

我们知道,金属导体是靠自由电子传导电流的,这种传导电流的自由电子叫载流子。在半导体中,不仅有电子这样的载流子,而且还存在另一种带正电的载流子——空穴。正是由于半导体中存在自由电子和空穴两种载流子,所以其导电就具有特殊性。

(二)杂质半导体

纯净半导体的导电能力相对来说是较弱的。如果在纯净半导体中有选择的加入某种微量元素,会使半导体的导电能力显著提高,这种半导体称为杂质半导体。

1.P型半导体

在纯净半导体中掺入微量的三价元素(如硼元素),就得到P型半导体。在这种掺杂后的半导体中,空穴的数目远大于自由电子的数目,称为多数载流子,而电子称为少数载流子,所以又称它为空穴型半导体。

2.N型半导体

在纯净半导体中加入微量的五价元素(如磷元素),就得到N型半导体。这种半导体中的自由电子为多数载流子,空穴为少数载流子,所以又称为电子型半导体。

二、PN结

PN结是指P型和N型半导体接触时在交界面上形成的具有特殊性能的电荷薄层,它是制造各种半导体器件和各类集成电路的基础。

PN结的主要特性是单向导电性。PN结加正向电压时,P区接电源正极,N区接电源负极,电路中有很大的正向导通电流,PN结呈低阻状态,通常称为导通状态。PN结加反向电压时,N区接电源正极,P区接电源负极,此时PN结外呈现高阻状态,通常称为截止状态。

由上述分析可知,PN结加正向电压时,呈低阻导通状态,电流大;加反向电压时呈高阻截止状态,电流近似为零,这就是PN结的单向导电性。

三、晶体二极管

(一)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

二极管的伏安特性是指二极管两端电压与电流之间的关系。通过伏安特性曲线能形象的表示出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它是分析和应用二极管的重要依据。

1.正向特性

当二极管的两端加上正向电压时,就会产生正向电流。但正向电压很小时,正向电流很小,只有当正向电压超过某一数值时,才有明显的正向电流,这个电压称为死区电压,锗管约为0.2-0.3V,硅管约为0.5-0.8V。

2.反向特性

当二极管的两端加上反向电压时,就会产生反向电流。小功率二极管的反向电流很小,硅管一般小于0.1UA,锗管小于几十微安。

当二极管两端的反向电压超过某一数值时,反向电流突然增大,这种现象称二极管反向击穿。

(二)半导体二极管的分类

半导体二极管的分类如图所示

(1)整流二极管是常用的普通二极管,它的作用是把交流电变换成脉动的直流电。普通二极管一般工作在3KHZ一下。但

用于高频、脉冲整流电路的二极管,其频率特性和开关特

性等参数还有另外要求。

(2)稳压二极管同普通二极管一样都具有单向导电性,而且两者的伏安特性也根相似。两者的主要区别是:普通二极管

一般在正向电压下工作,而稳压二极管则在反向穿状态下

工作;普通二极管的反向特性曲线不陡,动态电阻较大,

而稳压二极管对应的伏安特性反向曲线很陡,即动态电阻

很小,电流虽然在很大范围内变化,但是稳压二极管两端

的电压变化很小,稳压二极管正是利用这个特性起到稳压

作用的。当然,对稳压区的反向电流也是有限制的,如果

反向电流超过规定的允许值,稳压二极管也会由于击穿而

损坏。

(3)光电二极管也叫光敏二极管。和发光二极管一样,是一个PN结构成,PN结受光照射后产生光电流,因此可用它接收

入射光。光敏二极管的封装有金属封装和塑料封装两种。

当PN结在反向电压下工作时,在一定频率的光的照射下,

反向电阻会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变小,反向电流增大。光

电二极管总是工作在反向偏置状态。

(4)变容二极管也叫晶体二极管电容器。它也是一个PN结结构,它工作在反偏置状态,通过改变在二极管上的反向偏

压的大小,可使结电容发生变化。变容二极管的优点是体

积小、工作可靠、调谐速度快,而且易于实现遥控。它主

要用于自动频率微调、电调谐以及振荡回路的调谐等。(5)发光二极管是一种把电能转换成光能的固体发光器件。当给PN结加上正向偏压时,就会发出光来,PN结就变成了

光源。

不同的半导体材料制造的发光二极管将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发光二极管的响应速度快,使用寿命长达几万小

时,稳定性好,抗震性强。用七段发光二极管,还可以组

成0-9任何一个数字,用于LED数码显示。目前使用较多

的是用透明环氧树脂封装的管子,引脚较长的电极是正极,

较短的是负极。

如图所示是常见的二极管的分类的电路符号。

1、是普通二极管电路符号

2、稳压二极管电路符号

3、光电二极管电路符号 4 、变容二极管电路符号

5、发光二极管电路符号

常见二极管的实物外形如图:举例

3、半导体二极管在电路中的符号

如图所示是二极管电路符号示意图。掌握这些识图信息,对分析二极管电路十分重要,主要说明下列三点:

①二极管只有两根引脚,电路符号中表示出了这两根引脚。

②电路符号中表示出二极管的正、负极性,三角形底边这段是

正极,另一端为负极,如图所示。

③电路符号形象地表示了二极管工作电流流动的方向,通过二

极管的电流只能从其正极流向负极。电路符号中三角形的指

向是电流流动的方向。

(三)半导体二极管的特点

无论何种二极管都有下列四个共性,掌握这些共性对识别和分析各类二极管电路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①二极管两根引脚有正负之分,使用中两根引脚不能相互反

接。否则损坏二极管或不能起到正常的电路功能。

②二极管是半导体器件,不是半导体。所谓半导体是导电能

力介于导体与绝缘体之间的一种材料。二级干由半导体材料

制成,具有单向导电特征。即导通过如同导体,截止时如同

绝缘体。

③ 初学者对二极管的单向导电特性理解存在误区,认为二极

管只能个方向传输信号,这是错误的理解。二极管导通状态

下如同一个导体,可以双向传输信号,条件是二极管必须处

于导通状态。

④ 二极管除单向导电特性之外,还有需要重要的疼醒。掌握

这些特性,灵活运用这些特性是分析二极管电路的根本保证。

二极管的简易测试

晶体二极管是由一个PN 结组成的,具有单向导电特性。用万用

表的电阻档测量二极管的正、反向电阻,可以判断出二极管管脚的极

性,还可以粗略地判断二极管的好坏。

用万用表电阻档测量二极管的正、反向电阻的原理电路如图1—12

所示。图中虚线框内是万用表电阻档的等效电路。黑表笔接表内电池

被 测 二极管

的正极,红表笔接表内电池的负极。因此在测量未知极性的二极管时,若万用表电阻档测试指示为低电阻,则黑表笔所接的电极为被测管的正极,红表笔所接的电极为被测管的负极,所测得电阻为二极管的正向电阻。将黑表笔接被测管的负极,红表笔接被测管的正极,则测得电阻为反向电阻。如果测得的正、反向阻值都很小,则表明二极管内部击穿;如果测得的正、反向电阻值均接近无穷大,则表明二极管内部断路;测得的正、反向电阻值差别越大,则表明二极管特性越好。测量正、反向电阻时应当注意,由于二极管是非线性元件其直流电阻值与通过管子的电流有关,所以用不同型号的万用表或不同倍率的电阻档所测得的直流电阻值是不同的。

通常测量二极管的正反向电阻时用R*100欧或R*1K的电阻档。

第二节半导体三极管基础知识

一、晶体三极管

晶体三极管又称晶体管,它在电子线路中的应用比二极管广泛,是最重要的一种半导体器件,三极管具有放大作用,可以组成各式各样的放大器。

(1)半导体三极管的分类

半导体三极管的分类如图所示

常见三极管的实物外形如图:举例

(2)半导体三极管电路符号

如下图所示为三极管的内部等效电路图形符号。图1、2所示为三极管内部结构,由两个PN结构成,其三个电极分别为集电极(用字母C或c表示)、基极(用字母B或b表示)和发射极(用字母E或e表示)。在电路图形符号上两种类型晶体管的发射极箭头(代表集电极电流的方向)不同。PNP型晶体管的发射极箭头朝内,NPN型晶体管的发射极箭头朝外,如图3、4所示。

根据结构,三极管有三个区,三个电极,两个PN 结,分为PNP 型和

NPN 型两种。夹在中间的区成为基区,其外接电极B 称为基极,另外

两个区,一个是发射区,其外接电极E 称为发射极,另一个是集电区,

其外接电极C 称为集电极,发射区与基区之间形成的PN 结称为发射

结,基区与集电区之间形成的PN 结称为集电结。

(二) 三极管的特性

C B

E

(c )PNP 型三极管图形符号 (d)NPN 型三极管图形符号

B

发射区 基极B 集电区 基区

C

B C 基极B (a )PNP 型三极管内部结构 (b)NPN 型三极管内部结构

三极管有三种工作状态:放大状态、截止状态和饱和状态。在不同作用的电路中,三极管工作状态也不尽相同。下面分别加以介绍。

放大状态。当三极管的发射结正偏、集电结反偏时,三极管对输入信号进行线性放大。如输入信号为正弦交流信号,那么输出信号为幅度放大了的正弦交流信号。需要注意的是,这里说的放大不是三极管本身完成的,而是用基极电流去控制直流电源为集电极和发射极提供电源。

截止状态。当三极管的发射结合集电极都处于反偏(对于NPN 型三极管而言就是基极电位低于发射极电位)时,流过三个电极的电流都很小,接近于零,此时三极管没有放大作用。集电极与发射极之间内阻很大,相当于开路。

饱和状态。当三极管的发射结、集电结均正偏时,这时三极管进入饱和状态,此时三极管没有放大作用,集电极与发射极之间内阻很小,相当于短路状态。

在实际应用中经常利用三极管的截止和饱和状态起到电子开关的作用。

二、三极管内的电流方向

在三极管电路符号中,发射极箭头的方向表示三极管各电极电流流向的方向。利用这一点可以分析电路中个电极电流的流动方向。如图所示是三极管电路符号指示电流流向示意图,根据发射极箭头方向可以知道不同极性三极管的集电极、发射极电

流流动方向。

三、如何用万用表测三极管?

(一) 三颠倒,找基极

三极管是含有两个PN 结的半导体器件。根据两个PN 结连接方式

不同,可以分为NPN 型和PNP 型两种不同导电类型的三极管,测

试三极管要使用万用电表的欧姆挡,并选择R ×100或R ×1k 挡

位。 假定我们并不知道被测三极管是NPN 型还是PNP 型,也分

不清各管脚是什么电极。测试的第一步是判断哪个管脚是基极。

这时,我们任取两个电极(如这两个电极为1、2),用万用电表

两支表笔颠倒测量它的正、反向电阻,观察表针的偏转角度;接

着,再取1、3两个电极和2、3两个电极,分别颠倒测量它们的

正、反向电阻,观察表针的偏转角度。在这三次颠倒测量中,必

然有两次测量结果相近:即颠倒测量中表针一次偏转大,一次偏

转小;剩下一次必然是颠倒测量前后指针偏转角度都很小,

这一

NPN 表示电流从管内流出 电流从集

电极流向

发射极 PNP

电流从发 射极流向

集电极

表示电流流入管内

次未测的那只管脚就是我们要寻找的基极。

(二) PN结,定管型

找出三极管的基极后,我们就可以根据基极与另外两个电极之间PN结的方向来确定管子的导电类型。将万用表的黑表笔接触基极,红表笔接触另外两个电极中的任一电极,若表头指针偏转角度很大,则说明被测三极管为NPN型管;若表头指针偏转角度很小,则被测管即为PNP型。

(三)顺箭头,偏转大

找出了基极b,另外两个电极哪个是集电极c,哪个是发射极e 呢?这时我们可以用测穿透电流ICEO的方法确定集电极c和发射极e。 (1) 对于NPN型三极管,穿透电流的测量电路如图3所示。根据这个原理,用万用电表的黑、红表笔颠倒测量两极间的正、反向电阻Rce和Rec,虽然两次测量中万用表指针偏转角度都很小,但仔细观察,总会有一次偏转角度稍大,此时电流的流向一定是:黑表笔→c极→b极→e极→红表笔,电流流向正好与三极管符号中的箭头方向一致(“顺箭头”),所以此时黑表笔所接的一定是集电极c,红表笔所接的一定是发射极e。 (2) 对于PNP型的三极管,道理也类似于NPN型,其电流流向一定是:黑表笔→e极→b极→c极→红表笔,其电流流向也与三极管符号中的箭头方向一致,所以此时黑表笔所接的一定是发射极e,红表笔所接的一定是集电极c。

(四)测不出,动嘴巴

若在“顺箭头,偏转大”的测量过程中,若由于颠倒前后的两次测量指针偏转均太小难以区分时,就要“动嘴巴”了。具体方法是:在“顺箭头,偏转大”的两次测量中,用两只手分别捏住两表笔与管脚的结合部,用嘴巴含住(或用舌头抵住)基电极b,仍用“顺箭头,偏转大”的判别方法即可区分开集电极c与发射极e。其中人体起到直流偏置电阻的作用,目的是使效果更加明显。

课后作业:

?1、半导体的特点是什么?

?2、晶体二极管是由一个组成的,主要特性是。

?3、半导体具有哪些特性?

?4、三极管有三个区,三个电极,两个PN结,分为型和型两种。

?5、三极管具有作用,可以组成各式各样的放大器。

?6、三级管的工作状态可分为、、。

项目一数字电子技术基础

项目一数字电子技术基础 习题 一、选择题 1、以下代码中为无权码的为()。 A.8421BCD码 B.5421BCD码 C.余三码 D.格雷码 2、以下代码中为恒权码的为()。 A.8421BCD码 B.5421BCD码 C. 余三码 D. 格雷码 3、一位八进制数可以用()位二进制数来表示。 A.1 B.2 C.3 D.4 4、十进制数25用8421BCD码表示为()。 A.10101 B.00100101 C.100101 D.10101 5、与十进制数(53.5)10等值的数或代码为()。 A.(01010011.0101)8421BCD B.(35.8)16 C.(110101.1)2 D.(65.4)8 6、与八进制数(47.3)8等值的数为:()。 A.(100111.011)2 B.(27.6)16 C.(27.3 )16 D. (100111.11)2 7、常用的BCD码有()。 A.2421码 B.格雷码 C.8421码 D.余三码 8、以下表达式中符合逻辑运算法则的是()。 A.C·C=C2 B.1+1=10 C.0<1 D.A+1=1 9、逻辑变量的取值1和0可以表示:()。 A.开关的闭合、断开 B.电位的高、低 C.真与假 D.电流的有、无 10、当逻辑函数有n个变量时,共有()个变量取值组合? A.n B.2n C.n2 D.2n 11、逻辑函数的表示方法中具有唯一性的是()。 A.真值表 B.表达式 C.逻辑图 D.卡诺图 12、求一个逻辑函数Y的对偶式,可将Y中的()。 A.“·”换成“+”,“+”换成“·” B.原变量换成反变量,反变量换成原变量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pdf

本书是参照1977年11月由高等学校基础工程课程的电气和无线电教材会议编写的“电子技术基础”(自动化)教科书的教学大纲,以及其他机构提出的修订建议而编写的。兄弟学院和大学。现在,它以两本书出版: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知识和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知识。该课程的基础部分可用于高校自动化专业的“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两个学期。 在编译过程中,我们尝试着重于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我们认为,自动化专业的毕业生应该具有先瞻,二算,三选四的能力。能够阅读就是能够理解专业中典型的电子设备的原理图,了解各个部分的组成和工作原理;能够进行计算的是对每个环节的工作性能进行定性或定量的分析和估计;能够选择并做的是能够在满足专业的一般任务时大致选择方案并选择相关的元件和设备,并且通过安装和调试,基本上就可以开发出来了。因此,为了能够阅读,本书加强了基本概念和各种典型基本单元电路的介绍,并专门设计了用于阅读图纸的章节;为了能够计算,本书加强了基本原理和基本分析方法。至于选择和做事的能力,应该主要在设计课程实验课和其他后续教学环节中进行培养,但为了满足这方面的要求,还有一些设计实例和一些章节。电子设备的实际问题。

在应对新技术日益增长与空间有限之间的矛盾时,我们在确保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分析方法的前提下,采取措施使学生适应1980年代电子技术的发展需求。。因此,大大减少了由分立元件组成的一些单元的内容,例如调制放大器,功率放大器,门电路和触发电路,而与线性集成电路和数字集成电路有关的单元则相应地得到了增强。此外,还使用小写字母(更深入的部分),星号(其他内容)和投注(补充说明和参考资料)来满足不同的要求。在总结了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章节之后,还附上了思路流程图,以帮助读者理解编译的意图和基本内容,并用粗线将其概述。) 童世白,金国芬,严世,吴百春,孙家新,张乃国等同志参加了基本模拟电子技术的编写。童世柏负责组织和完成草案。马中普,董洪芳,杨素兴,王汉伟,孙长龄,胡东成,尤素英等同志参加了讨论和整理。朱亚尔,蔡文华,朱占兴,杨,胡二山等同志参加了讨论和整理。李世新同志协助部分制图工作。 在收集和征集60多家电子院校的意见的过程中,我们已经获得了来自教师和大学的宝贵意见。在审查会议上,在西安交通大学沉尚贤教授的主持下,华中工学院,南京工学院,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试卷及答案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试卷及答案 一、填空(18分) 1.二极管最主要的特性是 单向导电性 。 2.如果变压器二次(即副边)电压的有效值为10V ,桥式整流后(不滤波)的输出电压为 9 V ,经过电容滤波后为 12 V ,二极管所承受的最大反向电压为 14 V 。 3.差分放大电路,若两个输入信号u I1u I2,则输出电压,u O 0 ;若u I1 =100μV ,u I 2=80μV 则差模输入电压u Id = 20μV ;共模输入电压u Ic =90 μV 。 4.在信号处理电路中,当有用信号频率低于10 Hz 时,可选用 低通 滤波器;有用信号频率高于10 kHz 时,可选用 高通 滤波器;希望抑制50 Hz 的交流电源干扰时,可选用 带阻 滤波器;有用信号频率为某一固定频率,可选用 带通 滤波器。 5.若三级放大电路中A u 1A u 230dB ,A u 320dB ,则其总电压增益为 80 dB ,折合为 104 倍。 6.乙类功率放大电路中,功放晶体管静态电流I CQ 0 、静态时的电源功耗P DC = 0 。这类功放的能量转换效率在理想情况下,可达到 78.5% ,但这种功放有 交越 失真。 7.集成三端稳压器CW7915的输出电压为 15 V 。 二、选择正确答案填空(20分) 1.在某放大电路中,测的三极管三个电极的静态电位分别为0 V ,-10 V ,-9.3 V ,则这只三极管是( A )。 A .NPN 型硅管 B.NPN 型锗管 C.PNP 型硅管 D.PNP 型锗管 2.某场效应管的转移特性如图所示,该管为( D )。 A .P 沟道增强型MOS 管 B 、P 沟道结型场效应管 C 、N 沟道增强型MOS 管 D 、N 沟道耗尽型MOS 管 3.通用型集成运放的输入级采用差动放大电路,这是因为它的( C )。 A .输入电阻高 B.输出电阻低 C.共模抑制比大 D.电压放大倍数大 4.在图示电路中,R i 为其输入电阻,R S 为常数,为使下限频率f L 降低,应( D )。 A . 减小C ,减小R i B. 减小C ,增大R i C. 增大C ,减小 R i D. 增大C ,增大 R i 5.如图所示复合管,已知V 1的β1 = 30,V 2的β2 = 50,则复合后的β约为( A )。 A .1500 B.80 C.50 D.30 6.RC 桥式正弦波振荡电路由两部分电路组成,即RC 串并联选频网络和( D )。 A. 基本共射放大电路 B.基本共集放大电路 C.反相比例运算电路 D.同相比例运算电路 7.已知某电路输入电压和输出电压的波形如图所示,该电路可能是( A )。 A.积分运算电路 B.微分运算电路 C.过零比较器 D.滞回比较器 8.与甲类功率放大方式相比,乙类互补对称功放的主要优点是( C )。 0 i D /mA -4 u GS /V 5 + u O _ u s R B R s +V CC V C + R C R i O t u I t u o 4题图 7题图 V 2 V 1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四版(童诗白)课后答案第三章

第3章 多级放大电路 自测题 一、现有基本放大电路: A.共射电路 B.共集电路 C.共基电路 D.共源电路 E.共漏电路 根据要求选择合适电路组成两级放大电路。 (1)要求输入电阻为1kΩ至2kΩ,电压放大倍数大于3000 ,第一级应采用( A ),第二级应采用( A )。 (2)要求输入电阻大于10MΩ,电压放大倍数大于300 ,第一级应采用( D ),第二级应采用( A )。 (3)要求输入电阻为100kΩ~200kΩ,电压放大倍数数值大于100 , 第一级应采用( B ),第二级应采用( A )。 (4)要求电压放大倍数的数值大于10 ,输入电阻大于10MΩ,输出电阻小于100Ω,第一级应采用( D ),第二级应采用( B )。 (5)设信号源为内阻很大的电压源,要求将输入电流转换成输出电压,且1000o ui i U A I =>,输出电阻R o <100 ,第一级应采用采用( C ),第二级应( B )。 二、选择合适答案填入空内。 (1)直接耦合放大电路存在零点漂移的原因是( C 、D )。 A .电阻阻值有误差 B .晶体管参数的分散性 C .晶体管参数受温度影响 D .电源电压不稳 (2)集成放大电路采用直接耦合方式的原因是( C )。 A .便于设计 B .放大交流信号 C .不易制作大容量电容 (3)选用差动放大电路的原因是( A )。 A .克服温漂 B .提高输入电阻 C .稳定放大倍数 (4)差动放大电路的差模信号是两个输入端信号的( A ),共模信号是两个输入端信号的( C )。 A.差 B.和 C.平均值 (5)用恒流源取代长尾式差动放大电路中的发射极电阻,将使单端电路的( B )。 A .差模放大倍数数值增大 B .抑制共模信号能力增强 C .差模输入电阻增大 (6)互补输出级采用共集形式是为了使( C )。 A.放大倍数的数值大 B.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大 C.带负载能力强 三、电路如图T3·3所示,所有晶体管均为硅管,β均为200,'200bb r =Ω,静态时 0.7BEQ U V ≈。试求: (1)静态时T l 管和T 2管的发射极电流。 (2)若静态时0O u >,则应如何调节R c2的值才能使0O u =? 若静态0O u =V ,则R c2=?,电压放大倍数为多少?

电子技术基础总结

电子技术基础总结 电子技术基础总结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相关范文,欢迎阅读。 电子技术基础总结一由于中职学生理论基础差,同时又缺乏主动学习的自觉性,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会使学生认为学习难度大学不会因而失去学习的兴趣,致使课堂出现学生睡倒一片或不听课各行其事的现象。采用项目任务驱动式教学,重在培养学生完成工作和动手实践的能力。学生在具体的工作任务中遇到问题,就会带着问题主动学习,这样使学生变要我学习为我要学习,提高学习的主动性,这种教学模式既锻炼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组织召开专题会 为了确保课改取得实效,机电一体化教研组组织有关教师召开专题会,就如何开展好课改工作进行讨论,认真听取这门课有经验老师的建议,制定出课改实施方案。 教学内容的选取原则 1、坚持课程与技能岗位相对接; 2、下企业调研岗位工作任务; 3、提取典型工作任务; 4、确定课程学习任务与技能目标; 5、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

项目教学内容的确定 在对企业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进行工作任务的分类归总,提取企业典型工作任务,确定了涵盖电工基础、模电、数电三部分的八大块 内容共十三个学习情境。在确定的学习内容中较侧重电子部分,任务的层次也是由易到难,十三个学习情境如下图所示。 项目教学的组织实施 1、所谓项目教学法,就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由学生自己处理,项目学习中有关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实施及最终评价,都由学生自己负责,学生通过该项目的进行,了解并把握整个过程及每一个环节中的基本要求。 “项目教学法”最显著的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具体表现在:目标指向的多重性;培训周期短,见效快;可控性好;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项目教学法是师生共同完成项目,共同取得进步的教学方法。 2、在项目教学法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学生们还是能够给予较积极配合的。《电工与电子技术》计划的每周7课时安排在一天内进行,其中2节为理论课时,其余5节为任务实训课。但由于教师人手不够,后改为4节理论,3节实训。相比于理论课,学生还是偏向于上实训课,更喜欢做训练动

电子技术基础学习指导(八)

第8章学习指导 学习目标 1.了解模拟量和数字量相互转换的意义。 2.理解R-2R型数模转换器的工作原理。 3.理解逐次逼近型模数转换器的工作原理。 4.了解D/A转换器、A/D转换器的转换精度,转换误差等性能指标的意义。 内容提要 为了用数字电路处理模拟信号,需要将模拟信号转换为对应的数字信号,以便送入数字系统进行处理。处理后的数字信号往往还需再转换为模拟信号输出。模拟量和数字量的相互转换必须通过模数转换器和数模转换器来实现。将模拟量转换为数字量的电路或器件称为模数转换器,简称为A/D转换器或ADC,将数字量转换为模拟量的电路或器件称为数模转换器,简称为D/A转换器或DAC。 1.数模转换器(DAC) D/A转换器是利用电阻网络和模拟开关,将多位二进制数转换为与之成比例的模拟电压或电流。常见的D/A转换器有权电阻网络DAC,R~2R T型电阻网络DAC,R~2R倒T型电阻网络DAC以及权电流型DAC等,其中以R~2R倒T型电阻网络DAC应用最多。 DAC主要技术指标有:分辨率,转换精度,线性度,转换速度等。 2.模数转换器(ADC) A/D转换器的功能是将输入的模拟电压转换为与之成比例的数字量,一个完整的A/D 转换过程由采样、保持、量化和编码四步完成。 常见A/D转换器类型有:逐次逼近型,双积分型和并联比较型。逐次逼近型是目前集成A/D转换器中用得最多的。 ADC的主要技术指标有:分辨率,转换精度,转换速度等。 学习建议 (1) 先阅读教材第8章内容,然后观看教学视频; (2) 再阅读第8章内容提要,观看内容提要中涉及到的相关知识点的教学视频,对这些知识点要理解并记住其结论。 (3) 完成第8章作业,对于不会做的题或结果与标准答案不同的题可再回头观看相关视频以期获得相关知识完成作业。如通过观看视频仍不能掌握相关知识,则需通过在线答疑向辅导教师寻求答案,直到问题解决。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考试试题答案-(1)

第1页 共5页 一、填空(共20空,每空 1 分,共 20 分,所有答案均填写在答题纸上) 1、场效应管被称为单极型晶体管是因为 。 2、晶体三极管的输出特性可分三个区域,当三极管工作在 区时, b I Ic β<。 3、场效应管可分为 型场效应管和结型场效应管两种类型。 4、在由晶体管构成的单管放大电路的三种基本接法中,共 基本放大电路只能放大电压不能放大电流。 5、在绘制电子放大电路的直流通路时,电路中出现的 视为开路, 视为短路,信号源可视为为短路但应保留其内阻。 6、多级放大电路级间的耦合方式有直接耦合、阻容耦合、 和 耦合等。 7、晶体管是利用 极电流来控制 极电流从而实现放大的半导体器件。 8、放大电路的交流通路用于研究 。 9、理想运放的两个输入端虚断是指 。 10、为判断放大电路中引入的反馈是电压反馈还是电流反馈,通常令输出电压为零,看反馈是否依然存在。若输出电压置零后反馈不复存在则为 。 11、仅存在于放大电路的交流通路中的反馈称为 。 12、通用集成运放电路由 、 、输出级和偏置电路四部分组成。 13、如果集成运放的某个输入端瞬时极性为正时,输出端的瞬时极性也为正,该输入端是 相输入端,否则该输入端是 相输入端。 14、差分放大电路的差模放大倍数和共模放大倍数是不同的, 越大越好, 越小越好。 二、单项选择题(共10题,每题 2 分,共 20分;将正确选项的标号填在答题纸上) 1、稳压二极管如果采用正向接法,稳压二极管将 。 A :稳压效果变差 B :稳定电压变为二极管的正向导通压降 C :截止 D :稳压值不变,但稳定电压极性发生变化 2、如果在PNP 型三极管放大电路中测得发射结为正向偏置,集电结正向偏置,则此管的工作状态为 。 A :饱和状态 B :截止状态 C :放大状态 D :不能确定 3、测得一放大电路中的三极管各电极相对一地的电压如图1所示,该管为 。 A : PNP 型硅管 B :NPN 型锗管 C : NPN 型硅管 D :PNP 型锗管 7V 0.7V 0V ① ② ③

(完整版)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知识点总结

模拟电子技术复习资料总结 第一章半导体二极管 一.半导体的基础知识 1.半导体---导电能力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物质(如硅Si、锗Ge)。 2.特性---光敏、热敏和掺杂特性。 3.本征半导体----纯净的具有单晶体结构的半导体。 4. 两种载流子 ----带有正、负电荷的可移动的空穴和电子统称为载流子。 5.杂质半导体----在本征半导体中掺入微量杂质形成的半导体。体现的是半导体的掺杂特性。 *P型半导体: 在本征半导体中掺入微量的三价元素(多子是空穴,少子是电子)。 *N型半导体: 在本征半导体中掺入微量的五价元素(多子是电子,少子是空穴)。 6. 杂质半导体的特性 *载流子的浓度---多子浓度决定于杂质浓度,少子浓度与温度有关。 *体电阻---通常把杂质半导体自身的电阻称为体电阻。 *转型---通过改变掺杂浓度,一种杂质半导体可以改型为另外一种杂质半导体。 7. PN结 * PN结的接触电位差---硅材料约为0.6~0.8V,锗材料约为0.2~0.3V。 * PN结的单向导电性---正偏导通,反偏截止。 8. PN结的伏安特性 二. 半导体二极管 *单向导电性------正向导通,反向截止。 *二极管伏安特性----同PN结。 *正向导通压降------硅管0.6~0.7V,锗管0.2~0.3V。 *死区电压------硅管0.5V,锗管0.1V。 3.分析方法------将二极管断开,分析二极管两端电位的高低: 若 V 阳 >V 阴 ( 正偏 ),二极管导通(短路); 若 V 阳

《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 》课程标准

《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标准 一、概述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电气控制自动化专业的核心课程,是本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技术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实践操作,使学生掌握电子技术的基础知识、一般分析方法和基础技能,为深入学习本专业有关后继课程和从事有关电子技术方面的实际工作打下基础。考虑到课程的基础性和应用性,一方面要求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工作原理要有所了解,更重要的要加强对学生综合分析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二)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 本课程贯彻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职教思想。从高职学校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这一总目标出发,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以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据,设定课程培养目标,较大程度降低理论教学的重心,删除与实际工作关系不大的繁冗计算,以必备的相关基础知识和电子技术在工业中的应用为主线组织教学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 本课程在教学中,将实验室、实训室与教室整合为理论与实践融合互动的一体化情景氛围教学平台。即理论与实践融合互动的一体化情景氛围的教学实验室、实训室。实训室配置了常用工具、通用电子仪器仪表、常用元器件、实验实训装置等设施。创造了任务和条件就在手边的氛围环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实践学习的欲望、兴趣和冲动,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潜能。 二、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获得电子技术方面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深入学习电子技术在专业中的应用打好基础。 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职业规范,能运用相关的专业知识、专业方法和专业技能解决工程中的实际问题。 发展好奇心与求知欲,发展科学探索兴趣,培养坚持真理、勇于创新、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有振兴中华,将科技服务于社会的责任感。

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 项目一

章节课题§1.1 概述课时2节 教学目的1. 熟练掌握直流稳压电源的构成。 2. 正确理解直流稳压电源构成的各部分电路。 3. 一般了解直流稳压电源构成各部分电路的工作原理。 重 点难点重点:直流稳压电源的构成及波形图。难点:直流稳压电源的构成原理。 教学方法 首先让学生了解在实际生活中直流稳压电源的广泛应用及其重要性,从而引导学生对本项目的兴趣,并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结合学生实际因材施教,讲解问题时尽量深入浅出,以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 教 具及参考书1.《电工技术基础》刘光源主编电子工业出版社 2.《电工电子使用手册》刘光源主编电子工业出版社 3.《电工技术实用教程》曹振宇主编国防工业出版社 作 业理解直流稳压电源的构成及波形图。 课后小结1. 直流稳压电源的构成及波形图。 2. 直流稳压电源构成的各部分电路模块。

图1-1 直流稳压电源的构成 教学 内容 §1-1 概述 教学目的 熟练掌握:直流稳压电源的构成及波形图。 正确理解:直流稳压电源构成的各部分电路模块。 一般了解:直流稳压电源构成各部分电路的工作原理。 技能要求 1. 正确分析直流稳压电源的波形图。 2. 举例说明实际生活中直流稳压电源的应用。 教学内容 直流稳压电源 直流稳压电源是将工频正弦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其原理框图如图1-1所示。 各部分电路模块作用如下: 电源变压器:将交流电网电压变为符合用电设备需要的交流电压 整流电路:利用整流元件的单向导电性,将交流电压变为单方向的脉动直流电压。 滤波电路:将脉动直流电压转变为平滑的直流电压。 稳压电路:清除电网波动及负载变化的影响,保持输出电压的稳定。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pdf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华教网1电子技术发展2。模拟信号和模拟电路3。电子信息系统的组成4。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特点5。如何学习本课程6。课程目标7。试验方法六氯环己烷华教网1电子技术的发展,电子技术的发展,促进了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其“无所不在”并得到广泛应用!广播与通信:发射机、接收机、广播、录音、程控交换机、电话、手机;网络:路由器、ATM交换机、收发机、调制解调器;行业:钢铁、石化、机械加工、数控机床;交通:飞机、火车、船舶、汽车;军事:雷达、电子导航;航空航天:卫星定位、医疗监控:伽玛刀、CT、B超、微创手术;消费电子产品:家用电器(空调、冰箱、电视)、音频、视频摄像机、摄像机、电子手表)、电子玩具、各种报警器,安全系统HCH a华教网电子技术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元器件的开发上。1904年、1947年和1958年,从电子管到半导体管再到集成电路,集成电子管应运而生,晶体管研制成功。HCH-atsin与电子管、晶体管和集成电路的比较。半导体器件的发展华教网. 贝尔实验室在1947年制造了第一个晶体管,1958年制造了集成电路,1969年制造了大规模集成电路。第一个有四个晶体管的集成电路于1975年制造,1997年,一个集

成电路中有40亿个晶体管。一些科学家预测,整合程度将以每6年10倍的速度增长,到2015年或2020年达到饱和。学习电子技术课程时要时刻注意电子技术的发展!六氯环己烷华教网一些科学家要记住!第一个晶体管的发明者(由贝尔实验室的约翰·巴丁、威廉·肖克利和沃尔特·布拉丹发明)于1947年11月底发明了晶体管,并于12月16日正式宣布“晶体管”的诞生。他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1956年。1972年,他因对超导性的研究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1958年9月12日,第一个集成电路及其发明者Ti 的Jack Kilby在德州仪器实验室实现了将电子器件集成到半导体材料中的想法。42年后,他获得了200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奠定了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考试试题答案

一、填空(共20空,每空 1 分,共 20 分,所有答案均填写在答题纸上) 1、晶体管三极管被称为双极型晶体管是因为 。 2、晶体三极管的输出特性可分三个区域,只有当三极管工作在 区时,关系式b I Ic β=才成立。 3、场效应管可分为结型场效应管和 型场效应管两种类型。 4、在由晶体管构成的单管放大电路的三种基本接法中,共 基本放大电路既能放大电流又能放大电压。 5、在绘制放大电路的交流通路时, 视为短路, 视为短路,但若有内阻则应保留其内阻。 6、多级放大电路级间的耦合方式有 、 、变压器耦合和光电耦合等。 7、场效应管是利用 极和 极之间的电场效应来控制漏极电流从而实现放大的半导体器件。 8、放大电路的直流通路用于研究 。 9、理想运放的两个输入端虚短是指 。 10、为判断放大电路中引入的反馈是电压反馈还是电流反馈,通常令输出电压为零,看反馈是否依然存在。若输出电压置零后反馈仍然存在则为 。 11、仅存在于放大电路的直流通路中的反馈称为 。 12、通用集成运放电路由输入级、中间级、 和 四部分组成。 13、集成运放的同相输入端和反相输入端中的“同相”和“反相”是指运放的 和 的相位关系。 14、在学习晶体三极管和场效应管的特性曲线时可以用类比法理解,三极管的放大工作区可与场效应管的 区相类比,而场效应管的可变电阻区则可以和三极管的 相类比。 二、单项选择题(共10题,每题 2 分,共 20分;将正确选项的标号填在答题纸上) 1、稳压二极管的反向电流小于min z I 时,稳压二极管 。 A :稳压效果变差 B :仍能较好稳压,但稳定电压变大 C :反向截止 D :仍能较好稳压,但稳定电压变小 2、如果在PNP 型三极管放大电路中测得发射结为正向偏置,集电结反向偏置,则此管的工作状态为 。 A :饱和状态 B :截止状态 C :放大状态 D :不能确定 3、已知两只晶体管的电流放大系数β分别为50和100,现测得放大电路中这两只管子两个电极的电流如图1所示。关于这两只三极管,正确的说法是 。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全套教案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教案 1、本课程教学目的: 本课程是电气信息类专业的主要技术基础课。其目的与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常用半导体器件和典型集成运放的特性与参数,掌握基本放大、负反馈放大、集成运放应用等低频电子线路的组成、工作原理、性能特点、基本分析方法和工程计算方法;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实践技能和应用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课程和深入学习这方面的内容打好基础。 2、本课程教学要求: 1.掌握半导体器件的工作原理、外部特性、主要参数、等效电路、分析方法及应用原理。 2.掌握共射、共集、共基、差分、电流源、互补输出级六种基本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特点及分析,熟悉改进放大电路,理解多级放大电路的耦合方式及分析方法,理解场效应管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分析方法,理解放大电路的频率特性概念及分析。 3.掌握反馈的基本概念和反馈类型的判断方法,理解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熟练掌握深度负反馈条件下闭环增益的近似估算,了解负反馈放大电路产生自激振荡的条件及其消除原则。 4.了解集成运算放大器的组成和典型电路,理解理想运放的概念,熟练掌握集成运放的线性和非线性应用原理及典型电路;掌握一般直流电源的组成,理解整流、滤波、稳压的工作原理,了解电路主要指标的估算。 3、使用的教材: 杨栓科编,《模拟电子技术基础》,高教出版社 主要参考书目: 康华光编,《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第四版,高教出版社 童诗白编,《模拟电子技术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 张凤言编,《电子电路基础》第二版,高教出版社, 谢嘉奎编,《电子线路》(线性部分)第四版,高教出版社,

陈大钦编,《模拟电子技术基础问答、例题、试题》,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唐竞新编,《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解题指南》,清华大学出版社, 孙肖子编,《电子线路辅导》,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谢自美编,《电子线路设计、实验、测试》(二),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绪论 本章的教学目标和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放大电路的基本知识;要求了解放大电路的分类及主要性能指标。 本章总体教学内容和学时安排:(采用多媒体教学) §1-1 电子系统与信号0.5 §1-2 放大电路的基本知识0.5 本章重点: 放大电路的基本认识;放大电路的分类及主要性能指标。 本章教学方式:课堂讲授 本章课时安排: 1 本章的具体内容: 1节 介绍本课程目的,教学参考书,本课程的特点以及在学习中应该注意的事项和学习方法; 介绍放大电路的基本认识;放大电路的分类及主要性能指标。 重点: 放大电路的分类及主要性能指标。

习题答案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资源

习题答案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资源 1.填空题 (1)单向导电 导通 截止 (2)硅管 锗管 0.6~0.7 0.2~0.3 (3)最大整流电流 最高反向工作电压 (4)将电信号转换成光信号 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 (5)将交流电网电压转换成为稳固的直流电压 (6)桥式整流 (7)将交流电变成单向脉动直流电 将脉动的直流电转换成较平滑的直流电 2.判定题 (1)( √ ) (2)( × ) (3)( √ ) (4)( √ ) (5)( √ ) (6)( √ ) 3.选择题 (1)C (2)B (3)B (4)C (5)A (6)D (7)C 4.分析与运算 解:a)VT 导通。Uao=-9V b)VT1导通,VT2截止。Uao=0V c)VT2导通,VT1截止。Uao=-4.5V 5.画图题 略 第1章 测试题一解答 1.填空题 (1)导体 绝缘体 (2)本征半导体 (3)P 型 (4)负极 正极 (5)反向击穿 (6)反向 (7)反偏 (8)半波整流 2.判定题 (1)( × ) (2)( × ) (3)( × ) (4)( √ ) (5)( × ) (6)( × ) 3.选择题 (1)C (2)C (3)D (4)A 4.分析与运算 (1)解:依照二极管的正向伏安特性曲线可知,若按此接法,由于电源本身内阻专门小,1.6V 电压几乎全加在二极管两端,通过二极管的电流会专门大,容易烧坏二极管,电源也会因过热而损坏,因此不承诺把二极管按此方法连接。 (2)解:8种接法;5个不同值,16V 、8.7V 、1.4V 、8V 、0.7V 。 (3)解:VD1、VD4接反,电容C 极性接反。 (4)解:V V U U O 1081209.09.02=?==; 空载时V V U U O 1681204.122=?≈=; 二极管承担反向电压可达168V 。 第1章 测试题二解答 1.填空题 (1)空穴 (2)0.5 0.2

《电子技术基础》模拟试题

二、判断题:(每小题2 分,共20 分) 1、逻辑电路的输出变量与其输入变量之间为一定的逻辑关系。() 2、逻辑变量的取值可以是任意种。() 3、非门输出电压的大小与输入电压的大小成比例。() 4、带使能端的译码器可作数据分配器使用。() 5、具有记忆功能的各类触发器是构成时序电路的基本单元。() 6、时序电路无记忆功能。() 7、计数器具有定时作用。() 8、要改变触发器的状态,必须有CP 脉冲的配合。()9、两个状态等价的条件是在相同的输入条件下具有相同的 输出和相同的次态。() 10、因为逻辑表达式A+B+AB=A+B 成立,所以AB=0 成立。()

《电子技术基础(1)(下)》模拟题二 一、填空题:(每空 1 分,共计20 分) 1、辑代数中基本的逻辑运算有、和三种。 2、将输出端并在一起的逻辑门有、、。 3、逻辑代数化简常常采用和两种方法。 4、74LS138 是组合集成器件,74LS151 是组合集成器件。 5、触发器按功能分类有、、、和等五种触发器。 6、计数种类繁多,若按计数脉冲的输入方式不同,可分为和两 大类。 7、将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需要采样、和四个过程。 二、判断题(20 分,每题 2 分) 1、在二进制与十六进制的转换中,有下列关系: (1001110111110001)B=(9DF1)H () 2、8421 码和8421BCD 码都是四位二进制代码。() 3 、二进制数1001 和二进制代码1001 都表示十进制数9 。 () 4 、TTL 与非门输入采用多发射极三极管,其目的是提高电路的开关速度。 ( ) 5 、OC 与非门的输出端可以并联运行,实现“线与”关系,即L=L1+L2 () 6 、CMOS 门电路中输入端悬空作逻辑0 使用。 () 7 、数字电路中最基本的运算电路是加法器。 ( ) 8 、要改变触发器的状态,必须有CP 脉冲的配合。

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电子教案(综合)

《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电子教案 项目一二极管单向导电板的制作 教案编号:01—01—01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半导体、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 2、了解PN结的形成过程及其特性; 3、掌握二极管的符号、特性及特性曲线等; 4、会用万用表判断二极管的质量。 二、重点难点 重点:二极管的符号及单向导电特性。 难点:PN结的形成过程 三、学情分析 有关半导体、二极管等概念,学生第一次接触到,而且这些内容十分抽象难理解,所以学生学起来有一定困难。但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接触到了电阻、导体及绝缘体等相关内容,而半导体就是导电能力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物质,因此,教师要如此引入过渡,学生是容易接受的。 四、教学方法 讲解法、观察法、图形演示法 五、教具准备 各种不同形状的二极管、幻灯片及幻灯机、实物投影仪等 六、课时安排:2课时 七、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大家在初中学习了电阻,电阻就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而导体就是能够导电的物质,如铁、铝、铜等金属;不能导电的物质就是绝缘体,如干木头、黑板等。那么世界上有没有导电能力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物质呢?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半导体 2、新授阶段

(1)出示投影(课本图1-1 二极管单向导电电路图) 让生认识电路图,了解图中的各元器件。并强调指出其中的二极管是电路中的关键元件,今天我们就来重点学习这种元件。 (2)先了解半导体、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以及PN结等。 1)半导体:由自然界的物质按导电性能的分类引出半导体。半导体的最外层有4个价电子。如硅和锗等。半导体有光敏性、热敏性和掺杂性三种特性,特别是其掺杂性是形成半导体元件的重要基础。 2)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 先介绍本征半导体,然后根据在本征半导体中掺入不同的杂质离子可形成两种半导体,即N型半导体和P型半导体。(可结合投影出示本征半导体的原子排列图以及和掺入两种不同杂质时形成两种半导体的形成过程图)。 3)PN结:出示投影(课本图1-2 PN的结构示意图),简单从电子转移的角度介绍PN结的形成过程。 给生时间理解并自己动手画图记忆 (3)二极管 1)出示投影(课本图1-3 二极管的结构示意图及其符号) 讲解二极管的定义、结构及其符号等 给生时间理解并自己动手画图记忆 2)实物投影展示各种不同形状的二极管外形,之后拿出实物让生观察,增强学生的感性意识。 3)二极管的特性曲线 出示投影(课本图1-5 二极管的伏安特性曲线) 讲解二极管特性曲线的定义、二极管的正向电压和反向电压等概念。 讲述二极管特性曲线的形成规律及其特点。要让学生记住死区电压:对于硅管是0.5V,锗管是0.2V;导通电压:对于硅管是0.7V;对于锗管是0.3V。 给生时间理解并自己动手画图记忆 4)二极管的种类及参数:师简单介绍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pdf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模拟电子技术基础https://www.360docs.net/doc/715020571.html,简介1.电子技术的发展2.模拟信号和模拟电路3.电子信息系统的组成4.模拟电子技术的基础课程的特点5.如何学习本课程6.课程目的7.测试方法HCH atsin https://www.360docs.net/doc/715020571.html, 1,电子技术的发展,电子技术的发展,促进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其“无处不在”,广泛用过的!广播和通信:发射机,接收机,公共地址,录音,程控交换机,电话,移动电话;网络:路由器,ATM交换机,收发器,调制解调器;行业:钢铁,石化,机械加工,数控机床;运输:飞机,火车,轮船,汽车;军事:雷达,电子导航;航空航天:卫星定位,监测医疗:伽马刀,CT,B超检查,微创手术;消费类电子产品:家用电器(空调,冰箱,电视,音响,摄像机,照相机,电子手表),电子玩具,各种警报器,安全系统HCH a https://www.360docs.net/doc/715020571.html,电子技术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在组件开发中。1904年,1947年和1958年,从电子管到半导体管再到集成电路,集成电子管应运而生,晶体管得到了成功的开发。HCH atsin与电子管,晶体管和集成电路的比较https://www.360docs.net/doc/715020571.html,半导体组件的发展,贝尔实验室在1947年制造了第一个晶体管,在1958年制造了集成电路,在1969年制造了LSI,在1975年制造了第一

个集成电路四个晶体管,而1997年单个集成电路中有40亿个晶体管。一些科学家预测,集成度将提高10倍/ 6年,到2015或2020年达到饱和。学习电子技术课程应始终注意发展电子技术!hch a tsin https://www.360docs.net/doc/715020571.html,要记住的一些科学家!第一个晶体管的发明者(由贝尔实验室的John Bardeen,William schockley和Walter bradain发明)在1947年11月底发明了该晶体管,并于12月16日正式宣布了“晶体管”的诞生。他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1956年。1972年,他因超导研究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1958年9月12日,第一个集成电路及其发明者Ti的Jack Kilby在德州仪器公司的实验室中实现了将电子设备集成到半导体材料中的想法。42年后,他获得200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奠定了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

(完整版)数字电子技术基础模拟试题及答案完整

74LS191功能表 LD CT D U / CP D 0 D 1 D 2 D 3 Q 0 Q 1 Q 2 Q 3 0 × × × d 0d 1 d 2 d 3 1 0 0 ↑ ×××× 1 0 1 ↑ ×d 0 d 1 d 2 d 3 加法计数 减法计数 命 题 人 : 审 题 人 : 命 题 时 间 : 系名 专业 年级、班 学号 姓名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总分 得分 (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答在试卷上不给分) 一. 选择题(16分) 1.已知A B A B B A Y +++=,下列结果正确的是( ) a . Y =A b .Y=B c .A B Y += d .Y=1 2.已知A=(10.44)10(下标表示进制),下列结果正确的是( ) a . A=(1010.1)2 b .A=(0A .8)16 c . A=(12.4)8 d .A=(20.21)5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当高电平表示逻辑0、低电平表示逻辑1时称为正逻辑 b .三态门输出端有可能出现三种状态(高阻态、高电平、低电平) c .OC 门输出端直接连接可以实现正逻辑的线与运算 d .集电极开路的门称为OC 门 4.以下错误的是( ) a .数字比较器可以比较数字大小 b . 半加器可实现两个一位二进制数相加 c .编码器可分为普通全加器和优先编码器 d .上面描述至少有一个不正确 5.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触发器具有两种状态,当Q=1时触发器处于1态 b .时序电路必然存在状态循环 c .异步时序电路的响应速度要比同步时序电路的响应速度慢 d .主从JK 触发器具有一次变化现象 6.电路如下图(图中为上升沿Jk 触发器),触发器当前状态Q 3 Q 2 Q 1为“100”,请问在时钟作用下,触发器下一状态(Q 3 Q 2 Q 1)为( ) a .“101” b .“100” c .“011” d .“000” 7.电路如下图,已知电路的当前状态Q 3 Q 2 Q 1 Q 0为“1100”,74LS191具有异步置数的逻辑功能,请问在时钟作用下,电路的下一状态(Q 3 Q 2 Q 1 Q 0)为( ) a .“1100” b .“1011” c .“1101” d .“0000” 8.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EEPROM 具有数据长期保存的功能且比EPROM 在数据改写上更方便 b .DAC 的含义是数-模转换、ADC 的含义是模数转换 c .积分型单稳触发器电路只有一个状态 d .上面描述至少有一个不正确 二.判断题(9分) 1.TTL 输出端为低电平时带拉电流的能力为5mA ( ) 2.TTL 、CMOS 门中未使用的输入端均可悬空( ) 3.当决定事件发生的所有条件中任一个(或几个)条件成立时,这件事件就会发生,这种因果关系称为与运算。() 4.将代码状态的特点含义“翻译”出来的过程称为译码。实现译码操作的电路称为译码器。() 5.设计一个3进制计数器可用2个触发器实现( ) 6.移位寄存器除了可以用来存入数码外,还可以利用它的移存规律在一定的范围内构成任意模值n 的计数器。所以又称为移存型计数器( ) 7. 判断时序逻辑电路能否自启动可通过判断该电路是否存在有效循环来实现( ) 8. 施密特触发器电路具有两个稳态,而多谐振荡器电路没有稳态( ) 9. DRAM 需要定期刷新,因此,在微型计算机中不如SRAM 应用广泛( ) 三.计算题(8分) 1、在如图所示电路中,U cc =5V ,U BB =9V ,R 1=5.1kΩ, R 2=15kΩ,R c =1kΩ,β=40,请计算U I 分别为5V ,0.3V 时输出U O 的大小?。 密 线 封 A B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模拟试卷3参考答案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模拟试卷3参考答案 1、工作在线性区的理想运放器,两个输入端的输入电流均为 零称为虚 断 。两个输入端的电位相等称为虚 短 ,若反相输入情况下同相端接地,反相端又称为虚 地 。即使理想运放器在非线性工作区,虚 断 结论也是成立的。 2、稳定静态工作点应加 直流负 反馈;稳定放大倍数应加 交流负 反馈;稳定输出电压应加 交流电压负 反馈;稳定输出电流应加交流电流负反馈。 3、正弦波振荡电路发生自激振荡的相位平衡条件是 ),2,1,0(2arg n n F A B A ;振幅平衡条件是1 F A ,起振条件是1 F A 。防止负反馈放大电路发生自激振荡的幅值条件是1 F A 。 4、集成运放实质上是一个具有高放大倍数的多级直接耦合放大电路,内部通常包含四个基本组成部分,即输入级 、中间级 、输出级和偏置电路。 5、不同类型的反馈对放大电路产生的影响不同,正反馈使放大倍数增大;负反馈使放大倍数减少 ,但其他各项性能可以获得改善。直流负反馈的作用是稳定静态工作点 ,不影响放大电路的动态性能,所以一般不再区分它们的组态。 6、直流电源的组成电源变压器 、整流电路、滤波器和稳压电路 。其中利用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可以组成整流电路,共有三种基本整流电路,分别为单相半波整流电路、单相全波整流电路 和 单相桥式整流电路。

二、按要求选其中正确的一项填入括号(20分,每小题4分) 1、若要提高某放大器的输入电阻且使输出电压稳定,可以加入下列负反馈:(B ) A、电流串联 B、电压串联 C、电流并联 D、电压并联 2、若要降低某放大器的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可加入下列负反馈:(D) A、电流串联 B、电压串联 C、电流并联 D、电压并联 3、差分放大器是一种直接耦合放大器,它(D) A、只能放大直流信号 B、只能放大交流信号 C、不能放大交流信号 D、可以抑制共模信号 4、在实际工作中调整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一般是通过改变(C) A、发射极电阻 B、集电极电阻 C、基极电阻 D、三极管的值 5、分压式偏置电路稳定静态工作点的原理是利用了(C) A、交流电流负反馈 B、交流电压负反馈 C、直流电流负反馈 D、直流电压负反馈 三、电路分析(20分) 1、判断图3.1.1,图3.1.2电路的反馈极性与组态(10分)得分评卷人

《电子技术基础》项目课程教学总结

《电子技术基础》项目课程教学总结 湖北信息工程学校刘伦富 针对《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入门难,发展快,学时少,实践性强”的特点,我们积极进行该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行理论实习一体化。按照企业生产流程,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对课程结构进行项目化改造,形成相应的项目教学任务。并以真实项目任务为载体,以任务为中心,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实现“学习的内容就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体现“教、学、做合一”的思想。 1.构建“一条主线、三个结合”的课程体系,对教学内容进行了优化 根据职业教育实用型人才培养计划和人才培养规格,结合课程教学改革思路,按照加强针对性、突出实用性、体现先进型的原则,系统规划课程的教学方案、教学内容。为此,我们全面科学地修订和重新制定了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等教学方案的框架体系,强调了以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将知识、能力、素质的具体要求规范化,并且落实和体现在每一个教学环节的实施中。由于优化了教学方案与教学内容,突出了重点,同进合理地采用了多媒体教学,保证学生较好地掌握电子技术必备知识及电子技术应用能力,为学生从业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教学中,我们考虑到《电子技术基础》是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基础与核心课程,从课程设置整体优化的角度出发,在设计项目教学内容时,恰当地解决好了“基础与发展”、“基础与应用”、“理论与实践”、“重点内容与知识面”等矛盾,使项目课程内容具有系统性、科学性、先进性、启发性、实用性。同时我们加强针对性,突出适用性,教学内容遵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从理论到实践,从点到面的教学规律。 2. 加强了实践教学,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 电子技术课程的学习对学生来说,是逐步实现理论学习向实践应用方向转变的过程。因此,电子技术课程的改革应该为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改革过程中,加大了对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改革力度。我们淘汰了过去的验证性实验,增加了检测性、综合性的实验,精选了一些典型的课程实训教学项目,例如超外差收音机装配与调试项目,让学生从元器件性能的测试、电路的焊接、电路的静态调试、动态调试和统调各个环节都亲自动手,使每个学生既掌握了常用电子元器件的测试方法、电路的焊接技术,同时对电子电路的调试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和亲身的经历,也初步掌握了电子电路的调试方法。像这样的实践性环节,学生很感兴趣,激发了学生学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