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意拳简介

形意拳简介

中国传统形意拳是在山西祁县戴氏心意拳的基础上,结合少林拳的拳法特点由李飞羽祖师始创,并由车毅斋宗师逐步完善而形成的一个新型拳种。从咸同间此术始创,经不断改革、完善,到光绪晚期定型为体系相当完整、内容相当丰富的形意拳术,被武林誉为中国“四大名拳”之一。主要特点为:象形取意、式简意深、内外兼修、虚实相因、劲力精巧、势法严紧、防中寓攻、刚柔兼用。入门功有:三体式桩功、形意入门功十二路弹腿,基本拳式:五行拳、十二形拳,单练套路:六合拳、八势拳、进退连环、鸡形四把、杂势捶、形意连拳,对练套路:五花炮、九拳、五踩六捶、五行炮、挨身炮、连环手、劈捶、十二连捶、九套环、十六把,形意拳技法:十五打法、七十二技法等。

郭云深秘传形意下气式桩功

郭云深秘传形意下气式桩功 郭云深祖师是中国近代武术史上一位极重要的人物,在拳学修为上有极深的造诣,实战功夫惊人,在旧时代的武林中有“半步崩拳打遍天下”的美称,人皆尊之为拳学“巨擘”!遗憾的是,近些年在武术界除大成(意拳)一系外,几乎没听说有郭祖的传人以及后代弟子公开传艺,难道一代宗师的武学成就就失传了吗?我1999年开始接触到本地的传统武术,跟随齐齐哈尔的杨辉先生学习形意拳。入手学习的第一项内容为下气桩,没想到的是,一向体弱多病的我,下气桩一站立即感觉胸口有一气柱,缓缓下沉于丹田……此后的两年中,我基本没有生病,而且晕车的毛病不治而愈……是什么功夫如此神效,且立竿见影呢?据杨辉先生所说,这是郭云深祖师所传授形意拳的下气桩! 据师门传说,太师爷是河北深县人,自幼体弱多病,二十几岁的时候还肩不能抗、手不能抬、头疼脑痛时常来,且家中贫困,不但无钱求医,就是生活都难以维持。一次郭云深祖师路过太师爷的家,并在其处留宿,太师爷谈起自己饱受疾病之苦。在郭祖指点下,立志以武强身,并得以留郭祖处小住,得到一些传授。当时的太师爷从未接触武术界的人与事,并不了解郭祖的武学成就与名望,只为一股求生的欲望,用功勤奋,很快就有了收获,此后的漫长岁月里,太师爷不但不再生病,且力大无比。能够做工养家。在战乱的年代,太师爷于兵慌马乱中数次死里逃生,都是因其身俱武艺。在其晚年,社会趋于安定,太师爷开始与武林人士接触,才知道郭云深祖师的来历,以及在武学上的成就与声望。偶与人动手试艺,则有胜无败,逐渐成了乡里与家族中小有威望的长者。太师爷晚年感郭祖传艺之德与再造之恩,在家族中挑选了师爷作为传人,从小培养,并叮嘱师爷将所学传下去,为郭云深祖师传名! 师爷是家庭中后辈中最伶俐、最懂事,也最受宠爱的孩子,在五六岁的时候就被太师爷选中,接到家中培养,其青年时代,为完善所学,又常年奔于山西、河北、京津之间,访求明师(师爷一生经历很难考证,但以其寥寥数语留下的线索看,他所学所访求的,除了受到宋氏后人于《内功四经》上的指点外,基本都是郭祖在山西、河北所传的传人以及后人)。大概在“文革”初期,其不知为何,心灰意冷,流落东北,在黑龙江省尚志某乡村一好心的老支书帮助下落户,从此以务农为业。其晚年以种地、授徒、访友为乐。我师杨辉,是师爷晚年打服的弟子。大约1999年9月底老人突发疾病,卧床不起,水米不沾,三日后竟不药而愈,此后一个月,老人分别向弟子交代后事,在为众弟子讲解武学疑难后,独自远行,不知所踪,三年后,逝于山西某古刹,走完了其传奇的一生。 杨师自小习武,八岁筑基,十三岁正式拜师,对百家拳法都有涉猎,尤精北派实战形意拳法,一次在齐齐哈尔和平厂小花园练形意拳(这个小花园是尚氏形意拳传人李文彬前辈授拳的地方)有一位老爷子驻足观看,惊讶道:“现在很少有这么练拳的啦!”杨师停下与老人攀谈,开始时谈得投机,可谈得多啦,杨师对老人一些见解不甚赞同,于是老少二人试起手来,老人轻描淡写,便将当时在社会上有一定名气的杨师打得一溜跟头,最后老人说,大道平常,你同意,则咱们有缘,你可以到尚志某地找我,不同意,则缘尽于此……杨师在极度沮丧中度过了三天,然后下定决心,到尚志求师,一学就是三年。杨师初入师爷的门下,心情很忐忑(因为初遇师爷的那一次,偷袭过师爷,怕师爷怪罪,不教他真东西),当时师爷教他第一个桩是四平马步的下气桩,而他的师兄们都在站三体式,于是他向师爷提出质疑,要求站三体式,师爷毫不犹豫地同意啦,但杨师站三体式的时候,师爷走到他身后,不知怎么地按了按他的肩,力量并不大,很轻,但杨师却一屁股坐倒在地.起来再站,再按,还是一屁股坐倒,如是三番,杨师老老实实地开始站起了马步下气桩,师爷也详细讲解要领,悉心传授,大约七八个月后,再站三才桩,任师爷怎么按也不再坐倒,从此功夫进步神速。 我与杨师结缘是由我弟弟介绍的,杨师与我弟弟开始是因为交换武术资料而结识,后来听说我学习卢氏结构武学,是卢氏武学再传弟子,便开始了交流。当时我弟弟问我练拳的体会,我说,要么是按科学的方法练拳,要么是按传统的秘要练拳,因为当时杨师的观点是“古

浅谈静功缠丝太极拳的理和法

太极拳原则真理之实践 浅谈静功缠丝太极拳的理和法 静功缠丝太极拳是中国已故著名武术家、太极拳一代宗师陈济生先生于1930年始创,此拳从上海、南京开始传播,至今历八十年,在山东、山西、甘肃、河北、贵州、江苏、深圳、广州、香港等地,加拿大、美国、法国、日本等国现有学习者数万人。众所周知,太极拳具有养生、健体、慢性病和内外伤的辅助治疗、以及防身作用。静功缠丝太极拳被武林界称为“太极拳原则真理之实践”,它的养生、健体、疗疾、防身的功法更合理、功效更显著。它的奥妙所在?本文试就静功缠丝太极拳的理和法作一浅析。 静功缠丝太极拳是太极拳中集大成者。陈济生宗师出生于武术世家,其曾祖父是清朝皇家三品带刀侍卫。陈济生宗师自幼习武,精通少林、形意拳、八卦掌、阴阳八盘掌及各家太极拳,内外家功夫独步武林。陈济生宗师在创编静功缠丝太极拳之前,曾详加研练和分析了陈式、杨氏、郝式、吴式、孙式这五大家太极拳的特点,如陈式的缠丝、杨氏的舒展大方、郝式的如踩薄冰

之功、吴式的引进落空、孙式的开合等。应用到健身养生、防身技击当中,各有专门功夫,但都必须进行长久的研练,方能体会到其中的奥妙,因此有花费时间长,见效年代久的不足。于是陈济生宗师提炼了这五大家太极拳的不同优点,又结合八卦掌、阴阳八盘掌、形意拳等,独创了108势静功缠丝太极拳。此拳锻炼功法十分系统,不光有拳架套路,更佐有静坐、静站、五行养生内功、行步、拓手、推手、大缠、太极大杆、太极球等诸多功法。实践证明,这套太极拳在健体防身、疗疾养生上具有显著作用。 静功缠丝太极拳最大的特点是“静功”。静者,内功养生的真谛。一切内功,或曰松、静、虚、空、无等,无不从静中来,亦向静中去。人为万物之灵,具有复杂的思想感情,或因过多思虑,而伤其心;或因工作繁忙、拼博,而伤其身;或嗜烟贪酒、好色、贪财、伤气,以致身体能量耗散等等,皆因身体的过多透支而致病。因此应以相对的“静”来调整平衡。静功和太极拳都是遵循这一纲纪。“静”生神气,“静”生智慧。动静兼修即能达到上乘。此为内炼精气神和外炼筋骨皮的有机结合。静功缠丝太极拳的入静与腹式呼吸具有不可分割的关系,习练静功及养生功时,要求全身肌肉除必要的肌肉紧张外,均须放松,特别是颈部肌肉的放松、上臂及胸部肌肉放松,如此自然的利用隔肌之动作进行呼吸,由于隔肌的上下运动即可推动内脏器官活动,因此对于心脏病、神经衰弱、肺结核、肠胃机能失调、消化不良、关

形意拳上中下八手-《形意真诠》秘籍(四)

形意拳上中下八手-《形意真诠》秘籍(四) 上中下入手共分为三套,又称为阳八手、阴八手、阴阳八手,或硬八手、软八手、岳家八手。这二十四手法向为形意门的无尚绝学,如果说八字功授徒极严,那么这三套绝手则历代只授掌门弟子一人,共他许多人练形意拳数十年,不要说得学得见,甚至从未听说过,可见其保守程度了。这倒也并非老师保守,主要门规如此,生怕误传匪人,糟踏了绝技。这套拳法家师裴先生听师公傅剑秋说,乃是李存义师祖逝世後,得传自尚云祥先生。这二十四路绝手又有个名字叫「形意神打」,是形意门拳法精粹所在,拳路精妙处只在五行拳与十二形拳极为精巧的组合运用,而且讲究劲法的奇正虚实之变,从有刚有柔,到亦刚亦柔,再到不刚不柔的境界,方为大成。因此拳经上说:「懂劲而知法者,上乘功夫;懂劲而不知法者,中乘功夫;不懂劲也不知法者,下乘功夫;概懂劲难而知法更难。」上八手的劲诀用法为:起如钢剉,落如钩竿。起者去也,落者回也。未起如摘星,未落如坠月。起如箭,落如风,追风赶月不放松;起如风,落如箭,打倒敌手还嫌慢。足打七分手打三,五行四梢要齐全,气连心意随时用,硬打硬进无遮拦。 中八手的劲诀用法为:起似伏龙升天,落如霹雷击地。起无形,落无踪,去意好似卷地风。起不起,何用再起;落

不落,何用再落。低中望为高,高中望为低,起落如水中翻浪,不翻不钻,一寸为先。下八手的劲诀用法为:拳打三节不见形,如见形影不为能。虚中含实,实中含虚。奇无不正,正无不奇,奇正之变,妙用无穷。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即三回九转是一式也。二十四手歌诀总章:廿四拳法要记牢,进退反侧各有招。十二形中求变化,岳公秘传世间宝。(注:岳公,指岳飞,传言岳飞变枪为拳,尤擅双推手,即形意拳中之虎扑式,因此形意拳托言为岳飞所创,取其精忠无双之意。) 二十四手上八手共八路拳是为:麟盖、撑拨、虎贲、劈捉、推掠、龙战、猿肱、马击。二十四手中八手共八路拳是为:鹞打、换形、熊攀、摄引、雁翼、鸡搓、豹捶、鹏搏。二十四手下八手共八路拳是为:狮吼、扣锁、蛇影、鸹缠、雁肘、鹰相、鹤列、鸾趋。

尚派形意以桩功为筑基功夫(配图)

尚派形意以桩功为筑基功夫。前辈先哲早有名训:“入门先站三年桩”[今有人改为入门先站三体式,而尚派认为,三体式只是劈拳的定式,应着意于鹰招及力学之习练]。桩功乃入门之正轨,深造的阶梯,若舍此他求,则一切招式必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的外形,终不能窥拳道的真谛。本拳桩功计有十二种,但若能精于一桩,则其它各式均能触类旁通。尚先生初拜于李师存义门下之时,李仅授一桩式。先生之异于常人之处甚多,究其至要,恒心与专一也。尚先生站桩之初,点烛记时,艰苦备尝,二年未问其它,李深嘉其志,始授绝学。尚先生遂留“三柱高香得真传”之佳话。本文只介绍四种基本桩法。 抱丹田[图一],又称混元桩。此桩为诸桩之基础,初学者如不先致力此桩,其它各桩难以习成。这是因为此桩中正、均衡,身体各部均能得到滋养、锻炼、修复,无偏废之病。历代大师无不终生习此,而戴龙邦师祖更是由此入门,洗净“二驴”之拙力.换得内家之纯功。其它各桩均依此桩为原则.只是方向、角度、刚柔、虚实等稍有变化。其法主养气摄生、强筋健骨、补脑益髓,诚养生秘诀.修身至要。而拳中之自然整体力,自不难由微而著,不求自至。此桩以外形和意念来调整运动量,但须循序渐进,切不可操之过急,尤应注意饱练伤胃,饿练伤气,冬防冷风吹,夏忌烈日晒。练功时要环境安静,空气清新。练功过程应如汽车之行驶,做到三稳,起动稳、行驶稳、刹车稳。概述如下: 入门阶段:双足分开同肩宽,平行而立,膝稍弯曲,头直目正,身端气静,松肩垂肘,腋下半虚,将双手抬起,十指分开稍弯置腹前,手与自身之距为三拳,意念中双手如抱一大气球,浑身肌肉群有松散下坠之意,目以垂帘,似葛蒲低眉,于远方收神,耳边如闻细雨风声。此桩意念,头似枕非枕,背似靠非靠,似坐非坐,似笑非笑,似尿非尿,以放松为目的,应有舒适无比,欣欣自得之意。简言之,不可死板拿劲,不求绝对人静,避免不愉快之回忆。天高地阔之境,鲜花绿树之趣,均可意想。此阶段愈深愈久,对日后拳学造诣愈有助,原因极简单,欲得内劲须放松,松至极处必真紧。或问:“不用力何以长力?”决曰:“世之柔者莫过于水,攻坚者莫过于水。”望初学者三思之。再浅喻之,世人皆羡虎豹之威,龙蛇之灵,仿生而造拳,而多数人却忽视了最根本所在。在此奉劝初学诸君观察一番牛马和虎豹的体质,牛马负重拉载,虎豹不及也,但虎豹却能将牛马扑食之,盖牛马长期劳作已失自然之力,皆负重之僵肌,而虎豹全身却十分松软,猫犬亦如是。简言之,动物愈凶猛,自身愈松软,而观之者以为其无力也。内家拳法之梗概,由此可明一二。而人体幼时,身体亦松软也。郭老云深曾言:“练得躯柔婴孩似,打遍天下不费难。”以谓习拳之最关健处,希初学者必须于放松上用功,切切。 寻整阶段:此阶段只有全身基本放松之后,方可习之。外形同上,只是意念改变而已。习桩之时;意想双手腕之间,双手腕与后脖颈之间,双足脚尖与双手腕间,双足后跟与后脖颈之间各有一条皮筋牵连。初学时会顾此失彼,久之则纯熟自然。待牵连自然后,尚需意想头向上顶,背向后靠,双手外撑,双足下蹬时[许想不许作]各条皮筋随之拉起再放松,反复如是。不可用力,全悉意想,久而久之,自然产生一动无有不动,一枝动而百枝摇,整体内部运动,自然整体力自萌。深入阶段:此阶段须待上述两功有得后方可习练。不然,非但无益,且有前功尽弃之患。此桩外形仍同上,只是腋下全虚,肩松肘横,双手抬起置胸前,头顶项竖,膝顶足蹬,十指分开。初步意念,意想自身各条皮筋拉紧放松的频率逐渐加快,继而以此桩与外界发生联系,如目视前方大树、楼顶、夜晚暗星等。意念中将一条弹簧套在树尖或其它物上,另一端拴在自己双手腕处或脖子上,以全身整体运动将外界物拉来送去。目光三十五度向前上方平视。但只需意会,切莫着力,尤其胸腹部不能有丝毫紧张,如憋气用力必身僵气滞,全体皆非。 虎抱头:此桩仍以基本桩为原则,只因对敌决斗时应侧身而立,故需斜中求正,正中求斜,看正似斜,抱斜以正,乃侧身对敌而求身法中正之桩。此桩是历代前贤总结中华武术最为科学之技击间架及预备式。习之有得,不但能随机而发力,随势而动转,而且使自身受敌面积减至最低限度。其练法将自身安排为龙身[曲折有面积],熊膀[腰背部肌肉四面拉伸,拳谱所谓含胸竖项、拔背、吊顶,以及双臂横撑皆为此也]、鸡腿[分虚实、单双重合一]、虎抱头[如虎豹扑食,双爪护

梁氏形意拳门人问答录(4)

梁氏形意拳门人问答录(4) 七、关于习拳要领:(一)松、静、柔、整 问:我有一个关于松柔的问题,我之前因为太执着于松柔而适得其反。正确的松柔有什么标准呢?我应该有什么感觉呢? 答:这个问题在书里也有很明确的几句话。在最初步的时候,松柔只能理解为不使劲。你不用力就可以了。再往后,练深了,就是真气充实起来以后真正的松。为什么有人追求松柔反而不行呢?一个是他太执著于松柔,可既没有松也没有柔,他所谓的松柔,是自己造作出来的,而不是自然功夫体现出来的!那实际上是一种慢,而不是柔。这会让肌肉很紧张,看起来动作很慢很柔,其实里面肌肉紧张得很。这种不可取,练了半天也练不出来。必须真正得把肌肉松弛下来才可以。所以初步来说,你不刻意使劲就可以了。练的过程当中,当你的奇经八脉都打开,血脉疏通以后,你就自然而然地知道什么叫“松沉”,怎么才是“松”了。当然,松在不同阶段都有不同阶段的内涵,再往高层还有更高层的意义,到那时你自己就能体会了。东单有个胡先生说,我松就打你。他这个就跟别人不一样。别人说你松怎么还能打人呢?他说只要我放松就能打你。他确实一放松就能打你。这

句话在常人来听听不懂,而这个松就是真正的松。现在开始你就只能不用力。 前面小范说的问题也跟这个近似,他开始觉得我越低越使劲,下的功夫就越大,结果适得其反。柔也是一样:如果为了达到柔,而自己较劲用力,让人看这好像很柔,实际上内行人一看就知道其实浑身都紧在一块了。 问:我以前对“松”还有一种误解:就是老想着要松柔,不太敢使劲,这样一来,自己的精神也不振奋,越练越昏沉。 答:这种情况也有。这种不叫松,叫懈。不是很松弛下来的,而是懈了当啷,自然越练越迷糊,一点精神都抖不起来。这不是松,这就是懈了,从思想上懈怠下来了。好像很不经意的,以为就是松到底了,其实这不是。这都是对松的一种误解。 问:感觉这两种情况出现的原因还是跟练之前情绪和心情的调整有关系的,还是从心理上没放松,结果一练就有问题了。 答:对,有关系。所以我们练的过程中要注意一个问题:不管说什么,都不要过于执着。不要一说天就执着在天上,一说地就执着在地下。这样肯定就不对。过去老前辈也说过。像杨老师就说:你知道这个意思就行了,你别这么做。王芗斋老先生说:我这么说你这么做,肯定就错了;你不这么做,那就更错了。当时他们没把这个问题讲明白,其实就是不让

形意拳内功练法揭秘

形意拳内功练法揭秘 文章来自: 功夫网网(https://www.360docs.net/doc/718123975.html,) 详文参考:https://www.360docs.net/doc/718123975.html,/view.aspx?type=allgongfu&id=1052 形意拳,不管是五行拳还是十二形拳,每个形都有三种练法:第一步是练定步,以调息、摸劲(练气);第二步是练跟步,练意、气、力相合,练发力,以内催外,练丹田抖决,整体爆发;第三步是练行步,练意、练形。这步功夫是身形、步法、手法、气法的高度协调统一。行步拳也有两种练法:一是在行进中练绞力,以内催外,丹田抖动,整体爆发。二是练暗劲、化劲,步如犁行,身似龙形,以身化手,形神合一,混元一气,行云流水。 过去有人说形意拳邪性,不敢练形意拳,有人练了,反倒越下功夫毛病越重。很多老拳师不愿意教小孩子练形意拳,认为成年人会更容易接受形意拳(这和少林拳正好相反)。这是因为形意拳更侧重于内气的修炼,对于身体还没有发育成熟的青少年更要慎重的缘故。总之,习练形意拳,不管是青少年还是成年人,都要练之得法。过去有不少地区的拳师在习练形意拳时都偏重于刚劲爆发,不少人热衷于震脚发力,这样练之日久,结果使不少练家腿伤脑损。有些拳师到老年时落下严重腿疾,不要说不能练拳了,甚至连走路、蹲厕都困难。我的恩师张兰普先生对此深有体会。他年青时练拳,由于脚下过重震伤了脑海,一度走路脚不敢沾地,记得兰普先生生前曾多次告诫我说:“义会呀,这形意拳你以后可千万不要落脚太重,形意劲足发在身上,不是发在脚上。”另外练形意拳要重视八字二十四法的要求。因为二十四法对人体各部位按照形意拳的法则,进行了严谨的规范。要整体地认识,落实二十四法。千万不要只偏重其中一法,而忽略其它。常见一些练形意之人,后来成了严重的驼背之形(太过与强调含胸、圆背之故)。好好一个人,形如残疾,可悲不。所以老年间小孩子练形意拳都是有老师严格看顾的。 形意内功,主要以形意拳三体式桩入门;以形意五行拳定步操练法为最基本功法。其目的是练气、养气、摸劲。本文主要向读者介绍三体式桩和五行拳之定步劈拳的基本练功方法。 三体式桩又叫子午桩、三才桩、三体式。三体式桩是形意拳最重要的一个基本功。形意门的桩法有很多,但本门老师一般只让入门学生站这个三体式桩。因为三体式桩,基本包括了形意拳对人体各部要求的基本法则。以后的形意拳套路、技法不管怎样千变万化。但基本原理和要领都与三体式桩是一致的,所以过去曾有“万法不离三体式”之说。 一、三体式桩 l、身体直互,两脚跟并拢,左脚直向前,右脚向外撇约45度,身体半面向右,目视正前方。双膝微屈,两手外旋边旋边握拳,拳心向上,靠于脐下小腹两侧,重心左移,右拳外旋沿胸向上由下须处向前上方钻出,路线呈弧形,拳心斜向上,并微向外倾斜,小指向上拧转,肘尖下垂,右臂尽力前伸,但不可伸直,右拳高与鼻尖平。左拳不动,眼看右拳。右拳伸时吸气,式成气至中脘。上动略停,然后重心右移,左脚跟离地,以左脚尖虚着地,同时右拳不动,左拳沿胸前上钻至右小臂内侧。左小指根轻贴右小臂尺骨处,位于肘前腕后(此式内含鸡腿、龙身、熊膀,虎抱头之势)。 2、接上式左脚向前趟出一步,重心在后脚(初习可练前四后六劲,及功深可练前三后七劲)。前脚后跟至后脚后跟之距约两脚半:横向之距,前脚内侧与后脚内侧约在一条直线上,后脚

承德避暑山庄简介

承德避暑山庄简介 承德避暑山庄特点 为什么会选承德建避暑山庄,因为承德避暑山庄这里具备了以下四个特别,第一个特点,承德是一个盆地,四周是山,按风水说是万象引领,众象朝揖。,皇帝那是惟我独尊,天下都要朝中,所以这个地势他感到非常地好。第二个特点,地势很高,空气很清新,适合于避暑,第三个特点,这个地方离北京不远,仅230公里,处理国家的政务,与宫中无异,比较方便,第四个,这地方的特点,就是这地方当时是蒙古的游牧场,不会侵占民田或者民居,而且这个地方有武烈河,有沼泽,有山有平地自然环境,选景可以有广阔的空间,便于大规模的营造皇家的园林。 承德避暑山庄美景 承德避暑山庄这座规模宏大的园林拥有殿、堂、楼、馆、亭、榭、阁、轩、斋、寺、等建筑100余处。承德避暑山庄的建筑布局大体可分为宫殿区和苑景区两大分。苑景区又可分成湖区、平原区和山区三部分。承德避暑山庄宫殿区建筑风格独特,它没有紫金城宫殿之华丽感,建筑基座与民宅相似,青砖素瓦,装修古朴淡雅,不施彩绘,木显本色,显得格外清爽、古朴、淡雅而恬静。 承德避暑山庄宫殿区的主要建筑宫殿区是皇帝处理政务和帝后居住的地方,包括“正宫”、“松鹤斋”、“万壑松风”和“东宫”(已毁)四组建筑。正宫是宫殿区的主体建筑,包括9进院落,分为“前朝”、“后寝”两部分。主殿叫“澹泊敬诚”,是用珍贵的楠木建成,因此也叫楠木殿。各种隆重的大典都在这里举行。其后的殿堂分别叫“四知书屋”、“烟波致爽”、“云山胜地”等,是皇帝处理朝政、读书和居住的地方。其他景点还有:承德避暑山庄门、勤政殿、万岁照房、下马碑、云山胜地楼。 从承德避暑山庄宫殿区出来便是山庄的苑景区,承德避暑山庄以山为名,而胜趣实在水。整个湖区一泓清水,洲岛错落,一派江南水乡秀色。右边湖上的三座亭子叫“水心榭”,屹立在石桥之上,结构匀称,明快轻盈。山庄咫尺间,直作万里观。承德避暑山庄只有五百多公顷,却浓缩了中国的地貌和地形,浓缩了清代的历史。身在山庄,就能了解到清代的一个兴衰过程。德避暑山庄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北省承德市北部。始建于1703年,历经清朝三代皇帝:康熙、雍正、乾隆,耗时89年建成。是清代皇帝夏日避暑和处理政务的场所,为中国著名的古代帝王宫苑。1994年12月,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曾用名热河行宫)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5月8日,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景区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承德避暑山庄曾是中国清朝皇帝的夏宫。距离北京200公里。是由皇帝宫室、皇家园林和宏伟壮观的寺庙群所组成。避暑山庄位于承德市中心区以北,武烈河西岸一带狭长的谷地上,山庄的建筑布局大体可分为宫殿区和苑景区两大部分,苑景区又可分成湖区、平原区和山区三部分。内有康熙乾隆钦定的72景。拥有殿、堂、楼、馆、亭、榭、阁、轩、斋、寺、等建筑一百余处。它的最大特色是山中有园,园中有山。 避暑山庄是中国著名的古代帝王宫苑,始建于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建成于乾隆五十五年,历时87年。避暑山庄占地564万平方米,环绕山庄婉蜒起伏的宫墙长达万米,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古典皇家园林。相当于颐和园的两倍,有八个北海公园那么大。与北京紫禁城相比,避暑山庄以朴素淡雅的山村野趣为格调,取自然山水之本色,吸收江南塞北之风光,成为中国现存占地最大的古代帝王宫苑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是一个紧密关联的有机整体,同时又具有不同风格的强烈对比,避暑山庄朴素淡雅,

两条腿浅论站桩与静坐之理及兼论其它

两条腿浅论站桩与静坐之理及兼论其它 两条腿——浅论站桩与静坐之理及兼论其它 站桩是一种方法,历史很悠久,尤其是在武学方面,桩功的作用已经得到了公认,站桩在芗翁的意拳中得到了重大发展,而浑圆功宗师王安平先生亦曾是意拳门人,苦习意拳多年,后其更是进一步将站桩作为修道之法,并开创浑圆功。而很多人对桩功的武学作用不怀疑,对桩功是修道之法质疑者有,不屑者有。像很多人一样,多年前,我也是怀疑者中的一员,在炼浑圆功后,仍有一段时间站与坐兼习,后来逐渐改变了这些怀疑。今愿将多年前的自疑自答贴于此。形——千古佛学、道学第一谜 我在炼浑圆功的若干年里,非常的疑惑,为此翻了翻佛经、道典,很多经典至今在目。当然,我原来并不喜欢佛学、道学,毕竟这些东西很高深,只是在炼浑圆功后,一种莫名的东西感染了我,对佛道产生了一些兴趣,当然,我一直看的是原本(没有注释的版本)。在看了很多佛经道典后,我隐隐感到,佛道的难点之一就在形,形是千古佛学、道学第一谜,也是后世学佛、学道之人忽视的问题,很多人追求所谓的高深的东西,但对形却忽略了,甚至是不屑以对。实际上,形是武学、小乘佛学、道学的核心问题。是一切修为的出现点,没有此出现点,就是后世无人能够以佛道经典攀学的原

因,没有基石,谈何能登堂入室。真是不积哇步,无以致千里啊!自宋代以来禅宗开始盛行,其因亦在于形,很多人无力以佛道经典攀学,进而只能以参佛经为修行方法了。为什么这么多人搞禅宗?就是禅宗有个容易的方法——参话头,比之佛学、道学来说,总算是有个相对简单、固定的、实实在在的形式。可惜,很多搞禅宗的,搞来搞去,不知道搞了个什么,能有这么便宜的事,参参话头就成功了,这些人只看到了禅宗的外像,而没有看到禅宗的内质。后世的丹道也是如此,很多学人认为法和诀是丹道的重点,但却不知法与诀为何。实际,除了形与意还会是什么。近五十年的气功发展亦是如此,气功为什么会有如此的发展,不就是在于形,虽不得形之真意,但是由于创造了很多形的内容,故学者众。现代气功的发展,也可以说是对传统佛学、道学的反思和矫正,然毕竟于真意均失之远矣。 形——修为的一个重要方面 形是身体的一种状态,坐卧立行,现代体育运动对形的研究也很重视,肌肉吧、骨格啊、姿势啊,现代体育运动更是借助电脑,用以对运动员的形进行分析,研究最佳的形态,进而创造好的成绩。这些已经为人所共知。而我们的祖先们,也创造了很多的运动方式来,来研究形与健康、武术的关系,如模仿动物的五禽戏,形意拳中的形,象形拳等等。可以说,对形的研究一直贯穿着人类发展的历程。道学和佛学对形的

形意拳鸡形四把

形意拳鸡形四把 鸡形是形意拳十二形中的一种,该形模仿鸡的形态,内容丰富、结构严密。它有“独立之能”,“食米之巧”,“抖领之威”,“争斗之勇”。长练鸡形,可以补脑、补髓,下可医腿足疼痛。它通过多种进退转换的身法、步法、手法,锻炼全身的灵活性。 预备式:同三体势。 一、前进步穿掌(金鸡独立):左脚向前一步。左腿屈蹲,右腿跟进到左腿内侧,左脚提起,足尖上翘,紧靠在右踝关节处,成独立步。同时,右掌由左掌下面向前穿出,高与胸齐,左掌收至腹部 (肚脐处),眼看右掌(图1)。 二、后退步穿掌(金鸡独立):右腿后撤一大步,右腿屈蹲,左腿退回到右脚内侧,左脚提起,足尖上翘,紧靠在右踝关节处,成独立步。同时,右掌后收至腹部(肚脐处),左掌由右掌上面向前穿 出,高与胸齐,眼看左掌(图2)。 三、斜左进步穿掌(金鸡独立):左脚向斜前方尽力跨一大步,左腿屈蹲,右腿跟进到左腿内侧,左脚提起,足尖上翘,紧靠在右踝关节处,成独立步。同时,右掌由左掌下面向前穿出,高与胸齐,左掌收至腹前,眼看右掌(图3)。 四、斜右进步穿掌(金鸡独立):右腿向右前方尽力斜跨一大步,右腿屈蹲,左腿跟进到右腿内侧,右脚提起,足尖上翘,紧靠在左踝关节处,成独立步。同时,左掌由右掌下面向前穿出,高与胸齐,右掌收至腹部,眼看左掌(图4)。

五、纵步前穿掌(金鸡食米):两手不动,上前两步,左脚再进一步,左腿屈蹲,右脚跟随并步。同时,右掌变拳从腰间打出,左掌收回至右手小臂处立腕,紧靠右小臂,眼看右拳(图5)。 六、右后转身(金鸡抖领):身体向右转约90°,右腿向后退一步,左腿随之稍向后撤成半马步;同时,左掌尽力向左下方撑开,停于左大腿旁,右拳屈肘撑到头部右额角前(拳心向外),眼看左掌。略停,身体急向右转约90°,左腿向后蹬,左掌继续向后撑,停于胯前,右拳位置不动,眼看前下方(图6)。 七、独立下插掌(金鸡上架):左脚向前进一步,屈膝半蹲,右腿跟在左腿内侧,右脚紧靠左踝关节处;同时,右拳变掌经胸前向左下方插下,左掌由左下方经胸部向右上穿出,停在右肩侧,指尖 向上,眼看右前方(图7)。 八、进步右挑掌(金鸡报晓):右脚向前一步,膝部微屈,左脚随之跟进半步,体重偏于左腿。同时,两臂右上左下分开,右掌挑起,高与眼平,指尖向下,手臂不要伸直,眼看右手(图8)。 九、进步左劈掌、右劈掌:①左脚左掌不动,右掌向外翻转下压,掌心向上;同时,右脚略向前移,脚尖外撇45°,眼看右掌。 ②左脚向前进步,右脚跟进半步,重心偏于右腿。左手顺右臂内侧向前劈下,高与胸齐,右掌收至腹前,眼看左掌食指。③两掌变拳,左拳下落,经胸前由下颏处向前、向上伸出(拳心向上),同时,左脚向前垫步,脚尖外撇。上势不停,右拳顺左臂内侧前伸,待两拳接近时速向里翻,转变前臂,高与胸齐,左掌收至腹前,两掌心斜向前下方,同时,右脚前进一步,左脚跟进半步,重心偏于左腿,成右劈拳式,眼看右掌食指(图9)。

浅谈商式形意桩功三体势

浅谈商式形意桩功——“三体势” 浅谈商式形意桩功——“三体势” 形意拳经过近四百年的传承、演变、进化,到目前为止,可以说是门派林立,层出不穷,不仅有心意、心意六合和形意之分,而且更有尚氏、孙氏、卢氏、商式……之别,这说明形意拳的确在不断地进步和演化,应该看作是一件发扬光大的好事。在这几百年的传承中,不仅有许多门派出台,而且就一个看似非常简单的“三体势”而言,各家的传授和讲究也不同,有的甚至差别很大,因为各家有各家的传授,各家有各家的要求和内在的奥妙,所以不能说谁家的对与不对,谁家的好与不好,只能说各有千秋。 三体势,在形意拳中可以说既是一个非常简单的站法,又是非常复杂的桩功。之所以说它简单,讲的是在外形上,凡是稍微聪明一点的人,用不了三分钟就完全可以站的像那么个样子;之所以说它复杂,讲的是三体势还有许多内在的东西和要求。 只就商式形意拳中对三体势的要求给朋友们作一介绍,以便相互交流学习。商式三体势,其中的要求就有几十项,诸如:三顶(头上顶,有冲天之雄;手外顶,有推山之功;舌上顶,有吼狮吞象之容,是谓之三顶)、三扣(肩扣,则气力到肘;掌扣,则气力到手;指扣,则周身力厚,是谓之三扣)、三圆(脊背圆,则力催身前;胸圆,则两肱力全;虎口圆,则勇猛外宣,是谓之三圆)、三毒(心毒如怒狸攫鼠,眼毒如观兔之饥鹰,手毒如扑羊之猛虎,是谓之三毒)、三抱(丹田抱气,气不外散;胆量抱身,临敌不惧;两肘抱肋,出入不乱,是谓之三抱)、三垂(气垂,则气降丹田;肩垂,则力催肘前;肘垂,则两腕撑圆,是谓之三垂)、三曲(两臂宜曲,曲则力富;两腿宜曲,曲则力凑;两腕宜曲,曲则力圆,是谓之三曲)、三挺(项挺,则精气贯顶;腰挺,则力达全身;膝挺,则腿坚步稳,是谓之三挺)共三八二十四项要求,同时还要体现出鸡腿、龙身、熊膀、虎抱头四象,血、肉、筋、骨四梢,以及沉肩、坠肘、含胸、拔背、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内三合),手与脚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外三合),还要体现出全身备“五弓”。另外,在商式形意拳三体势桩功中,更有三逼、三提、一大挺的要求,因此,一个看似非常简单的三体势中,竟有如此多的要求和要领,对于一个初学形意拳的人来讲,的确是非常难的,往往是顾了上面,忘记了下面,顾了左面,又忘记了右面,恐怕就要退避三舍了。有的甚至干脆就不站三体势,直接从五行拳练习入手,结果练了几年以后,还是觉得自己 身上的功夫并没有多大的增长,总觉得自己的功夫不如别人,和别人一动手就站不住了,总是处于下风。为什么?原因很简单,就是不站三体势,或者没有重视和站好三体势这个桩功的原因。 拳经中云:“万法出于三体”,所以三体势绝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它既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练功方法,同时也是一个在运用时不可缺少的势法。 在“商式形意拳”中的三体势,除了高架子、中架子、大架子三体势以外,还有

形意拳拳谱

【共278式】 一、五行拳: (劈钻崩砲横5式) 二、五行连环拳: ( 28 式) 三、形意八式拳:( 42 式) 四、八字功连环拳:( 30 式) 五、十二形传统套路:(136式) 1、龙形:(15 式) 2、虎形:( 8 式) 3、猴形:(15式) 4、马形:( 8 式) 5、鼍形:( 8 式) 6、鸡形:(18式) 7、燕形:(17式) 8、鹞形:(15式) 9、蛇形:( 8 式) 10、骀形:( 8 式) 11、鹰形:( 8 式) 12、熊形:( 8 式) 六、形意拳杂式捶(37式) 【五行拳+五行连环拳+形意八式拳+八字功连环拳+十二形传统套路+杂式捶=278式】

形意拳拳谱 一、形意五行拳(5式)二、五行连环拳(进退连环拳28式) 口诀:进退三崩拳,骀形变炮拳, 接打鼍形势,寸步龙踩再崩拳 劈拳:五行属金,五脏属肺, 其形似斧,取斧劈物之 意。 钻拳:五行属水,五脏属肾, 其形似闪,有如闪电, 一指敏捷快速之意。崩拳:五行属木,五脏属肝, 其形似箭,如射出之箭, 快速又有穿透力。 砲拳:五行属火,五脏属心, 其形似砲,仿佛火炮爆 发似的。 横拳:五行属土,五脏属脾, 其形似弹,其意是螺旋 向前。(自上而下打) (由下往上打) (水平向前直打) (转而向前平打) (左右螺旋前打) 1、起势(三体式) 2、进步右崩拳 3、退步左崩拳 4、顺步右崩拳 5、白鹤亮翅 6、进步左炮拳 7、撤步劈拳 8、跃步鼍形 9、进步横拳 10、寸步龙采(狸猫上树) 11、拗步崩拳 12、顺步崩拳 13、狸猫倒上树(回身 14、进步右崩拳 15、退步左崩拳 16、顺步右崩拳 17、白鹤亮翅 18、进步左炮拳 19、撤步劈拳 20、跃步鼍形 21、进步横拳 22、寸步龙采(狸猫上树) 23、拗步崩拳 24、顺步崩拳 25、狸猫倒上树(回身) 26、进步右崩拳 27、退步左崩拳 28、收势

承德避暑山庄必游景点介绍

承德避暑山庄必游景点介绍 承德避暑山庄曾是中国清朝皇帝的夏宫。距离北京200公里。是由皇帝宫室、皇家园林和宏伟壮观的寺庙群所组成。避暑山庄位于承德市中心区以北,武烈河西岸一带狭长的承德避暑山庄牌匾谷地上,山庄的建筑布局大体可分为宫殿区和苑景区两大部分,苑景区又可分成湖区、平原区和山区三部分。内有康熙乾隆钦定的72景。拥有殿、堂、楼、馆、亭、榭、阁、

轩、斋、寺、等建筑一百余处。是中国三大古建筑群之一,它的最大特色是山中有园,园中有山。 交通提示 避暑山庄在承德市区内,交通方便,从承德火车站前乘5、7、11、15路公交车可达。出租车7元起步,一般市区内任何一点到避暑山庄都不超过10元。 京承、京通、承石、承沈铁路干线贯穿承德全境。

承德境内有101、111、112国道通过,向北可通往内蒙古,向东可达辽宁,西南前往北京,东南则到天津。从北京到承德有京承高速公路。 最佳旅游时间 承德避暑山庄最佳旅游季节是夏末和秋初,避暑山庄是名副其实的避暑胜地,山庄内正常温度比庄外要低3-5度,这与山庄内的山区、湖区、平原区的分布有着密切的关系。 y2a7d 武汉度假山庄 https://www.360docs.net/doc/718123975.html,

值得一提的是,避暑山庄每年的11月份到次年5月份是防火封山的季节,所以这个时间来你就上不了山区。山庄内的荷花也是极富盛名,七八月份荷花满池塘,一直开到9月末。山庄的荷花与其他地域的荷花很是不同,开的早,败的晚,特别值得一看。据说这里的荷花全部都是当年从外地选进来的,非常有价值。 浏览路线

避暑山庄面积广大,如果只有一天时间,如下线路可以囊括山庄内的大部分精华:丽正门-内午门-澹泊敬诚殿-四知书屋-烟波致爽殿-云山胜地楼-采菱渡-如意洲-烟雨楼-沧浪屿-长湖-文津阁-热河泉-金山亭-水心榭-东宫遗址-德汇门。东线:进德汇门,过东宫,以卷阿胜境为起始点。沿东线游览可参观到的景点:水心榭、文园、清舒山馆、月色江声、戒得堂、汇万总春之庙、新所、金山、香远益清、热河泉。 y2a7d 武汉度假山庄 https://www.360docs.net/doc/718123975.html,

谈心意拳秘传桩功

谈心意六合拳秘传桩功 河南派心意六合拳是一种非常注重桩功的优秀拳种,自开山祖师马学礼先生至世代拳家前辈,均视心意六合拳桩功为看家之宝。在过去的年代此拳只在我国回族之间相传。据已故恩师吕瑞芳所讲,过去的年代对外人来讲别说桩功了,就连拳势是什么样都很难见到、可以说是开门说话、关窗户练拳。由此可见过去先辈们对拳的珍爱与极度的保守。 桩功是以锻炼和培养内功为主的功法,恩师于化龙先生也曾这样高度评价过桩功:河南派心意六合拳的强大内功主要锻炼途径只有一条路,那就是站桩功。极功是拳的生命,此拳的每一形。每一势,都是极功。心意六合拳主要以鸡形桩功为主。一生习拳,只要能够认真地抓住桩功中两三个势子,就可以足够对付一些千变万化强悍的高手。心意六合拳先辈们一有空闲之时就习练功法及桩功,可以说几乎行走坐卧不离桩功。所以先辈的功夫是来之不易的。下面将两位恩师平日里的所授及本人的一点儿心得体会略谈一二。 让我们首先谈谈怎样练好桩功,怎样去认识、理解、体会其中的奥妙。 练好心意六合拳的桩功,可以达到强身、技击、养生、

调治疾病之功效,也是为以后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拳艺之基本要求。心意六合拳,无论运用何招势,都应有强大的桩功做其后盾,只有这样,拳艺才能够发挥得淋漓尽致。每势桩功内里都包含着鸡腿、龙身、熊膀、虎抱头、雷声等六艺,同时也内含着十形七拳。心意六合拳每势桩功,基本上以“鸡步”桩法为主。 今既谈站桩功,笔者也有必要谈谈桩功的“桩”字。大家知道,盖大楼需在工地上打桩子,桩的下面一部分被埋入地面以下,以稳固地面上一部分。但人体绝不会一部分埋入地下,只是在人们习练站桩功时,需要人体内在意念有入地之感,藉以稳固周身、来增强人体周身内在的质量。其实,在我们生活的自然环境中,只要多观察、多领语、多理解,从中并不难发现与拳艺相通的事物。 例如,刚栽入地里的小树苗,我们很容易将它主干折断或轻松地连根拔出,从这种事物现象中不难看到小树苗的根基及树本身的内在质量并不强大,才致使极容易将其损坏掉。如果小树苗再生长一、二十年之后,它枝繁叶茂时,我们还会轻易将它折断或连根拔起吗?可见树木的生长过程就是一种无形的自然桩功,人们习练桩功也如此道理 再例如,经过长期认真的锻炼,桩功如同一辆三轮

宋氏形意器械—麟角刀的套路创编与研究如何提高刀与全身的协调能力

宋氏形意器械——麟角刀的套路创编 与研究如何提高刀与全身的协调能力 1引言 武术是以徒手和器械的攻防动作为主要锻炼内容,以套路与格斗运动为运动形式的体育项目。 形意拳属于内家拳打法多直进直出,没有花哨的招法,动作严密紧凑,“出手如钢锉,落手如钩竿”,“两肘不离肋,两手不离心”,“迈步如行犁,落脚如生根”,“起如风,落如箭,打倒还嫌慢”,这些谚语都是来形容形意拳的拳法特点的,“麟角刀”属于双短器械,两锋四刃,其形似叉,又像麟角,故名麟角刀,是宋氏形意拳创始人宋世荣老前辈所创的兵器之一。 通过对宋氏形意拳的拳法特点,技击含义的了解,进行研究和探讨,编排了一套以体现灵活身法、稳健步法、全身协调配合为主的形意麟角刀的武术套路,并对套路进行深入的分析与研究麟角刀的技术特点,总结所得出的结论,能够按照老师的要求,并结合自己在身法与动作配合协调的特长,在基本刀法,步法,身法上面做到突出宋氏形意的风格特点,在演练时注意有攻有防、动作连接紧凑,同时做到刀、眼、身、步配合默契,融为一体,体现出两锋四刃双器械的特点。 2编排套路的主要依据 根据宋氏形意五行拳(劈、崩、钻、炮、横)、十二形(龙、虎、鸡、鹰、熊、马、猴、蛇、鼍、骀、鹞、燕)以及麟角刀的刺、砍、劈、撩、推、架等基本刀法,再加上借鉴八卦的趟泥步与形意拳步法相结合进行创编的新套路,这样能在器械演练过程中更好的体现出形意拳的特点。 3编排套路的文字说明 3.1动作名称 第一段: 1.起势双手握刀

2.右扣腿左虚步双挑刀 3. 左撤步右下砍刀 4.右后转左提腿右双劈刀 5.左右挂刀右前扎 6.双托刀弧形步 7.右扣腿左双劈刀 8.右左挂刀左前扎 9.双托刀弧形步 10.三体步分劈式 11.左挂刀右前叉刀 12.右挂刀左前叉刀 13.右转身双刀右下劈 14.侧身马步双托刀 15.右步前跃右歇步双劈刀 16.右后转身跳步马步双劈刀 17.右挂刀左前叉刀 18.左挂刀右前叉刀 19.回身左下劈刀 20.左右挂刀右前扎 第二段: 21.双托刀弧形步 22.右扣腿左双劈刀 23.右挂刀左前扎左挂刀左前叉 24.双托刀弧形步 25.马步左刀下扣 26.左挂刀前叉刀左右各两下 27.高虚步举刀 28.抡劈刀 29.左、右挂刀右翻转抡刀 30.并步云刀(两次)

浅析中国武术与武侠电影之间的作用

第39卷第5期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9月 Vol.39 No.5 Journal of Tangshan Normal University Sep. 2017 ────────── 收稿日期:2017-05-08 作者简介:周海魁(1990-),男,安徽铜陵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学校体育学。 -103- 浅析中国武术与武侠电影之间的作用 周海魁,胡万祥,汤利侠 (安徽工程大学 体育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摘 要:从武术的角度审视中国武侠电影,探索其产生及发展历程。分析武术技击,武术文化对武侠电影的影响,以及武侠电影对武术传承与发展的影响,肯定武术与武侠电影之间相互作用。武术为武侠电影的发展提供了基础,更是武侠电影的核心竞争力,离开了武术,武侠电影就失去了其特有的东方魅力,武侠电影的高速发展也为武术的传播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关键词:武术;武侠电影;侠;天人合一 中图分类号:G8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9-9115(2017)05-0103-04 DOI :10.3969/j.issn.1009-9115.2017.05.030 Analysis of the Impact between Chinese Martial Arts and Martial Arts Movies ZHOU Hai-kui, HU Wan-xiang, TANG Li-xia (College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hui Polytechnic University, Wuhu 241000, China) Abstract: Through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 interview, observation and logical analysis, this article try to look at the Chinese martial ar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artial arts and to explore its generation and development process. By analyzing the influence of martial arts strike, martial arts on martial arts films and the influence of martial arts films on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martial arts, the paper affirms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martial arts and martial arts films. Martial arts are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which provides a basis for martial arts film for the development of martial arts film. Without the martial arts, martial arts film will lose its unique charm of the East.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artial arts films provides a good platform for the spread of martial arts. Key Words: martial arts; martial arts movies; chivalrous swordsman; harmony between man and nature 1 武术在武侠电影中的作用 1.1 武术技术的作用 几千年来,经过历史的沉淀,武术成为中华大地上的一块瑰宝,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武术门派也不断林立,拳种众多,据《中国武术大典》统计拳数套路有750多种,器械套路有720多种。这些拳种在中国传统文化的作用下,武术技术中都包含了中国的哲学与美学思想,处处彰显着中国文化中的人文情怀。武术技术是指武术的外在表现形式,套路演练,下面是几种拳术的技术特点。长拳的特点是姿势舒展、动作灵活、快速有力、节奏鲜明[1];太极拳行云流水、连绵不绝、处处有弧形、动作圆活、前后贯穿;形意拳动作简练、发力沉着、朴实 明快、结构严谨;八卦掌沿圈走转、势势相连、身灵步活、随走随变。武侠电影中的武打镜头形式多样,都是由武术技术所提供。其中,演练与对打是武术技术在武侠影片主要的表现形式[2,p15]。 影片中由个人、多人或集体操练各种拳法技术的过程称之为演练。这也是武术训练中不可或缺的锻炼形式之一。在众多武侠电影中都出现过武术演练的场景。如在袁和平指导的《少林寺》李连杰偷窥武僧练武的一段戏中,枪法、长刀术、绳椎木、螳螂拳、地躺拳等比较集中展示了中国武术的风格特点;李连杰在山上一个人演练武术,把长拳的舒展大方、起伏转折发挥的淋漓尽致。这些武术技术都是武术没有加任何特技的真实展现。在黄百鸣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