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会计学

保险会计学
保险会计学

自考企业会计学_计算题汇总

自考企业会计-计算题汇总 学习过程中,很多案例都是企业中遇到的,要把自己当作企业的会计 和老总去关心了解记忆!!! 第二章 1、未达账项调整公式: 企业银行存款日记账余额+银行已收企业未收-银行已付企业未付 = 银行对账单余额+企业已收银行未收-企业已付银行未付 第三章 1、应收票据利息=应收票据面值*票面利率*期 2、限票据贴现所得额: 票据到期值=票据面值+票据利息; 票据贴现值=票据期限-持票期限; 贴现息=票据到期值*贴现率*贴现期; 贴现所得额=票据到期值-贴现息 第四章 1、加权平均法: 存货加权平均单位成本=(月初结存存货实际成本+本月收入存货实际成本)/(月初结存 存货数量+本月收入存货数量); 发出存货成本=发出存货数量*存货加权平均单位成本; 期末结存存货成本=寂寞结存数量*存货加权平均单位成本; 2、移动平均法: 移动平均单位成本=(本次收货前结存存货成本+本次收货实际成本)/(本次收货前结存 存货数量+本次收货数量) 3、毛利率法: 销售毛利=销售净额*毛利率; 销售净额=商品销售收入-销售退回与折让; 销售成本(发出存货成本)=销售净额-销售毛利;

期末存货成本=期初存货成本+本期购入存货成本-本期发生存货成本; 4、零售价法: 期末存货的售价总额=本期可供销售的存货售价总额-本期销售存货的售价总额; 成本率=(期初存货成本+本期存货成本)/(期初存货售价+本期存货售价)*100%; 期末存货成本=期末存货售价总额*成本率; 本期销售成本(发出存货成本)=期初存货成本+本期购货成本-期末存货成本。 5、本月材料成本差异率=(月初结存材料的成本差异+本月收入材料的成本差异)/(月初结 存材料的计划成本+本月收入材料的计划成本); 上月材料成本差异率=(月初结存材料的成本差异)/(月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 本月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发出材料的技术成本*材料成本差异率; 第六章 固定资产折旧 1、直线法:年折旧率=(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使用年限; 2、工作量法:单位工作量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总工作量; 月折旧额=本月实际工作量*单位工作量折旧额 3、加速折旧法: 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折旧率=2/预计使用年限; 4、年数总和法: 年折旧率=各期期初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年限/各期期初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年限总和;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月折旧率 第八章 1、销售额=含税销售额/(1+增值税税率); 2、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进项税额?+?进项税额转出 第九章 1、债券发行价格=到期偿还的本金按市场利率折算的现值+票面利息按市场利率折算的现值 2、分期付息到期还本债券的发行价格=债券面值*复利现值系数+债券面值*票面利率*年金现 值系数 3、一次还本付息债券的发行价格=债券面值*(1+票面利率*期数)*复利现值系数

大学一年级下学期会计学原理-会计学原理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Accounting: An information and measurement system that identifies, records, and municates relevant, reliable, and parable information about an organization’s business activities.(P2) 2.Double-entry bookkeeping: each transaction affect, and are recorded in, at least two accounts. It also means the total amount debited must equal the total amount credited for each transaction.(P32) 3.Business entity assumption: a business is accounted for separately from other business entities, including its owner.(P7) 4.Going-concern assumption: accounting information reflects a presumption that the business will continue operating instead of being closed or sold.(P7) 5.Moary unit assumption: we can express transactions and events in moary, or money, units.(P7) 6.Time period assumption: the life of pany can be divided into time periods, such as month and years, and that useful reports can be prepared for those periods.(P7) 7.Revenue recognition principle: provides guidance on when a pany must recognize revenue. (1.Revenue is recognized when earned. 2. Proceeds from selling products and services need not be in cash. 3. revenue is measured by the cash received plus the cash value of any other items received.) (P7) 8.Matching principle: a pany must record its expenses incurred to generate the revenue reported. (P7) 9.Full-disclosure principle: a pany to report the details behind financial statements that would impact users’ decisions.(P7) 10.Consistency concept: a pany use the same accounting methods period after period so that financial statements are parable across periods-----the only exception is when a change from one method to another will improver its financial statements.(P152) 11.Conservatism constraint: the use of the less optimistic amoun t when more than one estimate of the amount to be received or paid exists and these estimates are about equally likely.(P153) 12.Materiality constraint: an amount can be ignored if its effect on the financial statements is unimportant to users’ business decisions.(P232) 13.Asset: resources owned or controlled by a pany and that have expected future benefits.(P29) 14.Current Asset: cash and other resources that are expected to be sold, collected or used within one year or the pany’s operating cycle, whichever is longer(P97) 15.Liability: a probable future payment of assets or services that a pany is presently obligated to make as a result of past transactions or events. (P281) 16.Current liability: also called short-term liabilities, are obligations due within one year or the pany’s cycle, whichever is longer.(P282) 17.Long-term liability: a pany’s obligations not expected to be paid within the longer of one year or the pany’s operating cycle.(P282) 18.Equity: the owner’s claim on a pany’s assets. (P31) 19.Retained Earning: the cumulative ine (and loss) not distributed as dividends to its stockholders.(P348) 20.Gross Profit: also called gross margin, which equals sales less cost of goods sold.(P113) sales = Sales – Sales discounts – Sales returned and allowances 简答 1.Steps involved in Accounting cycle (P95) Step 1 analyze transactions Step 2 Journalize Step 3 post

基础会计学(第二版)(一诺)

2018年7月《基础会计学(第二版)》考前练习题 一、填空题 1.甲公司2017年8月1日向银行取得期限为5个月的借款100万元,月利率为千分之五,则每月计提的利息借方应计入的会计科目是______。 附:参考答案 财务费用 2.甲公司预计由于职工累积未使用的带薪休假权利而导致的预期支付的金额为15 000元。假定该企业实行累积带薪缺勤制度,使用范围仅限于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则计提该部分薪酬时,借方科目为______。 附:参考答案 应付职工薪酬 3.甲企业2010年11月份销售商品收入为1 000万元,其他业务收入30万元,发生销售退回15万元、现金折扣20万元、销售折让25万元。该企业11月份的营业收入为______万元。 附:参考答案 990 4.企业所得税征税对象指企业的______、其他所得和清算所得。 附:参考答案 生产经营所得 5.在分配归集产品成本过程中,车间管理人员的工资薪金应当在计入_________科目后再分配进入生产成本。 附:参考答案 制造费用 6.材料采购过程中无法查明原因的途中损耗,先作为___________核算,待查明原因后再作处理。 附:参考答案 待处理财产损溢 7.会计法律制度中层次最高的法律规范是______。 附:参考答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 二、简述题 1.简述会计基本假设。 附:参考答案 会计基本假设是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前提,是对会计核算所处时间、空间环境等所作的合理设定。会计基本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会计主体是指会计所核算和监督的特定单位或者组织,是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持续经营是指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会计主体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持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消减业务。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持续经营为前提。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会计主体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以便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财务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采用货币作为统一的计量单位,反映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单位的会计核算应以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 2. 简述会计的三大分支。 附:参考答案 1.企业会计:制造业、流通业、服务业等。

自考企业会计学-计算题汇总

计算题汇总 第二章 1、未达账项调整公式: 企业银行存款日记账余额+银行已收企业未收-银行已付企业未付=银行对账单余额+企业已收银行未收-企业已付银行未付 第三章 1、应收票据利息=应收票据面值*票面利率*期 2、限票据贴现所得额:票据到期值=票据面值+票据利息; 票据贴现值=票据期限-持票期限; 贴现息=票据到期值*贴现率*贴现期; 贴现所得额=票据到期值-贴现息 第四章 1、加权平均法:存货加权平均单位成本=(月初结存存货实际成本+本月收入存货实际成本) /(月初结存存货数量+本月收入存货数量); 发出存货成本=发出存货数量*存货加权平均单位成本; 期末结存存货成本=寂寞结存数量*存货加权平均单位成本 2、移动平均法:移动平均单位成本=(本次收货前结存存货成本+本次收货实际成本)/(本 次收货前结存存货数量+本次收货数量) 3、毛利率法:销售毛利=销售净额*毛利率; 销售净额=商品销售收入-销售退回与折让; 销售成本(发出存货成本)=销售净额-销售毛利; 期末存货成本=期初存货成本+本期购入存货成本-本期发生存货成本 4、零售价法:期末存货的售价总额=本期可供销售的存货售价总额-本期销售存货的售价总 额; 成本率=(期初存货成本+本期存货成本)/(期初存货售价+本期存货售价)*100%; 期末存货成本=期末存货售价总额*成本率; 本期销售成本(发出存货成本)=期初存货成本+本期购货成本-期末存货成本 5、本月材料成本差异率=(月初结存材料的成本差异+本月收入材料的成本差异)/(月初结 存材料的计划成本+本月收入材料的计划成本); 上月材料成本差异率=(月初结存材料的成本差异)/(月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 本月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发出材料的技术成本*材料成本差异率 第六章 固定资产折旧 1、直线法:年折旧率=(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使用年限; 2、工作量法:单位工作量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总工作量; 月折旧额=本月实际工作量*单位工作量折旧额 3、加速折旧法: 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折旧率=2/预计使用年限;

大学一年级下学期会计学原理练习及答案-Chapter_07_SM

Chapter 7 Accounting Information Systems QUESTIONS 1. The five fundamental principles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systems are: (a) control principle, (b) relevance principle, (c) patibility principle, (d) flexibility principle, and (e) cost-benefit principle. 2. The five ponents of an accounting system are: source documents, input devices, information processors, information storage, and output devices. 3. Source documents contain data about business transactions or events that are put into the accounting system and processed. Examples of source documents are invoices from suppliers, checks received from customers, and payroll forms filled out by employees. 4. An input device is used to transfer data from source documents to the information processor(s). Examples of input devices for puter systems include keyboards, scanners, and bar-code readers. 5. Data stored "off-line" are not immediately available to the information processor(s), while "online" data are immediately available. 6. Output devices provide the means by which information is taken from the accounting system and made available for use. 7. Four types of transactions usually recorded in special journals are: (a)sales on credit, (b) purchases on credit, (c) cash receipts, and (d) cash disbursements. 8. The (a) initial and (b) page number of the journal from which the amount is posted is entered in the Posting Reference column of the ledger account. 9. The double posting does not cause the trial balance to be out of balance because only one credit is posted to the general ledger—the subsidiary ledger posting and its balances are not part of a trial balance (they give details of general ledger accounts). 10. When copies of the sales invoices are used as a sales journal, each invoice total is posted to the proper customer account in the subsidiary Accounts Receivable Ledger, after which the invoices are bound in numerical order. Then at the end of the period the bound invoice copies are totaled and the total is debited to Accounts Receivable and credited to Sales. This method is called direct posting of sales invoices.

基础会计学(第二版)李会青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概论 自测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B 2. B 3. A 4. C 5. D 6. A 7. D 8. D 9. C 10. C11. C12. C13. B14. B15. D16. A17. C 18. ACD19. A20. A21.A 二、多项选择题 1. ABC 2. ABCD 3. ABCDE 4. ABD 5. AD 6. ABCD 7. ACD 8. ABC 9. ABC10. AC11. BC12. ABCD 13. AC14. ABC15. ABD16. BC17. ABC18. ABCE 19. ABC20. ABCE21.AD 22.AB 三、判断题 1.√ 2.× 3.× 4.× 5. × 6.√ 7.√ 8.× 9. √10. √11. √12. ×13.√ 业务处理题 一、资料:大安公司有关资料如下表所示: 要求:根据资料,确定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项目,并在上表的相应空栏 处划“√”。 序号项目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1开户银行的存款√ 2股东甲投入的资本√ 3库存的原材料√ 4职工预借的差旅费√ 5尚未完工的产品√ 6签发并承兑的商业汇票√ 7企业提取的盈余公积金√ 8 6 个月的银行借款√ 9预收某单位的购货款√ 10应付供货单位的货款√ 11企业办公大楼√ 12应缴纳的各种税款√

13专利权√ 14生产用机器设备√ 15尚未收回的货款√ 16应付未付职工的工资√ 17 2 年期的银行借款√ 18尚未完工的产品√ 19完工入库的产品√ 20尚未分配的利润√ 二、资料:大安公司201×年 12 月 31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内容如下: 资产负债表简表单位:万元 资产年初数年末数负债及所有者权益年初数年末数货币资金220315应付账款160F 应收账款A86应付职工薪酬4052预付账款55B应交税费1540存货360410长期负债280280长期股权投资180180实收资本 1 000 1 000固定资产600660未分配利润E195总计 1 565C总计D 1 790(1) C=1790万元 D=1565 万元 A=150 万元 B=139万元E=70万元F=223万元 (2)流动资产总额 950 万元 (3)流动负债总额315 万元 (4)净资产总额 1195 万元 三、说明下列经济业务对会计要素的影响 序号经济业务经济业务对会计要素的影响 1从银行提取现金备用资产 +资产 - (库存现金 +)(银行存款 - ) 2以银行存款购入原材料资产 +资产 - (原材料 +)(银行存款 - ) 3从银行借入 6 个月借款存入银行资产 +负债 + (银行存款 +)(短期借款 +)4收回某单位前欠货款存入银行资产 +资产 -

会计学计算题答案归纳

会计学计算题答案归纳 1-P12 (四) 1 由于8 930 000=1 180 000+7 750 000,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所以符合会计基本等式。 2-P39 (四) 3-P42 (五)4

4-P65 (四) 2 期末的所有者权益=期初的所有者权益+本期增加的所有者权益-本期减少的所有者权 益 根据这个计算公式,我们可以确定: 利和股份公司所属A公司年末的所有者权益=2 318 000+(800 000 + 260 000)=3 378 000(元) 注意本题中的用资本公积金转增资本不影响所有者权益总额的变化。 5-P65 (四)3 根据题意可知: (1)本月购入材料总额=(期末结存材料-期初结存材料)+本期发出材料=(206 500-278 500)+132 000=60 000(元) (2)本月发生的应付购货款=(期末的应付款-期初的应付款)+本期偿还的应付款=(243 000-218 000)+0 =25 000(元) (3)本月已付款的材料=本月购入材料总额-本月发生的应付购货款 =60 000-25 000=35 000(元) 6-P65 (四) 4 (1)收付实现制:收入=400 000+100 000+200 000=700 000(元) 费用=7 200+30 000+6 000=43 200(元) 利润=700 000-43 200=656 800(元) (2)权责发生制:收入=520 000+48 000+280 000=848 000(元)

费用=7 200+2 000+1 000+5 000=15 200(元) 利润=848 000-15 200=832 800(元) (3)由以上的计算可以看出,同一个企业的同样的经济业务,按照两种不同的会计事项处理原则即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计算出的结果不同。究其原因,就在于两种原则确定收入、费用的标准不同,导致最终确定的利润额也不同。收付实现制要求以实际收到或付出货币资金为标准,确定本期的收入或费用;而权责发生制则以应该收到或付出货币资金为标准确定本期的收入或费用,也就是以收款的权利或付款的责任的实际发生为标准,确定本期的收入或费用。正是这种确认收入、费用标准的不同,导致了结果的不同。 7-P72(五) 6 更正错账: (1)划线更正法: 3 500 5 300 (印章) (2)借:固定资产 70 000 贷:资本公积 70 000 借:固定资产 70 000 贷:实收资本 70 000 (3)借:固定资产 5 000 贷:银行存款 5 000 借:管理费用 5 000 贷:银行存款 5 000 (4)借:预提费用 2 400 贷:银行存款 2 400 借:待摊费用 2 400 贷:银行存款 2 400 (5)借:短期借款 36 000 贷:银行存款 36 000 (6)借:应付账款 54 000 贷:应付票据 54 000 (7)借:盈余公积 72 000 贷:实收资本 72 000 8-P100(四) 2 表4—1 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自考成本与管理会计学下篇管理会计学讲解学习

第一章总论 1.泰罗制的特点:科学分析人在劳动中的机械动作,制定最精确的操作方法,实行最完善的计算和监督制度。 核心:强调提高生产率和工作效率。 2.20世纪末管理会计大变革大发展主要表现为:①战略管理会计的兴起;②行为会计理论的出现及其研究的发展(组织行为研究;管理决策和管理会计信息关系的研究;个人行为研究);③经济代理人理论的研究;④人力资源管理会计的形成于发展;⑤作业成本管理的产生;⑥国际管理会计的产生与发展。 3.管理会计定义:指在当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以强化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实现最佳的经济效益为最终目的,以现代企业经营活动为对象,通过对财务等信息的深加工和再利用,实现对经济过程的规划、组织、控制、考核、评价等职能的一个会计分支,其本质是一种侧重于在现代企业内部经营管理中直接发挥作用的会计,同时又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4.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联系:①原始资料基本是同源的;②服务范围相同;③主要指标相互渗透;④根本目的相同。区别:①核算重点不同;②核算内容不同;③核算原则不同;④核算主体不同;⑤核算程序不同;⑥运用的方法不同;⑦核算要求不同;⑧报告种类与时间不同。 5.管理会计的特点:①侧重于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服务;②侧重于筹划未来、控制现在;③兼顾企业经营的整体与局部;④灵活多样,不受公众会计原则或企业会计准则的约束。 6.管理会计的内容:成本性态与变动成本计算、盈亏临界点和本量利依存关系的分析、经营决策方案经济效益的分析评价、长期投资方案经济效益的分析评价、生产经营的全面预算、责任会计与企业内部单位的评价与考核、标准成本系统以及存货的计划与控制等。 7.管理会计的方法:成本性态分析法、本量利分析法、边际分析法、成本-效益分析法、折现的现金流量法。 8.管理会计的目标:协助管理当局做出有关改进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决策。具体为:①确定各项经济目标;②合理使用经济资源;③调节控制经济活动;④评价考核经济业绩。 9.管理会计师的职责:依照管理人员的要求组织资料。 10.管理会计师的职业道德:技能、保密、廉正、客观。 第二章成本性态分析 1.成本性态,指成本总额对业务量的依存关系,即从数量上具体掌握成本与业务量之间的规律性的联 系。 按照成本性态,可将企业的全部成本分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混合成本。 ⑴固定成本,指成本总额在相关范围内(业务量与时间)不随业务量变动而增减的成本。(如折旧费、租金、管 理人员工资、财产保险费等) 特点:①在相关范围内,固定成本总额不变; ②在相关范围内,单位固定成本随着业务量的增减而随之降低或提高。 固定成本又分为①约束性固定成本,指决策者的决策无法改变其支出数额的固定成本。(如厂房设备折旧费、财产保险费、管理人员工资、照明费等) ②酌量性固定成本,指通过管理层决策可以改变其发生额的固定成本。(如新产品研究开发成 本、广告宣传成本、职工培训费、会议费、消防费等) ⑵变动成本,指某类成本总额在相关范围内与业务量成正比例增减变动的成本。 特点:①变动成本总额与业务量成比例变动; ②单位变动成本不因业务量的变动而发生相应的变化,其数额将始终保持在某一特定的水平上。 ⑶混合成本,指具有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性态的双重性的成本。包括半变动成本、半固定成本、延期变动成本。 特点:①混合成本的变动只在一定程度上受业务量变动的影响,即混合成本总额尽管伴随业务量的增减而升降,但两者之间并非保持同等的比例关系; ②混合成本通常有一初始量,无论是半变动成本、阶梯式成本还是延期变动成本,它们的增减变动都 是从某一特定的成本基数开始; ③单位混合成本在相关范围内随着业务量的增加或减少而相应下降或上升,但其升降幅度小于单位固 定成本。 2.混合成本分解的常见方法有:高低点法、散布图法、回归分析法、财务分析法。

《基础会计学》练习题及答案(2)

自学指导书编写格式 课程名称:数据结构 编写者: 自学时间安排: 适用范围:函授(专升本)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学会分析研究计算机加工的数据结构的特性,以便为应用涉及的数据选择适当的逻辑结构、存储结构及相应的算法,并初步掌握算法的时间分析和空间分析技术。 ?本课程的学习过程也是复杂程序设计的训练过程,要求学生编写的程序结构清楚和正确易读,符合软件工程的规范。为今后的程序设计作一些铺垫。 二、学习方法 《数据结构》这门课程对于学好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其他后续课程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但是由于课程内容繁多,许多内容有着相当的难度。所以学好它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所以一个好的学习方法就显得尤其重要。判断一个学习方法好坏的标准关键看这种学习方法是否适合于自己。所以大家在学习这么课程的过程中,应该不断吸收、总结、归纳,结合自己的特点,找出一种对自己来说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这样学习起来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 本课程的算法是用类C语言来描述的。类C语言是一种伪语言,其语法与C语言在很大程度上是相似的。所以我们需要掌握C语言和类C语言是学好数据结构的先决条件,所以事先应该对C语言和类C语言有所了解。 对于课程中讲授的各种数据结构,学员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注意总结它们的特点(优缺点),比较它们之间的联系和不同点。 这门课程,学员们要利用尽可能的机会上机编写程序,实践教材中提到的算法,提高自己设计数据结构和算法的思路,理论指导实践,实践中总结经验,加深对理知识的理解。循序渐进的提高程序设计的水平 三、学习进度表

四、各章节的内容、重点、难点和作业题、思考题(分章节列出) 第1章绪论 (1) 了解数据类型、抽象数据类型、数据结构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 了解问题、算法、程序、算法的代价等概念 第3章算法分析 (1) 了解渐近算法分析、算法代价的增长率等概念 (2) 了解算法的最佳情况、最差情况和平均情况 (3*) 掌握上限、下限的概念以及大O、大Ω和大Θ表示法 (4**) 掌握渐进分析的化简法则 (5) 掌握简单程序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 (6) 了解问题的代价与算法的代价的区别 (7) 了解多参数问题、空间代价、空间/时间权衡原则和实际操作中的一些因素 第4章线性表、栈和队列 (1*) 了解线性表的基本概念和抽象数据类型 (2**) 掌握顺序表的实现方法 (3**) 掌握带表头结点的单链表的实现方法 (4*) 了解线性表的两种实现方法的优点和缺点 (5) 掌握带表头结点的双链表的实现方法 (7) 了解单循环链表和双循环链表的结构 (8*) 了解栈的基本概念 (9) 掌握顺序栈的实现方法 (10) 掌握链式栈的实现方法 (11) 了解顺序栈与链式栈的比较 (12*) 了解队列的基本概念 (13) 掌握顺序队列的实现方法 (14) 掌握链式队列的实现方法 (15) 了解顺序队列与链式队列的比较 第5章二叉树 (1) 了解二叉树的定义与术语 (2) 掌握满二叉树与完全二叉树的定义 (3*) 掌握满二叉树定理及其推论 (4) 了解二叉树结点的抽象数据类型 (5*) 掌握前序、中序和后序周游二叉树的方法 (6*) 掌握用指针实现二叉树的方法 (7) 了解二叉树实现的结构性开销的计算 (8*) 掌握用数组实现完全二叉树的方法 (9**) 掌握二叉检索树的实现方法

会计学专业简介

会计学专业简介 1、概述: 会计学专业属于工商管理学科下的一个二级学科,本专业培养具备财务、管理、经济、法律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具有分析和解决财务、金融问题的基本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会计实务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工商管理学科高级专门人才。 2、研究方向 会计学的研究方向主要有:(01)财务会计理论与方法(02)现代管理会计与企业理财(03)会计基本理论与方法(04)国际会计(05)审计基本理论与方法(06)会计信息系统(07)公共财务与政府会计 (注:各大院校的研究方向有所不同,以厦门大学为例) 3、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和会计学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会计实务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工商管理学科高级专门人才。 4、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会计、审计和工商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会计方法与技巧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分析和解决会计问题的基本能力。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管理学、经济学和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会计学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 (3)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信息获取能力及分析和解决会计问题的基本能力; (4)熟悉国内外与会计相关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以及国际会计惯例; (5)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5、主干学科 工商管理、经济学、法学。 6、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303)数学三 (808)管理学与管理经济学(注:以厦门大学为例,各院校考试科目有所不同) 7、课程设置(以南京大学为例)

会计学财务管理计算题及复习资料

12财务管理计算题 第二章1.某企业购入国债2500手,每手面值1000元,买入价格1008元,该国债期限为5年,年利率为6.5%(单利),则到期企业可获得本利和共为多少元? 答:F =P(1+i×n) =2500×1000×(1+6.5%×5) =2500000×1.3250= 3312500(元) 2.某债券还有3年到期,到期的本利和为15 3.76元,该债券的年利率为8%(单利),则目前的价格为多少元? 答:P = F/(1+ i n) =153.76 / (1+8%×3) =153.76 / 1.24=124(元) 3.企业投资某基金项目,投入金额为1,280,000元,该基金项目的投资年收益率为12%,投资的年限为8年,如果企业一次性在最后一年收回投资额及收益,则企业的最终可收回多少资金? 答:F =P(F/P,i,n) =1280000×(F/P,12%,8) =1280000×2.4760=3169280 (元) 4.某企业需要在4年后有1,500,000元的现金,现在有某投资基金的年收益率为18%,如果,现在企业投资该基金应投入多少元?P23 答:P =F×(P/F,i ,n) =1500000×(P/F,18%,4) =1500000×0.5158=773700(元) 5.某人参加保险,每年投保金额为2,400元,投保年限为25年,则在投保收益率为8%的条件下,(1)如果每年年末支付保险金25年后可得到多少现金?(2)如果每年年初支付保险金25年后可得到多少现金?P27 答:(1)F =A×(F/A,i ,n) =2400×( F/A, 8%, 25) =2400×73.106=175454.40(元) (2)F =A×[(F/A,i ,n+1)-1] =2400×[(F/A,8%,25+1)-1] =2400×(79.954-1)=189489.60(元) 6.某人购买商品房,有三种付款方式。A:每年年初支付购房款80,000元,连续支付8年。B:从第三年的年开始,在每年的年末支付房款132,000元,连续支付5年。C:现在支付房款100,000元,以后在每年年末支付房款90,000元,连续支付6年。在市场资金收益率为14%的条件下,应该选择何种付款方式?P24-26 答:A付款方式:P =80000×[(P/A,14%,8-1)+ 1 ] =80000×[ 4.2882 + 1 ]=423056(元) B付款方式:P = 132000×[(P/A,14% ,7)—(P/A,14%,2)] =132000×[4.2882–1.6467]=348678(元) C付款方式:P =100000 + 90000×(P/A,14%,6) =100000 + 90000×3.8887=449983 (元)应选择B付款方式。 7.大兴公司1992年年初对某设备投资100000元,该项目1994年初完工投产;各年现金流入量资料如下:方案一,1994、1995、1996、1997年年末现金流入量(净利)各为60000元、40000元、40000元、30000元;方案二,1994——1997年每年现金流入量为40000元,借款复利利率为12%。 请按复利计算:(1)1994年年初投资额的终值;(2)各年现金流入量1994年年初的现值。 解:(1)计算1994年初(即1993年末)某设备投资额的终值

《基础会计学》思考与练习答案1

第一章概论 一、单项选择题: 1、B 2、A 3、A 4、A 5、A 6、A 7、B 8、C 9、A 10、B 11、C 12、B 13、B 14、A 15、C 二、多项选择题: 1、ABC 2、ABCD 3、ABC 4、ABCD 5、ABCD 6、ABC 7、AB 8、ABCD 9、ABC 10、BCD 11、BCD 12、ABC 13、ABD 14、BC 15、ABCD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第二章账户与复式记账 一、单项选择题: 1、A 2、D 3、D 4、B 5、C 6、D 7、A 8、A 9、D 10、C 11、D 12、C 13、D 14、A 15、A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 2、AD 3、ABD 4、ABC 5、ABCD 6、AD 7、AC 8、ACD 9、BCD 10、BC 11、BCD 12、ABD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四、实务题: (一)练习会计分录的编制方法: ⑴借:库存现金 5,000 贷:银行存款 5,000 ⑵借:银行存款 100,000 贷:长期借款 100,000 ⑶借:原材料 160,000 贷:实收资本 160,000 ⑷借:固定资产 80,000

贷:银行存款 80,000 ⑸借:短期借款 100,000 贷:银行存款 100,000 ⑹借:管理费用 2,000 库存现金 500 贷:其他应收款 2,500 ⑺借:银行存款 30,000 贷:应收账款 30,000 (二)练习借贷记账法试算平衡的方法: 1、根据上述经济业务编制会计分录: ⑴借:预付账款 15,000 贷:银行存款 15,000 ⑵借:短期借款 30,000 贷:银行存款 30,000 ⑶借:银行存款 200,000 贷:实收资本 200,000 ⑷借:其他应收款 1,000 贷:库存现金 1,000 ⑸借:应付账款 50,000 贷:银行存款 50,000 ⑹借:银行存款 9,500 贷:应收账款 9,500 ⑺借:固定资产 60,000 贷:银行存款 60,000 2、开设账户并登记期初余额,根据会计分录登记各账户: 借库存现金贷借银行存款贷期初余额 1,800 期初余额 258,000 ⑷ 1,000 ⑶ 200,000 ⑹ 9,500 ⑴ 15,000 ⑵ 30,000 ⑸ 50,000 ⑺ 60,000 本期发生额本期发生额 1,000 期未余额 800 本期发生额 209,500 本期发生额 155,000 期未余额 312,500 借应收账款贷借其他应收款贷 期初余额 40,000 期初余额 200 ⑹ 9,500 ⑷ 1,000 本期发生额本期发生额 9,500 本期发生额 1,000 本期发生额 期未余额 30,500 期未余额 1,200 借预付账款贷借固定资产贷 期初余额 10,000 期初余额 750,000

会计学专业描述(20200625181250)

会计学专业描述 [1]会计学专业属工商管理学科,是一个应用性较强的专业。本专业设有企业会计、国际会计、注册会计师等三个专业方向。专业以企业会计为主,兼顾计算机与财务管理。在教学方法上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提倡启发式与案例教学,多方位培养学生处理会计业务与管理财务的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业务培养目标 [2]:本专业培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和会计学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会计实务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工商管理学科高级专门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会计、审计和工商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会计方法与技巧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分析和解决会计问题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管理学、经济学和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会计学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 3.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信息获取能力及分析和解决会计问题的基本能力; 4.熟悉国内外与会计相关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和国际会计惯例; 5.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主干课程 主干学科:工商管理、经济学、法学 主要课程: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 统计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经济法、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审计学。主要学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财务 管理等;基础课有管理学、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等课程。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课程实习、毕业实习,一般安排10--12 周。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 相近专业: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 理旅游管理商品学审计学电子商务物流管理国际商务

第一章 负债 财务会计学(下)(1)

财务会计学(下) 济南大学管理学院 隋敏 财务会计学(下) 第一章负债 本章介绍的主要内容: 负债概述 流动负债 非流动负债 借款费用 债务重组 第一节负债概述 一.负债的含义及特征 (一)负债的定义 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现时义务是指企业在现行条件下已承担的义务。未来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义务,不属于现时义务,不应当确认为负债。 ?(二)负债的特征 ?负债具有以下几方面特征: ?第一,负债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基本特征)。 ?第二,负债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本质特征)。 ?第三,负债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所形成的。 ?(三)负债确认的条件 ?一项现时义务确认为负债,除符合负债的定义外,还需同时满足两个条件: ?1.与该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 ?2.未来流出的经济利益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四)负债的分类 ?企业的负债可以按不同的标志分类,其中最重要的分类标志是按偿付期限的长短将其分为流动 负债和非流动负债。 ?二.流动负债的内容与分类 ?(一)流动负债的定义 ?流动负债是指企业在一年(含一年)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需要以流动资产或增加其 他负债来抵偿的债务,包括短期借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预收账款、应交税费、应付利润、其他应付款等。 ?流动负债的特点: ?(1)到期日即偿还期限在1年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以内。 ?(2)到期时应用流动资产或以新的流动负债作为偿债手段。 ?(二)流动负债的分类 ?按偿还金额的可确定程度,分为三类: ?1.金额可以确定的流动负债 ?指有确切的债权人、偿付日期并有确切的偿付金额的流动负债。 ?2.应付金额需视经营情况而定的流动负债 ?指负债金额需待企业在一定的经营期末才能根据经营状况确定的流动负债。 ?3.金额需要估计的流动负债 ?指流动负债的金额、偿还日期或债权人在编制资产负债表日仍难以确定,或虽有债权人或偿付 日期但其偿付金额需要按以往的经验或依据有关资料予以估计的流动负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