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站分布

气象站分布

1951—2007年中国地面气候资料日值数据集台站信息

说明:

1).观测场高度值 50000时,该高度值为约测值。实际约测值=观测场高度值-50000 2).纬度、经度、拔海高度均取最近年份的相关信息。

3).从建站到2007年12月共有756站,其中包括西藏10个一般站及吉林省天池54287站1989年起改为季节站,06-09月观测。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站系统论文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姓名 学号20112334074 专业班级通信2班 指导老师宦海 成绩

自动气象观测站 【概述】TSRM-K型自动气象观测站采用一体化设计,专门为学校科研教学,小气候观测,流动气象观测哨、短期科学考察、季节性生态监测等开发生产的多要素自动气象站。可测量风向、风速、温度、湿度、气压、雨量、太阳辐射量、太阳紫外线、土壤温湿度等常规气象要素,同时根据微气象学中空气动力学方法,自动计算并存储风寒指数、ET蒸腾蒸发量及温/湿度/光照/风指数。该气象站已成为目前为止国内测量气象要素最全面的小气候观测站。 【应用领域】主要应用于科研教学,微气象学研究,军事运用的支援、临时气象观测点,如突发事件(如火灾、洪涝灾害)的响应及突发性灾害性天气的现场监控、大中小学的气象观测台站、农业农情灌溉气象环境指标监测、森林火险气象指标监测等,又可作为环境科研监测的补充观测仪器。

一.概述 【技术特点】 1、气象观测要素: (可根据要求选顶或组合各种气象传感器) (1)大气环境类:环境温度,环境相对湿度,露点温度,大气压力,风速,风向,降水量,水面蒸发,二氧化碳,叶面湿度,日照时数,光照度,太阳总辐射、散射辐射、直接辐射、反射辐射、净全辐射、近红外辐射、光合有效辐射、紫外线辐射、远红外辐射等; (2)土壤参数类:土壤温度,土壤湿度,土壤热通量,土壤水势,土壤导电率等; (3)生态环境类:多层风,多层温度,多层湿度,多层土壤水份,多层CO2等 2、自动气象数据监测记录仪: A.TSRM-ZS1型气象生态环境监测仪功能全面,数据测量精度高,最多可采集几十项气象要素的数据,核心部件采用高性能16位微处理器为主控CPU,内置大容量数据存储器,可连续存储8000条数据永不丢失。便携式防震结构,工业控制标准设计,适合在恶劣工业或野外极地环境中使用,大屏幕图形液晶显示屏,具有汉字及图形显示功能,一屏显示多路气象数据,便于现场直接观测,减少了通过电脑监测数据带来的不便。 B.系统具有交直流两用供电方式,当交流电停电后,可自动由充电电池供电,节能环保设计,主机电池一次充电使用时间可保证连续工作48小时以上。配备TDC-25型太阳能供电装置,可用于野外无电地区常年使用。 C.U盘数据存储功能:将移动存储器(U盘)与监测仪器的U盘控制器相连,就可完成监测数据的连续存储,存储时间任意设定,然后可将U盘数据直接导

气象站整体搬迁建设项目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概况 1.1.1项目名称 一般气象站整体搬迁建设项目 1.1.2建设性质 异地新建 1.1.3项目建设地点 1.1.4建设单位概况 xx一般气象站始建于1958年9月,现址占地6亩,地处印江县城中心地段,现有业务用房建筑面积521m2,另有住宿房及其它附属建筑面积360 m2,办公设备价值合计约170万万元。单位法人冉菊华,中央编制7人,在编5人,地方编制5人,其中工程师1人,助理工程师3人,技术人员1人;其它招聘4人。自2004年以来,印江土家族自治县政府陆续对气象站东面和北面区域进行旧城改造,县城扩容步伐加快,原来位于县城郊外的气象站已经处于城市扩容的中心,造成xx一般气象站探测环境遭受严重破坏。 1.1.5项目建设目标 按照“四个一流”台站建设要求,建成具有现代化装备、先进科学技术、高素质人才的一流基层台站,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基础设施得到全面改善,人员整体素质有较大幅度提高,行政和社会管理职能切实得到履行,气象文化氛围逐步形成,社会形象和地位进

一步提高,职工的工作、生活环境和职工生活质量达到当地中等以上水平,能为当地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提供更加优质的气象服务。 1.1.5建设规模及内容 项目规划建设用地约40亩,建筑面积为2350平方米,建筑占地面积为1020平方米,其中: 1、综合业务楼2100平方米; 2、观测报站250平方米; 3、配套建设气象观测站、道路、文体设施、停车、道路、绿化及给排水、供配电、大门等公用工程和设施。 1.1.6总投资及资金筹措 1、总投资 项目总投资906万元,其中工程建设费用795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72万元,预备费40万元。 2、资金筹措 项目建设资金主要由印江县财政投入,不足部分由业主单位向上级单位申请投资补助。 1.2主要编制依据和建设原则 1.2.1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3、《气象发展规划》(2011-2015年)

气象站实时地面气象数据传输文件格式

气象站实时地面气象数据传输文件格式 本目录下的所有自动站实时报文数据格式均遵循以下说明; 由于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更改了文件名规范,但文件内容格式未做更改! 文件名更改参见文件:“附件:自动站观测资料传输文件名调整方案.doc” 2、地面气象要素数据文件 地面气象要素数据文件包括正点地面气象要素数据和加密地面气象要素数据文件,该文件为顺序数据文件,共4条记录,第1条记录为本站基本参数,共34个字节;第2条记录为器测项目,共262字节;第3条记录为小时内分钟降水量,120个字节;第4条记录为目测项目和天气报、加密天气报有关的编报项目,共134字节,当某观测时间无此条记录内容时,该条记录省略;最后一条记录的后面加上“=”,表示单站数据结束,其他记录尾用回车换行“”结束;文件结尾处加“NNNN”,表示全部记录结束。 ⑴第1条记录:包括区站号、纬度、经度、观测场拔海高度、气压传感器拔海高度和观测方式共6组,每组用1个半角空格分隔,排列顺序及长度分配如下表: ⑵第2条记录共52个要素值,每组用1个半角空格分隔,排列顺序及长度分配如下表:

⑶第3条记录为小时内分钟降水量,120个字节,每分钟2个字节,即1~2位为第1分钟的记录,3~4为第2分钟的记录……,如此类推,119~120位为第60分钟的记录;每分钟内无降水时存入“00”,微量存入“,,”,降水量≥10.0mm时,一律存入99,缺测存入“//”。 ⑷第4条记录共23个要素值,每组用1个半角空格分隔,排列顺序及长度分配如下

小型便携气象站系统设计

小型便携气象站系统设计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基于ARM(NUC140VE3CN)单片机自带的风速、风向传感器,提出了野外便携气象站的设计,它采用单片机采集数据,经串口送至驱动系统,最后经LCD显示屏显示并接收。 【关键词】NUC140VE3CN;气象站;单片机;LCD Abstract:This article focuses on ARM (NUC140VE3CN)microcontroller comes with wind speed,wind direction sensor,field portable weather station proposed design,which uses chip data acquisition via the serial port to the drive system,and finally by the LCD display and reception. Key words:Stations;NUC140VE3CN;SCM;LCD 1.引言 鉴于当前市场上成套的自动气象站,对于我们的使用和操作过于复杂,当我们在野外作业时,不但不能大规模的使用,而且在使用过程容易出现各种差错,故而我们需要研究设计出一款成本较低、使用方便的简易便携式气象站[1],它不但能达到并实现我们所需要的功能,而且还会大大的缩减不必要的开支,并能够轻易的携带,完全能在各种野外环境中实时方便的使用,且精准度高,不会有差错。 2.基于ARM(NUC140VE3CN)单片机的气象站设计 2.1 气象站的硬件结构 本次系统设计使用的硬件平台51平台,用到的是基于ARM (NUC140VE3CN)芯片,它主要包括检测系统和驱动系统的设计,检测系统主要通过单片机自带的风速、风向传感器,将接收到气象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再通过驱动系统,在LCD显示屏上显示出来,如图1所示。 2.2 气象站的系统设计方案 2.2.1 检测系统 本次设计的传感器采用风速、风向传感器[2],是单片机自带的风速风向数据采集系统,具有的结构简单、测试范围大、输出线路好、精准度高、性能稳定和工作性能可靠的各种优点。转换器采用12位8通道A/D转换器NUC140VE3CN 芯片,相比于其它芯片,它的显著优势则是具有相应快、集成高、抗干扰性强、接口编程简单的优点,而且它自身包括稳压电源、片内时钟振荡器,性能可靠。

各类气象站与周围障碍物距离标准

各类气象站与周围障碍物距离标准 站类或项目名称国家基准 气候站 国家基本 气象站 国家一般 气象站 太阳辐射 和日照等 与障碍物距离成排 ≥障碍物高 度的10倍或 障碍物遮挡 仰角≤ 5.71° ≥障碍物高 度的10倍或 障碍物遮挡 仰角≤ 5.71° ≥障碍物高 度的8倍或 障碍物遮挡 仰角≤ 7.13°在日出、日 落方向障碍 物的高度角 ≤5°; 四周障碍物 不得遮挡仪 器感应面孤立 ≥障碍物高 度的10倍或 障碍物遮挡 仰角≤ 5.71° ≥障碍物高 度的8倍或障 碍物遮挡仰 角≤7.13° ≥障碍物高 度的3倍或 障碍物遮挡 仰角≤ 18.44° 与铁路路基距离>200米>200米>200米 与公路路基距离>30米>30米>30米 与大型水体距离>100米>100米>50米 与作物、树木距离观测场四周10米范围内不得种植高于1米的作物、树木对气象探测有影响的各种源体,与观测场围栏的距离必须大于500米 生态气象监测站(含农业气象站)、酸雨监测站参照执行 “障碍物”是指建筑、作物、树木等影响观测场气流通畅或探测资料代表性、准确性的物体。 “孤立”障碍物是指在观测场围栏距障碍物最近点,向障碍物方向看去,与邻近物体的横向距离≥30米的单个物体在水平方向的最大遮挡角度≤22.5度的障碍物。 “成排”障碍物是指在观测场围栏距障碍物最近点,向障碍物方向看去,单个物体或两个单个物体的横向距离≤30米的集合物体在水平方向的最大遮挡角度>22.5度的障碍物。 “障碍物高度的倍数”是指观测场围栏距障碍物最近点的距离与障碍物最高点超出观测场地面的高度的比值。 “大型水体距离”是指水库、湖泊、河海等水体的历史最高水位距观测场围栏的水平距离。

气象站点数据插值处理流程

注:下面的为之前做的方法(7-以后不用做),里面的参数与现在的有出入,自己找到区域内站点,插值过程如下。 气象站点数据插值处理流程 1气象站点数据整理 Excel格式,第一行输入字段名称,包括站点名称、x经度(lon)、y纬度(lat)、平均气温、平均风速、相对湿度、平均日照时数。其中经纬度需换算为度的形式,其它数据换算为对应单位。 2excel气象数据转为shape格式的矢量点数据插值分析 (1)打开Arcgis,添加excel气象站点数据。打开LC_Ther10-11_16m合并_warp_裁剪BIL1.00_cj重采样6066_经纬度.img,打开边界.shp,三个应该能叠加在一起 (2)在arcgis内容列表中右键单击excel表,选择“显示XY数据”,设置X、Y字段为表中对应经-x、纬-y度字段,编辑坐标系,设置为气象站点经纬度获取时的坐标系,这里为地理坐标系WGS84。(图中错了,按上述,要不就换下一下XY对应的经纬度试一试看看形状对就可以了) (3)导出为shape格式的点数据。右键单击上一个步骤中新生成的事件图层,单击“数据-导出数据”。需注意导出数据的坐标系应选择“此图层的源数据”。

(4)设置Arcgis环境。在“地理处理”菜单下单击“环境”,在环境设置窗口中选择“处理范围”,选择一个处理好的遥感数据(LC_Ther10-11_16m合并_warp_裁剪BIL1.00_cj重采样6066_经纬度.img,主要是参考该遥感数据的行数和列数)。再选择“栅格分析”,按下图设置插值的分辨率为“0.0045”,掩膜文件设置为边界2/LC_Ther10-11_16m合并_warp_裁剪BIL1.00_cj重采样6066_经纬度.img。注意:生成出来的是否有坐标系,插值-环境-输出坐标系-与**相同 (5)气象站点数据插值。在toolbox中选择工具箱“Spatial Analyst————反距离权法”,默认12个数据参与运算,“Z值字段”分别选择平均风速、平均气温、相对湿度,直接输出,不要改输出路径名字。再导出数据。在差值分析界面最下栏也有环境,进去设置,注意经纬度显示位置是经纬度投影的投影坐标系,UTM不能用 (6)数据转换为image格式。上步骤中得到的插值栅格数据是Arcgis格式的栅格格式(grid格式),该格式envi识别不了。右键单击插值数据选择“数据—导出数据”,设置导出数据格式为image。 (7)再用envi claas 转换为UTM投影 (8)UTM 设置参数:datum:(原来为North America 1927)改为为WGS84, zone 49。 E: 719614.2770 N: 4100314.6180 X/Y PIXEL: 16.0 meter output x size: 8723 output y size: 6066

农业气象站环境监控方案

农业物联网环境监测智能气象站系统方案 现代农业智能化包含了育种育苗、植物栽种管理、土壤及环境管理、农业科技设施等多个方面实施程序化和计算机软件的参与。农业的高科技电子智能控制设备,在我国农业战线基本是一个空白。而国外的产品价格极为昂贵,且并非安全适用。利用高科技技术,促进农业产量提高、品质提升、成本下降都有积极意义。 智能农业气象站为九纯健科技面向农业领域推出的一款低成本、高性能远程环境采集监控系统。该系统由国内领先品牌九纯健系列传感器、九纯健数据采集器、九纯健智能控制器系统、九纯健短信报警系统、九纯健农业综合监控管理软件平台集成。 九纯健智能气象站系统组成部件介绍 九纯健智能气象站由气象传感器、气象数据记录仪、电源系统、野外防护箱和不锈钢支架等部分构成。风速、风向、雨量、蒸发量、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太阳辐射等传感器为气象专用传感器,传感器的性能直接决定智能气象站的整体运行的稳定性,所以选择具有高精度高可靠性的气象传感器至关重要;九纯健气象数据记录仪具有气象数据采集、气象数据定时存储、参数设定、友好的软件人机界面和标准通讯传输功能。 九纯健智能气象站系统数据联网功能概述 九纯健智能气象站专业用于采集空气中温度、湿度、风向、风速、日照强度、太阳辐射、降雨量、大气压力等气象参数。实现对林业、农业、园林等综合生态信息自动监控、对环境监控实行自动化控制和智能化管理。 系统网络连接传输方式介绍:提供了有线传输和无限传输两种方式进行传输数据! 有线传输方式: 将智能气象站上所采集到的数据通过标准的RS232/RS422/RS485/USB通讯接口与监测中心(总控室)上位机有线连接(线缆采用通讯专用线缆),最长有效通讯距离可长达1200米!也可以通过网络接口实现局域网多站点监测; 无线传输方式: zigbee无线传输方式:九纯健智能气象站结合新兴的zigbee无线通讯技术来实现数据无线传输,zigbee无线传输是短距离、低速率、低功耗、响应快、容量大、低成本的双向无线通讯技术,他可以将成百上千的微笑传感器之间相互协调通讯,他们以“接力”方式通过无线电波将数据从一个传感器传到另一个传感器上,所以具有极高的通信效率,数据最终传输到上位机或其它无线技术如WiMax等收集。适用于学校农场林园等比较开阔的场合,通讯距离一般介于在10M-200M之间,无任何通讯费用! 射频无线传输方式:采用全球免执照频段无线射频进行数据传输,通讯距离一般在

国家基本气象站业务用房及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招投标书范本

第一章招标公告(适用于公开招标) 江城县国家基本气象站业务用房及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二次)(项目名 称)/(标段)施工招标公告 .招标条件 本招标项目江城县国家基本气象站业务用房及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二次)(项目名称)/(标段)已由江城县发展和改革局(项目审批、核准、备案机关名称或单位名称)以江发改【】号(批文名称、编号及文件等)批准建设,项目业主为云南省江城哈呢族彝族自治县气象局,建设资金来自中央专项资金(资金来源),资金落实情况:已落实,招标人为云南省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气象局。项目已具备招标条件,现对该项目施工进行公开招标。 .项目概况 . 项目建设地点:江城县勐烈镇民族街号及江城国家基本气象站拟迁新址(江墨公路阿卡洛多岔路口上方小山包)。 . 计划工期:日历天。 . 质量要求:符合现行国家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合格标准,一次性验收合格.。 . 其他内容:本次工程招标分为一个标段,招标方式为公开招标,资格审查方式为资格后审。本项目不接受联合体投标。(包括招标项目的建设地点、计划工期等内容的详细说明)。 .招标范围及招标规模 招标范围:详见图纸及工程量清单(招标范围应涵盖《建筑业企业资质标准》中的承包范围的主要内容等详细说明)。 招标规模:新建业务用房.㎡、观测值班用房.㎡、修建道路及场地硬化.㎡、围墙m、挡土墙㎡、土石方工程㎡、修建大门一座、安装安全监控设施套及室外给排水工程、室外电

气工程建设等,概算总投资万元。(招标规模应根据《建筑业企业资质标准》中从业标准,包括招标项目面积、高度、跨度、金额等内容的详细说明)。 .投标人资格要求 投标人必须是在中国境内合法注册企业、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单位; 具备有效安全生产许可证; 当前未被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取消投标资格; 投标人应具备承担本项目施工的资质条件、能力和信誉资质条件。 项目负责人资格:建筑工程专业,贰级(含貳级)级注册建造师;拟派项目负责人具备有效的安全生产考核合格证书;不得担任其他在施工建设工程项目的项目经理,近三年承担过项(含项)以上类似工程项目,项目经理一经报名不得更换。 技术负责人:拟派本项目的技术负责人须具备中级及以上工程师职称;。 财务要求:至(年份要求)有效的财务报表。 企业业绩要求:公司近年(年月日至今)承担过类似项目业绩不少于项(含项);类似项目业绩是指单项合同金额万(含万)以上的房屋建筑工程建设施工业绩,需提供合同协议书和工程竣工验收登记表。 项目负责人业绩要求:年至今承担过至少项同等规模的类似工程项目,需提供合同协议书和工程竣工验收登记表。 人员配备要求:详见《施工现场专业(管理)人员配备表》。 其他要求:、企业资质要求:具备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叁级(含叁级)以上资质;并在人员、设备、资金等方面具有相应的施工能力;、法人代表人的委托代理人必须为拟派往本工程的项目经理;、云南省外企业必须具备有效的入滇备案证或按《云建建()号文件》规定办理的省外企业基本信息登记证;、信誉要求:信誉条件良好,(年至今)没有处于被责令停产、资质被取消、财产被接管、冻结、破产等状况,投标人近四年内未曾骗取中标和严重违约及发生重大工程质量、安全事故,并且没有被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列入黑名单的情况说明。(要求投标人其他资格的应详细明确,且不得违反相关规定和强制性条款)。 .招标文件的获取

气象站实习报告

惠阳国家基本观测站实习报告气象地理学作为地理学科中一门重要的课程,为了增进我们对 本课程中对气象监测流程以及对各个监测测仪器操作的过程的认识和理解,我们在2012年3月17日前往了惠阳国家基本观测站进行实地考察。 来到观测站,在各位老师热情的领导下,各个班进行了分组学习。先大体看了观测场,观测场25m*25m是一个标准的观测场,四周设置了约1.2m的围栏,围栏的门口开在北面,场地平整,保持有均匀草层。显而易见的的几根避雷针分布四周。除此之外,地面气象观测站是取得的气象资料的主要场所,地点应设在能较好地反映本地较大范围的气象要素特点。首先我们向老师了解到气象观测的六要素:风向、风速、温度、降水、气压、地温。观测的时间依照的是世界时。接下来我们进入观测场对各个观测仪器进行了学习。 一:百叶箱 百叶箱支架固定在地面,顶端约高出地面1.5m,箱门朝正北。百叶箱的四壁是由两层薄的木板条组成,外层百叶条向内倾斜,内层百叶条向外倾斜,百叶条与水平的交角45度。箱底由三块木板组成,每块宽110毫米,中间一块比边上两块稍高一些。箱盖有两层。整个百叶箱内处都是白色。把百叶箱漆成白色,可以将投射在百叶箱上的阳光基本上都反射掉。这样的结构,使得百叶箱内具有很好的通风性能,同时又使箱内仪器不受太阳直接照射和雨雪的影响,从而保障了空气温度的湿度观测数据的代表性。地面观测场一般设置两个百叶箱,一个安装干、湿球温度表、最高最低温度表和毛发湿度表,另一个安装温度和湿度自记仪。观测的数据会通过采集器连接到计算机。 二:浅层地温的观测 浅层地温的观测包括观测5cm、10cm、15cm、20cm地面温度和地面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使用的仪器有地面温度表、地面最高和最低温度表;5、10、15、20cm曲管地温表。地面温度表、地面最高和最低温度表是根据水银热胀冷缩的特性之称的,分感应球部、毛细管、刻度磁板、外套四个部分。5、10、25、20cm曲管地

全国气象站点位置

区站号台站名称省份纬度 度分经度 度分 拔海 高度 0.1米 开始年月截止年月缺测情况 50136 漠河黑龙江5258 12231 4330 1957 04 2007 12 195807-08 50246 塔河黑龙江5221 12443 3619 1960 12 2007 12 196111, 196209-197112 50349 新林黑龙江5142 12420 4946 1972 01 2007 12 50353 呼玛黑龙江5143 12639 1774 1954 01 2007 12 50425 额尔古纳右旗内蒙古5015 12011 5814 1957 01 2007 12 50434 图里河内蒙古5029 12141 7326 1957 01 2007 12 50442 大兴安岭黑龙江5024 12407 3717 1966 07 2007 12 50468 黑河黑龙江5015 12727 1664 1959 01 2007 12 50514 满洲里内蒙古4934 11726 6617 1956 12 2007 12 50527 海拉尔内蒙古4913 11945 6102 1951 01 2007 12 50548 小二沟内蒙古4912 12343 2861 1957 01 2007 12 50557 嫩江黑龙江4910 12514 2422 1951 01 2007 12 50564 孙吴黑龙江4926 12721 2345 1954 01 2007 12 50603 新巴尔虎右旗内蒙古4840 11649 5542 1957 10 2007 12 50618 新巴尔虎左旗内蒙古4813 11816 6420 1958 11 2007 12 50632 博克图内蒙古4846 12155 7397 1951 01 2007 12 50639 扎兰屯内蒙古4800 12244 3065 1952 02 2007 12 50656 北安黑龙江4817 12631 2697 1958 09 2007 12 50658 克山黑龙江4803 12553 2346 1951 01 2007 12 50727 阿尔山内蒙古4710 11956 9972 1952 06 2007 12 50742 富裕黑龙江4748 12429 1627 1956 10 2007 12 50745 齐齐哈尔黑龙江4723 12355 1471 1951 01 2007 12 50756 海伦黑龙江4726 12658 2392 1952 07 2007 12 50758 明水黑龙江4710 12554 2472 1953 01 2007 12 50774 伊春黑龙江4744 12855 2409 1955 10 2007 12 50775 鹤岗黑龙江4720 13016 2279 1955 11 2007 12 50788 富锦黑龙江4714 13159 664 1952 08 2007 12 50834 索伦内蒙古4636 12113 4997 1957 12 2007 12 50838 乌兰浩特内蒙古4605 12203 2747 1951 01 2007 12 50844 泰来黑龙江4624 12325 1495 1958 01 2007 12 50853 绥化黑龙江4637 12658 1796 1952 07 2007 12 50854 安达黑龙江4623 12519 1493 1952 07 2007 12 50862 铁力黑龙江4659 12801 2105 1957 12 2007 12 50873 佳木斯黑龙江4649 13017 812 1951 01 2007 12 50877 依兰黑龙江4618 12935 1001 1959 01 2007 12 50888 宝清黑龙江4619 13211 830 1956 11 2007 12 50915 东乌珠穆沁旗内蒙古4531 11658 8389 1955 11 2007 12 50936 白城吉林4538 12250 1553 1951 01 2007 12

气象数据处理流程

气象数据处理流程 1.数据下载 1.1. 登录中国气象科学数据共享服务网 1.2. 注册用户 1.3. 1.4. 辐射度、1.5. 2. 2.1. 2.2. 2.2.1. 为方便插值数据设置分辨率(1公里)减少投影变换次数,先将站点坐标转为大地坐标 并添加X、Y列存储大地坐标值后将各项数据按照站点字段年月日合成总数据库 (注意:数据库存储为DBF3格式,个字段均为数值型坐标需设置小数位数) 为填补插值后北部和东部数据的空缺采用最邻近法将漠河北部、富锦东部补齐2点数据。 2.2.2.利用VBA程序 Sub we() i = 6

For j = 1 To 30 Windows("chengle.dbf").Activate Rows("1:1").Select Selection.AutoFilter Selection.AutoFilter Field:=5, Criteria1:=i Selection.AutoFilter Field:=6, Criteria1:=j Cells.Select Selection.Copy Workbooks.Add ActiveSheet.Paste Windows("chengle.dbf").Activate ", Title = " 3. 利用 3.1. 3.2. 选择分析→回归→非线性回归 3.3. 将辐射值设为因变量 将经度(X)和纬度(Y)作为自变量,采用二次趋势面模型(f=b0+b1*x+b2*y+b3*x2+b4*x*y+b5*y2)进行回归,回归方法采用强迫引入法。 如图,在模型表达式中输入模型方程。 在参数中设置参数初始值

自动气象观测系统

第19章自动气象观测系统 19.1 概述 自动气象观测系统,从狭义上说是指自动气象站,从广义上说是指自动气象站网。自动气象站是一种能自动地观测和存储气象观测数据的设备。如果需要,可直接或在中心站编发气象报告,也可以按业务需求编制各类气象报表。 自动气象站网由一个中心站和若干自动气象站通过通信电路组成。 自动气象站有不同的分类方法,按提供数据的时效性,通常分成实时自动气象站和非实时自动气象站两类。 实时自动气象站:能按规定的时间实时提供气象观测数据的自动气象站。 非实时自动气象站:只能定时记录和存储观测数据,但不能实时提供气象观测数据的自动气象站。 根据对自动气象站人工干预情况也可将自动气象站分为有人自动站和无人自动站。 19.2 结构及工作原理 19.2.1 体系结构 自动气象站由硬件和系统软件组成,硬件包括传感器、采集器、通讯接口、系统电源、计算机等,系统软件有采集软件和地面测报业务软件。为了实现组网和远程监控,还须配置远程监控软件,将自动气象站与中心站联接形成自动气象观测系统(见图19-1)。 图 19-1 自动气象观测系统框图

现用自动气象站主要采用集散式和总线式两种体系结构。集散式是通过以CPU为核心的采集器集中采集和处理分散配置的各个传感器信号;总线式则是通过总线挂接各种功能模块(板)来采集和处理分散配置的各个传感器信号。 19.2.2 工作原理 随着气象要素值的变化,自动气象站各传感器的感应元件输出的电量产生变化,这种变化量被CPU实时控制的数据采集器所采集,经过线性化和定量化处理,实现工程量到要素量的转换,再对数据进行筛选,得出各个气象要素值,并按一定的格式存储在采集器中。 在配有计算机的自动气象站,实时将气象要素值显示在计算机屏幕上,并按规定的格式存储在计算机的硬盘上。在定时观测时刻,还将气象要素值存入规定格式的定时数据文件中。根据业务需要实现各种气象报告的编发,形成各种气象记录报表和气象数据文件。 通过对自动站运行状态数据的分析,实现自动站的远程监控。 19.2.3 主要功能 ⑴ 自动采集气压、温度、湿度、风向、风速、雨量、蒸发量、日照、辐射、地温等全部或部分气象要素。 ⑵ 按业务需求通过计算机输入人工观测数据。 ⑶ 按照7.5节中海平面气压计算公式自动计算海平面气压;按照附录1湿度参量的计算公式计算水汽压、相对湿度、露点温度以及所需的各种统计量。 ⑷ 编发各类气象报告。 ⑸ 按附录5形成观测数据文件。 ⑹ 编制各类气象报表。 ⑺ 实现通讯组网和运行状态的远程监控。 19.3 硬件 自动气象站有多种类型,其结构基本相同,主要由传感器、采集器、系统电源、通信接口及外围设备(计算机、打印机)等组成。 19.3.1 传感器 能感受被测气象要素的变化并按一定的规律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器件或装置,通常由敏感元件和转换器组成。

惠阳地区国家基本气象观测站的实习报告

惠阳地区国家基本气象观测站的实习报告 系别:旅游系班级:地理科学1班学号:1212070701108 姓名:江彩霞 一、实习目的: 1.作为地理科学专业的学生,要对气象学的内容有一定的了解。 2.学习气候和气象数据资料收集和整理的方法,培养良好学习、观 测和研究的科学态度,参与实践,得出真知。 3.体会这些工作人员的辛苦和敬业,为我们以后参加类似的工作提 供借鉴,为我们树立学习榜样。 二、实习形式: 于2013/11/18日的前几周,崔少萍老师给我们授课《气象学与气候学》这门课程,也通过一些网络了解到了惠阳基本气象站的一些相关情况,也对天气预报,气候的检测有了一定的了解、学习。18日当天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惠阳基本气象站参与实地考察,由气象站的工作人员认真为我们讲解气象站里面设施的用途、用途、使用方法以及他们的工作的过程,气象检测的程序、检测后的数据的输送等知识。 三、实习内容及其过程: 于2013/11/18日,一个阳光明媚伴有凉风习习的秋晨,两辆校车载着我们地理科学的两个班的同学和崔少萍老师开往惠阳气象站,车程大概二十几分钟,下车后与大家走过一小段上坡路便到了。

出现在眼前的一片开阔的场地便是新建成并已投入使用的惠阳气象观测站。 据那里的工作人员的讲述:惠阳气象观测站1952年6月成立,1955、1959和1967年曾有搬迁,2012年1月1日起迁至现址惠州市龙丰白头岭(金榜隧道顶上山坡地),惠阳站为国家基本气象站,参与全球气象资料共享。 惠阳气象站的测报人员给我们具体介绍了新迁址的气象站相关情况。据测报人员介绍,目前,惠阳站主要气象观测要素有:气温、气压、湿度、降水、风向风速、日照、蒸发、天气现象、云量、能见度等。地面气象观测工作实行人员每天24小时值守班,每天02时、05时、08时、11时、14时、17时、20时、23时8次定时观测并发报;仪器24小时自动监测,每10分钟自动上传一次。 测报人员,首先给我们讲解了百叶箱作用及其作用原理:百叶箱内部

某县一般气象站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研

某县一般气象站基础设施 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某县气象局 二○一六年七月

目录

第一章总论 一、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县一般气象站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建设性质: 新建 建设投资:1350万元 项目选址:某县城郊乡 建设单位:某县气象站 法人代表:** 二、项目承办单位概况 某县气象局位于某县城伏山路南段,为全额事业单位。内设综合管理科、防灾减灾科两个科室和某县气象台、**县气象服务中心、两个直属单位。局内共有在岗职工10人。 三、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范围及依据 1、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 (2)《河南省气象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豫气发〔2011〕55号); (3)《南阳市“十二五”气象事业发展规划》; (4)《国家气象灾害防御规划(2009—2020年)》; (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6)《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中国电力出版社出版);(7)国家计委《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

(8)《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计办投资[2002]15号; (9)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委托书; (10)南阳市气象局提供的有关资料。 2、编制范围 本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范围包括:总论、项目提出的背景及建设必要性、建设地址与规模、规划建设方案、节能措施、环境保护与劳动安全、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社会效益分析等。 第二章项目提出的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 一、项目提出的背景 **县位于伏牛山腹地,南阳盆地北缘,是豫西沟通南北的重要关隘,素有“北扼汝洛、南控荆襄”之称,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全县辖16个乡镇、340个行政村、总人口64万人,总面积2946平方公里,其中山地丘陵2800平方公里,耕地万亩。 **历史悠久。早在五六十万年前,“**猿人”便在境内繁衍生息。夏商时属豫州,秦时为雉县,唐时为向城县,明成化十二年(1476年)县名改为**至今。1928年4月,中国共产党就开始在**从事革命活动,1938年,成立**县中心区委,1947年秋,陈、谢兵团挺进豫西,**在南阳最先获得解放。 **县位于中国重要地理分界线"秦岭-淮河"线上,南北方交汇区,800毫米等降水线上,湿润带与半湿润带交汇处,属北亚热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具有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明显特征。冬夏长,春秋短,

中国地面气象台站号

中国地面气象台站号 740的 中国地面气候资料日值数据集基本情况表 吴迅英(2002.11.30修改) 区站号站名北纬东经测场高度起始年月终止年月台站类型站变动及缺年月 50136 漠河5258 12231 04330 195704------------200012 基准站1992年改基准站 缺195807、195808 50246 塔河5221 12443 03619 196012------------200012 基本站缺196111、 196209-197112 50349 新林5142 12420 04946 197201------------200012 基本站 50353 呼玛5143 12639 01774 195401------------200012 基本站 50425 额尔古纳右旗5015 12011 05814 195701------------200012 基本站 50434 图里河5029 12141 07326

195701------------200012 基准站1992年改基准站 50442 大兴安岭5024 12407 03717 196607------------200012 基本站 50468 黑河5015 12727 01664 195901------------200012 基本站 50514 满洲里4934 11726 06617 195612------------200012 基准站1991年改基准站 50527 海拉尔4913 11945 06102 195101------------200012 基本站 50548 小二沟4912 12343 02861 195701------------200012 基本站 50557 嫩江4910 12514 02422 195101------------200012 基本站 50564 孙吴4926 12721 02345 195401------------200012 基准站1992年改基准站 50603 新巴尔虎右旗4840 11649 05542 195710------------200012 基本站 50618 新巴尔虎左旗4813 11816 06420 195811------------200012 基本站 50632 博克图4846 12155 07397 195101------------200012 基准站1992年改基准站 50639 扎兰屯4800 12244 03065

最新-气象站历史数据库统计分析 精品

气象站历史数据库统计分析 随着综合气象观测业务现代化的发展,新的气象观测种类不断丰富,站点密度不断加大,气象观测数据量急剧增加,乌兰察布市现有11个国家自动气象站,232个区域自动气象站,针对乌兰察布市目前还未建立所有自动气象站建站以来的历史数据库,乌兰察布市现有的数据查询系统是华云统一版中心站软件2013,中心站客户端查询软件只能查询近两年的实时数据,没有提供各要素统计功能,自治区气象局开发的盟市级综合业务平台是面向全区气象部门的网页访问形式,存在用户访问量多造成网速慢,查询延时问题,当同时查询多要素时,网页出现停滞无反应现象,从而影响快速查询利用数据的工作效率,建立本地历史数据库,在检索统计时效上可以弥补这一不足,如果盟市级及县级业务综合平台出现了故障,本地历史数据库又可以作为盟市级及县级业务综合平台数据库的备份查询,这就极大提升了气象服务工作效率,该软件系统完善补充了现有华云统一版自动站数据查询软件及盟市级综合业务平台所提供的数据查询统计功能。 1项目建设目标及完成情况11源数据的调取。 暨全国综合气象信息共享平台,集数据收集与分发、质量控制与产品生成、存储管理、共享服务、业务监控于一体的气象信息共享业务系统。 本着统一数据来源、统一数据标准、统一数据流程、统一数据服务的原则,从气象数据全业务流程角度,初步建立了气象数据标准化框架,规范了各类数据命名、格式和算法,定义了国、省一致的气象数据存储结构和数据服务接口,实现了国省数据同步和实时历史数据一体化,气象信息化进程中,将作为气象业务、服务、管理的核心基础数据支撑平台,故历史数据库中国家自动站的日数据、旬数据、月数据、年数据和区域自动站的日数据全部来源于数据库,利用语言程序通过接口调取数据库中的数据。 12服务器端数据库的建立。 在2005中建立合理的数据库,根据不同统计查询功能模块建立相应信息表,将调取回的数据导入已建立的历史数据库中,为了实现前台主界面快速查询统计功能,缩短数据库中检索数据时间,分别建立日数据、旬数据、月数据、季数据、年数据数据表。 13前台软件界面平台的开发。 利用语言设计简约明了的软件界面、编写程序实现快速连接数据库和查询统

气象观测的分类

气象观测的分类、方式和任务 一、观测分类 地面气象观测台站按承担的观测业务属性和作用分为国家基准气候站、国家基本气象站、国家一般气象站三类,此外还有无人值守气象站。承担气象辐射观测任务的站,按观测项目的多少分为一级站、二级站和三级站。 国家基准气候站--简称基准站。是根据国家气候区划,以及全球气候观测系统的要求,为获取具有充分代表性的长期、连续气候资料而设置的气候观测站,是国家气候站网的骨干。必要时可承担观测业务试验任务。 国家基本气象站--简称基本站。是根据全国气候分析和天气预报的需要所设置的气象观测站,大多担负区域或国家气象情报交换任务,是国家天气气候站网中的主体。 国家一般气象站--简称一般站。是按省(区、市)行政区划设置的地面气象观测站,获取的观测资料主要用于本省(区、市)和当地的气象服务,也是国家天气气候站网观测资料的补充。 无人值守气象站--简称无人站。是在不便建立人工观测站的地方,利用自动气象站建立的无人气象观测站,用于天气气候站网的空间加密,观测项目和发报时次可根据需要而设定。 另外还可布设机动地面气象观测站,按气象业务和服务的临时需要组织所需的地面气象观测。 1、气象辐射观测一级站--进行总辐射、散射辐射、太阳直接辐射、反射辐射和净全辐射观测的辐射观测站。 2、气象辐射观测二级站--进行总辐射、净全辐射观测的辐射观测站。 3、气象辐射观测三级站--只进行总辐射观测的辐射观测站。 二、观测方式 地面气象观测分为人工观测和自动观测两种方式,其中人工观测又包括人工目测和人工器测。 三、观测任务 地面气象观测工作的基本任务是观测、记录处理和编发气象报告。 1、按规定的时次为积累气候资料进行定时气象观测。自动观测项目每天进行24次定时观测;人工观测项目,昼夜守班站每天进行0 2、08、14、20时四次定时观测,白天守班站每天进行08、14、20时三次定时观测。基准站使用自动气象站后仍然保留二十四次人工定时观测。 2、按规定的时次为制作天气预报提供气象实况资料进行天气观测,并按规定的种类和电码及数据格式编发各种地面气象报告。 3、进行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根据业务发展需要新增加项目的观测。 4、按省、地、县级气象主管机构的规定,进行自定项目和开展气象服务所需项目的观测。 5、经省级气象主管机构指定的气象站,按规定的时次、种类和电码,观测、编发定时加密天气观测报告、不定时加密雨量观测报告和其他气象报告。 6、按统一的格式和规定统计整理观测记录,进行记录质量检查,按时形成并传送观测数据文件和各种报表数据文件,并可按要求打印出各类报表。 7、按有关协议观测、编发定时航空天气观测报告和不定时危险天气观测报告。 8、对出现的灾害性天气及时进行调查记载。

区域气象观测站建设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

区域气象观测站建设指导意见 (征求意见稿) 区域气象观测站是根据中小尺度灾害性天气预警、大中城市、特殊地区和专属经济区的气象和环境预报服务需要,在国家级观测站布局的基础上,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建设的观测站,是国家观测站的重要补充。主要承担地面时空加密观测和实时要素监测业务,提供区域性高时空分辨率的中小尺度灾害性天气、局部环境和区域气候等观测数据。区域气象观测站在原加密自动气象(雨量)站基础上组建,以自动观测为主要探测手段。 为规范区域气象观测站站网规划、站点选址、设备性能、基础设施、组网传输、质量控制、运行保障等系统工程建设,确保区域气象观测站观测资料的代表性、准确性、可同化性和长期、稳定运行,根据《中国气象局业务技术体制“三站四网”实施方案》(气测函[2005]247号)、《中国气象局业务技术体制改革气象综合观测体系分方案》(气发[2006]45号)、《中国气象局业务技术体制改革多轨道业务和功能体系任务分解和进度表》(气发[2007]17号文附件2)等文件,对区域气象观测站的要求,并参照《地面气象观测规范》、《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办法》对自动气象站的有关规定,对全国区域气象观测站的建设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现状与需求分析 1、现状分析 我国现有的国家级气象站网是为获取天气尺度系统信息而设计的,气象台站的全国平均站间距为60多公里。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和气候复杂,现有站网在空间密度和观测频次上,远不能适应中小尺度天气系统监测、预警的需求。为了满足各级气象服务特别是短时临近预报服务的需要,近年来,各省(区、市)气象局积极争取当地政府支持,投资建设了一定数量的以加密自动气象站(包括单雨量自动站)为主的中小尺度天气监测网。高时空密度的加密气象观测资料在气象服务特别是决策气象服务中越来越发挥着重要作用,加密自动气象站的建设越来越得到各级政府的关注和认同。 2、存在问题 受经济条件不平衡因素的影响和对中小尺度天气系统的监测与气象服务关系认识的不一致,各省(区、市)的加密自动气象站建设极不平衡,西部天气气候资料空白及敏感区内站点稀疏。已经建设的站点存在着自动观测站网的布局和密度很不均匀、观测要素的配置不尽合理、实时数据组网传输效率不高、资料质量控制体系不完善、运行保障体系没有健全等等问题,影响了地面气象自动观测系统整体效益的充分发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