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教学设计

4.3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教学设计
4.3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教学设计

4.3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㈠、理解自然资源

该节内容分三个层次,由概念-分类-共性特征,重点突出共性特征。教材中资源特征的第一、二两点分别阐述了自然资源的地域性和整体性。关于地域差异性,教材从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两个方面说明,水热条件的区域分异,导致某些可再生资源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分异规律。不可再生资源即使受多种因素的制约,但其分布也具有一定规律性。不同地区资源的分布各不相同,而在一定地域的各种资源间是相互影响和制约的,当一种资源发生变化时,必然会影响到其他资源发生变化。教材以热带雨林和荒漠地区的自然资源为例实行说明。通过对这两个资源特点的了解,使学生明确对资源的利用要有因地制宜、整体的综合的观点。资源特点的第三、四点讲述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在一定地区,一定时间内,资源的数量是在限的,但随科技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范围和利用途径进一步扩展。通过度析使学生明确自然资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珍惜和爱护自然资源的观点。

㈡土地资源与人类

土地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生产力条件下,土地资源对人类的影响是不同的。教材从多个方面对比三个历史时期土地资源与人类的关系。说明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使学生学会以历史发展的观点看待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㈢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导致某些资源的短缺和环境恶化。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逐渐成为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议程。教材重点在如何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通过该节学习,使学生具有节约资源、保护资源和资源循环利用的可持续发展意识,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贡献力量。

1.引导学生理解自然资源的特征

2.以土地资源为例,说明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使学生学会用历史发展的观点看待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通过理解自然资源数量的奶限性和利用的发展性,使学生学会辩证的看待问题,懂得利用自然资源应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

三、教学重点:

①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和特征②土地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四、教学难点:

①自然资源的特征②土地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教学方法:主体分析法

学生分析:自然资源与人类的内容比较简单,学生能够构建仅仅网络形成好的体系。

课前准备:课本插图、课件、投影仪等,给学生发学案。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让学生看图,哪些属于自然资源?你生活中所使用的物品与哪些自然资源相关。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通过学生回答问题,引导学生说出自然资源的概念。

㈠理解自然资源

阅读课本,哪些属于自然资源?

【学生阅读课本完成学案:】

1.自然资源的定义

自然资源是指人类能够直接从自然界获得,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与能量,主要包括矿产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和气候资源等。

【学生思考】自然资源有那些基本属性?【见学案】

自然资源的两个基本属性:一是自然属性;二是经济属性。

【学生阅读课本完成学案:】

2.自然资源的分类

只要利用合理、保护得当,能够持续生长和繁殖或能够持续更新、循环使用的自然资源,能够认为是可再生资源,如: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和气候资源;有些自然资源需要经过漫长的地质时期和具备一定的条件才能形成相对于短暂的人类历史来说,能够认为是不可再生资源,如:矿产资源

承转:每一种自然资源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及特殊的规律性,但作为自然资源的整体还具有一些共性特征。

【学生阅读课本完成学案:】

3.自然资源的共性特征

⑵资源间的联系性

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各种自然资源之间往往是相互联系的。这种联系性在各种可再生资源之间表现得尤为突出。自然资源的这个属性要求人类对资源实行综合开发和利用,引导学生使用实例予以说明。

⑶数量的有限性

无论是可再生资源还是不可再生资源,其数量都是有限的。前者以石油为例,后者以土地资源为例。自然资源的这个属性要求人类在资源开发和利用时,要合理规划,适度开发,循环利用。

⑷利用的发展性

科技的进步是资源开发利用发展性的前提。表现一、资源利用的广度和深度持续深化;表现二、自然资源的利用范围、功能和用途越来越强;表现三、对自然资源的利用率持续提升,综合利用方式越来越广泛。

承转:自然资源是自然环境的组成部分,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下面我们以土地资源为例,共同探讨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生长和发展的意义。

㈡土地资源与人类

【学生阅读课本,讨论完成学案表格】

时期

标志

人类活动

人地关系

采猎文明时期

人类以狩猎动物、采集果实为生

人类常常随着季节和气候的变化而迁移

土地数量对人类的影响不大,而土地的质量对人类的影响较大

农业文明时期

以种植和养殖为标志

人类能够制造和使用金属工具,社会生产力大大提升,单位面积的食物增加,人口数量增长快,土地肥沃地区成为世界的发源地,土的贫瘠区,人地矛盾突出

土地的质量和数量都是影响人类生存的重要因素

工业文明阶段

蒸汽机的使用

因为大量使用化石燃料和大规模的机器及其新技术的应用,人类改造自然的水平持续壮大,大大提升了单位面积农作物的产量,同时向环境排放大量的废弃物。

土地的质量和数量将成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制约因素。土壤污染、土地退化越来越严重。

(三)反思总结,当堂检测例1:下列地理概念,反映包含关系的是()

A.自然资源——生物资源——水资源

B.土地——平原——耕地

C.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土地资源

D.自然资源——生物资源——林地

分析:自然资源是人类直接从自然界中获得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与能量,主要包括矿产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和气候资源,自然环境是指人类周围的客观事物,包含所有的自然地物、耕地、林地都属于土地资源、平原、山地、盆地、高原、丘陵属于地形。

答案:C

例2:下图中A、B、C、D四图能准确表示自然资源、能源、矿产资源三者之间关系的是

()

解析:A表示能源完全属于矿产资源,能源和矿产资源又都属于自然资源,这是错误的。

凡是能够提供某种形式能量的物质或物质的运动,都称为能源。煤、石油、天然气、生

物能、水能、核能、太阳能、海洋能、地热、沼气……都属于能源。能源不完全属于矿

产资源。B图能源完全不属于自然资源更是错误的。D图将能源和矿产资源分开,两者

之间没有联系也是错误的,因为能源中的煤、石油、天然气、铀矿也属于矿产资源。只

有C图准确表达了三者之间的关系,矿产资源属于自然资源,能源中的煤、石油、天然

气、铀矿也属于矿产资源,一次能源都属于自然资源,二次能源不具有自然属性,不属

于自然资源。

答案:C 巩固练习 3. 下列资源中,具用地带性分布特点的是()

A.水力资源

B.森林资源

C.煤炭资源

D.铁矿资源

4.下列行为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是()

A.斩伐养长,不失其时

B.竭泽而渔,焚薮而田

C.封山育林,永不采伐

D.盛世滋丁,永不加赋课堂小节通过本节内案练习题,预习下一节内容九、板书设计第一节自然资源与

人类一、自然资源

1.自然属性

2.经济属性

3.分类:矿产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和气候资源。

4.按性质分类:⑴不可再生资源

⑵可再生资源

5.自然资源的共性特征

⑴分布的不平衡性

⑵资源间的联系性

⑶数量的有限性

⑷利用的发展性

二、土地资源与人类

1.采猎文明阶段——土地的质量是决定因素

2.农业文明阶段——土地质量和数量都成为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3.工业文明阶段——土地质量和数量成为制约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因素

三、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十、教学反思自然资源与人类的

内容比较简单,主要是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会判断一物质是否是自然资源,理解记忆自

然资源的共性特点和开发利用要求,结合典型的题目说明。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教案新版湘教版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 第一节、自然资源的概况 【讲授新课】 请大家看书中一组数据,你能否根据数据概括出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板书】我国自然资源基本特征:总量多、人均少, 【提问】提据以前所学过的世界地理知识,你能不能说说在自然资源总量和人均占有量方面,我国与日本、美国、加拿大相比有什么区别? 【提问】中国林木资源的应用是否也有如此问题? 【讲解】我国在资源利用方面还存在着很多利用不尽合理的问题,如有些资源利用不当或管理不善,还有些资源遭到了破坏和浪费,这样就更加重了我国资源形势的严峻性。 【板书】利用不尽合理 【提问】你身边有哪些对自然资源利用不合理的现象? 【提问】我们应该用什么实际行动节约利用和保护资源呢,大家讨论一下。 【学生讨论】 可根据学生们的讨论、倡议成立“小小环保队”,进行检查校内水龙头,回收废旧电池,垃圾分类回收等活动,也可带领学生确定环保队队员、标志和活动时间等。 【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分析讨论,大家可以得出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是:总量多,人均少,利用不尽合理。但是这节课我们更重要的收获是我们确定了我们要以实际行动去节约利用和保护资源。 矿产资源(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阅读有关图文资料,使学生了解我国矿产资源的分布特点,并初步学会评价其优劣。2.使学生知道我国主要煤炭、石油、金属矿产地的分布。 3.使学生了解我国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上存在的问题,初步学会就其问题寻求对策。4.使学生认识到要合理开发,节约、综合有效利用矿产资源,寻求替代品的必要性和责任感,树立正确的资源观。 教学重点 1.我国主要矿产的分布。 2.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3.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资源观。 教学难点 使学生认识到要合理开发,节约、综合有效利用矿产资源,寻求替代品的必要性和责任感,树立正确的资源观。 教学媒体 我国主要矿产资源分布挂图,我国主要矿产资源分布投影片,中国政区底图(学生每人一份)。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导学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地理:4.1《自然资源与人类》教案(鲁教版必修1)

第四单元从人地关系看资源与环境 第一节自然资源与人类 【教材分析】 该节内容分三个层次:“认识自然资源”由概念-分类-共性特征,重点突出共性特征;“土地资源与人类”教材从多个方面对比三个历史时期土地资源与人类的关系;“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教材重点在如何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通过该节学习,使学生具有节约资源、保护资源和资源循环利用的可持续发展意识,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贡献力量。 【教学目标】 以土地资源为例,说明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重点难点】 重点:土地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难点:自然资源的特征。 【学情分析】 自然资源与人类的内容比较简单,学生可以构建知识网络形成好的体系。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讲解法。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预习课本知识,完成学案。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编制导学案。 【教学过程】 〖预习检查·交流展示〗 “课前自主”学习情况的检查与交流。了解学生预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使课堂教学具有更强的针对性。 〖情境导入·提出目标〗 让学生看图4-1-1的五幅图片中所反映的内容,哪些属于自然资源?你生活中所使用的物品与哪些自然资源有关。 〖导学方案·随堂训练〗 一、认识自然资源 1、自然资源的定义 自然资源是指人类可以直接从自然界获得,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与能量,主要包括矿产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和气候资源等。 [学生思考]自然资源有那些基本属性? 自然资源的两个基本属性:一是自然属性;二是经济属性。 [学生阅读课本完成学案] 2、自然资源的分类 a、矿产资源 b、土地资源 ⑴依据与人类的关系 c、水资源 d、生物资源 e、气候资源

自然资源教学设计

八年级上册第三章《自然资源》 第一节自然资源 教学设计 48中学马玉梅 [教学容分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商务版)八年级上册 第三章《自然资源》第一节自然资源 本节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什么是自然资源以及自然资源的分类;第二部分介绍我国目前资源丰富、人均不足,且破坏严重的国情现状。以及保护资源、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第一部分的教学主要以学生讨论为主,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讨论,提出质疑,产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从而在教师引导下自行得出结论。同时培养学生科学的人地资源观。 第二部分是重点,特别是如何渗透节约资源、保护资源的情感教育,是本节的难点。本节的知识点并不多,我认为知识与能力目标的实现相对容易,而最难的是本节的情感教育目标的实现。我是这样突破的:在学生拥有大量事实(课前查资料、课堂交流、教师出示自己资料进行交流)的基础上,即学生此时对我国资源国情的严峻性已有一定的体会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保护资源、保护环境的情感教育,而且上课时教师必须有真情实感,再配以学生充满感情的诗歌朗诵,更增强了感染力。使学生深切体会到我国资源破坏严重的基本国情,从而树立珍惜和合理利用资源、节约保护资源的观念。 [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八年级的课程,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对自然资源已有一定的了解,课堂上让学生列举自然资源,并说出与生活的联系,应该难度不大,而且八年级的学生具备一定的查资料的能力,对我国的资源国情也有一定的了解,为本节课的教学打下了基础。难度较大的是小品的表演,这要视学生情况而定,不一定非演小品不可,但我认为可让学生尝试一下,既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又进行了环保教育。 [设计思想] 1、鉴于学生对自然资源已经有了一些感性认识和知识储备,教师应通过生活游戏、漫(动)画展示、实物联想、小组计论等活动形式,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知识储备,达到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培养能力的目的。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教案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 第一节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设计说明:建设和谐高效课堂必须让和谐思维之树常青,让和谐、思维之树常青包括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如何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二是如何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包括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和谐,其内容包括教学过程安排是否合理、学生之间的合作是否愉快、教学方式是否恰当,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 1、设计理念。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与引导着,在教学中教师因 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自学探究为基础,大力提倡自主 探究与小组内成员的合作探究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 的主观能动作用。 2、通过学生自学发现问题,利用多媒体手段和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 解决问题。采用知识抢答、问题答辩等形式巩固所学知识。 课程标准及教材分析:本节教学内容,是本章的第一节,依据《标准》,这是一节向学生传授“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的一课。本节选用了“自然资源和我们”、“资源丰富,人均不足”两个标题,表述了自然资源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中国资源丰富、人均不足且破坏严重的国情,为后面具体学习各种资源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1、初二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读图分析能力,能够满足从图文资料中获取信息探究新知识的要求。 2、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对我国的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环境有了了 解,为本章节学习打下了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了解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离不开自然资源,自然资源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物质基础。 2.自然资源的归类分析3.知道怎样合理使用自然资源。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加深对自然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的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 2.通过对收集资料的对比分析。使学生学会正确分析我国资源现状,学会简单的数字分析和对比方法,初步学会运用辩证的方法分析地理事物和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高中地理 4.3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每课一练 湘教版必修1

4.3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每课一练(湘教版必修1) 【基础过关】 1.下列物质与图例乙所示物质同类的是( ) A.铜矿、焦炭 B.雷电、沙漠 C.化肥、大米 D.森林、海盐 2.下列关于自然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海洋资源都属于可再生资源 B.地面资源都属于可再生资源 C.能源资源都属于非可再生资源 D.地下资源都属于非可再生资源 3.人们改良沼泽地、盐碱地,利用滩涂发展养殖业,收到了较好的效益;某些用途单一的资源,现在已有了多种用途,这说明( ) A.陆地自然资源是有限的 B.陆地自然资源的利用潜力是无限的,且大部分自然资源具有多用性 C.陆地自然资源的数量和潜力是不可估量的 D.陆地自然资源的分布是均衡的 4.关于自然资源与人类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人类活动不会对自然资源产生影响②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的生产、生活将不再依赖自然资源③人类的生产过程也是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 ④能源利用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经济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5.下列有关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农业社会时期,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对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很小 B.工业化的初期和中期,矿产资源对资源型产业和工业布局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C.后工业化阶段矿产资源的影响迅速上升 D.随着社会的发展,自然资源对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的影响日益强化 【能力提升】 读“人类文明发展四个类型示意图”,完成6~9题。 6.木柴在能源消费中占据首位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7.世界能源从________进入“煤炭时代”() A.① B.② C.③ D.④ 8.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明显受地形、气候、水文等条件制约的是( )

地理《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案

地理《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案 一个好的教学设计是一节课成败的关键,要根据不同的课题进行灵活的教学设计。首先对每一个课题的教学内容要有一个整体的把握。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地理《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了解自然资源及其主要类型。 2.了解自然资源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与重要性。 3.了解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且破坏严重的现状。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探究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资源观,自觉和积极地参与到合理利用资源、保护资源的行列中。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自然资源的主要类型及我国的自然资源现状。 教学难点: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同学们,我们在作文中经常用到这样一个词来形容我们的祖国-

地大物博。那么如何的地大,我们在前面的课程中都已经学到了。如何的物博呢?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来学习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去认识我们物产丰富的伟大祖国。(板书课题) 一、自主探究 阅读学习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找出以下问题: 1.什么是自然资源? 2.自然资源的分类? 3.怎样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归纳提升: 1.从衣、食、住、行和学习等方面,举例说明哪些是自然资源? 2.小组讨论:在我国东南沿海,小河中的水为什么总也流不完? (提示:水资源是一次性资源吗?从而引出自然资源的分类。) 可再生资源: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者能够循环使用。如土地、阳光、森林水、水能等; 非可再生资源:形成、再生过程非常缓慢,几乎不可再生,用一点就少一点。如煤炭、石油、铁矿等。https://www.360docs.net/doc/7215600358.html, 3.过渡:引入教材3.1可循环使用的土地资源和3.2用一点就少一点的煤炭资源进行比较。 (通过比较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的形成过程和速度的不同,明确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要区别对待)。 对于可再生资源: 要合理利用,并且注意保护和培育,对于非可再生资源:应该十分珍惜和节约使用。

2019版第4章第3节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

第3节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自然灾害对 人类的危害 本节复习脉络: 考点一 I 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对应学生用书第88页) [识记一基础梳理] 1. 自然资源概述 (1) 概念:存在于自然界,在一定的时间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 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物质与能量的总称。 ⑵分类 2.自然资源及其利用一一以煤炭为例 石油、天然气、煤炭为主 化石能源为主 ------------------------- >

3 [理解一要点突破] 1.自然资源与人类社会的关系 2.自然资源的利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依据图,结合社会发展历程,不难分析出自然资源利用与社会经济发展存在如下关系: (1)随着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人类对资源的依赖程度不断降低。 (2)人类对资源利用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加大,所利用资源的分布空间从地表到地下, 利用程度从单一到综合。 (3)不同的历史阶段,各种资源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也有所不同。如能源在当今社 会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运用一考向通关] 考向1矿产新能源的开发利用 (2019浙江名校协作体测试)近几年,美国成功进行了页岩气革命;2019年5 月,我国首次海域可燃冰试采成功。页岩气和可燃冰的主要成分都是甲烷,可燃冰主要分布于深海沉积物或陆域的永久冻土中。据此完成1?3题。 1 ?页岩气和可燃冰主要埋藏于() A ?变质岩 B .沉积岩 C.侵入岩 D .喷出岩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可燃冰可完全替代石油 B.可燃冰开发成本低 C.页岩气属于可再生资源 D.页岩气属于清洁能源 3 ?下列地形区中,可能有可燃冰分布的是()

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

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 高二年级_地理学科导学案 审核: 授课时间: 班级:高二姓名:小组: 课题:第三节课型:自学+展示 【学习目标】 通过实例体会人类活动造成的生态破坏所诱发的自然灾害及其危害 理解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及其带来的灾难性后果 了解环境污染诱发的自然灾害及其危害 实例体会人类工程活动诱发的自然灾害及其危害 【重点难点预测】 生态破坏与自然灾害的关系。 环境污染引发哪些自然灾害。 【学法指导】自学辅导小组讨论 【学习流程】 【自主学习】之【基础梳理】 一、生态破坏与自然灾害 生态破坏

原因:人类对自然界实行了的利用。 表现:土壤侵蚀、土地沙化、、草原退化。 影响:加剧了、风沙、干旱、、山崩、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发生频度和。 土壤侵蚀 概念:土壤侵蚀是指土壤在的基础上,由的加入而使侵蚀强度骤然增加的侵蚀。 举例:我国的水土流失严重。 后果:①侵蚀区:土层变薄,、蓄水能力降低,、山洪灾害加剧;②沟谷区:诱发、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③远离侵蚀区的下游:增加灾害的发生频率。 土地荒漠化 原因:和不适当的,是干旱半干旱地区荒漠化的主要原因。 危害:生产力下降和随之而来的减产,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一系列社会问题。 二、环境污染与自然灾害 范围:①区域性;②全球性:表现为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减少。 全球气候变化 原因:大量燃烧等燃料,导致大气中含量增多,使全球气温上升。

影响:一是造成;二是加剧洪涝、和其他气象灾害;三是影响农业和;四是影响人类健康。 臭氧层耗竭 臭氧层的作用:吸收太阳辐射中的。 臭氧层破坏的主要原因:人类大量排放。 臭氧层破坏的危害:紫外线照射增强,损坏热的免疫力,使、白内障患者增多,传染病的发病率会增加。 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原因:人类对的大规模破坏和对的过度利用。 危害:物种的灭绝和遗传多样性的丧失,将逐渐瓦解的基础。 三、工程活动与自然灾害 大城市由于的过量开采和高层建筑物的重力作用导致、地裂缝等问题。 矿区地下形成了大片的,致使地表沉降、和塌陷问题出现。 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容易诱发崩塌、滑坡。 修建水库会使库区及其邻近地区的环境发生改变,诱发。 【合作探究】: 生态破坏与自然灾害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区域地理——中国的自然资源电子教案

第5课时中国的自然资源 [学习目标] 1.知道我国主要自然资源的分布特点,结合区域图或地形图掌握其分布的规律性。 2.掌握我国水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理解水资源问题的成因以及解决的主要措施。 3.理解我国的环境整治与资源的合理开发之间的关系,会综合分析我国主要资源的分布及开发利用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4.理解海洋国土的含义,掌握我国海洋资源的分布状况,分析我国海洋资源开发与海洋环境保护的措施。 ‘\\\;;l k0 jkkkkx km,./. 提示:①太阳能②石油③地热能④旱地⑤水资源⑥一+⑦二⑧水田

考点一自然资源概况及我国的土地资源1.我国自然资源的总体特征 (1)总量大,种类多。

(2)人均资源占有量不足,相对短缺——人口众多。 (3)开发利用不尽合理。 2.土地资源 (1)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 ①土地资源类型多样。 ②山地多,平地少,耕地、林地比重小,难利用土地多。 ③土地资源总量多,人均占有量少,后备土地资源不足。 ④土地资源分布不均,土地生产力地区差异显著。 (2)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①主要问题: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盐碱化、乱占耕地、土地污染等。 ②解决措施:合理用地、节约用地、保护耕地,把“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1.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及其分布 2.土地资源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下图为我国西南地区某流域1973~2002年部分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图。读图,回答(1)~(2)题。 (1)关于该流域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前期增加后期减少的是林地 B.增幅和减幅均最大的是灌丛草地 C.前期减少幅度最大的是旱地 D.整个时期耕地总体上是减少的 (2)以下土地利用类型中,其面积前后期变化能反映流域生态状况由退化趋于好转的是

必修一教学设计:4.1《自然资源与人类》1

课题《自然资源与人类》教学设计课型新授课 1.引导学生认识自然资源的特征 教学目标 2.以土地资源为例,说明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使学生学会用历史发展的观点看待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和特征②土地资源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和特征重点难点 教法及教具 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教学内容 教师主导活动 (导 入)②土地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个案调 自然资源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生产、生活都离不开自然环境,离不开自 然环境。自然资源为工农业生产了基础、原料、证。但是,人类活动又在同时影响着自然资源, 步,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和影响越来越大。已经是摆在人类面前的重大课题。动力,上经济建设不可缺少的物质保 特别是由于人口的迅猛增长和科技进 因此合理开发自然资源和保护自然资源,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80 - 81页,明确自然资源的概念以及种类 (板书)一、自然资源 1.概念 2.分类 (提问思考)①自然资源分布的不平衡性表现在几个方面? ②举例说明资源间的联系 ③怎样理解资源的数量的有限性 ④举例说明资源利用的发展性 (分组讨论)由自然资源的特征,谈谈资源利用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 (板书) 3. 学生 主体 活动 1

2 分布的不平衡性 资源间的联系性 数量的有限性 利用的发展 (承转)自然资源与人类关系密切,以土地资源为例,它是“财富之母,民生之本” 人类进行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基础和场所。不同社会时期,不同生产力状况下,土地资 源对人类的影响是不同的。 (板书)二、土地资源与人类 (承转)地球是有限的,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地球一生命一人类系统的平衡和物质的 生产调节能力是有限的,人类需求的无限性与资源供给的有限性的矛盾正日益突出和 尖锐,面对人口膨胀和人类社会发展对自然资源需求日益啬的压力, 人类必须在地球资源和环境容量允许的范围去谋求人类高度的文明目标,必须构成人 类社会与自然协调指导学生通过案例分析,讨论如何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板书)三.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1.存在问题 2. 途径 (小结)自然资源是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纽带,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 础,具有自然和社会的双重属性。一定生产力水平下,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及其开 发利用程度,会对社会产生重要影响。 【课堂巩固训练】 、单项选择题 历史时期 生产力状况 土地资源 经济主体 人地关系 采猎文明时期 农业文明时期 工业文明时期 人们已开始警悟。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 83 - 84,并完成表格 ,是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了解自然资源及其主要类型。 2.了解自然资源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与重要性。 3.了解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且破坏严重的现状。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探究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资源观,自觉和积极地参与到合理利用资源、保护资源的行列中。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自然资源的主要类型及我国的自然资源现状。 教学难点: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同学们,我们在作文中经常用到这样一个词来形容我们的祖国- 地大物博。那么如何的地大,我们在前面的课程中都已经学到了。如何的物博呢?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来学习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去认识我们物产丰富的伟大祖国。(板书课题) 一、自主探究 阅读学习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找出以下问题: 1.什么是自然资源? 2.自然资源的分类?

3.怎样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归纳提升: 1.从衣、食、住、行和学习等方面,举例说明哪些是自然资源? 2.小组讨论:在我国东南沿海,小河中的水为什么总也流不完? (提示:水资源是一次性资源吗?从而引出自然资源的分类。) 可再生资源: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者能够循环使用。如土地、阳光、森林水、水能等; 非可再生资源:形成、再生过程非常缓慢,几乎不可再生,用一点就少一点。如煤炭、石油、铁矿等。https://www.360docs.net/doc/7215600358.html, 3.过渡:引入教材3.1可循环使用的土地资源和3.2用一点就少一点的煤炭资源进行比较。 (通过比较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的形成过程和速度的不同,明确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要区别对待)。 对于可再生资源: 要合理利用,并且注意保护和培育,对于非可再生资源:应该十分珍惜和节约使用。 探究一:认识和区分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 老师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适时点拨提升,引导学生正确区分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 探究二:小组讨论对于可再生资源,是不是就可以不注意保护和培育呢?难道可再生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吗?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有严格的界线吗? 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之间没有严格的界限,如果不加以正确使用,可再生资源也可能变成非可再生资源。 二、认识现状 出示我国自然资源现状表,让学生对地大物博有清醒的认识。 使学生意识到: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是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国情。 小组讨论: 我国资源总量丰富,却人均不足的原因?

高三地理教案:《中国的自然资源特点》教学设计

高三地理教案:《中国的自然资源特点》教学设计中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能源也不例外,从几种广泛利用的常能源来看,储量都比较大。从表中可以看出。煤炭储量居世界第3位,石油局每6位,天然气导第16位,水力资源居世界第一位。 虽然我国的能源比较丰富,但其分布很不均匀。煤炭资源有60%分布在华北,水力资源有70%分布在西南。而经济发达、工业和人口比较集中(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37%)的南方八省一市能源却比较缺乏(煤炭占全国的2%,水力占10%)能源生产的快速增长是从建国后开始的,同建国前相比,原煤产量增长近30倍,原油增长1000多倍,水电增长100多倍天然气达到1400倍这足可以看出新中国的发展速度。 中国中国:地大物博 亚洲东部有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它是世界上近四分之一人的家-中华人民共和国。1999年的8月23日至9月15日,中国将承办第22届万国邮政联盟大会,在以下三期《邮联》里,我们将为您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它的国土、人民及整体结构。在第一部分文章里,《邮联》聚焦于该国的地理情况和主办城市北京。 世界第三大国 中国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是世界上第三大国。海域面积约473万平方公里,陆地边界线长达2.28万公里。在中国广阔的海域内,分布着54000个岛屿,其中最大的是台湾岛,面积约3.6万平方公里;其次是海南岛。

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 “世界屋脊” 中国地形复杂多样,既有高耸入云的大山,也有大小不等的盆地;既有起伏不平的高原、丘陵,也有坦荡肥沃的平原。中国的地势自西而东逐渐下降,最高处为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被世人誉为世界屋脊。珠穆朗玛峰,是喜马拉雅山主峰,也是世界第一高峰,海拔8848米。它就座落在这一雪域高原之中。 中国第一大河长江,全长6300公里 运河和水道 中国河流众多,仅流域面积在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就有1500多条。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境内的塔里木河,是中国最长的内陆河。由于主要河流皆发源于青藏高原,落差很大,因此中国的水力资源非常丰富,蕴藏量达6.8亿千瓦,居世界第一位。 长江全长6300公里,是中国最长的河流,仅次于非洲的尼罗河和南美洲的亚马逊河,为世界第三大河。除了其对农业发展之作用外,长江还是中国东西水上运输的大动脉,素有黄金水道之美称。黄河是中国第二大河,全长5464公里,乃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中华民族的摇篮。 中国还有一条著名的人工河-京杭大运河。它始凿于公元前五世纪,北起北京,南到浙江杭州,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约1800公里,是世界上开凿最早、最长的人工河。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教案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 教学目标 1.态度目标: 使学生能通过了解我国资源的国情,懂得节约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资源的重要性,自 身养成节约和保护资源的行为习惯,并能实施具体行动督促他人节约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资源。 2.能力目标: (1)使学生能根据有关数据资料概括出我国资源总量多,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利用不尽合理的国情,能够经过讨论后制定本组、本班节约利用和保护资源的具体措施。 (2)使学生明白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与人均占有量之间的辨证关系。 3.知识目标:使学生能说出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是:总量多,人均少,利用不尽合理。 教学重点: (1)使学生能说出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明白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与人均占有量之间的 辨证关系(2)使学生懂得节约利用和保护资源的重要性,并能够付诸行动。 教学难点: 1.使学生能够根据有关数据资料概括出我国资源总量多,人均少,利用不尽合理的国 情特点。 2.使学生明白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人类活动及其相互作用的辨证关系。 探究点: 1.“总量大、人均少”不仅是我国自然资源最主要的特点,而且也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之 一,我们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我国自然资源的优势和劣势,对优势可以以此自豪但不能盲目乐观,对劣势应积极关注而不能丧失信心。 2.我国自然资源虽然种类很多,各自也有不同的特点,但“总量大、人均少”都是它们 共同具备的。这个观点的确立为学习各种具体的自然资源均有重要意义。 教学方法:讲解法、图表法、比较法与讨论法相结合。 教具:自制图表(我国自然资源国情基本特征示意表)、小黑板(环境意识测试题、课堂练习题)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教师讲解]前几章我们学习了我国的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地理要素,它们是我国自 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家知道,人类的生活和生产离不开自然环境,也离不开自然资源。那么我国的自然资源状况如何呢?我们又怎样利用它们为人民生活和经济建设服务呢?今 天我们就来学习我国的自然资源及其利用? 【板书】第六章中国的自然资源 【复习提问】1.在初一时我们曾经学习过自然资源,请大家回忆一下,自然资源分为几大 类,是哪几大类?(两类,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 2.请大家再回忆,自然资源又具体分为哪几种?(土地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和矿产 资源等多种)我们也知道学习地理应遵循总——分——总的学习顺序,所以,今天我们先来学习中国自然资源的总量和人均占有量。 【板书】第一节自然资源的总量和人均占有量 2.讲授新课 【出示图表】请大家先看下面的图表,你能否根据该图表概括出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吗?

中国自然资源教学设计

——中国的土地资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我国主要的土地类型及其特点;知道我国耕地、草地、林地的分布情况。 2.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认识到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 3.通过学生了解我国土地资源在利用中出现的问题及其对策,进一步树立正确的人地关系观点、地区差异观点、因地制宜观点以及正确的资源观。 重点: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构成特点、当前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难点: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规律及对土地基本国策的认识。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西游记中孙悟空与土地公公的对话视频:唐僧一行四人取经回国途中,悟空从空中看到祖国高楼林立,公路、铁路线密如蛛网,企业厂房随处可见,非常兴奋,遂唤来土地公公寻问:“土地老儿,俺老孙这些年没在家,一向可好?”土地公公面带难色:“回大圣,你随我一起看看,如何?” [过渡]今天我们同齐天大圣孙悟空,随土地公公一起来看看我国土地资源的状况如何。 第一站:看国情 【活动】土地公公:“大圣,请看图,思考” 1、看下面几幅景观图,你能说出他们是哪种土地类型吗?

2、根据提供图表和我国耕地与其他国家耕地面积比较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992年我国土地资源的绝对数量和人均数量 ①从表格中,你能看出我国土地资源有什么特点? ②从柱状图中,你能了解到什么信息? 设计思路:从世界的角度看待我国的土地资源总体情况,树立学生的忧患意识。 第二站:知特点 【引导读图】土地公公:请圣僧们结合“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示意图”和“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结构百分比图”,分组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鲁教版地理必修1自然资源与人类教案

学校临清一中学科地理编写人 山东省临清市高中地理教案:第四单元第一节自然资源与人类 一、教材分析: ㈠、认识自然资源 该节内容分三个层次,由概念-分类-共性特征,重点突出共性特征。教材中资源特征的第一、二两点分别阐述了自然资源的地域性和整体性。关于地域差异性,教材从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两个方面说明,水热条件的区域分异,导致某些可再生资源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分异规律。不可再生资源尽管受多种因素的制约,但其分布也具有一定规律性。不同地区资源的分布各不相同,而在一定地域的各种资源间是相互影响和制约的,当一种资源发生变化时,必然会影响到其他资源发生变化。教材以热带雨林和荒漠地区的自然资源为例进行说明。通过对这两个资源特点的了解,使学生明确对资源的利用要有因地制宜、整体的综合的观点。资源特点的第三、四点讲述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在一定地区,一定时间内,资源的数量是在限的,但随科技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范围和利用途径进一步扩展。通过分析使学生明确自然资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珍惜和爱护自然资源的观念。 ㈡、土地资源与人类 土地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生产力条件下,土地资源对人类的影响是不同的。教材从多个方面对比三个历史时期土地资源与人类的关系。说明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使学生学会以历史发展的观点看待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㈢、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导致某些资源的短缺和环境恶化。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逐渐成为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议程。教材重点在如何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通过该节学习,使学生具有节约资源、保护资源和资源循环利用的可持续发展意识,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贡献力量。 二、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自然资源的特征 2.以土地资源为例,说明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使学生学会用历史发展的观点看待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通过认识自然资源数量的奶限性和利用的发展性,使学生学会辩证的看待问题,懂得利用自然资源应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 三、教学重点: ①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和特征②土地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四、教学难点: ①自然资源的特征②土地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五、教学方法:主体分析法 六、学生分析:自然资源与人类的内容比较简单,学生可以构建只是网络形成好的体系。 七、课前准备:课本插图、课件、投影仪等,给学生发学案。 八、课时安排:1课时 九、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练习】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高二文科地理第一次月考试卷(必修三第一章) 2011.10 高二()班姓名学号 第一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做在答题卡上,每题2分,共70分)1.关于区域的叙述错误的是 A.区域具有一定的地理位置,是一个可度量的实体 B.区域划分的指标有自然、经济和社会的某一方面,也有综合性的 C.按照指标的不同,区域可分为自然区、经济区、文化区、行政区、综合区等 D.区域内部地理环境完全一致,区域与区域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 2.下列区域具有明确边界的是 ①行政区②自然带③热量带④干湿地区⑤三江平原⑥山东省青岛市A.①②③B.③④⑤ C . ①⑤⑥D.①⑥ 3.决定自然区域差异的基本因素是() A、土壤和水文 B、地形和气候 C、土壤和植被 D、地形和植被 4.下列不属于“研究区域和区域差异的意义”的是 A.比较区域发展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 B.探讨区域内部自然与人为要素间、区域和区域间相互联系的规律 C.为平衡各自然区人口分布提供第一手资料 D.为选择区域发展方向、调整区域产业结构提供依据 5.关于三大自然区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东部季风区内部差异的形成以热量为基础 B.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内部差异的形成以水分为基础 C.青藏高寒区的垂直差异主要随海拔的升高而发生变化 D.三大自然区存在内部差异均以热量的变化为基础 6.既属于东部季风区,又位于地势第二级阶梯上的地貌单元是 A.塔里木盆地B.内蒙古高原C.黄土高原D.华北平原 7.下列地理现象与其形成原因的组合,不正确的是 A.塔里木盆地沙漠广布——气候干旱,风力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明显 B.东部季风区土壤较肥沃——气候暖湿、多森林植被 C.青藏地区气候寒冷、冰川广布——海拔高度影响 D.西北地区气候干旱——纬度位置影响 9.青藏高寒区的农作物分布在河谷中的最主要的自然原因是 A.河谷地区土壤肥沃B.河谷地区气温较高,热量条件好 C.河谷地区人口稠密,劳动力多D.河谷地区有丰富的水源 10.有关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表水的补给以雨水为主 B、地形区主要为高原和平原. C、多泥石流破坏公路道路 D、自东向西植被为森林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11.从东部季风区到西北干旱区再到青藏高寒区 ①区域面积依次减少,人口比重依次减小 ②地势逐级升高,降水逐渐减少 ③人类活动渐次加强,自然状态变化逐渐变大 ④土壤发育程度逐步降低,生物种类越来越少

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教案

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教案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第二节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教学目标】 1.能够概述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道理。 2.能够树立爱护自然资源、保护自然资源和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意识。【教学重点】 1.认识人类与自然资源的关系。 2.怎样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教学难点】 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方法 【教学设计思想】 本节接着上一节的内容介绍世界的另一个世界性问题——资源。课本设计了两个探究活动。第一个活动通过资料分析使学生认识到人类在自认资源开发上存在的问题,第二个活动通过游戏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资源开发利用应注意的问题。通过这两个活动,学生可基本认识资源与人类的关系以及资源利用应注意的问题。 教学时,教师可按照课本的设计逐步引导学生进行材料的分析和游戏的完成,并针对每个探究活动进行讨论,通过讨论总结人与自然资源的关系,我国人均自然资源拥有量与世界人均拥有量之间的差距和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方法。然后教师组织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讨论人与自然资源的关系、怎样合理利用和开发自然资源等问题。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制作PPT课件、视频、图片。 2.学生准备: 课前预习;利用网络、报刊、杂志等这些收集中国自然资源资料,以及如何对自然资源进行合理地保护、开发、利用。 【教学内容】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新课导入竭泽而渔、焚林而猎、杀鸡取卵 是人类过渡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 的一种行为。自然资源与人类社 会密切联系,如何合理利用自然 资源呢 初步了解过度开发对自 然资源造成的影响。 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一、教师安排学生阅读课本的“探 究竟1”并讨论“人类在开发自然资 源时存在哪些问题” 二、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捕鱼”游 戏,并讨论哪种方法能捕到更多 的鱼。最后可以确定每次捕捉10 条“鱼”可以捕到数量最多的鱼, 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讨论这个 结论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如林 木的砍伐、野生动物毛皮的采 集、鱼类的捕捉等。进而引出资 源开发利用应保持适度的结论。 阅读课本的“探究竟1”进 行讨论,分析人类在利 用自然资源时存在的问 题。 按照课本的叙述完成游 戏,并在教师的引导下 进行讨论,进而认识资 源开发利用应注意适度 的问题。 拓展应用本部分内容主要介绍了自然资源针对人与自然资源的关

《中国的自然资源》教案

第五单元中国的自然资源 复习目标:中国主要自然资源的特点。 复习方法:阅读与练习法,结合可持续发展,中国重大工程建设。 复习过程与分析: 一、中国自然资源的基本国情: 总量丰富,人均不足,资源利用率低。长期存在资源相对短缺。 思考其原因:人口众多;经济发展迅速,资源需求不断增长;生产技术和工艺水平落后。 二、我国的水资源和水能资源:(存在的问题——对策) 1、我国的水资源问题: ①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且多洪水,利用困难):夏秋两季多,冬春两季少;东 部多,西部少,南方多,北方少,东南有余,西北不足;秦岭淮河以南有余而北方不足。 ②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③水资源利用上存在严重问题; a.缺乏节水意识浪费严重。 b.灌溉技术水平低。 c.人口增长快,经济发展迅速,社会用水紧张,同时污染严重。 d.缺乏科学的水资源管理。 2、我国水资源问题的解决办法: ①兴修水利(水库,跨流域调水)②节约用水(发展节水工业,农业,建设节水社会) ③防治水污染(治理污染严重的江河湖,加强法制)④加强水资源的科学管理。 3、我国的水能资源: ①蕴藏总量居世界第一(6.8亿千瓦),但开发程度低。 思考:中国应大力发展水电。 ②分布地区:水量丰富,地势落差大。(思考:××区域水能丰富的原因:) a、70%在西南三省和西藏。 b、集中水系:长江水系最多,其次是雅鲁藏布江水系。 c、黄河上游,红水河。 ③了解中国主要水电站: a、长江干流:葛洲坝,三峡。长江支流:丹江口,二滩。 b、黄河:上游:龙羊峡,李家峡,刘家峡;中游:三门峡,小浪底。 c、红水河:天生桥,岩滩。(珠江的西江上游)

4、中国的“西电东送”思考(超高压输电技术) ①西电东送线路思考:(三大通道) 北路:内蒙古、山西京津唐(华北):(南水北调;西电东送)。 (西北,煤) 中路:四川、重庆、湖北华东(沪宁杭):(西气东输;西电东送)。 (西南、中南水能) 南路:云、贵、广西华南(珠三角) (水电、火电) ②西电东送的意义思考: 对东部a、缓解东部沿海地区电力紧张,电力结构不合理的现象,加速其经济发展和缓解其环境压力和交通运输压力。 对西部b、将西部能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还将带动电力工业及冶金,化工等产业的发展;改善西部能源消费结构,促进西部生态建设,有 利于退耕还林和水土保持。 c、推进我国电力网的建设以及电力体制的改革。 ③西电东送北路输电原因,方式以及意义思考。 原因:山西,内蒙古煤炭资源丰富而华北能源不足。 方式:将煤转化为火电输往京津唐地区。 意义:①增加山西能源输出总量,降低能源输出成本。 ②缓解我国铁路运输的压力。 ③减少铁路沿线煤灰污染,减少京津唐大气污染,具有重大的环境保护意义。 ④促进能源输出和输入地区的经济发展。 ④、长江中上游地区水力开发对区域经济发展有何意义? a、促进长江中上游地区航运,发电,水产,养殖,旅游业发展,增加财 政收入,促进经济发展。 b、提高长江中下游地区防洪、抗旱能力,保障农业高产、稳产。 c、电站建设,提供就业机会,促进当地相关产业发展,拉动经济增长。 三、我国的土地资源: 1、我国土地资源现状(特点或国情)

自然资源与人类教学设计教案

自然资源与人类教学设 计教案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学校临清一中学科地理编写人郝曙光审稿人胡玉芹 第四单元第一节自然资源与人类 一、教材分析: ㈠、认识自然资源 该节内容分三个层次,由概念-分类-共性特征,重点突出共性特征。教材中资源特征的第一、二两点分别阐述了自然资源的地域性和整体性。关于地域差异性,教材从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两个方面说明,水热条件的区域分异,导致某些可再生资源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分异规律。不可再生资源尽管受多种因素的制约,但其分布也具有一定规律性。不同地区资源的分布各不相同,而在一定地域的各种资源间是相互影响和制约的,当一种资源发生变化时,必然会影响到其他资源发生变化。教材以热带雨林和荒漠地区的自然资源为例进行说明。通过对这两个资源特点的了解,使学生明确对资源的利用要有因地制宜、整体的综合的观点。资源特点的第三、四点讲述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在一定地区,一定时间内,资源的数量是在限的,但随科技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范围和利用途径进一步扩展。通过分析使学生明确自然资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珍惜和爱护自然资源的观念。 ㈡、土地资源与人类 土地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生产力条件下,土地资源对人类的影响是不同的。教材从多个方面对比三个历史时期土地资源与人类的关系。说明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使学生学会以历史发展的观点看待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㈢、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导致某些资源的短缺和环境恶化。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逐渐成为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议程。教材重点在如何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通过该节学习,使学生具有节约资源、保护资源和资源循环利用的可持续发展意识,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贡献力量。 二、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自然资源的特征 2.以土地资源为例,说明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使学生学会用历史发展的观点看待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通过认识自然资源数量的奶限性和利用的发展性,使学生学会辩证的看待问题,懂得利用自然资源应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 三、教学重点: ①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和特征②土地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四、教学难点: ①自然资源的特征②土地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五、教学方法:主体分析法 六、学生分析:自然资源与人类的内容比较简单,学生可以构建只是网络形成好的体系。 七、课前准备:课本插图、课件、投影仪等,给学生发学案。 八、课时安排:1课时 九、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