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编版】2020年高考语文学业水平测试一轮复习 专题六 修辞手法
高中语文学业水平测试:专题六修辞手法

专题六修辞手法1.对下列各句修辞手法的分析,判断正确的一组是()①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②他像冬眠的蛹,沉睡在自己的天地里。
③他虽然没有上过几年学,但靠自修,肚子里的墨水也不少。
④剥削阶级是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
A.①借代②比喻③借代④比喻B.①比喻②拟人③比喻④借代C.①借代②拟人③借代④借代D.①比喻②比喻③借代④比喻答案:A2.选出对下列各句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①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不是。
是自己头脑里固有的吗?不是。
②莫非中国式的历史论,也将沟通了中国人的文学论欤?③在中国,从道士听论道,从批评家听谈文,都令人毛孔痉挛,汗不敢出。
A.设问反问夸张B.反问比喻借代C.排比借代比喻D.设问反问比喻答案:A3.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①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②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劳动群众。
③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
A.比喻设问对偶B.设问对偶比喻C.对偶比喻设问D.对偶设问比喻答案:D4.下列句子在修辞手法上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A.我们要把那些又长又臭的懒婆娘的裹脚,赶快扔到垃圾桶里去。
B.区长的意思,要放长线钓大鱼,设法打进他们的组织里去。
C.小妹妹拉达,是一只雏凤。
D.小胡子把洋刀一挥,队伍又出发了。
解析:D句运用了借代的手法,其余句都是运用了比喻的手法。
答案:D5.从采用修辞手法的角度,选出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 A.有的松树像一顶墨绿大伞,支开了等你。
B.船只能缓缓行进,像一个在崇山峻岭之间慢步前进的旅人。
C.紧十八盘仿佛一条灰白大蟒,匍匐在山峡当中。
D.塑像塑得精致、细腻,一个个都像活的。
解析:D句没有运用修辞手法,其余句都是运用了比喻的手法。
答案:D6.下列对句子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因为岛屿挡住了它的转动,它狠狠的用脚踢着,用手推着,用牙咬着。
②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的人,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语言文字运用分点突破6正确运用修辞手法pptx课件

典例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一座好的建筑,不仅要容纳四时的风景,还要容纳四时的声音。紫
禁城的节气是有声音的,熟悉宫殿的人,可以从声音里辨认季节,犹如 一个农夫,可以从田野自然的变化里,准确地数出他心里的日历。
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 析。
【我的分析】 题目已经明确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比喻具有相 似性。分析画横线句本体和喻体的相似之处。
____________(①句中把以声音辨别紫禁城的季节比作农夫通过田野 自然的变化区分时间,具有相似性;②宫殿的人和农夫对对象的熟悉程 度相似,紫禁城的节气和自然的变化相似,从声音里辨认季节和数出他 心里的日历相似。)
【我的作答】 __________
【我的作答】 ________ 【答案】 A
典例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村里有一幢老屋,门楣上四个大字:“旭日东升”——村里的老
屋,家家都会在门楣上写几个字:旭日东升、奔向四化、抬头见喜、鸟 语花香……一幢一幢看过去,好看极了。有的房子,虽半边坍塌,里头 的木结构仍然完整,要废弃掉,多可惜。十年前,“旭日东升”里的两 位百岁老人去世,此后无人居住,房子就破败下来。
3.借代的标志与构成 标志:多为名词。 构成:本体不出现,只出现借体。 4.借代的一般作用 大致有:①可以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增强语言的形象性,而且可 以使文笔简洁精练,语言富于变化和幽默感;②可以引人联想,使表达 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
5.运用借代需注意的问题 (1)借体和本体关系密切,借体必须能突出地代表本体,有鲜明的代 表性,让人一听就明白所指称的事物。有时需要在上下文中对借体有所 交待,使读者明白本体是什么。如“我家兄妹很多,已有两个五角星, 两枚大学校徽”。由于“五角星”既可指解放军,也可指铁路工人, “校徽”可代学生,也可代教师甚至校长;因此,没有“鲜明的代表 性”,会造成歧义。
高中语文学业水平考试必备考点归纳与测试(新教材统编版)专题06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专项练习题

语言文字运用六: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专项练习题1、下列熟语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 )(3分)A.远水救不了近火B.燕雀安知鸿鹄之志C.不为五斗米折腰D.初生牛犊不怕虎2、下列对联与适用处所对应恰当的一项是( )(3分)①但愿世间人无恙,宁可架上药生尘②按脉察情通病理,开方施药除疾根③只缘清香成清趣,全因浓酽有浓情④莫思世上无穷事,且尽眼前有限杯A.①药房②医院③茶馆④酒楼B.①医院②药房③茶馆④酒楼C.①药房②医院③酒楼④茶馆D.①医院②药房③酒楼④茶馆3、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夸张手法的一项是( )(3分)A.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就像半天里起了个霹雳,震得那山岗也动了。
B.你不妨摇曳着一头的蓬草,不妨纵容你满腮的苔藓。
C.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D.起死人而肉白骨。
4、下列歌词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 )(3分)A.山是山,水是水,往事恍然如云烟,流浪心已憔悴,谁在乎?英雄泪。
(《英雄泪》)B.过去的誓言,就像那课本里缤纷的书签,刻画着多少美丽的诗,可是终究是一阵烟。
(《光阴的故事》)C.冷冷的冰雨在脸上胡乱地拍,暖暖的眼泪跟寒雨混成一块,眼前的色彩忽然被掩盖,你的影子无情在身边徘徊。
(《冰雨》)D.爱是漫长的旅途,梦有快乐梦有痛苦,悲欢离合人间路,我可以缝缝补补。
(《风雨无阻》)5、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对仗手法的一项是( )(3分)A.金阙晓钟开万户,玉阶仙仗拥千官。
B.日色才临仙掌动,香烟欲傍兖龙浮。
C.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D.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
6、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拟人手法的一项是( )(3分)A.党的十九大以来,党中央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国经济正朝着质量更好、效率更高、动力更强的发展方向阔步挺进。
B.“钢铁企业职工的精气神又回来了!”随着供求关系改善,今年钢铁行业价格恢复上涨,吃了多年苦头的钢铁企业终于尝到了甜头。
C.曾经,一个电饭煲居然成了“中国制造”的软肋。
(部编本人教版)最新年高考语文学业水平测试一轮复习 专题六 修辞手法【必做练习】

专题六修辞手法1.对下列各句修辞手法的分析,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①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②他像冬眠的蛹,沉睡在自己的天地里。
③他虽然没有上过几年学,但靠自修,肚子里的墨水也不少。
④剥削阶级是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
A.①借代②比喻③借代④比喻B.①比喻②拟人③比喻④借代C.①借代②拟人③借代④借代D.①比喻②比喻③借代④比喻答案:A2.选出对下列各句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①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不是。
是自己头脑里固有的吗?不是。
②莫非中国式的历史论,也将沟通了中国人的文学论欤?③在中国,从道士听论道,从批评家听谈文,都令人毛孔痉挛,汗不敢出。
A.设问反问夸张B.反问比喻借代C.排比借代比喻 D.设问反问比喻答案:A3.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①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②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劳动群众。
③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
A.比喻设问对偶 B.设问对偶比喻C.对偶比喻设问 D.对偶设问比喻答案:D4.下列句子在修辞手法上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A.我们要把那些又长又臭的懒婆娘的裹脚,赶快扔到垃圾桶里去。
B.区长的意思,要放长线钓大鱼,设法打进他们的组织里去。
C.小妹妹拉达,是一只雏凤。
D.小胡子把洋刀一挥,队伍又出发了。
解析:D句运用了借代的手法,其余句都是运用了比喻的手法。
答案:D5.从采用修辞手法的角度,选出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 )A.有的松树像一顶墨绿大伞,支开了等你。
B.船只能缓缓行进,像一个在崇山峻岭之间慢步前进的旅人。
C.紧十八盘仿佛一条灰白大蟒,匍匐在山峡当中。
D.塑像塑得精致、细腻,一个个都像活的。
解析:D句没有运用修辞手法,其余句都是运用了比喻的手法。
答案:D6.下列对句子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因为岛屿挡住了它的转动,它狠狠的用脚踢着,用手推着,用牙咬着。
②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的人,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修辞手法-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语言文字运用精讲(全国通用)

再看排比的使用。在设问的答句中,连用三个“意味着”,句式整齐,很有节奏感,回答 了“这些失败意味着什么”的同时,在影响的程度上,层层递进,由浅入深地阐述由此带来的 后果。研究失败的后果如此严重,可失败却是司空见惯、屡见不鲜的事情,足以说明航天研发 过程的艰难。
什么?意味着多少个日夜的辛苦付之一炬,意味着接下来的工作更加艰
苦卓绝,意味着你在世界的航天格局中可能突然之间换了赛道,奕恩杰
认为:失败也是在给我们上课,当问题一一解决的时候,成功就在我们
前面。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设问和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 析其表达效果。
【答案】 ①一问一答,从多个角度回答了研发失败对栾恩杰和航天工作者产生的影响;②三 个“意味着”句式整齐,节奏感强,且有递进效果,加强语势,突出航天研发过程的艰难,侧 面烘托出航天工作者的坚韧顽强和航天工作的重要性。 【解析】考查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1.比喻的本体和喻体是两个具有相似点的不同类别的事物,而且喻体必 须常见、易懂,能使人清楚地了解本体和喻体之间的比喻和被比喻的 关系。 2.比喻要贴切,要紧紧抓住本体和喻体之间的相似性。 3.比喻要有感情色彩,应当表现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4.比喻运用不恰当常常表现为本体和喻体之间没有相似点,或者喻体表 达的思想上感情不恰当,在运用时应当特别注意避免。
“拟体”一般不出现;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一主一从,本体或现或不现, 而喻体必须出现。
例1:住口,你这吠人的狗。 (比喻)
住口,你再吠人,我可要一木棒打死你。 (比拟)
2020-2021年高考语文学业水平测试一轮复习 专题六 修辞手法

专题六修辞手法1.对下列各句修辞手法的分析,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①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②他像冬眠的蛹,沉睡在自己的天地里。
③他虽然没有上过几年学,但靠自修,肚子里的墨水也不少。
④剥削阶级是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
A.①借代②比喻③借代④比喻B.①比喻②拟人③比喻④借代C.①借代②拟人③借代④借代D.①比喻②比喻③借代④比喻答案:A2.选出对下列各句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①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不是。
是自己头脑里固有的吗?不是。
②莫非中国式的历史论,也将沟通了中国人的文学论欤?③在中国,从道士听论道,从批评家听谈文,都令人毛孔痉挛,汗不敢出。
A.设问反问夸张B.反问比喻借代C.排比借代比喻 D.设问反问比喻答案:A3.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①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②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劳动群众。
③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
A.比喻设问对偶 B.设问对偶比喻C.对偶比喻设问 D.对偶设问比喻答案:D4.下列句子在修辞手法上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A.我们要把那些又长又臭的懒婆娘的裹脚,赶快扔到垃圾桶里去。
B.区长的意思,要放长线钓大鱼,设法打进他们的组织里去。
C.小妹妹拉达,是一只雏凤。
D.小胡子把洋刀一挥,队伍又出发了。
解析:D句运用了借代的手法,其余句都是运用了比喻的手法。
答案:D5.从采用修辞手法的角度,选出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 )A.有的松树像一顶墨绿大伞,支开了等你。
B.船只能缓缓行进,像一个在崇山峻岭之间慢步前进的旅人。
C.紧十八盘仿佛一条灰白大蟒,匍匐在山峡当中。
D.塑像塑得精致、细腻,一个个都像活的。
解析:D句没有运用修辞手法,其余句都是运用了比喻的手法。
答案:D6.下列对句子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因为岛屿挡住了它的转动,它狠狠的用脚踢着,用手推着,用牙咬着。
②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的人,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专题06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2023年高中语文学业水平考试必备考点归纳与测试(新教材统编版)

例题解析
【答案】①看书益智进斯门 ②十年心血哺新秀
【解析】本题中“书店”一联,从内容来看可选“来客皆为开卷人”或 “看书益智进斯门”,从对偶(对仗)来看,只能选“看书益智进斯门 ”;“学校”一联,从内容来看,可选“十年树木千秋业”或“十年心血哺 新秀”,从对偶(对仗)来看,只能选“十年心血哺新秀”。
课堂练习
【例4】将下面的短语组成两副七字对联,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芝兰绕阶 黄牛耕地 翠柳迎春 桃李满园 千里绿 春绣锦 座凝香 万山金 ①新春对联:上联: 下联: ②教师办公室对联:上联: 下联:
例题解析
【解析】①翠柳迎春千里绿黄牛耕地万山金②桃李满园春绣锦 芝 兰绕阶座
课堂练习
【例5】根据下面一句话的意思,不改变原意,重新组合句子,要求使用 排比的修辞手法来表达。 原句:中国的绘画在神似、意境、形神兼备上很讲究,有自己独特的风 格。 改句:
例题解析
【解析】①《红楼梦》中的王熙凤不是一个温良秀气的媳妇,而 是一个狠毒又处世果决的女强人。②《祝福》中的祥林嫂不是一 个精明干练的女工,而是一个迷信又命运凄惨的弱女子。③《老人 与海》中的桑地亚哥不是一个丧失斗志的渔夫,而是一个勇敢又热 爱生活的硬汉子。
谢 谢 观 看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考试内容
夸张是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有目的地放大 或缩小事物的形象特征,以增强表达效果的作用。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考试内容
对联是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写成的,也就是要用字数相等、结构 相同、平仄相对的一对语句表达相反或相关的意思。对偶是用 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 相对应或相近或相同的意思的修辞方式。特征:语言凝练,句式 整齐,音韵和谐,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使两方面的意思互相 补充和映衬,加强语言的感人效果。
高中语文学业水平测试+专题六修辞手法学业水平过关+Word版含答案.doc

专题六修辞手法1.以下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余三项不一样的一项为哪一项() A.蚂蚁摇头摆尾捋着触须,忽然间想透了什么,转身疾行而去。
B.一轮血红的夕阳像一辆勒勒车的轮子,静静地停驻在那边。
C.荔枝的肉大部分白色半透明,因此说它“莹白如冰雪”。
D.100 年后的今日,黑人仍生活在物质丰裕的大海中的一个贫困的孤岛上。
分析: A 项,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B、C、D 三项都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答案: A2.以下诗句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余三项不一样的一项为哪一项() A.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B.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同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C.海笑了 /给我看 /会游泳的鸟 /会飞的鱼 /会唱歌的沙岸。
D.我是“飞天”袖间 /千百年来未落到地面的花朵。
分析: C 项,使用了拟人的手法,A、B、D 三项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答案: C3.以下歌词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余三项不一样的一项为哪一项() A.屋檐如绝壁 /风铃如沧海 /我等燕回来B.幽幽光阴浮生往返 /屏风惹斜阳斜C.沧海一声笑 /滔滔两岸潮 /浮沉随浪只记今朝D.春风修剪着长发 /彩蝶送来了发卡分析: A 项,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B、C、D 三项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答案: A4.以下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余三项不一样的一项为哪一项() A.十八岁使我想开初长彩羽、引吭试啼的小公鸡,使我想起翅膀甫健、开始遨游于天空的幼鹰,整个世界填满不了十八岁男孩子的壮心和梦。
十八岁使我想起我当年跟学校大队同学远足深山。
B.伟大的东西是光芒的,光芒则惹起虚荣心,而虚荣心简单给人以激励或许一种我们感觉是激励的东西。
C.幽谷还可以够使你赴汤蹈火,使你头破血流,使你感想到实在,那不是幽谷,那边什么也没有,你跳下去不会有任何声音和光影,只有虚空。
D.对鹿来说,它是死亡的警示;对松林来说,它是子夜里在雪地上混战和流血的预知;对郊狼来说,是马上分得一份残羹剩饭的许诺;对牧牛人来说,是银行账户透支的威迫;对猎人来说,是狼牙抵制弹丸的挑战。
2024届高考语文学业水平测试复习专题六理解和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考点分布 素养目标
考试指导
修辞
考查内容:辨别修辞手法为主要考查 理解和运用常见
点。 修辞手法(常见
考查形式:以单选题的形式,考查辨 的修辞手法:比
别不同的修辞手法。如2023年第一次 喻、比拟、借代、
合格性考试第7题。 夸张、对偶、排
考查趋势:将继续考查修辞手法,常 比、反复、设问、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修辞手法的能力。①是比喻句,把柳 妈的脸比喻成一个核桃;②是反问句,一问一答才是设问;③ 是拟人句,“忽然害了羞”是形容人的,这里用来形容薄雪。 故选A。 答案:A
(2019年1月·广东学考·T7)对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的分 析,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一只花猫卧在母亲身边,表现出一副两耳不闻窗外事的样子。 ②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他们的 气质是那样的淳朴。 ③争吵几句后,年轻的双簧管和风韵犹存的女大提琴竟扭打起来 了。 A.拟人 反复 拟人 B.比喻 反复 拟人 C.比喻 排比 借代 D.拟人 排比 借代 解析:①句把花猫比作人,是拟人;②句“是那样的”明显构成 排比;③句用乐器借代人物,是借代。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①比喻, 把汗珠比喻成露珠;②借代,“一针一线”代指群众的任何物 品;③反复,“工作,工作”反复出现,起到强化作用。 答案:D
(2022年1月·广东学考·T7)对下列句子所用修辞手法的分 析,正确的一项是( ) ①柳妈的打皱的脸也笑起来,使她蹙缩得像一个核桃。 ②我难道就没有应该责备自己的地方吗?我不是常常让你们丢 下功课替我浇花吗? ③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 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A.①比喻 ②反问 ③拟人 B.①比喻 ②设问 ③拟人 C.①夸张 ②设问 ③比喻 D.①夸张 ②反问 ③比喻
2020高考备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学与练:选用、仿用、变换句式(含修辞)原卷版_PDF压缩

《考试大纲》要求:仿用、选用、变换句式、修辞,能力层级为E级(表达应用)。
把仿用句式和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放在一个专题,是因为仿用句式要求“形神兼备”,其中“形”里面就有修辞。
在掌握修辞的基础上,再了解仿用题的各种类型,边讲边练,仿用题类型虽多,但解题的基本思路、基本方法相同,所以在让同学们了解仿用题的基本类型后,统一讲解仿用题通用解题技巧。
对联题作为特殊的仿用题放在“重难突破”中攻克。
(1)选用句式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往往要求从几个句式相近的句子中选出与题干衔接紧密的一项。
选用句式考查的角度主要有三种:一是效果判断,二是语境选择,三是给定某几种句式进行主观写作。
在考查内容上常常涉及语法、修辞、逻辑等相关知识。
(2)变换句式多以主观表达题的形式出现,而且题型多样,主要有长短句的变换、整散句的变换、另换开头重组的变换等。
一、语句补写解答语句补写题,一般分三步:第一步是阅读语段——确定中心,理清脉络;第二步是推导句子——明位置,看联系,抓暗示,推导出要补写句子的表达内容和形式;第三步是检查验证——代入检验,以求连贯。
其中第二步是最核心的工作。
第一步:阅读语段——确定中心,理清脉络例1.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题目。
惊蛰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其含义是春雷始鸣,惊醒蛰伏在地下冬眠的昆虫。
实际上,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地回春、天气变暖才是使它们结束冬眠、“惊而出走”的原因。
惊蛰雷鸣最引人注意。
现代气象科学表明,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因为大地湿度渐高,促使近地面热气上升;或北上的湿热空气势力较强,活动频繁。
从我国各地自然物候进程看,由于我国南北跨度大,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惊蛰始雷”的说法仅与沿长江流域的气候规律相吻合。
(1)该语段的中心是什么?其内部有着怎样的层次思路?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语段中心:惊蛰雷鸣。
2020高考语文必考修辞手法知识

2020高考语文必考修辞手法知识距离2020高考还剩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了,以下是小编搜索整理的关于2020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复习,供参考学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一、常见八种修辞手法01.拟人含义:拟物为人,把事物人格化,将它写成和人一样有感情、有行为的修辞方法。
作用:增强语言的亲切感、形象性,使读者感到栩栩如生,往往有十分鲜明的情感色彩。
【例句】: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分析】:用拟人的方法写出了春花艳丽、桃李争春的热闹景象,使读者感到亲切、形象。
02.比喻含义:用具体常见的事物、情境或道理来比方抽象、生疏的事物、情境或道理的修辞方法。
作用:可使语言形象、生动,把抽象的事理具体化,形象化。
【例句】: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分析】:以虹的形状比喻石拱桥的桥洞,形象生动地写出石拱桥形式优美的特点,引起人们美的联想。
03.排比含义: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基本相同或相似、语气基本一致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句子或短语递相排列,用来表达相近或相关语意的修辞方法。
作用:增强语言气势,便于把复杂的内容表达得比较集中、透彻、感情强烈,使气势贯通、流畅,使形式整齐,音节响亮。
【例句】:他不能抬头,不能睁眼,不能呼吸,不能迈步。
【分析】:具体描绘了祥子在暴风雨中拉车的感受,渲染了在恶劣的环境下祥子的痛苦、无奈,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04.夸张含义:运用丰富的想象,为了更突出、鲜明地勾画某一事物而对其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传神的扩大或缩小描述的修辞方法。
作用:可以增强语言的形象性,可以突出事物的特征或在增强读者对作者主观感情、态度和理解上起积极作用。
【例句】: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分析】:形象地写出了黄河封冻之快,突出了北国的严寒。
05.对偶含义:用结构相同,字数相等,内容关联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的修辞方法。
作用:从形式上看句式整齐,增强语言的形式美;从内容上看,凝练集中,概括力强,加强了语意的相反相成,也使音韵和谐,节奏鲜明,读来琅琅上口,意义严谨而又富有表现力。
2025届高三一轮复习语言文字运用修辞手法之比喻和比拟

分析比喻、比拟的作用
思考:以下句子的表达你更喜欢哪一种? 第一组:①她心里很愁。 ②她心里的愁就像滚滚东流的江水。 比喻的作用:①化平淡为生动②化深奥为浅显③化抽象为具 体——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便于表达情感。 第二组:①月亮被云朵遮住了。 ②月亮羞涩地躲在了云朵后面。 比拟的作用:①增强句子的生动性和形象性,使得内容俏皮活泼, ②表达某种情感,或引起情感共鸣。③表意丰富,富于情味。
真题再现(2021·全国甲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新疆属于绿洲农业区,干旱少雨,为了让棉花吃好喝好长得好,
就要进行科学的水肥管理。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灌溉等栽培技术 的应用,为新疆棉生产的提质增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文中画波浪线处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答案] ①文中把棉花吸收足够的水分和肥料才能长得好,比拟成人吃好 饭喝好水才能健康成长,投射了作者对棉花的感情;②使表达比较活泼。
课堂总结
(1)夯实修辞手法的基础知识,分析修辞的构 成和作用,留意传统题型和考查方式。 (2)加强在语言表达中对修辞手法的运用,适 应综合性新题型的考查方式。
万变不离其宗
谢谢观赏
学 以 致 用 ( 2 0 2 3 ·新 课 标 一 卷 )
Hale Waihona Puke (一)语言文字运用I网络时代,我们没有办法也没有必要B
,毕竟互联网随时
可以帮我们查阅。不过我们也不能过于依赖互联网,像互联网可以解决所有
问题似的。通过一些训练提升记忆力,也一直是我们孜孜以求的目标。
(二)语言文字运用II
天是越来越冷了,祥子似乎没觉到。心中有了一定的主意,眼前便增多了光明; 在光明中不会觉得寒冷。地上初见冰凌,连便道上的土都凝固起来,处处显出 干燥,结实,黑土的颜色已微微发些黄,像已把潮气散尽。特别是在一清早, 被大车轧起的土棱上镶着几条霜边,小风尖溜溜的把早霞吹散,露出极高极蓝 极爽快的天;祥子愿意早早的拉车跑一趟,凉风飕进他的袖口,使他全身像洗 冷水澡似的一哆嗦,一痛快。
新2020-2021年高考语文学业水平测试一轮复习专题六修辞手法知识整合【下载】

专题六修辞手法《2018年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科考试大纲》中对此知识点的要求是“理解和运用常见修辞手法(常见的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
能力层次为B、C:理解、分析综合。
考查形式以选择题为主,要求判断选出修辞手法运用正确的一项或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在具体语境中考查学生运用修辞的能力。
如2017年试卷考查了“比喻”“比拟”等修辞手法。
2018年试卷考查了“设问”“反问”“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学考《考试大纲》规定的九种修辞手法修辞手法,就是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或方法。
常见的修辞手法有很多,学考考纲明确要求的有以下九种:比喻、比拟(分为拟人、拟物)、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
一般说,比喻、夸张、比拟、借代是语言类;对偶、排比、反复是结构类;反问和设问是增强语气类。
这九类修辞手法的含义、作用和表达效果各不相同,下面做简要归纳。
1.比喻:它是用某一具体、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一种抽象、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方法。
比喻由三部分构成:(1)本体,(2)喻体,(3)比喻词。
(比喻和拟人最大的不同在于比喻含有喻体,拟人没有。
)比喻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形式。
明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本体)如(比喻词:像、似、若、犹、好像、仿佛)乙(喻体)。
例句:叶子(本体)出水很高,像(比喻词)亭亭的舞女的裙(喻体)。
(朱自清《荷塘月色》) 暗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本体)是(比喻词:成、变成、成为、当作、化作)乙(喻体)。
例句:母亲啊!你(本体)是荷叶(喻体),我(本体)是红莲(喻体)。
(冰心《荷叶·母亲》) 明喻在形式上是相似关系,暗喻则是相合关系。
借喻:只出现喻体,本体与比喻词都不出现。
例句: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喻体)了,我再也说不出话。
(鲁迅《故乡》)另外,还有一种“特殊的比喻”即通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六修辞手法
1.对下列各句修辞手法的分析,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
①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②他像冬眠的蛹,沉睡在自己的天地里。
③他虽然没有上过几年学,但靠自修,肚子里的墨水也不少。
④剥削阶级是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
A.①借代②比喻③借代④比喻
B.①比喻②拟人③比喻④借代
C.①借代②拟人③借代④借代
D.①比喻②比喻③借代④比喻
答案:A
2.选出对下列各句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
①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不是。
是自己头脑里固有的吗?不是。
②莫非中国式的历史论,也将沟通了中国人的文学论欤?
③在中国,从道士听论道,从批评家听谈文,都令人毛孔痉挛,汗不敢出。
A.设问反问夸张B.反问比喻借代
C.排比借代比喻 D.设问反问比喻
答案:A
3.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①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②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劳动群众。
③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
A.比喻设问对偶 B.设问对偶比喻
C.对偶比喻设问 D.对偶设问比喻
答案:D
4.下列句子在修辞手法上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
A.我们要把那些又长又臭的懒婆娘的裹脚,赶快扔到垃圾桶里去。
B.区长的意思,要放长线钓大鱼,设法打进他们的组织里去。
C.小妹妹拉达,是一只雏凤。
D.小胡子把洋刀一挥,队伍又出发了。
解析:D句运用了借代的手法,其余句都是运用了比喻的手法。
答案:D
5.从采用修辞手法的角度,选出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 )
A.有的松树像一顶墨绿大伞,支开了等你。
B.船只能缓缓行进,像一个在崇山峻岭之间慢步前进的旅人。
C.紧十八盘仿佛一条灰白大蟒,匍匐在山峡当中。
D.塑像塑得精致、细腻,一个个都像活的。
解析:D句没有运用修辞手法,其余句都是运用了比喻的手法。
答案:D
6.下列对句子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因为岛屿挡住了它的转动,它狠狠的用脚踢着,用手推着,用牙咬着。
②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的人,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③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A.①排比、比喻②反复③排比
B.①拟人、反复②对偶③对偶
C.①比喻、反复②排比③比喻
D.①拟人、排比②反复③对偶
答案:D
7.下列对句子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大海里,闪烁着一片鱼鳞似的银波。
②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中。
③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④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向下了火。
A.比喻拟人对偶夸张
B.拟人拟人对偶比喻
C.比喻拟人排比比喻
D.拟人对偶排比夸张
答案:A
8.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正像自然史博物馆显示了世界的物质外观那样,首都艺术博物馆显示了人类精神的无数个小侧面。
B.在我一生漫长的黑夜里,我读过的和人们读给我听的那些书,已经成为一座辉煌的巨大灯塔,为我指示出了人生及心灵的最深的航道。
C.但是,看得见的人们往往并不需要到首都艺术博物馆去寻找这把美的钥匙。
D.西湖,就是镶嵌在这天堂里的一颗明珠。
解析:A项,作类比;B项,“漫长的黑夜”“灯塔”“航道”分别喻指“人生”“书”“人生及心灵的路途”;C 项,“钥匙”喻指发现美的途径;D项,“明珠”比喻“西湖”。
答案:A
9.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分析,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他的卧室挺小,活像一只箱子,床上挂着帐子。
他一上床,就拉过被子来蒙上脑袋。
B.这响亮而清脆的“哈哈哈”就此结束了一切事情:结束了预想中的婚事,结束了别里科夫的人间生活。
C.我们动身了,他脸色发青,比乌云还要阴沉。
“天下竟有这么歹毒的坏人!”他说,他的嘴唇发抖了。
D.他所教的古代语言,对他来说,也就是雨鞋和雨伞,使他借此躲避现实生活。
解析:B项,使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A、C、D三项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答案:B
10.下列各项中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B.让死水酵成一沟绿酒/飘满了珍珠似的白沫
C.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
D.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
解析:B项,运用的是比喻的修辞手法,A、C、D三项运用的是拟人的修辞手法。
答案:B
11.下列句子在修辞手法使用上恰当的一项是( )
A.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把它们唤醒。
这是不是理想的境界?
B.晚上,我们坐在院子里乘凉,听爷爷讲聊斋故事。
他讲到紧张的时候,大家都屏住气;讲到轻松的时候,大家都拍手大笑。
这时连月亮也探头探脑,冷眼瞧着我们。
C.距离学考越来越近了,同学们的学习劲头像决了堤的洪水,势不可当。
D.纺织厂里的机器声隆隆地响着,和着我的心跳的旋律,像一首动人的催眠曲。
解析:B项,拟人,不合氛围;C项,夸张过分;D项,比喻不当。
答案:A
12.从修辞效果看,下面横线上所填的文字最合适的一项是( )
调查研究十分重要,只有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才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然而,作风浮躁的人是下不去、蹲不住的。
即使是下去了,蹲住了,“身入”能“心入”吗?到头来,________。
A.还不是油锅里加水,看起来溶在了一起,实际上油花还是浮在水面上
B.还不是葫芦掉进井里,看起来是下去了,实际上还是浮在水面上
C.还不是水中的月亮,看起来沉在了水里,实际上还是高挂在天空中
D.还不是井底的青蛙,看起来沉到了水底下,实际上它还能浮到水面上来
解析:注意本体与喻体的相似点。
答案:B
13.修辞手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在我们的脚下,波浪轻轻吻着岩石,像朦胧欲睡似的。
②头顶着蓝天大明镜,延安城照在我心中。
③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④又只一拳,太阳上正着,却似做了一个全堂水陆的道场,磬儿、钹儿、铙儿一齐响。
⑤说的是马克思主义,行的是自由主义;对人是马克思主义,对己是自由主义。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④|③⑤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解析:①拟人,②比喻,③对比,④比喻,⑤对比。
答案:B
14.下列对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打印社会广告:“不打不相识。
”
②裘皮大衣广告:“该大衣唯一的缺点是,将使您不得不忍痛扔掉以前购买的毛线衣。
”
③皮鞋油广告:“××牌皮鞋油,为足下添光。
”
④儿童牙膏广告:“我叫小白兔,小朋友喜欢我,请到百货商店来找我。
”
A.反复反衬拟人夸张
B.双关反语双关拟人
C.双关拟人比喻比喻
D.反复反衬拟人比喻
答案:B
15.对下列句子修辞手法的判断及其作用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那溅着的水花,晶莹而多芒;远望去,像一朵朵小小的白梅,微雨似的纷纷落着。
——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描写了水花的颜色、形状和动态。
B.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运用了夸张的手法,说明了六国创业的艰辛不易。
C.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写出了山势的起伏而又微不足道。
D.这里叫教条主义休息,有些同志却叫它起床。
——运用了拟人的手法,使说理的文章更加生动吸引人。
解析:C项,使用了“对偶、夸张”的修辞手法。
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