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菜发酵
泡菜发酵原理

泡菜发酵原理泡菜发酵原理是指将新鲜蔬菜放置在盐水中,微生物在一定的时间内发酵而产生的一种酸菜。
发酵过程中,湿度、温度、盐分和微生物种类都会对其发生影响。
一、微生物参与泡菜的发酵离不开微生物,主要有两种微生物:酸胁迫菌和醋酸菌。
酸胁迫菌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的盐耐菌,能够在高盐度条件下生存并繁殖。
而醋酸菌则是一种产生醋酸的好氧细菌,它们在微氧环境下可以将酒精氧化生成乙酸,从而使发酵液中pH值下降。
两种微生物之间相互作用,互相促进泡菜的发酵和质地的改变。
二、盐分作用盐的作用是抑制腐败菌生长并为盐胁迫菌的繁殖提供条件。
泡菜的盐浓度一般在3%-7%之间,可以达到杀死大多数致病菌的作用。
过低的盐浓度会导致腐败的发生,过高的盐浓度则会影响口感和营养成分的保留。
三、湿度调节湿度是泡菜发酵的重要因素,发酵过程中要保持适宜的水分含量。
水分含量过高会导致霉菌和细菌的生长,而过低的水分含量则会抑制酸胁迫菌的生长。
一般来说,泡菜的水分含量应该在80%-90%之间。
四、温度调节适宜的温度可以促进泡菜的发酵,一般来说,泡菜的发酵温度在18℃到25℃之间,过高的温度会导致泡菜发酵速度过快,而过低的温度则会导致微生物生长缓慢。
五、卫生管理在泡菜发酵过程中,卫生管理也非常重要,操作过程中要注意消毒和防止交叉污染。
发现异常情况,也要及时处理,避免泡菜变质。
六、有机酸形成泡菜的发酵过程中同时也伴随着有机酸的形成,如乳酸、醋酸等,这些物质具有抑菌作用,可以延缓泡菜的腐败。
同时,有机酸还能增加泡菜的酸味和口感。
七、色泽糯度泡菜的色泽和糯度也会随着发酵的过程有所变化。
随着时间推移,泡菜颜色会由鲜艳转为深绿色,而糯度也会逐渐增加,口感更加鲜美。
以上就是泡菜发酵原理的相关内容,如果您对泡菜感兴趣,不妨尝试自己动手制作一下,感受一下发酵的奇妙过程。
泡菜的发酵观察记录

泡菜的发酵观察记录
1、发酵初期:蔬菜刚入坛时,其表面带人的微生物,主要以不抗酸的大肠杆菌和酵母菌等较为活跃。
其中的酵母菌最初的呼吸作用方式是有氧呼吸。
发酵初期会有气泡从坛沿水槽内间歇性地放出,从而使坛内逐渐形成缺氧状态,乳酸发酵开始。
2、发酵中期:由于初期乳酸发酵使乳酸不断积累,pH下降,缺氧状态形成,乳酸菌开始活跃,并产生大量乳酸,乳酸的积累量可达到0.6%~0.8%,pH 为3.5~3.8。
这一期间为泡菜完全成熟阶段,泡菜有酸味而且清香。
3、发酵后期:在此期间继续进行乳酸发酵,乳酸含量继续增加,可达1.0%以上。
当乳酸含量达到1.2%以上时,发酵速度会逐渐变缓甚至停止,主要原因是此阶段泡菜酸度过高、风味已不协调,坛内好氧微生物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
泡菜发酵原理和方法

泡菜制作原理,其实说白了,就是乳酸菌在“搞事情”。
在制作初期,乳酸菌和一些其他的菌开始活跃,产生一些酸味。
中期,乳酸菌大量繁殖,把泡菜坛子变成厌氧环境,酸味就更浓了。
到了后期,酸味继续加重,乳酸菌还在繁殖,但是其他不好的菌就活不下去了。
制作泡菜的方法也很简单。
首先,把蔬菜整理好,放点盐,搅拌均匀。
然后,把这些蔬菜放进坛子里,压实,让盐水没过蔬菜。
最后,把坛子密封好,放在一个不太热也不太冷的地方,等上个几天,泡菜就做好了。
选食材的时候,别选太嫩的蔬菜,因为那种蔬菜的亚硝酸盐可能比较多。
装泡菜的坛子也要彻底消毒,不然会有杂菌污染。
盐水别放太少,也别放太多,控制在15%左右最好。
泡菜发酵的时候别老是打开盖子搅和,温度控制在20度左右就行。
如果发现泡菜长毛了,别动它,不然杂菌会更多。
当然,制作泡菜也有一些小技巧。
比如,你可以在泡菜水里加点姜、蒜、辣椒,这样不仅可以增加泡菜的口感,还能起到防腐的作用。
另外,泡菜水要经常更换,一般一个季度换一次,这样泡菜才不容易变质。
总的来说,制作泡菜就是让乳酸菌在合适的环境里大量繁殖,把蔬菜变成美味的泡菜。
只要掌握了这些原理和方法,你就可以在家轻松制作出美味的泡菜了。
1。
泡菜发酵原理和方法

泡菜,这道随处可见的传统美食,其唯美的酸辣味道与其独特的制作方法密不可分。
泡菜的制作过程不仅仅是食材与调料的简单搭配,更是一个复杂的微生物发酵过程。
这种自然界中的奇妙变化,古老而神秘,既是科学也是艺术。
首先,要了解泡菜的发酵原理,就得从微生物说起。
泡菜发酵主要是依赖于乳酸菌,这些乳酸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特别是在植物的表面。
在泡菜初期,植物叶片上的乳酸菌开始活跃起来,消耗蔬菜中的糖分来生存和繁殖,并产生乳酸。
乳酸的积累渐渐降低了泡菜环境的pH值,即使环境酸化。
在这样的酸性环境下,许多其他微生物难以生存,这样就为乳酸菌创造了一个几乎无竞争对手的环境。
随着发酵的进行,乳酸菌的种群持续增加,乳酸的产生也越来越多,泡菜的风味也因此逐渐形成。
泡菜的味道除了酸之外,还会有一种独特的香味和深厚的风味。
这些风味的形成,是因为在发酵过程中,乳酸菌不仅仅产生乳酸,还会产生一些其它有机酸,如醋酸和丙酸,以及一系列风味物质,如酯类和醇类。
这些物质和乳酸一起作用,给泡菜带来了复杂而丰富的味道。
除此之外,适当的盐份可以抑制不良微生物的生长,确保发酵过程的良性进行。
泡菜的发酵方法是非常关键的一步。
传统上,制作泡菜需要洁净的工作环境,新鲜而清洁的原材料,以及恰当的调料比如红辣椒、生姜、蒜等。
制作的第一步通常是将蔬菜如白菜、萝卜等清洗干净,并切割成适合发酵的大小。
然后将蔬菜腌制在含有适量食盐的水中,通过腌制,一方面去除了蔬菜中的一部分水分,另一方面也为乳酸菌的生长提供了适宜的环境,与此同时,盐分还能够限制不良菌群的生长,保障发酵过程的顺利进行。
腌制后的蔬菜会和其他调味料一起装入坛子中,这个过程中最关键的是要确保蔬菜被充分盖在调料液下面,隔绝空气,防止有氧微生物的生长,特别是避免霉菌的繁殖。
接着就是存放和等待,泡菜发酵的时间根据季节和温度有所不同,一般在秋冬季节温度较低,发酵时间会相对长一些,而在春夏季节温度较高,发酵时间则会缩短。
泡菜传统发酵制作步骤

泡菜传统发酵制作步骤引言泡菜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传统食品,在很多亚洲国家如韩国、中国、日本等都有着悠久的历史。
制作泡菜的过程中,主要依赖于发酵作用来使蔬菜产生特有的酸味和风味。
本文将介绍传统的泡菜制作步骤,希望能给喜爱泡菜的朋友提供一些参考。
材料准备制作泡菜的基本材料包括:•白菜:约2-3颗,每颗重量在1-1.5千克左右;•四川辣椒粉:适量;•盐:约100克;•生姜:适量;•大葱:适量;•蒜瓣:适量;此外,你也可以根据个人口味的喜好添加一些其他的调料,比如胡萝卜、海带、萝卜等。
制作步骤接下来,我们将详细介绍泡菜的传统制作步骤:步骤一:准备白菜1.选择新鲜、质地脆嫩的白菜,将外层的叶子去除并保留下来备用;2.将白菜切成适当大小的块状,一般情况下切段或切块的菜块大小约为5-6厘米。
步骤二:腌制白菜1.在一个大容器中,将白菜块与适量的盐拌匀,确保每个菜块都受到均匀的腌制。
腌制时间一般为1-2小时,直至白菜变软;2.将腌制好的白菜块放在盘子上,将腌制白菜时产生的咸水保留。
步骤三:制作泡菜调料1.取一小碗,将四川辣椒粉、蒜瓣、生姜和大葱剁碎,放入碗中;2.将适量的白菜腌制咸水慢慢加入碗中的泡菜调料,搅拌均匀,使之成为一种辛辣的泡菜酱汁。
步骤四:泡制白菜1.将泡菜酱汁涂抹在每个腌制好的白菜块上,确保每个白菜块都能均匀覆盖;2.将涂抹好泡菜酱汁的白菜块逐个放入一个干净,密封性好的玻璃容器中;3.注意,将白菜块放入容器时,要注意每个白菜块之间都要有一定的空间。
步骤五:发酵泡菜1.将盖子盖好,并放置在室温下阴凉干燥的地方,让泡菜自然发酵;2.在开始发酵后的第一天,泡菜可能会有轻微的气泡产生,这是正常现象;3.发酵的时间长短根据个人口味可以自行控制,一般情况下,约3-7天左右泡菜可以入味发酵完成;4.在发酵过程中,需要每天打开盖子释放一下积累的气体,然后将盖子再次盖好。
步骤六:享用泡菜1.在泡菜完成发酵后,将泡菜转移到冰箱中冷藏一段时间,以保持其新鲜度和风味;2.泡菜可以作为开胃菜,配餐时可以切碎来搭配其他食材。
泡菜传统自然发酵工艺流程

泡菜传统自然发酵工艺流程
一、准备材料和设备
1. 泡菜原料:新鲜蔬菜(如白菜、萝卜等)、辣椒粉、盐等
2. 设备:容器、压重物、切菜工具等
二、清洗和准备蔬菜
1. 将蔬菜洗净,并去除不需要的部分(如老叶、坏点等)
2. 根据个人喜好,切割蔬菜成合适的大小和形状
三、盐揉腌制
1. 在容器中放入一层蔬菜,撒上适量盐
2. 用手揉搓蔬菜,使其出水并与盐充分混合
3. 重复以上步骤,直到所有蔬菜都被盐揉搓均匀
四、发酵调味
1. 在盐揉腌制好的蔬菜上撒上适量的辣椒粉
2. 可根据个人口味加入其他调味料(如大蒜、姜片等)
3. 用手将辣椒粉和调味料均匀地涂抹在蔬菜表面
五、压制发酵
1. 将调味好的蔬菜放入容器中
2. 用压重物(如石头、瓷块等)压在蔬菜上方
3. 确保蔬菜被完全压制,并且压重物能够防止空气进入容器
六、自然发酵
1. 将容器放置在适宜的温度环境中(通常在15 20摄氏度)
2. 让蔬菜在自然环境中进行发酵
3. 每天检查容器内的泡菜状态,确保发酵过程正常
七、储存和食用
1. 根据个人口感喜好,确定泡菜发酵的时间(通常为1 2周)
2. 发酵完成后,将泡菜转移到冰箱储存
3. 食用时,取出适量泡菜并享用。
泡菜发酵原理

泡菜发酵原理
泡菜发酵是一种利用微生物发酵的食品加工方法。
主要的发酵原理是通过盐腌和酸化作用,促进蔬菜中的天然糖分被微生物利用并转化为有益物质。
首先,泡菜的制作过程中需要添加适量的盐,这是为了抑制有害微生物的滋生。
盐对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生长起到了关键作用,同时也会造成菜中的水分渗出,为盐受体细菌(例如嗜盐乳酸杆菌)提供了生长环境。
进一步,盐受体细菌在菜中发酵时会产生乳酸,从而使泡菜呈酸性。
这种乳酸发酵过程会降低泡菜的pH值,使得有害细菌
难以生长,从而确保泡菜的品质和安全性。
除了盐受体细菌外,泡菜的发酵过程中还会存在其他微生物,如酵母菌和产生醋酸菌(例如乙酸杆菌)。
这些微生物也会参与发酵过程,产生各种特殊的风味和营养物质。
总之,泡菜发酵的原理是通过盐的腌制和微生物的发酵作用,将蔬菜中的糖分转化为有益物质,形成独特的风味和营养价值。
泡菜发酵原理

泡菜发酵原理泡菜是一种古老的食品,它不仅在韩国和中国等国家被广泛食用,也在世界各地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喜爱。
泡菜的制作过程中,发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泡菜的发酵原理是什么呢?首先,泡菜的发酵原理与泡菜中的盐分和微生物密切相关。
在泡菜的制作过程中,蔬菜经过腌制后,盐会渗透到蔬菜细胞内部,抑制细菌和霉菌的生长,从而保持食品的新鲜。
同时,盐还会使蔬菜细胞内的水分逐渐渗出,形成了泡菜的酱汁。
这些酱汁中含有大量的糖类和氨基酸,为微生物的生长提供了充分的营养。
其次,泡菜的发酵原理还与微生物的作用密切相关。
在泡菜的发酵过程中,大量的盐分和糖类为盐耐受性和耐酸性微生物的生长提供了条件。
这些微生物主要包括乳酸菌和酵母菌。
乳酸菌可以利用蔬菜中的糖类进行发酵,产生乳酸,使泡菜呈现出酸味。
而酵母菌则可以利用蔬菜中的糖类和氨基酸进行酒精发酵,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为泡菜增添了香气和口感。
最后,泡菜的发酵原理还与温度和时间有关。
在适宜的温度下,微生物的生长速度会加快,发酵过程也会更加迅速。
一般来说,泡菜的最佳发酵温度为15-20摄氏度。
此外,发酵的时间也会影响泡菜的口感和味道。
通常情况下,泡菜的发酵时间为3-7天,不同的发酵时间会使泡菜呈现出不同的口感和风味。
总的来说,泡菜的发酵原理是一个复杂而又精妙的过程。
它既涉及到盐分和微生物的作用,又与温度和时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只有在这些因素的相互作用下,泡菜才能呈现出酸爽可口的风味,成为人们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大家能对泡菜的发酵原理有所了解,也能更加珍惜这一美味的传统食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
泡菜盐水的制作
泡菜盐水是指原料经预腌出坯后,用来泡制的盐水。配制泡菜盐水时,除加一定量的 食盐外,还需加入适量的佐料和香料,以辅助渗透盐水,保脆,杀菌和调香调味的作 用。因此,泡菜盐水的质量,会直接影响泡菜的质量和风味。 根据使用时间和质量的不同,泡菜盐水可分为以下种类和级别。 1.洗澡盐水 洗澡盐水是指一边泡制一边食用而使用的盐水。此盐水法成菜时间短,盐水 多咸而不酸,缺乏鲜香味。配制时,盐水浓度为28%,再加入 25%~30%老盐水做调味接 种,并根据所泡原料种类适当添加佐料和香料。 2.新盐水 新盐水是指新配制的盐水,盐水浓度为25%,可加入20%~30%老盐水,并根据所 泡原料种类适当添加佐料和香料。 3.老盐水 老盐水是指使用一年以上的泡菜盐水,有的甚至长达几十年或世代相传。由于 使用次数多,色,香,味俱佳,可作为泡菜时的接种盐水。由于制作,管理因素的影 响,老盐水的质量有优劣之分。优质盐水色泽橙黄,清晰,不浑浊,咸酸适度,未生 花长膜,色,香,味俱佳。用于接种的盐水应该是优质老盐水。 4.新老盐水 新老盐水是将新,老盐水按各占50%的比例,配合而成的盐水,又称母子盐水。
20
谢谢
17
泡菜中含有大量的乳酸菌(约6300万个/mL),被人体吸收后,能促进 胃肠道蠕动和胃蛋白酶的分泌,并抑制人体消化道内有害菌的繁殖, 使肠道内微生物分布正常化,有助于对食物的消化、吸收。 乳酸菌代谢产生的有机酸可使肠道内的渗透压增高,水分分泌亢进, 粪便中水分增高而缓解便秘。另外据研究,泡菜还可以降低血液中氨 基酸含量,防止脑溢血、心肌梗塞;降低肝中脂肪和血液中胆固醇含 量,预防动脉硬化。
发酵过程:泡菜的乳酸发酵一班可分为微酸(初期),酸化(中期) 和过酸(后期)三个阶段。
泡制初期
泡制初期,乳酸菌与其它附生微生物共生,但在厌氧环境中乳酸菌 占优势,并因酸使泡渍液成微酸性,抑制腐败微生物的生长。 新鲜原料入坛后,初期生长繁殖的微生物主要是附着在原料上的兼 性和厌氧微生物,以异型乳酸发酵为主,酒精发酵比较微弱。在此过 程中,大肠菌群中的细菌将糖分变换成乳酸,醋酸,琥珀酸,乙醇, 二氧化碳等。发酵初期,泡菜汤中生成的大量气体逐渐从通过坛口水 槽向外排出,坛内逐渐形成缺氧状态,抑制许多有害微生物的生长繁 殖,有利于同型乳酸发酵。这一时期约为 2~5天,产生的乳酸量较少, 含量约为0.3%~0.4%,此阶段是泡菜初熟阶段,原料咸而不酸,有生 味。
15
16
泡菜的保健功效
泡菜含有维生素 A、B1、 B2、 C、钙、磷、铁、胡萝卜素、辣椒素、 纤维素、氨基酸、蛋白质等多种营养成分。大量Vc和胡萝素,能起抗 癌作用。 泡菜中的纤维素对便秘和大肠癌有预防和抑制作用,还可降低胆 固醇,预防高血压,动脉硬化等成人循环系统病症。 泡菜中的辣椒、蒜、姜、葱等刺激性作料可起到消炎杀菌,促进 消化酶分泌的作用;泡菜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有机酸、酒精和酯等物质, 能以其独特的风味和颜色增进食欲。
泡菜的发酵工艺
组员: 智朋飞、马一芳、李钰珊、于明巧 演讲:
泡菜的简介
泡菜的生产工艺
泡菜的保健功效
国外泡菜对比
2
泡菜的简介
•
泡菜,是指为了利于长时间存放而经过发酵的蔬菜。泡菜生产 是利用食盐的高渗透压作用,以乳酸发酵为主的微生物发酵过程。自 然发酵中的乳酸菌常附着于蔬菜上,与植物关系密切,经洗涤也不被 洗去。乳酸菌应用的养料主要是素材的可溶性物质,泡菜制作简单, 成本低廉,营养丰富,风味独特,四季可做及使用方便等特点。一般 来说,只要是纤维丰富的蔬菜或水果,都可以被制成泡菜。泡菜含有 丰富的维生素和钙、磷等无机物,既能为人体提供充足的营养,又能 预防动脉硬化等疾病。其质量规格是,清洁卫生,色泽鲜丽,咸酸适 度,盐2%~4%,酸(以乳酸汁)0.4%~0.8%,组织细嫩,有一定的甜味 及鲜味,并带有原料的本味。
19
制作工艺的区别
• 四川泡菜在制作上讲究浸泡,是真正意上的“泡”菜,它的精华在于各类蔬菜通过密 闭环境内泡菜水的浸泡起到乳酸发酵的作用,从而生成泡菜独有的风味和口感,这种 口味是较为单一的。由于需用泡菜坛所以其乳酸发酵过程是纯厌氧型的。
•
韩国泡菜在制作上讲究腌渍为主,有点“腌”菜的味道。它的精华在各类腌制调料十 分丰富,配比合理,共同起到乳酸混合发酵的作用,从而生成韩国泡菜特有的风味和 口感,这种口味是多味复合的。由于只需用泡菜缸不必密闭,因而其乳酸发酵过程是 兼性厌氧型的。
13
泡制中期
泡制中期,乳酸菌大量繁殖,乳酸含量猛增达到酸化阶段。中期生 长繁殖的主要微生物是乳酸菌和酵母,以同型乳酸发酵为主。随着乳 酸生成量的缓慢增加,坛内的pH值渐渐降低,大肠菌群不能繁殖乃至 死亡。乳酸菌取代大肠菌群而获得优势,将糖分完全变换成乳酸,不 产生气体,此阶段中的气体生成量减少,而乳酸生成量迅速增大,达 到0.4%~0.8%,导致耐酸性较弱的菌种不能繁殖乃至死亡。因此,发 酵中期的最终状态是达成菌群和腐败细菌受到强烈的抑制,而乳酸菌 和酵母旺盛繁殖。这一时期为泡菜的完熟期,一般需要 5~9天,菜体 味酸,清香。 在酸化阶段产品风味最好,为最佳食用期。
3
泡菜的生产工艺
泡菜的工艺制作流程: 新鲜蔬菜 → 预处理(挑选,洗涤)→ 切分 ↓ 泡菜 ← 发酵 ← 装坛 ← 预腌出坯 ← 晾晒 ↑ 泡菜盐水的配置
4
原料挑选
适合做泡菜的原料种类很多,但应尽可能选择肉质肥厚,组织紧密, 质地细脆,无病虫害,无腐烂,新鲜的原料。甜瓜,嫩豇豆,嫩姜, 大头菜,球茎甘蓝,菊芋及大蒜等久泡不易变质,可储藏一年以上; 萝卜,胡萝卜,菜头,菜豆,草石蚕,青辣椒,青西红柿等较耐泡制, 可贮藏 3~6个月;冬瓜,嫩黄瓜,嫩菜豆,大白菜及莴苣等则不宜久 泡,只能贮藏一个月左右,随泡随吃。制作泡菜时,可根据食用习惯, 爱好与市场需求,适当选择加工原料。
5
晾晒
对于泡制时间较长的原料,在阳光下将它们晒至萎焉,再进行处理, 泡制。这样既可以降低食盐的用量,又可以使成品菜脆口,味美不走籽 (如豇豆),久贮不易变质(如萝卜,豇豆,青菜,蒜薹)。白菜,洋 白菜等,因其所需时间短,只需在阳光下晾干或沥干洗菜时所附着的水 分,即可预处理,泡制,这样有利于保持其本味和鲜色。
韩国泡菜
韩国泡菜是一种以蔬菜为主原料,各种水果、海鲜及肉类为配料的发酵食品。它不 但味美、爽口,而且具有丰富的营养,是韩国餐桌上不可缺少的主要开胃菜。韩国泡 菜在世界上的知名度很高,它的风味也别具一格。韩国泡菜在韩国也是家家户户必备 的佐餐食品,与四川一样,韩国泡菜也是传统的乳酸发酵调味食品,通常家户人家也 自制为主。不过韩国泡菜在韩国受欢迎的程度很高,家庭主妇们都以自家的泡菜味道 好引以为荣,甚至国宴上也少不了泡菜。泡菜的发酵程度、所使用的原料、容器及天 气、手艺的不同,制作出泡菜的味道和香味及其营养也各不相同。
14
泡制后期
泡制后期继续进行同型乳酸发酵,乳酸积累达1%以上,pH值继续下 降,此时只有乳酸菌能生长繁殖。当乳酸含量达到1.2%以上后,乳酸 菌的生长繁殖就后受到抑制,发酵速度缓慢乃至停止。此阶段菜质酸 度过高,风味不协调。
通过三个阶段的发酵作用,一般在初期的末尾和中期的发酵阶段, 乳酸的含量为0.6%时,泡菜的风味和品质最佳。因此,通常以这个阶 段作为泡菜的成熟期。但原料的种类,盐水的浓度及气温也有影响。
6
预腌出坯
所谓预腌出坯是指装坛泡制前,先将原料菜置于较高浓度的食盐 溶液(10%-25%)中,或直接用食盐进行料菜要先 进行预腌出坯。出坯的主要目的在于增强原料的渗透效果,除去多余 的水分,在泡制中可以尽量减少泡菜坛内食盐浓度的降低,也去掉原 料中的一些异味,防止腐败菌滋生。但出坯也会造成原料中可溶性固 形物的流失。出坯时间越长,养分损失越大。对于一些质地柔嫩的原 料,为增加其硬度,防止泡制时菜体软烂,可在预腌的盐水中添加 0.2%-0.3%的氯化钙。黄瓜,莴苣等只需预腌2-3小时;而对于质地致 密或个体较大的原料,如大蒜,萝卜等,需要2-4天。
10
11
发酵
我国的泡菜制品的发酵,已由传统工艺形成固定的微生物系和优 良的发酵生态体系。一方面,在发酵过程中,通过培养有益微生物以 抑制其他有害微生物的破坏作用,使其不能造成泡菜的腐败和对人体 的危害;另一方面,有益微生物的生命代谢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代谢产 物,改善了泡菜的风味,提高营养价值。
12
使皮肤细胞角质层变薄,减少皮肤的紫外线酸化作用,有效防止皮肤 老化。
18
四川泡菜和韩国泡菜的区别
四川泡菜
四川泡菜历史悠久,口味独特。驰名中外的川菜中的很多调料必需四川泡菜,诸如 酸菜鱼、鱼香茄子、鱼香肉丝等。四川泡菜享有盛誉,是川菜中风味小菜的组成部分。 此菜造型美观,颜色鲜艳,气味清香,咸甜酸辣,脆嫩适口。在四川,几乎家家都自 制泡菜,家家都必不可少的拥有一个甚至几个泡菜坛子。
8
装坛
制作泡菜时应对泡 菜坛进行严格的选择, 要选用火候好 ,釉色 好 ,无裂纹,无沙眼, 坛沿深,盖子吻合好 的菜坛.
9
根据原来原料种类,泡制,贮存时间的不同,装坛分为以下几种。 干装坛法 把需要泡制的原料菜装至半坛时放入香料包,继续装至八九成满,放后 用竹片压紧(或石块压紧),再徐徐灌入带佐料的盐水。这种方法适宜原料 自身浮力较大,泡制时间较长的原料,如茄子,辣椒,刀豆等。 间隔装坛法 把所要泡制的原料和佐料按原料一层佐料一层分层间隔装坛,装至半坛 时,放入香料包,继续装至八九成满,用竹片卡紧后,再灌入盐水。这种装 坛方法可以充分发挥佐料的效果,适宜个体较小的原料,如四季豆,豇豆等。 盐水装坛法 先将盐水和佐料放入坛内,搅拌均匀后装入需要泡制的原料。装至半坛 时放入香料包,再继续装至八九成满(盐水应淹没原料)。这种方法适宜在 泡制时能自行沉没于水中的原料,如根菜,苤蓝,芋头,藠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