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通用技术手工制作设计方案模板(参考模板)

最好的通用技术手工制作设计方案模板(参考模板)
最好的通用技术手工制作设计方案模板(参考模板)

XXX设计方案

一、设计人

学校:大连市第一中学

班级:高二X班

姓名:XXX

二、设计要求【至少5条】

1、能放入5吋照片(12.7cm×8.9 cm)

2、美观大方

3、有一定创意

4、色彩丰富

5、照片能够更换

6、尺寸合理

7、结构、连接合理

8、便于取材,控制成本

9、工艺简单,便于制作

三、设计分析【对选材、结构、连接、功能等方面进行分析】

方案A:

1.以木条为基本支架。锡纸外包装并以黑色条纹加以装饰避免颜色单调。

2.外形为矩形,稳定而又简洁大方。

3.为保证框架稳定,支架启用三角形木块与外框相连成三角支撑架。

方案B:

1.以玻璃为基础,透明简洁。玻璃表面镶上金色金属条纹显得高贵大方。

2.相框外形为矩形,背后用薄塑料形成5寸大的矩形,用以放入照片。

3.利用镶嵌形底座更加稳固。

四、设计草图【根据需要标注尺寸和相关说明】

方案A:【按照实际作品来画。量好主要尺寸,并在图上标注】

方案B:【随便画个类似的,作为淘汰方案】

底座:

五、方案比较和方案选择【能说明体现3个以上设计要求】

1.

2.

3.

选择方案A。

六、设计原则

遵循了道德原则,实用原则,安全原则,便携原则,经济原则。

七、工具和材料

木条,锡箔纸,包装纸,502胶水,木块

八、制作步骤

1.

2.

3.

4.

5.

九、材料成本估算

木条及木块1元锡箔纸2元502胶水1元总计4元

有关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合六篇

有关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合六篇 为了确保工作或事情能高效地开展,我们需要事先制定方案,一份好的方案一定会注重受众的参与性及互动性。那么你有了解过方案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设计方案篇1 教材简说 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这是狐狸闹的笑话。 狐狸用这种精神胜利法得到心理安慰,却迷惑了小松鼠和小兔。如果不是小猴子敢于亲自尝尝,他们都将错过这一顿美餐。 是啊,没有尝过,怎么能断定葡萄是酸的呢?我们平时做事要亲自去体验,去尝试,不能光听别人的话。 本课是一个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是以连环画的形式编排的。教学时,可以借助连续的插图,阅读课文,感知生字,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仔细观察每幅图中几个动物的神态、动作,想象他们的语言,猜猜他们的心理,并练习有感情的朗读。最后,借助图画复述课文,或以讲解员的身份讲故事,或小组表演童话剧,在情境和活动中理解课文内容。 学习目标 认识9个生字。会写8个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表演课文。 懂得做事要亲自尝试的道理。 教具准备 运用多媒体和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喜欢小动物吗?为什么?(鼓励学生说,进行发教思维训练。)老师给你们讲一个关于小动物的故事:(第一自然段)那后来怎样了呢?这葡萄是酸的还是甜的呢?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童话故事。 板书课题《酸的和甜的》,齐读课题 图文结合,感知内容,认读生字 播放课件欣赏故事。 自由读课文,读后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借助插图读文,认读生字,教师随机出示图中相应的生字词。 指名试读,会读哪个就读哪个。 说说你是怎样认识这些字词的。 (通过观察、读文使学生懂得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 朗读感悟,深入体会 看配有音乐的动画。听老师示范朗读。谈谈自己的感受。 先自由读,借助插图,逐段读文。 再小组合作读,观察图画中的小动物的神态,动作、想象他们的语言,猜测他们的心理。练习有感情朗读。 (通过观察使学生了解每个动物的特点,并且针对特点,选择适当的语气来读,以达到有感情朗读的目的。) 各小组选送代表比赛读,喜欢读哪段就读哪段。看谁读得最好,师生共同评议。 重点品读以下句子。 课件出示:小猴子爬上葡萄架。 小猴子迫不及待地爬上葡萄架。 小猴子吃起葡萄来。 小猴子大口大口地吃起葡萄来。 自读。 小组读。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93880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 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名称: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画图软件的应用《复制与变换》 姓名:工作单位: 学科年级:信息技术三年级教材版本:小学信息技术第2版 一、教学内容分析(简要说明课题来源、学习内容、知识结构图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 本课选自浙江摄影出版社三年级上册第9课的教学内容安排在画图部分主要工具内容学习完之后,应该属于技巧运用的一部分,主要学习图形的选择、复制,粘贴、移动、旋转变化及删除的方法,掌握对相同图形进行复制粘贴的技巧,以简化作图的过程。这样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提高教学的效率。 二、教学目标(从学段课程标准中找到要求,并具体化为本节课的具体要求,明晰(学生懂)、具体、可 操作、可以依据板鞋练习测试题)重点及难点(说明本课题的重难点) 1.(1)加深对画画的操作;(2)巩固对图形的选择操作;(3)掌握图形的复制及粘贴;(4)学会对图形进行清除及变化操作。 2.通过尝试操作,掌握复制、粘贴图形以及翻转、旋转图形、对图形的清除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促进其个性发展;培养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对预备知识的掌握了解情况,学生在新课的学习方法的掌握情况,如何设计 预习) 考虑三年级小朋友可能对画画还不太熟悉尽量选择简单图形给予参考,前面已经基本学习了填充颜色,工具的使用及图形的选择等操作,本节课加深对画图的练习。 四、教学过程(设计本课的学习环节,明确各环节的子目标,画出流程图)

选择复制粘贴

教学设计模板及案例

教学设计模板及案例

教学设计模板(参考)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设计案例 《计算机硬件组成》教学设计 一、前端分析 (一)教材内容分析 这节课是高中信息技术教材第一册基础知识中的一节,在教材中这一节叫“微型计算机系统”。是对整个计算机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的介绍,它是针对高中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对计算机的本质进行介绍,使学生充分了解计算机的组成和简单的工作原理,以便在学习后续知识时对知识的理解更为深刻。本节课是其中的硬件系统这一部分,主要介绍计算机由哪些硬件组成,及其各部件的功能。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节课授课对象是高一年级学生,在这之前学生已经对计算机了有一定的了解,他们认识鼠标、键盘等硬件设备,还掌握了常用的应用软件操作。但学生对计算机的系统组成、计算机内部结构认识不是很清晰,经过本课学习之后,对学生进一步了解计算机主机的外观及内部组成,及了解存储设备和输入、输出设备有很大帮助。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对电脑有着很强的好奇心,并且对学习电脑有很大的兴趣。学生的计算机水平有差距,水平高的学生和一般学生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的不同会对教学效果有影响,所以学生通过交流互相学习。教学实施规划 二、教学目标设计 (一)知识与技能: 1.在观察实物及动手实践的基础上使学生对计算机硬件系统有直观的认识,了解计算机的硬

件组成,并简单的了解其功能。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合作学习、观察、以及总结归纳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实现概念和实物的对接。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课件演示、学生交流、师生交流、人机交流等形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和概括表达的能力。 (三)情感与价值观: 1.让学生在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成就感,为今后学会自主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2.通过小组协作活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竞争参与意识和研究探索的精神,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计算机硬件的兴趣。 三、教学内容设计 教学重点:计算机的硬件系统由几大部分组成,分别包括哪些硬件,基本功能是什么? 确定依据:根据高中生现有的接受能力以及应考要求,当给出硬件实物或图片时学生能指出名称和它们的基本作用。 教学难点:存储设备和运算设备都包括那些硬件以及它们的功能。 确定依据:这两大部件包括的硬件较多,又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但由于这些部件大多集中于主机箱内部,学生平时很难见到学生主机箱内部部件,所以不太容易掌握,故为本节的难点。 四、教学策略分析 (一)教学方法 1. 任务驱动法 让学生在具体任务的驱动下进行学习,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应掌握的知识点。本节课的教

通用技术设计作品设计方案

通用技术设计作品设计方案 作品:桥模组长:吴** 组员:杨**、洪**、陈** 一. 发现问题与明确问题 今年8月台风莫拉克伤台,让整个南台湾泡在水里,造成50年最重最惨烈的水灾,我 们目睹了高屏溪暴涨的湍急溪水将双园大桥冲断,滚滚溪水声势惊人; 还有去年5月四川汶川特大地震让灾区变成了废墟,让许多灾民流离失所,我组组员为这场面所震惊,在这危急关头许多桥梁被毁,导致交通运输不畅而使救灾延迟造成人力物力的极大损失,经研究决定寻找方法克服这一困难,针对桥的稳固性进行设计改进。 二. 方案的构思及方法 对于我组所确定的项目一一桥模,我组针对提高桥梁的稳固性进行了讨论,共提出了三种建议方案: 1.增加桥墩的数量(由蜈蚣的百足、舞龙阵中得到的灵感),分担桥重,使桥面各 处受力不超过限度,导致桥面断裂。 2.扩大桥墩的体积,实质是扩大桥墩的支撑面积,以提高稳度 3.将桥墩改造成类似三角形状,上窄下宽(来源于数学中三角形具有稳固性的想法)但通过分析, ①?中增加桥墩的数量会促使材料消耗量增大。 ②. 中扩大桥墩体积势必会使桥墩阻挡流水的面积增大,造成桥墩对流水的阻力 增大,即桥墩受到流水的冲力增大,容易冲垮大桥。 ③. 中桥墩与桥面的接触面积小,桥面受到压强大,有断裂的可能。 接着,由生活中的一种便携式小凳(支撑架为X型的,如图)得到启发,由联想法,

左视图 吴 陈 決 極 俯视图 四?模型或原型的制作 所需工具:木锯,铅笔,钢尺,锤子,锉刀。 所需材料:木条,钉子若干,钓鱼用的塑料线大约 制作步骤: 1. 画出设计图,并绘制三视图; 2. 根据设计图,确定各部分选材及其所需加工工具; 3. 在木条上画出需要加工的部位; 4. 利用工具进行加工,并用锉刀磨平加工部位,使衔接部位更紧密 5. 按设计图用钉子进行拼接或加固; 6. 审查,完成 将小凳的凳面当做桥面, X 型支撑架作为桥墩。 就此,我组又结合前面三种建议方案提出以下想法: 1. 利用斜拉桥的原理,解决桥面受力问题,并且可以节约材料。 2. 减小流水对桥墩作用力面积。 3. 将桥面的支撑点下移,放在“三角形”的两腰。 综上,并经过些许修改,我们确定了此次桥模设计及制作的方案。 设计要求: 1. 考虑实际,针对实际中稳固性的增加; 2. 现实中的实用性。 3. 节约材料 4. 美观 设计图样的绘制 桥模设计图 5m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1).docx

附件:教学设计方案模板 教学设计方案课题名称圆柱的体积 姓名刘秀荣工作单位 张家口经济开发区姚家房小学 年级学科六年级数学教材版本冀教版 一、教学内容分析 “圆柱的体积”是冀教版六年级下册“圆柱和圆锥”这一单元的第四节的内容,在学 习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圆柱,学习了体积,经历了长、正方体的体积推导过程 以及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在推导圆柱的体积公式时,把圆柱体转化成长方体,高并没 有变,只是把底面的圆形转化成长方形,它的转化过程实际上和圆转化成长方形求面积的 方法相同,学生已具备有学习本课的技能。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知道圆柱体积计算公式是 什么 , 而且要让学生主动探索、经历圆柱体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从而体验探索成功的快乐 ,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会学习方法,获得学习经验。 二、教学目标 1、经历探究和推导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圆柱体积计算方法,并 能正确计算圆柱体积,达标率100%。 2、能运用圆柱的体积计算方法,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达标 率95%。 3、能积极参与圆柱体积计算公式推导活动,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活动过程,发 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综合、归纳推理能力,达标率95%。 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达标率100%。 5、培养学生的转化思想,渗透辩证法和极限的思想,达标率95%。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已经是六年级了,已经建立了初步的空间观念,大部分学生也达到了 相应的认知水平,圆柱体积的学习应该不是问题。 四、教学过程 本节课第一个环节激活旧知、引出新知,采用复习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公式,圆面 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从转化的思想、方法上为推导圆柱的体积公式做一些铺垫。第二个环节自主合作、探索新知,采用了激趣設疑的方法层层深入,调动同学们学习的热情,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学生积极合作交流,主动参与到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过程中,从而体验探索成功的快乐,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会学习方法,获得学习经验。然后通过例题教学加深对圆柱的体积公式的理解,体会计算公式在实际生活中 的应用,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第三个环节巩固练习、拓展提高,采用了 分层教学的方法,设计的练习题由易到难,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考虑 使差生吃得消,中等生吃得好,尖子生吃得饱。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的知识与技能、特别是让学生获得数学的思 想和方法,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同时陶冶了情操。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设计 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激活旧知,引出新知从转化的思 1、计算下面物体的体积想、方法上为推导 ( 1 )长方体的长 20圆柱的体积公式 厘米,宽 10 厘米,高8 厘学生可能说出通过分割、拼合做一些铺垫。 米。的办法变成长方形或者平行四边原有的基 (9) 正方体棱 6分米形,或者三角形,或者梯形来推导础是后续学习的 2 、回忆一下圆面积的出圆的面积。这时教师要及时总结前提和起点,新知计算公式是如何推导出来不论是拼成哪种图形都是把圆转化总是在旧知的基 的成已学过面积计算的图形,再根据础上生长发展的。 教师(结合课件演示)转化后的图形与圆各部分之间的关这种承上启下的 把一个圆平均分割,再拼合系推导出它的面积。关系决定了我们 就变成了一个近似的平行的教学必须从学 四边形,分的份数越多越接生原有的认知结 近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构出发,找准新旧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docx

谢谢你的观赏 教学设计方 案模板 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名称: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画图软件的应用《复制与变换》 姓名: 工作单位: 学科年级: 信息技术 三年级 教材版本: 小学信息技术第2版 一、教学内容分析(简要说明课题来源、学习内容、知识结构图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 本课选自浙江摄影出版社三年级上册第9课的教学内容安排在画图部分主要工具内容学习完之后,应该属于技巧运用的一部分,主要学习图形的选择、复制,粘贴、移动、旋转变化及删除的方法,掌握对相同图形进行复制粘贴的技巧,以简化作图的过程。这样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提高教学的效率。 二、教学目标(从学段课程标准中找到要求,并具体化为本节课的具体要求,明晰(学生懂)、具体、可操作、可以依据板鞋练习测试题)重点及难点(说明本课题的重难点) 1.(1)加深对画画的操作;(2)巩固对图形的选择操作;(3)掌握图形的复制及粘贴;(4)学会对图形进行清除及变化操作。 2.通过尝试操作,掌握复制、粘贴图形以及翻转、旋转图形、对图形的清除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促进其个性发展;培养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对预备知识的掌握了解情况,学生在新课的学习方法的掌握情况,如何设计预习) 考虑三年级小朋友可能对画画还不太熟悉尽量选择简单图形给予参考,前面已经基本学习了填充颜色,工具的使用及图形的选择等操作,本节课加深对画图的练习。 四、教学过程(设计本课的学习环节,明确各环节的子目标,画出流程图) 针对学习流程的设计的各流程,设计教与学的方式的)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加强自己学习的兴趣,超越其他小朋友的作品 俗话说“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问题的引入,激发学生的实际需要,从中并提供了素材让其使作品更加漂亮。 1.自行看书并操作演练,因为书 学生是学习的主 人,学生必须通过操作

课堂教学设计方案模板1简易版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七、教学评价设计 评价方法 评价工具 评价方式 注:媒体资源或工具的教学作用和使用方式一般有: 教学流程图中统一使用下列图形符号:(又参见教材333-334页) 教学评价包括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根据对象又分为自评、互评和师评;根据方式,又可分为口头评价、动作评价、书面评价;信息化学习评价工具有电子档案袋、量规、概念图、学习契约、范例展示等。这些评价工具的综合应用,能够实现师评、互评、自评的结合,有利于在真实的作业情境中对学习者的高级思维能力、反思能力、合作能力、信息搜集能力、处理能力和创造能力等进行评价。在教学中,还经常运用作业与测验法、问卷调查法、观察法、电子档案袋评价法,用调查问卷、档案袋、观察记录表等评价工具实施教学评价。学习者的能力是多方面的,每个学习者都有各自优势,因此对学生学习评价应该是多方面的。多元评价理论体现了主体多元化,内容多维化,方法多样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同时也要对自己的教学方案设计也要适当评价反思,看是否科学合理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教学前的评价——安置性评价。在进行教学前,教师首先需要回答两个问题:(1)对开展新的教学所必需的技能和能力,学生掌握到了何种程度?(2)对计划进行的教学的预期学习结果,学生已经具备到何种程度?通常通过实施准备状态前测(readiness pretest)来获得有关上述第一个问题的信息,这种测验一般在一门课程或一个单元的教学开始前进行,用来检验学生是否具备了学好新课程所必须的知识和技能。例如,在学习高中学科知识的某一选修模块之前,可以先要求学生做一个关于必修模块。如果学生在测验中表现出缺乏学习该选修模块必备的知识技能,教师就应有针对性地进行补救,或者根据学生现有的水平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难度。 2.教学过程中的评价——形成性和诊断性评价。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评价的主要关注点是学生的学习进展情况,为此,需要回答下述问题:(1)在哪些学习任务上,学生进展顺利?在哪些学习任务上,学生仍需帮助?(2)哪些学生存在严重的学习困难并需要进行额外的辅导或补助?在教学过程中实施的用于监控学生的学习进展的评价称为形成性评价(FormativeAssessment)。形成性评价一般被用于检查学生对某一特定部分(如某个单元或某一章节)的教学内容掌握程度如何。它与传统教学中教师使用的小测验和单元测验十分相似,但更侧重于(1)测查本单元教学的所有学习结果;(2)利用评价的结果促进学生的学习,而不是利用分数进行排名。这种测验旨在考察学生学习的得与失,以便师生调整教和学。 利用表现性任务进行的形成性评价可以是对一个产品(例如,文档、图表、程序等作品),也可以是对一个过程(例如,开展研究性学习、讨论、展示等)的阶段性评价,主要向学生提供有关其进步和不足的反馈,目的在于监控学生的学习进展、为改进学习提供矫正性的诊断。如果一个学生一直存在学习问题,以至于形成性评价提供的矫正性诊断无法解决的话,就需要采用诊断性评价(Diagnostic Assessment)来鉴别学生的学习困难。诊断性评价的目标是分析学生学习表现的普遍原因,指出学生学习困难的症结所在并进行补救。 3.教学后的评价——总结性评价。在一门课程或一个单元的教学结束的时候,我们关注的主要是学生通过教学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教学目标。此时,需要回答下列问题:(1)哪些学生已经掌握了学习任务,可以继续下一步的教学?(2)每个学生的掌握程度如何?在一门课程或教学活动结束后进行的成就评价叫总结性评价(SummativeAssessment),总结性评价主要用于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确定学生的最终学习成绩。这种评价覆盖面很广,既有测验也有表现性评价。尽管总结性评价的主要目的是用于确定学习结果,也应注意给学生提供关于其学习过程的必要反馈,并注意将评价的结果用于评定教学的有效性。 4.利用评价促进学习的其他方式。如前所述,评价能够帮助教师做出可直接影响影响学生学习的各种教学决策。除此以外,评价还从其他方面促进了学生的学习。 (1)激励学生学习动机。(2)促进学习的保持和迁移。 (3)促进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4)利用评价反思和改进教学效果。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学生设计作品图文材料

附件2 2014年海南省普通高中通用技术学生设计作品图文材料 一、基本情况 作品名称:竹刻大佛笔筒 设计人员:林秋伶 学校班级:海南华侨中学高二( 16 )班 设计时间:2014年8月 指导教师:徐道安 二、作品简介 作品功能: 竹刻大佛笔筒属于竹雕竹刻工艺品。是将毛竹截成竹筒,做笔筒的筒身。另将竹筒劈为竹片,再经刮青、打眼、雕刻、磨砂、胶合等工序,制成笔筒造型的工艺品。是一种具有竹子天然纹理,有特殊艺术效果的美观,实用工艺品。 笔筒的主要功能是收纳钢笔、毛笔、铅笔等用品,还有装饰功能。笔筒上的图案、字画是用刻刀按照事先设计好的图案,在处理好的竹筒上刻制而形成的一件艺术品。 作品图片: 竹刻大佛笔筒 作品归属的课程模块:技术与设计1 三、设计报告

前言: 在通用技术课程学习中,设计制作是产品设计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它又是构思、分析和评估设计方案的一种方法。竹刻大佛笔筒的设计制作就是设计过程中实践环节,通过实践来提升自己技术素质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 问题来源: 在我们读书人中,相信很多人都有这个习惯吧:闲暇的时候,会对我们书桌上的笔筒欣赏一番,评论一番,这个时候,我就在想,要是用来收纳收纳钢笔、毛笔、铅笔等用品。还有装饰、欣赏功能的笔筒,该有多么好啊。我把这个想法告诉了通用技术老师徐道安,徐老师指导我上网查资料,并且在现实生活中找工具和材料,制作一个具有装饰、欣赏功能的竹刻大佛笔筒。 设计要求: 以竹子为材料使用刨削对缝、胶合、车削;抛光、罩面工艺,其特征在于基材是用竹段劈成竹条,经对缝胶合拼成竹板,将竹板横截再对缝胶合成坯料,经车削成形、抛光、装配、罩面、打腊制度工艺品。 方案说明: 通过调查分析设计了如下方案 方案1:

高一通用技术设计方案

筷子的改造设计方案 问题来源: 筷子是中国人传统的餐具,生活中谁也离不开它,随着生活节奏的 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经常会在饭店就餐, 而筷子的卫生却令人担忧, 据 统计,中国有相当一部分人感染了幽门螺杆菌,而就餐就是最主要的传播途径, 许多饭店消毒工作做的不好,甚至不做,因而我想对筷子进行改造。 问题的价值:为了降低成本, 只在筷子的头上进行改造, 筷子头采用环保的木质 材料,经过多方调查,成本在商家的可接受范围内,且简单操作易行。 条件分析 有利条件: 节约商家的人工成本,简单操作易行, 也给食客带来良好的加餐心情, 能为商家 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不利条件:筷子头采用一次性的木质材料,浪费,不环保。 调查问卷 大家好! 我是高一 7 班的一名学生。为了大家的健康,要对筷子进行合理的改造,想征求大家 的意见。特列出以下各题,请您在认可的方案后面打V 。 1、 筷子的材料 木质 ( ) 合金( ) 竹子( ) 其他( ) 2、 筷子的重量 3 、 50 克( ) 100 筷子的价格 克( ) 150 克( ) 150 克以上( ) 4 、 5 元( ) 10 筷子头的价格 元( ) 15 元( ) 15 元以上( ) 5 、 0.5 元( ) 1 筷子 头的材质 元( ) 1.5 元( ) 1.5 元以上( ) 5 、 木质 ( ) 其他特殊的要求: 合金( ) 竹子( ) 其他( ) 设计分析 民以食为天, 筷子是我们中国饮食文化中所独有的一项, 吃进嘴里的东西容不得丝毫的 大意, 但节约能源也不能忽视, 因为我们的家园——地球,只有一个, 在筷子头的选择上要 想好什么样的材料, 因为它是一次性的, 需要更换。 如果用一次性木质的筷子头对人体安全 比较好, 但不够环保, 如果选用其他的材质来做一次性的筷子头, 该选用哪种既对人体无伤 害、成本低又环保呢? 方案构思 上面的筷子保持原有的样子, 但材质一定要好, 在筷子与头的交界处用合金做一个套子, (因 为合金不易变形) 。使用时只是更换筷子头,更换筷子头的时候只要把筷子头套入这个合金 的套子中, 拧几圈就行, 已不松动, 能方便食客就餐就好。 筷子头目前建议使用价格低廉的, 容易生长的木质,如:梧桐树、杨树等作为材料,千万不要在筷子头上刷任何涂料,且筷子 头一定要密封好,以防外界灰尘细菌污染。

高中通用技术作品设计 通用技术设计作品设计方案两篇范文

技术设计是根据已经得到批准的初步设计而编制的更精确、更完备、更具体的文件和图纸。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的高中通用技术作品设计通用技术设计作品设计方案供大家参考选择。 高中通用技术作品设计通用技术设计作品设计方案篇一 拉罐台灯 制作材料: 易拉罐空罐2个、小开关1个、5V电珠1只、电线、百得胶或502胶水、焊锡、电池。 制作方法: 1、把两个易拉罐分别剪下底座其中一个四周须留出10毫米的边。 2、将一个不留边料的底座在中心处开一个直径5毫米的圆孔,再在离圆孔10毫米处开一个4×7(毫米)的开关安装孔,接着在底座的周边剪出四个等距离的销舌。再将另一个有置之度外工座的周边剪成三点波型灯脚,然后将底座凸起部队发按照另一个底座上销舌的相廉洁奉公闰置,用锉刀锉出四个销孔。 3、将易拉罐剪开、展平。剪取15×100(毫米)一块弯折成灯座接缝处用百得胶胶牢,灯座的上下方分别钻出直径8毫米和5毫米的圆孔。 4、剪取易拉罐铝片55×20(毫米)一块,弯卷成直径为5毫米的空心圆柱。 5、取易拉罐铝片,再取铝片剪成灯罩固定架2片,弯折后用百得胶胶在灯座的内侧。 6、将空心圆柱下部插入部分反面剪四刀,然后向外析90度并涂上胶水胶牢。圆柱的上部绕上一圈透明胶水纸,套上灯座,四周涂上胶水加固。灯座上方的圆孔里旋入焊上电线的小电珠,电线穿过空心圆柱至上底座穿出。在上底座的方孔里用百得胶将小开关胶牢,再将7号电池捆绑好安置在下底座内,然后用电线将整个电路连接好,最后将上底座销舌插入下底座的销孔里,弯折销舌,使上下底座联结。这样,一盏台灯就做成了。 高中通用技术作品设计通用技术设计作品设计方案篇二 K二* D组 作品桥模 组长**

通用技术设计作品设计方案

通用技术设计作品设计 方案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通用技术设计作品设计方案 K二* D组 作品:桥模 组长:吴** 组员:杨**、洪**、陈** 一.发现问题与明确问题 今年8月台风莫拉克伤台,让整个南台湾泡在水里,造成50年最重最惨烈的水灾,我们目睹了高屏溪暴涨的湍急溪水将双园大桥冲断,滚滚溪水声势 惊人; 还有去年5月四川汶川特大地震让灾区变成了废墟,让许多灾民流离失所,我组组员为这场面所震惊,在这危急关头许多桥梁被毁,导致交通运输不畅而使救灾延迟造成人力物力的极大损失,经研究决定寻找方法克服这一困难,针对桥的稳固性进行设计改进。 二.方案的构思及方法 对于我组所确定的项目——桥模,我组针对提高桥梁的稳固性进行了讨论,共提出了三种建议方案:

1.增加桥墩的数量(由蜈蚣的百足、舞龙阵中得到的灵感),分担桥重, 使桥面各处受力不超过限度,导致桥面断裂。 2.扩大桥墩的体积,实质是扩大桥墩的支撑面积,以提高稳度 3.将桥墩改造成类似三角形状,上窄下宽(来源于数学中三角形具有稳 固性的想法) 但通过分析, ①.中增加桥墩的数量会促使材料消耗量增大。 ②.中扩大桥墩体积势必会使桥墩阻挡流水的面积增大,造成桥墩对 流水的阻力增大,即桥墩受到流水的冲力增大,容易冲垮大桥。 ③.中桥墩与桥面的接触面积小,桥面受到压强大,有断裂的可能。 接着,由生活中的一种便携式小凳(支撑架为X型的,如图)得到启 发,由联想法, 将小凳的凳面当做桥面,X型支撑架作为桥墩。 就此,我组又结合前面三种建议方案提出以下想法: 1.利用斜拉桥的原理,解决桥面受力问题,并且可以节约材料。 2.减小流水对桥墩作用力面积。 3.将桥面的支撑点下移,放在“三角形”的两腰。 综上,并经过些许修改,我们确定了此次桥模设计及制作的方案。 设计要求: 1.考虑实际,针对实际中稳固性的增加;

教育教学设计方案模板

教育教学设计方案模板 教育教学的开展离不开好的教学设计,下面教育教学设计方案模板是小编想跟大家分享的,欢迎大家浏览。 第一篇:教育教学设计方案模板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 3.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对学生渗透保护野生动物的教育。 教学重点: 让学生体会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野生动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中国是世界上野生动物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谁能说说我国有那些珍贵的野生动物? 2.今天,教师要和大家一起去认识一种稀有的野生动物—麋鹿。 3.请大家围绕课题猜猜,课文可能会介绍哪些有关麋鹿的知

识。 二、初读指导 1.自由读课文,要求: (1)画出生词,边读课文边认,注意读准字音。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词。 2.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生字词。 (2)理解词语的意思。 (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教师相机点拨。 3.指导分段。 (1)默读课文,把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弄清楚,在想想哪几个自然段是围绕课题直接写麋鹿的,写了哪些方面,哪几个自然段是写关于麋鹿的经历的,写了哪些事。 (2)讨论分段。 第一段(1):写大丰自然保护区有着世界上最大的麋鹿群。 第二段(2—4):具体描述麋鹿的外形和生活习性。 第三段(5—7):记叙了麋鹿的传奇经历。 4.小结。 三、书写指导 1.分析字形。 2.描红、临写。 四、作业

1.抄写生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课文可以分几段,各写什么? 二.精读训练 1.学习第二段。 (1)观察第二幅插图,默读课文,想一想:这段课文可以分为几层?各写了什么内容? (2)理解第一层内容。 ①指名读。 ②为什么说麋鹿的外形很奇特? (角似鹿,面似马,蹄似牛,尾似驴) ③“更”字可以去掉吗?为什么说“更增添了它的神秘”? ④齐读。注意重读“更”。 (3)理解第二层内容. 过渡思考:第一层已经为我们描述了麋鹿的外形特点,为什么作者还要接下去写第二层呢? ①指名读。 ②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具体介绍麋鹿的外形特征?读读、想想、画画。 (角型、尾巴、蹄子、毛色)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 (1)

教学设计方案课题 名称 圆柱的体积 姓名刘秀荣 工作 单位 张家口经济开发区 姚家房小学 年级学科六年级数学 教材 版本 冀教版 一、教学内容分析 “圆柱的体积”是冀教版六年级下册“圆柱和圆锥”这一单元的第四节的内容,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圆柱,学习了体积,经历了长、正方体的体积推导过程以及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在推导圆柱的体积公式时,把圆柱体转化成长方体,高并没有变,只是把底面的圆形转化成长方形,它的转化过程实际上和圆转化成长方形求面积的方法相同,学生已具备有学习本课的技能。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知道圆柱体积计算公式是什么,而且要让学生主动探索、经历圆柱体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从而体验探索成功的快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会学习方法,获得学习经验。 二、教学目标 1、经历探究和推导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圆柱体积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圆柱体积,达标率100%。 2、能运用圆柱的体积计算方法,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达标率95%。 3、能积极参与圆柱体积计算公式推导活动,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活动过程,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综合、归纳推理能力,达标率95%。 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达标率100%。 5、培养学生的转化思想,渗透辩证法和极限的思想,达标率95%。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已经是六年级了,已经建立了初步的空间观念,大部分学生也达到了相应的认知水平,圆柱体积的学习应该不是问题。 四、教学过程 本节课第一个环节激活旧知、引出新知,采用复习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公式,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从转化的思想、方法上为推导圆柱的体积公式做一些铺垫。第二个环节自主合作、探索新知,采用了激趣設疑的方法层层深入,调动同学们学习的热

通用技术设计方案举例

通用技术设计方案举例 制作携带方便的小凳的设计方案: 设计问题的构思: 为小朋友们设计一种适合他们在户外活动时使用并携带方便的小凳呢。便携式小凳的特点:结构简单、稳固,易于制作;自重轻,体积小,携带方便;成本不高于5 元。 详细的设计方案与说明: 设计了符合要求的多种材料、结构及连接方式。 方案的比较与决策: 考虑到制作出来的小凳要适合批量生产,选择了以五夹板为制作材料的五个方案。又根据设计要求对这五个方案进行了再次筛选,最后选中了三个方案。

当多个设计方案产生以后,依据一定的原则,再对这些方案进行筛选。 测试、评估及优化: 主要考查设计方案是否可行,进行各种测试、评估,以及优化设计方案、完善产品原型。综合考虑了各方面的因素,对三种设计方案和产品进行较为全面的评估。三个方案评估如下。 经过测试和评估,对照设计要求,在使用五夹板材料的方案中C3是较理想的设计方案。 C3的设计三视图。 根据绘制的加工图样进行了产品原型的制作。在经过锯、削、刨、磨和装配等几道工序之后,设计制作出生产C3方案的产品原型的过程图。 便携式小板凳使用说明书: 产品简介:本产品是一款专门为小朋友外出活动设计的便携式小凳。它自重轻,体积小,携带方便,拆卸、组装的方法简单。

产品构成:中空式凳面,凳脚板( 两块) 。 技术指标:凳子高度:16.5cm。 凳子质量:350g。 凳面面积:432cm2。 使用方法:先将两块凳脚板从凳面中取出,然后对准插缝, 将它们插接起来,再将插接好的凳脚板插入凳面的槽缝中,并用手或其他物体使凳脚板与凳面完全贴紧。 注意事项:(1) 使用完毕后, 要及时拆卸,将凳脚板放回中空的盒式凳面内。 (2) 勿将过重的物体(大于42kg) 放置在小凳上,以免凳面弯曲变形。 (3) 避免小凳长时间日晒雨淋, 以防材料爆裂或受潮。? 适用范围:5~9 岁的儿童。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 《荷叶圆圆》 设计者王晓华铁岭县种畜场小学 一、概述 《荷叶圆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14课。本课共需2课时。课文中描写了圆圆的、绿绿的荷叶。荷叶是小水珠的摇篮;是小蜻蜓的停机坪;是小青蛙的歌台;是小鱼儿的凉伞??课文洋溢着童真、童趣,有利于启迪学生的智慧,激发想像;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让他们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到夏天、大自然的美好。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荷、珠”等12个生字,能准确读出生字卡片上的生字字音并且认清字形。(2)能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感受语言的优美。 2.过程与方法

(1)能够通过自主提出问题、教师引导、动脑思考、同桌交流、表达反馈的课文学习过程,体验和感悟探究的一般过程。 (2)教师具体指导学习第二自然段,然后3-5自然段,学生自主合作学习。 (3)能够仔细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有将对课文的理解感悟用语言表达出来与其他同学交流的愿望,体验合作学习的过程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够注意到读书姿势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2)联系生活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感受夏天和大自然的美好。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1.在6~7岁的年龄段中,学生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能较好地接受活泼有趣、直观形象以及贴近生活实际的知识。

2.在学习活动中,学生能够在教师引导下,总结出有个性的学习方法,有较强的自学能力。 3.学生有较好的合作学习的能力和习惯。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根据学生情况、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以及认识水平,因此确定主要运用启发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策略,运用“自主读──合作读──练习说”的学习方法,使学生不但能领悟课文的情境和主要内容,而且能培养他们熟读能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合作意识。通过提供学习资源,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和进行创新表达,提高学生的阅读识字能力和表达能力,培养想象力和思维能力(特别是创新思维能力),促进思维的深层次加工。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1.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 2.资源准备:教师所用的荷叶、字词贴图、网络、教材,学生所用的教材。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学生设计作品图文材料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学生设计作品图文材料 一、基本情况 作品名称:竹刻大佛笔筒 设计人员:xxx 学校班级:海南华侨中学高二(16 )班 设计时间:xxxx年x月 指导教师:xxx 二、作品简介 作品功能: 竹刻大佛笔筒属于竹雕竹刻工艺品。是将毛竹截成竹筒,做笔筒的筒身。另将竹筒劈为竹片,再经刮青、打眼、雕刻、磨砂、胶合等工序,制成笔筒造型的工艺品。是一种具有竹子天然纹理,有特殊艺术效果的美观,实用工艺品。

笔筒的主要功能是收纳钢笔、毛笔、铅笔等用品,还有装饰功能。笔筒上的图案、字画是用刻刀按照事先设计好的图案,在处理好的竹筒上刻制而形成的一件艺术品。 作品图片: 竹刻大佛笔筒 作品归属的课程模块:技术与设计1 三、设计报告 前言: 在通用技术课程学习中,设计制作是产品设计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它又是构思、分析和评估设计方案的一种方法。竹刻大佛笔筒的设计制作就是设计过程中实践环节,通过实践来提升自己技术素质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 问题来源: 在我们读书人中,相信很多人都有这个习惯吧:闲暇的时候,会对我们书桌上的笔筒欣赏一番,评论一番,这个时候,我就在想,要是用

来收纳收纳钢笔、毛笔、铅笔等用品。还有装饰、欣赏功能的笔筒,该有多么好啊。我把这个想法告诉了通用技术老师徐道安,徐老师指导我上网查资料,并且在现实生活中找工具和材料,制作一个具有装饰、欣赏功能的竹刻大佛笔筒。 设计要求: 以竹子为材料使用刨削对缝、胶合、车削;抛光、罩面工艺,其特征在于基材是用竹段劈成竹条,经对缝胶合拼成竹板,将竹板横截再对缝胶合成坯料,经车削成形、抛光、装配、罩面、打腊制度工艺品。 方案说明: 通过调查分析设计了如下方案 方案1:

通用技术设计作品设计方案资料

通用技术设计作品设 计方案

通用技术设计作品设计方案 K二* D组 作品:桥模 组长:吴** 组员:杨**、洪**、陈** 一.发现问题与明确问题 今年8月台风莫拉克伤台,让整个南台湾泡在水里,造成50年最重最惨烈的水灾,我们目睹了高屏溪暴涨的湍急溪水将双园大桥冲断,滚滚溪水声势 惊人; 还有去年5月四川汶川特大地震让灾区变成了废墟,让许多灾民流离失所,我组组员为这场面所震惊,在这危急关头许多桥梁被毁,导致交通运输不畅而使救灾延迟造成人力物力的极大损失,经研究决定寻找方法克服这一困难,针对桥的稳固性进行设计改进。 二.方案的构思及方法

对于我组所确定的项目——桥模,我组针对提高桥梁的稳固性进行了讨论,共提出了三种建议方案: 1.增加桥墩的数量(由蜈蚣的百足、舞龙阵中得到的灵感),分担桥重, 使桥面各处受力不超过限度,导致桥面断裂。 2.扩大桥墩的体积,实质是扩大桥墩的支撑面积,以提高稳度 3.将桥墩改造成类似三角形状,上窄下宽(来源于数学中三角形具有稳 固性的想法) 但通过分析, ①.中增加桥墩的数量会促使材料消耗量增大。 ②.中扩大桥墩体积势必会使桥墩阻挡流水的面积增大,造成桥墩对 流水的阻力增大,即桥墩受到流水的冲力增大,容易冲垮大桥。 ③.中桥墩与桥面的接触面积小,桥面受到压强大,有断裂的可能。 接着,由生活中的一种便携式小凳(支撑架为X型的,如图)得到启 发,由联想法, 将小凳的凳面当做桥面,X型支撑架作为桥墩。 就此,我组又结合前面三种建议方案提出以下想法: 1.利用斜拉桥的原理,解决桥面受力问题,并且可以节约材料。 2.减小流水对桥墩作用力面积。 3.将桥面的支撑点下移,放在“三角形”的两腰。 综上,并经过些许修改,我们确定了此次桥模设计及制作的方案。

通用技术设计作品设计方案两篇

通用技术设计作品设计方案两篇 高中通用技术作品设计通用技术设计作品设计方案篇一 拉罐台灯 制作材料: 易拉罐空罐2个、小开关1个、2.5V电珠1只、电线、百得胶或502胶水、焊锡、电池。 制作方法: 1、把两个易拉罐分别剪下底座其中一个四周须留出10毫米的边。 2、将一个不留边料的底座在中心处开一个直径5毫米的圆孔,再在离圆孔10毫米处开一个4×7(毫米)的开关安装孔,接着在底座的周边剪出四个等距离的销舌。再将另一个有置之度外工座的周边剪成三点波型灯脚,然后将底座凸起部队发按照另一个底座上销舌的相廉洁奉公闰置,用锉刀锉出四个销孔。 3、将易拉罐剪开、展平。剪取15×100(毫米)一块弯折成灯座接缝处用百得胶胶牢,灯座的上下方分别钻出直径8毫米和5毫米的圆孔。 4、剪取易拉罐铝片55×20(毫米)一块,弯卷成直径为5毫米的空心圆柱。 5、取易拉罐铝片,再取铝片剪成灯罩固定架2片,弯折后用百得胶胶在灯座的内侧。 6、将空心圆柱下部插入部分反面剪四刀,然后向外析90度并涂上胶水胶牢。

圆柱的上部绕上一圈透明胶水纸,套上灯座,四周涂上胶水加固。灯座上方的圆孔里旋入焊上电线的小电珠,电线穿过空心圆柱至上底座穿出。在上底座的方孔里用百得胶将小开关胶牢,再将7号电池捆绑好安置在下底座内,然后用电线将整个电路连接好,最后将上底座销舌插入下底座的销孔里,弯折销舌,使上下底座联结。这样,一盏台灯就做成了。 高中通用技术作品设计通用技术设计作品设计方案篇二 K二* D组 作品:桥模 组长:** 组员:**、**、** 一. 发现问题与明确问题 今年8月台风莫拉克伤台,让整个南台湾泡在水里,造成50年最重最惨烈的水灾,我们目睹了高屏溪暴涨的湍急溪水将双园大桥冲断,滚滚溪水声势惊人; 还有去年5月四川汶川特大地震让灾区变成了废墟,让许多灾民流离失所,我组组员为这场面所震惊,在这危急关头许多桥梁被毁,导致交通运输不畅而使救灾延迟造成人力物力的极大损失,经研究决定寻找方法克服这一困难,针对桥的稳固性进行设计改进。 二. 方案的构思及方法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1--简易版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1-- 简易版

“XXX”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七、教学评价设计 评价方式 与工具 注1:媒体资源或工具的教学作用和使用方式一般有: 注2:教学流程图的绘制请统一使用下列图形符号表示对应的教学活动: 案例如下:(具体参见“教学设计方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小小营养家--课例分析-实录+教案.mht”)

注3:关于教学评价的介绍 教学评价包括诊断性评价、形成 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根据对象又分 为自评、互评和师评;根据方式又可 分为口头评价、动作评价、书面评 价;信息化学习评价工具有电子档案 袋、量规、概念图、学习契约、范例 展示等。这些评价工具的综合应用, 能够实现师评、互评、自评的结合, 有利于在真实的作业情境中对学习者 的高级思维能力、反思能力、合作能 力、信息搜集能力、处理能力和创造 能力等进行评价。在教学中,还经常 运用作业与测验法、问卷调查法、观 察法、电子档案袋评价法,用调查问 卷、档案袋、观察记录表等评价工具 实施教学评价。学习者的能力是多方 面的,每个学习者都有各自优势,因此对学生学习评价应该是多方面的。多元评价理论体现了主体多元化,内容多维化,方法多样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也要对自己的教学方案设计也要适当评价反思,看是否科学合理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教学前的评价——安置性评价。在进行教学前,教师首先需要回答两个问题:(1)对开展新的教学所必需的技能和能力,学生掌握到了何种程度?(2)对计划进行的教学的预期学习结果,学生已经具备到何种程度?通常通过实施准备状态前测(readiness pretest)来获得有关上述第一个问题的信息,这种测验一般在一门课程或一个单元的教学开始前进行,用来检验学生是否具备了学好新课程所必须的知识和技能。例如,在学习高中学科知识的某一选修模块之前,可以先要求学生做一个关于必修模块。如果学生在测验中表现出缺乏学习该选修模块必备的知识技能,教师就应有针对性地进行补救,或者根据学生现有的水平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难度。 2.教学过程中的评价——形成性和诊断性评价。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评价的主要关注点是学生的学习进展情况,为此,需要回答下述问题:(1)在哪些学习任务上,学生进展顺利?在哪些学习任务上,学生仍需帮助?(2)哪些学生存在严重的学习困难并需要进行额外的辅导或补助?在教学过程中实施的用于监控学生的学习进展的评价称为形成性评价(FormativeAssessment)。形成性评价一般被用于检查学生对某一特定部分(如某个单元或某一章节)的教学内容掌握程度如何。它与传统教学中教师使用的小测验和单元测验十分相似,但更侧重于(1)测查本单元教学的所有学习结果;(2)利用评价的结果促进学生的学习,而不是利用分数进行排名。这种测验旨在考察学生学习的得与失,以便师生调整教和学。 利用表现性任务进行的形成性评价可以是对一个产品(例如,文档、图表、程序等作品),也可以是对一个过程(例如,开展研究性学习、讨论、展示等)的阶段性评价,主要向学生提供有关其进步和不足的反馈,目的在于监控学生的学习进展、为改进学习提供矫正性的诊断。如果一个学生一直存在学习问题,以至于形成性评价提供的矫正性诊断无法解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