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书例字

行书例字
行书例字

附,左一右二分结构。

先看达耳,出锋入笔,由下翻上,折笔下带,然后转腕右下压笔,压而后挑,写竖。竖折笔右上带笔,写单人。

达耳形象生动,运笔灵活,轻重变化有致。

单人起笔,借势明显,回头顾盼,极为生动。

入笔转腕左下,行笔带弓,极具弹性。然后笔一挑顺势翻笔压下。重心下移,墩实稳重。

笔锋起落之间,用力各有不同。

竖左上挑,翻笔借势写寸之横。借带起笔,左轻右重。翻笔挑起。写竖勾,此一竖勾,依然如是,轻起重收,重心在下。

此勾平挑,翻腕写点。竖勾微曲,弓背在右。此为右长竖之常见写法。以增右张之力。

此一附字,简洁明快。运笔流畅自然,结体疏密得宜。穿插有读,相融无间。

升字,上一下二分结构。

上面日字占三分之一,下面升字占三分之二。

先看日字的写法。日之左竖动式出锋入笔,入笔压腕下行,然后顿笔翻腕,划内上带些横折。

横顺势起笔翻腕右行,然后顿笔转腕下带。然后挑起写中横。中横左带,翻笔写下横。

下横划内回带,借回带之势写升之上撇。此撇入笔下蹲,形成撇点。蹲笔后翻腕划内上挑。然后转腕写作撇。

此撇手腕回环带起写横。横左挑至竖之左侧,然后转腕写竖。竖入笔后压腕下行。长竖压腕,这是读帖中多次讲过的。临写时多加体会。长竖若要直,笔当压腕行之,此不易之理也。

此竖左挑起,空中翻腕,运之右侧点点解字。

此一升字,上稍重,下稍轻,具有升腾之象也。上运笔以柔,下运笔以刚。刚柔相济,乃升之意也。上柔以怀下,下刚以托上,升之魂也。

空字,天覆地结构。

起笔一点,竖点。入笔旋腕而后左带。

过去读字,点如坠石。可是,这个点有坠石之感吗?

此点确无坠石之感,也没有蹲之山安之意。与此相反,道是大有悬空无着,飘浮虚空之意。何以至此?空灵之机也。

点左挑。挑起翻腕,借势落笔写左畔之点。

左畔之点,入笔一蹲转,而再蹲蹲。连续蹲笔,实为稍见。蹲而翻腕,折笔右行。

此一横划,奋力翻腕上弓,如满弦之弓,刚劲有力。至右使转运笔,转腕带下。此笔运笔劲疾。临习时当注意笔速。

虚笔带之左点之左上,转腕入笔,左下压笔写点。此点虚笔右带,写竖折。此折下带写功字。

功字借下带之势起笔,入笔后转腕右提,提后在蹲,蹲而下带,带下后再蹲,然后翻腕写横。此横作楷法手笔,结字。

此一空字,虚实结合,上重下轻。细细端详,确有空灵之感。空亦非空,虚心是也。

贤字,属天覆地结构。

这个贤字有点怪。一怪在第二竖。从下起笔,直向上带。二怪贝下右侧点,改斜为平,变作横点。

然则,向上带笔连绵不断,一起呵成,却十分的贴切,十分的融洽。真可为神乎其技了。一代巨匠,果然笔法不凡。

上部左重右轻,左密右疏,打破平衡关系。变稳为不稳,增加了字的动感。

底下贝字稍稍偏右,立刻使的上半部分的不稳归于稳定,使上部的不平衡归于平衡。险中求稳,动中求静,此类笔法非高手莫能。故而使整个字坚如磐石。

最后一点,变侧为横,加起所处位置,使字再生波澜。细细推敲,妙趣横生。

纵观贤字,上重下轻,上险下稳。运笔流畅,极具动感。

质字,上下双分,天覆地结构。

此之奇险,以险取胜。

先看左边的斤。长撇短竖形态优美。回锋翻腕写竖,然后折笔回带写一竖提。

此斤笔划潇洒,含筋带骨。半空虚悬,如高崖悬石,其势险峻之极。

右斤运笔基本相同,其势取稳。然则下竖斜带,凭添不少险峻之趣。

运笔之方,多用翻、压之法。神情内敛,自见稳中求险之妙。

再看下之贝字。

上之双斤,险中取胜,险中见稳。下之贝字,以稳见长,稳中含拙,拙中见巧。

起笔一竖,巧借上带之势。直中见曲,收中含张。横折之笔,平折而下,以拙运笔,拙中寓巧。

折后之竖,重笔之下,力足势健,独擎天下。翻笔挑起写中之二横。

三横斜上,借势翻笔而下。短撇收笔,折笔回锋,以如断笔,右笔之点,一反常态。笔意连接,全然不见。齐笔外收,更见奇特。

一撇一点,皆为断笔,其形既拙,其态憨厚。然则,八字撑开,极具稳势。

千钧之重,落雨两足。非此莫能承其重。故而,拙亦巧矣。

此一质字。上乃险之绝,下乃拙之极。然则,质朴端庄,落落大方。足见书家功力。

广字。半包围结构。

先看广字框。一点高举,王氏常规。点起笔一蹲,转腕左带。

借点左带之势起笔写横。横上翻笔写长撇。

此一长撇,如高山瀑布,飞流直下,气势宏伟壮观。收笔一送,带有飘然之感。一横一撇,大框成焉。至此,此字规模一定。浩然之气,已在其中。

再看广内黄字。黄字上横,借撇送笔之势,虚空翻笔,顺势写横。

此横左挑,写左之点。此点一蹲即带。连写右之撇。撇转腕左带,至横下之后,再转腕翻笔写下横。

上横轻,下横则重笔为之。两横并列,轻重不同。

下横折笔划内回带,转腕写由之左畔。左畔扬腕折笔带起。划弧写横折。然后左带,翻腕写由之中横。

中横虚笔左挑。写中竖,中竖左带。写下横。下横左带写下之两点。

左点下切翻腕平带。右点借势起笔,蹲而左带结字。

此一广字,整体观之。广字半框,施以大开之笔,视野开阔。有高瞻远瞩之态。内部黄字结体紧凑,方圆结和。轻重相间。此字可谓阔其行而实其体。稳健,雄壮。确有高瞻以广天下之势。结体之妙,运笔之精,皆为后世之楷模。

我们来看这个然字。

从整体构字看,是双分字字中的左低右高,从疏密看是左密右疏。

此字多为斜笔,临写时不太好把握。

先看第一笔。

撇横弯勾作为一笔。一笔之中四次翻腕,这对于临习者来说。是需要细细体味了。

起笔稍顿,转腕左下行笔,而后翻腕折笔右行。再转腕下行笔,此笔带右弓,注意左向扣腕。最后翻腕提起。转折翻提,一笔之中,运笔多方。

每次的转腕调锋,运力都要拿捏的恰到好出。不露痕迹。

勾挑起后写两点连笔。此处将两点并作一撇。其末端的细节要注意。这是笔法转换的关节点。有一个挑笔、转腕和挑锋的过程。注意看,这个细节,交待是犬字本是一短横,而此处却带笔而起,化为常横,此一变化,除强化了左右联系外,增加了字的气势,确有大气磅礴之感。

横后挑笔,写长撇。这个撇,写的高而挺,与前面临习的撇在形态和运笔上是有些许区别的。

需注意,此处少一点。本为犬字,竟成大字。这就是长横代点法。是常用之法。如果右出较短,则必须加点。这就是长而代之。清析的。

撇后翻笔带点,这是常规写法。一是点的力度,二是点位。此处点带笔较长,以补空白过大。下之一横。带笔运笔清楚,不在赘述。

反观这个然字,左展右拓,劲力四射,笔划劲健,极富弹性。大有凛凛然不可侵犯之气。

读帖拾趣;

有人插问;老师这个然字到底写的好还是不好呢?

字好与不好,本无绝对之标准。全在个人之一心。当然,评价一个字还是要有一些基本准则的。如结体,运笔等。我们分析一个字,主要也是从结体和运笔两个方面。就我个人而言。我对任何人的字的评价也是从这两个方面。在此两个方面中,我更注重运笔。

左手右丈。提手是常见偏旁之一。掌握提手的基本写法,将对一大类字具有很好的启示作用。

提手起笔一横,出锋入笔,右上翻腕行笔,然后左挑写竖勾。

竖勾入笔压腕,以求竖之挺拔,勾则蹲而后挑,蹲笔时力发右下。挑起后,由上而下入笔写提划。提划入笔稍顿,然后翻腕上提。凡提划行笔要疾,不可滞涩。提起后,借上提之势,顺势起笔写丈之横。丈之横与提手之横运笔相同而稍平。横左上挑笔写长撇。

此一长撇为竖撇。入笔后有一转腕的动作,故此撇带右弧。最后转腕送笔。

笔送出后,虚笔挑起,空中翻腕写反捺。反捺结势出锋入笔,右侧腕向右下方压笔而行,最后蹲笔,蹲笔后向下提笔收笔结字。注意,此一笔划起收处原碑都有残损,临写时不要照葫芦画瓢。

此一扙字,笔划凝练,简洁明快。穿插得宜,呼应紧密。长短变化,十分得体。笔势以骨见长,笔笔硬朗,下盘极稳。至简至约,难能可贵。

此一内框,三面外弓,字形饱满,筋骨强健,血肉丰满。厚重而不失峻峭。

勾送出后翻腕带起,虚笔走大回换。带至上方后,逆锋起笔写竖撇。逆锋起笔后,随即翻腕折笔下行,至下稍作带,即翻腕折笔,随之再左翻腕带出结字。

此一内字,仅两笔写完。简练。此字极具外张和内聚力。是外张和内聚的高度统一。因外弓而具张力,也因外弓而具内聚。运笔之精妙,当细细品味。

注意;内字框不宜长而宜短。长则瘦削乏力,有不稳定之感。框宜重不宜轻。重则重心下移,是稳定的基础。轻则发飘,字根不稳。临写是当多加体会。

累字,上一下二分结。上田占三之一,下系占三之二。

上之田字偏而宽。起笔化竖为点,入笔一蹲,翻腕划内上挑,起笔写横折。

此一横折与升之日稍有不同。后者是带笔而入,此处为重起笔,入笔不同也。入笔稍顿,翻腕右行。至右则右下蹲笔,翻腕左下带笔。

带而后虚挑写田之中横。中横虚笔左上挑,写田之中竖,中竖左带,写下横。下横常规写法,以横托上。

上田运笔滞重,浓墨重笔,增其重感。若巨石当头,如千均下坠。

下横划内左带,顺势起笔写撇折。折后上挑写下之撇折。下之撇借上挑之势,右上而下起笔,转腕左带,然后左侧蹲笔,蹲而翻腕写横。横左上挑笔,而后压腕写竖勾。

竖勾左上挑起,而后翻腕回笔写作点。翻腕左下蹲笔,蹲而翻腕右上带笔,带起后空中转腕带笔至右侧,右侧腕写点,右点入笔下蹲,然后带出结字。

下之系字,撇折紧叠。运笔稍轻,竖勾轻笔,然则刚健,两点撑开,大有力士之态。

通观累字。上重下轻。上则滞中,下则力可拔山。撇折紧叠,下点外展。上入泰山压顶,下似力士举鼎。真乃累也!

经字,双分等高结构。在书法中,等高的字是不多的。此可作为一例,以解析此类字的特征。

绞丝旁,前面已经读过几中情况。再次遇到,可比较与前面读的有何异同。

不同点是形态不同,这里显的更加清朗。相同点是运笔方式相同。有此可知,相同的运笔方法可以造就不同的形态。这也就是我常说的,形态万千,唯独运笔之方不变。

绞丝出锋入笔,侧转腕斜下。下而翻腕折笔右行。然后在左翻腕折笔左下。下而上提,提而转腕压腕下行。最后转腕上长挑。

此笔长挑,借上挑之势起笔磁轭横撇。横之起笔借势而为。虽简段较原,而笔意相连。

此一短横转腕斜上,然后蹲笔翻腕写撇。

撇用送笔,行笔疾速。出锋后虚笔转腕上带,至竖右,顺是蹲笔点点。蹲而左带。此处碑有残损,运笔路线不是很清。据所留残痕作如下推断。

上横起笔出有极弱之右上带下之痕。据此可得出如下结论。

右点左带,顺是写上横。上横蹲笔翻腕左带,带下借势顿笔写下横,翻腕右行。此横扬腕左上挑,经天纬地写一顶天之竖。注意。此竖通天。

反观此一经字,左疏而轻灵,运笔如行云流水。右巠稍密,特别中间一竖。上通九天,下柱十地,颇具特色。左右两部,间距较大,而右不觉其大。皆因左提右撇破空得宜也。破空技巧,当细细体味。

常字,从结体上看,是一个中宽字。此字本非中宽结体,而是天覆地结构。而经王氏之手,化而而为中宽。此特征之一也。

特征之二,就是上下密,中间疏。两密夹一疏。这在构字中也是少见的。

结体特征三。就是此字下部,右实左空。

这是王字超越之处。所谓创新,大约即指此类吧?

从结体的三个特征,考查其运笔和轻重变化的特点。对该字才能作出合乎情理的解读。

常上三点,作连笔小字处理。竖点直压,挑起翻笔再压。回带至右边一点。

此一小字,笔划紧密。故而右点长带,气势非凡。长带既用以拉大与中间部分的距离,造成险势,形成疏的感觉。从而也改变了原中宽结构。此一带笔,个中变化,只有仔细体悟,方可得其绩妙。

常字头本为一体,经其长带,便明显分为两部分。且又分而不散,此非常人所能及。

秃宝盖,重笔点住,提笔右带,重笔写勾带下。

请注意;这一短横笔之所承,乃勾之带下之笔也。

勾之带下,右翻腕带笔向上,顺势写横。横之起笔稍靠右。以形成左空。

此前讲过,破空法有二,即虚破和实破。此字破空之法,是笔意之指向,属虚破法。笔意向空,在视觉上便有空而不空的感觉。

此字之难在于腕。腕无力不活,则转锋生硬线条弱而无力。且须有腕力,尚可一次完成多处提按使转。

通观此字,原本平淡。但平中求险,打破常规。险而复稳足见功力。是故,常亦不常矣。

历字。这是王书中不多见的长体字。属半包围结构。

王书一般以正方或稍扁为常见。象这样的长体字较为少见。前几天临到几个。从运笔上看,广字头有飞扬之势。

这种竖撇,在前面临的字中是有的。内弓出锋收笔的撇。也算是一个标准撇吧。

写撇是要用腕尽力外送。收笔前要稍稍压笔,以写出螳螂肚。

此撇形式外掠,形成内弓。此划其形外展,其势外拓。强劲有力,舒展飘逸。

在看林字。林字两竖挺拔有力,顶天立地。纠纠然有丈夫气。

林之两横两撇两捺共六笔,该字用两横代之。势如蛟龙盘柱,神情飞扬,极具动感。一静一动。相映成趣。

二横之后,翻腕向左带笔,笔划弧后写止字。竖弯勾。写勾时将笔挑起。重新起笔写两连点,右点左带,其力断金。使得字形饱满,坚如磐石。

纵观此字,大开大合。端庄中足见强劲,秀丽中不乏筋骨。读是字,有情志激扬之感。

纲字,左一右二分,左高右低结构。

纲的结构与缘基本相同,都是右密。右密配左疏,打配才合度。一疏配疏,以密配密都不相宜。密配疏,轻配重。这都是构字的基本原则。

绞丝提起后借势由上而下起笔写罡四字头之左畔。

左畔翻腕折笔虚带,顺势动中起笔写横折。

此折典型楷书,上挑斜蹲,然后翻腕带下。

带下后虚笔左挑写四中之左竖,左竖虚挑写右竖。右竖左带写下之长横。

下之长横入笔右翻腕重力右行,然后翻腕划内回带,写中竖。

中竖起笔后压腕下行。而后虚挑,出锋入笔写有则之短横。短横上挑,虚带之左上,然后翻腕由左向右起笔写竖折。

短竖起笔后腕转左侧,然后蹲笔翻腕有行。收笔时微上挑,斜蹲回锋收笔结字。

这个纲字写的很有意思。整体上是左疏右密,左重右轻。而右部之罡字则是上密下疏,上轻下重。完全符合构字之基本原理。另外,此字还有一大特点。左为行书,右为楷书。行楷结合,动静相融。可为妙哉!此纲中正,肃穆。大有纲纪不可犯之势。字形表字意,除王氏之外,古今无二人也。

这个万字,虽有三笔,看似简单,而实为不易。入笔稍顿,右翻腕写横,横以取势,如阵云排空。长横蹲笔翻腕左带写横弯勾,弯勾借下带之势,出锋入笔,入笔颜腕,而后稍顿再转腕写弯勾。弯勾求平衡。书写最难。书写要体现弯中见直,曲中带方。首尾呼应,力如曲弓。弯勾挑起,笔作空中回环,借势起笔写撇。最后一撇,行笔疾速,且蓄势待发。力不全尽,笔不长收。意尤未尽,余味无穷。此字,看似平淡,实则笔笔惊奇。特别是一撇一弯勾,曲不离中线,弯自在平衡。奇中见平稳,秀中显刚毅。妙矣乎!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