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底关系理论

图底关系理论
图底关系理论

图底,连接,场所理论

几乎所有的当代城市设计理论都会论及“图底关系”理论,认为图底关系的好坏是判断城市外部空间成败的重要手段之一。Roger. Trancik在《找寻失落的空间》一书中说:“图底理论系研究地面建筑实体(SoildMass;图,Figure)和开放虚体(Open Voids;底,Ground)之间的相对比例关系。

在城市环境中建筑实体由于体量较大对人的视觉刺激较强通常成为人们知觉的对象周围的空间则被忽视成为对象的“建筑”被称为“图”,被模糊的事物被称为“底”。

Roger. Trancik在《找寻失落的空间》一书中说:“图底理论系研究地面建筑实体

(SoildMass;图,Figure)和开放虚体(Open Voids;底,Ground)之间的相对比例关系。每个都市环境中;实体与虚体都有一个既定的模式。空间设计中运用图-底法,可以籍操纵模式实际形状的增减变化,决定图底的关系。而控制图底关系的目的在于建立不同的空间层级,理清都市内或地区内的空间结构。

柯林罗与弗瑞德科特在《拼贴城市》也提到:“我们来简要地集中关注一下传统城市典型的美德:实体和连续网格,或者肌理,为它的对应情况———特定空间提供能量,随之而来的广场和街道就作为一种公共释放的阀门,并能提供可识别的结构,而且重要的是,起支撑作用的肌理或图底的丰富多样性。因为,作为一种随机组织建立起来的连续建筑的场景,它并没有受到来自自我完美或明显功能表现方面的巨大压力,而且由于有了公共立面的稳定作用,它可以灵活地按照当地要求或当时所需来表现”。

鉴于“图底关系”理论中“图”与“底”可以相互转换、建筑密度较大的特点,结合城市设计各分项项目的自身特征,我们认为,“图底关系”理论比较适合在以下项目中应用:

1)对传统城市空间特征的解析

2)旧城改造与更新项目。传统城市(区)有很好的“图底关系”,在对其进行改造与更新的过程中,为了保持其空间特色,延续其空间格局,有必要进行“图底关系”分析。

3)城市商业中心或大型商业步行系统。商业中心一般布局在城市核心地带,地价高昂,因建筑性质的原因,其层数不会太高,建筑必然会尽量向水平方向发展,导致极高的建筑密度。同时,为了加强城市各商业建筑间的相互联系,强化商业空间的活力,空间的连续性较强,尺度也相对较小。因此,“图底关系”理论大有用武之地。如图13,重庆某区商业中心的城市设计,设计者为了获得空间的趣味性与丰富性,同时配合商业步行系统的特点,将建筑与空间同时纳入考虑的范围中,建筑的整体感比较强,除建筑外的剩余空间也得到了刻意的设计,从图形学的观点来看,建筑和空间基本上可以互换,“图底关系”明显。

良好的城市户外空间与“图底关系”有一定的关联,但这种关联是弱相关。在现代城市

设计过程中,片面强调“图底关系”将导致新的城市问题:

1)拥挤的城市环境。上面说了,要想获得“图底关系”,建筑密度必然会接近50%,通风、采光都受到限制,这种以牺牲城市空地率为前提的方法显然不符合现代人居环境的要求。

2)交通拥挤。现代城市讲究效率,高密度城区无法满足快捷交通的要求。

3)私密性受影响。密度大固然可以被动地增加人们的接触机会,带来良好的邻里关系,但在一定程度上却是以牺牲私密性为代价。现代的威尼斯和佛罗伦萨人大多住在新城区,旧城区成为旅游和商业空间。号称中国最具小资情调的云南丽江老城区也充饰着酒吧和招待所,商业氛围远远超过了居住氛围。事过境迁,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判断已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他们所需求的生活环境也不同,这直接影响到城市空间形态。

“图底关系”理论告诉我们城市(区)的虚空间同建筑实体一样重要,在进行城市设计的时候,除了要设计好那些实实在在、有形的建筑实体外,同时还要关注实体建筑外的虚空间。空间应具有良好的界面,应有一定的确定性,空间应有宜人的尺度。然而它并不是医治城市病态空间的万能药,片面地理解或是盲目地迷信都是不可取的。如何正确地认识“图底关系”理论,掌握城市空间的本质,是现代城市设计师的重要研究课题。

热力学基本公式的导出关系概念图

图1 助学体系材料之五 运用概念图制作技术,掌握热力学函数关系 丽水学院化学化工系 张启伟 材料简介:运用概念图制作技术,构建了热力学函数关系概念图,包括了:四个热力学基本公式的导出关系概念图,八个派生公式及四个麦克斯韦(Maxwell)关系式,便于记忆。 一、热力学基本公式的导出关系概念图: 从热力学第一定律开始,根据各热力学函数的定义式,依次建立四个热力学基本公式的导出关系概念图(见图)。 热力学基本方程的适用条件:于封闭的热力学平衡系统所进行的一切可逆过程。说的更详细些,它们不仅适用于一定量的单相纯物质,或组成恒定的多组分系统发生单纯p , V, T 变化的过程。也可适用于相平衡或化学平衡的系统,由一平衡 状态变为另一平衡态的过程。 二、导出派生公式的二种方法 根据上面的四个热力学基本公式,每个热力学基本公式可派生出二个派生公式,共8个派生公式。分别可以按二种方法得到派生公式,见图。 图2 图3

派生公式汇总表如下:

2 d H = T d S + V d p 等 压 (?H /?S )p =T 等 熵 (?H /?p )S =V 3 d A =-S d T - p d V 等 容 (?A /?T )V =-S 等 温 (?A /?V )T =-p 4 d G =-S d T + V d p 等 压 (?G /?T )p =-S 等 温 (?G /?p )T =V 注:同色偏微分的相同关系。 归纳为四组: T = (?U /?S )V = (?H /?S )p ; p =-(?U /?V )S =-(?A /?V )T V = (?H /?p )S = (?G /?p )T S =-(?A /?T )V =-(?G /?T )p 在学习过程中,一是要注意不同偏微分的相互替代关系;二是要注意难测或难得的偏微分可用一个简单的状态函数取代的关系。 三、麦克斯韦(Maxwell)关系式导出关系概念图 同样以四个热力学基本公式为基础,每个基本公式可导出一个Maxwell 关系式。导出的数学模式概念图如下(见图):

基于概念图范式的工具知识模型文献管理体系构建

2012 基于概念图范式的工具知识模型文献管理体系构建 黎天亚佘群芝 摘要:概念图最早由美国学者提出,它是利用概念间的相互关系来实现文献知识可视化管理的一种文献管理方式。本文拟以概念图为理论基础,试图构建“工具知识模型”文献管理体系框架,以满足文献管理的高度信息化与日益开放化的发展趋向。基于概念图范式的工具知识模型主要涵摄文献管理知识模块、工具使用知识模块及Endnote使用知识模块三个模块。它不仅可以为读者提供优质的文献检索服务,还可以促使读者建立个人文献数据库。另外,模型所提供的文献评价功能将进一步确保读者所检索文献的质量,并对相关文献信息做进一步评判。关键词:工具知识模型;文献管理;概念图信息管理体系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90X(2012)12-170-03 作者:黎天亚,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湖北,武汉,430073/佘群芝,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生导师,教授,湖北,武汉,430073 信息技术促成了文献管理工作日趋变革,文献阅览室也正由原来的闭架式管理逐步转向开架式管理,标准化、科学化、自动化管理模式成为文献管理的发展方向。目前,虽然一些比较先进的搜索引擎和文献数据库承载着大量关于全球的或地区的文献知识信息,并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读者需求,但传统数据库关于文献质量评价功能不足,它们只能提供有关文献的引用次数、影响因子等信息,这种较为粗糙的评价方法不能准确地说明文献的质量水平,读者在使用文献前依然要仍需利用大量时间进行阅读总结以求甄别;在对文献的分类方法上,传统文献数据库过于宽泛,读者在搜索文献时也很难通过缩小查询范围以求快捷查询所需文献。本文拟以概念图为理论基础,试图构建“工具知识模型”文献管理体系框架,以促成文献管理的高度信息化、可视化、知识化发展。 一概念图范式下的工具知识模型构建 概念图最早由美国J.D.Novak(1957)教授提出,它是利用概念及概念之间的关系来实现文献知识可视化管理的一种文献管理方式。概念之间通过连接词连结,这种工具能辨析细小的含义差别,并把新知识很好地融合到已存的概念结构中,提炼出需要的主题。当这种概念结构因需要发生改变时,可以在原来的结构上添加新的概念实现与需求的同步变化。目前这种结构模式的软件很多,如Cmap tools、Mind Mapper、Visual Mind等都是以概念图为主体的工具知识模型。这种工具知识模型一般由概念图和相关资源组成,各种媒体资源如图片、网页、文档、视频等都可以通过该模型来解释一些概念的相关信息。读者可以像浏览网页一样方便快捷地查询并获取所需要的文献知识。 基于概念图范式的工具知识模型主要涵摄文献管理知识模块、工具使用知识模块及Endnote使用知识模块。 第一,文献管理知识模块。对文献管理基础知识进行了解是进行文献管理的起点,主要包括文献组织方式方面的知识、文献检索技巧方面的知识、不同用户文献之间共享方式的知识(见图1)。文献组织方式主要是指所有文献如何安排等方面的知识,安排方式可以按照主题,也可以按照资源的来源或类别等进行分类以便于查询。文献检索是针对读者查询而言的,包括对数据库的选择,查询方式如主题、关键词、文章来源、刊号等的选择,本地资源还是网络资源的选择等,读者可以根据需要来设置不同的检索方式。文献共享是为了方便不同地区不同用户之间对同一个文献的查询和利用,如果组织结构中有一个数据库里有相关文献,不同地区的组织内用户都可以共享,从而能有效避免资源浪费。该模块还有很好的扩展性功能,连接点功能不受读者数量多少的限制,一个连接点访问相应资源后会把该信息转存到该资源的其他连接点上,验证通过读者就可以对远程连接点进行直接访问。模块的连接点还可以实现动态地离开和加入,不会因为某些连接点离开而降低模块检索质量。 文献管理工具 文 献 管 理 知 识 模 块 利用方式 包括内容 文献组织 文献检索 文献共享 1.题录信息 2.文献主题 3.文献类别 1.数据库资源 2.本地资源 3.互联网资源 1.文献全文 2.所需知识 3.学习笔记 图1文献管理知识模块 第二,工具使用知识模块。对文献管理的基本知识了解以后,需要进一步熟悉工具的使用。文献管理工具的主要功能是尽可能满足读者对文献管理的需求,包括撰写文章时对参考文献的引用,根据自己的需要建立文献库等(见图2)。模型工具可以对所引用的参考文献进行格式方面的自动调整,按照语言来划分中文和英文文献,按照文献类型划分为专著、期刊、会议论文、学位论文等,对参考文献进行导入和导出操作,可以导入和导出的信息包括主题、作者、来源、年份、关键词等。该模块还可以对参考文献进行定量分析,如分析年份的研究热点、主题

概念图是一种用节点代表概念,连线表示概念间关系的图示法

概念图是一种用节点代表概念,连线表示概念间关系的图 示法 概念图是一种用节点代表概念,连线表示概念间关系的图示法。它是上世纪60年代美国康奈儿大学诺瓦克教授等人,根据奥苏贝尔学习理论提出的一种教学和思维的工具。从某一点上来说,人与自然总是有一种特别的联系。概念图是用来组织与表征知识的工具。它通常是将有关某一主题的不同级别的概念或命题置于方框或圆圈中,再以各种连线将相关的概念和命题连接,这样就形成了关于该主题的概念或命题网络,以此形象化的方式表征学习者的知识结构及对某一主题的理解。形象的说,概念图类似于人的神经末梢,同时也类似于生活中人人都可以看到的大树,由一个枝芽连成线向四面八方延伸。这种特别的对应不但具有形象可观性,而且还可以顺理成章地带有连续的逻辑性. 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需要培养学生在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综合能力,让学生能够自如地运用这样一门语言。而在这四个方面,“写”是英语教学中最重的一环,因为它是前面三项能力的一个融汇与具体运用的体现。写作要求语言更加准确、规范和有效到传递信息,同时写的时候要求组织段落,还必须考虑逻辑结构,使内容条理显得清楚。构思是写作的一个重要步骤,同时也是一项有效的写作策略。新的课程标准强调了课程需要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这样就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必须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选择学生们熟悉和感兴趣的话题,通过一个个层次递进的任务,化难为易,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发掘学习者学习的潜能。如何将任务设置成一个个层次递进的关系,能否更加优化任务型教学中的某种方式,将写作中比较难梳理的一些相关联的信息,通过更加直观清晰的方式呈现出来,让学生在写作的

《基于概念图教学的科学探究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主要观点)

《基于概念图教学的科学探究有效性硏究》开题报告(主要观点) 一、研究背景 1.现状述评:科学概念是科学素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儿童学习科学意味看修正和拓展对核心概念的理解,从而能更系统性地认识自然,提高科学素养,因此,概念教学也成为科学探究教学中的重点,随看课程改革浪潮的有序推进,科学探究过程取代了自然常识告知,亲历参与取代了纯粹结论灌输。这是科学课程教学的进步,然而,不可否认的是,—些教师对科学课堂的过程设计与实践过程往往满足于被活动表象所充斥,而缺失了活动本身所应有的价值和内涵,活动过程显得苍白而无力,科学探究作为科学课程教学的主流方式,离不开科学概念这—价值内核。因此,科学概念教学"活动热闹"的层面上,而要引导学生利用新旧经验,进行主动建构,从而能有系统性地I:匕较、归纳、图式推理,为科学探究服务。概念图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它以直观形象的方式表达知识结构,有效呈现思考的过程及知识的关联,引导学生进行意义建构,非常接近人的自然思维过程,既能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又能形成整体思维能力。 2.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鉴于此我们设计了《基于概念图教学的科学探究有效性研究》这一课题,主要在科学教学中,应用以概念为核心创建概念图的策略,引导学生以框图的形式将概念以及概念之间的意义关系进行重组和优化,便于学习者对整个知识结构的掌握,有利于直觉思维的形成,促逬知识的迁移,提高科学探究的效率。研究概念图应用于科学探究教与学的过程中”其价值在于教师把概念图整合于自身的教学过程设计和教学评价扌是高教师有效整体设计的效率,这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 给一线教师提供有益的

教学启示,并且组织学生开展概念构图活动,为学生引导—条全新的学习方式,利用概念进行思维发散,思维过程可视化,从而更系统、有效地参与科学探究过程中,提高学习效率。本研究将有助于推进概念图在科学探究中的应用,有助于科学教学的发展,有助于师生们改进教与学的方式,提高师生的科学素养。 二、研究目标 1.在概念图的硏制与运用中,提高教师有效设计的能力,从而促进教师的专吹长。 2?用概念图于科学探究,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培养整体思维,提升素养。 3.构建新型的基于概念图教学的模式和科学探究实施策略。 4?利用独特的概念图探究文化,形成学科教学特色。 三、研究内容 (_)对"基于槪念图教学的科学探究有效性研究”理性思考的研究 用概念图来优化科学探究有其独特的内涵,我们将对这些内涵进行全面而深入的理解,找出"概念图优化科学探究教学"与"一般科学探究教学"的联系与区别是什么?有哪些外部行为表现?从哪些方面来突破?研究到什么程度?这些都是我们在开展"概念图教学"实践研究前必须思考的策略性问题,也是我们开展研究的一个行动指南。 (二)基于槪念图教的方式的研究 这是研究教师在概念图教学中,提高自我工作能力的系列研究: 1.利用概念图来分析教材的策略研究。概念图的研制过程就是教I丿帀理解知识、梳理概念、明确重、难点并探询解决方案的过程,也就是解读教材的过程。如 何利用概念图来分析教材,有哪些对策,有待研究。

基于概念图的教学评价

基于概念图的教学评价 一、概念图简述 概念图(Concept Mapping)也叫做概念构图或概念地图,是美国康奈尔大学诺瓦克(J.D.Novak)博士提出的,是一种用来表示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关系和规则的工具。它的理论依据是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有意义的学习,即符号所代表的新观念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适当观念建立起联系。这种联系是某种合理的逻辑关系,新的概念、命题与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概念中、命题之间有下位关系、上位关系和组合关系三种关系,绘制概念图就是进行有意义学习的一种教学技术。随着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理论也能很好地支持概念图在教学中的应用。 概念图的构成主要由节点、连接和命题三个部分构成:节点表示概念,指同类事物的共同属性,通常用几何图形、图案等符号来表示;连线用于连接节点,表示两个概念之间存在某种关系,连线可以是单向的、双向的或任意方向的;命题,指连线上的文字,用于描述节点(概念)之间的关系。概念图中除了以上三个部分,还包括层级,层级通过把概念放在不同的层次来表示概念之间的上下位关系和相关关系。一般来说,概括性最强、最一般的概念处于概念图的最上层,从属概念放在下层;具有组合关系的概念和处于不同知识领域的概念之间可以用横向连接、交叉连接、超链接来体现层级关系。不同的图形代表在思维过程中产生不同的想法,也可以用不同的颜色、图像、符号来表示人脑子中的认识。对于不同的层级、不同的属性的图形单元以及它们之间的连线选择不同的颜色,以使概念的层级关系和分类明朗清晰。 二、概念图教学评价研究 诺瓦克除了强调节点、连线、连接词和层级,他还提出了概念图的评估方法,这为概念图成为一种教学评价工具奠定了基础。传统的评价很多是以测验的形式进行,当然,测验的题目类型也许可以客观地反映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但是测验过于依赖学生的回忆和再认能力,单凭测验成绩也就不能真实地反映学生的知识组织之间的差异。而使用各种图形、颜色图形表征人脑中知识结构间联系的概念图相对于传统的测验在教学评价方面显然占有很大的优势,这也使概念图发展成为一种教育评价工具。 概念图作为评价早有研究,它也是伴随着概念图的研究进行的,诺瓦克(1983)在美国两所中学的7年级和8年级做过概念图方面的研究;同年他把7年级学生

生物图表题之概念图(关系图)

生物图表题之概念图(关系图) 概念图是由点和连线组成的一系列概念的结构化表征,概念图中的每一个点表示某一领域内的各个概念,连线则表示点中概念间的内在逻辑联系。概念图是考查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的要素之一,与传统简单的选择题、填空题相比,概念图不仅可以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把握程度,扩大对知识的考查面,还可以考查学生对知识之间有机联系的理解程度,所以这类新题型在近几年的高考(或各地的高考模拟试题)中经常出现。 1 集合形式之一-------独立型:理清具有独立关系的生物学概念 1.1 模式图示: 1.2实例运用: 2 集合形式之二-------包含型:理清一系列具有从属关系的生物学概念 2.1 模式图示: 2.2实例应用: 3 集合形式之三——重合型:理清完全等同关系的生物学概念 3.1 模式图示: 概念a 概念b 概念a 概念b × 有联系 (1)完全独立型 (2)相对独立型 载体 运载体 ×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有联系 A B 胚囊 囊胚 × 吸收水分 吸收离子 有联系 C D 概念a 概念b 应激性 反射 A 群落 B C 无联系 无联系 无联系

4 4.1 模式图示: 4.2 实例运用: 5 集合形式之五——混合型:分散的生物学概念知识理顺为系统化 5.1 模式图示:以上几种图示的混合型 5.2 实例运用: A 物质相同 B 技术相同 C 范围相同 公共部分(交集) 必需的矿质元素(14种) 同时患病概率 CO 2 H 2O A B C 乳酸菌 蓝藻 原核生物 细菌 A a 减数分裂 真核生物的分裂方式 B

基于概念图策略教学设计的案例与分析

基于概念图策略教学设计的案例与分析 案例:检索表(六年级上第二章生物的世界) 设计者:刘燕科教1班150112419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的内容检索表属于《分类》的一部分教学内容。在本节课中,学生利用上节课中已经学过的动植物的分类,在了解一些生物的特征之后,学会自己完成检索表。让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通过完成动植物检索表,引用到实际生活中,增加所学知识与实际生产生活联系的意识。 二、教学设计 (一)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对动植物有一定的兴趣,通过辨别各类常见动植物的活动,初步学会观察、归纳与分类等科学方法。让学生体会概念图式的教学模式,掌握因生物个体之间存在的相同和不同的特征来划分,制作检索表。 (二)教材分析 《检索表》这一节内容选自六年级第一学期第四章内容,本节内容重点是在了解动植物基本特征之后,学会自己归纳概括,制作检索表。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能描述生物检索表 2.认识检索表的作用,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 3.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运用观察、对比、分析等方法,确定检索表的分类准则 4.初步学会编制简单的检索表 【过程与方法】 1.学生通过观察、记录、描述生物检索表,认识检索表的作用,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 2.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运用观察、对比、分析等方法,确定检索表的分类准则,体会检索表中分类的思想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经历探究的一般方法和过程,初步学会编制简单的检索表。 2.体验小组合作的乐趣。 (四)重点与难点 【重点】 1.分类的思想和方法 【难点】 1.编制简单的检索表 (五)教学策略 概念图式教学

1.创造课堂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2.联系实际,贴近生活,培养分析与归纳能力; 3.培养学生制作检索表的能力。 【课堂小结】 教师提问:制作检索表的方法是什么? 学生小组讨论,各组发表意见。 教师点评,归纳小结。 制作检索表的方法: 1.观察比较特征 ↓ 2.找出并选定分类准则 ↓ 3.进行分类并制成检索表

TJ概念图、关系图复习

TJ 概念图、关系图复习 概念图 概念图是由点和连线组成的一系列概念的结构化表征,概念图中的每一个点表示某一领域内的各个概念,连线则表示点中概念间的内在逻辑联系。概念图是考查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的要素之一,与传统简单的选择题、填空题相比,概念图不仅可以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把握程度,扩大对知识的考查面,还可以考查学生对知识之间有机联系的理解程度,所以这类新题型在近几年的高考(或各地的高考模拟试题)中经常出现。 1 集合形式之一-------独立型:理清具有独立关系的生物学概念 1.1 模式图示: 1.2实例运用: 2 集合形式之二-------包含型:理清一系列具有从属关系的生物学概念 2.1 2.2 3 集合形式之三——重合型:理清完全等同关系的生物学概念 3.1 模式图示: 4 集合 形式 理清具有公共关系的生物学概念 4.1 4.2 5 集合形式之五——混合型:分散的生物学概念知识理顺为系统化 5.1 模式图示:以上几种图示的混合型 5.2 概念a 概念b 概念a 概念b × 有联系 (1)完全独立型 (2)相对独立型 载体 运载体 ×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有联系 A B 胚囊 囊胚 × 吸收水分 吸收离子 有联系 C D 群落 C 3.2 实例运用: A 物质相同 B 技术相同 C 范围相同 必需的矿质元素(14种) CO 2 H 2O A B C 原核生物 A 减数分裂 物的 B 无联系 无联系 无联系

练习: 1.图中①、②、③三个图分别代表某个概念或某类物 质。以下各项中,能构成图中关系的是 A.DNA、染色体、基因 B.反射、应激性、适应性 C.酶、蛋白质、激素 D.减数分裂、有丝分裂、无丝分裂 2 3.右图表示一分子 A.核酸B.脱氧核苷酸C.氨基酸D.碱基 4.下图中E、F代表两种生物,如H代表生物的生活条件,箭头代表营养流动方向,则可表示寄 生关系的是: A. B. C. D. 4.下列①~③分别是根据甲乙丙作出的判断,其中正确的是 ①若甲中a和b分别代表乳酸菌和蓝藻,则c代表细菌,d代表原核生物 ②若乙中3个圆圈代表3种生物生存的空间范围时,则最容易绝灭的生物是b ③若丙中a和b代表应激性和反射这两个概念,则a表示反射,b表示应激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⑨ 5.右图是对噬菌体、蓝藻、变形虫和衣藻四种生物按不同的分类依据分成四组,下列选项中说 法错误的是: A.甲组中的生物都没有细胞壁 B.丁组中的生物细胞中都具有核膜 C.丙与丁的分类依据可以是有无染色体 D.甲与乙的分类依据可以是有无叶绿体 6.右图是根据细胞器的相似或不同点进行分类的, 下列选项中不是此图分类依据的是 ( ) A.无膜结构 B.单层膜还是双层膜 C.有色素 D.是否普遍存在于动植物细胞中 7.右图是人体细胞中两种重要有机物B、E的元素组成及相关关系图。以下对相关问题的叙述, 不正确的是 A.E→G发生的场所是细胞核,G→B发生的场所 是细胞质 B.B的多种重要功能只与b的种类、数目和排列顺 序有关 C.E中e的排列顺序决定了B中 b的排列顺序 D.E 的多样性与e的种类、数目和排列顺序有关 8.下图为人体两种重要有机物B、E 的组成及相互关系图, 关于此图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E→G和G→B的碱基配对方式相同 B.T2噬菌体体内主要含有B、G、E三种成分 C.G→B和E→G的场所分别是核糖体和细胞核 D.鉴定B、E时都需要水浴加热 9.下图是物种S1和S2的生态位空间模式图, 两物种竞争最激烈的温度是() 10.右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表示碳的流动方向,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A是生产者,B、D、E是消费者,C是分解者 B.该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A、B、C、D、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液泡 高尔基体 叶绿体线粒体

《基于概念图教学的科学探究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主要观点)

《基于概念图教学的科学探究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主要观点) 一、研究背景 1.现状述评:科学概念是科学素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儿童学习科学意味着修正和拓展对核心概念的理解,从而能更系统性地认识自然,提高科学素养,因此,概念教学也成为科学探究教学中的重点,随着课程改革浪潮的有序推进,科学探究过程取代了自然常识告知,亲历参与取代了纯粹结论灌输。这是科学课程教学的进步,然而,不可否认的是,一些教师对科学课堂的过程设计与实践过程往往满足于被活动表象所充斥,而缺失了活动本身所应有的价值和内涵,活动过程显得苍白而无力,科学探究作为科学课程教学的主流方式,离不开科学概念这一价值内核。因此,科学概念教学“活动热闹”的层面上,而要引导学生利用新旧经验,进行主动建构,从而能有系统性地比较、归纳、图式推理,为科学探究服务。概念图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它以直观形象的方式表达知识结构,有效呈现思考的过程及知识的关联,引导学生进行意义建构,非常接近人的自然思维过程,既能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又能形成整体思维能力。 2.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鉴于此我们设计了《基于概念图教学的科学探究有效性研究》这一课题,主要在科学教学中,应用以概念为核心创建概念图的策略,引导学生以框图的形式将概念以及概念之间的意义关系进行重组和优化,便于学习者对整个知识结构的掌握,有利于直觉思维的形成,促进知识的迁移,提高科学探究的效率。研究概念图应用于科学探究教与学的过程中,其价值在于教师把概念图整合于自身的教学过程设计和教学评价,提高教师有效整体设计的效率,这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

给一线教师提供有益的教学启示,并且组织学生开展概念构图活动,为学生引导一条全新的学习方式,利用概念进行思维发散,思维过程可视化,从而更系统、有效地参与科学探究过程中,提高学习效率。本研究将有助于推进概念图在科学探究中的应用,有助于科学教学的发展,有助于师生们改进教与学的方式,提高师生的科学素养。 二、研究目标 1.在概念图的研制与运用中,提高教师有效设计的能力,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2.用概念图于科学探究,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培养整体思维,提升素养。 3.构建新型的基于概念图教学的模式和科学探究实施策略。 4.利用独特的概念图探究文化,形成学科教学特色。 三、研究内容 (一)对“基于概念图教学的科学探究有效性研究”理性思考的研究 用概念图来优化科学探究有其独特的内涵,我们将对这些内涵进行全面而深入的理解,找出“概念图优化科学探究教学”与“一般科学探究教学”的联系与区别是什么?有哪些外部行为表现?从哪些方面来突破?研究到什么程度?这些都是我们在开展“概念图教学”实践研究前必须思考的策略性问题,也是我们开展研究的一个行动指南。 (二)基于概念图教的方式的研究 这是研究教师在概念图教学中,提高自我工作能力的系列研究:

概念间的关系

概念间的关系 概念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关系,普通逻辑只从外延方面来研究概念间的关系,即概念外延有无重合的关系。了解和掌握概念外延间的关系,有助于明确概念和准确地使用概念。 根据两个概念外延间有无重合部分,把两个概念间的关系分为相容关系和不相容关系两大类。 一、相容关系 相容关系是指两个概念的外延至少有部分重合的关系。在相容关系中,又根据两个概念的外延重合部分大小的不同,把相容关系又分为全同关系、真包含关系、真包含于关系、交叉关系四种。 (一)全同关系 全同关系是指两个概念的外延全部重合的关系,又叫做同一关系。例如,“等边三角形”与“等角三角形”、“北京”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这两组概念分别为全同关系。

具有全同关系的概念反映的事物对象是完全相同的,即它们的外延是完全重合的,但它们的内涵却不尽相同,因为它们是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方面反映相同的对象的。例如,“等边三角形”与“等角三角形”这两个概念具有全同关系,它们的外延完全重合,但它们的内涵却不同。前者是从三条边相等来反映正三角形的,后者是从三内角相等来反映正三角形的。我们正是利用这一逻辑特性,从不同方面来加深对相同对象的认识的。应该指出,具有全同关系的两个概念与表达同一概念的两个语词是完全不同的。表达同一概念的两个语词不仅外延完全相同,而且内涵也完全相同,例如,“世界观”与“宇宙观”,它们只不过是同一概念的两种不同的文字表达而已。具有全同关系的概念在思维中是可以代替使用的,而并不违反逻辑。 普通逻辑通常采用欧拉图直观地表示概念间的关系。欧拉图是18世纪的瑞士逻辑学家欧拉(Leonhard Euler,1707—1783年)用圆圈来表示概念间外延关系的一种图解,又称为圆圈图。具有全同关系的两个概念a与b可直观地用欧拉图表示为: 这个欧拉图表明:所有的a都是b,并且所有的b都是a。 (二)真包含关系 真包含关系是指一个概念的部分外延与另一概念的全部外延相重合的关系,又叫做属种关系。例如,“人”与“中国人”、“学生”与“大学生”这两组概念分别为真包含关系。具有真包含关系的两个概念a与b,可用欧拉图表示为:

概念图的整理

概念图的整理学习 1.概念 概念是人脑在感觉、知觉和表象的基础上,对感性材料由表及里的思维加工和改造的产物,科学认识的成果首先是通过概念来概括和总结的。生物学正是通过一系列的概念作为分析、判断、综合、推理等逻辑思维的依据,来揭示这门学科的基本规律。生物学概念是生物学学科思维的基本单位。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生物》(2003年6月第一版)的附录上就有211个生物概念,其中必修本有154个,选修本上有57个。而实际上新教材中的概念系统是由相应的模块观点引领的,如必修一模块《分子与细胞》中的细胞就是一个大的概念,其中又有很多小的概念,要求我们从分子和细胞水平去认识生命系统。所以我们在教学和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始终牢记如何去理解每一个概念,以及概念和概念间的层级关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生物学概念,从而更好地学习生物学知识。 2. 概念图及其理论基础 2.1 概念图的含义 2.1.1.概念图简介 概念图(concept mapping)是以命题的形式显示概念间的意义联系,并用具体事例加以说明,来展示概念间层级结构的示意图。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美国康奈尔大学诺瓦克教授(J.D.Novak)通过研究儿童对科学知识理解的案例时提出概念图技术。这一研究是基于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D.Ausuel)的意义学习和概念同化理论。 2.1.2.概念图结构 概念图的结构包括概念(concepts)、命题(propositions)、连接(links)和层级结构(hierarchical frame-works)。概念是感知到的事物的规则属性 ,通常用专有名词或符号表示;命题是对事物现象、结构和规则的陈述 ,在概念图中 ,命题是两个概念之间通过某个连接词而形成的意义关系;连接表示 不同知识领域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层级结 构是概念的展现方式 ,一般情况下是最概 括的概念置于概念图的最上层 ,从属的概 念安排在下面。概念图是用来组织和表征知 识的工具。诺瓦克和高文(D.B.Gowin)认 为,概念图应该是:(1)具有层次性,上位概

概念图与思维导图的区别

概念图与思维导图的区别 概念图相关的英文有两个词:Concept Mapping和Concept Map。前者也可以翻译为“概念构图”,强调形成概念图的过程,后者一般翻译成“概念图”,强调概图构图的结果。概念构图是康乃尔大学的诺瓦克(J.D. Novak)博士根据奥苏贝尔(David P. Ausubel)的有意义学习理论提出的一种教学技术[12]。概念图的发明人诺瓦克博士是一位学者,因此概念图有着浓厚的学术内涵。诺瓦克博士将概念图定义为:使用节点代表概念,使用连线表示概念间关系的知识组织和表征工具[13]。从定义上可以清楚看出,概念图是一种知识的组织和表征工具,这种工具的特征包括:图示化、突出概念、突出概念之间的关系、突出概念之间的层次。图示化,也就是将概念之间的关系非线性化,是其与其他知识表征工具(如线性文本)的最大不同。 同样,思维导图对应的英文包括Mind Mapping 和Mind Map,前者表示构图过程,后者表示构图结果。思维导图最初是20世纪60年代英国心理学家东尼?博赞(Tony Buzan)发明的一种笔记方法[14]。东尼?博赞认为思维导图是对发散性思维的表达,因此也是人类思维的自然功能[15]。思维导图的发明人东尼?博赞是一位畅销书作者,因此其著作并不追求科学的严谨性,所以至今没有看到思维导图的严格定义。根据博赞本人的定义,思维导图是一种“笔记方法”,但有很多使用者感叹“思维导图记笔记一点也不方便”。这部分

是由于使用者不熟练所致,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对思维导图本质的认识不够。实际上,将思维导图理解为“笔记方法”是国内引进时翻译上的一大缺陷。原著中的笔记其实对应着两个词:note taking和note making。前者可翻译为“记笔记”,是指在读书、听讲座、交流时将别人的思想记录并整理下来;后者则可翻译为“做笔记”,是指将自己的思想激发并整理出来,如写一篇论文,做一份讲稿等。从这个角度来看,思维导图的最核心目的是激发并整理思考,采用的手段是“从中心向周围发散的非线性笔记”。可以看出思维导图是针对线性笔记的不足而发明的一种新型笔记工具,与线性笔记最本质的不同也是其“非线性”。这里,我们不妨也为思维导图下个定义:思维导图是为促进思维激发和思维整理的可视化、非线性思维工具。 从可视化这一点上来看,概念图和思维导图有着相同的“非线性图示”的特征,但其核心目的则明显不同,前者在于表征知识,后者在于激发和整理思考。当然,在实际应用上,概念图在一定意义上也可以很好的激发和整理思考,思维导图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较好的表征知识。两者的核心差异将在后面“概念图与思维导图的核心差异”一节中论述。 概念图、思维导图的“能”与“不能” 随着概念图和思维导图应用的不断深入,概念图和思维导图的宣传更是铺天盖地,令人眼花缭乱。概念图和思维导图,尤其是思维导图一下子被包装为“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培训机构扯起大旗,声称他们的概念图和思维导图培训班可以激发学员潜能,帮助学员掌握

概念图是怎么画出来的

概念图是怎么画出来的 导语: 概念图(即 Concept map),是将某个主题的概念及其关系以图形化表示,节点代表概念,连线则表示概念间关系。概念图是一种知识以及知识之间的关系的网络图形化表征,也是思维可视化的表征,故而通常使用思维导图软件来绘制概念图。 用什么软件画概念图? 概念图不多见,但是在一些特殊的工作场合中,的确需要使用概念图,来解决一些特殊的问题。那么究竟如何画概念图呢? 事实上,亿图思维导图MindMaster就可以绘制出颇有颜值,且实用的概念图。虽然这只是一款思维导图工具,但是软件的功能强大,能够满足许多高效人士的需求。它不仅支持跨平台使用,并且还有云团队功能,在团队协作中非常适用。 免费获取MindMaster思维导图软件:https://www.360docs.net/doc/723759809.html,/mindmaster/ 如何用MindMaster绘制概念图

1、首先打开百度,搜索“亿图MindMaster”进入亿图官网,然后找到MindMaster进行下载安装。 2、接着打开软件,点击新建——空白模板——概念图。 3、然后就是要添加主题了,有几种方法,可以用鼠标添加,也可以用键盘添加,但一般都会选择键盘添加毕竟比较方便。 (1)、通过中心主题右下角的浮动按钮,快速添加主题或者子主题。

(2)、在首页工具栏里,选择“插入主题”或者“插入子主题”; 3、使用快捷键: Enter:插入主题,默认是向下添加; Shift + Enter:插入到该主题之前; Shift +Ins:插入父主题。 Ins,Ctrl + Enter:插入子主题,给所选主题插入子主题。 4、然后插入浮动主题,在首页工具栏中,点击浮动主题,鼠标移动至画布后,会变成一个带+号和矩形框的形状,此时只要将鼠标移动至需要添加浮动主题的地方,点击鼠标左键,就可以自由添加浮动主题了。

利用概念图对关系清晰的简单数学知识点的梳理

利用概念图对关系清晰的简单数学知识点的梳理 发表时间:2014-01-21T13:37:10.153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3年12月总第106期供稿作者:岂振华 [导读] 要以概念图为工具,进行知识梳理。对于关系清晰的简单数学知识点,教师可以让学生独立构造概念图。 ——《函数与方程》知识梳理教学案例 ◆岂振华山西省左权中学校032600 要以概念图为工具,进行知识梳理。对于关系清晰的简单数学知识点,教师可以让学生独立构造概念图。学生在构造概念图过程中,经常出现节点与连接语混乱,不能区分什么是节点、什么是连接语,这就需要给学生讲概念图的结构,使学生明白概念图由节点、连接语、实例三部分组成。要让学生注重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即连接语,要求所有连线全部加上连接语;不仅让学生知道这一大节有哪些知识点,而且要知道这些知识点之间有什么关系,规范学生构造的概念图。 一、课堂教学片段 生YXY:零点的含义是:对于函数y=f(x),我们把使方程f(x)=0的根叫做函数y=f(x)的零点。零点与方程的关系:函数y=f(x)的零点就是方程f(x)=0的实数根,也就是函数y=f(x)的图象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方程f(x)=0有实数根,等价于函数y=f(x)的图象与x轴有交点,等价于函数y=f(x)有零点。 师:“函数y=f(x)的零点就是方程f(x)=0的实数根”,这个是零点与方程之间的关系,“零点是函数y=f(x)的图象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这个是不是零点与方程的关系? 生(众):不是。 师:所以把它单独拿出来。零点与函数图象与x轴交点的关系(板书连接语)。这两个分开,一个是零点与方程的关系,函数y=f(x)的零点就是方程f(x)=0的实数根;另一个是零点与函数图象与x轴交点的关系,零点是函数y=f(x)的图象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 生YXY:函数y=f(x)在区间[a,b]内零点的图象:这个图象(手指图象)有一个零点,这个图象有两个零点,这个图象有三个零点,这个图象有无数个零点。 师:“函数y=f(x)在区间[a,b]内零点的图象”,图象是指函数图象,零点没有图象,应该是零点个数。这是(手指零点)一个零点、两个零点、三个零点、无数个零点。这里有前提条件,前提条件就是函数零点存在性定理的条件:函数y=f(x)在区间[a,b]上的图象连续,并且f(a)·f(b)<0。只有在前提条件下零点个数才是这几个,否则还有其它,比如没有零点。注意有前提条件:连续,并且乘积小于0。 生YXY:常见函数零点的个数:一次函数有一个零点。二次函数分情况,当b2-4ac>0时,有两个零点;当b2-4ac=0时,有一个零点;当b2-4ac<0时,没有零点。常数函数y=a(a是常数),当a=0时有无数个零点,当a≠0时没有零点。反比例函数y= (k≠0)没有零点。函数零点存在性定理,如果函数y=f(x)在区间[a,b]上的图象是连续不断的一条曲线,并有f(a)·f(b)<0,那么函数y=f(x)在区间(a,b)内有零点,即存在c∈(a,b),使得f(c)=0,这个c也就是方程f(x)=0的根。求零点的近似值用二分法。二分法的含义:把函数f(x)的零点所在的区间一分为二,使区间的两个端点逐渐逼近零点,进而得到零点近似值的方法叫二分法。 师:在第三章第一大节《函数与方程》,核心概念有两个:零点和二分法。以这两个核心概念为中心,进行联想、发散。看概念图的时候,首先看核心概念对不对。如果核心概念错,那么概念图就没办法修改。零点的实例,注意实例一定要画上,概念图评分时实例占1/3。节点大家都会,书上有,很简单,关键是连接语。二分法与零点的关系:二分法是求零点近似值的方法。注意箭头,往哪儿指?(停顿)念的时候,二分法求零点近似值,箭头指向零点。 二、规范概念图后学生的变化 自习时学生构造概念图过程中,教师对发现的问题要加以强调,及时纠正;课堂上对学生展示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点评;课后让学生对概念图中不规范的地方进行修改。修改后的学生概念图,可以做到所有连线上都有连接语,大部分连接语正确地反映了知识点之间的关系,有实例。 三、案例分析 本节课主要从连接语即知识点之间关系的角度出发,规范学生构造的概念图,让学生明确本大节的知识点之间有什么关系。在课堂上,通过小组交流、学生展示,发现概念图中连接语不恰当的地方,引导学生找出知识点之间的正确关系。有的节点之间没有合适的连接语,这时需要对节点进行调整,然后加上恰当的连接语。如有的学生的概念图中,“零点”与“函数y=f(x)的零点就是方程f(x)=0的实数根,也就是函数y=f(x)的图象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之间,连接语是“零点与方程的关系”。这里除了有零点与方程的关系外,还有零点与函数图象的关系,因此将节点进行分解。“零点”与“函数y=f(x)的零点就是方程f(x)=0的实数根”之间,连接语是“零点与方程的关系”;“零点”与“函数y=f(x)的零点是函数y=f(x)的图象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之间,连接语是“零点与函数图象的关系”。对于概念图中存在的一些细节问题,如节点没有加方框、连接语没有写在箭头上、箭头方向反、概念没有实例等,要进行规范。对于概念图中常犯的一些错误,要在课堂上加以强调,引起学生的足够重视。 概念图以核心概念为中心,对知识点进行联想、发散。核心概念位于知识点的中心位置,是概念图的中心。学生往往认为核心概念就是标题,如认为《函数与方程》这一大节的核心概念是“函数与方程”,其实核心概念应该是零点与二分法,与零点、二分法有关的知识点分别摆放在零点、二分法的周围。如果核心概念出了问题,那么整个概念图就没办法修改,需要重新构造。为了避免这样的问题出现,在自习辅导时,要及时发现学生概念图中存在的核心概念的问题,在问题刚萌芽的时候及时纠正,加强构造概念图过程的指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