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多少的问题

关于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多少的问题

更多关于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多少的问题

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1日,如果以距离地球遥远的同一恒星为参照点,则一日时间的长度为“23时56分4秒”,叫做恒星日,这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如果以太阳为参照点,则一日的时间长度为24小时,叫做太阳日,这是我们通常使用的地球自转周期。

但是如果真正细化来讲的话,地球的自转速度是不均匀的,地球的自转速度有3种变化,1.长期减慢,这种变化在一个世纪的时间里会使一天的时间增加1~2毫秒,使以地球自转周期为基准所计量的时间,2000万年来累计慢了2个多小时。

2.春天变慢,秋天变快,此外还有半年周期的变化。

3.不规则变化。

另外,近十年以来,人类的活动直接影响了地球的自转周期,人造卫星的发射,使得其反作用力,直接使地球的自转时间变慢。

高中地理《地球自转与时间》教案精选

高中地理《地球自转与时间》教案精选 一、内容与说明 1、内容 地球自转的概况——自转的方向、周期、角速度、线速度 与地球自转相关的典型地理现象——地方时 2、地位与作用 本课题是高中地理“宇宙环境”篇的组成部分地球是宇宙中一个普通的天体认识地球的自转及因此而产生的一些现象对整个地球环境有个基本的认识可为后续“自然环境”篇的学习打好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知道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线速度与角速度 2、能够理解由于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和时差 3、能够判断地球自转的方向在地图上判断各点之间的方位关系 4、能够计算两个地区之间的时差 【设计思想】注重从“现象”引出“为什么”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原因” 三、教学重点、难点 区时的计算、涉及国际日期变更线的日期的计算 四、教学课时 1课时(“地球自转偏向力”另外安排一课时教学)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多媒体课件首页上显示一幅不停自转的地球图片引入“地球的自转”这一内容 【设计思想】开门见山地将“地球的自转”这一比较抽象的概念较为直观地展示在学生面前 (二)新课教学 1.从物理学中描述物体匀速圆周运动的几个因素引出地球自转的几个要素——方向、周期和速度(线速度、角速度) 2.教师设问“什么是地球的自转运动”引出地球自转的定义——绕着地轴自西向东地自转注意自转轴是地轴方向是自西向东进而让学生判断从南、北极上空看地球的自转方向 请一位学生上讲台用地球仪为大家演示地球的自转运动并让大家从南、北极上空观察地球自转的方向得出在南北极上空观察到的地球自转方向分别为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 做一做小练习:找出北半球的水平气流的运动轨迹如下图: 【设计思想】单是口头描述“自西向东”“顺时针”“逆时针”这些词语学生对地球自转的方向仍然是模糊的;如让学生边用地球仪演示边观察就比较直观容易理解和记忆 3.复习经纬线的知识如“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等【设计思想】绝大部分的高二学生对于初中时所学的经纬线、经纬度毫无印象见到经纬线一筹莫展所以适当补充经纬线的知识是非常必要的

专题三 地球运动计算题

专题三地理常见的计算题 一、时间计算的基本知识 (一)时区和区时 1、时区的划分: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占经度15°,每个时区内使用相同的时刻,不同的时区有不同的时刻。全球有24个区时(标准时)。 2、时区的名称和分布:0°经线所在的时区(东经°与西经°之间)叫中时区(或零时区),由此向东,每隔经度 15°,依次为东一区、东二区,……东十二区,中时区向西,每隔经度15°,依次为西一区,西二区、…,西十二区。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各占经度°,它们之间的钟点相同而日期不同。 (1)东时区为东经,西时区为西经; (2)东时区度数越大,时区数越大,时间越早; (3)西时区度数越大,时区数越大,时间越晚; (4)东时区早于西时区; (5)中时区夸东西经。 3、中央经线和时区界线;0°经线是中时区的中央经线,其他各时区的中央经线的度数是15°的整倍数,即15°乘以该时区的编号数。例如东八区的中央经线是东经120° (15°×8=120°)。 4、区时 (1)各时区以本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刻,作为全区各地统一使用的时刻,这种适用于同一时区的时刻,称为区时。 (2)区时和时区的含义是不同的。区时是时间概念,时区是空间概念。区时和时区是有联系的。两地相差几个时区,区时就相差几个小时。也就是说,两个时区之间有几条时区界线,它们之间的区时就相差几个小时。较东的时区,它的区时较早。例如,当东八区是12点钟时,东九区已是 13点钟(下午1点)了,而东七区还在上午11点钟。 (3)求时区的方法:所在经度/15,若得整数,即为时区数;若有余数,>的进上去,整数部分加一,<的舍掉,即所得整数为时区数。 (4)两时区的时间差:“同减异加”若两时区同在东时区或西时区,则用减;若各在东西时区,则用加(12区-东X区)+(12区-西Y区) (二)地方时 地方时是该地所在经度的时间。 地方时的计算要注意以下几点: (1)明确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转,同一纬线上东边的地点比西边地点先看到日出,东早西迟是计算地方时的关键。 (2)明确地方时与区时的联系,先确定对应点的时区,求出时区差。 (3)确定某一地点的地方时,该点可能是已知的,也可能是图中或题目条件中隐含的。 (4)明确地方时的换算关系1小时/15°;4分种/1°;4秒/1′。 (5)计算过程注意相加大于24小时要加一天,相反,相减,不够减时,借24小时,日期相应退一天。 [例题1] 一艘轮船,于2004年1月25日上午10点从,上海港起航,经过90整天后越过太平洋到达美国的圣弗兰西斯科(西八区),问到达地是几月几日几点钟?,

地球运动时间计算专题

时间计算专题 一、地方时 1、地方时只与经线(经度)有关,同一条经线地方时相同 2、地方时计算 T求=T已知±经度差*4分钟/1度 (要求点在已知点东边用“+”、反之用“-”) 经度每差15°,时间相差1小时 例:已知我国最西端(73°E)为某日8点,求我国最东端(135°E)地方时为多少? 二、区时 1、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 2、求中央经线的度数=时区号数*15° 3、时区范围=中央经线的度数±7.5° 4、相邻时区时间相差一小时 5、区时计算 T求=T已知±时区差 (要求点在已知点东边用“+”、反之用“-”) 三、国际日期变更线 1、国际日期变更线180°(自西向东过180日期减一天) 2、两天分界线 从0点所在经线沿地球自转方向到国际日期变更线180°为今天。 从国际日期变更线180°沿地球自转方向到0点所在经线为昨天 四、北京时间 北京时间采用东八区区时,也是东经1200地方时。 五、太阳光照图时间判断: 1、不管是剖面图还是俯视图,如果有出现赤道,晨线与赤道交点的地方时为6时,昏线与赤道交点的地方时为18时。 2、平分白昼的哪条经线为12时,平分黑夜的哪条经线为0时。 A K

时间计算相关规律总结 1.经度相同,地方时相同;时区相同,区时相同; 2.经度相差1度,时间差4分钟,东早西迟;区时东加西减,需注意日期变更; 3.昼半球中央经线是直射点所在经线,直射点所在经线地方时12时。夜半球中央经线的地方时0时或24时; 4.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上的地方时为6时。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上的地方时为18时; 6.地球上新旧日期分界线:地方时0时所在经线、180度经线(国际日期变更线),但注意理论日界线与实际日界线不完全重合; 7.国际标准时间:格林尼治时间,中时区区时,即本初子午线(0度经线)的地方时; 8.南北半球昼夜反对称原理——纬度相同分别位于南北半球的两点,一点的昼长等于另一点的夜长; 9.国际标准时间:格林尼治时间,中时区区时,即本初子午线(0度经线)的地方时; 10.南北半球昼夜反对称原理——纬度相同分别位于南北半球的两点,一点的昼长等于另一点的夜长; 高考计算题归纳 一、由经度差计算地方时或地方时 例1(2004年北京卷):读图1回答1—2题 1.2002年11月20日9时(北京时间)中国第19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乘“雪龙号”自上海出发,此时长城站所在地区的区时为 A.19日19时B.20日5时 C.19日21时D.20日21时 2.9月23日,当飞机飞到135’E上空时,在舷窗边的乘客看到了海上日出。这时北京时间可能是 A.接近7时B.5时多C.不到5时D.7时多

地球公转一周是多少天 公转和自转的区别

地球公转一周是多少天公转和自转的区别 我们都知道地球是绕着太阳公转的,那幺,地球公转一周是多少天呢? 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相关信息,供大家参考! 1 地球公转一周要多长时间由于地球自转和公转方向相同,一天内,地球 自身旋转转过的角度事实上超过了360°。 利用平行线的“内错角相等”原理,我们可以算出超过的角度正好是0.9863°,即一天自转了一周又0.9863°。如此,每天多转0.9863°,一年365 天累计多转了0.9863°×365≈360°,正好一周。 实际上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多于365 天,是365 天5 时48 分46 秒,所以一年中地球实际自转了366.2422 周。 由于地球一天自转的角度和一周相差无几(不超过1°),人们通常称地球 自转一周为一天,对日常生活几乎没有什幺影响。 而在天文学上,为了区分这两者,将通常的一天称为一个太阳日,将地球 自转一周称为一个恒星日,一个恒星日的时间是23 时56 分4.09 秒。 地球自转周期约23 小时56 分,地球公转周期约365 天5 小时。 1 地球公转和自转有什幺区别自转:地球绕自转轴自西向东的转动,从北 极点上空看呈逆时针旋转,从南极点上空看呈顺时针旋转。关于地球自转的 各种理论目前都还是假说。地球自转是地球的一种重要运动形式,自转的平 均角速度为 4.167×103度/秒,在地球赤道上的自转线速度为465 米/秒。地球自转一周耗时23 小时56 分,约每隔10 年自转周期会增加或者减少千分之三至千分之四秒。一般而言,地球的自转是均匀的。 自转速度的变化20 世纪初以后,天文学的一项重要发现是,确认地球自转

初一地理练习题 地球的自转

初一地理练习题地球的自转 一、填空题 1.地球绕着不停地旋转,叫做地球的自转。 2.地球不停地自向自转,出现了的差异。 二、选择题。 1.地球自转一周所需要的时间是( ) A.一年 B.一天 C.12小时 D.一个月 2.地球上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原因是( ) A.地球是一个不发光的球体 B.地球不停地绕太阳公转 C.地轴是倾斜的 D.地球绕地轴不停地自转 3.我们每天看到太阳和星星东升西落,是国为( ) A.太阳和星星绕着地球旋转 B.地球不停地绕太阳公转 C.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 D.地球处于宇宙的中心

4.地球自转出现了各地时间的差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赤道附近的时间相同 B. 一天中,伦敦的时间比日本早 C. 一天中,北京比纽约早看到日出 D. 只要纬度相同,各地时间就一样 5.关于地球自转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球自转方向是自东向西 B.地球自转使地球表面产生了昼夜长短的变化 C.地球自转使地球表面产生了四季的变化 D.地球自转周期为一天 6.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 ) A.昼夜交替 B.四季更替 C.五带 D.极昼极夜 7.我们日常生活与地球自转息息相关,如:在以下现象中离不开地球自转的是( ) ①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②我们吃早餐时,给美国的朋友打电话要说“晚上好!” ③每天大家都读书看报学习知识 ④北京人到新疆去开始很不适应,原因很多,比如:在北京吃晚餐时,新疆太阳还老高,大家都还要工作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8.生活在地球上的人,谁都没有感觉到地球在转动,这是因为:( ) A.人生活在地球上,地球很大,而人很小 B.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它根本没有运动 C.一年才自转一周,运动太慢,人们无法感觉到 D.天空有云层,挡住了我们的视线,所以看不见,也就感觉不到 三、综合题 自西向东转动地球仪,然后分别正对北极、南极和赤道,观察地球自转方向有什么不同?并把观察的结果用箭头在下图适当位置画出来。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地轴 2.西东昼夜交替 二、选择题 1.B 2.D 3.C 4.C 5.D 6.A 7.C 8.A 三、综合题

“地球自转与时差”教学设计

“地球自转与时差”教学设计 一、课标要求 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本课通过各种探究活动来发现这些意义是如何产生的,它们对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变化,以及对人类活动具有哪些重要意义。要知道地方时、时区、区时、日界线等相关概念,还要找出地方时、区时、日界线设立的原因,以及日常生活中如何使用它们。 二、教材分析 教材从主要从昼夜的产生、昼夜更替和地方时的产生层层推进,最后具体分析时区、区时、日界线的划分,它综合了经纬线、地球的自转等知识,所以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实用性,体现“学习身边有用的地理”的课标精神,但同时,也对学生逻辑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本部分知识难点的突破关键在于两点内容的突破:(1)经线的东西方向的确定;(2)地方时的计时规则。只有在教学中突破了这两点,学生才能真正常握本部分的其它相关知识。 三、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们虽然初中学过该部分知识,但由于认知水平和时间的关系绝大部分已经忘记了。对于学习该部分知识,预测会出现下列障碍: 1.缺乏经纬线的基础知识,不清楚经线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及经纬度的划分。 2.对方向的判定不过关,尤其是在本部分要用到的东西方向的判定。 3.空间想象能力不强,逻辑思维能力较差,计算能力不过关。 四、教学目标 五、重点、难点 1.地方时与区时的区别 2.地方时和区时的计算 3.日界线的设立及日期的变更 六、课时:1. 5课时

七、教学过程: 情境引入: 有个母亲乘轮船由上海去旧金山,在途中先生一个女孩,10分钟之后又生了一个男孩,照说女孩应该是姐姐,男孩是弟弟。但实际上,女孩叫男孩哥哥,何解?学了这节课之后我们就会找到答案了。 演示地球自转光照图FLASH动画,引导学生完成下列活动: (1)思考地球为何会有昼夜 (2)如何来确定和区分晨线和昏线 (3)假如地球只公转,不自转,地球上有无昼夜更替?如果有,周期是多长? 从而得出:地球昼夜更替的周期是1个太阳日(24小时),它被作为作为我们的基本的时间单位。 继续观察上述动画,同一纬线上,总是东边的点先见到太阳,东早西晚,各地时刻不同,从而得出不同经度时刻就不同,这就是地方时。 思考:因经度不同,时间会相差多少的时间呢? 经度相差15°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相差1°,地方时相差4分钟 末知地方时= 已知地方时±经度差×4分钟(末知地在已知地东侧“+”,西侧“–”) 引导学生思考下列情景问题: 天安门广场的五星红旗每天与太阳同升落,3月21日左右时,升旗时北京(116oE,40oN)的地方时为?120oE的地方时为?14oW的地方时为? 当学生计算失误时,引导学生反思其出错的原因,启发其尝试运用“纬线圈定向法”,确定两条经线东西方向的相对关系,从而解决地方时的计算中遇到的问题。 设问:地球上有多少个地方时?若每一个地方均使用地方时作为时间标准,方便吗?引出时区。介绍时区的划分,引导学生找出时区中央经线度数的特点。介绍任意经线找时区的方法。 中央经线的度数= 时区数×15° 例:(1)求东八区的中央经线?(2)西九区的经度范围为? 求时区数:某地经度/15°= 该地所在的时区号数 (余数小于7.5,商数即为时区数;余数大于7.5,时区数为商数加1) 例:求158°E、82°W分别属于什么时区? 讲解区时的概念 区时——每个时区的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本时区的区时 例:当55o W的地方时为12点时,求其所在时区的区时? 归纳计算公式:末知区时= 已知区时±时区间隔×1(小时)

地球自转与时区、日界线地球公转、四季、节气、日月食

【本讲教育信息】 一、教学内容 地球自转与时区、日界线;地球公转、四季、节气、日月食 二、良好开端 1、重点:掌握地球自转的特点;掌握时区和区时的计算;掌握日界线的划分;掌握地球公转的特点和意义;掌握月相、日食和月食。 2、难点:时区和区时的计算;日月食。 三、成功之旅 【知识点1】地球自转、时区、区时、日界线 1、地球自转: 证明实验:傅科摆实验。 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呈逆时针旋转、南极上空俯视呈顺时针旋转) 周期:约24小时。 地理意义:产生了昼夜更替现象;使地球上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地方时;物体水平运动发生偏向(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向) 地方时:把某地太阳升起到一天中最高位置的时刻定为正午12时。经度每差15度地方时差一小时。 2、时区: 经度不同的地点地方时不同,东边地点比西边地点的地方时早。 地方时=已知地方时±两地时间差(以已知为起点,向东加,向西减) 时间差=经度差÷15°(或时间差=经度差×4min) 时区的划分:每隔15°划分为一个时区,全球共24个时区。 中时区:以0°经线为中央经线向东向西各7.5°; 东1区—东12区:中时区向东分别为东l区到东12区; 西l区—西12区:中时区向西分别为西1区到西12区; 东西12区:东l2区、西12区各跨7.5°合成一个时区。 时区的计算:所在地的经度÷15,得数进行四舍五入后就是该地所在的时区。 3、区时:每一个时区的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区共同使用的时间 区时的计算:?? ? ? ?计算两地相差的时区数; 计算两地的相对位置,即未知地在已知地的东方还是西方; 计算未知地的时间:已知地的时间±相差的时区数(东加西减)。 北京时间:我国统一使用的东8区的区时。 4、日界线:为了避免环球旅行中发生日期混淆,国际上规定把180°经线作为国际日期变更线。 日界线曲折的原因是避开陆地,防止一个国家出现两个日期。

地球自转与时间计算

【高中地理复习】关于地球自转与时间计算的思考---------- “奇妙”的地球自转 一、麦哲伦的日志怎么“少”了一天? 1519年麦哲伦船队向西作环球航行,于1522年完成环球航行一周回到西班牙时,当地的日历上是9月8日,而水手们每天记录的航海日记上却是9月7日。怎么会丢失一天呢? 要弄懂这个问题,首先明白何为“一天”? 古时人们没有精确计时的工具,也并没有一天24小时的概念,只是把经历太阳升起—落下—再升起这样一个轮回(即1白天+1夜晚),叫做一天,即一个自然日。 那么,不管这个人生活在地球的什么地方,只要太阳处于他的正顶上,都应该是正午,即12:00,晚上最暗的时刻,应是子夜24:00。如果他的白天黑夜刚好一样长,那太阳升起的时刻,就应该是早上6:00,刚落下的时刻,就是晚上18:00。 可是,当位于本初子午线上的伦敦处在太阳当顶的正午12:00的时候,位于西半球的圣地亚哥其实天才刚亮不久,对那里的人们来讲,时间才是早上7:00;而东半球的北京太阳已下山近2小时了,那里的人们已准备上床休息了。正是这种阳光照射的差异,导致了生活在不同地域的人们时差的变化(见附图1)。

人们把地球经线分成360°后,发现不同地方所处的经线如果相差1°,他们的时差就会有4′钟,如果相差15°,时差就正好为1小时。而且东边的时间早,西北的时间迟。所以,人们为了计时的统一方便,就把地球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15°。 所以,人们只要从东向西移动一个时区,不管他花了多长时间,按道理他的时间就要往回调一个小时,因为这相当于他沿着地球表面反转了15°,太阳相对于他而言也就退回了一个小时的时程,这样他的时间就会比呆在原地没动的人们慢一个小时。而麦哲伦航行方向是向西穿越大西洋,再向西穿过太平洋、印度洋返回欧洲,正好绕地球一圈,所以他的时间就会比别人“少”24小时,正好少了一“天”。 二、奇妙的“时光倒流”和“时间停止”现象 1、假设某人从某月3号的早晨8:00出发,沿纬线自东向西移动,即逆地球自转方向,将会: ①、如果他足够快,正好12小时跑半个地球,则他会发现,时间对他好像停止了,太阳位置没有动,时间也没有变,他到达的时间还是当天早晨8:00(时区不同而已)(注:如果没跨过日期变更线,则为3号当天时间;如果跨过了日期变更线,则要人为将时间往前赶1天,改成4号早晨),而且,对他而言,太阳始终刚刚升起,会处在东方地平线上方一动不动。 ②、如果他花了16小时跑半个地球,则会发现时间好像过得很慢,到达的时间将是12:00(注:时区不同,且也存在日期是否变更的问题),而且,太阳似乎走得也很慢,好像只走了4个小时,处在它平时12:00所处的位置。

地球运动计算题归纳111021

,、地方时、区时和日界线计算专题 1、 关于区时计算 知识回顾:区时划分 时区和区时的计算类型 1) 即已知某地的经度求该地所在时区 (某地的经度+7.5 ° +15。所得的整数商即为该地所在的时区或某地经度 勻5。所得的商若 大于7.5,商进1,若小于7.5,商不变,商为该地所在的时区。 2) 求时区差 区时差的求法有两种情况。 A. 两地都在东时区或西时区,则:区时差=(大时区数一小时区数) X1小时; B. 两地中一地在东时区,一地在西时区,则: 区时差=(东时区数+西时区数) X1小时(不过日界线, 不超过12个时区) 或区时差=[(12—东时区数)+ ( 12-西时区数)]XI 小时(过日界线,即两地在日界 线两侧即过日界线的时差); 3) 求区时 区时的计算可以分两种情况:过日界线或不经过日界线。 不过日界线:A.所求地区时=已知地区时+区时差(所求时区在已知时区以东) ; B.所求地区时=已知地区时一区时差(所求时区在已知时区以西) ; 过日界线:A ?所求地区时=已知地区时+区时差一 1天(所求时区在已知时区以东); B.所求地区时=已知地区时一区时差+ 1天(所求时区在已知时区以西)。 所求区时=己知区时 士 时差(正负号的取选原则是:东加西减。 )注意:在区时的计 算过程中,计时采用全天24小时制,区时计算结果如果大于 24小时,则为第二天,该数值 减去24小时,即为所求时刻;如果区时计算结果小于 0,则为前一天,用24小时减去所得 值的绝对值,即为所求区时。这种计算方法是避开跨越日界线计算区时, 因为日界线西侧的 日期比日界线东侧的日期早一天,不然就涉及到加一天与减一天的问题。 ■ < I w ■ 1 T %* J 1 / c-b J - ■ r * E - A io ? - 西一区 中时区 * 一区 -■ ■ - 东 + 1 区 w 叶_ 」血 3fc*+*二区 西十一区 西 + 二 IX F L T - — — A I .1 .1- UM- 1 东 十二区

2020年高中地理《地球自转与时间》教案精选

高中地理《地球自转与时间》教案精选 地球自转的概况——自转的方向、周期、角速度、线速度。 与地球自转相关的典型地理现象——地方时。 本课题是高中地理“宇宙环境”篇的组成部分。地球是宇宙中一个普通的天体,认识地球的自转及因此而产生的一些现象,对整个地球环境有个基本的认识,可为后续“自然环境”篇的学习打好基础。 1、知道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线速度与角速度。 2、能够理解由于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和时差。 3、能够判断地球自转的方向,在地图上判断各点之间的方位关系。 4、能够计算两个地区之间的时差。 【设计思想】注重从“现象”引出“为什么”,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原因”。 区时的计算、涉及国际日期变更线的日期的计算。

1课时。(“地球自转偏向力”另外安排一课时教学) 多媒体课件首页上显示一幅不停自转的地球图片,引入“地球的自转”这一内容。 【设计思想】开门见山地将“地球的自转”这一比较抽象的概念,较为直观地展示在学生面前。 1.从物理学中描述物体匀速圆周运动的几个因素,引出地球自转的几个要素——方向、周期和速度(线速度、角速度)。 2.教师设问“什么是地球的自转运动”,引出地球自转的定义——绕着地轴自西向东地自转。注意自转轴是地轴,方向是自西向东,进而让学生判断从南、北极上空看地球的自转方向。 请一位学生上讲台,用地球仪为大家演示地球的自转运动,并让大家从南、北极上空观察地球自转的方向。得出在南北极上空观察到的地球自转方向分别为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 做一做,小练习:找出北半球的水平气流的运动轨迹,如下图:

【设计思想】单是口头描述“自西向东”“顺时针”“逆时针”这些词语,学生对地球自转的方向仍然是模糊的;如让学生边用地球仪演示边观察,就比较直观,容易理解和记忆。 3.复习经纬线的知识,如“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等。 【设计思想】绝大部分的高二学生对于初中时所学的经纬线、经纬度毫无印象,见到经纬线一筹莫展。所以适当补充经纬线的知识是非常必要的。 4.教师继续设问“由于地球的自转,我们地球上会出现哪些景象呢?”展示一份报道“xx年7月10日的凌晨2点多,很多中国铁杆球迷还围坐在电视机前,关注着世界杯决赛的战况。”让学生判断这份报道出现在哪个国家的媒体上? 【设计思想】学生能够判断出是中国媒体的报道,从而引出“地方时”的概念,先让学生辨析一下,“昼夜现象”和“昼夜交替现象”是不同的概念,也是不同原因导致的。教师同时用地球仪和手电筒进行演示。 5.教师再设问“世界各地的时间为什么会有不同?有怎样的不同?”从而引出地方时,以及地方时的划分。得出“时间的东早西晚”,

(浙江选考)2019高考地理二轮优选习题专题一地球运动微专题2时间计算学案

微专题2时间计算 考试内容 加试要求 地球的自转 (1) 地球自转的方向、速度、周期 (2) 昼夜交替现象 (3) 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现象 (4) 地方时与区时的区别及计算 (5) 国际日期变更线 分析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知识整合 1. 地方时的计算 一定时:即确定参照时间。 ① 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 6时;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 18时。 ② 昼半球中央经线上的地方时为 12时,夜半球中央经线上的地方时为 0(24)时。 ③ 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 12时,与之处于同一经线圈的另一条经线地方时为 0时 (或24时)。 是0时,切点附近出现极夜现象的是 12时。 二定向:即确定所求点与已知时间点的相对东、西方向。遵循“东加西减”原则。 三定差:即确定所求点与已知时间点的经度差,以确定时差。 四定值:即根据前面所确定的条件计算出所求时间。 2. 时区和区时 (1) 时区的划分 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跨经度 15°。每个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即为该时区的区 时。 ④过晨昏线与纬线圈相切点的那条经线的地方时为 0时或12时。切点附近出现极昼现象的 过晨线与赤逍交点的 经线地方时曲川)0 过佯线与赤道空点的踏 线N A 地片时是毎:蓟 过钮弧ABC 屮点的炖 方时垦12:1川

22.5°W 7,5fl WC o7.5D E 22.5D E 180° il 丄il 一d— li (2)区时计算一一“三步”算区时 第一步:如果已知该地经度,求时区数。该地所在时区数=该地经度十15° (余数若小于7.5 , 则直接舍去;余数若大于7.5,则在结果上加一个时区)。 第二步:求时差,即求时间间隔,每相隔一个时区,时间相差一小时。 第三步:求区时。 所求区时=已知区时土时区差X 1小时 注:①“ +、—”号的选取同地方时的运算。②若所求时间大于24小时,则减去24小时, 日期加一天;若所求时间为负值,则加上24小时,日期减一天。 3. 国际日期变更线两侧日期的变化 4. 有关行程时间的计算 若一架飞机某日某时从A地起飞,经过m小时飞行,降落在B地,求飞机降落时B地的时间。这类问题可以通过以下过程进行计算。 起飞时AJfe时间-+111小时一降落时人地吋间 士时差土时差 起飞时B地时间小时―降落时B地时间 计算公式:降落时B地时间=起飞时A地时间土时差+行程时间(m小时)。

地球运动计算题归纳111021.doc

一、地方时、区时和日界线计算专题 1、关于区时计算 知识回顾:区时划分 时区和区时的计算类型 1)即已知某地的经度求该地所在时区 (某地的经度+7.5°)÷15°所得的整数商即为该地所在的时区或某地经度÷15°所得的商若大于7.5,商进1,若小于7.5,商不变,商为该地所在的时区。 2)求时区差 区时差的求法有两种情况。 A. 两地都在东时区或西时区,则:区时差=(大时区数-小时区数)×1小时; B. 两地中一地在东时区,一地在西时区,则: 区时差=(东时区数+西时区数)×1小时(不过日界线,不超过12个时区) 或区时差=[(12-东时区数)+(12-西时区数)]×1小时(过日界线,即两地在日界线两侧即过日界线的时差); 3)求区时 区时的计算可以分两种情况:过日界线或不经过日界线。 不过日界线:A. 所求地区时=已知地区时+区时差(所求时区在已知时区以东); B. 所求地区时=已知地区时-区时差(所求时区在已知时区以西); 过日界线:A. 所求地区时=已知地区时+区时差-1天(所求时区在已知时区以东); B. 所求地区时=已知地区时-区时差+1天(所求时区在已知时区以西)。 所求区时=己知区时士时差(正负号的取选原则是:东加西减。)注意:在区时的计算过程中,计时采用全天24小时制,区时计算结果如果大于24小时,则为第二天,该数值减去24小时,即为所求时刻;如果区时计算结果小于0,则为前一天,用24小时减去所得值的绝对值,即为所求区时。这种计算方法是避开跨越日界线计算区时,因为日界线西侧的日期比日界线东侧的日期早一天,不然就涉及到加一天与减一天的问题。

如果有飞行时间(即路程时间),则要加上路程时间。 由此可见,利用公式计算,不必绘制时区图,但学生要理解并掌握公式的使用情况。即根据题干的信息,确定应该用哪一个公式。 当然我们还可以用一个更为简便的公式。这个公式不用管两地在哪一个时区。只需要先假设东一区、东二区……东十二区分别用代号+1、+2、……+12表示;西一区、西二区……西十二区分别用代号-1、-2、……-12表示,中时区用“0”表示。就可以根据题意求区时,其公式是: 所求区时=已知区时+(未知时区代号-已知时区代号)×1小时+路程时间 利用此公式计算时,需要对所求结果进行判断,因为结果可能出现负数。如果出现负数,就要再用24小时换算。 4)求中央经线度数 所求时区中央经线度数=时区数×15°(零时区外),东时区为东经度,西时区为西经度。 (某时区的中央经线的度数分别加减7.5所得和和差就是该时区的范围) 2、有关地方时计算 地方时的判读:将昼半球等分的经线,其地方时为正午12点;与其相对的经线,地方时为0(或24)点。在赤道上,与晨线相交的经线其地方时为6点,与其相对的经线(昏线)的地方时为18点。赤道上日出时刻是6点、日落时刻是18点。其它纬度地区,与晨线相交的经线的地方时为日出时刻,与昏线相交的经线的地方时为日落时刻。 (1)已知一地地方时,求另外一地地方时 所求地方时=已知某地地方时±两地经度差数×4分钟(以上计算均不越过日界线) (2)已知一地经度,求另一地的经度 所求经度=已知经度±经度差(经度差——地方时时差<以小时为单位>×15) 3、日期的计算 1)全球处于不同日期的分界线有两条:一条是固定的,属于人文界线,那就是国际日期变更线,这条线大致是180°经线。为避免把一个国家分成两个日期,这条线在必要的地方发生弯曲,但在计算时,一般把它认为就是180°经线。一般来说,日界线以西比日界线以东日期要早一天。自日界线西侧向东侧跨越时日期要减一天,反之,要加一天。 另一条分界线是随时间不断移动的,属于自然界线,那就是地方时为0时或24时的经线。由于地球自西向东旋转,这条地方时为0时或24时的经线不断西移,这样新的一天所占范围不断扩大,旧的一天将不断缩小,直至与180°经线重合,太阳直射 0度经线(即地方时为12点)全球是同一日期。 2)全球总是被两条经线分割为两个日期,分割日期的经线分别是日界线和地方时为0

地球自转与时间计算

地球自转与时间计算 【巩固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 我国幅员辽阔,东西相距约5 000千米,跨经度60多度,这就造成全国( ) 以下图为以极点为中心的部分地区投影图,图中阴影部分为m日,空白部分为(m+1)日,读图完成2~3题。 2.P点的经度和地方时分别为( ) A、90°E,6:00 B、90°W,6:00 C、90°E,18:00 D、90°W,18:00 3. 此时北京时间为( ) A、m日22点 B、m日16点 C、(m+1)日14点 D、(m+1)日8点 以下图是以O点为中心的俯视图,阴影部分为夜,空白部分为昼;O 点的纬度刚好出现极昼现象,且正午太阳高度角为20°;假设此刻全球处在某月28日、29日两个日期,且所占范围各约一半。读图完成4~5题。 4.此刻,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是( ) A、180°,10°N B、180°,20°N C、0°,10°N D、0°,20°N 5.此刻,P点的时间是( ) A、28日12时 B、29日12时 C、28日0时 D、29日0时 Eric在离开夏威夷的飞机上看到如以下图所示的中文信息。由此判断此航班飞行的主要方向为( ) A.朝东 B.朝西 C.朝南 D.朝北 以下图是以北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读图回答7~8题题。 7.假设图中劣弧AB为夜弧,那么C点日出地方时为( ) A.3时 B.6时 C.9时 D.8时

8.假设图中阴影部分为10月10号,非阴影部分为10月11号,那么此时北京时间为( ) A.10月11号14时 B.10月11号2时 C.10月10号14时 D.10月10号2 某人在旅游黄金周期间去青岛旅游。于北京时间7时整到达某一宾馆,看到宾馆大厅中的信息如下:回答9~10题 9.某人出游的时间可能是( ) A.国庆节 B.春节 C.劳动节 D 圣诞节 10.图中四个时间,除北京时外,正确的选项是( ) A.① B.② C.①② D.②③ 以下图反映不同地点6月22日的日出时刻与日照时数之间的对应关系。读图完成11~12题。 11.位于南半球的地点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2.6月22日①、②两地同时日出;9月23日当①地日落时,②地的地方时是( ) A、15:00 B、16:30 C、19:30 D、21:00 【二】非选择题 13.读以下图,完成以下各要求: 〔1〕在图左上角弧线上加绘箭头以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 〔2〕两物体从A点向南北分别做水平运动,用箭头画出其实际运动方向。〔3〕A比B的地方时要____〔早或晚〕____小时。 〔4〕从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角度来讲,C点和A、B两点的根本区别在于:①______,②______;假设为晨昏线,那么C点与A、B两点的区别又在于__________。 14.以下图为西半球和北半球,结合图中提供的信息,回答以下问题〔图中阴影部分为黑夜〕。

高中地理《地球自转与时间》教案.

高中地理《地球自转与时间》教案 2018-12-30 一、内容与说明 1、内容 地球自转的概况――自转的方向、周期、角速度、线速度。 与地球自转相关的典型地理现象――地方时。 2、地位与作用 本课题是高中地理“宇宙环境”篇的组成部分。地球是宇宙中一个普通的天体,认识地球的自转及因此而产生的一些现象,对整个地球环境有个基本的认识,可为后续“自然环境”篇的学习打好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知道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线速度与角速度。 2、能够理解由于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和时差。 3、能够判断地球自转的方向,在地图上判断各点之间的方位关系。 4、能够计算两个地区之间的时差。 【设计思想】注重从“现象”引出“为什么”,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原因”。 三、教学重点、难点 区时的计算、涉及国际日期变更线的日期的计算。 四、教学课时 1课时。(“地球自转偏向力”另外安排一课时教学)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多媒体课件首页上显示一幅不停自转的地球图片,引入“地球的自转”这一内容。

【设计思想】开门见山地将“地球的自转”这一比较抽象的概念,较为直观地展示在学生面前。 (二)新课教学 1.从物理学中描述物体匀速圆周运动的几个因素,引出地球自转的几个要素――方向、周期和速度(线速度、角速度)。 2.教师设问“什么是地球的自转运动”,引出地球自转的定义――绕着地轴自西向东地自转。注意自转轴是地轴,方向是自西向东,进而让学生判断从南、北极上空看地球的自转方向。 请一位学生上讲台,用地球仪为大家演示地球的自转运动,并让大家从南、北极上空观察地球自转的方向。得出在南北极上空观察到的地球自转方向分别为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 做一做,小练习:找出北半球的水平气流的运动轨迹,如下图: 【设计思想】单是口头描述“自西向东”“顺时针”“逆时针”这些词语,学生对地球自转的方向仍然是模糊的.;如让学生边用地球仪演示边观察,就比较直观,容易理解和记忆。 3.复习经纬线的知识,如“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等。 【设计思想】绝大部分的高二学生对于初中时所学的经纬线、经纬度毫无印象,见到经纬线一筹莫展。所以适当补充经纬线的知识是非常必要的。 4.教师继续设问“由于地球的自转,我们地球上会出现哪些景象呢?”展示一份报道“2006年7月10日的凌晨2点多,很多中国铁杆球迷还围坐在电视机前,关注着世界杯决赛的战况。”让学生判断这份报道出现在哪个国家的媒体上? 【设计思想】学生能够判断出是中国媒体的报道,从而引出“地方时”的概念,先让学生辨析一下,“昼夜现象”和“昼夜交替现象”是不同的概念,也是不同原因导致的。教师同时用地球仪和手电筒进行演示。 5.教师再设问“世界各地的时间为什么会有不同?有怎样的不同?”从而引出地方时,以及地方时的划分。得出“时间的东早西晚”,经度每15度时间就差1小时,经度1度时间就差4分钟。引出“北京时间”的概念,让学生辨析“北京时间”“北京的时间”“东八区标准时”。 教师通过地球仪及多媒体的演示,帮助学生分析完成“北京时间”、“北京的时间”、“东八区标准时”之间的区别。 做一做,小练习:计算世界杯决赛(最近的一届)是当地时间几点开始的?

《地球的自转》教案

《地球的自转》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太阳东升西落是地球自转的反映,以及地球自转造成昼夜更替的现象。 2.能准确说出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并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地球的自转,逐渐形成空间想象能力。 3. 了解全球各地的时间差异,知道引起差异的原因。 教学重点: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定义、方向、周期和地理意义。 教学难点: 昼夜更替和时间差异。 教学方法: 演示观察法、小组讨论法。 教具准备: 地球仪、手电筒、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是我们非常熟悉的自然现象。那么大家知道这些现象的形成原因吗?(使用“学乐师生”APP拍照\录像\录音,收集学生典型成果,在“授课”系统中展示。) 二、新授 1.自转的方向和周期 [展示]课件:地球的自转 [教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并思考:地球是绕什么在不停地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怎样?(地轴,自西向东)(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加以归纳,并讲述自转的周期)下面我们具体了解地球自转的几个特点(读课本11页,找出自转的方向、周期。 (引导)地球自转的方向在不同的位置观察是不同的,如从中间和南北极。 (总结)从赤道观察是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是逆时针,从南极上空是顺时针,可以总结为北逆南顺。但是都是自西向东 (1)方向:自西向东 (2)周期:一天(24小时)

2.昼夜更替 (1)这有一个地球仪,哪位同学能上来给大家演示地球的自转? (2)日出日落现象是怎样产生的?日月星辰为什么不西升东落?(由于地转的自转;因为自转是自西向东) 教师用手电筒照射地球仪,演示昼夜的产生,并讲解产生的原因;然后再转动地球仪,演示昼夜更替,并讲解产生的原因。 (3)如果地球不转了,昼夜还能更替吗?还存在昼夜现象吗在地球上? (讲解)昼夜现象和昼夜更替是不同的两个概念,昼夜现象的产生是由于地球的形状所致,因为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所以太阳只能照亮它的一半,因此出现了昼夜现象,而昼夜的更替则是地球自转的结果,一定要分清楚两个概念。 (转呈)因为的确自转的方向,东面的人总是比西面的先看到日出,也就是说东边的时间比西面的时间要早,这就引起了时间的不同。 3.时间的差异 (1)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第13页,自西向东转动地球仪。 地球上方绕地轴北端的曲线箭头,表示地球的自转方向。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同纬度地区的不同地点见到日出的时刻就会有早晚。相对位置偏东地点,要比位置偏西的地点先看到日出,时刻较早。这种因经度不同而出现的不同时刻,称为地方时。各地的地方时都不一样。根据地球自转周期,来推算地球上的时差。 (2)指导学生看教材第14页,,完成第13页活动“时差的推算” 推导: 经度每隔15o,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每隔1 o,地方时相差4分钟。 教师小结: 同一经度,东边的时刻比西边的早, 经度每隔15o,地方时相差1小时。 (3)指导活动:仔细观察“国际时区划分图”,想象把此图粘在地球仪有重合的部分吗? 时区:为了消除千差万别的地方时在实际使用中的不方便,把全球按经度划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跨经度15度。 区时:每个时区所采用的时间标准。 有些国家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使用对区时进行调整后的时刻。由于我国面积较大,东西跨时区5个时区,为了方便,我国是采用北京所在东八区的区时,作为全国的统一时刻叫北京时间。

高考地理总复习知识点导学(附答案):第11讲 地球的自转与时间计算

高考总复习:地球自转与时间计算 考纲解读 考点提示 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地方时和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 复习建议 1.判断与计算地方时、区时、日期范围 2.利用地转偏向力来判断自然现象 知识清单 1.产生时差 (1)地方时:因经度而不同的时刻。________的经线地方时为正午12时。 (2)区时:全球共分为________个时区,每个时区以本时区的________的地方时作为本时区的区时。 2.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1)偏移规律:北半球向________偏转,南半球向________偏转。 (2)影响:在________和气流的水平运动中表现最为明显。 参考答案 1.太阳直射点、24、中央经线 2.右、左、水流 考点聚焦 地方时、区时和日界线 地方时与区时:随地球自转,一天中太阳东升西落,太阳经过某地上中天时为此地的地方时12点,因此,不同经线上具有不同的地方时。跨经度15度的区域使用同一时间为区时(本区中央经线上的地方时),全世界所用的同一时间是世界时(0度经线的地方时)。区时经度每隔15度差一小时,地方时经度每隔1度差4分钟。

地方时的判读: 将昼半球等分的经线,其地方时为正午12点;与其相对的 经线,地方时为0(或24)点。在赤道上,与晨线相交的经线 其地方时为6点,与其相对的经线(昏线)的地方时为18点。 赤道上日出时刻是6点、日落时刻是18点。其它纬度地区,与晨线相交的经线的地方时为日出时刻,与昏线相交的经线的地方时为日落时刻(如右图)。 北京时间:我国通用的标准时,是120°E经线的地 方时。即东八区的区时。我国领土辽阔。东西跨了 62个经度,分属五个时区。但现在全国(除新疆采 用东六区的区时,称乌鲁木齐时间外)都采用“北京 时间”。北京时间比北京(116°19′E)的地方时早约15分钟。 【典型例题】 【高清课堂:高三总复习地球自转与时间计算续】 天安门广场(东经116°)上的五星红旗与旭日同升,9月23日这一天升旗的北京时间(东经120°)应是: A.北京时间6点16分 B.北京时间6点04分 C.北京时间6点整 D.北京时间5点44分 解析:这道题目是考察北京的时间和北京时间的区别,北京的时间是北京的地方时,

高中地理 高三二轮复习专题训练:地球运动【解析】

2020届高三二轮复习专题训练:地球运动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北京时间2019年1月3日10时26分,“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并传回了世界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开启人类探月新篇章。完成1~2题。 1. “嫦娥四号”探测器在月背着陆时,有关下列各地景象的描述,可能出现的是 A.悉尼(151.2°E,33.6°S)烈日当空 B.科伦坡(79.9°E,6.9°N)繁星满天 C.布兰卡港(62.3°W,38.8°S)旭日东升 D.洛杉矶(118.3°W,34.1°N)斜阳西下 2. “嫦娥四号”探测器着陆一个月时间内 A.地球绕日公转速度逐渐加快 B.江苏省日落的时间越来越早 C.京沪白昼时长差值逐渐缩小 D.港津正午太阳高度差值增大 【答案】1.A 2.C 【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地球运动的有关知识,试题难度一般。 1. “嫦娥四号”探测器在月背着陆时东八区的时间是1月3日10时26分,则悉尼为东十区,比北京时间早2小时,则其时间为12时26分,烈日当空,故A正确;科伦坡位于东五区,比北京时间晚3小时,所以其时间为7:26分,位于白昼,B不符合题意。布兰卡港位于西四区,其区时比北京时间晚12小时,则其区时为1月2日22时26分,处于黑夜,C不符合题意。洛杉矶位于西八区,比北京时间晚16小时,则其区时为1月2日18时26分,冬半年在18时后,处于夜晚,D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选A。 2. 地球公转速度最快的时间是1月初,1月3日之后的1个月时间内,地球逐渐远离近日点,公转速度逐渐减慢,故A错误;1月3日--2月3日,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江苏省(北半球)白昼逐渐变长,日落时间越来越晚,故B错误;1月3日—-2月3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向北移动,北京、上海白昼时长差值逐渐缩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