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技术 第三章 TEM波传输波

微波技术 第三章  TEM波传输波
微波技术 第三章  TEM波传输波

第三章 TEM波传输波

低频传输线由于工作波长很长,一般都属“短线”范围,分布参数效应均被忽略,它们在电路中只起连接线的作用。因此在低频电路中不必要对传输线问题加以专门研究。当频率达到微波波段以上,正象我们在上章所述那样,分布参数效应已不可忽视了,这时的传输线不仅起连接线能量或信息由一处传至另一处的作用,还可以构成微波元器件。同时,随着频率的升高,所用传输线的种类也不同。但不论哪种微波传输线都有一些基本要求,它们是:

(1)损耗要小。这不仅能提高传输效率,还能使系统工作稳定。

(2)结构尺寸要合理,使传输线功率容量尽可能地大。

(3)工作频带宽。即保证信号无畸变地传输的频带尽量宽。

(4)尺寸尽量小且均匀,结构简单易于加工,拆装方便。

假如传输线呼处的横向尺寸、导体材料及介质特性都是相同的,这种传输线就称为均匀传输线,反之则为非均匀传输线。

均匀传输线的种类很多。作为微波传输线有平行双线、同轴线、波导、带状线以及微带等等不同形式。本章将对几种常用的TEM波传输线作系统论述。

§3-1 双线传输线

所谓双线传输线是由两根平行而且相同的导体构成的传输系统。导体横截面是圆形,直径为d,两根导体中心间距为D,如图3-1-1所示。

图3-1-1 平行双线传输线

一、电磁场分布

关于双线上的电压、电流分布规律,已在前章详细讨论过。本章将给出沿线电场和磁场的分布。

电磁波在自由空间是由自由自在地传播着,电、磁场在时间上保持同相位,而在空间上是相互交并垂直于传播方向,如图3-1-2所示。

若电磁波沿传输线传播,就要受到传输线的限制和约束。在双线传输线上流有交变的高频电流,因而导线上积累有瞬变的正负电荷。线上电磁场可用下式表示(向+z方向传播的行波)

(3-1-1)

图3-1-2 自由空间电磁波的传播

(3-1-2) 式中,、分别代表电、磁场的振幅值,它们的相互关系是

(3-1-3) 称为波阻抗。

电场从一根导线的正电荷出发落到另一导线的负电荷上,电场是由线上的正负电荷支持,电力线不是封闭线。磁场则是靠电流来支持,磁力线是围绕着电流的一圈圈的封闭线。电场与磁场在空间处处正交,它们之间不是孤立的,是由麦克斯韦方程组联系起来的。磁场分布并不是到处均匀,而是双导体之间强,两侧弱。双线传输线上的电磁场分布情况示于图3-1-3中。图中电场和磁场皆分布在一个平面(垂直于传输方向的横截面)上,同一平面上的电场和磁场是同一个时刻由信号源发出的,即在时间上是同相位的;在空间上则是彼此正交的。电场和磁场都不存在纵向(轴向)分量。

图3-1-3 双线上的电磁场分布

二、特性阻抗

根据前章讨论可知,利用表2-1-1和式(2-2-25),可求得双线传输线的特性阻抗为

(3-1-4)

若双导线周围介质为空气,则只须将代入上式即可。双线的特性阻抗一般为250~700Ω,常用的是250、300、400和600Ω几种。

三、传输特性

由式(2-2-26)可知,传输线上波的传播常数,就是说在一般情况下是一个复数。

若线路损耗可忽略不计,即,则,于是

(3-1-5) 若计及线路损耗,则需要分别按式(2-2-28a)、(2-2-28b)求出、。

由电磁理论知,双导线单位长度的表面电阻为

(3-1-6) 将上式代入式(2-2-28a)可求得双线的导体衰减常数

(3-1-7)

式中,、分别为导体的导电率和导磁率。

由表2-1-1查得双线的代入式(2-2-28b)可求得介质衰减常数

(3-1-8)

式中,为导体间填充介质不理想时的漏电电导率,为介质中波长,为介质极化损耗角正切。

于是双导线总的衰减常数为

(3-1-9)

至于相移常数,当、,即损耗不大时,仍可利用式

(3-1-5)计算,即。

平行双线是最简单的一种传输线,但它裸露在外,当频率升高时,将出现一系列缺点,使之失去实用价值。这些缺点是:

(1)趋肤效应显著由于电流趋肤深度与频率的平方根成正比,因而随频率增高,趋肤深度减小,电流分布愈集中于表面,于是电流流过导体的有效面积减小,使得导线中的热损耗增大。

(2)支撑物损耗增加在结构上为保证双导线的相对位置不变,需用介质或金属绝缘子做支架,这就引起介质损耗或附加的热损耗。由式(3-1-8)可见,

与成正比,即随频率的升高,介质损耗将随之增大。

(3)辐射损耗增加双导线裸露在空间,随着频率的升高,电磁波将向四周辐射,形成辐射损耗。这种损耗也随频率的升高而增加。当波长与线的横向尺寸差不多时,双线基本上变成了辐射器,此时双线已不能再传输能量了。

上面提到的金属绝缘子是用来做支架的终端短路线,如图3-1-4所示。此时由主传输线向“支架”看进去的输入阻抗很大(理想情况为无限大),因此,它对于传输线上的电压和电流分布几乎没影响。它相当于一个绝缘子,因它是金属材料做成的,故称其为金属绝缘子。

图3-1-4 短路线支架

既然双线上传输的是TEM波,故又称其为无色散波传输线。其截止频率(截止波长)。

§3-2 同轴传输线

同轴线也属双导体传输系统。它由一个内导体和与它同心的外导体构成,内、外导体半径分别为a、b,如图3-2-1所示。同轴线又有硬同轴和软同轴之分,后者即所谓的同轴电缆,其内填充低损耗的介质材料。

一、同轴线中的主模式

1.同轴线中的场分布为求解同轴线内的场分布,我们选用圆柱坐标系,如图

3-2-2所示。

图3-2-1 同轴线图3-2-2 同轴线圆柱坐标系

同轴线中传输的主模式是TEM波。在这种情况下,电、磁场只分布在横截面内,无纵向分量。因此得到沿纵向(z向)传播的场量为

(3-2-1)

(3-2-2)

设在内导体上有一恒定电流I流过,则它将在内、外导体之间建立起轴对称的环形静磁场。令距中心为r处的磁场为,则根据安培环路定律有

其矢量式为

(3-2-3a)

因同轴线中传输的是TEM波,横截面中的电场与磁场正交,且其振幅比值为一常数,称为波阻抗,即

(3-2-4) 于是

(3-2-3b)

将式(3-2-3a)、(3-2-3b)代入式(3-2-1)、(3-2-2)中,即得到同轴线中的主模式TEM波的行波解为

(3-2-5)

(3-2-6) 按式绘出同轴线中的主模式TEM波的场分布,如图3-2-3所示。

图3-2-3 同轴线中TEM模式的场分布

由图中可见,对于同轴线中的主式TEM波,电场仅存在于内外导体之间且呈辐射状。磁场则配置在内外导体之间,形成以内导体为中心处处与电场正交的磁力线环(图中虚线所示)。在无反射情况下,沿轴线方向,电场与磁场均以行波方式在传输线上传输。

2.传输功率

和双线传输线一样,它们传输的都是无色散的TEM波,因而通常的电压、电流仍有意义。按照定义,电压是内外导体间电场的线积分,电流则是导体表面纵向电流线密度的积分,因此沿轴向(z向)传输的行波电夺和电流分别为

(3-2-7)

(3-2-8) 显然二者之比即为其特性阻抗

(3-2-9) 若同轴线内填充介质,则其特性阻抗应为

(3-2-10)

关于这一点,也可由前章表2-1-1给出同样的结果。由表查得,,于是

与式(3-2-10)比较结果完全相同,同轴线的特性阻抗一般为40~100Ω,常用

的是50、75Ω两种。

这样,在行波状态下,同轴线上能过的平均传输功率P为

(3-2-11)

设为击穿电压强度。在同轴线中击穿将首先发生在内导体的外表面()上,因为此处电场最强,根据式(3-2-4)可求得该处的最大场强幅值为

或改写成

(3-2-12) 将上式代入式(3-2-11)就得到同轴线在行波状态下的最大传输功率为

(3-2-13) 当同轴线填充介质时,可传输的最大功率用下式表示

(3-2-14)

空气的击穿场强为。以便同轴线为便,设其内外导体半

径分别为 1.5mm和 3.5mm,则由式(3-2-13)算得最大可传输功率——即其功率容量为143kW。若改用内外导体半径分别为3.5mm和8mm的硬同轴线,则其功率容量为760W。对比可知,后一种同轴线(大尺寸)较前一种功率容量大5.3倍。

二、同轴线中的高次模式

在同轴线中,我们只希望传输主模TEM波,这时截止频率。但当传播频率增高时,波长随之缩短,同轴线的横截面尺寸(a和b)与波长

可以比拟了。这样,同轴线内的任何微波变化,例如内外导体的同心度不佳,或圆形尺寸因加工不良出现的椭圆度,抑或内外导体上出现的凹陷或突起物,都将引起反射,并随之出现场强的轴向分量,高次模式的边界条件建立了起来,就是说,高次模将伴随主模式传播了。换言之,除了主模式TEM波外,在同轴线上还可能存在无穷多个色散的高次模式,包括横电波()和横磁波()。

关于这些高次模式的场方程的导出,这里从略。我们只给出用近似方法计算出来的一些位于最前面的几个高次模式的场结构,如图3-2-4所示。

在这些高次模式中,截止波长是长(截止频率最低)的是波。因此为确保同轴线中主模TEM波的单模传输,只要使波截止,则其余所有的高次模式就全部截止了,就是说在第一高次模式()截止频率以下,仅只传输主模TEM波,但当高过该频率时,第一高次模式将产生并将传送它的能量。第一高次模的截止波长可近似表示成下式

(3-2-15) 若同轴线是由介质材料填充,则该方程必须乘以相对介电常数的平方根,即

(3-2-16)

实际上的截止波长近似等于画在内外导体之间的中间圆周的长度。如图

3-2-5所示。令中间圆周的半径为,它与a、b的关系是

图3-2-4 同轴线中的高次模则中间圆周长度为

式(3-2-15)的近似条件是。该公式的精度为8%。因此,为有效地抑制高次模,保证主模TEM波的单模传输,常引入一保险系数,即要求同轴线的工作波长必须满足

(3-2-17)

图3-2-5 同轴线横截面尺寸

由式(3-2-13)知道,使用大尺寸的同轴线,损耗变小,功率容量可大大增加。但是,同轴线尺寸的增大受到第一高次模的截止频率的限制。例如,示于图3-2-6中的7mm空气同轴线的截止波长为

换算出该截止频率为

其特性阻抗为

这就说明了为什么7mm、50Ω的空气同轴线通常规定工作到18GHz的原因。

图3-2-6 7mm空气轴线尺寸

此外,传输线中的不连续性也将产生高次模。通常高次模并不传送能量而是以指数律衰减掉,但它们仍会在不连续处产生干扰,出现某些不希望有的困难。故应尽量不出现突变点或设法抵消因突变而带来的不利影响。

高次模式的衰减因子可用下式计算

(3-2-18) 式中,为工作波长,为某高次模式的截止波长,它们均以厘米为单位。

三、同轴线中的障碍物

前文曾指出过,随着频率的升高则介质损耗引起衰减愈来愈严重。为降低损耗,常用精密的空气同轴线。为保持内、外导体的同心度,必须有支撑物。在各种空气同轴线中使用不同的支撑方法。

1.介质支杆

介质支杆多用低介电常数、低损耗的塑料或陶瓷制成。这种支杆将产生反射,所以必须妥善设计,以减小反射。常用的有以下几种支撑方法。

(1)支杆

利用长度的介质垫圈把中心导体支撑在外导体中,如图3-2-7所示。在这种结构中,由长度介质填充的同轴线将有不同于空气同轴线的特性阻抗,垫圈的两端均将产生反射。但由于垫圈两端的不连续性有相同的大小,相距,根据“阻抗变换特性”可知两端不连续性的性质相反,故垫圈两端的反射将彼此抵消。

图3-2-7 支杆(垫圈)

为保持固定的特性阻抗,常用镶嵌的办法,如图3-2-8所示。图中三种结构是把垫圈分别镶嵌在中心导体、外导体或内外导体之中。介质垫圈的长度仍为。空气同轴线之特性阻抗为

含介质一段的同轴线之特性阻抗为

式中,、分别代表三种镶嵌结构中含介质一段同轴线的内、外导体半径。垫圈的选定后,可根据选定的或使,这是完全可以办到的。

这种介质支杆,是窄带或单频类型的结构,当频率改变时垫圈长茺不再等于中心波长的1/4,因而不连续性的抵消将不完全。为此可采用三个支杆组来实现宽带结构。

电磁波与信息技术

………………装……………………………订………………………………线…………………………………… 2006~2007学年度第二学期九年级物理第十章 《电磁波与信息技术、能源利用》测试卷 1、关于电磁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电磁波的传播速度比光速小 B 、在真空中传播时,波长越长的电磁波频率越高 C 、我们生活中的空间充满了电磁波,所有的电磁波时刻在危害我们的健康 D 、电磁波是一种信息运载工具,具有传递速度快、运载容量大的优点 2、电视机换台时,实际上是在改变 ( ) A 、电视台的发射频率 B 、电视机的接收频率 C 、电视台发射的电磁波的波速 D 、电视机接收的电磁波的波速 3、听收音机时,偶尔会听到里面有杂音,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不可能的是 ( ) A 、旁边台灯打开的瞬间 B 、附近的电焊机在工作 C 、雷雨天闪电发生时 D 、有人在用电烙铁焊接电器元件 4、我国的卫星通信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在北京发射信号通过通信卫星会转到上海被接收,实现这种信号的传递是 ( ) A 、超声波 B 、次声波 C 、声波 D 电磁波 5、手机是现代人们最常用通信工具之一,手机间通话和收发信息是利用 ( ) A 、微波传送 B 、超声波传送 C 、空气传送 D 、光纤传送 6、判断下列选项中有不属于电磁波的是 ( ) A 、敲击铜钟形成的波 B 、无线电波 C 、光波 D 、x 射线 7、所有的电磁波在真空或空气中具有相同的 ( ) A 、频率 B 、波长 C 、波速 D 、能量 8、波长为3×104m 的电磁波的频率为 ( ) A 、10khz B 、100 khz C 、30khz D 、300khz 9、下列能源中属于新能源的是 ( ) A 、化石燃料、水能、风能 B 、核能、太阳能、潮汐能、地热能 C 、化石燃料、潮汐能、地热能 D 、太阳能、化石燃料、核能 10、关于核能的利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原子弹是利用氢核聚变制成的 B 、核电站是利用裂变的链式反应制成的 C 、氢弹是利用裂变的链式反应制成的 D 、核能只能用来制造原子弹和氢弹,目前尚不能和平利用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1分) 11、电磁波在__________________叫做它的频率,频率的单位是_______________。 12、许多人习惯将手机挂在胸前,其实这是不科学的,因为手机发射出的____________________会对人的心脏造成不良影响。 13、利用光纤传输信息的优点是信息传输量大和____________________能力强。 14、在真空中,电磁波的传播速度大小是________________km/s ,一波长为3×103m 的电磁波的频率是____________________Hz 。 15、随着社会的发展,无线电广播、电视、手机等都已逐步进入了寻常百姓家,它们都是靠接收________________工作的。 16、有一种“隐形飞机”,可以有效避开雷达的探测,秘密之一在于它的表面有一层特殊材料,这种材料能够____________(填“增强”或“减弱”)对电磁波吸收作用,秘密之二在于它的表面制成特殊形状,这种形状能够____________(填“增强”或“减弱”)电磁波反射回雷达设备。 17、1876年,贝尔发明了电话,这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之一,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电磁波和____________相继出现,在全球范围内使信息得到高速共享。 18、人类互相传递信息的方式多种多样,请你举出两例: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中比较好的是第____________种,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目前人们直接利用太阳能的方式有两种:一是把太阳能转化为内能。如____________二是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你举出一个间接利用太阳能的实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获得核能有两种途径:大亚湾核电站是利用原子核的____________获得核能;还有一种获得核能 的途径是原子核的____________,如氢弹。 21、人类生存离不开能源,下列能源中:水能、煤、太阳能、石油、核能,可再生能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石能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图与简答题(共28分) 22、光纤通信是现代通信的一种重要方式。光纤的内壁具有使光发生反射的特性,使从一端射入的光传播到光纤的另一端。请在图中作出光路图,表示光纤传输光信号的原理。(4分) 学校 班级 姓名 座号

电磁波在信号中的传输

《电磁场电磁波》课程论文电磁波在信号传输中的应用 姓名段一凡 班级 BG1208 学号 121001260807 2015年 10月 9日 电磁波在信号中的应用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电磁波的光谱和特性及作为载波在信号传

输的应用,分别有光纤通信,微波通信和波导通信等,介绍了电磁波的频段,电磁波与介质的相互作用,电磁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特性。 关键词电磁波1;光谱2;光纤3;通信4 Application of electromagnetic wave in signal Abstract the spectrum and characteristics of electromagnetic wave and its application in signal transmission are introduced. The optical fiber communication, microwave communication and waveguide communication are introduced. Keywords electromagnetic wave 1; spectrum 2; optical fiber 3; communication 4 目录 一背景1 二定义1 三电磁波概述1 四电磁波普2 1电磁波普的定义2 2波普分类:2 五电磁波特性5 1电磁波特性5 2划分 :5

六光纤通信5 1光纤通信5 2光波特性6 3光纤原理及应用6 七微波通信6 1微波通信6 2微波波长7 3频带的划分7 4微波特征7 1)穿透性7 2)选择性加热7 3)热惯性小8 5微波原理8 八波导通信8 1波导历史8 2波导定义9 3毫米波9 4调制方式9 九电磁波在信号中传输的应用9 1背景 电磁波首先由詹姆斯·麦克斯韦于1865年预测出来,而后由德国物理学家海因里希·赫兹于1887年至1888年间在实验中证实存在。麦克斯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电子0803班 姓名:叶琳琳 学号:20082722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其应用大致体现在电磁起重机,磁悬浮列车小到电动机,指南针,扬声器,变压器,电磁炉,微波炉,以及微波技术在食品中的应用,微波加热,微波杀菌等等。 其中,电磁炉,微波炉,以及微波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等等。 电磁炉是厨具市场的一种新型灶具,它打破了传统的明火烹调方式采用磁场感应电流的加热原理,电磁炉是通过电子线路板组成部分产生交变磁场,当用含铁质锅具底部放置炉面时,锅具即切割交变磁力线而在锅具底部金属部分产生交变的电流,涡流使锅具铁分子高速无规则运动,分子互相碰撞、摩擦而产生热能,使器具本身自行高速发热,用来加热和烹饪食物,从而达到煮食的目的。具有升温快、热效率高、无明火、无烟尘、无有害气体、对周围环境不产生热辐射、体积小巧、安全性好和外观美观等优点,能完成家庭的绝大多数烹饪任务。电磁炉的优势首先表现在它的热效率极高。作为倡导"绿色厨房文化"的高科技产品,电磁炉的应用原理是电流通过线圈产生磁场,磁场内的磁力线通过含铁物质的底部时,促使铁分子高速运动,产生无数小涡流,因此热效率高,鉴于电磁炉的种种优点,现在大量使用。 电磁炉的优势首先表现在它的热效率极高。作为倡导"绿色厨房文化"的高科技产品,电磁炉的应用原理是电流通过线圈产生磁场,磁场内的磁力线通过含铁物质(铁锅、不锈钢锅、搪瓷锅等)的底部时,促使铁分子高速运动,产生无数小涡流,因此热效率高。相比之下,传统炉具,如电热炉、石油气炉、煤气炉及电饭锅的加热原理是先烧红器皿底部直接加热锅内食物,另有部分热耗用在燃烧空气,热效率在40%-70%之间,热能耗量大、煮食慢。而电磁炉的热效率普遍高于80%,连盟电磁炉热效率能够达到93%。用传统炉灶明火烧开一壶水需要9分钟,而放到电磁炉上则只需2~3分钟,大大节省了能源。连盟电磁炉不受锅具种类和大小的左右,独有的热能强力制御开发, 2200W的电磁炉产生的极高的热值相当于4800 KCAL/m3的煤气炉发出的高火力。 微波炉是利用了微波是一种电磁波,其能量比通常的无线电波大得多。微波一碰到金属就发生反射,金属根本没有办法吸收或传导它。微波可以穿过玻璃、陶瓷、塑料等绝缘材料,但不会消耗能量;而含有水分的食物,微波不但不能透过,其能量反而会被吸收。微波炉正是利用微波的这些特性制作的。微波炉的外壳用不锈钢等金属材料制成,可以阻挡微波从炉内逃出,以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装食物的容器则用绝缘材料制成。微波炉的心脏是磁控管。这个叫磁控管的电子管是个微波发生器,它能产生每秒钟振动频率为24.5亿次的微波。这种肉眼看不见的微波,能穿透食物达5cm深,并使食物中的水分子也随之运动,剧烈的运动产生了大量的热能,食物就会被煮熟了,这就是微波炉加热的原理。用普通炉灶煮食物时,热量总是从食物外部逐渐进入食物内部的。而用微波炉烹饪,热量则是直接深入食物内部,所以烹饪速度比其它炉灶快4至10倍,热效率高达80%以上。微波炉由于烹饪的时间很短,进而能很好地保持食物中的维生素和天然风味,满足人们的需求。 微波技术在食品行业中的应用也是相当的广泛。鉴于微波具有加热迅速、均匀、节能高效、防霉保鲜、可连续生产、安全无害、设备占地面积小、改善劳动条件等优点,已被广泛应引用于粉状、颗粒、片状等各种食品、营养品、调味品、

第十七章电磁波与现代通信---知识点总结

第十七章:电磁波与现代通信 知识点总结: 一、信息与信息传播 1.信息:各种事物发出的有意义的消息。 (1)人类特有的三种信息:语言、符号和图像。 (2)人类历史上,信息和信息传播活动经历了五次巨大的变革:①语言的诞生;②文字的诞生;③印刷术的诞生;④电磁波的应用;⑤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应用。 2.早期的信息传播工具:烽火台、驿马、电报机和早期电话等。 记住:莫尔斯发明了电报机;贝尔发明了电话;爱迪生发明了电灯。 3.人类储存信息的工具有:(1)牛骨﹑竹简、木牍;(2)书;(3)磁盘﹑光盘。 二、电磁波及其传播 1.波 (1)波的概念:波是能传播周期性变化的运动形态,还能传递能量以及信息。 (2)波的基本特征: 振幅A:振动的幅度,单位是m,它反映了振动的强弱。 周期T:振动一次所需要的时间,单位是s。 频率f:其数值等于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单位是Hz,频率与周期反映了振动的快慢,f=1/T。 波长λ:波在一个周期内传播的距离,单位是m。 波速V:波传播的速度,单位是m/s,它反映波传播的快慢。 (3)波的传播速度V与波长λ、频率f的关系是:V=λf=λ/T 2.电磁波 (1)电磁波是在空间传播的周期性变化的电磁场。 记住:麦克斯韦建立了电磁场理论并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赫兹第一次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2)特性:①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可以在真空中传播,但金属可以屏蔽电磁波;②一切电磁波都具有能量,可以传递信息。 (3)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为3×108m/s,与光速相同,光波属于电磁波。 3.电磁波谱(按波长由小到大或频率由高到低排列):γ射线、X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橙黄绿蓝靛紫)、红外线﹑微波﹑无线电波(要了解它们各自应用)。 记住:微波技术主要应用在通信方面,如雷达、导航、电视等领域。 4.人类应用电磁波传播信息的历史经历了以下变化: (1)传播的信息形式从文字→声音→图像; (2)传播的信息量由小到大; (3)传播的距离由近到远; (4)传播的速度由慢到快。 三、现代通信---走进信息时代 1.卫星通信 (1)电视广播、移动通信等主要是利用微波传递信号的。 (2)优点:①覆盖面大;②通信距离长;③不受地理环境限制。 缺点:①造价较高;②信号有零点几秒的时间延迟;③保密性差。 (3)应用:电话、电报、电视广播、全球定位、导航。 2.光纤通信 (1)光纤通信是利用光波在光导纤维中传输信息的一种通信方式。 (2)优点:①容量极大;②不会受外界电磁场的干扰;③不怕潮湿、耐腐蚀、能量损耗低。 缺点:①架设线路受地理条件限制;②光缆易被拉断。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080904 (一级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 本学科是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下属的二级学科,是1990年由国务院学位办批准的博士学位授予点,同时承担接收博士后研究人员的任务,2003年被批准为国防科工委委级重点学科点。本学科专业内容涉及电磁场理论、微波毫米波技术及其应用,主要领域包括电磁波的产生、传播、辐射、散射的理论和技术,微波和毫米波电路系统的理论、分析、仿真、设计及应用,以及环境电磁学、光电子学、电磁兼容等交叉学科内容。多年来在多种军事和国民经济应用的推动下,本学科在天线理论与技术、电磁散射与逆散射、电磁隐身技术、微波毫米波理论与技术、光电子技术、电磁兼容、计算电磁学与电磁仿真技术、微波毫米波系统工程与集成应用等方面的研究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取得了显著成果。其主要研究方向有: 1.计算电磁学及其应用:设计、研究、开发高精度、高效率电磁计算算法;研究高效精确电磁计算算法在目标特性、微波成像及遥感、电磁环境预测、天线分析和设计等方面的应用。 2.微波/毫米波电路设计理论与技术:研究有源元器件与电路模型、与微电子、微机械工艺相关的材料器件等模型的建立及参数提取;研究低相噪频率源技术,微波/毫米波单片集成电路设计,基于微机械(MEMS)的微波/毫米波开关、移相器和滤波器设计。 3.电磁波与物质的相互作用:研究电磁散射和逆散射算法,军事装备目标特性测试技术,隐身目标测试技术,目标散射中心三维成像技术;研究轻质、宽频、自适应智能隐身材料。 4.微波/毫米波系统理论与集成应用技术:设计、研究、开发特殊环境下的微波/毫米波系统;研究微波/毫米波测试技术;研究天线设计理论与技术。 一、培养目标 掌握坚实的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以及相应学科的基础理论,具有系统的专门知识,熟练应用计算机,掌握相应的实验技术,掌握一门外国语,学风端正,具备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和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能胜任科研、生产单位和高等院校的研究、开发、教学或管理等工作。 二、课程设置

第十章 电磁波与信息技术

2019-2019学年度教科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同步练习 第十章电磁波与信息技术 班级姓名 1.下列过程中不能产生电磁波的是(B) A.打开或者关闭电灯时 B.电炉在关闭状态时 C.电冰箱的电路接通或断开时 D.电饭锅从加热状态自动跳到保温状态时 2.无线电广播中波段的频率范围是535kHz~1605kHz,试计算中波段电磁波波长的范围。(结果保留整数) 3.2019年1月18日,我国发射的世界首颗量子卫星“墨子号”正式交付用户单位使用,“墨子号”与地面控制系统交流靠的是(D) A.次声波B.X射线 C.红外线D.电磁波 4.下列关于信息的传递说法正确的是(C) A.车载GPS导航系统是利用超声波进行定位和导航的 B.电磁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C.用三颗同步卫星就可实现全球通信 D.光纤通信只能传播图像信息,不能传播声音信息 5.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C) A.我们周围的空间充满了电磁波

B.在快速变化的电流周围会产生电磁波 C.由c=λf可知,频率越高的电磁波传播得越快 D.频率越高的电磁波波长越短 6.地面与航天器之间传输信息的载体是(C) A.超声波B.次声波 C.电磁波D.光导纤维 7.我们生活在电磁波的海洋中。下列关于电磁波的说法正确的是 (C) A.月球上没有空气,电磁波不能传播 B.手机不是用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 C.微波炉是用电磁波来加热食品的 D.利用电磁波不能传递声音信号,只能传递图像信号 8.某广播电台发射一种电磁波的频率为990千赫,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发射一种电磁波的频率是15.58兆赫,它们发射电磁波的波长分别等于__303__m和__19__m。(保留整数部分) 9.打开收音机的开关,将旋钮调到没有电台的位置,并将音量开大。取一节干电池和一根导线,靠近收音机将导线的一端与电池的一极相连,再用导线的另一端与电池的另一极时断时续的接触,会听到收音机发出“咔咔”声,这一现象说明周围的空间存在(B) A.超声波B.电磁波 C.X光线D.紫外线 10现在家庭中使用的电器较多,例如:①吸尘器;②手机;③

电磁场和电磁波的应用

本科生学年论文(课程设计)题目:电磁场与电磁波的应用 学院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学科门类理学 专业应用物理 学号2012437019 姓名郭天凯 指导教师闫正 2015年11月18日

电磁场与电磁波的应用 摘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改革创新,电磁场与电磁波已经应用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高度重视和关注。电子通信产品的随处可见,手机通信,微波通讯以及无线电视等;电磁波极化在雷达信号滤波、检测、增强、抗干扰和目标鉴别/识别等方面的应用;电磁场在金属材料加工、合成与制备中的应用;电磁波随钻遥测技术在钻井中的应用;电磁场的生物效应在电磁治疗方面的应用等都离不开电磁成与电磁波。本文将进一步对电磁场与电磁波在通讯、科技开发、工业生产、生物科学、材料科学等方面的应用展开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电磁场;电磁波;极化;电子通信技术;电磁波的应用

目录 1 电磁场与电磁波的概况 (1) 2 电磁场与电磁波在通讯方面的应用 (2) 2.1 在无线电广播中的应用 (2) 2.2 在电视广播中的应用 (2) 2.3 在移动通信中的应用 (2) 2.4 在卫星通信中的应用 (2) 3 电磁波极化的应用 (3) 3.1 利用极化实现最佳发射和接收 (3) 3.2 利用极化技术提高通信容量 (3) 3.3 极化在雷达目标识别、检测和成像中的应用 (3) 3.4 极化在抗干扰中的应用 (4) 4 电磁波随钻遥测技术在钻井中的应用 (5) 4.1 采用数据融合技术,优化产品性能,提高传输深度 (5) 4.2 采用广播芯片技术,提高信息传输能力 (5) 5 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 (6) 5.1 电磁场的生物效应及其发展 (6) 5.2 电磁场作用的机理 (6) 6 电磁场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 (7) 7 结束语 (7) 参考文献 (8)

【开题报告】电磁波在左手材料中的传输特性

开题报告 应用物理 电磁波在左手材料中的传输特性 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近几十年来,物理学在先进材料领域的研究发展取得了巨大的不可思议的令人欢庆鼓舞的成就,如果在几十年前你很难想象哈利波特里才有的隐形衣材料在理论上已经发展成熟并且实验室里已经能初步有了实物雏形。这就是在近十年间横空出世掀起研究狂潮的一种具有不可思议性能的人工复合材料,俗称左手材料。 左手材料的研究要追溯到上世纪60年代前苏联科学家的假想。 物理学中,介电常数ε和磁导率μ是描述均匀媒质中电磁场性质的最基本的两个物理量。在已知的物质世界中,对于电介质而言,介电常数ε和磁导率μ都为正值,电场、磁场和波矢三者构成右手关系,这样的物质被称为右手材料(right-handed materials,RHM)。这种右手规则一直以来被认为是物质世界的常规,但这一常规却在上世纪60年代开始遭遇颠覆性的挑战。1967年,前苏联物理学家Veselago在前苏联一个学术刊物上发表了一篇论文,首次报道了他在理论研究中对物质电磁学性质的新发现,即:当ε和μ都为负值时,电场、磁场和波矢之间构成左手关系。他称这种假想的物质为左手材料(left-handed materials,LHM),同时指出,电磁波在左手材料中的行为与在右手材料中相反,比如光的负折射、负的切连科夫效应、反多普勒效应等等。 然而左手材料的研究发展并不一帆风顺。在这一具有颠覆性的概念被提出后的三十年里,尽管它有很多新奇的性质,但由于只是停留在理论上,而在自然界中并未发现实际的左手材料,所以,这一怪诞的假设并没有立刻被人接受,而是处于几乎无人理睬的境地,直到时光将近本世纪时才开始出现转机。直至 1998~1999年英国科学家Pendry等人提出了一种巧妙的设计结构可以实现负的介电系数与负的磁导率,从此以后,人们开始对这种材料投入了越来越多的兴趣。2001年的突破,使左手材料的研究在世界上渐渐呈现旋风之势。 2001年,美国加州大学San Diego分校的David Smith等物理学家根据Pendry等人的建议,利用以铜为主的复合材料首次制造出在微波波段具有负介电常数、负磁导率的物质,他们使一束微波射入铜环和铜线构成的人工介质,微波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论文题目:无形科学-电磁场与微波 技术 姓名:陈超 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 指导教师:葛幸 申报日期:2012.10.23

摘要 电子和信息领域内所有重大技术进展几乎都离不开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的突破。在通信、雷达、激光和光纤、遥感、卫星、微电子、高能技术、生物和医疗等高新技术领域中,电磁场与微波技术都起着关键的作用,它的应用领域蕴含在国民经济、国防建设和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同时,电磁场和微波技术也随着当代物理、数学、技术学科的不断进步而得到日新月异的发展。 关键字:电磁场,微波技术,应用

无形的科学——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目录 1.前言 (2) 2.研究方向 (2) 3.基本理论与分析方法 (3) 3.1 电磁场理论 (3) 3.1.1矢量分析 (3) 3.1.2静电场 (3) 3.1.3恒定电场 (4) 3.1.4静磁场 (4) 3.1.5时变电磁场 (5) 3.2 微波技术理论 (7) 3.2.1传输线理论 (7) 3.2.2集成传输系统 (9) 3.2.3微波谐凯腔 (9) 3.2.4微波网络基础 (9) 3.2.5微波无源元件 (11) 4.发展前景 (12)

1. 前言 电子和信息领域内所有重大技术进展几乎都离不开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的突破。在通信、雷达、激光和光纤、遥感、卫星、微电子、高能技术、生物和医疗等高新技术领域中,电磁场与微波技术都起着关键的作用,它的应用领域蕴含在国民经济、国防建设和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同时,电磁场和微波技术也随着当代物理、数学、技术学科的不断进步而得到日新月异的发展。 2. 研究方向 1.计算电磁学及其应用:设计、研究、开发高精度、高效率电磁计算算法;研究高效精确电磁计算算法在目标特性、微波成像及遥感、电磁环境预测、天线分析和设计等方面的应用。 2.微波/毫米波电路设计理论与技术:研究有源元器件与电路模型、与微电子、微机械工艺相关的材料器件等模型的建立及参数提取;研究低相噪频率源技术,微波/毫米波单片集成电路设计,基于微机械(MEMS)的微波/毫米波开关、移相器和滤波器设计。 3.电磁波与物质的相互作用:研究电磁散射和逆散射算法,军事装备目标特性测试技术,隐身目标测试技术,目标散射中心三维成像技术;研究轻质、宽频、自适应智能隐身材料。 4.微波/毫米波系统理论与集成应用技术:设计、研究、开发特殊环境下的微波/毫米波系统;研究微波/毫米波测试技术;研究天线设计理论与技术。

10.1~10.3 电磁波与信息技术—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下册学案

第十章电磁波与信息技术 一、知识梳理 (一)认识电磁波 1.电磁波的产生:当导体中有______、______变化很快的电流通过时,在其周围的空间会产生变化的______场和______场,这种变化的______场和______场在空间向四周传播,从而产生了电磁波. 2.电磁波的传播: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可以在真空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但金属容器对电磁波具有屏蔽作用. 3.描述电磁波 (1)频率(f):在1s内完成的__________________.频率是由波源振动的快慢决定的,单位是______. (2)波长(λ):波源振动一次(即完成一次周期性变化)传播的______(波峰和波峰之间,或波谷和波谷之间的最小间隔),单位是______. (3)波速(c):电磁波在真空中的速度大小为______.同频率的电磁波,在不同介质中的速度不同. (4)电磁波的波速、波长和频率之间的关系为:______.波速c是一定的,所以波长λ与频率f成______,即电磁波的频率越低,波长越长. (二)电磁波谱 1.电磁波是个大家族,无线电波、______、可见光、______、______、γ射线都是电磁波家族中的成员. 2.光是一种______,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______,所有电磁波在真空中都以______传播. (三)电磁波与我们的生活 1.电磁波具有能量.在电磁波的大家族里,每个成员都具有不同的能量和不同的频率范围.它们具有不同的物理特性和用途.γ射线、X射线的穿透能力很强,利用γ射线可以____________,利用X射线可以透视______或消灭肿瘤;紫外线可以用来灭菌______;利用红外线可以成像;利用无线电波可以传递______等. 2.电磁波的应用已成为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但越来越多的电磁波不同程度的影响着我们的健康,

无线电波的传播特性

无线电波的传播特性 1、无线电波的传播特性及信号分析 甚低频VLF 3-30KHz 超长波1KKm-100Km 空间波为主海岸潜艇通信;远距离通信;超远距离导航低频LF 30-300KHz 长波10Km-1Km 地波为主越洋通信;中距离通信;地下岩层通信;远距离导航中频MF 0.3-3MHz 中波1Km-100m 地波与天波船用通信;业余无线电通信;移动通信;中距离导航高频HF 3-30MHz 短波100m-10m 天波与地波远距离短波通信;国际定点通信 甚高频VHF 30-300MHz 米波10m-1m 空间波电离层散射(30-60MHz);流星余迹通信;人造电离层通信(30-144MHz);对空间飞行体通信;移动通信 超高频UHF 0.3-3GHz 分米波1m-0.1m 空间波小容量微波中继通信;(352-420MHz);对流层散射通信(700-10000MHz);中容量微波通信(1700-2400MHz) 特高频SHF 3-30GHz 厘米波10cm-1cm 空间波大容量微波中继通信(3600-4200MHz);大容量微波中继通信(5850-8500MHz);数字通信;卫星通信;国际海事卫星通信(1500-1600MHz) ELF 极低频3~30Hz SLF 超低频30~300Hz ULF 特低频 300~3000Hz VLF 甚低频3~30kHz LF 低频30~300kHz 中波,长波 MF 中频300~3000kHz 100m~1000m 中波 AM广播 HF 高频 3~30MHz 10~100m 短波短波广播 VHF 甚高频 30~300MHz 1~10m 米波FM广播 UHF 特高频 300~3000MHz 0.1~1m 分米波 SHF 超高频3~30GHz 1cm~10cm 厘米波 EHF 极高频30~300GHz 1mm~1cm 毫米波 无线电波按传播途径可分为以下四种:天波—由空间电离层反射而传播;地波—沿地球表面传播;直射波—由发射台到接收台直线传播;地面反射波—经地面反射而传播。无线电波离开天线后,既在媒介质中传播,也沿各种媒介质的交界面(如地面)传播,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但对它产生影响的因素却很多。 无线电波在传播中的主要特性如下: (1)直线传播均匀媒介质(如空气)中,电波沿直线传播。 (2)反射与折射电波由一种媒介质传导另一种媒介质时,在两种介质的分界面上,传播方向要发生变化。由第一种介质射向第二中介质,在分界面上出现两种现象。一种是射线返回第一种介质,叫做反射; 另一种现象是射线进入第二种介质,但方向发生了偏折,叫做折射。一般情况下反射和折射是同时发生的。 入射角等于反射角,但不一定等于折射角。反射和折射给测向准确性带来很大的不良影响;反射严重是,测向设备误指反射体,给干扰查找造成极大困难。 (3)绕射电波在传播途中,有力图绕过难以穿透的障碍物的能力。绕射能力的强弱与电波的频率有关,又和障碍物大小有关。频率越低的电波,绕射能力越弱;障碍物越大,绕射越困难。工作于80米(375MHZ)波段的电波,绕射能力是较强的,除陡峭高山(相对高度在200米以上)外,一般丘陵均可逾越。2米波段的电波绕射能力就很差了,一座楼房,或一个小山丘,都可能使信号难以绕过去。 (4)干涉直射波与地面反射波或其它物体的反射波在某处相遇时,测向收到的信号为两个电波合成后的信号,其信号强度有可能增强(两个信号跌叠加)也可能减弱(两个信号相互抵消)。这种现象称为波的干涉。产生干涉的结果,使得测向机在某些接收点收到的信号强,而某些接收点收到的信号弱,甚至收不到信号,给判断干扰信号距离造成错觉。天线发射到空间的电波的能量是一定的,随着传播距离的增大,不仅在传播途中能量要损耗,而且能量的分布也越来越广,单位面积上获得的能量越来越小。反之,

电磁场和微波技术znjn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实验报告 班级:06 姓名:张妮竞男 学号:84 序号:31# 日期:2014年5月31日 邮箱: 实验二:分支线匹配器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支节匹配器的工作原理 2、掌握微带线的基本概念和元件模型 3、掌握微带分支线匹配器的设计与仿真 二、实验原理 1、支节匹配器 随着工作频率的提高及相应波长的减小,分立元件的寄生参数效应就变得更加明显,当波长变得明显小于典型的电路元件长度时,分布参数元件替代分立元件而得到广泛应用。因此,在频率高达以上时,在负载和传输线之间并联或串联分支短截线,代替分立的电抗元件,实现阻抗匹配网络。常用的匹配电路有:支节匹配器,四分之一波长阻抗变换器,指数线匹配器等。 支节匹配器分单支节、双支节和三支节匹配。这类匹配器是在主传输线并联适当的电纳(或串联适当的电抗),用附加的反射来抵消主传输线上原来的反射波,以达到匹配的目的。此电纳或电抗元件常用一终端短路或开路段构成。 2、微带线 从微波制造的观点看,这种调谐电路是方便的,因为不需要集总元件,而且并联调谐短截线特别容易制成微带线或带状线形式。微带线由于其结构小巧,可用印刷的方法做成平面电路,易于与其它无源和有源微波器件集成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实际微波电路中。

W为微带线导体带条的宽度;εr为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T为导体带条厚度;H为介质层厚度,通常H远大于T。L为微带线的长度。微带线的严格场解是由混合TM-TE波组成,然而,在绝大多数实际应用中,介质基片非常薄(H<<λ),其场是准TEM波,因此可以用传输线理论分析微带线。 微带线的特性阻抗与其等效介电常数εr、基片厚度H和导体宽度W有关,计算公式较为复杂,故利用txline来计算。 微带线元件模型 3、元器件库里包括有: MLIN:标准微带线 MLEF:终端开路微带线 MLSC:终端短路微带线 MSUB:微带线衬底材料 MSTEP:宽度阶梯变换 MTEE:T型接头 MBENDA:折弯 微带线的不均匀性 上述模型中,终端开路微带线MLEF、宽度阶梯变换MSTEP、T型接头MTEE 和折弯MBENDA,是针对微带线的不军训性而专门引入的。一般的微带电路元件都包含着一些不均匀性,例如微带滤波器中的终端开路线;微带变阻器的不同特性阻抗微带段的连接处,即微带线宽度的尺寸跳变;微带分支线电桥、功分器等则包含一些分支T型接头;在一块微带电路板上,为使结构紧凑及适应走线方向的要求,时常必须使微带弯折。由此可见,不均匀性在微带电路中是必不可少的。由于微带电路是分布参数电路,其尺寸已可与工作波长相比拟,因此其不均匀性必然对电路产生影响。从等效电路来看,它相当于并联或串联一些电抗元件,或是使参考面发生一些变化。在设计微带电路时,必须考虑到不均匀性所引起的影响,将其等效参量计入电路参量,否则将引起大的误差。 三、实验内容 已知:输入阻抗Zin=75欧 负载阻抗Zl=(64+j35)欧 特性阻抗Z0=75欧 介质基片εr=2.55,H=1mm 假定负载在2G赫兹时实现匹配,利用图解法设计微带线单支节和双支节匹配网络,假设双支节网络分支线与负载的距离d1=四分之一波长,两分支线之间的距离为d2=八分之一波长。画出几种可能的电路图并且比较输入端反射系数幅度从1.8GHz至2.2GHz的变化

2018届中考物理总复习电磁波与信息技术专题训练

电磁波与信息技术 一、选择题 1. 汽车中应用了许多物理知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导航仪是利用超声波进行定位导航 B. 安全带是为了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 C. 发动机的做功冲程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D. 水箱中用水做冷却剂,是因为水有较小的比热容 【答案】B 2.对于波长为300m的电磁波,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 它的传播速度一定是3×108m/s B. 它的频率是106Hz C. 该电磁波在水中传播的频率不等于106Hz D. 该电磁波在水中的波长仍为300m 【答案】B 3.关于磁场、电磁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3×105m/s B. 通电直导线周围存在磁场,通电弯曲导线周围不存在磁场 C. 光纤通信是利用光经多次反射进行传输光信号的 D. 发电机是利用磁场对电流作用的原理进行工作的 【答案】C 4.下列方式中,不属于现代通信方式的是() A. 卫星通信 B. 光线通 信 C. 网络通 信 D. 书信通信 【答案】D 5.关于电子邮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发送电子邮件必须输入对方的信箱地址 B. 电子信箱是某用户计算机上的空间 C. 对方的计算机没开机,邮件就没法发送 D. 发送电子邮件必须输入自己的信箱地址

6.广播电台或广播电视台的发射天线的作用是() A. 发射音频电流激发的电磁波 B. 发射视频电流激发的电磁波 C. 把音频电流和视频电流加载到更高频率的射频电流上,再通过天线发射 D. 三种电流不经调制通过天线发射三种不同的电磁波 【答案】C 7.下面是几位同学关于电话的几种说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A. 电话能将声音沿着导线传至对方 B. 电话是通过导线将携带信息的电流传给对方的 C. 话筒中变化的电流使膜片在磁场中振动,发出声音 D. 听筒中把声音变成变化的电流 【答案】B 8. 小明家的计算机通过光纤接入互联网,光纤的作用是() A. 输电 B. 通 信 C. 导 热 D. 照明 【答案】B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电磁波频率越高,传播速度越快 B. 电磁波频率越低,传播速度越快 C. 电磁波的速度只与它的波长有关 D. 电磁波的速度与它的频率无关 【答案】D 10.下列关于电磁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超声波属于电磁 波 B. 可见光不属于电磁波 C. 电磁波传播速度是 340m/s D. 卫星通信利用电磁波传递信号

11.5 电磁波传播特性

实验11.5 电磁波传播特性 Part 1 电磁波参量的测量 一、实验目的 1. 研究电磁波在良导体表面的反射。 2. 利用相干波原理,测定自由空间内电磁波波长λ,确定电磁波的相位常数K 和波速v 。 二、实验仪器 (1)三厘米固态信号发生器1台; (2)电磁波综合测试仪1套; (3)反射板(金属板)2块; (4)半透射板(玻璃板)1块。 三、实验原理和方法 1. 自由空间电磁波参量的测量 当两束等幅,同频率的均匀平面电磁波,在自由空间内沿相同或相反方向传播时,由于相位不同发生干涉现象,在传播路程上可形成驻波场分布。本实验正是利用相干波原理,通过测定驻波场节点的分布,求得自由空间中电磁波波长λ值,再由 2K v f K πλλω=?? ==? 得到电磁波的主要参数K 和v 等。 电磁波参量测试原理如图1所示,P T 和P R 分别表示发射和接收喇叭天线,A 和B 分别表示固定和可移动的金属反射板,C 表示半透射板(有机玻璃板)。由P T 发射平面电磁波,在平面波前进的方向上放置成45°角的半透射板,由于该板的作用,将入射波分成两束波,一束向A 板方向传播,另一束向B 板方向传播。由于A 和B 为金属全反射板,两列波就再次返回到半透射板并达到接收喇叭天线P R 处。于是P R 收到两束同频率,振动方向一致的两个波。如果这两个波的相位差为π的偶数倍,则干涉加强;如果相位差为π的奇数倍,则干涉减弱。

移动反射板B ,当P R 的表头指示从一次极小变到又一次极小时,则反射板B 就移动了λ/2的距离,由这个距离就可以求得平面波的波长。 设入射波为垂直极化波 0j i E E e φ-= 当入射波以入射角θ1向介质板C 斜入射时,在分界面上产生反射波r E 和折射波t E 。设C 板的反射系数为R ,T 0为由空气进入介质板的折射系数,T c 为由介质板进入空气的折射系数。固定板A 和可移动板B 都是金属板,反射系数均为-1。在一次近似的条件下,接收喇叭天线P R 处的相干波分别为 12100200j r c j r c E RT T E e E RT T E e φφ--=-=- 这里 ()()()1131 223132 K l l KL K l l K l l L KL φφ=+==+=++?= 其中,ΔL =|L 2-L 1|为B 板移动距离,而1r E 与2r E 传播的路程差为2ΔL 。 由于1r E 与2r E 的相位差为21=2K L φφφ?-=?,因此,当2ΔL 满足 ()20,1,2, L n n λ?== 1r E 与2r E 同相相加,接收指示为最大。 当2ΔL 时满足 图1 电磁波参量测试原理图

电磁场理论与微波技术复习提纲

电磁场理论与微波技术复习提纲 一、总体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建立起电磁场与电磁波的基本思想,掌握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分析方法,对波导理论有比较完整的理解,了解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的最新发展和应用。 “电磁场理论与微波技术”由“电磁场与电磁波基本理论”和“微波技术基础”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电磁场理论”所占比例约为:55% 第二部分“微波技术基础”所占比例约为:45% “电磁场与电磁波基本理论”部分重点考查内容为: 基本概念和理论 静电场 恒定电场 麦克斯韦方程组 平面电磁波 “微波技术基础”部分考查内容为: 基本概念和理论 传输线理论 波导理论 微波网络基础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试题分为选择题(20%)、填空题(20%)、名词解释题(8%)、简答题(10%)、计算题(42%)。试卷总分100分。 2、考试形式为闭卷考试 3、考试时间:120分钟 名词解释: 1、坡印廷矢量和平均坡印廷矢量 2、电位移矢量 3、主模 4、色散

5、体电荷分布、面电荷分布、线电荷分布、体电流分布、面电流分布、线电流分布 6、电偶极子 7、直线极化、左右旋圆极化、椭圆极化 8、趋肤效应 9、均匀平面波、TEM模、TE模、TM模 10、全反射和全透射 11、波导 12、基本振子和对称振子 13、简并现象 14、微波 简答题: 1、如何判断长线和短线? 2、何谓分布参数电路?何谓集总参数电路? 3、何谓色散传输线?对色散传输线和非色散传输线各举一个例子。 4、均匀无耗长线有几种工作状态?特点?条件是什么? 5、说明二端口网络几种参量的物理意义? 6、发生全反射和全透射的条件 7、分析微波网络的方法 8、写出常见的微波元件9、分析天线的方法10、写出常见的天线 11、用哪些参数可以描述天线的性能指标,并解释其中的一到两个参数。 12、通量和散度的区别 13、旋度和环流的区别14、负载匹配和电源匹配 计算题: 1、矢量分析 1.1、1. 2、1.4、1.15、1.20 2、无界空间均匀平面波2.45、2.46、3.2、3.14 3、理想介质和良导体为边界的均匀平面波垂直入射3.17、3.22 4、分离变量法2.23,平行导体板(ppt例题) 5、阻抗圆图 6、波导模式和波长等计算5.11、5.12 7、高斯定理和安培环路定理(ppt例题)

电磁波和现代通信

电磁波与现代通信 主讲:李超 知识强化 一、知识概述 现在,我们哪一天都离不开信息,当然也离不开信息技术,例如你正享受着网络带给千里之外的信息。本周学习信息与信息传播的原理和应用。 二、重难点知识归纳及讲解 (一)信息与信息传播: 1. 信息是各种事物发出的有意义的消息。消息中包含的内容越多,信息量越大。 2. 人类特有的信息有三种:语言、符号和图像。 3. 在人类历史上,信息和信息传播活动经历了五次巨大的变革,它们是:①语言的诞生;②文字的诞生;③印刷术的诞生;④电磁波的应用;⑤计算机技术的应用。 4. 早期的信息传播工具有很多,比如:①万里长城上的烽火台;②古代传递官文的驿马;③莫尔斯发明的电报机;④贝尔制作的早期电话。 5.莫尔斯电码与密码: (二)电磁波及其传播: 1. 波的基本特征:所有的波都是在传播周期性变化的运动形态。这里的运动形态又可分为:凹凸相间和疏密相间两种。 2. 振幅:我们把波源偏离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叫做振幅,用字母A表示,单位是M (m),它反映了波源振动的强弱。 周期:波源振动一次所需要的时间叫做周期,用字母T表示,单位是秒(s); 频率:波源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用字母f表示,单位是赫兹(Hz)。频率与周期反映了振动的快慢。它们的关系是:T=。 波长:波在一个周期内传播的距离叫做波长,用λ表示,单位是M(m)。 波速:波的传播速度,用字母v表示,单位是M/秒(m/s)。

3. 波长、波速、频率、周期的关系是: v==λf。 4. 电磁波: (1)电磁波是在空间传播的周期性变化的电磁场。 (2)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即光速),c=3×108m/s。 (3)电磁波谱: 从电磁波谱图可知,电磁波包括了:无线电波、微波、光(包括红外线、可见光和紫外线)、X射线和γ射线等。其中无线电波的波段表见下:

各波段电波传播方式和特点

一.电磁场基本性质: 1.电场和磁场: 静止电荷产生的场表现为对于带电体有力的作用,这种场称为电场。不随时间变化的电场称为静电场。运动电荷或电流产生的场表现为对于磁铁和载流导体有力的作用,这种物质称为磁场。不随时间变化的磁场称为恒定磁场。 2. 电磁波及麦克斯韦方程: 如果电荷及电流均随时间改变,它们产生的电场及磁场也是随时变化的,时变的电场与时变的磁场可以相互转化,两者不可分割,它们构成统一的时变电磁场。时变电场与时变磁场之间的相互转化作用,在空间形成了电磁波。静电场与恒定磁场相互无关、彼此独立,可以分别进行研究。 0c D B B E t D H J t ρ?=???=??????=-??????=+??? c D E B H J E εμσ=??=??=? 3. 物质属性 电磁场与电磁波虽然不能亲眼所见,但是客观存在的一种物质,因为它具有物质的 两种重要属性:能量和质量。但电磁场与电磁波的质量极其微小,因此,通常仅研究电磁场与电磁波的能量特性。电磁场与电磁波既

然是一种物质,它的存在和传播无需依赖于任何媒质。在没有物质存在的真空环境中,电磁场与电磁波的存在和传播会感到更加“自由”。因此对于电磁场与电磁波来说,真空环境通常被称为“自由空间”。 当空间存在媒质时,在电磁场的作用下媒质中会发生极化与磁化现象,结果在媒质中又产生二次电场及磁场,从而改变了媒质中原先的场分布,这就是场与媒质的相互作用现象。 4. 历史的回顾与电磁场与波的应用 公元前600年希腊人发现了摩擦后的琥珀能够吸引微小物体;公元前300年我国发现了磁石吸铁的现象;后来人们发现了地球磁场的存在。1785年法国科学家库仑(1736-1806)通过实验创建了著名的库仑定律。1820年丹麦人奥斯特(1777-1851)发现了电流产生的磁场。同年法国科学家安培(1775-1836)计算了两个电流之间的作用力。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1791-1867)发现电磁感应现象,创建了电磁感应定律,说明时变磁场可以产生时变电场。1873年英国科学家麦克斯韦(1831-1879)提出了位移电流的假设,认为时变电场可以产生时变磁场,并以严格数学方程描述了电磁场与波应该遵循的统一规律,这就是著名的麦克斯韦方程。该方程说明了时变电场可以产生时变磁场,同时又表明时变磁场可以产生时变电场,因此麦克斯韦预言电磁波的存在,后来在1887年被德国物理学家赫兹(1857-1894)的实验证实。在这个基础上俄国的波波夫及意大利的马可尼于19世纪末先后发明了用电磁波作为媒体传输信息的技术。 静电复印、静电除尘以及静电喷漆等技术都是基于静电场对于带电粒子具有力的作用。电磁铁、磁悬浮轴承以及磁悬浮列车等,都是利用磁场力的作用。当今的无线通信、广播、雷达、遥控遥测、微波遥感、无线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