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葫芦之灾

水葫芦之灾
水葫芦之灾

水葫芦的产生防治和利用

水葫芦的产生防治和利用 【摘要】水葫芦是一种世界性的有害水生杂草,其繁殖能力极强。它导致航道阻塞,水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下降,水体生物多样性被破坏,水体污染等诸多负效应。在适宜条件下,1hm2水葫芦能将800人排放的氮磷元素全部吸收,因此水葫芦也是净化污水的生态功臣。本文就是水葫芦的生物学特性,分布,防治措施及其利用的研究进行综述,旨在找出经济合理的防止利用措施,以期达到较高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关键词】水葫芦,产生,防治,利用 【引言】水葫芦又名凤眼莲、洋水仙、水生风信子等。是目前世上危害最严重的多年生漂浮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南美墨西哥,1901年作为花卉引入我国,20世纪50~60年代的粮食极度短缺时期,水葫芦广泛养育南方乡村荷塘,作为猪饲料推广种植,也以为野生,是我国目前分布最广泛的外来物种之一。但是,最近10年来,随着饲料结构和饲养模式的改变,农民不再费力打捞含水量大,使用成分不高的水葫芦,而是任由它疯长。在适宜的条件下,能以5d就能繁衍一颗新植物,而作为外来物种水葫芦没有天敌,使其不受限制的疯长。他们覆盖水面,赌赛河道,影响河运及水上作业;同时,降低阳光对水体的穿透力,影响水底生物的生长和水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国内外学者对水葫芦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以期找出经济、合理的防治措施,并开发利用这一自然资源。 1、水葫芦的生存环境(适应性强) 水葫芦喜群生,往往形成单一的优势群落。其适应性强,喜高温湿润气候;适宜在静水或缓流的水面生长,耐隐蔽,在微弱的光照下就能生长,对酸和碱不敏感,在Ph=9的水体中仍能生长;对水质肥瘦要求不高;能耐5摄氏度左右的低温,能耐短期0摄氏度低温,气温在13摄氏度开始生长,25摄氏度生长较快,30摄氏度左右生长最快,39度以上难以生长。 2、水葫芦生长的主要弊端 当水葫芦的覆盖率水面超过三成造成诸多弊端:A、阻碍航道,影响航运和排泄。成为农业,水利,环保的头号敌人;B、限制了水体的流动,水体没有阳光的照射变得发臭,使水体中溶氧量减少,抑制了浮游生物的生长,破坏了河涌生态环境;C、为吸血虫和脑炎流感等病菌提供了滋生地,滋生蚊蝇,喂蚊子的幼虫提供了呼吸和繁衍的机会;D.破坏饮水资源,大量的水葫芦覆盖水面会使Ph值降低,co2浓度增高,水的浓度增大,使水的利用价值大大减小。 3、水葫芦的防治 据专家介绍,目前防治水葫芦的方法主要有人工打捞、化学防治、生物防治、机械清除等措施。其实,人工打捞和化学药物防治只是权宜之策,起不到持效作用。而乱用化学物质容易产生新的污染。实际上水葫芦能自由生长的真正原因是在于水体的富营养化,减少环境污染是控制水葫芦生长较为有效的措施。因此,严格控制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有序排放,必要时须经水处理在排放,从源头上防治葫芦泛滥。 3.1、机械搅灭法 对水葫芦危害较大的水面,可以使用相关机械将水葫芦搅灭打碎、清除,扩大水体的光照面积,加快水体的流动,确保水植物、水生物的生长,捕捞航运顺利进行。 3.2、人工打捞法 虽然这种方法费时费力费财,但它是目前解决水葫芦的主要方法与途径。 3.3、化学防治法 化学防治法效果迅速,但除草剂对多种草种都有杀伤力,对水体生态系统的破坏性大,而且这种方法也不能清除水葫芦种子,效果不能持久。 3.4、生物学防治法 生物防治法就是从水葫芦原产地引进其天敌,如象鼻虫,利用食物链原理对水葫芦实施

外来入侵生物—凤眼莲

外来入侵生物—凤眼莲 凤眼莲,别名:水葫芦、凤眼蓝、布袋莲,拉丁学名:Eichhornia crassipes (Mart.) Solms.,雨久花科植物,原产地:亚马逊流域。 为害特点:是目前世界上危害最严重的多年生恶性水生杂草之一,被列入世界最危险的100种入侵种名单。1901年作花卉从日本引入台湾,20世纪50年代作为猪饲料推广,并发展为水质净化种类,后大量逸生。由于其无性繁殖速度极快,现已广泛分布于华北、华东、华中和华南的19个省市,尤以云南昆明、江苏、浙江、福建、四川、湖南、湖北和河南南部发生严重。90年代中期,在我国南方的一些河道和湖泊,凤眼莲覆盖面积达100%。在云南省昆明市滇池内,1994年凤眼莲的覆盖面积约达10km2,由于水质污染和因此而导致的水葫芦的疯长,滇池内很多水生生物已处于灭绝的边缘。资料记载,60年代以前滇池主要水生植物有16种,水生动物68种,但到80年代,大部分水生植物相继消亡,水生动物仅存30余种。堵塞河道,影响航运、排灌和水产品养殖;破坏水生生态系统,威胁本地生物多样性;吸附重金属等有毒物质,死亡后沉入水底,构成对水质的二次污染;覆盖水面,影响生活用水;滋生蚊蝇。 形态特征:水上部分高30~50(~100)cm,或更高。茎具长匍匐枝。叶基生呈莲座状,宽卵形、宽倒卵形至肾状圆形,光亮,

具弧形脉;叶柄中部多少膨大,内有多数气室。花紫色,上方一片较大,中部具黄斑。蒴果卵形。 生物学特征及发生消长规律:多年生草本,浮水或生泥沼中。仅在开花时生出细长的根须扎根泥沼中,其余时间生长着肉质丰满粗厚而接近水平的根漂浮着;繁殖方式以无性为主,依靠匍匐枝与母株分离方式,植株数量可在5天内增加一倍。一株花序可产生300粒种子,种子沉积水下可存活5~20年。常生于水库、湖泊、池塘、沟渠、流速缓慢的河道、沼泽地和稻田中。水葫芦的生长对水中的养分和pH值的要求并不高,但如水中盐分含量超过0.06%时即死亡。最适合的生长条件为pH值为7,磷含量20ppm(20/106),并有足够的氮,最适宜温度为28~30℃。霜冻可使水葫芦植株死亡,但在很多地区,只有叶部受霜冻影响,植株基部仍保持绿色并不死亡,因此可顺利越冬。 控制方法:①人工打捞:手拔、铲除或用特制的采集机器。不断排水,将池塘或湖泊放干可以有效控制凤眼莲;②生物控制手段:最有效的生物控制媒介为两种象鼻虫水葫芦象甲(Neochetina bruchi)和(N. eichhorniae)(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防治研究所1995年从美国和阿根廷引进了这两种甲虫在浙江和福建释放,取得初步控制效果),以及一种水葫芦螟蛾(Sameodes albiguttalis)。但是,目前还没有找到一种通用的最佳控制手段,人们还在寻找和评估更多的控制方法,例如Aeigona infusella蛾。③用草甘膦、农达和克芜踪等除草剂在短

水污染治理之水葫芦

水污染治理之水葫芦 摘要: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水环境问题比较复杂,在现有经济技术条件下,解决水环境问题需要经过一个缓慢的过程。现今,有一个利用外来植物水葫芦治理水污染的方法正在引起大家的关注。接下去就让我为大家介绍目前我国水污染的情况和利用水葫芦治理水污染的前景以及相关信息。 关键字:水污染;水葫芦;治理;利用 我国水环境面临着水体污染、水资源短缺和洪涝灾害等多方面压力。水体污染加剧了水资源短缺,水生态环境破坏促使洪涝灾害频发。据1999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目前我国七大水系、主要湖泊、近岸海域及部分地区的地下水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河流以有机污染为主,主要污染物是氨氮、生化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和挥发酚等;湖泊以富营养化为特征,主要污染指标为总磷、总氮、化学需氧量和高猛酸盐指数等;近岸海域主要污染指标为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和重金属。这些因素构成了水环境问题影响范围广,危害严重,治理难度大等特征。我国水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人类主观因素的影响。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粗放,企业单纯追求经济效益,忽视环境效益和生态效益。工业发展中,水消耗量大、利用率低。不仅单位产值污水排放量大,而且万元产值用水量各省区间差距悬殊。同时,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使企业生产经营缺乏节能降耗的动力。企业技术改造往往以扩大再生产为目的,生产工艺落后,更新换代速度慢。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经济增长方式的日趋转变,以及科技水平的快速提高,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将逐步走上科学化管理轨道。但是,这种转变需要一个较长的历史过程。水环境问题严重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国家政策导向的偏差。长期以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注重经济增长速度、主要产品产量、城镇居民收入增长等指标,没有把资源消耗和环境代价纳入经济核算体系。迄今为止,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仍作为“非生产性福利事业”。城市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由政府包揽,使政府不堪重负,以至于拿不出钱搞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甚至建成污染处理设施也因经费来源问题没解决而难以正常运转。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一些经济发展政策有悖于环境保护。

关于水葫芦的危害及治理的研究报告

怀仁一中552班关于水葫芦的危害及治理的研究报告 项目组负责人-- 肖子轩 性别-- 男 组别-- 8组 合作者-- 张然刘红兰王欢刘鹏范云飞 指导教师-- 邢贵 项目涉及相关学科-- 语文 项目所属学科-- 生物 选题背景-- 目前防治水葫芦的方法主要用化学防治、生物防治、人工及机械打捞和综合治理等方法。化学防治方法简便,效果迅速,常用除草剂如克芜踪、草甘磷等进行防治。但除草剂对水体生态系统的破坏性大,污染环境,而且无法清除水葫芦种子,效果不能持久。生物防治法是利用植物与天敌间生态平衡的理论,从水葫芦原产地引进其天敌,使之建立种群,对水葫芦实施长期的控制。生物防治环境安全,成本低,效果持久,为国内外所重视,但缺点是见效慢,从释放天敌到获得显著的控制效果,一般需要3 5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人工及机械防除方法是通过人工或机械对水葫芦进行打捞处理,见效快,但当发生面积大时,劳动强度大。同化学防治一样,人工及机械防治也难以清除水中的种子,防治效果不能持久。综合治理方法是有针对性地采用上述各项防治措施,取长补短,将水葫芦的种群数量长期控制在较低的状态下。 项目条件-- 全国很多地区属于水葫芦的高发地区 研究目的-- 警示人们保护环境,警慎引入外来物种,造成的生态不平衡,有助于解决水葫芦的问题 主要研究方法-- 文献查找法

调查法 研究的基本思路-- (一)水葫芦的特征 (二)水葫芦的危害 (三)水葫芦的治理 研究的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 此项课题警示人们保护环境,警慎引入外来物种,造成的生态不平衡。 研究的基本过程-- 上网查资料,搞清原理 查资料或实地考察,用图片资料和简单文字说明 资料调查,文字说明 实地考察,文字说明,可附图片 各成员在项目中的主要贡献-- 搜查资料:张然范云飞 实地考察:刘鹏王欢 搜集整理:肖子轩 成果总结:刘红兰 各成员研究心得-- 高中第一学期以来我接触到了研究性学习,我对其十分赶兴趣,当然我们小组也定了一个较感兴趣的课题:河道杀手——水葫芦。我想,水葫芦的泛滥与人类对生态的破坏密切相关,经过这一次的活动,让我体会到了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水葫芦虽然对人类的危害不容忽视,但也有益于人们的时候,人们要合理也对待水葫芦,让我们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共同建造我们美好的家园。——肖子轩 通过这次的研究性学习,大大提高了我的社会实践能力,更加提高了我的动手能力。对于其内容,我有了查资料的精益水平,而这一专题更令我触目惊心,平时听环境保护是如何重要,却不会怎么有切身的经理和体会,而经过这一次的活动,让我体会到了环境保护的严重性,今后的行为将如何面对这一挑战,我们有了深切的感受,因为这种活动提高了我的思想境界,应多开展这样的活动。——张然 通过这次的研究性学习使我更加了解了环境的恶化程度,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我们必须积极的投入到保护环境的行列中,把保护环境的责任重视起来。我们应该参加保护环境的活动之中,为保护环境这种伟大的任务付出我们的一份贡献,这次研究性学习大大提高了我对环境保护的意识,我们要从自己的行动来感染他人,让更多的人加入到保护环境的行列中来。——范云飞 通过这次研究性学习,使我的社会时间能力大大提高,我也明白了水葫芦对河道的危害之严重。水葫芦的能力使自己可以大量繁殖,使许多河道被阻塞,这对于我们的生活生产带来了大量的不便。所以,对于外来物种引进,我们要学会了解这种外来物种的习性,要分析它是否符合在本地生长之后,才能去决定是否引进,盲目行事很容易带来危害,当然水葫芦也

阅读《水葫芦》完成素养测试题(后附答案)

阅读《水葫芦》完成素养测试题(后附答案) 水葫芦 水葫芦学名凤眼蓝,别称水浮莲、假水仙等。原产于南美委内瑞拉,后传播到世界上60多个国家。水葫芦外表并不丑:它浑身碧透,绿得醉人.簇簇紫花绽放若热带兰,花瓣上偶尔可见黄、蓝斑点,作为盆景置于庭院,不比荷花逊色。 水葫芦生命力旺盛。它在15℃~40℃的气温下,只要置于水中便能疯狂繁殖开来。每株分出多支匍匐茎,茎端再长新株,八九天翻一番,90天内可分出25万棵新株。但养分低,猪吃了饿不死也不长膘。 自上世纪60年代,水葫芦在国外已经声名狼藉,到处遭到斩杀。孟加拉人将引自德国的水葫芦称“德国恶草”。南非的引自美国佛罗里达,人称“佛罗里达恶魔”。斯里兰卡的引自日本,被骂作“日本烦恼”。印度则称它为“紫色恶魔”。 水葫芦在各地抢占水面,影响航运.窒息鱼类,危害健康。泰国湄南河一发洪汛,一座座盘根错节的水葫芦“岛屿”浮游而下,猛冲桥洞,直接威胁首都曼谷的安全。维多利亚湖是非洲第一大湖.20世纪80年代水葫芦泛滥成灾,覆满湾口。一些船只夜泊开阔水面.夜间起风,一早起来就开不动了,四周被几万平方米的水葫芦团团包围.许多航线瘫痪。未经处理的各种废水排入湖中.湖水富有营养,水葫芦疯长成半人高的“森林”,致使鱼类死亡,湖水发臭。当地水产锐减,渔民失业。人们生活用水也发生困难,用湖水洗澡还会导致皮肤瘙痒。 深受水葫芦之害的各地都已向它宣战。南亚各国采用人工捞取、火焰喷射;药剂喷杀、炸药爆破等手段加以销毁,可是过了三个月它依旧欣欣向荣。维多利亚湖畔人们采用生物防治法,在湖区放养吃水葫芦的象鼻虫.但以繁衍100亿只象鼻虫计算,起码也要日夜不停吃上20年,才能吃光水葫芦。象鼻虫吃水葫芦还可能酿成更严重的虫灾。 上世纪60年代.我国曾将水葫芦当作度荒青饲料引入,后泛滥成灾,以闽台粤为甚。福建的水葫芦覆盖面积达300平方千米,盘踞了全省四分之一的湖塘库沟水域。目前,福建已打响了专项整治水葫芦的战役。漂洋过海远道而来的水葫芦,竟然酿成了当今最大的绿色污染,这可是人们始料未及的啊!(作者:李洋) 1对水葫芦的三个特点,概括不正确的是哪个?() A浑身碧绿,绿得醉人B花紫色且有黄蓝斑点 C产自南美委内瑞拉D生命力旺盛繁殖迅速 2 文章在说明水葫芦生命力部分,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食物链被破坏的小故事 (1)

水葫芦之灾 上世纪60年代.我国曾将水葫芦当作度荒青饲料引入,水葫芦在各地抢占水面,影响航运,窒息鱼类,危害健康,后泛滥成灾,以闽台粤为甚。福建的水葫芦覆盖面积达300平方千米,盘踞了全省四分之一的湖塘库沟水域。目前,福建已打响了专项整治水葫芦的战役。 漂洋过海远道而来的水葫芦,竟然酿成了当今最大的绿色污染,这可是人们始料未及的啊! 牧民杀狼的故事 美国曾经有个地方草场挺繁茂,他们养了许羊在那里放牧,可是总有一些虎狼常来这里吃他们的羊,当地人很生气,狠心要把这些食肉动物猎杀完它,后来这些虎狼终于被他们猎杀完了,他们都很高兴,他们的羊繁殖的非常快,可惜的是,草场慢慢地被食光了,羊没得吃了,也慢慢地都饿死了。 杀狼护鹿的启示 从前,美国一位总统曾因为恨恶狼,而将森林中的狼捕获杀尽,出发点是为了保护小鹿,结果事与愿违。狼赶尽杀绝后,这片森林却因为鹿的大量繁殖而导致整个森林的毁灭,最后也由于种种原因,失去天敌的鹿健康日益下降,缺乏植物的鹿也逐渐衰亡。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难道赶走可恶而残暴的狼,保护温顺的小鹿是不对的吗? 原来,自然界中的万事万物都是有密切联系的,你想啊!美国总统把狼全部赶尽杀绝了,这使鹿逍遥自在了起来,自己每天都在小溪边上吃草,渴了喝溪中的水。因为他们已经没有天敌在追赶了,再也不用像从前那样在森林中东躲西藏了,可是他们不再奔跑了,身心状况逐渐下降,导致他们一大群一大群的死亡。还有,鹿的大量繁衍,就需要大批的草来维持自己的生命。森林中,草的生长是有限的,大量的鹿吃光了森林中的草,森林里除了树木以外,全是一些光秃秃的土地,不少鹿都带着自己的儿女,拖着饿的扁扁的肚子,四处寻找鲜嫩的草。可是,森林里全部都是光秃秃的土地,连一根青草也没有了。从此,鹿吃不到新鲜的青草而饿死,所以要想让这群鹿在森林中长时间的生存下去,而得再次将狼群“请回来”。 这个故事给了我们一个深刻的启示:“如果不按照大自然的规律办事,就会得到应有的惩罚,就像文中的狼群和鹿群一样。” 除四害的故事 上个世纪,有人将小小的麻雀列为“四害”之一,于是全民总动员,一个彻底消灭麻雀的运动轰轰烈烈地展开。除了毒、抓、杀之外,还采取轰的办法。一见麻雀的影子,猛敲锣鼓,齐声呐喊,惊得雀儿绝无停歇立锥之地,只好不停地躲呀,飞呀,最后累得从半空跌落摔成肉饼。 因为失去麻雀这个天敌,庄稼地里害虫丛生,虫灾泛滥,结果造成粮食歉收,接着,饥馑紧跟而来,人类终于饱尝了破坏生物链的苦果。当今,由于环境的污染,温室效应的猖獗,几乎所有的生物链都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水葫芦之灾》阅读附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1——6题。 水葫芦之灾 (1)水葫芦学名凤眼莲,别称水浮莲、假水仙等。原产于南美委内瑞拉,后传播到世界上60多个国家。水葫芦外表并不丑:它浑身碧透,绿得醉人,簇簇紫花绽放若热带兰,花瓣上偶尔可见黄、蓝斑点,作为盆景置于庭院,不比荷花逊色。 (2)它生命力旺盛,在15℃~40℃的气温下,只要置于水中便能疯狂繁殖开来。每株分出多支匍匐茎,茎端再长新株,八九天翻一番,90天内可分出25万棵新株。但养分低。猪吃了饿不死也不长膘。 (3)自上世纪60年代,水葫芦在国外已经声名狼籍,到处遭到斩杀。孟加拉人将引自德国的水葫芦称“德国恶草”。南非的引自美国佛罗里达,人称“佛罗里达恶魔”。斯里兰卡的引自日本,被骂作“日本烦脑”。印度则称它为“紫色恶魔”。 (4)水葫芦在各地抢占水面,影响航运,窒息鱼类,危害健康。泰国湄南河一发洪汛,一座座盘根错节的水葫芦“岛屿”浮游而下,猛冲桥洞,直接威胁首都曼谷的安全。维多利亚湖是非洲第一大湖,20世纪80年代水葫芦泛滥成灾,覆满湾口。一些船只夜泊开阔水面,夜间起风,一早起来就开不动了,四周被几万平方米的水葫芦团团包围,许多航线瘫痪。未经处理的各种废水排入湖中,湖水富营养化,水葫芦疯长成半人高的“森林”,致使鱼类死亡,湖水发臭。当地水产锐减,渔民失业。人们生活用水也发生困难,用湖水洗澡还会导致皮肤瘙痒。 (5)深受水葫芦之害的各地都已向它宣战。南亚各国采用人工捞取、火焰喷射、药剂喷杀、炸药爆破等手段加以销毁,可是过了三个月它依旧欣欣向荣。维多利亚湖畔人们采用生物防治法,在湖区放养吃水葫芦的象鼻虫,但以繁衍100亿只象鼻虫计算,起码也要日夜不停吃上20年,才能吃光水葫芦。象鼻虫吃水葫芦还可能酿成更严重的虫灾。 (6)上世纪60年代,我国曾将水葫芦当作度荒青饲料引入,后泛滥成灾,以闽台粤为甚。福建的水葫芦覆盖面积达300平方千米,盘踞了全省四分之一的湖塘库沟水域。目前,福建已打响了专项整治水葫芦的战役。 (7)漂洋过海远道而来的水葫芦,竟然酿成了当今最大的绿色污染,这可是人们始料未及的啊! 1、第(3)段画线的句子中有两个错别字,找出来并改正。 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 2、本文重点说明了水葫芦的哪一个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4)段结构上的特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采用了哪种说明顺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要求,品味语言。 (1)它生命力旺盛,在15——40℃的气温下,只要置于水中便能疯狂繁殖开来。 (“疯狂”一词如果换成“迅速”,表达的效果会有怎样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漂洋过海远道而来的水葫芦,竟然酿成了当今最大的绿色污染,这可是人们始料未及的啊! (“竟然”一词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水葫芦的治理及利用

水葫芦的治理及利用 一、课题引入 2007年4月,福建闽江水口电站…… 一夜杀死2万尾鱼……

一觉醒来小船被困…… 如此疯长,要捞到何时? 水葫芦,原产于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1884年,它作为观赏

植物被带到美国的一个园艺博览会上,当时被预言为“美化世界的淡紫色花冠”,并从此迅速开始了它的走向世界之旅。1901年,被引入中国,由于没有天敌而且繁殖速度极快,现已广泛分布于华北、华东、华中、华南和西南的19个省市。 二、水葫芦 水葫芦又名凤眼莲;英文俗名为Water hyacinth;学名:[Eichhornia crassipes(Marz.)Sob,s.];属单子叶植物纲(Monocotyledoneae),百台目(Uliflorae),雨久花科(Phonterdiaceve)。 1、形态特征 水葫芦根状茎粗短, 密生多数细长须根;叶基 生,莲座式排列,叶片卵 形、倒卵形至肾圆形,大 小不一,宽约4~12cm,光 滑,叶柄基部带紫红色、 膨大呈葫芦状的气囊;有着紫色亮丽的花朵,最上面的花瓣上有一块兰色的扇型斑块,中央点缀着一个桃形鲜艳黄斑;绿叶杯状,叶茎基部膨大,使植株能够漂浮在水面;花茎单屯,中部有鞘状苞片,穗状化序有花6~12朵;花被6裂,紫蓝色,上部的裂片较大,在蓝色的中央有鲜截色的斑点,外面的基部有腺毛;雄蕊3长3短,长的伸出花外,花丝不规则地结合于花被内;子房长圆形;蒴果卵圆形。

2、营养和环境条件 喜高温、多湿,适宜生长在富营养化的水体中适应性较强。3、造成危害 1.阻断航道,影响航运和排泄; 2.限制了水体的流动,水体没有阳光照射,变得发臭,使水体中的溶氧量减少,抑制了浮游生物的生长,破坏了河流生态环境。 3.为血吸虫和脑炎流感等病菌提供了滋生地,滋生蚊蝇,为蚊子的幼虫提供了呼吸和繁殖的机会。 4.破坏饮水资源。由于造成堵塞,水体不能自由流动,各种污染源如重金属元素及其对人体危害的其它微量元素不能有效清除,人直接或间接吸纳到有污染的水源。 5.水浮莲覆盖水面也加大了水的蒸发量,比敞开水面的蒸发量高出8~10倍,造成水源损失。 6.对水源采水点的淡水水质的影响。大量的水浮莲覆盖水面会使水的PH值降低;CO2浓度增高;水的嗅值浓度、色度增高;水中的酸度也增加,使水资源的使用价值大大降低,直至不能饮用。 4、水葫芦泛滥的主要原因 1.水葫芦爆发地区的水热条件特别适合于水葫芦的生长; 2.局部水体富营养化; 3.由于水葫芦是外来物种,无制约的天敌; 4.一些地方对水葫芦的危害性认识不足,治理的办法不多,治

水葫芦的产生与防治作用讲课教案

水葫芦的产生与防治作用 ?水葫芦产生 水葫芦又名凤眼莲、洋水仙、水生风信子等。是目前世上危害最严重的多年生漂浮水生草本植物,1901年作为花卉引入我国,20世纪50~60年代的粮食极度短缺时期,水葫芦广泛养育南方乡村荷塘,水葫芦原产于南美,在原产地巴西由于受生物天敌的控制,仅以一种观赏性种群零散分布于水体,1844年在美国的博览会上曾被喻为“美化世界的淡紫色花冠”。自此以后,水葫芦被作为观赏植物引种栽培,现已在亚、非、欧、北美洲等数十个国家造成危害,在北纬40(葡萄牙)至南纬(新西兰)之间的大部分热带、亚热带地区均在分布,并形成患害。19世纪期间引入东南亚,1901年作为花卉引入中国,30年代作为畜禽饲料引入中国内地各省,并作为观赏和净化水质的植物推广种植,后逃逸为野生。由于其无性繁殖速度极快,现已广泛分布于华北、华东、华中、华南和西南的19个省市,尤以云南(昆明)、江苏、浙江、福建、四川、湖南、湖北、河南等省的入侵严重,并已扩散到温带地区,如锦州、营口一带均有分布。 由于繁殖迅速,又几乎没有竞争对手和天敌(虽然有多种野生、家养动物以其茎叶为食,但取食量较小,与其庞大的生长量相比毫无影响),在我国南方江河湖泊中发展迅速,成为我国淡水水体中主要的外来入侵物种之一。

1、水葫芦的生存环境(适应性强) 水葫芦喜群生,往往形成单一的优势群落。其适应性强,喜高温湿润气候;适宜在静水或缓流的水面生长,耐隐蔽,在微弱的光照下就能生长,对酸和碱不敏感,在Ph=9的水体中仍能生长;对水质肥瘦要求不高;能耐5摄氏度左右的低温,能耐短期0摄氏度低温,气温在13摄氏度开始生长,25摄氏度生长较快,30摄氏度左右生长最快,39度以上难以生长。2、水葫芦生长的主要弊端 当水葫芦的覆盖率水面超过三成造成诸多弊端:A、阻碍航道,影响航运和排泄。成为农业,水利,环保的头号敌人;B、限制了水体的流动,水体没有阳光的照射变得发臭,使水体中溶氧量减少,抑制了浮游生物的生长,破坏了河涌生态环境;C、为吸血虫和脑炎流感等病菌提供了滋生地,滋生蚊蝇,喂蚊子的幼虫提供了呼吸和繁衍的机会;D.破坏饮水资源,大量的水葫芦覆盖水面会使Ph值降低,co2浓度增高,水的浓度增大,使水的利用价值大大减小。 3、水葫芦的防治 据专家介绍,目前防治水葫芦的方法主要有人工打捞、化学防治、生物防治、机械清除等措施。其实,人工打捞和化学药物防治只是权宜之策,起不到持效作用。而乱用化学物质容易产生新的污染。实际上水葫芦能自由生长的真正原

奉化 应建雷《水葫芦的自述》

《水葫芦的自述》教学设计 奉化市裘村镇中心小学应建雷 【教师简介】 应建雷,男,1981年3月出生,小学高级教师,奉化市优秀教师,现任教于奉化市裘村镇中心小学。曾获奉化市小学语文教坛新秀一等奖,奉化市小学语文优质课一等奖。 【标题】五年级上册《水葫芦的自述》 【设计说明】 《水葫芦的自述》是一篇文艺性说明文,以第一人称生动、形象、有条理地介绍了水葫芦的基本信息、作用和它的生理特质等。学生阅读本文,不存在理解上的困难,能通过自主阅读抓住水葫芦主要信息,了解水葫芦的特点。但是水葫芦的“自述”表达方式,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全新的阅读体验。课堂充分利用本文的教学资源,帮助学生认识和了解“自述”这种独特的文艺性说明文的新形态,体悟这种表达方式的特点和表达效果,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任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小组合作“导图梳理”的方式感知内容,并在信息提取、重组的过程中,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通过文本比较的方法,初步领会“自述”式文艺说明文的基本特点,并通过材料改写的方式加深认识,尝试进行应用表达。 3.在文本认知、感悟、转换的过程中,感受到环保意识的重要性。 二、课时安排 1课时 三、教学准备 课件、学习单等 四、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一) 导图助学,揭示课题 (1)根据图片,联系生活,认识水葫芦。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根据问题提示,读准读通课文。 (2)谈话交流读书印象。 (3)小组讨论,提炼水葫芦特点。 学名——凤眼莲;原产地——南美洲;科目——水生观赏植物; 作用——净化水质,生产饲料;危害——淤塞河道,绞杀异己; 繁殖——两性繁殖(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 (三)整理内容,介绍水葫芦 (1)信息提取,归类整理 (2)结合课文,理清框架 (3)整理信息,写一段话介绍水葫芦,要求简洁、有条理。 (4)汇报交流,学生自评。 (四)关注表达,感知效果 1.比较“简介水葫芦”与课文表达上的异同,发现文章在表达上的特点 第一人称,拟人化:以文章第一自然段为例,比较异同:课文中哪些句子带给你这样的

水葫芦危害防治及开发利用

水葫芦的危害、防治及开发利用 水葫芦学名为“凤眼莲”,又俗称为水风信子,由于在每个叶柄中部都有一个膨大似葫芦的球状体而得名,水葫芦也正是因为这个充有空气的海绵体才使得整个植株能漂浮在水面上。水葫芦喜欢高温湿润,在摄氏25~35度下生长最快,而且速度惊人,通常情况下在8个月内就能从10棵增至60万棵,是公认的生长最快的植物之一。 1.水葫芦造成的危害 由于水葫芦强大的繁殖能力,且作为外来入侵种在我国缺乏天敌制约,导致其在我国南方水域快速蔓延,同时我国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的加剧,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近年来,该草已在我国南方17个省(市、自治区)蔓延成灾,带来极大的生态和社会危害。在上海,水葫芦甚至被称为水上绿魔。 1.1瘀塞河道,影响航运,泄洪 水葫芦繁殖能力极强,在适宜条件下,每5d可繁殖一新植株,90d内一株水葫芦能繁衍约25万棵新株,1公顷水面的水葫芦约有13万株。这样高的密度和生物量,在泛滥时会严重堵塞航道,影响水运,还阻碍水流,洪涝期间影响泄洪。 ?案例 1、2009年,重庆云阳宽500米,长10公里的汤溪河河道受水葫芦严重阻塞。 2、2010年4月在福建省江西口水电站曾出现大量水葫芦繁殖,而造成航道堵塞与影响水力发电的严重情况。当时动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花费近百万元资金用于水葫芦的清除。 1.2污染水体,影响水产品产量质量 水葫芦长势凶猛,覆盖水面面积大,阻碍了大气与水体的气体交换,降低溶解氧的浓度,抑制浮游生物生长,水流变缓,循环不畅,破坏了河流的生态环境,恶性的环境为各种细菌和蚊子提供了适宜的滋生地,影响周边的环境质量。 其他生物残败后的有机物,加大水体中生化需氧(BOD)的含量和营养负荷,加速水体向富营养化的发展。

从水葫芦看生物入侵

从水葫芦看生物入侵 随着现代经济技术和交通工具的快速发展,各个国家、地区间经济、文化交往日益频繁密切,大大促进了世界经济文化的发展速度,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全球环境的不稳定因素不断增多,一个崭新的名词“生物入侵”开始走进我们的视野,其造成的生态灾难正严重威胁着各国的经济发展和全球的生态安全。通过学习生态学,我知道了,所谓的生物入侵是指某种生物从外地自然传入或人为引种后成为野生状态,并对本地生态系统造成一定危害的现象。我国幅员辽阔,生物种类繁多,适合各种生物的生存,这也使得生物入侵在我国并不鲜见。水葫芦的入侵就是在我国的一种典型的生物入侵案例。 水葫芦学名凤眼莲,别称水浮莲、假水仙等。原产于南美委内瑞拉.后传播到世界上60多个国家。水葫芦外表并不丑:它浑身碧透,绿得醉人.簇簇紫花绽放若热带兰,花瓣上偶尔可见黄、蓝斑点,作为盆景置于庭院,不比荷花逊色。它生命力旺盛,在15℃~40℃的气温下,只要置于水中便能疯狂繁殖开来。每株分出多支匍匐茎,茎端再长新株,八九天翻一番,90天内可分出25万棵新株。 自上世纪60年代,水葫芦在国外已经声名狼藉,到处遭到斩杀。孟加拉人将引自德国的水葫芦称“德国恶草”。南非的引自美国佛罗里达,人称“佛罗里达恶魔”。斯里兰卡的引自日本,被骂作“日本烦恼”。印度则称它为“紫色恶魔”。 水葫芦在各地抢占水面,影响航运.窒息鱼类,危害健康。泰国湄南河一发洪汛,一座座盘根错节的水葫芦“岛屿”浮游而下,猛冲桥洞,直接威胁首都曼谷的安全。维多利亚湖是非洲第一大湖.20世纪80年代水葫芦泛滥成灾,覆满湾口。一些船只夜泊开阔水面.夜间起风,一早起来就开不动了,四周被几万平方米的水葫芦团团包围.许多航线瘫痪。未经处理的各种废水排入湖中.湖水富营养化,水葫芦疯长成半人高的“森林”,致使鱼类死亡,湖水发臭。当地水产锐减,渔民失业。人们生活用水也发生困难,用湖水洗澡还会导致皮肤瘙痒。 深受水葫芦之害的各地都已向它宣战。南亚各国采用人工捞取、火焰喷射;药剂喷杀、炸药爆破等手段加以销毁,可是过了三个月它依旧欣欣向荣。维多利亚湖畔人们采用生物防治法,在湖区放养吃水葫芦的象鼻虫.但以繁衍100亿只象鼻虫计算,起码也要日夜不停吃上20年,才能吃光水葫芦。象鼻虫吃水葫芦还可能酿成更严重的虫灾。 上世纪60年代.我国曾将水葫芦当作度荒青饲料引入,后泛滥成灾,以闽台粤为甚。福建的水葫芦覆盖面积达300平方千米,盘踞了全省四分之一的湖塘库沟水域。目前,福建已打响了专项整治水葫芦的战役。虽说人们开始重视这个问题,也采取了一定的行动,但似乎离预期的效果还有很远的距离。那我不禁想问:水葫芦为什么能无往不利? 水葫芦之所以能够在我国进行大量繁殖,除了人为因素和水流这两种较快的传播方式外,还与其本身的生活习性的生活环境有密切的联系。 首先,水葫芦有强大的繁殖能力,兼有有性和无性两种生殖方式,其进行无性生殖时,通过匍匐茎增殖,在适宜温度下,5天即可产生一株新植株,周而复始,迅速分布水面;进行有性繁殖时,每个花穗可结300~500粒种子,种子在水中休眠期可达15-20年,适宜条件下沿河岸水面波动线萌发生长。 其次,水葫芦的适应性很强,对环境的要求不是很高,加上侵入我国后,缺少天敌,生活环境优越,得以迅速发展。 再者,我国在工业化过程中大量污染了江河湖泊,是水体富营养化加剧,为水葫芦的生长提供了大量的营养,促进了它的生长。 由于水葫芦给我国的生态和经济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我们应该积极的对其进行综合治理。但是就目前来说,还没有一种方法可以完全清楚水葫芦给我国带来的影响。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来减轻水葫芦的危害:

水葫芦之灾

水葫芦之灾 李洋 水葫芦学名凤眼蓝,别称水浮莲、假水仙等。原产于南美委内瑞拉.后传播到世界上60多个国家。水葫芦外表并不丑:它浑身碧透,绿得醉人.簇簇紫花绽放若热带兰,花瓣上偶尔可见黄、蓝斑点,作为盆景置于庭院,不比荷花逊色。 它生命力旺盛,在15℃~40℃的气温下,只要置于水中便能疯狂繁殖开来。每株分出多支匍匐茎,茎端再长新株,八九天翻一番,90天内可分出25万棵新株。但养分低。猪吃了饿不死也不长膘。 自上世纪60年代,水葫芦在国外已经声名狼藉,到处遭到斩杀。孟加拉人将引自德国的水葫芦称“德国恶草”。南非的引自美国佛罗里达,人称“佛罗里达恶魔”。斯里兰卡的引自日本,被骂作“日本烦恼”。印度则称它为“紫色恶魔”。 水葫芦在各地抢占水面,影响航运.窒息鱼类,危害健康。泰国湄南河一发洪汛,一座座盘根错节的水葫芦“岛屿”浮游而下,猛冲桥洞,直接威胁首都曼谷的安全。维多利亚湖是非洲第一大湖.20世纪80年代水葫芦泛滥成灾,覆满湾口。一些船只夜泊开阔水面.夜间起风,一早起来就开不动了,四周被几万平方米的水葫芦团团包围.许多航线瘫痪。未经处理的各种废水排入湖中.湖水富营养化,水葫芦疯长成半人高的“森林”,致使鱼类死亡,湖水发臭。当地水产锐减,渔民失业。人们生活用水也发生困难,用湖水洗澡还会导致皮肤瘙痒。 深受水葫芦之害的各地都已向它宣战。南亚各国采用人工捞取、火焰喷射;药剂喷杀、炸药爆破等手段加以销毁,可是过了三个月它依旧欣欣向荣。雏多利亚湖畔人们采用生物防治法,在湖区放养吃水葫芦的象鼻虫.但以繁衍100亿只象鼻虫计算,起码也要日夜不停吃上20年,才能吃光水葫芦。象鼻虫吃水葫芦还可能酿成更严重的虫灾。 上世纪60年代.我国曾将水葫芦当作度荒青饲料引入,后泛滥成灾,以闽台粤为甚。福建的水葫芦覆盖面积达300平方千米,盘踞了全省四分之一的湖塘库沟水域。目前,福建已打响了专项整治水葫芦的战役。 漂洋过海远道而来的水葫芦,竟然酿成了当今最大的绿色污染,这可是人们始料未及的啊! 1.根据一、二两段内容,概括水葫芦的三个特点。(每点不超过3个字) 2.人们为什么用“恶魔”一类的词称呼水葫芦?

水葫芦是什么

水葫芦是什么 2007年9月7日,《南方周末》刊载了华中科技大学教授章冬琴的文章《水葫芦VS水污染:以毒攻毒还是以毒易毒?》(以下简称“章文”)。“章文“的主要观点是:1、水葫芦是一种毒草;2、水葫芦正在中国发动一场全面的生态入侵;3、以水葫芦治理水污染非但不能奏效,反可能加剧污染。以该文为滥觞,一时间坊间及各种媒体关于水葫芦四处蔓延、危害生态、破坏环境的鼓噪甚嚣尘上。而且,发此耸人听闻之言的多是虽身处江湖却拥有话语权的专家学者,以其言之凿凿足以蒙蔽高居庙堂的政府官员,误导广大民众,贻误水污染治理的时机。鉴于有关的歧见是如此严重,因而有必要对“章文”展开讨论。 一.水葫芦是毒草吗? 按《现代汉语词典对“毒”字的解释,“毒”是“对生物体有危害的性质,或有这种性质的东西”。那么“毒草”顾名思义就是自身含毒,对其它生物体具毒害作用的草。自然界中毒草有的是,如巴豆、马钱子、毒芹等等,毒性可致人命;另一种广为人知的外来植物紫茎泽兰也是毒草,常导致食草动物呼吸道发炎。事实上,即便按照最严格的生物化学和毒理学标准,水葫芦也是一种无毒的植物,其植株全体的任何一部分都不含毒,因此可用来作人类食品和动物饲料(就此而言,它比高粱、马铃薯都安全)。对这一点,章教授想来也清楚。她之所以谓之为“毒草”,当有别意——水葫芦侵占了其它生物的生存空

间。 二.水葫芦的“入侵”何以发生? 水葫芦原产南美,是人类的努力使之得以远涉重洋来到中国。你把它请进门了,又说它“入侵”,于理不通(说“扩散”可能更恰当,但为行文方便仍用“入侵”一词)。至于水葫芦在来到中国之后为什么又“入侵”其它地方并泛滥成灾,才是一个值得考究的问题。答案其实很简单:人为引入和水污染。 水葫芦何时进入中国大陆,确切年代无从考证。初期作为观赏花卉有零星培养,自上世纪六十年代起作为畜禽饲料推广,才在江南、华南地区广泛存在。起初放养在选定水域如塘堰内,偶有逸出或被丢弃而进入开放水域,然后随水、随风流散,渐渐遍及广大地区。一般说来,不借助人类的活动,水葫芦无从进入任一封闭水域,更不能跨流域;在流域内扩散时,通常是从上游到下游、支流到干流、江河到湖泊。在江南水网地带如苏南和杭嘉湖平原、洞庭湖区等,因地势低平、港汊密布、交通便捷,船只往来对其扩散也起了推动作用。水葫芦局部的爆发性增长早有所闻,1974年中国科学院编撰的《中国高等植物图鉴》“凤眼莲”(水葫芦之正名)词条下就有如此描述:“本种繁殖迅速,有时堆塞水道,成为害草”。事发地所指不明,可能是昔日经济最发达的苏杭一带。至于其在南方大规模扩散并成灾,只是最近十几年的事。

关于水葫芦的危害及治理报告

水葫芦又名为凤眼莲,雨久花科。多年生草本,营水生直立或漂浮生活。原产南美委内瑞拉,分布在长江以南的河湖、池塘和稻田中。 在11月20日,我们在环城河中采集了两棵不同地点的水葫芦。观察到水葫芦的叶是平行脉,深绿色,如银杏叶形状,表面光滑。叶柄呈葫芦状,“葫芦”内部有很大的空隙,如海绵状(确切说,是如海绵挤开水后的状态),这些空隙一直延伸到叶柄和叶中,因为叶很薄,所以不容易察觉。把叶柄掰开,可以发现有像藕丝一样的细小粘液,也许这就是正在输送中的水分和养料。茎的底部与根连成一团,把茎与根分开,可以看见有很多粘液,有滑腻感,非常干净,尝了一下,没有味道。水葫芦的根为须根系,非常浓密,根上还长着很多小须根,与主根一样,小须根也长得非常整齐。我们带了一把刻度尺,量出了成熟水葫芦根茎叶的长和宽。在两棵水葫芦之间,有一根直而硬的根状茎相连,在茎上长有5-6个芽,每个芽将发育为一个新植株。 水葫芦夏季开花,一般待长到叶长48cm左右,叶片长15cm,宽14cm,开始开花,穗状花序,有6-12朵花,花冠蓝紫色,漏斗状6裂(见表1)。 水葫芦茎、叶、根数据单位:cm 2.2生活史 水葫芦的特点是生命力旺盛,遇水便长,酸性,水温较高的地方,就迅速繁殖。所以夏、秋是它的生长期,冬天,水上叶全部烂掉,剩根和茎越冬。水葫芦是成片成片生长的,以无性繁殖为主,种子繁殖为辅的繁殖方式,故一片水葫芦与另一片水葫芦在个体上有明显差别。水葫芦宽大的叶交错生长,须根系的根浓、密、短、细,海绵状气囊的叶柄轻而大,这些都有利于它的生长。 我们在2009年11月27日采访一位市水利局工程师,他说:“水葫芦一般4月底开始繁殖,7、8、9月份大量繁殖,8、9月份有些水葫芦会开花,紫色的花。它5天一繁殖,一只水葫芦90天能繁殖成25万只。冬天霜打后,水面上的叶烂掉,水下茎和根继续越冬,等第二年发芽。” 2.3生活环境 我们通过观察,发现水葫芦生长在水流缓慢、浑浊的水体中。我们采集了4棵同一片水葫芦群里的差不多大小的植株(叶长为20cm),并采了2000ml河水,拿回学校做对比性实验。(见表2) 表2:不同水质水葫芦生长情况 通过实验发现:1、2号水葫芦生长良好,4号生长缓慢。第14天时,4号水葫芦已开始枯萎。这说明水葫芦适宜生长在氮元素较多的水体中。 2009年11月27日我们在环城河中采了3个水样。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水质分析,河水浑浊黄绿色,PH值在4.7-5.6之间,表明水葫芦适宜生长在酸性环境中。通过实验,发现有较多的Cl-、SO42-、也存在着Pb2+、Zn2+、Al3+、Ni2+、Hg2+。老师告诉我们Ni2+是电镀厂排放出来的,Hg2+是造纸、电镀、印染厂排放的,而像Pb2+、Zn2+、Al3+等重金属是由印刷厂排放出来的。对水葫芦死亡后的水(2号水槽),再次化验,发现Hg2+、Zn2+等金属离子明显减少。这说明水葫芦能吸收金属离子,对净化水源有一定作用(具体见表3)。 表3:环城河水质分析

广东省梅州市三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测试卷(一)

广东省梅州市三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测试卷(一)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亲爱的同学,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们一定学到不少知识,今天就让我们大显身手吧! 一、基础知识 (共7题;共53分) 1. (5分)找一找,组成新字,再组词。 黑牙林木亻 示奉方鸟五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2. (8分)填写加下划线字的韵母,再读三遍。 小________老________虎要________吃肉________,老________牛________喜好________吃青草________ 。 3. (6分)看拼音,写词语 pèng shàng bāng zhùyǒng yuǎn tè biéjī xuěxiàng dǎo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9分) (2018四上·肇庆月考) 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若________若________ 人山人________ ________相接 漫________卷________ ________蹦地裂风________浪________ 5. (15分) (2018五上·抚宁期末) 经典吟赏。 (1)吟对古诗。 ①洛阳城里见秋风,________。(张籍《秋思》) ②落叶他乡树,________。(马戴《灞上秋居》)

③山一程,水一程,________,________。(纳兰性德《长相思》) ④________,犹有花枝俏。(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2)鉴赏诗句。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这是一首________诗(体裁),这一句是诗的颔联,分别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________的情感。 (3)对号入座。(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在横线上) A.孔夫子搬家——净是输(书) B.喜马拉雅山上鸡儿叫——名(鸣)声远扬 C.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D.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①佛山陶瓷十分畅销,连外乡人也知道,可以说是________啊! ②我本来十分看好我们国家男子足球队,可自从世界杯开赛以来,球队是________,真令人失望。 ③遇到两个蛮横无理、不分黑白的人吵架,你就是再好心劝说,也无济于事,最终只能落得个自己________。 ④父母、老师都苦口婆心地教育他,可是他________,最终走上了犯罪道路。 ⑤我积累的一句谐音歇后语:________ 6. (5分)按要求写句子。 ①要带的行李已经超重了,怎么能再带上这沉甸甸的象墩子?(改成陈述句) ②这里游人很多。(改成比喻句) ③少年将一件沉甸甸的东西送到我手里。(改成“被”字句) ④少年的眼晴里露出一丝遗憾的神情。(缩写句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