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 勾股定理 教案

17.1    勾股定理    教案
17.1    勾股定理    教案

17.1 勾股定理(一)

一、教学背景

勾股定理是几何中的重要的定理之一,它提示了一个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

数量关系,它可以解决许多直角三角形的计算问题,是解直角三角形的重要依据之一,在实际生活中用途很大,它不仅在数学中,而且自其它自然学科中也被广泛地应用。

二、教学目标

1.了解勾股定理的发现过程,掌握勾股定理的内容,会用面积法证明勾股定理。

2.培养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总结规律的意识和能力。

3.介绍我国古代在勾股定理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促其勤奋学习。

三、重点、难点

1.重点:勾股定理的内容及证明。 2.难点:勾股定理的证明。

四、教学方法

1、图形经过割补拼接后,只要没有重叠,没有空隙,面积不会改变。

2、通过拼图,发散学生的思维,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这个古老的精彩的证法,出自我国古代无名数学家之手。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关于直角三角形,你知道哪些方面的知识? 1.直角三角形叫Rt △

2.两锐角互余∠A+∠B=90°

3.三角形的面积s=1/2ab=1/2hc

4. 30°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5.证明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有“HL ” 提出问题:直角三角形还有没有其它性质?

小故事:毕达哥拉斯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相传2500多年前,一次,毕达哥拉斯去朋友家作客.在宴席上,其他的宾客都在尽情欢乐,高谈阔论,只有毕达哥拉斯却看着朋友家的方砖地而发起呆来.原来,朋友家的地是用一块块直角三角形形状的砖铺成的,黑白相间,非常美观大方.主人看到毕达哥拉斯的样子非常奇怪,就想过去问他.谁知毕达哥拉斯突破恍然大悟的样子,站起来,大笑着跑回家去了.

A

B

C

a

c

b

a

c

b

我们也来观察图中的地面,看看有什么发现? 正方形A 、B 、C 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探究:根据表中数据,你得到了什么?

结论:

继续探究:设: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是a 、b 、c 。你能用直角三角形的两

直角边的长a 、b 和斜边长c 来表示图中正方形的面积吗?你能发现直角三角形三边长度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吗?

B A C

S A +S B =S C

S A +S B =S C

c

a

b

c

b

b

a

a

猜想:命题1、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a、b

斜边长为c,那么2

2

2c

b

a=

+。如何证明?

证明:看图案,这个图案是公元 3 世纪我国汉代

的赵爽在注解《周髀算经》时给出的,人们称它为

“赵爽弦图”.赵爽根据此图指出:四个全等的直角

三角形(红色)可以如图围成一个大正方形,中间

的部分是一个小正方形(黄色).

2

2

2

2)

(

2

1

4

b

a

c

a

b

ab

c

+

=

-

+

?

=

证明一:

经过证明后正确的命题叫定理,引入课题------17.1 勾股定理

(二)新知

勾股定理: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a、b,

斜边长为c,那么

2

2

2c

b

a=

+。

即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勾股定理在数学发展中起到了重大的作用,

其证明方法据说有400 多种,有兴趣的同

学可以继续研究,或到网上查阅勾股定理

的相关资料.2002年的国际数学家大

会将此图作为大会会徽。再给同学们介绍一

种证明方法。

学生活动:给出下图的证明过程

(三)小试牛刀(学生活动展示学习成果)

1、在直角三角形ABC中,∠C=90 ,∠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

(1)已知a=1,b=2,求c

(2)已知a=10,c=15,求b

2、求下列直角三角形中未知边的长x:

(四)小结

本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用了哪些方法? 你有哪些体会?

(五)作业 必做题:

课本28页习题17.1第1、2、3题 选做题:

收集有关勾股定理的其它证明方法,下节课展示、交流.

12

20

8

x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会用勾股定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树立数形结合的思想。 重点、难点

1.重点:勾股定理的应用。 2.难点:勾股定理的应用。 教学过程

活动一:复习巩固:

例:(1)求出下列直角三角形中未知的边.

(2)归纳:在求解直角三角形的未知边时需要知道哪些条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活动二:应用提高:

探究1 1.在长方形ABCD 中,宽AB 为1m ,长BC 为2m ,求

AC 的长

2.用式子表示长方形ABCD 中AB 、BC 、AC 大小关系:

3.一个门框的尺寸如图所示.

①若有一块长3米,宽0.8米的薄木板,问怎样从门框通过? ②若薄木板长3米,宽1.5

米呢?

③若薄木板长3

米,宽2.2米呢?为什么?

自主完成:教材第25页 例1.

探究2 如图,一个3米长的梯子AB ,斜着靠在竖直的墙AO 上,这时AO 的距离为2.5米.

①球梯子的底端B 距墙角O 多少米?

②如果梯的顶端A 沿墙下滑0.5米至C ,请同学们猜一猜,底端也将滑动0.5米吗? 算一算,底端滑动的距离近似值(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6 10

A

C

B 2

45°

A

15

C

B

2

30°

1m

m

A

O

B

自主完成:教材第25页 例2

活动三 课堂小结课堂检测:

1.小明和爸爸妈妈十一登香山,他们沿着45度的坡路走了500米,看到了一棵红叶树,这棵红叶树的离地面的高度是 米。

2.如图,山坡上两株树木之间的坡面距离是43米,则这两株树之间的垂直距离是 米,水平距离是 米。

3.如图,一根12米高的电线杆两侧各用15

米的铁丝固定,两个固定点之间的距离是 。

4.有一个边长为1米正方形的洞口,想用一个圆形盖去盖住这个洞口,则圆形盖半径至少为 米。

5.一根32厘米的绳子被折成如图所示的形状钉在P 、Q 两点,PQ=16厘米,且RP ⊥PQ ,则RQ= 厘米。

活动四 作业

教材26页 练习 1、2、

教材28页 习题17.1 2、3、4

Q

17.1勾股定理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1.能运用勾股定理在数轴上画出表示无理数的点,进一步领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2.会用勾股定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学习重点:运用勾股定理解决数学和实际问题 学习难点:勾股定理的综合应用。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1)在Rt △ABC ,∠C=90°,a=3,b=4,则c= 。 (2)在Rt △ABC ,∠C=90°,a=5,c=13,则b= 。

2、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1,则它的对角线AC= 。

二、合作探究 探究1:

先画出图形,再写出已知、求证如下:

已知:如图,在ABC Rt ?和'

''C B A Rt ?中,

?=∠=∠90'C C ,'

''

',C A AC B A AB ==. 求证:'

''C B A ABC ??? 证明:

探究2:用圆规与尺子在数轴上作出表示13的点,并补充完整作图方法。

步骤如下:1.在数轴上找到点A ,使OA = _________ ;

A B

C

D

2.作直线l 垂直于OA ,在l 上取一点B ,使AB =_________;

3.以原点O 为圆心,以OB 为半径作弧,弧与数轴交于点C ,则点C 即为表示13 的点.

分析:利用尺规作图和勾股定理画出数轴上的无理数点,进一步体会数轴上的点与实数一一对应的理论。

探究3:如图,已知OA=OB , (1)说出数轴上点A 所表示的数

(2)在数轴上作出

8对应的点

三、巩固提升

1、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5和12,求第三边。

2、已知:如图,等边△ABC 的边长是6cm 。 (1)求等边△ABC 的高。

(2)求S △ABC 。

四、随堂检测

1、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cm 和5cm ,,则第三边长为( )。 A.34 B.4 C.

34 或4 D.8

2、已知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2cm ,则它的高为 ,面积为 。

3、已知等腰三角形腰长是10,底边长是16,求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面积。

4、在数轴上作出表示17的点。

5、已知:在Rt △ABC 中,∠C=90°,CD ⊥AB 于D ,∠A=60°,CD=3,

D

B

A

求线段AB的长。

B

勾股定理教案

勾股定理(一) 常德市第二中学张美荣 教学目标 2、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测——证明——应用”的数学探究过程,在动手实践中体会“特殊到一般”和“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所具有的探索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探究热情,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通过对我国古代数学成就的了解,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学习热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与应用 教学难点:勾股定理的证明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知 创设校园问题情景 1、观看多媒体照片 照片中,你看到了什么? 2、抽象出数学问题 如图,少数师生为了走“捷径”,在学校求索馆前的长方形草坪内走出一条小路AB。已知两步为1m,你能算出“捷径”省了多少路吗?从计算出的结果,你有怎样的想法? 引导学生分析:要算节省的路程,就要算出AB的长,Rt△AOB中,已经知道AO、BO 的长,如何计算AB呢?即问题转化为:直角三角形中已知两边,如何求第三边?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究的内容:勾股定理 二、测量实验猜测新知 操作一 在方格纸上画一个顶点都在格点上的R t△ABC,∠C=90°,其中a=3,b=4,测量斜边c 的长度。

操作二 分别以R t△ABC三边a、b、c为边长向外作正方形S、T、P,则正方形S、T的面积是多少?正方形P呢,如何计算? 引导学生先画图,由画图过程去体会正方形P的计算方法(割补法),然后请学生来表述。 操作三 P的面积,由此猜测 222 +=,即勾股定理: a b c 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 222 += a b c 三、拼图探究验证新知 (一)拼图实验 步骤1剪出四个全等的(如右图)直角三角形,其中c为斜边,且b>a. 步骤2用这四个直角三角形拼出一个正方形(中间可以出现空心). 学生作品展示 运用多媒体工具(备课王)展示学生作品:

最新勾股定理单元复习教案

年级数学科辅导讲义(第讲)学生姓名:授课教师:授课时间: 勾股定理 知识梳理 1.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若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为a、b,斜边为c,则a2+b2=c2。 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下面关系: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3.满足a2+b2=c2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若a,b,c是一组勾股数,则ak,bk,ck(k为正整数)也必然是一组勾股数。常用的几组勾股数有3,4,5;5,12,13;6,8,10;7,24,25;8,15,17;9,40,41等。 4.勾股定理的应用: ①圆柱形物体表面上的两点间的最短距离; ②长方体或正方体表面上两点间的最短距离问题。 5.直角三角形的判别: ①定义,判断一个三角形中有一个角是直角; ②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三角形一边的平方等于另外两边的平方和,则该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6.拓展:特殊角的直角三角形相关性质定理。 精讲点拨 考点1. 勾股定理 【例1】在Rt△ABC中,已知两边长为3、4,则第三边的长为 变式1 在Rt△ABC中,已知两边长为5、12,则第三边的长为 变式2 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6,则它的高是________ 变式3 在Rt△ABC中,∠C=90°,a,b,c分别为∠A,∠B,∠C所对的边, (1)已知c=4,b=3,求a;(2)若a:b=3:4,c=10cm,求a、b。

考点2. 勾股定理的证明 【例2】如图:由四个全等直角三角形拼成如下大的正方形,求证:2 2 2 a b c += 变式 如图:由四个全等直角三角形拼成如下大的正方形,求证:2 2 2 a b c += 考点3 勾股定理的应用 【例3】 如图,A 市气象站测得台风中心在A 市正东方向300千米的B 处,以107千米/时的速度向北偏西60°的BF 方向移动,距台风中心200?千米范围内是受台风影响的区域. (1)A 市是否会受到台风的影响?写出你的结论并给予说明; (2)如果A 市受这次台风影响,那么受台风影响的时间有多长? 变式1 飞机在空中水平飞行,某一时刻刚好飞到一个男孩子头顶上方4000米处,过了20秒,飞机距离这个男孩子头顶5000米,飞机每小时飞行多少千米?

勾股定理全章分类练习题及答案

勾股定理 测试1 勾股定理(一) 学习要求 掌握勾股定理的内容及证明方法,能够熟练地运用勾股定理由已知直角三角形中的两条边长求出第三条边长. 课堂学习检测 一、填空题 1.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a、b,斜边长为c,那么______=c2;这一定理在我国被称为______. 2.△ABC中,∠C=90°,a、b、c分别是∠A、∠B、∠C的对边. (1)若a=5,b=12,则c=______; (2)若c=41,a=40,则b=______; (3)若∠A=30°,a=1,则c=______,b=______; (4)若∠A=45°,a=1,则b=______,c=______. 3.如图是由边长为1m的正方形地砖铺设的地面示意图,小明沿图中所示的折线从A→B→C所走的路程为______.

4.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为10,则腰长为______,斜边上的高为______.5.在直角三角形中,一条直角边为11cm,另两边是两个连续自然数,则此直角三角形的周长为______. 二、选择题 6.Rt△ABC中,斜边BC=2,则AB2+AC2+BC2的值为( ). (A)8 (B)4 (C)6 (D)无法计算7.如图,△ABC中,AB=AC=10,BD是AC边上的高线,DC=2,则BD等于( ). (A)4 (B)6 (C)8 (D)10 2 8.如图,Rt△ABC中,∠C=90°,若AB=15cm,则正方形ADEC和正方形BCFG的面积和为( ). (A)150cm2 (B)200cm2 (C)225cm2(D)无法计算 三、解答题

9.在Rt△ABC中,∠C=90°,∠A、∠B、∠C的对边分别 为a、b、c. (1)若a∶b=3∶4,c=75cm,求a、b; (2)若a∶c=15∶17,b=24,求△ABC的面积; (3)若c-a=4,b=16,求a、c; (4)若∠A=30°,c=24,求c边上的高h c; (5)若a、b、c为连续整数,求a+b+c. 综合、运用、诊断 一、选择题 10.若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2,4,x,则x的值可能有( ).

公开课勾股定理教学设计

公开课教学《勾股定理》教学设计 颍州区马寨乡中心学校刘洪贺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勾股定理的历史背景,体会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 (2)、掌握直角三角形中的三边关系和三角之间的关系。 (3)、应用勾股定理解决简单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在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中,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2)、通过探究勾股定理(正方形方格中)过程,体验数学思维的严谨性。 (3)、在探究活动中,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探究的结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适当训练,养成数学说理的习惯,培养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逐步体验数学说理的重要性。 (2)、在探究活动中,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探索和证明勾股定理。 2、教学难点:应用勾股定理时斜边的平方等于两直角边的平方和。 三、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时教学强调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以学生自主探索为主,并强调同桌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强化应用意识,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让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动口自主探索,感受到“无出不在的数学”与数学的美,以提高学习兴趣,进一步体会数学的地位与作用。 四、教学流程安排

活动一:了解历史,探索勾股定理。 活动二:拼图验证并证明勾股定理。 活动三:例题讲解。 活动四:巩固练习。 活动五:归纳小结。 活动六:布置作业 五、教学活动内容及目的 1、通过勾股定理的发现,了解历史,激发学生对勾股定理的探索兴趣。 2、观察、分析方格图,得到直角三角形的特殊性质——勾股定理,发展 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拼图验证勾股定理,体会数学的严谨性,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思想,激发探究精神,回顾、反思、交流。布置作业,巩固、发展提高。 六、教学过程设计 【活动一】 (一)、问题与情景 1、你听说过“勾股定理”吗? (1)、勾股定理是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发现的,西方国家称勾股定理 为“毕达哥拉斯”定理。 (2)、我国著名的古算书《周髀算经》中记载有“勾广三,股修四,径隅 五”,这作为勾股定理特例的出现。 2、毕达哥拉斯是古希腊著名的数学家。相传在2500年以前,他在朋友家做客时,发现朋友家用的地砖铺成的地面反映了直角三角形的某些特性。 (1)、现在请你观察一下,你能发现什么? (2)、一般直角三角形是否也有这样的特点? (二)、师生行为 教师讲故事(勾股定理的发现)、展示图片,参与小组活动,指导、倾听学图 A B C A B C B C A

勾股定理的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17.1 勾股定理(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经历勾股定理的探究过程,了解关于勾股定理的一些文化历史背景,通过对我国古代研究勾股定理的成就的介绍,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能用勾股定理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重点难点】重点:探索和证明勾股定理。难点:应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设计】 【活动一】 (一)创设问题情境 1、你听说过“勾股定理”吗? (1)勾股定理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发现的,西方国家称勾股定理为“毕达哥拉斯”定理 (2)在中国,相传4000多年前,大禹曾在治理洪水的过程中,利用勾股定理来测量两地的地势差 (3)我国著名的《算经十书》最早的一部《周髀算经》。书中记载有“勾广三,股修四,径隅五。”这作为勾股定理特例的出现。 2、毕答哥拉斯是古希腊著名的数学家。相传在2500年以前,他在朋友家做客时,发现朋友家用的地砖铺成的地面反映了直角三角形的某写特性。 (1)现在请你一观察一下,你能发现什么? (2)一般直角三角形是否也有这样的特点吗? (二)师生行为教师讲故事(勾股定理的发现)、展示图片,参与小组活动,指导、倾听学生交流。针对不同认识水平的学生,引导其用不同的方法得出大正方形的面积等于两个小正方形的面积之和。学生听故事发表见解,分组交流、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采用分割、拼接、数格子的个数等等方法。阐述自己发现的结论。 (三)(三)设计意图 ①通过讲故事,让学生了解历史,培育学生爱国主义情操,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②渗透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为学生提供参与数学活动的时间与空间,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类比迁移能力及探索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相互欣赏、争辩、互助中得到提高。 ③鼓励学生用语免得数学活动的困难,尝试从不同角度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并通过方法的反思,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 在本次活动中教师用重点关注: ①学生能否将实际问题(地砖图形在三个正方形围成的一个直角三角形)转化成数学问题(探索直角三角形的特性三边关系)。 ②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和交流,鼓励叙述大胆说唱自己的看法。 ③学生能否准确挖掘图形中的隐含条件,技术各个正方形的面积 ④是否能用不同的方法(先补全在分割、数格子的个数、拼图等等),引导学生正确地得出结论。 ⑤学生能否主动参与探究活动,在探究中发表意见,与他人合作的意识。【活动二】 勾股定理的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一、教案背景 (一)教材分析 这节课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初级中学教材华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十四章第一节《勾股定理》第一课时: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勾股定理是反映自然界基本规律的一条重要结论,它是直角三角形的一条重要性质,揭示了一个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它把三角形有一个直角的“形”的特点,转化为三边之间的“数”的关系,它是数形结合的典范。它可以解决许多直角三角形中的计算问题,勾股定理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数学发展中起过重要的作用,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作用。是初中数学教学内容重点之一。学生通过对勾股定理的学习,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对直角三角形有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也可了解我国古代在勾股定理研究方面的成就,激发热爱祖国,热爱祖国悠久文化的思想感情。 (二)学情分析 1.通过初一一年的数学学习,初二学生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学习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能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也能较清楚地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及所获得的解题经验,他们愿意对数学问题进行讨论,并敢于对不懂的地方和不同的观点提出自己的疑问。 2.考虑到三角尺学生天天在用,较为熟悉,但真正仔细研究过三角尺的同学并不多,通过这样的情景设计,能非常简单地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向本节课的本质。 3.以与勾股定理有关的人文历史知识为背景展开对勾股定理的认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设想 1.课型:新授课 2.设计理念:本教案以学生手中舞动的三角尺为知识背景展开,以勾股定理在古今中外的发展史为主线贯穿课堂始终,让学生对勾股定理的发展过程有所了解,让他们感受勾股定理的丰富文化内涵,体验勾股定理的探索和运用过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特别是通过向学生介绍我国古代在勾股定理研究和运用方面的成就,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祖国悠久文化的思想感情,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探究创新的精神。 3.教学思路:探索结论-得出结论-历史介绍-初步应用结论-应用结论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回顾直角三角形中三角之间的关系,掌握新知即三边之间关系。 2.理解勾股定理的内涵,并能用勾股定理进行简单的计算 3.通过画图实验,让学生经历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发展合情推理的能力,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二)能力目标 1. 掌握勾股定理的内容,初步会用它进行有关计算,即已知两边,运用勾股定理列式求第三边。 2.应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探索性问题和应用性问题)。 3. 经历探索勾股定理内容的过程,学会简单的合情推理与数学说理。 4.通过勾股定理的简单应用,能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和有条理思考与表达的能力,感受勾股定理的价值,也能写出简单的推理格式,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情感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及合作交流的意识。学生通过适当训练,养成数学说理的习惯,逐步体验数学说理的重要性。 在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中,体验获得成功的快乐,锻炼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引导学生积极探索,注意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中的数学。 通过了解我国古代在勾股定理研究方面的成就,激发热爱祖国,热爱祖国悠久文化的思想感情。 三、重点难点剖析 (一)重点 1.体验勾股定理的发现过程,勾股定理的内涵。 2.勾股定理的简单应用,即在直角三角形中,知道两边,可以求第三边。 (二)难点 1.勾股定理的发现过程。 2.应用勾股定理时斜边或直角的确定,推理格式的正确书写。 3.灵活运用勾股定理。 (三)难点成因 在勾股定理的探索和验证过程中,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而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很难从代数表示联想到有关的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联想到有关的代数表示,这对学生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四)难点突破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中,按特殊到一般的思想,引导学生先由特殊的直角三角形开始研究,然后从正方形的面积联想a2、b2、c2;得出结论后,不把重点放在勾股定理的验证过程中,而只是简单介绍勾股历史,简单提到古今中外对勾股定理有很多证明方法,而对于怎样证明则作为课后阅读留给学生自己探索。然后直接进入勾股定理的应用。在教学中,给学生提供充分实践、探索和交流的时间,鼓励他们积极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并与他人进行合作与交流。另外对练习的精选,也选择学生易错的题型,让他们养成先确定斜边或直角再利用定理的习惯。 四、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 (一)教学策略 课堂组织策略: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以熟悉的学习工具—三角板为导入,开展有效的数学活动,组织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积极思考,使他们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从整体上把握勾股定理探索的方法。 学生学习策略:明确学习目标,了解所需掌握的知识,在教师的组织、引导、点拨下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从而真正有效地理解和掌握勾股定理。 辅助策略:借助多媒体课件,使学生直观形象地观察、动手操作。 (二)教法设计 探索法:让学生在探索直角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活动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讨论法:在学生进行了自主探索之后,让他们进行合作交流,使他们互相促进、共同学习。 练习法:教学中通过对形的计算,使学生了解数对形的意义,使数形结合在勾股定理教学中得到充分的展示。并精心设计随堂变式练习,巩固和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五、教学过程 师生双边教学活动教学手记教学过程学生活动 这是新课,要掌握的哦。 新知介 绍 1、 由身边熟悉的工具---三角板开始新课根据三角板拓展思维回答相关问题 情景创 设

勾股定理全章复习学案

勾股定理全章复习 主备人: 审核人:初二数学组 课型:新授 学习目标:复习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能利用它们求三角形的边长或证明三角形是直角 三角形. 学习重点: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的应用。 学习难点:利用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过程 一、知识要点1:直角三角形中,已知两边求第三边 1.勾股定理:若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a ,b ,c ,ο 90=∠C ,则 。 公式变形①:若知道a ,b ,则=c ; 公式变形②:若知道a ,c ,则=b ; 公式变形③:若知道b ,c ,则=a ; 例1:求图中的直角三角形中未知边的长度: =b ,=c . (1)在Rt ABC ?中,若ο 90=∠C ,4=a ,=b 3,则=c . (2)在Rt ABC ?中,若o B 90=∠,9=a ,41=b ,则=c . (3)在Rt AB C ?中,若ο 90=∠A ,7=a ,5=b ,则=c . 二、知识要点2:利用勾股定理在数轴找无理数。 例2:在数轴上画出表示5的点. 在数轴上作出表示10的点. 三、知识要点3:判别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 例3:分别以下列四组数为一个三角形的边长:(1)3、4、5(2)5、12、13(3)8、15、17(4)4、5、6,试找出哪些能够成直角三角形。 1、在下列长度的各组线段中,能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 A .12,15,17 B .9,16,25 C .5a ,12a ,13a (a>0) D .2,3,4 2、判断由下列各组线段a ,b ,c 的长,能组成的三角形是不是直角三角形,说明理由. (1)5.6=a ,5.7=b ,4=c ; (2)11=a ,60=b ,61=c ; 9 15 b 24 c

勾股定理教案课程

勾股定理 教学目标 1、了解勾股定理的推理过程,掌握勾股定理的内容,会用面积法证明勾股定理; 2、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利用勾股定理解决,渗透建模思想和数形结合思想; 3、通过研究一系列富有探究性的问题,培养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总结规律的意识和能力.知识梳理 1.勾股定理 (1)勾股定理:在任何一个直角三角形中,两条直角边长的平方之和一定等于_____的平方.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是a,b,斜边长为c,那么a2+b2=c2. (2)勾股定理应用的前提条件是在___三角形中. (3)勾股定理公式a2+b2=c2的变形有:a2=c2﹣b2,b2= c2﹣a2及c2=a2+b2. (4)由于a2+b2=c2>a2,所以c>a,同理c>b,即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大于该直角三角形中的每一条直角边. 2.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1)有一个角为90°的三角形,叫做直角三角形. (2)直角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它除了具有一般三角形的性质外,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性质1: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勾股定理). 性质2:在直角三角形中,两个锐角___. 性质3: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___等于斜边的一半.(即直角三角形的外心位于斜边的中点) 性质4: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的乘积等于斜边与斜边上高的乘积. 性质5: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有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___;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有一条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那么这条直 角边所对的锐角等于___. 3.勾股定理的应用 (1)在不规则的几何图形中,通常添加辅助线得到直角三角形. (2)在应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时勾股定理与方程的结合是解决实际问题常用的方法,关键是从题中抽象出勾股定理这一数学模型,画出准确的示意图.领会数形结合的思想的应用.(3)常见的类型: ①勾股定理在几何中的应用:利用勾股定理求几何图形的面积和有关线段的长度. ②由勾股定理演变的结论:分别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为边长向外作正多边形,以斜边为 边长的多边形的面积等于以直角边为边长的多边形的面积和. ③勾股定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运用勾股定理的数学模型解决现实世界的实际问题. ④勾股定理在数轴上表示无理数的应用:利用勾股定理把一个无理数表示成直角边是两个正整 数的直角三角形的斜边. 4.平面展开-最短路径问题 (1)平面展开﹣最短路径问题,先根据题意把立体图形展开成平面图形后,再确定两点之间的最短路径.一般情况是两点之间,_________.在平面图形上构造直角三角形解决问题. (2)关于数形结合的思想,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它们本身就是数和形的结合,所以我们在解决有关结合问题时的关键就是能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 典型例题

勾股定理单元设计分析教案

区域集备组教学设计案例 单元设计总体分析——《勾股定理》 (一)教材所处的地位 1、教材分析:本章是华东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14章,本章的主要内容是勾股定理及勾股定理的应用,教材从实践探索入手,给学生创设学习情境,接着研究直角三角形的勾股定理,介绍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最后介绍勾股定理及勾股定理逆定理的广泛应用。 勾股定理是直角三角形的一个很重要的性质,反映了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广泛的应用。勾股定理逆定理是判定一个三角形是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一种古老而实用的方法。在“四边形”和“解直角三角形”相关章节中,勾股定理知识将得到更重要的应用。 2、教材特点: ①在呈现方式上,突出实践性与研究性。(对勾股定理是通过问题引出加以探索认识的。 ②突出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与过程,勾股定理的应用尽量和实际问题联系起来。 ③对实际问题的选取,注意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 ④注意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本章安排了两个阅读材料和一个课题学习) ⑤注意训练系统的科学性,减少操作性习题,增加探索性问题的比重。 (二)单元教学目标(包括情感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经历由情境引出问题,探索掌握有关数学知识,再运用于实践的过程,培养学数学、用 数学的意识与能力。 2、体验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掌握勾股定理,会运用勾股定理解决相关问题。 3、掌握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方法),会运用勾股定理逆定理解决相关问题。 4、运用勾股定理及其逆宣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情感与态度目标: 5、感受数学文化的价值和中国传统数学的成就,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与热爱祖国悠久文化的 思想感情。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第18章勾股定理全章学案

勾股定理(第一课时) 执笔:陈家菊 一.温故知新 1.直角三角形的性质:(1)直角三角形两锐角 ;(2)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 ;(3)直角三角形中30°的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 。 2.分别求出下式中的x 的值:①x 2=5 ②(x -2)2=5 ③2(2x -1)2=9 二.学习新知 1.完成P 65的探究,猜想得出的结论: 。 2.分别用下面的图形证明上述结论(方法:面积法) b a b c a a c b a c b a a b c b c a b c c b a D C B A 4.在上面第4个图中画出剪裁线,拼成能证明勾股定理的图形,你能拼出几种? 5.完成P 68--2,并对答案,由小组长给予评价。 三.释疑提高 求正方形B 的边长 625 400 求正方形A 的面积 14425 A B 3.在Rt △ABC 中,有两边长为5,12,求第三边长及斜边上的高线的长度。 4、在Rt △ABC 中,∠C =90°(1)已知a :b =1:2,c =5,求a .(2)已知b =6, ∠A =30°, 求a ,c . 四.小结归纳: 五.巩固检测: 1.课本P 70,4、5、8 2.作业精编 P 32 、33 3.课堂作业P 27、28 勾股定理(第二课时) 执笔:陈家菊 一.温故知新 1.勾股定理的内容: 2、几组常用的勾股数为: 3、实数包括 和 ,数轴上的点与实数是 的关系。 二.学习新知 1.完成P 66的探究1,门框的对角线AC 是斜着能通过的最大长度,只要AC (大于或小于)木板的长或宽中较短的一边,木板 (能或不能)从门框内通过。 2.完成P 67的探究2,在Rt △ABO 中,已知 ,可求 ,在Rt △ODC 中,已知 ,可求 。 3.完成P 68的练习1,组长检查并做出评价。 4. 完成P 68的探究3,在数轴上找无理数的位置,先要确定这个无理数是直角边分别为哪两个正整数的直角三角形的 ,再用尺规在数轴上找到它的位置。 5. 完成P 69的练习1。 三.释疑提高 1.有一根70cm 长的木棒,要放在长、宽、高分别是50cm ,40cm ,30cm 的木箱中,能否放进去? 2.将一个长24cm 的筷子,置于底面直径为5cm ,高为12cm 的圆柱形水杯中,设筷子露在杯子外面的长度是hcm ,求h 的范围。 3.小明拿着一根长竹竿进一个宽为3米的城门,他先横着拿不进去,又竖着来拿,结果竹竿比城门高1米,当他把竹竿斜着时,竹竿的两端刚好顶着城门的对角,问竹竿长多少米? 4.一圆柱底面周长为6cm ,高4cm ,一只蚂蚁沿外壁爬行,要从A 点爬到B 点,求爬行的最短距离。

《勾股定理》教学设计方案#(精选.)

教学设计(《勾股定理》为主题) 班级:2015级3班学号:2015060336 姓名:吴玲性别:女 序言:勾股定理是几何中几个重要定理之一,揭示了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是对直角三角形性质的进一步学习和深入,它可以解决许多直角三角形中的计算问题,在实际生活中用途很大。它不仅在数学领域而且在其他自然科学领域中也被广泛地应用,而说明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是人们生活的基本工具。 勾股定理知识是我国数学领域的璀璨明珠,代表着历代人民智慧和探索精神的结晶。通过学生亲身再次重温它的得来的过程从中感触我国数学知识源远流长和数学价值的伟大从中得到良好的思想的熏陶。

教学活动1 活动一:故事场景→发现新知 毕达哥拉斯是古希腊著名的数学家。相传在2500年以前,他在朋友家做客时,发现朋友家用地砖铺成的地面反映了直角三角 形的三边之间的某种数量关系。 地面 同学们,请你也来观察下图中的地面,看看能发现些什么? 提问:1)上图中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有什么特点? 2)等腰直角三角形是特殊的直角三角形,一般的的直 角三角形是否也满足这种特点? 引导学生分析情景、提出问题: 你是怎样观察这个砖铺的现场的? (从基本砖铺材料、图形单元、位置形态进行观察:铺设材料是 正方形砖块,其中丰富的图案都是由等腰Rt△色块作为基本单元 构成。) A B 由于对角线的作用,通过进一步的观察或者手工拼图可以发现用等腰直角三角形拼正方形的基本方法(充分展示出了等腰直 角三角形与正方形的结构关系)。

3)在课堂上开展分组活动,让学生亲手操作:对正方形进行 剪切、拼贴然后再将它们关联(由正方形的边长关系到等腰直角 三角形)起来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发现----合围(以等腰直角三 角形的三边为边) 教学活动2 活动二、深入探究→网络信息 等腰Rt△有上述性质其它的Rt△是否也具有这个性质呢? 网格 提问: (1)你是如何计算那个建立在Rt△斜边上的正方形面积的? 怎样探索“其它”的Rt△的三边关系呢? 目标体验:有区别的看待直角三角形(从地板上的等腰直角三角 形出发,构建“其它”直角三角形并且在它的三边建立正方形以 突出便利于探究性学习的网格图形)。 (2)要求学生画一个两直角边分别为2,3的直角三角形,并以它的三边为边长(根据定义法辅用以直尺)建立正方形。 (3)计算各正方形面积并验证这个Rt△的三边存在的关 系。

勾股定理教学设计

《勾股定理》教学设计 泸水市鲁掌中学王晓荣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勾股定理是数学中几个重要定理之一,它揭示的是直角三角形中三边的数量关系。它在数学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现实世界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学生通过对勾股定理的学习,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对直角三角形有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 (二)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分析和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制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勾股定理的文化背景,体验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了解利用拼图验证勾股定理的方法。 2、了解勾股定理的内容。 ; 3、能利用已知两边求直角三角形另一边的长。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拼图活动,体验数学思维的严谨性,发展形象思维。 2、在探索活动中,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探索的结果。 情感与态度: 1、通过对勾股定理历史的了解,对比介绍我国古代和西方数学家关于勾股 定理的研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悠久文化的情感,激励学生奋发学习。 2、在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中,体验获得结论的快乐,锻炼克服困难的勇气, 培养合作意识和探索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索和证明勾股定理 难点:用拼图方法证明勾股定理 } 二、学情分析 学生对几何图形的观察,几何图形的分析能力已初步形成。部分学生解题思维能力比较高,能够正确归纳所学知识,通过学习小组讨论交流,能够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现在的学生已经厌倦教师单独的说教方式,希望教师设计便于他们进行观察的几何环境,给他们自己探索、发表自己见解和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更希望教师满足他们的创造愿望。 三、教学策略 本节课采用探究发现式教学,由浅入深,由特殊到一般地提出问题,鼓励学生采用观察分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 四、教学程序

勾股定理全章练习题含答案

勾股定理 课堂学习检测 一、填空题 1.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a、b,斜边长为c,那么______=c2;这一定理在我国被称为______. 2.△ABC中,∠C=90°,a、b、c分别是∠A、∠B、∠C的对边. (1)若a=5,b=12,则c=______; (2)若c=41,a=40,则b=______; (3)若∠A=30°,a=1,则c=______,b=______; (4)若∠A=45°,a=1,则b=______,c=______. 3.如图是由边长为1m的正方形地砖铺设的地面示意图,小明沿图中所示的折线从A→B→C所走的路程为______. 4.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为10,则腰长为______,斜边上的高为______. 5.在直角三角形中,一条直角边为11cm,另两边是两个连续自然数,则此直角三角形的周长为______. 二、选择题 6.Rt△ABC中,斜边BC=2,则AB2+AC2+BC2的值为( ). (A)8 (B)4 (C)6 (D)无法计算 7.如图,△ABC中,AB=AC=10,BD是AC边上的高线,DC=2,则BD等于( ). 2 (A)4 (B)6 (C)8 (D)10 8.如图,Rt△ABC中,∠C=90°,若AB=15cm,则正方形ADEC和正方形BCFG的面积和为( ). (A)150cm2 (B)200cm2

(C)225cm2(D)无法计算 三、解答题 9.在Rt△ABC中,∠C=90°,∠A、∠B、∠C的对边分别为a、b、c. (1)若a∶b=3∶4,c=75cm,求a、b; (2)若a∶c=15∶17,b=24,求△ABC的面积; (3)若c-a=4,b=16,求a、c; (4)若∠A=30°,c=24,求c边上的高h c; (5)若a、b、c为连续整数,求a+b+c. 综合、运用、诊断 一、选择题 10.若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2,4,x,则x的值可能有( ). (A)1个(B)2个 (C)3个(D)4个 二、填空题 11.如图,直线l经过正方形ABCD的顶点B,点A、C到直线l的距离分别是1、2,则正方形的边长是______. 12.在直线上依次摆着7个正方形(如图),已知倾斜放置的3个正方形的面积分别为1,2,3,水平放置的4个正方形的面积是S1,S2,S3,S4,则S1+S2+S3+S4=______. 三、解答题 13.如图,Rt△ABC中,∠C=90°,∠A=30°,BD是∠ABC的平分线,AD=20,求BC 的长.

勾股定理教案设计

勾股定理教案设计

勾股定理教学设计案例 《探索勾股定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与作用 勾股定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直角三角形有关性质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在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为下面学习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作了铺垫,为以后学习“四边形”和“解直角三角形”奠定基础。勾股定理的探索和证明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思想和科学研究方法,是培养学生具有良好思维品质的载体。它在数学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勾股定理是一坛陈年佳酿,品之芬芳,余味无穷,它以其简洁优美的形式,丰富深刻的内涵刻画了自然界和谐统一关系,是数与形结合的优美典范。 (二)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了解勾股定理的文化背景,体验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 数学思考 在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中,体会数形结合思想,发展合情推理能力。

解决问题 1.通过拼图活动,体验数学思维的严谨性,发展形象思维。 2.在探究活动中,学会与人合作,并在与他人交流中获取探究结果。 情感态度 1.通过对勾股定理历史的了解,感受数学文化,激发学习热情。 2.在探究活动中,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索精神。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经历探索及验证勾股定理的过程。 难点:用拼图的方法证明勾股定理。 (四)教学媒体准备 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方格纸(老师准备)、4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学生四人一组,分组准备)。 二、教法与学法分析 教法分析:八年级学生经过一年半的几何学习,几何图形的观察、几何证明的理性思维能力已初步形成。因此在教学中要力求实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知识为载体,以培养学生的“思

勾股定理教案(4课时)

14.1.1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经历用画直角三角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进一步理解掌握勾股定理; 2.了解勾股定理的历史,初步掌握勾股定理的简单应用. 3经历观察、归纳、猜想和验证的数学发现过程,发展合情合理的推理能力,沟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4通过对勾股定理历史的了解和实例应用,体会勾股定理的文化价值. 5 通过获得成功的经验和克服困难的经历,增进数学学习的信心;对比介绍我国古代和西方数学家有关勾股定理的研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勾股定理 教学难点:勾股定理的探索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你对直角三角形的角度关系了解多少?你对直角三角形的边的关系了解多 少? 2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如图 1955年希腊发行了一张邮票,图案像是由三个棋盘排列而成.这张邮票是纪念2500年前希腊一个学术和宗教团体——毕达哥拉斯学派,它的成立以及在文化上的贡献,请同学们数一数正方形中小方格的个数,看有什么发现? 二探究得出新知 1.小组合作,根据表格中的要求画直角三角形,其中∠C=90°,量出c的长度, 学生活动:(1))、验证. (2)各小组之间交流结论,一致得出: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老师活动:用几何画板,画任意的直角三角形,然后有度量和计算功能,做出一般直角三角形三边关系的表格.同样得到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板书:[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提示:注意勾股定理中的关键点. 教师提问:你能证明这一结论吗? 这是下节课的知识,请同学们课后通过阅读课本或上网查找相关的资料,来证勾股定理.

勾股定理全章复习教学设计

勾股定理全章复习 一、复习要求: 1.体验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会求第三边长。 2.会用勾股定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会用勾股定理逆定理判定直角三角形。 3.会用勾股定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二、知识网络: 二、知识梳理: 1、勾股定理 (1)重视勾股定理的三种叙述形式: ①在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正方形等于直角边上的两个正方形(《几何原本》). ②直角三角形直角边上的两个正方形的面积之和等于斜边上的正方形的面积. ③直角三角形斜边长度的平方,等于两个直角边长度平方之和. 从这三种提法的意义来看,勾股定理有“形的勾股定理”和“数的勾股定理”之分。 (2)定理的作用: ①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求第三边。 ②证明三角形中的某些线段的平方关系。 ③作长为的线段。 勾股定理揭示的是平面几何图形本身所蕴含的代数关系。利用勾股定理探究长度为 ,,……的无理数线段的几何作图方法,并在数轴上将这些点表示出来,进一步反映了数与形的互相表示、相互交融,加深对无理数概念的直观认识。 (3)勾股定理的证明: 经典证法有:①欧几里得证法②赵爽《勾股圆方图注》证法③刘徽《青朱出入图》证法④美国总统加菲的证明⑤印度婆什迦罗的证明⑥面积法证明;除此之外,还有文字证明、拼图证明和动态证明。 (4)勾股定理的应用: 勾股定理只适用于直角三角形,首先分清直角及其所对的斜边。当已知中没有直角时,可作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后,再运用勾股定理解决问题。求线段的长度,常常综合运用勾股定理和直角三角形的其它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轴对称的性质来解决。 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1)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证明方法,也是学生不熟悉的,引导学生用所学过的全等三角形的知识,通过构造一个三角形与直角三角形全等,达到证明的目的。 (2)逆定理的作用:判定一个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

勾股定理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教案

勾股定理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教案

勾股定理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题目勾股定理总课 时 8 学校方山 初级 中学 执教者刘伟平年级八年级学科数学 设计来源集体备课教学时间2017年3月 13日—3 月 24日 教材分析勾股定理是教科书八年级下册第十八章的内容。勾股定理是几何中几个重要定理之一,它揭示的是直角三角形中三边的数量关系。它在数学的发展中起过重要的作用,在现时世界中也有着广泛的作用。学生通过对勾股定理的学习,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对直角三角形有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 学情分析 针对八年级学生的知识结构、心理特征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可选择引导探索法,由浅入深,由特殊到一般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这种教学理念反映了时代精神,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借此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1、体验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会运用勾股定理解决简单的问题。 2、会运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定直角三角形。 3、通过具体的例子,了解定理的含义;了解逆命题、逆定理概念;知道原命题成立其逆命题不一定成立。 (二)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经历用面积法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渗透观察、归纳、猜想、验证的数学方法,体验从特殊到一般的逻辑推理过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了解勾股定理的历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祖国悠久文化的思想,激励学生发奋学习。 2、让学生体验自己努力得到结论的成就感,体验数学充满了探索和创造,感受数学之美,探究之趣。 重 点 勾股定理、逆定理及运用

难 点 勾股定理及逆定理的探索过程课 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网络资源 课题:17.2.1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第5课时) 课型新 授 课 备课 时间 2017-3-18 使用 教师 姓名 使 用 时 间 主备刘 伟 平 审核 教师 参与 教师 姓名 刘伟平孙小娟 教学目标:1.掌握直角三角形的判别条件; 2.熟记一些勾股数; 3.掌握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探究方法.重点:探究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理解并掌握互逆命题、原命题、逆命题的有关概念及关系. 难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证明. 教学流程二次备 课

初二数学勾股定理全章复习与巩固

勾股定理全章复习与巩固 学习目标 1.了解勾股定理的历史,掌握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 2.理解并掌握勾股定理及逆定理的内容; 3.能应用勾股定理及逆定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知识网络 要点梳理 要点一、勾股定理 1.勾股定理: 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即:) 2.勾股定理的应用 勾股定理反映了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是直角三角形的重要性质之一,其主要应用是: (1)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求第三边; (2)利用勾股定理可以证明有关线段平方关系的问题; (3)求作长度为的线段 要点二、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1.原命题与逆命题 如果一个命题的题设和结论分别是另一个命题的结论和题设,这样的两个命题叫做互逆命题.如果把其中一个叫做原命题,那么另一个叫做它的逆命题.

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满足,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应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定一个三角形是不是直角三角形的基本步骤: (1)首先确定最大边,不妨设最大边长为; (2)验证与是否具有相等关系,若,则△ABC是以∠C为直角的直角三角形,反之,则不是直角三角形. 3.勾股数 满足不定方程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又称为高数或毕达哥拉斯数),显然,以为三边长的三角形一定是直角三角形. 常见的勾股数:①3、4、5;②5、12、13;③8、15、17;④7、24、25;⑤9、40、41. 如果()是勾股数,当t为正整数时,以为三角形的三边长,此三角形必为直角三角形. 观察上面的①、②、④、⑤四组勾股数,它们具有以下特征: 1.较小的直角边为连续奇数; 2.较长的直角边与对应斜边相差1. 3.假设三个数分别为,且,那么存在成立. (例如④中存在=24+25、=40+41等) 要点三、勾股定理与勾股定理逆定理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勾股定理是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而其逆定理是判定定理; 联系:勾股定理与其逆定理的题设和结论正好相反,两者互为逆定理,都与直角三角形有关. 典型例题 类型一、勾股定理及逆定理的简单应用 1、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6和8,求第三边的长. 【变式】在△ABC中,AB=15,AC=13,高AD=12.求△ABC的周长. 2、如图所示,△ABC中,∠ACB=90°,AC=CB,M为AB上一点.求证:

勾股定理全章教案 人教版(优秀教案)讲解学习

勾股定理全章教案人教版(优秀教案)

第十八章勾股定理 .勾股定理(一) 一、教学目标 .了解勾股定理的发现过程,掌握勾股定理的内容,会用面积法证明勾股定理。 .培养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总结规律的意识和能力。 .介绍我国古代在勾股定理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促其勤奋学习。 二、重点、难点 .重点:勾股定理的内容及证明。 .难点:勾股定理的证明。 三、例题的意图分析 例(补充)通过对定理的证明,让学生确信定理的正确性;通过拼图,发散学生的思维,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这个古老的精彩的证法,出自我国古代无名数学家之手。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例使学生明确,图形经过割补拼接后,只要没有重叠,没有空隙,面积不会改变。进一步让学生确信勾股定理的正确性。 四、课堂引入 目前世界上许多科学家正在试图寻找其他星球的“人”,为此向宇宙发出了许多信号,如地球上人类的语言、音乐、各种图形等。我国数学家华罗庚曾建议,发射一种反映勾股定理的图形,如果宇宙人是“文明人”,那么他们一定会识别这

种语言的。这个事实可以说明勾股定理的重大意义。尤其是在两千年前,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让学生画一个直角边为和的直角△,用刻度尺量出的长。 以上这个事实是我国古代多年前有一个叫商高的人发现的,他说:“把一根直尺折成直角,两段连结得一直角三角形,勾广三,股修四,弦隅五。”这句话意思是说一个直角三角形较短直角边(勾)的长是,长的直角边(股)的长是,那么斜边(弦)的长是。 再画一个两直角边为和的直角△,用刻度尺量的长。 你是否发现与的关系,和的关系,即,,那么就有勾股弦。 对于任意的直角三角形也有这个性质吗? 五、例习题分析 例(补充)已知:在△中,∠°,∠、∠、∠的对边为、、。 求证:+。 分析:⑴让学生准备多个三角形模型,最好是有颜色的吹塑纸,让学生拼摆不同的形状,利用面积相等进行证明。 ⑵拼成如图所示,其等量关系为:△小正大正 ×2 1 +(-),化简可证。 ⑶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拼出不同的图形,进行证明。 ⑷ 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达余种。这个古老的精彩的证法,出自我国古代无名数学家之手。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A 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