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弹簧类问题的几种模型及其处理方法归纳

高考物理弹簧类问题的几种模型及其处理方法归纳
高考物理弹簧类问题的几种模型及其处理方法归纳

弹簧类问题的几种模型及其处理方法

学生对弹簧类问题感到头疼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由于弹簧不断发生形变,导致物体的受力随之不断变化,加速度不断变化,从而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和运动过程较复杂。其次,这些复杂的运动过程中间所包含的隐含条件很难挖掘。还有,学生们很难找到这些复杂的物理过程所对应的物理模型以及处理方法。根据近几年高考的命题特点和知识的考查,笔者就弹簧类问题分为以下几种类型进行分析,供读者参考。

一、弹簧类命题突破要点

1.弹簧的弹力是一种由形变而决定大小和方向的力。当题目中出现弹簧时,首先要注意弹力的大小与方向时刻要与当时的形变相对应,在题目中一般应从弹簧的形变分析入手,先确定弹簧原长位置、现长位置、平衡位置等,找出形变量x与物体空间位置变化的几何关系,分析形变所对应的弹力大小、方向,结合物体受其他力的情况来分析物体运动状态。

2.因软质弹簧的形变发生改变过程需要一段时间,在瞬间内形变量可以认为不变,因此,在分析瞬时变化时,可以认为弹力大小不变,即弹簧的弹力不突变。

3.在求弹簧的弹力做功时,因该变力为线性变化,可以先求平均力,再用功的定义进行计算,也可据动能定理和功能关系: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求解。同时要注意弹力做功的特点:弹力做功等于弹性势能增量的负值。弹

性势能的公式,高考不作定量要求,可作定性讨论,因此在求弹力的功或弹性势能的改变时,一般以能量的转化与守恒的角度来求解。

二、弹簧类问题的几种模型

1.平衡类问题

例1.如图1所示,劲度系数为k1的轻质弹簧两端分别与质量为m1、m2的物块拴接,劲度系数为k2的轻质弹簧上端与物块m2拴接,下端压在桌面上(不拴接),整个系统处于平衡状态。现施力将m1缓慢竖直上提,直到下面那个弹簧的下端刚脱离桌面。在此过程中,m2的重力势能增加了

______,m1的重力势能增加了________。

分析:上提m1之前,两物块处于静止的平衡状态,所以有:

,,其中,、分别是弹簧k1、k2的压缩量。当用力缓慢上提m1,使k2下端刚脱离桌面时,

,弹簧k2最终恢复原长,其中,为此时弹簧k1的伸长量。

答案:m2上升的高度为,增加的重力势能为

,m1上升的高度为,增加的重力势能为

点评:此题是共点力的平衡条件与胡克定律的综合题,题中空间距离的变化,要通过弹簧形变量的计算求出。注意缓慢上提,说明整个系统处于动态平衡过程。

平衡类问题总结:这类问题一般把受力分析、胡克定律、弹簧形变的特点综合起来,考查学生对弹簧模型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只要学生静力学基础知识扎实,学习习惯较好,这类问题一般都会迎刃而解,此类问题相对较简单。

2.突变类问题

例3.(2001年上海)如图3所示,一质量为m的小球系于长度分别为l1、l2的两根细线上,l1的一端悬挂在天花板上,与竖直方向夹角为θ,l2水平拉直,小球处于平衡状态。现将l2线剪断,求剪断瞬时小球的加速度。若将图3中的细线l1改为长度相同、质量不计的轻弹簧,如图4所示,其他条件不变,求剪断细线l2瞬时小球的加速度。

分析:(1)当剪断细线l2瞬间,不仅l2对小球拉力瞬间消失,l1的拉力也同时消失,此时,小球只受重力作用,所以此时小球的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g。

(2)当把细线l1改为长度相同、质量不计的轻弹簧时,在当剪断细线l2瞬间,只有l2对小球拉力瞬间消失,弹簧对小球的弹力和剪断l2之前

没变化,因为弹簧恢复形变需要一个过程。如图5所示,剪断l2瞬间,小球受重力G和弹簧弹力,所以有:

,方向水平向右。

点评:此题属于细线和弹簧弹力变化特点的静力学问题,学生不仅要对细线和弹簧弹力变化特点熟悉,还要对受力分析、力的平衡等相关知识熟练应用,此类问题才能得以解决。

突变类问题总结:不可伸长的细线的弹力变化时间可以忽略不计,因此可以称为“突变弹力”,轻质弹簧的弹力变化需要一定时间,弹力逐渐减小,称为“渐变弹力”。所以,对于细线、弹簧类问题,当外界情况发生变化时(如撤力、变力、剪断),要重新对物体的受力和运动情况进行分析,细线上的弹力可以突变,轻弹簧弹力不能突变,这是处理此类问题的关键。

3.碰撞型弹簧问题

此类弹簧问题属于弹簧类问题中相对比较简单的一类,而其主要特点是与碰撞问题类似,但是,它与碰撞类问题的一个明显差别就是它的作用过程相对较长,而碰撞类问题的作用时间极短。

例4.如图6所示,物体B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B的左边固定有轻质的弹簧,与B质量相等的物体A以速度v向B运动并与弹簧发生碰撞,A、B始终沿统一直线,则A,B组成的系统动能损失最大的时刻是

A.A开始运动时 B.A的速度等于v时

C.B的速度等于零时 D.A和B的速度相等时

分析:解决这样的问题,最好的方法就是能够将两个物体作用的过程细化,明确两个物体在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其详细的运动特点。具体分析如下:

(1)弹簧的压缩过程:A物体向B运动,使得弹簧处于压缩状态,压缩的弹簧分别对A、B物体产生如右中图的作用力,使A向右减速运动,使B向右加速运动。由于在开始的时候,A的速度比B的大,故两者之间的距离在减小,弹簧不断压缩,弹簧产生的弹力越来越大,直到某个瞬间两个物体的速度相等,弹簧压缩到最短。

(2)弹簧压缩形变恢复过程:过了两物体速度相等这个瞬间,由于弹簧仍然处于压缩状态,A继续减速,B继续加速,这就会使得B的速度变的比A的速度大,于是A、B物体之间的距离开始变大,弹簧逐渐恢复形变直至原长。

(3)弹簧的拉伸过程:由于B的速度比A的速度大,弹簧由原长变为拉伸状态。此时,弹簧对两物体的弹力方向向内,使A向右加速运动,B 向右减速运动,直到A、B速度相等时弹簧拉伸到最长状态。

(4)弹簧拉伸形变恢复过程:过了两物体速度相等这个瞬间,由于弹簧仍然处于拉伸状态,A继续加速,B继续减速,这就会使得A的速度变的比B的速度大,于是A、B物体之间的距离开始变小,弹簧逐渐恢复形变直至原长。

就这样,弹簧不断地压缩、拉伸、恢复形变。当外界用力压弹簧时,弹簧会被压缩,从而获得弹性势能,当弹簧开始恢复形变之后,它又会将所蓄积的弹性势能释放出去,这个蓄积和释放的过程,弹簧自身并不会耗费能量。能量在两个物体和弹簧之间进行传递。

点评:在由两个物体和弹簧组成的系统的运动中,具有下面的特点:

(1)两个物体速度相等时,弹簧处于形变量(压缩或拉伸)最大的状态,弹簧的弹性势能达到最大。

(2)两个物体不停地进行着加速和减速运动,但加速度时刻在变化,所以有关两个物体运动的问题不能采用运动学公式来解决。但此模型属于弹性碰撞模型,所以满足包括弹簧在内的系统动量守恒和系统机械能守恒。

4:机械能守恒型弹簧问题

对于弹性势能,高中阶段并不需要定量计算,但是需要定性的了解,即知道弹性势能的大小与弹簧的形变之间存在直接的关系,对于相同的弹簧,形变量一样的时候,弹性势能就是一样的,不管是压缩状态还是拉伸状态。

例5.一劲度系数k=800N/m的轻质弹簧两端分别连接着质量均为

m=12kg的物体A、B,它们竖直静止在水平面上,如图7所示。现将一竖直向上的变力F作用在A上,使A开始向上做匀加速运动,经0.40s

物体B刚要离开地面。求:

⑴此过程中所加外力F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⑵此过程中力F所做的功。(设整个过程弹簧都在弹

性限度内,取g=10m/s2)

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A物体上升过程中详细运动过程的理解。在力F刚刚作用在A上时,A物体受到重力mg,弹簧向上的弹力T,竖直向上的拉力F。随着弹簧压缩量逐渐减小,弹簧对A的向上的弹力逐渐减小,则F 必须变大,以满足F+T-mg=ma。当弹簧恢复原长时,弹簧弹力消失,只有

F-mg=ma;随着A物体继续向上运动,弹簧开始处于拉伸状态,则物体A的受到重力mg,弹簧向下的弹力T,竖直向上的拉力F,满足F-T-mg=ma。随着弹簧弹力的增大,拉力F也逐渐增大,以保持加速度不变。等到弹簧拉伸到足够长,使得B物体恰好离开地面时,弹簧弹力大小等于B物体的重力。

答案:(1)开始时,对于A 物体:,得弹簧压缩量是Δx=0.15m

B刚要离开地面时,对于B 物体仍有:,得弹簧伸长量Δx=0.15m

因此A向上运动的位移是0.3m ,由公式:求得:加速度是3.75m/s2。

所以:开始时刻F=ma=45N为拉力最小值;B刚要离开地面时F'-mg-k Δx=ma,得F'=285N为拉力最大值。

(2)拉力做的功等于系统增加的机械能,始末状态弹性势能相同。

所以由和,可得此过程中拉力做的功等于49.5J。

点评:此类题的关键是要分析出最大值和最小值时刻的特点,必须通过受力分析得出物体运动的详细过程特征,只要把物体做每一种运动形式的力学原因搞清楚了,这类问题就会迎刃而解。所以,学生在平时的训练中,必须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对于较复杂的物理过程,必须先分段研究,化一个复杂问题为若干个简单模型,针对若干个简单的物理情景,逐一分析出现这一物理情景的力学原因,当把每一个物理情景都分析清楚了,整个问题的答案就会水到渠成。

例6.如图8所示,物体B和物体C用劲度系数为k的弹簧

连接并竖直地静置在水平面上。将一个物体A从物体B的正上方

距离B的高度为H0处由静止释放,下落后与物体B碰撞,碰撞后

A和B粘合在一起并立刻向下运动,在以后的运动中A、B不再分

离。已知物体A、B、C的质量均为M,重力加速度为g,忽略物

体自身的高度及空气阻力。求:

(1)A与B碰撞后瞬间的速度大小。

(2)A和B一起运动达到最大速度时,物体C对水平地面压力为多大?

(3)开始时,物体A从距B多大的高度自由落下时,在以后的运动中才能使物体C恰好离开地面?

分析:过程分析法:

第一阶段:A自由落体;

第二阶段:A、B发生碰撞,作用时间极短,时间忽略;

第三阶段:AB成为一体的瞬间,弹簧形变来不及发生改变,弹簧的弹力仍为mg,小于AB整体重力2mg,所以物体AB所受合力仍然为向下,物体仍然向下加速,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当弹簧的弹力增大到正好为2mg时,物体AB合力为0,物体继续向下运动。

第四阶段:弹簧继续被压缩,压缩量继续增加,产生的弹力继续增加,大于2mg,使得物体AB所受合力变为向上,物体开始向下减速,直至弹簧压缩到最短,AB物体停止运动。所以,当物体AB所受合力为0时就是该物体速度最大的时候。

答案:(1)A 自由下落由机械能守恒得:,求得

A与B碰撞,由于碰撞时间极短,由A、B 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得:

。所以求得A与B 碰撞后瞬间的速度大小

(2)由前面分析知,A和B一起运动达到最大速度的时刻,即为物体AB受合力为0的时刻:对C受力分析知地面对C 的支持力。所以物体C对水平地面压力也为3mg。

(3)设物体A从距离B为H的高度自由落下时,在以后的运动中才能使物体C恰好离开地面。要使C恰好离开地面,意味着当A上升到最高

点时弹簧的弹力为mg ,弹簧的伸长量为,A、B相碰结束时刻弹簧的

压缩量也为。所以,由A、B物体以及弹簧组成的系统,从A、B相碰结束开始到A、B上升到最高点的过程中,系统机械能守恒,初状态A、B 的动能全部转化为末状态A、B的重力势能,弹性势能没有变化。所以有:

,求得:

点评:高中阶段的机械能守恒等式分为:“守恒式”、“转移式”和“转化式”三种,对于任何研究对象,无论是单个物体还是系统,都可以采用“守恒式”列等式,选好零势能面,确定初、末状态的机械能,此方法思路简单,但等式复杂,运算量较大。“转移式”只能针对一个系统,

如两个物体A、B 组成的系统,,若A物体机械能减小,B物体的机械能一定增加,且变化量相等,A减小的机械能转移到B上导致B物体机械能增加。“转化式”体现了机械能守恒中机械能从一种形式转化

成另外一种形式,在转化过程中总的机械能不变。即:,若物体或系统动能增加了,势能必然减小,且增加的动能等于减小的势能。

此类模型是涉及弹簧在内的系统机械能守恒,在这类模型中,一般涉及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列等式一般采用“转移式”或“转化式”。

5.简谐运动型弹簧问题

弹簧振子是简谐运动的经典模型,有一些弹簧问题,如果从简谐运动的角度思考,利用简谐运动的周期性和对称性来处理,问题的难度将大大下降。

例7.如图9所示,一根轻弹簧竖直直立在水平面上,下端固定。在弹簧正上方有一个物块从高处自由下落到弹簧上端O,将弹簧压缩。当弹簧被压缩了x0时,物块的速度减小到零。从物块和弹簧接触开始到物块速度减小到零过程中,物块的加速度大小a随下降位移大小x变化的图像,可能是下图中的

分析:我们知道物体所受的力为弹力和重力的合力,而弹力与形变量成正比,所以加速度与位移之间也应该是线性关系,加速度与位移关系的图像为直线。物体在最低点的加速度与重力加速度之间的大小关系应该是本题的难点,借助简谐运动的加速度对称性来处理最方便。若物块正好是原长处下落的,根据简谐运动对称性,可知最低点时所受的合力也是mg,方向向上,所以弹力为2mg,加速度为g。现在,初始位置比原长处要高,这样最低点的位置比上述情况要低,弹簧压缩量也要大,产生的弹力必定大于2mg,加速度必定大于g。

例8.如图10所示,一质量为m的小球从弹簧的

正上方H高处自由下落,接触弹簧后将弹簧压缩,在压

缩的全过程中(忽略空气阻力且在弹性限度内),以下

说法正确的是

A.小球所受弹力的最大值一定大于2mg

B.小球的加速度的最大值一定大于2g

C.小球刚接触弹簧上端时动能最大

D.小球的加速度为零时重力势能与弹性势能之和最大

解析:本题是一个典型的简谐运动模型问题。可参考例8分析即可。

6.综合类弹簧问题

例9.质量均为m的两个矩形木块A和B用轻弹簧

相连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将它们竖直叠放在水平地

面上,如图13所示,另一质量也是m的物体C,从距离A

为H的高度自由下落,C与A相碰,相碰时间极短,碰后

A、C不粘连,当A、C一起回到最高点时,地面对B的支

持力恰好等于B的重力。若C从距离A为2H高处自由落

下,在A、C一起上升到某一位置,C与A分离,C继续上

升,求:

(1)C没有与A相碰之前,弹簧的弹性势能是多少?

(2)C上升到最高点与A、C分离时的位置之间距离是多少?

解:过程分析法

(1)C由静止下落H高度。即与A 相撞前的速度为,则:

,得出:

(2)C与A 相撞,由动量守恒定律可得:得出:

(3)A、C一起压缩弹簧至A、C上升到最高点,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得出

(4)C由静止下落2H 高度时的速度为,则:

得出

(5)C与A 相撞:得出:

(6)A、C一起压缩弹簧至A、C分离,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得出:

(7)C单独上升X高度,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得出:

例10.如图12所示,质量为m1的物体A经一轻质弹簧与下方地面上的质量为m2的物体B相连,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A、B都处于静止状态。一条不可伸长的轻绳绕过轻滑轮,一端连物体A,另一端连一轻挂钩。开始时各段绳都处于伸直状态,A上方的一段绳沿竖直方向。现

在挂钩上升一质量为m3的物体C并从静止状态释放,已知它

恰好能使B离开地面但不继续上升。若将C换成另一个质量为的物体D,仍从上述初始位置由静止状态释放,则这次B刚离地时D的速度的大小是多少?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

解:过程分析法

(1)开始时,A、B都静止,设弹簧压缩量为,则:

得出:

(2)挂上C由静止释放,由B 刚好离开地面得:得出:

(3)挂上C直至B刚好离开地面,由系统机械能守恒得:

其中为弹簧弹性势能的增加量

(4)若将C换成D后,当B刚好离开地面时弹簧弹性势能的增加量与前一次相同,得出:

以上两式联立得出:

综合类弹簧问题总结:综合类弹簧问题一般物理情景复杂,涉及的物理量较多,思维过程较长,题目难度较大。处理这类问题最好的办法是前面所述的“肢解法”,即把一个复杂的问题“肢解”成若干个熟悉的简单的物理情景,逐一攻破。这就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平时善于积累常见的物理模型及其处理办法,并具有把一个物理问题还原成物理模型的能力。

高中高考物理公式大全总结

高中高考物理公式大全总结 高中物理考点恒定电流公式 1.电流强度:I=q/t{I:电流强度(A),q:在时间t内通过导体横载面的电量(C),t:时间(s)} 2.欧姆定律:I=U/R {I:导体电流强度(A),U:导体两端电压(V),R:导体阻值(Ω)} 3.电阻、电阻定律:R=ρL/S{ρ:电阻率(Ωm),L:导体的长度(m),S:导体横截面积(m2)} 4.闭合电路欧姆定律:I=E/(r+R)或E=Ir+IR也可以是 E=U内+U外{I:电路中的总电流(A),E:电源电动势(V),R:外电路电阻(Ω),r:电源内阻(Ω)} 5.电功与电功率:W=UIt,P=UI{W:电功(J),U:电压(V),I:电流(A),t:时间(s),P:电功率(W)} 6.焦耳定律:Q=I2Rt{Q:电热(J),I:通过导体的电流(A),R:导体的电阻值(Ω),t:通电时间(s)} 7.纯电阻电路中:由于I=U/R,W=Q,因三此W=Q=UIt=I2Rt=U2t/R 8.电源总动率、电源输出功率、电源效率:P总=IE,P 出=IU,η=P出/P总{I:电路总电流(A),E:电源电动势(V),U:路端电压(V),η:电源效率} 9.电路的串/并联、串联电路(P、U与R成正比)、并联

电路(P、I与R成反比) 电阻关系(串同并反) R串=R1+R2+R3+;1/R并=1/R1+1/R2+1/R3+ 电流关系:I总=I1=I2=I3;I并=I1+I2+I3+ 电压关系:U总=U1+U2+U3+;U总=U1=U2=U3 功率分配:P总=P1+P2+P3+;P总=P1+P2+P3+ 10.欧姆表测电阻 (1)电路组成 (2)测量原理:两表笔短接后,调节Ro使电表指针满偏,得:Ig=E/(r+Rg+Ro) 接入被测电阻Rx后通过电表的电流为:Ix=E/(r+Rg+Ro+Rx)=E/(R中+Rx)。由于Ix与Rx对应,因此可指示被测电阻大小。 高中物理考点常见力公式 1.重力G=mg (方向竖直向下,g=9.8m/s2≈10m/s2,作用点在重心,适用于地球表面附近) 2.胡克定律F=kx {方向沿恢复形变方向,k:劲度系数(N/m),x:形变量(m)} 3.滑动摩擦力F=μFN {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μ:摩擦因数,FN:正压力(N)} 4.静摩擦力0≤f静≤fm (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fm为最大静摩擦力)

高考物理弹簧模型总结

特级教师分析2013年高考物理必考题:含弹簧的物理模型 【命题规律】 高考中常出现的物理模型中,斜面问题、叠加体模型、含弹簧的连接体、传送带模型等在高考中的地位特别重要,本专题就这几类模型进行归纳总结和强化训练;传送带问题在高考中出现的概率也较大,而且解题思路独特,本专题也略加论述. 有些问题在高考中变化较大,或者在前面专题中已有较全面的论述,在这里就不再论述和例举.试卷中下列常见的物理模型出现的概率较大:斜面问题、叠加体模型(包含子弹射入)、带电粒子的加速与偏转、天体问题(圆周运动)、轻绳(轻杆)连接体模型、传送带问题、含弹簧的连接体模型. 高考命题以《考试大纲》为依据,考查学生对高中物理知识的掌握情况,体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并重”的高中物理学习思想.每年各地的高考题为了避免雷同而千变万化、多姿多彩,但又总有一些共性,这些共性可粗略地总结如下: 三、含弹簧的物理模型 纵观历年的高考试题,和弹簧有关的物理试题占有相当大的比重.高考命题者常以弹簧为载体设计出各类试题,这类试题涉及静力学问题、动力学问题、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问题、振动问题、功能问题等,几乎贯穿了整个力学的知识体系.为了帮助同学们掌握这类试题的分析方法,现将有关弹簧问题分类进行剖析. 对于弹簧,从受力角度看,弹簧上的弹力是变力;从能量角度看,弹簧是个储能元件.因此,弹簧问题能很好地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故备受高考命题老师的青睐. “高考直通车”联合衡水毕业清华北大在校生将于2013年5月中旬推出的手写版高考复习笔记,希望对大家复习备考有所帮助。该笔记适合2014年、2015年、2016年高考生使用。凡2013年5月中旬之后购买的高一、高二同学,每年指定日期可以免费更换一次最新一年的笔记。另外,所有笔记使用者将被加入2014年高考备考专用平台,每周定期提供最新资料和高考互动。笔记对外公开时间:5月20日 1.静力学中的弹簧问题 (1)胡克定律:F=kx,ΔF=k·Δx. (2)对弹簧秤的两端施加(沿轴线方向)大小不同的拉力,弹簧秤的示数一定等于挂钩上的拉力. ●例4如图9-12甲所示,两木块A、B的质量分别为m1和m2,两轻质弹簧的劲度系数分别为k1和k2,两弹簧分别连接A、B,整个系统处于平衡状态.现缓慢向上提木块A,直到下面的弹簧对地面的压力恰好为零,在此过程中A和B的重力势能共增加了() 【解析】取A、B以及它们之间的弹簧组成的整体为研究对象,则当下面的弹簧对地面

高考物理专题分析及复习建议: 轻绳、轻杆、弹簧模型专题复习

高考物理专题分析及复习建议: 轻绳、轻杆、弹簧模型专题复习 , 吊着重为180N的物体,不计摩

例2:如图所示,三根长度均为l 的轻绳分别连接于C 、D 两点,A 、B 两端被悬挂在水平天花板上,相距2l .现在C 点上悬挂一个质量为m 的重物,为使CD 绳保持水平,在D 点上可施加力的最小值为 ( ) A. mg B. 33mg C. 21mg D. 4 1 mg 变式训练1.段不可伸长的细绳OA 、OB 、OC 能承受的最大拉力相同,它们共同悬挂一重物,如图4-7所示,其中OB 是水平的,A 端、B 端固定.若逐渐增加C 端所挂物体的质量,则最先断的绳( ) A .必定是OA B.必定是OB C .必定是OC D.可能是OB ,也可能是OC 变式训练2.如图所示,物体的质量为2kg .两根轻细绳AB 和AC 的一端连接于竖直墙上,另一端系于物体上,当AB 、AC 均伸直时,AB 、AC 的夹角60θ=,在物体上另施加一个方向也与水平线成60θ=的拉力F ,若要使绳都能伸直,求拉力F 的大小范围. 变式训练3.如图所示,电灯悬挂于两壁之间,更换水平绳OA 使连结点A 向上移动而保持O 点的位置不变,则A 点向上移动时 A .绳OA 的拉力逐渐增大 B .绳OA 的拉力逐渐减小 C .绳OA 的拉力先增大后减小 D .绳OA 的拉力先减小后增大 变式训练4.一轻绳跨过两个等高的定滑轮不计大小和摩擦,两端分别挂上质量为m 1 = 4Kg 和m 2 = 2Kg 的物体,如图所示。在滑轮之间的一段绳上悬挂物体m ,为使三个物体不可能保持平衡,求m 的取值范围。

弹簧碰撞模型

模型分析 1.注意弹簧弹力特点及运动过程,弹簧弹力不能瞬间变化。 2.弹簧连接两种形式:连接或不连接。 连接:可以表现为拉力和压力,从被压缩状态到恢复到原长时物体和弹簧不分离,弹簧的弹力从压力变为拉力。 不连接:只表现为压力,弹簧恢复到原长后物体和弹簧分离,物体不再受弹簧的弹力作用。 3.动量和能量问题: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动能和弹性势能之间转化,等效于弹性碰撞。弹簧被压缩到最短或被拉伸到最长时,与弹簧相连的物体共速,此时弹簧具有最大的弹性势能,系统的总动能最小;弹簧恢复到原长时,弹簧的弹性势能为零,系统具有最大动能。 题型1.弹簧直接连接的两物体间的作用. 【例1】质量分别为3m 和m 的两个物体, 用一根细线相连,中间夹着一个被压缩的 轻质弹簧,整个系统原来在光滑水平地面上以速度v 0向右匀速运动,如图所 示.后来细线断裂,质量为m 的物体离开弹簧时的速度变为2v 0.求: (1)质量为3m 的物体最终的速度; (2)弹簧的这个过程中做的总功. 【答案】(1)032v (2) 203 2mv 【解析】(1)设3m 的物体离开弹簧时的速度为v 1,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100 323v m v m v m m ?+?=+ 所以 013 2v v = (2)由能量守恒定律得:()()202021321221321v m m v m v m E P +?-?+??= 所以弹性势能:2032mv E P =

【点评】本题考查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解答的关键是正确确定初末状态及弹簧弹开过程的能量转化。 【例2】【2015届石家庄市高中毕业班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如图所示,一辆质量M=3kg 的小车A 静止在水平面上,小车上有一质量m=lkg 的小物块B ,将一轻质弹簧压缩并锁定,此时弹簧的弹性势能为p E =6J ,小物块与小车右壁距离为l =0.4m ,解除锁定,小物块脱离弹簧后与小车右壁发生碰撞,碰撞过程无机械能损失,不计一切摩擦。求: ①从解除锁定到小物块与小车右壁发生第一次碰撞,小车移动的距离; ②小物块与小车右壁发生碰撞后,小物块和小车各自的速度大小和方向。 【答案】①0.1m ②小车速度方向向右为1m/s ,小物块速度方向向左为3m/s 22211122P E mv Mv = + 解得s /m 3s /m 121-==v v 或s /m 3s /m 1-' 2'1==v v 碰后小车速度方向向右为1m/s ,小物块速度方向向左为3m/s 【点评】本题考查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的结合应用,明确研究的系统和初末状态是正确解答的关键。 4.滑块a 、b 沿水平面上同一条直线发生碰撞;碰撞后两者粘在一起运动;经过一段时间后,从光滑路段进入粗糙路段.两者的位置x 随时间t 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求: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整理版)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 一、力学 1、胡克定律:f = k x (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劲度系数,只与弹簧的长度、粗细和材料有关) 2、重力: G = mg (g 随高度、纬度、地质结构而变化,赤极g g >,高伟低纬g >g ) 3、求F 1、F 2的合力的公式: θcos 2212221F F F F F ++= 合,两个分力垂直时: 2 221F F F +=合 注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定则。分解时喜欢正交分解。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F 1-F 2 F F 1 +F 2 (3) 合力大小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物体平衡条件: F 合=0 或 F x 合=0 F y 合=0 推论:三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任意一个力与剩余二个力的合力一定等值反向。 解三个共点力平衡的方法: 合成法,分解法,正交分解法,三角形法,相似三角形法 5、摩擦力的公式: (1 ) 滑动摩擦力: f = N (动的时候用,或时最大的静摩擦力) 说明:①N 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压力),可以大于G ;也可以等于G ;也可以小于G 。 ② 为动摩擦因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 慢以及正压力N 无关。 (2 ) 静摩擦力: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 0 f 静 f m (f m 为最大静摩擦力) 说明:①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 ②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③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④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6、万有引力: (1)公式:F=G 2 2 1r m m (适用条件:只适用于质点间的相互作用) G 为万有引力恒量:G = 6.67×10-11 N ·m 2 / kg 2 (2)在天文上的应用:(M :天体质量;R :天体半径;g :天体表面重力加速度;r 表示卫星或行星的轨道半径,h 表示离地面或天体表面的高度)) a 、万有引力=向心力 F 万=F 向 即 '4222 22mg ma r T m r m r v m r Mm G =====πω 由此可得: ①天体的质量: ,注意是被围绕天体(处于圆心处)的质量。 ②行星或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 ,轨道半径越大,线速度越小。 2 3 24GT r M π=r GM v =

高中物理模型-水平方向上的碰撞弹簧模型

模型组合讲解——水平方向上的碰撞+弹簧模型 [模型概述] 在应用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功能关系和能量转化等规律考查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时,常有一类模型,就是有弹簧参与,因弹力做功的过程中弹力是个变力,并与动量、能量联系,所以分析解决这类问题时,要细致分析弹簧的动态过程,利用动能定理和功能关系等知识解题。 [模型讲解] 一、光滑水平面上的碰撞问题 例1. 在光滑水平地面上有两个相同的弹性小球A 、B ,质量都为m ,现B 球静止,A 球向B 球运动,发生正碰。已知碰撞过程中总机械能守恒,两球压缩最紧时的弹性势能为E P ,则碰前A 球的速度等于( ) A. m E P B. m E P 2 C. m E P 2 D. m E P 22 解析:设碰前A 球的速度为v 0,两球压缩最紧时的速度为v ,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得出 mv mv 20=,由能量守恒定律得220 )2(21 21v m E mv P +=,联立解得m E v P 20=,所以正确选项为C 。 二、光滑水平面上有阻挡板参与的碰撞问题 例 2. 在原子核物理中,研究核子与核子关联的最有效途径是“双电荷交换反应”。这 类反应的前半部分过程和下述力学模型类似,两个小球A 和B 用轻质弹簧相连,在光滑的水平直轨道上处于静止状态,在它们左边有一垂直于轨道的固定挡板P ,右边有一小球C 沿轨道以速度v 0射向B 球,如图1所示,C 与B 发生碰撞并立即结成一个整体D ,在它们继续向左运动的过程中,当弹簧长度变到最短时,长度突然被锁定,不再改变,然后,A 球与挡板P 发生碰撞,碰后A 、D 都静止不动,A 与P 接触而不粘连,过一段时间,突然解除锁定(锁定及解除锁定均无机械能损失),已知A 、B 、C 三球的质量均为m 。 图1 (1)求弹簧长度刚被锁定后A 球的速度。 (2)求在A 球离开挡板P 之后的运动过程中,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 解析:(1)设C 球与B 球粘结成D 时,D 的速度为v 1,由动量守恒得1 0)(v m m mv +=当弹簧压至最短时,D 与A 的速度相等,设此速度为v 2,由动量守恒得2132mv mv =,由

高考物理弹簧类问题专题复 习

《弹簧问题专题》教案 一、学习目标 轻弹簧是一种理想化的物理模型,该模型是以轻弹簧为载体,设置复杂的物理情景,可以考查力的概念、物体的平衡、牛顿定律的应用、能的转化与守恒,以及我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在高考命题中时常出现这类问题,也是高考的难点之一。 二、有关弹簧题目类型 1、平衡类问题 2、突变类问题 3、简谐运动型弹簧问题 4、功能关系型弹簧问题 5、碰撞型弹簧问题 6、综合类弹簧问题 三、知能演练 1、平衡类问题 例1.(1999年,全国)如图示,两木块的质量分别为m1和m2,两轻质弹簧的劲度系数分别为k1和k2,上面木块压在上面的弹簧上(但不拴接),整个系统处于平衡状态.现缓慢向上提上面的木块,直到它刚离开上面弹簧.在这过程中下面木块移动的距离为( ) A.m1g/k1 B.m2g/k2 C.m1g/k2 D.m2g/k2 解析:我们把看成一个系统,当整个系统处于平衡状态时,整个系统受重力和弹力,即 当上面木块离开弹簧时,受重力和弹力,则 【例2】、(2012 浙江)14、如图所示,与水平面夹角为30°的固定斜面上有一质量m=1.0kg的物体。细绳的一端摩擦不计的定滑轮与固定的弹簧秤相连。物体静止在斜面上,弹簧秤的示数为4.9N。关于物体受力的

判断(取g=9.8m/s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斜面对物体的摩擦力大小为零 B. 斜面对物体的摩擦力大小为4.9N,方向沿斜面向上 C. 斜面对物体的摩擦力大小为4.9N,方向沿斜面向下 D. 斜面对物体的摩擦力大小为4.9N,方向垂直斜面向上 练习1、(2010山东卷)17.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的两个物体 通过轻弹簧连接,在力的作用下一起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在地面,在空中),力与水平方向成角。则所受支持力N和摩擦力正确的 是AC A. B. C. D. F 2、在水平地面上放一个竖直轻弹簧,弹簧上端与一个质量为2.0kg的木板相连。若在木板上再作用一个竖直向下的力F使木板缓慢向下移动0.1米,力F作功2.5J,此时木板再次处于平衡,力F的大小为50N,如图所示,则木板下移0.1米的过程中,弹性势能增加了多少? 解:由于木板压缩弹簧,木板克服弹力做了多少功,弹簧的弹性势能就增加了多少,即:(木板克服弹力做功,就是弹力对木块做负功),

高中物理弹簧类模型中的最值问题

弹簧类模型 一、最大、最小拉力问题 例1. 一个劲度系数为k =600N/m 的轻弹簧,两端分别连接着质量均为m =15kg 的物体A 、B ,将它们竖直静止地放在水平地面上,如图1所示,现加一竖直向上的外力F 在物体A 上,使物体A 开始向上做匀加速运动,经0.5s ,B 物体刚离开地面(设整个加速过程弹簧都处于弹性限度内,且g =10m/s 2 )。求此过程中所加外力的最大和最小值。 图1 解析:开始时弹簧弹力恰等于A 的重力,弹簧压缩量?l mg k m = =025.,0.5s 末B 物体刚要离开地面,此时弹簧弹力恰等于B 的重力,??l l m '.==025,故对A 物体有 212 2 ?l at = ,代入数据得a m s =42/。刚开始时F 为最小且F ma N N min ===15460×,B 物体刚要离开地面时,F 为最大且有 F mg mg ma max --=,解得F mg ma N max =+=2360。 二、最大高度问题 例2. 如图2所示,质量为m 的钢板与直立弹簧的上端连接,弹簧下端固定在地面上,平衡时弹簧的压缩量为x 0。一物体从钢板正上方距离为30x 的A 处自由下落打在钢板上,并立即与钢板一起向下运动,但不粘连,它们到达最低点后又向上运动,已知物块质量也为m 时,它们恰能回到O 点,若物体质量为2m 仍从A 处自由下落,则物块与钢板回到O 点时还有向上的速度,求物块向上运动到达的最高点与O 点的距离。

图2 解析:物块碰撞钢板前作自由落体运动,设v 0表示物块与钢板碰撞时的速度,则: v gx 006= ① 物块与钢板碰撞后一起以v 1速度向下运动,因碰撞时间极短,碰撞时遵循动量守恒,即:mv mv 012= ② 刚碰完时弹簧的弹性势能为E p ,当它们一起回到O 点时,弹簧无形变,弹性势能为0,根据机械能守恒有:E m v mgx p + =1 2 22120() ③ 设v 2表示质量为2m 的物块与钢板碰撞后开始向下运动的速度,由动量守恒有: 2302mv mv = ④ 碰撞后,当它们回到O 点时具有一定速度v ,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E m v mgx m v p + =+123312 32202()() ⑤ 当质量为2m 的物块与钢板一起回到O 点时两者分离,分离后,物块以v 竖直上升, 其上升的最大高度:h v g =2 2 ⑥ 解①~⑥式可得h x = 2 。 三、最大速度、最小速度问题 例3. 如图3所示,一个劲度系数为k 的轻弹簧竖直立于水平地面上,下端固定于地面,上端与一质量为m 的平板B 相连而处于静止状态。今有另一质量为m 的物块A 从B 的正上方h 高处自由下落,与B 发生碰撞而粘在一起,已知它们共同向下运动到速度最大时,系统增加的弹性势能与动能相等,求系统的这一最大速度v 。

高考物理弹簧模型总结

特级教师分析2013年高考物理必考题:含弹簧的物理模型 【命题规律】 高考中常出现的物理模型中,斜面问题、叠加体模型、含弹簧的连接体、传送带模型等在高考中的地位特别重要,本专题就这几类模型进行归纳总结和强化训练;传送带问题在高考中出现的概率也较大,而且解题思路独特,本专题也略加论述. 有些问题在高考中变化较大,或者在前面专题中已有较全面的论述,在这里就不再论述和例举.试卷中下列常见的物理模型出现的概率较大:斜面问题、叠加体模型(包含子弹射入)、带电粒子的加速与偏转、天体问题(圆周运动)、轻绳(轻杆)连接体模型、传送带问题、含弹簧的连接体模型. 高考命题以《考试大纲》为依据,考查学生对高中物理知识的掌握情况,体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并重”的高中物理学习思想.每年各地的高考题为了避免雷同而千变万化、多姿多彩,但又总有一些共性,这些共性可粗略地总结如下: 三、含弹簧的物理模型 纵观历年的高考试题,和弹簧有关的物理试题占有相当大的比重.高考命题者常以弹簧为载体设计出各类试题,这类试题涉及静力学问题、动力学问题、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问题、振动问题、功能问题等,几乎贯穿了整个力学的知识体系.为了帮助同学们掌握这类试题的分析方法,现将有关弹簧问题分类进行剖析.

对于弹簧,从受力角度看,弹簧上的弹力是变力;从能量角度看,弹簧是个储能元件.因此,弹簧问题能很好地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故备受高考命题老师的青睐. “高考直通车”联合衡水毕业清华北大在校生将于2013年5月中旬推出的手写版高考复习笔记,希望对大家复习备考有所帮助。该笔记适合2014年、2015年、2016年高考生使用。凡2013年5月中旬之后购买的高一、高二同学,每年指定日期可以免费更换一次最新一年的笔记。另外,所有笔记使用者将被加入2014年高考备考专用平台,每周定期提供最新资料和高考互动。笔记对外公开时间:5月20日 1.静力学中的弹簧问题 (1)胡克定律:F=kx,ΔF=k·Δx. (2)对弹簧秤的两端施加(沿轴线方向)大小不同的拉力,弹簧秤的示数一定等于挂钩上的拉力. ●例4如图9-12甲所示,两木块A、B的质量分别为m1和m2,两轻质弹簧的劲度系数分别为k1和k2,两弹簧分别连接A、B,整个系统处于平衡状态.现缓慢向上提木块A,直到下面的弹簧对地面的压力恰好为零,在此过程中A和B的重力势能共增加了( )

高考物理含弹簧的物理模型专题分析

含弹簧的物理模型 纵观历年的高考试题,和弹簧有关的物理试题占有相当的比重,高考命题者常以弹簧为载体设计出各类试题,这类试题涉及静力学问题、动力学问题、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问题、振动问题、功能问题等。几乎贯穿整个力学的知识体系。 对于弹簧,从受力角度看,弹簧上的弹力是变力;从能量角度看,弹簧是个储能元件。因此,弹簧问题能很好地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故备受高考命题者的亲睐。题目类型有:静力学中的弹簧问题,动力学中的弹簧问题,与动量和能量相关的弹簧问题。 1.静力学中的弹簧问题 (1)胡克定律:F =kx ,ΔF =k ·Δx (2)对弹簧秤的两端施加(沿轴线方向)大小不同的拉力,弹簧秤的示数一定等于挂钩上的拉力。 例题1:一根轻质弹簧一端固定,用大小为F 1的力压弹簧的另一端,平衡时长度为l 1;改用大小为F 2的力拉弹簧,平衡时长度为l 2。弹簧的拉伸或压缩均在弹性限度内,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C A . 2121F F l l -- B .2121F F l l ++ C .2121F F l l +- D .21 21 F F l l -+ 例题2:如图所示,两木块A 、B 的质量分别为m 1和m 2,两轻质弹簧的劲度系数分别为k 1和k 2,两弹簧分别连接A 、B ,整个系统处于平衡状态。现缓慢向上提木块A ,直到下面的弹簧对地面的压力恰好为零,在此过程中A 和B 的重力势能共增加了 A .212221)(k k g m m ++ B .) (2)(212221k k g m m ++ C .)()(212 1 2221k k k k g m m ++ D .22221)(k g m m ++1 2211)(k g m m m + 解析:取A 、B 以及它们之间的弹簧组成的整体为研究对象,则当下面的弹簧对地面的压力为零时,向上提A 的力F 恰好为: F =(m 1+m 2)g 设这一过程中上面和下面的弹簧分别伸长x 1、x 2,由胡克定律得: x 1= 121)(k g m m +,x 2=2 21 )(k g m m + 故A 、B 增加的重力势能共为: ΔE P =m 1g (x 1+x 2)+m 2gx 2= 22221)(k g m m ++1 2 211)(k g m m m + 答案:D 【点评】计算上面弹簧的伸长量时,较多的同学会先计算原来的压缩量,然后计算后来的伸长量,再将两者相加,但不如上面解析中直接运用Δx = k F ?进行计算更快捷方便。 2.动力学中的弹簧问题 (1)瞬时加速度问题(与轻绳、轻杆不同):一端固定、另一端接 有物体的弹簧,形变不会发生突变,弹力也不会发生突变。 (2)如图所示,将A 、B 下压后撤去外力,弹簧在恢复原长时刻B 与A 开始分离。 在弹力作用下物体的运动,由于弹力与弹簧的伸长量有关,随着物体的运动,弹簧的长度随之改变。因此,在许多情况下,物体的运动不是匀变速运动,解决这类问题,首先要分析清楚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定性知道物体的速度、加速度的方向及大小变化情况,分成几个阶段,各段情况如何,相互关系是什么,等等。 例题3:一个弹簧秤放在水平地面上,Q 为与轻弹簧上端连在一起的秤盘,P 为一重物,已知P 的质量M =10.5 kg ,Q 的质 量m =1.5 kg ,弹簧的质量不计,劲度系数k =800 N/m ,系统处于静止,如右图所示,现给P 施加一个方向向上的力F ,使它从静止开始向上做匀加速运动,已知在前0.2 s 时间内F 为变力,0.2s 以后F 为恒力,求力F 的最大值与最小值(取g =10m/s 2 ) 分析:P 受到的外力有三个:重力M g 、向上的力F 及Q 对P 的支持力N ,由牛顿第二定律: F +N -Mg =Ma Q 受到的外力有也三个,重力mg 、向上的弹力kx 、P 对Q 的向下的压力N ,则 kx -N -mg =ma (1)P 做匀加速运动,它受到的合外力一定是恒力。其中重力Mg 为恒力,在上升过程 中,弹簧压缩量x 逐渐减小,kx 逐渐减小,N 也逐渐减小,F 逐渐增大。题目说0.2s 以后F 为恒力,说明t =0.2s 的时刻,正是P 与Q 开始脱离接触的时刻,即临界点。 (2)t =0.2 s 的时刻,是Q 对P 的作用力N 恰好为零的时刻,此时刻P 与Q 具有相同的速度和加速度。因此此时刻弹簧并未恢复原长,也不能认为此时刻弹簧的弹力为零。 (3)当t =0的时刻,就是力F 最小的时刻,此时刻F 小=(M +m )a (a 为它们的加速度)。随后,由于弹簧的弹力逐渐变小,而P 与Q 的合力保持不变,因此力F 逐渐变大,至t =0.2 s 时刻,F 增至最大,此时刻F 大=M (g +a )。 以上三点中第(2)点是解决此问题的关键所在,只有明确了P 与Q 脱离接触的瞬间情况,才能确定这0.2 s 时间内物体的位移,从而求出加速度a ,其余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解:设开始时弹簧压缩量为x 1,t =0.2 s 时弹簧压缩量为x 2,物体P 的加速度为a ,则有 ()g m M kx +=1 ① ma mg kx =-2 ②

小球碰弹簧模型

基本情景一一小球落弹簧 如图所示,地面上竖立着一轻质弹簧,小球从其正上方某一高度处自由下落到弹簧上?从小球刚接触 弹簧到弹簧被压缩至最短的过程中(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则 问题一:力与运动 A .合力(加速度)变大,速度变大 B .合力(加速度)变小,速度变大 C ?合力(加速度)先变小后变大,速度先变大后变小 D ?合力(加速度)先变大后变小,速度先变小后变大题目目的解读与小结: 问题二:超重和失重 A .小球先处于失重后处于超重 B ?小球一直处于失重状态 C .小球先处于超重后处于失重题目目的D.小球反弹与弹簧脫离瞬间处于完全失重重状态解读与小结: 冋题三:功能尖系和能量守恒 (1)从功能尖系角度解释以下问题 ①.小球的动能先增大后减少 ②.弹簧的弹性势能逐渐增大 ③.小球的重力势能逐渐减少 ⑵从能量守恒角度回答以下问题 ①.小球重力势能和弹簧弹性势能的总和如何变化 ②.小球动能和弹簧弹性势能的总和如何变化 ③.小球动能和重力势能总和如何变化 ④?小球重力势能的减少量与弹簧弹性势能的增加量谁大题目目的解读与小结: 问题四:动量定理 1 ?小球从最高点开始下落至弹簧到最低点的过程中,弹簧对小球的冲量与重力的冲量哪个大? 2.小球从接触弹簧开始至弹簧到最低点的过程中,弹簧对小球的冲量与重力的冲量哪个大?题目目的解读与小结:

等效模型练习 1 ?如图所示,一轻质弹簧左端固定在墙上, 右端系一质量为m 的木块,放在水平地面上,木块在B 点时弹 簧无形变。今将木块向右拉至A 点,由静止释放后,木块运动到 C 点速度变为零, ① 若木块与水平地面的动摩擦因数为零,分析木块从 A 运动到C 的过程中加速度、速度如何变化? ② 若木块与水平地面的动摩擦因数恒定,分析木块从 A 运动到C 的过程中加速度、速度如何变化? 2 ?蹦极”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体育运动,某人身系弹性绳自高空 P 点自由下落,a 点是弹性绳 的原长位置,c 是人所到达的最低点,b 是人静止地吊着的平衡位置,人在从 P 点落下到最低点 的过程中() A ?从P 到a 运动过程中,人处于完全失重状态 B. 从a 到b 运动过程中,人处于失重状态 C. 从b 到c 运动过程中,人处于超重状态 D. 若人在绳的弹力作用下可以向上运动,则从 3?—升降机在箱底装有若干个弹簧, 如图所示。 设在一次事故中,升降机的吊索在空中断裂,() 忽略摩擦力, 则升降机从弹簧下端触地直到最低点的过程中 A ?升降机的加速度不断增大 B ?先是弹力做的负功小于重力做的正功,然后是弹力做的负功大于重力做的正 功,弹力做的负功 总值等于重力做的正功总值 C ?先是弹力做的负功小于重力做的正功,然后是弹力做的负功大于重力做的正 功,弹力做的负功 总值大于重力做的正功总值 D ?升降机重力势能减小,弹性势能增加,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之和保持不变 4?应用物理知识分析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可以使物理学习更加有趣和深入 弼I ]如平伸手掌托 物体,由静止开始竖直向上运动,直至将物体抛出。对此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A ?手托物体向上运动的过程中,物体始终处于超重状态 B ?手托物体向上运动的过程中,物体始终处于失重状态 C ?在物体离开手的瞬间,物体的加速度大于重力加速度 D ?在物体离开手的瞬间,手的加速度大于重力加速度 5??—粒钢珠从静止状态开始自由下落 ,然后陷入泥潭中?若把在空中下落的过程称为过程I ,进入泥潭直 到 c 向b 运动过程中,人处于超重状态

高中物理现行高考所有公式大全(最全整理)

高中物理现行高考常用公式 一. 力学 1.1 静力学 物理概念规律名称 公式 重力 G mg = (g 随高度、纬度而变化) 摩擦力 (1) 滑动摩擦力: f= μN (2) 静摩擦力:大小范围O ≤ f 静≤ f m (f m 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 浮力、密度 浮力F 浮= ρ液gV 排 ;密度ρ=m V 压强、液体压强 压强p F S = ;液体压强 p gh =ρ 胡克定律 F kx =(在弹性限度内) 万有引力定律 a 万有引力=向心力:F G m m r =?12 2 G Mm R h m () +=2 V R h m R h m T R h 2 22 2 24()()()+=+=+ωπ b 、近地卫星mg = G Mm R 2(黄金代换);地球赤道上G 2 R Mm -N=mR ω2 不从心 同步卫星G 2 r Mm =mr ω2 c. 第一宇宙速度mg = m V R 2 V= gR GM R =/ d. 行星密度 ρ= 2 3GT π(T 为近地卫星的周期) V 球= 3 3 4R π S 球=4πR 2 e. 双星系统 G m m r 122 =m 1R 1ω2=m 2R 2ω2 (R 1+R 2=r) 互成角度的二力的合成 F F F F F F F F 合= ++= ?+1222122122cos tan sin cos α θα α 正交分解法: F F F F F x y y x 合= += 22tan α 力矩 M FL =(不要求) 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F 合=0或F F x y ==?? ?00 ∑F=o 或∑F x =o ∑F y =o 有固定转轴物体的平衡 条件 M 合=0或M M 逆顺= 共面力的平衡 F M 合合,==00

高中物理问题详解弹簧类模型中的最值问题

弹簧类模型中的最值问题 在高考复习中,常常遇到有关“弹簧类”问题,由于弹簧总是与其他物体直接或间接地联系在一起,弹簧与其“关联物”之间总存在着力、运动状态、动量、能量方面的联系,因此学生普遍感到困难,本文就此类问题作一归类分析。一、最大、最小拉力问题 例1. 一个劲度系数为k =600N/m 的轻弹簧,两端分别连接着质量均为m =15kg 的物体A 、B ,将它们竖直静止地放在水平地面上,如图1所示,现加一竖直向上的外力F 在物体A 上,使物体A 开始向上做匀加速运动,经,B 物体刚离开地面(设整个加速过程弹簧都处于弹性限度内,且g =10m/s 2)。求此过程中所加外力的最大和最小值。 图1 解析:开始时弹簧弹力恰等于A 的重力,弹簧压缩量?l mg k m ==025.,末B 物体刚要离开地面,此时弹簧弹力恰等于B 的重力,??l l m '.==025,故对A 物体有212 2?l at =,代入数据得a m s =42/。刚开始时F 为最小且F ma N N min ===15460×,B 物体刚要离开地面时,F 为最大且有 F mg mg ma max --=,解得F mg ma N max =+=2360。 二、最大高度问题 例2. 如图2所示,质量为m 的钢板与直立弹簧的上端连接,弹簧下端固定在地面上,平衡时弹簧的压缩量为x 0。一物体从钢板正上方距离为30x 的A 处自由下落打在钢板上,并立即与钢板一起向下运动,但不粘连,它们到达最低点后又向上运动,已知物块质量也为m 时,它们恰能回到O 点,若物体质量为2m 仍从A 处自由下落,则物块与钢板回到O 点时还有向上的速度,求物块向上运动到达的最高点与O 点的距离。 、

高中物理复习教案专题复习2—弹簧类问题分析

弹簧类系列问题 [P3.] 复习精要 轻弹簧是一种理想化的物理模型,以轻质弹簧为载体,设置复杂的物理情景,考查力的概念,物体的平衡,牛顿定律的应用及能的转化与守恒,是高考命题的重点,此类命题几乎每年高考卷面均有所见,,引起足够重视. (一)弹簧类问题的分类 1、弹簧的瞬时问题 弹簧的两端都有其他物体或力的约束时,使其发生形变时,弹力不能由某一值突变为零或由零突变为某一值。 2、弹簧的平衡问题 这类题常以单一的问题出现,涉及到的知识是胡克定律,一般用f=kx或△f=k?△x来求解。 3、弹簧的非平衡问题 这类题主要指弹簧在相对位置发生变化时,所引起的力、加速度、速度、功能和合外力等其它物理量发生变化的情况。 4、弹力做功与动量、能量的综合问题 在弹力做功的过程中弹力是个变力,并与动量、能量联系,一般以综合题出现。有机地将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功能关系和能量转化结合在一起。分析解决这类问题时,要细致分析弹簧的动态过程,利用动能定理和功能关系等知识解题。 [P5.] (二)弹簧问题的处理办法 1.弹簧的弹力是一种由形变而决定大小和方向的力.当题目中出现弹簧时,要注意弹力的大小与方向时刻要与当时的形变相对应.在题目中一般应从弹簧的形变分析入手,先确定弹簧原长位置,现长位置,找出形变量x与物体空间位置变化的几何关系,分析形变所对应的弹力大小、方向,以此来分析计算物体运动状态的可能变化. 2.因弹簧(尤其是软质弹簧)其形变发生改变过程需要一段时间,在瞬间内形变量可以认为不变.因此,在分析瞬时变化时,可以认为弹力大小不变,即弹簧的弹力不突变. 3.在求弹簧的弹力做功时,因该变力为线性变化,可以先求平均力,再用功的定义进行计算,也可据动能定理和功能关系: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求解.同时要注意弹力做功的特点:

高中物理:力学模型及方法知识归纳

╰ α 高中物理知识归纳(二) ----------------力学模型及方法 1.连接体模型是指运动中几个物体叠放在一起、或并排在一起、或用细绳、细杆联系在一起的物体组。解决这类问题的基本方法是整体法和隔离法。 整体法是指连接体内的物体间无相对运动时,可以把物体组作为整体,对整体用牛二定律列方程隔离法是指在需要求连接体内各部分间的相互作用( 如求相互间的压力或相互间的摩擦力等)时,把某物体从连接体中隔离出来进行分析的方法。 2斜面模型(搞清物体对斜面压力为零的临界条件) 斜面固定:物体在斜面上情况由倾角和摩擦因素决定 μ=tgθ物体沿斜面匀速下滑或静止μ> tgθ物体静止于斜面 μ< tgθ物体沿斜面加速下滑a=g(sinθ一μcosθ) 3.轻绳、杆模型 向的力。 杆对球的作用力由运动情况决定 只有θ=arctg( g a)时才沿杆方向 最高点时杆对球的作用力;最低点时的速度?,杆的拉力? 若小球带电呢? 假设单B下摆,最低点的速度V B=R 2g?mgR=2 2 1 B mv 整体下摆2mgR=mg 2 R +'2 B '2 A mv 2 1 mv 2 1 +

F 'A 'B V 2V = ? ' A V = gR 53 ; ' A ' B V 2V ==gR 25 6> V B =R 2g 所以AB 杆对B 做正功,AB 杆对A 做负功 若 V 0

高考物理弹簧专题,包含弹簧问题所有类型的经典例题

v 0 1如下图所示,四个完全相同的弹簧都处于水平位置,它们的右端受到大小皆为F 的拉力作用,而左端的情况各不相同:①弹簧的左端固定在左墙上;②弹簧的左端受大小也为F 的拉力作用;③弹簧的左端拴一小物块,物块在光滑的桌面上滑动;④弹簧左端拴一小物块,物块在有摩擦的桌面上滑动.若认为弹簧的质量都为零,以l 1、l 2、l 3、l 4依次表示四个弹簧的伸长量,则有( ) A .l 2 > l 1 B .l 4 > l 3 C .l 1 > l 3 D .l 2 = l 4 2如图天花板上用细绳吊起两个用轻弹簧相连的两个质量相同的小球。 两小球均保持静止,突然剪断细绳时,上面小球A 与下面小球B 的加速度为 A .a1=g a2=g B .a1=2g a2=g C .a1=2g a2=0 D .a1=0 a2=g 3两木块的质量分别为m1和m2,两轻质弹簧的劲度系数分别为k1和k 2,上面木块压在上面的弹簧上(但不拴接),整个系统处于平衡状态。现缓慢向上提上面的木块,直到它刚离开上面弹簧,在这过程中下面木块移动的距离为() A 、m 1g/k 1 B 、m 2g/k 1 C 、m 1g/k 2 D 、m 2g/k 2 4.两块质量分别为m 1和m 2的木块,用一根劲度系数为k 的轻弹簧连在一起, 现在m 1上施加压力F ,.为了使撤去F 后m 1跳起时能带起m 2, 则所加压力F 应多大? g m m F )(21+> 5一根劲度系数为k,质量不计的轻弹簧,上端固定,下端系一质量为m 的物体,有一水平板将物体托住,并使弹簧处于自然长度。如图所示。现让木板由静止开始以加速度a(a <g =匀加速向下移动。求经过多长时间木板开始与物体分离。 解:设物体与平板一起向下运动的距离为x 时,物体受重力mg , 弹簧的弹力F=kx 和平板的支持力N 作用。 当N=0时,物体与平板分离 6在足够大的光滑水平面上放有两物块A 和B ,已知m A >m B ,A 物块连接一个轻弹簧并处于静止状态,B 物体以初速度v 0向着A 物块运动。在B 物块与弹簧作用过程中,两物块在同一条直线上运动,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D ) A .弹簧恢复原长时, B 物块的速度为零 B .弹簧恢复原长时,B 物块的速度不为零,且方向向右 C .弹簧压缩过程中,B 物块的动能先减小后增大 D .在与弹簧相互作用的整个过程中,B 物块的动能先减小后增大 7一弹簧竖直静止在水平面上,下端固定在地面上,处于原长状态,原长为L 。现一均匀小球质量为m 从离弹簧上端高h 处由静止自由下落,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 ,试分析小球从接触弹簧上端开始至运动到最低点的过程中小球做的是什么运动?在什么位置小球的速度最大? 8.质量均为m 的两物体b 、c 分别与轻质弹簧两端相连接,将它们静止放在地在地面上。弹簧劲度系数为k 。一质量也为m 小物体a 从距b 物体h 高处由静止开始下落。a 与b 相碰后立即粘在一起向下运动,以后不再分开。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 ,不计空气阻力,弹簧始终处于弹性限度内。在a 与b 一起向下运动的过程中,下列判断正确的是(C )

弹簧类问题的几种模型及其处理方法

弹簧类问题的几种模型 及其处理方法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弹簧类问题的几种模型及其处理方法 学生对弹簧类问题感到头疼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由于弹簧不断发生形变,导致物体的受力随之不断变化,加速度不断变化,从而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和运动过程较复杂。其次,这些复杂的运动过程中间所包含的隐含条件很难挖掘。还有,学生们很难找到这些复杂的物理过程所对应的物理模型以及处理方法。根据近几年高考的命题特点和知识的考查,笔者就弹簧类问题分为以下几种类型进行分析,供读者参考。 一、弹簧类命题突破要点 1.弹簧的弹力是一种由形变而决定大小和方向的力。当题目中出现弹簧时,首先要注意弹力的大小与方向时刻要与当时的形变相对应,在题目中一般应从弹簧的形变分析入手,先确定弹簧原长位置、现长位置、平衡位置等,找出形变量x与物体空间位置变化的几何关系,分析形变所对应的弹力大小、方向,结合物体受其他力的情况来分析物体运动状态。 2.因软质弹簧的形变发生改变过程需要一段时间,在瞬间内形变量可以认为不变,因此,在分析瞬时变化时,可以认为弹力大小不变,即弹簧的弹力不突变。 3.在求弹簧的弹力做功时,因该变力为线性变化,可以先求平均力,再用功的定义进行计算,也可据动能定理和功能关系: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求解。同时要注意弹力做功的特点:弹力做功等于弹性势能增量 的负值。弹性势能的公式,高考不作定量要求,可作定性讨论,因此在求弹力的功或弹性势能的改变时,一般以能量的转化与守恒的角度来求解。 二、弹簧类问题的几种模型 1.平衡类问题 例1.如图1所示,劲度系数为k1的轻质弹簧两端分别与质量为m1、m2的物块拴接,劲度系数为k2的轻质弹簧上端与物块m2拴接,下端压在桌面上(不拴接),整个系统处于平衡状态。现施力将m1缓慢竖直上提,直到下面那个弹簧的下端刚脱离桌面。在此过程中,m2的重力势能增加了______,m1的重力势能增加了________。 分析:上提m1之前,两物块处于静止的平衡状态,所以有:, ,其中,、分别是弹簧k1、k2的压缩量。 当用力缓慢上提m1,使k2下端刚脱离桌面时,,弹簧k2最终恢复原长,其中,为此时弹簧k1的伸长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