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护重点知识总结资料讲解

基护重点知识总结资料讲解
基护重点知识总结资料讲解

基护重点知识总结

第八章医院内感染的预防和控制

一、名词解释题

1、医院内感染:又称医院获得性感染,是指病人、探视者和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受到感染,可在医院内发病或离院不久即发病的。

2、清洁:指清除物体上一切污秽,如尘埃、油脂、血迹等。

3、消毒:清除和杀灭物体上除细菌芽胞外的各种病源微生物。

4、热力消毒灭菌法:利用热力使微生物的蛋白质凝固变性,细胞膜发生改变,酶失去活性,以达到消毒灭菌的目的。

5、压力蒸汽灭菌法:是临床最常用的一种灭菌法,利用高压下的高温饱和蒸气杀灭所以微生物及其芽胞,灭菌效果可靠。

6、光照消毒法:主要利用紫外线、臭氧机高能射线,使菌体蛋白质发生光解、变性,菌体内的核算、酶遭到破坏而致微生物死亡。

7、化学消毒灭菌法:本法是利用化学药物渗透到菌体内,使其蛋白质能股变性,酶失去活力,引起微生物代谢障碍,或破坏细胞膜的结构,改变其通透性,是细胞破裂、溶解,从而达到消毒、灭菌。

8、浸泡法:将物品浸没入消毒溶液中,在标准的浓度与时间内达到消毒灭菌作用。

9、喷雾法:用喷雾器均匀喷洒消毒剂,使消毒剂呈微粒气雾弥散在空间,在标准的浓度内达到消毒的作用。

10、擦拭法:用消毒剂擦拭物品表面,如桌、椅、地面、墙壁等,在标准的浓度内达到消毒作用。

11、熏蒸法:将消毒剂加热或加入氧化剂,是消毒剂呈气体,在标榜的浓度与时间内达到消毒灭菌作用。

12、无菌物品或无菌区域:指经过灭菌处理后未被污染的物品或区域。

1、交叉感染:指病人与病人、病人与工作人员之间的直接感染,或通过水、空气、医疗器械等的间接感染。

2、自身感染:指寄居在病人体内的正常菌群或条件致病菌,在病人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时引起的感染。

3、灭菌:清除或杀灭物体上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芽胞)的过程。

4、微波消毒灭菌法:微波是一种频率高、波长短的超高频电磁波。在电磁波的高频交流电场中,物品中的极性分子发生高速运动并引起互相摩擦,是温度迅速升高,而达到消毒灭菌的作用。常用于食品及餐具的处理、医疗药品及耐热非金属材料器械的消毒灭菌。

5、潜热:是指当1g100℃的水蒸气变成1g100℃的水时,释放出2255J的热能。

6、电离辐射灭菌法:应用核素60Co发射的丙种射线或电子加速器产生的高能电子束(阴极射线)穿透物品,杀死其中微生物的灭菌法。

7、生物净化法:采用生物洁净技术,通过三级空气过滤器,除掉空气中0.5~5um的尘埃,选用合理的气流方式,达到空气洁净的目的。

8、灭菌技术:是指在医疗、护理操作中,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机体和防止物价物品或无菌区域被污染的操作技术。

9、隔离:是将传染源传播者(传染病人和带菌者)和高度易感人群安置在指定地点和特殊环境中,暂时避免和周围人接触,对前者采取传染源隔离,防止传染病病原体向外传播,对后者采取保护性隔离,保护高度易感人群免受感染。

10、终末消毒处理:是对转科、出院或死亡病人及其所住病室、用物和医疗器械的消毒。

第九章病人的清洁护理

一、名词解释题

1、褥疮:是由于局部长期受压,发生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组织溃烂坏死。目前认为把褥疮改为压力性溃疡似更为妥当。

2、剪力:是两层组织相邻表面间的滑行,产生进行性的相对移位所引起,是由于摩擦力和压力相加而成。

第十章生命体征的评估及护理

一、名词解释题

1、生命体征:是评价生命活动质量的重要象征,也是护士评估病人身心状态的基本资料。生命体征是指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

2、体温:是指机体内的温度,是人体新陈代谢和骨骼肌运动等过程中不断产生热能的结果,一定的体温又是机体进行新陈代谢和生命活动的重要条件。

3、发热:由于致热源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火体温中枢功能障碍等原因导致体温超出正常范围,称为发热。

4、骤升:体温在数小时内升至高峰称为骤升,见于肺炎球菌性肺炎。

5、渐升:体温在数小时内逐渐上升称为渐升,见于伤寒等。

6、体温过低:体温在35℃以下称为体温过低。

7、脉搏:随着心脏节律性的收缩和舒张动脉血管壁相应地出现扩张和回缩的搏动,在表浅动脉上可摸到动脉搏动,简称脉搏。

8、速脉:成人脉率超过100次/分,称为脉速。

9、缓脉:成人脉率低于60次/分,称为缓脉。

10、洪脉:当心输出量增加,脉搏充盈度和脉压较大时,脉搏强大有力,称为洪脉。

11、丝脉:当心输出量减少,动脉充盈度降低时,脉搏细弱无力,扪之如细丝,称丝脉。

12、呼吸:指机体在新城代谢过程中,不断从外界吸取氧气、排除二氧化碳的过程,即机体与环境间的气体交换。

13、呼吸增快:成人呼吸超过24次/分,称为呼吸增快。

14、呼吸缓慢:成人呼吸少于10次/分,称为呼吸缓慢。

15、蝉鸣样呼吸:即吸气时有一种高音调的音响,多因声带附近有异物,使空气进入发生困难所致。

16、鼾声呼吸:由于气管或支气管内有较多的分泌物蓄积,使呼气时发生粗糙的鼾声。

17、深度呼吸:是一种深长而规则的呼吸。

18、浮浅性呼吸:是一种浅表而不规则的呼吸,有时称叹息样,见于濒死的病人。

19、血压:是血液在血管内流动对血管壁的侧压力。一般指动脉血压,如无特别注明,均指肱动脉的血压。

20、收缩压:当心脏收缩时,血液射入主动脉,此时动脉管壁所受的压力,称为收缩压。

21、舒张压:当心脏舒张时,动脉管壁弹性回缩,此时动脉管壁所受的压力,称为舒张压。

22、脉压差:收缩压和舒张压之差称为脉压差。

1、稽留热:体温持续在39.0~40.0℃左右,达数日或数周,24小时波动范围不超过1.0℃,称为稽留热。

2、驰张热:体温在39.0℃以上,但波动幅度大,24h体温差在1.0℃以上,最低体温仍高于正常水平,称驰张热。

3、间隙热:高热与正常体温交替有规律地反复出现,间歇数小时,1、2天,称为间隙热。

4、不规则热:体温在一天中变化不规则,持续时间不定,称不规则热。

5、节律异常:脉搏的搏动不规则,间隔时间时长时短,称为节律异常。

6、过早搏动:在一系列正常的脉搏中出现一次提前而较弱的脉搏,其后有一较正常延长的间歇,称为过早搏动。

7、二联律:每隔一个正常搏动后出现一次过早搏动,称二联律。

8、三联律:每隔两个正常搏动后出现一次过早搏动,称三联律。

9、脉搏短绌:在同一时间内脉率少于心率,脉搏细数,极不规则;听诊时心律完全不规则,心率快慢不一,心音强弱不等,称为脉搏短绌。

10、潮式呼吸:是一种周期性的呼吸异常,周期约30~120s。特点是开始呼吸浅慢,以后逐渐增快,达高潮后又逐渐变慢,然后呼吸暂停5~10s之后,又出现上述状态的呼吸,如此周而复始,呼吸运动呈潮水涨落样,故称潮式呼吸。

11、间断呼吸:表现呼吸与呼吸暂停现象交替出现。其特点是有规律呼吸几次后,突然停止呼吸,间隔一个短时间后又开始呼吸,如此周而复始,称间断呼吸。

12、呼吸困难:是指呼吸频率、节律和深浅度的异常。

13、高血压:收缩压达到21.3Kpa或以上,和(或)舒张压在12.6Kpa或以上,称为高血压。

14、临界高血压:血压值在正常和高血压之间,其收缩压在18.8~21.2 Kappa 之间,或舒张压在12.1~12.5Kpa之间,称为临界高血压。

15、低血压:收缩压低于12.0Kpa,舒张压低于8.0Kpa,称为低血压。

第十一章病人的营养和饮食护理

一、名词解释题

1、高热量饮食:是指在基本饮食基础上每日加餐2次,每日供给总热量达到

12.5MJ左右的饮食。

2、高蛋白饮食:指每日饮食中增加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蛋白质供给按每日

1.5~2g/kg体重,但总量不超过120g。

3、低蛋白饮食:指每日饮食中蛋白质含量不超过30~40g(成人)。

4、低脂肪饮食:成人脂肪总量每日在50g/d以下,患胆、胰疾患的病人可少于

40g/d,尤其要限制动物脂肪的摄入。

5、低盐饮食:每日饮食中用食盐量不超过2g(不包括食物中自然含氯化

钠)。

6、无盐低钠饮食:食物中禁用食盐烹调,并需控制摄入食品中自然存在的含钠

量(每日0.5g以下),因此,禁用咸制品、含钠食品、含钠药物。

1、营养素:指食物中对人体有用的成分。

2、要素饮食:是将各种营养素人工合成,配置成水溶性粉剂混合物,可被消化

道直接全部吸收。

3、鼻饲法:是将胃管经一侧鼻腔插入胃内,从管内灌注流质食物、药物和水的

方法。

4、治疗饮食:针对营养失调及疾病的情况而调整适当的饮食和营养需求量,以

达到治疗的目的,称为治疗饮食。

5、试验饮食:亦称诊断饮食。即在特定时间内,通过对饮食进行调整,而协助

疾病的诊断和提高试验检查的正确性。

6、基本饮食:适合大多数病人的饮食需要营养素种类和摄入量未作调整而食物

质地各有不同。包括普通饮食、软质饮食等几种。

第十二章冷热疗法

第十三章排泄护理

一、名词解释题

1、排泄:是机体将新陈代谢的产物排出体外的生理过程,如排尿、排便等。

2、多尿:24h尿量超过2500ml.

3、少尿:24h尿量少于400ml或每小时尿量少于17ml。

4、尿失禁:是指排尿失去控制,尿液不由自主地流出。

5、尿潴留:是指膀胱内潴留大量尿液而又不能自主排出。

6、导尿术:是在严格无菌操作下,用导尿管经尿道插入膀胱引出尿液的方

法。

7、便秘:指排便次数减少,每2~3天或更长时间1次,无规律性,粪质干

硬,常伴有排便困难。

8、大便失禁:指肛门括约肌不受意识控制而不自主地排便。

9、肠胀气:是指胃肠道内有过多的气体不能排出,由肠道功能异常、手术、饮

食或药物等因素引起。

10肛管排气法:将肛管从肛门插入直肠,以排除肠腔内积气。

1、尿频:排尿次数增多。

2、无尿:24h尿量少于100ml。

3、真性尿失禁:膀胱完全不能贮存尿液,表现为持续滴尿。

4、充溢性尿失禁:膀胱内贮存部分尿液,当充盈达到一定压力时即不自主溢出

少量尿液。

5、压力性尿失禁:当咳嗽、喷嚏或运动时腹肌收缩,腹压升高,以致不自主的

有少量尿液溢出。

6、急迫性尿失禁:病人有强烈尿意,并迫不及待的排出尿液。

7、留置导尿术:在导尿后,将导尿管保留在膀胱内,引流出尿液的方法。

8、腹泻:肠蠕动增快,排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不成形。

9、不保留灌肠:将一定量的溶液由肛门经直肠灌入结肠,刺激肠蠕动,清除肠

腔内粪便和积气。

10保留灌肠:自肛门灌入药液,保留在直肠或结肠内,通过肠粘膜吸收,达到治疗目的。

第十四章药物疗法和过敏试验法

一、名词解释题

1、雾化吸入疗法:是将药液以气雾状喷出,由呼吸道吸入,达到预防和治疗

疾病的目的。

2、皮下注射法:将小量药液注入皮下组织的方法。

3、肌肉注射法:将药液注入肌肉组织内的方法。

1、氧气雾化吸入法:是利用高速氧气气流,使药液形成雾状,随吸气进入呼

吸道。

2、皮内注射法:将小量药液注射于表皮与真皮之间的方法。

3、静脉注射法:自静脉注入药液的方法。

第十五章静脉输液和输血法

一、名称解释题

1、静脉输液输血法:是利用液体静压的作用原理,将一定量的无菌溶液(药液)或血液直接滴入静脉的方法,是临床抢救和治疗病人的重要措施之一。

2、间接输血法:将已抽出的血液,按静脉输液法输入的方法。

3、大量输血:一般指在24h内紧急输血量大于或相当于病人总血容量。

4、发热反应 :为输液中常见的一种反应,是因为输入致热物质、输入的溶液或药物

制品提炼不纯、消毒保存不良而引起的。患者在输液过程中,出现胃寒、寒颤和发热,并伴有恶心、呕吐、头痛、脉速等症状。

5、自体输血法:包括术中失血回输和术前采血保存。对于术中出血量较多者或估计

手术范围较大,失血量较多者采用此法可节省血源,防止输血反应。

6、空气栓塞:为输液或输血的反应之一。由于输液、输血管内空气未排尽,或管衔

接不紧有漏缝,或加压输液、输血护理不当,以致空气进入静脉。如空气量大,则气体栓子随血回流到右心室,阻塞肺部动脉入口,引起严重缺氧而死亡。

1、成分输血:是将血液成分进行分离、加工成各种血液制品,根据治疗需要,针对性地输注有关血液成分,已达到一血多用的目的,减少输血反应,提高治疗效果。

2、颈外静脉穿刺输液法:颈外静脉属于颈部最大浅静脉,其行径表浅,位置较恒定,易于穿刺。长期输液而周围静脉不易穿刺者,或周围循环衰竭的危重患者须测中心静脉压或静脉压高价营养输液均可用此法。

3、直接输血法:将献血者血液抽出后,立即输给病人的一种方法。

4、溶血反应:输入的红细胞和受血者的红细胞发生异常破坏,而引起一系列的临床表现。

5、Rh因子:人类红细胞除含有A、B凝集原外,还有另一种凝集原,称Rh因子。第十六章标本采集法

一、名称解释题

标本:是指采集人体一小部分的血液、排泄物、分泌物、呕吐物、体液(胸

水、腹水)及组织等样品,通过实验室检查来反映机体正常的生理现象和病理

改变。

第十七章病情观察及危重病人的抢救配合护理

一、名词解释题

1、危重病人:病情危重,随时可能发生生命危险的病人。

2、呕吐:是许多疾病表现在胃肠系统中的一种常见症状,它表现为胃内容物不

自主地经口喷涌而出。

3、瞳孔散大:瞳孔直径大于5mm。

4、瞳孔散小:瞳孔直径小于2mm。

5、精神状态:是指个体的情感反应,即情感在心理或行为上的表现。

6、咽拭子培养:从咽部及扁桃体采取分泌物做细菌培养。

7、胃管洗胃法:是将胃管由鼻腔或口腔插入胃内,将大量溶液灌入或注入胃内

以冲洗胃的方法。

8、意识模糊:最轻的意识障碍。对周围环境漠不关心,答话间断迟钝,表情淡

漠,对时间、地点、人物的定向力完全或部分发生障碍。

9、谵妄:意识模糊伴知觉障碍和注意力丧失,表现为语无伦次,幻想、幻听、

躁动不安、对刺激反应增强,但多为不正确。

10、昏迷:按程度分浅昏迷和深昏迷。浅昏迷表现为随意识运动丧失,对周

围事物及声光刺激均无反应,但对强烈刺激可出现痛苦表情,各种反射均存在,生命体征一般无明显改变,有大小便潴留或失禁。深昏迷表现为对外界任何刺激均无反应,各种反应消失,全身肌肉松弛,生命体征改变,大小便失禁,偶有潴留。

1、危急状态:指可以立即威胁病人生命的状态,如呼吸困难、呛咳窒息、大出

血、突发昏迷、心脏骤停、剧痛等。

2、意识障碍:凡能影响大脑功能的疾病,皆会引起不同程度的意识改变,这种

状态称为意识障碍。

3、氧气吸入疗法:是常用的急救措施之一,通过给氧,以提高血氧含量及动脉

血氧饱和度,纠正缺氧。

4、电动吸引洗胃法:利用负压吸引原理,用电动吸引器连接胃管进行洗胃。

5、漏斗胃管洗胃法:是利用虹吸原理,将洗胃溶液灌入胃内后,再吸出来的方

法。

6、注洗器洗胃法:是用胃管经鼻腔插入胃内,用注射器冲洗的方法。

第十八章临终病人的护理

一、名词解释题:

1、濒死:又称临终状态,各种迹象显示生命即将终结,是生命活动的最后阶

段。

2、临床死亡期:此期的主要指标为心跳、呼吸停止,各种反射消失,延髓处于

深度抑制状态,但各种组织细胞仍有微弱的代谢活动,持续时间极短。

3、生物学死亡期:此期是死亡过程的最后阶段。这时从大脑皮质开始,整个神

经系统以及各器官的新陈代谢相继停止,并出现不可逆的变化。整个机体已不能复活。随着生物学死亡期的进展,相继出现尸冷、尸斑、尸僵、尸体腐败等现象。

4、脑死亡:大脑出现不可逆的破坏即脑死亡,提示人的生命已经结束。脑死亡

4条标准:①不可逆的深度昏迷②自发呼吸停止③脑干反射消失④脑电波消失

5、尸冷:尸体温度逐渐下降,体表的温度经过6~8h,同室温接近。

6、尸斑:出现在尸体的最低部位,呈暗红色斑块或条纹,一般在死亡后2~4h

出现。

7、尸僵:在死后6~10h开始出现,肌肉稍微变硬,12~16h发展至高峰,死

后一昼夜,肌肉又逐渐变软,称为尸僵缓解。

1、死亡:是指个体生命活动和新陈代谢的永久终止。临床上当病人呼吸、心跳

停止,瞳孔散大而固定,所有反射均消失,心电波平直,即可宣布死亡。

2、濒死期:此期是死亡过程的开始阶段,这时机体各系统的功能严重紊乱,中

枢神经系统脑干以上功能处于抑制状态。

3、安乐死:源自希腊文Eu-thanasia,愿意为无痛苦死亡。安乐死通常是指患

不治之症的病人在危重濒死状态,由于精神和躯体的极端痛苦,在病人或其亲友的要求下,经医师认可,停止无望的救治或用认为的方法助其无痛苦地、快速死亡。

第十九章医疗文件的书写与保管

一、名词解释题

1、医疗文件:是医院和病人的重要档案资料,也是医学科研、医疗教育和有关法律事务上的重要资料之一,医疗文件正确记录了病人疾病发生、发展、康复或死亡的全过程,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着重要的价值。

2、医嘱:是医生根据病人病情的需要,拟定的书面嘱咐,由医护人员共同执行。

3、长期备用医嘱:有效时间在24h以上,必要时用,由医生注明停止时间方为失效。

4、临时备用医嘱:仅在医生开写的12h内有效,必要时用,过时尚未执行则失效。

1、住院病案:是医疗文件的重要记录之一,其中一部分由护士负责书写,为了保证医疗文件的原始性、正确性和完整性,书写必须规范和妥善保管。

2、长期医嘱:有效时间在24h以上,当医生注明停止时间后医嘱失效。

3、临时医嘱:有效时间在24h以内,应在短时间内执行,有的限定执行时间,有的需立即执行,一般仅执行一次。

4、重整医嘱:凡长期医嘱或临时医嘱栏写满时,或医嘱调整项目较多时要重整并另换一页。即在最后一行医嘱下面用红笔划一横线,用红笔写上“重整医嘱”4个字。

第八章医院内感染的预防和控制

四、问答题

1、医院内感染的主要因素有哪几种?

2、燃烧灭菌法适用于何种物品?操作中应注意什么?

3、使用紫外线灯管消毒应注意些什么?

4、紫外线作空气消毒时,有效距离及时间各为多少?为什么?

5、皮肤消毒液为什么不用95%乙醇?

6、同一温度条件下,为什么湿热灭菌较干热灭菌效果好?

7、戴口罩的目的及注意事项是什么?

8、试述穿脱隔离衣的目的及注意事项?

9、使用避污纸的目的是什么?

10、供应室的任务是什么?

1、煮沸消毒灭菌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2、预真空高压蒸汽灭菌器的原理是什么?

3、高压蒸汽灭菌法应注意什么?

4、化学消毒灭菌药物的使用原则是什么?

5、进行无菌操作时,应掌握哪些原则?

6、如何为隔离病人作好终末消毒处理?

7、手的消毒目的及注意事项有哪些?

8、试述常用的医疗护理物品的保养方法有哪些?

第九章病人的清洁护理

四、问答题

1、口腔护理的目的是什么?

2、临床进行口腔护理适用于哪些病人?

3、为什么长期卧床的病人易发生褥疮?褥疮好发于什么部位?

4、为什么要进行口腔护理?

5、褥疮分为几期?二期有何主要表现?

6、为病人进行床上洗头应注意什么?

7、灭头虱、虮的目的是什么?

8、为病人沐浴的目的是什么?

9、晨间护理的内容有哪些?

10、晚间护理的内容有哪些?

1、为昏迷病人行口腔护理时应注意什么?

2、简述预防褥疮的主要措施。

3、为预防和诊治初期褥疮而行局部按摩的方法是什么?

4、何谓睡眠?有何重要意义?护士应如何创造使病人易于入睡的环境?

5、为病人行床上擦浴应注意什么?

五、护理病例题

一男性65岁病人,因长期卧床,骶尾部皮肤呈紫红色,触之局部有硬结,并在表面有数个大小不等的水泡。请问:

1、该病人出现了什么并发症?

2、2、如何进行护理?

第十章生命体征的评估及护理

四、问答题

1、影响体温生理性波动的因素有哪些?

2、高热病人骤然退热可出现哪些症状?应如何护理?

3、测量体温时应注意什么?

4、对脉搏异常的病人应如何护理?

5、诊脉时应注意什么?

6、试述潮式呼吸的发生机制?

7、呼吸困难的临床表现有哪些?可分为几种?各自有哪些?

8、如何护理呼吸困难的病人?

9、测血压时为何要做到“四定”?

10、测血压时病人应采取的正确体位有哪几种?

11、对血压异常的病人应如何护理?

12、测血压时应注意什么?

13、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临床意义是什么?

14、影响脉搏、呼吸生理性波动的因素有哪些?测量中应注意什么?

15、影响血压值准确性的客观因素有哪些?

16、高热病人为何要补充营养和水分?

1、应如何观察和护理高热病人?

2、高热病人需补充营养和水分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3、体温过低常见于哪些病人?为什么?如何护理?

五、护理病例题

1、女性,24岁,因“风心、房颤”入院,护理体检时测量心率120次/min,脉率90次/min。请问:

(1)病人出现了什么情况?

(2)此时应如何为病人测量脉搏?

(3)体温单上如何绘制?

2、病人马某,持续高热1周,拟诊“发热待查”于上午8时入院,体温40℃,脉搏110次/min,呼吸28次/min,神志清楚,面色潮红,口唇干裂,口角疱疹,体质消瘦,卧床不起,食欲差。上午8时半给予退热剂后体温下降至38.5℃,大量出汗,口干,下午3时体温又升至39.8℃,请写出护理措施。

3、某病人术后医嘱是测血压每15min一次,共4次,第一次测血压90/60mmHg,脉搏96次/min,第二次测血压10.4/6.5 mmHg,脉搏110次/min。请问:是否继续按医嘱15min后再测量血压?为什么?

4、某高血压危象病人需密切观察血压变化,目前该病人左手臂正在输液。请问应如何为该病人测血压?为什么?

第十一章病人的营养和饮食护理

四、问答题

1、试述护士在饮食护理中的职责?

2、试验饮食有几种?试验时如何配合检查?

3、如何检查胃管是否在胃内?

4、低蛋白饮食适用于哪些病人?每日蛋白质应给多少?

5、一个理想的进餐环境对病人来说是否可有可无?为什么?

6、鼻饲法的目的和对象是什么?

7、试述出入液量的记录内容及方法?

1、为什么X线和B超进行胆囊造影检查须服高脂肪饮食?

2、为昏迷病人鼻饲,如何提高插管的成功率?

3、利用鼻饲法喂食的喂食顺序是什么?

4、协助病人进食前、进食时、进食后护士应做好哪些工作?

5、在临床护理中护士应如何处理既尊重病人对膳食的选择又掌握饮食管理原则的关系?

6、为什么鼻饲病人要每天进行口腔护理?

7、插鼻饲管应注意什么?

第十二章冷热疗法

三、问答题

1、在哪些情况下禁用冷敷?

2、何谓热疗的禁忌症?为什么?

3、为什么说酒精试浴是一种简易有效的降温法?

4、湿热敷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5、冷热疗均可缓解疼痛,其作用机制有何不同?

6、热水坐浴时因注意什么?

7、禁忌用冷的部位有哪些?为什么?

8、热水袋与冰袋为何灌1/2~1/3满?为何要排尽空气?为何要套布套?

1、使用热水袋时应注意什么?

2、乙醇试浴时为什么用冰袋和热水袋?何时取下?

3、使用红外线灯应注意什么?

4、冷疗和热疗对炎症的作用有何不同?为什么?

5、局部浸泡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6、乙醇擦浴降温的机制是什么?

四、护理病例题

1、某男,30岁,因Ⅲ期肛裂行肛门切扩术,术后第2日医嘱:1:5000高锰酸钾热坐浴,1天2次,常规换药。请问:你应如何指导病人进行热坐浴?

2、3岁男孩,咳嗽流涕1天,夜起发热,体温39.8℃,神志清楚,无特殊异常。请问:

①应采取何种降温措施?

②操作中应注意什么?

第十三章排泄护理

四、问答题

1、导尿术的目的是什么?

2、临床哪些情况下需行导尿术?

3、留置导尿病人应如何防止尿路逆行感染?

4、极度衰弱病人,弱膀胱高度膨胀,为什么第一次放尿不应超过1000ml?

5、对于尿失禁的病人应进行哪些保健指导?

6、试述保留灌肠的目的、常用溶液及注意事项?

7、清洁灌肠为什么用肥皂液?

8、芭比托类药物中毒时,为什么忌用硫酸镁,而可应用硫酸钠导泄?

圆的知识点总结

圆的知识点总结 (一)圆的有关性质 [知识归纳] 1. 圆的有关概念: 圆、圆心、半径、圆的内部、圆的外部、同心圆、等圆; 弦、直径、弦心距、弧、半圆、优弧、劣弧、等弧、弓形、弓形的高; 圆的内接三角形、三角形的外接圆、三角形的外心、圆内接多边形、多边形的外接圆;圆心角、圆周角、圆内接四边形的外角。 2. 圆的对称性 圆是轴对称图形,经过圆心的每一条直线都是它的对称轴,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圆是以圆心为对称中心的中心对称图形; 圆具有旋转不变性。 3. 圆的确定 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 4. 垂直于弦的直径 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推论1 (1)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2)弦的垂直平分线经过圆心,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3)平分弦所对的一条弧的直径垂直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另一条弧。 垂径定理及推论1可理解为一个圆和一条直线具备下面五个条件中的任意两个,就 可推出另外三个:①过圆心;②垂直于弦;③平分弦(不是直径); ④平分弦所对的优弧;⑤平分弦所对的劣弧。

推论2圆的两条平行弦所夹的弧相等。 5. 圆心角、弧、弦、弦心距之间的关系 定理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相等;所对的弦的弦心距相等。 推论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或两条弦的弦心距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分别相等。 此定理和推论可以理解成:在同圆或等圆中,满足下面四个条件中的任何一个就能推出另外三个:①两个圆心角相等;②两个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③两个圆心角或 两条弧所对的弦相等;④两条弦的弦心距相等。 圆心角的度数等于它所对的弧的度数。 6. 圆周角 定理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推论1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弧也相等;推论2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 推论3如果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圆周角的度数等于它所对的弧的度数的一半。 7. 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 圆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并且任何一个外角都等于它的内对角。 ※8. 轨迹 轨迹符合某一条件的所有的点组成的图形,叫做符合这个条件的点的轨迹。 (1)平面内,到一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这个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圆; (2)平面内,和已知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3)平面内,到已知角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这个角的平分线。 [例题分析] 例1. 已知:如图1,在⊙O中,半径OM⊥弦AB于点N。 图1 ①若AB=,ON=1,求MN的长; ②若半径OM=R,∠AOB=120°,求MN的长。 解:①∵AB=,半径OM⊥AB,∴AN=BN= ∵ON=1,由勾股定理得OA=2 ∴MN=OM-ON=OA-ON=1 ②∵半径OM⊥AB,且∠AOB=120°∴∠AOM=60°

方剂学最新考试题及答案解析整理

1.使用解表剂应注意的问题 多用辛散轻扬药物,不宜久煎;服解表剂后宜避风寒或增衣被或辅之以粥助汗出,同时禁生冷油腻之品;解表取汗的标准是遍身持续微汗出;若表邪未尽又见里证,宜先解表后治里或表里双解,若病邪全部入里,则不宜再用解表剂。 2.简述麻黄汤中麻黄、桂枝的配伍意义 麻黄汤证为外感风寒。肺气失宣所致,治宜发汗宣肺。方以麻黄为君药,发汗解表,宣肺平喘;臣用桂枝解肌发表,温通血脉,两药相须,既可助麻黄汗解表之力,又能兼治营阴郁滞、经脉不通之疼痛。 3.桂枝汤主治之证已有汗出,为何仍用汗法 桂枝汤证之汗出,是由风寒外袭,卫阳不固,营阴失守,津液外泄所致。故外邪不去,营卫不和,则汗不能止。桂枝汤虽曰“发汗”,实寓解肌发表与调和营卫双重用意,外邪去而肌表固密,营卫和则津不外泄。故如法服用本方,于遍身微汗之后,则原证之汗出自止。 4.简述桂枝汤中桂枝白芍的配伍意义 桂枝汤主治外感风寒,营卫不和证,法当解肌发表,调和营卫,方以桂枝为君,助卫阳,通经络,解肌发表。芍药为臣,益阴敛阳,桂芍等量合用,于本方寓意有三:一为针对强营弱体现营卫同治,邪正兼顾,二为相辅相成,桂枝得芍药,使汗而有源,芍药得桂枝,则滋而能化,三为相制相成,散中有收,汗中寓补,为本方外可解肌发表,内调营卫,阴阳得基本结构 5.九味羌活汤中生地、黄岑的配伍意义 九味羌活汤为发汗祛湿,兼清里热之剂,方中配伍生地,黄芩清泄里热,并防诸辛温燥 烈之品伤津,为佐药。 6.小青龙汤主治外寒里饮之咳喘,何以配伍收敛的五味子、白芍 小青龙汤主治外感里饮证,治当解表化饮,然素有痰饮,纯用辛温发散,恐耗伤肺气,故佐用五味子敛肺止咳,芍药和营养血,二药与辛散之品相配,一散一收,即可增强止咳平喘之功,又可制诸药辛散太过之性,且可防止温燥药物伤津。 7.止咳散有何功用,其组方配伍有何特点 止咳散具有宣利肺气,疏风止咳功用,其组方配伍得特点是温而不燥,润而不腻,散寒 不助热,解表不伤正。正如《医学心悟》卷三所说:“本方温润和平,不寒不热,既无攻击过当之虞,大有启门驱贼之势,是以客邪易散,肺气安宁。” 8银翘散主治温病初起,方中何以配伍幸温的荆芥、豆豉 银翘散所治之温病初起,以邪郁卫表,邪热较重为特点,方中配伍辛温得荆芥,淡豆鼓得意义有二,一是解表散邪,增强辛散透表之力;二是防银花,连翘寒凉太过,冰伏气血,不利祛邪。 9.简述桑菊饮配伍桑叶、菊花的意义 桑菊饮主治风温初起,邪犯肺络,肺失清肃之咳嗽。法当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方中桑 叶味甘苦性凉,疏散上焦风热,且善走肺络,能清宣肺热而止咳嗽,菊花味辛甘性寒,疏散风热,清利头目而肃肺,二药轻清灵功,直走上焦,协同为用,以疏散肺中风热见长,故共为君药。 10.从功用、组成方面比较银翘散与桑菊饮的异同 银翘散和桑菊饮都是治疗温病初起得辛温解表方剂。组成中都有连翘,薄荷,桔梗,芦根,甘草五位药物,但前方有银花配荆芥,淡豆鼓,牛蒡子,竹叶,则解表清热之力强,后方有桑叶,菊花配伍杏仁,则肃肺止咳之力大。 11.麻杏甘石汤以何药为君,其配伍意义是什么 麻仁甘石汤得君药是麻黄,石膏,方用麻黄宣肺平喘,解表散邪,石膏清泄肺热,解肌

基护重点知识总结

第八章医院内感染的预防和控制 一、名词解释题 1、医院内感染:又称医院获得性感染,是指病人、探视者和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受到感染,可在医院内发病或离院不久即发病的。 2、清洁:指清除物体上一切污秽,如尘埃、油脂、血迹等。 3、消毒:清除和杀灭物体上除细菌芽胞外的各种病源微生物。 4、热力消毒灭菌法:利用热力使微生物的蛋白质凝固变性,细胞膜发生改变,酶失去活性,以达到消毒灭菌的目的。 5、压力蒸汽灭菌法:是临床最常用的一种灭菌法,利用高压下的高温饱和蒸气杀灭所以微生物及其芽胞,灭菌效果可靠。 6、光照消毒法:主要利用紫外线、臭氧机高能射线,使菌体蛋白质发生光解、变性,菌体内的核算、酶遭到破坏而致微生物死亡。 7、化学消毒灭菌法:本法是利用化学药物渗透到菌体内,使其蛋白质能股变性,酶失去活力,引起微生物代谢障碍,或破坏细胞膜的结构,改变其通透性,是细胞破裂、溶解,从而达到消毒、灭菌。 8、浸泡法:将物品浸没入消毒溶液中,在标准的浓度与时间内达到消毒灭菌作用。 9、喷雾法:用喷雾器均匀喷洒消毒剂,使消毒剂呈微粒气雾弥散在空间,在标准的浓度内达到消毒的作用。 10、擦拭法:用消毒剂擦拭物品表面,如桌、椅、地面、墙壁等,在标准的浓度内达到消毒作用。 11、熏蒸法:将消毒剂加热或加入氧化剂,是消毒剂呈气体,在标榜的浓度与时间内达到消毒灭菌作用。 12、无菌物品或无菌区域:指经过灭菌处理后未被污染的物品或区域。 1、交叉感染:指病人与病人、病人与工作人员之间的直接感染,或通过水、空气、医疗器械等的间接感染。 2、自身感染:指寄居在病人体内的正常菌群或条件致病菌,在病人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时引起的感染。 3、灭菌:清除或杀灭物体上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芽胞)的过程。 4、微波消毒灭菌法:微波是一种频率高、波长短的超高频电磁波。在电磁波的高频交流电场中,物品中的极性分子发生高速运动并引起互相摩擦,是温度迅速升高,而达到消毒灭菌的作用。常用于食品及餐具的处理、医疗药品及耐热非金属材料器械的消毒灭菌。 5、潜热:是指当1g100℃的水蒸气变成1g100℃的水时,释放出2255J的热能。 6、电离辐射灭菌法:应用核素60Co发射的丙种射线或电子加速器产生的高能电子束(阴极射线)穿透物品,杀死其中微生物的灭菌法。 7、生物净化法:采用生物洁净技术,通过三级空气过滤器,除掉空气中~5um的尘埃,选用合理的气流方式,达到空气洁净的目的。 8、灭菌技术:是指在医疗、护理操作中,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机体和防止物价物品或无菌区域被污染的操作技术。 9、隔离:是将传染源传播者(传染病人和带菌者)和高度易感人群安置在指定地点和特殊环境中,暂时避免和周围人接触,对前者采取传染源隔离,防止传染病病原体向外传播,对后者采取保护性隔离,保护高度易感人群免受感染。 10、终末消毒处理:是对转科、出院或死亡病人及其所住病室、用物和医疗器械的消毒。 第九章病人的清洁护理

圆的知识点总结史上最全的

A 图4 图5 圆的总结 集合: 圆:圆可以看作是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圆的外部:可以看作是到定点的距离大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圆的内部:可以看作是到定点的距离小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轨迹: 1、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圆; 2、到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线段的中垂线; 3、到角两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角的平分线; 4、到直线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平行于这条直线且到这条直线的距离等于定长的两条直线; 5、到两条平行线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平行于这两条平行线且到两条直线距离都相等的一条直线 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点在圆内 dr 点A 在圆外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直线与圆相离 d>r 无交点 直线与圆相切 d=r 有一个交点 直线与圆相交 dR+r 外切(图2) 有一个交点 d=R+r 相交(图3) 有两个交点 R-r

方剂学知识点总结

方剂学知识点总结 期末方剂备考录 一. 总论知识点 1?方剂起源与发展: ?《五十二病方》现存最早方书 ?《黄帝内经》首次提出君臣佐使 ?《伤寒杂病论》被誉为“方书之祖”载方为“经方” ?孙思邈后著《千金翼方》以辅《千金要方》 ?宋代《太平圣惠方》是我国政府组织编写的第一部方书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我国第一部政府编制颁行的成药药典 ?金元成无己《伤寒明理药方论》开方论之先河 ?明代吴昆《医方考》为第一部方论专著

?明代朱橚《普济方》是我国现存古籍中载方量最多的方书2?方剂与治法的关系(只记2句话) ①治法是用方或组方的依据(方从法出) ②方剂是体现治法的主要手段(以方现法) 3?方剂的变化(12字掌握) ①药味加减②药量加减③剂型更换 4?方剂所应八法 (1)汗法:解表剂 (2)和法:和解剂;表里双解剂 (3)下法:泻下剂 (4)消法:理气剂;祛湿剂;祛痰剂;消食剂;驱虫剂;理血剂 (5)吐法:涌吐剂 (6)清法:清热剂;祛暑剂 (7)温法:温里剂 (8)补法:补益剂 另(未归):固涩剂、安神剂、开窍剂、治风剂、治燥剂 5.举例说明君臣佐使的含义(幻灯片例) (1)君药:是针对主病or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是方中不可或缺且药力居首的药物。 (2)臣药:一是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or主证的药物;二是针对兼病or兼证起治疗作用的药物。

其在方中药力小于君药。 (3)佐药 ①佐助药:是协助君药臣药以加强治疗作用or直接治疗次 要兼证的药物。 ②佐制药:是制约君药臣药峻烈之性or减轻消除君药臣药 毒性的药物。 ③反佐药:是少量与君药性味or作用相反但又能辅成治疗 作用的药物。(即配伍反佐?另有服法反佐&炮制反佐) 其在方中药力小于臣药,一般用量较轻。 (4)使药:一是引经药,能引方中诸药以达病所的药物;二是 调和药,即具有调和诸药作用的药物。 其在方中药力较小,用量亦轻。 二. 某首方的功用、主治证和临床表现 1.麻黄汤 (1)功用: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2)主治证:外感风寒表实证 (3)临床表现: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浮紧。 2.桂枝汤 (1)功用: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2)主治证:外感风寒表虚证

方剂学重点方剂表格整理.doc

1. 解表剂 辛温解表 麻黄汤★外感风寒发汗解表,宣恶寒发热,无汗而麻黄(君)、甘草、桂枝、杏仁麻黄杏甘桂。甘麻桂杏?《伤寒论》表实证肺平喘喘,脉浮紧麻黄心肝贵。干妈贵姓? 桂枝汤★外感风寒解肌发表,调发热,恶风,汗出,桂枝、芍药、炙甘草、生姜、大桂枝汤,三勺。 《伤寒论》表虚证和营卫脉浮缓枣桂枝汤,三芍。 九味羌活汤★外感风寒发汗祛湿,兼恶寒发热头痛无汗羌活、防风、苍术、细辛、川芎、防芷芩芎草地苍, 《此事难知》湿邪,兼有清里热肢体酸楚疼痛口苦白芷、生地、黄芩、甘草细飲九味羌活汤。 里热证微渴防止秦琼草地藏, 细飲九味羌活汤。 香苏散★外感风寒,疏散风寒,理恶寒发热,头重无香附子、紫苏叶、陈皮、炙甘草 《太平惠民和剂气郁不舒气和中汗,胸闷,苔白腻, 局方》证脉浮 小青龙汤★风寒客表,解表散寒,温恶寒发热,无汗,喘麻黄、桂枝、芍药、细辛、干姜、小青龙麻辛甘味子,干姜芍《伤寒论》水饮内停肺化饮咳,痰多而稀,舌苔炙甘草、半夏、五味子桂夏 ( 求饶 ) 证薄白,脉浮小青龙骂心肝味子,干姜嫂 跪下 ( 求饶 ) 。 止嗽散★风邪犯肺宣肺利气,疏咳嗽咽痒,微有恶风紫苑、百部、桔梗、荆芥、白前、陈梗芥前百菀 ( 买) 止嗽草。《医学心语》证风止咳发热,舌苔薄白甘草、陈皮( 百草苑陈桔芥前 ) 陈更借钱百万 ( 买 ) 止嗽草。辛凉解表 银翘散★温病初起辛凉透表,清发热,微恶风寒,咽金银花、连翘、苦桔梗、薄荷、银翘荷牛,桔豉穗叶草根。《温病条辨》热解毒痛,口渴,脉浮数竹叶、生甘草、荆芥穗、淡豆豉、银翘河牛,急吃穗叶草根。 牛蒡子 桑菊饮★风温初起疏风清热,宣咳嗽,发热不甚,微桑叶、菊花、杏仁、连翘、薄荷、桑菊杏桔连甘草荷芦根( 都《温病条辨》肺止咳渴,脉浮数桔梗、甘草、苇根除掉 ) 。 桑菊杏姐连甘草和芦根( 都 除掉 ) 。 麻黄杏仁甘草石外感风邪,辛凉宣泻,清发热,喘急,苔薄黄,麻黄、石膏、杏仁、甘草、麻杏石甘,清肺平喘。 膏汤邪热壅肺肺平喘脉数麻杏石甘,清肺平喘。 《伤寒论》证 柴葛解肌汤★感冒风寒 , 解肌清热恶寒渐轻,身热增盛柴胡葛根甘草黄芩羌活白柴葛、石芩三桔芍羌芷。《伤寒六书》郁而化热者,头痛无汗,目疼芷芍药桔梗生姜大枣柴哥、石琴三姐烧枪支。 证鼻干,心烦不眠,嗌注: 三指生姜、大枣、甘草。 干耳聋,眼眶痛,舌 苔薄黄,脉微洪 升麻葛根汤★麻疹初起解肌透疹麻疹不出,发而不升麻葛根芍药甘草升麻葛根草药汤。 《闫氏小儿方论》透,身热恶风,头痛升麻葛根草药汤。

基护重点知识总结图文稿

基护重点知识总结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第八章医院内感染的预防和控制 一、名词解释题 1、医院内感染:又称医院获得性感染,是指病人、探视者和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受到感染,可在医院内发病或离院不久即发病的。 2、清洁:指清除物体上一切污秽,如尘埃、油脂、血迹等。 3、消毒:清除和杀灭物体上除细菌芽胞外的各种病源微生物。 4、热力消毒灭菌法:利用热力使微生物的蛋白质凝固变性,细胞膜发生改变,酶失去活性,以达到消毒灭菌的目的。 5、压力蒸汽灭菌法:是临床最常用的一种灭菌法,利用高压下的高温饱和蒸气杀灭所以微生物及其芽胞,灭菌效果可靠。 6、光照消毒法:主要利用紫外线、臭氧机高能射线,使菌体蛋白质发生光解、变性,菌体内的核算、酶遭到破坏而致微生物死亡。 7、化学消毒灭菌法:本法是利用化学药物渗透到菌体内,使其蛋白质能股变性,酶失去活力,引起微生物代谢障碍,或破坏细胞膜的结构,改变其通透性,是细胞破裂、溶解,从而达到消毒、灭菌。 8、浸泡法:将物品浸没入消毒溶液中,在标准的浓度与时间内达到消毒灭菌作用。 9、喷雾法:用喷雾器均匀喷洒消毒剂,使消毒剂呈微粒气雾弥散在空间,在标准的浓度内达到消毒的作用。 10、擦拭法:用消毒剂擦拭物品表面,如桌、椅、地面、墙壁等,在标准的浓度内达到消毒作用。

11、熏蒸法:将消毒剂加热或加入氧化剂,是消毒剂呈气体,在标榜的浓度与时间内达到消毒灭菌作用。 12、无菌物品或无菌区域:指经过灭菌处理后未被污染的物品或区域。 1、交叉感染:指病人与病人、病人与工作人员之间的直接感染,或通过水、空气、医疗器械等的间接感染。 2、自身感染:指寄居在病人体内的正常菌群或条件致病菌,在病人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时引起的感染。 3、灭菌:清除或杀灭物体上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芽胞)的过程。 4、微波消毒灭菌法:微波是一种频率高、波长短的超高频电磁波。在电磁波的高频交流电场中,物品中的极性分子发生高速运动并引起互相摩擦,是温度迅速升高,而达到消毒灭菌的作用。常用于食品及餐具的处理、医疗药品及耐热非金属材料器械的消毒灭菌。 5、潜热:是指当1g100℃的水蒸气变成1g100℃的水时,释放出2255J的热能。 6、电离辐射灭菌法:应用核素60Co发射的丙种射线或电子加速器产生的高能电子束(阴极射线)穿透物品,杀死其中微生物的灭菌法。 7、生物净化法:采用生物洁净技术,通过三级空气过滤器,除掉空气中0.5~5um 的尘埃,选用合理的气流方式,达到空气洁净的目的。 8、灭菌技术:是指在医疗、护理操作中,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机体和防止物价物品或无菌区域被污染的操作技术。 9、隔离:是将传染源传播者(传染病人和带菌者)和高度易感人群安置在指定地点和特殊环境中,暂时避免和周围人接触,对前者采取传染源隔离,防止传染病病原体向外传播,对后者采取保护性隔离,保护高度易感人群免受感染。

方剂学重点(全)

. 编辑doc 方 剂 学 ——重点疑点难点笔记 (后附常考题型) 第一章 绪论 ·方剂与方剂学的概念 ·方剂:是中医在辨证审机,确立治法的基础上,按照组方原则,通过选择合适药物,酌定适当剂量,规定适宜剂型及用法等一系列过程,最后完成防治疾病的药方。 ·一首合格的方剂应是安全有效的。 ·方剂学:研究治法与配伍规律及临床运用的一门基础临床学科。 · 方剂的起源与发展 一、 先秦时期 1、《五十二病方》 战国 记载52病,药物247种 意义:现存最早记载方剂的医书 2、《黄帝内经》 大部分成书战国 略晚于《五十二病方》 意义:现存最早中医理论著作,最早记载治法及组成原则的医书 二、汉代 《伤寒杂病论》 东汉末期 张仲景(机) 载方314首 意义:创造性的融理、法、方、药于一体。被尊为“方书之祖”。 分两部分:《伤寒论》主要是六经辨证 /《金匮要略》讲杂病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 1、《肘后方》晋·葛洪(评价:验 便 廉) 2、《小品方》 继《伤寒杂病论》外,还有论瘟疫 四、唐朝 1、《备急千金要方》与《千金翼方》 孙思邈著 共载方7500余首 2、《外台秘要》 王焘 五、宋代 1、《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载方788首 意义: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由政府颁发的成药药典。第一部中成药典 2、《小儿药证直诀》 钱乙 ·六味地黄丸出于此书 六、金元时期 1、《伤寒明理论》 金·成无己 意义:我国第一部详析方剂理论的专著,开创了方论的先河。 2、金元四大家 -- 观点 -- ①刘完素:字守真 创河间学派(后人尊称刘河间) 倡导“火热论” 《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六气皆从火化”“五志过极皆能化火” ②张从正:字子和 号戴人,师从刘完素。 “病由邪生,邪去正安” 《儒门事亲》 以汗、吐、下三法攻邪 ③李 杲:字明之 号东垣老人,后尊称李东垣。 “内伤脾胃,百病由生” 《脾胃论》…… 辨析补益脾胃之法

(完整版)方剂学完整整理

方剂:是在辩证审因确定治法之后,选择合适的药物,酌定用量,按照组方基本结构的要求,妥善配伍而成。 方剂学:研究和阐明治法与方剂的理论及其临床应用的一门学科,是中医学的主要基础学科之一。 先秦时期复方的产生和发展 《五十二病方》:记载五十二种病的症状与治疗方剂(外科、皮肤科为主)、283首方,用药242种、记载丸、汤、饮、散等内服剂型,敷、浴、蒸、熨等外用剂型。标志方剂临床应用已初具规模。 两汉时期方剂学的形成和奠基 《黄帝内经》载方13首、剂型较丰富:汤、饮、膏、丸、丹、酒、醴、提出方剂分类:“七方”说、提出治则:“实则泻之,虚则补之”、提出制方理论:“主病之谓君,佐君之为臣,应臣之为使。” 两汉时期方剂学的形成和奠基 《伤寒杂病论》(方书之祖):辨证论治,方中寓法,融理、法、方、药于一体。“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配伍严密,药变方殊载方323首,使用药物270多味;剂型丰富,煎服有法;疗效卓著,流传千古。 魏晋南北朝时期注重实用,略于理论 《肘后备急方》(简、便、廉、效):单方510首、复方494首;多用于治疗突发急症;论述简要,载录之药方“皆已试而后录。 隋唐时期大部头方书的出现 《千金方》--《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孙思邈):载方7500多首;病症类方,首列妇儿;专辑“食治”卷;收录保健、美容方。 《外台秘要》:载方6800多首;保存许多散失方;按科、病分类方剂。 宋(金)元时期方剂学的全面发展 1.官修方书:《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第一部由政府编制的成药典 载方确有效验而实用;详列主治、组成外,尚详述药物的炮制和制剂;用药辛温香燥 2.专科方书问世:《小儿药证直诀》(钱乙),最早的儿科专科方书 3.方论专着产生:《伤寒明理论》(成无已)--第一部专门用君臣佐使理论剖析方剂的专著金元四大家:刘完素善用寒凉,为寒凉派,著《宣明论方》;张从正主张攻下,为攻下派,著《濡门事亲》;李东垣专补脾胃,为补土派,著《脾胃论》;朱震亨力倡滋阴,为滋阴派,著《丹溪心法》 明清时期方药共荣、由博返约 1.载方之巨,历史之最:《普济方》载方61739首--我国现存最大的一部方书 2.方论专着,层出不穷:《医方考》、《医方集解》 3.专病专方,病证结合 《医林改错》(王清任)--主要针对瘀血病证 《温病条辨》(吴瑭)--针对温热病证 4、方剂分类,已具模型(1)功效分类方剂《医方集解》 (2)治法分类方剂《景岳全书》(张景岳) 《医学心悟》(程钟龄) 近现代时期继承整理与现代化研究 1、大量古代方书之校刊出版 2、方剂工具书的大量涌现以《中医方剂大辞典》为杰出代表 3、教材建设的不断更新 4、实验方剂学的雏形出现 5、中药新药的研究和生产 治法,是在辨清证候,审明病因、病机之后,有针对性地采取的治疗法则。 治疗大法:针对某一类证候(病机)共性所确立的治法。

护基重点1

名词解释: 1.体温:身体内部胸腔、腹腔和中枢神经的温度。 2.发热:任何原因引起产热过多、散热减少、体温调节障碍、致热源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使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体温升高,并超过正常范围。 3.心动过速:成人脉率超过100次/分。 4.心动过缓:成人脉率少于60次/分。 5.氧疗:通过给氧,提高动脉氧分压和动脉血氧饱和度,增加动脉血氧含量,纠正各种原因造成的缺氧状态,促进组织的新陈代谢,维持机体生命活动的一种治疗方法。 6.营养素:能够在生物体内被利用,具有供给热能、构成机体及调节和维持生理功能的作用物质。 7.治疗饮食:在基本饮食的基础上,适当调节热能和营养素,以达到治疗或辅助治疗的目的,从而促进患者的康复。 8.要素饮食:一种化学组成明确的精制食品,含人体所必须的易于消化吸收的营养成分,与水混合后形成溶液或较为稳定的悬浮液。 9.胃肠外营养:按照患者的需要,通过周围静脉或中心静脉输入患者所需的全部能量及营养素,包括氨基酸、脂肪、各种维生素、电解质、微量元素的一种营养支持方法。 10.少尿:24h尿量少于400ml或每小时尿量少于17ml。 11.无尿:24h尿量少于100ml或12h内无尿。 12.自体输血:术前采集患者体内血液或手术中收集自体失血,经过洗涤加工,在术后或需要时再回输给患者本人的方法。 13.成分输血:根据患者的需要,使用血液分离技术,将新鲜血液快速分离成各种成分,然后根据患者需要输入一种或多种成分。 14.溶血反应:受血者或供血者的红细胞发生异常破坏或溶解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 15.意识障碍:个体对外界环境刺激缺乏正常反应的一种精神状态。 16.嗜睡:最轻度的意识障碍,患者处于持续睡眠状态,但能被言语或轻度刺激唤醒,醒后能正确、简单而缓慢的回答问题,但反应迟钝,刺激祛除后又很快入睡。 17.意识模糊:思维和语言不连贯,对时间地点和人物的定向力完全或部分发生障碍,可有幻觉错觉,躁动不安。 18.昏睡:处于熟睡状态,不宜唤醒,压迫眶上神经、摇动身体等强刺激可被唤醒,醒后答话含糊,停止刺激后又进入熟睡状态。 19.浅昏迷:意识大部分丧失,无自主活动,对声、光刺激无反应,对疼痛刺激可有痛苦表情。 20.深昏迷:意识完全丧失,对各种刺激均无反应。 21.頻死:患者在已接受治疗性或姑息性治疗后,虽意识清醒,但病情加速恶化,各种迹象显示生命即将终结。 22.脑死亡:包括大脑中脑小脑和脑干的不可逆死亡。 23.生物学死亡期:全身各器官、组织、细胞生命活动停止。 24.临终关怀:由社会各层次组织的团队向临终患者及其家属提供的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等方面在内的一种全面性支持和照料。 25.继发效应:用冷或热超过一定时间,产生与生理效应相反的作用。

圆知识点总结及归纳

第一讲圆的方程 (一)圆的定义及方程 1、圆的标准方程与一般方程的互化 (1)将圆的标准方程 (x-a)2+(y-b)2=r2 展开并整理得x2+y2-2ax-2by+a2+b2-r2=0,取D=-2a,E=-2b,F=a2+b2-r2,得x2+y2+Dx+Ey+F=0. (2)将圆的一般方程x2+y2+Dx+Ey+F=0通过配方后得到的方程为:

(x +D 2)2+(y +E 2 )2= D 2+ E 2-4F 4 ①当D 2 +E 2 -4F >0时,该方程表示以(-D 2,-E 2)为圆心, 1 2 D 2+ E 2-4 F 为半径的圆; ②当D 2 +E 2 -4F =0时,方程只有实数解x =-D 2,y =-E 2,即只表示一个点(-D 2,-E 2);③当D 2+E 2-4F <0时,方程没有实数解, 因而它不表示任何图形. 2、圆的一般方程的特征是:x 2和y 2项的系数 都为 1 ,没有 xy 的二次项. 3、圆的一般方程中有三个待定的系数D 、E 、F ,因此只要求出这三个系数,圆的方程就确定了. 2>r 2. (2)若M (x 0,y 0)在圆上,则(x 0-a )2+(y 0-b )2=r 2. (3)若M (x 0,y 0)在圆内,则(x 0-a )2+(y 0-b )2

方法一: 方法二: (四)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1 外离 2外切 3相交 4内切 5内含 (五)圆的参数方程 (六)温馨提示 1、方程Ax2+Bxy+Cy2+Dx+Ey+F=0表示圆的条件是: (1)B=0;(2)A=C≠0;(3)D2+E2-4AF>0.

内护重点知识点整理

内分泌 1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是指由多种病因导致甲状腺腺体本身产生甲状腺激素过多而引起的甲状腺毒症。 2甲状腺毒症:是指组织暴露于过量TH条件下发生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3糖尿病: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一组以慢性高血糖为共同特征的代谢异常综合征。因胰岛素分泌或作用的缺陷,或者两者同时存在而引起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的代谢紊乱。 4胰岛素抵抗:是指机体对一定量的胰岛素的生物学反应低于预计正常水平的一种现象。 5酮体;糖尿病代谢紊乱 加重时,脂肪动员和分解加 速,大量脂肪酸在肝脏经B 氧化产生大量乙酰乙酸,B- 羟丁酸和丙酮。 6酮症:血清酮体积聚超 过肝外组织的氧化能力。血 酮体升高称酮血症;尿酮体 排出增多称酮尿,临床上统 称为酮症 7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乙 酰乙酸和B-羟丁酸均为较 强的有机酸,大量消耗体内 储备碱,若代谢紊乱进一步 加剧,血酮继续升高,超过 机体的处理能力时,便发生 代谢性酸中毒 8糖尿病足;WHO将糖尿 病足定义为与下肢远端神 经异常和不同程度的周围 血管病变相关的足部(踝关 节或踝关节以下)感染,溃 疡和(或)深层组织破坏。 9低血糖:一般血糖低于 2.8mmoL/L时出现低血糖 症状。但因个体差异,有的 病人不低于此值也可以出 现低血糖症状。 10、原发性高血压:是以 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 的综合征。 11、继发性高血压:系指 由某些明确而独立的疾病 引起的血压升高。 12、胰岛素抵抗(IR): 指胰岛素维持正常血糖的 能力下降,即一定浓度的胰 岛素没有达到预期的生理 效应,或组织对胰岛素的反 应下降。 13、高血压危象:表现为 头痛、烦躁、眩晕、恶心、 呕吐、心悸、胸闷、气急、 视力模糊等严重症状,以及

九年级数学圆的知识点总结大全

r B 一、知识回顾 第四章:《圆》 圆的周长 : C=2πr 或 C=πd 、圆的面积 : S=πr 2 圆环面积计算方法: S=πR2- πr 2或 S=π( R2-r 2) (R 是大圆半径, r 是小圆半径) 二、知识要点一、圆的概念 集合形式的概念: 1 、 圆可以看作是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2 、圆的外部:可以看作是到定点的距离大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3 、圆的内部:可以看作是到定点的距离小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轨迹形式的概念: 1、圆: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就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圆; 固定的端点 O 为圆心。连接圆上任意两点的线段叫做弦,经过圆心的弦叫直径。圆上任意两点之间的部分叫做圆弧,简称弧。 2、垂直平分线:到线段两端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3、角的平分线:到角两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这个角的平分线; 4、到直线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平行于这条直线且到这条直线的距离等于定长的两条直线; 5、到两条平行线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 平行于这两条平行线且到两条直线距离都相等的一条直线。二、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1、点在圆内 d r 点C 在圆内; A d 2、点在圆上 d r 点B 在圆上; O d 3、点在圆外 d r 点 A 在圆外; C 三、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1、直线与圆相离 d r 无交点; 2、直线与圆相切 d r 有一个交点; 3、直线与圆相交 d r 有两个交点; r d d=r r d

C D 四、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外离(图 1) 无交点 d R r ; 外切(图 2) 有一个交点 d R r ; 相交(图 3) 有两个交点 R r d R r ; 内切(图 4) 有一个交点 d R r ; 内含(图 5) 无交点 d R r ; d d d R r R r R r 图 1 图2 图 3 d d r R r R 图4 图 5 五、垂径定理 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弦且平分弦所对的弧。 推论 1:(1)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2) 弦的垂直平分线经过圆心,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3) 平分弦所对的一条弧的直径,垂直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另一条弧 以上共 4 个定理,简称 2 推 3 定理:此定理中共 5 个结论中,只要知道其中 2 个即可推出其 它 3 个结论,即: ① AB 是直径 ② AB CD ③ CE DE ④ 弧 BC 弧 BD ⑤ 弧 AC 弧 AD 中任意 2 个条件推出其他 3 个结论。 A 推论 2:圆的两条平行弦所夹的弧相等。 C D 即:在⊙ O 中,∵ AB ∥ CD O O ∴弧 AC 弧BD A B E B 六、圆心角定理 顶点到圆心的角,叫圆心角。 圆心角定理: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弦相等,所对的弧相等,弦心距相等。 此定

(完整版)方剂学考试重点归纳

方剂学讲稿 绪言 1、什么是方剂? 方----治疗方法;剂----剂型、剂量。 通过辨证,决定治法,选用药材,按照一定的组方原则配伍组合,拟定每一药的用量制成一定的剂型,就是方剂。也称处方或汤头。 2、什么是方剂学? 方剂学是研究并阐明治法和方剂的理论及其运用的一门学科。是中医学的主要基础学科之一。 第一章方剂学发展简史 方剂学是中医药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她具有悠久而长远的历史,其发展轨迹可追溯到2000多年前。学习和了解方剂学的发展过程,对于中医药专业的学生或有志于从事中医研究及临床的工作者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五十二病方》,是我国现存的最古老的一部方书,在这本据推断至少是公元前三世纪末秦汉之际的抄本。 明代的《普济方》,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方剂巨著。 第二章方剂与治法 第一节治法概述 治法,是在辨清证候,审明病因、病机之后,有针对性地采取的治疗法则。 第二节方剂与治法的关系 方剂组成后,它的功用、主治必须而且一定是与治法相一致的。概括起来说,治法是组方的依据,方剂是治法的体现,即“方从法出”,“法随证立”,“方即是法”。 第二节常用治法 清代程钟龄将诸多治法概括为“八法”,他在《医学心语》中说:“论病之原,以内伤外感四字括之。论病之情,则以寒热虚实表里阴阳八字统之。而论治病之方,则又以汗和下消吐清温补八法尽之”。 1、汗法2.吐法3.下法4.和法5、清法6.温法7.消法8.补法 第三章方剂的分类 清·汪昂著《医方集解》开创了新的功能分类法。

第四章方剂的组成与变化 第一节方剂的配伍目的 1,增强药力2.产生协同作用3.控制多功用单味中药的发挥方向 4.扩大治疗范围,适应复杂病情5.控制药物的毒副作用 第二节方剂的基本结构 方剂的基本结构最早见于《黄帝内经》,在《素问-至真要大论》里说:“主病之谓君,佐君之谓臣,应臣之谓使”。这里的君、臣、佐、使说的就是方剂的基本结构。 因此方剂的基本结构就是指方剂是由君、臣、佐、使这四类具有不同作用的药物配伍组合而成。 君、臣、佐、使的具体涵义及运用特点: 一、君药:是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君药为一方的核心,其药力居方中之首,一般用量偏大。在每一个方剂中君药是必不可少的,但一般只用一味,病情复杂也可用至二味。若用多则使药力分散,并且相互牵制而影响疗效。如治疗肝肾阴虚证的六味地黄丸,以熟地为君,用至八钱,滋阴补肾,填精益髓。 二、臣药:有二种意义: 1、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 2、针对重要的兼病或兼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三、佐药:有三种意义: 1、是佐助药:有二方面意义: (1)用于协助君、臣二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 (2)直接用于治疗次要的兼病或兼证。 佐药的药力小于臣药,一般用量较少,但用数可多于臣药。 2、是佐制药:用于消除或缓解君、臣二药的毒性与烈性。 3、是反佐药:根据病情的需要,用与君药性味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 四、使药:有二种意义: 1、引经药:能把方剂中的诸药引向病所,而发挥专项治疗作用。 2、调和药:是具有调和诸药的作用。 第三节方剂的变化形式 1、药味增减变化 2.药量增减变化 3.剂型更换变化 第五章剂型 1、汤剂汤剂是中医最广泛使用的一种剂型。特点是吸收快,易发挥疗效,且便于加减使用。特点是吸收快,易发挥疗效,且便于加减使用。 2、丸剂丸剂内服吸收缓慢,药力持久,服用、携带方便,一般适于慢性、虚弱性疾病。 3、散(粉)剂散(粉)剂制作简便,便于携带,节约药物,其吸收亦较快。 第六章方剂的服法

中医综合方剂学分类总结

方剂分类总结 几本具有代表的著作 《五十二病方》:现存最早记载方剂的医书 《内经》:最早记载治法及组成原则的医书 《伤寒杂病论》:“方书之祖”集理,法,方药于一体的医书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第一部由政府编制而成的药典,第一部中成药典 《普济方》:载方最多的古代医书 《伤寒明理论。药方论》:第一部剖析组方原则之书 《医学心悟》:首先归纳“八法”之书 所治病证的病机 治咳嗽——杏苏散(风寒燥邪犯肺,肺失宣降) 麻黄汤(风寒束表,肺气不宣) 清燥救肺汤(燥热伤肺,气阴两伤,肺失宣降) 治咳喘(喘)-----小青龙汤(风寒束表,水饮内停) 苏子降气汤(痰涎雍盛,肾气不足,肺失宣降) 定喘汤(风寒外束,痰热内蕴,肺失宣降) 麻黄汤(风寒束表,肺气不宣) 麻杏甘石汤(风热袭肺,或风寒郁而化热,热壅于肺,肺失宣降)治泄泻------参苓白术散(脾胃气虚,湿浊阻滞) 藿香正气丸(风寒束表,湿阻中焦) 四神丸(肾阳虚衰,不温脾土) 真人养脏汤(脾肾虚寒,固摄无权) 理中丸(中焦虚寒,升降失常) 补中益中汤(脾胃气虚,中气下陷,气虚发热) 治痢疾——白头翁汤(热毒壅滞肠中,深陷血分) 芍药汤(湿热疫毒下注大肠,壅滞气机,气血不和) 治呕逆——温胆汤(胆胃不和,痰热内扰) 吴茱萸汤(胃中虚寒,浊阴上逆) 旋覆代赭汤(胃气虚弱,痰浊内阻,气机上逆) 橘皮竹茹汤(胃虚有热,气机上逆) 治月经不调——温经汤(冲任虚寒,瘀血内阻,阴血不足) 归脾汤(思虑过度,劳伤心脾,气血两虚) 四物汤(营血虚滞,血行不畅) 治月经不调——逍遥散(肝气郁结,血虚脾弱) 治便秘——麻子仁丸(肠胃燥热,脾津不足) 黄龙汤(热结阳明,气血不足) 增液承气汤(热结阴亏,无水舟停) 大承气汤(实热积滞壅结肠胃;热盛津伤) 济川煎(肾虚精亏,肠燥便秘) 治“四逆”——四逆散(肝脾不和,阳气内郁) 四逆汤(阴寒内盛,阳气衰微)

(完整版)圆的知识点归纳总结大全

圆的知识点归纳总结大全 一、圆的定义。 1、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点组成的图形。 2、在同一平面内,到一个定点的距离都相等的点组成的图形。 二、圆的各元素。 1、半径:圆上一点与圆心的连线段。 2、直径:连接圆上两点有经过圆心的线段。 3、弦:连接圆上两点线段(直径也是弦)。 4、弧:圆上两点之间的曲线部分。半圆周也是弧。 (1)劣弧:小于半圆周的弧。 (2)优弧:大于半圆周的弧。 5、圆心角:以圆心为顶点,半径为角的边。 6、圆周角:顶点在圆周上,圆周角的两边是弦。 7、弦心距:圆心到弦的垂线段的长。 三、圆的基本性质。 1、圆的对称性。 (1)圆是轴对称图形,它的对称轴是直径所在的直线。 (2)圆是中心对称图形,它的对称中心是圆心。 (3)圆是旋转对称图形。 2、垂径定理。 (1)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且平分这条弦所对的两条弧。 (2)推论: ?平分弦(非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平分弧的直径,垂直平分弧所对的弦。 3、圆心角的度数等于它所对弧的度数。圆周角的度数等于它所对弧度数的一半。

(1)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 (2)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圆周角为直角,它所对的弦是直径。 4、在同圆或等圆中,两条弦、两条弧、两个圆周角、两个圆心角、两条弦心距 五对量中只要有一对量相等,其余四对量也分别相等。 5、夹在平行线间的两条弧相等。 6、设⊙O 的半径为r ,OP=d 。 7、(1)过两点的圆的圆心一定在两点间连线段的中垂线上。 (2)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圆心是三边中垂线的交点,它到三 个点的距离相等。 (直角三角形的外心就是斜边的中点。) 8、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d 表示圆心到直线的距离,r 表示圆的半径。 直线与圆有两个交点,直线与圆相交;直线与圆只有一个交点,直线与圆相切; 直线与圆没有交点,直线与圆相离。 2 9、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 (x 1,y 1)、B (x 2,y 2)。 则AB=221221)()(y y x x -+- 10、圆的切线判定。 (1)d=r 时,直线是圆的切线。 d = r 直线与圆相切。 d < r (r > d 直线与圆相交。 d > r (r d 点P 在⊙O 内 d > r (r

中医师承确有专长考试方剂学复习知识点

中医师承/确有专长考试方剂学复习知识点 方剂学在中医师承考试以及中医确有专长考试中都占了很大的一部分比例,为此复习好这一部分的内容显得尤为重要,为此小编就为大家整理了方剂学复习的一部分知识点,希望可以正在准备中医师承/确有专长考试的考生可以认真复习。 (一)方剂与治法 1.方剂与治法的关系 方从法出,法随证立 2.常用治法 (1)汗法:汗法是通过开泄腠理、调畅营卫、宣发肺气等作用,使在表的外感六淫之邪随汗而解的一种治法。汗法不以汗出为目的,主要是通过出汗,使腠理开、营卫和、肺气畅、血脉通,从而能祛邪外出,正气调和。

汗法主要治疗外感六淫之邪所致的表证,凡是腠理闭塞,营卫郁滞的寒热无汗,或腠理疏松,虽有汗但寒热不解的病证,皆可使用汗法治疗。由于病情有寒热,邪气有兼夹,体质有强弱,故汗法又可分为辛温发汗、辛凉发汗,或与补法、下法、消法等配合使用。 使用汗法要注意:辨清病邪的性质;中病即止,慎勿过量;兼顾兼夹病证;不宜久煎。 (2)吐法 吐法是通过涌吐的方法,使停留在咽喉、胸膈、胃脘的痰涎、宿食以及毒物等从口中吐出的一种治法。 适用于中风痰壅,宿食壅阻胃脘,毒物尚在胃中,痰涎壅盛的癫狂、喉痹,以及干霍乱吐泻不得等,属于病位居上,病势急暴,内蓄实邪,体质壮实之证。 使用吐法要注意:因吐法易伤胃气,体虚气弱、妇人新产、孕妇等均应慎用;吐后应调养脾胃。 (3)下法: 下法是通过泻下、荡涤、攻逐等作用,使停留于胃肠的宿食、燥屎、冷积、瘀血、结痰、停水等从下窍而出,以祛邪除病的一类治法。凡邪在肠胃而致大便不通,燥屎内结,或热结旁流,以及停痰留饮、瘀血积水等形症俱实之证,均可使用。由于病情有寒热,正气有虚实,病邪有兼夹,所以下法又有寒下、温下、润下、逐水、攻补兼施之别,并可与其他治法结合运用。 使用下法要注意:辨清病情之属性;中病即止,顾护正气。 (4)和法: 和法是通过和解与调和的方法,使半表半里之邪,或脏腑阴阳,表里失和之证得以解除的一种治法。和法既能祛除病邪,又能调整脏腑功能,且无明显寒热补泻之偏,性质平和,全面兼顾,适用于邪犯少阳、肝脾不和、肠寒胃热、气血营卫失和等证。和法的分类较多,其中主要有和解少阳、透达膜原、调和肝脾、疏肝和胃、分消上下、调和肠胃等。 (5)温法: 温法是通过温里祛寒的作用,以治疗里寒证的一类治法。里寒证有部位浅深、程度轻重的差别,故温法又有温中祛寒、回阳救逆和温经散寒的区别。 使用温法要注意:"壮火食气,少火生气"(《内经》);"真热假寒"证,不可误用。 (6)清法: 清法是通过清热、泻火、解毒、凉血等作用,以清除里热之邪的一类治法。适用于里热证、火证、热毒证以及虚热证等里热病证。由于里热证有热在气分、营分、血分、热壅成毒以及热在某一脏腑之分,故清法之中又有清气分热、清营凉血、清热解毒、清脏腑热等不同。 使用清法要注意:不可滥用,注意顾护正气;"真寒假热"证,不可误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