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教案

第一单元教案
第一单元教案

1、我们爱你啊,中国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理解诗歌语言和吟颂诗句,激发学生热爱伟大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通过有感情朗读,逐层次理解重点字词,关键句子,体会诗歌所表达的真挚而强烈的爱国之情,并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

3、理清课文脉络,初步体会诗歌所表达的真挚而强烈的爱国之情。

课前准备:

歌曲《我爱你,中国》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欣赏歌曲《我爱你,中国》,简单说歌曲内容。

2、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歌唱祖国的诗歌,揭题、范读。请学生谈自己的初步感受。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生词和不理解的词、句。

2、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生词,朗读,识记。要求:读准字音,记清字形。

(2)、提出不理解的生字,作上记号。

(3)、指名分节朗读,纠正。要求读通顺。

3、默读全诗,想想课文讲述了祖国的哪些可爱之处,边读边画出重点词句。小结:

4、课文可分为几部分。提示:从诗的结构来入手。

(1)小组讨论。

(2)交流。

第一段:写祖国幅员辽阔,总起全诗。

第二段:以“我们爱你”作为起句,从不同角度,歌颂赞美可爱的祖国。

第三段:总结全文。回顾过去,骄傲自豪;展望未来,奋发开拓。

5、朗读全诗,体味祖国的可爱。

三、学习第一段

1、齐读。理解:“碧波”、“群星闪烁”、“银装素裹”、“洋溢”、“盎然”。

2、思考:(1)这一段是从什么角度写祖国幅员辽阔的?(季节差)

(2)“啊,我们爱你,中国!”这句诗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总领全诗,是全诗的主旋律)

3、指导有感情朗读。

四、作业

1、用钢笔描红、临写生字。

2、朗读课文。

3、补充习题:1、2题。

板书设计:

祖国幅员辽阔,总起全诗。

我们爱你啊,中国从不同角度,歌颂赞美

总结全文,展望未来,奋发开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理解诗歌语言和吟颂诗句,激发学生热爱伟大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通过有感情朗读,逐层次理解重点字词,关键句子,体会诗歌所表达的真挚而强烈的爱国之情,并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课前准备: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听写词语。

2、朗读全诗,说说你知道了祖国哪些可爱的地方。

二、出示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逐层次理解重点字词,关键句子,体会诗歌所表达的真挚而强烈的爱国之情,并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三、学习第二段

1、学习第2节。

(1)朗读第2节。提出不理解的词语。

(2)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解决问题。

(3)默读体会,第2节表现了什么?(祖国山河的雄浑壮丽)

(4)有感情朗读第2节。

(5)除了诗里写的,你还知道哪些祖国的美丽风景。

(6)朗读、背诵。

(7)小结学法:

朗读诗句,理解词语。

展开想象,再现画面。

联系积累,丰富画面。

感情朗读,联系背诵。

2、运用学法,自学3~6节。再交流讨论。

第3节:介绍祖国名产。理解:醇美光洁绚丽巧夺天工

第4节:各民族有代表性的风物。简介:傣家竹楼、布达拉宫、吐鲁番、戈壁滩。理解“巍峨”。

第5节:古老灿烂的文化,改革开放的成就。介绍战国编钟。

第6节:伟大的民族精神。理解:“松树的伟岸、梅花的高洁,博大的胸怀、恢弘的气魄。”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什么精神?(刚强不屈、纯洁高尚、胸襟博大、气魄恢弘)举个例子说说这些精神。

3、朗读第2~6节,进一步体会祖国的可爱。

4、练习背诵。

5、仿照第二至第六节写一到两节。

三、学习第三段

1、朗读第七节,说说“骄傲、自豪”是针对什么说的,“奋发、开拓”又是针对什么说的。

2、理解“我们爱你啊,中国”在全诗中的作用。(总结全诗、呼应开头、升华主题)

3、有感情朗读,表现豪迈之气及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奋斗的坚定决心。

四、朗读、背诵全诗

五、作业

1、有感情朗读背诵课文。

2、利用班会时间,把自己游览过的某个地方,知道的某个特产,古老的历史文物等,向同学们说说并写下来。

3、补充习题3、

4、5。

板书设计:

1、我们爱你啊,中国

山河壮丽

物产丰富

民族多样

历史辉煌

伟大成就

教学后记:

2、郑成功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说说词语的感情色彩。

3、凭借课文的具体语言材料读懂课文内容,了解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的历史功绩,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1、学会本课生字,说说词语的感情色彩

2、凭借课文的具体语言材料读懂课文内容,了解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的历史功绩,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的历史功绩。

2、学会本课生字,两条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清文章脉络。

教学重、难点:

理清课文脉络,初步了解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的历史功绩。

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查阅台湾和郑成功的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教师板书:英雄你觉得,什么样的人才能称得上英雄?

2、教师板书:民族英雄你觉得,什么样的人才能算得上民族英雄?民族英雄和我们刚才说的那些英雄有什么不一样?

3、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就是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郑成功(板书)

4、来!齐读课题。怀着对英雄的敬仰之情,再读!

5、出示:“民族英雄郑成功是福建省南安县人。”指名学生读,怎样读好,齐读。

二、检查预习情况,学习生字词。

1、郑成功是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同学们通过预习对他已有一些初步的了解。我相信,只要大家打开书,把《郑成功》这篇课文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地读一遍,你对他肯定会有更深刻的认识。

(学生自由地朗读课文,教师在巡视中边听个别学生读书边示意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不知同学们对课文中的生字词掌握情况如何,老师检查一下同学们的预习效果。

2、出示生字词。

①认读生字;

②认读词语;

你是怎么理解“奴役”这个词的?大家理解得很深刻!那么什么叫“残酷地奴役”呢?你能用上这两个词说说课文中的内容吗?

出示“他们……”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是啊!他们挖空了心思,用尽了所有卑劣的手段,用尽了所有折磨人的酷刑,把罪恶的魔刀伸向了无辜善良的台湾人民。)你的心情怎样?你能不能通过朗读把表达出来。

你是怎么理解“慷慨激昂”这个词的?那你能不能用慷慨激昂的语气把这句话读读。出示:“台湾……”

三、再读课文

(文章不是无情物。文章总是表述着作者一定的感情。读一遍文章,只要你是用心去读了,总会有这样或那样的感受。课文的哪些词句让你自豪?让你痛快?让你开心?让你激动?为什么?来,快速读读课文。)我们再读了一遍课文对课文已有了更深的了解,其实课文中有一段话,最能概括郑成功的伟大功绩。找到了吗?

(齐读课文最后一节。)

1、谁来说说看,课文主要讲了哪两件事?谁愿意写到黑板上?

2、看书中哪些地方是写“收复”台湾的?哪些地方是写“建设”台湾的?快速浏览课文,同桌的同学可以交流一下。

指名读“收复台湾”的段落。郑成功能顺利地收复台湾,原因是什么?课文第几自然段写出他战前的精心准备。(指名学生读)有了这样的精心准备和充满必胜的信心,再看看郑军和敌人惊心动魄的交战场面吧。(指名学生读)

指名读“建设台湾”的段落。“当……,个个喜出望外。”他们用心慰问了郑军,谁读读这副快乐的慰问图。(指名学生读)收复台湾后郑成功还做了发展生产和办起学校。哪位同学来读读7、8两小节。

郑成功的伟大就在这里,所以人们称他为——()

四、总结全文,领悟结构

1、齐读最后一段。

2、教师小结板书

收复台湾

郑成功民族英雄

建设台湾

人事情

写人要抓住典型的事,表达心中的情

五、课堂演练

1、描红生字。

2、补充习题1、2、3题。

3、搜集我国民族英雄的故事。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凭借课文的具体语言材料读懂课文内容,了解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的历史功绩,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3、品读第五自然段,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仿写片断。

教学重、难点:

1、凭借课文的具体语言材料读懂课文内容,了解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的历史功绩,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2、品读第五自然段,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仿写片断。

课前准备:回忆自己看到过的场面

教学过程:

一、学习课文第1-3小节。

1、指名读,思考:第1-3小节主要写什么?(台湾人民痛恨侵略者,郑成功决心要收复祖国的宝岛台湾。)

2、默读,思考:那些词句写出了台湾人民对侵略者的痛恨?那些词句写出了郑成功决心要收复祖国的宝岛台湾。(强占、残酷地奴役、恨透了、慷慨激昂绝不允许)

3、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郑成功为什么要收复台湾了,想象一下郑成功“慷慨激昂”说话的样子,有感情朗读郑成功的语言。

4、分角色朗读第1-3小节。

二、学习课文第4-6小节。

过渡:郑成功是如何收复台湾的呢?他为什么能取得这场战斗的胜利呢?

1、自由读课文第4-6小节,找找他们胜利的原因,划出相关语句,想想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学生交流后板书。

准备工作充分:

充满了必胜的信心:

官兵的勇猛善战:

3、胜利属于正义之师,侵略者的下场只能是失败。看看课文是如何描写侵略者的狼狈相和可耻下场的?(负隅顽抗惊恐万状乱作一团举手投降)

4、地朗读第第4-5小节,要读出郑军的威武气势。

5、指名读课文第6小节。

①郑成功的军队受到了台湾同胞的热烈欢迎,找出描写台湾同胞的喜悦心情词句。(喜出望外送来慰劳也送来街头巷尾鞭炮之声不绝载歌载舞欢庆胜利)

②生自由练读。

③全班齐读。

三、学习课文第7-8小节。

1、默读,思考:郑成功是怎样建设台湾的?

学生交流后概括:大力发展生产、兴办学校。

2、齐读。

四、学习课文第9小节。

1、齐读。

2、说说人们为什么永远也不会忘记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

五、总结全文。

1、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的伟大功业,我们永远不会忘记。台湾永远属于中华民族,台湾终将回到祖国的怀抱。像李登辉、陈水扁这些民族的败类,想把台湾从祖国的怀抱中分裂出去,我们决不答应。

2、像郑成功这样的民族英雄你还知道他们的什么事?

六、作业

1、补充习题4、5、6题。

2、复述课文。

板书设计:

郑成功民族英雄

收复台湾出征战斗欢迎

建设台湾发展生产兴办学校

教学后记:

3、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自然段。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体会肖邦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难点:

1、通过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肖邦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2、背诵课文第2自然段。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清文章的脉络,初步感受肖邦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难点:

1、会本课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清文章的脉络,初步感受肖邦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课前准备:

搜集有关肖邦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你了解哪些音乐家?(聂耳、冼星海等)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写一位外国音乐家故事的课文。(板书: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从这课题你看出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吗?

(“我”不在祖国,但十分思念、热爱祖国,不然怎么要将心脏带回祖国呢?“我”是谁?“我”怎么会离开自己祖国的?“我”为什么不能回到祖国?“我”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话的?)

二、初读指导。

1、自由读课文,要求:

(1)画出生字,边认字边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画出生字词及不理解的词语,借助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意思。

2、检查自读情况。

(1)读生字词,相机正音。

深渊雾霭呐喊盛满疾驰蜡烛

维斯瓦河消逝催人奋起肺结核病

(2)指名试读课文,看是否流利,了解部分词语掌握情况。

雾霭:雾气。

疾驰:马车奔驰。

催人奋起:叫人赶快行动。

呐喊:大声喊叫助威。

亡国:国家灭亡。

消逝:消失。

肺结核病:慢性传染病,通称肺病。

3、默读课文,思考揭题时提出的问题答案各在文中哪一部分。

4、指导分段。

三、精读指导。

1、回答:“我”是谁?(波兰年轻而富有才华的音乐家肖邦)文章哪一部分告诉了我们?(第一段)

补充介绍:

肖邦,6岁就开始学习钢琴,7岁学习作曲,8岁便在音乐会上登台演出,16岁时进华沙音乐学院作曲班,不到20岁已是华沙很有句的钢琴家和作曲家。

2、默读第一段,思考:你还知道什么?

(1)交流:肖邦为什么离开自己的祖国。

(2)指名读有关语句。

19世纪初,波兰到欧洲列强的肥分,有十分之九的领土落到了沙皇俄国的手里.波兰人民从此陷入了被欺凌.被压迫的深渊.

(在世界地图上找出欧洲、波兰及俄国。)

帮助理解:

瓜分:像切瓜一样地分割。

深渊:原指很深的水。文中比喻波兰人民遭受的苦难极深。(联系从书报、电影电视那里了解到的旧中国遭受帝国主义列强侵略时,百姓被欺凌、被压迫的悲惨遭遇来帮助理解。)

3、指导朗读。

正当这个富有才华的音乐家为祖国和人民施展他的音乐才能时,他却--不得不离开自己的祖国,该是多么--悲愤!

体会肖邦当时的悲愤之情。

朗读时要求语调低沉、激愤,语速稍缓,重读“不得不”。

范读,指名读,齐读。

板书设计:

肖邦(波兰)不得不离开

五.课堂作业设计

1、《习字册》

2、补充习题1、2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

2、通过具体语言材料的感知体会肖邦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难点:

在朗读中感悟课文内容,感受肖邦至死不忘祖国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革命练习曲》,课前布置学生搜集肖邦的资料。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1、师:上节课,我们通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了课文中的生字词,并研读了第一自然段。下面这些词你们能读好吗?

(屏幕出示)感动激动郑重回首

悲愤欲绝日夜思念

四处奔波弥留之际

亡国之恨与世长辞

2、复习词语。指名读,要求:正确、流利、有味。

3、师:你能尽量用上这些词语大致说说课文的内容吗?

4、再读词语,体会情感。

5、过渡:今天让我们再次穿越历史的长河,走进肖邦,感受肖邦。

二、研读悟情

(一)品味“依依惜别”

1、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象,你眼前仿佛出现了哪些情景?

(咏唱送别曲;深情的叮嘱;赠送泥土;登车告别等)

2、师:我们看到了一个又一个感人的场面,让我们通过读,去感受当时的情景。

(1)出示:“在城郊……激动地泪水溢满眼眶。”

(2)自由读、指名读、找出反映肖邦感情变化的句子。

(“肖邦感动地点了点头。”“肖邦再也忍不住了,激动地泪水溢满眼眶。”)(3)师:肖邦感动的是什么?他激动地又是什么?

(4)生交流,并在朗读中体会肖邦的情感变化。

3、是:是啊,他激动不已,却一句话都没说。(出示:“他郑重地……疾驰而去。”)

(1)读读这句话,看哪些词语会一下子跳到你的眼前,因为从这些词语你能感受到肖邦的内心。

(2)生交流。师:从“郑重”和“回首”两个词语中你读出了什么?(3)想象、讨论,完成句子练习。

师:他回首望了望远处,然后登上马车,疾驰而去,一句话也没说,当他的内心势必翻江倒海,他一定有千言万语。

他想对说:“。”

(4)师:但是,他一句话都没有说。读:“他郑重地……疾驰而去。”(5)过渡:肖邦带着师生的深情叮嘱,带着祖国的泥土,告别了亲人,离开了亲爱的祖国。这一别就是18年。请大家拿出笔,读3-4段,想一想,这是怎样的18年呢?请圈画出相关的词句。

(二)体会“日夜思念”

1、自由读,思考:这是怎样的18年呢?圈画出相关词句。

2、交流。

3、师:起义的失败,令肖邦悲愤欲绝,他将自己的一腔热血化成了音符,写下了著名的《革命练习曲》。大家想听吗?(师播放)

师:从铿锵有力的节奏中,从催人奋起的旋律中,你听到了什么?仿佛看到了什么?

4、(过渡)师:那么他又是如何将自己的满腔悲愤全部倾注在音乐的创作上的呢?

5、默读第4段。

(1)师:读了这一段,你的头脑中想到了哪些词语?(废寝忘食、通宵达旦、夜以继日……)

(2)师: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把你体会到得情感融进语言文字中读。(三)感受“至死不忘”

1、师(配乐)为了至爱的祖国和人民,肖邦彻夜地作曲,忘我地工作,疲劳加上忧愤,这个天才音乐家最终病倒了。弥留之际,他有多少话要说,他有多少话想说啊,但千言万只化作了一句话:(出示)

弥留之际,肖邦紧紧的、握住姐姐路德维卡的手,喃喃地说:“我死后,请把我的心脏带回去,我要长眠在祖国的地下。”

(1)自由读。思考:弥留之际,他已经虚弱得不行了,可是他哪来的力量,“紧紧握着”姐姐的手?这是一种怎样的力量?

(2)朗读体会。

2、(过渡)师:就这样,他带着思乡之情、亡国之恨,在异国他乡与世长辞了,当时才39岁。

三、拓展升华,练笔抒情

1、补充:根据他的遗嘱,他的心脏被带回祖国,存放于华沙的教堂中。另外朋友们还将他那保存了19年的泥土洒在了他在异国他乡的墓中,他永远和他深爱的祖国、人民在一起。

2、师:在你的眼中,在你的心里,肖邦是个怎样的人?同学们,请把你感受到得肖邦,用简洁凝练的语句写下来吧。

3、在舒缓的音乐中学生交流、朗读、升华情感。

四、作业。

1、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

2、课后听一听肖邦的钢琴曲,感受其音乐的魅力。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4、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中表达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中表达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2、背诵课文。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了解诗的内容和写作的时代背景,体会诗人抒发的强烈的爱国之情。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中表达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2、背诵课文。

课前准备:

查阅杜甫的资料,了解他们生活的年代。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音乐渲染气氛)随着悠扬的古乐我们这堂课将走进古诗的画卷,谁先来吟诵一两句杜甫的诗句?(生答)读着杜甫的诗给你留下什么印象?(生答)师相机介绍杜甫及他作品主要风格。(出示杜甫简介)

2、过渡

我们要学的是他另一种风格的一首诗,是他“生平第一快诗”他就是——出示课题

二、初读诗。

1、齐读课题、解题。(从课题中你们知道了什么?)

2、过渡

由于战乱,杜甫一家在他乡异地流浪了整整八年之久,收复蓟北的消息传来,此时,诗人心情会怎样?诗人一听到这胜利的喜讯不禁大喜若狂,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七律名作,现在让我们就一起走进他的诗中吧!

3、学生自由读诗,要求读正确,流利。

①点名读

②听录音朗读(出示录音朗读)

③学生学着录音自由读,读出诗的节奏和停顿

④齐声朗读,要求读出诗的韵味

三、理解诗的大意

1、小组讨论

2、交流理解诗意

3、带着自己的理解齐读全诗

四、悟诗情

1、过渡:诗中意思你们已深刻体会了,那诗中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一份怎样的情感呢?(喜)(出示思考、讨论)

2、找出诗中“喜欲狂”的句子交流后(出示这几句话)学生反复读(交流中相机出现路线图让学生感受诗人归心似箭心情)。

3、深切体会“喜欲狂”心情

①过渡:作者的这份“喜”从何而来呢?为什么收复了蓟北诗人又会如此欣喜若狂呢?让我们一起来和诗人回顾那段不堪回首的历史,你就会有切身体会,请看大屏幕,随着画面讲解。

师在《二泉映月》的二胡声中悲情朗诵《春望》

②听着杜甫这浸透血泪的心声,你们有什么感受?(生答),当你面对这一切,你的心情是什么?,请怀着这种心情读读这首诗吧!

③过渡:“真是满纸忧愤言,一把辛酸泪”啊!而今,收复蓟北的消息犹如一声春雷响彻神州大地,经历了八年之久的战乱终于平定了,此时此刻,诗人心情怎样?会想到些什么?

④学生发挥想象谈想到什么?学生感情诵读这几句话。

想到这些,能不涕泪吗?读——

想到这些,能不“喜欲狂”吗?读——

想到这些,能不纵酒高歌吗?读——

想到这些,能不归心似箭吗?读——

在老师的引读下,深情朗读“喜欲狂”的这几句话。

五、渲染主题

1、诗人“喜欲狂”的背后是颗怎样的心在跳动啊!

2、让学生感情朗读全诗

六、课外拓展

过渡:自古以来,就有许多诗人以自己赤诚的爱国情抒写出风格迥异的爱国诗篇。有忧愤深广的动情倾诉,也有激情澎湃的昂首浩歌,老师这就有几篇与大家共赏。(出示课件,古诗欣赏)

让学生读古诗欣赏。

七、总结

(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历年来,这些光照千古的诗篇为后人所传诵,他们的爱国精神成为后人效仿的楷模,激励着后人谱写出一曲曲气壮山河的正气歌,让我们承继先人的浩然正气,以自己的满腔热血谱写新的爱国诗篇,让巍巍华夏岿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八作业

补充习题 1、2、3题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示儿》,感受诗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2、理解诗句含义,想象诗歌意境,培养学生的自学、想象、表达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

4、以爱国主义为主题,补充陆游及其它诗人的爱国主义诗歌。

教学重、难点:

体会诗的意境,感受诗人的爱国主义情感。理解陆游一生都渴望收复失地,统一中原,可直到生命最后一刻都无法实现愿望的原因以及诗人的悲愤之情。

教学准备:

查阅有关陆游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林景熙的《题陆放翁的诗卷后》,读了这首诗你心中有一种怎样的感觉?从哪句诗中感觉到?

3、这首诗是南宋末期诗人林景熙在读了陆放翁的诗卷后写下的一首诗,他读了陆放翁的诗句后,为什么会“愁蒙蒙”呢?老师先把这个“?”留在黑板上,当这节课结束的时候你就会明白的。

4、陆放翁是谁?谁能用一句话介绍他?

(当介绍到陆游一生写了9300多首诗时,导出课题“示儿”。)

5、理解课题。这首诗是陆在什么情况下写给儿子的?(出示图片),临终前写给家人的也叫什么?在遗书中人们一般会写些什么?陆游在临终前写了些什么呢?(出示古诗)

二、读通古诗,读懂诗意

1、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2、理解诗意。结合注释,一行一行地读,一句一句地想,你就会明白的。检查:从哪些词中分别读懂了“本来”,“全中国统一”,“你的父亲”的意思?

人在死去后哪些东西是空的?可作者唯独对什么放心不下?

三、读懂诗人,感受“悲”情

1、以“悲”入手,感受“悲伤”。

同学们靠自己的努力读懂了诗意,我相信同学们也能读懂诗人的。再看看古诗,有一个字会忽然跳了你的脑海,从这个字中你会了解作者此时的内心,是哪个字?(悲)他悲什么?为不见九州而悲,他此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呢?用“悲”组一个词来表示他此时的心情。(悲伤)光找出这个字来还不行,还得读出来。(生读)再想像一下陆游临终前什么样子?(奄奄一息,无力睁开双眼,嘴唇微微颤动着,说话断断续续)想像着陆游临前的样子再读前两行。

2、想象画面,体验“悲痛”。

“九州同”又是怎样的景象呢?(先了解宋朝的历史)我们可以从一幅画中了解到北宋中期九州同的景象,是哪幅画?这幅画描绘了北宋时期哪里的景象?分几部分?(分别出示三幅画面,并简述前两幅,读第三幅的文字介

绍)这幅画卷表现了当时怎样的一种景象呢,浓缩到文中的一个词就是

__________。(欣欣向荣)可是这一切的一切,自从金兵攻破北宋国门的那一刻起,就不复存在了。而诗人陆游看到的是与此截然不同的景象。诗人看到的是什么景象呢?我们读了他写的另外一首诗,我想你一定会看到他眼前浮现的画面。(出示《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读了这首诗,你会想到一个什么词?你能看到陆游的眼前浮现出怎样的画面?从哪句诗中浮现这样的画面的?

受尽了奴役的大宋百姓盼望着大宋的军队来解救,还他们一个属于自己的家,这一盼盼了几年啊?……六十五年啊,这六十五年中我们的百姓受了多少折磨啊!(读“遣民泪尽胡尘里”)六十五年中,受了多少痛苦啊!生接读——遣民泪尽胡尘里。六十五年中,流了多少血泪啊!生接读——遣民泪尽胡尘里。陆游的眼前出现这样的画面,一想到这些百姓,陆游的心情你懂吗?你能用什么词来形容?(悲痛)这一年又一年的企盼与向望,是多么漫长,多么揪心的等待啊!他都85岁了,北方还没有传来好消息,矢志不渝的诗人又一次发出了内心的伤悲——死去无知万事空,但悲不冗九州同。为国耻未雪而死不瞑目,只能期待家人——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怎告乃翁。

3、读中对比,感受“悲愤”。

人们把希望寄托在了谁的身上?那么王师哪儿去了?他们为什么没有来解救老百姓呢?出示林升的《题临安邸》。读后问:“你所看到的王师在做什么?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与《秋夜将晚出篱门迎凉有感》对比。一边是“遣民泪尽胡尘里”,另一边是“西湖歌舞几时休?”读到这儿你又有什么更深的感受?

引读。那谁来质问他们一番——西湖歌舞几时休?谁也想来指着鼻子骂醒这群寻欢作乐的权贵们?

面对这些花天酒地的权贵们,我们怎么问——西湖歌舞几时休?

面对这些苟且偷生的权贵们,我们怎么问——西湖歌舞几时休?

面对这些忘了国耻家恨的权贵们,我们怎么问——西湖歌舞几时休?

这份愤怒,也在《示儿》这首诗句中啊,你能读出这种悲愤吗?(好一个悲,好一个愤啊,读出了陆游的心声!)

陆游年轻时就曾立下了“上马击狂胡,下马击军书。”的壮志,他的壮心为何不能实现?尽管如此,他的忠君爱国之心坚如铁死,永远不会改变,他在《卜算子·咏梅》中写道:“无意苦争春……”寂寞开无至的陆游,只能是顾影自怜,悲忧之愤便跃然纸上——但悲不见九州同。

因为陆游爱国,看不到大宋统一,陆游遣憾啊——但悲不见九州同;想到那些望眼欲穿的老百姓,陆游悲痛啊——但悲不见九州同;想着那些花天酒地,苟延岁月的南宋权贵们,陆游悲愤啊——但悲不见九州同。生命即将结束,但是还没有盼来国家统一,是悲伤痛狠,是百感交集啊!读“但悲不见九州同。九——州——同。”

过渡:这样的南宋王师做不了什么?但此时的陆游还是放心不下自己的祖国,哪怕只有一丝的希望,他还是把希望寄托在了王师身上,因此,他在诗中嘱托家人——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什么时候会有这样的一天?或许几年,几十年,再或许更长的时间。不管多少年,我们的陆游,我们的爱国诗人会在地下一直等着这喜讯——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是陆游最后的希望啊!他一再叮嘱儿子,一再叮嘱——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课件再次出示古诗《示儿》及播放音乐)

因为朝庭的昏庸、无能,陆游最后也只能是含恨而凄楚地告别人间。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让我们和着这悲沉的音乐,一起诵读陆游用血和泪抒写的千古绝唱《示儿》。(学生读)位卑未敢忘忧国。这是陆游的爱国名言,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么做的。我们虽然与陆游是不同时代的人,但爱国之心是一脉相承的。国耻不能忘,落后要挨打,我们忘不了圆明园的那场大火。圆明园残留的柱,书写着一个国家的耻辱,振兴中华,不忘国耻。同学们,国富民强,匹夫有责,我们应该向诗人那样胸怀祖国,报效祖国,让我们再次吟诵他的用生命抒写的压卷之作《示儿》。(学生再读)

四、回应开头,释疑解惑。

一位怀着满腔爱国之情的老人,带着他的毕生遣憾和无限的希望离开了人世,陆油临终前南宋统一的愿望实现了吗?让我们再次看到课前出示的那首诗(课件出示:林景熙《题陆放翁诗卷后》)床头孤剑空有声,坐看中原落人乎!青山一发愁蒙蒙,干戈况满天南东。来孙却见九州同,家祭如何告乃翁。”从诗句的哪些地方看出陆游临终前的愿望没实现?

五、跨越时空,书写真情。

(课件出示陆游墓碑)同学们,七八百年过去了,今天的你,如果在清明这天来到陆游的墓前祭祀,你会告诉他些什么?对他说些什么?拿起笔写下你想说的话(也可写诗,以诗对诗)。

先指名读,然后出示老师写的小诗。

题陆放翁诗卷后

李声华

人去楼空,灰飞烟灭,哀叹尘事一场空。

千山垂泪,万马齐哀,只悲中原落敌手。

挥师北上,直捣黄龙,苦盼河山大一统。

九州同乐,梦圆奥运,共庆民众喜团圆。

结束语:人去楼空,灰飞烟灭,陆游就这样走了。作为一个父亲,在临终前他没有给儿子们留下金银财宝这样的遗产,但他留下了近万首古诗,留下了他那至死不渝的爱国精神,这份光辉的精神是多么宝贵的财富和遗产。这份遗产不仅是属于陆游的后人,更是属于每一位炎黄子孙。或许,今天的学习只是给同学们的心灵打开了一扇小小的门,陆游心中的痛让我们铭记历史,让我们化“悲”为力量,立志勤学,报效祖国,会让我们怀着更多的思考走向未来的人生。这才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真正目的。

六、作业:

读了《示儿》这首古诗,我想你对陆游一定有了更深的了解。请你给这位爱国诗人写一封信,跨越时空隧道,与七百多年前的陆游进行心灵的对话,相信你一定能行!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练习1

教学目标:

1、认识轻声这一注音方法,能区别同一词语是否轻声在词义上的区别,会运用轻声的注音方法。

2、熟读并背诵《爱我中华》,体会歌词中的思想感情。

3、描红古诗《示儿》,注意行款整齐,字体工整。

4、写好毛笔字,学写毛笔字“陪”“将”,注意字形左窄右宽。

5、根据资料了解一种以上少数民族风土人情和生活习惯,会用语句通顺、条理清晰的语言介绍一种少数民族,训练口头表达能力,强学生的爱国情感。教学重、难点:

1、会用语句通顺、条理清晰的语言介绍一种少数民族。

2、认识轻声这一注音方法,能区别同一词语是否轻声在词义上的区别,会运用轻声的注音方法。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轻声这一注音方法,能区别同一词语是否轻声在词义上的区别,会运用轻声的注音方法。

2、熟读并背诵《爱我中华》,体会歌词中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认识轻声这一注音方法,能区别同一词语是否轻声在词义上的区别,会运用轻声的注音方法。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一部分:语文与生活

(一)学习第一题。

1、学生读题,要求学生自读这部分内容,了解诗歌所写的内容

2、讨论:古诗中“妻子”该怎么读?

3、教师小结:

“妻子”一词的意思是妻子和子女,应该读作“qī zǐ”,“一个词尾如果是‘子’、‘儿’、‘头’,就应该读轻声”的说法是不正确的,是不能一

概而论的。

(二)学习第二题。

1、出示题目

学生自读第二题。

2、学生比较,交流。弄清里面词语的意思。

老子:(lǎo zǐ)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大思想家老聃(dān)。

(lǎo zi ) 是口语中的父亲,或者是骄傲人的自称。

地道:(dì dào ) 是指在地面下掘成的交通坑道。

(dì dao )。1真正是有名产地出产的;2真正的;3指工作等够标准,实在。

照应:(zhào yìng )配合,呼应。

(zhào ying ) 照料。

东西:(dōng xī )指“东”和“西”两个方向。

(dōng xi )有两种理解:1指各种具体的或抽象的事物;2特指人或动物(多指厌恶或喜爱的感情)

兄弟:(xiōng dì) “兄”和“弟”。

(xiōng di )三种理解:1弟弟;2称呼年纪比自己小的男子;3男子跟辈分相同的人或对众人说话时的谦称。

对头:(duì tóu )三种解释:1正确,合适;2正常;3合得来。

(duì tou )有两种解释:1仇敌,敌对方面;2对手。

3、学生再次齐读这些词语。

4、教师小结

(三)学习第三题。

1、学生读句子,想一想加点词在句子中的意思,讨论选择。

2、全班交流。

(1)运气读“yùn qì”;

(2)运气读“yùn qi”;

(3)孙子读“sūn zǐ”;

(4)孙子读“sūn zi”)

3、学生再读体味这些词语的意思。

二、教学第二部分:诵读与欣赏

1、自由读歌词。

2、指名读,正音。

3、讨论理解。

4、欣赏歌曲(会唱的可以考虑教学生唱一唱这首歌)。

5、教师小结

三、总结,布置作业

唱会《爱我中华》。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描红古诗《示儿》,注意行款整齐,字体工整。

2、写好毛笔字,学写毛笔字“陪”“将”,注意字形左窄右宽。

教学重、难点:

写好毛笔字,学写毛笔字“陪”“将”,注意字形左窄右宽。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把上节课的“语文与生活”中的句子复习一遍,指生读。

二、教学第三部分:写好钢笔字

1、审题。

(1)指名读题。

(2)教师进一步明确练习要求。

2、指导。

(1)学生自由读这段话。

(2)要求学生仔细观察这些钢笔字的特点,揣摩运笔方法。

(3)让学生说说写钢笔行楷的注意点。(要从每个字的整体去观察,不要看一笔描一笔,要一气呵成)

(4)以“死”,“州”等字为例指导学生体会运笔特点。

(5)教师强调行款布局和整体章法。

3、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

(2)根据描红情况,教师及时小结,在让学生仿写。

4、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

(2)指出不足,根据情况进行纠正强化练习。(学生书写时教师要注意巡视观察,反馈时注意评点、纠正)

三、教学第五部分:写好毛笔字

1、学生观察课本中的两个字“陪”“将”。

①字形特点

②笔画特点

2、教师示范书写,讲解要点

3、学生书写,教师巡回指导

4、评讲书写作业

5、学生再次练写。

四、总结本节课学习情况布置下一节课需要准备的东西。

通过多种渠道搜集反映各民族文化特色的资料,制成小卡片。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根据资料了解一种以上少数民族风土人情和生活习惯,会用语句通顺、条理清晰的语言介绍一种少数民族,训练口头表达能力,强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难点:

会用语句通顺、条理清晰的语言介绍一种少数民族,训练口头表达能力,强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准备:

1、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反映各民族文化特色的资料,宁多勿缺。

2、一张中国地图,MTV《爱我中华》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启发谈话:同学们,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有56个民族,你能说出其中的一些民族吗?

2、学生们畅所欲言。

过渡:各民族的文化生活真是别具一格,你们想走进他们吗?

二、创设情境,走进民族

1、出示四幅民族图,说说分别讲的是那些民族?

2、小组探究:

根据搜集来的资料,判断图上是哪几个民族,说说你是从什么地方判断的。

要求:小组长要让组员都有发言的机会,要互相倾听他人意见。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

小组选代表发言,必要的地方演一演

过渡:各民族的历史文化真实丰富多采,你能选一个你最感兴趣的家庭成员向大家介绍吗?

三、自组小组,自选介绍

1、出示各民族的照片,展示各民族的风采。

2、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组成小组,练习导演。

(学生根据自己爱好自由组成旅游团体,自导自演,展开研究,给学生充分的学习自由度,让学生主体实践和亲身体验。通过与他人的互动交往活动中,让他们用自己的智慧解决问题。教师更多的是提供帮助、指导,甚至协作研究,与学生一起讨论。)

3、畅所欲言的介绍会,师生共同评议。

4、谈谈这次旅游的感受。

四、发展思维,内化积累。

1、出示一些典型的民族照片,让学生判断是哪个民族,并说说这个民族的代表性节气、风俗。

2、出示一张中国地图,指导学生找出各民族的聚居地区。

3、观看MTV《爱我中华》,你想对祖国说些什么?你打算怎样为祖国贡献力量?

拓展延伸:

全班共同努力,多种渠道搜集资料,把反映各民族的生活资料,整理成一本民族集锦。

板书设计:

介绍我国的一个民族

要求:①介绍一种你了解的少数民族的基本情况

②语句通顺,条理清楚

教学后记:

四年级下册英语第一单元教案(最新版)

第一单元教学计划 一、单元教学内容分析 1、单元教学内容:本单元重点学习学校科室及功能室的名称、分布和不同 的功能。要求学生能够听说认读这些课室的单词,说出每个科室的不同功用,并简单介绍学校校舍的分布情况。重点学习的句型是: This is …….. Thatis ………. Is this …….? .Is that …….? Yes ,it is ./No, it isn ’t.同时渗透了序数词的运用以及字母组合er 在单词中的最基本的发音。 2、单元教学重点:掌握学校中的一些功能室。例如: playground,garden,teacher ’s office, library, canteen, art room, computer room, washroom,musicroom,gym,andTVroom.掌握句型This/Thatisthe …及Isthis/thatthe …? Yes ,it is./No, it isn ’t. 在实际情境中的运用。3、单元教学难点:字母组合 er 在单词中的发音;序数词和基数词的区分及如何正确使用序数词。 二、单元教学目标:认读PartAandPartB 中的单词;实际情景中灵活运用 Let ’stalk 中的重要句型This/Thatisthe(a) …Isthis/thatthe(a)…?Yes,itis. No, it isn 三、单元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教学过程中所需要的图片、声音、课件,以及本单元的单词 卡。 2、准备一些教师的照片或图片。 3、教师准备录音机及录音带。 四、单元教学措施: 1、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可通过请学生复述老师的话或是 复述同学的回答,让学生对老师和同学的发言引起注意,让学生意识到要仔细听别人的说话。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二) 一、单元教学内容:一年级数学上册第2-7页 二、单元教材分析:这一单元教材是在学生上个学期学习了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基础上,继续学习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的初步认识。由于在现实生活中学生直接接触的大多是立体图形,所以把立体图形的初步认识编排在平面图形之前,这是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 三、单元目标导向: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直观认识几种常见的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能辨认和区分这些图形,初步建立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找、画、拼、摆各种平面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到各种平面图形的特征,感受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情感与态度:使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第一课时认识常见的平面图形(教学内容:一年级数学上册第2-3页) 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直观地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知道它们的名称,并能识别。2、使学生

体会面与体的联系和区别。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协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从物体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 三、教学难点:建立平面图形的观念。 四、教学准备:教具: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三棱柱等形状的教具,多媒体课件。学具:五种平面图形若干、尺子、绳子、剪刀。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小熊就要过生日了,朋友们送来了许多礼物,瞧这些礼物的包装盒或是礼物本身是由许多的面组成的。你们认识这些面的形状吗?指名学生汇报,在汇报 时强调学生要说清楚,什么盒子的面是什么形状的。教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几种形状。(板书课题) (二)互动新授:1、摸一摸。教师:你想摸一摸这些面吗?摸一摸你们的桌面,笔盒的面、书面,看看有什么感觉?学生动手操作,并汇报 XXXXX:面是平平的,滑滑的。 2、画一画。教师出示课本例题图。教师:你有什么好办法,能把这些积木的面画下来吗?动手试一试。学生操作实物,教师巡视指导。教师组织展示学生画的面,并标注上各个平面图形的名称。 3、通过分一分,认识个个平面图形的特征。教师:我想把

八上 道德与法治 第一单元 走进社会生活教案

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 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 第一课时我与社会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初步形成交往与沟通的能力,从而顺利适应社会生活 能力目标:认识到自身发展与社会的关系,初步认识和理解社会的复杂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进热爱社会的情感,更好地与父母、老师、同学和社会上的其他人交往 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到自身发展与社会的关系,初步认识和理解社会的复杂性。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人际交往、合作及融入社会的能力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视频:《鲁宾逊漂流记》片段。 提出问题:鲁滨逊是真的到了世外桃源了吗?他是真的与世隔绝了吗?鲁滨逊在孤岛上生存了四年。这期间,他的知识、技能、手中的火枪等工具帮了他很大的忙。但这些都是在社会中获得的,像他这种极端的例子都不可能真正脱离社会而存在,更何况我们呢? 导读问题: 1.参考“李铭的一天”,说说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式了解社会生活? 2.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感受到社会生活的绚丽多彩? 3.结合P3探究,说明感受社会生活的意义。 4.阅读P4相关链接,思考:如何理解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新课讲授 (一)丰富的社会生活 活动一:图片欣赏(展示图片) 1.这几幅图片分别是什么内容? 提示:第一幅是参观工厂;第二幅是参加农村劳动;第三幅是听法制讲座;第四幅是集体活动。 2.这些活动给你什么感受? 提示:我们的社会生活绚丽多彩。 教师总结:我们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 3.同学们思考一下,还有哪些我们参与过的社会生活? 提示:到敬老院参加义工活动;到景区旅游;为社区发展提建议等。4.参加这些活动有什么意义?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英语第一单元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语言知识目标: 1) 能掌握以下单词: guitar, sing, swim, dance, chess, play chess, draw, speak, speak English, join, club 能掌握以下句型: ①—Can you play the guitar? —Yes, I can./ No, I can't. ②—What can you do? —I can dance. ③—What club do you want to join? —I want to join the chess club. 2) 能了解以下语法:情态动词can的用法 want to do sth.的用法

2.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以培养学生的一种群体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1) 学习询问和谈论彼此的能力和特长;2) 2. 教学难点: 情态动词can的构成和使用。 三、教学过程 Ⅰ. Lead in 1. : I can play the guitar.…等;再指着图片说:He/She can play the violin.Can you play the guitar?….并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回答。

Then Check the answers with the class together. Ⅱ. Presentation He/She can dance/swim/sing//...等,学习表达活动的动词短语。Ⅲ. Game (What can I do?) T: Tell your partners what you can do. For example: I can play the guitar. I can sing and dance. Ⅳ. Listening 1. T: Now let’ (播放lb1b部分的教学任 务。) Ⅴ. Pair work

九年级(上)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上)第一单元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上)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常州市丽华中学钱红武 一、单元教学目标: 1、了解一般写景散文的写作思路和构思方式,学习和运用从不同的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 2、通过反复吟诵,能说出作品所写的自然风景的个性特点,及给予人们的种种启示。 3、掌握“吟哦讽诵”的要领,学会在朗读中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体会其深蕴的人文内涵。 4、学会合作探究和写作,能从各个渠道收集、筛选和组合材料,并运用到写作中去。 5、能用流畅的口语介绍本地的风景、特产、风俗和民情。 二、单元课时安排共13课时 课本整体感知单元整体学习 1课时《鼎湖山听泉》 2课时 《林中小溪》及同作者散文 2课时《飞红摘翠记黄山》 2课时

《画山绣水》 1课时诵读欣赏 1课时 自由阅读 1课时“综合学习与探究” 4课时 三、教学设想 本单元的中心内容是“自然山川”,着重领略和要求掌握的学习方法是“吟哦讽诵”,就是要求学生能通过吟诵去体会和把握文章所表现出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因而要教会学生从反复吟诵中,了解作品所写的自然风景的个性特点及给予人们的种种启示,加深理解其中深蕴的人文内涵。并且能从吟诵中品味文章的神气、写作上的妙处,领会到写景散文的一般思路。进而参与“综合学习与探究”活动,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进行合作探究和写作。 四篇课文的安排,应各有侧重点,《鼎湖山听泉》作为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可以作为示例,指导学生学习在“吟哦讽诵”中注意作者感情嬗变的历程及对人生和历史的感悟;《林中小溪》一文在运用所学的方法自主学习的同时,可向学生介绍一下这位被称赞为“在整个世界文学中,未必能找到与他并驾齐驱的作家”的前苏联作家的作品风格,并再选择一些他的作品来加深学生的感受。《飞红摘翠记黄山》《画山绣水》则

小学英语pep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Unit1教案

教学内容 A. Let's try Let's talk Let's learn Let's spell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能听、说、读、写,并理解本部分的 五个新单词:young, old, kind, funny, strict。 【能力目标】让学生用所学的词汇和句型描绘熟悉人物的特征。 【情感目标】教育学生要懂礼貌,尊敬长辈,学会欣赏朋友的长处。 教学重点 1.能听懂、会说Let's learn部分的单词:old,young, funny, kind 等。逐步 学会听、说、读、写单词; 2.要求学生能听懂本部分重点句型,并能结合这些句子表达的情 境,恰当 地替换句中的单词; 3.让学生掌握字母y在单词中的发音规律。 教学难点学生能描述人物的特征,并用一般疑问句询问他人的特征。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教学过程中所需要的图片、 以及单词卡; 2.准备一些教师的照片或图片; 3.教师准备录音机及录音带。 课时安 排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批注 一、Warm-up and revision 1. Let's look at the pictures and say the names. 2. Let's listen and sing “Who's your teacher” 通过多媒体播放 一些卡通图片,分别展 示年老、年轻、滑稽等 Part A What’s he like

第二课时

第三课时

发音。教师将字母y画线。 2.自读单词,观察画线部分的发音。 3.小组讨论归纳y在单词中的发音规律。 4.指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学习。 5.展示交流:汇报y在单词中的发音规律。 6.老师精讲:总结y在单词中的发音规律,提示发音。 to the tape. (1)引导学生观察单词的y部分,体会y在单词中的发 音规律。 (2)看图,跟读歌谣,体会y在单词中的发音规律。 ,number and say. 自读单词,感知y在单词中的发音规律,完成听音排序题, 集体 订正。 中的发音规律,培养学 生在玩中学,在学中 玩。学生能够通过听听 做做的游戏,记住典型 单词的发音,有利于单 词的拼写记忆。 作 业 设 计 1.寻找带有y发音规律的 单词,并抄写三遍。 2.请用有同样发音规律的 含“y”的单词编chant。 板 书 设 计 Unit 1 What's he like baby, happy, windy, sunny, sorry This baby is happy. I like candy. 学生们在学习了A部分的单词和句型后,能描绘人物特征,但是对于“What's he/she like”和“What does she/he like”这两个句型,学生容易弄混淆。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训练,操练运用。要运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总结y的发音,这个过程中会有一些困难,老师要加强指导。 教学内容 B. Let's try Let's talk Let's learn Read and write Let's check (C. Story time)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能够熟练运用“What's he /she like He /She is…(old, young, funny, kind, Part B

第一单元教案

第一单元 高中英语新教材Unit11教案 一、教学分析 1、教材内容分析 本单元围绕“Scientificachievements”这一中心话题,从科学家、科学假说、科学理论、科学探索等方面设计听、说、读、写等一系列教学活动。“Warmingup”部分设置了三个问题,要求学生就重要的科学成就进行讨论,从而帮助学生认识重要的科学成就,了解科学成就对社 会发展、人类进步的重大贡献,同时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投身于科学研究的热情,探索科学研究的方法。“Listening”部分设计了两道材料问题和一道开放性的情景话题。主要培养学生捕捉和筛选信息的能力,然后 要求学生在一定语言输入后进行语言输出,旨在培养学 生的想象能力和应用能力,通过自己的语言体会重大科 学成就的意义。“Speaking”部分重点训练表达意图和 愿望的日常交际用语,以五人小组的活动形式组织学生 扮演科学家的角色,陈述各人的研究方向并阐明其重要 性来申请科研经费。“Reading”部分为一篇介绍中关村的形成、发展及其重要意义的记叙文。通过对文章的理解,学习中关村人的创业精神。“Languagestudy”部分

由词汇和语法两部分组成,该部分不仅教授了四种构词 法知识,更鼓励学生通过四项练习,运用构词法知识提 高阅读能力。“Integratingskills”部分设计了一个阅读和写作的练习,在学生了解四大科技成就及其重要性后,要求学生略加扩充写一篇最伟大的科学成就的文章。“Tips”部分提出了说服性写作必须论点明确、论据充分,为写作提供了写作方法。 2、教学重点、难点: 本单元的重点在于借助“高科技成就”这一话题,学习、复习涉及这一话题的有关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见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奋发图强、献身于科学的热情。本单元的难点在于培养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英语知识表 达自己,谈论科学家、科学成就、理想抱负。 二、教学目标 1、语言知识目标 1)要求学生掌握必要的单词、词组和句型: solar,constitution,private,grasp…It’likelythat …,makeitpossibleforsbtodosth…,etc. 2)掌握一定量的表达“wishesandintentions”的交际功能用语。 3)同时要求学生掌握本单元出现的构词法及一些常见的前缀后缀及词根的意义。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3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教案(1)

2019-2020年高中政治第一单元第一课《文化与社会》教案新人教版必 修3 活动背景 背景一:丰富健康的文化生活是衡量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志,也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长足发展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这不仅给文化建设注入了新的动力,也使得精神文化产品的生产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坚持以人为本,加快文化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精神文化需求,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要着眼于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需要,又要着眼于满足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和人的素质的提高,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背景二:发展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是加快服务业发展、促进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步骤;是适应经济全球化、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增强我国综合国力的重大举措。对实现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有巨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当今世界,文化产业在社会生活和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正在迅速上升,在许多国家已经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我国进人小康社会后群众的文化消费进入旺盛期。据有关部门估算,到xx年,我国潜在的文化消费能力将达到6000亿元。现在,世界许多国家已盯上我国巨大的文化市场,急于抢滩登陆。如果不抓紧发展和壮大我国的文化产业,提高总体实力,很难适应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文化领域的进一步开放和竞争,就会给国外文化产品进人我国留下巨大空间。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各地在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大胆实践,积累了宝贵经验。文化单位的产业意识明显增强,涌现出一批面向市场、创新发展的文化企业和文化产业集团。各个文化产业门类蓬勃发展,对促进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艺术生产力、增强文化单位活力,对繁荣和规范文化市场、广泛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对丰富活跃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改善人们的生活消费结构,对扩大内需、增加就业、开辟税源、推动第三产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文化产业仍处于起步、探索、培育、发展的初级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具体表现为文化产业发展很不充分,总量规模偏小,市场机制不完善,文化产业的发展速度和效益都需要有一个较大的提高。 有资料显示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国民收入稳步提高当前城乡居民文教娱乐等文化消费支出的比重一路上扬,居民文化消费已经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据统计,文化产业高度发达的美国和西欧一些国家。文化消费(包括旅游)己占家庭消费的30%左右,对其他行业和整个经济产生了显著的拉动作用。专家认为,我国社会消费结构发生的重大变化,对当前的精神文化产品生产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同时也为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良好的发展空间。 背景三:随着文化消费在居民生活消费中比重的增加,对文化消费.需要加强引导。目前文化消费依然存有不少的误区。主要表现为:(1)家庭消费结构的不合理。在许多居民家庭消费结构中,“物质建设”占绝对优势,“精神建设”少得可怜。(2)文化消费的品位有待提高。目前,儿童图书五花八门,电子游戏更是品种繁多,但其中良莠不齐的现象却令人忧虑,其中不乏暴力、色情污染。(3)对文化消费的狭隘理解。文化、消费应走出单纯由书、电脑的狭小范围,要到科技馆;博物馆中去,到大自然中去,扩展文化消费的领域。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教案

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数学教案 第一单元教学要求: 1、在和谐愉悦的探讨氛围中,了解学生的数数和认数情况。

2、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体验与人合作交流的快乐。 3、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使学生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4、分利用材料资源,渗透思品教育。 课题:数一数课型:新授 学习目标:1、在非常和谐愉悦的氛围中,初步了解儿童认数、数数情况。 2、通过观察等探求活动,使学生初步建立数感,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合学生体验与人合作、交流物快乐,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参与意识。 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其对人对物的爱的情感,初步培养学生会听、会说、会补充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初步建立数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及合作与参与的意识。 教具准备:教科书第2~3页的教学挂图,1~10数字卡片一套。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激发兴趣 小朋友们,你们跨入小学的校门感觉新鲜吗?上学了,你已经是一个小学生了。从现在起,你将和老师一起在这所学校,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共同学习、生活,探讨许多数学问题,学习很多的数学知识,大家高兴吗?让我们来相互认识一下。 1.师生相互介绍。 2.教师简单介绍我们的校园及小学生活。 3.打开第1页,老师有感情地朗读“编者的话”,讲讲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数学的用处。我们平时很多时候要用到数数,大家会从1数到10吗?谁来数一数? 伸出两只小手,互相数一数同桌小朋友有几根手指。 与老师一起一边伸手指一边数数。 二:数一数 1.激发观察兴趣。 出示教科书第2~3页挂图,出现一所“美丽的乡村小学”情境图。 教师:小朋友,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 生:知道,学校。 师:对,这是一所美丽的乡村小学。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小朋友们高高兴兴地来上学了。大家看一看,这里都有一些什么? 生1:这里有一位老师,还有很多小朋友。 生2:这里有一座大楼。 数图中的数量。 (1)小朋友们认真地数一数,这里有几面国旗?(配合学生回答,贴一面国旗图(2)师:一面国旗,就可以用数字“1”表示。(同时在图右边对应贴出数字卡片“1”。) (3)教师领读,学生自己小声读。 (4)小朋友们再找一找,图中还有哪些也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 (5)小朋友们再数数看,你又发现了什么?有多少? 三、认读1~10各数:

第一单元教案 (6)

1.初步认识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感知这些图形的基本特征。 2.正确区别与辨认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体会二者之间的关系。 3.认识七巧板,并学会用七巧板拼组图形。 1.能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这些平面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通过七巧板拼组图形,能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4.初步感受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这部分内容主要是通过让学生观察和动手摆实物,对几种基本的平面图形有一些感性认识,知道它们的名称,能够辨认,能初步感知这些图形的基本特征。教学中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意识和能力。如可以让学生观察身边的物体分别是什么形状的,哪些物体的形状相同等。 2.要给学生充分的动手操作机会和时间,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又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与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4.要鼓励学生积极探索,教学中老师要经常为学生创造“最佳发展区”,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主动探索和发现新知识。老师要注意保护和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 1认识平面图形 1课时 2平面图形的拼组1课时 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 教材第2页的例1、第3页的“做一做”及练习一的第1、第2、第3、第6题。

1.能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这些平面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通过画各种平面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平面图形的特征。 3.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4.感受现实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知道长方形、正方形、圆、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形状及名称,并能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每组一袋各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课件、投影等。 老师说物体名称,学生拿出相应的物体。 1.画一画,揭示概念。 (1)出示长方体积木。 提问:谁知道这个长方体的面是什么形状的? 学生回答后老师板书:长方形 老师用长方体积木在黑板上画一个长方形。 (2)以小组为单位,利用实物学具,照老师的样子沿着物体表面的边缘画出图形。 (3)把小组中画得好的图形进行整理,投影展示,并给这些图形起个名字。 (4)揭示概念。 老师拿出大小和颜色不同的图形展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并按顺序板书它们的名称。 2.仔细观察,感知特点。 (1)自己观察,两人互说自己的感受和发现。 (2)汇报交流:长方形是有的边长,有的边短。正方形是4条边一样长。三角形有3个角,三条边。平行四边形有4条边。圆是没有角的…… 学生如果还说出其他特征要给予肯定。如:长方形对边相等,4个角一样…… (3)重点区分圆和球。 当学生把圆说成球时,老师马上拿出准备好的球,沿横截面切开,让学生感受到球的横截面是一个圆。圆和球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3.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1)由实物抽象出图形。 课件显示“长方体”,然后抽象出长方体的一个面——长方形。用同样的方法抽象出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 (2)记忆想象。

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 第一单元《在爱的阳光下》 第一课家人的爱 一、主题目标: 从生活的点点滴滴、方方面面体会家人对自己无私的爱,懂得家人对自己疼是爱,严厉也是爱。 学会用实际行动表达对家人的感激与爱。 二、教学重点: 强调父母养育我们不容易,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父母的情感。 三、课前准备: 教师引导学生事先观察家人在一天中为自己所做事,并作为观察记录,学生自己小时候的照片。 四、课时:二课时。 一课时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父母养育自己很辛苦,从中体会到父母的爱心,从而激发他们对父母的爱,促使他们产生孝敬父母的行动。 一、情景导课 让学生把自己小时候的照片拿出来,同学互相传看,并和现在比比,看看有什么变化,让学生体会出我们在一年年长大,并且让学生知道是家人的爱才使我们一天天成长。(板书课题;家人的爱) 二、活动组织(是爱让我长大)

活动一: 1、引导学生年页几幅表现家人的爱的场景,让学生体会家人在这种背后的种种付出。 2、参照6页的图,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回忆和讲述自己家人关爱自己的故事,让学生体会什么是家人的爱。 活动二: 1、结合课前的观察记录,与组内同学交流一天中家人为自己做的事情,请记录,做的最详细或最有特点的同学再向全班同学介绍,让大家共同分享家人对孩子的爱。 2、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一天中家人就为自己做那么多的事,月月年年,在成长岁月里的无数个日日夜夜家人要为自己付出多少汗水和辛苦!引导学生思索自己应该对家长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活动三:引导学生读一首小诗结束全课。我们一天天长大,辛苦爸爸妈妈。爸爸妈妈爱我,我爱爸爸妈妈。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懂得家长对自己疼是爱,严厉也是爱。 二、教学过程 活动一 引导学生看8页、9页的几幅图。 活动二 这也是爱 1、分组讨论:结合课本第8、9页图,引导学生讨论:这些家长为什

新人教必修三第一单元教案

人教新课标英语必修三第一单元教案Unit 1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 Reading 教案 Teaching goals 1.To get the students to talk about festivals 2.To learn about how festivals begin and how to celebrate festivals so as to enable them to learn more about different cultures while learning different language 3.To develop the students’ reading skills : skimming, scanning, summarizing, and finding out details. 4.To arouse the students’ interest in festivals, cultures, especially those in China,thus promote their culture awareness. Important points https://www.360docs.net/doc/728023207.html,prehension of the reading part. 2.Knowledge accumulation of festivals and cultures. https://www.360docs.net/doc/728023207.html,eful words and expressions concerning festivals. Teaching aids A computer, a projector, courseware, a tape-recorder Teaching procedures Step 1 revision Revise the festivals.

第一单元教案

第一单元教学计划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以“牧童”为题材组织的音乐学习内容。主要有以下栏目:开心一刻、牛儿谣唱歌、聆听、创编。 教学内容: 开心一刻:牛儿谣 唱歌:歌曲《放牛山歌》、《牧童》。 聆听:合唱曲《牧歌》、钢琴独奏曲《牧童短笛》。 创编:家乡的歌 音乐知识与相关文化:轮唱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用嘹亮的声音演唱《放牛山歌》,用活泼轻快的声音演唱《牧童》,并用身体动作表现歌曲的不同音乐情绪。 2、能聆听合唱《牧歌》时感受人声所表现的宽广辽阔的意境;在聆听钢琴独奏曲《牧童短笛》是感受钢琴所表现的牧童的劳动场景以及他们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3、了解轮唱的知识,并能在音乐活动中尝试合作的愉快。 4、能用五个音按节奏填唱旋律,并能准确唱出。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演唱《放牛山歌》,用活泼轻快的声音演唱《牧童》。 2、了解轮唱的知识,并能在音乐活动中尝试合作的愉快。 3、能聆听合唱《牧歌》时感受人声所表现的宽广辽阔的意境 4、能用五个音按节奏填唱旋律,并能准确唱出。 教学准备: CD 录音机电钢琴 课时划分: 六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做“开心一刻”的活动练习“牛儿谣”。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清晰地朗读歌谣“牛儿谣”,自编动作表演。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清晰地朗读歌谣“牛儿谣”,自编动作表演。 教学准备:CD 教学过程: 一、导入,板书“牛儿谣”。 “牛儿谣”采用了一首北京儿歌的歌词,歌曲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孩子们细心观察事物的情趣。 二、开心一刻“牛儿谣”。 1、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清晰地朗读歌谣。 2、师简单介绍,让学生了解“对歌”的形式。 3、让学生朗读“牛儿谣”,体会一问一答的情趣。 4、引导学生用不同的节奏进行朗读。 如:×××××∣×××××××∣××× 什么牛出角不出头?蜗牛出角不出头。 5、让学生根据自己生活中的经验,创编内容,与伙伴对答。 三、展示。 分组边读边自编动作表演,比一比哪一组歌谣读得好,动作表演得协调, 四、小结。 表扬优点,指出不足。 板书设计: 开心一刻:“牛儿谣”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放牛山歌》。 教学目标: 能有感情地用嘹亮的声音演唱《放牛山歌》。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一、《科技带给我们什么》教案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并体会科学技术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反对封建迷信和邪教。 能力:学会用辨证的眼光看待事物,用科学的眼光去判断和分析事物。 知识:知道科学技术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大影响,知道科技是把双刃剑。 教学重点感受并体会科学技术改变着我们的生活,知道科学技术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大影响。学会用科学的眼光去判断和分析事物,反对封建迷信和邪教。 教学难点知道科技是把双刃剑,学会用辩证的眼光看待事物。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收集科技不发达时期人们如何生活的资料或故事;查找科技广告的图片或者文字资料;寻找有关克隆技术的资料等。学生准备:询问父母、爷爷奶奶儿时生活的情况;开展“科技在我家”的采访调查活动。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活动一:科技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 1.[播放动画:洗衣方式的演变]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看到这些,你有什么想说的?小结:从画面中我们可以看到,洗衣机的发明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捷。洗衣机就是科技带来的成果。科学技术成果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说,我们每时每刻都在享用着科学技术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和方便。 2.[播放视频:科技改变我们的生活]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现代科技的发展是怎样改变我们的生活的,给我们生活带来了哪些好处?小结:科学技术的发展,减轻了人们家务劳动的负担,节省了时

间,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增强了人们认识和抵御疾病的能力……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让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板书:科技带给我们什么) 3.[播放课件:科技在我家]学生结合表格,从生活、交通、娱乐等方面分组交流课前进行的“科技在我家”的调查结果。帮助学生多角度感受科技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变化和进步。(板书: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改变着人们的生活) 4.[播放视频: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从袁隆平的事例中你感受到什么?你认为对我们生活影响较大的科技成果还有哪些?举例说说。 小结: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不断改变我国农村的落后面貌,给我们农村的生活、生产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不仅应该认识到科技的重要性,还应该努力学习科学技术,用科学技术来武装我们的头脑,让我们的家乡也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一步步走向文明、走向富裕。 活动二:正反感知科技是把双刃剑 1.[出示图片:农药]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他们在做什么?这样做有什么作用?小结:农药可以用来预防、消灭或者控制危害农业、林业的病、虫、草和其他有害生物,是农业增产的重要因素。(板书:利) 2.[播放课件:农药的副作用]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农药使用不当会带来哪些弊端?小结:不当使用农药不但会给土壤、农作物和环境带来污染,还会破坏生态,造成直接的经济损失,对人体健康也会带来极大的危害。(板书:弊) 3.在生活中再找找这样的例子,分析一下利与弊。小结:当我们在享受着科学技术给我带来的好处和方便时,也会感受到带给我们的伤害,科学技术有利有弊,真是一把双刃剑啊!(板书:科技是把双刃剑) 活动三:发展科技为人类造福

最新一年级语文下第一单元教案

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1、春夏秋冬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正确认读本课词语,认识雨字头和双耳旁。 2、理解文中词语的意思,能主动积累四季的词语。 3、体会四季景色的不同。 教学重难点:识字理解词意。 课前预习:1)读词语 2)给生字口头组词 教学过程: 一、课前检测: 二、揭示课题:出示学习目标: 三、自主学习: 1、自由读课文,不会的字多读几遍,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字。 2、同桌互读课文(纠正错误读音) 3、同桌互查(认读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四、检查自学情况: (一)读词识字: 1.出示文中四季图。 (1)观察图说说看到了什么,先跟同桌说一说。 (2)根据交流出示词语:春风夏雨秋霜冬雪 (3)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词语。 (4)指名读、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重点指导读好后鼻音:风冬翘舌音:霜 2.说说自己最喜欢哪个景物,说出这些景物的特点。 (二)借助偏旁识字:霜和雪 (1)交流:生活中大家见到过“霜、雪”这两种自然现象吗? (2)讲解有关霜的小知识。雨字头的字大都是一种天气现象。 (3)相机识记生字“霜、雪”。认识部首“雨字头”,你还知道哪些带雨字头的生字? 说说“雨”作部首时,在写法上有什么变化。 (三)读词解词识字:春风吹夏雨落秋霜降冬雪飘 (1)出示短语,学生借助拼音自读。 (2)说说春风吹过来的感觉。比较被夏天的风、秋天的风、冬天的风吹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3)说说夏天下雨的情景,读出雨下得大的感觉,读好“落”。 (5)了解“霜降”。认识部首左耳旁。交流自己积累的带有这个部首的其他字。 (6)指名说说下雪时的情景,感受雪花的轻盈。有感情地齐读第二组词。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 第一单元《一山一水一圣人》教学设计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 第一单元《一山一水一圣人》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一山一水一圣人 【单元内容分析】 第一课站在泰山顶峰 1.登临泰山 以图片展示泰山的壮美,让学生收集泰山的相关资料。阅读古代诗人的诗作,让学生将对泰山美景的感受写到空白处。 2.源远流长的泰山文化 以探究的形式让学生分组调查了解泰山文化的相关资料,通过古代建筑、泰山石刻、帝王封禅、古文化遗址等研究,了解我国的文字、书法、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名人等。文化遗址等研究,了解我国的文字、书法、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名人等。设计拓展练习,让学生收集其他名山资料,相互交流。 第二课来到黄河岸边 1.我看到了母亲河 设计学生来到黄河的情境,通过一些图片资料让学生对黄河有总体的感知。 2.母亲河哺育了我 以探究的形式组织教科书。提出问题,通过学生探究了解黄河在我们生产、生活中,在历史中(插入半坡氏族生活)的重要作用。 3.为了“母亲”微笑 提出问题,通过让学生收集资料,让学生知道黄河沿岸水土流现象严重,并由此引发一系列不良后果。召开主题班会或写倡议书等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设计拓展练习,学生收集我国其它河流的资料,情境,通过一些图片资料让学生对黄河有总体的感知。 第三课寻找孔子的故里

1.至圣先师 以探究的形式提出问题:为什么孔子被称为“至圣先师”,通过学生探究了解孔子的生平及对中国文化及教育的贡献。 2.孔子的影响 在上述学习的基础上,探究孔子的政治、文化、教育等思想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并建立一个有关孔子的资源库。教科书最后设计开放性的活动,让学生收集感兴趣的历史人物资料。以简报或手抄报的形式将大家收集的资料进行展览交流。 【单元设计思路】 1、关注学生的生活和兴趣。本单元学习内容选取了学生身边的山水名人,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入手,引导学生系统学习,自主构建。 2、以点带面,注重学生整体知识体系的建构。本单元从学生熟悉的名山大川先贤入手,引导学生在了解身边的名山大川先贤的基础上,开阔眼界,进一步感受祖国河山的壮美,了解古代历史人物为国家发展所作的贡献,使学生全面系统的构建知识体系。 3、注重有效学习方法的培养,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注重学生有效学习方法的建构,以多元化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注重专题研究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研究意识和研究能力。本单元教学内容注重引导学生结合主题开展专题研究,注重学生研究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单元分析】 本单元有三个活动构成:站在泰山顶峰,来到黄河岸边,寻迹孔子故里。目的在于了解我国的自然概况,知道我国是一个地域辽阔,有着许多名山大川和名胜古迹的国家,体验热爱爱国的情感知道我国是一个有几千年历史的文热爱爱国的情感知道我国是一个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感受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培养民族自豪感自信心,激发学生对中国和世界历史文化的探究兴趣。【单元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泰山的壮美景观和文化内涵及其相关的古老文明。知道我国对世界发展做出的贡献,知道我国是文明古国,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学习做专题研究的方法,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英语第一单元教案

Unit 1 My classroom 主备人:侯玉萍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A. Let’s learn Let’s do, 二、教学目标: (1)能听说认读教室中的一些事物词汇:classroom, window, door, picture, light, blackboard,并能正确运用词汇回答What’s in the classroom?(2)听懂指示语,并能按指令做出相应动作如Open the door等。 三、教学重点:能听说认读教室中的事物词汇:classroom, window, door ,picture, light ,board,并能正确运用词汇回答What’s in the classroom? One blackboard, one TV, many desks and chairs 四、教学难点:在回答What’s in the classroom?时,注意单词单,复数的变化。 五、教学用具:教室图片、教学课件、单词卡片、录音磁带。 六,教学课时数:第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1.Greeting。 T: Good morning / afternoon , boys and girls. Welcome back to school. How are you? Ss: I’m fine. Thank you. 2.Warm-up。 Gamel:快速反应。教师快速抽出单词卡片(Book 1 的文具单词ruler,bag,pencil,pencil-case,eraser等)学生快速抢答,哪组抢答得最快且正确,哪组得分。 3.Presentation 教学单词 classroom . (1)黑板上出现5张打乱的教室拼图图片,先让学生猜,最后请两位同学上台快速把图片拼好,最终形成一张大的教室图片,直接引出classroom, 教读classroom。 (2)教学door , board , light , window(,desk , chair 已学过)。 a,教师指着大教室图画问:What’s in the classroom?学生听懂后,教师指着教室里的门,黑板…让学生说出door, blackboard ,light, window, picture 并教读这些新单词(说到lights, desks, chairs ,windows 时,提醒学生注意复数形式的使用)。 b.用chant形式配合动作学习Let’s do的内容,如: Door, door, open the door. Light, light, turn on the light. (3) 教学单词picture T:(指着教室里的一幅图)This is a picture. It’s a nice picture.板书:picture,利用大小声操练单词picture: 教师高举单词卡片,学生就大声读单词:教师将卡片放到胸前,学生用中等音

第一单元教案:

第一单元教案: 活动名称幼儿园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通过幼儿园游戏生活理解儿歌内容,学习朗读儿歌。 2.看图书,讲画面,理解画面和儿歌的简单意义,学习翻阅图书的方法。资源准备 1. 《阅读读本》、《阅读操作本》、幼儿字词卡。 2. 教师用大书、朗读光碟、大字词卡、句卡。 3. 歌曲《我爱我的幼儿园》。 教学方法提示1. 口语交流导入法 2. 情境观察讲述法 3. 节奏朗读记忆法 活动流程建议 一、导入(准备)活动 1.通过游戏活动、生活活动与幼儿之间建立亲近的情感,和幼儿一起唱歌、玩游戏,稳定幼儿情绪。 2.口语交流导入法 和幼儿一对一、或小组交流谈话活动,亲近安抚幼儿,设计幼儿感兴趣的话题引起幼儿说的兴趣,运用玩具手偶等和幼儿一起游戏说唱《我爱我的幼儿园》。 3、讲故事活动(分组进行) 和幼儿围坐在一起,给幼儿讲熟悉的生活故事,将故事画面展示给幼儿看,玩“找一找”的游戏,引起幼儿对图画书的关注。 二、阅读活动 1.游戏后请幼儿安静地坐下,和幼儿一起说说游戏中快乐的事。启发引导幼儿复述游戏的情节,教师用肢体语言启发幼儿说出“幼儿园、朋友多,玩游戏、学唱歌。” 2.阅读讲述活动 (1)出示大书,让幼儿来观察描述: 画面上是哪里?画面上有谁?他们在做什么?你喜欢玩什么玩具? (2)导入教材观察讲述活动

发给幼儿每人一本教材,示范书要轻轻拿,平放在桌上,要一页一页地翻,看完一页再看下一页。 ①请幼儿翻到第一课,引导幼儿说说画面上有什么,都有谁,在做什么? ②幼儿观察欣赏画面,大家一起朗读儿歌《幼儿园》。 2.收书、放书的练习 教师示范收书、放书,说明具体要求。幼儿按要求收书、放书,教师给与鼓励和帮助。 3.朗读儿歌的练习 节奏朗读记忆法 (1)教师根据儿歌韵律配节奏,指导幼儿用双手拍节奏朗读儿歌,手、口、耳配合活动,节奏由慢到快,反复练习。 (2)和幼儿一起拍节奏读儿歌,鼓励幼儿大声朗读。 三、拓展活动 1.歌曲表演:我爱我的幼儿园 给幼儿每人戴上小动物的头饰,扮成小动物,在音乐的伴奏下自由表演,一起唱《我爱我的幼儿园》。 2.指导幼儿到语言阅读区活动,示范阅读图书的具体要求,进行 初步的阅读常规与习惯的示范与指导: (1)取放图书要轻拿轻放,放回书架要一本一本摆放整齐,开始时教师应给予示范和帮助。 (2)书要轻轻翻,看完一页再看下一页,不反着、倒着看。 (3)看书时可以自言自语,也可以和同伴交流,还可以求问老师,但不能大喊大叫,影响别人,逐步建立阅读活动秩序。 (4)教师应通过生动的游戏活动引导幼儿,让幼儿对阅读活动产生兴趣,乐于参与,使活动达到目的。 3.《阅读操作本》的家园互动 教师应利用《阅读操作本》把阅读学习延伸拓展到家庭中,与家长做及时有效的沟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