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典型题型及解题方法

武汉市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典型题型及解题方法
武汉市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典型题型及解题方法

武汉市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典型题型及解题方法

中考现代文阅读共7个典型题型:

①概括内容②分析重要句子的作用③句子含义理解④赏析句子⑤标题的含义⑥分析人物形象及性格特征⑦联系实际谈感想

我们把这7道题的解题方法变成7个公式,先来看两篇文章。

系在风筝线上的童年

①时令正是仲春。大地挣脱了冬的纠缠,不觉之中已泛出几分淡淡的鹅黄的绿意。仰望晴空,偶见数点风筝,袅袅娜娜地飘挂在天际,使我蓦地忆起“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正是放风筝的好时光。瞩望那长长的轻轻抖动的风筝线,竟丝丝缕缕牵出了我的童年。

②在乡下,三月的剪剪轻风还残留着冬的料峭。我们这些颠跑在蓊郁麦田里的孩子,摔打惯了,是不知道什么叫冷的。何况又常把嬉笑系在风筝线上,即便有些寒意,也早被如火的童心熔化掉,让野气的笑声赶跑了。

③人们都说:男孩子手笨,没女孩子手巧,这岂不有些重女轻男了么!不是吹,我们男孩虽未能绣出花团锦簇的衣冠,却从手中飞出这巧夺天工的风筝!

嗨,做风筝可不像女孩子学针线,有的是时间,有的是专人指教。我们男孩子可整天像贼撵一般忙得脚不沾地。常趁放学后的间隙,三五个凑在一处无人知晓的角隅,或干脆跑到野外去,因为家里大人是不让我们摆弄风筝的。

④我们偷偷找来竹篾,且要绿皮的有韧性的,犹如女孩子绣花挑线一般仔细。我们把竹篾放到火堆上烤了,再弯成弓似的和轱辘似的等几何形状,拼在一起,悉心系好,就变成了形态各异的风筝的骨架。然后几颗小脑袋抵在一起,叽叽喳喳商量一阵,就各出心裁地用彩笔在糊好的桑皮纸上勾勒一通,便给它们穿上了斑斓的衣衫。这完全可以与女孩子织成的锦绣相媲美。然后用大团大团的线做放线,一头系在风筝上,一头缠在一个线拐子上。这些线来得可不易呢,是我们这些“男子汉”低三下四,求爷告奶,甚至向小姑娘一连串喊上十声“好姐姐”才弄到手的。

⑤好了!抬起你因做风筝而勾得酸了的头,开始放吧。咳!风筝!风筝!全是风筝!这些大大小小造型生动的风筝,从辽阔的麦田里,迤逦的大道旁,潋滟的堤塘边冉冉升起——被底下幼稚的欢声笑语吹着,腾腾热气捧着,悠悠飞向空中,去亲吻白云。好似争艳的奇葩,挂彩的气球。我们的心醉了。

⑥更叫绝的要数晚上。皓月高悬中天,大地一片静谧。夜色朦胧。我们几个小伙伴溜出来一叽咕,便带了心爱的风筝到村头田边。风筝纸是涂了闪金光的东西,还要想法把一段蜡头或一捻蘸了油的棉絮系在尾巴上,放飞时一点燃便像飞机尾翼上的信号灯。这通常极难放,因野外有风,蜡烛又不顶风,所以总是熄灭。但偶有做成功的,那风筝放起来就别有情趣,“信号灯”明灭闪烁,随风筝飘飘洒洒,也把一颗颗童心送上神秘的高空,如醉如痴。

⑦风筝也有赌气的时候,任你如何摆布,它总要往地上栽。这时的小伙伴决不会张飞似的环眼圆睁,一脚踏翻它的,而总是小心翼翼地检查一番,找出毛病,对症下药。随着欢呼声,风筝重又飘然升起。当放到得意处,猛不防风筝也会断线,摇头晃脑地越飘越远。我们拉着断了的风筝线,不胜惋惜……

⑧韶光如流。虽说童年已悄然离去,可风筝这根若有若无的线,却每每牵着我的童年。我常想捡回那逝去的童年。

⑨啊,我的鹅黄色的童年!

好望角

①老人划着船向岸边驶来。我踏上船板,船身晃荡了几下,荡出去一层层细密的波纹。我回头朝岸边望去,老人问:“岸边像什么?”我盯着那个凸出的尖端,想给老人一个精当的比喻。他乐呵呵地说:“非洲好望角!”我愣住了。老人脸上流露出一丝诡秘的笑:“跟好望角长得一模一样!”

②我不解地问:“您到过好望角?”老人呵呵一笑:“非洲那个我倒是没去过,但我现在不整天都在好望角吗?”他将目光送到了远处的河岸。河水哗哗地响。河上无风。芦苇丛簇挺立。

③“我小的时候,在一本地图册上看到了这个地名。当时我就想,长大后一定到好望角,看看那里到底是个啥样子!可我连小学都没读完,日本鬼子就扛着枪进村了。人们四处逃难,我和爹娘跑散了。后来,我就参军打鬼子、打老蒋,差不多把山南海北都跑遍了。那本地图册一直揣在怀里,行军或休息时总把手放在胸口上摸一摸。”老人说着,掏出一本面黄肌瘦的小册子——中间破了个圆圆的洞。有一页折起一角,翻到那页,好望角的浪潮就从灰黄粗糙的纸页上拍打了出来,我似乎闻到了成腥的海浪气息。

④“这怎么破了一个洞啊?”

⑤老人笑了笑,眼角的皱纹亲密地挤到一起,说:“鬼子枪子打的,还在我肚子上打了一个洞。”老人微笑着摸了摸小肚子,“解放后我买了很多书,我想,只要把书念成了,迟早会被国家派到国外学习。可书没读多少,又是‘革命’什么的,干脆不念了。这辈子就没有念书的命。那年我托人说了个媳妇成了家。我想,这好望角啊,它就在这张书页里,世上压根儿就没有!”老人向远处望了一眼,“可后来我儿子非说,好望角就在非洲南端。”

⑥“你儿子?”这时,一只白色水鸟从芦苇丛中飞来,落在了我们小船上。老人伸手抚摸着,呵呵地笑了起来:“是啊,后来有了个儿子。不光我儿子说有,连这家伙也呱呱叫着,一个劲地说‘有,呢。”水鸟果真朝他吆喝了起来。老人从口袋里抓出一把米粒,丢在船板上。水鸟啄了一阵,在老人头顶飞旋了两圈,飞回了芦苇丛。那里传来了很多鸟嬉戏的鸣叫声。

⑦老人激动地说:“儿子很争气,考上了大学,后来恰好到非洲工作。那

次他差点就把我接过去看好望角了。”老人的手微微颤动了一下,然后深深吸了一口气,又缓缓呼了出来。

⑧河上起了一阵风,吹得芦苇沙沙地响。老人轻轻地摇了摇头:“他在非洲被当地人给绑了。老婆子一听就晕了过去。她在床上躺了半年,我想了各种办法骗她,可她就是想走了,谁也拦不住。一个人有一个人的命。”老人的讲述纯净如清澈的河水。

⑨“老婆子一走我就觉得院子太大了,就像穿了一条肥裤子一样老是那种松松垮垮的感觉。有时候又觉得院子太小了,压得我胸闷。那天我走到村外,在河边一直坐到傍晚。日头把整条河照得黄灿灿的,我跳进河里,游了很远。回头一看,他娘的!河岸跟地图册上画得一模一样。这不就是好望角吗?我盼了一辈子好望角,竟在家门口找到它了。我哇哇地叫喊了起来,让老鼻涕眼泪也痛快了一回……”老人哈哈笑了起来,笑声随着波纹微微荡漾。

⑩“现在我啥也不想了,我划划桨,喂喂鸟,整天都能看到好望角,自在得很!”老人的脸庞像天空一样明净而深远……

11夕阳正红,映得老人满身古铜色。

一、概括内容最基本最重要的能力

题型:概括故事情节、概括某一段落的主要内容、根据提示填空

方法:公式一:概括=提取文中的关键句+关键词语进行组合

例题:①本文回忆童年生活,主要围绕风筝回忆了小时候()、()两件事。解答:做风筝、放风筝

学生练习:②读文章第四自然段,归纳做风筝的过程:找来竹篾→()→()→系绳放线

解答:制作骨架、糊纸涂色

二、分析重要句子、段落的作用

公式二:作用=结构上的作用+内容上的作用+情感上的作用

在文首总起全文、引起下文(不限位置设悬念埋下伏笔与××相对比或者相映衬)

结构上在文中承上启下或者启示下文

在文尾总结全文首尾呼应点明中心深化主旨升华主题

方法:内容上写出了××内容

情感上表达了人物××的感情

例题:瞩望那长长的轻轻抖动的风筝线,竟丝丝缕缕牵出了我的童年。分析

这句话在文章中的作用。

解答:引起下文(结构上的作用),写出了风筝在我的童年生活中的深刻记忆(内容上的作用),表达了作者对天真浪漫的童年生活的怀恋之情(情感上的作用)。

学生练习:啊,我鹅黄色的童年!分析这句话在文章中的作用。

解答:总结全文,照应开头(结构上的作用),写出了我的童年充满生机和欢乐的特点(内容上的作用),表达了我对童年生活的赞美(情感上的作用)。

三、分析句子的含义

公式三:句子含义=浅层含义(字面意思)+深层含义(文中意思,联系文章主旨)

解答句子浅层含义时,运用修辞的句子要用平实的语言解释,隐晦难懂或者双关的句子要用浅显的语言解释,解答深层含义时要扣住文章主题,分析句子的深刻含义,使答案更完整。

例题:虽说童年已经悄然离去,可风筝的这根若有若无的线,却每每牵着我的童年,使我常常捡回那逐渐远去的记忆。

解答:.放风筝常常引起我对童年生活的回忆,这种回忆有时清晰,有时模糊,但都是难忘的(字面意思),表达了我对童年生活深深地眷恋之情(深层含义)。

学生练习:啊,我鹅黄色的童年!分析这句话的含义。

解答:我的童年充满生机和欢乐(字面意思),表达了我对童年生活的赞美(深层含义)。

四、赏析句子

公式四:赏析=修辞+描写+重点词语

比喻

修辞手法

拟人

排比

对比、夸张

人物描写动作神情

方法:描写方法细节描写

场景描写(小说中的环境描写等)

重点词语动词叠词拟声词形容词

例题:放到得意处,猛不防风筝也会断线,摇头晃脑地越飘越远。赏析此句。

解答:“摇头晃脑地越飘越远”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风筝当做人来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风筝在空中飞舞摇摆的调皮的样子,表达了作者对放风筝这一儿时游戏的喜爱之情。

学生练习:老人的手微微颤动了一下,然后深深吸了一口气,又缓缓呼了出来。赏析此句

解答:这个句子没有修辞手法,我们看一看就会很快发现这个句子中有人物描写,人物描写又是通过精彩的动词和叠词来完成的。我们就要从这个角度入手展开赏析。“颤动”一词,是老人说起已经去世的儿子,内心的悲痛和波澜化为了外在的手的颤动。一吸,一呼两个动作,是老人在极力掩饰自己内心的痛苦,极力使内心平静下来。而“深深”,“缓缓”两个叠词则是在表现这种掩饰的艰难与痛苦。

五、标题的含义

公式五:标题的含义=与标题有关的文章内容+文章主旨

例题:文章以“好望角”为题,有什么含义?

解答:好望角是一个地理位置,也是文章中老人一直寻找的地方(与标题有关的文章内容),象征了人生执着追求的梦想。

学生练习:文章以“系在风筝线上的童年”为题,有什么含义?

解答:是指放风筝是我童年生活中的快乐深刻的记忆,表达了我对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童年生活的赞美和怀恋。

六、分析人物形象及性格特征

公式六:人物形象=文章内容(判断理由)+人物性格

例题:请结合全文,概括老人的性格特征。

解答:这是一个怀揣梦想多年却至老也终未实现,历尽人生沧桑的老人。小时,小学没读完,鬼子来了,四处逃难,和爹娘跑散了;解放后,只想把书念成,可书没读多少,又遇上了“文化大革命”;老年时,儿子在非洲被当地人给绑了,老婆子拦都拦不住离世了,一个人孤苦伶仃了却残生。(文章内容)但苦难没有把老人打倒。他没有因为梦想的无法实现和生活中的种种变故而终日消沉低迷下去,老人靠对梦想——“好望角”的坚守和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走出了人生的苦难(人物性格)。

七、联系实际谈感想

公式七:联系实际谈感想=文章内容+文章主旨+自己的观点(我认为。。。)+举例子(紧扣观点,与文章主旨保持一致)

例题:每个人在追逐“好望角”的过程中,都会遇到一些不如意,你觉得应该怎样对待?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

解答:文章中的老人一生坎坷,经历了人生的种种变故,但老人依然坚守着他心中的“好望角”,用豁达乐观的态度对待苦难的生活。我认为每个生命的历程都不可能一帆风顺,在不如意的时候能够始终坚守心中的梦想,用梦想给自己力量,引导自己不断克服苦难,就一定能得到幸福。我的父亲一直渴望能带给我们富足稳定的生活,他在遭遇下岗失业,创业失败的重重打击之下,依然起早贪黑,辛勤工作,经过几年的努力,现在我家的生活已经大有改观。我想,在我父亲的心里,一定也有一个“好望角”支撑着他,给了他最大的力量。

学生练习:有一则新闻,是说一个公交车司机,在开车行驶的过程中发生了中风,他在失去知觉的最后一刻,坚持踩住了刹车,保证了一车人的安全。请你根据这则新闻,联系实际谈谈感想。

解答:要紧紧围绕主旨:新闻中的司机在发生危机关头还不忘一车乘客的安全,具有强烈的责任感来谈。如果举例举到了助人为乐,拾金不昧等等就都偏离新闻的主旨了。汶川地震中,医生在地震发生的时候还在坚持为病人做手术;除夕夜,民警放弃举家团圆的时刻坚守岗位;温州动车事故中,死亡之后还紧握住方向盘的司机,都是典型的例子。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