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电计算机组成原理2013-2014-2-A卷

杭电计算机组成原理2013-2014-2-A卷
杭电计算机组成原理2013-2014-2-A卷

第 1 页共 5 页

第 2 页共 5 页

第 3 页共 5 页

第 4 页共 5 页

第 5 页共 5 页

计算机组成原理试题及答案

A .(7CD )16 B. ( 7D0)16 C. (7E0)16 D. 3. 下列数中最大的数是 _______ 。 A .(10011001) 2 B. (227) 8 C. (98)16 4. ____ 表示法主要用于表示浮点数中的阶码。 A. 原码 B. 补码 C. 反码 D. 移码 5. 在小型或微型计算机里,普遍采用的字符编码是 A. BCD 码 B. 16 进制 C. 格雷码 6. 下列有关运算器的描述中, ______ 是正确的 A. 只做算术运算,不做逻辑运算 B. C. 能暂时存放运算结果 D. 7. EPROM 是指 ____ 。 A. 读写存储器 B. C. 可编程的只读存储器 D. 8. Intel80486 是 32位微处理器, Pentium 是A.16 B.32 C.48 D.64 9 .设]X ]补=1.XXX 3X 4,当满足 _________ ■寸,X > -1/2 成立。 A. X 1必须为1,X 2X 3X 4至少有一个为1 B. X 1必须为1 , X 2X 3X 4任意 C. X 1必须为0, X 2X 3X 4至少有一个为1 D. X 1必须为0, X 2X 3X 4任意 10. CPU 主要包括 _____ 。 A.控制器 B. 控制器、运算器、cache C.运算器和主存 D.控制器、ALU 和主存 11. 信息只用一条传输线 ,且采用脉冲传输的方式称为 _________ 。 A. 串行传输 B. 并行传输 C. 并串行传输 D. 分时传输 12. 以下四种类型指令中,执行时间最长的是 _________ 。 A. RR 型 B. RS 型 C. SS 型 D. 程序控制指令 13. 下列 _____ 属于应用软件。 A. 操作系统 B. 编译系统 C. 连接程序 D. 文本处理 14. 在主存和CPU 之间增加cache 存储器的目的是 _____ 。 A. 增加内存容量 B. 提高内存可靠性 C.解决CPU 和主存之间的速度匹配问题 D. 增加内存容量,同时加快存取速 度 15. 某单片机的系统程序,不允许用户在执行时改变,则可以选用 ____________ 作为存储芯 片。 A. SRAM B. 闪速存储器 C. cache D. 辅助存储器 16. 设变址寄存器为X ,形式地址为D, (X )表示寄存器X 的内容,这种寻址方式的有 效地址为 ______ 。 A. EA=(X)+D B. EA=(X)+(D) C.EA=((X)+D) D. EA=((X)+(D)) 17. 在指令的地址字段中,直接指出操作数本身的寻址方式,称为 ___________ 。 A. 隐含寻址 B. 立即寻址 C. 寄存器寻址 D. 直接寻址 18. 下述 I/O 控制方式中,主要由程序实现的是 ________ 。 7F0)16 D. ( 152)10 o D. ASC H 码 只做加法 既做算术运算,又做逻辑运算 只读存储器 光擦除可编程的只读存储器 位微处理器。

计算机组成原理试卷

计算机组成原理考试试题纸(A卷) 课程:计算机组成原理及系统结构班级学号:姓名: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总分题分 一、选择题(10分) 1. 冯·诺依曼(Von Neumann)机工作方式的基本特点是。 A.指令流单数据流 B.按地址访问并顺序执行指令 C.堆栈操作 D.存储器按内容选择地址 2. 若一个数的编码是10000111,它的真值为+7,则该编码是。 A.原码B.反码C.补码D.移码 3. 若寄存器中存放的是数据的,则经过一次算术右移操作后, 结果相当于原来的数除以2。 A.原码B.反码C.补码D.无符号数 4.采用虚拟存储器的主要目的是。 A.提高主存储器的存取速度 B. 扩大主存储器的存储空间,并能进行自动管理调度 C.提高外存储器的存取速度 D.扩大外存储器的存储空间 5.需要刷新的存储器是。 A. Cache B.ROM C.静态存储器 D.动态存储器 6.在指令格式中,采用扩展操作码设计方案的目的是。 A.保持指令字长度不变而增加寻址空间 B. 增加指令字长度 C. 保持指令字长度不变而增加指令操作的数量 D.减少指令字长度 7.操作控制器的功能是。 A. 产生时序信号 B. 从主存取出一条指令 C. 完成指令操作码译码 D. 从主存取出指令,完成指令操作码译码,并产生有关的操作控制 信号,以解释执行该指令 8.计算机中使用总线结构便于增减外设,同时。 A. 减少了信息传输量B. 提高了信息传输速度 C. 减少了信息传输线的条数D. 三者均正确 9.周期挪用方式常用于______中。 A. 直接内存存取方式的输入/输出 B. 直接程序传送方式的输入/输出 C. CPU的某寄存器与存储器之间的直接程序传送 D. 程序中断方式的输入/输出 10.如果有多个中断同时发生,系统将根据中断优先级响应优先级最高的中断请求,若要调整中断事件的响应次序,可以通过______实现。 A.中断嵌套 B.中断向量 c.中断响应 D.中断屏蔽 二.填空题(20分) 1. 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发展和演变看,早期的计算机是以为中心 的系统结构,而近代的计算机是以为中心的系统结构。 2. 在浮点加法运算中,主要的操作内容及步骤是、、。 3. 在多级存储体系中,Cache存储器的主要功能是,虚拟 存储器的主要功能是。 4. 确定计算机指令系统应满足的基本要求是、和。 5. 集中式总线控制可分为、和三种,其中 响应时间最快,对电路的故障最敏感。 6.计算机系统中,CPU对外设的管理方式有:______方式、______方式、____ _方式、__ ___方式、___ __方式五种。

计算机组成原理经典复习题集锦附答案

计算机组成原理复习题 一、填空题 1.用二进制代码表示的计算机语言称为(机器语言),用助记符编写的语言称为(汇编语言)。 2. 计算机硬件由(控制单元)、(运算器)、(存储器)、输入系统和输出系统五大部件组成。 3.十六进制数CB8转换成二进制数为(110010111000)。 4.某数x的真值-0.1011B,其原码表示为( 1.1011)。 5.在浮点加减法运算过程中,在需要(对阶)或(右规)时,尾数需向右移位。 6.指令通常由(操作码)和(地址码)两部分组成。 7.要组成容量为4K*8位的存储器,需要(8)片4K×1位的芯片并联,或者需要(4)片1K×8位的芯片串联。 8. 中断处理过程包括(关中断)、(保护现场)、(执行中断服务程序)、(恢复现场)和(开中断)阶段。 9.操作数寻址方式包括(直接寻址)、(间接寻址)、(立即寻址)、(隐含寻址)、(寄存器寻址)、(寄存器间接寻址)、(基址寻址)等。 10.动态RAM的刷新包括(分散刷新)、(集中刷新)和(异步刷新)三种方式。 11.高速缓冲存储器的替换算法有(先进先出)和(近期最少使用)。 12.影响流水线性能的因素有(数据相关)、(控制相关)和(资源相关)。 13.主存储器容量通常以KB为单位,其中1K=(),硬盘的容量以GB为单位,其中1G=()。 14.主存储器一般采用(动态RAM)存储器,CACHE采用(静态RAM )存储器。 15.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产生于(1946 )年,称为(ENIAC)。 16. I/O的编址可分为(不统一编址)和(统一编址),前者需要单独的I/O指令,后者可通过(访存)指令和设备交换信息。 17.CPU从主存取出一条指令并执行该指令的全部时间叫做(指令周期),它通常包含若干个(机器周期),而后者又包含若干个(时钟周期)。 18.计算机中各个功能部件是通过(总线)连接的,它是各部件之间进行信息传输的公共线路。 19.浮点数由(阶码)和(尾数)两部分构成。 20.禁止中断的功能可以由(中断允许触发器)来完成。 21.指令的编码中,操作码用来表明(所完成的操作),N位操作码最多表示(2^N )中操作。 22.静态RAM采用(双稳态触发器)原理存储信息,动态RAM采用(电容)原理存储信息。 23.典型的冯·诺依曼计算机是以(运算器)为核心的。 24.计算机硬件由(控制器)、(运算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大部件组成。 25.系统总线按系统传输信息的不同,可分为三类:(地址)、(控制)、(数据)。 26.数x的真值-0.1011,其原码表示为( 1.1011 ),其补码表示为( 1.0101 )。 27.Cache称为(高速缓冲)存储器,是为了解决CPU和主存之间(速度)不匹配而采用的一项重要的硬件技术。 28.浮点运算器由(尾数)运算器和(阶码)运算器组成。 29.计算机系统中的存储器分为:(主存)和(辅存)。在CPU执行程序时,必须将指令存放在(主存)中,即(辅存)不能够直接同CPU交换信息。

杭电《过程控制系统》实验报告

实验时间:5月25号 序号: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自动化学院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自动化仪表与过程控制 实验名称:一阶单容上水箱对象特性测试实验 实验名称:上水箱液位PID整定实验 实验名称:上水箱下水箱液位串级控制实验 指导教师:尚群立 学生姓名:俞超栋 学生学号:09061821

实验一、一阶单容上水箱对象特性测试实验一.实验目的 (1)熟悉单容水箱的数学模型及其阶跃响应曲线。 (2)根据由实际测得的单容水箱液位的阶跃响应曲线,用相关的方法分别确定它们的参数。二.实验设备 AE2000型过程控制实验装置,PC机,DCS控制系统与监控软件。 三、系统结构框图 单容水箱如图1-1所示: Q2 图1-1、单容水箱系统结构图 四、实验原理 阶跃响应测试法是系统在开环运行条件下,待系统稳定后,通过调节器或其他操作器,手动改变对象的输入信号(阶跃信号),同时记录对象的输出数据或阶跃响应曲线。然后根据已给定对象模型的结构形式,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确定模型中各参数。 图解法是确定模型参数的一种实用方法。不同的模型结构,有不同的图解方法。单容水箱对象模型用一阶加时滞环节来近似描述时,常可用两点法直接求取对象参数。 如图1-1所示,设水箱的进水量为Q1,出水量为Q2,水箱的液面高度为h,出水阀

h1( t ) h1(∞ ) 0.63h1(∞) 0 T V 2固定于某一开度值。根据物料动态平衡的关系,求得: 在零初始条件下,对上式求拉氏变换,得: 式中,T 为水箱的时间常数(注意:阀V 2的开度大小会影响到水箱的时间常数),T=R 2*C ,K=R 2为单容对象的放大倍数,R 1、R 2分别为V 1、V 2阀的液阻,C 为水箱的容量系数。令输入流量Q 1 的阶跃变化量为R 0,其拉氏变换式为Q 1(S )=R O /S ,R O 为常量,则输出液位高度的拉氏变换式为: 当t=T 时,则有: h(T)=KR 0(1-e -1)=0.632KR 0=0.632h(∞) 即 h(t)=KR 0(1-e -t/T ) 当t —>∞时,h (∞)=KR 0,因而有 K=h (∞)/R0=输出稳态值/阶跃输入 式(1-2)表示一阶惯性环节的响应曲线是一单调上升的指数函数,如图1-2所示。当由实验求得图1-2所示的 阶跃响应曲线后,该曲线上升到稳态值的63%所对应时间,就是水箱的时间常数T ,该时间常数T 也可以通过坐标原点对响应曲线 图 1-2、 阶跃响应曲线

计算机组成原理 试卷含答案

湖南师范大学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2011年级期末/ 补考/重修课程 计算机组成原理考核试题 出卷人:毛禄广 课程代码:考核方式: 考试时量:分钟试卷类型:A/B/C/D 一、单选题(30分,每题2分) 1. 算术逻辑单元的简称为()B A、CPU。 B、ALU。 C、CU。 D、MAR。 2. EPROM是指()D A.读写存储器 B.只读存储器 C.闪速存储器 D.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 3. 异步通信的应答方式不包括()D A、不互锁 B、半互锁 C、全互锁 D、以上都不包括 4. 三种集中式总线仲裁中,______方式对电路故障最敏感。A A、链式查询 B. 计数器定时查询 C. 独立请求D、以上都不正确 5. 下面说法正确的是:()B A、存储系统层次结构主要体现在缓存-主存层次上; B、缓存-主存层次主要解决CPU和主存速度不匹配的问题; C、主存和缓存之间的数据调动对程序员也是不透明的; D、主存和辅存之间的数据调动由硬件单独完成。 6. 动态RAM的刷新不包括( ) D A、集中刷新 B、分散刷新 C、异步刷新 D、同步刷新 7. 关于程序查询方式、中断方式、DMA方式说法错误的是()D A、程序查询方式使CPU和I/O设备处于串行工作状态,CPU工作效率不高; B、中断方式进一步提高了CPU的工作效率; C、三者中DMA方式中CPU的工作效率最高; D、以上都不正确。 第 1 页共5 页 8. 发生中断请求的条件不包括()D A.一条指令执行结束 B.一次I/O操作结束 C.机器内部发生故障 D.一次DMA操作结束 9. DMA的数据传送过程不包括()A A、初始化 B、预处理 C、数据传送 D、后处理 10. 下列数中最大的数为()B A.(10010101)2 B.(227)8 C.(96)8 D.(143)5 11. 设32位浮点数中,符号位为1位,阶码为8位,尾数位为23位,则它所能表示的最大规.格化正数为()B A +(2 – 2-23)×2+127B.[1+(1 – 2-23)]×2+127 C.+(2 – 223)×2+255D.2+127 -223 12. 定点运算中,现代计算机都采用_______做加减法运算。()B A、原码 B、补码 C、反码 D、移码 13._________中乘积的符号位在运算过程中自然形成。()C A、原码一位乘 B、原码两位乘 C、补码一位乘 D、以上都不是 14.设x为真值,x*为绝对值,则[-x*]补=[-x]补能否成立()C A、一定成立 B、不一定成立 C、不能成立 D、以上都不正确 15. 最少可以用几位二进制数即可表示任一5位长的十进制整数。()A A、17 B、16 C、15 D、18 二、填空题(共10分,每题1分) 1.总线控制分为判优控制和________。(通信控制) 2.总线通信常用四种方式________、异步通信、半同步通信、分离式通信。(同步通信) 3.按在计算机系统中的作用不同,存储器主要分为主存储器、辅助存储器、_________。(缓冲存 储器) 4.随机存取存储器按其存储信息的原理不同,可分为静态RAM和__________。(动态RAM) 5.I/O设备与主机交换信息的五种控制方式是程序查询方式、中断方式和、_________、I/O通道方 式和I/O处理机方式。(DMA方式) 6.程序查询方式中为了完成查询需要执行的三条指令分别为测试指令、________、转移指令。(传 送指令) 7.浮点数由阶码和________两部分组成。(尾数) 8.二进制数-0.1101的补码为__________。(10011) 9._______是补码一位乘中乘数符号为负时的方法。(校正法)

计算机组成原理试题6

计算机组成原理试题6 一、选择题(共5分,每题1分) 1.某机字长8位,采用补码形式(其中1位为符号位),则机器数所能表示的范围是______。 A.-127 ~127; B.-128 ~+128; C.-128 ~+127; D.-128 ~+128。 2.在______的计算机系统中,外设可以和主存储器单元统一编址,因此可以不使用I/O 指令。 A.单总线; B.双总线; C.三总线; D.以上三种总线。 3.某计算机字长是32位,它的存储容量是64KB.按字编址,它的寻址范围是______。 A.16KB; B.16K; C.32K; D.32KB。 4.中断向量可提供______。 A.被选中设备的地址; B.传送数据的起始地址; C.中断服务程序入口地址; D.主程序的断点地址。 5.Cache的地址映象中比较多的采用“按内容寻址”的相联存储器来实现。 A.直接映象; B.全相联映象; C.组相联映象; D.以上都有。 6.总线的异步通信方式______。 A.不采用时钟信号,只采用握手信号; B.既采用时钟信号,又采用握手信号; C.既不采用时钟信号,又不采用握手信号; D.采用时钟信号,不采用握手信号。 7.在磁盘存储器中,查找时间是______。 A.使磁头移动到要找的柱面上所需的时间; B.在磁道上找到要找的扇区所需的时间; C.在扇区中找到要找的数据所需的时间。 D.以上都不对。 8.在控制器的控制信号中,相容的信号是______的信号。 A.可以相互替代; B.可以相继出现; C.可以同时出现;

D.不可以同时出现。 9.计算机操作的最小单位时间是______。 A.时钟周期; B.指令周期; C.CPU周期; D.执行周期。 10.CPU不包括______。 A.地址寄存器; B.指令寄存器IR; C.地址译码器; D.通用寄存器。 11.寻址便于处理数组问题。 A.间接寻址; B.变址寻址; C.相对寻址; D.立即寻址。 12.设寄存器内容为10000000,若它等于0,则为______。 A.原码; B.补码; C.反码; D.移码。 13.若一个8比特组成的字符至少需10个比特来传送,这是______传送方式。 A.同步; B.异步; C.并联; D.混合。 14.设机器字长为32位,存储容量为16MB,若按双字编址,其寻址范围是。(存储器4) A.8MB; B.2M; C.4M; D.16M。 15.寻址对于实现程序浮动提供了较好的支持。 A.间接寻址; B.变址寻址; C.相对寻址; D.直接寻址。 16.超标量技术是______。 A.缩短原来流水线的处理器周期; B.在每个时钟周期内同时并发多条指令; C.把多条能并行操作的指令组合成一条具有多个操作码字段的指令; D.以上都不对。 17.在控制器的控制方式中,机器周期内的时钟周期个数可以不相同,这属于______。 A.同步控制;

计算机组成原理试题集 含答案

计算机组成原理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代号写在题干前面的括号内。) 1.若十进制数据为则其八进制数为(B )。 A、、、、 2.若x 补=,则x 原 =(A )。 A、 B、 C、 D、 3.若采用双符号位,则发生正溢的特征是:双符号位为( B)。 A、00 B、01 C、10 D、11 4.原码乘法是(A )。 A、先取操作数绝对值相乘,符号位单独处理 B、用原码表示操作数,然后直接相乘 C、被乘数用原码表示,乘数取绝对值,然后相乘 D、乘数用原码表示,被乘数取绝对值,然后相乘 5.为了缩短指令中某个地址段的位数,有效的方法是采取(C)。 A、立即寻址 B、变址寻址 C、间接寻址 D、寄存器寻址 6.下列数中,最小的数是( A )。 A.(101001)2 B.(52)8C.(2B)16 D.45 7.下列数中,最大的数是( D )。 A.(101001)2 B.(52)8C.(2B)16 D.45 8.下列数中,最小的数是( D )。 A.(111111)2 B.(72)8C.(2F)16 D.50

9.已知:X=-,Y= 。(X+Y)补= ( A )。 A.1.1100 B.1.1010 C.1.0101 D.1.1000 10.一个512KB的存储器,地址线和数据线的总和是(C )。 A.17 B.19 C.27 D.36 11.某计算机字长是16位它的存储容量是64KB,按字编址,它们寻址范围是(C )。 A.64K B.32KB C.32K D.16KB 12.某一RAM芯片其容量为512*8位,除电源和接地端外该芯片引线的最少数目是(C )。 A. 21 B. 17 C. 19 12.计算机内存储器可以采用( A )。 和ROM B.只有ROM C.只有RAM 和SAM 13.单地址指令中为了完成两个数的算术操作,除地址码指明的一个操作数外,另一个数常需采用( C ) 。 A.堆栈寻址方式 B.立即寻址方式 C.隐含寻址方式 D.间接寻址方式 14.零地址运算指令在指令格式中不给出操作数地址,因此它的操作数来自( B )。 A.立即数和栈顶 B.栈顶和次栈顶 C.暂存器和栈顶 D.寄存器和内存单元 15.指令系统中采用不同寻址方式的目的主要是( C )。 A.实现存储程序和程序控制 B.可以直接访问外存

操作系统实验心得(精选多篇)

操作系统实验心得 每一次课程设计度让我学到了在平时课堂不可能学到的东西。所以我对每一次课程设计的机会都非常珍惜。不一定我的课程设计能够完成得有多么完美,但是我总是很投入的去研究去学习。所以在这两周的课设中,熬了2个通宵,生物钟也严重错乱了。但是每完成一个任务我都兴奋不已。一开始任务是任务,到后面任务就成了自己的作品了。总体而言我的课设算是达到了老师的基本要求。总结一下有以下体会。 1、网络真的很强大,用在学习上将是一个非常高效的助手。几乎所有的资料都能够在网上找到。从linux虚拟机的安装,到linux的各种基本命令操作,再到gtk的图形函数,最后到文件系统的详细解析。这些都能在网上找到。也因为这样,整个课程设计下来,我浏览的相关网页已经超过了100个(不完全统计)。当然网上的东西很乱很杂,自己要能够学会筛选。不能决定对或错的,有个很简单的方法就是去尝试。就拿第二个实验来说,编译内核有很多项小操作,这些小操作错了一项就可能会导致编译的失败,而这又是非常要花时间的,我用的虚拟机,编译一次接近3小时。所以要非常的谨慎,尽量少出差错,节省时间。多找个几个参照资料,相互比较,慢慢研究,最后才能事半功倍。 2、同学间的讨论,这是很重要的。老师毕竟比较忙。对于课程设计最大的讨论伴侣应该是同学了。能和学长学姐讨论当然再好不过了,没有这个机会的话,和自己班上同学讨论也是能够受益匪浅的。

大家都在研究同样的问题,讨论起来,更能够把思路理清楚,相互帮助,可以大大提高效率。 3、敢于攻坚,越是难的问题,越是要有挑战的心理。这样就能够达到废寝忘食的境界。当然这也是不提倡熬夜的,毕竟有了精力才能够打持久战。但是做课设一定要有状态,能够在吃饭,睡觉,上厕所都想着要解决的问题,这样你不成功都难。 4、最好在做课设的过程中能够有记录的习惯,这样在写实验报告时能够比较完整的回忆起中间遇到的各种问题。比如当时我遇到我以前从未遇到的段错误的问题,让我都不知道从何下手。在经过大量的资料查阅之后,我对段错误有了一定的了解,并且能够用相应的办法来解决。 在编程中以下几类做法容易导致段错误,基本是是错误地使用指针引起的 1)访问系统数据区,尤其是往系统保护的内存地址写数据,最常见就是给一个指针以0地址 2)内存越界(数组越界,变量类型不一致等) 访问到不属于你的内存区域 3)其他 例如: <1>定义了指针后记得初始化,在使用的时候记得判断是否为 null <2>在使用数组的时候是否被初始化,数组下标是否越界,数组元素是否存在等 <3>在变量处理的时候变量的格式控制是否合理等

计算机组成原理试题集

1.数字电子计算机的主要特点是存储容量大、(运算速度快),(运算精度高)。 2.计算机各组成部件相互连接方式,从早期的以(存储器)为中心,发展到现在以(运算器)为中心。 3.指令寄存器寄存的是(C ) A、下一条要执行的指令 B、已执行完了的指令 C 、正在执行的指令D、要转移的指令 4.衡量计算机的性能指标主要有哪些(答主要的三项指标),并说明为什么? 解:衡量计算机性能的指标主要有:计算速度、存储容量和通讯带宽等,计算机速度是反映CPU性能,也是反映计算机能力的主要指标之一。存储容量反映出计算机可以处理的数据量空间的大小。带宽反映出计算机处理信息的通讯能力。 5,决定指令执行顺序的寄存器是(PC),而记录指令执行结果的状态的寄存器是(状态字寄存器) 6.最早提出“存储程序程序”概念的是(A ) A、Babbage B、V.Neumann C、Pascal D、Bell 7.如何理解计算机组成和计算机体系结构? 8.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是于1946年交付使用。 9.单地址指令中为了实现两个数的算术运算,除地址码指明的一个操作数外,另一个采用(隐含)寻址方法。 10.假定指令系统有m条指令,指令操作码的位数为N位,则N至少应当等于()。 11.用n+1位字长(含一位符号位)表示原码定点整数时,所能表示的数值范围是(0﹤﹦N );用n+1位字长(含一位符号位)表示原码定点小数时,所能表示的数值范围是() 1. CPU包括()两部分。 A、ALU和累加器 B、ALU和控制器 C、运算器和控制器 D、ALU和主存储器 C 2. 计算机运算速度的单位是()。 A、MTBF B、MIPS C、MHZ D、MB B 3. 若十六进数微AC.B,则其十进制数为()。 A、254.54 B、2763 C、172.6875 D、172.625 C 4. 若十进制数据为137.5则其八进制数为()。 A、89.8 B、211.4 C、211.5 D、1011111.101

计算机组成原理试卷5

计算机组成原理试题5 一、选择题(共5分,每题1分) 1.设寄存器内容为80H,若它对应的真值是– 127,则该机器数是 A.原码; B.补码; C.反码; D.移码。 2.下列叙述中是正确的。 A.程序中断方式中有中断请求,DMA方式中没有中断请求; B.程序中断方式和DMA方式中实现数据传送都需中断请求; C.程序中断方式和DMA方式中都有中断请求,但目的不同; D.DMA要等到指令周期结束时才进行周期窃取。 3.设机器数字长为32位,一个容量为16MB的存储器,CPU按半字寻址,其寻址范围是。 A.224; B.223; C.222; D.221。 4.在中断接口电路中,向量地址可通过送至CPU。 A.地址线; B.数据线; C.控制线; D.状态线。 5.在程序的执行过程中,Cache与主存的地址映象是由。 A.程序员调度的; B.操作系统管理的; C.由程序员和操作系统共同协调完成的; D.硬件自动完成的。 6.总线复用方式可以______。 A.提高总线的传输带宽; B.增加总线的功能; C.减少总线中信号线的数量; D.提高CUP利用率。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Cache与主存统一编址,Cache的地址空间是主存地址空间的一部分; B.主存储器只由易失性的随机读写存储器构成; C.单体多字存储器主要解决访存速度的问题; D.Cache不与主存统一编址,Cache的地址空间不是主存地址空间的一部分。 8.在采用增量计数器法的微指令中,下一条微指令的地址______。 A.在当前的微指令中; B.在微指令地址计数器中; C.在程序计数器; D.在CPU中。 9.由于CPU内部操作的速度较快,而CPU访问一次存储器的时间较长,因此机器周期通常由______来确定。 A.指令周期; B.存取周期; C.间址周期; D.执行周期。

杭电操作系统实验报告模板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报告 基于DOS的多任务系统的实现 专业:信息工程学院(软件工程)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20101223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 1. 加深多线程和进程概念的理解,明确进程和程序的区别。 2. 加深对CPU调度过程(现场保护、CPU的分派和现场恢复)的理解。 3. 进一步认识并发执行的概念,明确顺序执行和并发执行的区别。 4. 加深对临界资源,临界区,信号量以及同步机制的理解。 5. 加深对消息缓冲通信的理解。 二、课程设计要求 1. 用C语言完成线程的创建和撤消,并按优先权加时间片轮转算法对多个线程进行调度; 2. 改变时间片的大小,观察结果的变化。思考:为什么时间片不能太小或太大; 3. 假设两个线程共用同一软件资源(如某一变量,或某一数据结构),请用记录型信号量来实现对它的互 斥访问; 4. 假设有两个线程共享一个可存放5个整数的缓冲,一线程不停的计算1到50的平方,并将结果放入缓冲 中,另一个线程不断的从缓冲中取出结果,并将他们打印出来,请用记录型信号量实现这一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同步问题; 5. 实现消息缓冲通信,并于3,4中的简单通信进行比较; 6. 思考:在线程间进行消息缓冲通信时,若对消息队列的访问没有满足互斥要求,情况会怎么样? 三、程序的设计细想和框图[根据自己的代码写] 1.调度算法:用TCB数组下标音隐含把所有线程排成一个循环队列,当时间片到时,有线程正在执行,则停止它,将其变为就绪,把现场信息压入私有栈堆。 2.调度原因:时间片到时,线程执行完毕,正在执行的线程等待某种事件而不能继续执行。 3.时钟中断的截取

计算机组成原理试题

计算机组成原理试题(A) 教学中心名称考点成绩 专业、班级姓名学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计算机中的信息可分为两类,它们是信息和信息。 2.第二代电子数字计算机所用的基本器件是。 3.设X=-9/16,[X]补= 。 4.运算器中的核心部件是。 5.浮点表示法中,阶码决定浮点数的,尾数决定浮点数的。 6.CPU中PC的主要功能是。 7.按照信息的传送格式,接口可分为和两大类。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 某主存储器按字节编址,地址线数目为16,这个存储器的容量为 . A 16K×16位B.32K×8位、C.64K ×8位 2.采用DMA方式传送数据时,每传送一个数据就要占用的时间。 A一个指令周期B.一个存储周期C.一个机器周期 3. Cache是。 A.主存的一部分 B.为扩大存储容量而设置的 C.为提高存储系统的速度而设置的 4.操作控制器的功能是。 A产生操作控制信号,以解释并执行指令 B、产生时序信号C.对指令泽码 5.中断响应时,保存PC并更新PC的内容,主要是为了. A.提高处理机的速度 B.能进入中断处理程字并能正确返回原程序 C.便于编制中断处理程序 6.计算机辅助设计是指。 A.CAD B.CAI C.CAT 7.某机字长32位,内存容量为4MW,若按字节编址,其寻址范围为. A.0~4M B。0~16M C.0~32M 8.在磁盘存储器中,与转速无关的技术指标是。 A.存储密度B.平均等待时间C.数据传输率 9.设指令中的形式地址为以相对寻址时,操作数的有效地址E=. A.(D)B.(PC)+D C.(R)+D

10.计算机中,执行部件接控制部件的命令所作的不可再分的操作称为. A.微命令B.微操作C操作 三.判断改错题(每小题2分,共10分。正确,在括号内打√;错误,则打×并更正) 1.磁盘存储器是一种随机存取存储器。() 2.零地址指令就是没有操作数的指令。() 3.时序发生器是控制器的主要部件之一。() 4.设X=10110110,采奇校验时,其校验位C=1。() 5.中断处理过程中,保存现场必须在中断服务之后进行。() 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CPU由哪些主要部件组成?说明各部件的作用。 2.试述高速缓冲存储器的基本设计思想和特点。 3.主机与外部设备间为什么要设置接口? 4.为什么说取指令是公操作?在取指令阶段,CPU主要完成哪些操作? 五.计算题(共10 分) 1.设X=0.0101,Y=-0.1101,用双符号补码计算X+Y=?和X-Y=?并判断其结果是否溢出。(5分) 2. 设X=8C3E(H),Y=B6DF(H),Z=54D2(H)。求X∧Y⊕Z=? (5分) 七.设计题(10分) 某机字长16 位,主存按字编址,容量为8MW,请用如下RAM芯片为该机设计一个主存。 A A0 07 1.地址线和数据线各有多少根? 2.共用多少这种芯片? 3.画出其组成框图,并正确标出各信号线。

计算机组成原理试卷答案及解析

华东交通大学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考试卷 试卷编号: ( A )卷 计算机组成原理 课程 课程类别:必√、限、任 闭卷( )、开卷(范围)(√):仅限上课教材考试日期:2015-6-25 考生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 页,总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考试结束后,考生不得将试卷、答题纸和草稿纸带出考场。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外部设备包括_______、_______和_______,又叫外围设备。 2、系统软件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3、4位二进制数可表示______种代码,8位二进制数可表示_______种代码。 4、浮点数运算可由_______运算和_______来实现。 5、一条指令包括_______和_______两个部分,它们都是采用_______表示的。 6、主机对主存的主要要求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7、控制器的三个功能是决定_______,给出_______,处理_______。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已知:[X]补=,[Y]补=01001010,则[X-Y]补=______。 A. B. C. D.溢出 2、在用________表示的机器中,零的表示是唯一的。 A.原码 B.反码 C.补码 D.阶码 存储器的内容应与主存储器的相应单元的内容_______。

A.保持一致 B.可以不一致 C.无关 4、在总线中地址总线的功能是_______。 A.用于选择存储器单元 B.用于选择存储器单元和各个通用寄存器 C. 用于选择进行信息传输的设备 D.用于选择指定存储器单元和选择I/O设备接口电路的地址 5、现代计算机的处理对象是________。 A.二进制数 B. 文字 C. 十进制数 D.电压、电流 6、计算机中数据处理中心是________。 A.主机 B.运算器 C. 控制器 O系统 7、中断向量地址是_______。 A.子程序的入口地址 B.中断服务子程序的入口地址 C.中断服务子程序入口地址指示器 D. 外设程序入口地址 8、计算机存储器用来存放被运算的数据和程序,如果读出一个存储单元的内容后,该单元的内容________。 A.清零 B.保持不变 C.被取走 D. 不定 9、CPU中通过寄存器的位数决定________。 A.指令长度 B.数的精度 C.机器字长 D.主存储量 10、下列哪种指令不属于程序控制指令。 A. 无条件转移指令 B. 条件转移指令 C. 中断隐指令 D. 转移指令 11、计算机的中央处理器是指_________。 A. 主机 B. 运算器 C. CPU D. 控制器 12、计算机可以运行用各种高级程序语言设计编写的程序,但都必须经过变换成最终计算机能够辨别的,才能执行。 A.二进制机器语言 B.汇编语言 C.中间语言 D.操作系统语言

计算机组成原理试卷与答案

一、选择题 1.假定下列字符码中有奇偶校验位,但没有数据错误,采用偶校校 验的字符码是______。 A 11001011 B 11010110 C 11000001 D 11001001 2.8位定点字长的字,采用2的补码表示时,一个字所能表示的整 数范围是______。 A .–128 ~ +127 B. –127 ~ +127 C. –129 ~ +128 D.-128 ~ +128 3.下面浮点运算器的描述中正确的句子是:______。 a)浮点运算器可用阶码部件和尾数部件实现 b)阶码部件可实现加、减、乘、除四种运算 c)阶码部件只进行阶码相加、相减和比较操作 d)尾数部件只进行乘法和减法运算 4.某计算机字长16位,它的存贮容量是64KB,若按字编址,那 么它的寻址范围是______ A. 64K B. 32K C. 64KB D. 32 KB 5.双端口存储器在______情况下会发生读/写冲突。 a)左端口与右端口的地址码不同 b)左端口与右端口的地址码相同 c)左端口与右端口的数据码不同 d)左端口与右端口的数据码相同

6.寄存器间接寻址方式中,操作数处在______。 A. 通用寄存器 B. 主存单元 C. 程序计数器 D. 堆栈 7.微程序控制器中,机器指令与微指令的关系是______。 a)每一条机器指令由一条微指令来执行 b)每一条机器指令由一段微指令编写的微程序来解释执行 c)每一条机器指令组成的程序可由一条微指令来执行 d)一条微指令由若干条机器指令组 8.按其数据流的传递过程和控制节拍来看,阵列乘法器可认为是 ______。 a)全串行运算的乘法器 b)全并行运算的乘法器 c)串—并行运算的乘法器 d)并—串型运算的乘法器 9.由于CPU内部的操作速度较快,而CPU访问一次主存所花的 时间较长,因此机器周期通常用______来规定。 a)主存中读取一个指令字的最短时间 b)主存中读取一个数据字的最长时间 c)主存中写入一个数据字的平均时间 d)主存中读取一个数据字的平均时间 10.程序控制类指令的功能是______。 A 进行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 B 进行主存与CPU之间的数据传送

计算机组成原理试题5

本科生期末试卷(五)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某机字长64位,1位符号位,63位表示尾数,若用定点整数表示,则最大正整数位( B )。 A +(263-1) B +(264-1) C -(263-1) D -(264-1) 2请从下面浮点运算器中的描述中选出两个描述正确的句子()。 A 浮点运算器可用两个松散连接的定点运算部件一阶码和尾数部件来实现。 B 阶码部件可实现加,减,乘,除四种运算。 C 阶码部件只进行阶码相加,相减和比较操作。 D 尾数部件只进行乘法和除法运算。 3存储单元是指( B )。 A 存放1个二进制信息位的存储元 B 存放1个机器字的所有存储元集合 C 存放1个字节的所有存储元集合 D 存放2个字节的所有存储元集合 4某机字长32位,存储容量1MB,若按字编址,它的寻址范围是()。 A 0—1M B 0—512KB C 0—56K D 0—256KB 5用于对某个寄存器中操作数的寻址方式为( D )。 A 直接 B 间接 C 寄存器直接 D 寄存器间接 6程序控制类的指令功能是( D )。 A 进行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 B 进行主存与CPU之间的数据传送 C 进行CPU和I/O设备之间的数据传送

D 改变程序执行的顺序 7指令周期是指( C )。 A CPU从主存取出一条指令的时间 B CPU执行一条指令的时间 C CPU从主存取出一条指令加上执行一条指令的时间 D 时钟周期时间 8描述当代流行总线结构中基本概念不正确的句子是()。 A 当代流行的总线不是标准总线 B 当代总线结构中,CPU和它私有的cache一起作为一个模块与总线相连 C 系统中允许有一个这样的CPU模块 9 CRT的颜色为256色,则刷新存储器每个单元的字长是()。 A 256位 B 16位 C 8位 D 7位 10发生中断请求的条件是( C )。 A 一条指令执行结束 B 一次I/O操作结束 C 机器内部发生故障 D 一次DMA操作结束 11中断向量地址是( B )。 A 子程序入口地址 B 中断服务程序入口地址 C 中断服务程序入口地址指示器 D 例行程序入口地址 12 IEEE1394所以能实现数据传送的实时性,是因为()。 A 除异步传送外,还提供同步传送方式

计算机组成原理试题集含答案(8)

计算机组成原理试题集含答案第五章 a单选题 1、一般机器周期的时间是根据(A )来规定的。 主存中读取一个指令字的时间 主存中读取一个数据字的时间 主存中写入一个数据字的时间 主存中读取一个数据字的时间 2、存放微程序的控制存储器称为:(B) 高速缓冲存储器 控制存储器 虚拟存储器 主存储器 3、以下叙述中正确描述的句子是: (A) 同一个CPU周期中,可以并行执行的微操作叫相容性微操作

同一个CPU周期中,可以并行执行的微操作叫相交性微操作同一个CPU周期中,可以并行执行的微操作叫相斥性微操作同一个CPU周期中,可以并行执行的微操作叫排他性微操作4、计算机操作的最小时间单位是:(A) 时钟周期 指令周期 CPU周期 微指令周期 5、下列部件中不属于控制器的是:(D) IR 操作控制器 PC PSW 6、同步控制是:(C) 只适用于CPU控制的方式

只适用于外围设备控制的方式 由统一时序信号控制的方式 所有指令执行时间都相同的方式 7、在CPU中跟踪指令后继地址的寄存器是:(B) MAR PC IR PSW 判断题 8、指令流水线中主要存在三种相关冲突:资源相关、数据相关及控制相关。对 9、并发性指两个或两个以上事件在同一时间间隔内发生。对 10、硬布线控制器的缺点:增加了到控存中读取微指令的时间,执行速度慢。错 11、微程序控制器的优点:规整性、灵活性、可维护性强。对 12、微操作是执行部件接受微命令后所进行的操作,是计算机硬件结构中最基本的操作对 13、微命令指控制部件通过控制线向执行部件发出的各种控制命令,是构成控制信号序列的最小单位。对 14、时钟周期是CPU处理操作的最大时间单位。错

杭电通信系统课程设计报告实验报告

通信系统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XX:田昕煜 学号:13081405 班级:通信四班 班级号:13083414 基于FSK调制的PC机通信电路设计

一、目的、容与要求 目的: 掌握用FSK调制和解调实现数据通信的方法,掌握FSK调制和解调电路中相关模块的设计方法。初步体验从事通信产品研发的过程. 课程设计任务:设计并制作能实现全双工FSK调制解调器电路,掌握用Orcad Pspice、Protel99se进行系统设计及电路仿真。 要求:合理设计各个电路,尽量使仿真时的频率响应和其他参数达到设计要求。尽量选择符合标称值的元器件构成电路,正确完成电路调试。 二、总体方案设计 信号调制过程如下: 调制数据由信号发生器产生(电平为TTL,波特率不超过9600Baud),送入电平/幅度调整电路完成电平的变换,再经过锁相环(CD4046),产生两个频率信号分别为30kHz和40kHz(发“1”时产生30kHz方波,发“0”时产生40kHz方波),再经过低通滤波器2,变成平滑的正弦波,最后通过线圈实现单端到差分信号的转换。

信号的解调过程如下: 首先经过带通滤波器1,滤除带外噪声,实现信号的提取。在本设计中FSK 信号的解调方式是过零检测法。所以还要经过比较器使正弦信号变成方波,再经过微分、整流电路和低通滤波器1实现信号的解调,最后经过比较器使解调信号成为TTL电平。在示波器上会看到接收数据和发送数据是一致的。 各主要电路模块作用: 电平/幅度调整电路:完成TTL电平到VCO控制电压的调整; VCO电路:在控制电压作用下,产生30KHz和40KHz方波; 低通2:把30KHz、40KHz方波滤成正弦波; 线圈:完成单端信号和差分信号的相互转换; 带通1:对带外信号抑制,完成带信号的提取; 限放电路:正弦波整形成方波,同时保留了过零点的信息; 微分、整流、脉冲形成电路:完成信号过零点的提取; 低通1:提取基带信号,实现初步解调; 比较器:把初步解调后的信号转换成TTL电平 三、单元电路设计原理与仿真分析 (1)带通1(4阶带通)-- 接收滤波器(对带外信号抑制,完成带信号的提取) 要求通带:26KHz—46KHz,通带波动3dB; 阻带截止频率:fc=75KHz时,要求衰减大于10dB。经分析,二级四阶巴特沃斯带通滤波器来提取信号。 具体数值和电路见图1仿真结果见图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