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专项训练

合集下载

2021年中考语文古诗词唐诗宋词共50首阅读赏析(有答案解析)

2021年中考语文古诗词唐诗宋词共50首阅读赏析(有答案解析)

2021年中考语文古诗词唐诗宋词共50首阅读赏析一、【甲】慈恩寺偶题①[唐]郑谷往事悠悠②添浩叹,劳生扰扰③竟何能?故山④岁晚不归去,高塔⑤晴来独自登。

林下听经秋苑鹿,江边扫叶夕阳僧。

吟馀却起双峰念,曾看庵西瀑布冰。

【乙】经故洛城⑥[唐]王贞白卜世⑦何久远,由来仰圣明。

山河徒自壮,周召⑧不长生。

几主任奸谄,诸侯各战争。

但馀崩垒⑨在,今古共伤情。

【注】①慈恩寺:唐代寺院名,旧寺在陕西长安东南曲江北。

偶题:偶然而题。

②悠悠:长久,遥远。

③扰扰:形容纷乱的样子。

④故山:指家乡。

⑤高塔:指慈恩寺的大雁塔。

⑥经故洛城:经,经过;故,以前;洛城,洛阳城,唐朝都城。

⑦卜世:预测传国的世数。

亦泛指国运。

⑧周召:周成王时共同辅政的周公旦和召公奭的并称。

两人分陕而治,皆有美政。

⑨崩垒:倒塌的宫墙。

1.下列对两首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首诗都描绘了诗人在逗留之地的所见所感,流露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

B.甲诗首联写往事悠悠,生活劳碌纷乱,没有安宁,给人的唯有喟叹与无奈。

C.乙诗颈联写自古君主都听任奸臣把持朝政,陷害忠良,致使诸侯混战,民不聊生,国家衰败。

D.甲诗尾联写诗人报国无门,顿起归隐山林、出家为僧的念头;乙诗尾联写昔日富丽堂皇的唐都城只剩下残垣断壁,使古今之人伤心伤情。

2.下列对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诗融叙事、写景、抒情为一体,格调凄凉黯淡,所表达的情绪低沉;乙诗重议论,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

B.甲诗首联的“悠悠”“扰扰”,运用叠词,慨叹悠悠往事和劳碌纷乱的生活。

C.乙诗颈联虚实结合并运用对比的手法,写出了国家衰败和灭亡的原因。

D.乙诗表达的心境与杜牧《泊秦淮》所表达的心境有相通之处。

1.C 【解析】“几主”是几多君主的意思,并不是自古以来所有的君主的意思。

2.C 【解析】颈联是实写,并没有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也没有构成对比关系。

二、【甲】送李副使赴碛西①官军 [唐]岑参火山六月应更热,赤亭道口行人绝。

初中语文中考专题训练:课外古诗词阅读鉴赏

初中语文中考专题训练:课外古诗词阅读鉴赏

答:“春江正渺茫”写春江烟云迷漫,辽
远而又含混,一如离人迷茫无奈的心绪,
景中有情,情在景中,情景交融。
2021/3/7
CHENLI
10
11.除夜作 (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1)首句作者怎样用“寒”“孤”两字,营造出 与除夕欢乐团圆夜截然不同的意境?
答:高洁而寂寞,无人问津,是罢官 而不得起用的陆游自身的写照.
2021/3/7
CHENLI
3
4.雪中偶题(郑谷)
乱飘僧舍茶烟湿,密洒歌楼酒力微。 江上晚来堪画处,渔人披得一蓑归。
(1)这首咏雪诗在景物的选择上有什么特点?作者这样写
有什么作用? 答:选择景物很有典型性.诗人选择了“僧舍飘雪”“歌楼
密洒”“渔人晚归”三个经典场景.既突出表现了下雪的
2021/3/7
CHENLI
9
10.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1)这首诗以谁的口吻,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以送者对行人的口吻,表达了作者与友 人离别时,怅然凄苦的思想感情。
(2)情景交融是古诗词写作上的特色。请联系诗 中“春江正渺茫”作简要分析。
11
12.从军行(王昌龄 )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土谷浑。
(1)诗的前两句用“日色昏”和“红旗”构成了 怎样的一幅边塞军旅图?简要分析。
答:“日色昏”极言大漠风沙遮天蔽日,也烘托了军事 形势的紧张;“红旗”即写色彩的明丽,也写军队的强 劲凌厉.由此构成了一幅在大漠苍苍、天昏地暗之中, 一支大军半卷红旗,卷尘挟风,奋勇挺进的画面。

2021年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专题强化练习含答案解析

2021年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专题强化练习含答案解析

古诗词鉴赏专题1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共4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9.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颔联中的“空”或“翻”字。

(2分)【答案】“空”的意思是“白白地”“徒然”,离别多年,被贬归来本以为可以和好友相聚,结果却是朋友凋零。

表达了对老友的思念。

“翻”的意思是“反而”,离开家乡多年,回到家乡,无人知晓,惊觉时间飞逝,已不复当初。

表达了作者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怅惘。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诗句的赏析。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空”的意思是是“白白地”,说自己在外二十三年,如今回来,许多老朋友都已去世,只能徒然地吟诵“闻笛赋”表示悼念而已。

此番回来恍如隔世,觉得人事全非,不再是旧日的光景了。

后一句中的“翻”意思是“反而”,这里用王质烂柯的典故,既暗示了自己贬谪时间的长久,又表现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之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含义十分丰富。

20.这首诗虽含忧伤,但更见豁达。

请结合颈联,作简要分析。

(2分)【答案】运用比喻,以“沉舟”和“病树”比喻被贬谪的自己,用“千帆”和“万木”比喻仕途得意的新贵,饱含着作者对身世的慨叹,蕴含了新陈代谢的哲理,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未来总比现在更好,体现了作者的豁达乐观。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诗人感情的理解。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意思是“沉船的旁边正有千艘船驶过,病树的前头却也是万木争春”。

刘禹锡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固然感到惆怅,却又相当达观。

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万木皆春。

他从白诗中翻出这二句,反而劝慰白居易不必为自己的寂寞、蹉跎而忧伤,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表现出豁达的襟怀。

2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小题。

(4分)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江苏省2021年中考试题真题语文分项汇编-专题05 古诗词鉴赏(Word版,含答案解析)

江苏省2021年中考试题真题语文分项汇编-专题05  古诗词鉴赏(Word版,含答案解析)

专题05 古诗词鉴赏(解析版)【江苏省徐州市2021年中考语文试题】阅读古代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中秋月①苏轼暮云收尽溢清寒②,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注】:①该诗是苏轼任职徐州时与其弟苏辙中秋相聚所作。

②清寒:这里指月光清亮。

9.简要赏析“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这两句诗。

10.诗的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答案】9.这两句描写了中秋月圆的美景。

“溢”本来写水,此处用来写月光,写出了月光如水满而流出的动感,突出了月光的清亮和动态美;“转”字写出了月亮的运行状态,“玉盘”则通过比喻写出了月亮的浑圆,突出了月亮的形态美。

诗人寓情于景,表达了对中秋月圆人团圆的欢乐喜悦之情。

10.表达了诗人对亲人团聚的珍惜和对未来相聚的渴求(期盼)忧虑(担忧)、哀伤。

【分析】9.考查诗句赏析。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是说,夜幕降临,云气收尽,天地间充满了寒气,银河流泻无声,皎洁的月儿转到了天空,就像玉盘那样洁白晶莹。

句中并无“月光”“如水”等字面,而“溢”字,“清寒”二字,都深得月光如水的神趣,全是积水空明的感觉。

月明星稀,银河也显得非常淡远。

“银汉无声”并不是简单的写实,它似乎说银河本来是应该有声音的,但由于遥远,也就无声了,天宇空阔的感觉由此传出。

“玉盘”写出月儿冰清玉洁的美感,而“转”字不但赋予它神奇的动感,而且暗示它的圆。

两句并没有写赏月的人,但全是赏心悦目之意,而人自在其中。

10.考查赏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本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是说,我这一生中每逢中秋之夜,月光多为风云所掩,很少碰到像今天这样的美景,真是难得啊!可明年的中秋,我又会到何处观赏月亮呢?明月圆,更值兄弟团聚,所以词人才会赞叹“此生此夜”之“好”。

不过,恰如明月是暂满还亏一样,人生也是会难别易的。

兄弟分离在即,又不能不令词人慨叹“此生此夜”之短。

“此生此夜”一句抒发了作者对亲人此时团聚的珍惜之意。

2021年中考语文三轮复习 :课外古诗词鉴赏 练习题(部编版,含答案)

2021年中考语文三轮复习 :课外古诗词鉴赏 练习题(部编版,含答案)

2021年中考语文三轮复习:课外古诗词鉴赏练习题1.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离①思[唐]元稹曾经②沧海③难为水④,除却巫山⑤不是云。

取次⑥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注】①离:离世。

这里指元稹的妻子韦丛已经离世。

②经:经过,经临。

③沧海:深广的大海。

④难为水:意思是其他地方的水就不值得一看了。

⑤巫山:巫山上有朝云峰。

据宋玉《高唐赋·序》所言,朝云峰上的云彩为神女所化,繁盛艳丽无比。

⑥取次:仓促,这里有“仓促经过”“匆匆经过”的意思。

(1)下面对本诗的理解或赏析,正确的一项是()A.古诗常用典故抒发情感。

第二句“除却巫山不是云”化用了《高唐赋·序》中的典故,意思是指除了巫山上没有心中的女神(指妻子韦丛),妻子在天地间的任何地方。

暗指他的妻子已经离世,却永远活在诗人心中。

B.第三句写经过花丛,却懒得回头看,是因为这些花朵好比自己美丽的妻子,元稹不忍看花,以免睹物思人,引发对妻子的痛苦思念之情。

C.最后一句解释了造成上述三种情形的原因,一半是因为修道,一半是因为思念死去的妻子。

这表明诗人已经从妻子死去的痛苦中完全解脱出来,走到了修道的正途上。

D.诗歌前三句与《关雎》一样,都运用了《诗经》中常见的比兴手法。

全诗言情而不庸俗,悲壮而不低沉。

(2)这首诗的前两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历来被称为歌颂爱情的绝唱,请从比喻的角度进行赏析。

2.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刘禹锡长爱街西风景闲,到君居处暂开颜。

清光门外一渠水,秋色墙头数点山。

疏种碧松通月朗,多栽红药待春还。

莫言堆案无馀地①,认得诗人在此间。

【注】①堆案:堆积案头,谓文书甚多。

馀地:余地。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点出诗歌写作的缘起,诗人受朋友窦员外邀请,喜笑颜开。

“开颜”二字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B.颔联和颈联实写“一渠水”“数点山”,月光下的“碧松”,盛开的“红药”等景物,描写了一派明丽的秋日风光。

2021年中考语文古代诗歌专项真题训练 : 课标40首古代诗歌鉴赏(含解析)

2021年中考语文古代诗歌专项真题训练 : 课标40首古代诗歌鉴赏(含解析)
统编版教材七~九年级39首古诗词曲鉴赏及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 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A. 首句用“杨花”和“子规”两个景物,点明暮春时令,烘托出凄凉悲惋的氛围。
【答案】这四句使用了互文的手法,意思相互交错补充。应该理解为,“到各处街市备办鞍马等战具。”不是一处地方买一样东西。
【解析】本题考查把握诗意。对“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意思的把握,需要了解本句使用了互文、排比的修辞手法,四句排比,写木兰紧张地购买战马和乘马用具,表示对此事的极度重视应该理解为,“到各处街市备办鞍马等战具。”不是一处地方买一样东西。
C.颈联既写出春社欢快,又表现民风的淳朴可爱,描摹了南宋初年的农村风俗画卷。
D.本诗笔调低沉、抒情,全诗无一“游”字,而处处切“游”,游兴十足,游意不尽。
9.【答案】D(2分)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故事内容及诗人情感的能力。D项“笔调低沉”的理解不恰当,全诗是以游村贯穿,并把秀丽的山村自然风光与淳朴的村民习俗和谐地统一在完整的画面上,构成了优美的意境和恬淡、隽永的格调。因此,笔调是欢悦的。
③表现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依然关心国家命运,不忘报国之志的坚定信念及其无私奉献的精神。
【解析】这首诗是清代诗人龚自珍写的组诗《己亥杂诗》中的第五首,写诗人离京的感受。全诗分前后两部分,前两句为第一部分,后两句为第二部分。在第一部分里,诗人以天涯、日暮、落花写出一片浩荡的离愁,以落花自况,赋予自己的身世之感;第二部分以落花为过渡,从落花--春泥展开联想,把自己变革现实的热情和不甘寂寞消沉的意志移情落花,然后代落花立言,向春天宣誓,倾吐了深曲的旨意,展示了诗人博大的胸怀,揭示了一种难能可贵的生命价值观。

2021年中考语文真题汇编:诗歌鉴赏(含答案与解析)

2021年中考语文真题汇编:诗歌鉴赏(含答案与解析)

2021年语文中考题精选—《诗歌鉴赏》1.(2021·北京市)阅读《黄鹤楼》,回答以下各题。

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诗歌颔联、颈联用精当的词语写出了景物的特点:用“悠悠”(形容白云的飘荡无定,用“①______ ”形容汉阳树的清晰可数,用“萋萋”形容②______ 。

(2)《藤野先生》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

从东京出发,不久便到一处驿站,写道:日暮里。

不知怎地,我到现在还记得这名目。

”有人推测鲁迅“还记得这名目”与本诗尾联抒发的情感有关,你认为这种推测合理吗?请说明你的理由。

2.(2021·河北省)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千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______ (人名)。

(2)说说你对这首诗题目的理解。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A.这首诗从“风”写起,一个“卷”字,一个“折”字,就写出了风之大、风之猛,表现出塞北之风的狂暴肆虐。

1/ 80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将梨花比作雪花,设喻新颖,造语奇警,不落窠白,充满了浪漫的想象,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C.“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写送行者目送行人远去,直到无法望见,却还在凝望留在雪地上的马蹄印迹,言尽而意无穷。

D.这首诗气势宏大,笔力矫健,流畅洒脱,意气飞扬,离愁别绪中富有豪迈气慨,是边塞诗中的佳作。

3.(2021·山西省)天远地阔纵横驰骋,诗情文墨思接千载。

专题06 古诗词赏析(课内)-2021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训练大通关(基础篇)

专题06   古诗词赏析(课内)-2021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训练大通关(基础篇)

专题06 古诗赏析课内(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小题。

(5分)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 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东临碣石”中的“临”,写诗人登高观沧海,起笔气势不凡。

B.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水波和山岛。

C. 诗中描写了萧瑟的秋风、汹涌的波涛,营造悲凉伤感的意境。

D. 本诗寓情于景,体现诗人博大的胸襟和建功立业的豪迈情怀。

2.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描绘怎样的景象?请简要分析。

【答案】1. C 2. 大海吞吐日月星辰,景象壮丽。

【解析】1.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虽是秋天的典型环境,却无半点萧瑟凄凉的悲秋意绪。

作者面对萧瑟秋风,极写大海的辽阔壮美:在秋风萧瑟中,大海汹涌澎湃,浩淼接天;山岛高耸挺拔,草木繁茂,没有丝毫凋衰感伤的情调。

故C项分析不正确。

2.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描绘诗歌中某一句的意境,要先正确翻译,然后再加上自己适当的理解和描写即可。

本句话翻译为:日月的升降起落,好像出自大海的胸中。

写出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景象壮丽的景象。

(二)阅读下面这首乐府诗,完成1-2题。

(5分)木兰诗(节选)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

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1.对上述节选部分有关句子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用夸张手法描写翻山越岭奔赴战场的情景。

B、“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描写边塞军用的生活。

C、“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实写将军拼死作战,壮士十年后归来的情景。

D、“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中的数字“十二”与“百千”都是表示多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诗鉴赏练习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发潭州杜甫夜醉长沙酒,晓行湘水春。

岸花飞送客,樯燕语留人。

贾傅才未有,褚公书绝伦。

名高前后事,回首一伤神。

(1)诗的颔联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达到了怎样的效果?答:(2)从整首诗的内容看,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答: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垂柳唐彦谦绊惹春风别有情,世间谁敢斗轻盈?楚王江畔无端种,饿损纤腰学不成。

(1)有人说该诗开篇一句突兀不凡,妙笔绘柳,请简要分析。

答:(2)该诗后两句“言在此,而意在彼”,请说明诗人之“意”是什么?答: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感遇(其一)张九龄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1)请从用词的角度分析前两句突出了所写之物的什么特点?答:(2)该诗的主旨句是哪一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答: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旅次洋州寓居郝氏林亭方干举目纵然非我有,思量似在故山时。

鹤盘远势投孤屿,蝉曳残声过别枝。

凉月照窗■枕倦,澄泉绕石泛觞迟。

青云未得平行去,梦到江南身旅羁。

(1)颔联两句被认为是齐梁以来所未有过的佳句,请简要分析。

答:(2)请从炼字的角度分析该诗的颈联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态。

答:5.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经炀帝行宫刘沧此地曾经翠辇过, 浮云流水竟如何?香销南国美人尽, 怨入东风芳草多。

残柳宫前空露叶, 夕阳川上浩烟波。

行人遥起广陵思, 古渡月明闻棹歌。

(1)后人评论,该诗首联最为警策,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答:(2)请分析颔联“尽”与“多”两字在表意上的妙处。

答:宋诗鉴赏练习1.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

咏草俞紫芝满目芊芊野渡头,不知若个解忘忧?细随绿水侵离馆,远带斜阳过别洲。

金谷园中荒映月,石头城下碧连秋。

行人怅望王孙去,买断金钗十二愁。

(1)有人评论该诗的颔联所写的草,比白居易的“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更有意境,简要分析好在哪里?答:(2)颈联从金谷园的草写到石头城的草,用意是什么?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人生事理?答:2.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

次韵平甫金山会宿寄亲友王安石天末海门横北固,烟中沙岸似西兴。

已无船舫犹闻笛,远有楼台只见灯。

山月入松金破碎,江风吹水雪崩腾。

飘然欲作乘桴计,一到扶桑恨未能。

(1)古人作诗讲求“起手贵突兀”,说明该诗是怎样体现的?答:(2)简要分析该诗颈联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答:3.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

纳凉秦观携杖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

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

(1)该诗短小精美,试从内容和表达方式两方面简要说明。

答:(2)秦观厌弃官场的竞奔,该诗的创作意图隐藏在诗句背后,你认为诗的意图是什么?答:4.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

晚春田园杂兴范成大蝴蝶双双入菜花,日长无客到田家。

鸡飞过篱犬吠窦,知有行商来买茶。

(1)“蝴蝶双双入菜花”一句在景物描绘方面有什么特征?答:(2)该诗后两句别具匠心,试从句间关系简要说明。

答:5.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

题落星寺四首(其三)黄庭坚落星开士①深结屋,龙阁老翁②来赋诗。

小雨藏山客坐久,长江接天帆到迟。

宴寝清香与世隔,画图绝妙无人知。

蜂房各自开户牖,处处煮茶藤一枝。

【注释】①开士:指和尚。

②龙阁老翁:指的是诗人的舅父李公择,李公择官至龙图阁直学士。

(1)“小雨藏山客坐久”中“藏”字用得绝妙,请说说它的妙处。

答:(2)全诗围绕一个字展开,你认为是哪个字?请简要说明。

答:6.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

送项判官王安石断芦洲渚落枫桥,渡口沙长过午潮。

山鸟自呼泥滑滑,行人相对马萧萧。

十年长自青衿识,千里来非白璧招①。

握手祝君能强饭,华簪常得从鸡翘②。

【注释】①白璧招:用“楚襄王遣使持金十斤,白璧百双,聘庄子为相,庄子固辞”的事,说明项判官为官廉洁,并不是受白璧招聘,贪图荣华富贵。

②鸡翘:是做官的人乘坐的鸾旗车的别称。

(1)分析该诗的首联,请说明诗人送别的季节、地点和时间。

答:(2)诗的颔联命意造景,别开生面,请对此简要分析。

答:(3)该诗后四句抒情,最后一联是什么意思?答:宋词鉴赏练习1.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高阳台•西湖春感张炎接叶巢莺,平波卷絮,断桥斜日归船。

能几番游?看花又是明年。

东风且伴蔷薇住,到蔷薇、春已堪怜。

更凄然,万绿西泠,一抹荒烟。

当年燕子知何处?但苔深韦曲,草暗斜川。

见说新愁,如今也到鸥边。

无心再续笙歌梦,掩重门、浅醉闲眠。

莫开帘,怕见飞花,怕听啼鹃。

(1)“见说新愁,如今也到鸥边”是什么意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答:(2)结合该词的表达方式,说明这首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感情?答: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酹江月•淮城感兴张绍文举杯呼月,问神京何在?淮山隐隐。

抚剑频看勋业事,惟有孤忠挺挺。

宫阙腥膻,衣冠沦没,天地凭谁整?一枰棋坏,救时着数宜紧。

虽是幕府文书,玉关烽火,暂送平安信。

满地干戈犹未戢,毕竟中原谁定?便欲凌空,飘然直上,拂拭山河影。

倚风长啸,夜深霜露凄冷。

【注释】作者做该词时,正值元兵灭金后,大举攻宋之际。

(1)词的上片结句是对当政者的棒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怎样理解?答:(2)词的下片结句,用了怎样的表达方式?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感情?答:3.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柳梢青•灯花张林白玉枝头,忽看蓓蕾,金粟①珠垂。

半颗安榴②,一枝秾杏,五色蔷薇。

何须羯鼓声催。

银釭里、春工四时。

却笑灯蛾,学他蝴蝶,照影频飞。

【注释】①金粟:桂花的别名。

②安榴,即石榴。

(1)这首咏物词的上片,是用什么修辞手法来写“灯花”的?答:(2)词的下片写的俏皮、传神,请对此作简要分析。

答:4.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喜迁莺许■鸠雨细,燕风斜。

春悄谢娘家。

一重帘外即天涯,何必暮云遮?钏金寒,钗玉冷。

薄醉欲成还醒。

一春梳洗不簪花,辜负几韶华。

【注释】谢娘:原指东晋王凝之妻谢道韫,这里借以暗示词中的女主角是一位贵族人家的才女。

(1)“一重帘外即天涯,何必暮云遮?”两句的内容是什么?答:(2)简要说明,词的上片主要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方式?答:(3)与其他闺怨词相比,该词不乏新意,简要说明该词的“新意”是什么?答:5.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绮罗香•红叶王沂孙玉杵余丹①,金刀剩彩,重染吴江孤树。

几点朱铅,几度怨啼秋暮。

惊旧梦、绿鬓轻凋,诉新恨、绛唇微注。

最堪怜,同拂新霜,绣蓉②一镜晚妆妒。

千林摇落渐少,何事西风老色,争妍如许。

二月残花,空误小车山路。

重认取、流水荒沟,怕犹有、寄情芳语。

但凄凉、秋苑斜阳,冷枝留醉舞。

【注释】①玉杵余丹:玉杵,是仙人捣药用的,丹即方士炼丹的朱砂。

②绣蓉:如锦绣似的芙蓉,即荷花。

(1)“玉杵余丹,金刀剩彩”两句是怎样描写枫叶的?答:(2)从修辞的角度,对“几点朱铅,几度怨啼秋暮”简要分析。

答:(3)这首词所咏之物有什么特点?寄寓了词人怎样的感情?答:【参考答案】唐诗鉴赏练习1.(1)用了拟人化的修辞手法。

诗人赋予落花、飞燕以人的感情而“送客”、“留人”,以我观物,使物带情,形象鲜明地渲染了一种悲凉冷落的气氛。

(2)诗人借孤舟远行的所见所感,触景生情,借古抒怀,反映了诗人辗转流徙、飘荡无依的深沉感喟,抒发了自己沦落他乡、抱负不能施展的情怀。

2.(1)柳枝摇曳本是春风轻拂的结果,可诗人却说是垂柳有意在撩逗着春风。

诗人着一“惹”字,以拟人化的手法,把垂柳写活了,可谓出神入化之笔。

(2)后两句,诗人由婀娜轻盈的垂柳而想到“楚王好细腰,宫女多饿死”的故事,批判了当时官场的昏聩,表达了对晚唐社会的隐忧。

3.(1)“葳蕤”是茂盛、纷披的意思,用“葳蕤”形容兰,写出了兰草迎春勃发,具有无限生机的特性。

“皎洁”是光亮、洁净的意思,用“皎洁”形容桂,精练地点出了秋桂清雅的特征。

(2)主旨句是“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诗人借赞美兰桂的自然本真,表现自己洁身自好、不求富贵、不借外势外力显达的情怀。

4.(1)颔联眼目并用,绘形绘声、传神逼真地描写景物。

“曳”字用得新颖,“投”、“过”、“孤”三字用得贴切。

诗人寄情于景,以鹤、蝉自况,写出了自己空有才学,不能凌云展翅的凄苦、悲哀与无奈。

(2)前一句写月夜独处,一个“凉”字,一个“倦”字,极写诗人的冷寂凄清,孤独无聊;后一句写宴饮泛觞的场景,一个“迟”字既写景又出情,写出诗人看着酒杯呆呆出神、寡言少欢的神态。

5.(1)诗开篇以反诘句陡峭而起,借咏隋炀帝行宫讽谕时政,人言“浮云流水”转眼而逝,但还赶不上隋炀帝亡国之速。

“竟如何”尽情嘲弄了这个昏君的亡国之速。

该联寓严肃于调侃,最为警策。

(2)颔联是对炀帝罪行的控诉,一个“尽”字,写出其搜罗南国美女的滔天罪恶;“多”字既写出了行宫荒草萋萋的衰败景象,又写无数冤魂随东风而化为芳草幽泣控诉,“多”字令人毛骨悚然。

宋诗鉴赏练习1.(1)“绿水”和“斜阳”,不但更具体,而且形象更鲜明;“随”和“带”这两个动词也比“侵”和“接”更有韵味,拟人化的手法富有情感与动感。

(2)写金谷园、石头城的荒草繁盛,以今日之败相暗衬往日的盛况,对比反差极为强烈,写出了豪富的衰败,繁华的不在,同时隐含草枯可以荣、人败不再盛的意思。

该诗以草为景,由草联想,借人世沧桑的感慨,表达了对功名利禄、富贵荣华的淡泊。

2.(1)起句“天末”、“海门”、“横”等词构成了宏丽壮阔的画面,以如此浑厚雄健之笔为起调,遂令境界大开。

(2)松林中斑驳的月光像是片片碎金,江间白浪翻腾犹如积雪崩落。

该联以暗喻、对偶的手法,描画月光与江水,生动形象。

3.(1)前两句写仔细寻觅纳凉胜地,后两句写纳凉看到的美景。

全诗采用对偶句式,把纳凉的具体感受艺术地组合起来,使纳凉之地优美的自然景色活现在读者面前。

(2)单从字面看,该诗似乎没有反映什么社会生活内容。

实际上,仕途受挫、厌弃官场的秦观,借这首小诗表达了自己远离官场、追求理想中安谧宁静生活的愿望,这从诗的最后两句可以看得很清楚。

4.(1)以农家特有的菜花盛开、蝴蝶飞舞的优美景象,突出了农家晚春的特色,展现出春天的勃勃生机。

(2)后两句互为因果关系。

“鸡飞”、“犬吠”让人知道有“行商”来“买茶”了,又因为生疏的“行商”前来,才使得“鸡飞”、“犬吠”。

这两句因果关联,匠心独具。

5.(1)蒙蒙细雨从天空飘散而来,给天地万物蒙上一层薄薄的轻纱,把山峦也隐藏在无边无际的帷幔之中。

一个“藏”字,写出了小雨如雾一般迷蒙,把雨和山都写活了。

(2)首句中的“深”字。

前四句写山寺幽静绝妙的景色,后四句以“画图绝妙”、“枯藤煮茶”写山寺清妙脱俗的生活。

全诗是围绕“深”字所带来的清幽静雅铺展开来的。

6.(1)“断芦”、“落枫”点明是深秋季节,“洲渚”、“渡口”点明是江畔渡口,“午潮”显示送别时间是过午以后。

(2)用“泥滑滑”摹写山鸟的叫声,用“马萧萧”摹写马儿的嘶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