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周炎和肩袖损伤有什么区别和不同的症状

肩周炎和肩袖损伤有什么区别和不同的症状
肩周炎和肩袖损伤有什么区别和不同的症状

文章导读

肩周炎和肩袖损伤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病,肩袖损伤的发病过程缓慢,会导致患者的肩膀局部出现疼痛感,甚至会有压痛感,需要对肩袖进行理疗,韧带拉伸,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才能达到理疗功效,但是肩周炎的疾病会导致肩颈疼痛,颈椎疼痛,肩膀和颈椎连接的部分有严重的神经疼痛感。

肩袖损伤

症状体征

1.临床表现

(1)外伤史:急性损伤史,以及重复性或累积性损伤史,对本病的诊断有参考意义。

(2)疼痛与压痛:常见部位是肩前方痛,位于三角肌前方及外侧。急性期疼痛剧烈,呈持续性;慢性期呈自发性钝痛。在肩部活动后或增加负荷后症状加重。被动外旋肩关节也使疼痛加重。夜间症状加重是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压痛多见于肱骨大结节近侧,或肩峰下间隙部位。

症状起因

1、颈部疾病

包括颈椎病、颈椎肿瘤、颈椎炎症、结核、颈椎间盘突出、颈椎先天性畸形、颈椎半脱位、颈椎软组织损伤;颈髓或神经根病,包括肿瘤、脊髓空洞症、臂丛神经炎、脊髓梅毒。由于颈椎活动度大,活动频率最高,因而也最容易引起急、慢性损伤、退变,从而导致颈肩及上肢的一系列症状。当发生炎症或结核、梅毒感染时,椎体及附件将造成破坏、脓液或坏死组织,将对神经造成压迫,从而引发神经损伤表现。而脊髓或神经根本身的疾病将造成传导功能障碍。

2、肩部疾患

包括胸廓出口综合征、肩部的神经卡压、肩袖损伤、冈上肌腔钙化、冈上肌腔炎、肱二头肌长头腱炎、急性滑囊炎、肩周炎等。当胸廓出口由于颈肋或斜角肌紧张或变异时,将对臂丛神经下干造成刺激或压迫,从而引起下臂丛损伤的表现。而当肩袖急性损伤或因慢性劳损时,位于肩袖中央的冈肌腱极容易发生炎症和退变,甚至钙化,从而加重冈上肌键与肩峰的摩擦,使肩部疼痛。

3、远处疾患所引起的牵涉性疼痛

某些心肌梗死、胸膜炎、膈疝患者可由于牵涉痛而出现颈肩、肩脚间、胸背部疼痛。

17.肩周炎分类诊断及鉴别诊断

肩周炎分类诊断及鉴别诊断 由于对肩周炎的研究从不同角度观察,发现了不同的病理变化,提出了众多的病因学说,证明了肩周炎是肩关节疼痛及运动功能障碍的一种综合征,实则与腰腿痛一样,属模糊概念,非单一疾病,是认识的过渡阶段,从发展而言,要进一步研讨,从模糊走向精确,以确定单一诊断,有针对性予以治疗,才能提高疗效。由于解剖、病理、生化、免疫学及病因学知识的积累,“肩周炎”的名词已逐渐被“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喙突炎”、“冈上肌腱炎和冈上肌腱钙化”、“肩峰下滑囊炎或三角肌下滑囊炎”、“冻结肩”、“肩撞击综合征”等具体定位定性名词分别所替代,现特分别阐述如下。 (一)肩周炎的分类诊断 1 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 肱二头肌长头肌腱起于盂上粗隆,经结节间沟、结节间韧带的深面穿出肩关节囊。此肌腱的滑液鞘位于结节间沟段。任何肩关节的慢性炎症,或日常生活活动中反复的机械性刺激,都可引起此肌腱腱鞘充血、水肿、细胞浸润,甚至纤维化,腱鞘增厚,粘连形成,使肱二头肌腱滑动功能发生障碍,有时不能滑动。本病多发于中年人,是肩痛的常见原因之一,往往无明显诱因,肩痛有时向上臂及前臂放射,夜间或运动后疼痛加重。检查时在结节间沟或肌腱上压痛,将肌腱向两侧推挤,亦出现疼痛。扩胸试验(肘伸直、肩外展后伸)引起疼痛。肩外旋试验(上肢自然下垂,被动屈肘后外旋肱骨)不受限、无疼痛,肩部不冻结。X线检查阴性者较多,结节间沟切线位摄片,可确定结节间沟有无不平整或骨质增生性改变。 2 喙突炎 喙突是肩部肌腱和韧带的主要附着点。喙锁韧带、喙肩韧带、喙肱韧带以及肱二头肌短头腱、喙肱肌、胸小肌均附着于喙突,喙突和肌腱之间存在滑膜囊组织。当肌腱、韧带、滑膜囊的损伤、退变和炎症时,均可累及其附着点—喙突,引起喙突部疼痛和压痛。本病好发于青壮年,是青壮年肩前痛的一种常见原因,除疼痛症状外,被动外旋功能也受限,但上举和外展功能一般正常。本病常易误诊为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喙突部痛点封闭有明显止痛效果。 3 冈上肌腱炎和冈上肌腱钙化 冈上肌起始于肩胛骨冈上窝,通过肩峰下经肩盂上方及肱骨头上面,附着于肱骨大结节近侧。冈上肌是肩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上臂外展、上举的起动运动及稳定盂肱关节方面均起重要作用。因此,冈上肌是肩袖肌群中退变发生最早,肌纤维断裂发生率最高的肌肉,冈上肌腱在大结节止点近侧1厘米范围是肌腱的乏血管区,血液供应最差,受到应力作用的影响最大,冈上肌断裂通常均发生于该“危险区域”。冈上肌腱炎是劳损和轻微外伤逐渐引起的肌腱退行性改变,冈上肌腱钙化则是在冈上肌腱退变的基础上,发生钙盐沉着,形成钙化性冈上肌腱炎。在X线片上,肱骨大结节附近,相当于冈上肌腱部,有不规则、大小不等的块状钙化阴影。本病好发于中年以上体力劳动者,家庭妇女和青年运动员。在劳损和轻微外伤后逐渐引起肌腱退行性改变。初起感肩前上方疼痛、疲劳,疼痛可向斜方肌方向或上臂和前臂放射。急性期疼痛较重,剧痛可影响睡眠和饮食,止痛片或镇静剂均不能达到止痛作用,臂上举症状加重,患肩不能受压,过度内收外旋及内旋时均可出现疼痛。一般疼痛在数周后减轻或消失,但肩部肌肉痉挛,运动受限仍很明显,有时在肩峰下间隙及大结节近侧有局限性压痛,肩关节连续伸屈运动时可扪及关节内砾轧音。 临床检查除肩前方痛和肩峰下间隙及大结节近侧压痛外,肩关节活动明显受限,疼痛弧综合征阳性(即患臂上举60°~120°范围内出现疼痛。)冈上肌腱钙化,X线肩关节正位摄片可见大结节上方的冈上肌腱内有小的、密度不一致的、不规则的钙化影,部分病例肱骨大结节部位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稀疏,但须与肩关节内游离体相鉴别。 4 肩峰下滑囊炎或三角肌下滑囊炎 肩峰下滑囊又称三角肌下滑囊,儿童时两者分开, 成人时常互相交通,可视为一整体。此滑囊位于肩峰和喙肩韧带的下方,肩袖和肱骨大结节的上方。滑囊顶部附着于肩峰和喙肩韧带的下面,以及三角肌发自肩峰的深面纤维上,其底部附

正确区分肩周炎和肩袖损伤的方法

正确区分肩周炎和肩袖损伤的方法 肩关节是人体中活动范围最大的关节,受损伤的病症也具有多样性。肩关节疼痛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的症状,根据病例统计分析,由肩周炎引发的疼痛只占全部肩关节疾病的5%-8%,“肩峰撞击、肩袖损伤”的发病率约占肩关节疾病的50%。虽然肩病患者主要为中老年患者,但近年来由于职业习惯、运动、保护不当等所致,肩袖撕裂、关节盂唇损伤有年轻化的趋势。由于肩关节相关疾病的鉴别本身就有一定难度,未经过专门培训的骨科医生也很难正确诊断,大多数患者误诊为肩周炎,若采取推拿按摩,大范围的肩关节环转运动等错误的治疗方式,进而加重肩袖损伤。 哈医大一院关节病病房主任谷文光教授指出,有肩膀损伤的患者最好及时找大医院的骨科医生或运动医学专家就诊,以免误诊肩周炎而延误病情。 一名27岁男性患者打羽毛球时拉伤了左侧肩膀肌肉,在骨科诊所诊断为肩周炎,尝试用热敷、理疗、抻拉等各种方法缓解症状,没有完全好转,一周过后仍然抬不起手臂,到哈医大一院经检查确诊为肩袖严重撕裂,由于之前错误的“诊断”和“治疗”导致肩袖拉伤严重,需进行关节镜手术。 那么如何区别肩周炎还是肩袖损伤呢?谷文光教授介绍,两者最大区别是,肩周炎患者在半年到一年的时间里疼痛会缓解,在别人帮助下,胳膊也无法抬起,而肩袖损伤者虽然自己无法抬起胳膊,但是在别人的帮助下可以抬起。肩周炎患者需要做推拿,爬墙上举,大范围环转等锻炼以拉开粘连的组织,而肩袖损伤病人锻炼和活动会加大肩袖的撕裂程度,长时间误诊,肩袖肌肉因缺乏应力,会发生脂肪化,此时即使接受手术缝合,肌肉没有收缩功能,治疗效果也不会很好。 肩袖损伤急性期宜静养,采用局部理疗、针灸、按摩、中药外敷或痛点封闭等,若3个月后没有好转,患者应复查核磁共振,如发现肩袖撕裂程度无改善,肩部肌肉开始萎缩,需做关节镜下微创肩袖修补或者肩峰骨赘清除手术。对于外伤导致的肩袖损伤,应早期进行关节镜微创手术,以减少后遗症发生。

肩袖损伤最全评估总结5个要点,3项特殊检查和5块重点肌肉

肩袖损伤最全评估总结 | 5个要点,3项特殊检查和5块重点肌肉! 一提到肩痛、颈肩不适,很多人第一反应都是肩周炎。但是,在之前的文章中我们已经科普过,其实80%的肩部问题都不是肩周炎,而是——「肩袖损伤」。 什么是「肩袖损伤」呢? 肩袖损伤又称肩袖创伤性肌腱炎。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和肩胛下肌四块肌肉共同组成肩袖,它们的肌腱止于肱骨大、小结节把肩胛骨与肱骨相互连接,形状相似于袖口把肱骨固定在盂窝,故名「肩袖」。

造成肩袖损伤的原因有很多,内因包括肩袖肌力量不平衡、肩袖肌灵活性差、内在弹性负荷过度、血液供应差、组织退变;而外因则有肩峰下撞击、肩锁关节形状及外伤、肩胛运动异常、周围肌肉不平衡、关节内损伤或病变、弹性负荷过度、反复应力等。 但其实,临床处理中会遇到的情况要复杂的多。即便诊断为「肩袖损伤」,也不能仅考虑肩关节周围解剖结构。 今天,我们将为大家分享一个肩痛处理案例,不仅牵涉到肩关节本身问题,还包括腹部、颈椎和内脏等的影响。 1、肩痛评估的5个要点 2、肩部常用的3项特殊检查 3、案例评估结果分析 4、肩袖损伤处理必知的5块肌肉 肩痛评估的5个要点 ▼ 案例展示 王女士,40岁,因双侧肩膀酸痛2年,反复发作10月余前来就诊。晨起加重、热敷缓解。仰头、低头活动受限,伴有手麻、头晕。 患者自述左侧肩部疼痛明显,诱因为2年前意外摔伤,左侧肩关节负重撑地后持续疼痛,做外展位下外旋时,出现肩关节落臂征。后MRI显示冈上肌、冈下肌、肩胛下肌均有不同程度的损伤,颈椎C5、6,C6、7椎间盘突出,但无明显压迫硬膜囊现象。无其他疾病史。 接下来,我们康复机构的治疗师从以下5点为王女士进行了评估和病症分析。

肩周炎和肩袖损伤有什么区别和不同的症状

文章导读 肩周炎和肩袖损伤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病,肩袖损伤的发病过程缓慢,会导致患者的肩膀局部出现疼痛感,甚至会有压痛感,需要对肩袖进行理疗,韧带拉伸,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才能达到理疗功效,但是肩周炎的疾病会导致肩颈疼痛,颈椎疼痛,肩膀和颈椎连接的部分有严重的神经疼痛感。 肩袖损伤 症状体征 1.临床表现 (1)外伤史:急性损伤史,以及重复性或累积性损伤史,对本病的诊断有参考意义。 (2)疼痛与压痛:常见部位是肩前方痛,位于三角肌前方及外侧。急性期疼痛剧烈,呈持续性;慢性期呈自发性钝痛。在肩部活动后或增加负荷后症状加重。被动外旋肩关节也使疼痛加重。夜间症状加重是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压痛多见于肱骨大结节近侧,或肩峰下间隙部位。 症状起因 1、颈部疾病 包括颈椎病、颈椎肿瘤、颈椎炎症、结核、颈椎间盘突出、颈椎先天性畸形、颈椎半脱位、颈椎软组织损伤;颈髓或神经根病,包括肿瘤、脊髓空洞症、臂丛神经炎、脊髓梅毒。由于颈椎活动度大,活动频率最高,因而也最容易引起急、慢性损伤、退变,从而导致颈肩及上肢的一系列症状。当发生炎症或结核、梅毒感染时,椎体及附件将造成破坏、脓液或坏死组织,将对神经造成压迫,从而引发神经损伤表现。而脊髓或神经根本身的疾病将造成传导功能障碍。 2、肩部疾患 包括胸廓出口综合征、肩部的神经卡压、肩袖损伤、冈上肌腔钙化、冈上肌腔炎、肱二头肌长头腱炎、急性滑囊炎、肩周炎等。当胸廓出口由于颈肋或斜角肌紧张或变异时,将对臂丛神经下干造成刺激或压迫,从而引起下臂丛损伤的表现。而当肩袖急性损伤或因慢性劳损时,位于肩袖中央的冈肌腱极容易发生炎症和退变,甚至钙化,从而加重冈上肌键与肩峰的摩擦,使肩部疼痛。 3、远处疾患所引起的牵涉性疼痛 某些心肌梗死、胸膜炎、膈疝患者可由于牵涉痛而出现颈肩、肩脚间、胸背部疼痛。

肩袖损伤的诊断及分型

肩袖损伤的诊断及分型 概述 各位老师同学,大家晚上好,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是肩袖损伤的诊断及分型。 肩部疼痛,我们首先会想到什么呢?相信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肩周炎。我们在临床的时候,有肩部疼痛的患者来就诊时,绝大多数患者都会问:“医生我可不可能是肩周炎,我能不能变成肩周炎?” 其实导致肩部疼痛的原因有很多,像肩袖损伤、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肩峰下滑囊炎、盂肱关节脱位和肩锁关节脱位、肩锁关节炎、腋神经损伤,这些都会导致肩部疼痛。临床统计肩部创伤患者中,肩周炎只占肩痛的10%-15%,而肩袖损伤占到了40%-60%。如果我们将肩袖损伤误诊成肩周炎,从而进行一些强度较大的锻炼,或者针对肩周炎的一些推拿治疗,这时可能就会把已经损伤的肩袖造成更大的破坏,从而导致更为严重的后果。 1788年,蒙罗首先描述了肩袖撕裂,此后肩袖撕裂一直被认为是造成肩部疼痛和功能障碍的最常见原因。 解剖基础 肩袖又称旋转腱袖,它是由起自肩胛骨覆盖于肩关节前、上、后方的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和肩胛下肌的肌腱组成扁而宽的共同肌腱。其中肩胛下肌止于肱骨小结节,其余三肌自前至后抵止于大结节上,共同肌腱的附着处形如一袖口,故名肩袖。又因冈下肌、小圆肌外旋肱骨而肩胛下肌内旋肱骨,故又称旋转腱袖。8月14日龙氏正骨(治脊疗法)手法复位精讲班(广州站)←点击链接查看 为了方便记忆,我们将手呈半握拳状,其中大拇指放置于肱骨小结节处,其余三指自然放松,置于肱骨大结节处,其中大拇指代表的就是附着于肱骨小结节处的肩胛下肌,食指代表的是附着于肱骨大结节顶部的冈上肌,中指代表的就是附着于肱骨大结节中部的冈下肌,无名指代表的就是附着于肱骨大结节下部的小圆肌。 下面我们详细了解一下肩袖解剖和肩袖的功能,这张图我们看到的是肩袖的正面观和背面观。

肩周炎分类诊断及鉴别诊断

由于对肩周炎的研究从不同角度观察,发现了不同的病理变化,提出了众多的病因学说,证明了肩周炎是肩关节疼痛及运动功能障碍的一种综合征,实则与腰腿痛一样,属模糊概念,非单一疾病,是认识的过渡阶段,从发展而言,要进一步研讨,从模糊走向精确,以确定单一诊断,有针对性予以治疗,才能提高疗效。由于解剖、病理、生化、免疫学及病因学知识的积累,“肩周炎”的名词已逐渐被“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喙突炎”、“冈上肌腱炎和冈上肌腱钙化”、“肩峰下滑囊炎或三角肌下滑囊炎”、“冻结肩”、“肩撞击综合征”等具体定位定性名词分别所替代,现特分别阐述如下。 (一)肩周炎的分类诊断 1 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 肱二头肌长头肌腱起于盂上粗隆,经结节间沟、结节间韧带的深面穿出肩关节囊。此肌腱的滑液鞘位于结节间沟段。任何肩关节的慢性炎症,或日常生活活动中反复的机械性刺激,都可引起此肌腱腱鞘充血、水肿、细胞浸润,甚至纤维化,腱鞘增厚,粘连形成,使肱二头肌腱滑动功能发生障碍,有时不能滑动。本病多发于中年人,是肩痛的常见原因之一,往往无明显诱因,肩痛有时向上臂及前臂放射,夜间或运动后疼痛加重。检查时在结节间沟或肌腱上压痛,将肌腱向两侧推挤,亦出现疼痛。扩胸试验(肘伸直、肩外展后伸)引起疼痛。肩外旋试验(上肢自然下垂,被动屈肘后外旋肱骨)不受限、无疼痛,肩部不冻结。X线检查阴性者较多,结节间沟切线位摄片,可确定结节间沟有无不平整或骨质增生性改变。 2 喙突炎 喙突是肩部肌腱和韧带的主要附着点。喙锁韧带、喙肩韧带、喙肱韧带以及肱二头肌短头腱、喙肱肌、胸小肌均附着于喙突,喙突和肌腱之间存在滑膜囊组织。当肌腱、韧带、滑膜囊的损伤、退变和炎症时,均可累及其附着点—喙突,引起喙突部疼痛和压痛。本病好发于青壮年,是青壮年肩前痛的一种常见原因,除疼痛症状外,被动外旋功能也受限,但上举和外展功能一般正常。本病常易误诊为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喙突部痛点封闭有明显止痛效果。 3 冈上肌腱炎和冈上肌腱钙化 冈上肌起始于肩胛骨冈上窝,通过肩峰下经肩盂上方及肱骨头上面,附着于肱骨大结节近侧。冈上肌是肩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上臂外展、上举的起动运动及稳定盂肱关节方面均起重要作用。因此,冈上肌是肩袖肌群中退变发生最早,肌纤维断裂发生率最高的肌肉,冈上肌腱在大结节止点近侧1厘米范围是肌腱的乏血管区,血液供应最差,受到应力作用的影响最大,冈上肌断裂通常均发生于该“危险区域”。冈上肌腱炎是劳损和轻微外伤逐渐引起的肌腱退行性改变,冈上肌腱钙化则是在冈上肌腱退变的基础上,发生钙盐沉着,形成钙化性冈上肌腱炎。在X线片上,肱骨大结节附近,相当于冈上肌腱部,有不规则、大小不等的块状钙化阴影。本病好发于中年以上体力劳动者,家庭妇女和青年运动员。在劳损和轻微外伤后逐渐引起肌腱退行性改变。初起感肩前上方疼痛、疲劳,疼痛可向斜方肌方向或上臂和前臂放射。急性期疼痛较重,剧痛可影响睡眠和饮食,止痛片或镇静剂均不能达到止痛作用,臂上举症状加重,患肩不能受压,过度内收外旋及内旋时均可出现疼痛。一般疼痛在数周后减轻或消失,但肩部肌肉痉挛,运动受限仍很明显,有时在肩峰下间隙及大结节近侧有局限性压痛,肩关节连续伸屈运动时可扪及关节内砾轧音。

肩袖损伤诊断和分型

---------------------------------------------------------------最新资料推荐------------------------------------------------------ 肩袖损伤诊断和分型 肩袖损伤的诊断及分型概述各位老师同学,大家晚上好,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是肩袖损伤的诊断及分型。 肩部疼痛,我们首先会想到什么呢?相信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肩周炎。 我们在临床的时候,有肩部疼痛的患者来就诊时,绝大多数患者都会问: 医生我可不可能是肩周炎,我能不能变成肩周炎?其实导致肩部疼痛的原因有很多,像肩袖损伤、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肩峰下滑囊炎、盂肱关节脱位和肩锁关节脱位、肩锁关节炎、腋神经损伤,这些都会导致肩部疼痛。 临床统计肩部创伤患者中,肩周炎只占肩痛的10%-15%,而肩袖损伤占到了 40%-60%。 如果我们将肩袖损伤误诊成肩周炎,从而进行一些强度较大的锻炼,或者针对肩周炎的一些推拿治疗,这时可能就会把已经损伤的肩袖造成更大的破坏,从而导致更为严重的后果。 1788 年,蒙罗首先描述了肩袖撕裂,此后肩袖撕裂一直被认为是造成肩部疼痛和功能障碍的最常见原因。 解剖基础肩袖又称旋转腱袖,它是由起自肩胛骨覆盖于肩关节前、上、后方的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和肩胛下肌的肌腱组成扁而宽的共同肌腱。 1 / 8

其中肩胛下肌止于肱骨小结节,其余三肌自前至后抵止于大结节上,共同肌腱的附着处形如一袖口,故名肩袖。 又因冈下肌、小圆肌外旋肱骨而肩胛下肌内旋肱骨,故又称旋转腱袖。 8 8 月月 4 14 日龙氏正骨(治脊疗法)手法复位精讲班(广州站)点击链接查看为了方便记忆,我们将手呈半握拳状,其中大拇指放置于肱骨小结节处,其余三指自然放松,置于肱骨大结节处,其中大拇指代表的就是附着于肱骨小结节处的肩胛下肌,食指代表的是附着于肱骨大结节顶部的冈上肌,中指代表的就是附着于肱骨大结节中部的冈下肌,无名指代表的就是附着于肱骨大结节下部的小圆肌。 下面我们详细了解一下肩袖解剖和肩袖的功能,这张图我们看到的是肩袖的正面观和背面观。 由于软件的原因,这几张动态的图片只能显示成为静态的图片,请大家见谅。 冈上肌它是起自于肩胛骨的冈上窝,冈上筋膜止于肱骨大结节上部,它的功能是什么呢?是进行肩关节的外展的功能。 冈下肌起自于肩胛骨的冈下窝止于肱骨大结节中部,小圆肌起自于肩胛骨外侧缘上 2/3 的背侧面止于肱骨大结节下部,它俩的功能是使肩关节外旋。 肩胛下肌起自于肩胛骨前面,肩胛下筋膜止于肱骨小结节,肱骨小结节嵴上部,它的功能是内旋和内收肩关节。

肩周炎与肩袖损伤的MRI鉴别诊断在临床治疗中的意义

目录 中文摘要 (1) 英文摘要 (3) 符号说明 (6) 前言 (7) 材料与方法 (12) 结果 (15) 讨论 (16) 结论 (27) 总结 (28) 附图 (30) 附表 (33) 参考文献 (37) 综述 (39) 致谢 (45) 原创性声明 (46)

泰山医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肩周炎与肩袖损伤的MRI鉴别诊断在临床治疗中的意义 研究生:丁建 专业: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导师:姚建教授 中文摘要 目的 应用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技术,研究肩关节疼痛及 运动功能障碍的患者磁共振图像,分析磁共振检查在鉴别诊断肩关节周围炎与肩袖损 伤病变中是否具有确切的临床价值,进而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探讨磁共振成像在鉴别诊断肩周炎与肩袖损伤病变的应用及帮助临床做出准确诊断、 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的研究价值。 研究方法 研究对象的选择 选择济钢集团有限公司总医院作为合作单位,从2012年09月至2014年09月, 具有肩关节疼痛及运动功能障碍且经磁共振检查诊断为肩周炎或肩袖损伤的患者36 名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20名、女性16名,最小年龄18岁,最大年龄82岁,平 均年龄52.14+6.353;依据磁共振诊断结果临床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对治疗前后患 者肩关节功能依据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进行评分,应用配对资料t 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t=1.9393,P<0.05)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仪器、设备和方法 使用美国GE公司制造的GE signa HDe1.5T超导磁共振成像仪,射频和接受 线圈应用包绕式软线圈,包绕患侧肩关节进行扫描。体位:嘱患者平躺仰卧位,头先 进,尽可能使患肩中心靠近磁场中心,双肩平放,手臂放于身体两侧并轻度外旋,线 圈中心对着肱骨头,扫描中心与线圈中心一致。扫描位置包括横轴位、斜冠状位、斜 矢状位。序列有:FSE ,T1WI序列(TR900ms,TE15.8ms);FRFSE,T2WI(TR3280ms, TE109.0ms);STIR(TR4200ms,TE53.2ms);个别病例加扫PDWI序列。层厚4.0mm, 层间距4.0mm,矩阵320x192,扫描野(FOV):18X18cm ,采集次数4。轴位扫描层 面垂直于盂肱关节间隙,范围上至肩锁关节下至肱骨颈下;斜冠状位在轴位像定位,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