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电网中的三级电网构架及微电网研究

智能电网中的三级电网构架及微电网研究
智能电网中的三级电网构架及微电网研究

智能电网中的三级电网构架及微电网研究张晓东1,杨军2,孙元章2,贺继峰2,程哲2

(1.河南电力试验研究院,河南省郑州市450052;

2.武汉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湖北省武汉市430072)

Research on Three-level Power Grid Configuration and Its Micro-Grid in Smart Grid ZHANG Xiao-dong1,Y ANG Jun2,SUN Yuan-zhang2,HE Ji-feng2,CHENG Zhe2

(1.Henan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Zhengzhou 450052,Henan Province,China;

2.School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Wuhan University,Wuhan 430072,Hubei Province,China)

摘要:2020年,我国将全面建成统一的坚强智能电网,电网的资源配置能力、安全稳定水平将显著提高,如何解决电网的安全稳定性与脆弱性成为实现坚强智能电网的关键。文章针对我国电网的特点,从安全性和灵活性角度出发,提出了基于输电网–配电网–微电网的三级电网构想。从三级电网的基本网络架构和电源配置出发,着重讨论了微电网的建设、构成、特征和作用,进而分析了微电网的规划、应急调度、动态分析、保护、控制、电能质量、评估等相关技术问题。

关键词:智能电网;三级电网;微电网;安全

0 引言

随着电网规模的不断扩大,超大规模电力系统的弊端日益突出。近年来世界范围内接连发生几次大面积停电事故,电网的脆弱性暴露得很充分。2008年年初,我国发生了大面积冰雪灾害天气和5.12汶川大地震,这对相应地区的电力系统造成了严重破坏。为了保证我国能源和电力的可靠供应,实现电力工业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满足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用电需求,国家电网公司提出了立足自主创新,加快建设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具有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特征的统一坚强智能电网的发展战略。

为了建设统一坚强的智能电网,必须对各电压等级电网的电源分布、电源规模、电源结构进行全面统筹规划,形成布局合理、综合、完善的结构体系。本文提出建立基于输电网络、配电网络和微电网的三级电网构想,并从安全性和灵活性角度出发,规划电网大电源、应急电源的配置以及电网结构的建设,重点对微电网的建设、构成、特征等相关问题进行讨论,力求进一步提高电力系统应对灾害事故的能力[1-7]。

1 三级电网的基本结构及其电源配置情况

智能电网的建成会使系统整体的资源配置能力得到增强,但是系统各部分和各环节之间的相互依赖度大大提高,构成系统的众多设备、元部件故障,导致系统可靠性下降的概率也大大提高。为了保证电力供应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应该使大、小电源合理布局和配置,在发展大机组集中发电、大容量、远距离输电的同注重电网的分层、分区,鼓励资源就近配置,电力负荷就地平衡,以尽可能降低远距离送电的安全风险,减少不必要的输电损失。2007年我国线损率为6.85%,有2223亿kWh电量在传输过程中损失。在负荷中心应该建设必要的支撑电源,确保在失去区外来电的情况下,保障负荷中心重要设施和基本负荷的电力供应。

电网结构是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基础。合理的电网结构必须是各电压等级电网与电源分布、电源规模、电源结构统筹规划布局合理的、综合的、完善的结构体系。因此,在电源和电网规划设计阶段,要研究应对大风雪、冰雨、地震等自然灾害以及恐怖活动、战争等对电网安全的影响,高度重视电网结构布局的安全性及灵活性。国外大电网恶性事故,表面上很多是恶劣的自然灾害造成的,然而在某种程度上电网结构不合理是其根本原因。电网规模较小时,电源布局对电网结构起重要作用。随着系统规模的不断扩张,特别是智能电网的不断建设,电厂的作用相对弱化。因此,根据电网结构在

新时期呈现的特点,应考虑三级电网的建立。三级电网由输电网络、配电网络和微电网构成。输电网络由500~1 000 kV 电力主传输通道组成,其可以建立成环网,也可建设成输电通道。配电网络由110~220 kV 的送电线路组成,可以建设成环网,也可建设成辐射型网架。微电网由380 V~10 kV 供电电压组成,微电网的供电线路主要由辐射型电缆连接而成。三级电网的基本结构如图1所示。

大型电站和电厂

380~35 kV

中小电站和电厂

输电网

配电网

电网

图1 三级电网的基本结构

近几年来投产的大容量、高参数的大机组,基本上都接入500 kV 电压等级的电网。当500 kV 电网遭受严重破坏时,电网瘫痪,外送的大电源就不能发挥作用。当外接电源比例较大且过于集中时,一旦发生冰灾等自然灾害,将造成本地大面积的停电事故。因此,外接电源应尽量分散接入,输电通道不应集中在一起,应根据地形特点进行分散,尽量避开易产生冰灾等自然灾害的地形,这样当部分输电通道发生冰灾事故时,其余通道可以继续供电。

如果仅就单个电厂接入系统设计来论证接入方案是否合理,很可能造成电源与电网结构的不合理匹配。因此,在考虑主力电厂直接接入500 kV 电网时,还需考虑将不同规模的发电厂和负荷通过备用输电线路接到相应层次的电压网络上。这样,500 kV 电网一旦发生严重故障,由于预先采取电源分层分区接入的方式,220 kV 电网具备可自我平衡的电源,所以有效保证了受端用电设备不因500 kV 网络输电通道丧失而出现大面积停电事故。

对于具体的电源配置方案,600 MW 以上的发电机组主要应接入500 kV 输电网,100~300 MW 的发电机组应接入配电网。将应急电源建设纳入微电网络建设,即在每个10 kV 重要用户的变电站建设应急电源,构成10 kV 有源变电站,由国家电网公

司统一管理。

2 微电网的基本结构

我国在继续发展智能电网的同时,要注重在负荷中心建设足够的分布式电源和微电网,以在出现非常规灾害或在战时受攻击的情况下,保证居民和重要军事单位最小能源供应和最基本生活条件,并将这种电源作为保障电网安全的重要设施和手段,其成本应纳入整个电网运营成本当中。基于分布式电源的微电网的最大优势是提高了电力系统的抗灾能力。其次,随着科技进步,分布式电源和微电网将降低电力系统的投资和运营成本。超大型的电站与分散微型电站的结合,可以减少电力的传输距离,降低在输配电线路上的投资,使得电力系统更安全、经济。但是分布式电源控制困难、单机接入成本高等特点也极大影响了分布式电源的应用[8]。

10 kV 有源变电站是微电网的构成基础,由具

有重要用户的10 kV 变电站和包括应急电源、新能源发电系统、新型微储能系统在内的微电源组成,多分布于城市。该变电站通过辐射型电缆向用户输送电能,且便于电网统一调度和管理。图2描述了10 kV 有源变电站的基本结构。图中:DSC 为分布式能源控制器;LC 为电感电容式滤波装置。

图2 微电网中的有源10 kV 变电站结构

微电网是规模较小的分散的独立系统,它采用大量现代电力技术,将燃气轮机、风电、光伏发电、燃料电池、储能设备等并在一起,直接接在用户侧。对于大电网来说,微电网被视为电网中的一个可控单元,它可以在数秒钟内动作,以满足外部输配电网络的需求。对用户来说,微电网可以满足其特定需求,如增加本地可靠性、降低馈线损耗、保持本地电压稳定、通过利用余热提高能量利用效率、提供不间断电源等。微电网和大电网通过公共连接点

进行能量交换,双方互为备用,从而提高了供电的可靠性。图3给出了微电网的基本结构。

柴油发电机、微型燃汽轮发电机、微型核堆、燃料电池、其它新型发电能源等应急电源风力发电电源、太阳

能发电电源、海洋能

发电电源、生物质能

发电电源等新能源

采用高效蓄电池储能技

术、超导储能技术、飞轮

储能技术、电解水制氢储

能技术等实现的储能电源

工业负荷、农业负荷、重要事业部门用电负荷、民用负荷等以及基于

电压源换流器的直流输电设备、无功补偿设备、智能开关等负荷

微网络(电缆)

图3微电网的基本结构

3微电网的特征与作用

与传统的大电网不同,微电网具有一些特性,主要表现在新能源发电的随机性和微电源调度的随机性。微电网的电源多由光伏发电、风能、燃料电池、微型燃气轮机等分布式电源构成,其输出与电网运行状态、环境变化、负荷变化等因素有关,具有较大的随机性。另外,微电网中的微电源、微储能等元件的时间常数各不相同,而电力系统中的能量是瞬时平衡的,如何协调这些元件的调度控制策略,在正常状况和灾变状况下保持微电网运行的稳定性,尽最大可能利用微电网中的分布式发电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改善可靠性,尽量减少这些不可控源对主网的冲击等,需要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由于微电网的电源相对电网范围来说距离较短,整个系统中输配电的电压等级为低压或同时带有中压2个等级。微电网的低压传输线和中压及高压输电线路一般采用电缆线路构成,其电气参数特点与常规架空线路不同。另外,由于微电网中分布式电源多采用电力电子装置并入微网,与负载相距很近,没有远距离输电的过程。而三相不对称性运行也是微电网中经常出现的状况。因此与大电网相比,它有一些不同。相应的,将一些传统的电力系统分析方法应用于微电网前,需要进行修正。

在正常情况下,微电网有利于确保用电企业的电能质量、降低损耗,起节能减排的作用。微电网能够实现能源的合理梯级利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60%~90%),具有投资回报率高、成本和投资较小、网损较小等特点。在环保方面,微电网能够减轻环保压力(排放总量减少、征地及线路走廊减少、高压电磁污染小)。另外,微电网可为用户同时提供电、热、冷等多种能源,解决能源危机和能源安全问题,可利用新能源(氢)和可再生能源。微电网还有利于提高电网安全及可靠性,防止大面积停电事故的发生。微电网的发展也有利于适应电力市场发展需要,降低大型电站的建设投资风险,解决边远地区供电困难的问题。

4微电网中的关键技术问题

我国微电网的发展尚处在起步阶段,在今后微电网的研究和发展中,以下问题[9-15]需给予更多关注:1)微电网的规划问题。微电网的规划应该主要从用户需求出发,按用户对电力供给的不同需求,分类和细化负荷,最终形成金字塔式的负荷结构。其中,对电能质量要求不高的多数负荷位于金字塔底端,而对电能质量要求极高的少数负荷位于金字塔顶层。在此基础上,对微电网供电区域内用电负荷的可靠性进行分类,进而确定微电网内重要用户的比例、微电源的安装容量以及微电源储能的安装容量。

2)微电网的应急调度。与常规电力系统不同,面向分布式能源微电网系统的运行调度和能量管理面临着一系列新问题:以太阳能、风能为一次性能源的发电单元的实际发电量具有随机性和多元化的特点,其能源供应形式多目标化,能量双向流动,网络潮流的分布具有不确定性;微电网中,基于电力电子变换界面的发电单元的控制策略具有特殊性;微电网系统并网运行与独立运行的无缝转接运行模式随机转换;电力生产的市场化和新能源政策对电力价格的影响等。这使得分布式能源微电网系统的运行调度与能量管理策略必须依赖于新的控制、计算和评价方法,从而支持分布式能源微电网系统可靠、高效和灵活运行。因此本文提出微网能量管理系统的新理念,将微电网调度体系与智能电网调度体系有机结合在一起,研究大电网发生灾难性事故时微电网的应急调度能力,研究用户侧出现电能质量问题时微电源的调度能力。

3)微电网的动态分析。与大电网相比,由微电源、微网络构成的微电网有很大不同。传统的电网动态特性分析方法已经不再适用。因此,必须研究微电源与储能设备的频率和电压动态特性,研究由电缆组成的微网络的输电特性,研究三相不对称潮流计算方法,研究三相不对称系统的过渡过程分析方法,考虑微电源的随机性计算理论和方法,从而指导微电网的动态运行和安全性分析。

4)微电网的保护问题。微电网的保护问题与传统保护有着极大不同,典型表现有潮流的双向流通,微电网在并网运行与独立运行工况下短路电流大小不同且差异很大。如何在独立和并网2种运行工况下均能对微电网内部故障作出响应以及在并网情况下

快速感知大电网故障,同时保证保护的选择性、快速性、灵敏性与可靠性,是微电网保护的关键,也是微电网保护的难点。因此,必须找到能够适应微电网运行方式灵活多变的保护设计方法,寻求应对复杂多变微电网的过电流、电流差动和方向比较式纵联保护的设计理论,研究微电网的自适应保护理论和设计方法,研究在线识别运行模式的微电网无通道保护,进而建立坚固的微电源安全运行防护体系。

5)微电网的控制问题。由微电网的结构分析可看到,微电网如此灵活的运行方式与高质量的供电服务,离不开完善的稳定与控制系统。控制问题也正是微电网研究中的难点问题。微电网中的微电源数目太多,很难要求一个中心控制点对整个系统做出快速反应并进行相应控制,一旦系统中某一控制元件故障或软件出错,整个系统可能瘫痪。因此,必须研究微电源的可插拔式控制技术,研究微电网电能质量的多目标优化控制技术,研究分布式储能设备的分散多代理控制技术,研究微电网安全运行控制技术,研究微电网与输配电网的优化协调控制技术,进而建立微电网灵活安全的控制体系。

6)微电网的电能质量问题。微电网中的微电源,如风电、光伏发电等,大都采用全控型换流器,这些电力电子设备的引入很可能会带来一些电能质量方面的问题。因此,必须研究抑制微电网频率波动的理论和措施,研究抑制微电网电压跌落的补偿技术,研究微电网三相不对称运行的相对平衡度控制技术,研究微电网谐波治理技术,探讨微电网的电能质量标准,进而建立微电网电能质量治理体系。

7)微电网的评估问题。随着微电网研究的深入与成熟,微电网技术上和经济上效益的不确定性必将成为阻碍其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需要全面量化微电网对用户、电力部门及社会的效益。微电网的评估包括微电网的可靠性评估、微电网的安全性评估、微电网的经济性评估、微电网的风险评估以及微电网的总体性能评估。

8)微电网试验系统的建立问题。目前国际上有关分布式能源微电网系统运行的实例较少,仅有美国、德国等少数发达国家建设过数百千瓦的分布式能源微电网系统,国内目前还为空白。智能电网发展规划要求建立分布式电源和储能技术仿真研究平台,研究制定测试及实用化验收方法和手段,保证配电网安全可靠运行。

5结语

建设统一坚强的智能电网,充分发挥电网在资源优化配置、服务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对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提出建立基于输电网络、配电网络和微电网的三级电网,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国家电网,从而全面提高电网的资源优化配置能力和电力系统运行效率,保障安全、优质、可靠的电力供应。

参考文献

[1] 孙元章,程林,徐箭,等.灾后反思:用科学的方法应对电力灾

难性事故[EB/OL].2008-03-27.https://www.360docs.net/doc/7318291292.html,.

[2] 刘雅芳.电力规划和发展的几点看法[J].中国水能及电气化,

2008(6):24-28.

[3] 鲁宗相,王彩霞,闵勇,等.微电网研究综述[J].电力系统自动

化,2007,31(19):100-107.

[4] 盛鹍,孔力,齐智平,等,新型电网:微电网研究综述[J].继电

器,2007,35(12):75-81.

[5] 郑漳华,艾芊.微电网的研究现状及在我国的应用前景[J].电网

技术,2008,32(16):27-32.

[6] Mamay C,Rubio F J,Siddiqui A S.Shape of the microgrid

[EB/OL].2007-01-01.https://www.360docs.net/doc/7318291292.html,/cgi/viewcontent.cgi?

article=3379&context=lbnl.

[7] 楼书氢,李青锋,许化强,等.国外微电网的研究概况及其在我

国的应用前景[J].华中电力,2009,22(3):56-59.

[8] 洪峰,陈金富,段献忠,等.微网发展现状及展望[C].中国高等

学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第二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长沙,2008.

[9] Hatziargyriou N D,Dimeas A,Tsikalakis A G,et al.Microgrids

[J].IEEE Power and Energy Magazine,2007,5(4):78-94.[10] Stevens J,Klapp D.CERTS microgrid system tests[J].Power

Engineering Society General Meeting,Tampa,2007.

[11] Lasseter R,Akhil A,Marmay C,et al.Integration of distributed energy

resources: the certs microgrid concept[EB/OL].2007-04-01.http:// https://www.360docs.net/doc/7318291292.html,/pdf/50829.pdf.

[12] Lasseter R H.CERTS microgrid[C].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ystem of Engineering,San Antonio,2007.

[13] Morozumi S.Micro-grid demonstration projects in Japan[C].Power

Conversion Conference,Nagoya,2007.

[14] Funabashi T,Yokoyama R.Microgrid field test experiences in Japan

[C].IEEE Power Engineering Society General Meeting,Montréal,

2006.

[15] Caire R,Retiere N,Martino S,et al.Impact assessment of LV

distributed generation on MV distribution network[C].2002 IEEE Power Engineering Society Summer Meeting,Chicago,2002.

作者简介:

张晓东(1977—),男,工程师,主要从事电力系统规划与稳定分析方面的研究,E-mail:bmw3@https://www.360docs.net/doc/7318291292.html,;

国家电网公司智能电网知识竞赛题目-英大网

国家电网公司智能电网知识竞赛题目 一、总体情况 题目数量:100题 题目组成: 智能电网发展概况(5题) 坚强智能电网发展战略与规划(10题) 智能发电(6题) 智能输电(9题) 智能变电(15题) 智能配电(15题) 智能用电(15题) 智能调度 (10题) 通信信息(10题) 智能电网相关技术及应用展望(5题) 二、题目内容 (一)智能电网发展概况(5题) 1.与现有电网相比,智能电网体现出的显著特点。 A、电力流、信息流和业务流高度融合 B、对用户的服务形式简单、信息单向 C、电源的接入与退出、电能量的传输等更为灵活 D、以上都不是 2.智能电网的先进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哪些方面_________。 A. 信息技术,传感器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与电网基础设施有机融合,可获取电网的全景信息,及时发现,预见可能发生的故障。 B. 通信,信息和现代管理技术的综合运用,将大大提高电力设备使用效率,降低电能耗损,使电网运行更加经济和高效。 C. 实现实时和非实时信息的高度集成,共享与利用,为运行管理展示全面,完整和精细的电网运营状态图,同时能够提供相应的辅助决策支持,控制实施方案和应对预案。 D. 以上都是 3.2009年5月,国家电网公司在__________会议上正式发布了“坚强智能电网”发展战略。_______,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推广高效节能技术,积极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加强智能电网建设。” A. 中央企业社会责任工作会议;2010年2月 B. 2009特高压输电技术国际会议;2010年3月 C. 国际大电网会议;2010年4月

D. 美国智能电网周(GridWeek)开幕式;2010年5月 4.建设智能电网对我国电网发展有哪些重要意义? A. 智能电网具备强大的资源优化配置能力,具备更高的安全稳定运行水平,适应并促进清洁能源发展。 B. 智能电网能实现高速智能化的电网调度,能满足电动汽车等新型电力用户的服务要求,能实现电网资产高效利用和全寿命周期管理和电力用户与电网之间的便捷互动。 C. 智能电网能实现电网管理信息化和精益化,在发挥电网基础设施增值服务潜力的同时促进电网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 D. 以上都是 5.智能电网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发展的必然选择。 A. 电网技术,自然环境 B. 科学技术,社会经济 C. 电网技术,社会经济 D. 科学技术,自然环境 (二)坚强智能电网发展战略与规划(10题) 1.坚强智能电网是以为骨干网架、协调发展的坚强网架为基础,以为支撑,具有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特征,包含电力系统的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和调度各个环节,覆盖所有电压等级,实现“、、”的高度一体化融合的现代电网。 A. 特高压电网;各级电网;通信平台;电力流、信息流、技术流 B. 超高压电网;各级电网;通信信息平台;电力流、信息流、业务流 C. 特高压电网;各级电网;通信信息平台;电力流、信息流、业务流 D. 超高压电网;各级电网;通信平台;电力流、信息流、技术流 2.智能电网将使人们的生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更便捷,更低碳,更经济 B. 更便捷,更舒适,更经济 C. 更舒适,更低碳,更经济 D. 更便捷,更舒适,更低碳 3.到_______,国家电网公司基本建成以________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以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为特征的坚强国家电网,全面提高电网的安全性,经济性,适应性和互动性。 A. 2020年,智能电网 B. 2020年,特高压电网 C. 2020年,超高压电网 D. 2015年,特高压电网

基于大数据的智能电网信息调度算法分析与改进

基于大数据的智能电网信息调度算法分析与改进 摘要:随着电力需求的增长,智能电网建设也越发完善,大数据时代影响下, 智能电网信息调度算法也有了多样化发展。下面文章主要从大数据的基本概念出发,探讨大数据智能电网信息调度算法并提出具体的改进策略。 关键词:大数据;智能电网;信息调度;电网调度 引言 随着计算机网络时代快速发展,物理融合系统,结合了计算机系统和物理系统两者之间相互协作融合,对当今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利用信息快 速调度是为了避免系统中信息与信息之间发生冲突,提高物理融合系统的服务性能。但现阶段客户请求信息快速调度的过程中存在用户效用指标量化不全面,导致任务 完成时间和系统信息请求时间较长、成本消耗较高等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有 效的提出减短任务完成时间和系统信息请求时间、降低成本消耗的信息快速调度 方法成为当今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 1大数据的基本概念及关键技术 无法通过普通软件工具进行信息数据的管理和数据集合,通常称为大数据。在 企业制定长远发展战略的过程中,大数据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大数据的特点是大量、多样且传播速度快。在海量数据中提取有效信息,并进行分析与处理,是实现 大数据利用效率提升的重要途径。在现代化电网建设过程中,社会对于数据收集、 整理和分析能力的要求逐步提升,只有通过大数据技术与电力信息技术的结合,才 能完善电力行业的发展模式,促进电力企业长远发展。数据分析技术包括机器学习 和数据挖掘等,应用于电力信息技术中能够实现电网安全在线分析、线路运行状态 分析和间歇性电源发电预测等功能,能够提升电力数据分析精确性。数据管理技术 包括数据抽取技术、数据融合技术、数据库技术等。数据处理技术包括流处理技术、分布式计算机技术和内存计算机技术,能够满足电力行业对电力数据处理的要求。 2大数据的智能电网信息调度算法分析 常见任务调度算法包括先进先出调度算法、公平调度算法、计算能力调度算 法等,其各自优缺点如下:第一,先进先出调度算法。在通常情况下,可以保证 算法有序性,然而也有着显著缺点,主要体现为,当部分任务持续时间较长时, 其它任务需要等待,可能导致响应时间被延长,降低系统处理效率。第二,公平 调度算法。该算法优点体现为,在资源配置过程中,不同任务所需资源类型和数 量基本相同,从而实现“公平性”。同时,这也会导致其存在如下缺点:对于部分 配置偏高的任务,可能存在资源不足情形,而对于配置偏低的任务,则可能导致 资源浪费,不利于提升资源整体利用效率。第三,计算能力调度算法。该算优点 体现为可以根据任务计算能力来调配资源。其缺点则体现为,在选择资源配置队 列时,不能够灵活设置队列组合;当任务较多是,预先设置的Sub Task Tracker可能不符合实际情况,导致系统效率降低。在大数据背景下,智能电网运行面临更 加复杂的情况,对系统处理能力、调度合理性有更高要求。相应地,就需要提出 更加适当的信息系统调度算法。 3大数据的智能电网信息调度的改进策略 3.1三层分析架构 对电网大数据关键技术进行分析,要了解大数据的分析架构,在行业中认为大数据分析架构主要结构为三层分析架构。其涵盖了数据访问、计算、数据隐私以及

智能电网全方位介绍

智能电网

目录 1 智能电网的概念和特点 (1) 1.1 概念 (1) 1.2 特点 (1) 2 智能电网的结构与特征 (3) 2.1 智能电网结构 (3) 2.2 智能电网特征 (4) 3 智能电网系统组成 (6) 3.1 发电系统 (6) 3.2 输电系统 (9) 3.3 配电系统 (12) 3.4 用电系统 (13) 4 智能电网的关键技术 (17) 4.1 通信技术 (17) 4.2 量测技术 (18) 4.3 设备技术 (19) 4.4 控制技术 (20) 4.5 支持技术 (22) 5 重视领域 (24) 5.1 智能规划 (24) 5.2 智能操作 (24) 5.3 智能管理 (24) 6 总结 (25)

1智能电网的概念和特点 1.1概念 智能电网是指一个完全自动化的供电网络,其中的每一个用户和节点都得到实时监控,并保证从发电厂到用户端电器之间的每一点上的电流和信息的双向流动。智能电网通过广泛的应用分布式智能和宽带通信,以及自动控制系统的集成,保证市场交易的实时进行和电网上各成员之间的无缝连接及实时互动。 美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对智能电网的定义为:利用传感器对发电、输电、配电、供电等关键设备的运行状况进行全面的实时监控,然后把获得的数据通过网络系统进行收集、整合,最后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挖掘,实现对整个电力系统运行的优化管理。 1.2特点 1.安全:更好地对人为或自然发生的扰动作出辨识与反应。在遭遇自然灾害、人为破坏等不同情况下保证人身、设备和电网的安全。 2.经济:支持电力市场竞争的要求,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设备传输容量和利用率,有效控制成本,实现电网经济运行。 3.清洁:既能适应大电源的集中接入,也能对分布式发电方式友好接入,做到“即插即用”。支持风电、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应用。

(家电企业管理)国家电网智能电网知识题库

一、选择题 1. 与现有电网相比,智能电网体现出 A 的显著特点。 A. 电力流、信息流和业务流高度融合 B. 对用户的服务形式简单、信息单向 C. 电源的接入与退出、电能量的传输等更为灵活 D. 以上都不是 2. 智能电网的先进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哪些方面 D 。 A. 信息技术、传感器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与电网基础设施有机融合,可获取电网的全景信息,及时发现、预见可能发生的故障。 B. 通信、信息和现代管理技术的综合运用,将大大提高电力设备使用效率,降低电能耗损,使电网运行更加经济和高效。 C. 实现实时和非实时信息的高度集成、共享与利用,为运行管理展示全面、完整和精细的电网运营状态图,同时能够提供相应的辅助决策支持、控制实施方案和应对预案。 D. 以上都是 3. 2009年5月,国家电网公司在 B 会议上正式发布了“坚强智能电网”发展战略。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推广高效节能技术,积极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加强智能电网建设。” A. 中央企业社会责任工作会议;2010年2月 B. 2009特高压输电技术国际会议;2010年3月 C. 国际大电网会议;2010年4月 D. 美国智能电网周(GridWeek)开幕式;2010年5月 4. 建设智能电网对我国电网发展有哪些重要意义?D A. 智能电网具备强大的资源优化配置能力,具备更高的安全稳定运行水平,适应并促进清洁能源发展。 B. 智能电网能实现高速智能化的电网调度,能满足电动汽车等新型电力用户的服务要求,能实现电网资产高效利用和全寿命周期管理和电力用户与电网之间的便捷互动。 C. 智能电网能实现电网管理信息化和精益化,在发挥电网基础设施增值服务潜力的同时促进电网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 D. 以上都是 5. 智能电网是 C 和发展的必然选择。 A. 电网技术;自然环境 B. 科学技术;社会经济 C. 电网技术;社会经济 D. 科学技术;自然环境 6. 坚强智能电网是以 C 为骨干网架、协调发展的坚强网架为基础,以为支撑,具有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特征,包含电力系统的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和调度各个环节,覆盖所有电压等级,实现“”的高度一体化融合的现代电网。 A. 特高压电网;各级电网;通信平台;电力流、信息流、技术流 B. 超高压电网;各级电网;通信信息平台;电力流、信息流、业务流 C. 特高压电网;各级电网;通信信息平台;电力流、信息流、业务流 D. 超高压电网;各级电网;通信平台;电力流、信息流、技术流 7. 智能电网将使人们的生活 A 。 A. 更便捷、更低碳、更经济 B. 更便捷、更舒适、更经济 C. 更舒适、更低碳、更经济 D. 更便捷、更舒适、更低碳 8. 到 B ,国家电网公司基本建成以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以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为特征的坚强国家电网,全面提高电网的安全性,经济性,适应性和互动性。 A. 2020年;智能电网 B. 2020年;特高压电网 C. 2020年;超高压电网 D. 2015年;特高压电网 9. 坚强智能电网的体系架构包括 D 、、和四个部分。

智能电网大数据

智能电网和大数据 1 智能电网 智能电网(smart power grids),就是电网的智能化,也被称为“电网2.0”,它是建立在集成的、高速双向通信网络的基础上,通过先进的传感和测量技术、先进的设备技术、先进的控制方法以及先进的决策支持系统技术的应用,实现电网的可靠、安全、经济、高效、环境友好和使用安全的目标,其主要特征包括自愈、激励和包括用户、抵御攻击、提供满足21世纪用户需求的电育濒量、容许各种不同发电形式的接入、启动电力市场以及资产的优化高效运行。 在现代电网的发展过程中,各国结合其电力工业发展的具体清况,通过不同领域的研究和实践,形成了各自的发展方向和技术路线,也反映出各国对未来电网发展模式的不同理解。近年来,随着各种先进技术在电网中的广泛应用,智能化已经成为电网发展的必然趋势,发展智能电网已在世界范围内形成共识。 从技术发展和应用的角度看,世界各国、各领域的专家、学者普遍认同以下观点:智能电网是将先进的传感测量技术、信息通信技术、分析决策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能源电力技术相结合,并与电网基础设施高度集成而形成的新型现代化电网。 2 智能电网的发展 2.1 美国 2.1.1 电网2030规划 2003年2月,美国时任总统布什提出“电网2030规划”,指出要建设现代化电力系统,以确保经济安全,同时促进电力系统自身的安全运行。该规划的主要内容有:为所有用户提供高度安全、可靠、数字化的供电服务,在全国实现成本合

理、生产过程无污染、低碳排放的供电,经济实用的储能设备,建成超导材料的骨干网架。为有效促进智能电网建设,美国于2007年12月颁布“能源独立与安全法案2007",确立了国家层面的电网现代化政策,设立新的专责联邦委员会,并界定其职责与作用,建立问责机制,同时建立激励机制,促进股东投资。 2.1.3 奥巴马政府施政计划 美国总统奥巴马为振兴经济,从节能减排、降低污染角度提出绿色能源环境气候一体化振兴经济计划,智能电网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2.2 欧洲 欧盟为应对气候变化、对能源进口依赖日益严重等挑战,向客户提供可靠便利的能源服务,正在着手制定一整套能源政策。这些政策将覆盖资源侧、输送侧以及需求侧等方面,从而推动整个产业领域深刻变革,为客户提供可持续发展的能源,形成低能耗的经济发展模式。欧洲智能电网技术研究主要包括网络资产、电网运行、需求侧和计量、发电和电能存储四个方面。 2.3国外智能电网技术研究近况 按照智能电网本身所覆盖的价值链环节,智能电网的关键技术可划分为智能用电、智能网络、新能源发电与智能企业四类。 (1)智能用电:包括智能表计、电池技术、家庭自动化、微型电网、优质供电园区等。 (2)智能网络:包括调度自动化、即插即用式智能电力设备、智能保护装置、测量监视设备、电力电子设备、海量数据处理技术和可视化技术等。 (3)新能源发电:包括可再生能源发电、微透平技术、超导储能技术等。 (4)智能企业:包括信息集成技术、通信技术等。

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相关资料汇总

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相关资料 微电网采用了大量的现代电力电子技术将光伏发电、风电、燃气轮机、燃料电池、储能设备等微电源装置并在一起,直接接在用户侧,构成规模较小的分散的独立系统。对于大电网来说,微电网可被视为电网中的一个可控单元,由于电力电子器件的高反应特点,它可以迅速满足外部输配电网络的需求。另外,对用户来说,由于微电网的分布特点,可以维持本地电压稳定、增加本地可靠性、降低馈线损耗、通过利用余热提高能量利用的效率及提供不间断电源等,能够满足他们特定的需求。 在接入电网问题上,微电网的入网标准不针对各个具体而分散的微电源,只针对PcC(微电网与大电网的公共连接点)。微电网不仅解决了分布式电源单机接入成本高的问题,还充分发挥了分布式电源的各项优势,并且为用户带来了其它多个方面的效益。 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的主要管理对象: 1.分布式电源 微电网中的分布式电源包括燃料电池、微型燃气轮机、柴油发电机、热电联产系统、风电、光伏等。其中,热电联产系统通过燃料电池、微型燃气轮机或其他燃机在发电的同时提供热能,能量利用率超过 80%,在微电网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不同类型的电源通过整流器和逆变器等电力电子设备将不同频率的电能平滑地转换为相同频率的交流或直流电能。通过控制逆变器可以控制分布式电源的输出,让分布式电源按指定的电压和频率(U/f 控制)或有功和无功(PQ控制)输出。这些基于逆变器的控制方式支撑着微电网系统的总体控制策略。分布式电源按可控性分为不可调度机组和可调度机组。风电、光伏的发电主要取决于自然环境,具有随机性和波动性,属于不可调度机组,其具有一定的可预测性,但目前仍具有较大的预测误差。而燃料机组如微型燃气轮机、燃料电池、柴油机属于可调度机组,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需要预测风电、光伏的出力,并根据预测出力、燃料机组油耗、热电需求等制定可调度机组的调度计划。 2.储能系统 储能系统在微电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适合微电网的储能技术主要有蓄电池、飞轮、超级电容。蓄电池具有电能容量大、能量密度大、循环寿命短等特点,在并网时起削峰填谷和能量调度的作用,在孤网时常作为中心存储单元,维护微电网的频率与电压稳定。飞轮具有较大的能量密度、较高的功率输出和无限的充放电次数,常用来平抑微电网中的瞬时功率波动。超级电容具有功率密度大、循环寿命长、能量密度低等特点,但相对于其他 2种储能技术具有较高的成本。由于具有较低的惯性、储能系统在微电网中可以平抑可再生能源和负荷的功率波动,维护系统的实时功率平衡,同时能在微电网并网与孤网状态切换时提供瞬时的功率支撑,维持系统稳定。储能系统一般通过逆变器接入微电网,采用U/f 控制和 PQ控制,接受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的指令来决定工作方式和发电功率。储能系统的管理目标取决于微电网的工作方式。在并网模式下,其主要是确保分布式电源的稳定出力,容量充足时可以起削峰填谷和能量调度的辅助作用;在孤网模式下,储能系统主要是维护系统稳定,减少终端用户的电能波动。

综合能源系统与智能电网

综合能源系统与智能电网随着人类进入工业化时代,一直发展到今天,化石燃料一直占据着我们生活中的主要地位。但社会在发展,现如今,环境问题,能源问题日益突出,人类对能源的数量和质量要求不断提升,所以,新型能源在不断发展,与此同时,智能电网规模也在逐渐扩大。 智能电网是以包括各种发电设备、输配电网络、用电设备和储能设备的物理电网为基础,将现代先进的传感测量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计算技术、自动化与智能控制技术等与物理电网高度集成而形成的新型电网,它能够实现可观测(能够监测电网所有设备的状态)、可控制(能够控制电网所有设备的状态)、完全自动化(可自适应并实现自愈)和系统综合优化平衡(发电、输配电和用电之间的优化平衡),从而使电力系统更加清洁、高效、安全、可靠。 智能电网在世界的发展还属于起步阶段,智能电网的简历是一个巨大的历史性工程,目前有很多复杂的智能电网项目正在进行中,但是缺口仍然是巨大的。智能电网的简历,尚有许多技术难题需要攻克。例如:配电网络系统升级、配电站自动化和电力运输、智能电网网络和智能仪表等。 智能电网对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智能电网建设对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促进世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1)促进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动低碳经济发展。 (2)优化能源结构,实现多种能源形式的互补,确保能源供应的安全稳定。 (3)有效提高能源输送和使用效率,增强电网运行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灵活性。 (4)推动相关领域的技术创新,促进装备制造和信息通信等行业的技术升级,扩大就业,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5)实现电网与用户的双向互动,革新电力服务的传统模式,为用户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服务,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综合能源系统将各种新型的清洁能源以及分布式能源并入电网,但是在技术上还有很多难题有待解决。 以V2G为例,传统汽车碳排放是人类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据科学家的测算,全球汽车每年向大气层排放的CO2约为40多亿吨,占人类碳排放总量

交直流混合微电网的规划设计_王红阳

(河南开封供电公司,开封 475000) 摘 要:由于交直流混合微电网可以减少多重变换器运行所产生的损耗、谐波电流,同时能够提高系统的经济性、可靠性,所以现在已成为当今微电网的主要发展方向。笔者将从电压等级、接地方式、母线结构和网络拓扑等角度,探讨交直流混合微电网的规划设计,以供有意对交直流混合微电网进行深入研究的专家学者参考。 关键词:交直流混合微电网 规划设计 网络拓补 示范工程 前言 目前,社会在能源需求不断增加的同时,环境保护的概念越来越强烈。结合电网结构在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微电网作为一种新型模式不断发展起来。微电网从供电方式以及网架结构的角度进行分类,有交流微电网、直流微电网以及交直流混合微电网三种类型。交直流混合微电网是当前发展环境下最主流的一种。虽然其运用广泛,但是分布式电源并联接入时带来的谐振、谐波等问题还需得到进一步分析研究来解决。和交流微电网相比,直流微电网的优势主要在于不需考虑各DG之间的同步问题。因此,可以看出,直流微电网的优势主要体现在环流抑制上。另外,直流微电网的另一个优点是,它只需要在和主网连接的地方应用逆变器即可,使得系统成本包括相关损耗降低。 现在,智能电网正在以其可持续性以及对环境的改善作用,作为当今社会提供高质量的、可靠电能的建设理念,获得了人们的认可。其特点主要在于能够便捷地将不同的储能系统、交直流发电系统以及不同的交直流负载进行连接,从而使运行效率达到最大化。直流微电网以及交流微电网在这种背景下,则有明显的不足之处。因此,为了降低纯粹的交流、直流微电网在实际运用中的多种弊端,交直流混合微电网应运而生。 1 交直流混合微电网的电压等级分类 1.1 交流子微电网电压等级 目前,交流微电网并没有严格固定的电压等级相关标准。所以,分布式电源容量是目前部分微电网工程圈定电压等级的主要判断标准。主要有以下几点:如果电源的总容量在0.2MW及以下,那么并网电压就要处在0.4KV水平;如果电源的总容量是0.2MW到8MW之间,那么并网电压就要处在10KV水平;在并网电压处于35KV时,电源总容量是在8MW到30MW之间;当网电压就要处于110KV水平时,其电源总容量则需要在30MW及以上。 微电网还处理发展研究阶段, 6.6KV/200V,通过双向变流器可转 是我国使用的唯一单相电压有效值, ~400V则是直流母线的电压范围。目前,380V是得到了国际相关标准认可的电压。这项标准确定的根据来自美国数据中心的直流配电,而且进行了严密的可行性研究,符合我国居民直流供电系统。 2 交直流混合微电网的母线结构 交流微电网母线结构是由单母线、单母分段、双母线等多种接线方式完成的,与交流配电网的连接方式很相像。通常而言,直流微电网的母线结构不同于交流微电网的母线结构。直流微电网母线的结构包括单母线结构、双母线结构、双层式母线结构以及冗余式母线结构。 2.1 单母线结构 一般来说,单母线结构的直流微电网和现存的交流接线板等相关的转接设备都可兼容。假如给低压设备供电,如计算机,那么变流器的电压应力就会增大。考虑到这种情况,在进行输电时,应该对每个低压电子设备配置电源适配器。 2.2 双层式母线结构 双层式母线结构是利用分层设计的原理重新调整了单母线结构。一般来说,一级母线的电压比较高,二级母线的电压比较低。双层式母线结构主要是运用当住宅流入高直流电压等级的母线后,高直流电压通过变换器进行转化,从而转换为较低的电压等级。相比而言,这种双层式母线结构更加适用含有多种电压等级的电力设备。 2.3 双母线结构 实现与目前存在的转接设备的相互兼容,同时也能够完成较为复杂的电力输送工作,即完成较高程度的工作是具备双母线结构的直流微电网的重要特点之一。但是,这种结构存在着一定的缺点。在电源侧变流器具体运作时,主从母线之间电压关系需要通过均衡才能完成工作。所以,在具体设备如储能装置、连接电网与分布式电源的变流器拓扑和传统拓扑结构上,都有具体的不同之处。 2.4 冗余式的母线结构 通常情况下,冗余式的母线结构会运用在要求较高质量的电能的配电区,如飞机、船舶、数据中心等相应的供电系统。一般情况下,施工人员会采取通过使用两条母线的方法来确保供电的可靠性,其中一条是带电的,另一条则为备用的。当然,虽然这种方法提高了母线结构的可靠性,但同时也增加了相应的投资成本。 3 交直流混合微电网的接地方式 一般来说,系统的性能、相应的保护方案的配置都会 DOI:10.16107/https://www.360docs.net/doc/7318291292.html,ki.mmte.2016.0156

智能电网学习心得

智能电网学习心得 张忠政 通过开展远程网络培训和研讨学习,让我系统的了解了我国电网现状及发展方向,建设坚强智能电网的目的和意义、发展目标和路线,各环节关键技术、关键装备取得的成就,以及试点工程建设等最新进展情况,深入的理解了建设智能电网的必要性。 所谓智能电网,就是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网架为基础,以通信信息平台为支撑,具有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特征,包含电力系统的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和调度各个环节,覆盖所有电压等级,实现“电力流、信息流、业务流”的高度一体化融合的现代电网。 建设坚强智能电网对于电力系统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 首先,能有效地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和供电可靠性。利用智能电网强大的“自愈”功能,可以准确、迅速地隔离故障元件,并且在较少人为干预的情况下使系统迅速恢复到正常状态,从而提高系统供电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其次,实现电网可持续发展。坚强智能电网建设可以促进电网技术创新,实现技术、设备、运行和管理等各个方面的提升,以适应电力市场需求,推动电网科学、可持续发展。 第三,减少有效装机容量。利用我国不同地区电力负荷特性差异大的特点,通过智能化的统一调度,获得错峰和调峰等联网效益;同时通过分时电价机制,引导用户低谷用电,减小高峰负荷,从而减少有效装机容量。 第四,降低系统发电燃料费用。建设坚强智能电网,可以满足煤电基地的集约化开发,优化我国电源布局,从而降低燃料运输成本;同时,通过降低负荷峰谷差,可提高火电机组使用效率,降低煤耗,减少发电成本。 第五,提高电网设备利用效率。首先,通过改善电力负荷曲线,降低峰谷差,提高电网设备利用效率;其次,通过发挥自我诊断能力,延长电网基础设施寿命。 第六,降低线损。以特高压输电技术为重要基础的坚强智能电网,将大大降低电能输送中的损失率;智能调度系统、灵活输电技术以及与用户的实时双向交互,都可以优化潮流分布,减少线损;同时,分布式电源的建设与应用,也减少

智能电网中大数据处理技术分析

智能电网中大数据处理技术分析 发表时间:2017-03-09T16:54:07.513Z 来源:《电力设备》2017年第1期作者:张少江[导读] 智能电网是当前电力行业建设发展的主要趋势,而智能电网背景下的大数据处理技术问题将是行业内持续关注的热点。 (天津送变电工程公司天津市 300000)摘要:智能电网是当前电力行业建设发展的主要趋势,而智能电网背景下的大数据处理技术问题将是行业内持续关注的热点。电网数据处理是一项系统且复杂的工作,就目前的数据处理技术而言,还存在诸多的技术难题与挑战。对于电网企业,需要认识到智能电网大数据的基本特点,了解数据处理技术的基本现状及主要问题,有针对性地加强数据处理技术的研究和攻坚,提升电网运行的安全性与可靠 性,不断推动电力行业的发展迈向新高度。 关键词:智能电网;大数据处理;技术分析引言 现阶段,随着信息化技术的普及应用,我国电力系统的智能化进程有着比较好的效果,大数据处理技术成为当前智能电网中维护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主要措施。云计算为智能电网的数据处理、传输、存储提供了可靠的平台,保证了智能电网中的大数据可以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为电网的树立运行提供一定的保障作用。但是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以及智能化程度的进一步加深,大数据处理在传输、存储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受到了比较严峻的挑战,因此需要相关的工作人员进行不断的努力和创新,探索出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法,促进我国智能电网的稳定健康发展。 1智能电网大数据处理技术的现状分析 1.1智能电网大数据处理技术的复杂性 智能电网大数据处理技术在各个行业发展中均获得密切关注,智能电网大数据处理与社会经济发展关系密切,甚至很多商家都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改进与研发,希望获得更快、更高效的处理速度。智能电网大数据处理技术十分复杂,随着关注度的提升与研究资金的增加,虽然智能电网大数据处理技术有一定提升,但是与社会数据增长速度相比较,发现还有一定距离。智能电网大数据处理技术的复杂性决定了我们对其的研发力度还远远不够,仍不能满足我国社会数据处理需要。智能电网大数据处理技术复杂性现状决定了必须持续进行研发与改进,才能真正达到其应有的价值。 1.2智能电网大数据现状 目前,智能电网中所产生与处理的大数据主要来源于三方面。①在电网运行过程中与设备监测过程中所产生的数据。②在电力企业进行营销时所产生的数据,在营销过程中产生的数据占有主要地位。③电力企业自身管理过程中所产生的数据。对电网运行与设备检测、电力营销以及电力企业管理三方面数据进行归类可以发现,第一部分为结构化数据类型,第二部分为非结构化数据类型。根据智能电网的具体使用过程进行分析发现,非结构化数据所占有的比重更高,能够获得更多重视。 2智能电网大数据的特征 2.1规模性 智能电网大数据的产生主要依靠大范围、多设备、多类型、全天候和高频率采集模式,数据体量巨大,从TB级跃升至PB级别。如智能电表按分钟频率采集用户用电数据,假设1分钟采集一次,每月每户仅用电数据一项就生成超过43000条数据记录。 2.2多样性 智能电网大数据涵盖不同时期、不同系统、不同区域、不同设备、不同格式、不同类型的异构数据,包括了结构化、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等不同内部结构的数据,数据种类繁杂、差别巨大,比如监控视频、故障录波、电话录音等就为类型迥异的数据。 2.3高速性 由于电力供需平衡是一个实时响应的过程,暂态时间内可能发生系统失稳,如继保、控制指令、PMU等部分智能电网数据从生成、采集、传输到处理,需要在毫秒级时间内实时在线完成,为电网运行提供决策支持,这对采集速率、传输通道和处理速度等均提出极高要求。尤其是对高速性的要求,已扩展到数据从产生、传输、存储、处理到应用的每一个环节。数据处理遵循“1秒定律”,体现为要在秒级时间内得出数据分析结果,超出时间限制,数据就失去价值。 2.4真实性 大数据技术面临不确定性问题,获取、存储与处理数据需付出成本,理想数据未必能够全数获得,所获数据未必可以全部使用。对智能电网而言,数据不完整、不一致、重复、模糊、异常、噪声、错漏和延时等情况都需列入考虑范围。 3当前数据处理技术所面临的主要挑战 3.1数据传输、存储所面临的挑战 随着智能电网建设的快速发展,系统运行及设备监测等诸多环节过程都会产生海量数据资源,而这些大数据的存储和传输问题无疑是一项艰巨的挑战,如果处理不当必然会给电网造成负担,阻碍智能电网建设的进一步发展。针对这一问题,在数据传输上一般会采用数据压缩的方式,利用先进、适合的数据压缩技术,降低网络数据传输量。当前有很多数据压缩技术适用于电网数据传输,但也需要注意,数据压缩在降低存储空间的同时,也会在压缩与解压的过程中造成CPU资源浪费,因此在数据监控中心必须有科学的计算和存储平台。另外就数据的存储而言,当前在处理过程中多通过分布式文件系统来实现,然而仅采用这种方式不能满足当前电网对数据实时性的需求,因此在对大数据进行存储时,多应用分类存储方式。最后,在电网数据传输与存储方面,研究数据存储格式,研究数据同质结构的科学组成,研究非结构化、半结构化数据向结构化格式转化等问题,都是下一阶段电网数据处理技术研究中的重要任务。 3.2智能电网大数据处理技术的可视化分析性 人们对于智能电网大数据处理技术的应用不仅仅停留在对数据的处理与储存方面,对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有限的屏幕范围中,以更直接的方式将数据呈现在用户面前,实现可视化数据处理分析技术成为智能电网大数据处理技术的又一项挑战。智能电网大数据处理可视化分析技术要求将所收集的数据能够以图片、视频或者其他更直观形式表现在人们面前,使得人们能够通过视觉系统对数据进行分析与判断,让智能电网大数据处理技术达到另一种境界。 3.3智能电网中大数据处理时效性技术

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概述

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概述 一、微电网能量组成 微电网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型能源网络化供应与管理技术的简称,它能够利地将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系统的接入,实现需求侧管理以及现有能源的最大化利用。微电网将发电子系统、储能系统及负荷相结合,通过相关控制装置间的配合,可以同时向用户提供电能和热能,并能够适时有效地支撑大电网,起到消峰填谷的作用。所以微电网概念一经提出,就引起世界能源专家和电力工业界的广泛重视,世界很多国家都加强了相关基础科学研究的力度,对微电网的认识随着研究的进行在不断地具体化、深入化和系统化。而微电网对于解决我国现有大电网运行中凸显的问题,以及能源危机等相关问题,无疑是提供了一个好的解决途径。 1.1风能 风能是因空气流做功而提供给人类的一种可利用的能量。空气流具有的动能称风能。空气流速越高,动能越大。人们可以用风车把风的动能转化为旋转的动作去推动发电机,以产生电力,方法是透过传动轴,将转子(由以空气动力推动的扇叶组成)的旋转动力传送至发电机。到2008年为止,全世界以风力产生的电力约有94.1 百万千瓦,供应的电力已超过全世界用量的1%。风能虽然对大多数国家而言还不是主要的能源,但在1999年到2005年之间已经成长了四倍以上。 风能优点: 1.风能为洁净的能量来源。 2.风力发电是可再生能源,很环保。 3.风能设施多为不立体化设施,可保护陆地和生态。 4.风能设施日趋进步,大量生产降低成本,在适当地点,风力发电成本已 低于发电机。

1.风力发电需要大量土地兴建风力发电场,才可以生产比较多的能源。 2.进行风力发电时,风力发电机会发出庞大的噪音,所以要找一些空旷的 地方来兴建。 3.在一些地区、风力发电的经济性不足:许多地区的风力有间歇性,更糟 糕的情况是如台湾等地在电力需求较高的夏季及白日、是风力较少的时 间;必须等待压缩空气等储能技术发展。 1.2光伏 光伏是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简称。是一种利用太阳电池半导体材料的光伏效应,将太阳光辐射能直接转换为电能的一种新型发电系统,有独立运行和并网运行两种方式。 光伏能量的来源由光伏板组件,它是一种暴露在阳光下便会产生直流电的发电装置,由几乎全部以半导体物料(例如硅)制成的薄身固体光伏电池组成。由于没有活动的部分,故可以长时间操作而不会导致任何损耗。简单的光伏电池可为手表及计算机提供能源,较复杂的光伏系统可为房屋提供照明,并为电网供电。光伏板组件可以制成不同形状,而组件又可连接,以产生更多电力。近年,天台及建筑物表面均会使用光伏板组件,甚至被用作窗户、天窗或遮蔽装置的一部分,这些光伏设施通常被称为附设于建筑物的光伏系统。 光伏优点: 1.普遍:太阳光普照大地,没有地域的限制无论陆地或海洋,无论高山或 岛屿,都处处皆有,可直接开发和利用,且无须开采和运输。 2.无害:开发利用太阳能不会污染环境,它是最清洁能源之一,在环境污 染越来越严重的今天,这一点是极其宝贵的。 3.巨大:每年到达地球表面上的太阳辐射能约相当于130万亿吨煤,其总 量属现今世界上可以开发的最大能源。 4.长久:根据目前太阳产生的核能速率估算,氢的贮量足够维持上百亿年, 而地球的寿命也约为几十亿年,从这个意义上讲,可以说太阳的能量是 用之不竭的。

分布式发电和直流微电网

分布式发电和直流微电网 摘要本文围绕分布式发电和直流微电网两个中心,介绍了分布式发电和直流微电网的由来和特点,参考其他文献对直流微电网的系统结构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发现直流微电网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二者的发展前景进行预测。 关键词分布式发电直流微电网发展状况结构 引言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对电能的需求与日俱增,伴随电气领域符合需求的不断攀升以及化石燃料数量的减少,对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迫在眉睫。发展可再生能源一直是各国关注的重点问题,随着相关政策的出台,可再生能源的分布式发电建设正在进行,但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1分布式发电与微电网的关系 1.1 分布式发电的由来 传统的电网是经过发电、输电、配电三个主要环节,将电能从发电厂输送到用户的单向流动。现代电网为了提高经济效益,大力发展新能源,而新能源发电需要与传统发电并网运行,目前并网点一般是在配电环节,这是因为新能源发电与传统发电之间存在着发电容量和电压等级的差异。要顺利实现配电环节的并网,必须要改变配电网的运行方式,将电源嵌入配电网中去,这就是分布式发电的含义。 1.2 微电网的由来 由于现代电力需求和资源的分布比较分散,使得分布式发电的建设也具备

了灵活分散的特点,分布式发电这一举措充分利用现有的电网设施,大大减少了电网升级建设的成本,但分布式发电受到诸多客观原因如成本高、不确定性强等影响,发电效能无法充分发挥出来,对新能源的利用发展产生不良影响,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提出了微电网的概念。微电网将分布式电源、储能、负荷及电力电子装置有机结合,形成自愈性强的可控发用电系统。与主网不同,微电网独立形成一个具备高可控性的模块单元,在大电网的总体结构中,起着电力补充的作用.当大电网出现故障时,为电网重要负载提供可靠的高质量电能。 1.3 直流微电网的优势 相比于传统交流电网,直流微电网在新能源利用和负荷承载方面拥有明显的优势,首先直流微电网是在大电网的总体结构中,起着电力补充的作用,以新能源发电电能为主体进行有效补充,直流所发的电能如果要并入交流配电网,就必须经过升压和逆变两个过程。若直接接入直流微电网则会方便得多,大大节省了逆变环节的资源消耗。 近年来,直流家电逐渐进入我国家电市场,可预见直流家电所占的市场份额将会越来越大。直流微电网建设不但可以有效降低家用电器的耗能,而且能够减少所有整流环节的成本。 此外线路成本低、输电能力强,直流微电网具有更高的转化效率,在电网的整体运行中,直流微电网也不需要专门对其电压的相位和频率进行跟踪,大大提高系统的可控性和可靠性,同时符合节能要求。 2直流微电网系统结构 在国内电气领域中,对微电网的边界拟定有明确的要求: 电压等级在35kV 及以下,包含35kV、20kV、10kV和400V四种。直流微电网系统结构简图如图1所示。

(家电企业管理)国家电网公司智能电网知识竞赛题目

(一)智能电网发展概况(5题) 1. 与现有电网相比,智能电网体现出(电力流、信息流和业务流高度融合)的显著特点。 A.电力流、信息流和业务流高度融合 B.对用户的服务形式简单、信息单向 C.电源的接入与退出、电能量的传输等更为灵活 D.以上都不是 2. 智能电网的先进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哪些方面。 (信息技术、传感器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与电网基础设施有机融合,可获取电网的全景信息,及时发现、预见可能发生的故障; 通信、信息和现代管理技术的综合运用,将大大提高电力设备使用效率,降低电能耗损,使电网运行更加经济和高效;实现实时和非实时信息的高度集成、共享与利用,为运行管理展示全面、完整和精细的电网运营状态图,同时能够提供相应的辅助决策支持、控制实施方案和应对预案) A.信息技术、传感器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与电网基础设施有机融合,可获取电网的全 景信息,及时发现、预见可能发生的故障。 B.通信、信息和现代管理技术的综合运用,将大大提高电力设备使用效率,降低电能耗损,使电网运行更加经济和高效。 C.实现实时和非实时信息的高度集成、共享与利用,为运行管理展示全面、完整和精 细的电网运营状态图,同时能够提供相应的辅助决策支持、控制实施方案和应对预案。 D.以上都是 3. 2009年5月,国家电网公司在(2009特高压输电技术国际会议)会议上正式发布了“坚强 智能电网”发展战略。 (2010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推广高效节能技术,积极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加强智能电网建设。” A.中央企业社会责任工作会议;2010年2月 B.2009特高压输电技术国际会议;2010年3月 C.国际大电网会议;2010年4月 D.美国智能电网周(GridWeek)开幕式;2010年5月 4. 建设智能电网对我国电网发展有哪些重要意义? (智能电网具备强大的资源优化配置能力,具备更高的安全稳定运行水平,适应并促进清洁能源发展; 智能电网能实现高速智能化的电网调度,能满足电动汽车等新型电力用户的服务要求,能实现电网资产高效利用和全寿命周期管理和电力用户与电网之间的便捷互动; 智能电网能实现电网管理信息化和精益化,在发挥电网基础设施增值服务潜力的同时促进电网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 A.智能电网具备强大的资源优化配置能力,具备更高的安全稳定运行水平,适应并促进清洁能源发展。 B.智能电网能实现高速智能化的电网调度,能满足电动汽车等新型电力用户的服务要求,能实现电网资产高效利用和全寿命周期管理和电力用户与电网之间的便捷互动。 C.智能电网能实现电网管理信息化和精益化,在发挥电网基础设施增值服务潜力 的同时促进电网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 D.以上都是 5. 智能电网是(电网技术) 和(社会经济) 发展的必然选择。 A.电网技术;自然环境 B.科学技术;社会经济 C.电网技术;社会经济 D.科学技术;自然环境 (二)坚强智能电网发展战略与规划(10题)

智能电网大数据处理技术现状与挑战 项滦

智能电网大数据处理技术现状与挑战项滦 发表时间:2018-07-09T15:16:50.990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14期作者:项滦[导读] 摘要: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给人们带来了方便,使我国资源利用问题日益严重。 广东卓维网络有限公司广东省佛山市 528200 摘要: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给人们带来了方便,使我国资源利用问题日益严重。经过长时间的研究,我国智能电网数据处理技术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研究成果。然而,在我国智能电网大数据处理的应用中仍存在着一些不好的因素,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本文论述了智能电网大数据处理技术的特点,论述了智能电网大数据处理技术的现状和挑战。 关键词:智能电网;大数据状态;技术随着我国智能电网建设的不断深入,电网运行监测数据不断增加,电力行业进入大数据时代。如今,智能电网大数据已成为一个热点话题,各界主要是因为云计算的使用会产生大量的,丰富的异构数据,为了能够有效地处理这些数据,社会各界投资更努力。根据新华社的数据,2016年,中国的百度在中国的大数据业务上投资了1000多亿元人民币。为了能够更好地应用和处理智能电网产生的数据,我国智能电网在数据处理、智能电网、大数据处理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已逐步步入成熟阶段。不可否认的是,中国的电网大数据处理技术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长期的发展道路。因此,我们需要了解智能电网大数据处理技术的发展现状和面临的挑战,从而进一步完善智能电网数据处理的相关技术。 1 智能电网大数据处理技术发展现状 1.1 智能电网中的大数据 智能电网主要由电力企业管理数据、电力企业营销数据、电网运行和设备检测数据三部分组成。其一,电力企业管理数据在整个智能电网数据处理内容中是十分重要的,但程序和内容方面较为复杂。其二,电力企业营销数据在智能电网数据中也是最为关键的一部分,为此,诸多企业都投入大量的研发资金。人们一般都将智能电网大数据划分为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随着智能电网建设和互联网的应用,非结构化数据呈现出快速增长的势头,其数量将大大超过结构化数据。电力大数据的特性满足大数据的五个特性:数据量大、处理速度快、数据类型多、价值大、精确性高。第一部分结构化数据是如今电力系统主要的数据形式,也是关系数据库中的数据;第二部分非结构化数据,是通过数据库二维逻辑呈现的数据。这也是人们越来越重视非结构化数据处理的重要原因。 1.2 处理技术复杂性 智能电网大数据处理成为社会各界热议的话题,可以说成为科学技术界所密切关注和研究的问题。智能电网大数据处理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我国如百度、阿里巴巴等都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进行研发和改进,促进了我国智能电网大数据处理技术的发展。智能电网大数据处理技术自身存在着复杂性,可以说,现今我们使用的智能电网大数据处理技术有喜也有忧。可喜之处是,随着我国社会各界投入大量的研发资金,智能电网大数据处理技术取得了巨大的研发成果,促进了相关技术进一步发展,在智能电网联网方面得到了一定的改善和提升。但智能电网大数据处理技术存在的复杂性决定了相关方面的发展还远远不够,据调查显示,我国数据处理能力还尚未很好地解决数据大幅度增长的问题。我们以阿里巴巴集团旗下的支付宝为例,支付宝每日交易的数量达到了15TB;而平台每日处理的数据高达200PB,这一数据是十分巨大的,为了能够更好地处理这些数据,阿里巴巴集团在相关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并且也取得了巨大的研究进展和成果,获得了相应的回报。但在如今数据多样化增多的情况下,依然造成了智能电网大数据处理技术更为复杂的现状。 2 智能电网大数据处理技术面临的挑战 2.1 数据处理时效性 对于智能电网大数据处理技术而言,数据处理的速度十分重要。通常情况下,数据规模越大、量越多,数据处理的时间就会越长。传统的数据处理存储方法是根据数据量的大小而设计系统,在设计数据量范围内的数据处理非常快,但是对于超过了设计数据处理量时,就会造成处理系统瘫痪的可能,未能够实现处理大数据的功能要求。在未来智能电网大数据时代下,需要从发电、输电、用电等各方面进行实时数据处理。 2.2 数据可视化技术 如何在有限的空间下,把海量的智能电网数据以一种容易理解、直观的方式呈现给用户是一项非常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数据可视化技术已被证明为一种最有效的处理大规模数据的方法,在实践中也得到了很好的应用。数据可视化技术通过将数据绘制成高分辨率、高精度的图片,并通过交互工具,有效地利用人的视觉,还可以实时修改数据处理,实现数据进行定性和观察及定量分析的功能。 2.3 异构数据处理技术 未来智能电网大数据存在调度、用电、配电、变电、输电、发电等多个环节数据,需要实现信息高效处理、流畅传输、全面采集等技术,支撑业务流、信息流、电力流的一体化。因此,需要实现大数据多元化异构数据信息的整合,并且建设智能电网大数据集约化配置数据中心。针对海量的异构数据构建一个模型,如何实现数据融合及有效存储和高效查询成为智能电网大数据处理异构数据亟待解决的问题。 2.4 大数据传输存储技术 随着智能电网大数据发展,电力系统在设备监测和运行过程中的全部数据都被记录下来,数据量越来越大,给电网运行传输设备及存储系统造成了巨大的负担,对我国智能电网大数据处理发展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在智能电网数据存储方面,采用分布文件保存的形式,能够实现对大量数据进行存储,但对电力数据实时处理存在一定的限制。因此要对电网中大数据进行实时分析和分类存储在电网非结构化数据处理中占比非常大。目前智能电网大数据处理技术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将海量的非结构化数据转换成结构化数据。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以上的智能电网数据处理技术发展现状的研究表明,智能电网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和结构化数据两个部分,也有智能电网的特点,大数据处理技术负责性。对于智能电网,分析了大数据处理技术的挑战,我们知道智能电网面临数据处理时效性、可视化、异构处理和大数据存储技术挑战的数据处理技术。在相关方面,各界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投入和努力,也有很大的提升,但是不可否认,我们仍然存在不足,今后加快智能电网的发展,大型数据处理在中国,我们需要认识到当前形势发展的挑战和机遇,以促进智能电网的发展,大型数据处理相关的技术在中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