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体育服务与管理专业可行性实施报告

休闲体育服务与管理专业可行性实施报告
休闲体育服务与管理专业可行性实施报告

上海市市北职业高级中学

《休闲体育服务与管理(健身场馆服务与管理)》专业

设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报告

一、休闲体育服务与管理(健身场馆服务与管理)专业设置的必要性分析

(一)职教发展机遇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及经济结构的不断优化,社会上对职业技术人才,特别是“蓝领”、“灰领”的大量需求,凸显了职业教育的无限魅力。近年来,上至党中央、国务院,下至上海市及相关区委都制定了一系列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的重大方针政策与重大举措。这一切都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较好的环境和机遇。

(二)体育产业发展的需求

上海城市的整体功能正由生产型向服务型转变,从本土型向区域型集聚,从国内最大城市向世界级城市迈进。体育产业具有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市场需求强、发展潜力大的特点,对相关产业具有很强的拉动、推动、转型、升级作用,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绿色产业、朝阳产业、新兴产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重点扶植、加快发展的产业,在社会经济发展转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为上海体育产业尤其是健身行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三)全民健身工程的需求

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市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市民激发出强烈的体育热情,满足广大市民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体育需求成为“转方式、惠民生”的重要内容,这为体育热潮和体育消费市场的形成提供了必要的前提条件,也为健身行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四)专业设置基础

我校拥有室内、室外、体育场地占地面积达到4304平方米,包括环形塑胶跑道、兵乓房、形体房等,其他体育训练设备器材完备,并正在积极筹划健身实训室的建设;体育教师共10名,均为大学专业本科以上学历,其中拥有中高职称以上者3人,年龄结构合理,他们中多数毕业于上海体育学院,拥有较好的体育资源,这些为新专业的设置奠定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二、课程体系的确立依据和设计特点

(一)课程体系的确立依据

对于健身行业用人单位的实际调研得出的结果是我们课程体系确定的基本依据,经

过对多家健身行业用人单位相关的调查,我们明确了健身行业人才需求的基本情况。作为具备一定专业特点的健身服务业,技术型人才永远都是企业人力架构的核心组成部分。著名的“一万小时理论”诠释了如何成为一个领域优秀人才所具备的必要条件,它适用于所有领域与岗位。但是商业健身模式刚刚走过十年,具备超过一万小时历炼的人才还很少,技术型人才还存在广阔的成长空间。优秀的技术人员包括真正的“健身顾问”和经营管理型人才。

1、真正的“健身顾问”

“会籍顾问(Membership consultant)”是健身业内耳熟能详的名词,它的职能就是销售+会籍管理。传统会籍顾问突出的缺陷是健身专业知识理论和技能的缺乏,自己销售产品却不是该产品的使用者,这种角色认知注定了要被改变。

随后又出现了“健身顾问Fitness Consultant”这个概念。其职能是“销售+会籍管理+健身指导”。它就是健身俱乐部的咨询专家,能给会员提供专业服务的职位的工种的工作人员,具备销售和教练的能力,不是纯粹的销售人员。

“健康顾问Health C onsultant”是更进一步发展起来的概念。随人力成本不断的增高、消费者专业认知的增强和行业的深入发展,我们健身企业需要的核心业务岗位人才类型方向应该是“全能健身顾问”。它特指健身俱乐部的咨询、指导、实践专家,以销售技能和健身指导技能为核心基础,兼具健身企业其他一线岗位基础操作技能的高技能素养人员。

2、经营管理型人才

在健身经营过程中普遍存在优秀的专业技术人员被任命为管理人员的现象,人为造成了个人能力与发展方向的“错位”现象,结果是好钢没有用在刀刃上,就会造成企业和员工双方的痛苦。一个优秀的中层管理者成长周期应该是2-5年,高层管理者为5-8年或更长。

3、目前健身行业非常缺乏以下二种经营管理型人才:

1)通晓并实践过一个健身企业从无到有的所有环节并且能够保障管理经营结果的人才;

2)对于团队甚或整家健身企业能够承诺并保障长期经营管理结果的人才。(二)课程体系的设计特点

1、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实用为度,加强基础课与专业技能课程体系建设。

体育健身行业应用型人才是本专业教学的培养目标,在构建公共课和职业技能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系时,我们始终坚持突出应用性、实践性原则,强调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必需、够用、实用。

2. 努力构建以指导技能、服务能力为本位的专业技能课程体系。

从满足体育健身业对应用型人才综合能力的需求出发,通过现场调研及专家论证,确定本专业毕业生应具备的专项能力要素,并以此为基础对课程进行开设,构建"能力岗位型"人才培养计划。重点将对有氧、力量健身训练指导和健身俱乐部服务进行大幅度的强化,将实际应用与社会体育指导员证书及单项运动项目指导资质证书考试的内容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增加了课程的实用性。

3. 着眼学生的长远发展,适当开展综合管理的课程教学,为学生的长远发展服务。

为了让学生适应在未来岗位群内可转换岗位的发展要求,就必须增加对管理基础知识的熟悉了解,培养学生在熟练服务技能的基础上具有基层管理的能力。与此同时,联系实践结合案例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专业目标和定位

(一)明确定位:(培养学生的规格)

结合体育健身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本专业主要面向各级各类政府、社区、商业性体育健身俱乐部等健身服务单位的基层管理、指导、服务工作,培养具有一定专业基础能力、专业核心技能和专业拓展能力的初中级应用型技能人才。

(二)专业办学模式

确定专业的办学模式是专业建设的重要前提,根据我们调研情况同时结合学校办学实际,确定办学模式以多条腿走路,比较灵活机动,分别满足企业需要、学生需求与家长要求。

四、专业办学条件

专业的设置,从专业设置需要、确立培养方向、构建课程体系、组织教学实训等一整套总体设计方案,我们都经过专题调研、反复论证。其中,根据专业开设的基本要求,搞好专业基础建设,为专业教学提供条件,是一项重要内容。从目前来看,在我校开设《休闲体育服务与管理(健身场馆服务与管理)》专业具备较好的基础条件。

(一)教学设施:我校拥有室内、室外、体育场地占地面积达到4304平方米,包括环形塑胶跑道、兵乓房、形体房等,其他体育训练设备器材完备,在同类学校中属于较好水平。此外,学校拥有集阅览、电子阅览、借书、计算机情报收集于一体的综合功能图书馆,也可满足专业教学与科研对图书资料的需要。

学校现有体育场地

学校现有体育设施设备

学校已在积极筹划健身实训室的建设,来满足专业的教学和实训需要。计划占地200平方米,添置800万元教学实训设备设施,总投资在1000万左右。实训室计划在2013年8月完工,9月交付使用。

(二)师资力量:

我校通过自有教师培训转化、行业企业外聘、教师企业实践、技能比武奖项实践提升等方法培养了一批理论扎实、实践丰富、踏实进取的教师队伍,目前拥有专职体育教师共10名,均为大学专业本科以上学历,其中拥有中高职称以上者3人,老中青结合,年龄结构合理,他们中多数毕业于上海体育学院,拥有较好的体育资源,可以较好的利用高等体育院校的教学师资为新专业服务,这些为新专业的设置奠定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上海市市北职业高级中学体育教师师资队伍情况表

(三)专业课程建设方面(校本教材的编写)

1、计划选用教材:

《社会体育指导员系列教材(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系列教材(二级)》

2、规划编写适合于中职教学水平的教材:《体育概论》、《全民健身概论》、《运动人体科学概论》、《有氧运动(初级)》、《有氧运动(中级)》、《有氧运动(高级)》、《健身器材使用与维护》、《力量训练》、《私教实务》等,以上教材计划由本校教师参与,聘请校外专家联合进行编写。

3、培养模式建设方面(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

尝试与上海一些社区健身中心、商业性健身俱乐部进行合作,定向培养学生。这样做的好处除了有利于对外招生外,还能与用人单位达成资源共享,联合培养学生“零距离”上岗。

综上所述,开办休闲体育服务与管理(健身场馆服务与管理)专业是必要的、可行的。我校已具备开办《休闲体育服务与管理(健身场馆服务与管理)》专业的条件,并将继续为此做好充分的准备。

五、课程体系建设

根据企业行业的实际需求,职校办学“行业对口、学生喜欢、企业对接、高校满意”的建设原则,立足“文化课比重相对较大,专业课比重相对偏小;专业课程理论课较多,技能课相对较少;公共类专业课多,专业方向几乎为零”的现状,结合上海市专业教学标准的要求,我们对《休闲体育服务与管理(健身场馆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作如下建设:

课程结构分为四部分:①文化基础课程(含德育、语、数、英、体育等)②专业

核心课程 ③专业技能课程 ④选修课程。学时数与所占比重如下表所示:

(一)课程结

构示意图

本专业课程方案将在不断的教学实践和研究中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