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积蓄工程设计规范

雨水积蓄工程设计规范
雨水积蓄工程设计规范

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技术规范

1 总则

1.0.2 在我国,建设雨水集蓄利用工程的重点地区是西北、华北的半干旱缺水山区、西南石灰岩溶地区和石山区以及海岛和沿海地区。这些地区的共同特点是:严重缺乏或季节性缺乏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多为山区、沟壑纵横,引水、输水条件十分困难;居住分散,适宜利用就地资源,分散开发;贫困、不发达。例如,西北、华北许多山区,地表水、地下水十分缺乏,不仅农业生产靠天吃饭,人畜用水也严重不足。西南山区虽然全年降雨比较充沛,但分布不均;区内河谷深切,水资源难以开采;石灰岩裸露、岩溶发育、保水性很差;因而经常发生季节性干旱。我国沿海的石质丘陵山区及海岛由于缺乏淡水资源,引水工程的修建比较困难,也迫切需要建设雨水集蓄利用工程。关于规定雨水集蓄利用工程多年平均降水量适用下限的依据,主要是考虑如果降水量太小,所需要的集流工程规模就较大,工程费用也随着增加,将会造成技术不可行和工程不经济。根据调查,我国开展雨水集蓄利用的地区中,以甘肃省的靖远县和会宁县、内蒙古自治区的伊克昭盟和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宁南山区的降水量最小。甘肃靖远多年平均降水量为200~250mm,雨水集蓄利用主要用于解决人畜用水困难,用于灌溉的很少。会宁北部年降水量为250~300mm,除了解决人畜用水外,也进行集雨灌溉。内蒙古自治区伊克昭盟降水量多数大于300mm,最少的地方降水量也在250mm以上。宁夏的雨水集蓄利用工程分布在宁南山区,那里的降水量多数在300mm以上。因此本条规定了雨水集蓄利用工程的适宜降水量下限为250mm,是符合我国雨水集蓄利用工程的实际的。

1.0.5 本规范引用的其它规范主要包括:SL103—95《微灌工程技术规范》,GBJ85-85 《喷灌工程技术规范》,SDJ207-82《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JGJ/T98-96《砌筑砂浆配合比设计规程》,GB749-85《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CECS82:96《农村给水设计规范》,GB50288-99《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等。

3 规划

3.1 一般规定

3.1.1 为保证雨水集蓄利用工程的科学决策,使这项工作能够得到健康发展,切实发挥效益,搞好县(含县)以上的发展规划、合理制定各项规划指标、做好区域性的工程布局是十分必要的。规划主要是区域性规划,因此本节的规定

主要适用于对县及县以上各级的要求。

3.1.2 对雨水的利用既要有效,又应有一定的限度。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雨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根据估算,我国近年来已建成的雨水集蓄工程利用的雨水占这些地区雨水总资源量的比例还不到1%。按照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发展规划,在今后10年内,雨水资源的利用率也不会超过总量的2%~3%。

3.3 供水标准的确定

3.3.1 供水标准的确定主要考虑了雨水集蓄利用工程的技术可行性和国家及群众的承受能力。由于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所能提供的水量很有限,只能有限度地满足各方面的用水需求。供水标准定的过高,必然加大雨水集蓄利用工程的规模,使有限的国家资金不能在更大的范围内发挥作用,群众也难以承受过多的自筹资金和劳力投入。比较合理的做法是在目前先解决群众紧迫的生存问题,并为生产发展创造一定的基础条件,使群众能在今后依靠自身的力量,逐步提高供水标准。生活供水包括了人的饮水、盥洗和其他生活用水需求。目前我国有关部门和地区对生活供水标准的规定见表1。表1中,1栏中Ⅰ、Ⅱ类地区为北方地区,Ⅲ、Ⅳ类地区为南方地区,Ⅴ类地区部分为北方地区,部分为南方地区。从表1中可以看到,各省(自治区)规定的雨水集蓄利用工程生活用水标准范围,北方半干旱地区各省(自治区)为10~30L/d,南方为15~45L/d。本规范的规定基本符合这些要求。这些标准虽然比有关规范和手册中所确定的有室内卫生设备情况下的供水标准要低得多,但是是符合开展雨水集蓄利用的地方严重缺水的现状和居民目前的用水水平的实际情况的。此外,南方降雨比北方大得多,对不同降雨量地区规定不同的供水标准是适宜的。根据以上的标准和资料,本规范在表3.3.1中对南北方分别作出了生活用水标准的规定。在执行表3.3.1

的规定时,应根据所在地区降雨量的多少、建设雨水集蓄利用工程的难易程度和适宜规模,决定所采用的生活供水标准。

表1 我国有关部门和地区对生活供水标准的规定

3.3.2 由于雨水集蓄的数量有限,为了使雨水资源能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应当采用非充分灌溉和限额灌溉的原则和方法。只限于在作物最需水的关键期补水灌溉;在水量上,采用比常规灌溉小得多的灌水定额。根据对我国雨水集蓄利用工程的实际调查,西北和华北半干旱地区进行的集雨节灌,包括下种时的保苗水和作物生长期的灌水,一般只有2~3次。采用的灌溉方法绝大多数是人工点浇、坐水种、手持软管浇灌、地膜穴灌等十分省水的方法,个别也有用滴灌和简易渗灌的。灌水定额普遍很低,点浇、坐水种、地膜穴灌每亩灌一次水仅为3~6,滴灌一次10~15。全生长期实际灌溉定额也可以从一定容积的蓄水工程所灌溉的面积来估计。内蒙古、甘肃、宁夏一般一口30的水窖可以给1亩地灌2~3次水。考虑水窖的渗漏,每亩地大约供水25左右。在这样低的灌溉供水条件下,虽然产量还不能达到高产,但其增产、稳产的作用却十分显著。据甘

肃省的经验,正常年增产约40%,旱年也能保持一定的产量。同时,采用这种非充分灌溉的方法,水分生产率(单位灌溉水量增加的产量或价值)很高。一般均在2kg/以上,有的甚至可达到6kg/。因此,采用非充分灌溉的方法,使有限的集蓄雨水多灌一些地,可以大大提高雨水集蓄利用工程的总体灌溉效益。利用集蓄的雨水给水稻田灌溉,在贵州和广西等省(自治区)已得到了较广泛的应用。根据在贵州省习水县所作的典型调查,一般1亩稻田生长期,约补水250。据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资料,50~70的水池可以灌1亩稻田,按复蓄4次计算,则灌溉水量与贵州的数据相近。根据以上资料,确定了表3.3.2-1中的参数。养殖业的供水标准是根据各地的经验确定的。

3.4 工程规模的确定

3.4.1 关于生活供水保证率,CECS 82:96规定,“选择地表水为水源时,其枯水期的保证率不得低于90%”。全国爱委会办公室主编的《中国农村给水工程规划设计手册》中也作了同样的规定。在甘肃和宁夏的地方法规中,规定生活用水保证率为95%,但同时又规定在特殊干旱年(95%年)的供水标准可降为正常年份的60%。而根据这两个省(自治区)的水文资料,降雨年变差系数Cv值一般在0.20~0.25。按照该Cv值计算得出,保证率95%的降雨量大于50%年的降雨量的0.6倍,因此实际上雨水集蓄工程的规模不控制在特殊干旱年。因此本规范采用了CECS 82:96的规定,即生活供水保证率采用90%。灌溉保证率根据GB50288-99 《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的规定,对干旱地区或水资源紧缺地区以旱作为主的,设计保证率取50%~75%;水为主的,取70%~80%。开展雨水集蓄利用的地区属水资源特别紧缺的地区。因此本规范对灌溉供水保证率取50%~75%,基本符合GB50288-99规定。我国现行规范、标准中,对养殖业和农村小型加工业供水保证率尚没有有关的明确规定。仅CECS 82: 96规定供水能力应包括养殖及乡镇工业,因此这两种行业的供水保证率也应取90%。考虑到雨水集蓄利用工程的供水范围主要是人畜用水和节水灌溉用水,养殖和加工业只能有限度的满足。为了不使集雨工程规模加大很多,对养殖和农村加工业的供水保证率,本规范分别采用了75%和75%~90%,与CECS82:96

虽有一定差距,但是是符合雨水集蓄利用工程的实情的。确定集流面面积时需要有集流面的全年平均集流效率。年平均集流效率(即径流系数)原则上应根据多年降雨系列或选用平水、湿润和干旱典型年的降雨系列进行模拟计算确定。这样

做需要有场次降雨资料和各类下垫面集流效率与降雨特性(场次降雨量和降雨强度),以及雨前下垫面湿度、集流面坡度等因素之间关系的试验资料。目前我国已鉴定的科研成果中,仅甘肃省和内蒙古自治区提供了这方面的资料。甘肃省根据试验提出了场次集流效率与降雨特性和雨前下垫面湿度之间的相关关系方面的成果。该省还根据代表多年平均降水量为200~300、300~400、400~500mm 地区、保证率为50%、75%和95%的典型年的次降雨资料计算了8种不同材料下垫面的全年集流效率,成果见表2。内蒙古的试验研究也提供了年集流效率的数据,见表3。此外,《贵州省“渴望工程”规划报告》提出的降雨利用系数,透水平坦地面为0.3,天然不透水山坡为0.6~0.7,较好的屋面和人工集雨坪为0.8。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厅提供的数据见表4。

表2 不同集流面在不同降水量地区不同典型车全年平均集流效率

表3 不同降水条件下各种集流面年平均集流效率

注本表根据《内蒙古半干旱丘陵山区集雨节水灌溉工程试验示范与推广技术成果报告》表6-10中数据换算而得。

表4 广西天然坡面集雨效率与多年平均降水量关系

根据上述资料,本规范在表3.4.1-2中提出了不同材料集流面的年集流效率这项参数,作为计算集流面面积时的依据。公式(3.4.1-1)是计算一种用途的雨水集蓄利用工程集流面面积的公式。因为不同用途的工程供水保证率不同,当一个工程有几种用途时,应采用不同保证率的降雨量分别计算不同用途所需的各类集流面的面积,再把同类型集流面各种用途所需面积相加,即得到该类型集流面的总面积。

3.4.2 蓄水工程所需容积的计算,原则上应与一般水库调节计算的方法相同。但雨水集蓄利用工程的来水应根据次降雨过程和集流效率与降雨特性的关系进行模拟计算,而且应当采用长降雨系列或多个典型年资料进行,不仅需要试验资料,而且计算也比较繁琐,要在面广量大的雨水集蓄利用工程的规划中普遍采用是不现实的。因此本条提出了采用简化的容积系数法。容积系数定义为在不发生弃水又能满足供水要求的情况下,需要的蓄水容积与全年供水量的比值。确定公式(3.4.2)中的系数K时,主要依据下列数据资料:

甘肃省水利科学研究所曾对以灌溉为目的的雨水集蓄利用工程的蓄水容积进行过调节计算,结果是旱作条件下,该系数为0.6;

北方半干旱地区一些省(自治区)的经验,为解决人畜用水困难,需要从雨水集蓄利用工程供水的时间约为10个月。则容积系数为0.83;

南方确定蓄水容积时,常按照连续供水80~120d设计,则容积系数为0.22~0.33;

南方一些省(自治区)的经验,复蓄次数3~4次,相当于容积系数为0.25~0.33;

根据上面一些分析并考虑一定余地,本规范对不同地区的容积系数作了规定。

3.4.3 旱窖和旱窑指土质地区水窖与水窑上部不蓄水的部位。由于水窖和水窑大多位于黄土地区,为防止黄土湿陷,对顶盖只用粘土或水泥砂浆防渗的水窖,应限制其蓄水水位不得超过拱顶的起拱线。采用水泥混凝土顶盖的水窖,可以允许在拱顶部分蓄水,但应有一定的安全超高,寒冷地区还应考虑防冻要求。土层中的水窑拱部一般都利用黄土本身的自稳性能不加护砌,或采用粘土或水泥砂浆防渗。此时拱的部位也不宜蓄水。本条水池超高值系各地经验数据。

3.5 工程布置

3.5.3 由于生活用水水质要求较高,一般应当用集流水质较好的硬化集流面(包括屋面)。但硬化集流面面积通常比较有限,应首先满足生活用水系统。同时,生产供水系统一般布置在田间地头,为减少担水劳力,也不宜与生活用水系统放在一起。但在庭院旁饲养的牲畜用水,为方便起见,可以与家庭生活用水系统一起布置。

4 设计

4.1 集流工程

4.1.2 本条所说的应尽量利用的人工设施指表面渗透性较低并可以用作雨水集流的各类工程或设施,如瓦屋面、公路路面、乡村道路、学校操场、场院等。湿润地区的自然坡面集流效率比较高,是当地主要的集流面。半干旱区自然坡面虽然集流效率很低,但由于地广人稀,可以用来集雨的荒山坡较多,因此也可加以利用。

4.1.4 根据甘肃、宁夏等地实践,塑料薄膜在裸露条件下,一般使用2、3个月或一茬作物生长期后就要更换。为降低成本,大多采用农用地膜或棚膜。而埋藏式塑料薄膜使用期较长,一般宜采用厚度较大的聚氯乙烯或聚乙烯薄膜。

4.1.5 在屋顶集流系统中,采用铁皮接水槽和落水管虽然可以减少水溅落损失,但费用较高。甘肃等省(自治区)的经验,为满足集流量的要求,往往在庭院内铺混凝土,此时,可把屋檐下的混凝土地面做稍微凹下去一些,以汇集和输送水,这样不会造成水的损失,而代价较低,故宜加以提倡。

4.2 蓄水工程

4.2.1 蓄水工程的形式选择不仅与地形、基土条件和用途有关,而且和当地群众的经验和习惯有很大关系。我国西北和华北的黄土和黄土类土直立稳定性较好,利用这些特点,群众采用水窖和水窑这种建筑材料用量较少的蓄水工程形式已有几百年的历史。水窖和水窑以及地下埋藏式水池的形式也便于集中地面径流、减少蒸发和保持水质。因此用作生活供水时,多用水窖。在浙江农村中,经济比较发达,常常结合楼房的建造,在楼的上层修建钢筋混凝土水池;或在房屋旁设置预制铁丝网水泥水罐,每个容积一般为2左右。水罐和房内钢筋混凝土水池单位蓄水量的造价都比较贵,但可以搞成自来水,使用方便。西南地区没有冻结问题,用于灌溉时,开敞式水池比较普遍。因此,在选择蓄水工程形式时,要充分考虑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用途和当地习惯等因素。

4.2.3 本条主要规定了蓄水工程的防渗和结构方式以及从安全出发对不同窖型的尺寸限制。蓄水工程应满足渗漏小、安全蓄水和具有一定使用年限的要求。我国西北和华北地区劳动群众有着丰富的打窖经验。传统水窖采用的粘土(胶泥)防渗在长期运行中证明是十分有效的。但粘土防渗施工比较复杂,各个环节要求十分严格,费工而且费时。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发展了水泥砂浆薄壁水窖,施工大大简化,质量比较容易保证,经过实践检验,防渗效果也比较理想。混凝土也是一种优良的防渗材料。因此,本条规定的几种防渗方式可以满足水窖防渗的要求。关于结构安全,一般讲,作为微型蓄水工程的水窖,当采用混凝土做其顶部、窖壁和底的支护时,结构应是安全的。问题是采用薄壁水泥砂浆或粘土水窖和顶部及底采用混凝土、窖壁采用砂浆或粘土层时,水窖的结构安全是否有保障。我国旱区劳动群众使用粘土窖已有几百年的历史。根据调查,目前我国西北地区还留存有清朝时修建的水窖。这主要是由于黄土具有在干燥条件下开挖成垂直凌空面而不坍塌的特性。只要做好防渗,同时土质又比较密实,则粘土窖可以长期安全运行。为了使水窖结构安全性有充分的保证,本条规定了顶部宜用混凝土或砌砖拱,以承受上部填土和活荷载。对窖壁则吸取了群众的经验,采用薄壁水泥砂浆防渗。只要保证砂浆施工质量,并对窖壁表土进行夯击密实,薄壁水泥砂浆窖壁是完全可以保持稳定的。对窖底则采取了翻穷、设灰土层和浇注混凝土等加强防渗的措施,以防止窖底沉陷。图1是这种水窖的剖面图。这种水窖在甘肃省等地用得比较普遍。该省最早建设这种水窖是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

已有十多年的使用历史,目前这些水窖的运行仍基本正常。因此这种窖型安全是有保证的。此外,还吸取了传统粘土窖的经验,规定了窖壁上设砂浆短柱以加强砂浆与基土层的结合。采用圈梁和砂浆短柱(砂浆铆钉)的薄壁水泥砂浆水窖的剖面图见图2。

图1 混凝土顶拱水泥砂浆薄壁水窖剖面图(单位:cm)土质比较密实,粘粒含量较多时,也可以全断面都采用水泥砂浆护壁,见图3。但水窖的蓄水深度应有一定限制。单纯从结构安全出发,采用全断面为混凝土的水窖肯定会更安全。但这种形式的造价要比薄壁窖高得多。图4是根据在甘肃省的调查而绘制的全断面采用混凝土水窖和混凝土顶拱及底、砂浆薄壁水窖每立方米蓄水容积的平均造价比较。

图 2 混凝土顶拱和带砂浆铆钉的水泥砂浆薄壁水窖剖面图(单位:cm)

图4中上面的线为混凝土窖,可以看出,两种窖每立方米蓄水容积的平均造价相差50~100元左右。因此综合考虑造价和结构安全的因素,在安全性有足够保障的条件下,应尽量采用水泥砂浆薄壁式水窖。如果由于土质原因,薄壁水窖不能满足安全时,本条规定应采用混凝土支护方式。本条第3款对各类水窖窖深、直径及拱顶矢跨比等参数的规定主要是根据在宁夏、陕西等省(自治区)的调查得出的。各类水窖的尺寸调查资料见表5。

图3 全断面水泥砂浆薄壁水窖剖面图(单位:cm)

表5 各类水窖尺寸调查资料

尺寸单位:m;容积:㎡

图4 两种水窖每立方米蓄水容积平均造价比较图4.2.7 湿陷性黄土地区修建水地时,为防止因地基沉陷造成结构物破坏,应尽量采用整体性好的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结构,不宜采用浆砌石结构。本条提出的防湿陷措施是黄土地区修建水池和其他结构物时的常用措施,实践证明是有效的。

4.3 生活供水系统

4.3.2 雨水集蓄解决人畜饮用水的工程绝大多数离农户家庭很近或直接位于庭院内,供水管道一般不需要进行水力计算,可直接用耐压02.5MPa的低压管。当利用雨水集蓄工程的水源需经提水或远距离输水的,应按有关规范设计管道。

4.4 节水灌溉系统

4.4.4 根据内蒙古等地的经验,在蒸发量较大的半干旱地区,移动式毛管采取集中布置方式,即在一个灌溉地块内,把毛管集中相邻布置,灌完一片,再移至另一片。这样做可以缩短灌水时间,减少损失。

5 施工与设备安装

5.1 集流与蓄水工程施工

5.1.1 雨水集蓄利用工程中的混凝土及砂浆均为低标号的,如采用较高标高的水泥,则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水泥用量太低或造成强度富裕太多。为了合理利用资源,规定水泥标号不宜高于425号。

5.1.3 雨水集蓄利用工程面广量大,不可能对单个工程都做混凝土和砂浆配合比设计,因此本款规定,可在一个区域内,根据不同建筑材料特性,按照SDJ207-82的规定,设计几个适用于不同条件下的混凝土和砂浆配合比,供工程选用。

6 工程验收

6.0.1 本节规定适用于对单个雨水集蓄利用工程的验收,对区域性(组、村)雨水集蓄利用工程项目的验收,应进行单项工程验收后按有关规定进行。

6.0.3~6.0.4 由于雨水集蓄利用工程面广量大,且主要由各农户完成,不可能及时地逐项验收每道工序,取样试验和施工记录也难以做到。因此验收主要依靠外形量测和直观检查,并辅以调查了解,使验收的结论能定性准确。

7 管理

7.1 工程管理

7.1.4 湿润地区在水池边种植藤蔓植物或利用水面种植藻类植物,主要是为了遮阳以减少蒸发,同时又可开展多种经营,增加收入。但为滴灌系统供水的水池,为防止堵塞灌水器,不宜采取此措施。

7.2 水质管理

7.2.2 内蒙古自治区、云南省宣威市和甘肃省水窖水质化验的资料见表6、表7及表8。表中仅列出不符合饮用水标准的化验结果,数字有阴影的为不合格的项目。从这些结果看,雨水集蓄工程水质指标中,大肠杆菌、细菌总数和浑浊度普遍超标,新窖的pH值也超标,但1~2年后可恢复正常。各地还有一些局部指标超标。因此,本条规定了应检测的主要指标为大肠杆菌、细菌总数和浑浊度。各地还可根据自己的情况决定是否进行其他指标的检测。因此雨水集蓄工程的水不能直接饮用,必须经过处理达到饮用水的水质标准后方可饮用。

表6 内蒙古自治区水窖水化验结果(仅列出检测不合格项目)

表6 内蒙古自治区水窖水化验结果(仅列出检测不合格项目)续表

表7 云南省宣威市水窖水质化验结果(仅列出检测不合格项目)

表8 甘肃省水窖水质化验结果(仅列出检测不合格项目)

表8 甘肃省水窖水质化验结果(仅列出检测不合格项目)续表1

表8 甘肃省水窖水质化验结果(仅列出检测不合格项目)续表2

表8 甘肃省水窖水质化验结果(仅列出检测不合格项目)续表3

7.3 用水管理

7.3.3 雨水集蓄工程中,经常存在同一个集流面为多个蓄水工程供水情况,应由村组或上级部门组织有关农户协商制定引水、蓄水的制度或办法,防止因此布引起的农户间的水事纠纷。

8 经济评价

8.1 一般规定

8.1.1~8.1.3 为了做到决策科学,避免失误,应在县(含县)以上各级雨水集蓄利用工程规划中,进行经济可行性评价。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是社会公益性很强的工程,因此社会折现率采用7%。由于同样的原因,按照SL72-94的规定,只进行国民经济评价,不做财务评价。

附录A 名词解释

A.0.1 雨水集蓄利用是雨水利用的一种形式。雨水利用是指对原始状态下的雨水进行利用,或对雨水在最初转化阶段时的利用。按照这个理解,属于雨水利用范畴的有雨养农业以及水土保持为提高对雨水资源的利用率所采取的措施。根据对各地的调查,雨水集蓄利用工程都包括了对雨水的收集、存储等工程措施以及对雨水的调节和高效利用。各地建设的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是一种微型水利工程。根据调查,西北和华北地区蓄水工程多用水窖和水窑,其容积一般都在100以下;沿海和海岛地区多用水罐和屋内水池,容积都小于10;西南地区大多采用水池,广西的水池容积范围为40~100,贵州的水池多在100~300,容积超过500的属于个别情况。因此,本条把雨水集蓄利用工程的蓄水工程容积界定在500以内。与涝池、小塘坝的区别是:各地的蓄雨工程绝大多数采取了防渗措施。我国的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最初主要用于解决人畜用水问题。近年来已更多地用于发展节水灌溉。随着农业结构调整,在畜禽养殖中也越来越多地利用雨水。农副产品加工业在海岛地区也有利用雨水的,但由于集蓄的雨水数量有限,因此只能用于省水型的加工业。

A.0.2 根据调查,在雨水集蓄利用工程中,水窖是采用得十分普遍的蓄水工程形式之一。在土质地区和岩石地区都有应用。土质地区的水窖多为圆形断面,深度与直径之比一般在1.5~2之间。但当土质很差,用大开挖的方式进行施工时,水窖也有采用矩形宽浅式,周边墙及窖底均采用浆砌石,顶盖则采用钢筋混凝土盖板或砌石或砌砖拱。岩石地区水窖多见于西南及北方山区,一般为矩形宽浅式,多用浆砌石砌筑。贵州等地的水窖窖身大部分在地下开挖而成,少部分窖身则在地上砌筑而成。但地上部分也用土或石料理藏。根据上述水窖的共同特点,水窖是一种地下埋藏式蓄水工程。与有顶盖的水池比较。后者顶盖一般不埋藏。由于埋藏的特点,因此能较好地保持水质,多用于生活供水。

A.0.6 集雨灌溉采用了非充分灌溉和限额灌溉的原理和方法,但它有别于一般情况下的非充分灌溉和限额灌溉。主要表现在灌水次数更少,灌水定额更低。因此有必要作为一种特殊的灌溉方式来界定。其特点是:只在十分关键的时期进行灌水;只浇灌作物或树木的根系,土壤的湿润限制在很小范围,科间耗水极少;灌水量极小;灌溉效率和灌溉水的生产率都远远高于一般情况下的非充分灌溉。

附录C 每立方米集流量所需集流面面积表本附录是根据本规范3.4.1条第1、2款的规定,选择几种常用的集流面进行计算而得到的。主要为了便利县级或农村技术人员使用。在计算集流效率时,已经考虑了因降雨量不同集流效率也不同的因素。使用表C1和表C2时,应先按3.3节的有关规定,计算需要的供水量,再在表中根据所在地的多年平均降雨量和CV值查出每立方米集流量需要的集流面面积,再乘以供水量,即可得到需要的集流面面积。当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有多人用途时,可把各种用途需要的集流面面积相加,即可得到集流面总面积。

屋面排水设计规范 屋面排水系统

屋面排水设计规范屋面排水系统 屋面排水是指通过屋面的导水装置,将屋面的雨、雪水迅速排出,避免产生屋面积水的措施。是为了使降落在建筑物屋面的雨水和雪水,特别是暴雨,在短时间内形成积水及时排除室外,避免造成积水四处溢流或屋面漏水而影响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活动。为了能够使积水迅速排除 屋面,进行周密的排水设计是必要的。一、屋面排水设计规范屋面排水设计的主要任务首先

将屋面划分成若干个排水区,然后通过适宜的排水坡和排水沟,分别将雨水引向各自的落水管再排至地面。具体步骤:(1)确定屋面坡度的形成方法和坡度大小;(2)选择排水方式,划分排水区域;(3)确定天沟的断面形式及尺寸;(4)确定落水管所用材料和大小及间距,绘制屋顶排水平面图。单坡排水的屋面宽度不宜超过12m,矩形天沟净宽不宜小于200mm,天沟纵坡最高处离天沟上口的距离不小于120mm。落水管的内径不宜小于75mm,落水管间距一般在18m~24m之间,每根落水管可排除约200平方米的屋面雨水。水专业规范,每根落水管可排除约250平米的屋面汇水面积(汇水面积含屋面的墙面面积)。二、屋面排水系统1.屋面雨水系统按照管道的设置位置不同可分为外排水系统、内排水系统内排水是指屋面设雨水斗,雨水管道设置在建筑内部的雨水排水系统。雨水内排水系统适用于屋面跨度大、屋面曲折(壳形、锯齿形)、屋面有天窗等设置天沟有困难的情况,以及高层建筑、建筑立面要求比较高的建筑、大屋顶建筑、寒冷地区的建筑等不宜在室外设置雨水立管的情况,多采用内排水。内排水系统一般由雨水斗、连接管、悬吊管、立管、排出管、埋地干管和附属构筑物几部分组成2.屋面雨水系统按照屋面的排水条件分为:檐沟排水、天沟排水檐沟外排水由檐沟和敷设在建筑物外墙的立管组成。降落到屋面的雨水沿屋面集流到檐沟,然后流入隔一定距

给水工程设计(审图)标准

给水工程设计(审图)标准()月第一次修订2018年9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给水工程设计(审图)以确保安全供水为前提,以先进技术为保障, 以提高工程质量为标准。 第二条新建、改建和扩建给水工程设计(审图)以大连金普新区给水管网总体规划为依据。 第三条给水工程包括市政管道工程、住宅配套工程、公共设施配套工程、工商企业配套工程等。 第二章设计(审图)依据及标准规范 第四条给水工程设计(审图)标准应符合现行国家、行业相关规范、标准要求。 第五条设计(审图)相关依据。 (一)、《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2009年版)GB50015-2003;(二)、《室外给水设计规范》 GB50013-2006; (三)、《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 (四)、《泵站设计规范》GB 50265-2010; (五)、《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 (六)、《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 50282-98; ;GB50268-2008《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七).

(八)、《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42-2002;(九)、《节水型卫生洁具》GBT31436-2015; (十)、《大连市供水用水管理条例》 2012版; (十一)、《大连市节约用水条例》 2013版; (十二)、《大连开发区住宅类建筑给水管道施工技术标准》; (十三)、《大连开发区城市居民二次供水加压泵站(设计)建设标准》;等相关的设计、施工、验收规范及技术标准。 第三章室内给水工程 第一节管道设置 第六条室内生活给水管道宜布置成枝状,单向供水。 第七条管道应设置在单元管道井内,管道井的净尺寸应符合规范要求,且管 道井开门尺寸不小于800×600mm。住宅项目室内给水平面图中应设 计水暖管道井管线(含智能水表穿线套管)平面布置详图。 第八条管道应固定在管道井内,管道支架采用50x50mm镀锌角钢制作。 第九条管道采用橡塑棉保温。 第十条室内出户管埋深以室外地坪下1.2米为标准。 第二节管材选用 第十一条公建及住宅分户水表前管材宜选用S4级(PN16)PPR给水塑料管。

雨水泵站控制要点

4.19雨水泵站监理要点 4.19.1泵站构筑物土建工程监理要点 4.19.1.1雨水泵站构筑物控制要点分析 雨水泵站构筑物在稳定性、强度、抗渗、防漏、防冻和预留孔、预埋件设置等方面均需要有同样的较高的要求,其中最重要的是保证构筑物的整体稳定。若构筑物沉降量超过允许范围或发生不均匀沉降时,将使构筑物倾斜、开裂、设备损坏、管道脱口等,不仅影响构筑物的耐久性,还会影响正常使用。尤其对隐蔽工程、水池的满水试验等必须认真做好监测工作。前一道工序必须经验收合格后方能进入下一道工序,整体验收合格后方能复原,以确保工程质量。 4.19.1.2整体稳定和施工测量的监理控制要点 ●整体稳定的监理要点 审核施工组织设计中泵站方案是否合理。例如设备的选用,泵站系统的布置等; 检查施工排水方案的实施情况,例如井点降水是否采用方案中选定的井点系统排水设备;这些设备是否是按要求实施,安装质量如何等,井点管长度及井点管安装高程偏差均不得超过+100mm,并随时检查这些设备的使用情况,督促施工单位及时保养维修; 随时检查施工排水方案的施工效果,每天审查降水记录,效果不好,必须要做调整及补救; 当采用井点降水时,应是地下水位降至基坑底标高面以下不小于0.5m 处,坑内明水也应及时排除,以免基底土受侵变软及被扰动,并检查是否具有备用防止降水中断或地表水涌入等的应急措施; 严禁基底下土体超挖,如采用机械挖土,应预留20~30cm厚的土层,再用人工开挖修平至设计标高,并及时验槽,尽快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 基坑开挖后如发现基底土质与地质报告不符,基底土质不均匀,其物理力学性能相差较大,基地土层厚薄不均匀,基底下局部遇暗浜、孔穴、杂填土等,应组织有关方面作出对地基进行处理的方案,并监督实施; 泵站基坑大开挖时,回填应四周均匀,分层夯实,严禁单侧用推土机回填;在水池内做满水试验时,应同时向各格分层次均匀注水,力求使整个水池基

住宅排水设计

摘要:根据工程设计经验结合国家标准GBJl5—88(97版)《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的修订,阐述了住宅建筑设计中排水系统的选择,排水管道的敷设要求设备、管材选用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住宅建筑给排水设计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居住建筑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人们在关注住宅的建筑面积、户型、朝向的同时,也越来越关注住宅的核心部分厨房、卫生间的设计。排水管道设计的正确与否与居住环境卫生有着直接的关联。建设部城镇住宅研究所制定的《小康型住宅厨房卫生间设计通则》(BK—94—21),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所出版的国家标准图《住宅卫生间》(01SJ914》《住宅厨房》(01SJ913),对厨房、卫生间的设计给出了统一的指导原则,对提高住宅建筑给排水的设计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现结合我们公司近年在住宅建筑设计上的实践,谈谈住宅建筑排水管道的设计。 1 排水系统的选择 住宅建筑室内排水系统是采用污水、废水分流还是采用污水、废水合流,应根据所在城市室外排水制度、市政主管部门的要求及是否有利于综合利用与处理要求来确定。《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Jl5—88(97版)(以下称“规范”)第3.1.2条当生活污水需经粪池处理时,其粪便污水宜与生活废水分流。当有污水处理厂时,生活废水与粪便污水宜合流排出。此条款在各地执行情况也不相同。北京市、深圳市、广州市都有城市污水外理厂,生活污水在排人城市污水管网前按地方主管部门的要求均需设化粪简单处理。北京市、深圳市建筑物的排水系统采用的是合流制(建筑物采用中水系统除外),而广州市建筑物的排水系统则采用的是分流制,生活废水在化粪池后与粪便污水合并排人城市污水管网。从提高建筑物的卫生标准来讲,广州市的做法是合理的,污、废水分流还可以减小化粪池的容积,有利于嫌氧菌腐化发酵分解有机物,提高化粪池的污水处理效果,有城市污水处理厂还要设化粪池的目的是由于城市(尤其是居住小区)的快速发展,污水处理厂的建设不能适应城市建设的要求,污水处理构筑物处于超负荷的运转,为减轻污水处理厂的负担而设置化粪池。污、废水分流制的缺点是增加了室内的排水立管及室外检查井的数量。《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Jl5—2000(送审稿)(以下称“规范送审稿”)增加了“建筑物使用性质对卫生标准要求较高时”应采用污、废水分流的条款,既也可根据建筑物的标准来决定排水系统。 2 专用透气立管 “规范”第3.4.14条表3.4.14—1、表3.4.14—2给出了生活排水立管的最大排水能力,对流量超过表中的规定值,是采用增大一号立管管径还是专用通气立管各设计单位的作法也不一致。在广州市及深圳市,排水立管设在建筑外墙上,立管的布置不受管井大小限制,一般多采用设专用通气立管,排水立管每隔二层与专用通气立管以H管连接。在上海市地方

雨水管的设计步骤

雨水管的设计步骤 【篇一:雨水管网设计说明书】 河北农业大学 本科课程设计 题目:某县城雨水管网课程设计 目录 1总论 (1) 1.1设计任务及要求 (1) 1.1.1设计任务 (1) 1.1.2设计要求 (1) 1.1.3设计依据 (1) 1.2设计原始资料 (2) 1.2.1县城概况 (2) 1.2.2工程概况 (3) 2工程规模 (3) 2.1暴雨设计流量计算 (3) 2.2工程规模 (4) 3管网设计 (4) 3.1管线布置原则 (4) 3.2设计公式及参数原则 (4) 3.3设计步骤 (5) 3.4管材及排水设施 (7) 4效益分析 (8) 4.1社会效益 (8) 4.2经济效益 (8) 4.3环境效益 (8) 5设计心得 (8) 1总论 1.1设计任务及要求 1.1.1设计任务 1.县城雨量计算; 2.县城雨水管网定线; 3.县城雨水管网设计:管长、管径、坡度、埋深、衔接、充满度; 4.县城雨水资源利用分析;

5.绘出成果图。 1.1.2设计要求 1. 在设计过程中要应用所学有关知识,掌握城镇雨水管网设计的方 法和步骤; 2. 在设计过程中要独立地分析与解决问题,增加独立工作的能力; 3. 阅读熟悉有关手册、规范和资料; 4. 逐步增加实际工程概念。 1.1.3设计依据 (1)标准规范 1.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主编.《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10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08; 2. 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主编.《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5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04; 3. 孙慧修主编.《排水工程》(上册)(第四版),中国建筑工业 出版社,1999.12; 4. 严煦世,刘遂庆编著.《给水排水管网系统》(第一版),中国 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7; 5. 张奎,张志刚主编.《给水排水管道系统》(第一版),机械工 业出版社,2007.1; 6. 上海市建设和交通委员会主编.《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gb50014-2006),中国计划出版社,2006.06; 7.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给水排水标准图集》,国家标准设 计研究院, 2005.10。 (2)甲方提供资料 1.《某县城总体规划》 2.原始资料 该县城位于保定地区,县城现有居住人口为12 万。 3.自然资料: 该县城非采暖季节主要风向:西南风; 土壤冰冻深度:66厘米; 地下水位深度:1500厘米; 土壤性质:湿陷性黄土。 1.2设计原始资料 1.2.1县城概况 (1)自然概况

给水排水专业规范与设计手册

给水排水专业规范与设计手册 一.规范规程标准类 1.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 2.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 3.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6) 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5.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 6.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2001)2005年版 7.建筑中水设计规范(GB50336-2002) 8.游泳池和水上游乐池给水排水设计规范(CECS14:2002) 9.泵站设计规范(GB/T 50265-97) 10.工业循环水冷却设计规范(GB/T50102-2003) 11.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GB50050-95) 12.工业用水软化除盐设计规范(GB/T50109-2006) 13.水喷雾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219-95) 14.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 15.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50098-98)2001年版 16.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 17.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370-2005) 18.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2003年版 19.建筑给水硬聚氯乙烯管管道工程设计规范(CECS41:2004) 20.建筑排水硬聚氯乙烯管管道工程设计规范(CJJ/T29-98)

21.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97) 22.给水排水构筑物施工及验收规范(GBJ141-90) 23.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1-2005) 24.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 25.管道直饮水系统技术规程(CJJ110-2006) 26.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CJ3020-93) 27.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 28.饮用净水水质标准(CJ94-20050 29.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30.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31.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CJ3082-1999) 32.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分类(GB/T18919-2002) 33.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18920-2002) 34.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GB/T18921-2002) 35.污水再生利用工程设计规范(GB50335-2002) 36.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 二、设计手册类 1.严煦世等主编:《给水工程》(第四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年。 2.孙慧修主编:《排水工程上册》(第四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年。 3.张自杰主编:《排水工程下册》(第四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年。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Code for design of building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GB 50015-2003 4.9.2设计雨水流量应按下式计算: (4.9.2) 4.9.4 建筑屋面、建筑物基地、居住小区的雨水管道的设计降雨历时,可按下列规定确定: 1屋面雨水排水管道设计降雨历时按5min计算。 2居住小区雨水管道设计降雨历时应按下式计算: (4.9.4)

4.9.5屋面雨水排水管道的排水设计重现期应根据建筑物的重要程度、汇水区域性质、地形特点、气象特征等因素确定,各种汇水区域的设计重现期不宜小于表4.9.5中规定的数值: 4.9.6各种屋面、地面的雨水径流系数可按表4.9.6采用。 4.9.7雨水汇水面积应按地面、屋面水平投影面积计算。高出屋面的侧墙,应附加其最大受雨面正投影的一半作为有效汇水面积计算。窗井、贴近高层建筑外墙的地下汽车库出入口坡道和高层建筑裙房屋面的雨水汇水面积,应附加其高出部分侧墙面积的二分之一。 4.9.8建筑屋面雨水排水工程应设置溢流口、溢流堰、溢流管系等溢流设施。溢流排水不得危害建筑设施和行人安全。 4.9.9一般建筑的重力流屋面雨水排水工程与溢流设施的总排水能力不应小于10年重现期的雨水量。重要公共建筑、高层建筑的屋面雨水排水工程与溢流设施的总排水能力不应小于50年重现期的雨水量。 4.9.10建筑屋面雨水管道设计流态宜符合下列状态: 1檐沟外排水宜按重力流设计。 2长天沟外排水宜按压力流设计。 3高层建筑屋面雨水排水宜按重力流设计。 4工业厂房、库房、公共建筑的大型屋面雨水排水宜按压力流设计。 4.9.11 高层建筑裙房屋面的雨水应单独排放。 4.9.12阳台排水系统应单独设置。阳台雨水立管底部应间接排水。 4.9.13屋面雨水管道如按压力流设计时,同一系统的雨水斗宜在同一水平面上。 4.9.14屋面排水系统应设置雨水斗、不同设计排水流态、排水特征的屋面雨水排水系统应选用相应的雨水斗。 4.9.15雨水斗的设置应根据屋面汇水情况并结合建筑结构承接、管系敷设等因素确定。

屋面雨水排水设计20110331

屋面雨水排水设计 ①供人活动屋面宜设平箅型雨水斗 ②连接管100mm,设计重现期P(2年~5年一般建筑) ③汇水面积平均径流系数(屋面)0.9 水平投影面积 侧墙面积1/2(一侧) 四侧按两侧 ④重力流 排水悬吊管按非涡流(充满度0.8) 管内流速不小于0.75m/s 排水立管(直径)最大泄流量(铸铁)最大泄流量(PVC)(mm)(L/s)(L/s) 75 5.46 5.71 100 11.77 15.98 125 21.34 22.41 ⑤雨水斗汇水面积 根据当地5分钟(min) 降水厚度h5确定雨水斗直径 q5(L/s·100㎡) 降雨强度 H(mm/h) P=1 P=2 P=3 P=4 P=5 P=10 3.43 4.25 4.69 5.00 5.24 5.98 宁波

124 153 169 180 188 215 雨水斗: 虹吸排水系统主要工作原理是在降雨初期,屋面雨水高度未超过雨水斗高度时,整个排水系统工作状况与重力排水系统相同。随着降雨的持续,当屋面雨水高度超过雨水斗高度时由于采用了科学设计的防漩涡雨水斗(见上图),通过控制进入雨水斗的雨水流量和调整流态减少漩涡,从而极大地减少了雨水进入排水系统时所夹带的空气量,使得系统中排水管道呈满流状态,利用建筑物屋面的高度和雨水所具有的势能,在雨水连续流经过雨水悬吊管转入雨水立管跌落时形成虹吸作用,并在该处管道内呈最大负压。屋面雨水在管道内负压的抽吸作用下以较高的流速被排至室外。

二楼的附图是有问题,没设排水沟,也没做泛水,雨水口附近无法汇水。 至于汇水面积的计算问题,不是简单的按屋面面积,100管经200平米控制。其实“水落管直径不应小于100mm,其最大汇水面积宜小于200平米”是《屋面工程技术规范》中的4.2.12条的条文解释,是建议性质的,不能作为规范来执行,中国地域很大,降雨量差别也很大,相同的建筑屋面实际计算出来的雨水管数量也不同。汇水面积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屋面的水平投影面积和和高出屋面的侧墙面积的折减。高出屋面的侧墙(如女儿墙或跌落建筑的山墙等)面积的折减一般按一半进行折减。另外雨水量计算时还要考虑暴雨强度、径流系数、汇水面积和排水设计重现期等,一般建筑的屋面雨水设计重现期为2~5年,重要的建筑屋面为10年,即使这样为了安全期间,规范还规定在屋面排水沟侧壁或端部设溢流口。所以屋面雨水口的设置看似一般其实很重要,如果设置不当造成排水不畅,引起屋面渗漏,将是很麻烦的事情,我单位这方面的设计一般是由给排水专业计算,建筑专业布置,平时多沟通多协调 要根据不同地区的雨水量,来计算,最大不超过24米,汇水面积最大不超过200平米。

取水泵站毕业设计论文

摘要 泵站工程作为国民经济建设中的一部分,已在机电灌排、跨流域调水、城乡供水、电厂供水及输油系统等工程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促进工业生产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发挥了重要作用,而离心泵由于其扬程较高,流量范围广,在实际中更是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本设计所设计的为一取水泵站(有隔墩的进水池),其作用是排灌供水,将低处的水输送到高处,供灌溉和饮用,从而实现能量从机械能到势能的转化。本论文为某供水泵站的初步设计,主要根据泵站设计规范对水泵、泵房、进出水池、管路系统及其他配套设施进行了初步的设计,列出了离心泵站设计的一般设计方法及步骤。其中对水泵的选型、水泵的安装高程、泵房的设计和水锤等给出了详细的设计说明及计算步骤,并附有各部分结构示意图和泵站剖面图。从设计结果上来看本设计技术上可行,满足《泵站设计规范》的要求。 关键词:水泵选型水锤工作点安装高程 I

ABSTRACT Pumping station as part of the national economic construction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irrigation and drainage in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water transfer, urban and rural water supply and oil systems. 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 production and the improvement of living standards,and the centrifugal pump have gained wide application in practice for its higher head and bigger flow range. This design is designed for a water pumping station (with isolated pier into the pool ) , whose role is to drainage and irrigation water supply, will lower the water delivered to the height , for irrigation and drinking ,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conversion of energy from mechanical energy to potential energy .This paper preliminary design for a water supply pump station, I basically according to pump station design specification of pump, pump room, in and out pool, pipeline system and other auxiliary facilities for a preliminary design, lists the centrifugal pump station design general design methods and steps. Among them on the pump selection, pump installation elevation, the design and water hammer pump are the details of the design specifications and calculation steps, attached parts structure schematic diagram and pumping stations section. Judging from the design results this design technically feasible, satisfy the requirements of “ Pumping station design of the standards”. Key words:Pump Selection water hammer pump operating point elevation for pump install

雨水泵站设计规范

雨水泵站设计规范 【篇一:新规范下市政雨水泵站设计技术要点分析】 新规范下市政雨水泵站设计技术要点分析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雨水泵站设计中的几个关键问题和工艺流程,然后分析了雨水量的计算和设备选型,最后探讨了集水池水位的确 定和泵站运行。 所谓雨水泵站主要是指在城市的低洼地带或者城市的雨水管道系统中,设置的用于城市雨水排除的泵站。雨水泵站的设置避免了城市 内涝灾害,有效改善了城市居民的居住环境,对于城市形象的建设 具有重要的意义。 特别是对于地势平坦的平原地区城市而言,由于其雨水管渠的埋深 相对较大,且起点与河道的距离相隔较远,从而使洪水的水位高于 城市雨水管渠的水位,增加了施工难度,加之海潮的影响,雨水泵 站就成为平原地区城市防止内涝灾害的必然选择。雨水泵站在城市 排水系统重要组成部分,合理的规划、布置雨水泵站对整个排水区 域及时迅速排除雨水,防止内涝起着重要的作用。 20世纪以来,人类虽然兴建了大量的防洪设施,防洪标准有所提高,但是洪水灾害仍然是对人类的主要威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今后如再发生同样的淹没范围,其洪灾损失将越来越大。非工程防 洪措施和工程性防洪措施将更多为人重视,人口和财富的不断集中,城市防洪日益重要:城市的高速发展导致大量雨水资源的流失和水 涝灾害并由此引发一系列的城市生态环境和社会问题,如何把排洪 减涝、雨洪利用与城市的景观、生态环境和城市其它一些社会功能 更好地结合,高效率地利用城市宝贵土地资源的城市治水和雨洪利 用设施。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减少洪峰对周边或下游重要区域的 水涝灾害。 设计雨水管渠时,应尽可能重力排除雨水,但在平原地区,因地势 平坦,雨水管渠起点距河道较远,管渠埋深较大,施工困难,雨水 排出口管渠的水位较洪水水位低,或受海潮影响,不得不修建雨水 泵站。雨水泵站设计的好坏对泵站今后长期正常运转起着决定性的 关键作用,且雨水泵站的设计比较复杂,其投资在整个雨水工程中 所占的比例较大。如果设计不合理,所造成的浪费是无法补救的。 1雨水泵站设计中的几个关键问题 1.1良好的进水条件

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10(附条文说明-详细版)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及关键技术应用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5-2003(Code for design of building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修订 西南交通大学 2009-12-3 (杨敏)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建筑技术水平得到快速提高,适应了社会经济 生活和生产对建筑产品的质量、标准的不断提高的要求。近几年来,我国建筑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和自主开发、技术创新,开发的新技术和新设备已广泛应用于建筑产品的各专业。一些新的建筑思想和理念也在建筑工程设计的各专业中体现出来。我国建筑给水排水技术在建筑技术的这种日新月异的发展中取得了巨大进步,在技术的先进性、可靠性、安全性、经济性及宜用性等方面做了大量的探索研究,取得了很多新的技术成果和设计新思想。适应了建筑产品的多功能化、宜人化发展的需求,同时在建筑节能、节水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做了技术上的创新性改进。在建筑给水排水系统与建筑内、外部系统的对接和与相关专业技术的衔接上进行了设计理念的更新。这些新技术新设计思想应在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设计中体现出来,提高技术设计水平,适应建筑工程技术的发展。有的技术已用于工程实践中,并已取得了良好的工程效益。 本次规范的修订是为适应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设计技术的新的发展成果和新的建筑产 品要求进行的。加强了建筑给水排水技术严谨性和系统性,集成了目前我国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设计最新的技术和经验。 二○○九年十月二十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批准了《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GB50015-2003局部修订的条文,自2010年4月1日起实施。(其中,第3.2.3A、3.2.4、3.2.4A、3.2.4C、3.2.5、3.2.5A、3.2.5B、3.2.5C、3.2.6、3.2.10、3.9.14、3.9.18A、3.9.20A、3.9.24、4.2.6、4.3.3A、4.3.4、4.3.6、4.3.6A、4.5.10A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经此次修改的原条文同时废止。 规范条文修订历史回顾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历次修订情况: (1)《室内给水排水和热水供应设计规范》~1964开始试行; (2)《室内给水排水和热水供应设计规范》(TJ15-74),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75, 上海市城市建设局革命委员会主编。 (3)《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J15-88,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上海市建设委员会。 1988. 修订内容: 1)用水定额; 2)室内生活给水管道的秒流量计算公式; 3)生活污水排水设计秒流量计算方法; 4)补充高层建筑给水排水、排水管道通气系统内容; 5)增加游泳池、喷泉设计内容; 6)加入新管材和新设备; 7)提高了对供水水质安全和供水节能方面的要求。 (4)《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J15-88,1997年修订版。上海市民用建筑设计院 修订内容:(细节上的修订) 1)用水定额,增加高级住宅及别墅项;热水供水流量(3000、6000人数); 2)新的卫生设备的使用;(浴盆上附设淋浴器等) 3)室内生活给水管道的秒流量计算公式;(综合楼) 4)节水型卫生设备,关于的中水条文,红外感应冲洗; 5)引入了新的规范标准;-如《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 6)突出供水和用水的安全性;-非饮用水的标示条文; 7)新的管材;

雨水泵站施工方案

目录 一、编制依据 1.1高新区乐凯北大街雨水泵站工程概况 1.2高新区乐凯北大街雨水泵站工程招标文件 1.3现行的规范、规程、标准、图集 二、工程概况 三、施工部署及施工总平面布置 3.1工程目标管理 3.2项目组织管理 3.3施工部署 3.4施工准备工作 3.5现场施工总平面布置 四、施工方案,主要技术措施,基坑支护方案及雨水顶管施工方案 4.1施工顺序 4.2测量放线 4.3基础工程 4.4主体工程 4.5屋面工程 4.6装饰工程 4.7雨污水工程技术措施 4.8道路工程技术措施 4.9基坑支护 4.10雨水顶管施工方案 五、施工工期、施工总进度计划及确保工期的技术组织措施 5.1工期保证措施 5.2项目管理保证措施 5.3搞好三个配合,保证工期 六、工程质量目标、保证措施 6.1质量目标

6.2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6.3消除质量通病措施 6.4关键、特殊工序施工质量控制 6.5成品、半成品保护措施 七、项目班子组成情况 7.1施工组织机构设置 7.2项目班子组成情况 八、工程投入的主要物资和施工机械设备情况、主要施工机械计划 九、劳动力安排计划及保证措施 十、确保安全生产的技术组织措施 10.1安全生产保证体系 10.2安全生产保证措施 十一、确保文明施工的技术组织措施 11.1文明施工保证体系 11.2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11.3劳动保护体系及措施 十二、扬尘治理措施 十三、减少扰民降低噪音措施 十四、工程降低成本措施 十五、新技术应用 附表: 工程进度计划表 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

一、编制依据: 为保证该工程顺利进行,并保证施工组织设计的可行性,编制时密切结合工程实际情况,从而发挥在施工中的指导作用,编制依据如下: 1.1高新区乐凯北大街雨水泵站工程图纸 1.2高新区乐凯北大街雨水泵站工程招标文件 1.3现行的规范、规程、标准、图集 1.3.1 工程测量规范(GBJ50026-2007) 1.3.2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1.3.3 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1.3.4 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02) 1.3.5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1.3.6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0210-2001) 1.3.7 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02) 1.3.8 屋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7-2002) 1.3.9 建筑电气安装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GB50303-2002) 1.3.10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 1.3.11 建筑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 1.3.12 建筑施工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JGJ146-2004) 1.3.13 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程(JGJ80-91) 1.3.14 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86) 1.3.15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 1.3.16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 107-87) 1.3.17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 18-2003) 1.3.18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光圆钢筋(GB13013-91) 1.3.19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J123-88) 1.3.20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规范(GB/T50326-2006) 1.3.21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 1.3.22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排水管(GB/T11836-1999) 1.3.23市政工程施工及质量验收规范 1.3.24图集02G、03G、05J、02S、04S、05S、95S

排水坡度规范

坡度3% 是指水平距离每100米,垂直方向上升(下降)3米? 1%是指水平距离每100米,垂直方向上升(下降)1米? 道路 8.0.3 居住区内道路纵坡规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8.0.38.0 L≤200m ≤5 L≤600m 非机动车道≥0.3 ≤3.0 L≤50m ≤2 L≤100m 步行道≥0.5 ≤8.0 ≤4 注:L为坡长(m)。 8.0.3.2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行的道路,其纵坡宜按非机动车道要求,或分段按非机动车道要求控制。 8.0.4 山区和丘陵地区的道路系统规划设计,应遵循下列原则: 8.0.4.1 车行与人行宜分开设置自成系统; 8.0.4.2 路网格式应因地制宜; 8.0.4.3 主要道路宜平缓; 8.0.4.4路面可酌情缩窄,但应安排必要的排水边沟和会车位,并应符合当地城市规划管理部门的有关规定。 8.0.5居住区内道路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8.0.5.1小区内主要道路至少应有两个出入口;居住区内主要道路至少应有两个方向与外围道路相连;机动车道对外出入口数应控制,其出入口间距不应小于150m。 沿街建筑物长度超过160m时,应设不小于4m×4m消防车通道。人行出口间距不宜超过 80m,当建筑物长度超过80m时,应在底层加设人行通道; 8.0.5.2居住区内道路与城市道路相接时,其交角不宜小于75 ;当居住区内道路坡度较大时,应设缓冲段与城市道路相接; 8.0.5.3进入组团的道路,既应方便居民出行和利于消防车、救护车的通行,又应维护院落的完整性和利于治安保卫; 8.0.5.4在居住区内公共活动中心,应设置为残疾人通行的无障碍通道。通行轮椅车的坡道宽度不应小于2.5m,纵坡不应大于2.5%; 8.0.5.5居住区内尽端式道路的长度不宜大于120m,并应设不小于12m×12m的回车场地; 8.0.5.6当居住区内用地坡度大于8%时,应辅以梯步解决竖向交通,并宜在梯步旁附设推行自行车的坡道; 8.0.5.7在多雪严寒的山坡地区,居住区内道路路面应考虑防滑措施;在地震设防地区,居住区内的主要道路,宜采用柔性路面; 8.0.5 8.0.5.9 居住区内宜考虑居民小汽车和单位通勤车的停放。

泵站建筑设计说明

1.设计依据 1.1 规划部门的规划选址意见书或批准文件。 1.2 批准的方案或初步设计文件。 1.3 本工程设计依据的主要设计规范: 1.3.1 国家、地方或行业有关的设计规范、标准及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 1.3.2 《水工建筑物荷载设计规范》DL5077-1997。 1.3.3 《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L/T191-2008。 1.3.4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1.3.5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1.3.6 《泵站设计规范》GB/T50265-2010。 1.3.7 《泵站施工规范》SL234-1999。 1.3.8 《水利工程混凝土耐久性技术规范》(DB32/T 2333-2013)。 2.工程概况 2.1 本工程总建筑面积47.87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47.87平方米。 2.2 建筑定位:本工程建筑物定位座标系采用城市座标系统,详见总平面建施。 2.3 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建筑抗震类别为丙类抗震建筑。 2.4 本工程建筑层数为一层。建筑总高度4.008米。 2.5 建筑的结构型式:砖混结构,本工程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二级。 3.设计标高和尺寸 3.1 本室内标高采用图面所标注的吴淞高程,具体以实测为准,室内外高差:为0.30米. 3.2 尺寸及标高:一般无专门说明时,单体建筑的尺寸单位为毫米;建筑标高及总平面尺寸单位为米。其中楼地面标高以 建筑面层标高为准,屋面标高以檐口处结构面层标高为准。图中以标注尺寸为准,不应度量,最终尺寸须在现场校核准确. 结构标高详见结构施工图,各层实际标高应根据不同的建筑饰面作相应调整,凡墙内梁、板等无饰面构件以结构标高为准。 3.3 楼地面标高以建筑面层为准,屋面标高斜屋面以檐口处或平屋面结构面层为准。当无特殊说明时,楼地面建筑面层按30毫米厚度计算。 4.防火设计 4.1 本工程建筑耐火等级为二级,防火类别为丁类。 4.2 本建筑为一层防火区。 5.屋面防水工程 5.1 本工程屋面防水等级为Ⅱ级,具体构造详“材料做法表”。屋面防水工程设计与施工应符合《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2004)的规定。(Ⅱ级防水层耐用年限15年) 5.2 雨水通过屋面自由落水。 5.3 屋面防水工程应由防水专业工程队或专业防水工施工。须在防水层完工验收后,再施工面层屋面工程所采用的防水、保温、隔热材料,应有质量证明文件,并经质量检测部门认证。 屋面工程所采用的防水、保温、隔热材料,应有质量证明文件,并经质量检测部门认证。 砌体工程 6.1本工程基础墙、内外承重墙所用砌体与砂浆材料、强度标号详结构施工图;非承重墙选用材料按建筑各层平面图说 明;非承重墙与其他墙、柱或楼地面连接以及门窗过梁构造应符合有关墙体标准图集构造的规定。 6.2墙体防潮:一般无地圈梁时在室内地面以下50毫米处墙体做20厚1:2防水砂浆层(加3~5%防水剂)。6.3轴线与墙厚位置的确定:当图纸无专门标明时,一般轴线位于各墙厚的中心。 6.4各层平面图标明位置的开关箱埋墙以及其他孔洞应预留,不得对砌体工程或结构构件进行破坏性开凿。 6.5各层平面图中未标明门边墙脚尺寸者一般为半砖或120毫米。 7.门窗工程 7.1门窗立樘:如采用木门单向开启时框与开启方向墙面平,其余开启方式的木门窗、塑料门窗、铝合金门窗的框一般 无专门注明时均表示居墙厚中。 7.2设计选用的门窗均采用铝合金材料,规格及配件等详见图纸说明,各类门窗应符合相关类型的门窗标准图质量要求。 7.3设计图所示门窗尺寸为门窗洞口尺寸,门窗实际加工尺寸应扣除粉刷厚度,一般无特殊说明即按四周每边20毫米空 隙考虑;门窗加工前应根据各种粉刷厚度的实际情况决定门窗的实际尺寸。 8.装饰工程 8.1 内外墙面、楼地面、楼梯踏步、顶棚等面层的材料构造做法见“材料做法表”或立面、剖面及有关详图所注。 9.地面工程 9.1 地面工程质量应符合《建筑地面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9-2002)的要求。 9.2 混凝土地面施工时应结合柱网及变形缝设置分隔缝,室内纵向间隔可为3-6米的平缝,横向间隔可为6-12米切10毫米宽、混凝土垫层1/3厚深度的假缝。 9.3 室外地面混凝土散水、台阶构造设计无特殊说明时按国标图集 12J003《工程做法》。本工程散水厚度150毫米。各节点编号为:散水散1A/SW18、台阶台1A/SW5、坡道坡4A/SW13。混凝土散水宽度如未标明时一般为600毫米。 9.4 如有大面积荷载或特殊荷载的建筑物地面,按结构施工图施工。 10. 混凝土工程耐久性一般要求 10.1 混凝土设计使用年限:按规范相关条文规定设计使用年限为30年. 10.2 环境类别:Ⅱ类环镜;环境作用等级Ⅱ-C。 10.3 混凝土强度等级:除特别说明外均为C30。 10.4 混凝土抗碳化等级:T-Ⅱ;抗渗等级:W4 ;抗氯富于渗透桂能:无;抗化学侵蚀性能:无。 10.5 结构构造要求(钢筋保护层厚度):底板及墩墙为50mm,梁为 40mm ,板为35mm。 10.6 混凝土原材料要求:a)水泥:应符合GB175 的规定,直选用普通硅酸盐水泥;b)骨料:应符合SL27 、SL234 、DL/T5144的规定,应选用质地坚硬密实、颗粒级配连续、吸水率低,孔隙率小的骨料;细骨料宜选用细度模数2.5~3.0的天然河砂或人工砂,不应使用海砂;粗骨科宜选用单粒级石子按二级配或三级配混合配制;混凝土中粗骨料最大粒径要求:31.5mm ;本工程不应使用碱活性骨料;c)水:混凝土拌和与养护宜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饮用水。配合比要求:混提土的配合比应按照SL352 进行设计与试验验证;混凝土的最大用水量为175Kg/m3;最大水胶比为0.55K g/m3。 浇筑、养护要求:模扳及支架材料应符合《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其结构必须具有足够的稳定性刚度和强度,以保证浇筑混凝土的结构形状尺才和相互位置符合设计规定。模板表面应光洁平整, 接缝严密,不漏浆.混凝土的生产和原材料的质量均应符合《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浇筑混凝土应连续进行严禁在途中和仓中加水,混凝土应随浇随平,不得使用振捣器平仓,捣固混凝土应以使用振捣器为主,在无法使用振捣器或浇筑困难的部位可辅以人工捣固,做到无蜂窝麻面,混凝土连续温润养护时间,对普通硅酸盐水泥硅酸盐水泥不少于10天矿碴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不少于15天。 10.7 裂缝控制要求:0.25mm 。 10.8 防腐蚀附加措施:无。 运行期检测维护要求:应按SL75、SL255等规定进行运行管理;定期对混凝土所处环境进行监测;及时清理附着物、污渍、垃圾,改善水质。10年进行一次耐久性能检测。混凝土接近设计使用年限时,应及时进行安全鉴定。混凝土所处环境条件发生较大变化后,应及时评估混凝土耐久性能. 11.其他 11.1 本工程各分部分项施工质量均应符合现行建筑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质量标准。 11.2 凡设计选用某标准图集有关节点,施工单位必须对照该标准图集总说明及相关内容要求进行施工。 11.3 所有建筑结构、地沟、预留洞孔,及水、电预埋管道等,施工时应与有关专业及工种密切配合施工。 11.4 施工前应对本工程土建、设备专业施工图以及工艺布置要求进行会审,由设计方负责进行技术交底,土建、设备、工艺等专业施工时应密切配合,以避免差错和返工。 11.5 基槽开挖后,应预约勘察、监理专业人员到现场验土,经验收合格并签署以后,方可往上继续施工。 11.6 色彩:门窗白色。落水管除注明者外,均采用UPVC管制作,色彩与外墙相同。 11.7 内墙阳角和底层外墙阳角,均粉1:2.5水泥砂浆每边宽40、高2000护角线,面层粉刷同墙面。 11.8 钢筋混凝土过梁和构造柱详见结构施工图。 11.9 凡木制品与墙砌体接触部分,或不外露部分均应满涂木材防腐液。 11.10 本工程所用的材料、设备制品均须提出产地证明、产品合格证明、质量保证证明等文件,以及技术指标说明,防止不合格产品的使用。 11.11 本工程暂无地质勘查报告,地质情况请参考其他就近工程地质资料。 11.12 本工程回填土采用粘土壤,回填必须分层夯实,分层厚度不大于30cm,回填土压实度不小于94%。 11.13 对于泵房基础超挖部位采用8%灰土回填,分层夯实,分层厚度不大于30cm,压实度不小于94%。 未经盖章的图签,出图无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