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的花束评课稿

最美的花束评课稿
最美的花束评课稿

《最美的花束》评课稿

授课教师:高静评课教师:武兴平

《最美的花束》是一首通俗易懂的诗歌,诗人通过描绘不同肤色,表达了向往世界各民族平等相处的愿望。诗人希望所有的孩子都能在没有种族歧视的环境中快乐地成长。为了使孩子们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人的情怀,高静老师通过各种形式朗读促使学生与诗人的情感发生一次次碰撞,又辅以多媒体课件帮助孩子们理解诗歌内容,具体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做得较为成功。

一、优化导入,创设情境,激发情趣

恰如其分的教学情境,犹如磁石能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激发孩子们思维的火花。教学一开始,高老师便出示四张不同肤色、不同种族的儿童图片,优美、清晰、明快、阳光的画面一下子攫住了孩子们的眼睛,于是当老师将自己的问题抛给学生时,孩子们兴奋地接住了,迅速准确、轻松愉快地进入到课堂教学的情境中去。

二、直奔目标,强基固本

文以载道,语文的工具性在被淡化了若干年之后,新课改再一次把它放在阳光下,高老师紧扣大纳要求,结合三年级学生的实际让学生动笔、动嘴、动脑、交流、合作,不仅完成了字、词、句的识认任务,又通过说词语仿句式说话的方式,实现了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三、让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只有教师对文本把握的准、挖掘的透深,才能轻松自如地引导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

在对课文“你”、“我”、“他”指谁这一教学重点及课题这一教学难点的掌握与突破时,教师没有越俎代疱,而是让学生反复读课文,结合课文插图感悟、理解,成功实现学生与文本的亲密接触。

四、图片音乐结课,升华主题

“种族歧视”是一个离学生实际较远的话题,为了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这一点,马老师出示了两位不同肤色,但在体育界都有杰出贡献,学生又都熟悉的公众人物,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人的高低贵贱不在种族,而在精神,在奋斗,种族歧视是一种错误的观念与做法,直观形象地传达了这一信息。《让世界充满爱》音乐的播放,不仅让学生的肢体得到休息,神经张弛有度,同时又紧扣文章主题,将课文内容推向高潮。

当然,作为一名年轻的弄潮者,高老师的课还有一些瑕疵,但在今后的磨炼中,她一定会成长为一名佼佼者。我们共同期待着!

24时计时法评课稿

《24时计时法》评课稿 “二十四小时制”是一个十分生活化的题材。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一般只介绍它是邮电、交通等部门采用的记时制,并把教学重点放在与“十二小时制”的比较方面,从而使学生能正确辨认和换算便达到了教学目的。 王老师能把这样的内容上得别开生面,有情趣,有新意,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又有丰富的活动内容。新知识的学习必须充分建立在学生的知识经验和认知水平基础之上。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让数学教学从一味地“拓展知识”转向“回归生活”,让枯燥的数学变得鲜活,使学生乐于学习,才能使数学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关于“24时记时法”,学生们在实际生活当中,已经积累了很多经验,王老师在这节充分依托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在课的引入部分,充分创设了听“大风车主题曲”情景,学生表达与节目表表达的不同的矛盾,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还体现了这节课的重、难点。 为了演示24小时整个完整的过程,老师一边用课件出示让学生观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每个时刻,特别是有意强调了晚上,凌晨,中午,下午等重点词语,而且课件从颜色到画面都很好的让学生很好的体会了24时的变化。同时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强调,从零时到某时时针走了几大格,就是几时,学生在以后的表述过程中有法可依。随后出示的两圈数字的种面,学生每个时刻

的两种表述,让学生感受下午2时就是14时,晚上8时就是20时~~~这样引导学生自主归纳两种计时法的互化方法,善于发现规律并加以概括是一种很重要的学习本领。 春节晚会的倒计时让学生理解了晚上12时就是24时,即使一天的结束,又是新的一天的开始,所以这个时刻既可以说是晚上12时,24时也可以说是0时。 老师不仅在比较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24时计时法的清楚简洁,而且能联系生活,让学生说说24计时法在生活中的用途让学生产生学习和拓展的欲望,产生学习的兴趣。 王老师在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都从学生的角度着想,把观察、思考、讨论、合作、质疑的权利交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是,也决不放弃课堂“平等中的首席”的责任,尊重学生的思路而又高于学生的思路,不断地引导学生发展,教师成为创造“创造精彩的人”。

宽带通信网---试卷A2

1 电子科技大学网络教育考卷(A2卷) (20 年至20 学年度第 学期) 考试时间 年 月 日(120分钟) 课程 宽带通信网 教师签名_____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在OSI 参考模型中,数据链路层的数据服务单元是_______________ ①分组 ②报文 ③帧 ④比特序列 2、某面向比特同步规程的帧数据段中出现位串01000000111110101111110,比特填充后的输出是_____________。 ①0100000011111001011111010 ②0100000011110101011110110 ③01000000111110101111110 ④010000010111110101111110 3、把网络202.112.78.0划分为4个子网,其子网掩码是_____________ ①255.255.255.255 ②255.255.255.224 ③255.255.255.192 ④255.255.255.128 4、IP 地址能够唯一确定Internet 上每台计算机与每个用户的_____________。 ①距离 ②时间 ③位置 ④费用 5、下图的网络拓扑结构属于_____________。 ①星型 ②总线型 ③环型 ④ 树型 6、OSI 七层网络结构模型中,每一层对应的传输单元叫PDU (协议数据单元)。数据链路层的PDU 又称为_____________。 ①分组 ②比特 ③帧 ④报文 7、ATM 的传送模式为_____________ ① 电路交换 ② 分组交换 ③ 信元交换 ④ 报文交换 8、TCP/IP 体系结构中的TCP 和IP 所提供的服务分别为_____________ ①链路层服务和网络层服务 ②网络层服务和运输层服务 ③运输层服务和应用层服务 ④运输层服务和网络层服务 9、在OSI 模型中,N 层提供的服务是_____________与对等层实体交换信息来实现的。 ①利用N-1层提供的服务以及按N 层协议 ②利用N 层提供的服务以及按N-1层协议 ③利用N+1层提供的服务以及按N 层协议 ④利用N 层提供的服务以及按N+1层协议 10、ICMP 报文是封装在_____________中进行传送的。 ①以太帧 ②IP 数据报 ③BIT 位 ④字节流 11、在以太局域网中,将IP 地址映射为以太网卡地址(MAC 地址)的协议是_____________ ① ARP ② RARP ③ UDP ④ SMTP 12、三次握手是用于_____________ ①传输连接的建立 ②流量控制 ③重复检测 ④重传检测 13、IP 地址1101 1111 0011 1010 1110 0111 0000 0001属于_____________ ①B 类 ②A 类 ③C 类 ④D 类 14、停止等待协议的主要缺点是_____________ ①通信不可靠 ②信道利用率不高 ③不能进行全双工通信 ④需要大容量的存储器 15、停止等待式ARQ 中,如果需要解决重复帧的问题,则使用_____________。 ①超时重发机制 ②为每一个数据帧头部增加一个序号 ③为确认帧附加已确认帧本来携带的序号 ④流量控制 16、若两台主机在同一子网中,则两台主机的IP 地址分别与它们的子网掩码相“与”的结果一定_____________ ①为全0 ②为全1 ③相同 ④不同 17、网络拥塞是指_____________ ①网站工作站之间已经无法通讯 ②在通信线路与主机之间冲突频繁发生 ③网络传输速度下降 ④连入网络的工作站数量增加而吞吐量下降 18、把网络202.112.78.0划分为多个子网(子网掩码是255.255.255.192),则各子网中可用的主机地址总数是_____________ ①254 ②62 ③248 ④128 19、传输层提供端到端的通信,这个“端”是指_____________。 ①源站与目的站(信源与信宿) ②主机与终端 ③对等实体(发送方进程与接收方进程) ④直接相连的节点 20、对等层之间采用_____________进行通信 ①服务 ②服务访问点 ③协议 ④上述三点 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2分) ( )21、在随机多址接入协议的系统中,用户在每一帧中可以占用一个时隙,如果用户在已分配的时隙上没有数据传输,则这段时间将被浪费。 ( )22、所谓多址接入协议就是在一个网络中,解决多个用户如何高效共享一个物理链路资源的技术。 三、简答题(每小题4分,共12分) 23、常用的组帧方式有哪几种?哪一种方式的传输开销最小?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 专业名称__________________ 班号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_教学中心_________________ …………………… …… … … … … …密………………… …… … … … … ……封……………… …… … … …线… … … …… … … ……………………

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及其反思

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及其反思

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及其反思 一、历史背景: 1898年(农历戊戌年)进行的戊戌变法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主要的改良主义者通过光绪皇帝所进行的资产阶级政治改革,是中国清朝光绪年间(1898年)的一项政治改革运动。主要内容是: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这次运动遭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的强烈反对,同年九月慈禧太后等发动政变,光绪被囚,维新派康有为和梁启超分别逃往法国和日本。谭嗣同等6人(戊戌六君子)被杀害,历时仅一百零三天的变法终于失败。因此戊戌变法也叫百日维新。 二、戊戌变法的失败: 轰轰烈烈的戊戌变法历时103天就失败了,时人有喜有悲,但对大多数的百姓来说是茫然。当然失败的原因有多种,有内因有外因,不是一二句话所能道得清的。主要原因如下: (1)中日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初步发展,以康有为等为首的维新派,代表着民族资产阶级上层的政治要求走上历史舞台,主张对中国传统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进行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以挽救民族危机,使国家臻于富强。——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来分析,维新派没有广泛的联系群众,发动群众,最后的失败在开始时就已经注定了。 (2)经济方面 维新派保护奖励农、工、商业,在北京设立农工商总局、铁路矿务总局,提倡实业,鼓励私人投资。——用今天的经济观点来看,是没有了国家的宏观调控措施,放任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 (3)取消满人寄生特权,准其自谋生计。 2

维新派忘记了老一辈开国元勋的丰功伟绩,忘记了国家是千千万万的先辈打下来的,没有满人那有你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光绪也太糊涂了。(4)政治方面 维新派令各衙门删改条例;中央裁撤詹事府、通政司、光禄寺等闲散衙门,外省裁撤湖北、广东、云南三省(此三省督抚同城)巡抚、东河总督等重叠机构;一下子裁减大量国家机关,把大量公务员推向社会,只会使本来就高失业率的社会更加动荡。那些将被裁机关的工作人员当然是拼死反对资产阶级维新派了。 (4)军事方面 维新派裁汰旧军,令八旗及各省军队一律改练洋操;筹办兵工厂,力行保甲,实行团练。——老祖宗说的好,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这样的改革,军队还能听朝廷的话吗? (5)文教方面改革科举 废除八股取士制度,改试策论;设立学堂,提倡西学。这,丢掉了历代朝廷的优良传统,忘了祖宗的家规,我们可是泱泱五千年的大国,千秋基业难道真要毁在你们这一代手中。 (6)广开言路,允许官民上书言事,严禁官吏阻格。——用现在的观点看,上访是错误的,刁民也会乘机闹事的。 三、梁启超对戊戌变法的反思: 1898年的戊戌变法是一次重要的思想启蒙运动。这不仅表现在维新变法、议会民主、个性解放等新思想的迅速传播,而且反映在人们对变法失败原因的多方面的反思。反思历史才有可能创新历史。历史的当事人对其历史的反思则更值得关注。 (1)首先,对梁启超来说,戊戌变法的失败真可谓是刻骨铭心,对他一生的思想和行为都发生了深远的影响。 3

24时计时法优质课教案设计

24时计时法优质课教 案设计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三年级下册 活水乡鲁依小学陈红文

2017年陆良县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教学竞赛 决赛教案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 《24时计时法》教学设计 活水乡中心学校鲁依小学陈红文老师执教 【设计理念】 对于“24时计时法”,因为认知点较多,我们见到的大多课堂要么是老师说个不停,学生忙个不停,要么是老师说,学生听。属于典型的教学内容抽象繁琐的一类课题。世界上最抽象的事物莫过于时间,在设计时我重视直观教学,充分发挥教具、学具和“时间尺”的作用。由于学生平时很少使用24时计时法,因此在用24时计时法表示下午几时或晚上几时时,学生往往感到不太习惯。教学时我使用动态课件,动态回顾一天的24个小时的经过,引导学生观察一日时针正好走两圈,体会钟面数字、时间及圈数之间的关系,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表象,并适时出示时间尺,教学时先呈现出12时计时法表示的时刻,让学生再标出相应的24时计时法表示的时刻,借助几何直观帮助学生理解24时计时法。本节课我给学生充足时间去思考、猜想,并借助生活经验充分的去尝试探究,然后再梳理、点拨、归纳,层层推进,优化教学结构,简化教学程序,力求让课堂简洁、清晰、流畅、生动。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知识探究的趣味性。使学生的认知结构和思维水平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 【学情与教材分析】 我们认为学生对时间有生活经验,也有一、二年级认识钟面,用普通计时法计时的知识基础。24时计时法在电视、电脑、广播、车站、学校等场合有着广泛的应用,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学生学习这部分知识有着重要的现

《24时计时法》评课稿

《24时计时法》评课稿 《24时计时法》的教学是在学生学过时、分、秒知识后,掌握了时间单位的进率后进行的。时间方面的知识比较抽象,对三年级的孩子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但陈玲老师设计的教学非常贴近生活,让学生在充满活力的课堂中既学习了新的知识又丰富了情感体验。 新课标明确指出:“要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孟老师的这节课最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就是充分体现了数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由于“普通计时法”的概念在之前的教学中没有明确的提出来,所以在这节课的教学中,陈老师设计了小学生一天中的3个生活片断,用多媒体一一展示,让学生通过钟面上的时间说出小朋友什么时候在干什么?先唤起学生对普通计时法的回忆,然后用学生非常感兴趣的电视节目预告的录音,引导学生说出在生活中还会用到另一种计时方法,即24时计时法。与生活的联系及形象的展示让学生初步对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记时法的互换有了很好的掌握。 对学生来说,时间的知识概念比较抽象,学习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在讲“一日=24时”时,孟老师先将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谈谈“你认为一天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学生充分表达自己观点后,让学生通过“春晚倒计时”的视频明白了一天的起始时刻。这样用生活中的实例教学生比老师单纯的讲解要生动的多,同时也更加便于学生理解。 在这节课的知识拓展环节,教师也选择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如:火车票上的时间,商店门上的营业时间,公路上小汽车的禁止通行时间等,让学生知道数学无处不在,处处要用到数学。 孟老师的课堂让知识充满了活力,把教学还原成儿童的生命活动,在有限的课堂上,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成为一段快乐的智性时光。

[总结范文]戊戌变法的内容

[总结范文]戊戌变法的内容 戊戌变法的内容 试题: 列举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 答案: 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有: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训练新式军队等。 【相关阅读】 光绪与康有为、梁启超合影。这张照片是康有为利用相片合成技术伪造的,梁启超终生未曾与光绪谋面。“戊戌变法”的主要资料 戊戌变法,又名百日维新,是清朝光绪二十四年间(1898年6月11日—9月21日)的一项政治改革运动。这次变法主张由光绪皇帝亲自领导,进行政治体制的变革,期望中国走上君主立宪的现代化道路。无奈变法受到清朝廷内保守势力尤其是慈禧太后的反对,最后演变成为

政变,维新派人物被杀。维新运动失败,使中国损失一批热心于国家改革的精英和支持者,将中国推上革命的道路。 新政内容主要涵盖教育、军事等多方面的政策和体制。其最终目标,是推行君主立宪制。康有为向光绪皇帝赠送康有为自我的著作《日本变政考》和《俄罗斯大彼得变政记》,还有李提摩太的《泰西新史揽要》的译本和其他有关各国改革的书。这令光绪倾向以明治维新为改革的蓝本的。 1、教育改革 举办京师大学堂所有书院、祠庙、义学、社学一律改为兼习中西学的学堂;各省会设高等学堂,郡城设中等学堂,州县设小学鼓励私人开办学堂设立翻译、医学、农务、商学、路、矿、茶务、蚕桑速成学堂;派皇族宗室出国游历,挑选学生到日本游学废八股、乡会试及生童岁、科考试,改考历史、政治、时务及四书五经,以及定期举行经济特科设译书局颁发著书及发明给奖章程,保荐格致人才。 胡孝文:慈禧并非一开始就不支持戊戌变法 慈禧眼中的戊戌变法

24时计时法优质课教案

.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三年级下册 活水乡鲁依小学陈红文

2017年陆良县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教学竞赛 决赛教案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 《24时计时法》教学设计 活水乡中心学校鲁依小学红文老师执教 【设计理念】 对于“24时计时法”,因为认知点较多,我们见到的大多课堂要么是老师说个不停,学生忙个不停,要么是老师说,学生听。属于典型的教学容抽象繁琐的一类课题。世界上最抽象的事物莫过于时间,在设计时我重视直观教学,充分发挥教具、学具和“时间尺”的作用。由于学生平时很少使用24时计时法,因此在用24时计时法表示下午几时或晚上几时时,学生往往感到不太习惯。教学时我使用动态课件,动态回顾一天的24个小时的经过,引导学生观察一日时针正好走两圈,体会钟面数字、时间及圈数之间的关系,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表象,并适时出示时间尺,教学时先呈现出12时计时法表示的时刻,让学生再标出相应的24时计时法表示的时刻,借助几何直观帮助学生理解24时计时法。本节课我给学生充足时间去思考、猜想,并借助生活经验充分的去尝试探究,然后再梳理、点拨、归纳,层层推进,优化教学结构,简化教学程序,力求让课堂简洁、清晰、流畅、生动。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知识探究的趣味性。使学生的认知结构和思维水平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

【学情与教材分析】 我们认为学生对时间有生活经验,也有一、二年级认识钟面,用普通计时法计时的知识基础。24时计时法在电视、电脑、广播、车站、学校等场合有着广泛的应用,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学生学习这部分知识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以一日(一昼夜)有了概念,并能用12时计时法表示一天中的某个时刻。在此基础上,教材使学生了解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24时计时法比较抽象,教材借助多种直观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在此基础上增加了“时间轴”,将一日经过的时间展开,在时间轴上对比给出一日12时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所表示的整点时间。将抽象的、不断流逝的时间与直观的数轴建立起联系,将“时刻”与数轴上的点建立联系,借助几何直观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24时计时法。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掌握12时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的表示方法。 2.利用“时间尺”,使学生理解24时计时法与12计时法之间的关系,并能熟练掌握12记时法与24时记时法的互化。 3.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并养成珍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24时计时法,学会两种计时法的转换。

评课稿 聋校

聋校《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评课稿 222008305211065 方迎花 对于聋生而言,他们已经在生活中有了关于时间的概念,普通计时法对于他们而言是较为常见的,但是他们对二十四时计时法的接触不是很多,因此将普通计时法转换成24时计时法对于聋生而言具有一定的难度,并且本节数学课是在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之间转换的基础上,将其运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在教学过程中应如何引导学生,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呢?王缙老师用最传统的方法演绎了一堂数学课,用最简单的教学手段以及多样的解题方法促进学生思考。 一、一切遵守“序” 循序渐进的原则对于教育教学工作者而言是必须遵守的。从整个教学过程而言,王老师将整堂课从复习、练习到总结,由潜入深,由易到难。首先复习了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在此基础上练习两者之间的转换,这是本节课的基础,贯穿始终,王老师先做好了知识铺垫,对新知识的讲解降低了难度。接着就是练习教科书上的例题,王老师先让学生读题,分析题中的已知条件,然后要求学生自己在本子上求解,在学生主动思考的基础上对例题进一步的分析讲解,有利于提高学生主动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此环节中,王老师用多种方法讲解解题思路,促进学生多角度的思考问题,同时每种方法之间的难度依次深入,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接着王老师让学生做练习时,练习设计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最后总结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使学生真正的掌握这两种算法。王老师整个教学环节的设计都是循序渐进的,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把握时间的可量性,利用直观教学 时间是一种量,具有“量”的特征(有度量单位、结果是度量单位的个数、有限可加、可减性等)。但由于时间看不见摸不着,教师和学生都容易忽视时间的可度量性,仅仅把“钟表”当作“时间”的代言人,会认钟表,借助于钟表来计算时间。但是24时在钟表上是无法体现出来的,学生很难理解12时是个分界点,但同时又是起点。24时记时法的计算对于聋生而言是比较困难的,学生很难理解在用24时计时法计算时,求两时刻之间的时段必须要用减法,而对于普通计时法就不能直接用减法,而需分时段。 王老师充分运用了学生熟悉的度量长度的“尺子”(直线段)以及一天钟表要转两圈的生活常识,将弯曲的钟表刻度“拉直”为“时间尺”,将24时标记在“24时尺”。利用线段图直观明了的标记出各个时刻的位置,使学生一目了然的知道为什么求两个时刻之间的时段要用减法。同时借用“钟表”的时间代言作用,让学生明白为什么在计算的时候可以将“12”时看成“0”,同时借用“钟表”使学生明白,为什么在用普通计时法计算时要分时段。聋生的抽象思维水平较低,利用直观线段图和“钟表图”有利于聋生在头脑中构建画面,帮助学生思考。 三、多种解题方法,体会算法的多样性 不管是教法还是学法都没有固定的方法,数学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让学生体会算法的多样性,并且教学本身也是让学生学会方法,而不是单纯的学会知识。王老师在讲解题目时,利用多种方法解题,其中还利用了数数的方法,这种方法是最实用最有效的,但是许多聋生都无法想到此方法,这个方法简单但不是本节课的重点,因此王老师没在此下功夫,而是将其他两种方法(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的讲解作为重点,同时利用到“钟表”和线段图以及数数的方式,使

关于戊戌变法的几点认识

关于戊戌变法的几点认识 19世纪90年代,中国面临着严峻的内外部形势。从内部上讲,中国的封建王朝统治日趋腐化,封建经济随着洋务运动的开展逐渐解体,传统的封建思想文化受到了西方先进的思想文化的冲击,人们的思想得到了一定的解放。在外部上讲,西方列强侵华方式由以发动侵略性的战争为主转化为以资本输出为主,进一步加剧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西方的文化思想进一步传入中国,日本的崛起以及中日甲午战争的失败,这些都使得我们的民族危机进一步加剧,民族开始觉醒。站在时代浪潮上,一批仁人志士(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发动了著名的“公车上书”,并向光绪皇帝上书建议学习日本的明治维新,以摆脱清政府面临的内外危机,为民族资产阶级的发展获得更有利的环境。 面对这样一种内外形势,我们的维新派在戊戌变法中做了些什么呢?据我所知,以康有为为代表的维新派做了以下工作,推动戊戌变法的进行。在维新思想的宣传方面,维新派采取了多种多样的方式。这其中既有:康有为多次向当时的光绪皇帝上书,使自己的维新思想得到光绪帝的认同;维新派还通过著书立说这一手段宣传维新思想,比较著名的著作有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梁启超的《变法通议》以及严复翻译的《天演论》;康有为介绍外国的一些变法的经验教训,如《日本变政考》、《波兰分灭记》;创办一些学会,如强学会,南国会等;另外维新派还设立了学堂,创办了报刊《时务报》和《国闻报》、《湘报》。在政治方面,改革原有的行政机构,裁撤冗员,澄清吏治,提倡廉政,另外还取消了原有旗人由国家供养的特权地位。在经济方面,则很大程度上延续了洋务派的做法,既鼓励工商业的发展,特别是民族企业的发展,独立设立农工商局与铁路局,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提倡开办实业,鼓励发明创造等;在军事方面,维新派推动实行裁减旧式绿营兵,改练新式陆军,另外还采用了较为先进的西洋兵制,练洋操,习洋枪等。维新派通过这些措施,使得资产阶级享受到了一定的政治权利,促进了民族资本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当时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维新派推动实行的戊戌变法实施了一系列的措施,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我们仍然有一个一个问题没有解决好,即戊戌变法的真正领导者到底是谁?我们传统的教科书上说戊戌变法的领导者是以康有为为代表的维新派,那这个观点是否正确呢?有关的专家学者进过研究发现,康有为向光绪皇帝的奏折很大一部分是由光绪帝身边的帝党所上传至皇帝,皇帝的倾向也很大程度上是受到身边的帝党(以翁同龢为代表)的左右的,所以我们课本上所阐述的观点也缺乏有力的证据,我们不能一味的迷信课本上的观点,我们的官方与学术界也应该慎重对待这个问题,不要把一些尚无定论的观点搬入课本,影响学生的思想。既然戊戌变法的领导者问题都未解决好,那我们就应该避开片面的讲以某个人为代表进行分析戊戌变法。进而以一个群体为代表进行分析,进行研究,以更好的寻求历史的真相。综合上述,我们只能说戊戌变法的领导者是一个群体—维新派! 维新派推动的戊戌变法在光绪帝的支持下风风火火地开展着,各种带有资产阶级性质的诏书从京师发往各地,各地在对执行诏书的各有各的想法,阳奉阴违的现象随处可见,但是即使是这样,这些诏书所涉及的方面也已经触动了原有的地主阶级的利益,最终戊戌变法在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后结束了,一场曾经影响重大的维新运动落下了帷幕,为此我们不禁要问我们的改革为什么会以失败告终?在参考了有关的史料后,我发现我们当时的变法失败的原因在于以下几个方面:①在诏书的执行上,当时的光绪帝及维新派都持有一日即成的心态,过快得实行

24时计时法优质课教案

24时记时法 教学目标: 1.结合问题解决,让学生初步感受记时法产生的必要性,并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记时法。 2.通过对比,树立学生辩证看待两种记时法的意识,并能熟练掌握普通记时法与24时记时法的互化。 3.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并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两种计时法互相改写。 教学难点: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谈话:同学们,刚才的铃声告诉我们上课的时间到了,对吗?那古时候的人们是怎样来确定时间的呢?请看大屏幕。 伴随课件画面的呈现,教师介绍: 在古代,原始人白天外出打猎,晚上回到自己居住的山洞里休息。他们只知道用“日”和“夜”来表示时间。后来,人们发现一天中太阳影子的变化是有规律的,就学会了用测太阳影子的方法来确定时间。再后来,人们还发现,容器中的水或沙子,从一个小孔中流出的时间是固定的,就想到用滴水或漏沙的方法来计算时间。 提问:那么,如果今天我们需要知道时间,要看什么呢?(看钟表) (屏幕出现钟面,显示时刻10时) 提问:你能读出现在钟面上的时刻吗?一般这个时刻你可能在干什么呢? (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 上课 10时 睡觉 10时) 提问:一天之中怎么会有两个10时呢?你觉得这两个10时是同一个时间吗?请看大屏幕: 夜里12时是一天结束的时刻,也是新的一天开始的时刻,这个时刻我们一般在做什么?(睡觉)就让我们从这个时刻开始,时针和分针转动起来了,这时我们应该还在睡梦中,渐渐地天亮了,该起床了,来到学校上课,现在来到了第一个10时,就是我们同学们所说的在上课的10时,太阳越爬越高,当它爬到一

天中最高的那个位置的时候,就来到了中午12时,这时时针已经在钟面上走了整整一圈,一天结束了吗?吃过午饭我们又来到了学校进行下午的课程,很快放学了,回家了,吃过晚饭我们洗洗漱漱可能又要上床睡觉了,这时时针再次指向了10,就是我们同学所说的在睡觉的10时,时间继续在走,又回到了我们一开始开始的那个时刻,夜里的12时,完整的一天结束了。 (伴随动画演示,引导学生观察完整的一天时针要走整整两圈,让学生感受两个10时,一个是上午的10时,一个是晚上的10时) 一天有24小时,时针要在钟面上转动两圈,可能就会出现两次指向10,也就出现了两个10时(交互) 提问:现在你明白一天中为什么会两次出现10时了吗?(指着板书)如果只是像这样来记录时间,行吗? 为什么不行,这样记录容易产生混淆,那你有没有办法让别人不产生混淆呢?生活中,上课的这个10时我们会说什么? 二、回顾反思普通记时法,讨论设计24时记时法 谈话:为了区分开来,生活中,上课的这个“10时”我们一般说成上午10时。(板书:上午)睡觉的这个“10时”我们一般说成是晚上10时。(板书: 晚上) 同学们请看,如果老师像这样记录,一说上午10时肯定是在上课的这个10时,一说晚上10时,肯定是在睡觉的这个 提问: 像这样加上时间词,你还会分不清吗? (点击动画,依次给时间轴上的时刻加上时间词) 谈话:从夜里12时起,第一圈的1至4时,我们一般说凌晨;5至7时,说早上;8至11时,说上午。从中午12时起,第二圈的1至6时,我们说下午;7至10时,说晚上;11、12时说夜里。这样记录时间的方法,我们生活中经常用到,我们把它称为“普通记时法”。(板书: 普通记时法)普通计时法用加时间词的方法,很好地区分开了像两个10时这样的情况, 提问:普通记时法,为什么要加上这样的时间词呢? 谈话:以前咱们只是会这样说,现在明白了这样说的道理。那用普通记时法

《24时计时法》观课评议稿

《24时记时法》评课稿 日照市第三实验小学数学教研组长付志美 听了林老师的《24时记时法》这节课,至今“那时那景”仍历历在目。本课的重难点是学生对于24时计时法和普通计时法的转换,教学内容也比较抽象。在此谈一谈我的一些感受: 1、《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数学又为实际生活服务,这两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林老师在导入时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充分利用多媒体这一资源,用课件呈现了一天中的不同时段学生的生活作息,以此来切入普通记时法,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在感兴趣的现实场景中,唤起已有的生活经验。一方面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另一方面使得学生更深地了解普通记时法,并为后面让学生更好地区分24时记时法与普通记时法作了铺垫。 2、新课程倡导教师“用教材”,而不是简单地“教教材”,教师完全可以而且应该根据学生的情况来处理教材。林老师能够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并融入了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对教材知识进行重组和整合,注重内容的选取对教材深加工,充分有效地激活了教材中的知识。 3、新课程强调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并把它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理念,而新型的师生关系落实在课堂上,应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环境下愉快地学习。本节课的整个教学过程,师生间始终保持着一种朋友式的合作关系。课堂气氛是和谐的、宽松的。在这节课的教学中也

体现了张老师的“差异教学”的教学理念,如张老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24时记时法与普通记时法”的区别。在教学实施中,林老师也很注重引导,放手让学生用这一方法独立去发现知识,实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通过观察、讨论让学生有独立思考的时间,也有合作讨论的机会,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林老师的“时间是最宝贵的,在一天的时间里我们可以做很多事情。”虽只是一句简短的话,但却看得出她对培养学生建立时间观念、要会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的重视。数学的起点是培养学生以数学的眼光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增强应用意识。在这节课中,林老师能教给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健忘的教授》优秀教案

24《健忘的教授》教案 祁家湾街土庙小学彭红英五年级语文 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伊里奇教授是一个专注学问、治学严谨而对一些事情又十分“健忘”的人。 教学重点: 引导感受和体悟伊里奇教授的不拘小节、专注学问、治学严谨的特点。 教学难点: 学习通过具体事例和采用对比突现人物特点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CAI课件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前不久,我有幸在上海华东师范大学聆听了许多著名教授的讲座,使我受益非浅。师板书:教授。学生齐读。21世纪教育 2.说到“教授”,你脑海里浮现了怎样的形象? 3.出示我国著名的教授照片。 大家说得真不错,请看大屏幕。这位是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我们曾学过他的名言“天才在于勤奋,聪明在于积累。”这一位是物理学界著名的美藉华人丁肇中,我们也学过他的名言“最浪费不起的时间。”这位是我们著名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教授。这节课,老师带大家去认识一位特别的教授,(课件出示)这就是伊里奇教授。他五十多岁,上穿圆领毛衣,下穿牛仔裤,人很精神,没有半点学究样。请大家把课本翻到141页。21cnjy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注意读通句子,把遇到的生字生词圈画出来,并多几遍。 2.边读边思边圈画:文中的伊里奇教授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3.全班交流: ①检查生词: 健忘权威崇拜裤兜儿涉及某版本婴儿车妻子 指名读,正音,齐读。 ②伊里奇教授给你留下什么印象?(板书:记忆力惊人) 4.完善课题:(板书:健忘的)。齐读课题。 5.小结过渡:我们现在再来细读课文,先弄清楚课文通过哪些事例来表现教授的健忘?(板书:健忘) 三、精读课文,体悟特点 (一)学习“健忘”部分: 1.默读课文,看看文中通过哪些事例表现了教授的健忘?边读边勾画出最能表现教授健忘特点的词句,并在相应的地方批写自己的感悟。 2.班级交流: ①“忘学生名字”部分(课件相机出示) “噢,新来了一个外国学生!你好,欢迎你来听我的课。你叫什么名字?哪个国家的?” “噢,又来了一个外国学生!你好,你叫什么名字?哪个国家的?” “坐在最后一排的那个中国学生怎么没来?” A.你从哪里体会到教授的健忘?教授忘记了什么? B.过渡:教授的健忘还不止这一件事,还闹了什么笑话? ②忘儿子 A.“广为流传”是什么意思?

《跪跳起》评课稿

《跪跳起》评课稿 教学内容:技巧—跪跳起教学对象:三年级 总体来说,本节课条理清晰,节奏明快,体现了方老师扎实的基本功。整节课中学生兴趣浓烈,积极主动性较高。教学内容有所创新,是一堂有趣而又有实效的好课。在教学设计上很花心思,教学过程非常扎实有效,教学效果明显。方老师对这个教材的把握和理解非常到位,采用的教学方法手段非常合理。方老师在兴趣激发和分层教学方面做得尤为突出。整节课方老师教学组织严密,让学生练习的密度大,同时对学生的练习不断提出目标和要求,教学效果显著。 一、运动技能有效性分析 这节课的跪跳起动作在三年级属于技术性较高的运动项目也比较枯燥,方老师通过设计跑点游戏、辅助性准备操和游戏活动,为教跪跳起练习做铺垫,将教学内容溶合在游戏中,使学生在游戏中无形间达到教学的初步目的。当学生掌握到一定程度时,再做技术性指导,层层深入,由易到难,逐步导入,所有活动开展都围绕重难点开展,让学生在愉悦的学习氛围中体验运动的乐趣。 在体能和技能的合理分配上,方老师选取了主要锻炼上肢和协调的攀爬练习来与跪跳起动作搭配,比较合理。但在量的分配上,体能攀爬上的练习所占的比例偏少了一点。 在教学过程和目标的和谐统一方面,方老师做得比较好。整一个教学过程都是围绕着教学目标的达成而开展。 在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方面,“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体现学生的学

习主体地位”是体育教学的基本理念之一。在学生主体和方老师主导的关系上,方老师处理的较好,能够做到很好的引导学生进行各项练习,对学生的练习能进行及时的点拨。 二、教学亮点描述 1.引导方面衔接非常自然、有趣。方老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从:游戏“看谁先到点”—→垫上操—→各种垫上跳—→技能学习—→翻越障碍——结束部分。这整一个的流程中,垫上操结合后面的跪跳起动作方老师进行了有趣有效的创编,在引导到各种各种的垫上跳,这个过程有自我的挑战,比一比,在一步步到后面的技能教学……整个非常流畅、很好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很成功。 2.器材的巧妙运用。本节课主要利用的器材就是大垫子,而方老师在整个过程把大垫子充分合理的运用了起来,利用率非常高。通过垫子不同摆放来解决课的重难点,进行分层教学,在课中得以很好地分解难度,突破重点。垫子的摆放上做到了简单有效。 3.有效的分层。新课程提倡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通过制定有针对性地、能满足各层次学生需求的分层目标,使学生在各自基础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方老师在这节课中很重视这个问题,在环节目标预设时给不同程度的学生留足了空间,学生可根据自身的情况有选择性地完成力所能及的学习任务,并尽可能地在老师的帮助下挑战新的难度,这一做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尝到成功的喜悦,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促发了学生特别是弱势学生参与主动学习的热情。 三、生成性教学细节分析

24时计时法优质课教(学)案设计

实用标准文案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三年级下册 活水乡鲁依小学陈红文

2017年陆良县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教学竞赛决 赛教案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 《24时计时法》教学设计 活水乡中心学校鲁依小学红文老师执教 【设计理念】 对于“24时计时法”,因为认知点较多,我们见到的大多课堂要么是老师说个不停,学生忙个不停,要么是老师说,学生听。属于典型的教学容抽象繁琐的一类课题。世界上最抽象的事物莫过于时间,在设计时我重视直观教学,充分发挥教具、学具和“时间尺”的作用。由于学生平时很少使用24时计时法,因此 在用24时计时法表示下午几时或晚上几时时,学生往往感到不太习惯。教学时我使用动态课件,动态回顾一天的24个小时的经过,引导学生观察一日时针正好走两圈,体会钟面数字、时间及圈数之间的关系,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表象,并适时出示时间尺,教学时先呈现出12时计时法表示的时刻,让学生再标出相应的24时计时法表示的时刻,借助几何直观帮助学生理解24时计时法。本节课我给学生充足时间去思考、猜想,并借助生活经验充分的去尝试探究,然后再梳理、点拨、归纳,层层推进,优化教学结构,简化教学程序,力求让课堂简洁、清晰、流畅、生动。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知识探究的趣味性。使学生的认知结构和思维水平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 【学情与教材分析】 我们认为学生对时间有生活经验,也有一、二年级认识钟面,用普通计时法计时的知识基础。24时计时法在电视、电脑、广播、车站、学校等场合有着广泛的应用,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学生学习这部分知识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以一日(一昼夜)有了概念,并能用12时计时法表示一天中的某个时刻。在此基础上,教材使学生

《24时计时法》评课稿

《24时计时法》评课稿 《24时计时法》评课稿范文 一堂好的数学课,应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师生互动的学生有所得的课;应该是学生积极主动探索的课;也应该是学生快乐学习的课。纵贯整个教学过程,无不体现了这样的课程理念。 一、能充分估计教学的起点,把握重点,找准难点 本节课教学内容是认识24时记时法,对于这一部分知识,学生在生活中都有初步的认识,因此教者实施导入部分时,从学生身边最熟悉的《新闻联播》音乐及时间出发,让他们说出时间,然后再看右上角时间的另一种表示法,通过比较,发现两种记时法,从而引入新课内容。再如:新授中讲授时间表示法的转化时,也是通过学生进行对比及生活经验,从而得出转化方法的,教者没有更多的解释。在重点教学时,充分设问,让学生合作交流、讨论,最后共同经历了一个思考的过程,学生在体验中获得了提升。在0点与24点教学中,充分运用了时间线的作用,突破了难点,学生一看很明了。 二、能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倡导合作交流,注重培养创新能力 教者在新授过程中,没有更多的讲解,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而是让学生提问题,合作交流,汇报总结。如:今天的研究内容是什么??提出了: 看到什么记时法? 看有什么不同?

你喜欢哪一种? 问题源于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学生间的思维进行了碰撞,这样掌握的知识才牢,同时也培养了学生间的交流、合作意识。最后,再通过学生的汇报、交流,得出了两种记时法的名称,不同点及喜欢的记时法。至于哪种记时法好,众说纷纭,课堂气氛很活跃,课堂也很民主,生生、师生互动非常和谐、民主,最终老师进行了总结,各有千秋。其实,在这里可说明一下,口语中经常用12时记时法,书面语中经常用24时记时法。当下一节课进行有关时间计算时,学生自然而然也就知道什么记时法好了。在新授小结中,也充分鼓励学生进行质疑问难,学生的提问很真实,很有价值。 三、能充分利用电教设备,进行有效、生动的现代教学 本节课教者没有大量的.使用多媒体课件,只有两处:一是导入部分,播放了《新闻联播》视频;二是结束部分,播放了钟面上分针与时针行走24小时的过程,并及时对应显示24小时记时法,并且配了月亮及太阳的图示,显得很生动,很有效。这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很形象,很直观,很有效。 四、教师教学基本功扎实 板书很合理,一看就知道,两种不同的记时法,便于学生进行探究、思考。教态很明朗、快活、庄重,富有感染力。能联系自己的实际,让学生感知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教师的语言也很有启发性,语调适中。 几点建议:

熊继柏教授医案

熊继柏教授医案 湖南省名中医熊继柏教授从事中医临床40余载,积累了非常丰富的临床经验,不仅善于常见病的诊治,而且善于诊治疑难杂症,临床疗效显著。笔者有幸随师侍诊数年,获益匪浅。兹举熊教授治疗眩晕病的验案数则,以介绍其经验。1 痰热眩晕宾某,女,70岁,2004年3月3日初诊。该患者宿患高血压,糖尿病。头晕目眩,恶心欲呕10天。由于患者宿患高血压,故平素易感头晕。但10天前晨起突感头晕目眩较前加重,视物晃动,如坐舟车,且伴恶心欲呕,口苦咽干,大便秘。经服用降压药无效,故前来诊治。诊时症见:头晕,欲呕,便秘,舌苔薄黄腻,脉弦数。证属痰热上扰清窍。治宜清热化痰,和胃止呕。方用黄连温胆汤加减。处方:陈皮lOg 法夏lOg 茯苓15g 枳实lOg 竹茹lOg 生大黄5g 黄连4g 天麻10g 钩耳10g 石决明15g 甘草6g。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7剂,诸症消失。 按:熊教授用黄连温胆汤加减治疗痰热上扰之眩晕,每获显效。上方中法夏苦温燥湿化痰,降逆和胃;竹茹清胆和胃,止呕除烦;陈皮、枳实理气化痰,使气顺则痰自消;茯苓健脾利湿,俾湿去则痰不生;天麻熄风定眩,为治疗一切眩晕之要药,《本草纲目》云:“天麻为治风之神药。”黄连清热;生大黄荡涤肠胃邪热积滞以引热下行外出。因该患者有高血压,故用钩耳、石决明平肝潜阳熄风。方药对证,药到病除。2 痰湿眩晕黄某,男,4O岁,2004年7月14 El初诊。头晕,呕逆半月。就诊时,诉头重如蒙,视物旋转,胸闷泛恶,呕吐痰涎,兼颈胀痛而且转动不利,见舌苔薄白滑,脉滑。证属痰湿上泛之眩晕。治宜祛痰化湿,健脾和胃。方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处方:陈皮10g 茯苓15g 法夏10g 甘草6g 炒白术10g天麻10g 威灵仙10g 羌活10g 钩耳10g。水煎服,每El 1剂,连服7剂,症减大半。继服原方7剂而痊愈。按:痰湿眩晕用半夏白术天麻汤,疗效非常明显,常收西药难以比拟的效果。上方中用陈皮理气化痰;半夏降逆止呕化痰;茯苓利水渗湿;白术健脾燥湿;天麻为止眩之要药;威灵仙、羌活皆能胜湿止痛;钩耳与天麻合用加强治眩之效。3 外风眩晕熊某,女,61岁,2001年7月15 El初诊。初诊时症见:头晕,巅顶头痛,连及两侧头痛,恶风目胀,心烦,口苦,后背痛,舌红,苔薄黄,脉弦。证属外风之眩晕。治宜解表祛风止眩。方用菊花茶调散加减。处方:川芎10g 荆芥10g 防风10g 细辛3g白芷10g 薄荷10g 甘草6g 羌活10g 菊花10g僵蚕15g 黄芩10g 天麻10g 羚羊角片15g(另煎兑服)。服7剂。2诊:服上方后,症状稍减,舌脉同前。仍守原方加藁本10g、夏枯草10g。7剂而病告痊愈。按:外风以疏散为法,治宜散风邪 ,止头痛。菊花茶调散用治外风眩晕,屡见效验。方中川芎善于祛风活血而止头痛,并为“诸经头晕头痛之要药”,《本经》谓其:“主中风人脑头痛。”薄荷、荆芥轻而上行,善能祛风止痛,并能清利头目;羌活、白芷均能疏2风止痛;细辛祛风散寒止痛;防风辛散上部风邪;菊花、僵蚕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天麻止眩;并用黄芩清少阳经之热;羚羊角人厥阴肝经清热熄风;甘草调和诸药。辨证论治立法遣方准确,疗效无疑显著。4 内风眩晕丁某,女,6l岁,2004年7月14 El初诊。眩晕,颈胀,面麻2月余。诊时症见:眩晕,遇怒则加重,颈胀,颜面麻木,口微干,腰膝酸软,舌苔薄而黄白相兼,脉弦而细。证属内风之眩晕,即肝阳上亢之眩晕。治宜平肝潜阳以熄风。方用天麻钩藤饮加减。处方:天麻15g 钩耳20g 石决明20g 川牛膝15g杜仲15g 桑寄生10g 夜交藤10g 益母草6g茯神15g 黄芩6g 僵蚕20g 甘草6g。服7剂。2诊:上症显减,舌脉如前。以原方再进10剂,痊愈。按:本证因肝肾不足,肝阳偏亢,以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