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家庭教育现状调查与思考

近年来,随着固原发展逐步深入,对劳动力资源的需求迅猛增长,提供了大量新的就业机会。大批内地省份务工人员涌入,为固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劳动力离开老家来固原务工,而随他们来的子女则称为外来务工随迁子女。家庭提供了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进入城市的社会化基础条件,家庭教育在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社会化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由此带来的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家庭教育问题无疑是一个最易被忽视又不容忽视的问题。基于此,本文对固原外来务工子女家庭教育问题进行了探讨,旨在为解决外来务工子女的家庭教育问题提供一些帮助。

一、调查说明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外来务工人员也在逐年增加。为了能让子女在城里接受更好的教育,越来越多的务工人员选择将子女带到城市。但由于务工人员自身的工作性质和文化水平的限制,子女的家庭教育受到严重缺失,随迁子女在成长过程中可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而在人的成长历程中,家庭教育影响最大,认识和把握目前家庭教育的状况,对改进家庭教育现状,指导家长走出家庭教育困惑至关重要。
(一)调查的主要对象
以部分家长和学生为对象。采用问卷方式调查,对重点有共性的问题还进行了访谈。
(二)调查研究的主要方法
(1)问卷调查
为了广泛了解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我们进行了广泛的问卷调查。问卷采用自编的“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家庭教育现状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基本信息、家庭教育观念、家庭教育行为方式三个方面。发放300份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287份,涉及固原市同仁回小不同年级学生及家长。
(2)深度访谈
为了深入了解在家庭教育各环节中的具体问题,多次组织部分家长、学生和班主任老师进行深度访谈,以便更进一步了解存在的问题。
二、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家庭教育是子女健康成长的前提。家庭在孩子科学知识、行为规范、道德情操等方面的培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长应该充分重视家庭教育,但通过对同仁回小学生及家长的调查,我发现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家庭教育存在着不少问题。
1. 学生主体主要存在的问题
(1)经济收入偏低,家庭教育环境较差
家庭是孩子学习、休息、娱乐的主要场所。因此,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应对孩子有一定的关心和投入,如给孩子创设一个安静、舒适的学习环境,给孩子提供必需的学习用品,创造浓郁的文化气息和教育氛围,这些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会起到积极的作用。但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外来务工人员大多数还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 外来务工人

员家庭收入总体还是偏低,教育投入不足。调查发现: 外来务工人员因收入低,流动性强,基本都是租住,无法给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用于子女家庭教育方面的经费投入也极为有限。
(2)未遵循教育规律,家教方式存在偏差
外来务工人员的教育能力与孩子教育需求形成落差,主要表现为家长文化素质偏低和孩子教育需求大的偏差。外来务工人员把家庭教育仅仅理解为督促子女完成作业,甚至占用子女体息玩耍时间。由于忙于劳作,忽视了对孩子的教育过程。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外来务工人员家长认为孩子由学校和老师管就是,自己在意学习结果,不注重教育过程。对子女学习中的疑问很难做出正确解答。对孩子教育不够仔细和认真,一旦孩子成绩不好,就会责骂甚至殴打,缺少对孩子励志和赏识教育。访谈中发现许多随迁子女非常反感这种教育方式,产生抵触情绪,家庭教育效果不佳。
(3)亲子间交流不畅,沟通较少
家庭、学校、社会是孩子受教育的场所,三者紧密相连缺一不可。其中家庭教育是启蒙教育,在孩子一生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家庭氛围,有利于家长与孩子间的交流与沟通,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但是,外来务工人员家长本身受教育水平低,学习意识淡薄,积极教育孩子的观念不强,且由于工作时间长强度大,致使自己没有时间与精力创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调查结果表明:有45. 6%的家长因自身教育水平低在辅导孩子功课上力不从心;20.3%的家长因自身忙碌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
调查中得出的家庭教育“亲子关系”情况,可以看出外来务工人员亲子关系和谐程度还有待提高。这是由于跟着爸妈一起迁移到一个陌生的环境,由于生活、学习环境的不同产生强烈的心理反差。大多孩子涉世未深,对事物缺乏判断能力,容易产生自卑心理或反感心理。如果不采取措施积极引导,不利于孩子融入到新环境中。
总之,家庭教育功能的弱化对孩子教育十分不利,它会导致社会和学校对孩子教育难度的增加。

三、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家庭教育存在问题的成因
1.工作地点不稳定,家庭环境差
由于父母的工作地点经常变换,随着父母迁移的孩子很难以适应这种多变的环境。特别是多数外来务工人员从事的都是劳动强度大、工作时间长、待遇水平低的工作,这是造成他们经常更换地点的原因,也是他们没有时间与精力辅导孩子教育的主要原因。这不仅影响了良好家庭氛围的塑造,更打断了孩子学习的节奏。其子女学习过程呈现了劳动性与不连续性的特点,这种流动性和不连续性对流动儿童的教育有

较大的不利影响。这不仅给孩子心理造成了影响,而且也不利于良好家庭教育环境的培养,更不利于孩子的学习。
2. 家庭经济状况较差,子女教育需求得不到保障
大部分外来务工人员家庭的家庭收入相对于城市家庭来说依然偏低,面对沉重的生活压力,不能给家庭教育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对子女的教育投入少,很少购买一些与孩子成长密切相关的书籍、学习机等学习用品。其次工作时间较长,必然导致家庭教育的时间和精力不够;再者社会地位较低,在子女心目中的权威性受到质疑,不利于家庭教育的开展;最后由于工作量大,经常需要子女的帮忙,严重影响了子女的学习时间。
3.父母文化程度低,教育观念滞后
社会学和教育学指出家庭教育水平的高低受父母的文化水平影响。外来务工人员的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大多是中学程度,由于自身文化素质不高,他们中的大部分不能对子女的学业进行实质性的指导。大部分家长将智育作为教育的所有内容,忽视子女品德、性格、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培养。在信息时代的今天,他们原先所掌握的知识己经过时,他们对子女学习指导能力差,对教育的理解也存在很大局限性,对孩子人格塑造、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不够关注。自身视野局限,家庭教育理念和家庭教育观念滞后,导致他们无法给孩子的未来进行正确定位,缺少对其子女进行励志指导。
四、解决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家庭教育问题的措施
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家长一言一行都对孩子的教育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家长有义务也有责任承担起教育孩子、给孩子创造一个舒适健康的家庭课堂的责任,使孩子在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中健康成长。
1. 外来务工人员要增强教育观念,掌握科学教育方式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是家长对孩子的期待,特别是外来务工人员由于自身受教育少、工作辛苦,对孩子的这种期待特别强烈。然而这需要良好的家庭教育做基础,但目前外来务工人员在这方面的工作还远远不够。因此,从思想上入手,树立科学的家庭教育观念,学习科学的教育方式才能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
(1)转变思想,明确家庭教育责任
家庭教育是育人的基础,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的好坏,直接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因此,外来务工人员要充分认识到家庭教育对子女成长的重要性,改变单纯依赖学校教育的观念,摈弃轻视子女学习的“散养”教育。首先,端正家庭教育态度避免对孩子的过分溺爱、过高期望,着重塑造孩子健全的人格与健康的心态,培养孩子独立能力。其次,改变传统教育观念中重智力、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