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整理
最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第一单元水第1课水到哪去了1.水是一种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
2.用湿布擦黑板,黑板过一会儿变干了,湿的手变干了,都是由于水慢慢变成了水蒸气飞散到了空气中,这种现象叫蒸发。
3.水蒸发会吸收热量。
4.常见的蒸发现象有水洼变干了,衣服晾干了,煮食物时水减少了等。
5.在任何温度下,水都会蒸发。
6.水蒸气是气态的水,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水蒸气和水是同一种物质,只是状态不同。
7.水蒸气是无色透明、无味、看不见、摸不着的。
8.无论下雨还是晴天,空气中都存在水蒸气。
9.水有三种形态:液态(水)、气态(水蒸气)、固态(冰)。
10.比较水和水蒸气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质量11.取两杯等量的水,并在杯外壁上标出水位,甲杯杯口敞开,乙杯杯口用塑料薄膜封住,然后将它们同时放到同一个通风且向阳的位置。
两天后,会观察到甲杯中的水面位置低于水位线,乙杯中的水面位置基本不变。
12.将透明的塑料盒倒扣在潮湿的地面上,放置一段时间,观察到盒子内部的侧面和底面上有小水滴,这是水蒸气遇冷凝结形成的。
第2课水沸腾了1.不停地给杯子里的水加热,水会沸腾。
2.水沸腾时,水中和水面上会冒出很多气泡,气泡里含有水蒸气。
3.水沸腾时,水面上会看到很多“白气”,这不是水蒸气,是小水滴。
水蒸气是看不到的,我们能看到的“白气”和雾都不是水蒸气。
4.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会塑料袋大大增加。
将套有塑料袋(被挤压过)的漏斗放漏斗在沸腾的水面下,塑料袋会鼓起来。
5.通常,当水的温度升高到100℃时,水会沸腾。
6.水沸腾时,温度不变。
7.温度计上的100℃是以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时的温度为基础规定的。
8.测量水温的方法(1)手拿温度计的上端。
(2)将温度计下端浸入水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和壁。
(3)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持平。
(4)在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读数(测量连续变化的温度时除外)。
(5)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的水。
9.酒精灯的火焰从外向内依次为外焰、内焰和焰心。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知识点大全

三年级上册一、水1、水到哪里去了:水-蒸发-水蒸气2、水沸腾了:水沸腾的过程、现象3、水结冰了:水结冰的过程、现象4、冰融化了:冰融化过程的物态变化5、水能溶解多少物质:对比试验;食盐和小苏打6、加快溶解:控制变量7、混合与分离:食盐在水中溶解和结晶的双向变化过程,食盐溶解于水的过程是可逆的。
(问题:增加或减少水分时,食盐的水溶液会有什么变化。
)8、它们发生了什么一、水1、水到哪里去了——(水的液态与气态)1、液态水和水蒸气: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水蒸气。
2、液态水和水蒸气的不同点2、水沸腾了——(液态水蒸发变成水蒸气)1、物态变化:液态水沸腾变为水蒸气;沸腾是水受热超过一定温度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沸腾过程中水的温度不再发生变化。
2、水的沸点:在正常压强下时100摄氏度。
3、水结冰了——(液态水凝固变为冰)1、物态变化:当环境温度低于0℃,水的温度下降到0℃时,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
2、水和冰的比较3、冰和水是同一种物质的不同形态4、冰融化了——(冰融化为水)1、物态变化:当环境温度高于0℃时,冰开始融化。
2、冰融化成水的原因: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热量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
3、水、水蒸气、冰的比较5、水能溶解多少物质——(溶解)1、能溶解的物质:水能溶解食盐和小苏打。
2、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同:同样多的水能够溶解的食盐和小苏打的质量是不同的。
6、加快溶解——(溶解速度)1、温度与溶解速度的关系;2、搅拌与溶解速度的关系;(通过搅拌和提高水的温度,能够加快食盐在水中的溶解速度。
)7、混合与分离——(食盐溶解于水的变化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过程。
)1、方法:溶解——过滤——重结晶2、水:盐溶解在水中与沙子分离,最后蒸发为水蒸气8、它们发生了什么——一些物质的状态虽然发生了变化,但一般来说物质本身的组成成分却没有改变,如水的三态变化。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归纳整理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二单元复习资料第一单元植物1〔看〕、〔听〕、〔摸〕、〔问〕、〔量〕等方法都是科学观察的根本方法。
2在观察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表达〕、〔讨论〕、〔记录〕等学习方法。
3全面的观察一棵大树或一个物体,我们可以用眼睛看,用手摸,用鼻子闻,用耳朵听,用笔记录,还可以用测量工具来测量。
4在写观察记录时,要注意写清:1.要写出观察的时间、地点、小组成员。
2.要按观察的顺序来记录。
3.最好贴上收集到的实物标本5拓印树皮的方法是:1把白纸紧压在树干上,2先用手指在纸上反复按压3再平捏蜡笔在纸上涂擦,使凸起局部染上颜色。
6科学家的工作顺序。
〔1〕提出问题〔2〕作出猜想〔3〕寻找证据〔4〕得出结论大对与小草1大树的整体形态一般由〔树冠〕、〔树干〕、〔树根〕组成,器官包括〔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局部。
2大树的特征可以用树的〔高矮〕、树冠的〔形状〕、树干的〔粗细〕、树皮的〔样子〕与树叶的〔样子〕等来描述。
4木质茎:木质部兴旺,支持力强的茎。
像松树茎一样的茎叫木质茎。
5草质茎:木质部不兴旺,支持力弱的茎。
像狗尾草一样的茎叫草质茎6一年生:一个生长季节内完成生活周期的,即当年开花、结果后枯死的植物。
7多年生:能生活两年以上的植物。
8小草与大树一样,具有〔生命体〕的共同特征。
9大树与小草之间的不同点是:1植株的高矮不同,大树高、小草矮2茎的粗细不同,大树粗、小草细;3茎的质地不同,大树是木质茎、小草是草质茎;4大树是木本植物,小草是草本植物;5寿命不同,大树多年生寿命长、小草寿命短。
10大树与小草的共同点是:1都生长在〔土壤〕中,2都有〔绿色〕的叶,3都会〔开花结果〕,4都需要〔水分〕、〔阳光〕、〔空气〕。
与〔营养〕草本植物与木本植物1草本植物:植物体木质部较不兴旺至不兴旺,茎多汁,较柔软的植物。
2木本植物:植物体木质部较兴旺,茎坚硬,多年生的植物。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知识点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知识点第一单元植物一、我看到了什么1.(看)、(听)、(摸)、(问)、(量)、(闻)等方法都是科学观察的基本方法。
2.(放大镜)是用来进行科学观察的一种工具。
二、校园的树木1.大树生长都需要的条件有(阳光)、(水)、(空气)。
2.大树的特征可以用树的(高矮)、树冠的(形状)、树干的(粗细)、树皮的(样子)和树叶的样子等来描述。
3.一棵大树可以分成三部分(树冠)、(树干)和(树根),树冠的形状可以分为:(三角形)、(圆形)、(半圆形)和(扇形)等几种。
4.用(图画),(拓印作记录),(搜集一些实物标本),都是我们观察、描述树木时可以使用的方法。
5.不同的树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答:树的相同之处:(1)他们都长在泥土里;(2)生长都需要阳光、水、空气;(3)都有树干、树冠、树叶;树的不同之处:(1)树冠有大小;(2)树干有粗细;(3)有的树皮光滑,有的粗糙;(4)结的果实不一样;(5)叶片不一样。
6.远远看去,一棵大树的外形是怎样的?有哪些部分组成的?答:从远处看树木,看到的树的整体形态,一般树的形状有树冠,树干,树根组成,从近处观察树的各个部分,一般包括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部分。
7.拓印树皮图案的方法?答:把白纸紧压在树干上,先用手指在纸上重复按压,在平捏蜡笔在纸上涂擦,使凸起的部分染上色彩。
9.我观察的大树:我观察的大树它有五层楼那么高,树干很粗,用双臂刚好抱住。
树皮是银灰色的,摸上去有些粗糙,树枝上还有几只小鸟在鸣叫。
树叶的形状像个爱心,闻起来没有任何味道。
这是一棵杨树,已经在学校里生长了十几年了。
三、大树和小草1.像樟树茎一样的茎叫(木质茎)。
像狗尾草一样的茎叫(草质茎)。
2.我知道树是(木本动物),草是(草本动物)。
3.在校园、郊野、路旁、果园中都能找到狗尾草,它是一年生杂草,全国各地都有分布。
它的果实串毛茸茸的,很像狗尾巴。
4.你知道哪些小草的名字?答:狗尾草、蒲公英、车前草、含羞草,指甲草等。
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总结全(思维导图)

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总结全(思维导图)三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1:第一单元水水到哪里去了?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成水蒸气。
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水沸腾了沸腾是水受到热超过一定温度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在沸腾过程中,水的温度不再发生变化。
我们可以使用温度计来测量水的温度,方法如下:手拿温度计的上端,将温度计下端浸入水中,不能碰到的底和壁,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持平,在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读数(测量连续变化的温度时除外),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的水。
在使用酒精灯加热时,一定要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其他酒精灯,熄灭酒精灯时要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
加热后的烧杯、三脚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仍然是很烫的,不要用手去触摸。
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会增加。
水也可以结冰,当环境温度低于0℃,水的温度下降到0℃时,水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固体状态。
在结冰过程中,水要向周围放出热量。
水和冰的异同可以通过维恩图来表示。
当环境温度高于0℃时,冰开始融化。
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热量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
水能溶解。
不同的物质在不同温度的水中溶解能力不同,例如50毫升的水大约可以溶解18克的食盐,50毫升的水大约可以溶解5克的小苏打。
通过搅拌和提高水的温度,能够加快食盐在水中的溶解速度。
影响溶解速度的因素有:温度、搅拌、颗粒大小。
食盐溶解于水的变化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过程。
在实验中,我们要注意搅拌时不要碰到烧杯的底与壁,滤纸中的液面要低于滤纸边缘。
我们可以通过切成小块、挤压、拉伸、撕成小片等方法改变橡皮泥和纸的形状或大小,但是构成它们的物质没有改变。
冰、水、水蒸气虽然状态不同,但都是同一种物质。
第二单元空气空气具有无色、透明、无味、会流动、没有固定的形状等特征,总会充满各处。
空气占有一定的空间,并且充满各处。
空气占据的空间可被压缩,压缩的空气有弹性。
质量是空气的基本特征之一,并且可以被测量。
【科学】三年级上学期教科版科学复习大纲

【科学】三年级上学期教科版科学复习大
纲
知识点一:生物多样性
- 了解不同生物的特征和分类
- 掌握动物和植物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
- 理解物种和栖息地的关系
知识点二:物质的属性和变化
- 理解物质的三态和相变规律
- 掌握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 了解物质的混合和分离方法
知识点三:力和机械
- 理解力的作用和测量
- 掌握简单机械的结构和原理
- 了解杠杆和轮轴的应用
知识点四:天体与地球
- 了解地球的形状和运动
- 掌握太阳、月亮和星星的基本特征
- 理解四季交替的原因和表现
知识点五:生活中的能源
- 掌握常见能源的种类和应用
- 了解能源的转换和利用
- 理解能源的重要性和节约方法
知识点六:环境保护
- 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 掌握节约资源和减少污染的方法
- 了解环境污染对生物和人类的影响
知识点七:科学观察和实验
- 掌握科学观察的方法和技巧
- 了解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
- 理解科学实验对科学研究的重要性
以上为三年级上学期教科版科学复习大纲,内容涵盖了生物多
样性、物质的属性和变化、力和机械、天体与地球、生活中的能源、
环境保护以及科学观察和实验等七个知识点。
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复习掌握这些基本科学知识,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科学】三年级上册教科版科学知识点全集

【科学】三年级上册教科版科学知识点全集1. 科学与生活- 科学是什么?- 科学与生活的关系是什么?- 科学观察的方法有哪些?- 如何进行科学实验?2. 科学实验- 什么是科学实验?- 科学实验的步骤是什么?- 实验中的控制变量和自变量是什么?3. 物质的性质- 什么是物质?- 物质的三种基本状态是什么?- 物质的性质有哪些?- 物质的变化有哪些?4. 物体的运动- 什么是物体的运动?- 物体运动的三个要素是什么?- 物体运动的种类有哪些?- 什么是力?5. 天气与季节- 什么是天气?- 天气的变化有哪些?- 什么是季节?- 季节的变化有哪些?6. 声音的传播- 什么是声音?- 声音是如何传播的?- 声音的特点有哪些?7. 光的传播- 什么是光?- 光是如何传播的?- 光的特点有哪些?- 什么是透明、不透明和半透明?8. 磁铁与磁性- 什么是磁铁?- 磁铁有哪些性质?- 什么是磁性?- 磁性的实验有哪些?9. 植物的特点- 植物的基本结构有哪些?- 植物的生长需要什么条件?- 植物的繁殖方式有哪些?10. 动物的特点- 动物的基本结构有哪些?- 动物的特点有哪些?- 动物的分类有哪些?- 动物的生活习性有哪些?11. 人的生长发育- 人类的生长发育过程有哪些阶段?- 人类的饮食和运动对健康的影响是什么?- 什么是生殖器官?12. 家庭与社会- 家庭的作用是什么?- 社会的作用是什么?- 家庭和社会的关系是什么?- 什么是公共设施?13. 生产与消费- 什么是生产?- 什么是消费?- 生产和消费的关系是什么?- 如何合理消费?14. 环境保护- 什么是环境保护?- 为什么要保护环境?- 如何保护环境?- 什么是可持续发展?15. 安全教育- 什么是安全教育?- 安全教育的重要性是什么?- 如何预防事故发生?- 什么是急救知识?以上是【科学】三年级上册教科版的科学知识点全集,共包括15个主题。
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2023(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梳理(知识点+练习)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水》主要内容第1课《水到哪里去了》(1)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水蒸气,这个过程叫蒸发。
(2)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肉眼不可见。
(3)水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液体,会流动,无固定的形状,有一定的质量和体积。
(4)水有三态:液态、固态、气态。
第2课《水沸腾了》(1)水沸腾时,水的温度接近100℃。
(2)水在沸腾中,发生蒸发,水变成水蒸气,体积变大。
(3)水沸腾时,水中有气泡从下往上升,气泡由小变大,最后在水面破裂。
(4)酒精灯火焰自外而内可以分为外焰、内焰和焰心三部分。
第3课《水结冰了》(1)当环境温度低于0摄氏度(℃),水的温度下降到0摄氏度时,水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固体状态。
(2)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
(3)水结冰后,体积变大。
(4)冰是固体状态,具有固定的形状,不会流动,有一定的质量和体积。
第4课《冰融化了》(1)当环境温度高于0摄氏度时,冰开始融化。
由固体状态变成液体状态。
(2)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热量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
(3)冰融化后变成水,体积变小。
(4)水、冰、水蒸气三者之间可以互相转化,只是状态发生改变,三者是同一种物质。
第5课《谁能溶解多少物质》(1)像糖、盐这样的可以均匀分散在水中的现象叫溶解。
而沙子、食用油则不能溶解在水中。
(2)物质在一定量水中的溶解能力是有限的。
(3)水能溶解食盐和小苏打,同样多的水能够溶解的食盐和小苏打的质量是不同的,食盐的溶解能力比小苏打要强。
第6课《加快溶解》(1)可以用搅拌、加热和捣碎的方法,能够加快食盐在水中的溶解速度。
(2)做对比实验时,只能改变一个条件,其他条件都要不变。
第7课《混合与分离》(1)食盐溶解于水的变化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过程。
(2)通过过滤的方法可以分离水和不溶解在水中的物质。
过滤实验我们需要用到:烧杯、玻璃棒、漏斗、过滤纸、铁架台等实验材料。
(3)通过蒸发的方法可以将食盐从水中分离出来。
《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重点要点归纳梳理

《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重点要点归纳梳理1第一单元水第一课《水到哪里去了》1.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水蒸气),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2.湿布擦黑板,过一会儿黑板上的水渍不见了,是因为水变成了(水蒸气)。
第二课《水沸腾了》1.(沸腾)是水受热超过一定温度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沸腾时水的(温度)不再发生变化。
2.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会(大大增加)。
3.水在加热过程中,观察到的变化有(刚开始水温不断升高,杯底会产生气泡,水面会看到热气,容器内壁出现大量的小水珠)等。
第三课《水结冰了》1.当环境温度低于(0℃),水的温度下降到(0℃)时,水会结冰。
2.水结冰后体积(增大),占据了更大的空间,所以冰块(浮在)水面上。
3.实验时,往烧杯里的碎冰加食盐,从而(降低温度),使试管里的冰更容易结冰。
第四课《冰融化了》1.当环境温度高于(0℃)时,冰开始(融化)。
2.冰在融化的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热量)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
3.用吸管对着冰块某个部分吹热气,被吹的部分会被(融化),甚至会将冰块吹穿。
4.冰融化成水后体积会(减小)。
第五课《水能溶解多少物质》1.溶解是指物质在水中化成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地)分布在水中,没有(沉淀)。
2.许多物质能在水中溶解,比如(小苏打、味精、食盐、白糖、红糖)等。
3.一般情况下,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是有一定(限度)的。
4.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50毫升的水大约可以溶解食盐(18)克,溶解小苏打(5)克。
第六课《加快溶解》1.通过(提高水的温度)和(搅拌)等方法,可以加快食盐在水中的溶解速度。
2.溶解的快慢与(物体颗粒大小)、(水的温度)、(液体是否被搅动)等因素有关。
第七课《混合与分离》1.食盐溶解于水的变化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过程。
2.把溶解在水中的食盐和水分离出来,可以用(蒸发)的方法。
3.把一杯浓盐水放在阳光下,让杯里的水(蒸发),已经溶解的食盐会被(分离)出来。
【科学】三年级上册教科版科学知识点全集

【科学】三年级上册教科版科学知识点全集单元一:物质的性质和变化1. 物质的分类:- 物质可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种状态。
- 物质可分为金属和非金属两种。
2. 物质的性质:- 溶解性:物质能否溶解在水中。
- 导电性:物质能否导电。
- 导热性:物质能否导热。
- 熔点和沸点:物质的熔化和沸腾温度。
3. 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物质发生新的变化,形成新的物质。
- 物理变化:物质的状态改变,但本质不变。
单元二:生物的生长和变化1. 生物的特征:- 生物可分为植物和动物两大类。
- 植物具有根、茎、叶等组织。
- 动物具有头、躯干、四肢等部分。
2. 生物的生长:-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进行生长。
- 动物通过摄取食物进行生长。
3. 生物的变化:- 植物的生长周期包括种子发芽、生长、开花和结果等阶段。
- 动物经历幼年、成年和老年等不同阶段。
单元三:电的探索1. 电的产生:- 电可以通过摩擦、化学反应和磁场等方式产生。
2. 电的性质:- 电有正电荷和负电荷之分。
- 同性电荷相斥,异性电荷相吸。
- 电能够传导电流。
3. 电的应用:- 电能够点亮灯泡、使电风扇旋转等。
- 电能够用于通信、发电等方面。
单元四:物体的运动1. 运动的方式:- 直线运动:物体沿着直线方向运动。
- 曲线运动:物体沿着曲线方向运动。
- 循环运动:物体按照一定轨道循环运动。
2. 运动的规律:- 物体运动需要推力或拉力。
- 物体运动的速度与力的大小和方向有关。
- 物体的质量越大,需要的力越大。
3. 运动的变化:- 物体的速度可以加快或减慢。
- 物体可以改变运动的方向。
单元五:光的探索1. 光的产生:- 光可以通过光源产生,如太阳、灯泡等。
- 光可以通过反射、折射等方式产生。
2. 光的传播:- 光可以直线传播。
- 光在介质中传播时会发生折射。
3. 光的应用:- 光能够使物体可见。
- 光能够用于照明、摄影等方面。
单元六:天气的变化1. 天气现象:- 天气现象包括晴天、阴天、多云、雨天等。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汇总

教科版三上科学知识点汇总第一单元《水》1.水是一种液体, 没有固定的形状, 但有一定的体积。
水蒸气是气态的水, 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 存在于空气之中。
冰是一种固态的水, 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
冬季的雪也是固态的冰。
2.测量水温的方法:手拿温度计的上端, 将温度计下端浸入水中, 不能碰到容器的底与壁, 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持平, 在液面不再上升或下降时读数, 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的水。
3、水沸腾的温度是100℃, 沸腾过程中水温保持在100℃不变。
水变成水蒸气体积会大大增加。
4.使用酒精灯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其他酒精灯, 熄灭酒精灯时要用灯帽盖灭, 不能用嘴吹。
加热后的烧杯、三脚架在想当长一段时间内仍然很烫, 不能用手触摸。
5.水温在0℃或0℃以下, 水就会结冰, 体积增大。
同样, 当温度上升到0℃以上, 冰就会融化成水, 体积减少。
6.固态的冰、液态的水、气态的水蒸气, 是水的三种存在形态, 都是无色、无味、透明的。
在一定条件下, 冰、水、水蒸气可以互相转化。
7、能够溶解于水中的物质有很多, 如白糖、红糖、食盐、小苏打、碱、味精等, 不同物质的溶解能力不同, 通过对比实验, 我们知道在同样多的水中, 食盐比小苏打溶解的要多。
8、为了加快物质的溶解, 我们常用的方法有搅拌、加热、碾碎。
9、食盐和沙混合在一起, 我们利用水, 通过过滤和蒸发的方法能将食盐与沙分离。
10、与水一样, 生活中很多物质的大小、形状、颜色改变后, 还是原来的物质。
11、生活中大部分物质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压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 乒乓球中的空气受热膨胀会把乒乓球顶回原形。
12.在碎冰里加盐是为了制造更低的温度。
第二单元《空气》1 、空气是一种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 占据一定空间, 有质量, 可以流动。
空气是由微粒组成的, 能被压缩和扩张。
压缩的空气会有弹性。
2.冷热不同的空气会流动, 就形成风。
3、我们的地球被一层厚厚的空气包围着, 人们称它为大气层。
【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上学期科学复习提纲

【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上学期科学复习提
纲
一、生活中的科学
- 描述日常生活中的物体、现象和事件
- 辨别物体的性质和用途
- 了解物体的来源和变化
- 观察和描述天气现象
二、物体的性质
- 分辨物体的颜色、形状、大小、硬度等性质
- 分辨物体的材质和用途
- 了解常见物体的浮沉现象
三、物体的变化
- 了解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状态
- 观察物体的变形、断裂等变化
- 了解物体的燃烧和融化现象
四、天气现象
- 观察和描述不同天气的特征
- 了解不同天气对人和物的影响- 掌握简单的天气预报方法
五、动物的特征
- 描述动物的外部特征和生活习性- 掌握一些动物的分类和命名方法- 了解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六、植物的特征
- 描述植物的外部特征和生长习性- 掌握一些植物的分类和命名方法- 了解植物对人类的重要性
七、健康与生活
- 了解保持健康的重要性
- 掌握个人卫生的基本常识和方法
- 了解常见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以上为【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上学期科学复习提纲,希望能帮助同学们进行科学知识的复习。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整理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整理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整理第一单元:水1.1 水的特点和状态水是一种无色、无味、透明的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能够流动。
水有三种状态:液态、固态和气态。
液态是指水的常态,固态是指水变成冰,气态是指水变成水蒸气。
蒸发是指液态的水变成气态的水蒸气的过程。
在蒸发的过程中,水会吸收周围的热量,因此我们洗完澡后会感觉凉爽。
凝结是指看不见的水蒸气冷却成为看得见的水滴的现象,例如锅里冒出的“白气”和叶子上的露水。
水蒸气是气态的水,无色无味透明,没有固定形状和体积。
由于水蒸气的微粒太小了,肉眼无法看见。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水的蒸发现象,例如湿布擦桌子、湿的手变干、雨后路面变干、煮食物锅中的水越来越少、湿衣服变干等。
水蒸发的速度受到温度、空气干燥程度、表面积和风的影响。
水蒸汽是气态的水和液态的水的混合物。
加湿器喷出的就是水蒸汽。
白汽或者白烟不是水蒸气,而是水蒸汽。
1.2 水的沸腾沸腾是指液体受热超过一定温度时产生的一种剧烈的气化现象。
水沸腾后再加热将继续沸腾但温度保持不变,不加热的话将不再沸腾。
水沸腾时,水变成水蒸气的速度较快。
沸点是指液体产生沸腾的一定温度。
不同的液体有不同的沸点。
水的沸点是100摄氏度(一个大气压下)。
在深度增加的矿井里,水的沸点会提高。
在高原地区,水的沸点会降低,因为空气稀薄,气压低。
因此,在高原地区,我们需要使用高压锅才能把水烧开。
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会增加。
在加热水的实验中,我们可以观察到水温不断升高,杯底有气泡产生,杯壁上有水珠附着,水面上有水汽产生。
当水沸腾时,杯底会形成大量气泡且迅速上升变大,在水面破裂,水面上方水蒸气遇冷产生大量水汽。
酒精灯由灯帽、瓶塞、灯芯、酒精和玻璃瓶组成。
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和焰心。
在使用酒精灯时,灯芯应该平整,添加酒精时不能超过容积的2/3,酒精最少不少于1/3.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以免失火。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整理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整理第一单元水1.1水到哪里去了1、水的特点:无色、无味、透明,无固定形状,会流动,有一定体积。
2、水有三态:液态(水)、固态(冰)、气态(水蒸气)。
3、蒸发:液态的水变成气态的水蒸气的过程;水蒸发时会吸收周围的热量(刚洗完澡会觉得冷)。
4、凝结:空气中看不见的水蒸气冷却变成看得见的水滴的现象。
(锅里冒出的“白气”,叶子上的露水)5、水蒸气是气态的水,无色无味透明,没有固定形状和体积,由于水蒸气的微粒太小了,肉眼无法看见。
6、生活中水的蒸发现象:①湿布擦桌子;②湿的手变干了;③雨后路面变干;④煮食物锅中的水越来越少;⑤湿衣服变干等。
7、水蒸发的规律:①温度越高,水蒸发越快;②空气越干燥,水蒸发越快;③表面积越大,水蒸发越快;④有风吹,空气流动越快,水蒸发越快。
8、水蒸汽是气态的水和液态的水的混合物。
(加湿器喷出的就是水蒸汽)白汽或者白烟不是水蒸气,而是水蒸汽。
9、水和水蒸气的相同点和不同点:1.2水沸腾了1、沸腾:液体受热超过一定温度时产生的一种剧烈的气化现象;水沸腾后再加热将继续沸腾但温度保持不变,不加热的话将不再沸腾;水沸腾时,水变成水蒸气的速度较快;2、沸点:这个一定温度就是这种液体的沸点,各种液体的沸点是不同的;①水沸腾时温度为100摄氏度,即水的沸点是100摄氏度(一个大气压下);②很深的矿井里,深度每增加一千米,水的沸点就提高3℃;③在高原地区,海拔越高,空气越稀薄,气压也越低,水的沸点也降低;所以在高原地区,都要使用“高压锅”才能把水烧开、把饭菜煮熟(高压下沸点升高原理);④家用高压锅正常使用的情况下,锅内气压是1、3个大气压,沸点一般在125℃左右。
3、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大大增加。
4、水加热实验现象:①加热过程中,水温不断升高,杯底有气泡产生,杯壁上有水珠附着,水面上有水汽产生;②沸腾时,杯底形成大量气泡且迅速上升变大,在水面破裂,水面上方水蒸气遇冷产生大量水汽。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各单元重点整理完整版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各单元重点整理完整版单元一:树和树的变化- 树的特征:高大,树干粗壮,长有分支和叶子- 树的用途:提供氧气,为动物提供栖息地和食物,用来建造房屋和制作家具等- 树的种类:常绿树和落叶树- 树的变化:四季变化,春季发芽,夏季茂盛,秋季叶子变黄掉落,冬季进入休眠状态单元二:生活和生命- 生活的规律:生活有规律的变化,吃饭、睡觉、上学、玩耍等- 生物的特点:有生命,能呼吸、生长、繁殖,感受外界环境- 动物的特点:有机体,多种类,有感觉和运动,各有特点和性- 植物的特点:没有感觉,不能运动,通过光合作用制造食物,根据环境变化生长和繁殖单元三:水和空气- 水的特点:液态,适合生物生存和生长,能溶解物质,能流动,能沉浮- 水的用途:生物饮用,洗涤清洁,种植农作物,发电等- 空气的组成: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组成,能呼吸,保持温度平衡- 空气的运动:风是空气的运动,可以传播种子、带来气味,吹走垃圾等单元四:地球和太阳- 地球的特点:蓝色的水球,有陆地和海洋,有大气层保护- 地球的运动:自转和公转,自转导致昼夜交替,公转导致四季变化- 太阳的特点:是一颗恒星,为地球提供光线和热量,是生命存在的基础- 日食和月食:日食是太阳被地球遮挡,月食是月亮被地球遮挡单元五:天气和季节- 天气的变化:晴天、阴天、多云、雨天、雪天等- 四季的变化:春季、夏季、秋季、冬季,温度、天气、植物和动物都发生变化- 气温的测量:用温度计测量气温,摄氏度和华氏度- 雨量的测量:用雨量计测量降水量,单位是毫米、厘米或英寸单元六:物体的特性- 物体的质量:物体所包含的物质的多少,用砝码秤或电子秤测量- 物体的形状:物体外形的特点,可以是圆形、方形、长方形等- 物体的颜色:物体外表的颜色,可以是红色、蓝色、绿色等- 物体的材质:物体的组成材料,可以是金属、塑料、木材等单元七:制作玩具- 制作玩具的材料:纸、木、塑料等- 制作玩具的过程:设计、选材、加工、装饰等- 制作玩具的原则:安全、耐用、美观等- 制作玩具的作用:娱乐、教育、发展动手能力等以上是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各单元的重点整理。
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整理

三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整理第一单元水1、水在一定条件下变成水蒸气,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存在于空气中。
2、水加热过程中:温度不断上升,逐渐有气泡产生,水量减少;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标准大气压下,沸腾时的温度为100℃,杯底产生气泡从下至上不断变大,到达水面破裂,水面上冒白气,烧杯内壁出现小水珠,水量减少。
3、酒精灯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其中外焰温度最高。
4、当环境温度低于 0℃,水的温度下降到 0℃时,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
5、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在碎冰中加盐,是为了使碎冰温度更低。
6、当环境温度高于 0℃时,冰的温度上升到0℃,时冰开始融化,冰会浮在水面上,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热量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7、水结冰,体积变大;冰融化成水,体积变小。
8、水和冰的异同点:9、冰、水、水蒸气三者都是水,是同一种物质的不同形态。
10、水能溶解食盐和小苏打,同样体积的水能够溶解的食盐的量比小苏打的量多。
一般情况, 50ml水能溶解食盐18g,小苏打5g 。
11、搅拌、提高水的温度、物质颗粒越小,能够加快食盐在水中的溶解速度。
12、食盐溶解于水的变化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过程,通过加热蒸发,可以将食盐和水分离。
13、过滤法可以将沙子从水中分离出来,蒸发法可以将食盐从水中析出。
14、磁铁可以用来分离木屑和铁屑。
15、物质只是在大小、形状、状态、颜色等方面发生了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这种变化属于物理变化,如:折纸、用橡皮泥做手工,水结冰等。
16、对比实验只改变一个条件,其他条件都相同。
第二单元空气1.感受空气要求会默写气泡图。
物体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种类型。
水、酱油、可乐等是液体,会流动 ;石头、沙子、木块等是固体,有固定的形状; 空气、水蒸气等是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会流动。
2.空气能占据空间吗1.空气占据一定的空间,我们的周围充满了空气。
2.空气和水、石头一样都能占据空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水
一、水到哪里去了
1.水的特点:无色、无味、透明,无固定形状,会流动,有一定体积。
2.水有三态:液态(水)、固态(冰)、气态(水蒸气)。
3.蒸发:液态的水变成气态的水蒸气的过程;水蒸发时会吸收周围的热量(刚洗完澡会觉得冷)。
4.凝结:空气中看不见的水蒸气冷却变成看得见的水滴的现象。
(锅里冒出的“白气”,叶子上的露水)
5.水蒸气是气态的水,无色无味透明,没有固定形状和体积,由于水蒸气的微粒太小了,肉眼无法看见。
6.生活中水的蒸发现象:
①湿布擦桌子;②湿的手变干了;③雨后路面变干;
④煮食物锅中的水越来越少;⑤湿衣服变干等。
7.
水蒸发的规律:
①温度越高,水蒸发越快;②空气越干燥,水蒸发越快;
③表面积越大,水蒸发越快;④有风吹,空气流动越快,水蒸发越快。
8.
水蒸汽是气态的水和液态的水的混合物。
(加湿器喷出的就是水蒸汽)
白汽或者白烟不是水蒸气,而是水蒸汽。
9.
水和水蒸气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二、水沸腾了
1.沸腾:液体受热超过一定温度时产生的一种剧烈的气化现象;
水沸腾后再加热将继续沸腾但温度保持不变,不加热的话将不再沸腾;
水沸腾时,水变成水蒸气的速度较快;
2.沸点:这个一定温度就是这种液体的沸点,各种液体的沸点是不同的;
水沸腾时温度为100 摄氏度,即水的沸点是100 摄氏度(一个大气压下);
很深的矿井里,深度每增加一千米,水的沸点就提高3℃;
在高原地区,海拔越高,空气越稀薄,气压也越低,水的沸点也降低;
所以在高原地区,都要使用“高压锅”才能把水烧开、把饭菜煮熟(高压下沸点升高原理);
家用高压锅正常使用的情况下,锅内气压是 1.3 个大气压,沸点一般在 125℃左右。
3.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大大增加。
4.水加热实验现象:
②加热过程中,水温不断升高,杯底有气泡产生,杯壁上有水珠附着,水面上有水汽产生;
②沸腾时,杯底形成大量气泡且迅速上升变大,在水面破裂,水面上方水蒸气遇冷产生大量水汽。
5.酒精灯由灯帽、瓶塞、灯芯、酒精和玻璃瓶组成。
6.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
7.酒精灯的使用:
①酒精灯的灯芯要平整,如已烧焦或不平整,要用剪刀修正;
②添加酒精时,不能超过酒精灯容积的 2/3,酒精最少不少于 1/3;
③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以免失火;
④绝对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其他酒精灯,最好用火柴点燃;
⑤使用酒精灯时,要用外焰加热;
⑥用完酒精灯必须用灯帽盖灭(盖两次),不能用嘴吹;
⑦万一酒精撒出并燃烧,应立即用湿布或者沙子扑盖。
三、水结冰了
1.凝固:0 摄氏度时,水开始结冰,这一过程叫凝固(液态→固态)。
2.水结冰的过程中温度维持在 0 摄氏度。
3.水结冰时,水温降低,即水向周围放热;水结成冰后,体积变大。
4.在碎冰里加入很多食盐可以制造更低温度。
5.水和冰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四、冰融化了
1.融化:冰变成水的过程叫融化(固态→液态);
当环境温度高于0℃时,冰的温度慢慢升到0℃,冰开始融化。
2.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靠近冰块周围的空气温度降低。
3.冰在融化过程中,温度会长时间保持在 0℃;直到全部融化成水之后,温度会慢慢升高。
4.冰融化成水后体积变小。
5.水、水蒸气和冰的转化关系:在不同的条件下,水的状态会发生变化。
五、水能溶解多少物质
1.溶解:像糖、盐这样可以均匀分散在水中的现象叫做溶解。